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学年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入;(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
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把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
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
第二篇: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学案例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 《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二、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
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音响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歌曲这种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
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教学重点
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教学难点
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并提问
(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学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
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
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
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并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能力。
二、聆听歌曲,能够听辨乐曲的主题,了解曲作者的名字,能运用音乐要素分析进行曲的主要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进行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各种进行曲的魅力,扩大音乐的视野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抽学生演唱。
三、导入课题:活动导入。
1、学生活动:老师请几位同学上台来随便的走一走,随后播放音乐随音乐节奏走一走。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上来走走。
师:现在请听音乐随音乐的节奏走一走。
师:刚才四位同学什么时候走的最整齐?是有音乐的时候还是没有音乐的时候?(生答)
师:因为音乐的节拍,规定了踏步的速度,所以走起来就非常的整齐,这种用来统一步伐的队列音乐就叫做“进行曲”。
2、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进行曲的音乐特点。聆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进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老师提的问题。
师:这首歌曲的曲名叫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我们从刚才的音乐中可以听到,它是一首声乐曲还是器乐曲?
师:这首乐曲是由管乐队演奏的,这就是管乐队里主要的四件乐器,他们分别是: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师:谁能听出歌曲是几拍的节奏?2/4拍
跟老师学画
指挥手势。
师:谁来说说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答 威武雄壮)
师:最后一个问题是乐曲的作者是谁?
简介郑律成3、欣赏《婚礼进行曲》
师:听完这首威武雄壮的进行曲,下面老师将带给你们另外一首音乐情绪完全不同的进行曲。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
师:现在我们一同来哼唱歌曲的主题部分。师: 现在我们有请学生上来随音乐的节奏来走走。
4、对比欣赏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首曲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速度;这两首乐曲的速度有的快有的慢。力度;《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力度更强,而《婚礼进行曲》的力度则更落,情绪不同:一个是激越、昂扬,一个是欢乐、幸福,相同之处:都是进行曲体裁,同时他们都采用二拍子,这是进行曲的一个重要特点。因为进行曲是用于统一进行的步伐,所以都采用偶数拍子。例如;四二拍、四四拍。
5、欣赏《葬礼进行曲》
师:我们刚才听了两首管弦乐器演奏的进行曲,下面我们将欣赏一首钢琴演奏的进行曲。
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悲哀、悲伤地
师:乐曲的速度怎样? 缓慢的师:这样的沉重的乐曲一般在什么场合下才会播放呢?
师:同样是进行曲,为什么给大家的感觉不怎么一样呢?这是因为每首进行曲运用了不同的速度、节奏,因而,在情绪上给人感觉就不一样,塑造的音乐形象也就不一样。
6、归纳进行曲的特点
(1)多为偶数拍子,节奏鲜明,点音节奏较多。(2)速度平稳,常用于队列进行,具有豪迈雄壮、高昂的情绪和号召力。
六、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
第一课时 《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二、《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学唱《长江之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二、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
《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三、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四、集体朗读歌词
五、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辛德勒的名单》
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
2、影片简介(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
4、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5、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
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
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10、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
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课 《眺望你的路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故事梗概。
二、教学重点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参与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1、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了什么是影视音乐,感受了《辛德勒的名单》的意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影视音乐。
2、《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
聆听童声合唱《眺望你的路途》,思考歌曲的主题内容。学生聆听,并思考回答,师总结:从歌词中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孤独,其实他们都是孤儿,他们的父母因为战乱(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死,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更忍受不了学校校长冷酷无情的管教方式,于是,孩子们在失落中渴望光明。后来,代课老师马修教孩子们唱歌,唱的就是这首《眺望你的路途》,终于,冰冷已久的心被纯净的音乐感化,孩子们重拾童年乐趣,重塑缤纷的未来。此主题音乐多次在影片中出现,有高度概括剧情的作用。观看《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影视片段,再次感受音乐。
3、《眺望你的路途》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考虑电影音乐的作用。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师总结: 突出主题电影音乐的作用(功能):(1)突出主题,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3)描绘作用,烘托画面情绪和气氛,加强视觉形象的情绪和节奏。(4)背景气氛,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5)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6)概括剧情。(7)结构统一作用。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伴随着你》
一、教学目标
1、聆听并赏析《伴随着你》,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知道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特点和作用。
2、有感情的哼唱《伴随着你》主题A部分,并分组讨论、即兴创编歌词自演自唱。
3、对影视主题音乐产生继续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对影视主题音乐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聆听并赏析歌曲的音乐基本要素。
三、教学难点
在哼唱主题A部分的基础上即兴创编歌词并自演自唱。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欣赏动画电影《天空之城》视频片段。
2、教师请学生聆听三段音乐片段,为动画电影《天空之城》
教师:这部动画电影叫《天空之城》。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是电影的灵魂,主题音乐更是影片的形象和标志。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以下三段音乐,哪一段最适合为刚才的动画电影做主题音乐呢?(A、《SUMMER》B、《伴随着你》C、《太阳照常升起》)
3、导入新课 聆听与欣赏影视音乐《伴随着你》。
(1)初听音乐 请学生完整地聆听与欣赏《伴随着你》,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教师: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这段音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并请你们以水平线为“6”音位臵,划出前4个小节的旋律线。
(2)再听音乐 请学生再次聆听与欣赏《伴随着你》,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教师播放《伴随着你》视频,学生分组分析乐曲的基本要素)教师:请你们四个小组分别来分析一下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第一组分析速度,第二组分析力度,第三组分析节奏、第四组分析节拍。)
(3)观看音乐视频 欣赏片尾曲《伴随着你》视频,比较主题音乐和片尾曲的不同。(教师播放片尾曲《伴随着你》视频,学生比较主题音乐和片尾主题歌的不同。)教师:请你们欣赏一下片尾主题歌《伴随着你》,比较一下主题音乐与片尾主题歌的不同。(主要从速度、体裁、力度、情感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穿越竹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与画面的结合,了解影视音乐的特点,体会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
2、了解电影《卧虎藏龙》的故事梗概。
二、教学重点
在感受与鉴赏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影视音乐的欣赏,了解音乐在影视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
在音乐创造方面,要求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参与音乐活动创编和表演,并能在活动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影视音乐的情感表达与内容有紧密联系的作用,主题音乐有统一影片风格的作用。请同学们回忆下,影视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学生回答,师鼓励。)
2、场景音乐起烘托剧情、渲染气氛的作用。(1)聆听《穿越竹林》,想象是怎样一个画面?(2)这个场景音乐由人声吟唱、箫、弦乐器多层次交织所产生的意境,你是否听到了人声?(一
听到人声就说出来。)(3)考虑:场景音乐起什么作用?(烘托气氛、增强故事表现了的作用。)
3、总结影视音乐的功能(作用)。(学生总结,师补充。)(1)突出主题,体现影片的主题思想。(2)抒情作用,塑造和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3)描绘作用,烘托画面情绪和气氛,加强视觉形象的情绪和节奏。(4)背景气氛,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特定的基调和背景气氛。(5)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6)概括剧情。(7)结构统一作用。
4、欣赏电影《卧虎藏龙》主题音乐电影片段,并谈感受。
5、再次聆听歌曲《穿越竹林》,结束本课。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第一课时 《青春舞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
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
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1、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
(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2、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
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臶,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
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
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A、地理位臵、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五、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
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
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第一课时 《红河谷》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
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
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五、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欣赏课《拉库卡拉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点
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
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
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
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七、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
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
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教学重点
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
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
(四)节奏练习: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第一课时 《无锡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师:提问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
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
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
第三篇: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一二三四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一二三四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2、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认识曲作者,并简要了解他的其他作品,从中感悟军旅歌曲的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一二三四歌》
难点:了解进行曲音乐节奏、结构特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一二三四歌》 教具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进部队
1、听《当兵的人》,并请学生关注音乐中描述的是什么人物形象。(军人)
2、师:今天就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当军人的滋味。(将学生分成三组海军、空军、陆军,教师当总司令。)
3、师:海、路、空三军的新战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部队,初步体验一下战士们的军旅生活,请你参观后,说说你的感受。
(观看《一二三四歌》视频,学生感受部队生活,感受军人精神饱满的状态)
二、新课教学——我是军人
1、师:作为你们的总司令,今天我特地准备了一首歌曲送给你们,欢迎你们加入我们的队伍,请观察一下我所演唱的歌曲的情绪,根据歌曲的情绪、旋律、节奏,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第一乐段: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自信的坚强性格。第二乐段:歌曲采用了先密后疏的节奏,说唱兼有,给人以活泼乐观豪迈的印象。第三乐段:短小精悍,有呼有应,火热的军营生活,以及战士自豪感。(师范唱《一二三四歌》,生关注歌曲的情绪与结构,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情绪饱满、铿锵有力的特点)
2、分段学习歌曲(1)学习第三乐段:
A、师范唱,生观察这一部分的不同之处。(加入说唱)B、生学习说唱的部分
一 0 二 0 | 三 0 四 | 一二三四 | 一.二三四 0 | 0 X 0 X|0 X 0 X|0 X 0 X | 0 XX 0 X | ①指名念节奏,引导发现最后一小节的节奏变化 师示范指导念0 XX 0 X ③齐念节奏 ④边念边拍 C、师唱生拍念 D、生生合作拍念 E、学习高声部。
① 视唱曲谱——填词演唱,指导高音的演唱。② 完整演唱第三乐段
(2)学习第一、二乐段(学唱第一乐段时能否进行“轮唱”这一合唱形式的学习,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A、视唱曲谱。
B、朗读第一段的歌词,要求声音饱满富有弹性。
C、填词演唱(师生接唱——生完整唱,引导学生唱出军人的精神面貌干脆利落)D、情感处理:同学们都说战士的歌声是坚定有力的,其实他也有温柔的一面,歌曲中哪一句最能表现这一面呢?(引导学生用连贯流畅的方法演唱第二乐句,其他部分用饱满、有力、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3、完整演唱歌曲: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提醒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饱满有力、坚定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表现军人果断刚强的豪迈气概。)
4、学生讨论编排演唱形式
三、拓展延伸——了解军歌
1、认识曲作者,臧云飞:这首歌曲由石顺义作词、臧云飞作曲,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珠穆朗玛》你们听过吗?也是臧云飞做的曲,他的作品还有《当兵的人》、《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
2、依次播放《当兵的人》、《东西南北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让学生猜猜曲名,会唱的同学可以跟唱。
3、揭示聆听的曲目,并简单介绍臧云飞的其他作品。《军中姐妹》、《女兵》、《珠穆朗玛》
4、师生探讨军歌的特点:(人民军队的雄壮与豪迈,是唱给战士的歌、反映战士生活,富有战斗气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学习解放军战士什么样的精神?(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什么样的品质?(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
真像音乐家贝多芬说的:“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军旅歌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将军人的精神面貌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小军人们,让我们也用歌声将军人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大家看看吧!(唱《一二三四歌》结束本课)【教学反思】:
《一二三四歌》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全曲铿锵豪迈与抒情相结合,将解放军战士坚定、勇敢、乐观、自信的精神十分巧妙的表现出来,旋律朗朗上口。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自己缺乏足够的激情来引领学生走向更高境界的艺术殿堂,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还不够。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不断摸索。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教学设计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 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使学生了解到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② 通过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到此曲中的附点节奏、切分节奏以及休止符的运用,使此曲节奏感强,雄壮有力的情绪,表现当代军人那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特点。
③ 通过对阅兵式片段的欣赏,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①了解进行曲的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主要特点。
②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其旋律中的同音重复、旋律的重复与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的运用,使此曲便于传唱,琅琅上口,便于记忆的特点。
难点: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感受此曲中休止符运用的妙处。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跟随着《军队进行曲》步入音乐教室,并伴随着音乐原地踏步。师生问好。(情景教学)
二、导入(为新课铺垫)
1.根据课前所放的《军队进行曲》,提问同学的步伐整齐是因为什么原因?(踩着音乐的节拍行进)
2.说说《军队进行曲》的节拍是怎样的?(二拍子、强拍在第一拍上)
3.伴随着音乐走进教室时,你听到音乐后的感受是什么?(节奏感强、雄壮有力、激昂)
4.把刚才分析的《军队进行曲》的特点合在一起,就是进行曲的特点,导出进行曲。
5.众多进行曲中,你所熟悉的进行曲都有哪些?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等)
三、新授
1.放一段带有阅兵式画面的录象,引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引导学生观看军队队列行进视频,充分感受进行曲的特点。)2.师介绍作者郑律成。
3.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师::这首乐曲是由管乐队演奏的,这就是管乐队里主要的四件乐器,他们分别是:圆号、小号、长号、大号。(引导学生关注管乐队中各类乐器的音色特点,并能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师:谁能听出歌曲是几拍的节奏?(2/4拍)跟老师学画指挥手势
师:谁来说说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答: 威武雄壮)师:最后一个问题是乐曲的作者是谁? 4.赏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① 欣赏此曲后的感受(振奋人心)
② 欣赏后给你留下最深刻的是哪段音乐(最容易哼唱的部分)?(开头: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③ 分析开头的旋律:同音重复(只有一个音ⅰ组成)
不加任何节奏的演唱和加人附点和切分节奏的演唱,比较二者的区别,感受加上附点和切分后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具有号召性,节奏铿锵,振奋人心)全曲大量运用了附点和切分节奏,目的是想表现什么?
