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导学案 莫泊桑拜师
主备人:李世新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莫泊桑拜师的故事,知道,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讲读第二段
1、教师范读。
2、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莫泊桑三次去福楼拜家中求教的情况)
3、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后回答。
1)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2)朗读第二句:“怎么会没有什么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幻灯片,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3)朗读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指导朗读。
4、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上台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4。
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2 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老师配乐朗诵课文第一段。每逢这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刘老师的身影,我印象中的刘老师什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然后找同学把文中描写刘老师的语句读一读。2 刘老师的腿如何残疾的我不知道,只是清楚地记得他曾笑着说过(读书中的语句)(1)笑声和酸涩矛盾吗?(笑是因为觉得新鲜没有一个残疾人这样说,酸涩因为刘老师太不幸了,同情刘老师)(2)尊敬刘老师什么?(尊敬刘老师乐观的生活态度)(板书:生活)
二、就是这位靠圆木拐杖支撑身体的刘老师,在晴朗的日子,课余时,在操场上带我们放风筝,那情景使我至今难忘。1
找同学读这件事。
默读并批注,刘老师的言行等,从中你体会到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课件)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咻咻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同学发言,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说一说自己体会到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他不但亲手放飞,享受劳动的欢乐,而且还在不断克服困难,享受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板书:生命)
看课件(这部分内容写的是什么?)作者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深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同学说一说后,课件变色字出现(强烈的爱与追求)并(板书:强烈的爱 追求)同学有感情朗读,齐读。
老师总结学法:抓人物言行品味,抓作者的感受品味,这是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自学剩下的两件事。
三、刘老师还爱什么?从另外两件事,运用上面的学法,说说刘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祖国,爱学生。(板书:爱事业)
分角色朗读第三件事。
四、刘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课件:课文每一件事的最后一句话)我考入了历史学系,我知道了应如何面对困难,学会爱别人,关心别人是多么令人难忘和感动,我也不得不思考一个正常人应如何面对生活。
苏叔阳个人资料。
五、所以在作者的心中,他非常爱刘老师,并且每想起就会想起那操场上放飞风筝的情景,读最后两节,提出不懂得问题。
出示第十一自然段,理解“行走,微笑”;“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板书: 22 理 想 的 风 筝
刘老师 强烈的爱 追求
教学反思: 孔子游春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其中两个成语造句。
2.体会第8自然段孔子所说的那段话所蕴含的道理。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间浓浓的情谊。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名言吗?
2、孔子是什么人?你们还知道他的哪些名言?
3.揭示课题: 孔子游春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通每句话。
②用“——”画出本课中的成语,用“——”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体会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说课文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示成语: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
温文尔雅深思熟虑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3)指导书写生字
①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②引导评价,适当范写。(突出字的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及笔顺)
③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
四.默读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大体上写了几部分内容?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三部分内容:泗水春景孔子论水 师生论志向)
五.选择你所喜欢的那一部分,读给同桌听。
六、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及本课中的成语。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二、精读课文:
1.反复轻读课文,找出你感受深的句子。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出示: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习习的春风像优美的琴声,在给翩翩到来的春天伴奏。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
(1)自由朗读。
(2)引导学生谈感受:这段话美在哪儿?写出了什么?
(3)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是她()的()
()是她()的()
()是她()的()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泗水春景这么美丽,所以孔子带弟子到河边游玩。齐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孔子凝望看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水与真君子之间有那些相似的地方?孔子让学生看水的目的是什么?
(3)对于大自然中的水你还有其它感受吗?
(4)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5)齐读这一段话。
(6)练习背诵这一段话。
(7)孔子能从司空见惯的流水中看出如此深奥的道理,你对这位大教育家有何评价?
(8)分角色朗读3---9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2.将第2、8自然段末尾的省略号换成与上文有密切联系的具体句子
第三课时
一、复习
指名背诵课文第1、2、8自然段。
二、继续精读课文:
出示:子路是个急性子,老师的话音未落就开了腔:”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温文尔雅的颜回经过深思熟虑,从容不迫地说;“我希望成为——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1)自由读。
比较子路和颜回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2)分角色朗读这两段话。
(3)讨论:子路和颜回的性格你欣赏谁,不欣赏谁?
(4)孔子对子路和颜回的志向持什么态度?
(5)出示挂图:请同学们说说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图
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6)分角色朗读课文10---17自然段
(7)孔子让学生在游玩中谈志向,你对这位大教育家
又有何评价?
三、小结:
1、泗水春景、孔子论水、师生论志向这三部分内容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
2、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四、指导造句:
本课中有不少成语给文章增添了魅力现在请同学们任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桃红柳绿意味深长司空见惯情不自禁温文尔雅深思熟虑
从容不迫手舞足蹈)
1、同桌交流、讨论。
2、指导造句,评议。
3、把句子写下来。
五、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孔子的故事。教学反思:明天,我们毕业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1、练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想到明天就要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心中就涌起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1)“眷恋”是什么意思?眷恋什么?
美丽的校园
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2)还会眷恋什么呢?
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3)为什么呢?
为什么深深眷恋美丽的校园?
为什么深深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
为什么深深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和同学?
