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对部分高校《电工实训》情况进行了解后,该文提出了几点《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电工实训》课的实践情况。
关键词:电工实训;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673-03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lectrical Training”
XU Chang-ying1, ZHANG Yong2
(1.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4, 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63, China)
Abstract: After author understandthe situation of “Electrical Training” of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roposes somemethods of “Electrical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briefl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Electrical Training” of Nanchang Hangko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Training Center.Key words: Electrical Training, Reform, Practice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各个领域的不断渗透,出现了学科的交叉、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的延伸,这就要求工科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掌握电工电子相关技术。而电工实习是一种大综合,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门知识与综合运用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验证与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好形式。它注重把能力培养放在首位。如何做好《电工实训》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背景知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综合工程实践能力始终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电工实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各自为政,互补干涉
《电工实训》目前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由两个学院进行,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很少交流。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由于时间限制只能注重实际操作,由此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在造成了一些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理论课中很少包含反映实践的内容
目前电工理论课程教材中理论内容多,反映实践的内容少。特别是反映生产实践的内容极少,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之后无法满足实际操作的需要。
1.3 《电工实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早
《电工实训》教学大纲中明确写出:本实习课为理、工科部分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生在修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电工学等前期基础理论课,掌握了电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之开设。但目前由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并且两个学院独立教学,因此造成在进行电工实训的时候,其前期的基础理论课还没有学完或还没开课,学生在实训之前并没有具备基本的电工技术基础,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给学生在实训中埋下安全隐患。
1.4 《电工实训》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
目前多数高校电工实训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具备初级维修电工的水平,并且部分学校还希望学生通过电工实训完成对学生中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工作。但通常给予电工实训课程的课时为一到三周不等的时间,三周时间想让没有具备基本的电工技术基础的学生完成成初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工作尚且差强人意,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中级维修电工的培训工作更是比较困难。《电工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电工实训》为理工科部分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通过电工实训,要使学生建立起电工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概念和工程意识,培养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具备初级或中级维修电工的水平。因此,为了使学生在电工实训课程中能真正地掌握相应技能,则必须对《电工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使之与出初级、中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接轨。剔除陈旧的、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强调以应用为主线,以能力为中心,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突出电工实训实用性和维修电工职业技能的重要性。
2.1 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2.1.1 将《电工实训》课程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并增设《电工操作理论》选修课
《电工实训》课程可分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为电工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如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或电工学等课程中涉及的内容,同时还包括电工布线等相关工艺知识;实践内容主要为电工基本工艺、安装调试操作技能、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工具的使用与维护、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安全文明生产等。其理论教学内容有很多知识都已经包含在电电子理论课程中,但是有不少内容因各种原因并没有讲授或讲授的比较粗略,而且有部分专业开设相关课程比较晚。因此,可增设一门《电工操作理论》作为选修课程,将电工实训中涉及的理论内容都纳入到该课程中,由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训指导教师主讲,并要求参加电工实训的学生必选,其他专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作为选修课开拓视野,这就决了电工实训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难题,同时也减少了重复教学和资源的浪费,相当于间接的增加了电工实训的有效时间。
2.1.2 对部分专业增加《电工实训》课程的课时,并分两学期开课。
由于专业特点的限制,《电工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对于机类、电类和非机电类的学生各有不同,对于机类和非机电类的学生该课程的培养目标通常只是让学生掌握练初级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而对于电类学生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则应该是具有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因此对电类学生应增加《电工实训》课程的课时,并分两学期开课,可以定在大一和大二的第二个学期进行。在第一次电工实训中主要训练初级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并为中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训练做好铺垫。待相关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再进行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