(音乐丰富了,表现力强,更能表现军人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精神)④ 填歌词,找出旋律的特点
(重复和变化重复、旋律位置比较低,旋律语气化,便于记忆、传唱)⑤ 在这首音乐作品中,有两处最为精彩的地方(老师示范演唱),哪两处能引起你的注意?(“听”)
比较“听”的后面用休止符和变成用拖拍,其音乐效果有什么不同?
(让听众能有更好的空间去想象各种场面,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听众,摒住呼吸,此时无声胜有声!)
⑥ 把学生分组,通过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给大家的感觉,用自己的方式把这首进行曲表现出来。如边唱边拍手、指挥、正步走等。
四、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接触了进行曲这种音乐体裁,并欣赏了由著名的作曲家郑律成所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是我们更好的掌握了进行曲,了解了为什么好
歌、经典曲目可以流传至今,广为传唱。同时,我们也了解了以后欣赏乐曲可以通过哪几方面来赏析。会欣赏更会分析。【教学反思】
在上这堂课时,由于这首进行曲的旋律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不能按照一般的进行曲来分析,而是分析一下这首进行曲的细节,妙处所在。通过我的启发和分析,学生在听了一遍之后就能把这首进行曲的前段和高潮部分哼唱了出来。
另外,休止符的运用也是这首进行曲的妙处所在。通过休止符的运用,使整首进行曲听上去干净利索,表现军人的那种雷厉风行的气质。学生通过我的讲解,也从中体会到了这一点。其次,我还让学生观看了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录像,人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会进行曲的魅力所在,明白进行曲的节奏鲜明和规整的特点。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 《拉德茨基进行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分析、理解管弦乐《拉德茨基进行曲》,了解进行曲的特点,体验进行曲带给我们快乐的情绪。
二、听辨乐曲的主题旋律,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感受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三、拓宽学生欣赏视野,激发欣赏音乐的兴趣。教学重点:
感受、体验《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幽默、诙谐的情绪特点。教学难点:
复三部曲的曲式结构。教学准备:
一、鼓励学生利用课外学习手段、查阅相关资料。
二、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军队进行曲》进教室。
二、导入
1、进入教室时听到的音乐节奏感觉怎样?
2、播放管弦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问:这首曲子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曲?歌曲的情绪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3、学生思考:什么样的曲子被称作为进行曲?
(进行曲:以行进的步伐节奏写成的音乐作品,一般在队伍行进时演奏,用来统一步伐和意志。)
三、新课教学
1、介绍作者老约翰.斯特劳斯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作者?
(老约翰.斯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的音乐作品共有252首,其中圆舞曲152首。此外还有数十首波尔卡舞曲和进行曲。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德茨基进行曲》。)
2、初步欣赏乐曲
播放多媒体课件《拉德茨基进行曲》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版,引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感受乐曲,让学生在欣赏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轻松、幽默、诙谐。)(2)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教师提示学生根据欣赏时拍手的加入、乐曲共分三个大段。)
3、分析理解乐曲(1)介绍曲子的由来。
(乐曲原本是为了歌颂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但他本身是个非赏有争议的人物。后由于这首曲子曲调十分动听,具有英雄的性格,演出时能获得很好的剧场效果,人们渐渐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历史,喜欢起这首曲子来。)
(2)分段欣赏、分析曲式(教师分段播放乐曲,引导学生逐步画出曲式图)。欣赏A段音乐。① 视唱主题音乐。a主题: 1 = D 2/2 3#2 | 3 3#2 3 3#2 | 30 20 10 3#2 | 30 3#2 30 3#2 | 30 60 50
| 4 6 5 52 | 3 6 5 53 |2 7 — 6 | 0 5#4 5 6 5 4 | 3 3#2 3 3#2 | 3 2 1 3#2| 30 3#2 30 3#2 | 3 6 5 53 |#4 3 2 — | 5 2 1 — | 7.6 54 32 | 1 1 1 0 || b主题:1 = D 2/2 6 — — — — | 6 — — — — | 5 — — — — | 5 — 0 5 | 5 — 4 6 | 6 — 5 1 | 7 76 5 4 |6 6 5 4 3 | 5 — 4 6 | 6 — 5 1 | 7 7#5 6 1 | 7 7#5 6 1 | 3 3 3 3 33 |3 3 3 3 3 3 | 3 0 0 0 || ②聆听A段音乐,并回答问题。
1)问:A段音乐可以有几小部分组成?这段音乐描写了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A段描写拉德茨基在马上的威武形象,分a、b、a三部分。)2)复听A段音乐,用自己的身体当乐器为歌曲伴奏。欣赏B段音乐,视唱主题音乐。a主题: 1 = A 2/2 53 3 — — | 53 3 — — | 53 3 3 3 | 3 — — 3 | 44 2 — 1 | 7 6 6 6 | 51 3 3 3|3 — — — |53 3 — — | 53 3 — — | 53 3 3 3 | 3 — — 33 | 44 2 — 1 |7 6 6 6 |53 3 4 2 | 1 — — 0 || b主题: 1 = A 2/2 3 | 4 2 — 1 | 7 6 6 6 | 51 3 3 3 | 3 — — 3 | 4 2 — 1 | 7 6 6 6 | 5 5 1 3 5 4 3 | 2 1 7 6 5 4 3 2 || 1)问:B段有几个小部分组成?这段音乐拉德茨基怎样的形象?(B段:描写拉德茨基慢步奔跑检阅队伍时既严肃又轻松,分a、b、a、b、a五部分。)2)复听B段音乐,并想一想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段音乐。(3)师生完整演示歌曲。
(4)引导学生用“啦”唱出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并利用身体以及打击乐器为主题旋律边配伴奏,试着跟音乐一起完成。
4、知识拓展
1、分组活动,把学生分成A段音乐组、B段音乐组和打击乐器组进行合作表演。
让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其他表现形式的《拉德茨基进行曲》。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老约翰.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知道了复式三部曲的构成,对进行曲这种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音乐都是进行曲体裁,课后同学们可以收集不同风格的进行曲,以后我们在再一起交流。
五、听《拉德茨基进行曲》离开音乐教室。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欣赏内容是进行曲,为了更好地达到让学生喜欢歌唱与聆听进行曲,愿意深入总结进行曲在生活中的广泛作用,振奋精神,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投入生活这一目标,我以教材为基础,同时又增加了丰富的进行曲,想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不是每首都能听完的,所以我就从进行曲的特征、形式、种类、作用这四方面引导学生欣赏学习。根据实际情况有的听、有的知道就可以了,更多的是想给学生传递信息。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长江之歌》、欣赏《祖国颂》体会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2.能够主动参与分析《长江之歌》的曲式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教学难点:
三段体的理解及在歌曲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1.创作练习
(1)聆听《长江之歌》的旋律。
教师:请听一段旋律,这段旋律的节奏、旋律是什么?(教师弹奏《长江之歌》的旋律)
学生:节奏比较平稳、宽阔,比较舒展,旋律起伏比较大。
教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段旋律。从情绪上你的感受是什么?(师生共同唱《长江之歌》歌谱)(2)为旋律创作歌词
教师:下面我们以“祖**亲”或者老师为题,为这段旋律填词。你可以按照原来的节奏填词,也可以自己设计。分成4个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我们听一听各组同学的歌词,一起来唱一唱学生的创作。学生创作:
“你是历史古国,经过风雨的洗礼,你是东方巨龙,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你是辛勤的园丁,浇灌祖国的花朵,百花茁壮成长,装点伟大的祖国。” 2.学习歌曲《长江之歌》(1)练习演唱歌曲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以“长江”为主题的歌曲,大家一起唱一唱。(教师出示歌篇,师生一起练习演唱)(2)介绍歌曲
教师:这段歌词形象地描绘了长江从雪山走来,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波澜壮阔景象,这段音乐史电视片《话说长江》。的主题音乐。(教师板书:《长江之歌》王世光曲、胡宏伟词)
教师:《话说长江》摄制组从众多的词作品中选中了胡宏伟的此。它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象。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歌,请同学们思考: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它分为几个部分?(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片段)
教师:请说说歌曲从情绪上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我觉得很开阔,很有气势,通过跌宕的旋律表达了亿万儿女对祖**亲深深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分析歌曲结构 教师:这首歌分为几部分?
学生:全曲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是你的气概”,第二部分从“你用甘甜的乳汁”到“挽起高山大海”第三部分是从“我们赞美长江”到“你有母亲的情怀”最后尾声。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部和尾声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把第一部分称为A段,歌曲中有没有和它基本相同的地方? 学生:有三段。
教师:我们把它叫做再现段,中间的叫B段。这首歌的曲式结构是带在线的三部曲式。请同学注意,A段与再现段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教师唱A段和再现段的结尾。
请同学们把再现段在唱一下。(师生共同演唱歌曲片段)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学唱B段,请同学思考:B段的旋律从节奏上、旋律上和A段有什么不同?(师生共同演唱、比较)
学生:它的旋律比较平缓,附点音乐比较长音明增加,起伏不大。教师: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非常优美。抒情。
教师:下面请同学再把B段歌词唱一下,请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学生:用甜美的声音演唱。(师生共同演唱)
教师:如果B段用甜美的声音演唱、A段、再现段用什么样的声音?
学生:A段用徐缓平稳的声音来赞颂长江的宏伟壮丽,再现段应该是包含激情,表现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
教师:下面我们完整地演唱一遍,并注意歌曲的弱拍进入。(教师弹奏伴奏,学生演唱全曲)(4)歌曲结尾
教师:除了你们刚才唱的一种结尾,还可以有一种结尾,你们喜欢哪一种?(教师演唱两种歌曲结尾)
学生:我们喜欢第一种,结束在“mi”音上,可以使人感觉回味无穷。学生:我觉得第二种,音乐能使我们感受到长江汹涌澎湃、奔腾如海的那种宏伟气势,而且预示在改革的大潮中,中华民族儿女必将崛起成为东方巨人,成为世界的巨人。
教师:可以说两种尾声都不错,同学们在演唱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教师:长江养育世世代代炎黄子孙,我们由衷地赞美着她。请大家思考:这三段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声音演唱?
学生:第一段饱含深情,用饱满的情绪演唱,第二段声音要甜美一些,第三段应该更加激情地演唱。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学习唱长江歌曲的教室,以学生唱歌为主线,属于音乐教学领域。根据新课程标准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的基本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爱上音乐,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音乐中包含的音乐作品,与自己音乐启发学生的共鸣,用自己的歌曲,语言和行动将传达给学生。同时,在意识形态和道德教育内容的音乐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气氛中获得美学的乐趣。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 第二课时 《伴随着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聆听并赏析《伴随着你》,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知道主题音乐在影片中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哼唱《伴随着你》主题A部分,并分组讨论、即兴创编歌词自演自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影视主题音乐产生继续了解和学习的兴趣,对影视主题音乐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重难点
1、重点:聆听并赏析歌曲的音乐基本要素
2、难点:在哼唱主题A部分的基础上即兴创编歌词并自演自唱
三、教学资源及技术实现:
1.学生:课前分4组查阅资料:“影视音乐”、“久石让”、“宫崎骏”、“天空之城”
2.教师:音频、视频、PPT课件等。
3.数字媒体:使用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以播放MP3、MP4、PPT等格式的音像资料;使用电子白板以作板书;使用电子琴以弹奏伴奏。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教师组织学生有序进入教室,欣赏动画电影《天空之城》视频片段
2、提问学生:
教师请学生聆听三段音乐片段,为动画电影《天空之城》选择最佳配乐 教师:这部动画电影叫《天空之城》。电影离不开音乐,音乐是电影的灵魂,主题音乐更是影片的形象和标志。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以下三段音乐,哪一段最适合为刚才的动画电影做主题音乐呢?