二、学生分小组讨论,相互启发,教师巡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回答
(2)欣赏画面,体会校园的美丽。
引读:我还清楚地记得,6年前,我们依偎着爸爸妈妈,怀着对学校的憧憬、对老师的敬仰走进校园。„„
(3)校园这样美丽,可明天就要毕业了,你想对母校说什么?
带着对母校的热爱、眷恋之情朗读课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听录音,欣赏录象
(2)出示句子
6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1)“五彩斑斓”是什么意思?课文描写了怎样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
(从清晨跨进校门、早操、上课、中午的写字、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方面体味校园生活的五彩斑斓)
(2)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年过去了,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和技能,懂得了怎样做人,更感受到了童年的欢乐和幸福.母校啊母校,这些都是您给予我们的精神财富,我们怎么能忘记!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校园生活这样多姿多彩,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母校的热爱和赞美吗?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交流
(2)出示句子:
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1)联系课文,理解为什么说“老师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
(3)你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绩也离不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你有切身的体会吗?
过渡: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欣赏音乐),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炽热的心跳。
(1)交流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
总结:明天,我们就要毕业。我们眷恋美丽可爱的校园,(因为)它是那样诱人;
我们眷恋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因为)我们在这里茁壮成长;
我们眷恋朝夕相处的老师,(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你是天使,你是大树,你是海洋。让我们同唱一支歌,说声“谢谢,母校”“谢谢,老师”“谢谢,亲爱的同学”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第4、5自然段
2、作者眷恋母校、眷恋老师,想以怎样的行动来报效母校和老师呢/
二、讲读第三段
1、漫步美丽的校园,作者看着6年前亲手栽下的小树,产生了一个心愿,是心愿呢?
2、出示
等到这些小树长成参天大树,等到我们也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看我们的老师,道一声“老师,我们没有辜负您的希望!”
(1)“栋梁”是什么意思?
(2)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体会同学们立志成材、回报老师的心愿及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深眷恋。
三、总结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天,我们毕业
6年的学习生活
学到了
懂得了
更感受到了
敬爱的老师
是天使
是大树
是海洋
眷恋 教学反思:
习作七
教学要求:
1、读懂习作要求,了解书信的格式。
2、借助习作要求的提示,使学生懂得可以通过书信来表达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通过具体情景,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
4、按照习作要求,给老师写一封信。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真情实感。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六年的小学生活,不知不觉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集体中,亲密无间,老师诲人不倦的身影,都已深深地烙在我们心头,在记忆中显得如此珍贵。即将离别之际,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重温六年来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给亲爱的老师写一封信吧。
二、讨论回忆
1、你打算给哪一位老师写信?
2、在信中,你有哪些话要对老师说?(回忆和老师的交往,老师令你最难忘的事,告诉老师的小秘密,对老师的建议,我的理想等。)
三、明确要求
1、复习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福、署名、日期。
2、提出习作要求:
(1)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2)要写真实事情,抒发真情实感。
(3)写完后认真修改。
四、创设情境
1、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我……(说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2、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们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谈谈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感)
3、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
这样的情境有很多很多,请学生自己回忆和老师交往中的一两件事,全班再交流,相互启发,选择素材。
五、组织交流
1、写出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2、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六、完成习作
1、拟写初稿。
2、正面引导,鼓励修改
3、评议赏识,表达心声。教学反思:
练习七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第一部分。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诵读《论语》片段(2)学生背诵经典语句
(3)谈谈你对语句的理解。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1)指名读。(2)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的出自哪儿。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一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5)教师重点指导“翩翩”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2)及时小结描红情况。(3)学生仿写。
3、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明确本次写的字是“赶”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3)学生练写,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2)两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儿。(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http://bbs.pep.com.cn/thread-443810-1-1.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xiaoyu/jiaoshi/tbjxzy/px4x/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本课的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正误并互相修改。
二、角色扮演(导演选演员)
1、每小组挑选一位同学来扮演比萨斜塔下的记者。
2、记者分两派:
左派记者,支持伽利略;右派记者,支持亚里士多德。
3、左派记者寻找支持伽利略的围观群众;右派记者寻找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围观群众。
三、为演员设计台词
记者和围观群众设计本队的台词,必须每人一句,主要记者,主要群众台词各有三句。
1、如: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和群众台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思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2、如: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和群众为自己设计的台词:
⑴ 伽利略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年仅25岁。
⑵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⑶ 月球表面是不规则的凹凸起伏并非光滑。
⑷ 出版《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
⑸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他又完成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
⑹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意断。触怒了地萨大学中的一些人,他被赶出了比萨大学。
⑺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伽利略通过严密的思考发现了疑点,说明他善于思考。
