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第七单元《统计》
教学目标: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书P108~109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是一幅‘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你们能根据相关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师出示统计表)
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
00
01
02
03
人数(万人)
0
二、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条形统计图’。
制作前先让学生说说每格表示几个单位然后再制作统计图。
2.小组交流作品,复习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相关信息“制作步骤、特点”
A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三、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演示“98~03年市中小学参观科技发展人数折线统计图”,学生观察。
师:这个统计图是怎样完成的?
师和生一起分析折线统计图,教师演示其中的一个数据的画法,让生知道是这张统计图是如何画的。
师:你们对比这两个统计图,看看它们有什么异同?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结: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相同点和不同点,把两种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出来。
3.认识折线统计图,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师: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观察参加科技发展人数的变化情况,并谈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P109的问题解答;
2.完成书中P112练习十九第一小题的问题解答;
五、小结评价。
六、作业:作业本P48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P110~1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陈东的妈妈记录了陈东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陈东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习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习。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陈东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陈东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陈东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陈东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陈东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习
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
作业本P49-50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P112-P113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根据已有折线图发现信息。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完成书中P112的第1小题
学生先观察气温变化,交流气温变化规律
估计我们现在气温应该在几度左右?
回答书中三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纵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2的第2小题:根据已有统计表,学生独立完成统计图,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并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3.完成书中P113练习十九第3小题的问题解答;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作业:课堂作业本P51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书P114~116
教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使学生能熟练制成折线统计图,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科学预测。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完成书中P114的第4小题:
A学生先观察体温变化,交流对人体温的了解信息;
B对照正常值发现信息
c回答书中的5个问题
师组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然后再回答。让学生仔细观察,明确横轴数据表示的含义。
2.完成书中P115的第6小题: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结合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的价值发现。
3.完成书中P116练习十九第9小题的问题解答;
让学生根据张浩家这几年旅游消费情况的统计表,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同时能从统计中发现问题,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再次认识统计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
结合书中第7.8题的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课前参与:1.学生提前根据书中第7.8题的练习的要求,开展调查活动;2.应用书后的练习纸,进行绘制折线统计图。
课中交流:学生分成学习小组交流作品
课后延伸:组织学生从统计图中预测信息,提出科学建议,布置在学校走廊上。
三、作业:完成书中P115的第5小题: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2.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看图:在画面上我们看到春天桃红柳绿,到处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日子,这一天全国上下到处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出示图:这里从头到尾栽了几棵树,数一数,它们之间又有几个间隔呢?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同时板书。
4、那你能像这样用一个图表示出来吗?请你们选择一种动手画一画吧!
5、汇报:画了8棵树,他们之间有7个间隔数,9棵树之间有8个间隔。……
6、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们互相交流一下)。
反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评价:哦,这是你的发现……你还能用一个算式来概括。
边板书边说:同学们都发现了从头到尾栽一排树时,植树棵树比间隔数多1,(指表格),也可以写成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7、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二、新授:、出示例1,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把题目读一读。).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端要栽)4).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你能自己想办法找到问题的答案吗?有困难的同学还可以借助线段图画一画。
2.交流反馈
(1)请你们两人把你们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好吗?
(2)学生分别说想法。
(3)听了他们说的,你们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3、刚才,这两位同学画线段图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都是很善于动脑筋的。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基本练习:)学校新校区即将建成,在一条林荫道上要植树,已知这条路长120米,每隔4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需要几棵树苗?2)在另一条路旁种了50棵树,树的种法不变,请问这条路长多少米?
2小结:咱们班的同学们不仅会解答,而且还能比较它们的不同,的确这两道题都运用
了今天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这两道题虽然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关键都是要先找到间隔数,正因为它们问题不同,所以解题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要注意审题哟!
3.变式练习:课本练习二十中的1、2、3题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那植树问题只在植树当中才有吗?学生说一说,植树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像......等现象中都含有植树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都栽时的情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数学广角
(二)教学内容:教材p118_p119
教学目标:、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继续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热:
.出示公告:
南教学楼到操场的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个别汇报植树棵数,尤其说明两端不种和只种一端的情况。
2、板书以上两种情况的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二、新授
、出示图及例题: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思考:1)从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说一说)2).题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3).题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吗?(两旁都植)
2、尝试练习:
3、交流强调当两端不植树时,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还要注意两旁都植。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
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练习二十4、5两题
3、排名次
四、课堂总结:
学了今天的知识,又有什么收获?植树问题具体到生活中有许多变化,大家要仔细审题,看清要求应用规律认真解答。
数学广角
(三)教学内容:教材p120_121例3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植树问题的另一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教学过程:
一、摆一摆
、用棋子做学具摆一摆:1)每边放3个,四个角都放,围成一个正方形,一共要放几个棋子2)每边放4个,5个、6个各要多少枚棋子?
