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孩子是小船,妈妈是大海
孩子是小船,妈妈是大海
----推荐一本家长必读的好书
推荐理由:
A.被家长老师评为好孩子的孩子其实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小孩, 关注被戴上“好孩子”帽子却其实在经常不真实的生活, 被压抑的生活.B.孩子自觉性的成长对日后自律, 对自己负责这些重要品质的形成非常重要,比如,刚出生起,用哭和笑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就是种自觉性的表现,家长面对孩子这些表现,要给予理解,并给予正确的回应,比如排除孩子的不舒服,给予孩子拥抱和逗引, 不要对孩子的哭或者笑不闻不问.淘气其实也是小孩的特点,是孩子自觉性发展带来的好奇,要允许孩子淘气。
C.幽默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的非常重要, 幽默感可塑造孩子开阔的内心.D.家庭内的同情心,也就是在对方角度为对方考虑的能力,对家庭关系,亲子关系非常重要.有同情心的父母,肯定会少责备孩子.E.很多问题小孩,是因为小时缺乏跟父母的肌肤接触,多同孩子进行肌肤接触。
F.给孩子充分无条件的爱.G.无言戒律,因为做到这点对对父母来说非常困难, 所以称其为“戒律”, 相当于父母进行修行.附 原文整理如下: 孩子是小船,妈妈是大海
第一章 孩子闪闪发光的眼睛在看着你
所说的好孩子是什么样的
老实、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吗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够称作是好孩子呢?通过对以妈妈们为对象的调查,妈妈们回答当中,列在第一位的是老实听话的孩子,这可以说是妈妈们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想法。这也是因为妈妈们本身在小时候父母就要求她们做一个老实听话的孩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都要回答:“是!”要绝对服从。如果孩子同父母顶嘴的话,一定会引起父母生气,怒骂出“不肖的孽障!”这样的话来,有时,急了还会一个巴掌打你个跟头。因为那时人们都认为,孩子不肖顺父母往往会同不忠联系在一起,那是一种真正的道德败坏,是一种堕落行为。不管父母们对孩子命令些什么事情,孩子都应该绝对服从。这就是以纵向社会,也就是封建社会为背景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所应有的存在形态。孩子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动性发表任何自己的主张和见解。由于没有自己的主张,所以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以就是都回答说“是,是’,这样绝对服从的孩子才被称作老实听话的孩子。
我想,在妈妈爸爸们当中,很多人可能小的时候绝对服从、老实听话,所以那时他们被称作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样的妈妈爸爸也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同自己一样的人。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同欧美国家的父母们之间存在这显著的不同。在一些已经建立民主制度社会的国家,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是你要说清楚你自己的意见,也包括了说NO(不)!因为在这一点上,大人的社会也是如此。在欧美国家生活的时候,我也曾经常接受朋友们邀请:“一起去那里喝一杯吧?”如果心情感到不太舒畅,就可以明明白白地拒绝说:“我今天不能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拒绝别人的邀请,也绝对不会发生会让对方感到难堪的事儿。同时也可以清楚地阐述自己不去的理由,比如说:“因为今天我已经喝妻子约好,要回家吃饭,所以她在家里等着我呐。”这时,朋友就会理解我的理由:“哦,原来如此!”以后也绝对不会出现说三道四的事情。
可是在日本,一般很难说出“不”这句话。别人邀请你的时候,既便你真有事儿,思前想后,最后还是要服从对方。特别当上司邀请你的时候,你会感到好像是接到命令似的,有一种“如果不服从的话,以后会不会找我的麻烦”这样的心境。要是真的拒绝邀请,以后也许会有人说这说那,甚至还会给你招来某些不必要的损失。我认为,这方面不仅仅限于爸爸,即使是妈妈在这些方面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即使在夫妇之间也是如此,很多妈妈的想法还是属于那种夫唱妇随的古老观念范畴,面对自己的丈夫,有的妈妈也总是在一种客气的氛围之中生活。这个客气的词汇,无论在英语里还是子德语里都没有,这是因为在欧美社会里无需客气。
“妈妈,我讨厌上学”
一味地服从父母意志长大的孩子,也就无法提高自己的自主性。所谓自主性就是指,在自己做了各方面的思考之后,选择出自己想做的行动,这也是一种不依赖别人实施行动的能力。也称作独立精神和独立性。在我们日本,无论小孩儿还是大人都缺乏这种自主性,在那些被老实听话的教育理念培养教育长大的妈妈那里表现得尤为显著。这样的妈妈一旦在遇到什么必须自觉大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往往表现为感情极为脆弱,心理方面很容易遭受挫折。这时候,她们实际上是处于一种被称作育儿神经官能症的病态里。因为培养教育孩子,绝对不是一件能够完全按照书本上写的那样做,就能够做好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依靠妈妈自身的能力,也就是说,经常要依靠妈妈自身的能力来实现自己地解决问题。所以,正是因为妈妈经常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些问题,因此才遭受挫折。
现在,日本出现了不少孩子厌倦上学的例子,这些孩子自主性发育显著落后。即使是上了中学和高中,也还有很多孩子的自主性发育,还仅仅停留在二三岁的阶段上。因此他们没有养成依靠自己进行思考、解决混乱和困难的能力。在欧美国家,厌倦上学的孩子非常少,而在日本厌倦上学的孩子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抑制孩子自主性发展的儿童教育方法和教育场所非常多。因为父母和教室总是要服从他们的命令。那些被评价为“好孩子”的孩子们一旦上了中学和高中以后,就会突然发生厌倦上学方面的问题。类似的问题还真数不胜数。
那么,自主性到底是怎么发展出来的呢?
哇!哇!哇!婴儿哭起来
研究认为,自主性原本就是人类生来就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我们的培养教育,最好不要阻碍孩子的这种能力。
那么,自主性又是以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呢? 下面,我将按年龄的顺序开始追踪并阐述。
婴儿胡乱摇动自己的手脚
在婴儿的前半阶段里,所出现的自主性姿态,就是婴儿一个人玩耍。婴儿在不睡觉的时候,有时会用眼睛追逐八音盒的声音,还有时把手捂住自己的眼睛玩耍。还有的时候,胡乱摇动自己的手脚玩。像这样婴儿自己一个人玩耍的时候,让孩子充分体会、玩味那些玩耍的乐趣,对于孩子的自主性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妈妈爸爸或者是奶奶爷爷,不要觉得婴儿太可爱了,就随意地把孩子抱起来,或者打断婴儿的玩耍,同孩子说话,那样会妨碍孩子一个人玩耍,由此也就阻碍了孩子自主性的发育。另一方面,如果婴儿一个人玩耍得厌烦了,就会要求其他的游戏对象,妈妈一走过来,马上就会看向她那一方面,好像是在使用婴儿语言同妈妈说话。这时候,成为婴儿的谈话对象,对于建立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纽带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详细加以阐述。
婴儿最重要的自主性表现是哭泣。哭泣是婴儿向表达自己不舒服的时候的表现。在肚子饿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什么地方疼痛和痒痒的时候,还有想找人玩耍的时候等等,婴儿都要哭泣。通过哭泣,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要求。也就是在提出他们自己的生活主张。因此比什么都重要的是及时地体察、了解到来自婴儿的这种主张,为孩子排斥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使婴儿也积累通过哭泣而达到要求别人为自己排除不舒服感觉的经验。婴儿通过所说的适当的哭泣行为,达到了加强同妈妈之间感情上联系的目的,情绪也会得以稳定。这也就意味着,实际上孩子是灭亚必要什么毫无理由地哭泣,或者做出胡乱地乱哭一通这一类的世群挺美大多是在通过哭泣,想其他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要求。
不管孩子怎么哭泣,都听之任之,那样又会让孩子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婴儿也就会渐渐变得不再哭泣了。这样,婴儿也就变成了妈妈所认为的那种温顺、老实听话的好孩子。因为对妈妈来说,这样的孩子就是不麻烦、不讨人嫌的孩子。这样的不麻烦、不讨人嫌的孩子正好符合妈妈的那种只顾自己方便的心境。老实听话的孩子也就不得不陷入那种无法根据自己的自主性,而提出自己主张的境地。这也就是婴儿陷入那种缺乏同妈妈感情上联系的境地。在老式的托儿所里,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左右,婴儿们几乎都变成了老实、听话的孩子。就是因为他们找不到能够同自己做游戏的伙伴,多数的时间都是在自己跟自己玩儿。可是,时间久了,就变成有时晃动自己的身体,有时用自己的头咕咚咕咚地撞床边儿,以致有很多婴儿养成了不良习惯。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听之任之,不加以及时纠正的话,就有可能长成为缺乏自主性,进而发育成性情冷淡、性格乖戾的孩子,他们倒了青春期以后很容易失足,成为不良孩子。因此,现在,在日本的托儿所里,加强了对保育员的教育,实行了保育员管理制度,这就是为达到保育员能够作为婴儿作为玩耍对象的目的。由此会哭能笑的婴儿也就变得多起来了,在培育了婴儿感情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性也会清楚地显现出来了。
讲述上述婴儿时代的故事,就在于希望大家能够回忆起你孩子的人生出发点曾经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那么,为什么又希望你做如此这样的回忆呢?这就是因为,让你感到意外的是,现在孩子的状态与婴儿时代的状态的关系竟是那么密切。为了让这一点更加清楚地展现在各位的眼前,让我们沿着孩子成长道路的路标更加进一步追溯一下,孩子的自主性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不断地展现出来的呢?
让孩子们都成长为淘气的孩子吧
婴儿一旦会咿咿呀呀地说话,就会不断会活动自己的身体,紧接着开始出现淘气。开始是把自己能够看到的东西、能够拿到的东西,时而拿在手里玩弄。鼓捣,时而又放在自己嘴里咬。还会把废纸篓里的东西到处乱扔,拉扯着手纸到处玩耍,甚至用铅笔什么的把纸门和纸窗捅个窟窿,还到处画呀写的,真是搞得家里到处一团糟。可以说孩子的掏气行动是一个接着一个,淘气的内容也真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让人感到匪夷所思。还有,对于孩子来说,妈妈的梳妆台等等东西竟然也成了孩子快活的淘气对象。由于妈妈爸爸也成了被害者,妈妈爸爸也会一定会把这样的淘气孩子当成一个坏孩子来对待,又是责备啦,又是打骂啦。要是被父母们责备,孩子从而变成不再淘气的老实听话的孩子,这才是真正地让孩子变成了坏孩子了呐。
所谓的孩子淘气实际上是由于孩子的自主性而表现出来的好奇心。好奇心这种东西,不仅仅是对孩子,而且对大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兴趣方面,富有好奇心的妈妈爸爸对一些新颖的东西,也一定很积极地表现出来,一旦到手也一定会爱不释手,研究个不停。好奇心强烈的小学生会非常积极地做事,专心致志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能够让孩子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富有积极性的大人和孩子的起点就在于这个淘气的孩童时代。
因为对于一个开始能够移动自己身体的幼儿来说,自己周围所有的东西全都是他第一次接触到的东西,孩子的淘气就是通过这样那样地研究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放在里面呢?这个东西究竟能不能吃呢?等等探讨问题的行为体现出来的。在儿童心理学上,把这些现象命名为探索欲望上的行为(探索行为),并十分强调孩子淘气的重要性。因为,孩子的淘气是富有自主性的好孩子的形象。所以父母绝对不要对孩子做出又是责备又是打骂孩子的这一类坏事。尽管如果孩子真的是做了什么坏事,那是一定要责备的。可是,我希望,因为孩子的淘气是一种好行为,父母一定要坚定地包容孩子的这种淘气行为。
可是,这种淘气也会时常威胁到父母的生活。对于父母来说,损坏了珍贵的东西,把家里弄得一团糟糕,当然是很麻烦了。所以,父母首先要考虑的是,把珍贵的东西放到孩子手够不到的地方。如果发现因为无意当中放的东西被孩子“淘气”了,这时候妈妈要伸出自己的手,认真地对孩子说:“这是妈妈特别特别重要的东西啊。给我吧!”如果妈妈同孩子已经建立了感情方面的纽带,孩子就会为妈妈当时的认真劲儿感到惊奇,因而马上就会把东西还给妈妈。还有,像把废纸篓里的东西散得满地都是,和到处拉扯手纸玩儿这样的淘气行为倒真的是可以宽恕对待。废纸散落一地收拾一下也久行了;手纸也可以重新用塑料袋装好,还是可以再次使用的。并且,要是满足了婴儿的好奇心,明白了生活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淘气行为在两三个月后也会烟消云散了。我把这个称作发育课题毕业了。于是,孩子就会向更加复杂的淘气行为挑战。因为在三岁之前,对于父母来说,孩子会有很多让父母感到烦恼的淘气行为,所以我把这个时期称作为淘气时代。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和很多小朋友走到一起,所做的淘气事件也越来越多了,并且变得五花八门。有时互相往身上泼水,有时在水坑里噼啪噼啪走来走去,有时还会爬上树去玩。要是你认真观察一下淘气的内容,就会发现其实某些创造性的萌芽已经时常在孩子的淘气中闪现。因为孩子的这些淘气的内容完全是依靠孩子自己想出来的东西,一点儿也没有依靠别人,即可以把这些说成是那种真正自主性显现姿势,也可以说是孩子创造性已经开始萌芽。同时可以说,越是自主性发育良好的孩子,淘气现象和行为就越是会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并且,因为孩子的创造性是同孩子自主性的发育密切相关的,所以为了早就富有创造性的孩子,重要的是要求孩子的父母要把自己改变成为一个豁达大度心胸的妈妈爸爸,一个能够尽可能地包容孩子们已经显现出自主性的淘气行为。说到培育教育孩子方法的时候,我甚至想要挂起一副的标语,上面书写:“让孩子们都成长为淘气的孩子吧!”
小学生里也有各种各样的淘气行为和方式。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时候跑到邻居家的大门外,按了大门上的门铃后逃跑了,还有偷柿子差点摔下来等等那样惊险刺激的淘气行为;甚至还有在院子里挖上一个大坑,做成陷阱;使用木板和硬纸盒相互组合,修建秘密小屋;爬到房顶上,瞭望周围情况等等。能够做出被父母发现了以后,让父母勃然动怒那一类的淘气行为的也就只有小学生了。
上了中学和高中以后,会做出与他们身份相仿的淘气行动,但又增加了不少幽默感。
那么,小学生时的淘气孩子长大成人以后,会成长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尽管关于这一点还不曾有个十分具体的研究成果,可是,从我的经验上来看,既有的人还在生龙活虎地生活着,也有不少的人已经成了了不起的大人物,在地方上有头有脸。这些人里面,既有我的同班同学,也有小时候曾经是有名的淘气包儿,我也感到能与这些人在一起交往真是十分愉快。因为小的时候干淘气的事儿,经常被人批评,现在当事者本人也不认为自己曾经是一个好孩子。所以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对别人讲述过那些恶劣行为方面的事情;尽管因为现在他们已经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其本人也摆出一副绅士的架子,可是那个人的脸上却清楚地写着他曾经很淘气。所以我也能够很容易一眼看穿他的真相。那就是因为他们现在依然还总是活灵活现的,眼睛也总是炯炯有神。
在美国,有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孩子的时候生龙活虎的人,即使是上了年纪以后也是精神炯炯。因为进行这项研究采用的方法是人为地编造出来的,其研究结果也有一定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其构思实在是不错。我本人小的时候就曾经是一个淘气包儿,而且妈妈也不是一个爱生气的人。我已然度过了一个花甲之年,现在还是精神炯炯地生活着,每天都能够尽情地欣赏孩子的淘气行为,这些不正是托福于这一点吗?尽管我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级,依然还在欣赏淘气行为......这是不是也同幽默有一点关系呢?
“你吃这个!”“不!”“去撒尿去!”“不”
你是否知道孩子在结束发育,成长为稳重的青年人之前有三次反抗期。不知道这方面情况的妈妈爸爸们一遇到孩子们的反抗,就责备孩子,批评他是一个坏孩子。于是孩子的自主性发育也会遭到抑制。在自主性正常发育过程孩子的大多数人里,他一定会有反抗现象出现。尽管这样孩子的反抗期间可能会有长短的差别和反抗强弱程度的不同。
第一反抗期出现在孩子的二岁到三岁之间。当妈妈用命令的口吻对他们说“你吃这个!”或者“去撒尿!”等等的时候,孩子经常会回答:“不!”还有,想让他们换衣服,或者让他们吃东西时,妈妈想要帮一下忙,他们也会说“我自己做!”拒绝任何帮忙,即使是妈妈认为孩子的能力还无法做到的事情,孩子也努力做并且说:“我自己做!”那些不知道孩子正处在反抗期的妈妈看来,自己孩子是个固执任性的孩子,也就会责备或者大骂孩子。可是,因为这些正是自主性正常发育的好孩子形象,妈妈绝对不要因此而责备孩子。以前有过这样一句话,叫做棉里藏针。孩子要是反抗,你也就可以对他说一句“是吗,想要自己做啊”就让他自己去做。在这些方面,妈妈的心里既要有包容孩子的胸怀,也要适当得抑制自己希望尽早让他们做事的心情。孩子偿试着依靠自己力量挑战这样那样的课题,他们在享受成功是喜悦的同时,也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这时,父母应该说上一句:“干得真不错!”并同孩子一起感受孩子的喜悦,也会能够建设一条连接在父母同孩子之间的坚固感情纽带。
如果孩子自己做了当时并不成功事情的时候,对此父母应该表示出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好呢?如果时一位因孩子反抗而急躁不安的妈妈,则经常会用一种带有责备的口吻说上一句:“哎呀,你看你做的事儿!”一般的情况下,这孩子会这么回答:“那么,妈妈,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吧!”虽然时无可奈何,也只好被迫地服从妈妈。可是妈妈说的这些话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一种自卑情绪,进而使孩子丧失对事物的自信心。有很多妈妈发现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孩子没有自信心,不知怎么才好”,所以就来我这里咨询。如果要想让孩子拥有自信心,十分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把失败的体验变成成功的经验。那么,在上述的情况下,具体地应该怎样处理才好呢?那就是绝对不要说:“哎呀,你看,你看!”这样带有谴责意味的话,要鼓励孩子说:“好吧,没关系,下次再努力吧。”再此基础上,努力培育孩子再一次挑战困难的欲望,并一定要设法为合作创造下一次机会。当孩子挑战以前失败的困难,并取得成功的时候,孩子也就拥有了强烈的自信心。这是,他就会从心里叫喊出“我成功了”这句话。在这一方面,如果妈妈为了不让孩子失败,以身作则事先替孩子做好各种准备的话,那就变成了娇生惯养的教育方法,也很容易使孩子事情自信心。无论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妈妈总是督促说“做吧,做吧”,很容易吧孩子培育成一个依赖思想特别强的孩子。阻碍孩子自主性发育的责任,完全在于过分娇生惯养地培育孩子的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
妈妈爸爸要接受反抗
也有的孩子不曾出现过第一反抗期。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自主性发育太迟。多少情况下,其原因在于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淘气行为曾经被严厉禁止过,因而孩子也就被养育成了老实、听话的孩子。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看上去好像总是来回动,表现出一副不安稳的样子。这是由于他们的欲望强烈,向往活动的冲动也十分强列的缘故。由此相比,也可以说,那些老实听话的孩子已经变成没有勇气的孩子。或许他们也还是个很有礼貌的孩子。但是,那正是一个由于妈妈爸爸管教的错误,因而被错误的好孩子的模型所束缚,处于一种无法按照自己意愿进行活动的孩子。为了尽早地把孩子改造成一个会淘气的孩子,一个能反抗父母以及其他人的孩子,就有必要改变自己至今为止的教育方法。
尽管孩子不曾出现第一反抗期的原因之二的现象很少出现,还是应该加以介绍。这种现象出现在妈妈爸爸都具备豁达大度的性格的人,但并不急于管教孩子的情况下。这样的父母既很少用命令的口吻对自己的孩子讲话,同时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的时候,也能够接送其反抗。他们很少责备孩子。因此,孩子也就没有反抗的迹象,并且孩子的自主性也就逐渐发育了。因为受到的干涉很少,孩子也就能够自由自在地构思各种各样的游戏,平时总是活泼开朗。我对这样的孩子的将来,寄予极大的希望。
“妈妈也不一定能做好,还说我?”