五、教师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让两方记者对辩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信奉”二字双方记者总结发言:
左派记者: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
右派记者: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老师适时提问,请双方记者回答。
10+1>10
自相矛盾
10+1<10
六、全班总结全文,谈体会,议写法
1、学了本文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⑴ 我们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盲从。
⑵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⑶ 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都是不科学和行为。
2、刚才记者会上,同学们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演的很好,同学们互相评一评谁的动作语言表演的最符合人物身份。并体会一下对方记者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议,小组共同讨论,找一个代表上来发言。
七、作业
1、课外阅读《艾得旺普斯的故事》。
2、设想试验结束后第二天的报纸会如何报道这件事,写一则新闻。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左派记者
右派记者
↓支持
↓支持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支持
↑支持
围观群众 围观群众
【教学后记】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先分好组,让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多收集有伽利略的资料,并专一准备充足对付另一派记者的台词;让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多收集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为自己所支持的队多找材料。不要当堂再来分派别,准备不充分,临时上演有些慌张。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踩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CAI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三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案
20恐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4.背诵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这篇课文是以这种动物的名称为题的。当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写什么呢?(教师深情描述,再调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二.初读指导
(自读课文,积极思考,学会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查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等,培养自主学习习惯。)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效果。
(1 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指导观察字形,弄清每个生字的结构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然后让学生有重点的书写。
(3)指名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4)齐读生字词语。
3.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5.理清层次
(1)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2)给文章分段。三.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生字新词。3.练习朗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和学生一起走进“恐龙”,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在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来描绘不同种类恐龙的不同外形。)
1.导读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课文。
(2)说一说,从这一自然段中,拟制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导读第2—4自然段。读读.想想.议仪。如何用“首先„„接着„„最后„„”的句式把这三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1)品读第2自然段
①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说的。用笔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② 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恐龙?这些恐龙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 读一读,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恐龙的特点的?(2)品读第三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哪一句最能说明这个问题。②再读一读这一段,看看二.三两句话说的是什么? ③朗读课文
(3)品读第四自然段
①恐龙是怎么样繁殖后代的? ②朗读课文
.(4)朗读课文的2—4自然段,感悟一下恐龙的千奇百怪的形态特点以及独特的生活习性。
3导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工有句话,请说好所每句话的意思。(3)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3.总结课文。(整理资料,对恐龙有更全面的了解)(1)朗读课文。(2)教师小结。二.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脉络先背诵。2.学生试背。3.指名试背。4.齐读课文。三.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最后,让学生做小小解说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恐龙,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探究,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学生通过查资料.交流的方式,获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最后,让学生猜测恐龙灭绝的原因,学生踊跃发言,答案丰富多彩,极大地发展了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21槐乡五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学情分析: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教学重点难点:背诵课文 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检查生字:洋槐 坡坡 岗岗 瑞雪初降 酿出 挎走 喜盈盈 浓香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浇上(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哪些容易写错?(3)比较:破坡 槐环 酿浪 跨垮挎(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概括能力的训练)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描红,评议)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出示句子: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你最喜欢什么呢?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媒体展示了槐乡五月花开的一幅幅美丽画面,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感悟五月的淮乡之美,将课文中的文字与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感受五月槐乡的一片“白茫茫”的美丽意境。同时,为学生进行表达描述槐花的美提供了感性语言与想象空间。)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 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 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有的„„„„远看„„有的„„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
(借助于课件,学生能较好地感悟槐乡孩子喜爱槐花.享受槐花的那种心情。)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各种形式朗读)4.指导背诵。试背重点句子
5.小结: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三.小结课文
(再次整体观察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将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并将作业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将课堂的学习向课后延伸。)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四.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 茫茫一片