2、将摆放每边的棋子数与总数记录下来,看看有什么规律?
二、新授:
、出示例题及围棋教具,围棋的最外层每边能放19个棋子,想一想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2、交流方法
3、小结,你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他与植树问题又有什么联系?围棋子与间隔数相等,是在封闭线上的植树问题。
三、巩固练习
、做一做:)
48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大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四个定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2)
要在五边形的水池边上摆上花盆,使每一边都有4盆花,可以怎样摆?最少需要摆多少盆?
3)
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四年级学生排成下面的方阵,最外层每边站了15个人,最外层一共有多少名学生?整个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2、变式练习:练习二十6、7两题。
四、课堂总结
数学广角
(四)教学内容:小管家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能力,并通过让学生试着理财,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请学生每天晚上问一下爸爸妈妈,并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每天花了多少钱,然后算一算一周一共花了多少钱(记录在课本p124的表格中)
二、新授:、当了一星期的家庭小管家,你有什么感受?汇报一下
2、根据统计表绘制出这一周开支的折线统计图
3、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4、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
5、根据这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支出,然后告诉爸爸妈妈。
6、对于本月的开支你有什么好建议,向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感受
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作用?
四、巩固练习
完成作业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http://bbs.pep.com.cn/thread-443810-1-1.html http://www.xiexiebang.com/xiaoyu/jiaoshi/tbjxzy/px4x/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土多德的理论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和猜疑中走上比萨塔,用事实证明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追求执著的精神。
2、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设计思路】
1、以课外收集的资料来认识亚里士多德,伽利略。从倍受人们推崇的希腊先哲到年轻的伽利略。他们都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物介绍中,不要扬此抑彼,各有各的杰出之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的资料来互相映证。
2、教师稍作补充当时社会背景,即科学界对权威的崇拜与盲从。16世纪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伽利略质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这样学生才能进一步体会伽利略勇于为科学献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1、伽利略的生平图像。
2、伽利略的故事。
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实验,电影片断。
4、生字词练习卡片。
5、记者所用的道具如摄影马甲,玩具摄像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伽利略的图像,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况有限,哪位同学向我详细介绍一下他的成就。
学生展示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
二、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很丰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学收集有亚里士多德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会争先恐后,因为亚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很广。
三、激发完兴趣后,学生自学生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⑴ 自己小声读课文。
⑵ 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⑶ 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消化生字。
2、小组合作互相听读课文,并正音,做个好的倾听者。
3、小组自主合作分段朗读课文,老师分别巡视指导。
4、自由默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使自己深受启发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处大胆,写一写自己的感觉。
四、全班读书交流
1、自己放声朗读课文,或与同桌互相读。
2、会开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学找其读得好的地方。
3、小组自由合作,推举一位读的好的同学,为大家范读。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听写本课的新词。
2、同桌互相检查正误并互相修改。
二、角色扮演(导演选演员)
1、每小组挑选一位同学来扮演比萨斜塔下的记者。
2、记者分两派:
左派记者,支持伽利略;右派记者,支持亚里士多德。
3、左派记者寻找支持伽利略的围观群众;右派记者寻找支持亚里士多德的围观群众。
三、为演员设计台词
记者和围观群众设计本队的台词,必须每人一句,主要记者,主要群众台词各有三句。
1、如: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和群众台词: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亚历山大大帝的教师。马克思、思格斯称他为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他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他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
2、如: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和群众为自己设计的台词:
⑴ 伽利略发明了“液体静力天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年仅25岁。
⑵ 研制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数为33倍的天文望远镜。
⑶ 月球表面是不规则的凹凸起伏并非光滑。
⑷ 出版《星际使者》、《关于太阳黑子的通信》。
⑸ 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监外执行。他又完成一部巨著《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
⑹ 伽利略的斜塔实验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同意断。触怒了地萨大学中的一些人,他被赶出了比萨大学。
⑺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同学们称为“辩论家”伽利略通过严密的思考发现了疑点,说明他善于思考。
五、教师主持召开记者招待会,让两方记者对辩
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解“信奉”二字双方记者总结发言:
左派记者:亚里士多德在人们的眼里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话不容置疑,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是永远不会被颠覆的。
右派记者:面对人们的怀疑,嘲笑与讥讽,伽利略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公开试验,他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现得十分勇敢。
老师适时提问,请双方记者回答。
10+1>10
自相矛盾
10+1<10
六、全班总结全文,谈体会,议写法
1、学了本文后,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⑴ 我们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盲从。