2.1.3 增加学校自制设备在《电工实训》课程中的比例
为了增加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能更好的展示实训设备内容的构造,并且在实训中突出各学校的特色,应该在《电工实训》课程增加学校自制设备的比例。例如南昌航空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自2002年开始就不断的将自制教学设备(包含机床电器控制实训台、家居模拟配电实训台和汽车电器实训台)用于学生实训过程中。
2.2 改革《电工实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2.1 示教板、多媒体等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电工实训》中任何学校都不可能配备电工实践应具备的全部设备,或由于人员和时间限制指导教师无法手把手给每一个同学演示一些复杂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但为了提高实训效果有些内容就可采用采用示教板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如在讲解电线线路敷设的规则和注意事项时,可结合示教板中的实例进行;在讲解电工常用仪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观看多媒体课件或录象再由指导教师示范。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并且可以更加完备的讲解学生应该掌握的电工实训知识。
第二篇: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孟宪宁
摘要: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软件技术这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讲,校企合作进行实训教学改革,建立一个符合软件企业开发流程、开发规范的实训环境;对于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工程师意义重大。本文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教学体系建设方面介绍了首批国家高职师范院校建设重点专业——软件技术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在创建适合高职高专教学的实训教学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高职;软件;实训;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其优势所在。实训教学是指独立设课的实训课和理论课中的实训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要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要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高职毕业生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其中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国家示范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构建实训教学体系、改革实训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学院“实境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整合学校、企业教学资源的一种有效模式。按照软件技术专业“2+0.5+0.5”课程体系的要求,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分成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的方法进行,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实训场景。
1.1 校内实训基地
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建立的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软件技术专业方向学生校内实训、项目研发及社会服务。针对软件专业划分越来越细的特点,校内实训室的建设采用的是按专业方向进行设置的方式,即按照Java、.Net、嵌入式、软件外包及软件测试五个专业方向分别建立各具特色的实训室,展开分专业方向的校内实训教学。
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未来几年的软、硬件发展需要。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核心在于其内涵建设,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训体系建设是在与青岛海尔软件有限公司等青岛本地的软件企业进行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实训基地环境营造、实训讲义指导手册编写,到开发实训项目等环节展开合作。在具有浓厚企业氛围的校内实训基地中,以来自企业真实项目为依托展开项目教学。半年的校内实训,通过引入来自东软集团的实训体系进行项目综合实训,整个实训环节由课程实训和项目实训两个环节组成,其中课程实训由基础知识复习、框架知识学习组成,通过小型项目贯穿相关基础知识、框架知识等知识点;项目实训按照企业化流程进行安排,实训环节涵盖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各个项目开发环节。通过400多课时的实训进行真实企业项目研发,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来熟悉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掌握软件开发规范,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1.2 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采用了由学校投资到企业建立实习工位的方式来进行建设。此种模式解决软件企业难以提供批量实习工位的难题。在实行新的实训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程中,把来自于软件企业的真
实项目贯穿于整个的教学及实训过程,在实训中引入现代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和开发规范,使学生在项目的教学和实训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专业技能。以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学生在企业工程师的带领下,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既锻炼了项目开发经验,又接受了企业化工作环境、工作氛围的锻炼,初步实现了实习就业的一体化。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走出去”就是将学校专职教师派到企业进行研修、参加企业项目研发;“请进来”就是将企业的工程师请到学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技能,而且可以把软件企业最新的技术引入到学校教学环节中来。在Java方向的校内实训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把专职教师派到青岛用友电子政务软件公司,和软件企业的项目经理、软件工程师一起研发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企业现有的工作流平台上,进行办公自动化平台上的电子邮件、公告牌、知识库、论坛四个模块的开发。组成企业项目经理领导、由企业工程师、研修教师、实习学生参加的研发团队,按照CMM流程进行了项目四个模块的开发。根据学生的校内实训要求对有关模块的内容进行裁剪,得到了满足校内实训需求、符合CMM开发流程的实训案例。整个案例是在Struts、Spring和Hibernate这三个开源框架基础上来构建,涵盖了现在软件企业中Java平台上流行的SSH架构的有关知识点,以办公自动化项目四个模块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学习J2EE平台下Web应用开发知识的基础上,从系统架构的层面来学习Java Web应用的设计与开发,按照系统功能分层设计的思想把整个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等几个层面,从包结构的划分、SSH框架在各层的应用,引领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启动、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环节的文档编写及实际代码的编写与调试工作。通过实际的项目研发掌握SSH架构下的Java Web应用开发的知识点,学习现代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和开发规范,为将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构建新的实训教学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加大了实训课时比例,实训课学时为1449学时,占总学时(2286学时)的63.3%。新的课程体系是以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围绕职业素质训练与职业核心技术实训这一主线,将各种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企业对软件人才规格的需求;实际企业项目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通过分方向、多层次、分阶段来逐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