槐花 花形多姿:玉雕圆球 ?? 花美
花香花甜:香气扑鼻 沉浸香海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孩子 俊俏美丽(别.戴)人美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22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能找出中心句或训练概括能力。)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词。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五)检查自学。(检查反馈读书情况)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e韵母中“ue”中的“u”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ü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
“私”si和“异”yi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兔()
煤()
和()
免()谋()
异()
峡()饥()
导()狭()肌()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普通——平常的.一般的。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1)思——问题。(2)画——重点句。(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2.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并能体会海底神秘的声音,激发学生对海底世界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5)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对全文的深层的整体感知。)1.出示挂图。2.谈话激趣。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造句。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3.师范引路。(1)普通。
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3)物产丰富。
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三)作业: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 宁静 有声音 22.海底世界
动物 多种多样
物产丰富 植物 色彩.形态 矿产 蕴藏丰富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
2、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不畏艰辛的精神。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大尖和水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辛.不畏强暴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4.默读课文,能口头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什么是传说吗?(指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论述和评价。)请你举个例子说说,我们都学过或听过哪些传说?(《鲁班学艺》等)那这篇课文将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呢?(日月潭)2.介绍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3.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给生字注上声调。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纠正错误的读音。拯是后鼻音,潭是前鼻音。(3)再读课文,交流讨论:
(1)写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2-5)写日月潭的传说。
(6)写大尖山.水社山和日月潭的名字的由来。
(4)学生再读课文,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和觉得重要的地方作上记号。4.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些什么?是从哪一句中知道的?(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5.指导书写。
商字的里面要和滴字的里面区别。注意漆的下半部分的书写。筹字注意要写得紧凑一些。6.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复习巩固)二.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课前预习,查阅资料,日月潭在哪里你们都知道了吗?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月潭,去看一看那里美丽的风景。(教师解说第一自然段1.2句)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日月潭究竟还有什么动人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2~6自然段。4.能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这个传说吗?(大尖哥和水社姐拯救日月)(概括能力的训练)5.课文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个传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谁来读读这个故事的起因?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两条恶龙吞食了日月,天地间漆黑一团(板书:漆黑一团),人们分不清白天.黑夜。这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人们必须要杀死恶龙,救出日月。2.为了降伏恶龙,拯救日月,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
(1)为了降伏恶龙,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请你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人们商量拯救日月的语句。
(2)出示人们说的两句话。指名读。
(3)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只有请到水性特别好的人,只有拿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才能制服恶龙,暂时能恶龙。)3.出示两个问句。引读两句问话。
4.此时,人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焦急的,无可奈何的)书上用了哪个词?“一筹莫展”
5.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板书:挺身而出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大尖哥和水社姐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学生自读。
(1)他们是如何拿到金斧头和金剪刀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齐读
(2)展开想象,体验艰苦(发挥想象力把故事说得更生动)
现在就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大尖哥和水社姐在拿金斧头和金剪刀过程中的艰辛。①高山挡住了他俩的去路,遇见挡住去路的高山他们就,遇见峻岭就。
②他俩手握砍刀,走在布满荆棘的山林中,遇见带刺的灌木就,遇见密林中的野兽就。
③一路上,他们历尽千辛万苦,累了就,饿了就,渴了就。
是呀,这金斧头和金剪刀来得可真不容易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但勇于克服困难,而且也勇于用智慧战胜困难。(3)比较句子
出示:他们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同学们,看看这两句哪句好?为什么?除了感受到得到金斧头.金剪刀是那么来之不易,也感受到人物的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品质。(4)继续交流
当他们拿着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威胁降伏恶龙。他们是怎样降伏恶龙的。(板书:降伏恶龙)指导朗读(男女生分读)五.学习第5--6自然段
1.师述:降伏恶龙以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又累又饿,便用龙肉来充饥,吃下龙肉后,身体一个劲地往上长,转眼间,就化作了两座青山,永远的守卫在潭的两边。
2.人们再也看不到大尖哥和水社姐了,看到的只是两座青山。此时此刻,乡亲们会对着两座青山说什么呢?
3.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为了大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板书:为民造福)的年轻英雄,把这两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社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4.让我们带着份崇敬之情,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六.分享幸福,与书相伴(能讲述故事)1.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
2.同学们,古今中外流传着很多传说故事,像类似于《日月潭的传说》《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些:精卫填海 ——嫦娥奔月 ——盘古开天地 ——女娲造人 七.作业