⑵ 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
⑶ 盲目迷信,崇拜任何人都是不科学和行为。
2、刚才记者会上,同学们的语言表情动作都演的很好,同学们互相评一评谁的动作语言表演的最符合人物身份。并体会一下对方记者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同桌互议,小组共同讨论,找一个代表上来发言。
七、作业
1、课外阅读《艾得旺普斯的故事》。
2、设想试验结束后第二天的报纸会如何报道这件事,写一则新闻。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左派记者
右派记者
↓支持
↓支持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支持
↑支持
围观群众 围观群众
【教学后记】
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应先分好组,让支持伽利略的记者多收集有伽利略的资料,并专一准备充足对付另一派记者的台词;让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记者多收集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资料。为自己所支持的队多找材料。不要当堂再来分派别,准备不充分,临时上演有些慌张。而且还浪费了时间。教学要求: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呦!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猛然想起”是讲罗丹刚刚从如醉如痴的创作情境中解脱出来。“对不起,请不要见怪”说明他对挚友的一片真情。从把朋友无意关在工作室这件事,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3、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板书设计
26* 全神贯注
罗 丹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踩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一丝不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与人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重点与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课前准备】
1、CAI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插图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聋哑青年专心致志,忘我学习的精神。
2、学会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赏心悦目”“唯一”“一丝不苟”等词。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多看、多听、多问、勤动笔积累材料的做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文挂图;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我心里”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自己读书感悟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思考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加法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周围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突破重难点措施:
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然后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
1、师生共同读课题。启发激趣:鱼在什么地方游?鱼怎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纸上又究竟是怎么一个故事?
2、学习本课学习要求。
3、明确自学程序与方法及本课时学习任务。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学生用掌握的整体理解课文的方法并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第一、二条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其余学生评议。
2、学生汇报生字掌握情况
3、学生汇报分段,归纳段意情况,教师点拔订正。
4、学生汇报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我”在西湖玉泉遇到一个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画鱼的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方法三(学习第一段)
1、学法提示:
(1)课文写“我”喜欢花港更喜欢玉泉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定这一自然段?
(3)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教师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这一段讲“我”常到西湖玉泉观鱼。“我”更喜欢玉泉,是因为在玉泉观鱼“池清澈见底”、“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了心情舒畅。作者写这一段这下文起了铺垫作用。
2、理解旁批中的问题。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六、练知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学生自检、教师点拔订正。
七、结
学生质疑。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一、启
上节刘课我们整体理解了课文,学了课文的第一段。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按自学程序与方法的三、四、五条完成学习目标中的一、三、四点。学生齐读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常规性读课文。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学生读、想、说、写,教师重点辅导后劲生。
三、知一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
2、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学习三、四段)
1、学法提示:
(1)联系第二段想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这从中可看出青年的什么品质?
(2)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
因为那位青年式笔细描,一丝不苟地画金鱼的每个部位,像姑娘绣花的捭细致;有时挥笔速写,很快画出金鱼的动态,金鱼仿佛活的一样,游动起来。这说明青年画的金鲑十分生动形象。所以小姑娘说“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
2、学生述说:
作者通过三个方面写出了青年爱鱼爱到忘我的程度:
(1)从他的动作、神态。
(2)对大家的议论,他没有任何反应。
(3)讲看鱼、画鱼十分投入。
师点拔:我们要学习青年这种忘我的精神,才能把事情做得更为出色。
3、从“他不说一句话”和“胸前的厂徽上”看出他是个聋哑青年。
4、“鱼游到心里”是指对金鱼非常熟悉,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个先字点明了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要把鱼画得像、画得活,必须先反复观察,使头脑中金鱼的形象鲜明、生动。鱼游到纸上是游到心里的结果,鱼游到心里是游到纸上的前提和原因。
5、学生说从中受到的启发,教师总结。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六、练知
学生做习题三、四、五,教师巡视辅导。
1、学生谈学习体会。
2、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以聋哑青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和我以过位青年的逐步认识为线索,表现了这位聋哑青年专注、勤奋的品质。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留心周围的事物,并运用听、问的方式进行观察,有了见闻的感受及时记下来,这是我们积累材料的方法。
七、结
1、学生自说学习所得,教师予以肯定。
2、教师提出学生今后应努力的方向。
板书:
鱼游在水里→鱼游到心里→鱼游到纸上
自由自在呆呆地站
一丝不苟
赏心悦目
静静地看
挥笔速写
鱼游到了纸上
28父亲的菜园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
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与导入
1、你们谁见过菜园?
