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奏的初步技能,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了解一些简单乐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
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教材内容:
第一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
第二单元
我的好朋友
第三单元
壮丽的诗篇
第四单元
声音的表现
第五单元
八音和鸣
第六单元
运动的旋律
第七单元
传统是条河
附:音乐伴随我成长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这门学科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来自不同的小 学,音乐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均匀,通过上一期的学习,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部分同学音乐技能较好、综合素质较高。教学措施:
1、寓教于乐。
2、音乐审美观、音乐情操的培养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3、多渠道开展音乐活动。
4、培养有音乐特长的学生。教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1——5
第一单元
6——7
第二单元
8——9
第三单元
10——11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13——14
第六单元
15——16
第七单元
音乐伴随我成长
第一单元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标:
1、会唱所教歌曲,并能背唱其中一至两首。
2、能大胆、自然、自信地独唱或与同学一起演唱。
3、能从音乐中探寻动作编创的一般规律,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传递情感。
4、能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与特点,使用动作语汇创造性地表现歌曲情绪的意境。教学设想:
这是以唱歌为主,辅以律动、表演与创造的综合课。在完成歌曲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感知音乐的基础上,综合声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积极主动地表现音乐、抒发情感,达到身心愉快的审美功效。教学重点:
充分发掘学生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用舞蹈来表现音乐的欲望。教学难点: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创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中国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师: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周围洋溢着欢歌笑语。今天,我们要乘着歌声的翅膀,去领略艺术殿堂的无穷魅力。
三、新课教学
1、欣赏录音,歌曲《中国娃》
(出示歌谱)这首歌是在春节晚会上解晓东演唱的,然后传入了大街小巷,我们也来唱一唱。
2、随琴唱歌谱。
3、随乐学唱词,注意休止符、装饰音、滑音的唱法。
4、完整跟唱。
5、感情处理,分角色演唱。
6、舞蹈动作创编。
(1)刚才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音乐的主题。我们知道,艺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歌声,我们还可以用身体动作来进行表现。(2)老师示范一段动作。(3)动作创编。
将学生分八组,为歌曲《中国娃》设计几个动作,每组推举一位或几位同学将集体编创的动作表演出来。(5)全班同学一起做优胜组的动作。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大家有些印象的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是由付笛声在春节晚会上唱开的。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歌曲
1、听赏歌曲,整体感受
2、随琴唱歌谱
3、随乐学唱词,注意力度关系和后半拍起拍的地方。
4、完整跟唱
5、分角色练唱
6、感情处理
(二)动作创编
同学们刚才用歌声表达了慷慨激昂、团结奋进的音乐主题。我们再加上一些动作来使之更生动。
1、老师示范一些动作。
2、播放录像。
3、学生分成六组,小组讨论创作动作。
4、各小组展示表演。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用表演来表现歌曲情境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我们将学习一首美国歌曲,这首歌挺幽默、风趣。
三、新课教学
1、放录音,听赏,整体感受。
2、学生谈初听感受。
3、随琴跟唱谱练习。
4、随乐学唱词。
5、完整唱全曲。
6、情境创作。
(1)学生讨论歌曲中体现的故事情节。(2)小组讨论怎样来编创音乐故事。(3)各小组上台表演。(4)小结评价。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森林水车》
用合唱及表演来表现歌曲情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学习一首活泼、生动有趣的日本歌曲《森林水车》。
三、新课教学
1、放录音,听赏,整体感受。
2、学生谈一谈初听感受。
3、随琴跟唱简谱练习。
4、随琴跟唱五线谱练习。
5、随录音学唱词。
点出难点加强练习。
2,17小节至24小节。
6、完整唱全曲。
纠错
7、合唱表演。
(1)学生分为两大组,进行合唱表演的创作。(2)小组讨论出最佳表演形式进行练习。(3)各组进行表演。(4)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长城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二声部合唱歌曲《长城谣》,一起来回顾一下抗日战争时期,民众忍辱坚决抗敌的决心。
三、新课教学
(一)学唱歌曲
1、学生朗读歌词。
2、谈谈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演唱。
3、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
4、随琴练唱谱,分声部进行。
5、随琴练唱词,分声部进行。
6、分组自由练习。
7、二声部合唱。
(二)表演
1、按合唱队伍站好队。
2、注意感情处理。
3、随伴奏完整合唱。
四、课堂小结。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几种常见的拍子与指挥。设计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这一节课我们来进行演唱活动,同学们可以大胆地施展自己的设计才能和表演才能。
三、音乐知识及表演准备
学习常用的拍子与指挥
介绍学生认识名称、拍号,了解强弱规律,学会指挥动作。
四、演唱设计
1、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进行演唱设计。歌名: 演唱者: 演唱形式: 伴奏形式: 表演创意:
2、各组展艺
3、小结评点
五、活动小结
第三单元
壮丽的诗篇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出什么是颂歌,在听赏感受中能辨别出颂歌这种声乐体裁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2、在听赏颂歌的活动中,能将自己对颂歌的感受说出来与同学分享。教学重点与难点:
1、颂歌的分类。
2、颂歌的特点及歌颂的对象的判定。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听赏法,启发、引导式听赏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音乐知识
你了解颂歌吗?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体裁是指文艺作品的类别或品种,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2、作品欣赏(1)《黄河颂》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男高音独唱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作品听赏