1.把这个动人的传说说给爸爸妈妈听; 2.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写在补充习题上。板书设计:
日月潭的传说
漆黑一团
一筹莫展
挺身而出
降伏恶龙
为民造福习作七
教学要求:
1.能掌握日记的格式,并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2.能知道日记的内容比较广泛。
3.能了解这则日记的内容及叙述顺序。
4.能按要求写一则简单的日记,特别要注意把事情经过写清楚。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弄清日记的格式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所学的日记的格式吗? 2.指名学生回答。
3.我们不妨再看看例文的格式。4.教师小结。
二.使学生明白写日记的内容
1.观察插图,看看:图上画了哪些人?主要人物是谁?他在做什么? 2.阅读例文,想想:这则日记写的是意见什么事? 3.朗读书上的分析部分,说说日记的内容包含哪些? 三.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选材
1.设疑:既然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是不是不加选择,件件事都要写呢? 2.学生同桌讨论,交换意见。
3.教师不忙下结论,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写“吃桃子”这件事? 4.师生交流,共同小结:选择的材料要有意义,不应该胡乱编造 5.学生讨论交流。
四.引导学生掌握叙述的顺序。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教师讲解一些中外作家勤写日记的小故事。2.师生共同谈写日记的好处。
3.号召学生养成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让学生谈谈今后将如何写日记。第二课时
一.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并指导修改。
宗旨: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讲了托尔斯泰改小说的故事作为范例。修改入手的几个方面1.改病句。方法: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同学。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修改效果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画上一朵红花。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给打朵红花,看谁得的红花多。二.优秀习作全班朗读。练习7 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识五种花。读懂两则谜语,并能猜出是什么花。2.能用几句话写出最喜欢的一种花,让同学们猜是什么花。3.写好钢笔字,一个字有两个捺笔,须分清主次。4.熟记八条成语。
5.学写毛笔字,写好两个笔画“横折折撇”和“横折折折钩”。
6.口语交际:练习以“我家的一张照片“为话题,具体有条理地说话。教学重难点
1.练习写片段,积累成语。
2.能通顺的述说照片的来历,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情,照片背后的故事要说清楚。教学准备
1.让学生翻阅以前的照片并挑选出最喜欢.最难忘的一张照片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用字词句 教学第一部分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明确练习的要求
2.出示五种花的名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投影出示这这五种花朵,请学生说说它们各自的颜色.样子等,随机让学生说出花名。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的约150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
樱花在世界各地都有栽培,以日本樱花最为著名,共有200多个品种。因此,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樱花的生命很短暂。在日本有一民谚说:“樱花7日”,就是一朵樱花从开放到凋谢大约为7天,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艳山红.艳山花.清明花.山石榴等。全世界900多个品种,中国有近600种。五彩缤纷的杜鹃花,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热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着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杜鹃花有深红.淡红.玫瑰.紫.白等多种色彩。当春季杜鹃花开放时,满山鲜艳,像彩霞绕林,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杜鹃花通常为5瓣花瓣,在中间的花瓣上有一些比花瓣略红的红点。
昙花一般在6至10月晚上8~9点钟以后开花,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昙花开放时,花筒慢慢翘起,将紫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然后由20多片花瓣组成的.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开放了。可是只3~4小时后,花冠闭合,花朵很快就凋谢了,真可谓“昙花一现”!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卉,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富丽端庄.芳香浓郁,而且品种繁多,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长期以来被人们当做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以洛阳.菏泽牡丹最富盛名。
4.请学生在书中连线,并校对。
5.交流:你最熟悉哪种花?你还了解哪些,向大家介绍。教学第二部分
1.审题
2.指导
(1)自读谜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并让学生说说从谜语中看出每种花各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并说出为什么这么猜
(4)随机出示“仙人掌花”和“荷花”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两种花的特点(荷花可以让学生回忆所学课文)教学第三部分
1.你们能抓住花的特点给大家出两个有关花的谜语吗?不能自己说出花名,要让大家猜出来。示例:
几根枝,开满花,叶子小,开黄花。远看蝴蝶在飞舞,迎来春天喜洋洋!(迎春花)尖尖叶子,火红小花。姑娘用它,染红指甲。(凤仙花)
大大圆盘竿上挂,八月秋来开黄花。朝着太阳把头转,结出籽儿把油榨。(向日葵)
2.指导
(1)指名用几句花说说说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一种花。
(2)师生随机点评
3.练习交流
(1)学生写句子
(2)请部分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指名猜猜,特别对大家不能猜出来的花进行评议
(3)没有在全班交流的同学与周围的头脑光学交流,互相猜
4.反馈
对没有抓住花的特点的句子,举一例让大家口头修改。
5.学生课后把编写的谜语做成卡片,布置一期:谜语花展。第二课时 一.教学成语 图片导入:
1.出示插图,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图片中的内容。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八个和这幅图有关的成语。
教学八个成语
1.回想成语学习方法。
2.要求学生自由读成语,读准字音,同桌互相读成语。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
4.理解成语的意思:你了解哪个成语的意思?教师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成语,适当讲解
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谈笑风生: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4.引导学生发现每行两个成语在意思上有关联,读起来押韵上口
5.练习背诵。自由朗读成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再同桌练习背诵。
6.指名背,集体背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审题,让学生弄清楚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途”.“蓬”.“透”。认读要写的这三个字,并了解这三个字的结构。
(2)引导观察字形,发现每个字都有两个捺。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两个捺的写法有不同。
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写法,知道两个“捺”的书写注意点。
(3)指导书写“途”。
引导学生观察字中“点”的写法。教师范写“途”,提醒学生注意,“余”中的“捺”不是主笔,要写得收敛一些。走之的“捺”是主笔,要写得平稳.奔放.有力。
练习。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写“蓬”和“透”字。提醒学生注意,仿写时要看清范字,再动笔写。
1、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和描写。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具体生动地介绍“我家的一张照片”,介绍时要注意做到声音响亮.语句通顺,语言具体生动。
2.评价别人的发言,态度诚恳,实事求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过去的时光中,有许多事情.很多人让我们难以忘怀,我们用照片.日记记录下了精彩的瞬间和难忘的事情,今天,许多同学把你们家的照片带来了,那就让我们大家都来欣赏一下你的美好回忆.精彩瞬间吧!二.审题。
1.启发谈话:你知道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什么吗?
