第一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为阅读教学打开另一扇窗
王艳娟
摘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课题研究和教学实际,实践并总结了一些信息技术促进阅读教学的方法,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阔。它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阅读教学;读,思,交流;写;语文素养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学科教学之中。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语文课程标准》也特殊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为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呢?本人的做法是: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读”
[1]读书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环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书读熟了,自能理解。这句话很有道理,那么怎样让学生乐于把书读熟呢?方法、策略有很多,我们致力于运用信息技术的作用促使学生乐读、读会、会读,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读“得”其乐,读“得”其法。我们尝试在不同阶段恰当地借助信息技术,使它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预习阶段
激励学生在读文本的基础上,运用电脑网络查阅与本课内容联系紧密的资料,扩大信息量,提高理解文本的能力。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现举一例:张爱玲老师在执教《海底世界》一文前,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使用信息技术多种方法查阅相关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找出海底还有哪些珍奇动物,它们是如何活动的?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语言文字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乐趣。
(二)阅读理解阶段
此阶段学生对文本完成由认读到理解再到感悟、欣赏、积累的过程,读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参与加速这一过程,并提高这一过程的质量。如教学《小小的船》一课,运用多媒体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过好认读关。将文中生字词放在设计的“生字词乐园”里,通过多种方式的认读,学生已熟记于心,为理解课文做好了准备。又如《丑小鸭》一课,为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将文本改编成诗歌的形式出示在屏幕上,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引导孩子们朗读、朗诵。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又一次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也是借助信息技术跨越时空的特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沉醉在漓江那动人心弦、夺人魂魄的天然美景之中,从而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漓江水的静、清、绿以及桂林群峰的奇、秀、险。另外,在理解文中的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一难句时,我并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来为学生解说,而是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漂亮画卷,再配以一些优雅动听、令人赏心悦目的曲子,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使学生仿佛亲临桂林,置身于漓江之上„„在享受美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突破了课文的难点,从而达到了诱导学生入境悟情、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
(三)拓展阶段
有些文本需要学生在课外搜集相关资料阅读,以扩充知识的积累。此时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实现课后的阅读任务。
如《圆明园的毁灭》(人教版第八册)这篇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它辉煌的过去,而对于它毁灭的过程作者只用了一个短小的自然段、三个简短的句子来介绍而已。当然,这样的写作安排自有作者的用意,但是,圆明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毁灭过程?它原来所收藏的奇珍异宝到底有多少?现在又流落在何处?通过教师点拔,学生提出了以上几个问题。对此,我并未做正面回答,而是乘机诱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并告诉学生:因特网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如有疑问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百度一下就可以找到答案了。这样一来,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学生围绕这篇课文提出了上百个问题,我让学生筛选出最具价值、最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搜索、归纳。结果,学生的表现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们从散落在英、法、美等国各大博物馆中的收藏谈到了圆明园的建筑历程、两次鸦片战争对圆明园的野蛮洗劫以及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甚至是从作家雨果当年至英法联军上尉巴特莱的一封讽刺信到1913年李大钊东渡日本留学前夕面对圆明园废墟有感而发的一首七言诗等等。
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孩子们仿佛打开了一部关于圆明园的百科全书,一一道来,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而这些,从课文里是根本找不到答案的。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资源的共享,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不再仅限于书本,仅限于教参。让学生在学好文本的基础上自由安闲地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翱翔,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又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桂林的资料,更多地了解桂林的自然景观。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好地再现文本所描绘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五彩斑斓、声情融合的教学环境中,从而诱导学生入境悟情,既激发学生学习爱好,2 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习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促“思”
[1]阅读教学,我们主张多读,我们更主张“熟读”与“精思”相结合。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他同时提出:“读书要做到三点,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关紧要。也就是说,读书要一边读,一边想。其实就是读书加理解、感悟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读书思考的积极性,提升思考的质量,降低思考的难度,渠道不一,我们力图借助媒体参与达成此目标,并有了一些收获。
如教《雷雨》一课中“渐渐”这个表示事物逐步变化的词时,教师就出示雷雨中,雨越下越达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边看边理解,画面生动地呈现,使学生轻易地了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教《回声》一课时,由于学生对回声的了解只停留在文字描写的层面上,没有感性认识,此时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与声音的并存的回声现象,学生的理解一下子就形象起来。
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是一篇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记事文章。记叙了首都人民在十里长街送别敬爱的总理的感人场面。当学到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人们悼念总理时,放一段录像:夜幕中,漫漫的长安街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男女老幼,人们望着灵车哭泣着,灵车缓缓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学生看完人民群众悼念总理的悲痛场面,对总理无限崇敬和爱戴之情油然而升,再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容易入情入境了。又如教学《语言的魅力》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体会盲人看不到春天美景的遗憾时,巧妙的创设了以下情景:教师一边演示课件(课件上是一幅幅春景图),一边深情地说:“的确,对一个正常人来说,春天是美好的,这生命的萌动,灿烂的山花,呢喃的燕子,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大树苍天,多么令人陶醉呀!可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却是一片漆黑。(屏幕随之变黑)学生对这种意境的体会更加深 3 刻。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交流”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它是课堂焕发活力的重要条件。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思维碰撞中不断收获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参与会使此过程更加开放、活跃。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教师将原著中的描写猎狗追赶丑小鸭的部分用多煤体出示出来,教师朗读后提出问题:你听后想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交流的气氛很热烈。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写”
在阅读教学中,依据教材找到由读到写的训练点,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使学生爱写,会写。如教学《丑小鸭》一课,设计“拓展延伸”的环节,老师说:“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开心地拍拍翅膀飞上蓝天,这时,地上的鸭子、公鸡、猎狗都仰望天空发出一声声赞叹。孩子们,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他们说吧!(出示:我想对鸭妈妈说---------我想对鸭哥哥、姐姐说--------我想对鸭子、公鸡、猎狗说----我想对农夫说—我想对丑小鸭说-----)请你将想说的话写出来吧!这一环节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再度与文本做深层对话,让心灵去感动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并将感动溢于笔尖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五、结束语