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
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
(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
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
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
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
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
(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
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
勤劳、自信、坚韧,热爱
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
(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
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
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
学习目标
1、同学相互交流自己身边值得敬佩的人的事迹。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语句通顺,能够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表达和评议,内容清楚具体。
2、写自己敬佩的一个人,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认真修改。
3、发现引号的不同用法。
4、积累描写精神意志的词语。
5、阅读成语故事,大致了解意义,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1、拜访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进行观察或记录,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成语故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
在本组教材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闪烁着精神光辉的人,有十七世纪执著追求真理的伽利略,如醉如痴全神贯注工作的罗丹,勤奋专注让鱼游到了纸上的聋哑青年,坚持不懈、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都让我们肃然起敬。其实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在我们的身上就有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这次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说身边值得敬佩的人。
小组交流
1、提出要求:要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表达出敬佩之情。
2、拿出自己课前所做的观察记录或任务照片,想一想如何把他介绍给大家。
3、在小组内轮流说说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
4、小组评选:一是评选出所说的人物,谁最值得大家敬佩和学习;二是评选出说得最生动具体的同学。
5、各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小组同学共同帮助把事例说得清楚具体。
全班交流
1、各组代表轮流说,劝班同学进行评价:一是评价说得内容是否具体,能否表达出敬佩之情;二是评价表达时是否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情感浑厚。
2、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双向互动,既可以接受同学和老师建议,重说某一部分,也可以椐理力争,说得真实自然。
3、引导学生把自己最敬佩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报上,说一说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是什么风范。
延伸拓展
小组同学共同办一张手抄报,把“观察记录”和人物照片等材料合理安排在报上。
第二、三课时
激发习作兴趣
上节课,通过口语交际我们认识了那些生活中值得我们愤怒学习的人,这节棵课,让我们把这些任务写下来,并编辑一本《我们敬佩的人》班级作文集。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要求,通过任务的形象和所做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精彩回顾
1、回忆口语交际时,自己在小组里说的受到组员认可的部分。
2、回忆在全班交流是,被老师和同学们称赞的同学是怎么说的。
习作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按照要求写完后要认真修改。
评议
1、把自己认为好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组内同学互相习作,写几句评语。
3、再次修改后在组内朗读欣赏,推选一篇完整习作和一个优美片段,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中注意从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人物描写能够表现人物特点等。
誊抄习作,编辑班级作文集《我们敬佩的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联系学过的课文想想这三句话的意思。
2、想一想三句话中的引号有什么作用。
3、翻阅类似的课文找出类似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4、想想课外的读物中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的作文中用过引号吗?是发挥它的哪一种作用?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得正确。
2、你发现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说说它的意思。
4、开展读的竞赛,熟记这些成语。
阅读
1、自由阅读,自学生字新词,体会“鹏程万里”的含义。
2、指名朗读。
3、交流读后的启示,(人要有远大的目标)练习造句。
4、推荐课外阅读《成语故事》。
第三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分析及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
26、全神贯注 1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4课时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2、在自学的基础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3、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2、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3、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谈话导入:
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科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1、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在学生朗读基础上听范读,纠正字音。
2、刚才读课文,你都有了那些收获? 二)合作交流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认读
1)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3)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体验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1)这一段讲什么?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3)根据老师刚才的叙述,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
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4)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达到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巩固延伸
现在,如果老师把课题改成“铁球和木球同时着地”你们认为可以不可以?请大家课后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样做做试验。请把你的发现以你喜欢的方式告诉别人,包括老师。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一)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4、从伽利略多次进行试验,你有什么感受?(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4.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小结:伽利略从怀疑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三)巩固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2.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4.课下再搜集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开故事会。
26全神贯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导入
出示名言,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
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茨威格
2、质疑:文章写谁?干什么事全神贯注?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谁的一件什么事情。
二、合作交流
了解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件什么事。1.板书课题,(注意“贯”字的写法)2.思考: “全神贯注”是什么意思?文章写谁、干什么事全神贯注?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雕塑”、“奥地利”、“挚友”等词语 4.纠正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哩”应读成轻声。“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三品读体验
1.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找出具体写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段落;
(2)画出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组内交流感受;
(3)说说对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2.交流:
按自然段默读,概括出自然段段意,再讨论划分结构段。要求边读边想,边画出重点和概括性词语或句子。
概括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第4自然段: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第5自然段: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1)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来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 A.“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 B.“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C.“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D.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2)从时间上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女像“左肩偏了点儿”的小毛病,罗丹却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在紧张的状态下进行修改,这些描述进一步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3)从挚友被关在工作室里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这一方面说明罗丹还没有从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从罗丹的“才猛然想起”、“很抱歉”、“对不起”、“请不要见怪”,恰恰表明罗丹的确是全神贯注地工作的。)
3.放声练习朗读,设身处地的感情朗读。
4.小结:通过对罗丹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特点的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出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而且从侧面以修改作品时间长和作品毛病小的对比,以及修改作品紧张之时和完成修改作品之后的“如醉如痴”的沉迷状态,读了令人十分感动。
5.此时如果你在场,你会对罗丹说什么? 6.齐读最后一段,说说理解和体会(1)齐读这一段话。
(2)这段的第一句话“茨威格对这件事有很深的感触。”,这里的“感触”是什么意思?
