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学生的识字教学
新课改下如何搞好学生的识字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留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的结论: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小朋友”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二、注意丰富积累要有韵味.如果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 的知识,我们必须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凭借,培养学生处方探究获得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提高。正缘于此,我们好多的教师上完课总要给学生介绍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提高。曾经有个老师上《卧薪尝胆》时,更是“棋高一着”,他利用一幅对联“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激发出学生去了解这些历史故事的兴趣,非常有韵味,我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获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变换形式——“玩”中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如在教学新课程“一年级下册识字7”时,教师可穿插以下活动辅导教学:出示课文左上方插图,让学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含义时让孩子们“搭一搭”、“演一演”。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学中,要经常变换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巩固识字练习。复习生字笔顺时,可以用“对口令”的游戏。如“斗”字的笔顺,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写?“斗”字这样写:点点横竖。这就是“对口令”。复习组词可以用“找朋友”、“词语开花”、“摘苹果”等游戏。
四.教给方法——学会学、教学是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而结果则以静态形式存在于学生的主观世界之中,为了孩子们都想学,都会学。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汉字是属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声字。因此,正确掌握形声字是完成小学识字任务的关键之一。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生区分“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诉孩子们“三点水”旁表示与水有关的意义,“足”字旁表示与“足”或“脚”有关的意义。学生正确区分了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带有“三点水”旁和“足”字旁的汉字了。我们也可以利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绘,利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这时,学生的想象、创造,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很多老师在上课时,就充分利用象形字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理解字义。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奴、仆”两字时,分别板演奴、仆两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并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尽屈辱”。童心纯真,童心无邪。孩子们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却闪耀着智慧的光华。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如能以满腔的热情为学生铺路搭桥,帮助学生寻找出隐含在汉字中的童趣,那么识字将不再是他们的负担,而会成为一种乐趣。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地理教学
河南省修武县第一高级中学
赵艳梅
从教十几年,教育界就一直在喊着搞素质教育,喊着要把学生、老师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而走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们却有着很深的感受,光喊是不行的,只有切切实实的课程改革才有机会、有可能改变这一现状。
08年下学期开始河南省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新课程标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改之风就此拉开了帷幕,到如今,一个半学期已经过去了。在此期间,我们做了多方努力,想出各种办法来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这里有困惑、有矛盾、有问题,但也不乏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我想把他们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勉。
一、对照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力求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河南省执行的是一标多本制,我们学校采用的是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它和旧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了很大变动。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没有旧教材的知识系统性强,而且很多旧教材上的名词、概念都没有了,结论性的东西少了,文字的篇幅明显减少,这让我们感到新教材就是一个“纲”,在这个“纲”的引领下,里面需要填入许多东西,到底填什么,细读教材,对照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教材中有许多专题在为我们做这方面的指导。“读图思考”、“活动”、“阅读”、“案例”等等各种问题探究的形式将需要填充的内容一步步引导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对比新旧教材版本,可以看到新教材的图幅数量明显增多,甚至许多地方采用以图代文,使图像成为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新教材必修(Ⅱ)在讲到城市土地利用时,仅仅给学生呈现一幅“大、中、小三类城市的土地利用” 图,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市政用地的分布特点,而不是像旧教材那样以文字叙述的形式把这一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这种新课程理念在设计上明显增强了对学生的启发性,更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刻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精神。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还发现,同样是“活动”,但在位置与数量上有着显著不同,旧教材的活动都设计在每篇正文之后且数量少,活动的内容也多为结合正文内容来回答的问题。而新教材的活动就大为不同了,首先是数量上的明显增多,再者就是贯穿在每节课当中,最重要的是,不少的活动是要求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出某一知识点,而这一知 1
识点是文字叙述中所没有明确阐述出来的,但却是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假如,新教材必修(Ⅰ)在第一章第一节活动中设计了演示昼夜更替的动手活动,解释昼夜更替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认识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如何判断晨昏线,这些都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但通过这样一个动手试验便迎刃而解了。
常言道“不破不立”,新教材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删除了一些难以读懂、不易理解的地图;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材中出现的包含大量地理信息阅读、实践、观察和探究活动即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它们为教师提供了较大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二、记录困惑,认真反思,探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新模式。
一个半学期的新课改教学,新教材给了我们很多,有收获,也有困惑。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很好地服务教学工作,我们把这些收获和困惑都尽量地记录下来,以求找到更好的、更科学的教学模式。还记得高一新学期刚开始一段时间,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曾经在备课过程中开玩笑地说“我们所教这一级学生就好比是一群小白鼠”,但真正放在课改这块达的试验田里,我们真的能把他们当做小白鼠吗?学生的路是不可逆转的,作为走在课改最前沿的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履行好这份责任呢?