分方向是指软件技术专业分为Java、.Net、嵌入式和软件测试等方向;多层次包括专业认识、基本技能实训、核心能力训练、综合技能实训;分阶段则是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每个学期均开设综合实训项目,模拟企业实际环境进行项目的开发,项目的难度及要求随学期而逐渐增加。在校内综合项目实训中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方法,学生按照软件企业的工作方式,在实训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实际项目开发。实训过程涵盖软件开发流程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够熟悉企业的开发规范和流程,代码编写能力、职业素质均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采用“2+0.5+0.5”的教学模式,即2年校内实境教学及实训(1年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及1年实境专业实训)+半年校内综合实境实训(0.5)+半年校外顶岗实习(0.5)。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环节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逐步建立起来的,其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1 校企共建实训体系
(1)专业认知
该环节学生在入学教育阶段,带领学生到校外教学基地中,通过参观、调研和听报告等形式,使学生认识所学专业在软件行业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初步建立软件技术的整体概念。
(2)基本技能实训
该环节采用“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的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加深对课程知识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核心技术实训(课程项目实训)
该环节通过项目实训,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教师在实训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实训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理解任务、编码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4)综合实训
该环节学生按规范进行编码、文档编写、测试等工作,采用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培训,实训环节涵盖需求分析、详细设计、编码与测试各个项目开发环节。通过16周的实训,学生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带领下开发来自于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软件企业的开发流程、开发规范,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5)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实境训教”人才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要求。软件技术专业现已软件企业达成了学生顶岗实习协议,采取学院投资,企业管理的模式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学生进入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初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目标。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软件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将来自企业的实战项目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普遍提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团体合作意识均得到了很好地锻炼。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推行师生互动;学生边学边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强调个性的发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1)创造场景,布置任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求学生真正从实际工作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不单纯地进行理论讲授。把学生发言也作为全体学生学习的一个方面。
(2)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基本技能。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充分表现自己,锻炼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不去单纯追求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
(4)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成果,通过成果展示和教师演示,师生共评效果,享受成功,师生互动并总结归纳。
(5)巩固练习、强化训练所学内容。
在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训过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对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进行综合训练,利用较为完整的项目进行实训教学。
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小组(每组4人~6人),将学生按各自的特点、能力和兴趣在项目小组内分担项目负责人、界面设计、后台数据库设计、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文档制作及管理等不同的角色。各项目小组在实训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项目实训。
具体实施过程是:划分项目小组—布置项目任务—项目角色分工—学生进入角色—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指导教师解答、辅导—学生完成任务—教师评价(过程考核)—学生总结—教师归纳、总结—学生提交报告、文档。总结
软件技术专业的“2+0.5+0.5”的教学模式的实训环节是按照校内半年、校外半年的方式进行组织的。校内实训基地引入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在贴合软件企业工作环境的实训室中完成校内综合实训。校外实训基地由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带领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参加企业项目的研发,在实战中进一步深化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分方向、多层次、分阶段来逐步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整个实训环节包括专业认知、基本技能实训、核心技术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几个环节,实训涵盖了基础知识、专业核心技术及综合能力培养等各个方面,所建立的实训教学体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懿心.高职高专教师必读[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第三篇:中职实训教学改革探索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周宝誉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要真正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实训教学改革。为此,探讨了模块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在中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教学一体化的试点和复合型实训的构想。【关键词】中职 实训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181-0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能,可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劳动者。为此,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完善职业教育的功能,创新实训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一、模块教学法在车工考证实训的尝试