既然有第一反抗期,也就一定会有第二反抗期。这种反抗期大都出现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自我觉悟的时候。尽管关于这两个反抗期,已经有人进行过各方面的研究。我个人极为关注的是孩子越来越多地出现小学二三年级前后的顶嘴现象,并使用了中期反抗期这个词汇,同时十分强调在孩子孩子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妈妈提醒孩子注意他的某些行为,或者责备孩子失败,孩子就会说“妈妈也不一定能做好,还说我?” 这个顶嘴的性质,也就会转变方向。如果妈妈爸爸一点也不具备这方面知识,就一定会勃然动怒。有不少的父母们会怒上心头,向孩子发泄自己的怒气甚至还会大骂孩子。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理,认为顶嘴就是坏孩子的所作所为,也是绝对不能够原谅的。
孩子分析出大人正在信口胡说
那么为什么孩子们要顶嘴呢?那就是因为自主性正常发育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批评和评判父母们行为的能力。至今为止,孩子们心里一直绝对相信父母说的话,现在他们发现父母的话里面有时会有一些自相矛盾的内容,有时还有信口胡说的内容。如果妈妈也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就会发现自己的确是一个有着各种各样缺点的人。可以说,绝对不能说父母的话就是绝对正确的。父母甚至也会做出一些充满矛盾的事情。注意到这些情况以后,妈妈不是也认为孩子的批评确实是如此。被孩子说出来“妈妈也不一定能做好,还说我?” 如果是一位能够坦诚地反省自己做过的事情的妈妈,也应该会说出来“原来真的是这样啊”。爸爸大概也会说出同样的话来吧。孩子听到妈妈爸爸这种坦率地回答,就会深切体察到当时父母的真正心情,从而反省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因为,能够评价自己的父母,实际上 就是孩子已经具备了一种自我批评能力的体现。对于孩子今后人生来说,这样的自我批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问题与后面要阐述培育同情心的心胸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希望秘密应该尽可能体会、理解孩子在顶嘴时,想要顶嘴时的心情,同时反省自己的行为,将父母所有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孩子的面前。这一点在教育孩子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解孩子心情的同时,还要再加上一句话:“今后,如果发现爸爸妈妈做出什么事情的话,一定要告诉我们啊!”这是一种父母向孩子学习的姿态。这样孩子就不会说出反应激烈的话语来了。当妈妈给孩子提醒要注意什么行为的时候,孩子也就能够坦诚地道歉说“对不起”这一类的话了。这样也就形成了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共同提高人格的局面,家庭也就会变得快乐、和睦的家庭了。
相反,被孩子批评以后,如果妈妈爸爸显示出一种激烈反驳的态度,说些“你这小孩!”“你说些什么呢?”这样的话,孩子也就会越来越坚持自己的见解,显示出强烈的反抗态度。尽管如果父母们使用自己的权利,能够做到压制孩子的反驳意见,又是发火又是打骂,让孩子被迫陷入那种不能反抗的境地,孩子的反抗也就消失了。但反抗之心却会沉淀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一旦进入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就会显现出更加强烈的态度,甚至会采取一种让父母无法处理的激烈形式,逼迫父母做这做那。家庭内部暴力的一部分就是属于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有些学者甚至把青春期的激烈反抗状态,形象地表达成为如同狂风怒涛般的惊天动地。
为了有效地预防青春期的激烈反抗,希望不要采用使用权利进行压制的方法对待孩子的顶嘴行为。另一方面,有些孩子由于无法理解父母的压力,也就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无法建立自己的心灵基地,因而失足落水,甚至走向堕落。
男孩儿容易同父亲对立
孩子青春期的第二反抗期,是发生在自主性正常发育的孩子身上的一种自我觉醒现象。所谓自我觉醒现象就是指,孩子意识到自己已经具备了依靠自己的能力重新探讨和判断,至今为止父母和老师说过的事情是否都是正确的?总之这种自我觉醒现象更多的表现时在针对父母和老师所做的表面上的管教,已经针对孩子自己想做一个令人羡慕的酷的形象方面。面对这些情况,孩子的有些行动体现在自己内心的真诚的心灵活动方面。孩子已经开始认识到,已经应该真正面对这些,并对此加以重视。也就是说,他们打算要忠实地按照自己内心的心灵活动来采取行动。这里把这种行动称为内心世界的功课。从真正意义上讲,想要学好这门功课必须依靠坦诚,同时通过学习这个过程使孩子自己的人格得到提高,起到净化人格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注意到缜密,孩子就会怀疑是不是父母也要追求他们自己“酷”的形象。同时,孩子希望能够做到“自己的事情由自己来思考”,甚至还会说出“不要惹我”,“你给我闭嘴”这一类威胁的话语。也可以说孩子是一边对这样的父母进行反抗,一边不断清理着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混乱。在如此这般的清理过程中,孩子逐步实现着精神上的离乳。所谓精神上的离乳,是指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一直被父母的想法束缚下的自己解放出来,培育出能够度过符合自己人生能力的过程。
如果考虑一下上述情况,父母们应该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开始了反抗,感到欣喜若狂了吧。但是重要的是,需要静静地等待孩子走近青春期,并注意观察孩子是如何开始自己的反抗期的。对于那样的父母来说,即使是有反抗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反抗的程度会很轻微,其反抗期也会很短暂。
但是,实际上,很多父母对这一点都缺乏对孩子的理解,滥用父母的权利,竟然说出“你怎么能够这样对待父母呢!”一类的话。特别是男孩子更容易产生同父亲对立,说一些更难听的话,来谴责父母,甚至还会发展成完全听不见去父亲的话。面对这种情况,父亲也就会越加滥用自己的权利,甚至还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因此,父亲也要理解在那段时间里,孩子正处于自我觉醒时期,应该努力做一个经常同孩子交谈的父亲。在日本,现在依然有很多父母根深蒂固地保持封建时代的思想意识。这一点对孩子们来说,是十分不幸的。我在这里强烈希望,父亲们更加努力学习一下孩子心理发育方面的知识。
不要对孩子说这说那、帮这帮那
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却一点儿也没有出现反抗的意识,那该怎么办?第一点,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孩子的自主性发育明显落后于正常情况,同时还有必须要回顾一下,自己的孩子以前是否曾经发生过第一反抗期和第二反抗期。如果是以前未曾出现过这两个反抗期,那一定是自主性明显落后了。这样的孩子只要遇见一点儿困难,就很容易遭受挫折,其极端的表现为孩子厌倦上学。经过详细探讨厌倦上学孩子的成长史,就会清楚地知道,实际上这些孩子的自主性发育在幼儿时期已经落后了。在幼儿时期,这样的孩子很少淘气,很听妈妈爸爸的话,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他们完全按父母所说的做,曾经错误地被评价为一个好孩子。这样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压力,特别是母亲的命令压力,或者一直受到过分的娇生惯养。因为妈妈随意地把自己的孩子放进自己认为是好孩子的模型里,所有妈妈显示了极大的热情来管教孩子。她们根本不相信孩子具备内在的优秀能力,而把孩子当作一个软弱的存在体,一直这样那样的过分娇生惯养孩子。如果妈妈尽早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就会努力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尽可能地做到绝对不说这说那、帮这帮那的了。正是因为孩子自主性发育已经落后,所有孩子也就一时不知道如何做才好,每天都是处于一种恍惚状态。可是,如果妈妈真正能够忍耐着什么也不说,孩子最后也会突然想到不能总是这样下去啊。我必须考虑一下,应该怎样做,才比较适合自己。这就是孩子自主性的反映,也是被称为洞察力的一种精神方面的功能。然后,尽管孩子还处于迷茫于这个那个之间,毕竟已经开始努力确定符合自己的行动。尽管浪费了不少时间,可是孩子的自主性还是一点儿一点儿培育出来。孩子不久也就开始了自己生龙活虎的生活。实际上,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原本都具备自主性。
那些到青春期之前自主性一直收到抑制以及发育也落后的孩子,为了提高自己的自主性,无论如何都是要浪费相当的时间来实现自己自主性的进步的。因此,应该为孩子幼儿时期自主性的发育提供相应的帮助,至少也应该讨论一下小学生的早期自主性是否发育正常。如果发现孩子自主性的发育已经落后了,为了尽快地挽回其落后的时间,妈妈爸爸有必要相互合作,采取相应的对策。
“从今天开始,妈妈给你自由!”
为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主性是否发育正常,第一点需要参考的是,这些学生的过去发育过程当中,淘气现象是否得以圆满实现了;第一反抗期是否曾经发生过;现在是否已经进入了中期反抗期。还有,也可以惭愧将在后面阐述的是否曾经打过架,是否有过打哈哈、逗乐、耍闹的经历。
第二点可以尝试创造一个让孩子自己能够做自己应该做的一切事情的环境。你可以尝试对孩子说:“从今天开始,妈妈对你什么都不说了,什么事都由你自己去想自己去做,行吗?”给预孩子自由,让他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给孩子自由以后,如果他能够自己思考,自己快活地游戏、学习,我们也就知道,孩子的自主性正常地发育了,已经具备了强烈的积极性。但是,如果孩子不知道做什么好,心不在焉,什么也不干,彷徨不知所措,最后陷入整天只是看电视的境地,那就可以判断,孩子自主性的发育十分落后。在这样的孩子们当中,有的会问妈妈我该做点什么才好呢?也有的孩子等待妈妈的吩咐,比如,我可以做这个吗?可以说,这种孩子都是属于不具备独立的自我思考能力,自主性发育比较落后的孩子。这种时候,如果你对孩子说在你自己想一想,孩子往往就什么都不做了。
这样,当你清楚地确认自己的孩子的自主性发育已经落后的时候,首先应该思考的就是,为什么孩子的自主性落后呢?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孩子自主性的发育就会越来越落后。其原因如同前面所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情况是,由于命令方式的管教就是,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你应该干什么或你不能干什么等待,如果孩子不服从命令,就经常采取打骂的管教方法。那些管教内容往往是,根据父母随意想出来的好孩子形象设计出来的,比如,老实听话的孩子啦,有礼貌的孩子啦,不打架的孩子啦,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孩子啦等待。其管教内容也大多是妨碍孩子自主性发育的内容。从小的时候,受到严厉管教的孩子多数都是不爱说户的孩子。那是因为如果孩子说什么自己所想的事情,经常会不容分说就受到责备,孩子根本就不可能据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有,有很多孩子缺乏面部表情,这是由于父母严厉的管教,造成父母同孩子之间的感情无法进行沟通,孩子陷入一种不能如实表达自己情绪的状况。真的是没有比眼里管教更加可怕的事情了。对于孩子来说,从自己感情的角度来看,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也就意味着处于一种坦诚的状态。所谓的坦诚不是服从父母的意志,而是如实地表达孩子自己的心境。因此,就必须让孩子的自主性正常发育。为了让孩子自主性得以正常发育,比任何东西都重要的就是给予孩子相当的自由。
自由是不祥之物吗?
说到自由,有的父母会认为好像是在所一件什么不好的事儿似的。很多人认为自由是一个不祥之物。他们不能理解自由本质的真正意义,把自由和放任自流混为一谈。于是就有人谴责说自由就是放任自流,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和问题因此会更多。而且这些人还不依不饶地说,趁孩子还小的时候,一定要严加管教。自由和放任自由是完全对立的东西。应该给孩子们自由,但绝对不能够放任自流孩子。可是他们还是不能一下子明白。这样,给予孩子充分自由这件事情的重担,也就历史地落实到大人身上。因此,如果不是责任感很强的大人,是不可能做到给孩子自由的。
关于责任感,在欧美国家和日本,理解是有很大不同的。在日本,说到那个人的责任感特别强的时候,是针对那些完全能够对给予的工作负责和起作用的人说的。而在欧美国家,是指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至于给予他的工作做得如何则是另外的问题。因此,他们总是对自己严格要求。但是,在日本的责任感往往只不过是针对被人给予的课题。
真正有责任感的人,不但能够做到给予孩子自由,而且也能够做到给予其他人自由。还应该做到不断地着给给予自由的孩子(或者对象)发育成长的过程。如果这个孩子的发育成长不正常,或者说是流于放纵,那么首先要反省你自己的教育方法,适当地改变目前的教育方法。如果实施活动的人不是一个具备反省能力的人,也就不可能做到真正地给予孩子自由。
所谓的放任自流实际上就是无论你怎么做都行,没有任何限制。实际上这是一种完全不负责任的态度。因此,既没有真正地观察孩子是如何行动的,而且对应孩子的自主性是否已经发育成长了,和是否已经培育,孩子的责任能力等等方面,也完全表现为漠不关心。特别是,父母放任孩子的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不可能进行富有温情的感情沟通,家庭内部的气氛常常也是冷清清的,孩子们的情绪也会变得十分不稳定。
面对孩子的反问,忍住!(这是最最重要的一段,全文摘录。上面两段也基本是全文)
这里说的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给予孩子自由,在帮助孩子自主性发育方面是绝对有必要的。做为当是爸爸妈妈的态度必要做到,尽管经常关注孩子的行动,但绝对不要说东道西,做出类似干涉孩子自由的行为。尽管在观察孩子行动的时候,爸爸妈妈自己认为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方面,最后可能要忍不住想要说出一点儿什么这个那个的,这时候,重要的是爸爸妈妈有必要努力控制住自己,坚定地继续坚持自己的做法。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这样做往往是十分残酷的。因为妈妈看到一些自己认为不满意的东西,而且还不能说出来,当时的心情一定是可想而知的。这时候,如果是说出来了,往往也就心里舒服了。可是,越说就越感到自己孩子的自主性落后了。因此,应该一定要忍耐住,稳住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要多嘴多舌。做这类的事情就意味着要修心养性,苦心修行,因此我就将其命名为无言戒律。
给予孩子自由,就是让孩子随意地依靠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的事情,也就是让孩子把自己与责任联系起来。孩子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行动。有时有一些事情连孩子自己都不明白怎样做才好;也有一些应该想困难挑战的事儿;或者也会发生屡遭失败的事。在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这些问题的时候,在他们能够尽情地玩味成功喜悦的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对事物的责任感。孩子们也会由于父母让他们随意地依靠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的事情,成长为责任心强的孩子。因此,请爸爸妈妈也一定要实行一下无言戒律。去做法是,最好在刚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父母自己的这些想法开诚布公地对孩子郑重宣布。
开始实施无言戒律,如前所述,一些自主性发育比较落后的孩子们也许会出现每天无所事事度日的情况。看到这种情形,往往妈妈就会感到急躁不安。于是就会忍不住插嘴,说三道四。这样,孩子也一定会顶嘴。一定会说:“你不是说了,一切都让我随便怎么做都行吗?”尽管被孩子这么一问,困难你会大发脾气,但你一定要想方设法制怒。这时,我希望你能够做到的是,先对孩子说上一句“对不起。”这是因为妈妈这方面首先撕毁了与孩子之间的约定。尽管无言戒律是一种很残酷的苦心修行,但是依靠这种苦心修行,妈妈的人格也会得以净化、提高。因为这种苦心修行一定要坚持三个月到六个月以上。所以大多数人都不能坚持到底,而真正完成自己的修行。
我在这里要向大家介绍的经验是,能够坚持到最后的诀窍就是,妈妈和爸爸一定要相互合作,互相鼓励。
爸爸总是做恶劣的榜样(这一段也全贴了吧,有很重要的东西在里面)
在实施无言戒律的过程中,电视往往成为干扰。因为有的孩子无法忍耐寂寞,就只好整天抱住电视不放。因此,在孩子找回自主性发育落后之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家里的电视扫地出门。我一提出这个方案,很多妈妈马上会注意到,令人意外的障碍竟然是父亲。父亲总是躺在床上看电视,是一位给孩子所恶劣榜样的人,是一位不能按照符合自己身份充实打发空余时间的人,也可以把爸爸说成是一位缺乏自主性的人。对应缺乏自主性的人来说,电视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大人,都只能说是一种坏东西。
开始实施无言戒律行动一月以后,在孩子的行动方面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尽管自主性的行动依然还是很少,但也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显现出来。总之,在那段时间里,一般是不会发生特别大的变化。一旦自主性开始一点儿一点儿地显现,那一类的自主性行为就会渐渐多了起来。伴随着自主性的不断出现,妈妈的急躁不安情绪也就减少了,到了三个月以后,妈妈的心情就会变好了,认为“让孩子随意地依靠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的事情也没有关系”。几乎把所有的事情都让孩子随意地依靠自己的意愿去做的时间,应该是在六个月以后。孩子随意地依靠自己的意愿做自己的事情,要靠妈妈爸爸的信任感来支持。由于得到妈妈爸爸的信任,孩子的自主性也就发育正常了。妈妈爸爸也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变成了不再责备孩子的人了。也就是说,成为一个具备在人格方面豁达大度的人。
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无言戒律在孩子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实施,其效果最佳。因为这个事情孩子在心里批评父母的能力已经开始萌芽的时期。在实施无言戒律的过程中,不应该再想如何管教孩子等等。那么管教应该怎么做呢?关于这一点将在第二章里进行阐述。
夺走玩具,让同伴哭起来
打架虽说不是孩子的专利却是孩子心理上的营养剂。可以把孩子的打架分为两种,那就是既有小朋友之间的打架,还有兄弟之间的打架。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小朋友之间的打架吧。在自己的孩子同小朋友开始打架的时候,妈妈爸爸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又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看到自己的孩子同别人打架,那绝对不应该是一种心情愉快的事情。或者说,我认为,有不少妈妈认为打架的孩子就是一个坏孩子。因此,马上就大声制止说:“不要打架!”或者,或许会说“要是在一起总是打架,就不要在一起玩”。无论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托儿所里,都挂着“打架的孩子是坏孩子”。这一切都是为了制止孩子们打架。在小学里,打架被老师看到了,也经常会被罚站。那么,打架真的是不好吗? 如果是一个稍稍学过一点儿儿童心理的人,也就知道打架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第一点是,孩子们打架实际上是因为孩子们自己的主张发生了冲突,自己主张是自主性发育的具体体现,所以可以把这个看作自主性正在发育的孩子,必然产生的一种显现。
特别是,在孩子还不到三岁的情况下,他们还未养成能够感觉到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乐趣。因为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也就经常围绕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开始打架。一看到小朋友手里拿着玩具,自己心里就想玩儿,也就会毫无顾忌地跑过去,想要夺过对付手里的玩具,自己玩儿。可以那个玩具对那个小朋友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特别是两岁左右的孩子对自己的东西特别留恋,绝对不想让别人夺取自己的东西。因此,围绕着玩具的取舍,孩子们就打起架来。又推,又打,又咬,又挠。于是,身体强壮、手脚敏捷、又有打架经验的孩子,往往会占一定的优势,夺过玩具,让对手哭起来。看到这些的妈妈也一定会以“抢夺小朋友的东西不好”、“大人咬人也不好”这样的理由,责备那些做了这些事情的孩子。但是,原则上来说,想让不到三岁的孩子同小朋友友好相处、一起玩耍的本身,就是不太可能。当然应该告诉孩子要把小朋友那里抢夺的东西还给人家,但绝对不能把抢玩具的孩子当作一个坏孩子来责备。即使使自己的孩子遭到某些小朋友同样的待遇,以不能认为打自己孩子的那个小朋友就是坏孩子。如果孩子们在一起总是打架,就要限制那个爱打架的孩子,不要让大家跟他一起玩耍,这样做,会使这个孩子的心里受到某种伤害,或是渐渐变长一个具有攻击性的孩子,或是虽然他不再打架了,可是小朋友们却讨厌他,说他是坏孩子,给为了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带来阴影。
在三岁以后到四岁之间,孩子的自主性正常发育,情绪变得安定,积极地想要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要求也就开始萌芽了。因此幼儿园入园的儿童标准年龄设在三岁以上。孩子长到三岁,妈妈就有必要为孩子找一些能够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要是附加有年纪相仿的孩子,可以考虑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耍的场所。可以有时取小朋友家里玩,也可以找时间请小朋友到自己家里来玩。孩子们一本吵吵闹闹,一边玩耍,其社会性也就正常培养了。如果附件没有年级相仿的孩子,就应该考虑有必要让孩子去幼儿园或托儿所。选择幼儿园的时候,请你一定要选择那些重视孩子们自由游戏的幼儿园。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社会性。相反,要想办法避开那些管教严厉、只注重教孩子识字、做算术的幼儿园。那样幼儿园的老师。不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孩子开始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之后,会发现同别人抢夺东西的现象。孩子们有时候会因为要强调自己想做的游戏,也有时候会因为围绕游戏的规则,一遍一遍地打架。特别是一些自主性发育正常的孩子经常会提出自己的主张,想做自己想象中的游戏,因此就会提出自己的建议,围绕建议开始提出其他想法的产生争吵,有时还会发生身体上的碰撞,最后打起架来;有时还会为了你踩我脚啦,他摸我屁股啦这一类事情,开始打架;有时还会因为存在着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孩子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容忍对方的事情。
只要是自主性发育正常的孩子,既便是打架,总归还是要想和朋友们一起高高兴兴地做游戏,因此他就会自己考虑怎么样才好呢,能够比较自觉地明白,什么都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那样就不能够愉快地和朋友一起做游戏的,下一次的时候,就会提出有利于对付的游戏方案,有时还会说一些骗人的话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自己考虑决定相互之间的一些游戏规则,并且大家都遵守这个游戏规则。尽管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还是会不是地发生一些遵守了规则与没有遵守规则的打架。只要妈妈不说任何话,默默地看着孩子们游戏,就能够观察到孩子们渐渐知道遵守游戏规则,能够快乐地玩耍,而且还会玩得十分活跃。可是,要等到这样的时候是要花费相当的时间的。
在这里,希望妈妈们认识到的是,最好不要急于说东道西,要静静得感受孩子们游戏的乐趣。孩子们在积累友好相处、就能够愉快地做游戏方面经验的同时,以会积累打了架就不能够愉快地游戏方面的经验。在这样不断反复的过程中,孩子也就逐渐地掌握了进行各种思考的能力。在孩子的人格形成方面,这种能力也是是否需要的。
跟老实的孩子玩没意思
有一些学者把小学二三年级的时期称作成帮结伙的年龄。所谓的成帮结伙的年龄就是指这个年龄的孩子处于那种容易同朋友一起成帮结伙地到处游逛的年龄。孩子一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飞快跑到与朋友约好的地方,或者是大家都去的地方。然后,就一直玩到天黑,各种游戏玩得十分入迷。由此既培养了结交朋友的能力,以建立了友情。这些能力在走上社会以后往往是非常有用的。对结交青春期以后的朋友也有很大的帮助。青春期即是走向离开父母(精神上的离乳)的时期,同时也是形形色色的烦恼明显多起来的时期。因为这时候,孩子能够向朋友们倾诉自己的这些烦恼,可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多了起来,所以孩子结交朋友的能力式绝对又必要的。
结交朋友能力较为落后的孩子,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成帮结伙的年龄所应有的现象。因为那样的孩子的性格已经变得孤僻,所以他们也就不能同朋友们一起生龙活虎地玩耍。为了能够同朋友一起生龙活虎地玩耍,也就又必要同朋友一起胡思乱想一些事情。这些性格孤僻的孩子则无法做到着一点。因此其他的孩子们也会觉得同这个孩子一起没有什么意思,也就会渐渐地离他而去了。特别是一些受到过严厉管教,因而正在形成某种模式的孩子大多不具备行为的柔软性。所说的行为柔软性就是说会淘气、打哈哈、逗趣、耍笑、吵闹的样子。同这样不会淘气、打哈哈、逗趣、耍笑、吵闹的打,老实认真的孩子一起玩实在没有意思。即使是大人也会感到,那些傻认真、一本正经的人是没有意思的人。因为同样这种人很难成为交往过密的朋友。
因为自主性发育正常的孩子不是地淘气、打哈哈、逗趣、耍笑、吵闹、嘲笑朋友,为此也就经常同朋友打架。如果在被朋友嘲笑的时候,孩子能够做到一起欣赏对付的话语,他就应该属于那种心胸开阔、自主性发育也正常的人。而那些朋友嘲笑以后哭泣的孩子,则是属于心胸不开阔、过于认真的人。可是妈妈爸爸还有老师,大多认为嘲笑人的孩子就是坏孩子结果就会责备那些嘲笑人的孩子,因此孩子也就渐渐失去了心胸的开阔。
孩子回家告状,妈妈不要介入!
因此,妈妈爸爸要做到的是,在把同朋友打架的孩子当作坏孩子来责备之前,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重新认识打架的意义。也希望能够理解打架孩子的优点。至少,父母们不要介入到孩子们的打架里面去。很久以前就有“父母不要管孩子打架”这样的警句。因为父母介入孩子打架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当自己的孩子被朋友气哭了回到家里的时候,你怎样做才好呢?我认为有的妈妈会盘问孩子,追问为什么孩子会哭的原因。对此,孩子为了题自己辩护,一定会说一些对方坏话,也一定不会对自己的妈妈说自己有不好的地方。因为孩子还是不具备完全成熟人格的人。有的妈妈不能够理解这一点,就会勃然大怒,打算谴责对付的孩子。她们会气势汹汹地给对方孩子家里打电话,或谴责幼儿园的老师。我认为,真是因为要让大家牢记还有如此可怜的妈妈,才有人要告诫我们--父母不要管孩子打架。即使孩子回到家里,说“被别人欺负了”,妈妈感到十分悲哀,也绝对不要把自己当初孩子的同伙,同孩子一起谴责对方的孩子。因为如果妈妈变长孩子的同伙,就容易形成过分保护,因而过分地袒护孩子的缺点,容易使孩子成为一个精神方面的软弱儿童。也就是说,容易阻碍自己孩子自主性的发育。
孩子们之间打架,经常会有抓伤和打伤。看到这些的时候,妈妈又会怎么样想呢?有的妈妈马上就会盘问孩子“这是怎么一回事?”有主见的孩子使不会马上就回答妈妈的盘问的。因为打架,自己也是负责任的。可是,一位执拗的妈妈就会刨根问底,一定要让孩子坦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孩子不堪忍受,没有办法只好说出“是某某打的”。像前面说过的那样,妈妈或是给对方家里打电话,或是出去责备对方。如果打架是发生在幼儿园离,甚至有的妈妈还会谴责幼儿园。结果,老师同家长之间的关系恶化了,还会给自己的孩子心灵上造成伤害。这样,以后再碰到这一类事情的时候,孩子就只好对妈妈说慌。
孩子一边同朋友打架,一边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孩子的主见也就养成了。孩子的社会性也发展了。因此,再这里我希望父母认真体会一下孩子打架的意义。关于欺负弱小的淘气孩子的问题,将在后面阐述。
“他打你,你也使劲儿打他呀!”