信息技术环境的建立,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阔。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变革,它对于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论[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20-25.4 [2] 张洪玲,陈晓波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21
作者简介:
王艳娟,本科,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5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论文
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构建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课程整合”是改革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国家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整合教学,就是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初中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必然性。
教育技术通过对所有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系统鉴别、开发、组织和利用,以及通过对这些过程的管理来便于学生学习。现代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不但促进了教育方式、教育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育制度、教材等也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各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电脑已经非常自然地融合其中,形成了一种将书本知识与社会信息相结合,教师传授与自我探索相结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所有学校的图书馆、资料室里,一般都配备了能直接上Internet的电脑,作为师生查询资料、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必要工具。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让学生在非常有兴趣的学习过程中接受了有关的知识。几乎所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都使用了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工具。教学中由教师提出问题或布置任务,师生共同进行讨论和探索,并随时使用电脑等工具,展示教学内容,探索知识奥秘。
由此可以预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因为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开展
因材施教,体现教育的公平、民主和全体发展的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有利于多种教学策略的实现,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并且信息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它给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广阔空间,任学生自由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为他们的想像力插上翅膀,从而培养想像、激发想像、鼓励参与、启发创造、指导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和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有机整合,现代教育技术将逐步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为新型教学模式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它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呢?
(一)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比如,以往的作文指导课,教师总是拟好题目,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的重点和详略,而后学生冥思苦想,挤牙膏似地写作文。能不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创新呢?有位老师在一次说明小制作的作文练习中,利用多媒体介绍了有关的小制作介绍,有洋娃娃,驳壳枪,小航模,等等。学生们专心致志的观察着,仔细的听着。接下来二十几分钟,学生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人人写就了五六百字的说明文。只有课堂上充满创新,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搭建师生互动的语文课堂,实现心灵对话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它将以往教学中常常存在的“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配备声音,创设良好语音氛围,学生积极思维,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话教学”不仅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培育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在传播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在传播着情感,进行着心灵与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和共鸣。
(三)创设开放的语文课堂,放飞奇思妙想
开放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互动,还强调师生对课程、教材、教法的意义重建;不仅要植根现实,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还应密切关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推进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让学生入情入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课伊始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美景的视频,让学生领略美好的春景,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整堂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和魅力。
随着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投身于多媒体辅助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探索和探究中去,认真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让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吧!。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的好处
1、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它打破了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信息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课堂信息容量大、密度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选择、改造、重组、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其中包括:(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3)有效地吸收、存储、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4)运用多媒体形式传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能力;(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时代公民的道德、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可见,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学习的基础。
4、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方式多样化、复合化,加快了教学的节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机互动、师机生互动、生机互动、生机生互动的多种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体现了强大的优势,这是无可厚非的事实。因此,语文教学的创新,必须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但是,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应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过去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简单相加,不是教鞭和黑板换成多媒体,不是书本教材换成音像课件,不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否则,整合教学就会走入误区。“整合”,就是在充分分析了教材、对象、环境等的基础上合理的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高效。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摘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论早已不是什么新潮的观点,在大学时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角,在实践中曾简单的认为将课堂还原于学生、大胆放手、一切让学生自己摸索,只管好纪律,不时稍作指点便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育理论的最好诠释方法。然而在语文学科中采用此种教学方式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 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必要性