(一)模块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模块教学法,就是将教材中有共性的章节归类,形成大模块,又将大模块分解成若干小模块,然后在各模块之间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讲清重点、难点。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又能提高辅导效率,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根据这种教学法可将内容分散和分解,具有把重点、难点集中辅导的特点,因而很适合于实训教学。在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2001级机制专业进行的车工考证实训教学时,我们进行了模块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的试点工作。
首先,对车工考证实训内容按六个大模块进行了设计,每一个大模块里又细分了若干小模块(见表1),每一个小模块的实训内容里包含了相应的工具量具的使用知识、车床基本知识、车刀基本知识,工件的定位和装夹知识、车削方法和车削工艺基本知识等,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学习和认识每一个模块的训练内容,能和在课堂教学学习的专业课程相联系,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其次,模块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和原来的实训教学过程不同。原来的实训教学方式是学生在课堂教学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再到实习工厂进行实训教学,学生分组后由各指导教师按训练内容进行“示范—练习”的训练。按这种主要是工厂中的师傅带学徒式的教学方式,在职业学校由不同指导教师同时指导较多学生时,就会出现指导的水平和能力、指导的方式和方法、指导的进度和效果等方面的差异。为避免这种差异性,我们将实训教学过程改为模块训练内容“统—讲解—示范—练习”;每一个模块的训练内容由专门的指导教师按课堂教学方式统一讲解,主要解决和训练内容相关的理论性问题。学生在“示范—练习”的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也统一讲解,主要解决和训练过程相关的难点和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效果
在明确了思路以后,我们把学生分为两组,甲组按原来的实训教学方式进行(学徒式的教学方式),乙组按模块教学的方式实施。经过了6周的集中实训教学后,我们通过观测得出了两组的对比情况(见表2)。
由表2的数据和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分析到以下的情况:
1.在组员人数基本相同,实训时间相同,指导教师人数相同的情况下,甲组和乙组在使用数量较多的90°外圆车刀和Ф36圆钢棒料的二组对比数据呈现了较大的差异。这说明了两个方面的情况:一是甲组在相同的实训时间里,实际用于加工练习的时间要比乙组多,这是因为乙组的实训教学过程和甲组不同,模块训练内容多了统一讲解的项目;而且统一讲解这一项实际是理论教学,因此甲组实际用于加工练习的时间要比乙组多。二是甲组在实训的过程消耗了较多的材料和刀具,除了实际用于加工练习的时间较多的因素,还有就是甲组的学生在加工练习过程操作和加工失误过多的因素造成的。
2.在两种不同的实训教学方式下,实训的效果有显著的差别。甲组的学生在加工练习过程和考试时的技能状况呈现较大的差别,出现了两极严重分化的情况;而乙组学生的技能状况没有表现出大的差别,说明乙组学生在相同的实训时间和实训教学方式下所学到的技能水平是比较平均。分析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我们看到甲组学徒式的教学方式是以指导教师(师傅)为主导地位的,指导教师的管理能力和技能水平以及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的指导方法等,对学生的技能学习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学生在这种实训教学方式中是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主要以反复模仿工件的加工,来达到对技能的熟练和掌握。
乙组模块教学的方式是以指导教师为引导的,指导教师通过进行统一讲解,把实训教学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以及相应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注意引导学生从抽象的理论向如何掌握实践技能过渡。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已经学习主要专业课程,再通过统一讲解的方式把相应专业知识的重点难点和技能要求相结合;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学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联系,又能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在实训过程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所以在模块教学的方式下,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是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的方法、技巧在不同工件上的应用,来达到对知识的验证和技能的熟练与掌握。乙组学生在实际加工练习的时间要比甲组少的情况下,仍然能一致通过技能鉴定考试,说明模块教学方式实训的效果是比较良好的。
通过比较学徒式的教学方式和模块教学的方式二者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模块教学的方式在实训教学中的成本较低和效果比较显著,应在实训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因此,我们在以后的金工实训教学中都是基于模块教学的方式来展开。
二、项目考核、动态管理模式的应用
(一)教学改革的背景
2001年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数控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数控方面的实训教学服务。最初,我们确定采用模块教学的方式来进行实训教学,但在实际运作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数控实训是专业性较强的技能应用教学,要求学生对数学、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数控编程等课程能掌握和应用。一方面要在实训教学的过程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能充分的学习和进行工件编程;另一方面,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难以在设定的时间里完成模块内容的学习,同时,数控实训中心的设备台套数量有限,学生必须轮流上机操作机床,这样给整个实训教学的进程安排造成直接影响。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对整个实训教学安排作了调整,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部分的学习。课堂教学主要进行的项目有:数控编程课程的学习,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等知识的复习;技能训练项目内容学习(包括练习工件的程序编程)。技能训练把原来模块训练“统一讲解—示范—练习”的教学过程,改为项目训练统一讲解(提出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示范(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练习(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开展工作)—统一考核(教师对项目工作情况评估)的教学过程。
在项目训练中,以统一考核为中心(见表3),以严抓考核来带动和加强学生训练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项目训练的学习后,必须通过项目的考核,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训练的学习。没有通过项目考核的学生继续进行原项目的训练,直至通过项目考核,才能学习下一个项目。即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以发展学生个性和独创性的教育,以中等生为主,兼顾优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最终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程度的提高,从而做到培优辅差的分层次教学。这个以统一考核促使学生循序渐进、提高操作能力,以分层次教学促进学生由浅入深、夯实基础的实训教学的模式,我们称之为项目考核、动态管理模式。