(“感触”即是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的思想情绪。这里指茨威格接触了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作品这一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思想情绪。)
(3)读一读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想一想,说一说,有什么含义?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和教育?
(茨威格感触很深的两句话是:那一天下午,我在罗丹工作室里学到的,比我多年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因为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含义:这句话是说,那天下午在罗丹的工作室学到的比在学校里学到的还要多,不是指学到的知识或能力怎样多,而是指学到罗丹对艺术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有了这种态度和精神,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和能力,可以创作更好的艺术作品。总之,强调这一天下午的收获是非同寻常的精神财富。
7.目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各门功课和各种技能,对同学们来说,这也是值得去做的事,要想做得好,也应该怎样?
四)巩固延伸
1.课文记述了罗丹在雕塑女像作品时发生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了罗丹做事专注执着、一丝不苟的品质。想想,我们在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也应当怎么写呢?(紧紧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特点)
27鱼游到了纸上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能体会聋哑青年的特点,并学习他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3、能理解课文内容,巩固前一单元读懂一篇文章的知识。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培养和发展学生联系课文,抓重点词理解、品析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导入
听说我们这个班的同学特别聪明,那么,今天请大家尽情地展露你们的风采吧!首先,我给大家出一道IQ题,请听题:鱼为什么生活在水里?(学生回答)恭喜你,答对了!答案是“因为陆地上有猫”。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跟鱼有关的文章。(师板书:
27、鱼游到了纸上)
请看黑板,齐读一遍课题。(学生读课题)我从大家瞪大的双眼中看到了好奇的色彩,该不会是猫把鱼赶到了纸上吧?你们对这个课题产生了什么疑问呢?(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
大家很会动脑筋,而且,看来这篇课文对大家很有吸引力。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思考这两个问题:
1、“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2、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 二)合作交流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生字读音:花港,清澈,一丝不苟,厂徽,聋哑。(2分钟)
好,大家都读完课文了吧,还没读完的同学也请你们先停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几个生字的读音。(指名读,并让学生指出该注意的地方,再全班齐读)
解决思考问题
解决了生字读音后,让我们看回这两道思考题,第1题,“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提问学生。鱼画得很逼真,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仿佛在纸上流动)大家的词语积累很丰富。鱼游到了纸上,这种表达方式你们喜欢吗?仿照“鱼游到了纸上”,如果要表达小鸟画得很像,可以怎么说呢?老虎呢?(生仿句)这么有趣的表达方式,我希望大家记住它,以后也可以用到它。
好,看第2题,是谁让鱼游到纸上的?(一个青年,一个聋哑青年)三)品读体验
1、感受聋哑青年的恒心(3分钟)
这个青年能把鱼画得那么逼真,仿佛游到了纸上,那么,他应该是从小开始学画的吧?(生:不是)你从课文的哪一段知道的呢?(生:第12段)请全班齐读第12段。(生读第12段)
青年人学画多久了啊?(生:才一年多)在学画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是怎样做的呢?(生: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从这一段中,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生:有恒心,坚持不懈)板书:恒心
2、感受聋哑青年的专心(重点指导朗读)(18分钟)
文中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青年看金鱼的情景?(生:第4段)请大家齐读一遍第4段。(生读第4段)读得很流利,但是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
哪位同学想读给大家听一下?(指名读,并作及时反馈。你强调了个别词语,富有节奏感,读得很投入,你融入课文中去了,很好)[ 我们男生女生来比赛读一读。(不分高低,各有千秋)在朗读的时候,大家都比较默契地强调了这几个词:老是,呆呆地,静静地,从来。这几个词给你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你从这段描写中看到一个怎样的青年人?(生答。看鱼看得很入神,专心致志,认真,达到忘我的境界)板书:专心
聋哑青年听不到金鱼戏水的声音,也无法用语言呼唤那美丽的金鱼,他坚持每个星期天去看鱼,呆呆地、静静地看鱼,他只是在用眼睛来看鱼吗?请大家闭上双眼(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那个最疼爱你的人,你能看到他们的样子吗?好,请大家睁开眼睛,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生答)刚才你是闭上眼睛的,那么,你是用什么来看的呢?(用心,用脑子)很好,对于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都很熟悉,用心记住了他们的音容笑貌。那么,聋哑青年不但在用眼睛观察金鱼,眼里有鱼,而且(生:心里有鱼)。
3、解读“先游到了我心里”(5分钟)
请大家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生读课文)
你们认为,青年心里的金鱼是怎样的?(生:各种动态的金鱼都有,金鱼的每个部位都很清晰,青年对金鱼的特点了然于心)
“鱼先游到了心里,然后才游到了纸上”,对这两段话,你有什么体会?(让生讲自己的体会)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聋哑青年学画鱼的恒心和专心,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欣赏他画鱼时的高超技术。下课。
第二课时
一)合作交流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七课——《鱼游到了纸上》。读了这个课题,你觉得奇怪吗?(鱼怎么会游到纸上)