A《SUMMER》B《伴随着你》C《太阳照常升起》
3、导入新课:聆听与欣赏影视音乐《伴随着你》
(二)新课学习:
1、初听音乐:
请学生完整地聆听与欣赏《伴随着你》,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教师播放《伴随着你》音频,学生划出前4个小节的旋律线。)
教师:请你们小组讨论一下,这段音乐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并请你们以水平线为“6”音位置,划出前4个小节的旋律线。
2、再听音乐:请学生再次聆听与欣赏《伴随着你》,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教师播放《伴随着你》视频,学生分组分析乐曲的基本要素)
教师:请你们四个小组分别来分析一下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
(第一组分析速度,第二组分析力度,第三组分析节奏、第四组分析节拍)
3、观看音乐视频:
欣赏片尾曲《伴随着你》视频,比较主题音乐和片尾曲的不同。
(教师播放片尾曲《伴随着你》视频,学生比较主题音乐和片尾主题歌的不同。)
教师:请你们欣赏一下片尾主题歌《伴随着你》,比较一下主题音乐与片尾主题歌的不同。
(主要从速度、体裁、力度、情感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4、主题音乐一共在影片当中出现了三次。(1)片头以管弦乐演奏形式完整出现
(2)中间作为场景音乐片段形式出现(3)片尾以歌曲形式完整出现
5、知识论坛:
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宫崎骏、久石让、影视音乐以及《天空之城》。(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分组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师:虽然《伴随着你》的主题音乐和片尾曲有很多的不同,但是它们的主题、旋律和节拍是相同的,这些都是在表达人们对天空之城的向往和追求。那么你们是否了解《伴随着你》的相关知识呢?请各个小组展示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A宫崎骏——日本知名动画导演、动画师,代表作有:《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幽灵公主》、《风之谷》、《龙猫》等。
B久石让——日本著名作曲家、歌手、钢琴家,为《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菊次郎的夏天》、《坏孩子的天空》等电影配乐。
C影视音乐——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的配乐和歌曲。主题音乐和主题歌起到了高度概括影视内容的作用,是影视作品的灵魂;场景音乐和插曲起到铺垫、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D《天空之城》是日本吉卜力工作室于1986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天空之城》的原作、监督、脚本和角色设定都是由宫崎骏来担任,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宫崎骏的理念。
(三)新课拓展:
1、哼唱音乐:
聆听与欣赏吟唱版《伴随着你》,跟随音乐哼唱主题A部分。(教师播放《伴随着你》吟唱版,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A部分。)
教师:《伴随着你》由于旋律优美、动人心弦,深受人们的喜爱,被改编成多种版本,现在请你们欣赏一下《伴随着你》吟唱版,请你们跟着音乐哼唱主题A部分。
2、创编活动: A:小组创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伴随着你》即兴创编歌词或动作,并自演自唱。(教师播放《伴随着你》为背景音乐,学生分组讨论、创编,教师给予点拨、启
发。)
教师:当我们自己哼唱这段旋律的时候,内心一定有很多的想象。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为《伴随着你》即兴创编歌词或动作,来表达你们的心境。B:小组表演:学生分组表演,展示自己即兴创编的音乐作品。
(教师当音响师,让学生自己表演,自己评价,教师再加以小结、点评。
(四)课堂小测:聆听三段影视音乐,将音乐、电影和体裁进行连线。(教师播放三段音乐片段,学生进行思考、连线,教师再加以点评。)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我们聆听与欣赏了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天空之城》的主题音乐《伴随着你》,以及《伴随着你》的多种体裁形式,并了解了各种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能够多了解一些优秀的影视音乐,然后跟同学们一起分享。
【教学反思】:
真正的教育是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宽容与爱心的基础之上的,是存在于施教者和受教者心灵间平等的交流中的,真正的教育会像温暖的阳光一样始终照耀着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引领他们走向成功。
《伴随着你》深受人们的喜爱,被改编成多种音乐版本,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素材,对于学生进行作品音乐要素分析,有着很大的帮助。从影片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上,又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它昭示着:人类和文明只有依赖自然才能得以生存。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
第三课时 《穿越竹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知道场景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2、通过对本节课所接触的音乐进行了解与感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音乐在影视艺术中的作用,并乐于参与讨论相关话题。
二、难点与重点
1、重点:通过聆听、分析等,了解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在影视中的作用。
2、难点:理解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与影像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谈李安执导的武侠片《卧虎藏龙》(视频播放《卧虎藏龙》背景音乐。)
看过李安执导的影片《卧虎藏龙》,觉得影片最引人入胜的是武打设计,最精彩的是人物对白,而最感人的则是其中的音乐。影片没有一般武侠片那种笑傲江湖的豪气,取而代之的是寻找江湖人文内涵的一种深沉思索与含蓄。在第73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奖中,电影《卧虎藏龙》获得10项提名。最终拿到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大奖。
今天,就让我们以电影《卧虎藏龙》中的两首音乐为例,来了解和感受场景音乐的魅力。
二)场景音乐赏析之一 —— 《夜斗》
1、——播放《夜斗》 思考:1)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2)请描述音乐力度、速度的变化与影片故事情节的关系?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影片中最叫座之处大概要数俞秀莲和玉娇龙夜斗这一场,青冥剑是影片的重要符号之一,它贯穿全片,是挑起矛盾、制造冲突的重要道具,片中的首场打戏便是因它而起。传统的中国鼓点一声紧似一声。两人在鼓声中凌空打斗,绝地奔走,鼓声所传达的意境竟是一个“打”字所不能达到的。1)打击乐——(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打斗场面的气氛。)2)随着激烈的打斗场面,鼓声的速度、力度不断加以发展变化,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增强了动作的节奏感和力量感。那么,什么是场景音乐呢? {课件出示:影视音乐之——场景音乐:场景音乐是指影视进行过程中使用的音乐。(除去片头和片尾音乐外)场景音乐是对某个具体故事情节或人物感情发展变化进行的铺垫、烘托和渲染,具有营造戏剧性高潮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其作用:
1、描绘作用。主要用音乐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与气氛;
2、推动剧情发展作用。
在这部电影中,于秀莲和玉娇龙的打戏在玉娇龙抢的青冥剑后,在于秀莲家两人第二次大打出手。随着激烈的打斗场面,鼓声的速度、力度不断加以发展变化,充分烘托出紧张刺激的武打气氛,增强了动作的节奏感和力量感。让我们来欣赏。3)——播放视频
(二)场景音乐赏析之二——《穿越竹林》
1、导语:有人这样来形容音乐和电影画面的关系——音乐与画面调情,调情两字虽用的不怎样雅致,可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了两者的亲密关系。让我们来欣赏场景音乐之——《穿越竹林》。
2、让我们先来聆听箫的音色。(音色古淡而神秘,轻灵的节奏配合激斗的场面渲染气氛。)
3、播放《穿越竹林》音乐 ——思考: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回答后师小结:(箫的舒缓柔美、哀婉惆怅;人声的虚幻神秘、渺远空灵;大提琴的感叹、无奈。)
4、聆听、视唱箫演奏的旋律,感受其舒缓柔美、哀婉惆怅的情绪特征。
5、聆听、视唱大提琴演奏的旋律,感受其情绪特征。大提琴奏出的感叹、无奈的旋律,体现出人物情感与行为间的矛盾、犹豫。
6、复听《穿越竹林》音乐,在图谱上绘出人声吟唱的部分。
7、学生回答,师订正(要着重引导学生聆听这段场景音乐中,人声、箫、弦乐器多层次的音乐织体所产生的意境。)
四、对比分析:两段不同风格形式的配乐在烘托气氛、增强故事表现力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
(《夜斗》 音乐使打斗的气氛更加激烈,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穿越竹林》音乐体现出两代人对爱情的态度及人性中欲望和自我戒律之间的矛盾冲突:玉娇龙骄纵任性;李慕白隐忍压抑。)
五、欣赏电影片段《穿越竹林》:结合音乐欣赏影片,感受音乐和画面的配合。(音乐的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对影片的情绪会带来变化)
六、回顾上节课内容,学生总结概括影视音乐的分类及作用。
七、小结:
电影音乐中的场景音乐是必不可少的,不同的场景需要不同的场景音乐来烘托,因此可以说,影片的场景音乐为整部电影情节的设计、气氛的烘托、内容的彰显、主题的表达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我们在关注电影情节的同时,来关注电影音乐。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聆听并欣赏了《穿越竹林》,知道场景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能结合剧情和画面来进行二维立体的欣赏,以充分感受音、画关系,认识影视音乐的功能和地位。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在感受这些经典影视音乐中,心灵得到陶冶和升华,审美修养得到丰富、加强和提高。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青春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用恰当的速度、情绪、音色,自信的演唱《青春舞曲》,并能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三种不同演唱版本的《青春舞曲》,让学生来感受音乐、学习音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深层理解,树立珍惜青春、不虚度年华的人生观,培养终身热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人。教学重点: 学生用活泼的情绪、优美的声音、自信的演唱《青春舞曲》,并能通过欣赏《青春舞曲》三种不同风格的演唱,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教学难点:音乐创作、表演活动的开展。教法与学法:
1.主要采用“音乐小主人”制和“组长导演”制,以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音乐创作活动的积极性,以区别于老师教、学生跟着唱的常规教学设计。
2.视听结合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激励评价法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简单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沙锤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达坂城的姑娘》。
2、学生随音乐进教室,初步感受新疆歌曲的风格。
设计意图: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做好情感铺垫。
3、提问: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是哪一个地区的?(学生根据画面可以辨别是新疆民歌)
4、问:大家还知道有哪些新疆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汗》等。)教师进行即兴演唱。
设计意图:教师的即兴演唱能把学生带到新疆歌曲美妙的意境之中,点燃学生学唱新歌的激情,同时也让学生对新学期音乐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信服感。
5、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另一首动听的新疆维吾尔族民歌《青春舞曲》。
二、师生换位
学唱新歌
1、多媒体播放歌手周笔畅演唱的《青春舞曲》,整体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感情气质。
(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歌手,这样的设计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唱歌曲的热情。)
速度
A、中速稍慢 B、中速稍快 C、进行速度
节拍
A、2/4 B、4/4 C、3/4
情绪
A、欢快 B、悲伤 C、雄壮 D、抒情 E、庄严 F、柔美
意境
A、宽广辽阔 B、整装待发 C、流畅优美 D、活泼热情
2、欣赏前提出问问题:请同学们感受歌曲的速度、节拍、情绪、意境,分别是怎样的?
3、师生共同完成所提出的问题。
4、教师有感情的范唱,学生再次感受歌曲。(及时进行德育渗透,珍惜青春,不虚度年华。)
设计意图: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及时的进行德育渗透,可引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多媒体展示传统民族唱法的《青春舞曲》,以教唱法学习歌曲。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而且对歌曲旋律的难点部分要给以正确的引导。)
6、鼓励学生做音乐小主人,师生换位学唱歌曲。
(“音乐小主人”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传授知识的乐趣,成功的乐趣,但教师不应该是局外人、旁观者,而是把自己置于参与者和服务者的“地位”,把一切“教”的活动落实在“学”的活动中,有心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观众,让学生敢说、敢想、敢做,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学生体验到“教”与“学”的快乐,让学生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7、以组为单位进行唱歌比赛。(教师进行积极的鼓励性评价)
8、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青春舞曲》引导学生分析三种唱法的不同演唱风格。
三、合作探究
拓展延伸
(我参与、我体验、我快乐)
问:“除了刚才我们的演唱方式,大家还能用什么形式来表现歌曲?”(根据学生的建议,可采用独唱、对唱、表演唱、舞蹈、器乐演奏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歌曲。)
1、采用“组长导演”制,分小组进行讨论、创作。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当导演,小组合作,共同组织、实施音乐创作表演活动,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这样每个小组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用集体的智慧来展示各自小组的魅力。
(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合作的快乐、战胜自己的快乐、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提供展示和张扬个性的空间。)2、学生进行才艺展示。
(1)分男女组演唱。(2)抽同学领唱再齐唱
(3)播放一段维吾尔族舞蹈,请同学们仔细观看。(4)请同学们为歌曲《青春舞曲》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5)教师弹琴,让学生击掌为《青春舞曲》做伴奏。
(以学生为主题,体现学生是“音乐小主人”这一主旨,激发学生参与表演的积极性和热情,通过音乐课堂发展学生可塑造的各种能力及潜力。)3、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教师评价时,除对表现好的学生或小组给予鼓励性的表扬外,还要对某些表现不够完美的学生或小组给予鼓励性的表扬,从而让他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进行下一次活动,实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标。
四、重温歌曲
感悟青春
教师组织学生齐唱歌曲,再度感受《青春舞曲》的旋律、意境和内在的哲理,并说出本节课的结束语,留给学生无限的思索空间:“青春是什么?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歌。青春是什么?青春是靠你我共同来谱写的一曲永恒的乐章。希望同学们把握青春,珍惜美好时光,共同来唱响属于我们的青春舞曲吧!”