还有对待那些打架输了哭着回家的孩子,有一些父母会想,一定要让自己孩子比别人强一些,因此就教唆孩子“你也使劲儿打他呀!”不用多说,这样教唆孩子反击肯定是不好的。即使这样说了,孩子的软弱也不会因此而马上变得强大起来。即使父母鼓励,有时孩子也只能满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甚至还会逐渐地避免和其他的孩子再一起玩。关于胆怯的孩子,首先父母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至今为止的教育方法。多数的原因在于父母的过分保护。要注意到这一点,那就开始努力减少过分娇生惯养、溺爱孩子吧。即使是孩子要求你娇惯他,对你说:“你来帮我做”,你也不要插手,要说:“你自己努力一下,自己做。”更重要的是,即使孩子在那里磨蹭不做,也要不出声地在傍边看着他。很多人看不下去了,就开始指手划脚地帮忙,这不仅仅是娇惯,而且还是的过分干涉。如果不改变娇生惯养的状态,你自己的孩子就不可能变得坚强。为了让你的孩子变得坚强,就要采用--不指手划脚、插手帮忙的教育方法。
大孩子,小孩子,究竟谁对
有人一直在说,兄弟打架就是从靠近和接触开始的。因此,如果你生了两个以上的孩子以后,就要意识到,打架也同时一起来到了你的家里,你要准备处理好打架。
如果你采用一种让孩子感到心里有负担的处理方法,就会在下一个孩子一出生的时候,被孩子互相用来说服别人的理由,比如,“你也成了哥哥吧,你也当了姐姐吧。”这是因为你应该像哥哥那样如何如何,像个姐姐那样如何如何的心理发育造成的。因为向自己如何如何才能做一个哥哥或者姐姐这样的想法,孩子只有到了四岁左右才会开始萌芽。因此,如果在大孩子不到四岁的期间,生了一个小孩子的时候,要求他们完全像一个哥哥或者姐姐那样做是完全不可能的。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心理上沉甸甸地压上一块大石头。其结果就是大孩子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不到三岁的时候,会到处大小便,开始说话结巴,乱扔东西等等。或者甚至还有的孩子会欺负婴儿。有了这样的现象,对孩子缺乏理解的妈妈一定会责备孩子。一旦发生了这种事情,即使不欺负小孩子,大孩子的情绪也会变得很不稳定,甚至会敌视小孩子,这种现象有时会持续下去。上了小学、中学以后,就开始欺负其他学生,其原因就在于以前父母的处理方法不好。因此绝对不能因此斥责孩子。关于以前错误的做法,应该诚心诚意地向孩子道歉,积极地实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骨肉亲情。所谓肌肤接触骨肉亲情是指拥抱孩子,陪孩子睡觉。要是做得好,孩子也就会亲人地抱住父母的脖子不撒手。也就是说,用身体撒娇的现象比以前更加厉害了。这种用身体撒娇行为表现得越强烈,就说明孩子的心灵造成的创伤越深。未来治疗孩子的这种创伤,就有必要尽可能地继续实现骨肉亲情浓厚的皮肤接触。一旦孩子在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情绪稳定下来以后,孩子的那种亲热得抱住父母的脖子不撒手的现象也就会减少。
绝对不要做类似于像裁判兄弟打架这样的事情。因为这实在是一件不能妄加评论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妈妈做出裁决,一定会有哪一方面成为坏孩子,就会让那个孩子的心灵遭受创伤。多数的情况你经常会对大孩子说“你是大孩子嚒”用这一点理由给大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儿。受到这样待遇处理的孩子会变得敌视自己下面的小孩子。因为真是由于下面小孩子的存在,自己才成为了坏孩子。
不能裁判兄弟打架的原因就是,因为尽管在妈妈眼前大孩子对小孩子动了手,可是在这之前,经常实在妈妈没有看见的时候小孩子对大孩子也伸了手。如果没有看见前面的事儿,就认定大孩子是个坏孩子,并让他向小孩子赔礼道歉。显然,大孩子也一定会有有些不满情绪。
对孩子来说,打架也是一种游戏
还有,在兄弟打架里还包含着一些游戏的成分,下雨天的时候,无法出去到外面玩,大孩子为了消耗自己的剩余精力,就会故意耍弄小孩子玩。被大孩子弄哭的小孩子心里却想的是,即使被弄哭了可还是想同大孩子一起玩。因此,即使是听见妈妈说“你到那边去玩”,不让靠近大孩子,小孩子还是接近大孩子。于是就有了上面说的一遍一遍地让小孩子哭的事儿了。有的孩子也说过“我们在打架玩呀。”因此,可以说在兄弟打架里真的是存在着游戏的成分。
可是在狭窄的家里做打架游戏的吵吵闹闹,最后终于让妈妈大发雷霆。这样的时候,妈妈说上一句:“妈妈嫌你们讨厌,到外边去玩!”让打架的战场转移到屋子外边也会是方法之一。这样一说,多数的兄弟打架也就结束了。
这一类兄弟打架总是不断重复的。如果妈妈处理得当,随着年龄的长大,互相搂抱纠缠在一起的兄弟打架少了,而打嘴仗的时候反倒多起来了。到了青春期以后,打架的现象就更少了。
还有,尽管在家里总是打架,一旦兄弟二人一起出门的时候,大孩子却一定会保护小孩子,小孩子也一定会按照大孩子说的去做。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打架反倒少起来。可以把这一点看作兄弟情深吧。妈妈在家的时候,兄弟打架多的原因就在于以前大孩子经常被压抑,妈妈一裁决就会庇护小孩子的缘故。
也有的兄弟几乎从来不打架。可是,仅凭这一点,也不能认为兄弟之间的情谊就特别深厚。那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妈妈把打架当初坏事儿的时候,一定要压制一方的孩子,这样也就只能压迫大孩子了。也就是说,经常仅仅因为年纪大所有就挨批评,希望通过管教孩子,达到即使以后想要打架,也不能让他们打架的目的。由此,再一次百元表扬他们说“真是好孩子呀”以后,也就更不能打架了。可是,因为在大孩子心灵还是会结下一个疙瘩,以后多少有一点儿什么启示,也就再也忍不住了,突然又开始打架,架打得真让人感到心惊胆颤。每当接手这样的例子的时候,我都想,要是小时候经常让他们打打架,也就不至于陷入这种境地了。
兄弟姐妹们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地打架过程中长大了。这也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看清楚了好孩子的形象吧。每当我 听到有妈妈得意地说“我家的孩子机会不打架”的时候,我甚至会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在这里,我希望各位妈妈爸爸明白,针对兄弟打架,如果不强迫大孩子忍耐,如果不做任何裁决,随着两个人年龄的不断增大,打架逐渐就会自动少起来。
妈妈,你和孩子在一起快乐吗 打哈哈、逗乐是幽默之母
孩子的打哈哈、逗乐、耍玩,或者调皮、吵闹等等行为是在一岁前后开始显现出来。比如妈妈用来逗引孩子的:“斗,斗,飞了!”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妈妈和爸爸喜欢打哈哈、逗乐、耍笑,孩子也会很快乐,经常笑个不停。于是,孩子自己也是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引逗得妈妈和爸爸十分快乐。
孩子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一类的言行变得多起来大多是在四岁前后的时候。无论是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还是在家里都会经常说一些什么肚肌眼、屁股、撒尿等等什么的,惹得孩子们哈哈捧腹大笑。有时还像放屁似的,嘴里发出嘟嘟地模仿放屁的声音。有时做出一些拍拍屁股。撩起裙子等等动作。特别是女孩字喜欢叽叽嘎嘎地在一起说个不停,有时如果别人说了一点儿什么,也就会更加疯起来。这样的时候,你一定会责备孩子们,说出一些类似于“不要调皮、吵闹啦”,“别再说那些下流话儿”的话来。可是,是不是孩子们真的是做了坏事了呢?就这一点,我们花费了三年时间,进行了反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是,我们认为在这一时期里,孩子们正处于幽默感形成的启蒙阶段。并且,自主性发育得正常、性格开朗的孩子,会更喜欢经常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个不停。另一方面,我们还知道,那些不喜欢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的孩子自主性发育相对落后;还知道了很少笑的孩子也是过分认真、一本正经、没有意思的孩子。
那么,这样的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行为,又是怎么样形成了具有幽默感的性格呢?关于这一方面,一些研究人员正在满怀热情地进行着研究工作。又很多人指出,同欧美国家的人相比,日本人太缺乏幽默的感觉了。在欧美国家里,进入领导层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幽默感。还有,听说在欧美国家有一些父母们,对自己的进入应当结婚年龄时间的孩子们说过,选择异性朋友或者结婚对象的时候,第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挑选有幽默感的人”。也就是说,是否具备幽默感已经被提高到人品的要素之一。有一位神父说过:“幽默引导我们走向爱。”这就是因为幽默感里面既饱含着温情,又蕴藏着无限的笑意。正像在日本自古以来流传的那样--“笑门儿开幸福来”。如果妈妈爸爸是一位笑口常开的人,孩子们的表情也就会产出明朗快活。为了创造一个明朗欢快的家庭环境,也就有必须要求妈妈爸爸当一个具有幽默感的父母。在这个家庭里,必须重视孩子们小时候的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行为,采用将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行为升华到具有幽默感言行的教育方法。
可是,当今的大人在他们自身的被培养教育过程中,一直是被他们的父母要求,“只要认真就是好孩子”。这个认真也就是人们说的傻认真,一本正经。他们小的时候也经常被父母责备不认真做事。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等行为也被当作一种不认真的行为,成为被责备的对象。因此,即使是在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大多数都成为傻认真的人。在日本,即使在工作单位,与其他类型的人员相比较,对认真人的评价也要高一些。可是,实际上很多人都是在把自己的真心伪装起来。于是,也就有了揭开伪装假面目的酒席饭桌。酒精一旦揭开被抑制情绪的面纱,人们的表现就会变得五花八门,一塌糊涂。在欧美国家的晚会上,喝酒是为了让大家兴奋、快活、高兴,但决不会成为让大家酩酊大醉的饮料。一旦大家都高兴、快乐起来,之中就会穿插进来开玩笑和一些幽默话语。可是晚会绝对不会发生混乱现象。
大人多些幽默,孩子就多谢幸福
针对日本现有的傻认真和一本正经这样的词汇,也就出现了“推荐非认真”这个词汇。说道不认真,就要想象到人们肯定会不满意加上那个“不”字,所以这里在认真前面加上一个“非”字。也就是说,这里的前提是不使用傻认真和一本正经这样的词汇。于是,其理由就成为,让我们为实现成为一个具备幽默感性格的人为目标努力吧。因此,作为妈妈爸爸,又要怎么做呢?
第一点,就是要重视孩子的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行为,并同孩子们一起欣赏、玩味这些。在我的孙子快长到四岁的时候,一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就在我面前大声对我说:“圆忽忽的小鸡鸡像香肠。”听到孙子所这句话,我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孙子把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教给的东西在我的面前表演给我看。因此,我也就很快同他一起,一唱一和的表演起来。当是,孙子特别高兴。在那以后大约过了两个月左右,偶尔的一次机会,我又同他一起唱和,可是不知是从什么时候,他那一方面竟然不怎么会说了。那是因为他已经毕业了。三年以后,在他上小学之前,我想知道“圆忽忽的小鸡鸡像香肠”这句话,在他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意思,尝试着在他身边大声地说了这句话。那么,当是他的反应又是如何呢?他朝我这边瞟了一眼,做出一副“你说一些什么无聊的话呢”这样的表情。从这个小插曲中,我明白了孩子的智力在不断提高,他的理智已经开始转移到另一个较高层次的诙谐阶段。因此,即使是孩子说一些他喜欢的话和下流的话,如果妈妈爸爸体会一下这句话背景方面的心境,也就能够得以站在欣赏的角度来看问题了。没有必要对孩子又是责备又是训斥了。我特别喜欢同孩子们在一起又是打哈哈、逗乐、耍笑,又是调皮,又是吵吵闹闹的。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些行为是极为富有魅力的,这不仅仅只局限于我们的孙子们,也已经成为大多数孩子们的仰慕的内容之一。
但是,出现在这个小插曲里的主角--我的孙子,在幼儿园里就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孩子,也曾经赢得了一些豁达大度老师的高度评价。可是,上了小学以后不久,他的妈妈就被老师请到学校,被指出“你的孩子太能打哈哈、逗乐,真是又耍笑,又吵闹”。为此,我的那儿媳妇还来到我这里,向我咨询怎么处理好呢?我回答说:“你可以对老师说,那真不错啊,那是爷爷的遗传啊!”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是傻认真、一本正经的人,可是说实在的,很遗憾的是,他们太缺乏幽默的感觉了。也可以说是心胸不开阔。我认为,这里既有占据领导层的校长是否有幽默感觉方面的问题,也有可以说是因为在教育界历史的潮流要求全面性的一本正经态度,更有由于在教育体制背后,日本社会整体上有一种尊重一本正经倾向而造成的。我想,要是在教育界,特别是在老师方面,如果能够多一些幽默的感觉,就会有更多一点儿的幸福降临到孩子们的头上。我也是这样要求各位妈妈爸爸们的。我的妈妈是日本最好的妈妈
我曾经以一名评委的身份,一边审查以《我的妈妈是日本最好的妈妈》为题目的小学生作文,一边针对妈妈的具体形象,做过具体的分析。这里例举下列四点:1)是一位劳动者,孩子们能够看得见好劳动的姿态;2)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孩子,出色地以自己的行为体现母子骨肉亲情;3)对其他人,特别是对残疾人具有同情心;4)能够与孩子一起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由此创造一个开朗,舒适的家庭环境。
下面解释有关孩子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方面的而三个例子。一个二年级孩子字补习班里练习倒立,她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你也做一个吧!”可是,妈妈刚一做倒立,裙子就掉了下来,孩子因此就大笑不止;还有一位老师的孩子写道:“我的妈妈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小学老师,一到星期天,不上课了,就在家里不停地放屁,还总是强调说,这些全怪别人。”还有,一个一年级男孩养了一只螃蟹。然后,他给这只蟹起了个同妈妈一样的名字。每当妈妈惹他生气的时候,就去螃蟹那里大发脾气说:“好你个礼子!”尽管妈妈听到以后,当着家里其他人的面请求说“希望你改改这个名字”。他也爱搭不理的,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可是当他一根的时候,妈妈再一次请求的时候,他就把螃蟹的名字改成一个男子的名字叫阿顿。
可是,在我与一些只考虑严格管教孩子、一本正经的妈妈们的接触过程中,知道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们的表情拘谨,言语也很少。我也曾接触过类似的上述家庭,在那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的确发生过很多问题。实际上,观察一下幼儿园里孩子的打哈哈、逗乐、耍笑、调皮、吵闹行为的情况,发现其中很少的女孩子有这一类行为。这是不是因为妈妈是一本正经的人多而受影响呢?因此,我要对妈妈们大声呼吁,无论如何都希望你们当一位非认真的妈妈
孩子出色的能力让人感动
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自主性发育来说,绝对有必要的是给予孩子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同放任自流则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让孩子随意地依靠自己的意愿来做自己的事情,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负责任能力,所以可以说,这也是最困难的教育方法了吧。这是一种对孩子做得事情不加以干涉(不插嘴),少娇生惯养(少插手帮忙)的教育方法,因此绝对有必要的就是,不动声色地关注孩子是怎么样长大的。于是,注视着这件事情的妈妈就会发现,孩子能够依靠自身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是具备这有限的一点儿能力的。几十年来,我接触过很多的孩子,也因此经常被孩子们的出色能力所感动。而且,我也能够提出自己的本性善学说主张,也会是孩子是善良的。根据这样的想法,我把我的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叫做不责备孩子的教育方法。
当我提议,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主性,让我们做到不要责备孩子,让我们结束那种削足适履式的固定管教模式吧。听到我这么说,有的妈妈爸爸一定会提出,那么我们采用什么样的管教方法好呢?在老师当中,同样也会有人提出同样的问题。这时候,我的回答就是,请你思考一下如何培养孩子的同情之心吧。关于这一点,让我们在下一掌里一起进行思考。
第二章 你始怎样的爸爸妈妈 你的孩子有同情心吗
夫妻之间也需要同情心
所谓的同情心到底始什么样的一种心理活动呢?如果有人问妈妈爸爸,你们是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吗?那么,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回答呢?同情心这个词汇是到处都可以看到的一句标语口号。很多人都感觉到,为了让人际关系协调顺畅,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同情心是十分重要的。可是,所谓的同情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
我们把同情心定义为站在对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体会对方心境的能力。如果是夫妻关系,妻子要考虑丈夫的立场,体会丈夫的心情,来安排家庭生活;而丈夫则要考虑妻子的立场,体会妻子的心境来生活。如果两个人的关系是属于这种情况,二人之间应该是没有争执的。可是,实际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体会对方的心境是十分困难的。实际上会发生夫妻一方不考虑另一方的立场提出自己的主张,也不体会另一方的心境而把自己的心境强加给另一方的情况。这样夫妻之间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也就会有夫妻吵架现象发生。
还有,即使是表面看上去夫妻之间从不吵架,似乎是一对关系融洽的夫妻,实际上这些大多是那种一如既往的夫唱妻随。这时候,如果妻子这一方真心赞成丈夫的话,就会主动按照丈夫所说的去做,因此绝对不会发生任何纷争。可是,如果妻子一方屈于丈夫的权利压服,口不随心地按照丈夫的话屈做的时候,妻子的自主性因此受到压抑,不满情绪也就渐渐积蓄起来了。由此也就不可能期待着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能够协调顺畅。丈夫一在身边,妻子就容易产生拘谨情绪,也就失去了心境上的自由。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就有可能陷入所谓的思秋期。也就是说,无法忍受夫妻生活的妻子会下决心与丈夫离婚。可以说,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丈夫不能体会妻子心境的缘故。两个人之间能够毫无拘束地交谈,可以用作判断两个人是否相互具有同情心标准。可是,在日本,因为丈夫在外面的活动较多,没有更多时间同妻子进行交流,无法根据这一点进行判断。与欧美国家两个人一起外出的机会较多的情况相比较,日本的夫妻在一起交流是极为少见的。即使是丈夫回到家里,妻子想同丈夫唠叨一些事儿,有一些丈夫却会感到妻子太罗里罗嗦的。从丈夫的角度来看,因为外边的工作太忙,回到家里已经很累了,他们认为,妻子应该充分体会丈夫的这种心情。在这种情况下,丈夫就有必要创造一些体会妻子心情的时间和场所。这一点 夫妻可以说是能够具有相互同情心的夫妻吧。实际上,同情心的多寡与爱情的深浅程度是密切相关。
是谁让孩子变坏的
对孩子具有同情心的妈妈爸爸很少责备孩子。这正是因为他们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体会孩子的心境,其结果他们也就没有了责备孩子的心情了。因此,这同那种因为别人因为被别人说了不能责备孩子以后,想要敷衍自己而实际上还想责备孩子的心情是完全不同的。另外,认为孩子不会做坏事、孩子是善良的思维方式的妈妈爸爸,也不会责备孩子。尽管有的人说,孩子做了坏事的时候就应该责备。可是如果本性善学说成立的话,孩子就是不应该受到责备的。如果,你注意到在孩子的行为方面有什么你认为不好的东西出现的时候,首先要反思的是,父母们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什么错误,因而导致孩子做错了。当你能够从如此这般的反思终发现教育方法错误的时候,这就是在努力改正。即使是全身心地投入要努力教育好自己孩子的妈妈爸爸,也不能说他们的教育方法是完美无缺的。更不用说不完美的内容还真的是相当多的。因此,就有必要一边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一边加以改正。在这一期间,在夫妻之间进行推心置腹地交谈是比什么都重要的。谈话的同时,有要以交谈的时候不谴责对方为前提条件。如果,丈夫谴责妻子说:“你的教育方法不好。”妻子也就一定会谴责丈夫说:“那正是因为你不合作!”这样,也就不可能产生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也就存在着夫妻吵架升级的威胁性。
为了不曲解孩子生来就具有的善良的心灵,只要是具备了不断反复地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能力,就不会发生吧孩子的行为当初干坏事而责备这种事儿。这样的努力,也就会把孩子与“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一起练习起来。
你看,你看,孩子的笑美丽又可爱
现在,已经越来越清楚了,孩子的同情心是由于从父母们和老师那里接受了同情心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说,孩子的人生即使从这里出发的,有时甚至还要追溯到这之前的内容吧。由于因为对孩子寄予期待才生孩子,和本来就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期待,这一点会有相当的不同。既有特别喜欢孩子的妈妈,也有不那么喜欢孩子的妈妈。特别喜欢孩子的妈妈结婚后期待着尽快地生小孩。与之想法,不喜欢孩子的妈妈则不会想过早地生小孩。即使同样是怀孕,不是还有妈妈甚至还会犹豫不决,甚至去做人工流产的吗?因此,怀孕并不能带给她喜悦,小孩的出生也就更不能给她带来更大的欢欣了。对她也可以说,孩子不过是降生了一个类似白虎星那样的不幸儿吧。这样也就很难让妈妈跟孩子建立起感情的纽带。
期待着孩子降临的妈妈,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也是积极的,为了孩子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因此,这也说明她们具有某种献身精神。她们特别能够敏锐得体察到孩子的心情,并尽快加以适应。在最初的阶段,孩子的心情(感情)表现为哭和笑。哭泣表现为不愉快的心情。在肚子饿的时候,想睡觉的时候,还有身体什么地方疼痛的时候,题目就会哭泣。这时候,妈妈在育儿方面的作用就是,尽快体察到孩子的这种不快感,尽快为孩子排解它们,让孩子的心情快活起来。因此,在刚一降临到人世间的时候,孩子的哭泣只不过是因为自己不愉快的表现。不久,孩子就会渐渐地认识到,针对哭泣这种表现那个人所做的事情如何如何,而那个人就是排解自己不快感的人。于是孩子也就认识了叫“妈妈”的这个人,心里就会积极得要求同这个人建立某种特殊的关系。
另一方面,孩子的笑容是表达心情愉快的表现。这种微笑在出生不久就有了,但大多数是在睡着了的时候。这种微笑变得多起来大概是出生后两个月前后,变得一逗就笑。可以把这种微笑看作是婴儿生来具有的一种感情方面的表现。因此,即使是在睡觉的时候,也会表现出来。因为这种微笑既美丽又可爱,也让曾经期待过孩子诞生的妈妈不由得不逗孩子笑。因而它也就被人们命名为--“招来妈妈微笑的笑容”。如果想要看到这种微笑的妈妈频繁地逗婴儿笑,即使是婴儿心情不好的时候,只要你一逗婴儿,他就会笑起来。并且,婴儿逐渐变得能够听出来同自己关系密切的妈妈的声音,妈妈一逗马上笑起来。随着月龄的长大,也就变得能有时笑出声来,有时还会高兴得吧嗒吧嗒地挥舞小手小脚。婴儿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另外,婴儿还特别喜欢让别人抱。即便是肚子饿的时候,只要被抱着,一旦哭累了很快也就不哭了。不知不觉之间,婴儿已经养成了喜欢让妈妈爸爸抱的习惯。而且变得能够根据抱着人的心情,区别出不同的对象。
这样,也可以说,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左右的期间,是建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特别是母子之间感情关系基础的时期。如果婴儿被置之于哭地不理,微笑也没人逗,也没有人抱的境地,婴儿感情的发音也就停止了。他变成为很少哭泣的孩子。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很老实,很听话的孩子,实际上是婴儿已经不再向别人倾诉自己不快感的姿态。因为微笑少了,也会变成没有表情了。而且,婴儿话语也少起来,今后的言语发育情况也要落后。让孩子充分地玩耍,也就能够相应制止婴儿情感发育方面的落后。