通过这一实训教学模式的实施,原有的问题迎刃而解。一方面可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来进行理论方面的学习,而不影响实训教学技能学习的安排;另一方面通过强化项目考核,实施动态管理,也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动手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完成项目训练的学习。同时,项目训练是以统一考核为中心,不强调学习进程的一致性,采用差别项目同时实施的动态管理,促使学生在每一个项目训练的学习过程都认真对待。项目考核的过程也是学生的技能水平逐步提高和临场心理逐步加强的过程。两年来,通过项目考核、动态管理模式的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在数控实训中数控设备少、指导教师少、实训学生多、实训周期短等一系列困难。所以,1999级、2000级进行了数控实训学习的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试时,一次考试的通过率都达到90%以上(1999级96%、2000级93%)。
三、教学一体化的试点和复合型实训的构想
长期以来,中职教育中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是分段实施,即先理论后实训的学习过程,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容易造成相互脱节,理论教材和实训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不到协调,教学内容不能合理统筹。学生在课堂学习了很多专业理论知识,却难以用于指导实践。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向职业技能培训方向的发展变化,在2008年的上半年,我们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数控课程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的改革项目试点工作。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打破以往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段实施的惯例,将理论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反复交叉进行,改先理论后实训的学习过程为边理论边实训的学习过程,技能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学习相对应,紧密衔接,实现理论与实训的密切结合。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能使学生学到实在的本领,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技能形成进程加快。
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以“数控加工工艺和编程”为理论教学内容,以中级数控铣工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操作部分为实训教学内容。项目实训教学的实施也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一种是以20名左右的学生为单位的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注重以班为教学对象,以学生个人为考核对象。我们采用演示式的教学法,其教学活动过程是:由指导教师提供项目的任务、内容、实施要求,并通过个案的示范,做具体讲解和说明,由学生以此为基础来制定解决其他问题方案。这是以指导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活动过程。另一种是以4~5名左右的学生为单位的小组教学,小组教学注重以组为教学对象,以小组和学生个人为考核对象。我们采用课题式的教学法,其教学活动过程是:由指导教师向各小组布置项目课题,给予必要的说明,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由学生小组研究问题,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方可实施。这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互动的教学活动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不同的教学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性的实验,考察在现有的条件下(硬件和师资),将技能训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模式。
经过几年来的不断摸索,我们在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上有了一点收获,但这都是在学历制的教学模式下进行的尝试。随着中等职业教育向职业技能培训的方面发展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将要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并将发展为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中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证书互认、灵活的学分制等措施也将在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实行。
面对这一系列的发展变化,我们必须加快实训教学改革的步伐。为此,我们提出进行复合型实训教学的构想。
在现代的生产实践中,各学科、各专业的应用相互渗透,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传统的学科、工种与计算机日益融合,CAD/CAM技术广泛应用,机、电、液一体化的设备日益普及,一台加工中心的操作,就可能涉及车、铣、磨、钻及机、电设备维修等多个工种。因此,在实训教学中,指导学生把不同专业、不同工种所涵盖的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课题的开发或者产品的生产,进行跨专业和跨工种的复合实训教学。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而且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谋生能力。
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了复合型实训为例。学生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可由科任教师布置复合型实训课题,主要选取工程结构较为典型的工件,在实训中应用的课题,应适当降低模具结构设计的难度。要求学生从工件的成形工艺分析入手,独立完成模具结构设计,用Auto CAD绘出模具总装图及各非标准件零件图,并制定出合理的零件制造工艺及模具装配工艺,经指导教师审核,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对于一般的结构零件,要求学生用车、铣、刨、钻等普通机床加工;对于要求较高的成形零件,则要求学生预先编制出数控加工程序(使用软件自动编程),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加工。全部零件加工完毕后,再对模具进行装配,最后试模。这样历经CAD/CAM技术应用、普通机床的加工、数控机床的加工、模具钳工的操作,从设计到制造的实训过程(条件许可的,可采用逆向工程方法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把所学过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过程。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升华在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实现了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这样才是一个符合教学原则和认识规律的学习过程。【参考文献】
[1]车工职业技能鉴定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 [2]陈文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翁其金.塑料模塑工艺与塑料模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4]刘舒生,董燕桥.教学法大全[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0 [5]娄海滨.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周宝誉(1970-),男,广西贵港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工作,副主任,讲师,数控、模具专业教师。