回头看,新课改下我们遇到的最大的困惑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结构上新教材较旧教材系统性差了,这对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广度,如何处理好教材的知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课堂活动明显增加,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时间难以把握,安排好的课时,总是会被打乱。这就在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这些活动,如何安排好教学进度上给我们每一位高一地理教师提出了挑战。高一上学期进行必修(Ⅰ)的过程是最明显的,那时我们感到课时特别的紧张,在活动的组织上难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就感觉活动只是走过场、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调动每位同学,时间又难以满足,教学进度无法完成。例如,学习必修(Ⅰ)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自转时,由于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地球自转的周期和时间”、“地球各地线速度和角速度随纬度变化规律”都是通过活动的形式展示出来的,我就设想着尽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以期在学习地球运动知识之初给学生开个好头,打下扎实的基础,结果活动时间把握不好,当堂任务未能完成,打乱了课时计划,影响了进度。
针对这一问题,高一下学期伊始,我们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每一
课时都编出相应的导学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导学,合作探究,自我检测等内容以导学案的形式一次性地呈现给学生,并坚持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提前预习完成。课堂上我们把全班学生都进行了分组,每组学生好、中、差各个程度的学生兼顾。上课一开始首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各自的预习结果,组内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惑,再通过小组间的相互交流、展示来完成,最后留下的大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不了的难题,才是我们教师需要讲解的,这样不仅促使学生把课前预习活动真正告了起来,而且还使课堂效率大为提高,这半学期以来,我们感到教学进度完不成的次数明显减少,较上学期而言,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这种模式特别符合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它改变了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变为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
三、注重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理解能力。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教材内容相对简单,而高中地理在难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很大,这让不少刚进入高一的学生难以适应,给我们的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我所教实验班的学生里面就有不少的学生连经线、纬线都不知道(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发现的),这在后面地球的运动、时差的计算、季节的形成等问题的理解上明显凸现出来。类似这样的问题,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给学生补充、讲解,会使本来紧张的课时雪上加霜,教学任务难以完成;组织学生回去自学的话,又有一部分综合理解能力较弱的同学难以接受。
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高一地理备课组的老师们在集体备课时,特别注意要备上和本节课有关的初中地理知识,将这些知识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的地理知识保持连续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进入下学期采用导学案教学以后,这些补充的初中地理知识直接在导学案中呈现给学生,使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更直接,且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例如,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中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涉及到铁路、商品农业基地等,这些地理要素对学生来说已经很陌生,不了解它们的名称、位置。这样,我们在编导学案时,就将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示意图,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示意图补充上去,并且配以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分布图,让学生从感性上先直观的了解我国商品粮基地和主要的铁路干线与
城市分布之间的关系。学生带着明确的地理事物名称,明确的位置,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茫然,当然也会使本节课的难度在原来基础上有所降低,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
四、做好学生评价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谈起对学生的评价,不少人都会想到给学生打分,评优、良、中、差、合格等级等方法。这些都不失为一些好的评价方法,但我认为对于我们的评价对象,如果一种评价机制、评价方法用得久了,就会产生感觉疲劳、心理疲劳,就会让他们逐渐的不在乎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使用这些传统的记录性的评价方法外,还要尝试着采用一些其他的评价方法,给学生一些新鲜的感觉,缓解他们的听觉疲劳,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当学生做得好时,一句简单的英语“very good”、“you are excellent”既起到了鼓励表扬学生的作用,又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兴奋不已。一句“今天表现不错,奖励一朵小红花─精神上的”,既缓和了课堂气氛,夸奖了学生,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诙谐幽默,兴趣大增。同时又恰当地展现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这些评价方法没有严格的规定什么时候用,用那一种,但用好了,却会常用常新,出其不意,起到画龙点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东西,还只是探索阶段,它要求我们这些新课改的操刀者必须努力学习,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人才观、学习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力争通过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以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三篇:新课改下的识字教学
新课改下的识字教学
摘 要: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因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二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年级的基础学习起来就变得轻松了。教学中,识字这一块,学生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错别字也越来越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就显得很重要了。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我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采用了循环记忆识字教学,使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那么,怎样才能让教师不受制于教材,不一味地只为完成“认识几百个字”的教学任务,而使有基础、能力强的学生,认识教材外更多的字,使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树立“我会认”的信心,从而让所有学生感受识字的快乐,促进其主动识字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对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有很大帮助。首先是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才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方法。我再加以总结就形成了加一加、减一减、猜一猜、讲一讲、画一画等方法。我们班的学生在经历了家长、教师帮助制作卡片后,自己动手制作卡片后,现在部分学生已能根据要识的字的音、形、义配上装饰插图,并组词。识字要求的层层提高给学生带来了乐趣和挑战。学生识字的兴趣越来越高,识字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反复识字