“不认生的孩子”存在危险
孩子是否建立了于妈妈爸爸之间的感情联系,可以根据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到九个月的期间是否出现孩子认生的现象,来加以判断。所谓的孩子认生是指孩子害怕见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人,见到生人的时候总是用双手拖住已经熟悉的妈妈不放,这是因为相信妈妈。如果爸爸很少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孩子面对自己的父亲,也会产生孩子认生现象。
孩子认生现象出现六个月以后,是因为孩子的眼睛已经能够看得清楚事物的缘故。如果出现了孩子认生现象,就可以认定,已经开始有了同妈妈感情上的联系。如果不出现孩子认生现象,你该怎么认为呢?这是在父母于孩子之间,特别是在母子之间还没有建立在感情方面联系的证据。也就是说,婴儿还没有仰慕自己的妈妈,还缺乏对妈妈的信任感。其结果,婴儿就会认为,只要是能够抱自己的人,无论是谁都是好人。这样,不熟悉的人伸手,婴儿也会马上让他抱。这种情况是母子关系淡薄的体现,也就意味这妈妈平时很少逗耍和抱孩子。可是,如果把不认生的孩子当作是具有独立精神啦,善于交际的孩子啦,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很可能会长成一个缺少感情的孩子。我希望妈妈们尽可能地更多一点儿引逗、抱不认生的孩子们。理解引逗、抱婴儿的意义,在或是逗孩子或是抱孩子的过程中,妈妈就会逐步地认识到婴儿的可爱之处,孩子也就会用身体同妈妈撒娇。伴随这这些现象的出现,认生现象也就随之出现了,并且越来表现得越强烈。这种认生现象往往会一直持续到三岁前后。可以把认生的孩子看作是好孩子的代名词,而不认生的孩子存在危险。为什么这样的孩子存在危险呢?在阐述这一点之前,请大家一定要知道在母子关系方面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我认为那将是母子关系最密切的时期。
让孩子钻你的被窝吧
在这个孩子要同妈妈加强感情上的联系的时期,孩子总是想找一个什么样的借口,或是要求坐在妈妈的膝盖上,或是希望抱一下。在累了的时候,困了的时候,肚子饿了的时候,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都一定要求身体接触、撒娇。有时夜里还会钻到妈妈的被窝里。让人以为恐怕是做了什么噩梦。于是因为有妈妈陪同睡觉,孩子也就变得能够安详地睡觉了。如果妈妈爸爸接受了的孩子的用身体撒娇,孩子的情绪也就很快地安定下来。也有的妈妈爸爸担心,孩子总是接受这样的用身体撒娇,不是会养成一个娇滴滴的娇儿娇女吗?那时,你可以告诉它,只要自主性发育正常,在这一方面绝对无须有任何不必要的担心。因为情绪稳定的孩子那里,自主性很容易发育的。曾经有人问过我说,听说在美国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一个人睡在自己的房间里,所以孩子的独立精神是不是都很强?针对这个问题,我回答说,尽管由于在美国的母子之间有在日本几乎没有的相互拥抱接吻的习惯,并由此可以实现那种肌肤接触的骨肉亲情,但在欧美国家优先考虑的是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特别淡薄。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就有要求发展同异性结交的愿望。有的人将这种情况称作为十三岁的危机,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女孩子的肚子被人搞大。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一下我们自身的情况,与其说考虑在美国是怎样培养教育儿童的,不如说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因为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人际关系等等都有所不同,生活方式也就有所不同。在日本,考虑到住宅状况、火灾和地震等等方面的情况,特别是让不到三岁的孩子同父母睡在同一个房间里,有时还让他们钻进妈妈的被窝里,要求妈妈陪着睡觉等等,对于日本孩子的情绪稳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也建立了牢固的母子之间感情联系。从事失足行为方面研究的人员,将日本这种建立了牢固的母子之间感情关系称作为建立了孩子的“心灵基地”。我将其表达成--妈妈的温暖形象铭刻子孩子的心灵里。也就是,在孩子的心灵里铭刻了妈妈温暖的形象。如果妈妈那里能够成为孩子的心灵基地,到了青春期以后,就绝对不会发生离家出走、失足行为那样的事情。失足的孩子多数是由于各种原因在不到三岁时没有能够建立起心灵基地。尽管其中理由可能有妈妈生病,或者由于家里有其他人生病特别忙等等,实在是没有办法;也有的妈妈没有做到为了培育孩子的独立精神,经常抱和逗弄孩子原因;还有的妈妈因为不太喜欢小孩儿,不愿意让孩子同自己纠缠在一起。有的妈妈,当我一对她们说,“请你们尽可能更多一点抱一抱孩子”的时候,马上就表现出一副不高兴的脸色,拒绝我的提议并回答说:“当父亲的,就不能多抱一抱孩子吗?”由于这样妈妈的缘故,有的孩子刚过两岁,就表现为明显地面部表情贫乏和少言少语;也有的孩子只要是有人抱谁都行。尽管我们一眼明白这样的孩子处于一种什么状态,可是孩子的妈妈却没有注意到。甚至还要的孩子表现为有时已经情绪不稳定,有时安静下不下来,还有时会打、咬其他的小朋友等等,做出攻击性的行动。对这样的孩子,要是理解其发生的原因,妈妈经常与孩子做一些肌肤接触的骨肉亲情行为,开始亲子间的快乐生活,孩子攻击性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表情也会变得明快开朗些,言语也会变得多起来。于是,孩子也就会经常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了。一般来说,情绪不稳定的孩子,情感的发育容易落后。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大多数都不爱结交朋友,社会性的成长也相应落后。
让我们静静地搂着孩子
孩子感情顺利发育,正在建立母子间联系 纽带的情况下,孩子用身体和妈妈撒娇的要求会一直延续到青春期。尽管上了小学以后,孩子变得很少坐在膝盖上了,可是妈妈一坐下来,还是会或者把身体靠过来,或者抱着肩膀撒娇。这时候一定咬接受孩子们的行为。孩子用身体向妈妈撒娇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是,比如被老师责备啦,和小朋友刚刚吵过架啦,这时孩子的心里一定会感到有什么不安吧。这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向孩子打听,“为什么你感到不安?” 让我们静静地抱着或搂着孩子的肩膀吧。由此孩子的不安就会消除,逐渐培育出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自己事情的能力。因为自主性发育正常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自我处理事物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长大,渐渐也就不再用身体撒娇了。进入青春期以后就会完全不再撒娇了,于是就开始精神方面的离乳。
这孩子为什么欺软怕硬
阐述以上内容的原因,就是在于因为最近的小学生里面,上学前,特别是不到三岁的时候,母子之间的感情关系没有充分建立的情况在不断增加。这可以说是从我们每年夏天都举办的夏季住宿集训班时得出的经验中获得的。这个班是以小学生为对象而实施的住宿集训。夏季住宿集训班活动的目的是,观察孩子们的自主性发育状况和情绪的稳定状况。如果在上述状况中存在问题,就应该制定一些相应的对策。为了观察孩子的感情情况,在孩子要求拥抱和背负方面肌肤接触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人员一定要答应孩子们的要求。这样,几乎住宿集训班的全部时间里,都会有一些向我们提出要求用身体撒娇的孩子出现,那样的撒娇真是一个接一个,没完没了。其中,既有要求无论谁拥抱和背负都行的孩子,也有要求一定的特定女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为了拥抱几乎不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并且,怀有的孩子欺负有障碍的孩子,也就是弱小的孩子。其中的欺负方法也是很残酷的,这是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尽量照顾有障碍的孩子,这些孩子看到之后产生嫉妒心。
如果向孩子妈妈详细打听一下这些孩子的成长历史,就会清楚这些孩子非常缺少肌肤接触骨肉亲情方面的教育。他们成为欺软怕硬孩子的原因也就是在于这一点。妈妈注意到这些错误,即使是已经上了小学,每天从学校回到家里后,也要让孩子坐在自己膝盖上,努力使孩子体验一下肌肤接触的母子亲情,最初的时候孩子会紧贴不离地跟妈妈撒娇,可是过来两三个月以后,表情就会变得开朗起来,言语也多起来,最后就会经常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不用说,孩子这种紧贴不离地和妈妈撒娇的要求也就会少起来。也有的妈妈会感到不安,就是孩子一上小学,身体也就长大了许多,再让这样年龄的孩子用身体撒娇还行吗?所以,她们会感到实际上实行接触的母子亲情行为很困难。可是,这样的妈妈在一边战胜自己本身的抵触情绪,一边接受孩子的要求当中,自身也变得快乐起来,同时也感到了孩子的可爱之处。
三岁看老,禀性难移
根据我们的研究还清楚地发现,青春期孩子的各种各样问题行为很多都与孩子小的时候的母子关系密不可分。并且,以几乎完全没有保留在当事人记忆里的、不到三岁时的教育方法的影响最大。在不断地研究过程中,我回忆起古代的一句谚语:三岁看老,禀性难移。所谓禀性也就是人格。我们知道,这个人格里面有两个基本的内容,其中之一就是伴随自主性发育而逐步加强的欲望(积极性);另一个是同情心,我们也叫共感性。并且,我们明白了,在培育同情心的支撑下,欲望(积极性)会逐步得以加强。
孩子的同情心是在从妈妈爸爸那里接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本章的最初,我曾经向妈妈爸爸提出过“你有同情心”吗?这个问题与此有关。可是,遗憾的是,无法测定的就是否真的有同情心?如果有同情心,又有多少呢?这是因为没有找到一个准确的测定方法。因此,无论你怎么问别人,你是否有同情心呢,这些都是无法回答的。
可是,如同前面讲述过的那样,举一个夫妻的例子,因为如果两个人有同情心,他们就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能够体察到对方的心境,也就应该做成互相勉励的行为来。因此两个人之间也不会发生夫妻吵架的现象。如果两个人都有幽默感,就会制造出一个效益融融的明快的家庭氛围,孩子们的情绪稳定,并正常地得以发育。另外,因为具备同情心的妈妈爸爸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体察孩子的心境,也就没有了责备孩子的想法。即使责备,也会马上就审视一下自己的心境,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对孩子要求了以自己为中心呢?因为妈妈爸爸那里以自己为中心的要求越来越多,也会会越来越多地责备孩子。因此,孩子也会无法理解到底为什么妈妈爸爸责备我呢?由此,情绪也就变得不稳定了。还有,以自己为中心的妈妈爸爸在孩子管教方面表现得特别性急。并且,他们经常用自己随意在自己头脑里描绘的好孩子模型来衡量孩子,经常对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孩子或是责备或是打骂。他们甚至还经常说一些,“我是为了你好才责备你的呀”一类的话。实际上,这些妈妈爸爸经常在心里悄悄地期盼着,希望别人夸奖他们本身做得十分出色。
孩子为什么对父母动手
因为以自己为中心的妈妈爸爸缺乏同情心,孩子总是要想着是不是会被父母欺负呀,有时甚至会怀有敌意。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已经具备了相应的体力,就会发生用手打、用脚踢父母的行为。这就是所说的家庭暴力现象。这种家庭暴力现象多数发生在厌倦上学的孩子身上。
中学生和高中生的厌倦上学,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从幼儿园的时候就不积极地上幼儿园,不积极地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甚至有时还会发生厌倦上幼儿园。并且,上了小学以后,也发生同样的现象。他们很少结交朋友,连休长假以后和第二学期开始的时候,也不愿意上学。总而言之,就是希望留在家里。这样的孩子经常是被妈妈和家里的其他成员所过分保护。这里所说的过分保护就是指,尽管孩子到了那样的年龄,实际上就应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可是还是经常采用对孩子的事情大人出手干涉的教育方法。如果上边是个女孩子,就会经常说“姐姐,帮助弟弟(妹妹)做”,要求姐姐对弟弟和妹妹做些过分服务的事情。
接受过分服务的孩子,相应地在这一方面的经验也就会很少,相对来说依赖性也就会比较强。其结果就是,当把孩子放在一个必须由他自己行动的环境里的时候,他就会感到精神紧张和心里不安。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不愿意出门,只想留在家里。因为只要留在家里,一定会有一个谁为自己做事,那样会很容易,也很舒服。尽管孩子还是必须上学,可是孩子的脚却不想往学校走。即使是想尽办法连哄带骗地让孩子上了学,因为积极性不足,上了中学以后,最后也就灰心丧气了。受到过分保护的孩子大多是与溺爱的因素纠缠在一起的。所谓的溺爱就是孩子怎么说,父母或者其他有关人就怎么做的教育方法,特别是有的家庭成员对于孩子一旦在点心、玩具、文具等等方面的物质要求,马上就答应并非买了。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老年人当中。自古以来有一种说法:“老儿子大孙子,老头老太太的命根子。”老人经常会满足孙子的物质方面、经济方面的欲望,结果,也就把孩子养成任性、娇生惯养的毛病。
已经养成依赖性强、任性、娇生惯养毛病的孩子,是没有同情心的。这样的孩子深信以妈妈爸爸为首的家庭成员是在为自己服务,所以他也就什么都不做。任性、娇生惯养毛病的孩子深信,只要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们无论什么都会答应,如果发生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情况,就会逼迫父母,甚至会想到采用暴力行为来达到实现自己的要求。这些要求经常体现在物质和经济方面。孩子们会攻击父母们,一直到得到金钱和想得到的东西。这样的行为里面,一点儿也看不到孩子们对父母们的同情心。从父母们的角度来看,很多任会强烈地感到,尽管小的时候是那么可爱的孩子......现在却受到孩子的攻击,大多的时候,在外人看来甚至会感到十分不可思议。简单地说,在呵护、爱护孩子的方法方面,孩子的父母是存在极大的问题的。所谓的呵护、爱护孩子就是不仅仅应该满足孩子在金钱、物质方面的欲望。尽管一旦满足了欲望,孩子会笑嘻嘻地说谢谢。可是仅凭此一点也不能说已经建立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纽带。有些父亲,因为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相处,就给孩子买来各种玩具,以补偿孩子。可是爱是无法补偿的。其证据就在于,因为要是不给买玩具什么的,孩子也就变得不再仰慕自己的父亲了。这一类事情同样发生在老年人的关系上。孩子们喜欢有时去老年人的房间,甚至有时住在老年人家里,有时还和老年人一起外出,看起来似乎是十分仰慕老年人,可是这正是因为老年人经常给买玩具和金钱的缘故。那时孩子们笑着说“爷爷、奶奶,谢谢!”这也只不过是在对金钱和东西致谢。尝试一下不再给他们钱和玩具,孩子们也就变得不再接近老年人了。从这一件事情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样的老年人和孩子们之间,还没有建立感情上的纽带。
孩子是谢你买的东西,不是谢你
孩子期待着父母和老年人,是因为自己能够和他们一起玩,这不过是仅仅依靠金钱、物质就能满足欲望的关系。孩子认为无论什么形式上的游戏都可以满足,所以大人只要能够同孩子一起玩,就能建立一种感情方面的联系。在做那些游戏的同时,玩得越高兴孩子们也就会变得越仰慕父母和老年人。孩子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家庭关系当中,逐渐养成同情心。
因此,为预防厌倦上学现象的发生,就要停止为孩子提供过分的服务(过分的娇生惯养),再加上有节制地限制孩子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欲望,玩具等等可以定在过生日的时候或者是在过年的时候,同时即使是同意给孩子买的时候,也一定要事先制定出相应的预算。即使是孩子有时在没到预定诗句的时候,想得到某种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也一定要培育孩子的等待心情。这既是在培育孩子的忍耐方面的能力,也是在培育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适时地管理以自己为中心方面的能力。在此项内容得以圆满处理的同时,孩子的同情心也就养成了。在这一点上,如果家庭 的经济状况比以前宽松了,最后想满足孩子欲望的父母也就会增加。这是因为妈妈爸爸在小的时候曾经有过物质方面不能够得以满足的回忆,所以不想在物质方面给孩子带来更多不满足的想法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旦被孩子死乞白赖地请求,最后有的父母经常还是会满足孩子的愿望。但是,人的物质和金钱方面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满足了某一个欲望,马上下一个欲望就会变得更强烈,接踵而来。因此对于已经为人父母的人来说,依靠已经决定的时间和预算,努力实现上述行为的刹车和节制,也就成为培育教育孩子的必要项目之一。还有,在这一点上,一定要争取得到老年人的谅解和合作。尽管有时孩子的父母已经坚决地确立了自己的态度,可是往往老人还是依旧我行我素,完全满足孙子提出的要求。那样就会使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产生漏洞,孩子就变得更加任性,更加娇生惯养,也变得越来越不利于培育孩子的同情心。在被称作引发厌倦上学的慢性病症状里,有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孩子因为在家庭里受到过分娇生惯养和溺爱,无法忍受家庭以外的风浪,希望一直待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希望永远过那种任性、娇生惯养的生活。
不要做让孩子讨厌的妈妈
但是,在强调过分保护的妈妈里面,有一些追求完美的欲望特别强力的人。所谓的这种妈妈的追求完美欲望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做得一切都井然有序,就无法让自己心安理得,而且不仅仅是这样地要求自己,还同样地要求孩子。在这种时候,有的妈妈就会使用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没了,十分令人讨厌,而且还经常地使用命令的口吻对孩子说话,对不服从自己的孩子又是责备又是打骂,一定要让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还要一种妈妈,看到孩子做得事情有些不完美,或者慢慢腾腾的,于是就变得焦急难忍,再也看不下眼去,就赶紧插手帮孩子的忙,甚至想一口气全部帮助孩子做完。其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强烈的感到,要是什么都由妈妈代替我做就好了。也就是说,依赖性变得越来越强烈了。由厌倦上学孩子的妈妈当中,曾经有几个人说过这样的话,“我的身体很健康,可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啊。”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当时妈妈们的后悔心情。也就是说,如果妈妈生病卧床不起,就会出现什么事都必须由孩子自己做的状况,那么,也还是有这样的妈妈,即使是自己正在发烧,身体十分难受的时候,还依然在为自己的孩子做着孩子必须做的事情,帮助孩子穿衣服,为孩子尽心尽力。听到这些话语以后,我们感到,有的妈妈几乎完全成为孩子的女佣。那么,孩子变成暴君也就是当然的了。在这样的妈妈里面,有很多的人子夫妻关系方面也是很有问题的。
他为什么不吃鸡蛋
有人指出,厌倦上学的大多数孩子在家里几乎都不做家务事。与其说是孩子不做家务,还不如说是妈妈不让做家务。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理由是因为如果让孩子做家务,既花时间,有时又会损坏东西,有时还会因为做得不好妈妈还要返工重新做,相反妈妈会更感到麻烦,还不如妈妈自己做,反而在效果上会更好。这样的妈妈当时一定是追求完美的妈妈。但是,遗憾的是这位妈妈根本没有考虑,要理解孩子还未成熟,要一点儿一点儿地教孩子做家务事,让孩子逐渐地做好。实际上,这位妈妈并没有认识到,孩子做事情会失败,同时会由于不断改正自己的做法,而一步一步做得越来越好。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一位以自己为中心的妈妈。尽管有时候孩子也有要参加做家务事的要求,如果这时候不让他们做,或者他们做失败后责备他们,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从此以后他也许就再不会主动要求做家务事了。
第二点,在妈妈当中,有人认为让男孩子做家务不好。即使是现在也还有很多人是这么认为的。以前,很多的家庭都不让男孩子做家务事。这是因为一般都认为家务事是女人的工作,有一种不能让男人做像家务事这样卑贱工作的男尊女卑的思考方法。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男性,即使是在结婚和当了夫妻以后也不打算做家务事。既有无论妻子怎么忙,也从来不帮忙的丈夫,也有用下巴指使妻子、油瓶倒了也不扶起来的丈夫,这正是因为缺乏同情心的缘故。于是,这样的爸爸也就成为男孩子的恶劣榜样。甚至还有的爸爸命令妈妈不要让男孩子做家务事。因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一丁点儿家务事也没有学习到,所以当他们家庭以外同朋友们一起生活的时候,就会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加入进去,而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妈妈甚至,伺候孩子一直到中学毕业,孩子在饭桌上迟到的鸡蛋连皮都剥好,张嘴就能吃。这个男孩子去参加告知俱乐部住宿集训,吃饭的时候,甚至连鸡蛋怎么剥都不知道。当时因为他害怕剥不好丢人,最后只好说自己不喜欢吃鸡蛋。尽管以这件事情为导火线,这个孩子甚至开始厌倦上学,妈妈还是不让他做任何家务事。
第三点是,有的妈妈特别想让孩子多一点时间学习。她们认为如果真的有时间让孩子做家务事,还不如让孩子多学习一会儿。因此,她们时刻不忘督促孩子学习,总是对孩子说“学习,学习”。因为,她们只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只有学校里的学习才是学习,”于是也就特别希望孩子取得学校里的好成绩,她们不认为家务事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我认为,实际上家务事里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我还认为,对于将要度过自己漫长人生的孩子来说,关于生活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让孩子从小的时候开始就油想要参加做家务事的要求,所以重要的是在他们显示出想做的时候,就给予他们做家务事的机会。我认为,应该培育孩子在到了十五岁以后就能够做到,即使妈妈不在也能够有自己生活的能力。既会做饭,也会洗衣服,还能收拾打扫房间,更能够整理和管理自己的衣服。希望把孩子培育成即使是一个人也能够顺利生活的人。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就会认为无论到哪里自己都能够顽强生活下去的信心。与在学校里的学习相比较,在家里的学习做家务事的时候,妈妈要尽可能更多地给予孩子随意性,让孩子依靠自己的意愿做事情,尽可能减少插手、帮助孩子。
你真是个胆小鬼
在能够妨碍孩子同情心发育的因素里,包括严厉管教。正如至今为止所多次阐述的那样,因为管教也就意味着把孩子限制在一定的模型里,所有管教会妨碍孩子自主性的发育。特别是管教越是严厉,孩子就越不能够用身体向妈妈爸爸撒娇,也就不能够把自己的要求传达给父母们。前面已经说过,这样的孩子会变成沉默寡言,也会变成目无表情。这是因为孩子的感情发育似乎已经停止了。因此,支持感情教育萌芽的同情心当然也是没有得到培育。孩子们既要竭尽全力地保护自己不受到父母们的责备,甚至还要加强自己戒备别人的灵魂,让自己变成一个敌视别人的人。最近有的人认为,这样教育的结果,已经导致小孩子从十五六岁就开始神经分裂症。甚至还创造出了“神经分裂症诱因的母亲”这样的一句话。孩子受到严厉的管教以后,错误地被表扬成好孩子,导致孩子自主性发育停止的结果,在已经厌倦上学的孩子当中,有的孩子出现了与神经分裂症相同的病症。这些孩子不时想要用身体向妈妈撒娇。尽管已经是中学生、高中生,夜里还钻妈妈的被窝里,想触摸妈妈的身体,吓得妈妈心里扑通扑通直跳。这样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小的时候没有能够用身体向妈妈撒娇,没有体验过同妈妈之间肌肤接触的母子亲情。当然,这里面有的妈妈根本就是讨厌孩子,也有的妈妈深信用身体撒娇的行为子管教方面不好因而坚决拒绝孩子的这类行为。这样的妈妈过分期望孩子的独立精神,因而不能体察孩子想用身体撒娇的心情。