第四篇:职业学校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职业学校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于杰
摘要: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是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中级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优化并整合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规划模块化实训内容、开发项目驱动任务及设计教学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中级维修电工;教学改革;模块化实训;任务驱动
(一)教学改革的缘由
职业院校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能够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电工电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时,确定通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应取得“双证”——毕业证和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而成为实训中级维修电工并获取中级资格证是取得高级维修电工资格证的前提和基础。
以前,本院的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完全是照搬传统教学方法,先上理论,再进行实训。其特点,一是实训时间长,二是实训项目重复交叉。如星三角降压起动项目要练习3~4天;在电工操作证实训中做过的起、停、正反转、星三角等项目,在中级电工实训时又做一遍。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一名熟练电工虽然有效,但存在严重缺陷:(1)理论与实践脱节,枯燥乏味的理论学习和机械式的实践操作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不但容易引起学生反感,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3)实训时间长,影响其他课程的教学安排。
因此,改革中级维修电工教学内容和实训模式势在必行。
(二)模块化教学内容的选择
企业招用工对劳动力的技能素质要求正在逐步提高。电工电子类专业技能人才仍有较大的需求量。为了更好地提职业院校电工电子类的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提炼出中级维修电工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要求,确定了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的行动领域,并转化成中级维修电工技能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三)学习情境的选取
职业资格标准对中级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要求主要分为以下两项,一是安装、调试操作技能,二是故障分析、修复及设备检修技能。围绕这个标准,并根据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我们对中级维修电工技能实训内容进行了取舍。装接电气控制线路配电板,车间低压动力、照明电路的安装、检修,检修、修理各种继电器装置,检修和排除典型控制线路的故障等项目安排到电工基本技能实训中完成(考取电工操作证);拆装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等项目调整到电机实训中完成。按照“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突出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建设原则,重构了《中级维修电工实训》教学内容。新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了5个实训教学模块。笔者针对中级维修电工教学不同的实训模块,设计出了不同的学习情境。比如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这一职业活动,设计了电机启停控制、电机点动连续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具有延时功能的电机往返控制、减压启动、制动及双速电机控制系统和绕线式电机控制系统。这7个学习情境形成由易到难、由浅渐深的任务驱动教学思路。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维修技能实训模块包括2个学习情境。第一个学习情境是维修基础,然后选择了X62W铣床这种典型机床的控制线路安装和故障检修作为训练任务。
(四)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施
课程以训练学生做电工电子工程项目为手段,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项目开发过程来实施教学。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将控制分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操作调试、故障分析等知识和工程理念嵌入到完成工程项目中进行分析讲解和演练。通过培训学生做项目,训练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个学习情境的实施,教师要预先制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准备)→跟我想(准备)→跟我做(行动)→自己做(行动)几个环节展开,最后对学生的实训过程、合作态度及实训成果进行评估。这种(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教学方法不仅规范了教师“教”的步骤,而且确定了学生“学”的步骤,还指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步骤。这种一边进行知识讲解和操作示范,一边引导学生同步训练的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做三者融合,教为指导,学为过程,做为中心。
(五)实践效果
学生普遍认为:通过亲自动手、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只是侧重于从旁指导,使他们有了很多动手和动脑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自己动脑得出结论,动手做出电路板件,不仅可增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且很有成就感,同时也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程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本课程改革,使我院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得到了优化,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1]劳动部,机械工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考核大纲):维修电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2]劳动部培训司.维修电工生产实习(第2版)[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3]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编审委员会.维修电工(初级、中级、高级)[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现代大职业教育之路[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6]彭彦卿.高级维修电工培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7]单晓红,钟月梅,王亚忠.高职电路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
第五篇:车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
摘 要: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教学的主体。我们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的实训教材、学材,以促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本文提出,在实训教学中可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改革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实训管理,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生产仿真实训,最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校本开发 信息化教学 技能大赛 生产仿真实训