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读出来吧,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小老师教生字,引领学生改变识字方法,学生制作生字卡片之后,如何让他们把生字教给大家呢?我和学生共同确定了这样几个步骤:(1)读生字。先找出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再带拼音读一读;(2)小组合作,说结构,说部首,组词,编字谜等。在学习生字中,我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自己想,自己说。一个个“小老师”都能独立发现问题,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生字的写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诸如多一点、少一点、多一撇、少一撇这类的笔画错误,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产生的错误等。
3.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比较好。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教学中,我一方面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
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我力求做到形式多样,活泼生动,体现趣味性;力求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校内外沟通,体现开放性。
1.开放识字课堂,引领学生大量识字
让生活成为识字的大舞台,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地主动识字。
2.注意识字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我在课堂上常常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创设有趣的识字情境,来鼓励学生识记和巩固识字成果。
3.生活化识字,巩固识字成果
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有心人。”我有意地布置学生在课间认学校的校牌、认班级的班牌、认学校各个教室的门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校园内的标语、宣传栏、黑板报或自己的学习用品、书刊杂志,从中寻找熟字朋友;引导学生在看电视时识广告字、买东西时识商标字,走在街上识招牌字,在数学、美术、音乐上识字、在读课外书时识字;鼓励学生广泛搜集字谜、自创字谜、编识字顺口溜,以增强识字的趣味性。
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如果教师能点燃学生识字的“火焰”,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并创造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里和汉字交朋友,常见面,使学生主动地识字,我相信所有的学生都会成功地完成识字任务的。
参考文献:
聂在富.语言文字知识与小学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作者单位 甘肃省酒泉市新苑学校)
第四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
学
新课程改革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以全新的视角与理念来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无论是在理念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与机遇,我们要将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应试能力的同时,为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奠定基础,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现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浅谈如下。中国论文网 /1/view-12875040.htm
一、渗透STS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物理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自然规律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进而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明确提出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教学理念。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高中生具有相当的生活阅历,其认知水平已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有机渗透STS教育,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与生产现象入手来引入物理学习,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切感,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入物理学习。“从生活中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地发展”,这为我们的物理教学提供一个方向,即教学要围绕生活进行,从身边的物理现象入手来学习新知。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大大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致。如在学习“静摩擦力”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上台来亲自操作,用手提课本、玻璃瓶等,学生很容易地提起来了,然后让学生在掺有洗洁精的水里洗手,然后再提玻璃瓶,瓶面很光滑,不容易提起。对于这两个操作,都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对此都非常熟悉。此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能提起东西是因为静摩擦力无处不在,但是有时却无法提起,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两种情况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都曾遇到过,但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自然会产生求知的欲望。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理解与掌握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的学科,体会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与学习的乐趣,从而形成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已广泛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辅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要善于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由传统教学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一本教材转变为以图片、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手段来传递信息,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平面为立体,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繁琐为简单的特点。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来参与教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热情,又可以让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够更多地接收信息,进而有利于学生能