2.指名朗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三.指导
1.讨论说话的顺序。
2.按顺序试说。
3.班级交流。
4.评议。通过师生共同评议,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
(2)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
(3)要讲真话,心里话,要表达真情实感。四.练习
1.分组练习。小组内交流,组员之间相互评议。
2.班级交流。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讲述,师生共同评议。五.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讲话进行简短的评价,注意要有激励性,尽量以表扬为主,但也要明确讲话过程中明显的错误与不足。
2.再次交流.互相欣赏。
3.学生交换影集欣赏,互相交流,增强了解,进一步练习说话。
六.学生把说的话写下来,与照片保存在一起。布置以“我的美好童年”为主题的照片展览。
板书设计 练习7 先概括 后具体 态度大方 声音响亮
第四篇: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案(2014新人教)
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同时会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描述和表示规律以及简单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规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图形或数字排列的简单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根据发 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规律。
三、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函数思想的主要体现之一,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想,发现“规律”就是发现一个“模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表达“模式”的特点。根据已经观察到的、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特例)在排列上具有的某种特点或属性,在没有遇到任何反例的情况下,推出这类事物的排列都具有该种特点或属性的结论。可以从许多角度找规律,如颜色、数量、大小、形状、数字关系、方向及其他性质等。发现规律的“核心”有助于儿童开始意识到规律。有的核心是重复的,有的是发展的。
教材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的理解,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理清层次,降低难度。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
例
1、教学规律的含义;例
2、教学图形和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例
3、教学等差数列(递增、递减);例
4、教学数组的规律;例
5、教学解决问题。
四、教学措施
1、突出教学的趣味性。设计贴近生活且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欣赏、观察、猜想、验证,有过口头描述规律、圈出规律、创造规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
2、注重教学的开放性。规律的呈现形式应该是多样的,除颜色、大小、形状等属性外,还要涉及图形的方向、声音、节奏等其他属性;
3、准确把握重难点。重在发现规律并表述出来,能结合具体情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规律即可。
五、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课题 找规律(P.85-86.例1、2 练习二十第1、2题)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10.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规律的含义,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联欢会的情境图(动画)
师:这是新年联欢会的现场,看到这个场面的布置,你最想说什么?(很漂亮、很美丽)师:美丽在哪?为什么这么美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发现的任务。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认识规律
(1)师:这个场面美丽在哪?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灯笼、花、彩旗)
(2)引导发现“灯笼、花、彩旗”的排列规律,并用笔圈一圈其中的一组规律,体会规律。(3)小结:像“灯笼、花、彩旗”这样一组一组地重复排列,不断地继续下去,这就“规律”(4)师:谁能把“灯笼、花、彩旗”的规律再说一说。
师:仔细地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规律的现象吗?如果有发现的话,与大家说一说。
(5)练习: ①书第85页 做一做 按自己喜欢的规律涂色 ②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1题
2、教学例2 找规律(1)师:观察碗的排列,有什么发现?(有规律地排列)师:你能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吗?
(我发现,也可以直接观察数字的规律,是以2和3为一组重复排列的,所以3的后面分别填2和3。)
(2)观察鸡的排列,与同桌说说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1只母鸡后面跟着3只小鸡,用数字表示就是1、3重复出现)(3)练习:
①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1题 摆一摆,填一填
②书第86页 做一做 第2题
3、课堂小结: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地不断重复出现的排列就是有规律地排列,可以是图形有规律排列、也可以是数字有规律排列。
准确地发现规律中重复的部分(一组)是找规律的关键。③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86页 做动作,猜规律
2、猜一猜,后面是什么?
3、书第89页 练习二十 第2题。
4、书第90页 练习二十 第10题
哪两行的规律相同?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作业本第63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 重复出现的一组 图形、数字 教学反思:(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课题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P.87.例3、4)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19.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找规律的方法。
比较熟练地看出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和手段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题
小朋友们,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有规律的。今天就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1)课件出示:例题3第一道题。
师:谁能找出这道题有什么规律?你能接着往下画一组吗?
如果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启发学生:我们用几个正方形摆图形,那么这个图形我们就可以用什么表示?那么这一排的图形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呢?
师:对了,我们还可以用数字来表示规律。谁会接下来填一组数呢?(2)(出示第二行的方块图)这行可以怎样表示呢?接下来应该这样填呢? 用数字标示图形的个数,这些数字是怎么变化的呢?
(3)出示例3的第(2)题
师:这一题与刚才的2题有什么不同?(只有数字没有图形)
仔细观察,哪位小朋友会动脑能把它们的规律找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交流找到的规律,与大家分享。(4)完成“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4。
(1)师:没有图形的帮忙,你能找到规律。看来小朋友们的能力挺好的。那么下面这题稍有难度,谁能找出规律呢? 学生找规律,与同桌交流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2)完成做一做第2题
三、巩固练习
练习二十的第2、3、5、6题
四、总结
规律不仅在图形里面存在,在数字里也同样存在着规律。我们可以运用学习过的加减法知识来找规律。
五、作业
作业本第64、65页
板书设计:
找规律(图形与数字的对应)
2课题 找规律(P.88.解决问题例5)课时 第3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23.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规律,掌握寻找规律方法,并用于生活中,将数学生活化。
2、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积极有效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感受数学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找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难度,提高生活实用性。教学准备和手段 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例题5: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
1、观察图片,你是怎么想的?
2、同桌交流,指名汇报。
3、教师引导 总结:首先发现手链是用2颗黄珠,1颗蓝珠,2颗黄珠,1颗蓝珠„„ 穿起来的,但掉了2颗,所以我们知道她穿珠子的规律是2颗黄珠,1颗蓝珠。所以掉的是:1颗黄珠,1颗蓝珠。
二、课堂练习
1、P.88.做一做 小英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3颗珠子,掉的是哪3颗? 独立思考,你发现什么规律,给你的同坐说说,指名汇报。
教师检查,指导完成练习。
2、P.89.练习二十 第4题
根据规律画出被挡住部分的珠子
3、P.90.练习二十 第9题
小明穿的手链还缺2颗珠子,他需要2颗什么形状的珠子? 观察珠子的形状,你发现什么规律? 独立思考,把要的形状画在旁边。
三、课堂扩展
出示ppt,完成课外练习。
四、总结:
今天我们把找规律用在生活中,你有什么收获?想一想你在生活 中还能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发现些什么吗?