说说演唱形式以及歌颂对象,歌曲特点。(2)《欢乐颂》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作品听赏 歌曲分析
节拍:四四拍子
结构:方整的二部曲式,由四个乐句组成。歌曲视唱
(3)《走进新时代》 听赏 介绍歌曲
3、知识小结(1)颂歌的特点:
节奏平稳、速度较慢,旋律宽广、庄严、宏伟、亲切、热情。(2)类型:
庄严宏伟型、刚毅豪迈型、亲切、深情型。
4、活动与思考
搜集颂歌
五、课堂小结
第四单元
声音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用各种声音材料表现一场足球赛的六个场景的活动。
2、在开展“声音的表现”过程中,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进行评价。教学重点:
学生对声音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其声音特点。
边看图片边听音乐,说出每一样乐器的声音特点。
2、引出课题:声音的表现
二、新课教学
1、介绍两支球队
幼狮队与神猴队
2、了解六幅场景图
学生看图,教师释图。
(1)下马威
(2)球迷歌(3)悲壮的散场
(4)鸟啾与蝉鸣(5)Here we go.(6)声音的海洋
3、分组讨论,设计与表现。
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每组根据两个场景进行讨论,选择声音的 表现材料,设计并表现出场景的内容。(1)第一组
场景一:下马威 场景二:球迷歌(2)第二组
场景三:悲壮的散场 场景四:鸟啾与蝉鸣(3)第三组
场景五:Here we go.场景六:声音的海洋
4、整体表现
三、小结
第五单元
八音和鸣 教学目标:
能说出常见民族乐器的名称以及分类。
能够记住《紫竹调》的音乐主题,以及《阳春白雪》、《渔舟唱晚》、《空山鸟语》的主题一。
能在听赏每首乐曲之后用简单语言描绘其音乐意境。教学重点:
从听赏乐曲过程中辨别出各种常见的乐器。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还在从事非常简单的劳动时,就利用劳动工具等物品制成乐器来演奏、伴歌和伴舞,以表达朴素的思想感情,如七千多年前就有了骨笛、埙等乐器。
二、“八音”
古代乐种根据制作材料划分为“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三、乐器类别划分及种类:
边看图片、边听各乐器的音色,记下各乐器音色特点。
吹管乐器:笛、箫、笙、唢呐、管子等。
弹拨乐器:柳琴、琵琶、三弦、阮、扬琴、古筝等。
拉弦乐器:板胡、高胡、二胡、中胡、革胡等。
打击乐器:大鼓、锣、钹、碰铃、木鱼、拍板、梆子等。
四、欣赏《将军令》
1、听赏全曲。
思考:音乐中采用了哪些主要乐器?刻画了什么样的意境?(音响强烈、气势宏伟、振奋人心。)
2、学生自由讨论,在老师引导下进行交流。
3、吹打乐在戏曲中作开场音乐或为派兵布阵等场面伴奏,民间艺人也常通过它来增添节日的热闹气氛,“吹打震河山”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表述了吹打乐的音乐特点。
五、欣赏《紫竹调》
1、提示:民乐小合奏——《紫竹调》。
2、听赏全曲。
思考:在该曲中又用了哪些主要 乐器?音乐意境如何?(音乐细腻、轻巧、优美。)
3、讨论后进行交流,点出“紫竹调”、“丝竹绘美景”。
4、该曲结构非常清晰,共分四部分:
合奏——笛子领奏——二胡领奏——合奏。
5、分段听赏,比较前三部分主旋律,视唱主题。
(采用了音乐主题加花变奏的传统技法。)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言
回顾上一节课,引出本节课内容。
重点来了解三种弦乐器,琵琶、古筝、二胡。
二、琵琶独奏曲《阳春白雪》
1、乐器简介:弹拨乐器之一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就是对着一乐器的音乐特点非常形象生动的描绘。
3、听赏全曲,体会音乐意境
4、该曲又名《阳春古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的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
5、视唱主题一
三、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
1、乐器简介:弹拨乐器之一
2、听赏全曲
3、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视唱主题一,并结合图文提示谈谈该曲音乐形象。(2)谈听赏感受
4、引导学生互评,小结学生发言 四、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
1、乐器简介:拉弦乐器之一
2、听赏全曲
3、分段听赏:(1)引子:
(2)第一部分主旋律(第一、二段)(3)第二部分主旋律(第三、四段)(4)尾声(再现主题一)
4、学生自由发言,谈听赏感受。
五、本课小结
第六单元
运动的旋律 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1、简述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音乐与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
2、能根据运动形式的特点,选配不同风格的音乐;
3、能自信、轻松地运用某些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随音乐表演。教学难点:随乐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动显示力量的美,音乐表现声音的美,运动和音乐共同创造生活的美。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音乐与运动结合起来的美妙效果。
点出课题——运动的旋律
二、新课
(一)健康歌
1、学生齐唱健康歌
2、听录音欣赏(可随音乐自由动一动)
3、教师带领学生为第一部分音乐创配动作
4、将体操加入到音乐之中
(二)欣赏、感受运动的自豪感
1、听赏歌曲《足球梦》
2、看看歌词,说说歌曲思想内容
3、复听,独白处齐念,“中国队,加油!”处加配动作,感受观看足球比赛时的气氛
4、升华,高唱《球迷歌》、《生命的奖杯》
5、简介歌曲《向奥林匹克出发》
6、听赏
(三)为运动项目选配音乐
1、宣读要求
2、介绍图片中的运动项目及特点
3、逐段听赏,选择相应序号
4、复听,核对结果
三、课堂小结
第七单元
传统是条河 教学目标:
能粗略了解我国古乐器的有关知识,认真听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能识别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并辨别其声音,通过听赏体验,能简单描述各首乐曲的情趣,与同学交流。
重点:听辨各古乐器的声音 难点:能主动随乐进行体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这个文明古国有哪些惊人的创造发明。那么,在音乐园地里,老祖宗们又有哪些惊人的创造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沿着这条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长河,到远古时代去领略一下祖先们在音乐园地里的风采。
二、新课教学
1、神奇的笛、埙 骨笛
(1)简介骨笛的历史
(2)听一听骨笛的声音(听录音)(3)说一说骨笛的制作材料 埙
新石器时代还有一种能吹奏的乐器,就是它——埙(1)看图片
(2)埙的材料(陶土烧制)(3)埙的特别之处:闭管乐器(4)埙的声音(听录音《哀郢》)
2、独特的钟、磬 磬
(1)引出磬
拿出石头敲击,从石头能发声引出磬 再引出编磬
(2)边观察图片边听讲解 钟
(1)介绍陶钟(2)编钟的历史
(3)作品听赏:《竹枝词》、《楚商》
3、清幽的古琴(1)引出古琴(2)介绍古琴的历史
(3)古琴独奏欣赏:《流水》、《梅花三弄》
三、巩固练习
听辨声音,识别乐器
四、小结
第二单元
我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用简单的语言说出竖笛的结构及发声特点。能用正确的方法吹奏竖笛。在与他人的合奏中,能相互照应,并对自己与他人的演奏进行评价。
重点:掌握正确的竖笛吹奏方法。难点:掌握正确的手型和气息。教法提示:讲授、示范、启发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引出“新朋友”——竖笛
二、新课教学
1、简介竖笛
(1)竖笛的种类较多,有六孔、七孔、八孔、九孔、十孔之分,其中以六孔竖笛最为易学。(2)介绍六孔竖笛
它由吹口、笛头、发音孔及笛尾四个部分组成。
发音孔的命名则由下往上,分别是第一孔、第二孔……第六孔。(出示竖笛结构图)
2、介绍竖笛的演奏姿势
3、竖笛的指法表(出示图片)
4、介绍竖笛的呼吸方法