前面已经阐述过,孩子的同情心是在接受了来自父母的同情心以后,开始萌芽并逐渐丰富起来的。无论是妈妈还是爸爸都必要具备感知隐藏在孩子行为背后心情的能力。孩子被朋友弄哭回到家里的时候,妈妈不由分说地斥责孩子不争气,冷言冷语地说:“你真是个胆小鬼啊!”虽然说,做妈妈是千方百计想让自己的孩子强大起来,才说出这样的话来,可是却根本一点儿也没有体会到孩子当时的心境。如果孩子哭泣不停,是因为感到窝心,这时候妈妈就有必要说上一句“这太令人气愤了呀”这样的话,认真体会一下孩子当时的心情。如果孩子是为了寻求妈妈的帮助而哭泣,最重要的是先说上一句“真的是想请妈妈帮忙吗?”由于当时孩子是在寻求妈妈理解自己的心情,所有孩子听到妈妈上述的话语以后,就会明显地感觉到妈妈已经在考虑自己的事情。由此,孩子体会到别人心情的能力也就渐渐地得以发展和加强。
无论是在孩子淘气以后,还是在反抗以后,都有必要认真体会一下在孩子隐藏的其行为背后活动的心情。对于孩子来说,淘气就是好奇心、探索精神表现的结果。实际上,淘气时候的孩子心里充满了快乐。能够理解、体会到孩子这种欢乐心情的妈妈爸爸是不可能因为孩子淘气这个东西本身而生气的。可是,必须告诉孩子,因为你的淘气行为已经给别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也有必要说上一句“真是麻烦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啊”的话,把自己的心情坦率地转达给孩子。由此孩子就会知道自己的淘气让妈妈爸爸感到十分困惑,自己的心里就会感到对不起妈妈爸爸,也会开始认真思考今后再也不能做类似这样的扔妈妈爸爸为难的事情了。这样的感情实际上从孩子一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具备了。有的人把它称作自我统一管理能力。让以同情心为基础的这种能力得到发育是十分重要的。这种能力,与那一类因为妈妈爸爸批评了在也不做同样的事儿,则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被批评了,就再也不做同样的事儿了,是使用来自外边的控制来管理自己的行为,在那种情况下,同情心的精神完全没有启动。结果,孩子啊自己感到没有害怕的人在场的时候,也就恣意地为所欲为。实际上,他已经掌握了一种装饰自己的外表,把自己装扮成一个似乎是好孩子的方法。
至今为止我一直在说谎
一个哥哥有一个比自己小四岁的弟弟。因为弟弟有自闭倾向,经常会做出一些随意的、为所欲为的行为,即便是哥哥特别珍爱的东西,有时也给淘气打坏了,还在哥哥的教科书上乱画一些淘气画。可是,哥哥对此从来没有发过火。并且,哥哥看到,妈妈因为弟弟的事情特别辛苦,也就经常帮妈妈的忙。哥哥从小的时候就很听话,从来也没有反抗过妈妈,上了小学以后,家庭作业也做得很好,老师的评价“是一个无可挑剔的孩子”。我第一次见到这个哥哥是在他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见了一面,我就感到“這是個危机的孩子”。第一点就是这个孩子说话特别有礼貌,根本不能同我的玩笑话儿合拍。在同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我都是尽量使用同那个孩子年龄相符的孩子说话方式和词汇同他们说话。可是这个哥哥却不能说出附和他那个年龄孩子说的话来。因为这是一个马上就要到对性方面感兴趣的年龄,所有我就和他谈了一些色情方面的话题,可是他依然是一副一点儿不感兴趣的表情。第二点,当我邀请他一起做游戏的时候,我们一起来到游戏室,可是他却对游戏室里的那么多玩具不感兴趣。即使是有一两种玩具能够让他感兴趣,也只是在碰玩具之前,一定要对我说:“我可以动一下这些吗?”在得到同意之后再玩。我问他“你喜欢做什么?”他回答说“读书。”有问道“体育运动呢?”回答“不太喜欢。”因此我认为他的表现一点儿也不像他那个年龄孩子所应有的表现,而是一个失足的绅士。当时,我对那孩子的妈妈说:“到了青春期以后,要是有什么事儿的话,那时我再帮忙吧。”当时那位母亲只是简单地道了声谢,连问都没想到要问一下,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因为她当时不容置疑地认为,自己的孩子绝对是一个好孩子。
可是到了中学二年级,那个孩子开始厌倦上学,家庭暴力现象也变得惊人的可怕。那时,他反复叫嚷的话“至今为止,我一直在说谎!”“什么弟弟呀,你们去死吧。”他意识到,自己压抑了自己的正常心理状态,一直在充当一个好孩子的形象。无论是妈妈还是老师,他们不仅都没有看破那个孩子实际上是在说谎话,而且还不断为他的说谎话行为加油,使其加快速度。从那个孩子小时候,妈妈就把他作为重点管教对象严加教育。在那一段时间里,好孩子非但没有重视自主性的发育,而且还因为附件的人们和老师经常表扬,所以妈妈也十分自信自己的教育方法一点儿都没有错。妈妈的教育方法虽然说很少打骂和责备孩子,开始却给他讲述各种各样的道理,结果的确是把这个孩子培育成了一个符合妈妈想法的孩子。在美国的学者眼里,有人把这样培养教育出来的好孩子称作为穿着金光灿灿外衣的笼中小鸟。也就是说,尽管外表闪闪发光,可是其行为却表现为已经失去心灵上的自由。从小的时候开始,就追求心灵上充分的自由,即需要给予妈妈爸爸自己本身的心灵注入自由的空气。只有心灵自由的人才能够真正地看到自己心中的真实情景。
每个父母都有缺点
请妈妈爸爸们自己窥视一下自己的心灵深处,实际上,那里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吧。既会有物质金钱方面的欲望,也会有性欲方面的欲望,还会有羡慕别人、嫉妒别人的心情吧,有时更会有对其他人说一些谎话,只想让其他人看到自己冠冕堂皇一面的心境吧。如此这般,一层一层的悄悄地揭开隐藏内心深处的面纱,探索下去,一定还会有发现更多、更复杂的内容。可以说,这才是人。因为就是这样的人担当这孩子们的教育活动,所有他们根本不能说些什么,自己才是一个没有任何错误的人。况且,面对孩子们无论如何就更不能够说出:“无论妈妈爸爸说什么,你们的都要回答:是!”这样的话。如果还有妈妈爸爸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任何错误的人,那也只能够说,他是一个傲慢自大的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无论怎么说,孩子听到妈妈爸爸、还有老师说什么话,都回答:“是!”那么他也只能成为一个“完全没有用处的人。”那时因为孩子们面对的是尚未具备成熟人格的父母们和老师们,所有我希望孩子们要超越这样的父母和老师,使自己成长成为一个具备优秀人格的人。比什么都重要的使一边在孩子们的前面展示自己不成熟的一面,一边继续努力让那些不成熟的方面一点儿一点儿成熟起来。我认为,这种具体的表现就是实事就是地做事。在孩子们面前,灭一必要一定要摆出一副所谓的父母形象,或者说使摆出一副老师的嘴脸来。如果一定要摆出一副什么什么的样子,那实际就是在说谎吧。如果是一个自主性发育正常、同情心培育成熟的孩子,特别使上了二三年级的学士,使完全能够发现父母们的缺点,和识破父母的谎言的,这些实际就是表明他们进入了第二反抗期。
如果妈妈爸爸能够真实地观察到自己的心境,并把这些实事就是地体现在自己的行动,实际上也就具备了豁达大度的心境,而且心灵也变得纯洁无暇、天真烂漫。纯洁无暇、天真烂漫也可以说就是童心吧。这里是指能够很好地知道孩子心情的意思。因此妈妈爸爸也就会容忍孩子们所做的一切事情,也就能够用一种热情的目光,看待孩子们的淘气、反抗、吵架、打哈哈、耍笑、调皮、疯闹,没完没了地看卡通书、打电子游戏机等等了。孩子们也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本来的心愿,实事就是地行动。并且通过让父母们接受他们的过程,也接受了父母和其他人的心情,也就是培育了孩子的同情心。可是,因为这个所谓的同情心具有即使是大人也很难达到的深度,所有不能要求孩子急于求成。我认为,同情心是人类需要花费毕生精力培育创造的一种心灵上的理想境界。
妈妈爸爸,孩子在学你
具备同情心的妈妈爸爸,即使是对家庭以外的人们,也同样具有同情心。如果在孩子班级里有残疾或有某些障碍的孩子,妈妈爸爸就会想到或许应该给那个孩子和妈妈一点儿帮助吧。被这样的妈妈培养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不露痕迹地使用符合孩子自己的方式,来帮助这个有困难的孩子。还有,如果附近有一些有困难的 人,具备同情心的妈妈爸爸会考虑找到自己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的办法。看到这样的妈妈爸爸的身影,孩子也就会在心里想方设法为别人做一点儿什么事情。
在我们的身体,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的时候,实际上也有很多培养教育孩子同情心的机会。同老年人一起乘车的时候,妈妈爸爸要教育孩子站起来把自己的座位让给老年人,或者要教育把座位让给抱小孩子的女人。孩子原本就是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他们总是跑跑跳跳,根本不知道何谓疲倦,也不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精力。同孩子们一起爬山以后,尽管大人已经感到精疲力尽,可是孩子们依然是又蹦又跳、吵吵闹闹的。要让孩子们相信,他们自己拥有这样巨大的能量(活力),也就能够教育孩子,为什么他们可以在坐车是不坐座位的道理了。要是让孩子坐在座位上,而妈妈站在旁边,这就是过分娇生惯养。因为与妈妈相比较,孩子往往是更加精力旺盛。
在从孩子小的时候并没有建立母子间感情纽带的情况下,培育孩子家庭意外的同情心行为也就很容易形成仅仅限于形式上的管教。如果孩子仰慕妈妈,这就如同妈妈一旦在身边,孩子心里也就能够平静下来那样,妈妈能够深切地体察孩子的心情,也就会成为培育孩子面向社会性质同情心的前提。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就把对孩子情深意切的妈妈称作为慈母。
妈妈头上长角了
可是,最近凶狠毒辣的鬼妈妈多起来了。使用“凶狠毒辣的鬼妈妈”这个词,缘于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中间,有的孩子在画图画的时候,竟然在妈妈的头上画出了犄角。这件事情发生在母亲节的前一天。据说,当是老师曾经对孩子们说:“妈妈头上没有长这个东西吧?”可是孩子们还是坚持说:“长着,长着呀!”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凶狠毒辣的鬼妈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呢?这是一位孩子一来到妈妈身边就感到冷冰冰的妈妈;也是一位一说点儿什么事儿就大发雷霆、又打又骂的妈妈;更还是一位只关心孩子在学校里的学期情况和学习成绩,总是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说一些“你学习、你学习”一类话的妈妈。实际上,最近美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就是虐待自己孩子的父母增加了。医院的小儿科医生们已经注意到这一点,甚是还创造出来了“被虐待孩子综合症”这样的病名。因为这些病症主要反映身体上的症状,所以孩子身上既有皮肤上的刀伤和烫伤的痕迹,甚至还有的孩子骨折,一看就知道是遭到了虐待。而且受到这样虐待孩子的心灵里还会留下更深的伤痕。他们不仅不再相信自己最最信赖的父母们,甚至还对他们怀有敌意。这些情感还会波及到对人身体的不信任。孩子的情绪变得不稳定也就无须多说了,而且还会成为一个待人冷若冰霜的人。他们到青春期以后,有的人还会失足、犯罪。
关于这一类失足少年的情况,三十年前就曾经有过研究成果。一位英国学者指出,失足少年的多少都在育婴堂和其他救济保健设施里呆过。这是因为尽管那里的营养和保健方面管理是十分充分的,但是那里工作的职员却欠缺了同孩子之间某种感情方面的纽带。所谓的某种感情方面的纽带就是,如果是婴儿,他们就应该会哟希望别人抱和引逗自己的要求;如果是幼儿,他们也就应该有人和他一起玩耍,使自己坐在某人的膝盖上。因此,在对对方产生眷恋的同时,对那个人的信任感也会变得越来越强。发现这个原因以后,有关人士对育婴堂和其他救济保健设施的建设做了各种努力,力图制造出温暖的一个家庭氛围。实际上,制造出最接近理想设施使始于奥地利,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普及的SOS儿童村。我也曾多处访问奥地利的SOS儿童村,那里的孩子的表情的确使十分开朗快活、生龙活虎。在那里,以一位被叫做妈妈的妇女为中心,七八个孩子一起住在一间房子里。由于考虑到要把这里安排成一个家庭氛围,所以孩子们的年龄也使不同的,那里体现的使一直制造出来的兄弟姐妹关系。年级大的孩子有时会和妈妈一起外出购物,有时还会一起做法一起烤蛋糕。也就是说,那里的一切都是要努力制造出一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在这一方面,日本的家庭究竟做得怎么样呢?妈妈爸爸使子一起合作努力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吗?还是因为平时两个人都很忙,经常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的时间多呢?是忙得不可开交,甚至连吃饭都是速成的方式生活呢?还是妈妈爸爸和孩子子一起其乐融融,一起愉快交谈玩耍的家庭气氛呢?在缺少玩味温暖家庭气氛孩子的心里,不知不觉间,感情方面也就有了某些欠缺。这种倾向在幼儿园和小学的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他们时而欺负弱小孩子(欺软怕硬的孩子),时而偷盗家里的钱财,一旦不能做到这些的时候,就开始偷盗别人家的财物。到了小学高年级以后,有的孩子开始偷窃女性的内衣。如果这种症状出现在孩子的身上,我希望妈妈向孩子道歉,紧紧地拥抱一下孩子。可是因为还有很多妈妈不能够理解孩子的心情,她们经常会责备孩子说“你是一个坏孩子,”甚至还会打骂孩子,让孩子的内心越来越感到心灰意冷。于是,使这样的孩子陷入失足少年和罪犯的行列。孩子那里方式什么问题的时候,不外是希望你拥抱一下孩子,然后对孩子再说一声道歉的话:“对不起,是妈妈不好。”当然爸爸也要说上一句同样的话。
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妈妈形象
尽管进入小学阶段,孩子缺乏感情的状态显示得很不明显,但是进入青春期以后,有时也可以说是突然地,一下就出现了。甚至有时还会发生无缘无故地不回家,离家出走现象。那些对孩子放任自流的父母们甚至还没有发现自己孩子已经离家出走。知道警察通知,才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不对劲儿。可是,这时,这样的父母却会将错就错地说“只有我家的孩子才是这样的。”那些十分在意孩子行为的妈妈爸爸,却会因为孩子无缘无故地不回家而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吧。于是,一见到孩子的面,就激烈地、气势汹汹地责备孩子说:“你到哪里去了?”甚至还会有的妈妈又哭又叫:“你怎么能够这样呢?不知道父母很担心你吗?”这样,孩子就会越来越感到家庭没有意思。尽管知道妈妈爸爸在担心自己,却经常完全没有那种因为让父母担心而感到对不起他们的感觉。这厮因为至今为止的母子关系当中,妈妈的温暖形象还没有铭刻在孩子的心中,孩子的“心灵基地”还没有建成。父母越是责备,孩子也就越会疏远家庭。于是孩子就会参加到能够让自己的心灵休息一下,并能够认可、包容自己的流氓集团里。甚至会成为暴力集团的一员。
考虑到这些事情,为了再次建立母子之间的感情纽带,在孩子回家的时候,妈妈爸爸就有必要相互合作,热情地迎接孩子回家。绝对不要责备孩子。预备好孩子喜欢吃的东西,让孩子热乎乎地吃上一顿安心饭。因为孩子对妈妈怀有一种强烈的不信任感觉,有时会不想吃妈妈预备好的食品,甚至还会说出一些脏话,闹别扭。实际上,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都是在考验妈妈是否真正地有同情心,所以妈妈绝对不能发火。这一切都要求妈妈具备极强的忍耐力。因为母子之间的感情纽带是很长时期才能建立的,一定要做好要坚持二三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思想准备。在到现在为止我接触的例子当中,只要是妈妈顽强的忍耐下去的例子,最后都成功地把孩子从失足中挽救回来。也有一些遗憾的例子,这些大多都是因为忍耐需要花费相当的时日,所以父母最后再也忍耐不下去才失败的。
如何尽到当爸爸的责任 培养孩子父亲是关键
我还深切体会到,能得到爸爸什么样的合作,是把孩子从离家出走和失足行为中拯救出来的关键。如果爸爸的性格相当急躁,而且还相当一本正经,大多的情况是不能体察当时孩子的心境。这样的爸爸还会强烈地感到孩子给父亲脸上抹了黑,因此不愿意同孩子在感情方面进行交流。他们一见到孩子的面,往往马上就责备教训孩子。更严重的是,有点爸爸责备妈妈说“正是因为你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因此才造成这样的结果。”很多爸爸对妈妈缺乏同情心,经常说一些非常不负责任的话:“不是从小的时候,孩子的事情就一律交给你来处理吗?”因此,尽管有时我希望父亲最好能和母亲一起来商量一下,可是爸爸那一边还是会找出一些这样那样的理由来推诿,有的爸爸几乎从来没有来过我这里咨询。尽管所谓的夫妻应该在家庭里发生危机的时候,为解决问题同心协力,共同努力,但是上述的几个例子却都不是这样的。可以说,就是由于孩子的爸爸是一位缺乏同情心的父亲,而是母亲在教育方法方面产生了差错。
在培养教育孩子方面,无论是三口之家的小家庭里,还是在三代同堂(复合家庭)的家庭里,夫妻之间的合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可是遗憾的是,现在还残留着父亲说“培养教育孩子就交给你了”的这种风气。很多家庭都是丈夫主外,妻子主内,而且这些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在产业领域里,这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此制造出很多“工蜂”,培养出那些所谓的“经济动物”。其结果,妻子也举成为专业的家庭主妇,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也就落在了即使妻子也是母亲--女性的双肩上。还有,在夫妇都工作的双职工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孩子放任自流的状况。如果培养教育孩子的责任放在妈妈身上,如果不是一位具备相当的自主性的女性,经常是无法忍受其责任的重负,或是灰心丧气,或是采取以自己为中心的方法来培养教育孩子。育儿工作不是能够完全按照儿童教育书籍的方法做就能够做好的工作,每一个孩子的发育情况也都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还要在各种各样的信息蜂拥而来的大潮中守住自我,可是,因为当前女孩子教育的多数是抑制女性在自主性发育还十分落后的情况下结婚生子,做了母亲。这也正式人们常说的未成熟的母亲太多了的缘故。题目既不能根据自主性来自我决定某种事情,而且她们的多数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因此,不能够顺利地育儿的例子也就增加了。即便是于长辈同居一处的家庭,因为老年人持有的教育儿童知识已经是另一时代的东西,很多东西都是错误的,作为孩子的妈妈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考虑到这些因素,不管怎么样都需要丈夫的合作。
做一个又有魅力的父亲
为人丈夫、为人父亲的男人不一定必须要具备养育孩子方面的知识,我认为,不如说是有很多父亲一点儿也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希望,既然你已经被别人叫做“爸爸”,无论如何都要学习一些有关孩子的知识,争取做一个能够理解孩子的人。也希望只要爸爸呆在家里,就要经常同孩子一起玩儿。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同爸爸一边玩耍更快乐的事情了,要求同爸爸一起玩的孩子也会变得更加敬慕爸爸。这一点在防止孩子青春期的父子关系危机方面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尽管孩子进入第二反抗期以后,就要反抗爸爸,可是期反抗行为去不十分强烈。孩子尊敬爸爸,同样也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爸爸。
孩子喜欢和爸爸一起玩,是因为爸爸一旦同孩子在一起,很快就会玩得入迷。在这一点上,就是因为妈妈经常要一边考虑一些家务事,一边和孩子玩,对于孩子来说,总是感到不十分满足。特别是,当爸爸做一些粗放的游戏的时候,孩子会感到特别高兴,自主性也会有所发育。还有,如果爸爸把自己小时候高兴的游戏交给自己的孩子,那时候,既会是孩子对这些显示处某种好奇心,而且还能够实现游戏的世代相传。如果可能的话,我也不由得不希望爸爸一定要抽出一点时间,当一个能够同孩子亲密玩耍的爸爸。我还希望爸爸作为一个社会人和家庭成员,认识到作为爸爸的重要性,把爸爸从“工蜂”行为中解放出来。在这里,我还有加上一句话,就是爸爸一定要认识到做一个喜欢自己的孩子,和作为一名父亲的重要作用,抽出时间于孩子游戏。
工作繁忙不能抽出时间同孩子在一起玩的爸爸,应该怎样负起作为父亲的责任呢?最起码是希望能够在家里的时候和妈妈一起谈论一下孩子的事情。比如说,什么样的孩子是正常的孩子呀?孩子对什么样的游戏感兴趣呀?孩子结交朋友的情况如何呀?如果爸爸能够表现出一种虚心听取上述方面问题的态度,对于妈妈来说,就是对孩子教育方法的鼓励。于是,妈妈会努力地收集有关孩子方面的信息。还有,因为作为爸爸在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很快就能够和上拍子,同孩子一起玩,所以孩子也会很愿意同爸爸一起玩。
当妈妈来商量孩子的问题的时候,爸爸怎样做才好呢?因为爸爸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有时大概也会不知道怎么样回答妈妈的问题才好吧。回忆一下自己的孩童时代,或许能够回答上一些问题。如果这样还是感到有些不放心,可以去一下书店,买书几本专家写的熟当作礼物送给妻子。我认为,妻子也一定会为丈夫的这种诚实态度所感动吧。如果父亲像这样间接地参与培育孩子,他就是一位具有同情心的爸爸,也就能够实现在夫妻合作体制下的教育方法。
让妈妈感到不放心的是爸爸只说上一句,“培育孩子、家务事等等一切就交给你了,随你的怎么安排”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做,只做一些家庭外边的事情。尽管爸爸说的“随你怎么安排”,最终还是要爸爸自己负责任,可是很多情况实际上是等于完全放弃不管。于是也就像前面说过的那样,孩子一点出现了什么问题,爸爸就会谴责说“都是因为你的教育方法不太好,”提到根本态度就是一点儿也不行负责任。如果说这样的爸爸还是丈夫的话,起码也不能说,这是一对互相恩爱的夫妻。作为妈妈,面对以自己为中心的丈夫,马上就会感到很不愉快,对丈夫也就会越来越客气了。可是,这些问题又不能不面对面地对自己的丈夫说出来,那就是因为丈夫不高兴。这样的丈夫在意识上还是那种夫唱妻随的封建社会的夫妻关系。在开始阶段,妻子没有办法也只好忍耐,一旦吧孩子培养成人,不得已最后只好走上离婚的道路。为不导致如此不幸的结果,我曾经对我一些面临结婚的女学生说,你们于别人约会的时候,如果他说“以后,家务事、培养教育孩子一类的事情都交给你了”这样的话,最好是马上分手,还想她们提议,要 选择一些喜欢孩子,能够和孩子快乐游戏的男性作为自己的结婚对象。这是因为能够和孩子一起快乐玩耍的男性具有童心。具有童心也就是说明具有某种柔软性。具有柔软性也就意味着不会经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能够自由地进行思考。进一步说,因为能够和孩子一起愉快玩耍的人,也就能够经常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认真地体会孩子的心情。他们也会应该是那种具有同情心的人。他们结婚以后当了父亲的时候,也容易被孩子所敬慕,显现出一个有魅力的父亲的形象吧。同样,这样的女性做了母亲,也应该是一个能够放心培养教育孩子的人。这样的父母也不会制造出问题儿童来。
三种教育方法
最后,在这里再讲一下教育方面的问题。教育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命令型、兼强迫性的教育方法;第二种是特别在乎别人看法的教育方法;第三种是让孩子看着父母的榜样的教育方法。
第一种的命令型、兼强迫性教育方法是以父母的权利为背景,希望教育出符合父母认为的好孩子模式的方法,父亲总是采用命令的口吻同孩子说话,从小的时候开始,就经常使用督促孩子的语言,如,“快点儿做”等等。于是,如果发生了不服从父母命令的事,就会经常使用严厉的话语责备孩子,甚至打骂孩子。有时,这样的父母还会对一些有识之士说出同样的话语,“孩子要从小的时候就严加管教啊。”也有一些父母,即使是不用措词强烈的话语,也好像是绵里藏针似地,一点儿一点儿地对孩子进行渗透,吧道理掰开揉碎地讲解、责备孩子,目的就是一定要孩子变成自己所思所想的那种样子。最后,孩子屈从了父母们的想法,由此孩子的自主性也就不能得到发育。结果,这样的孩子会成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反复阐述。
第二种教育方法是父母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父母经常会说出这样的话,比如,谁谁正在看着你呢呀,谁谁正在看我们的笑话呀。因为受到这样教育的孩子,做起事情来总是特别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孩子的自主性发育也无法正常实现。于是,就成为具有非常拘谨、客气性格的人。在做这样管教孩子的父母当中,很多人的理想是希望吧自己的孩子培养教育成为一个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可是,认为是不是在给别人添麻烦方面确实银人而异的,像我们这样的人,无论孩子在身边怎么吵闹,都满不在乎,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还感到很愉快。也有的人只要孩子在身边稍一吵闹,就感到心烦。因为如果做事情一定要在乎别人的目光,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既会表现得畏畏缩缩的,也会拘谨地客客气气地生活。这样持续下去,孩子一定要得神经官能症吧。
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方法,在欧洲已经很少见了。因为那里是不会拘谨客气,特别不在意其他人的想法,能够强调自己主张的社会。我也希望,尽可能早地在日本也看不到这样的管教方法了。
上面的两种教育孩子方法妨碍了孩子的自主性发育,造就出拘谨、总是客客气气的人。因为在其教育内容里残留着很多封建社会的教育方法,所以我在几年前就曾提议过,让我们停止管教孩子吧。特别是在厌倦上学孩子的书里增多的今天!