五、下课:
学生在歌曲《青春舞曲》的旋律中,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同学们背唱了歌曲《青春舞曲》,通过唱歌、表演、创造与合作,更好的表现了歌曲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本课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寓教于乐。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
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
(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了解阿泰勒: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简单介绍阿泰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
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学生情境陶冶、参与讨论,学生参与体验、学生知识发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
2、教师播放歌曲,思考:
(1)乐曲的情绪、乐曲的特点?(歌曲旋律节奏较为简洁,句式结构比较自由,赞颂了阿勒泰群山下美丽的牧场和家园。)
(2)运用的乐器是什么?(冬不拉,是一种二弦弹奏乐器,是哈萨克族)
3、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欣赏及教师讲解使同学对冬不拉弹唱这一民歌有所了解,加深 学生对冬不拉弹唱音乐的理解便于更好地学习理解歌曲。)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欣赏分析《赛乃姆》,介绍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学生从中感受民族音乐的发展与维吾尔族的生活风俗。)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个,通过讨论、探究了解相关音乐知识。)
四、小结: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各民族人民手牵手,心连心,为中华民族的强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曲,对冬不拉乐器弹唱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知道了木卡姆这种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在了解新疆少数民族歌舞的同时增进了民族团结。在以后的欣赏中,我尽可能的采用 “画音乐”的形式来进行欣赏教学,鼓励学生尽量要画出自己听到的内容,用你认为最合适的图形表现。“画音乐”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真正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之中,虽然这这仅仅是一个起步,我相信学生在今后的锻炼中一定会画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特色的。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第一课时 《红河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教学光碟。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师提示: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课件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
2.简介加拿大:
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一系列问答,使各学科间的知识融会贯通。)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听老师的伴奏,请大家试着来演唱歌词。
(学生填词演唱。边唱边纠正错误的地方)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稍快或稍慢)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生合作演唱:
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大家欢迎吗?那么老师来唱第一段,同学们演唱第二段。
(课堂中的评价,师生、生生互动,情感交融。通过合作、竞争,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意识。)
6、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
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师补充: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湖南民歌《浏阳河》、河北民歌《小白菜》、陕西民歌《信天游》、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教学反思】:
音乐是最具有情感的,而《红河谷》更是从情感出发的一课。怎样才能把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受的形象来触动学生“爱乡”的心弦呢?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应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再现歌曲所描写的情景,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作品中流露出的爱乡之情。
2、应突出学生主体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升华情感。并引导学生自编自演,提高创作实践能力,在创作体验中,也升华了自己的爱乡、爱国的情感。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 《凯皮拉的小火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听明白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的内容,了解作品的结构。
2、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火车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2、3。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
同学们,今天老师像带大家去巴西做客,因为那里的凯皮拉在欢迎我们。咦,可能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凯皮拉啊?凯皮拉:农场工人。我们再地图上找一
下巴西在哪?噢,在这,好远啊!不过不用担心,凯皮拉已经派了一辆火车,但是这辆货车需要我们自己去发动它。(出示巴西地图)现在老师将全班分成三组:
车轮滚滚 :2/4 ×× ×× ︱ ×× ××︰‖ ka ca ca ca ka ca ca ca 预设:用敲击桌凳的音响——火车奔驰的车轮声,突出强拍。汽笛声声:2/4 × — ︱ × — ︰‖ wu wu 预设:用人声:模仿火车的汽笛,要求节奏、气息。排放蒸汽 :2/4 ×× ×× ︱ ×× ××︰‖
Cu„„ Cu„„
预设:用纸张、沙球、人声等——模仿排放蒸汽的音响。
2、分段聆听音乐
播放音乐(引子部分)要求(请大家根据音乐快速做出反映)模仿车轮滚动。提问:在这段音乐中你听出了什么?速递和力度上是怎么体现的? 生:火车启动项远方奔驰。渐快。渐强。
师:看来大家都感受到了火车启动的画面,其实我们刚才听到的火车行进时车轮在轨道上发出的有节奏的哐哐声,飞驰的火车与风摩擦声,蒸汽机发出的嘶嘶声都被巴西体鸣乐器贴切的模仿出来,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几样巴西乐器。竹响板:表面带槽的中空竹棒,用棍刮擦来发声。响葫芦:管状金属乐器,内装石子,一摇就发出声音。
卡巴萨:表面带槽且镶嵌许多珠子的中空圆葫芦,旋转时,表面的珠子发出声响。巴西铃鼓:与普通铃鼓相似,但是鼓帮较深切镶嵌有更多金属小圆片。师:就是这些乐器演绎了神奇的火车启动声,那刚才同学说了火车是渐快的,你能随着音乐模仿一下吗?
继续播放引子部分,在进入主题前提示,前方即将到达巴西农场,你听,凯皮拉在奏乐欢迎我们(ppt)提问:在这段音乐中你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这时候的速度和力度又是怎样的?
(巴西农场美丽的风景和凯皮拉的热情,快速,强。)
凯皮拉如此之热情,当我们到达农场时,热情的凯皮拉之声就响起来了,那这热情的旋律出现了几次?两次演奏的乐器一样吗?子啊音乐中找出来。第一次 火车声 第二次(音色威武,隆重)铜管(音色舒适悠长)长笛,小提琴。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再仔细地听一下凯皮拉音乐《采果人之歌》(播放主题)刚才我们穿梭在美丽的巴西农场,那农场的路是怎样的,它是笔直的还是曲折的,我们跟着音乐一起画一画。(播放采果人之歌)
3、介绍作者
作曲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出这首作品?
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使在美丽的巴西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写下了这首作品。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出的《采果人之歌》的旋律。
罗波斯,是一位爱国的巴西作曲家,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大量的使用了巴西的民族音乐元素,选择了典型的巴西民族打击乐乐器来为乐曲配奏,包括我们今天聆听的这首管弦乐作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了解巴西,欣赏巴西的音乐。
师:象这样以逼真的音响模仿,描绘出事物动态场景的音乐,人们把它称为“描绘性音乐”。作曲家给这首曲子还起了另外一个名字:“托卡塔”。
托卡塔——原是一种节奏紧凑、快速触键的键盘器乐曲,同波尔卡、摇篮曲、小夜曲、进行曲等一样旋律具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托卡塔具有即兴创作、自由奔放的特点。这首《凯皮拉的小火车》正好体现了这些特点。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听明白凯皮拉的小火车这首乐曲的内容,了解作品的结构。在欣赏中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火车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无锡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欣赏并了解与之有关的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3、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小调及民族五声调式,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风格和情感。教学重、难点: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2.了解五声调式。3.模唱五声音阶。
二、学唱新歌《无锡景》 1.听听《无锡景》
A 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B 关注旋律特点,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
师生讨论:旋律---“音串” 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2.唱唱《无锡景》
A 视唱歌谱。(击拍学唱)
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B 普通话学唱
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3.品味《无锡景》 A欣赏吴方言演唱
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
B学习小调知识:定义,产生,江南小调的音乐特点。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 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C 模仿吴方言演唱,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D 分组反馈,即时评价。(教师弹奏琵琶为学生伴奏。)
三、小调弹唱与苏州弹词 1.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弹唱
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为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和加工,从而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小调与弹词。高博文弹词唱小调
《无锡景》俗称《侉侉调》,“侉侉调”促成了约在明初建文年间,中原一带“弦索”的形成。因此,小调也经常江南的曲艺艺术——苏州弹词融合在一起。(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教学反思:
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今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并演唱《沂蒙山好风光》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
2、有感情的演唱《沂蒙山好风光》,体会歌曲的美感。教学重点、难点:
欣赏、学唱歌曲体会歌曲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箫演奏《沂蒙山好风光》。
师:老师先给大家演奏一首乐曲,大家听一听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 生:《沂蒙山小调》。
师:《沂蒙山小调》又叫做《沂蒙山好风光》。
2、介绍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好风光》的创作背景。
师:你们有谁知道沂蒙山在我国的哪个省?我找一位同学来回答。我给你们几个选项:A.四川 B.山西 C.山东D.河北(你可以求助现场同学,也可以让我去掉一个错误答案)生:山东省
师:非常好。有没有同学去过沂蒙山?给我们介绍一下沂蒙山。生:没有。
师:既然没有那么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沂蒙山。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胜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沂蒙山上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层层的梯田,一间间石头垒成的小屋子,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情。
(这首作品作于1940年,这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最困难的阶段。位于沂蒙山区费县北部山区的马头崖乡白石屋村虽然贫穷、偏僻,但是群众基础好,而且隐蔽、安全。当年山东抗大一分校在这一带工作、学习,还有文工团也驻在这个村里。《沂蒙山好风光》就是由两位年轻的文工团员创作的。歌曲最初的题目是《反对黄沙会》。)
生:什么是“黄沙会”?
师:好,有同学问了“什么是黄沙会?”。
(这个黄沙会是抗日战争时期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指使,利用迷信活动猖狂破坏抗日根据地活动的反动组织,为了消灭这股反动势力,抗日根据地全面开展了与黄沙会的斗争,文工团也以文艺宣传为武器,积极参加这场斗争。团员自己写词,利用山东卖唱人的曲调经过加工而成。这首歌曲共分为8段,内容主要是控诉黄沙会的罪行,揭露黄沙会的阴谋。)
3、同学朗读原《反对黄沙会》的歌词。
师:我这里有原来这首歌的歌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
生:朗读歌词: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
青山绿水多好看,风吹草低见牛羊。
自从起了黄沙会,大家小户遭了殃。
牛角一吹嘟嘟响,拿起刀枪上山岗。
硬说俺的肉身子能挡枪炮,谁知那个子弹穿过见阎王。
装神弄鬼把人害,烧香磕头骗钱财。
八路神兵从天奖,要把那些害人虫消灭光。
沂蒙山的人民得解放,男女老少喜洋洋。
师:这首歌曲一经传出,很快就传遍了各地根据地,受到了广大军民的喜爱。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喜爱这首歌曲,并随着形势的发展,又不断按照自己的意愿修改它、充实它、完善它,后来渐渐撇开了反对黄沙会的词句,换上了抗日救国、反对投降的内容,给它注入了新的精神。建国后,经过群众的不断加工修改,保留了这首歌的曲调和前两段歌词,又增加了歌唱党的领导,歌唱新生活的内容,便成了今天广为流传的《沂蒙山好风光》。
二、欣赏、学唱《沂蒙山好风光》
1、唱谱子
师:下面我们先来唱一唱谱子,体会一下这首歌曲在旋律上一共分为几句?
生:唱谱子,分为四句。
2、老师范唱
师:下面再听老师范唱第一段歌词,你来体会一下这首歌曲在歌词上又可以分为几句? 生:2句、4句.师:分4句的同学你看一看“人人都说沂蒙山好”能分开吗?“人人”主语,“说”谓语动词,“沂蒙山好”宾语,主谓宾全有,是完整的一句,所以说不能分开。两句旋律对一句词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二。
3、学生演唱
师:我们来唱一唱第一段词,大家模仿一下儿化音和滑音。生:唱第一段词。
(我们刚才说“人人都说沂蒙山好”不能分开,那么老师在说这句词的时候少了什么?)师:那么省略了衬词行不行?为什么? 生:不行,省略了衬词旋律就不优美了„„
师:衬词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三。我们再唱一唱第二、三段,体会我们上面所概括的特点。生:演唱。
师:你们刚才唱的时候两句词的最后一个字唱了几拍? 生:6拍,5拍。
师:这叫做一字多音,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也是我们这首歌曲的特点之四。下面你们听老师唱一遍谱子,看看有没有变化? 生:结尾少了两个音。
师:这首歌曲每一句末都有一个以尾音为轴的环绕进行,这是这首歌曲的特点之五。这样的进行使歌曲更具抒情性,更加委婉动听。
4、分组演唱
师:下面我们分4组来演唱一下,一个组演唱一段词,我们比一比哪组唱的有山东风味儿。
生:演唱。
5、汉字接龙游戏
师:我们今天欣赏并学唱的这首歌曲是非常优美的,我们就以“优美”为第一个词来做一个汉字接龙的游戏。
生:优美——美丽„„
师:我们玩的这个游戏有什么特点?
生:首尾相接。
师:那大家看一看我们的谱子和我们做的这个游戏有什么联系?