(1)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气、吹一个长音。(2)快吸慢呼——吸气时间越短越好。
不论是慢吸还是快吸,吸气都要深一点,初学者在气息控制上要学会自然、缓慢、平稳地轻吹。
三、练习
边讲解边练习
吹奏时的手型。手指伸直,不要弯曲,打开音孔时手指不要抬得过高,一般是一个手指头厚的高度,吹奏时音孔必须按严,检查的方法是看指肚中间是否有一个圈印。
笛头含在嘴中,一般下唇含住笛头上端的三分之一。引导学生练习吹奏CF调的音阶。
五、课堂小节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乐曲《竖笛是我的好朋友》,让学生练习1、2、3三个音的连贯练习。
通过乐曲《小夜曲》、《吹起芦笙跳起舞》,使学生加强6的练习,熟悉音准和乐曲的连贯性。
教法提示:教师指导示范,学生练习教学教材:
竖笛是我的好朋友
1=F 4∕4 全按作5 缓吹
2 1 2 ∣ 3 3 3 -∣ 2 2 2 - ∣ 3 3 3 -∣ 2 1 2 ∣ 3 3 3 -∣ 2 2 3 2 ∣ 1 - - - ‖ 小夜曲 1=F 4∕4 全按作5 缓吹 1 2 3 ︱ 2 ----︱ 61 23 21 6 ︱32 12 16 6︱63 23 21 6︱32 12 16 6︱ 6 1 2 3 ︱2 - - -︱3 2 1 6 ︱ 6 - - -‖
吹起芦笙跳起舞 1=F 2∕4 全按作5 缓吹
12 ︱ 33 3 ︱ 33 23 ︱ 16 6 ︱ 66 12 ︱ 3 2 ︱ 3 - ︱ 3 -︱ 63 63 ︱ 63 63 ︱ 62 62 ︱ 62 62︱ 3 23 ︱ 16 6 ︱ 3 23 ︱ 16 6 ‖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乐曲《小喇叭》,让学生进行5音的吹奏练习。通过乐曲《小圆舞曲》,让学生进行4音的吹奏练习。通过乐曲《四季歌》,让学生进行7音的吹奏练习。教法提示:教师指导交流,学生练习。教学教材:
小喇叭 1=F 4∕4 全按作5 5 3 1 - ︱ 5 3 1 -5 3 2 - ︱ 2 - - - 5 3 1 - ︱ 5 3 1 - 5 3 2 - ︱ 5 - - - 提示:吹奏5——3六度跳奏时,气流由缓渐强。
︱︱︱‖ 小圆舞曲 1=F 3∕4 全按作5 1 2 3 ︱ 4 - ― ︱ 3 4 3 ︱ 2 ― ― ︱ 5 4 3 ︱ 4 ― ― ︱ 4 3 2 ︱ 3 ― ― ︱ 1 2 3 ︱1 2 3 ︱
1=F 4∕4 全按作5 3 32 12 17 4 43 21 24 4 43 2 24 7 3 21 71
︱ 3 2 1 ︱3 -四季歌 ︱ 6 6 6 ︱ 3 ︱ 34 32 1 6 ︱ 6 ︱ 2 ︱ 1 - -- - - 3 ― ― - ︱ -︱ ︱ - ‖ ︱ ‖ 29
3 2 4 3 2 2 活动课 竖笛风采 活动形式:
一、将班上同学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各组准备一首或几首曲子,适当变换竖笛演奏的形式。
二、各组练习
齐奏、轮奏、交替奏等方法结合使用。
三、各组展示
四、教师作点评
第二篇: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本学期准备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我会采用不同教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主要以唱歌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本学期在上课的同时我会适当的教学生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些乐理知识。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三、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演唱的能力。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教学措施:
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习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工作进度: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
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
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
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
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
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
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取得胜利。)
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教学目标
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三篇: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
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
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
气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
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
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
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
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
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
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
第四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
(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 3.创作与表演:为
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
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
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
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
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
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湘教版音乐教案
三 和 中 学
音乐备课
七 年
级
中 国 娃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中国娃》,激发做个中国娃的自豪感。
2、学习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带有中国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通称为“民通”歌曲。歌词纯朴、直率,真诚地表露了华夏子孙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及习俗的热爱。旋律采用了陕北民歌的素材,但有很大的创作成分,有歌演体的风格,其中装饰音、儿化音的运用使歌曲的韵味十分具有乡土气息。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愉快的寒假生活就在新学期的上课铃声中结束了,同学们在音乐方面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下面谁先把自己的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
生:自由发言。
二、导入新课
师:在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我听到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也是大家很喜欢的三位男歌手演唱的,是什么歌曲?