父母不在,连脸都不会洗
当我这样说以后,就有一些妈妈爸爸反驳说:“那么,要怎么样管教、照料孩子的生活习惯等等才好呢?”对此,我回答说:“希望采用不要陷入某种模式的,循序渐进、持续的教育方法。”这也就是说我字实施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夏季住宿集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在夏季住宿集训之前,在以孩子妈妈为对象进行的调查当中,几乎大部分妈妈都回答说,孩子的生活习惯已经完全能够自立了。可是,在完全让孩子“自由活动”的夏季住宿集训过程中,早上起床以后能够做到洗脸刷牙的孩子只不过仅仅占一二成。就是说,因为这些孩子在生活习惯方面,如果没有人每天提示他们做些什么,他们就什么都不会做。所以从这一点看来,就会明白这些孩子的生活还不能自立。另外,有一个曾经失足的高中生,经过父母的合作,最后终于改好返回家庭。引起父母注意的一件事就是,吃饭的时候特别没有礼貌。这个孩子的妈妈说:“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是很有礼貌的呀。现在,怎么会变成这样的呢。”原来小的时候的礼貌和乖巧,只不过完全是形式上的,排斥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就是失足的原因。因此,我主张生活习惯方面的管教,一定要让孩子感到无拘无束。
孩子看着爸爸妈妈的背影长大 那么,有的妈妈爸爸追问说:“是不是可以不管教孩子呢?”我对那些人回答说:“父母的榜样就是管教,父母的背影就是榜样。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父母们为让自己的背影好起来,就有必要时刻反复地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妈妈爸爸懈怠这方面,只是一味管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是无法适应那样的管教的。毫无疑问,尽管孩子也会屈从于父母们的命令和压力,摆出一副非常听从父母话的样子。但是,前面已经反复强调过,由于这样孩子的自主性发育受到压抑,很多情况都是在进入青春期以后才会突然显现出来。因此,最重要的是,妈妈爸爸首先要从窥视一下自己的心灵深处,从看看自己是一个具有什么人格的人开始,思考一下,如果自己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如何让这些不成熟之处成熟起来。还有,关注自己孩子行为的时候,妈妈爸爸一定要意识到,孩子引起自己担心的行为正是以父母为榜样形成的。也就是说,正像很久以前有人说的那样,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那里应该反映出来妈妈爸爸自己的身影。如果把这句话反过来说,也就成为:妈妈爸爸要向孩子学习。可以说让人感到愚蠢可笑的是,现在正是因为由于那些不具备成熟人格的父母在培养教育孩子,他们还要说些什么,“要好好听妈妈爸爸的话。”要说道这些,只能将此称之为傲慢吧。这里所说的傲慢,显示了人格不成熟的一面,所以父母们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谦虚谨慎。在这一点,我一直是把一句佛教方面的话作为我自己的座右铭。这句话就是:拜三岁童子为师。意思就是人皆为我师,甚至连三岁无知的小孩子也有很多可以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地方,我认为,这里的意思无非就是,请你要有一种向无知小孩子请教的心境和胸怀。
我的管教论,用一句话说就是,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第二章完)
第三章 先让孩子去玩吧,别总提“学习”
别等孩子出了事再着急
对于妈妈爸爸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行为。有时候,妈妈爸爸会担心,尽管这件事现在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进入青春期以后,孩子的那些行为是不是会发展成为严重的问题呢?特别是在读了本书的第一章以后,妈妈爸爸们知道一直被自己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实际上还是一个要担心的孩子以后,有的妈妈爸爸也许会大惊失色吧。针对这些问题,我阐述一下,要如何预防不让自己的孩子发生严重的问题。
没有勇气的孩子
你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
根据什么来判断,孩子有没有勇气呢?如果孩子能够生龙活虎地玩耍,可是一到学习的时候,就完全蔫了。这样的孩子,就可以认为是个有勇气的孩子。勇气和欲望是伴随着自主性的发育而变得旺盛起来的。自主性就是能够挑选出来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依赖别人行动的能力。孩子年纪越小越要表现出那种要游戏的愿望。因此,能够一个人,或者能够和朋友们一起着迷地玩耍的孩子就是有勇气的好孩子。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这样的孩子与其说学习,还不如说在玩耍的时候更快乐。可是,现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是,即使那个孩子没有任何兴趣,老师还是要一个劲儿地把该讲的课程不间断地讲解下去,另一方面,老师也还是要不管不顾地留家庭作业。毫无疑问,其中也有一些老师,想尽办法了解孩子们每一个人对学校的学习是否感兴趣,在教学技法和教材方面也绞尽脑汁。但是,这样的老师毕竟还是少数。在英国和美国,最近制定了被称作为开放式学校的制度,孩子们自己可以选择课程。也就是说,如果孩子认为今天我想学习语文,就可以去有语文老师的教室学习。也可以在某一天里,一整天都学习语文。因为在这里没有那么多的篇幅可以用来讲述这件事情,所以不再加以叙述。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希望妈妈考虑一下,怎么样才能激发出孩子对学习方面的兴趣。说实在话,这些应该是由老师做的事情,我还是希望妈妈自己尝试一下。
首先,请你了解一下,你的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教科书?如果有那本教科书,请你了解一下你的孩子对这本书的什么地方感兴趣。或者也可以采取让你的孩子担任提出问题的工作,妈妈来回答的办法。也就是说,玩一种上学游戏。要是孩子玩得厌烦了,你就可以说“今天就到这里,明天在继续玩吧”,停止游戏。这只不过是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在这里,我想说的是,请你研究一下,找到一种方法,解答出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显示出兴趣,感知到学习的快乐呢?能够沉迷于做游戏的孩子,他们只要对学习显示出兴趣,就会渐渐主动地增加学习时间。实际上,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那些每天知道学习,从来不想做游戏的孩子。这是因为不交朋友,不做游戏的孩子的自主性发育大多都是落后的。
孩子,孩子,你为什么不高兴
那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做游戏都没有勇气的孩子,就是自主性发育显著落后的孩子。那样的孩子大概会整天甚是连身体都一动不动地看电视。这时候,应该把电视机从家里搬走。孩子的这样表现就是明显自主性落后状况的具体体现。连孩子自己本人都不知道做点儿什么才好,整天都是懵懵懂懂地,彷徨不知所措,有时刚玩了一会什么游戏,很快心思就转到另一项游戏上去了,根本不可能看到这样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迷恋上一件什么事。我希望能够制定一项全面促进这样孩子自主性发育的对策。
为了制定对策,就应该从自主性发育落后的原因开始讨论。孩子自主性发育落后原因,应该也有两个育儿方面的错误。其中之一是,命令和干涉太多。如果孩子不按照所命令的来做,轻则骂重则打,因而这些抑制了孩子的自由行为。因此,在这一点最清楚不过的是,在孩子成长历史中,或是几乎是从没有发射淘气、反抗、打哈哈、逗趣、吵吵闹闹等等行为,或是即使是发生过那种行为也不过是昙花一现。如果明白了上述情况,请你一定要实现无言戒律。如果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给予了孩子自由,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不应该责备孩子的道理,让孩子自由自在地行动,孩子也就渐渐显现出活泼的一面。但是,这个过程至少也需要二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无言戒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持之以恒就是成功的秘诀。
自主性发育落后的另一个育儿方面的错误就是过分保护孩子。关于过分保护已经在前面阐述过。实际上是指,尽管孩子已经具备十分强大的力量,而且尽管这种力量还在不断发展着,可还是不孩子当作一个弱小,极尽插手干涉之能事的教育方法。如果孩子的身体虚弱,不管怎么样这种干涉的倾向也就会变得更加强烈,甚至连心理方面都变得十分脆弱。因为希望借助妈妈和老年人的手的孩子,很少具有依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方面的经验,在保护自己的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心里的不安和紧张感就会变得十分强烈。因此,上了幼儿园后,也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不肯离开。老师是全体小朋友的老师,老师也没有理由只把一个孩子当作对象。这样,也就只好把孩子置于不得不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同朋友们相处的境地。某些孩子因为缺少这方面的能力,实际上也就陷入了强烈的不安之中。久而久之就会厌烦了幼儿园的生活,于是会说出不想再去幼儿园了,或者早上再家门口说自己肚子痛,最后就成了厌倦去幼儿园。还有的孩子特别怕见生人,就会表现得做事畏首畏脚。这样的情况甚至会波及到上小学,导致厌倦上学显现的增加。特别引人注目的例子是这样的孩子一离开家,就显得没有一点儿勇气。同时也很难结交朋友。如果家庭里的大人不尽早努力开始排除过分保护,孩子缺乏勇气的程度会越来越严重。这导致自主性发育更加落后,与其他孩子之间的差别会越来越大。那就让我们把至今为止的每天的生活当中的事情一件一件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有地方插手干涉过多呢?如果能够去儿童心理专家那里,得到心理专家的帮助,那就会知道在什么地方存在着过分保护。有的家庭里,即使是妈妈爸爸希望孩子树立独立精神,可是老年人却经常对孩子,老年人还会命令孩子的妈妈爸爸为孩子提供过分的服务。还有,如果,如果妈妈自己小时候也经常受到过分保护。另外,如果家里有姐姐,妈妈爸爸会让姐姐为弟弟照顾这个,照顾那个。因此,这需要家庭成语大家一起协商,首先要决定哪一点大家无论如何谁都不要插手帮忙等等事项,然后大家共同遵守。这一项取得成功以后,再决定商量下一项行动。
即使是这样的提议,各自的家庭也有各自不同的顾忌,也就会经常有大家谈不拢的事情。比如,因为奶奶比较顽固,有时爸爸也不打算与妈妈合作。这一切都是造成问题儿童的原因。
有的例子还会涉及到干涉过多和过分娇生惯养等方面。有的例子就是尽管干涉过多,特别明显表现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方面,但是孩子房间的打扫却完全由妈妈负担起来;也有的妈妈尽管生活习惯方面管得很严格,却从来不让孩子帮忙做家务事;还有的妈妈讲究在别人面前严格提醒孩子,可是在家里却是对孩子百依百顺、这样,经常是干涉过得和过分娇生惯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混杂在一起,由此孩子表现出来的反应也是五花八门,可是,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一出家门就失去勇气这种情况。
性格内向、做事畏首畏脚 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出门儿 孩子腼腆,性格内向,做事起畏首畏脚,是我们在以小学生为对象的夏季住宿集训班中研究的主题,其目的在于揭开发生儿童腼腆、性格内向、做事情畏首畏脚之原因。从其研究结果得知,关于没有勇气的孩子,如同已经在前面所述一样,原因之一就是受到过分保护。那样的孩子,一旦来到家庭以外的环境就变得没有自信心,无论别人问什么都不能回答,一步也不想离开妈妈,甚至不愿意和朋友一起玩,完全处于丧失勇气的状态。但是,一回到家里,马上变得精神百倍,神气活现。甚至摆开架子,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妈妈看到孩子在家里的这种神态,认为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孩子。可是,让妈妈感到不可理解的是,为什么一出门,就变成一个消极的孩子呢?这也就是以前说得那种窝里横,真是在家气壮如牛,出外胆小如鼠。这正是因为一出门,就会心里感到不安,处于希望得到妈妈保护的状态。比如,即使有人面对面地问他“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也经常不回答。这样,也就只好救助于妈妈。有的妈妈就帮助孩子回答:“是咖喱饭吧。”妈妈的这种态度就是真正的过分保护。也就是,因为被提问的是孩子,孩子就由责任回答。应该把这一切都让孩子依靠孩子自己的意愿做,可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却经常是妈妈。
那不是对孩子亲切
这件事发生再参加我们组织夏季住宿集训班的一个四年级南学生身上。他无论什么都让大人代替他做,甚是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我们就推断,他在家里受到过分保护。他和奶奶住在一起,上面有两个姐姐,这样每天都有四个女性围着他转,所以我们认为,与其说是推断还不如说实际上的确如此。因此,在住宿集训班结束以后同他妈妈面谈的时候,一谈到这个话题,妈妈就郑重其事地反驳说“我们绝对没有对孩子做过分保护。”这时,孩子来了。因为刚才在游戏室玩过蹦床,所以他的额头上已经渗出了汗。看到这些,妈妈从手包里拿出手帕,站起来,走到孩子身边,要给孩子擦汗。如果是二三岁的孩子,是完全可以那样对待。可是,那个孩子已经十岁了,妈妈还是那样帮助,那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还有,当那个孩子要穿衣服,把胳膊往衣服袖子里伸的时候,怎么也伸不进去,妈妈马上就站起来,帮助孩子拉袖子。尽管这些都是应该孩子自己解决的问题,妈妈还是要插手帮忙。针对妈妈插手帮忙的这两件事,我问:“你不认为这是过分保护的娇生惯养吗?”于是,妈妈回答说:“我只不过想对孩子好一点儿。”接着又说:“我从来就没想过,这就是过分保护娇生惯养啊!”又反思说:“实际上同这一样的事情还真不少啊!”于是,这位妈妈就打算在家庭里减少过分保护娇生惯养的做法,因此也就和家庭成员的大家都打了招呼。首先,就遭到了奶奶的反对,然后,爸爸发言,支持奶奶。妈妈甚感失望。继续同样过分娇生惯养。一年以后,这个孩子厌倦了上学。后来为改正这些毛病竟然花费了三年时间。孩子厌倦上学以后,爸爸谴责妈妈说:“这就是因为你的教育方法不好。”妈妈是多么痛苦啊。虽然妈妈已经下决心呀离婚,但是考虑到孩子们的未来,最后不得已打消了念头。
是谁拯救了孩子
有个男孩特别爱挑食,妈妈也很不放心,怕孩子忍受不了学校供给的伙食,为此她让孩子晚一年上学,还由于孩子腼腆、性格内向、做事畏首畏脚、经常闭门不出的缘故,从小也几乎没有上幼儿园,可以说是厌倦去幼儿园吧。根据妈妈的说法,家里以外的人一接近,无论怎么想要对那个孩子做工作,孩子都不答应。因此我试着自己接近他,我跟他说:“咱们一起玩吧。”尽管我很有自信,认为自己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缘,都能够一起玩,可是那个孩子却藏到妈妈的身后,一把抓住妈妈的衣服就是不松手。实际上,我曾经把这个孩子带到我们那个夏季住宿集训班那里去过。尽管那也是妈妈所希望的,可当时的情况是怎么都不能够把孩子领走。当时,我对这个孩子特别感兴趣,想无论如何都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领走,于是当时我就相处一个好办法。这个办法就是,在集训班开始的当他早上,请孩子的爸爸领他来是否可以呢?我把我的想法同妈妈谈了以后,妈妈回答说:“因为从来没有这样做过,不知道行不行。我想怕是不行吧。”可是,在出发那天早上,他由爸爸领着出现在集合地点。我喜出望外,跑到他的身边,跟他打招呼说“早上好”。尽管当时他没有回答我的问话,可还是毫不犹豫地立刻爸爸,奔赴住宿集训地。他甚至一点儿都没有想家,七天里经常一个人高高兴兴地捉虫子玩。
那么这个孩子为什么又不能从妈妈身边离开呢?这是因为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而造成的。当时全家是同奶奶住在一起。奶奶从妈妈那里把他的哥哥抢走了。尽管哥哥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可是还是要求奶奶么他晚上都陪着睡觉,奶奶每天都照顾哥哥的全部事情,甚至达到了一点都不让妈妈插手的地步,因此,他的哥哥对什么事情都感到十分消极,因为哥哥的消极,妈妈经常被老师提醒要妈妈注意孩子的行为。因此,妈妈希望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孩子放在自己的手边养大,而且,还打算让爸爸把这个话儿传达给奶奶。可是爸爸却说:“要是那样的话,家里就会掀起大风大浪。”所以没有同意。爸爸是个工作狂,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因此,至今为止一直没有时间坐下来与妈妈推心置腹地把事情谈开。因为这样的父亲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夫妻,我把这种情况称作为潜在离婚状态。因此,妈妈就打算把弟弟培养教育成为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优秀青年。在妈妈的意识深处隐藏着一种不安情绪,就是如果让这个孩子完全独立,他是不是会经常感到很孤单。现在的情况是,妈妈和奶奶完全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和爸爸又是处在潜在的离婚状态,同时哥哥又被奶奶夺走了,下边的小孩子要是完全独立了,妈妈不就成为孤家寡人了嘛。尽管自己希望不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精神的孩子,可是妈妈自己不想离开孩子的心情去强烈地反映在孩子的教育方法上面,最后也就演变成过分保护的娇生惯养了。
妈妈的心情就是想紧紧地抱紧孩子,一步也不让孩子立刻自己。可是,孩子的本意就是想成为一个妈妈希望的具有独立性格的人。因此孩子立刻妈妈身边由爸爸带领着来到的时候,也就没有一点儿问题,马上就奔向住宿集训班所在地。这个事情让爸爸清醒了,之后经常同妈妈一起来我这里咨询,夫妻之间的交流也开始好转了。伴随着这些,孩子一天比一天独立,开始上幼儿园了。第二年顺利地上了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还当上了班级委员,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并且,爸爸也下了很大的决心,经过反复同奶奶交谈,让哥哥也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还有一个陷入错误的好孩子模式的孩子,死活也不想和朋友一起玩。尽管有时也会看着小朋友玩,可就是一点儿也不能够加入到伙伴中间去。这是因为朋友们一旦玩得高兴,就必然做出一些别人说的那种坏孩子行为,比如,淘气、打架、打哈哈、逗趣、吵吵闹闹等等。也就是说,他已经失去了孩子气,不能结交小朋友的伙伴,认为与其说和小朋友一起玩好,还不如自己读书,或者做手工。特别是那些被称作只是渊博博览群书之士的孩子,因为经常向朋友们显示自己的知识,显得得意洋洋,渐渐地被小朋友所厌恶。因此,很多孩子就被关闭在自己的那个小小的世界了。必须尽早地把孩子们从这个模式当中解救出来,还给他们以自由之身,让他们成为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游戏当中去,当一个忘我游戏的孩子,也就是一个有孩子气的孩子。因此,请爸爸妈妈停止命令口吻的管教,开始实施无言戒律吧。
你的孩子怕脏吗 神经质会遗传吗
经常有的妈妈来我这里咨询,说我家的孩子有时候会有神经质的现象,因为孩子神经质,不知道怎么才好等等问题。因此,如果有人要问道由哪些方面能够断定是神经质呢?实际上,会有各种各样的答案。比如说腼腆(性格内向)、多动、固执、爱哭、其他各种毛病。还有的妈妈说“孩子有时为一点儿小事儿就不高兴,就感到烦恼。”或者,有的妈妈一听到小儿科医生和幼儿园老师说“这真是一个神经质的孩子呀,”就完全相信了。
自古以来就有神经质这句话,甚至有的时代称之为这是先天就有的(与生俱来的)。这是因为既有一些孩子在婴儿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也有在或是父亲,或是母亲,或是其他家庭成员身上显现出来神经质的迹象,所以就认为大多数都来自于遗传因子的缘故。还有的研究人员发表过神经质与植物神经过敏性有关系的想法有关。可是,家庭成员的神经质当然也反映了该家挺教育方法的是是非非。因为如果过多地接受具有神经质人的教育,很多人也就渐渐地变成神经质了。关于这一点,我们通过对孩子实施教育,或者通过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已经找到了治疗孩子神经质的办法。知道了如果从被父母们给予的固执当中,把孩子解放出来,给予被父母们置入的管教模型当中的孩子自由行动,孩子神经质倾向就会消失。在前面距离的那个男孩子除了特别挑食以外,甚至被医生诊断为“肮脏恐惧症”,就是他对脏的东西特别敏感。可是住宿集训班的整个过程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那种现象。而且,随着对父母们个人生活指导的深入,家庭环境下的肮脏恐惧症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治愈了。也就是说,所谓的肮脏恐惧症是当前与妈妈关系方面的神经质症状之一。讲出拘泥于肮脏与洁净之间的妈妈的不安情绪影响了孩子。一般所说的神经质的人具有出乎意料的反应迟钝的一面,就是指这一点。如果孩子是在自由之中成长起来的,就会显得特别悠闲自得,不拘小节。但是,这样的孩子在父母们特别强调的方面显示出固执,有时则会陷入所说的神经质状态。