很好,同学们通过题目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大家仔细读读课文,我们还能提出一些问题。请大家认真地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看还能提出些什么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寻找问题。2、交流:
你们能说说看,自己通过读课文提出了多少问题吗?(学生举手,汇报自己提出问题的数量,鼓励提得多的。)
3、大家开动了脑筋,认真地读了课文,所以一下子能提出这么多问题,真不错。请你们把自己提出的问题放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哪些问题大家都提到了,哪些问题你提到了,对方没提到,或对方提到了,你没提到。[ 4、小组讨论
说说你提出的问题是什么?(重点的用小黑板出示,非重点的请其他同学简单回答后解决)
小黑板出示: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②为什么说这是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特别”在哪里? 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 二)品读体验
1、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很有价值,这些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呢?(读读课文,与同学讨论)
2、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答案,能解决几个就解决几个。3、学生再读课文。
4、有些问题同学们已经找到答案了,有些问题也许还没解决,大家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一下,看自己的答案与其他同学找的是否一致,不懂的问题也可以互相讨论。
5、全班交流。
①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
(因为这位青年画鱼画得活灵活现,就像在纸上游动。)②这位青年特别在哪里?
(说他特别,是因为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③为什么说他爱鱼爱到忘我的境界?
(a、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从“老是”可以看出他总是这样;从“呆呆”可以看出他看鱼看得很入神。)
b、他有时工笔细描,……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c、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d、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e、他告诉我,……忘了回家。
④“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它与“先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先游到心里”指青年对金鱼观察很仔细,金鱼的形状已清晰地印在他的心里。它与“先游到纸上”是因果关系。)
三)巩固延伸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位聋哑青年,但他却——“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同学们今天学会了从课题和文章内容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读书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来读懂课文。
28父亲的菜园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垦菜园。
3、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二、教学重难点
从描写父亲言行的词句感受父亲的勤劳、坚强。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板书:父亲的菜园
读一读,大胆推测一下,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
2、到底谁的推测正确呢?让我们快速读课文。pps3.pps
3、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二)合作交流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动画,让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2、利用媒体资源课件中的生字内容,学习生字。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读准确:婴儿、疑惑、坚毅、平坡、边缘、可怖、红肿、榨干、荒凉、诱人、信心十足、似信非信、疑惑不解。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三)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圈画批注,看你能找到几条原因。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1)父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山坡上开出了一块作为菜园的基地。(2)当暴雨冲走泥土后,父亲一筐筐挑土,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块新菜园。
(3)为了育肥土地,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豌豆翻进土里,精心侍候,使土地变得肥沃,让全家人拥有了一个四季常青的菜园。
4、在同大自然搏斗中,古有愚公移山,今天,这位普通的农民以同样的精神在荒凉的山坡上创造了一块菜园。请你用自己的话夸夸这位父亲。
举例:您的身上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土,没有肥,您都想办法解决,真了不起。做任何事如果都像您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肯定会取得成功。您下定了决心就不辞劳苦地付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您虽然平凡,却有一种伟大的精神,才创造了荒凉中的奇迹。
5、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但他身上那种执著、坚持不懈的精神却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任选一段你认为最能体现父亲这种精神的段落,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读给大家听。
四)巩固延伸
现在你知道父亲身上这股神奇的力量是什么? 看板书总结: 因为父亲的勤劳,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坚毅,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因为父亲的执着,所以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碧绿的翡翠。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一片碧绿的翡翠一般的菜园,这不仅仅是父亲的劳动成果,这更是我和我们全家人的精神家园。齐读最后一节,下课。
语文园地七 口语交际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2、能够较生动、形象地讲述小故事,并简要谈出自己的感受。
