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共)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摘要:当代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关系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教学,更要更多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我们要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会让学生的心理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茁壮成长。关键词:心理健康;成长;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是指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与行为模式的状态和水平。学生心理健康是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教育。“注重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重点关注的是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是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学生道德水平和人格的养成。
一、学生心理情况分析
小学生入学的平均年龄由六至十二岁,在整个小学阶段孩子们经历着重要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感情变化,开始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的行为,与他人有效交流的能力逐渐增长。我们知道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从社会角度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
方面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一些孩子出现焦虑、恐惧、厌学、逃学现象,意志品质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并如何解决。
(一)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的形成受社会制约。社会在科技、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竞争性,学生的成长环境也变的越来越复杂。接触到的一些信息,都会导致不良心理因素的诱因。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互联网信息的发达都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又因学生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比较薄弱,都会造成学生非正常的心理。
(二)学校因素
师者,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同事也承担着学生心理健康的任务,在新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学习负担重。小学生不仅背负着父母的希望、老师的期望。他们所处的学校更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大家争先恐后,竞争激烈程度不亚于我们所处的大社会。这种局面也使得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他们用脑过度,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其中一些人便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常言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并受其影响的就是家庭环境。在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家庭环境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品质都或多或少的烙着家庭的印记。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弥补的创伤。因此,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也对孩子的父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父母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去感染孩子;其次,要求父母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必须严格要求,决不能失信于孩子;此外还要求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不能过于顺从溺爱,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制,要有民主的作风。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任性、自私、骄横、烦燥、抑郁的心理,造成心理压力过大,甚至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一般情况下,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学校教育则是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着重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果忽视了教学心理卫生,学生智能发展不但受到影响,其身心健康也会受到损害,仅就负担过重而言,引起的学生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是不可忽视的。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方法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创设和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教室是小学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要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2.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二)营造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民主、平等的意识是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基础。一家人虽然辈分有高低,年龄有大小,学识有深浅,但是人格是平等的,大家在一起应该互尊互爱,和睦相处,要给予每个家庭成员发言的权利,作为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理解孩子的想法,做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家长对孩子要实施科学教育,既宽容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成人。
(三)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情不通则理不达。”心理教育需要爱的情感,需要对孩子满腔热情。这对于低年级的教育犹为重要。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爱的情感去打开孩子的心扉,让他们吐露心中的积怨与秘密,解除其心理负担。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总之,随着社会的重视,目前学校教育已慢慢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想象力、创造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进行关心与
呵护。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为适应未来的社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准备。使他们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让每一位小学生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参考文献:
(1)钱伟源 《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南》[M]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年。
(2)韩永昌 《心理学》[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3)明 宏 《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5年。
第二篇:心理健康与人才成长
心理健康与人才成长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五华县第二小学 何伟萍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张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国家要求高素质人才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引人注目的热点。尽管人们对其含义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但是人们的共识依然存在: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水平为目标的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观。这一热点的掀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人们个体,尤其是青少年成长的需要。诚然,在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尖锐,高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愈变愈烈的竞争市场,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等,这一切无不加重了现代人的心理负担。使人们不断处在应激状态下,因而产生一系列的“文明病”。使某些人,特别是心理不成熟的青少年,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而误入岐途。据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工作者采用SCI-90心理健康量表对万余名学生进行心理测试,结果表明,约有32%的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江苏、浙江109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发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16.53%。可见,心理学上危机正在威胁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从此意义上分析,心理素质是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关键。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中,心理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灵的困顿已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心理危机是人才成长的陷阱。
目前,多数老师、家长与青少年的沟通仅仅停留在几点钟回家,成绩如何,有无违纪等较浅显的层次上,却忽略了孩子们心中所想及疑虑。对于他们青春期的情感处理疏于指导。从而导致他们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甚至引发一起起令人痛心的事情。
——浙江省金华市一个上高中二年级、17岁的少年,因忍受不了母亲一天到晚要他“学习、学习、学习”的唠叨,竟残忍地用锤子把母亲活活打死。
——1991年3月10日《中国教育报》载:一列隆隆的列车碾碎了一个要强的大学生班长。这一切发生在一次班干部改选之后,他没有连任班长的第二天。学生证内那溅满血迹的白纸上留下他的绝笔:我感到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不如趁早解脱这种痛苦为好„„
悲剧令人触目惊心!同时也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心理危机正是人才成长的陷阱。
三、心理健康是人才成长的关键。
我们的教育是“三个面向”的教育,我们的目标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必须有人体的健康作保障。《世界卫生组织宪章》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态,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适应上健全安好的状态。”这就表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生理和心理的两手抓”。才能使其不断进步、不断成功。