生:也是首尾相接。
师:这样的首尾相接在音乐中有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鱼咬尾”,这也是民间音乐的一种长见的旋律发展手法。这是我们这首歌曲的特点之六。
6、完整演唱 教学反思:
民歌是我国民间音乐的一部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它,热爱它,使之弘扬和发展下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沂蒙山好风光》,并且能够体会歌曲的美感。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更激发了同学们对沂蒙山的热爱之情。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下学期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任七年级的音乐课,本学期准备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我会采用不同教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主要以唱歌为主,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本学期在上课的同时我会适当的教学生一些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些乐理知识。避免学生因为学习某一内容而觉得枯燥和乏味。
三、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演唱的能力。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教学措施:
音乐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以及手、脚、脑、口的配合,为了更好的发挥音乐课的这些优势,在学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营造不同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多参加音乐活动,使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表现能力,通过聆听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习音乐创造活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对学生的语言交流、智力发展大有益处。可以通过音乐教学上的多样化、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在本学期在教学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工作进度:
第一单元 行进之歌(共2课时)
唱歌:一二三四歌
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 婚礼进行曲 葬礼进行曲 实践与创造
第二单元 影视金曲(共2课时)
唱歌:长江之歌
欣赏:辛德勒的名单 盼望你的路途 眺望你的路途 伴随着你 穿越竹林 实践与创造
第三单元 天山之音(共2课时)
唱歌:青春舞曲
欣赏:我金色的阿拉泰 赛乃姆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 歌唱吧,我的库姆孜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实践与创造
第四单元 美洲乐声(共2课时)
唱歌:红河谷
欣赏:拉库卡拉查 凯皮拉的小火车 化妆舞会 实践与创造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共2课时)
唱歌: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小放牛
欣赏:无锡景 沂蒙山小调 一根竹竿容易弯 桃花红 杏花白 龙船调 小放牛 实践与创造
第六单元 戏曲新韵(共2课时)
唱歌:没有强调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 欣赏:沁园春、雪 海风阵阵仇杀人 实践与创造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学方式:综合实践课 教唱 实践
(二)学习方式:集体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
(三)课时安排:每周一节课
(四)课外拓展性练习:组织学生成立课外的合唱队 课程评价:
(一)评价指标: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的自我展示给他们划定ABCD四个等级。
(二)评价方式及处理结果:学生自评,互评作为参考,每个等级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第一单元:行进之歌 第一课时《一二三四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
2、情感目标:喜欢演唱这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3、能力发展目标: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教学重点
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教学难点
对这首歌进行编创活动。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这首歌曲是一首反映部队生活的群众歌曲,表现了解放军战士热爱祖国,热爱军营生活的高贵品质,旋律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偏重对歌曲情绪的理解,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体会歌曲情绪。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导语: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1、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2、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
3、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
4、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5、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机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6、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
7、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8、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9、学生排练
10、表演
11、评价
三、教学小结: 师生再见
教后记:歌曲典型的军营生活让学生很感兴趣,由于对军人的崇敬,在学习时也能感觉到作为军人的那种自豪之情,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所以学习的效率很高,在表演时学生也是兴趣盎然,效果很好。
四、反思:
第二课时《拉德斯基进行曲》
教学目标:1.通过各个不同版本的欣赏和拍手伴奏、哼唱、视唱等音乐实践,加深对此曲的印象,并理解曲式结构。
2.通过民乐版的欣赏,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民族音乐,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情感。3.了解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相关文化。
教学重点:有层次地聆听交响乐版的《拉德斯基进行曲》,深入体验其情绪、旋律及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1.拍手的力度控制、节奏的整齐及与乐曲的配合
2.乐曲A段第一主题的视唱与声乐版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讨论——引出欣赏曲目
1.师弹奏《拉德斯基进行曲》片段;学生边聆听边思考曲名及作者。
2.介绍乐曲作者:奥地利的老约翰·施特劳斯(解释“老”),被称为“圆舞曲”之父,因为他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风格基础。他一生共创作了251首作品,数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最为有名。
3.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拉德茨基”是人名。他是奥地利的军事将领,曾率领军队侵略意大利北部地区,并在那里担任总督好多年。所以他在意大利被视为侵略者,而在奥地利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他死后由当时的皇帝亲自主持葬礼,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哀悼14天,由此可见他在奥地利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施特劳斯为了歌颂他战争的胜利,专门谱写了这首《拉德斯基进行曲》。
二、交响乐版欣赏——初步感受旋律
1.聆听乐曲 提问:(1)曲子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2)曲子让你有怎样的情绪体验和场景联想?你又会想到什么颜色呢?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
三、音乐会版欣赏——深入体验探究
1.生欣赏音乐会版片段。提问:它和我们前面所听到的音乐最大不同在哪里?(多了听众的拍手伴奏)
2.师示范A段a主题的拍手伴奏。问:老师的伴奏前后最大的变化在哪里?(力度的变化)3.生拍手伴奏,强调边聆听音乐边拍手
4.视唱A段a主题 5.伴奏B
四、民乐版欣赏 ——提升民族自豪感
1.学生欣赏民乐版A段,并注意听辨与前面版本的不同点。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3.完整欣赏乐曲。
4.师生讨论:曲子听完后你有什么感觉?民乐版本和前面的交响乐版本,你更喜欢哪一个?
五、声乐版欣赏——领略多样表现形式
六、课堂小结
长江之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长江之歌》的学习,从音乐的角度联系地理上祖国的山川地貌;历史上的荣辱兴衰;文学史诗人咏长江的名言佳句,结合先进的现代教育媒体,把视与听、音乐的与非音乐的,直接的与间接的知识点融汇贯通,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之情。
2、《长江之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典型的创作方法。(重复与对比)它们的运用在音乐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
学唱《长江之歌》
三、导入新课
1、导入 :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们哺育了江河沿岸的亿万华夏人民。以前我们接触过描绘黄河的作品。
(提问:请学生抢答是哪一部作品,作者是谁?[《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条母亲河、她就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
2、提问:哪些同学去过长江边? 结合学生对亲历长江边的感受,穿插两首唐代诗人漫步长江边时吟诵的诗句。
其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唐·杜甫《登高》
其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其中穿插放映两张摄影作品(幻灯片)
3、点题并板书:长江之歌
4、集体朗读歌词
5、在歌词的第一句中唱到:“你从雪山走来”是哪一座山?你向东海奔去,那入海口又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并加以必要的补充)。(打开班班通,打出“万里长江图”片)。
备知识点:
源头:青海省 青藏高原 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雪山 河流全长6340Km是世界第三大河,我国第一大河 附:世界河流的排名 第一,尼罗河(非洲埃及); 第二,亚马逊河(南美洲巴西);
第三,长江(亚洲,中国)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流经九省二市 分别是:(指着地图)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入海口,经上海吴淞口入东海
南宋时,长江以北被金人占领,当时政治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忧愤、抑郁之情下写下诗一首“京口瓜洲一水间,中间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解:京口:镇江。一水:长江。数重山:金山,樵山等。
6、完整的欣赏《长江之歌》 听完之后,凭记忆唱一唱,哪一句印象最深刻 看谱视唱,在书上标记出有几处出现这一句(4处)
四、教学反思:
辛德勒的名单欣赏(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影视乐曲的听赏并说出各自在影片中的作用,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音乐表现要素,深层理解作品。
2、通过对以上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憎爱分明,热爱和平,热爱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本课教学为学生提供独立欣赏影视音乐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影视音乐分类的特点和要求。
2、音乐与画面的表现形式即处理方式。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新课(略)
2、影片简介:(略,投影电影海报招贴画,主题音乐为背景音 乐)
3、知识拓展:简叙中国的辛德勒-----何风山博士的事迹。(略)
1)、知识拓展:简介《黑色星期日》音乐的来历以及所带来的后果。
2)、学生分组讨论影片引用这首音乐隐含着什么作用?音乐属于电影音乐分类的那一种类型?(重点与难点)
3)、老师作小结。(略)
6、鉴赏场景音乐之二:《童声合唱》(录音)1)、知识拓展:学生分组为插曲配画面。2)、老师点评(略)
3)、鉴赏影片中的《童声合唱》,老师讲解(略)并提出问题:影片中这段插曲与画面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
4)、老师作小结:这是影片中运用音画对位手法的典型范例。
7、鉴赏场景音乐之三:
1)、雪花似的东西纷纷从天空飘落,在街道、汽车、行人身上布满厚厚的一层,那是什么„„其实,那悲伤的辛德勒主题变奏音乐就告诉了我们一切。2)、提出问题:采用了那种表现形式。(音画同步)
3)、唱诗班的《安魂曲》:运送尸体的犹太人、变态的党卫军军官、被震惊了的辛德勒,这一组组画面跟音乐形成了一种综合而复杂的表现形式。(这里的重点与难点可由老师讲解,也可由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8、场景音乐之四:辛德勒主题音乐
1)、知识拓展:介绍小提琴演奏家--伊扎克·帕尔曼。(略)
2)、这是主题音乐第一次非常突出而完整地出现,主题音乐吸取了犹太民族音乐的旋律特点,采用了小提琴独奏的方式突出主题。主题音乐在这里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标志着善终于战胜了恶,证实了辛德勒的善良,也体现着上千名犹太人终于得到生存权利,人性终于获得了尊严的一种充满酸楚的欣慰。人们目送辛德勒的汽车开走了,但主题音乐中蕴涵着种种无法诠释的深重的情愫却久久难以让人忘怀。(音画同步)
9、场景音乐之五:
阳光之下,成群结队的犹太人带着他们的后代,来祭扫辛德勒。富足的犹太人献给辛德勒的礼物,简单而朴实的一块石头。他们绕墓一圈,留下他们自己的名字,留下犹太人自己的心情:“凡救人一命,即救了全世界。”这时,主题音乐再次完整出现。音乐温和细腻,哀而不伤,这不是对人间悲剧的控诉,而是对历史错误的沉思。音乐充满了省思和缅怀的温淳气质。这时的音乐成为最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历史独白。(音画同步)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
今天,我们鉴赏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里的音乐,希望这节课能给大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欣赏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以提高自已的审美能力。
五、课后任务:
课后对今天所鉴赏的场景音乐在记录卡上作一个归纳整理。
六、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青春舞曲》(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歌曲《青春舞曲》
2、了解维吾尔族音乐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歌曲感知音乐并结合维吾尔族服装、乐器、舞蹈动作,体会音乐与舞蹈的结合。提高自己的音乐表现能力。过程与方法:
1、正确把握歌曲的情绪,体会歌曲的旋律特点。
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和了解围绕“青春”主题的不同音乐作品的内容和音乐风格特点,并激发学生对“青春”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用自然的声音准确地演唱《青春舞曲》。教学难点:
学习的歌曲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要利用课堂气氛的活跃,让学生充满“青春气息”,以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运用拍手的方式,活跃学习气氛。
教师语:同学们喜欢节奏的欢快还是舒缓?迎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歌曲的学习;请同学们聆听歌曲《青春舞曲》。
二、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聆听歌曲。教师提问:
(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引导学生回答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由小组讨论完成)(3)教师出示多媒体展示音乐的特点.并再次播放音乐学生加深认识。
2、教师指出歌曲的节奏型。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分别拍击节奏。播放音乐学生再听两遍 《青春舞曲》。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几幅欢快的新疆舞蹈的画面。提高学生的兴趣。
3、教师伴奏请学生打开音乐课本演唱,边听边跟随音演唱乐谱以及歌词1—3遍,到能正确演唱歌曲。
4、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歌曲的拍子自由的拍手,体会音乐的节拍感。主动表现音乐的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首歌曲。
5、引入音乐活动
(一)——编配打击乐伴奏。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带有一段简短的演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7、教师让每一组学生展示自编的节奏,让全班的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教师提出表扬并作出简单的点评。
8、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吗?教师让学生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动作进行创编。再介绍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此步骤根据每班的实际情况而定)。
9、音乐活动
(二)——创编舞蹈动作。可以是新疆的,也可以是其他的,如现代的,最主要的是与歌曲的节奏相适应。
10、全班学生分成几组,由学生推荐或教师指定几个有舞蹈基础的同学作为骨干,每人带领一组,编创舞蹈动作,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每一组向全班展示。
11、在两项音乐活动完成后,全班共同表演《青春舞曲》,分成唱歌组、打击乐伴奏组、舞蹈组、乐器伴奏组(以打击乐为主)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充满“青春”的活力,在热烈的气氛中,由教师或学生以一句话结束这节音乐课。
三、小结反思:
教师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各种演唱形式。让学生自我评价。
第三单元天山之音: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赛乃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了解维吾尔族的传统大曲木卡姆,愿意探索与其有关的音乐文化。教学重点:
1、了解新疆的民间歌舞曲,培养学生对新疆音乐文化的兴趣。
2、感受冬不拉乐器的魅力,了解新疆维吾尔族传统大曲木卡姆艺术。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新疆民间歌舞的兴趣。
2、学会聆听、欣赏、分析音乐,感受民间艺术之美。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导入:
播放歌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音乐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特色的歌舞,今天请随着老师的导领,我们作一次民族音乐风情游。(通过从学生感受极深的歌曲导入欣赏,使学生对少数民族歌舞产生浓厚兴趣。)
二、欣赏冬不拉弹唱《我的金色阿勒泰》
1、欣赏《我的金色阿勒泰》 了解阿泰勒:
阿勒泰,因山得名,蒙古语为“金山”之意。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贯穿阿尔泰山的“千里岩画长廊”至今仍释放着远古文明的信息;“草原丝绸之路”给这里留下一部文明交汇、碰撞的传奇史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驻足于此,踏上西征的行程。
这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阿尔泰山“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清朝就开始了黄金的规模开采;我国制造原子弹、氢弹、卫星所用的锂、铍、钽、铌、铯等稀有金属主要来自阿勒泰,被誉为“地质圣坑”的可可托海3号矿,诉说着阿勒泰矿业的辉煌历史;全国第二大铜矿--阿舍勒铜矿等一批矿山企业的崛起,昭示着阿勒泰矿业发展的灿烂前景。
这里有古朴的草原风情。哈萨克族是当地主体民族,至今仍保存着世人已不多见的季节性游牧方式。每年春天,皑皑白雪尚未化尽,勤劳淳朴的哈萨克人便离开居住了半年的“冬窝子”,奔向大山深处的夏牧场,与曰月相伴,逐水草而居,尽得天地之精华。
2、再次欣赏乐曲:
(1)让学生画出这首歌曲的旋律线,看看是否呈延绵起伏的山峦形状。(2)提问并讨论:观看冬不拉乐器,哈萨克族少年边弹冬不拉边赞美家乡的歌,对你们有什么触动? 了解弹拨乐器——冬不拉
冬不拉是一种哈萨克族民间流行的弹拨乐器。音箱是用松木或桦木制成,或扁平或瓢形,琴杆细长,上面有8—10个品位,两根丝弦或钢丝弦,可奏出三至八度的和音。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一般弹用于重拍,挑用于轻拍。这是哈萨克族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在音乐上可分为歌唱性和说唱性两种,伴奏、合奏、独奏都能应用自如,是冬不拉弹唱艺术在音乐上的主要特征。
三、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1、乐曲分析: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它歌舞皆并形式自由,乐器有弹布尔、热瓦甫、独它尔与手鼓。
2、再次欣赏歌舞曲《赛乃姆》 了解传统大曲《赛乃姆》
《赛乃姆》是我国传统大曲《十二木卡姆》选段,木卡姆是我国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大曲,由民歌、歌舞和器乐组成。由于它有12套之多,因而又有“十二木卡姆”之称。十二木卡姆属于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即大型音乐套曲的称谓。它是维吾尔人民创作出来的一部巨大的音乐财富,素有“东方音乐明珠”之誉称。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2005年,“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5月20日,十二木卡姆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四、小结反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是祖国的一员,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将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团结互助为荣。
《在那银色的月光下》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艺术美。体验、表现作品中渴望找回心上人的急切心情,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维护祖国统一。
2、感受、体验、探究、表现作品情绪、情感。
3、初步了解塔塔尔民族的风俗习惯,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在银色的月光下》。重 点感受、表现歌曲
难 点体验作品的艺术美,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琴、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听唱结合法、对比法、讨论探究法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组织教学、导入:
1、组织教学:出示课题。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新疆塔塔尔族体验他们的风土人情,感受塔塔尔青年在恋爱中的酸甜苦辣。感受我国民歌的艺术魅力。
2、不论同学们现在是否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异性朋友,但长大以后都将会去面对恋爱和婚姻?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为同学们以后的恋爱和婚姻生活带来一些帮助和启发。3、导入新课:我们首先来听教师弹唱(播放录音)《在银色的月光下》,请同学们思考: 我遇到了什么事情?我的心情如何?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初步感受分析作品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情感。
二、进行新课:
(一)了解作品相关文化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A、地理位置、人口、民族迁徙历史。B、婚嫁习俗。
C、教育、人口素养。
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视唱曲谱并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分析歌曲的拍号、速度、节奏、表情术语?