3、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讲述自己的敬佩的人的故事,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2、当某一学生讲述自己敬佩的人的事迹后引导其它人展开积极地讨论,主动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引起话题
1、激情导入: 师:(课件播放)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值得自己敬佩的人,我敬佩航天英雄团队,他们将中国人的足迹印进深邃的星空;我敬佩在汶川地震中涌现的英雄们,有多少次的出生入死,就有他们多少次的不离不弃。然而我更敬佩我身边这些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亲人、朋友。王老师不顾自己年纪大,身体不好,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用笑脸迎接同学们的到来;赵老师的母亲身患重病,但她却为了你们没有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节课。照片停留在了这里,孩子们,看到这些,此时你心里最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具有优秀品质的人还有很多,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说一说“我敬佩的一个人”。(板书课题)
二)研究话题明确方法
1、阅读要求
师:请同学们将语文书翻到135页,自己阅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本次口语交际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归纳
师:谁来说一下。
3、出示要求
(1)选择身边的人。
(2)通过具体事例,夸夸他们执著追求的精神或者其它你觉得值得敬佩的品质。
(3)事情说清楚,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三)围绕话题互动交流
1、现在就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思考,你心中敬佩的人究竟是谁?也许是与你朝夕相处的父母、老师;也许是你熟悉的同学、朋友;还有可能„„如果想好了,可以将他的名字写下来。
2、老师也想走进他们,了解他们,谁想把你敬佩的人介绍给大家,并简单说说这个人有哪些优秀品质?(师根据学生概括将优秀品质写在红花或胸章下面)(此环节主在师生之间交流)(学生可能说英雄、名人、身边的人师着重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人谈)
四)延伸话题综合运用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值得敬佩的人太多太多,那些英雄、明人就像遥远夜空中的星星,离我们太远太远,但身边的人却在用自己的热情书写着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只要你留心生活、睁大你的慧眼,你一定会发现他们许多优秀的品质;只要你虚心学习,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轻听,礼提问,你一定会更加优秀,成为令人敬佩的人。
习作七
第一课时
一、积累
1、定向观察搜集素材 请大家看老师写一个词,(师板书:敬佩)指名读,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齐读。在第七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个写人的故事,认识了谁?(师出示图片,生说)。这四个人物中,你最敬佩谁,敬佩他的什么?
那么,生活中,你敬佩的有哪些人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板书完整题目)
二、尝试
1、交流评说丰富语言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35页,读一读,划一划,这次习作都有哪些要求?
2)交流。板书: 事例 品质
3)请静静地想一想,在你所敬佩的这些人中,你最敬佩谁?敬佩他的什么好品质?
4)交流评议。
2、放胆试写自主修改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好品质。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选择好恰当的事例呢?出示练习,生讨论交流。
2)师小结。板书:典型
3)那么你最敬佩的那个人,他(她)的身上也一定有美好的品质,你打算用哪一个最典型的事例来体现他的好品质呢?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动手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评改
1、回扣要求、交流习作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2)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2、佳作欣赏借鉴提高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3)誊写作文。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第七单元
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七单元
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格代表2个单位。教材内容的选择注意联系学生的兴趣。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单元课时安排:大约2课时第一课时
统计
(一)教学内容:课本P94、95。教学目标:
1、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随机出现的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几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调查表、统计图、多媒体等。
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动物吗?谁想告诉大家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
2、老师知道大家喜欢的小动物都是非常可爱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教师逐个板贴:小猫、小狗、小兔、小鸡)
3、大家喜欢他们吗?现在老师非常想了解在这四种小动物中我们班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多,喜欢哪种动物的最少?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就来统计一下我们班喜欢这几只动物的情况。
二、探索新知
、收集整理数据
(1)、请学生从学具袋里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投在票箱里。小猫小狗小兔小鸡、创设情境:小朋友你想不想自己做一份调查?、完成P97(2)天气情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认得?、这是一个地区11月份天气情况,出示97页第二题统计图: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份结果用统计表表示吗?、学生活动。、展示统计表,并说说是怎么涂的?为什么涂半格?、分析统计表:从这份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得愉快吗?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表现得怎样?