生:是《百家姓》
师:不错,百家姓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姓氏的一个组合,也是表现我们中国人团结一心的四字经,是我们中国人才拥有的。所以我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高歌一曲《中国娃》,先请大家听一遍。
三、聆听与感受
1、完整欣赏歌曲: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倾听歌曲。
2、歌曲分析:
歌曲的主要部分是“主唱”段。头与尾的“童谣”是伴唱,这是流行歌曲的常用手法。主唱部分为展开性的二段体结构,调式是六声徵调式,旋律明朗,流畅。
3、听后谈话:
师:你们作为一个中国娃,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
四、表现与鉴赏(跟唱、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1、下面请同学们再仔细听一听,哼一哼歌曲的旋律,歌词里都唱了什么?
2、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五、体验与探索
1、学唱歌曲旋律
先拍击节奏,然后随老师的琴声唱旋律 教师纠正错误之处后再齐唱歌曲。
2、你唱了这首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3、寻找歌曲中具有特色的地方。
5、谈话表达对中国的热爱,用自豪的声音告诉全世界:我是中国娃,我爱中国这个家。
六、创造与表演 学生自由结伴,讨论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
众人划桨开大船
一.教学内容: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众人划桨开大船》,可以培养同学们团结合作、互助互爱的精神,从而增进同学们的友情,营造一个和谐奋进的班集体,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教材分析: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问题,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有义务来关心别人,同情别人,帮助别人,所以我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众人划桨开大船》就是一首表现团结奋进的歌曲,曲调坚定有力,豪情激昂,歌词通俗易懂,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歌曲巧用打比方的手法,体现出个体的势单力薄,和群体的强大力量,更进一步教育我们要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四.教材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难点:歌曲的演唱配合。
五.教学准备:
1、课件:《三个和尚》的Flash动画彩曲片断,“阿波罗登月”计划,“神五上天”,“非典”的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考勤,清点学生人数。
二.宣布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众人划桨开大船》 三.导入新课:
师:请听赏《众人划桨开大船》。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表现的思想内容。
生:回答„„(团结合作)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在集体中要团结要合作。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喜欢吗?
生:喜欢!师: 请欣赏。(《三个和尚》Falsh动画)
师:谁知道这个故事叫什么?
生:三个和尚。生: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
师:《三个和尚》的故事对同学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可以抬水喝,三个和尚反而没有水喝呢?
生:回答„„
(3个和尚都存有私心,所以没有水喝。一个和尚没有依赖只有自食其力挑水喝,两个和尚能够互相配合抬水喝,而三个和尚都互相推脱,谁也不愿出力,所以没有水喝。)师: 在集体中,团结就是力量,:同学们,在科技发达、社会进步的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国内外的每一项科技的重大突破都是团结合作的产物,请大家继续看大屏幕(出示“阿波罗登月”、“神五”)。
师:在生活中也需要团结合作的精神,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出示图片)四. 新歌教学:
现我们来学唱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出示《众人划桨开大船》歌曲)
(一)再听赏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
(二)学唱新歌
1.乐理知识:拍号:表示拍子的记号。
混合拍子,顾名思义,它不是单一的拍子,而是有不同 类的拍子组合起来的拍子。2.学生学唱歌曲
(三)艺术处理歌曲 五. 课堂小结
孤独的牧羊人
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听赏《哆来咪》和《雪绒花》。
2、准确、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3、了解“约德尔调”和中国民歌中的衬词、衬腔。教学重点: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愉快地唱歌。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气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欣赏《哆来咪》。
2、介绍美国音乐故事片《音乐之声》。
师:还有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也是出自这部电影,就在我们这学期的教科书上,你们知道它的歌名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这首好听的歌曲,会唱的同学跟着唱一遍。
3、欣赏《雪绒花》。
师:这些歌曲组成了影片的精彩部分,其中还有一首歌曲也非常好听,它是上校家里来了几位客人,家庭教师玛丽亚带领着孩子们表演的一段木偶剧,非常的诙谐、动听,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
二、歌曲教学
1、听赏《孤独的牧羊人》。
2、介绍歌曲。
师:刚才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人物,你们能告诉老师吗?请举手。生答:有牧羊人,有王子,有挑担的农夫,等等。师:如果你是作曲家,你会给这首歌曲取个什么名字? 学生发表各自的观点。
师:为什么这首歌曲会叫做《孤独的牧羊人》?(生答......)师:高高的山顶上牧羊人一个人在山顶放养,没有人陪伴他,他只有用自己的歌声来驱散他的孤独和寂寞,但他的内心并不孤独。他用自己嘹亮、明快而动听的歌声表达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由此而感染了一大群人,有王子、农夫、喝啤酒的人,最后还有个小姑娘和他唱起了二重唱。
3、自主学唱歌曲
师:边听老师弹一遍这首歌的旋律,你们仔细地观察曲谱,并用“来”来轻轻地跟唱一遍。
4、听曲范唱,并轻声跟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听一遍《孤独的牧羊人》这首歌曲,并试着把歌词唱出来。(播放课件)
5、表现歌曲。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三组,来演唱一下这首歌曲,所有的“来咿噢嘟”齐唱,比一比,看看哪一组唱得好。你们讨论一下,你们这一组用什么样的感情来唱这一段歌曲。
(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6、介绍“约德尔调”。
师:歌曲创作者采用了“约德尔调”写成了这首曲子,使歌曲欢快、诙谐,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叫“约德尔调”。
师:在我们中国的一些民族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正词外,也常常穿插了一些语气词、象声词,甚至很多还是无意可解的语句,但一经和正词配曲歌唱,成为一首完整的歌曲时,它们就能表现出鲜明的情感,成为整个歌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了区别正词,我们称之为“衬词”,写谱时常用括号括起来,衬词的曲调,称为“衬腔”。同学们,你们想想你们身边有哪些带衬词、衬腔的歌曲。
师生共同讨论演唱:
1、《康定情歌》
2、《青春舞曲》
3、《太阳出来喜洋洋》
4、《赶圩归来呵哩哩》
5、《脚夫调》、《众人划浆开大船》
6、《采磨菇的小姑娘》
三、小结
其实我们了解的国外“约德尔调”和在民歌中出现的“衬词、衬腔”都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日集月累形成的一种歌曲表现手法,它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多留心,注意一下这些表现手法,多收集一些,我们可以开展一次演唱会。
运动的旋律
教学内容:运动的旋律 教学准备:光盘、音乐课本。教学目标:
1.能感受其运动的旋律 的律动,能够随音乐演唱、加上动作进行表演。
2.通过亲身体验运动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奖励健康小礼物的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放VCD《健康歌》)
1、刚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共同欣赏了我带给大家的礼物:一段《健康歌》,并且做了做热身运动,大家感觉怎么样?