(二)歌曲学唱
1、播放音乐《在银色月光下》,学生用哼唱(哼鸣、UOA也可)
2、强调歌唱姿势引导学生从从刚才的分析中确定恰当的情绪情感,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试视唱曲谱A和A 段。(强调歌唱姿势)
3、再次播放歌曲、指导学生模唱歌词。
4、学习B段曲谱和歌词,齐唱全曲。
5、学生探究、讨论、创作活动。
三、拓展练习:
(一)欣赏通俗歌曲《秋天不回来》
播放FLASH音乐,引导学生听赏音乐,探究草原与城市的音乐在表现失恋方面各有何特色。
(二)欣赏歌曲《嘎哦丽泰》
一首哈萨克民歌,它优雅、内在,很有层次地表达一个恋人在爱情还是未知数的情况下,那种痴心相盼的微妙心情。
(三)讨论探究
前些日子,重庆连续报道两起恋爱失败而杀人和劫持人质的事件,一个杀掉女朋友后被抓捕枪毙,一个当场被警察击毙,请同学们发表当你遭遇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和欣赏了3首表现恋爱酸甜苦辣的歌曲。在下课之前祝愿同学们现在学习进步,将来生活幸福!
2、正是有了多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如此灿烂。当发现优秀的塔塔尔民歌的时候,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好吗?
3、齐唱或播放合唱版本《在银色月光下》。
第三单元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教学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教学目标:
1、欣赏《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在银色的月光下》《歌唱吧,我的库木孜》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
2、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感受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域风格。
3、通过学习,增进对我国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及对我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了解、体验新疆少数民族乐曲、民歌的主要特点,感受乐曲的情绪。教学难点: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手段感受、体验、探究作品情绪、情感。教学准备:
歌曲谱例、教学光盘等
教学方法:听赏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 型:欣赏课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随着音乐表演新疆舞。
2、介绍新疆,了解新疆民俗。
二、教学新课
1、简介新疆民族风情。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歌的种类也较多,以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民歌为主。新疆各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爽朗,素有“歌舞民族”的称号。
2、欣赏乐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
1)介绍弦乐器的种类等(小提琴、大提琴等)2)初次聆听
①讲解乐曲是作曲家陈纲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小提琴曲,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②提出问题:
乐曲的主奏乐器和伴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乐曲的音乐结构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旋律怎样,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3)熟悉乐曲的音乐主题,试着模唱音乐主题。4)再次聆听,学生完整听赏。5)谈谈你听后的感受。
3、欣赏 《在那银色月光下》
1)出示曲谱,播放音乐《在那银色月光下》,初步了解塔塔尔族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看曲谱,教师简要分析曲式机构A+B+ A 三段体。3)歌曲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4、欣赏《歌唱吧,我的库木孜》
1)聆听,认识库木孜这种民族乐器的音色。2)介绍库木孜弹唱及叙事歌曲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新疆的少数民族音乐丰富多样,这节课我们所欣赏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和关注我国灿烂的民族音乐文化。
第四单元:《红河谷》(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河谷》,启发学生用舒展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教学重点、难点:
(1)唱好《红河谷》弱起小节。
(2)启发学生理解欧洲音乐风格特点。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游览一处自然景观,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老师画的是什么?(国旗)是哪个国家的? 生:加拿大 师:为什么? 生:枫叶国旗(枫叶国旗,枫树是这个国家的国树,这个国家有枫叶之国得美誉。多媒体多媒体展示加拿大风景,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正确答案——加拿大)师:同学们对加拿大还有哪些了解和认识? 生:移民国家,英法后裔;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渔业、新闻纸等。
师总结:加拿大位于北美洲,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它的面积居世界第二,而人口只有3000多万。加拿大风景非常优美。加拿大不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而且还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并学唱一首优美动听的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红河谷》,让学生想一想歌曲的旋律进行是平稳的还是跳跃的?(平稳)表现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还是优美抒情的?(优美抒情)
2、让学生闭上眼睛,跟着音乐的情感,展开想象的翅膀,听一听《红河谷》这首歌曲之中都唱了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师:简介歌曲:《红河谷》是流传在北方红河一带的民歌,它主要表现了移民北方红河一带的居民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发展城市,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家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师:现在我们看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 生:4/4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生:强、弱、次强、弱
师:最后一拍是弱拍,这首歌曲第一小节只有一拍,在小节线的左侧也就是最后一拍,而最后一小节有三拍,首尾相加是一个完全小节,这叫弱起小节。师:让我们用弱起的感觉“啦”来模唱这首曲子。
师:大家模唱的不错,下面我们把歌词加入到旋律中,跟着音乐来演唱这首歌曲。
4、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用怎样的速度来演唱这首歌曲? 生:稍快或稍慢
师:两种速度我们都来体验一下。首先用稍慢的速度来演唱。
师总结:怀念、深情,讲述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劳动人民那种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性格特点。所以,我们用稍慢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一个乐节一吸气的方法和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
师:下面用稍快的速度来演唱。同学们体会一下,歌曲的情绪表达又有什么变化?生:活泼欢快 师总结:活泼欢快、健康向上,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用
稍快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时,建议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设计意图:通过这两次对比,总结出: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它所表达的音乐情绪也是有差异的。)
5、师:《红河谷》既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劳动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现在我们一起带着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用中速、抒情地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一遍,三、创造表现
1、师:通过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我们知道,加拿大是一个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地方。那里的人们勤劳勇敢、热情好客,期待着世界各国朋友的光临。那么我们就用当地语言英语来演唱一下歌曲。
2、拓展延伸
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加拿大民歌,欣赏的墨西哥的民歌,那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我们自己国家的民歌,好吗? 生:江苏民歌《茉莉花》、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蒙古族民歌)等。
四、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建设家园,报效祖国!今后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和认识,把我们的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第四单元:《拉库卡拉查》(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唱歌曲《拉库卡拉查》,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2、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歌曲《拉库卡拉查》积极参与音乐审美和体验活动(唱、跳),培养其音乐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体验并喜爱拉丁美洲民族音乐,增强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接纳和包容。
教学重点:学习演唱歌曲,体会感受墨西哥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1、理解表现歌曲的情绪。
2、歌曲演唱顺序、弱起节奏的掌握。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首先老师想先请同学们听一首外国歌曲《美丽的塞林托》 欣赏《美丽的塞林托》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乐曲的感受(明朗,愉快,老师可以哼唱一两句),那这美丽的塞林托可能是哪个国家的呢?
二、介绍墨西哥,播放视频。
师:他是美洲著名的文明古国,位于北美东南部,地域辽阔,地形多样。大部分地区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有人说他就是仙人掌的故乡。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多样的音乐艺术形式和饮食文化。当地的服饰既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有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当音乐想起,身穿民族服饰的人们就会翩翩起舞。师:墨西哥有着灿烂的音乐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墨西哥,去了解墨西哥人的音乐生活。
三、初次聆听歌曲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听一首墨西哥民间歌曲,听一听歌曲为我们描绘什么样的场景? 播放《拉库卡拉查》视频
师:图片当中墨西哥人都在干嘛啊? 生:狂欢、跳舞
师: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又是怎么的呢? 生:高兴,欢快。
师:那在歌曲中有没有听到什么有趣的歌词呢? 生:拉库卡拉查
出示课件。师:那我们同学能读一读吗?能流畅一点读吗?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拉库卡拉查”的意思吗?(生发言,各抒己见)老师讲解“拉库卡拉查” 师:“拉库卡拉查”在墨西哥语里的意思指的是“蟑螂”,那你们看到蟑螂会怎么样啊? 生:躲开,尖叫,拍死,踩死„„
师:那我们这种踩、踏、拍的动作又像是在干什么呀? 生:跳舞
师:很好,有这么一种说法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墨西哥到处遍地是蟑螂,但是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用踩,踏的方式来消除蟑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舞蹈形式叫“蟑螂舞”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拉库卡拉查”
师: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在欣赏一下这首欢快的乐曲,想一想蟑螂舞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
1、请学生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形象,可见这蟑螂有多么的令人深恶痛绝。
2、师:老师也想来跳一下,看看老师是怎么跳的? 老师边踩边跳边说“拉库卡拉查”
出示节奏 0X XX ︱ X XX XX ︱ X X-︱ 师:老师是一边跳一边怎么样啊? 师:谁愿意上来模仿一下? 学生上台表演
4、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这就是刚才老师说的跳的节奏 出示课件,一起读一遍。师:这个节奏上那个字要拖长点?强一点?
5、全体学生起立脚步动作表现踩蟑螂。
四、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墨西哥音乐节奏的跳跃和快乐,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来学唱这首《拉库卡拉查》
1、轻声哼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
2、按节奏朗读歌词。老师读前句,学生读后句
3、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的结束句演唱处理,师:后面还有哪一句也是和这句一样的?)老师演唱前句,学生演唱后句。
3、细致处理歌曲(跳跃、换气、演唱顺序、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演唱时的衔接。)
4、加入动作演唱歌曲(在歌曲前半部分加上拍手)
5、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配上动作,跳起我们自己的“蟑螂舞”
6、听一听墨西哥人是如何演唱这首歌曲的播放《拉库卡拉查》,师:墨西哥人这种原汁原味的《拉库卡拉查》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如何?和我们刚才听音乐里多了一些什么的声音啊? 生:欢呼声,口哨声(欢呼雀跃)
师:在墨西哥无论是歌者还是民间的艺人,都会加入这些随性的口哨声,和欢呼声
5、再次演唱歌曲(加入欢呼声)。播放伴奏。
五、欣赏墨西哥民间舞蹈
师:刚才的舞蹈和我们的“蟑螂舞”有什么相似之处吗? 请学生上来表演自己的“蟑螂舞”。请学生一起来演唱歌曲。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真棒,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墨西哥,感受了墨西哥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下节课呢,我们将继续深入的了解拉丁美洲,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最后让我们在《拉库卡拉查》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欣赏 《凯皮拉的小火车》 和 《化装舞会》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这种交通工具的印象。2.感受乐曲中的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3.初步了解巴西的风土人情和音乐文化,激发学生探究多元文化的兴趣。4.聆听《化装舞会》,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探戈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感受舞曲的节奏特点;
感受乐曲中速度、力度、节奏变化在音乐上的表现作用,并能以语言、动作或打击乐器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难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音响表现※印象,表达快乐的情绪;
听辨《化装舞会》的主题A和主题B,学会分析乐曲结构。教学过程:
一. 导入:1.播放巴西民歌《采果人之歌》
2.用火车的图片导入学习内容:英国工程师斯蒂文森发明了第一列火车,到今天的动车组,火车的出现给人类的交通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二.聆听管弦乐《凯皮拉的小火车》
1.完整聆听,体验作品意境:
问题:乐曲是描绘火车的吗?描绘的是怎样的火车?结束时又怎样?