先鼓励孩子穿脏衣服 如果父母严格地给孩子指出不能接近肮脏,不然容易生病,孩子就会对肮脏产生恐惧心。还有,如果孩子不把房间整理好就会经常受到妈妈的责备,他就会特别在意如果不把房间整理好甚至不能安心学习。父母越是求全责备,孩子的固执就越是变得强烈。维持这种现状进入青春期后,孩子有时还会患上神经病(神经官能症)。考虑这种情况,我才强调推荐肮脏、推荐衣装邋遢。也就是说,重要的是,让孩子不断地重复体验不干净,逐渐地能够理解干净的意思,所以我也就希望不要急于管教。即使是孩子玩泥巴,做这样肮脏的游戏,也要理解孩子喜欢这些的心情,因此再这种游戏告一段落以后,可以再告诉孩子清洁自己身体的方法。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突然发生孩子厌倦上学的情况下,再使用管教这样的借口,把孩子再限制在好孩子的模型里,会妨碍孩子自主性发育的同时,孩子厌倦肮脏等等方面的固执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一旦孩子发生厌倦上学,有的孩子厌倦肮脏的状况就会表现得很激烈,有时甚至会在一天之内洗几次手,绝对不想再碰其他人碰过的东西,上厕所的时候,还会把一卷手纸一次全部用光。这些正是因为小的时候,妈妈只考虑清洁,一旦孩子开始做一些有碍清洁的事情时,妈妈马上就会加以制止的缘故。
对于患有神经质的小学生来说,采用游戏疗法时很有效的。这是一种由接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人员一边和孩子们玩,一边解开淤积在孩子心中疙瘩方面的工作。在我们的夏季住宿集训般的时候,因为即便是看见孩子们做了不清洁的事,也不说出来。在朋友中间孩子就会自己主动消除自己的固执。而且,也有的孩子在心平气和地看着朋友们一起做肮脏的游戏过程中,固执就少起来。这样,孩子也就能够开心地游戏了。与此同时,还要对妈妈实施个人生活指导,和妈妈一起思考一下使用什么办法才能够给予孩子自由。
这孩子怎么这么“肉”啊
妈妈是不是干涉太多了(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关于动作慢的孩子,有不少称之为“肉”。笼统地说来,大体上应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如何学习和生活习惯等等,不得不根据妈妈的命令做一些对孩子本人来说,一点儿都不感兴趣的时候,孩子就会慢吞吞地做;还有第二类,无论做什么的时候,动作都是慢吞吞的情况。
对于没有兴趣的事情,正像连妈妈都不想认真地全副精力去做一样,要做到能够让孩子认真对待也同样需要花时间。既便是开始马上就做,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让孩子很快就做上路的。作为妈妈一看到这样的孩子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马上就会生气,也就会想要责备。可是,责备之前,一定要认真想一下,孩子不感兴趣的原因在那里。一般来说,孩子对生活习惯什么的是不会感兴趣的。既便是妈妈,小的时候洗脸啦,刷牙啦,洗手啦这一类事儿是不是喜欢呢?甚至连洗澡什么的都嫌麻烦呢。尽管作为妈妈来说,希望孩子一鼓作气地做下去,但是也要适可而止才好。如果在进入青春期,对事物有了自主性以后,生活习惯也就会自己主动做了。关于学习,学校里的学习也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因为,那是由老师单方面强加在孩子头上的课题。如“从多少多少叶开始听写到多少多少页为止”,所以对听写不感兴趣的孩子也就有理由慢吞吞地做了。一个优秀的老师绝对不会让所有的孩子做完全一样的作业的。因为,这样的老师会考虑每一个孩子的能力和兴趣,在作业方面想出各种方法,还会一边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并给予相应鼓励一边推进学习进度,由此孩子们也就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主动地完成作业。由此,作为妈妈也不应该简单地生气地命令孩子“学习!”“做作业!”要研究一下,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呢?妈妈还要下定决心,学校的学习是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事情,应该一切交给老师安排,妈妈决不做任何形式的插手干涉。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对妈妈说:“请把学校里的学习全部交给我负责吧,请妈妈不要插嘴干涉。”可是,一个没有自信心的老师、一个缺乏则责任感的老师则会对妈妈说:“如果妈妈不关照一下孩子的学习,那可真不好办啊。”把责任推卸到妈妈的头上。这样,妈妈就只能够一遍一遍地督促孩子学习!让做事慢吞吞的孩子感到急躁不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孩子都要度过烦躁的每一天。如果是那样,孩子对每一天也就更加失去了兴趣。如此这般倒妈妈干脆宣布“关于学习方面,妈妈不想插嘴,什么都不说。由你自己做吧。”妈妈什么都不插嘴,反倒让孩子自己开始感到责任重大。开始阶段,孩子可能有时不做作业,光是看电视,学习也不上路,可是如果不做作业,就要被老师责备,被老师留下来补习。孩子逐渐地也就有了责任感。在这期间,也许老师会谴责妈妈。可是这种谴责是老师的一种不负责任行为,妈妈就忍耐一下吧。
如果这样说,或许有的妈妈会感到不放心的是,自己的孩子不是要落后于其他同学吗?可是,只要最后孩子有了积极性,即使是在短时间里孩子的学习成绩落后,经过一段时候以后他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特别是因为积极地做游戏的孩子原本就是有积极性的孩子,一旦他对学习有了责任感,产生兴趣,在进入高年级以后,就会开始努力。因此,一定要把“学习方面,一切都让你随心所欲来安排”这种态度贯彻始终。孩子能够主动开始学习以后,如果孩子想要追赶自己落后的科目什么的,就会主动说出自己希望去补习班学习。那时候,妈妈爸爸一定要好好斟酌一下。
你爱催孩子吗
一般来说,总体上没有勇气的孩子就是缺乏积极性的孩子。关于这样的孩子,因为已经在前面做过相应的阐述,请认真阅读一下那里的内容。
日本的母亲的缺点是,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特别喜爱督促孩子“快点儿,快点儿”,从小的时候开始,你不也是对自己的孩子连续说过千百遍这句话吗?从妈妈嘴里脱口而出的话语里,就是,这么几句话,比如,“快点儿”和“不能做”、还有“不行”再加上“你要做什么什么”这四句话。快点儿这句话表现了妈妈的焦急心情。也就是说,这是一句来自不是豁达大度的心胸、也感不到对孩子宽容精神、并且是脱口而出的言语。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要是孩子不麻利地干,妈妈就会发火。如果妈妈注意到这一点,就有必要总得想一些办法努力在自己人格方面培育出一个豁达大度的心胸。慢吞吞的孩子实际上同妈妈有点儿慌慌张张的内心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慌慌张张的妈妈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慢吞吞的孩子;在豁达大度的妈妈眼睛里,反映的情况并不认为是那样。实际上慌慌张张的妈妈创造了慢吞吞的孩子。
还有,也有的孩子做事情动作虽然慢,可是结果却很严密。在这种情况下,请你回忆一下自古以来流传的谚语--欲速则不达。这一点,可以想象一下在欧洲的生活。在那里可以看到的景象是,尽管欧美人在大步流星地慢慢地走,可是日本人还是感到要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因此,看东西就要认认真真地看,考虑问题也就仔仔细细地想。说道旅行也可以说是一样。欧美人在一个地方要停留几天,仔细玩味那块土地的妙味。而日本人的旅行可以说成是真正飞快地跑步,刚一来到那里马上也就结束了,经常是什么都没有在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对于妈妈爸爸来说,需要认真讨论一下的问题是,如果我们度过一个没有回味的人生,那样又会怎么样呢?
找呀找呀找朋友
让孩子跟你撒撒娇吧
在三岁到四岁之间,孩子的自主性在正常地发育。情绪稳定的孩子积极地想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心情也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尽管孩子有时在一起会打架,可基本上还是能够同其他小朋友快乐地一起坐游戏。上了小学二年级以后,也就进入喜爱成帮结伙到处乱窜的年龄。
因此,如果孩子没有交上朋友就应该考虑一下下面两项内容。这就是是自主性发育落后了呢?还是孩子情绪不稳定呢?有时候,还可能是两种情况同时兼有。关于自主性发育落后的原因已经在前面阐述过。关于情绪的不稳定方面,在这里稍稍加以补充。这也就意味着妈妈同孩子之间的感情上纽带还没有建立。特别是,从小的时候就缺少父母雨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骨肉亲情的孩子,多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在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往往无法做到精力特别集中而达到忘我的境地。而且,因为有时还会对朋友使坏,欺负弱小儿童。因此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引起其他小朋友的讨厌。但是重要的是,这样的孩子必须努力尽快地实现建立同妈妈之间的感情纽带。同时,如果孩子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用父母雨孩子之间的肌肤接触的骨肉亲情,来稳定孩子的情绪则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家里的时候,妈妈可以吧孩子抱起来让孩子坐在膝盖上,夜里陪同孩子一起睡觉。有很多的妈妈想,因为已经是上了小学的孩子了,还这样娇惯好吗?实际上完全没有必要担心那些问题。在同孩子开始肌肤接触的骨肉亲情以后,这一点很快就清楚了。孩子高高兴兴地坐在妈妈的膝盖上,或者体会妈妈陪同睡觉的乐趣,甚至有很多的孩子又搂又抱纠缠撒娇,腻腻歪歪地久久不肯离开。也可以是说,这种又搂又抱的纠缠撒娇,腻腻歪歪地久久不肯离开状态就是达到了执拗程度的肌肤接触的骨肉相亲。这状态表现得越显著,也就越可以认为在过去的生活里孩子的肌肤接触骨肉相亲不足。并且,伴随这孩子情绪的稳定,那种又搂又抱的纠缠撒娇,腻腻歪歪地久久不肯离开的状况就会逐渐变得少起来,直至最后完全消失,孩子变成为一个生龙活虎的与小朋友玩耍的孩子。而且,一个温暖的好妈妈形象也就铭刻在孩子的心灵深处,在孩子的心中建立起“心灵基地”。这一些都会成为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危机的基础。
还有,任性、横行霸道的孩子也不太容易和小朋友一起玩。因为这样的孩子总是想用自己的任性、横行霸道来决定事情,经常被其他孩子敬而远之。虽然有时那些自主性发育落后的孩子们会听从任性、横行霸道孩子的指挥,但是一旦那些孩子们的自主性发育了,也就不再会同这些任性、横行霸道的孩子玩了。
可是有时需要注意的是,妈妈爸爸有时也看见自己的孩子也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是,实际上他们还不具有正常结交朋友的能力。其中的一种情况就是,有的孩子虽然也将小朋友叫到自己家里玩,可是却从来不到其他小朋友家里去玩。因为如果是在自己家里,他就可以任性、横行霸道,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因为在自己能够任性、横行霸道的场所玩,实际上与朋友的关系是不对等的了,从真正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孩子就是还没有具备结交朋友的能力。具备了结交朋友能力的孩子就会接二连三地去朋友家里玩。也就是说,即使是在自己的任性、横行霸道不起作用的场所,孩子也能享受与朋友玩耍的乐趣。
另一种情况是,缺乏自主性的孩子们有时偶尔也会蔫蔫吧吧地在一起玩。这里所说的蔫蔫吧吧就是不能够不顾一切的、尽兴地、忘我地玩。因为,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几乎是不可能打架的。如果稍稍认真观察一下两个人的游戏状况,马上就会明白两个孩子还没有陷入忘情的入迷情景。也就是说,适当地一起玩玩,各自双方都没有认可对方是玩得特别尽兴忘情。从这里不那不让人感到他们的游戏缺乏某种积极性。这种情况下,必须想办法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发育,因为,如果自主性正常发育了,就会感到同缺乏自主性的孩子一起玩十分无聊,也就会爱选择生龙活虎的孩子一起玩。
不喜欢玩的孩子长大会受挫
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没有经历过少年时期的成群结伙到处游荡的时代,所以进入青春期后就会出人意料地做出很多让人惊奇不已的问题行为。如果详细地了解一下进入青春期后发生厌倦上学、患了神经官能症和身体心理综合症孩子的成长历史,就会清楚地知道到,实际上这些孩子不具备结交朋友的能力。特别是,在由于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这样的孩子几乎没有时间同朋友一起尽情玩。这很容易造成青春期孤独的状况。如果思考一下这些情况,我希望妈妈爸爸放在第一位考虑的是,与其说是为了使孩子学习得更好,让孩子上补习班学习,不如说最好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孩子尽情地同朋友一起玩。能够不顾一切地同朋友一起玩的孩子,和喜欢体育的孩子大多数人都能够顺利地度过青春期的危机。厌倦上学的大多数孩子都不喜欢体育。这一点也说明,他们很少有同小朋友一起在外边不顾一切的经历。
爱说谎话、偷家里钱的孩子 造成孩子说谎的五点原因
自古以来就有--偷盗起于谎话的这种说法。这是为什么呢?在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为什么说谎呢?
妈妈爸爸一定告诫过自己的孩子,不要说谎。在告诫自己的孩子之前,妈妈爸爸应该认真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变得说谎了呢?
第一点是,有的时候说谎话能够会使自己忘记一些不快活的事情,保护自己不至于遭殃。这正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实话实说以后反而遭到妈妈爸爸打骂的经验。如果妈妈爸爸预想到事态的发展可能对自己不利,也会说谎或者欺骗别人以图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吧。孩子也是一样。因此,从来未曾有过因为自己说了实话而遭到打骂体验的孩子,是决不会说谎话的。也正是由于妈妈爸爸的缘故,才使孩子变成说谎话的孩子。因此,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妈妈爸爸都不要打骂孩子,也就是说,要努力做一位豁达大度的妈妈和爸爸。面对这样豁达大度的父母,一旦发生了做事情不成功或者做了让父母为难的事情的时候,孩子也会主动地说:“这是我做的,对不起。”
第二点是,有时想要让自己处于一个比较有利的立场上,才说谎话。比如,尽管考试成绩不太好,可是还是要说谎话说考得很好,或者对朋友说“我家很有钱,我的父亲很了不起”等等。尽管这些也可能是一时的现象,如果妈妈爸爸是一个吧金钱、权利和社会地位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人,孩子也就经常说这样的谎话。也就是所谓的追求虚荣。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妈妈爸爸也有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是很贪图虚荣呢?
第三点是,有时孩子还会模仿妈妈爸爸的撒谎行为。妈妈爸爸是不是对孩子也撒过慌呢?如果反思这一方面的事情,就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对孩子撒谎。还有不少的情况是因为,自己当了父母,终于可以对自己的孩子炫耀自己的权威了,因此才说谎话。比如妈妈在小的时候学习很好等等。在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事情的同时,父母也应该把自己不成熟的一面如实地展示在孩子的眼前。这样,孩子也就会实施就是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并将这些如实地展示在其他人的面前,而不是谎话连篇。
第四点是,有时孩子说谎话就是意味着对父母独断专行的命令的抗议。这一点在反抗期里表现的尤为突出。如果妈妈用命令的口吻让孩子做事情,有时孩子会表现为,尽管当时没有什么事情,可却撒谎说,自己现在很忙。因此,这时候妈妈爸爸不要使用命令的口吻,要向孩子说明自己当时所处的状况,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要求说:“希望得到孩子的帮助。”可是,孩子有时也不一定会马上就答应你的要求。有时甚至可能会拒绝你的要求说:“我现在不行。”这时候,父母如果感到这孩子是个坏孩子,就应该说这个父母是权利型的父母。因为再具备民主精神的家庭里,特别重视提出个人的主张,所以就不会把孩子说“不”字当作是任性或者放肆的表现。孩子可以说“不”字,并且妈妈爸爸要尊重孩子的主张。可是,对于听到妈妈解释的关于妈妈当时所处情况的孩子来说,就会把妈妈很忙,
第二篇:孩子是妈妈的一切的说说
关于孩子是妈妈的一切的说说
关于孩子是妈妈的一切的说说1
1、妈妈在,就是孩子的盛世。孩子是妈妈永远的盛世美颜。恰如阳光静美,是万物传承的恩泽,伟大,而不可替代。
2、女人不是输给了婚姻,而是输给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绝望而后自愈的力量,是妈妈黑暗中的一道光。
3、孩子是妈妈经历十月怀胎凝成的骨肉,那个孕育生命的过程仅身为人母方能体会,所以妈妈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和生命。
4、孩子是妈妈的宝贝,情人是爱人眼里的宝贝,在我心里“你”是我的宝贝!即使你不是拥有其它的一切也没关系,有我在你可以卸下所有防备!
5、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为了你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妈妈一直在努力奋斗,流过的汗水,身体疲惫,一切都值得。加油吧!
6、孩子是妈妈的宝,看着宝宝生病,当妈的好心疼,她哭的时候我也好想哭。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长大。还好我们家宝宝还有奶奶细心照顾。
7、自己当妈妈后就能深刻体会,孩子是妈妈的所有,看到这儿,不禁泪眼纵横,妈妈加油,宝宝加油
8、孩子是妈妈最大的支柱,妈妈有你才会坚持,妈妈受着多大的苦把你生下来!妈妈不想让你不快乐!所有的苦都妈妈一个人来承受,你只管快快乐乐的长大
9、孩子是妈妈心中最可爱的天使,妈妈亦是孩子心中最善良的人,如天使一般。
10、孩子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没有哪个妈妈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孩子请记住不管以后你对不起谁,都不要对不起你的妈妈,她冒着生命危险把你带到人间,好好珍惜你和她的缘分吧
11、孩子是妈妈的强心针,再苦再累都是为了他。看到他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不能理解得人,真该去反省。你不知道有他在身边意味着什么。
12、孩子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13、不求什么,健康是福,身心愉悦是福,和气是福。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愿大家都好好的照顾自己,珍重!一切都会过去的,加油。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啊,坚强!雄起!
14、回家打开电脑,发现一张纸,看完之后泪流满面,孩子是妈妈的天使,从今天开始心理没有矛盾,没有纠结,没有压力,没有后悔,一切都值得!
15、孩子是妈妈身上的肉,一哭一笑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妈妈爱你,不是说说而已,是让你安心的陪伴,是拥抱爱抚,是接纳你的一切,哭或笑、安静或是吵闹。妈妈努力做个好妈妈,尽管受到指责非议,妈妈都会坚强起来,一切都会过去~
16、孩子是妈妈的命,是生活的动力,是一切,妈妈会更坚强更完强。
17、就因为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所以,所有的母亲都只会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
18、初为人母,你一定很辛苦。不过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妈妈的希望,等到孩子长大的那一天所有的付出都会化作一片灿烂。祝孩子健康,祝妈妈漂亮。
19、孩子是妈妈的软肋,为了孩子,每个妈妈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妥协,做妈妈,让我们坚韧,让我们更懂得爱,让我们对一切都不再害怕。
关于孩子是妈妈的一切的说说2
1、孩子是妈妈的宝,看着宝宝生病,当妈的好心疼,她哭的时候我也好想哭。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长大。还好我们家宝宝还有奶奶细心照顾。
2、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为了你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妈妈一直在努力奋斗,流过的汗水,身体疲惫,一切都值得。加油吧!
3、妈妈在,就是孩子的盛世。孩子是妈妈永远的盛世美颜。恰如阳光静美,是万物传承的恩泽,伟大,而不可替代。
4、孩子是妈妈的强心针,再苦再累都是为了他。看到他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不能理解得人,真该去反省。你不知道有他在身边意味着什么。
5、初为人母,你一定很辛苦。不过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妈妈的希望,等到孩子长大的那一天所有的付出都会化作一片灿烂。祝孩子健康,祝妈妈漂亮。
6、孩子是妈妈的命,是生活的动力,是一切,妈妈会更坚强更完强。
7、女人不是输给了婚姻,而是输给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绝望而后自愈的力量,是妈妈黑暗中的一道光。
8、孩子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9、自己当妈妈后就能深刻体会,孩子是妈妈的所有,看到这儿,不禁泪眼纵横,妈妈加油,宝宝加油
10、孩子是妈妈的宝贝,情人是爱人眼里的宝贝,在我心里“你”是我的宝贝!即使你不是拥有其它的一切也没关系,有我在你可以卸下所有防备!