2、范小萱的这首健康歌大家都会唱,为了健康人人都需要运动,那么现在我们做一下设想,如果没有音乐的辅助,我们跳起来的感受及状态有什么不同吗?(请几位同学谈谈)小结: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二、运动的旋律:
1、说起运动,同学们可能都知道、也喜欢一些运动。你们说说:你们都喜欢一些什么运动?现在请大家再想想,有哪些运动项目是必须要有音乐伴奏的?(采用聊天式谈话,让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都说的很好,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四种运动项目的 图片,请大家思考,他们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刚才大家欣赏了四个运动图片,通过讨论对他们的音乐特点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做一道连线题。并说说你们选择这项音乐的理由?
4、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感受一下健美操的青春活力,请同学到前面跳健美操为我们表演?音乐没有停,为什么不跳了?
5、学生讨论、谈一谈、为什么不跳了?《梁祝》比较适合于什么运动项目?
6、讨论一下为运动选择音乐应注意什么? 小结: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7、听音乐表演:听完音乐以后请用动作表现出相应的运动项目。A飞吧!足球 C拉德斯基进行曲 B春之声圆舞曲 D月光奏鸣曲 三、五环旗下的音符:
1、刚才我们欣赏、了解的都是运动中的旋律,那么在请你们想想在运动场上,例如奥运会上(2008年奥运会在哪开?)会出现哪些带有音乐的场景。
2、下面老师放两首你们熟悉的曲子,请你对这两首乐曲进行对比,说说感受。
3、那我们在来设想一下,在我们的运动会赛场上会有哪些场景需要音乐呢?(学生讨论)
四、设计运动会场景:出示四个运动会的场景
A开幕式 B运动员入场式 C拉拉队 D颁奖典礼
找学生进行表演,随着音乐进行。(让学生们讲解场景,讨论用什么样的音乐,不要用固定的一首音乐套住学生的思维,只要觉得合适的都行。)
五、总结: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补充。
雪绒花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达到能有表情的演唱的要求。
2、通过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达到能感知音乐要求。
二、重点与难点:
1、能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为重点。
2、学习三拍子以及分组体验,进而能感知音乐为难点。
三、教具:电子琴或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亲密的接触——导课:
学生进入课堂,放音乐《雪绒花》。上课师生问好,打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雪绒花”(导课以简单形象为主)那么今节课咱们要欣赏的歌曲就是《雪绒花》。
2、多彩的旋律——学习歌曲
放录音,学生欣赏。体会一下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欣赏完后)引导:同学门看一下,这首歌的名字虽然是——《雪绒花》。但是他是借用“花”来赞美——“祖国”(学生答)。那么,歌曲的情绪是什么呢?
⑴、情绪:亲切的,赞美的,充满深情的。
放录音,学生欣赏。学生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⑵、节奏:舒缓的、舒展的。
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学生回答。(老师要深入的进行范唱示范,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变化的感受。)
⑶、力度是:弱与强的对比。
⑷引导:同学们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
拍。那么,拍子的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强——弱——弱
好了,下面咱们来做一个练习——“拍一下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规则:强拍拍手,两个弱拍拍肩膀。并且通过两个弱拍拍腿交换进行。
练习:拍手清唱歌曲。(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⑸引导:
拍子我们该怎样指挥呢?同学门看一下它的指挥图示。(课本)咱们在指挥时可以划一个三角符号来表示——老师示范后学生练习。
练习:指挥清唱歌曲。然后,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二组指挥。然后再交换进行。
⑹老师弹伴奏,学生拍手或指挥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
(7)通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强拍两个同学双手击掌,弱拍各自拍手或拍腿交换进行,以达到培养学生乐感的目的。
(8)集中教唱英文。
五、意境的感受——练习歌曲
引导:通过展示两种不同意境下的图片,(上校在家时演唱的与上校一家逃离时唱的)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绪进行演唱。(根据情况加入拍手和指挥,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
注:上述练习就是让学生去体会电影插曲的意境,使学生能体会同一首歌曲在不同的情景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老师引导进行。
六、情景的感受——艺术再现,二次创作。
1、引导:同学门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哪部音乐剧的选曲?——《音乐之声》。那么,这部音乐剧后来改编成了电影。同学门想不想知道电影的概况呢?——“想”。
老师通过展示图片来讲述电影的概况,并且放录音,用一 之二遍讲述完。
2、“实践与创造”第五题,老师先引导学生分成三组——表演、乐器(老师提供打击乐器或用自己自制的乐器)、舞蹈。然后分别让他们任选《西游记》当中的一人作为对象,分别用上述不同的形式再现人物的形象。然后再请同学们分别表演。(在学生练习中,老师要分别给予指导)
七、美好的回忆——课堂总结
1、阐述授课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3、集体演唱歌曲结束本节课。
声音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声音表现设计活动,并通过在操场的现场感受、图、文的提示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能正确地选用声音材料,体验不同声音材料所发出的不同音响效果。
3、能主动参与集体设计活动,体验与他人和作表演的快乐。教学重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教学难点:
时间调控,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体育委员集队、检查人数。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带给我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享受。情绪有多种多样的表达,高兴时唱唱快乐的歌曲,吹吹口哨;悲伤时听听舒缓的音乐,都能给我们带来情感上美的享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绿茵操场去感受一个《小球迷“神猴”》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体验“神猴”的快乐与悲伤,并用不同的声音材料来展示故事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情感。
三、推选“神猴”队员4名,“幼狮”队员4名。
四、全班学唱《球迷歌》、《飞吧,足球》、《生命的奖杯》。
五、学生观看“幼狮”队与“神猴”队的比赛
六、图、文、现场感受与音乐的联想(创作)
1、出示图《第一次比赛》——“幼狮”队与“神猴”队的比赛 问:“幼狮”给了“神猴”一个下马威,“神猴”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出示声音材料,请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选择。
2、出示图《球迷歌》
比赛继续进行,场外有球迷歌声。(球迷唱《球迷歌》)请同学设想比赛场面,说一说“神猴”的心情。请学生字行选择声音材料,表现“神猴”的心情和比赛场面。
3、出示图《输球了》
请学生观察,图中谁是“神猴”?他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请学生选择声音材料。提出“乱锤”的声音特点。
4、出示图《养伤的“神猴”》
运用声音材料,时钟、鸟啾、蝉鸣、喇叭声、歌声进行设计,表现“神猴”的心情。
提示:《飞吧,足球》的音响是强还是弱?