车工实训课程作为机械加工专业培养机械零部件生产技术工人的一门核心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如何提高车工实训课程的授课效果,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设法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结合个人多年的车工实训教学经历,对车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一、学校实训教材、学材应以校本开发为主
众所周知,实训教学是技工学校教学的主体,但是各个学校实训设备不一定一样,各个学校的学生情况、师资水平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采用统一的实训教材、学材开展教学,很显然不能很好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最优教学。笔者在多年的车工实训教材、学材选择的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开发符合本地区和本校特色的实训教材、学材,才能适应学生及当地企业的需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学校自己要主动地去开发校本教材、学材,从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的实训教学,校本教材、学材的改革应该迈开大步,一次到位。在教改的大环境下,实训教材、学材如果不改变思想还沿用老的教材编写模式,那么很快就会因为跟不上新的教学改革形势而被淘汰。所以为了更好地与实际接轨,突出技工教育特色,要求我们要更积极主动地去开发校本教材、学材。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与本校实际结合,有利于组织本校学生开展实训教学,才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二、车工实训授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出现和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思维活跃的中职学生。在传统的车工实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名教师操作车床,十几名学生围在机床周围观察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不能充分地全面地观察到教师的每一个操作细节,甚至还会有极个别学生从始至终看不全教师的演示过程,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在一体化教室中装上视频采集和监控系统,由一名教师操作机床,另一名教师负责控制视频采集系统,拍下车床运转的每个动作和教师操作的每个细节,并将视频投影到大屏幕上。这样只需要一名教师示范操作就能兼顾到全班所有同学,使得每位同学都能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操作的每步具体动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采集到的视频在多个多媒体教室播放,从而实现同时完成多个班级同样课程内容的授课过程。如果学校硬件条件有限,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软件条件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自行制作微课,将车削加工过程中的各种主要学习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制作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我们甚至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线上线下功能,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个级别的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改革和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
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和师生实力,也成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依据。车工技能竞赛的内容是众多专家通过集体研究讨论结合新技术、新工艺而制定出来的。通过分析技能大赛的比赛方案,可以引领我们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我们还应该以参加技能大赛为契机,仔细研究竞赛方案,认真了解机械行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重新审视现有的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的设置和具体工作任务的分配,将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从而保证实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同时,技能大赛为广大教师丰富个人专业知识和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教师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其自身必须首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不但要能讲还要会做,这样会促使本人迫切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指导竞赛的过程也是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成为本专业新知识的传授者,新技能的实践者和指导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一体化教师,也才能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的目的是为了真正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改”。技能大赛对于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把赛场的高技能渗透到平时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到职业理论与实训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让每一位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获得行业和企业的认可。
四、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实训管理,安排学生进行生产仿真实训
在学生日常实训过程中,按企业要求对实训场地的设置、工量具的管理,实训要求都尽量向企业靠拢,让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提前感受企业的氛围。在实训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要规范化、制度化,诸如学生的出勤、工量具的领取、实训报告的格式等都要统一规范。另外,我们也可以把校企合作的企业领导请进学校,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管理,这样学生毕业后能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更快地融入到企业中去。同时,我们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生产仿真实训,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充当车间中的一个部门,有的充当操作工,有的充当质检员,有的充当库管,有的充当工艺员。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能体会到工厂生产过程中的运作规律,能从各种不同角度体会到工厂各个岗位的设置目的、岗位分工职责和其在整个生产环节中的存在意义,体会到工作规范的必要性和各工种之间协作的重要性,最终使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生产仿真实训将学生按工厂生产车间模式进行分工,并循环让每位学生体会各岗位的职责及其生产过程的运作规律,使学生在牢固掌握车削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到什么是职业素质,感受到个人在各岗位中的责任及相互协助的重要性。生产仿真实训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职业水准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要求,车工实训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车床操作技能,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个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车工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及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使其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参与,从而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