11、孩子是妈妈的'软肋,为了孩子,每个妈妈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妥协,做妈妈,让我们坚韧,让我们更懂得爱,让我们对一切都不再害怕。
12、孩子是妈妈最大的支柱,妈妈有你才会坚持,妈妈受着多大的苦把你生下来!妈妈不想让你不快乐!所有的苦都妈妈一个人来承受,你只管快快乐乐的长大
13、就因为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所以,所有的母亲都只会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
14、孩子是妈妈经历十月怀胎凝成的骨肉,那个孕育生命的过程仅身为人母方能体会,所以妈妈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和生命。
关于孩子是妈妈的一切的说说3
1、孩子是妈妈的软肋,为了孩子,每个妈妈都做过各种各样的妥协,做妈妈,让我们坚韧,让我们更懂得爱,让我们对一切都不再害怕。
2、孩子是妈妈身上的一块肉,没有哪个妈妈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孩子请记住不管以后你对不起谁,都不要对不起你的妈妈,她冒着生命危险把你带到人间,好好珍惜你和她的缘分吧
3、就因为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所以,所有的母亲都只会甘心付出,不求回报的。
4、孩子是妈妈的命,是生活的动力,是一切,妈妈会更坚强更完强。
5、自己当妈妈后就能深刻体会,孩子是妈妈的所有,看到这儿,不禁泪眼纵横,妈妈加油,宝宝加油
6、孩子是妈妈最大的支柱,妈妈有你才会坚持,妈妈受着多大的苦把你生下来!妈妈不想让你不快乐!所有的苦都妈妈一个人来承受,你只管快快乐乐的长大
7、女人不是输给了婚姻,而是输给了孩子,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绝望而后自愈的力量,是妈妈黑暗中的一道光。
8、回家打开电脑,发现一张纸,看完之后泪流满面,孩子是妈妈的天使,从今天开始心理没有矛盾,没有纠结,没有压力,没有后悔,一切都值得!
9、孩子是妈妈的一切,妈妈是孩子的整个世界。
10、不求什么,健康是福,身心愉悦是福,和气是福。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愿大家都好好的照顾自己,珍重!一切都会过去的,加油。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啊,坚强!雄起!
11、初为人母,你一定很辛苦。不过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妈妈的希望,等到孩子长大的那一天所有的付出都会化作一片灿烂。祝孩子健康,祝妈妈漂亮。
12、孩子是妈妈的宝贝,情人是爱人眼里的宝贝,在我心里“你”是我的宝贝!即使你不是拥有其它的一切也没关系,有我在你可以卸下所有防备!
13、孩子是妈妈心中最可爱的天使,妈妈亦是孩子心中最善良的人,如天使一般。
14、孩子是妈妈的强心针,再苦再累都是为了他。看到他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了。不能理解得人,真该去反省。你不知道有他在身边意味着什么。
15、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为了你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妈妈一直在努力奋斗,流过的汗水,身体疲惫,一切都值得。加油吧!
16、孩子是妈妈经历十月怀胎凝成的骨肉,那个孕育生命的过程仅身为人母方能体会,所以妈妈更看重孩子的健康和生命。
17、孩子是妈妈的宝,看着宝宝生病,当妈的好心疼,她哭的时候我也好想哭。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康长大。还好我们家宝宝还有奶奶细心照顾。
第三篇:大树是妈妈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大树是妈妈,小树叶是她的孩子。
春天,小树叶只是绿绿的嫩芽。夏天,小树叶已经长大了,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为人们撑起一把大伞,送来一片片荫凉。秋天到了,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衣服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
一天,一阵秋风吹来,小树叶告别了大树妈妈。小树叶不停地翻动着身子,飘呀飘,飘到屋顶上,屋顶变得金黄。飘到小河里,水面上像飘动着许多小船。飘到草地上,草地上像多了一层软软的地毯。飘到大树妈妈脚下,大伙儿抱成一团,好像在说:“妈妈,天气渐渐冷起来了,我们给您焐焐脚,让您暖暖和和好过冬。”
小树叶在秋风中飘呀飘,飘向四面八方,一个个都安下了家。它们心里还惦记着大树妈妈,盼望大树妈妈明年生出许多小娃娃。
――――――――――
学习记录表:
一、亲子交流
复述记录:2010年12月26日晚8:00 的时候,陆江鹏复述给妈妈听,妈妈表扬陆江鹏对这么长的散文能够复述的很流畅,句子之间的停顿掌握很好,非常棒!如果再加点感情色彩、语调抑扬顿挫就更好了。
2010年12月30日晚9:20陆江鹏和爸爸在床上玩被子和机器人遥控游戏的时候,复述给爸爸听,爸爸说潼潼复述的很棒,如果加入感情就更好了。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陆江鹏原话记录:老师说这篇散文很优美,读给小朋友们听,我还听了录音,然后就会背了。
二、引导: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
2、延伸理解: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交换更替,春夏秋冬季节的特征。
2、事物是不断地运动着并且向前发展,从这秋叶飘落的景象中悟出生命发展过程和新陈代谢的规律,感悟出事物运动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散文《落叶》它选自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材,这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作品,它以生动的童话语言描绘了秋天树叶飘落的景象,散文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将秋天的情景作了巧妙的比喻和契合的联想,显得具体而又形象。“小树叶由绿变黄,一个个好像穿着金黄色裙子的小姑娘,搀着大树妈妈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都和幼儿的生活,幼儿的想象紧紧相扣。《纲要》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对作品的体验。散文拟人化富有人情味的语言风格给幼儿清楚明了的记忆和想象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可以很好地为幼儿所接受。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为第一个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我将本次活动的难点定为第三个目标: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物,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在这个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提问、动作表演等方式让幼儿理解并掌握新词,以突破难点.为了展示给幼儿,作品的优美意境,又能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充分的理解和表达,我作了以下的准备:
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3、录音机,一段舒缓的音乐磁带。„
知识准备:了解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不同的季节特征。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除了和幼儿一起准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挖掘此活动的活动价值,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
1、直观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散文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当老师在有感情地朗诵散文时,逐段地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观欣赏作品。
2、启发提问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逐句理解并学习新词。如老师提问:“小树叶在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又怎么样了?秋天又怎么样?小树叶落不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等等
除以上教法外,我也将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学习此散文,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1、动作表演法:本活动中要求幼儿学习新词,为了避免让孩子枯燥地学习理解新词。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动作表演加深记忆和理解。如学习翩翩起舞一词时请孩子们用各种优美的舞姿来表现,而表现四面八方时则请孩子们四散站立。
2、游戏法:活动中还要求幼儿能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我则采用游戏法,由老师扮演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在游戏中加深体验。
说教学程序: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以经验春夏秋冬的树叶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
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中落下来时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
4、集体朗诵并表演一遍散文
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6、活动延伸
请每个宝宝对妈妈说一句关心的话或做一件事
2.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落叶用途的比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朗读课文。
5、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虫、蚂蚁、小雨、燕子各把落叶当作什么。
6、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于,提高分析句子的能力。
7、课时数:
一课时
8、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每当秋季到来,凉风阵阵,树上的叶子在秋风的吹拂下,一片片轻轻地飘落下来,它们就像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飞舞,俏悄地落在屋顶上、落在地上、落在小河里,非常有意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一篇关于落叶的课文。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二、范读课文:
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有几种小动物和落叶有关?
(小虫、蚂蚁、小鱼、燕子)
三、学习课文:
1.第一段:
你观察过吗?一当秋风吹过,树叶一片片落下来,那这树叶又是怎样落下来的呢?
思考:树叶为什么会落下来?
(秋风起,天气凉,树叶黄了。)
树叶是怎样从树上落下来的?
(树叶一片一片地落下来。)
“一片一一片”与“一片片”有什么不同吗?(看图回答)
“一片一片”是时有时无地飘落。
“一片片”是接二连三地,纷纷扬扬地飘落。
指导朗读:注意“起”“凉”“黄”“落”四个词语,简洁明了地写出了树叶飘落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落叶的美。
2.第2-5段:
落叶不仅颜色美,而且落下时的样子也很美,小朋友们喜欢它,小动物们也喜欢它。
自由读2一5段,思考: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谁看见了?它是怎么做的?它把落叶当成什么?
第2段:
根据问题回答:出示投影:落叶落在(地上)。(小虫)看见了,(爬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来)。把它当作(屋子)。
想一想:我们住在屋子里有什么好处?(可以挡雨淋,太阳晒„„)
为什么说“小虫把落叶当作屋子”呢?它躲在落叶里有什么好处?
(小虫躲在落叶里,也可以挡雨淋,太阳晒„„,就像人们住在屋里一样)
第3段:
根据问题回答:出示投影:落叶落在(沟里)。(蚂蚁)看见了,(爬上来)。把它当作(船)。
想一想:在生活中,“船”是干什么用的?
(船是帮我们过河或在水上前进的交通工具。)
为什么蚂蚁把落叶当作船呢?
小结:
屋子和船都是我们生活中有的,凡是生活中有的,我们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他们的用处,再想一想这些小动物“躲在落叶里”或“坐在当中”会怎么样,就会明白了。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方法去想,去学习。
第4段:
默读课文,思考回答:
出示投影:落叶落在(河里)。(小鱼)看见了,(游过来)。把它当作(伞)。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伞”是干什么用的?(挡雨淋)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为什么说小鱼把落叶当作伞?
小组讨论---订正
自学第5段:
小声读课文,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己学习这一段。
出示投影:树叶落在(院子里)。(燕于)看见了,把它当作(电报)。
讨论明确:
电报:是一种快捷的通信方式,一般用于某种重要的事或紧急的事。
讲解:课文中生动而确切地把落叶比作电报,是指当落叶纷纷落下时,说明秋天来了,这是大自然的通知,作为候鸟的燕子确实该离开此地,往南飞了。课文通过燕子的话,生动地将树叶枯落,燕于南飞这两种自然特征联系起来。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深秋时节的特点:大气凉,树叶枯落,燕于南飞。文章写的富有情趣,而且在写法上很相近,都是按照——树叶落在什么地方?谁看见了?它是怎么做的?(根据它们的不同生活习性和活动姿态)它把落叶当成什么?
(只有第5段是用燕子的话来结束。)
小结学法: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课文内容,也学会了理解词句的方法--读到不懂得词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可以想象这些景物什么样,还可以想一想我们生活中这些事物有什么用处。这样把词句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想,就好理解了。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9、课后练习:
1.填空:
()起,()凉,()黄了。
树上的叶子()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
树叶落在(),()爬来,(),把当作()。
树叶落在(),()爬上来,(),把当作()。
树叶落在(),()游过来,(),把当作()。
树叶落在(),()飞来,看见了,说:“()。”
2、读一读,写一写:
【落叶】【蚂蚁】【当作】【躲藏】【屋子】【院子】
【当中】【电报】【水沟】【催】
3、看拼音写出下面的偏旁:
shen zi pang cong zi pang shi zi tou
()()
()
10、板书设计:
落叶
小虫
蚂蚁
小鱼
燕子
(图)
(图)
(图)
(图)
躲在里面 坐在上面 藏在下面
看见
屋子
船
伞
电报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11、附录:
有关写落叶和梧桐的诗句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虞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欧阳修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
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唐子西语录 东篱菊酒秋风过,满目唯留落叶频
秋风清 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地难为情
月团新碾瀹花瓶,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西风扬子江边柳,落叶不如离思多。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雨打芭蕉云落叶风吹杨柳花飞絮 闾庭多落叶,慨然已知秋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教学活动设计: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落叶》
发表日期:2010-12-16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收藏] [打印] [关闭] 大班语言活动:散文诗《落叶》
上杭县实验幼儿园 上官晓梦
设计意图:
我喜欢秋天红叶纷飞、遍地金黄、硕果累累的景象。秋天来了,幼儿园草地上、花坛边„„到处弥漫着秋的气息。《落叶》是省编教材大班上期的一篇散文,当我第一次听到时,被它深深吸引了,多么优美动听啊!《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方式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而《落叶》的选材正来自于我们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变化总是吸引着孩子们关注、好奇的目光,激发着他们无穷的探究欲望。本教材中童话般地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使孩子们在欣赏时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借助各种常见的小动物,大量使用了形象而易于孩子了解的拟人手法,使整篇散文优美而又富于生命的活力,增添了孩子们对大自然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易于孩子们朗诵和仿编。此外本教材还具有向各领域拓展的空间。因此,值得我们去挖掘其内在的文学内涵,让幼儿感受文学语言的美,并可有机整合相关领域的内容,从而让幼儿多维度地去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与表现美。带着孩子在与秋叶的游戏中,想起这首散文,我愿沉醉其中,更喜欢让孩子们也来体会这种美的意境。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散文,理解内容,感受秋天叶落的优美意境。
2、丰富词汇“飘落”
3、初步学习散文中拟人与夸张的修辞手法并尝试仿编。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通过看、听、说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帮助幼儿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语言艺术美。
2、活动难点: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幼儿的想象力,尝试仿编。活动准备:
1、亲子活动:课前请家长利用周末带幼儿去郊游,感受秋景的美,实地观察秋天的树是什么样的,并收集各类落叶。
2、经验准备:
家长、幼儿、教师共同收集有关资料,引导幼儿感受秋季气候的变化,了解相关季节气候变化对人类、动植物的影响。
3、物质准备: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1)散文诗《落叶》ppt(2)活动大书(3)诗句仿编卡(4)轻音乐 活动过程:
1、直接引入,初步感受作品的优美意境(1)幼儿完整欣赏教师配乐朗诵一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2)提问:听了这首散文诗以后你有什么感觉?
(3)小结:听了这首诗,我们好像看到了美丽的秋天,树叶正一片片的从树上飘落下来呢!
过渡语:这么美的诗里有许多很优美的诗句,让我们再一起来仔细地欣赏一遍吧。
2、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领会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播放画面1-5,重点引导幼儿欣赏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1)播放画面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发现树叶的变化。①提问:秋风吹来了,树上的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丰富词汇“飘落”。
指导语:在诗里,有一个好听的词语“飘落”,指的是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荡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降落下来的样子,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树叶飘落的样子。
幼儿模仿树叶飘落的样子
③小结: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过渡语: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树叶会飘到哪里去呢? 发散性思维,让幼儿想象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过渡语:让我们来看一看画面中小树叶都飘到了那里。
(2)播放画面2——4,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理解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①提问:树叶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 ②幼儿结合画面,想象并说出自己的看法。③小结作品中拟人与夸张的内容。
小结画面二内容: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看见了想: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叶子当作我的小屋子真好,它躺在里面可真舒服呀,所以,诗里说:“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小结画面三内容:小蚂蚁抬着找来的食物正要回家,可是一条水沟挡住了它的去路,正巧,一片落叶飘下来,落在沟里,小蚂蚁抬着食物乘着落叶小船回了家,所以诗里说:“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
小结画面四内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这些小鱼真是太可爱了。
对画面2——4小结:原来,小树叶飘落到了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小动物看见了,都当成了自己喜爱的东西。让我们来看看小树叶还会飘到哪里呢?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3)播放画面5
①提问:树叶最后又落在了哪里?谁看见了,把它当做什么?是怎么说的? ② 组织幼儿讨论:燕子为什么说来信了?燕子为什么要到南方去?
③ 小结:原来燕子的食物是小虫子,但北方的冬天没有小虫子可供捕食,使小燕子必须每年都要来一次南北大搬家。燕子还是一种候鸟,一般在秋天会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往南方,去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所以小燕子一看到落叶,就像知道秋天来到了,要飞往南方了,诗歌里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3、结合活动大书,师幼共读,再次感受散文诗的优美意境。
过渡语:我们小朋友今天可真聪明,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再一次朗诵这首好听的散文诗吧。
① 朗读要求:
a读到“落叶飘到()”时,我们用轻轻的声音来朗诵,表现出小树叶飘落的样子。
b读到“小动物把落叶当成()时”,我们用快乐的声音来朗诵,读出小动物快乐的心情。
②师幼共读
过渡语:多美的诗歌呀!这么美的诗歌其实是由几句简单的句子组成的你发现了吗?
4、突破难点,尝试仿编(1)师幼分析句式。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小结:细心的小朋友会发现,每一句诗都是由“树叶落在(),()看见了,把它当成()。”这样的句子组成的。
(2)出示仿编卡,幼儿模仿原文的句子展开联想与想象,仿编语句。
提问:散文诗里的树叶落到了地上、沟里、河里、院子里,被小虫、小蚂蚁、小鱼、小燕子看见了,并且把它们当作了屋子、小船、小伞、信,那请你想一想,树叶还会落到哪里,会被谁看见,把它当作什么呢?
(3)集中交流幼儿仿编的诗句。
5、分享、体验仿编的快乐
(1)集体朗诵被大家认可的仿编诗句。(2)表演游戏
请幼儿扮演落叶、小动物,表演自己仿编的诗歌《落叶》。
过渡语:小朋友都说得真好,下面,我请小朋友把大家仿编的诗表演出来好吗? 规则:①同伴间协商分配角色(落叶、小动物、朗诵者)后再开始游戏。
②表演者用合适的动作表演。
③朗诵者用好听的声音整齐的朗诵。(3)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结束活动。附:散文诗《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的树叶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它当作屋子。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树叶落在沟里,蚂蚁爬过来,坐在上面,把它当作小船。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作小伞。
树叶落到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此活动在2010年上杭县幼儿园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
《落叶》课后收集的资料整理
实验中学 于玲
★生命是美丽的,对人来说,美丽不可能与人体的正常发育和人体的健康分开。——车尔尼雪夫斯基
★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华罗庚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亨利•;门肯)★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法国诗人]吕凯特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普希金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
★生命苦短,只是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莎士比亚
★能将自己的生命寄托在他人记忆中,生命仿佛就加长了一些;光荣是我们获得的新生命,其可珍可贵,实不下于天赋的生命。——孟德斯鸠
★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车尔尼雪夫斯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塞内卡
★为了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巴金
★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散文:落叶
中一班
陆江鹏
2010/12/30 ——雷锋
★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爱因斯坦
★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肖楚女
题落叶 司空曙
霜景催危叶,今朝半树空。萧条故国异,零落旅人同。
飒岸浮寒水,依阶拥夜虫。随风偏可羡,得到洛阳宫。
落叶 王建
陈绿向参差,初红已重叠。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
落叶送陈羽 韩愈
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飖终自异,邂逅暂相依。
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
第四篇:妈妈是清洁工
妈妈是清洁工
儋州市八一英岛二小
六年级
符永美
指导老师:蔡秀清
现在,每当同学们问我:“你妈妈做什么工作?”我准会自豪地告诉他:我妈妈是清洁工。
从前我可不是这样。去年的一天,放学路上,我的同学突然问我:“你妈妈做什么工作?”我心里一惊,反问道:“你妈妈做什么工作?”她立刻骄傲地说:“我妈妈是工程师,你妈呢?”我迟疑一下,小声说:“那你就别管了。”
放学回家后,我闷闷不乐地看着妈妈:她个子不高,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明光闪闪的眼睛,眼角上已经有几条很深的皱纹了。这时,妈妈可能发现我在注视着她,就亲切地问:“小美,想什么呢?”我不高兴地说:“妈,您怎么干起清洁工来呢?同学们问我您做什么工作,我都不敢说。”妈妈听后,先是一怔,然后闪动着眼睛,眉毛一挑,不满意的“哼”了一声,责备我说:“真想不到你有这种思想,连妈妈都看不起啦!”“不,妈妈,我不是瞧不起您,我是说您干的这工作不好。”我连忙解释。“工作!没有我们的工作,街道会变得多脏多乱?没有我们的工作,你和你的同学就会整天在垃圾中生活,我们的工作是以一人脏换来万人净啊!”
妈妈的话使我联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那天,我坐车来到妈妈管理的地段。一下车,我就听到两位卖水果的阿姨议论着:“这位陈师傅挺负责,只要是她的班,咱们这地段就总是干净的,让人多愉快!”她们在夸我妈妈呢。只见妈妈双手紧握着扫把,正熟练地挥动着,一步一步地往前扫。我刚想喊她,忽见一位留着长头发的小伙子走过来,由于妈妈正在低头扫地,不小心土星溅到小伙子的裤腿上。妈妈连忙抬起头,满脸笑容地道歉:“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可那小伙子却仰着头,手往后一背,一条腿支撑着身体,另一条腿好像抽筋似地哆嗦着。他说:“给我掸了才行。”妈妈毫不犹豫地蹲了下去,小心翼翼地为他掸土。那小伙子先是一愣,接着连忙把腿缩了回来,红着脸说:“不用掸了,不用了!”然后笑着走了。回忆起卖水果阿姨的议论,小伙子不好意思的表情,我真佩服妈妈。她用自己的双手打扮可爱的城市,受到单位同事的好评,赢得路人的赞扬。有这样一个好妈妈,我还不该自豪吗?从那以后,谁问起我:“你妈妈做什么工作?”我都痛痛快快地告诉他:“我妈妈是清洁工。”
第五篇:孩子是未来
谈家风 促校风”
不同的家风,会造就不同的人才。家风就是家庭风气,家风就是言传身教,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经典、无穷的力量,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非常深刻的。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现在重提“家风”有着非常积极地现实意义,这是一种文化的回归,是一种历史智慧的挖掘与重建。
我们家认为,良好的家风就是向善向上。它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和谐的家庭关系
为了给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父母对孩子也要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家长以身作则,做好模范带头。不要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否则,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是有浓厚的学习气氛
“文风”是家风中重要的一种,是培养孩子情趣,熏陶孩子素养的重要方面。要让孩子热爱学习,崇尚知识,增长见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首先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要求孩子学习,而自己玩游戏,看电视,让家庭充满学习氛围,这是一种智的追求。孩子在这种环境影响下,也会变得知书达理的。
三是有高尚的精神情趣
父母都追求高尚的精神情趣,带头把家里的精神生活搞得充实、高雅、丰富些,防止精神污染。不让低级趣味充斥 家庭,比如:抽烟、酗酒、赌博„„等不良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极坏。父母可以通过看书、种花草、听音乐等好的习惯行为来影响孩子,孩子身临其中,也必然受到审美情趣的熏陶。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能忙碌于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视了孩子的教育,更不能将教育完全推给学校,完全依靠老师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或许一些父母认为自己文化水平太低,根本教育不好孩子,然而,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的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修养。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最小细胞,家风好了,孩子就有品行了,孩子品行好了,班风校风就正了,班风校风好了,孩子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了。“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站要有站相,吃要有吃相,走要有走相。这种最朴素、最简单的家风却是最本色、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文明的种子,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传承文明礼仪的美德,明白勤俭持家,忠厚诚信,知书达理,孝敬父母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它体现在学校各类人员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学生的学风、教师的教风,还存在于学校的各种事物和环境之中。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但学校的风气又依靠于广大的在 校学生,学风是校风的重要体现优良的校风一经形成,就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但是,校风是一种心理环境,是无形的,而不是学校的教育、行政措施,因而,它的形成需要一个认同理解、相互教育、坚持成习的过程,它的作用的产生也有其独特的方式和机制。校风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可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迸发出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革命精神,在这种环境 中养成的行为习惯使人终生难忘,将成为这个学校里每一个成员自觉奋进的动力,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繁荣和发展。
太和县第一小学4(1)班
司旭冉
学生家长:司永
工作单位:太和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