5、出示图《养好伤的“神猴”》
全班齐唱《生命的奖杯》,增强现场气氛。
6、出示图《声音的海洋》
请同学们综合运用前面所出示的声音材料,分组设计,表现比赛场景。
7、分组展示《声音的海洋》场景音乐
七、小结、深化练习
刚才我们一起对“神猴”的故事进行了现场感受和音乐创作,今后我们要学会给场景进行音乐创作。
八、全班齐唱《球迷歌》,下课。
九、教学反思:
声音的表现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地运用各种声音材料,参与班级足球赛的有关场景的“声音表现” 设计与表演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表演的愉悦感。
2、能大胆地对自己或他人的表演进行客观地评价。教学重难点:
调动学生的创作激情,引导他们对声音材料进行选择和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的表演。教学准备:
1、声音材料:鼓、锣、钹、碰铃、沙锤、电铃、口哨、体育音笛、闹钟。2.歌曲:《运动员进行曲》、《球迷歌》、《飞吧足球》、《生命的奖杯》。3.CAI课件(头饰、小彩旗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认识各种声音材料、了解声音特点。
出示图片:鼓、锣、钹、碰铃、沙锤、角铁、制雨材料、口哨、队号。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处都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大家辨别一下,说说老师手上是什么声音材料?这些声音材料中,有的属于常见乐器的声音,有的属于非乐器的声音。大家看图上列举的这些声音材料,哪些属于乐器?哪些属于非乐器?
2、感受用声音表现的情景。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乘着美好的春光,让我们去郊外踏青春游,一起感受乡村的春光好吗?(学生听录音。)
师:你们听得很认真,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感受说说,这段音乐描绘了怎样的情境?
3、观看一段足球赛。
师:大家刚刚感受到了春讯,下面再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但你们不能光看录像哦,还要请大家思考以下两个问题:这是一场什么赛事?你看到了哪些精彩的场面?
4、引出课题:“声音的表现”。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一段巴塞罗纳VS皇家马德里足球赛的实况录像,大家体验 13 到了足球比赛热闹的场面。下面,老师准备和大家一起运用我们身边的声音材料来表现班级足球赛的有关场景,大家有信心吗?好,我相信你们一定是很棒!
二、新课教学
1、释文入情,引导探索。观看六副场景图与文(第26页)。
师:这是六幅内容不同的场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其中哪些能用身边的音乐材料进行声音表现。
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场景,教材给它取名叫“下马威”,请同学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用声音来表现?(1)运动员进场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声音?(《运动员进行曲》)(队员进场的跑步声)(2)开场笛声可以用什么声音材料表现?(3)激烈战斗时球场上会有什么声音?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4)灌入一球球场上会有什么声音?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对,你们真的很棒!那么我们第一个场景内容找出来了,请看图。
师:我们接下来看看第二个场景:球迷歌。提问:队员奋力拼抢时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两支球迷对抗呼喊声、吆喝声、《球迷歌》的歌声)对,大家思维很敏捷。我们第二个场景的内容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接第三个场景是:悲壮的散场。提问:我摔了一跤时会发出什么声音?观众会发出什么声音?幼狮队获胜了观众又会发出什么声音?幼狮队下场会发出什么声音?我们可以用什么声音来描绘一瘸一拐离开球场?在京剧中有一段《关公走麦城》的锣鼓节奏,它描绘了关公败走麦城时的那种沮丧心情,现在我们来听一听。下面我们来练习一句节奏,看看像不像我们刚才所听的锣鼓节奏。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下面节奏:
6/4 4/4 X.O X X X X:|| X O O O||
仓 切 切切 切:|| 仓 O O O||
师:接下来请大家看看第四个场景:鸟啾和蝉鸣。提问:中午12点会有什么声音?还有呢?(钟声、鸟啾、蝉鸣、《飞吧,足球》、进入梦乡时起伏的鼾声)对,那么我们第四个场景的内容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看看第五个场景图:Here we go。古代打仗前,一方会给另一方下战书,这时会有什么声音来表现下战书?(锣鼓声)图中神猴队为什么要下战书呢?(不服输)他们在讨论些什么?(略)那么我们第五个场景图的表现内容找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第六个场景图:声音的海洋。请同学看看那些地方可以用声音来表现?(比赛开始、紧张时刻、《球迷歌》、《生命的奖杯》、声音的海洋)好,那么我们 第六个场景要用声音表现的内容出来了,请大家看图。
师:看完了这六幅场景图,同学们的想像力的确很丰富,真让我高兴,下面我们就来设计表现这些场景,好吗? 教师提示: A、运动员进场用什么音乐表示。(《运动员进行曲》)B、笛声可以用什么声音表示。(口哨声)C、激烈战斗除开观众的加油声,还有其他一些什么声音呢?(跑步声、踢球声)
D、“球迷歌”扬长而去在力度上越来越弱,音量越来越小。E、锣鼓经:6/4 4/4 X.O X X X X:|| X O O O||
仓 切 切 切 切:|| 仓 O O O|| F、哼《飞吧,足球》入睡是强还是弱? G、下战书是什么声音体现?(鼓点由缓到急)H、欢呼声有那些?