五、作业 作业本第66页 板书设计:
课题 练习课(P.89-91.练习二十)课时 第4课时 备课时间 2014.5.25.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
2、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迅速。教学准备和手段 教学流程
一、复习。
课本第90页第6题。
二、新授。
1、(完成第10题)让学生圈出合适的图形,并说出理由。第二行的图形,由学生说完理由和答案后,再由学生来判断对错。
2、完成第7题。
让学生找出规律后自己填在书上。
3、完成第8题。
4、完成第11题。
让学生自行填写在书上,并把规律标出来,集体订正。
5、完成第12题
6、完成第13题
三、提高练习思考题
四、作业 作业本第67、68页
第五篇: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说明: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七”组成。四篇课文中《古诗两首》《父亲、树林和鸟》《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是精读课文,《南极,一片净土》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集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愿望,让我们的天空永远碧蓝,河水永远清澈,空气永远清新,草木永远繁茂,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古诗两首》中《江雪》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雪寒江独钓图,《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诗人投宿时的冬夜景象;《父亲、树林和鸟》记叙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美好心灵;《一个小山村的故事》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这里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山村卷走了的故事,告诉人们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重要;《南极,一片净土》主要写南极考察队员自觉保护南极的生存环境的动人事迹,说明保护南极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语文百花园七”包括“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五个板块。目的是增加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阅读量,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提高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单元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紧紧抓住情感教育的内容,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实践中,积极思考、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3、认识、会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三、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3课时
2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宿、暮、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寒、宿、贫、柴、闻、犬、归。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感知诗歌大意。
2、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感情。
3、正确、流利朗读古诗《江雪》。预习提纲:
1、古诗两首中的两首古诗分别是,2、其中《江雪》是 代 写的。收集作者资料。
3、读诗5遍,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4、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能用诗中词语来说吗?
5、你喜欢图上的什么?《江雪》是什么意思?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分组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
2、这首诗写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
1、介绍作者(展示已收集的资料)。
2、《江雪》的意思是什么?
3、自读古诗,交流划分的节奏。
千山 | 鸟飞 | 绝,万径 | 人踪 | 灭。
孤舟| 蓑笠 | 翁,独钓 | 寒| 江| 雪。
4、按划分节奏,齐读。
5、以小组为单位自学古诗的意思。
三、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时遇到什么困难?
2、针对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3、小组内讲诗意。
4、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后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5、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检测反馈: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没()
2、默写《江雪》。
。。
3、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要求会写的字。
2、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抄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1、掌握本课生词。
2、养成动脑、动口、动手的读书习惯,理解诗句和部分字词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预习提纲:
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 代。
2、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你喜欢图中的哪一个景象?诗中能找到相应的词句吗?
3、读诗5遍,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4、逢、宿是什么意思?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分组讨论、交流,你明白了什么?
2、朗读古诗,比一比谁读的快、准。
二、学习古诗:
1、自主学习与探究。
(1)理解题目的含义。
(2)分组自学并讨论,分析诗意。
(3)小组内讲诗意,老师点拨。
2、讨论:从文中的插图你可以看到什么景象?你又想到了什么?
3、朗读古诗,体会感情。
(1)小组讨论交流划分的节拍。
(2)反馈画节拍的情况。
(3)按节拍读古诗,体会感情。
日暮 | 苍山 | 远,天寒 | 白屋| 贫。
柴门| 闻 |犬吠,风雪 | 夜 | 归人。
三、交流展示自学情况。
1、你在自学时遇到什么困难?
2、针对提出问题进行解决。
3、小组内讲诗意。
4、思考:诗的前两句写了哪些内容?后两句写了哪些内容?
5、朗读并背诵古诗。
四、检测反馈: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宿()
2、lǎowēng zhùsù pín hán gūdú guīlái mùsè()()()()()()
3、默写《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两首古诗背给家里人听。
2、每人再收集两首古诗,准备在全班进行一次古诗朗诵会。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6父亲、树林和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0个,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雾蒙蒙、鼻子、指着、浓浓的、舒畅、猎人、翅膀。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先概括在具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喜欢蓝天和白云,喜欢绿色的树木和美丽的花草,喜欢快乐的小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看看课文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好故事。
二、读课题说课题。
启发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全班交流。
三、出示预习提纲:
1、朗读课文:我读了 遍书(至少3遍),基本达到不添字,不破字,不断句,能读通顺流利。
2、字词
我会认的字词:黎明、凝神、兀立、舒畅、瞬间、掠过。
3、理解词语
(1)黎明:(2)茫然 :
(3):(4):(5):
4、我的体会:我知道课文写的是 的事。
5、细心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6、我喜欢的句子
(1)(2)
7、从 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
8、我的感悟:通过预习我明白了
四、指导学生写生字。
五、师小结
六、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展示课)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明分段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理解课文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2)父亲是怎么指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的?(3)父亲最快活的是什么时刻?