火车从启动 —— 行驶 —— 到终点
聆听并描述听到的声音,音乐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觉到是火车?你对音乐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车轮的咔嚓声、汽笛的鸣叫声等)
2.了解作曲家及作品
《凯皮拉的小火车》是巴西著名的作曲家罗波斯于1930年创作的。在巴西,农场工人被称作“凯皮拉”。表现了农场工人乘坐小火车上班,一路上观赏者美丽景色的快乐情绪。据说,一次,作曲家乘火车行驶在巴西美丽的国土上,体验着火车车轮在铁道上快乐飞奔和汽笛有力的长鸣,看着窗外绿色的森林与田园,作曲家产生了创作激情,因而写下了这首作品。在在作品中,作曲家使用了具有典型巴西音乐风格的民歌作为音乐主题,就是刚才大家听到的旋律。
3.再次欣赏乐曲,简介乐器
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介绍巴西的民族乐器:竹刮板、响葫芦、卡巴萨、巴西铃鼓等。看扫描图片简介。
三、聆听管弦乐《化装舞会》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化妆舞会吗?说说你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化装舞会》是一首著名的探戈舞曲。是阿根廷家喻户晓的乐曲,被人们称作是阿根廷的第二国歌。《化装舞会》也是最早传到我国的探戈舞曲之一。同时化妆舞会也是欧美上流社会经常聚会的一种模式,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根廷的化妆舞会。
(二)、聆听乐曲,感受乐曲
1、聆听全曲,说说你感受到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 生:欢快、愉快„„
2、乐曲分析: 作者为作曲家马托斯〃罗德里格斯,他生于乌拉圭,后到阿根廷定居。
这首舞曲描写一家医院的大夫和病人,为庆祝狂欢节而举行化装舞会的情景。在流行中有两种不
同的唱词,现在流行的多是器乐曲。《化装舞会》为g小调,4/4拍子,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3、聆听乐曲第一段 A段主题,用一小节带顿音的八分音符和一小节用连音组成的、带跳跃、起伏性的曲调作对比来进行发展,因而它一出现,就显出它独特的个性。A段主题反复一遍: B段主题,从坚定、短促的乐句开始,用模进的手法来发展旋律,也很有特色。B段主题也反复一遍: 然后A段再现,以上构成一个三部曲式。
4、聆听乐曲第二段 A段主题,是从前面主题引申发展而成。它也以连音和切分音相间为其特色。B段主题,性格比较活泼。它也是采用下行模进手法来发展旋律的,性格十分果断。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1)聆听主题B,和第一部分比较一下,情绪上有什么区别?给你什么感觉?(2)主题B也有两个乐句,你能分辨吗? 主题B1好像是有2个对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景? 主题B2有个背景音乐不停在重复,你听到了吗?
5、聆听第三段 然后从头反复,在第一部分的A段主题上结束全曲。
(三)、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
1、说说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三个部分)
2、每部分由哪些主题构成?(A+B+A,)(四)、节奏练习: 用捻指和跺脚的方式练习A段前四小节的节奏
四、小结: 管弦乐:
西洋管弦乐队由不同西洋乐器演奏者混合编成,专门演奏交响乐曲与其它管弦乐曲的组织称为西洋管弦乐队。管弦乐队组成的规模韧性很强,变化较大,小到有20人左右组成的小管弦乐队,大到120多人组成的交响乐队,概括起来可分为小型室内乐队,中、大型的协奏曲乐队,歌剧舞剧乐队,交响乐团等。西洋管弦乐队就是现在常说的交响乐团。西洋管弦乐队是从建国初期传入我国的。西洋管弦乐队的特点是壮观,有穿透力西洋管弦乐队以演奏外国作品为主。民族管弦乐队以演奏传统民乐合奏为主。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
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
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
生:《茉莉花》
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
生:江苏民歌
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
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
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
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
(一)欣赏《无锡景》全曲。MTV(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
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
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三:新歌教唱
(一)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出示第一段歌谱)
1.师:范唱第一段歌谱,请学生回答歌谱有那几个音组成?
生:12356五个音。没有4、7
师:观察得真仔细。这是我国特有的五声调式也称民族调式,民族调式也是中国人的智慧结晶,只用五个音就可以完成一首乐曲,每个音给它一个名称分别叫宫商角徵羽,我们这首歌曲的主音是1,所以称作五声宫调式
2.跟着钢琴学生唱一遍歌谱,发现问题
3.分析歌谱中出现的音乐记号,首先看到有很多的连音记号,说明旋律要唱得连贯流畅,如果我们在无线谱上把旋律线画出来的话就会发现旋律线就如一条江南的小河,婉婉延延连绵不断,特别符合江南的地域特点
4.尽管要求唱得连贯流畅但歌谱中却出现了很多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一般是体现欢快跳跃的特点,那么在这里表现为柔和中带着俏皮,犹如轻打的鼓点,更体现江南民歌的细腻秀美,我们来试唱一下看呢
5还有两个切分节奏也来强调一下ⅩⅩⅩ,前后唱得短而轻,中间唱得强一些
6师:第二行第二小节该怎么唱啊?这是民歌中非常常见的装饰音,叫前倚音也要唱得短而轻,这里的装饰音最大的作用也是更体现了江南民歌的娇柔甜美的韵味,老师可比较示范一遍,学生学唱。
7分析歌谱后再次演唱,学生有了很大进步
(二)这首歌的歌词又有什么特点呢?
1,先听范唱第一段,再请同学朗读这一段歌词体会一下歌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有呀、末等衬词
师:对了,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2你还能找出有特别的地方吗?
生:勿、里格等等
师:歌词中采用了很多无锡的方言,完整听整首歌曲,学生可试着跟唱,留意到有写意、靠勒笃,脚半边都是无锡的方言,因为这是我们无锡的老百姓自己传唱出来的歌曲所以采用口语化的歌词唱起来更加亲切
3.跟着钢琴完整得演唱歌曲,特别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唱出江南民歌细腻委婉的韵味
四:对比演唱
1.同学们唱得可真好,下面老师也来唱一段,大家来听听
2.方言演唱另一版本的《无锡景》
3,老师刚才唱的跟我们学的这首《无锡景》有什么不同吗?
生:旋律相同但歌词不同,而且还是用方言来唱的4.师:这是民国初年的传唱的《无锡景》,那时的无锡城啊只是一座古朴的小城,我们刚刚学唱的是解放后传唱的《无锡景》了,我们现在的无锡发展到现在有了怎样的变化呢?
六:小结反思;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
导入
我最近很喜欢听的一种歌曲,就是把新时代元素的融入到经典民歌中,体现了时代特征和人们的怀旧情结,也展示了新时代的歌曲特性。如欣赏《浏阳河2008》,也算是老歌新唱。你们还知道那些“老歌新唱”的歌曲?
二、新课:
1、听新歌:〈沂蒙山小调〉
今天我给你们介绍一首经典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听说过沂蒙山吗?。。。
直接播放并介绍文字,歌曲循环播放,并在介绍完后直接聆听,让同学归纳 旋律、歌词及歌曲风格的特点。
民歌特点:口语化,方言化,简小易懂,结构简单。
2、听伴奏曲子:介绍“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听伴奏并找出相应的“鱼咬尾”:2¬2,1¬1„
3、跟琴唱旋律:(采用趣味接唱法)
①一遍:教师唱“啦”,学生接唱“鱼头”“鱼尾”部分的音符;
②二遍:接长衬词“哎”;
③三遍:口语化的“那个”“草地儿”“谷子儿”;(看同学们能不能接准衬词,调动兴趣)④试唱“共产党”这一段,如何合理安排歌词。
4、听完整范唱,并有感情的跟唱。
5、教师提议,引导变化各段演唱方式,为后面的创编做个铺垫。改唱〈沂蒙山小调〉:一段,正常;二段,跳跃式;三段,快速;
四段,由慢渐快。
三、创编空间:
1、要求:同学可自选一段进行编创:①可改变个别音符;②速度,节奏适当的改变;③歌词,可歌唱家乡。
2、可选出有代表性的创编进行试唱。
3、前两名创编成功者有机会上来选择视频之一。(《本草纲目》周杰伦,《浏阳河2008》周笔畅,《又唱艳阳天》李晓杰《不变的情歌》黑龙,《新康定情歌》凤凰传奇)
4、总结:复习完整,优美的演唱。
师:民歌是我国的音乐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所以我们要重视并发扬,要让民歌在我们这一代重放光彩!
小放牛(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放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了解这首民歌所表现的生活气息,能唱出歌曲幽默风趣以及对歌对舞的特点。2.培养学生能模仿《小放牛》的歌词,创编地方版的《小放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对唱歌曲表演形式,了解我国民歌的丰富多彩,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重 点: 指导学生用轻快有弹性的歌声来演唱《小放牛》,激发孩子对民歌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难 点:唱准切分节奏的以及一字多音,感受民间小戏的优美动人 教 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视唱法、模仿法、讲授法、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音乐声中有节奏的进入音乐教室
2、举行上课仪式: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随意提问,让学生回答,让学生身体感受到一问一答。
2、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引入可否用歌唱的形式来进行日常的问答,从而引入对唱歌曲。
3、教师举例说明我国有很多问题式的歌曲,如《河边对口曲》等。三,学唱歌曲《小放牛》
1、通过欣赏歌曲导入学唱歌曲:“同学们想学习一首关于对唱形式的歌曲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发生在赵州桥边的对唱歌曲《小放牛》。”通过赵州桥引出关于赵州桥的传说,通过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歌曲中的歌词意思。
2、作品介绍:《小放牛》是一首民间传统歌舞剧中的一段载歌载舞的男女对唱。以牧童和乡村小姑娘相互对答的方式,逗趣玩乐。歌中小姑娘向小牧童问路,可俏皮的牧童故意为难,并要小姑娘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才告诉她。于是俩人就一问一答,边歌边舞的演唱起民间流行的对歌来。这是一首四句体乐段构成的河北民歌,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音调明快流畅,富于表情,歌舞的形式生动、活泼风趣,充分表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开朗乐观的性格。歌曲中八分休止的切分节奏非常突出,使歌曲显得诙谐、活泼。旋律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主题素材展开,流畅、一气呵成,很容易记忆,成为
流传很广的一首民歌。
3、欣赏歌曲《小放牛》
4、出示歌谱,学生看谱教师给学生范唱。同时让学生发现歌曲中比较特别的节奏类型。
5、学习歌曲中音乐常识:切分音× × ×│ A、讲解切分音的定义、强弱特点
B、律动训练:举例子表现出切分音的强弱特点
苹果大 大 的 蚂蚁 小 小 的
C、节奏训练:2/4 xx x ︱0 x x ︱ x.x xx︱ xx x ‖
2/4 x x x ︱ x x x ︱ x x x ︱ x –︱ xx x︱ xx x ︱ x x x ︱ x –‖
6、歌曲难点旋律学习:一字多音部分
7、歌词学习: A、全班同学齐读歌词 B、教师纠正发音,注重字正腔圆 C、全班同学根据节奏特点拍手、拍腿读歌词
8、歌曲旋律学习A、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三次)B、教师唱“啦”替代歌词,让学生填词 C、模唱:教师大声唱,学生小声进行模唱 D、全班同学跟钢琴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
9、歌曲艺术处理: A、歌曲节奏处理 B、歌曲速度处理 C、歌曲发声、感情处理 D、加入律动
10、展现对唱的各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师生对唱、男女对唱、分组对唱
四、知识拓展
欣赏另一版本的《小放牛》,鼓励学生课后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课歌曲《对花》,学唱了歌曲《小放牛》,以及歌曲中出现的音乐知识:切分音。要求同学们创编一首地方版的《小放牛》。
六、全班跟伴奏齐唱歌曲《小放牛》,有秩序退场,结束上课。
第二课时:欣赏《龙船调》
教学目标:
一、完整地聆听《龙船调》全曲,能够对歌曲的基本情绪能够有所体验。
二、能够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
三、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教学重点:
1、体验《龙船调》的基本情绪。
2、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教学难点:
1、认识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体验歌曲的山歌风味。
2、感受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民族性的形象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宋祖英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龙船调》实况。
2、导语:同学们,老外都能够把“妹娃”宋祖英推过河,我们能不能呢? 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感受和体验《龙船调》。
二、新课:
1、聆听歌曲
2、交流感受:
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听觉感受?当你在聆听歌曲的时候,脑海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想象和联想?
3、学生交流。
4、归纳明确: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整首歌曲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5、演唱体验:
第一遍:随录音演唱。第二遍:随琴演唱旋律。
(由于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因此不需要逐句教唱或学唱)
6、难点解决:(密集型乐句)
三、欣赏演唱体验:(1)随琴哼唱旋律:(2)填词歌唱:(3)分析理解:
(4)尝试用哑剧的形式表演《龙船调》:
2、教师点评。
四、总结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
《一根竹竿容易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从中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2、初步了解和感受湖南民歌的风格特点,有感情地演唱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能唱出湖南民歌的韵味。
3、能主动参与课堂音乐活动通过同学间的互相配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深刻体会“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
2、了解地方民歌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手风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用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导入本节课。这首歌曲表达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道理,像这样的歌曲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歌《一根竹竿容易弯》。
二、欣赏歌曲:
1、欣赏何纪光演唱的《一根竹竿容易弯》。
我国著名湖南籍歌唱家何纪光就曾经演唱过这首歌,他的演唱风格独特、韵味十足,并且运用了湖南方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吧!