2、分组设计(1)学生设计讨论(2)讨论交流
师:现在按照你们所选择的场景进行讨论设计,并尝试为每幅图画选择合适的声音材料。(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讨论好了吗?好,请每组按照你们的设想拿出你们的声音材料。师: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那么分别请两位组长站起来讲述你们这组的设计方案。
3、展示表演
4、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综合评价
5、综合表演
师:好,下面我们将第六个场景演示一次,看那队的同学表现得最像。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尝试运用声音的材料,表现足球赛以及有关的生活场景,体验了表现创造的乐趣,分享了大家的创造成果。下面老师留下一个课后作业,运用自己身边的声音材料表现《森林的早晨》,希望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下节课中进行交流。
传统是条河
本课内容是介绍我国古乐器骨笛、埙、编钟、编磬、古琴的有关知识,欣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这是一节学科综合性很强的课,它是音乐与历史、文学、美术、自然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呈现,是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提高的一课。
由于此单元内容量大面广,且离我们实际生活很远,若运用传统的黑板、图片、音响教学是很难达到教学要求的。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利用CAI课件的优势,丰富教学容量,加大信息量,使原本枯燥乏味、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内容,并受到一次很好的美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但因为该课为实验教材的新增内容,资料十分匮乏,因而课件开发和制作具有一定难度。故该课件搜集的资料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我在课件的美工上围绕中国古文化这一主题内容,力求“古朴、典雅、简洁”。选用黄色为基色,选用古曲《幽兰》为背景音乐,给学生以中国古典美的享受。古乐器图片的背景图中隐约可见的“土”、“石”、“金”、“丝”等字,是寓意这些古乐器在中国古代民族乐器“八音分类法”中的类别。
在技术上我用Photoshop处理图像、图片,使图像更加贴近实物,使图片给人以美的享受,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以Authorware 6.0为制作平台,充分体现了其交互性好、容错能力强的特点。课件总体做到了结构严谨,课堂练习能互动。在欣赏图片、视频时控制较好,滚动字幕使学生边欣赏边看说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Authorware 6.0能以Web方式发布,具有网络环境下运行功能,可适用远程教学的需要。用Flash制作动画,增强课件的动感。用MediaStudio编辑音、视频文件,使音频与视频能很好地搭配,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课件中所选用的音乐、乐器图片、视频、文字及音乐小博士的提示语都较有特色,较为精练地展示了中国原始乐器和古代乐器及其乐曲发展的风貌。
因为该课带有很强的音乐史学课的性质,所以不能用传统的欣赏课的教学模式运用于实际教学。于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外,还注意紧扣教材,并注重新课程标准中以“人”为本的要求,将教师设计为课堂的“设计师”及学生的“合作伙伴”,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身体验音乐中的一些奥妙。
如:在介绍骨笛的制作材料时,我不是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了一道选择题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根据骨笛所处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推测骨笛是用什么工具加工而成的。该题由电脑提示正误,可重选,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性,进一步突出骨笛的神奇之处。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选择该题的答案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并将理由说明得充分到位。这比教师单一地说出结果要有效得多。
长 诚 谣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苍凉悲壮的深切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歌曲范唱录音(合唱)。在聆听之前,提示学生注意歌曲演唱形式和情绪。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
(1)学习歌词
A、学生朗诵歌词。教师纠正、解释歌词中的个别字词。
B、请学生谈这首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2)随琴视唱
A、在教师弹奏歌曲曲调的伴奏下,读一遍节奏。
B、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试着视唱曲谱。
C、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可用手势来表示,注意一个乐句用一个动作)。然后一边作“用手势表现旋律线”的动作,一边进行视唱曲谱练习。
D、在练习中提示要注意运用气息的控制唱好连音。
(3)用乐器演奏整首歌曲的曲调或其中的几个乐句。
三、教师小结:布置下一节课的任务或课下的乐器练习任务。
森林水车
教学目标:
感受外国歌曲的独特风格,及它所表现出的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为歌谣创编节奏并能读一读,并能有表情地读、唱。
重点难点:
学唱《森林水车》,并能加入打击乐器和表演动作读与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电脑课件:欣赏画面,并向同学们简介一下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名、作者、国籍等,让同学们对这首管弦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结合电脑画面初听歌曲,让学生注意聆听音乐。
二、感受与体验
1、初听后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水车的外形、用途及作用,然后教师再向大家介绍一下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这首乐曲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2、学唱歌曲:请同学们在听后说一说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3、结合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古老的水车,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更进一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场景。
4、教师教唱歌曲。
三、创造与表演
1、让学生用色彩或线条来表现自己所听到的水车声、鸟叫声、流水声、太阳升起的感觉,可以画在课本上所出示的空格中。(让学生自由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感受,画完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表现的是什么?