(4)父亲说“黎明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丝沉重,也由衷地感到高兴?(自读课文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挑生汇报,总结出最佳答案。)
3、组织交流学习体会
让学生谈一谈学了课文后的体会。(把学生思路引向爱鸟、护鸟。)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师小结课文,总结写作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四、辅导练习课后第三题
五、检测反馈:
从课文中你知道“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后延伸:
如果有兴趣,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7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曾、葱、犁、扩、括;要求会写的字有:曾、郁、葱、砍、露、减、扩、量、随、囱、消、靠、括;要掌握的词语有: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大量、随着、烟囱、消失、包括。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然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教学准备:
生态环境被破环的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以画导入:
很早以前,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幸福的生活着。想去那看看吗?(出示图画)看到这么美丽的小山村你想说点什么?在这个小山村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个小山村的故事
二、出示预习提纲并进行预习:
1、认真地把课文自由读三遍,达到把字音度准确,句子读通顺。
2、和同桌互相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价。
3、细心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4、我会认字词: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大量、随着、烟囱、消失、包括。
5、我喜欢的词语
6、我理解词语的意思:
(1):郁郁葱葱:(2):裸露:(3):咆哮 :(4): :(5): :
7、我的体会:我知道课文写的是 的事,我的感受是。
8、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什么也没有了,这是因为。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我明白了。
三、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3.指导书写
4.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三遍。
2、搜集环保标语。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复习导入:
1、给生字注音
()()()()()
曾 葱 犁 扩 括
2、听写词语:
曾经、郁郁葱葱、砍到、减少、扩大、大量、随着、烟囱、消失
3、分组展示读课文。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研读课文,深入理解
1、这个小山村原来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这个小山村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这个小山村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你心情怎样?
5、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6、这个小山村是怎么消失的哪?从课文中找找原因。(结合课后第三题进行引导,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大量砍伐树木,使土地裸露,致使小山村被洪水卷去,从而增强环保意识。
7、组织交流学习体会
让学生谈一谈学了课文后的体会。(把学生思路引向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8、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补充资料:树木的三个作用。
四、教师小结课文
五、交流环保标语。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课外收集一些人们破坏环境而自身遭到大自然惩罚的一些事例,并互相交流一下。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28*南极,一片净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的环境。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洲、豪、属、企、扰、限、塑、卡、顾。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激趣导入:
你了解南极吗?你知道南极的哪些情况?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可以补充。
二、出示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感受?
三、出示预习提纲并进行预习:
1、认真地把课文自由读三遍以上,达到把字音度准确,句子读通顺。
2、和同桌互相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价。
3、细心地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4、认字:洲、豪、属、企、扰、限、塑、卡、顾。
5、我喜欢的词语
6、我理解词语的意思:
(1):悠然:(2):生态:(3):否则 :(4):执意 :(5): :
7、要先一段一段地读,认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通读全篇。
8、我的体会:我知道课文写的是 的事,我感受是。
四、指导认读、书写生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4)指导书写。
五、师小结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积累本课优美句子或你最感动的句子。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充分预习了《南极,一片净土》一课,现在大家就把你的学习收获展示给大家吧!比一比哪些小组合作最有效,哪些同学表现最优秀?
二、挑写字词
自豪 惊扰 感慨 悠然自得
三、回顾课文内容: 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四、深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做? 抓住以下句子:
(1)“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已成为所有到过南极人的共识。”
(2)“请不要拾石头!”“请不要挑逗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3)“为我们驾驶小船到直到捞上来为止”
2、为什么说南极仍然是一个通话的世界?
3、读了本课以后,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4、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
5、感情朗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延伸:
你了解南极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找有关南极的资料,大家在一起开一个“话说南极”的小小研讨会。
七、作业
把搜集到的南极资料写下来和大家交流。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七
教学目标:
1、辅导完成各项字词和读背练习,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和知识的吸收。
2、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
1、基础的夯实与积累。
2、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收获最大。
二、进行交流,同时进行检测反馈。
1、交流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区别方法。
2、说说自己还知道的广字旁和病字旁的字,并说说这些字都与什么有关?
3、交流量词的填写情况。
4、积少成多:
(1)老师介绍诗的作者:王冕,元朝杰出的画家、诗人,他特别喜欢梅花,还特别爱画不着色的淡墨梅花,这首诗题咏的就是诗人自己所画的墨梅。
(2)学生自读古诗,检测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老师点拨。(4)指名串讲诗意,老师补充。(5)指导学生背诵《墨梅》。
5、阅读平台: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短文。
2、交流对预习提纲中问题的理解情况。
3、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三、小结
第二课时(能说会道)
一、引言导入,板书课题。
二、提出交流要求。
三、课堂口头交流。
1、把整理好的有关让花草树木过冬的材料和为了让花草树木过冬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在小组里进行口头交流。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
3、班内评一评,看谁搜集得多、说得好。
4、表彰表现好的同学。
四、师小结
同学们搜集到的资料可不少,为了让花草树木好好过个冬天,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吧!再把你的行动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三课时
一、导入课题
二、指导如何写作。
1、自读“笔下生辉”的一段话,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
2、课前准备:观察与思考
(1)你听到的声音是从什么地方传来的?是微弱还是响亮?是
悦耳还是嘈杂?„„它有什么变化吗?
(2)听到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
(3)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记下来,写成一段话。
三、小组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征求一下同学的意见,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评价
让小组推荐出的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五、在交流评价的基础上再次修改习作。
六、把自己的习作誊写在作业上。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