——1997年7月28日,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全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38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牌。他的成功不是有富裕的家庭和得天独厚的“神力”,是靠他坚强的毅力,刻服一切困难,刻苦学习的结果。他小时有口吃,但为了克服困难,他把石子含在嘴里来练习读书,舌头被磨破仍坚持练习,直至成功。他的成功与他刻苦努力、顽强拼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成功者的成功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既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又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也是健全人格的主要品质。青少年一代,只要具备优良的品质,又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就足以为他们未来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水平的关键所在。正是当前我国要实施的全面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这就是人才成长的基石,也是青少年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的基本功。
四、心理健康教育是人才成长的有效投资。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健全的人才,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突出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事实证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远大意义。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学校正常动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到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地减少偏态与变态的不适应行为,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其次,及时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更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地生活与发展成人。
另外,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需要,同时也是当前社会变动时期的需要。从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基本意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和必要性。在国家建设急需人才的今天,不能仅着力于文化技能的培养,应该注意到健全人格的培养。这样,才能造就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完成教育部门为国家供应后备力量的伟大使命。
作者简介
何伟萍,女,大学学历,梅州市五华县第二小学教师。善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曾经在《中华教育教学论坛》和《梅州教育》中发表作品。在全县“论文评比”中多次获一等奖。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长感悟3篇
成长感悟
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嘴头上说说也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能实现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常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需要教师潜移默化的培养。所以学校日常活动就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素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师要为人师表等方面着手。
另外,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成长感悟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谈谈个人感想:
1、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因此,我们老师要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2、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知识要相互渗透,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 素质,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教师自身良好人格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3、抓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开展“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教育主题活动,在学校,在家中,社会上,培养小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小学教育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从而提高小学心理教育水平。
成长感悟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一、树立现代儿童观和教育观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二、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
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如校园的户外场地富有变化,则具有激发小学生多种经验,诱发小学多种活动行为的功能。在活动场内,设计丰富多彩的设备和材料,使处处充满绿色和生机。教室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空间,我们力争使室内宽敞明亮,温馨舒适。所布置的内容随着教育目标、季节变化而变化。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
校园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氛围等,它包括小学生生活、学习和游戏的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认知与情感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反过来讲,如果离开“情感”这块“肥沃的土地”,也就结不出“良好的发展”的果实。
1.平等相待学生,跨越陈旧的“代沟”。
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要求教师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然地表露出自己的困惑疑问,首先就是创设和谐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紧张、冷漠的气氛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如何减轻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压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良好心态?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心灵得到沟通,理念得到认同,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训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学得懂、学得好、学得轻松。这样不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当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都有了张扬的空间时,就会走进老师和老师攀谈并成为朋友,为学生的心理能够健全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师生真诚相对,理解铸就成长。
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理解我们的学生,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作为一名老师,一名心理辅导员,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心理情感,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他是难以顺利开展工作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人的心理也在不断地变化着。社会的因素,家庭的教育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唯有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敢于面对新问题,才能不断地发现儿童的最新动态,走出一条与时俱进而不会落后的道路。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的主宰,不应该再有权威不可侵犯的思想。命令、强迫的教育方式其实是把软刀子,不但否定了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放下架子,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用真诚换真诚,让学生切实感觉到你是他的朋友,你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使他们从心里接受你善意的意见与建议。3.倾注真心真爱,促进感情内化。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以上是我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精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
当代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学习中会产生很多心理与生理问题,适应能力、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挫折压力、情绪管理、学习方法、交友恋爱、职业选择等等问题。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养,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荆棘,为踏入社会奠定基石。一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更有利于才能的发展,有利于个人身体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我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正确的心态,积极的态度。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能够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踏入了大学的大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学生的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我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我们经常会对自己不了解的生理反应、无法理解的社会现象和种种困难感到迷茫、无助、痛苦。每当这时我们就应当寻求帮助或者自我调节,如果任之不理,将会使我们越来越痛苦,直到有一天突然爆发,造成不可挽救悲剧。当代大学生应该时时关注自己的心身状况,如有必要就得去看心理医生,不可任之由之。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多了解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可以网上学习、查阅书籍、询问导师或医师、听取讲座。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未来成人成才有着必然的联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肩负这发展祖国的重任,社会需要我们。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积极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才能利于大学生成才,才能为祖国和社会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我与小学生学习报共成长
我是从上幼儿园就开始看报纸了,当时最喜欢看《电视报》,因为报纸上有许许多多彩色的图片,有趣的漫画。每当看到我装模作样看报纸的样子,一大家的人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叫我是“报纸迷”。再后来我又迷上了玩电脑,他们都又戏称我是个小精明。
上了小学一年级后,妈妈为了让我改掉爱玩电脑不爱学习的习惯就给我定了一份《小学生学习报》,我一有空闲就随手翻阅,学习报上有作文,有习题,有故事,有漫画„„但我最喜欢看故事,有的故事妙趣横生;有些故事悲伤难过;有的故事意味深长。尤其连载故事最吸引我,我总是看完这份就急切盼望下一份。看来我是真正喜欢上了报纸,和报纸也有了不解之缘。报纸不仅仅在语文上帮助了我,在数学上也给了我很大的收益。
从此以后,我少了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多了做作业、看报读书的时间,我渐渐地爱上了学习。妈妈说我变了,老师说我变了。我知道这一切,源于《小学生学习报》。它像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教育我,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又像一位朋友,伴我成长,给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