2、齐唱歌曲,学生随音乐自由表演,下课。
课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歌曲巩固练习,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歌曲难点的演唱,并能声情并茂地背唱。在欣赏时,学生能用水彩笔或线条表现出自己所听到、感受到的内容;也能较好地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壮丽的诗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颂歌这种音乐作品体裁,在歌曲的听赏感受中能辨别出颂歌的歌颂对象及演唱形式。
2、在听赏颂歌之后,按小组进行合作与探究,唱出心中的颂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听赏中感受颂歌的特点和歌颂的对象
难点:小组合作唱颂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音乐
(一)情景开课:背景播放《黄河颂》的音乐,学生进入教室。
(二)赏前谈话:大家都知道,音乐是一种艺术,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由于艺术实践的不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裁和样式。今天,我将给同学们介绍众多音乐体裁中的一种声乐体裁——颂歌。
(三)音乐小博士
颂歌是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歌颂和赞美祖国、人民、英雄人物、壮美的山河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音乐作品都属于颂歌的范畴。
(四)过渡导入:现在我们来听赏几首颂歌,请同学们在听赏的同时,注意这些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情绪和歌颂对象。
1、《黄河颂》
简介:《黄河颂》选自大型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的第二乐章,冼星海(1905-1945),人民音乐家,《黄河大合唱》是他的名作。
听赏:作品听赏完后学生自由谈。
小结:《黄河颂》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旋律由开头的悠扬抒情发展为深沉、宽广、激昂,热情、自豪地歌颂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中华儿女的坚强性格。
2、《欢乐颂》
简介: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被称为“乐圣”。《欢乐颂》节选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第二部分。
听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小结:这首歌曲具有进行曲的风格,气势庄严、宏伟,表现了对人类的团结和友爱的讴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视唱:出示《欢乐颂》歌单
3、《走进新时代》
听赏完全曲,让学生一起说出答案。
小结:这是一首现代作品曲调优美、深情,以领唱和合唱的形式歌颂了我们伟大的党和人民。
(五)知识小结:
颂歌的特点:节奏平稳,速度稍慢,旋律庄严、宏伟、亲切、热情。
颂歌的类型:
A、速度稍慢,旋律悠扬宽广,具有庄严宏伟气势,如《黄河颂》;
B、采用进行曲风格的体裁,具有刚毅豪迈的气概,如《欢乐颂》;
C、具有抒情歌曲的特点,亲切深情,如《走进新时代》。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范唱
A、《祖国慈祥的母亲》B、《为了谁》 C、《精忠报国》
2、谁来说说歌颂的对象?生自由谈。
3、请2-3名学生唱(唱一段或几句,说出歌颂的对象)
4、各学习小组合作,唱出心中的颂歌!同时完成一张表。
5、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歌颂的主题(即对象),搜集整理颂歌。
6、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评价小结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颂歌,可以先分小组,然后学生自由展示。(每唱一首,就自己拿一个小音符放进本组的箱中)
2、总体评价:与学生一起清点小音符,得出结果。
3、小结:
音乐带给我们快乐和享受,今天我们学习的颂歌仅仅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朵浪花。请你们课后多搜集一些不同演唱形式的颂歌进行演唱,唱出我们对祖国、对人民和对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让我们一起唱着《走进新时代》结束快乐的音乐课吧!教师弹琴,学生唱着歌儿走出教室。
乘着歌声的翅膀
教学目的: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性学习的空间和展现个人的才艺机会。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歌曲的表现欲望。
教学难点: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充分的活动空间进行创编。
教具:学生准备卡拉ok磁带或vcd、话筒。
地点:多媒体教室。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活动主题:“乘着歌声的翅膀”班级演唱会
二、推举节目主持人
三、展示课前制作的节目单并进行点评。
四、活动开始:
活动要求:
1、根据节目的安排,做好相应的准备。
2、预先告知节目的顺序。
3、要求学生带好卡拉ok磁带或vcd。
4、节目演唱后老师应进行点评。
5、可邀请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参加。
五、师生同台表演。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都非常好,即能唱又会跳,还能创编各种形式进行艺术表演,我希望同学们能乘着歌声的翅膀,去汲取音乐的精华。
专题欣赏课
教学内容:以聆听声乐作品为中心的专题欣赏课
教学目标:
1、能够对聆听和探索人声具有兴趣和愿望, 在听赏声乐作品的活动中, 能积极参与讨论, 基本上能说出人声分类的基本原则, 以及童声男低音、女高音的音色特点.2、通过听、赏, 能独立辨别独唱、齐唱、重唱、合唱等演唱形式.3、在欣赏作品中, 能专注地听、赏音乐, 能够用各种肢体语言对所听的音乐作出适当的反应和表现, 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声乐作品的愉悦.教学重点: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听赏几首不同的声乐曲, 感受各种不同的体裁和形式的声乐作品所表现的情绪意境, 品味人声的美妙, 从而激发学生探索人声的分类和常见声乐演唱形式的兴趣.教学难点:
教师如何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仿、合作、探究式听赏教学.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如新课: 我以人声模仿自然界的一些声音,如“青蛙叫、鸟鸣等’来体现人声的美妙.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而启发学生讨论“人声的分类及音色特点”, 在教师指导下归纳、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让大家一起来学习, 然后通过作品来验证.二、进行新课童声清脆、明亮、甜美人声的分类
女高音 柔美、抒情、清丽
1、(按年龄、性别 女低音 低沉、宽厚、稳沉划分)
男高音 高亢、嘹亮、优美男低音 沉、浑厚、精致
(教师补充说明:)男、女声高、低音的划分依据:音色、音区、音域的不同。
因此有: 抒情女高音 抒情男高音 女高音 花腔女高音 男高音 戏剧女高 音 戏剧男高音
2、设计问题:一首歌曲是不是不管歌曲难度的大小,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都可由男声、女声、童声来随便演唱呢?(生答:不是)那我们就必须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我们以后演唱歌曲,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来表演(即适合自己的声音特点及难度适当的歌曲)
a、首先由学生说说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演唱形式。(生 ……)
b、教师补充说明各种演唱形式及其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录音和教师的一些范唱来让学生具体加以理解,简单的可让学生表演出来。(即:独唱、表演唱等,下面解释之。)演唱形式:童声独唱 :《踏浪》独唱: 女声独唱男声独唱: 《咱当兵的人》 齐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领唱: 《我的祖国》轮唱: 《保卫黄河》对唱: 教师范唱《对花》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重唱:男声四重唱:《回娘家》 合唱: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表演唱:学生上台表演
3、上一过程的听辩互动(音乐片断),采用抢答赛形式进行,同时也完成了“感受与判断”的课堂作业。
4、根据实际,因班级、学生而设计的环节:“才艺展示”
(1)现场表演,加深学生对声乐作品演唱形式等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以及对同学,对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3)帮助老师发现音乐爱好者,同时也是检查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方法
三、知识小结:
1、回顾“人声的分类及声乐的演唱形式”等知识点。
2、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歌曲来表演(适合自己声乐的特点及难度适合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