问题: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有什么特别之处:
(用了地方方言,衬词衬句很多,如:扯脱难、竹竿等)
2、再次欣赏,了解方言特点:
除了歌词这首歌曲的旋律也很有特点深入了许多花鼓戏音调的元素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再来感受一下
三、分析歌曲: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一首湖南地方风格浓厚的歌曲。歌曲为四四拍子带引子和尾声的二段体结构。歌曲配上湖南方言的衬词“梭郎”、“梭那一子郎当那个依梭呀一梭”、充分体现了湖南民歌的地方特色,表现了“众人合伙力量强”的歌曲内涵。
完整聆听歌曲,让学生从听辨中了解湖南民歌的骨干音是“6、1、3、5”几个音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湖南民歌的特点又同时熟悉了歌曲的主旋律。让学生在主动的、有兴趣的过程中自主学习欣赏歌曲的演唱,让音乐学习始终保持在愉悦、民主、亲切的氛围中。
四、教师小结
通过这首歌曲我们学到了什么?(告诉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团结一心就能取得胜利。)
第五单元欣赏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教学目标
1、喜欢山西民歌,认识、了解小调的音乐特点
2、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山西民歌及其特点,会哼唱歌曲旋律。
2、学会欣赏歌曲,能够通过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了解山西及其民歌:
山西的民歌不仅多,而且地方色彩十分鲜明。山西各地的民歌,在艺术风格上是很不相同的。这是由于各自所依附的地理条件和生活习俗以及历史条件的不同所造成的。山西各地民歌品种繁多,大致可归纳为五大类:
1、山歌;
2、号子;
3、小调;
4、秧歌;
5、套曲。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有:《绣荷包》《闹元宵》《走西口》等。左权民歌:《杨柳青》、《桃花红 杏花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等。
二、欣赏歌曲《桃花红 杏花白》
《桃花红 杏花白》是一首地道的山西民歌。这是一首左权民歌,由张文秀编曲。今天我们欣赏著名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和戴玉强重新演唱的二人对唱《桃花红 杏花白》。
他们的演唱对于歌曲赋予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和诠释。词还是那些词,曲调也还是那些曲调,但演唱得大气、高亢、深沉,似乎又带着些悲凉。这是一首典型的情歌,主旋律当然是就是这两句:“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句在歌曲中反复咏唱。当然,接下来的歌词对这种情感又作了进一步的铺陈:“榆树树你就开花啊圪针针你就多,你的心眼比俺多呀,啊各呀呀呆;锅儿你就开花下不上你就米,不想旁人光想你呀,啊各呀呀呆,„„”这些歌词都取材于最平常的生活,但是反映的情感却是那样的浓烈、质朴。反复咏叹之间,男女主人公的心走的更近了:“金针针你就开花六瓣瓣你就黄,盼望和哥哥(妹妹)结成双呀,啊各呀呀呆„„”
三、简介歌曲:
作为当今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领域女高音声部代表性曲目之一的《桃花红?杏花白》,由刘麟、王志信编创词曲。曲作者曾亲自为这首歌曲撰写演唱提示,并强调该曲“是根据两首山西民歌组装及发展而成的”,表演时“首先要把握好山西民歌的风格、味道”。因此,对作品予以相应的音乐分析,以了解这首歌曲与原始民歌之间的渊源关系,了解词曲作家在编创过程中所使用的基本技法与艺术追求,并围绕着演唱处理开展二度创作,成为了用恰当的歌唱技术与方法展示地方风格、塑造声音形象,更好地学习、表演王志信创编版《桃花红?杏花白》的重要途径与基本要求。《桃花红?杏花白》取材于山西左权地区民歌《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与《开花调——会哥哥》。两首“开花调”均为结构短小、主题明确的分节歌,其内容反映了青年男女之间纯朴的爱情。
四、再次欣赏
全曲的曲调由这两位高音歌唱家演绎的荡气回肠,酣畅淋漓。以前听过的女声独唱,总觉得曲调过于秀气、细腻,可能和每个人的声音有关系。但自从听了他们二位的演唱,我才发现这首歌可以直入人心里,让听众能全部融入这首歌曲中,随着曲调的高低舒缓,完全沉浸在这种艺术的享受之中,久久不愿走出来。
“桃花来你就红哎,杏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寻你来呀,啊各呀呀呆---”这时我们已经不独是局限于对爱情的理解了。这是一种对情感的执着的追求,不独对男女的情爱,还表现在对某一事、某一物、对某一种具象或意象的东西痴迷、执着,不离不弃,永远坚守的情怀。这是一种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东西,它必将始终根植在民族的艺术的土壤里,长开长鲜,永开不败。
五、小结:
民歌就象人们心中的河流一样,源远流长,我国幅员辽阔,拥有960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民族众多,各民族各地区的音乐更上是浩如烟海,各具特色。民歌在各民族各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让我们通过对中国民歌的欣赏,弘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
欣赏《龙船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体验湖北民间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2、感受湖北对白方言,了解山歌特点,体验地方民歌带来的审美情趣。
3、通过欣赏,演唱,创造与表演,了解湖北民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通过对音乐的再创造,增加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对中华民族歌曲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土家族民歌特点,拓宽音乐文化视野。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创作歌曲。
3、对歌曲进行创造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在湖北众多优秀民歌中,《龙船调》很荣幸地入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列,它不仅唱遍了大江南北,还飞出了国门,飞进了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今天让我们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独唱音乐会的表演盛况。
二、欣赏歌曲《龙船调》
聆听宋祖英演唱《龙船调》回答问题:
1、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2、这首歌哪些地方给你留的印象比较深?为什么?(歌曲的半说半唱对白,具有湖北地方风味)
三、歌曲简介: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歌曲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性的美感享受。开头带有明显的远距离打招呼似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随后的短句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作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有着很浓厚的生活气息。半说半唱的对白强化了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最后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
四、再次聆听: 思考:
1、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山歌还是号子?(山歌)
2、你能找出歌曲中的衬词吗?
3、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对唱)
4、歌曲是哪个民族的?(土家族)
五、学唱歌曲:
在聆听的过程中跟着歌曲旋律哼唱,学会用诙谐幽默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对白部分。
六、小结: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在人们一代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地得到加工完善。
民歌的分类:山歌、小调、劳动号子
通过《龙船调》歌曲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民歌有不同的特点,从而产生了了解我国民歌的浓厚兴趣。
第五篇: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教学过程:
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如:
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 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
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 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第一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 《春晓》歌曲 《春节序曲》管弦乐曲 《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欣赏 1.《新疆之春》
(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
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2.《春节序曲》
(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3.《春晓》
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4.《春天奏鸣曲》
(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
(二)学吹竖笛《春游》
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2.学生练习吹奏。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
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
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 红旗飘飘
一、编写意图
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
气势。
第二单元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3.音乐欣赏:《绣红旗》。教学目标:
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教学过程:
(一)唱歌
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3.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边唱边划拍子,并三连音节奏。
(7)反馈与评价:学生采用竞赛的方式,看谁能很快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曲谱和歌词准确地背唱下来,师生共同评价。
(二)欣赏
1.观看歌剧《江姐》的录像片段,聆听女声齐唱《绣红旗》。
2.学生探讨《绣红旗》的演唱形式、表现的情节、表达的主题思想和音乐的基本情绪等。
3.创编歌表演动作:学生可通过个人或分小组,根据各自对歌曲《绣红旗》内容和情节的理解和想象,创编歌表演动作。设计符合故事情节、乐曲结构及音乐情绪的表演形式,以表达江姐和狱中战友绣红旗、迎解放的意境和坚定的信念。在表演的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集体的伴奏作简单的评价,并在群体中参与相互交流二度创造的感受,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第二单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
1.管弦乐曲《红旗颂》。2.歌曲《红旗飘飘》。3.歌曲《国旗颂》。教学目标:
1.感受器乐曲《红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奏的形式。能边聆听乐曲《红旗颂》边看油画,边结合历史知识描述《开国大典》的盛况。
2.感受歌曲《红旗飘飘》《国旗颂》的音乐情绪及演唱形式;能哼唱歌曲《红旗飘飘》中一句或几句曲调。能边聆听音乐,边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能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教学过程:
1.教师介绍《红旗颂》的作者及首演的背景,然后播放录音。2.学生聆听引子及第一部分主题。
3.教师引导学生从这段引子和主题中,听出乐曲分别用了哪些乐器来演奏?其中听出了什么熟悉的音调?(《国歌》音调)
4.聆听第二部分(展开部)。听后,学生畅谈:从乐曲中听辨出节奏、音型有
什么特点?这段乐曲在演奏的形式、乐曲的风格较第一段有何不同? 5.聆听第三部分及尾声。
6.学生边聆听乐曲边观看油画《开国大典》,结合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各自畅谈听后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描述《开国大典》时的盛况。7.学生对以上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活动,说出自己的理解。8.欣赏男声独唱歌曲《红旗飘飘》。
9.学生自由讨论《红旗飘飘》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10.学生随录音边看歌谱边随之哼唱。
11.如果高音区有困难,教师可作移调处理。学生可畅谈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并说出对其中哪个乐句的印象最深。(可能会有不同答案,教师都应予以鼓励)12.学生聆听音乐,即兴模仿中国健儿在奥运开幕式行进时的姿态。
13.欣赏歌曲《国旗颂》。引导学生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以及表达的主题思想。
14.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描述自己面临不同场合升国旗时的联想与感受.(参考课本的插图:天安门国庆节升国旗的群众集庆场面)。15.反馈与评价:
第三单元 华夏古韵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2.学习歌曲《阳关三叠》。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你的感受。2.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2)──江河万古流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 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
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第四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著名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金沙江)、云南省(金沙江)、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2.教唱《江河万古流》。(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4)完整欣赏。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
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2)_欧洲漫游2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中的内容限定在中外影视音乐上。既有影视主题歌、插曲,也有器乐音
乐。从选材的角度看,有较大的难度。这不仅是因为可供选择的材料比较丰富、多样,人们的喜好程度与掌握材料的范围也不可避免地会影响着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我们力求从音乐与影视这两种姊妹艺术的结合点出发,将音乐与影视不同的结合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力求突出音乐自身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比如,我们选取了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有助于学生在了解剧情的基础上对电视音乐的价值体现有一个初步印象,使学生获得立体的艺术享受。《我心依旧》、《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等是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音乐,其中的音乐由大提琴家马友友、小提琴家帕尔曼演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由于影视音乐的特殊性,它的画面被美术编辑作为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移植了进来,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第二课时为“欣赏”和一些参与性音乐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情景剧表演等。在教学中应结合音乐体验引导学生总结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如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等),并能够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第六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送别》。
2.欣赏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送别》,并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通过讨论能够对《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并能够体会每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及其在电视连续剧中的作用。
3.了解影视音乐的不同类别。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讨论:同学们,你们看过哪些电影、电视?其中哪首影视歌曲(或器乐曲)
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2.教师简要介绍影视音乐的几种类型。(主题歌、插曲、情节音乐、背景音乐、片头曲、片尾曲等)。
3.请学生唱唱他们所熟悉的影视歌曲(人数可根据时间灵活掌握)。4.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5.播放《送别》录音之后,回答问题。然后参看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提示。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用分小组接唱、表演唱等方式检查学习效果。8.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9.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10.比一比,谁先会背唱。
(二)欣赏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吗?
2.请学生讨论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些人物形象给他们留下过深刻印象。3.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根据四大古典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中的音乐吗? 4.教师先分别播放《敢问路在何方》《滚滚长江东逝水》《好汉歌》《枉凝眉》片段(每首约20秒时间),引起学生兴趣。5.教师:我们接下去要分别仔细听赏这四首主题歌。6.分别播放。期间要求学生按教科书要求完成讨论及练习。
《敢问路在何方》的音乐情绪豪迈奔放、果敢有力,具有英雄性格。它塑造了唐僧师徒四人不畏艰险、跋山涉水去西天取经的英雄形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西游记》中四人的不同个性。节奏练习要做到准确、整齐,应提醒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类似的节奏。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音乐风格是宽广抒情的,同时具有雄浑、古朴、苍劲、慨叹等情绪。书中的练习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处理,风格多样,只要能够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就达到了目的。如果学生有什么疑问,教师(或请学生)可以向他们介绍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
《好汉歌》《枉凝眉》后有一个练习,即讨论各自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其中《好
汉歌》塑造的是梁山好汉的形象,而《枉凝眉》塑造的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代表的“红楼人物”形象,二者区别很大,音乐上有明确体现。
听完四首主题歌后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主题歌的作用或意义等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影视中的主题歌等音乐。第六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欣赏《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
2.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学目标:
1.复习歌曲《送别》。
2.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的体会,简单讨论如何欣赏影视音乐。3.让学生阅读《我心依旧》《啦呀啦》《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卧虎藏龙》音乐后面的文字材料,然后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程度。
4.让学生提出欣赏的顺序。教师依照大多数意见逐一播放并讲解。
5.《我心依旧》的转调知识点不要求学生死记概念,只要学生能够听出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即可。《辛德勒名单》主题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小提琴,它表达的是一种发自肺腑的追思;《卧虎藏龙》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大提琴,它表现的是一种洒脱、清虚的情绪和意境。
6.注意让学生对这几首器乐主题音乐的作用加以评述。7.听《一个真实的故事》录音或观看电影片段。
8.分小组讨论这首歌所表现的女大学生为拯救丹顶鹤献出年轻生命的事迹。9.各小组讨论音乐情景剧的设计方案。
10.试试用抽签的方法(也可以用其他方法)决定各组演出顺序。在教师的帮助下依次演出。
11.请同学们对各组的演出作出评价。
12.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影视音乐感想的小论文,作为对本单元内容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