我认为将信息技术语文学科整合是十分必要的。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提出了金字塔理论,他认为在几种学习中,采用传统填鸭子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效果是最低的,而采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与机械记忆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与社会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些理论的提出都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更好的整合提供了依据。现实情况的确如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语文教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直观,丰富教学手段。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突破重难内容,锻炼学习思维
初中语文中确实存在一些艰涩之文和隐晦之句,这些既是文本的重难点内容,对于初中生来说又着实难以触摸与捋顺,往往令人感觉束手无策。艰涩之文着实令人束手无策,但文章的重点、难点又不容忽视。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选取适当的多媒体形式协调统一,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让学生了解学习了本节内容他就可以做什么、对他以后有什么好处(从个人教育到爱国主义教育)。其次让学生阅读教科书,明确给出阅读后所能达到的目的:了解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能照着课本上的步骤进行电脑操作,如果学生顺利完成就对他们给予鼓励“你真行!自学本节内容已入门”。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就采用合作方式,让其他同学或老师给予帮助已至完成。再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灵活运用:学生关上书随着老师的提示默默回忆刚才课本上的知识并观看老师对此的操作步骤以达到巩固的目的,然后老师稍着改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以便灵活运用,采用游戏竞争的方式,看谁又快!又准!又好!最后由学生与老师进行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然而在本部视频中很好的采用实物教学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实践表明:如果采用一般的讲读形式,则学生难以令人满意地完成习作任务。这恰恰是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我们可以播放视频,组织学生观看有关PPT影像资料,让他们从中了解学习内容。这样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新的认识、了解和看法。如
此,能够帮助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丰富课程内容,拓展教学深度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语文学习一向讲求博览群书和广积薄发的良好做法。由于中小学的学习科目较多、任务较重,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再加上传统教学方式的视野比较狭窄,只是根据课文有选择地录用一些信息,而不能充分展示所有相关知识点,这就使得课程内容和教学的深广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大幅提高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储藏丰富、操作简洁方便的优势功能,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制作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同时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补充查阅其他资料,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时空有效地拓展到课堂教学活动外。这样,在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既可以增加导学成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学习能力。在此部视频中就是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老师在一旁督促的方式完成了此种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质效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基础学科,而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环节中的两大人力性因素,只有实现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产生最大的教学合力。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如何有效实现良性的师生教学互动呢?比如,在教师的认真设计和有效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自主和掌握有关语文知识,也可以从中获得教师不曾教学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许多未知空间,对课堂教学活动实行有
效补充,从后台走向前台,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逐步赢得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再如,教师可借助网络资源的BBS、社区论坛、聊天室、在线QQ等渠道,也可通过发E-mail等形式与学生同步沟通或异步交流,还可以开展网上教学或“故事接龙”等活动,及时有效地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等综合状况,从而把师生双向互动不断推向深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本部视频教学大最大优点就是师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交流,然而教师也扮演了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使得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
五、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
1、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的提升
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计算机给阅读带来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式阅读方式的出现,网上连通就能实现文本节点的跳跃,向多重时空辐射和伸展,学生驾驭了超文本的写作,形成网上获取知识、加工、反馈、整合的能力,具备了现代人应有的素质之一。
综上所述,作为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本着“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奋力拓新”的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科技素质,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巧妙而积极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2月
2何克抗,《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结合的理论和思考》2005年6月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论文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 整合应是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应是两者的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凑合。笔者认为至少应做到“三个融合”。
首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信息技术的理论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优越的学习的平台,为此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脱出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平台”上施展才华,动手、动脑,长知识,长才干。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利用网络教学,需要比相对简单的多媒体教学有更高的技术支持。教师要熟悉网络管理,熟练地进行网页制作,还需要掌握必要的网络编程知识,构建利于学生浏览的资料库。为了增加教学的互动性,方便学生交流,可以创建网上论坛。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把自己首先融进现代信息技术中去。
其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
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任何游离于语文学习规律之外的信息技术表演,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再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出发,使之能够跟上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才能实现二者融合。因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实施网络教学,唱主角的是学生,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对网络知识的了解,决定着网络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展。因此,在进行网络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适合、适度为原则,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适时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比如,在让学生通过网络自主浏览,搜集资料的时候,有的学生出于好奇,随意登录其它网站,浏览与学习语文无关的内容,教师必须及时提醒,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有的学生在操作上不够熟练,影响了学习进度,还有极个别学生只习惯听教师讲课,自己动手能力较差,对这些学生要多加辅导,提高他们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尽快适应网络教学,这样才能保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对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体会。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意识的培养,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实物站台、液晶显示仪、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可以运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文的兴趣;教学生字词时,用课件动态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后,再去掉卡片中的熟字,激发认读、记忆字词的兴趣,强化学习效果;进行朗读训练时,播放相关的动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
教师抓住学生对电脑、网络等新鲜事物甚感兴趣的心理,因势利导,课前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创设情境,化动为静,化虚为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将他们的兴趣逐步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