力的培养与课堂效益的提高。
第一,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每一章每一节都有教学重难点,这些重难点问题的处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兴趣的保持与激发。对于重点,在多媒体课件中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色彩与特殊的符号或者用动画、图片等来突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物理具有抽象性的特点,采用传统教学的静态图片与平白的叙述,很难将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讲清讲透,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将学生理解起来颇有难度的知识点条理化、清晰化、动态化、宏观化地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从大量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现其内在的联系,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如“简谐振动”的教学,此节的教学重难点是回复力、速度、加速度随位移变化的规律。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来模拟弹簧振子的振动过程,并动态显示回复力、速度、加速度、位移四个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变
化规律,这样的动态显示形象直观,利于学生理解。
第二,运用多媒体做好实验。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全面清晰而准确地展现物理过程与物理现象,尤其适用于一些现实中不能进行、不易操作或对环境要求极为严格的实验,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教材中所给出的实验,我们在现实中无法完成,如果只让学生根据教材的文字描述和图形来学习,学生很难得到直观形象的认识,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以动态而形象的展示,让学生加强理解与记忆。
三、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新课程改革标准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判断、总结与概括能力。
第一,以教师的演示实验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节课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精神的集中与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教师演示实验来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第二,重视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实验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尤其是把一些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从属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
能动性,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加速度的相关内容时,我提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作出了种种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实践证明:运用探究性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中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定理与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求学精神。
总之,我们要借着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树立大的物理教学观与学生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宇)
第五篇:用活多媒体,搞好识字教学
用活多媒体,搞好识字教学
摘要: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灵活运用多媒体,能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提高课堂效率,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
关键词:多媒体 识字教学 有效性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要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熟练运用,再加上识字量大,只有提高课堂效率,才能较好地完成识字教学任务。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要让学生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中真实有效,仅仅靠“一本书、一支粉笔、一盒卡片、一套挂图”这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是无法达到的。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我利用多媒体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识字情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我必须经常注意激发学生学习,运用电教媒体达到这个目的。如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二册《松鼠和狼》,在生字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技术将这一课的生字隐藏在一朵朵鲜花或一颗颗星星里,然后,在课堂中,以采鲜花或摘星星的方式趣味导入生字教学。学生这样学生字就比简单的利用卡片识字的兴趣浓厚,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运用多媒体,演示运笔过程,正确识记生字
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利用动画教学笔画,分析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趣,易于理解笔画、结构等特点,便于记忆摹仿。遇到难写、不易理解的字,则可以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化难为易,使学生正确识字书写。例如第一册语文识字中出现了古文字。古文字是我们的祖先为了记忆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文字符号。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将古人眼中的图画到古文字再到现代字的演变过程动画般的映入学生眼帘,既有趣又形象生动。学生理解古文字的形成过程记忆起来也就不枯燥乏味了,这就是多媒体在识字教学中的优势体现,让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生动有趣起来。
三、运用多媒体,巧设训练形式,强化巩固生字
一个汉字在学生的脑中扎下根,还必须通过反复练习,及时反馈,来强化记忆。多媒体技术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设计了程序,计算机可以成为能反馈练习的老师。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记忆较快、回生也快的特点,我采用举一反三的练习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出示“包”、“青”等字,分别让学生以这些字为母体,繁衍出另一字。屏幕显示两个文字框,上面是母体字,下面是新产生的字。设计动画,等学生说出新的字,移去形旁,电脑给予鼓励:“太棒了, 还有吗?”学生热情高涨,思绪活跃。“包”繁衍出“跑、炮、泡、抱、苞”等字,“青”繁衍出“请、清、睛、晴、”等字。这样的巩固练习,扩大了识字量,又促进了自学能力的形成。还可以利用形近字辨析,寻找错别字等多种形式来巩固识记。
多媒体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运用恰当巧妙,可以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多媒体的功能和特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教学的特点,严格遵循使用多媒体的原则,在语文课堂中适时地使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欢乐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掌握本领,使语文课堂真正
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快乐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