五、外延伸下课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完成95页的做一做。教学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的方法,1格代表2个单位。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巩固对统计知识的认知。第二课时
统计
(二)教学内容:
P96、97、98。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教学准备: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二、生活应用、出示97页2题(1)同桌观察理解(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评价,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开放实践
、p97页3题
4题(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四、全课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第七单元统计
第七单元统计 第一课时 扇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力目标: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情感目标: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1、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教学难点】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先出示“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有宝塔各层的位置和面积,引导学生比较各类食物在膳食中的地位和应占的比重。
再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统计表。(1)完成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算一算每种食物摄入量占食物总摄入量的百分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运用统计图表示上表中的数据。
同时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懂统计图,并在与条形统计图对比中,认识扇形统计图。
(3)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体会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二、体会扇形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85页四幅扇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和想法或感受?
2、试一试: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科书第85页一年级和五年级两幅作息时间安排统计图。第(1)题让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24乘每部分所占的百分比”计算。
第(3)题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奥运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情感目标: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疑引入 引入:
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人们为了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常常需要做各种调查,在调查中还需要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数据,因此就常常要用到统计图,那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都见到什么样的统计图? 你们说得非常对。其实在日常生活应用中的统计图是多种多样的,只不过我们目前所接触最多的就是这三种统计图,但是你们在学习和观察中是否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些信息要用扇形统计图来呈现、有些要用条形统计图来呈现、还有要用折线统计图来呈现的,那么,我们在选择统计图时,以什么为标准,作为依据呢?也就是说这三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用途呢?这就是我本节课要跟同学们共同研究的内容——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
A、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
1、出示教科书第121页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先引导学生读懂图表,再回答三个问题:
(1)从哪幅图能明显地看出我国在第25 — 29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2)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3)从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2、师生共同小结三种统计图的特点,清楚选择的依据。
三、合理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1、教科书第122页“练一练”。
让学生说一说选择某种统计图的理由,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
第(1)题反映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所以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第(2)题反映的是喜欢各种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第(3)题反映的是小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2、问答竞赛
学生分小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提一个统计图的问题,其他学生回答应用何种统计图,再一次让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如何选择统计图。
3、火眼金眼:让学生看统计图读信息
(1)某班学生膳食喜好人数情况统计图(少挑食,要注重膳食营养的均衡)(2)中秋节小明一家月饼分享情况统计图(学会分享、学会感恩)
(3)我校学生05~09年上黑网吧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图(网吧尤如一把双刃剑,随时伤及自己和他人)
(4)假如你是下一届英国伦敦奥运会的运动员,你猜我国会夺得多少枚金牌?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奥 运 会
——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统计图 清楚反映各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 清楚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 清楚反映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教学重点】 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学难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和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 生:工资。
生:工作环境和待遇。
师:是呀,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注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广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工作人员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还不错,就去应聘。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
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表单位:元 经理 3000 副经理 2000 员工A 900 员工B 800 员工C 750 员工D 650 员工E 600 员工F 600 员工G 600 员工H 600 员工I 550 月工资3000 2000 900 800 750 650 600 600 600 600 550 问题1(投影呈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但大部分人的工资在1000元以下。广告是否符合实际?
(2)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小组讨论,汇报)作业设计 《新同步》、、、第四课时 练习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看懂统计图,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教学重点】 体会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难点】 在看懂统计图表、分析数据、简单推断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统计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整理本单元的内容。
二、基本练习
1、教科书第90页第1题。
(1)学生理解题意,然后讨论:用什么统计图表示比较好?并说出理由。(2)同桌合作,完成折线统计图。(3)根据统计图,回答有关问题。
2、教科书第91第2题。
先让学生说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解决第(2)个问题。
3、教科书第91页第3题。
(1)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2)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应该关闭哪个店?”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观点,但教师主要关注的是学生能否用数据有理有据地说明理由,而不必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评判。
三、巩固练习
4、教科书第91页第4题。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组织交流。
四、作业设计 《新同步》 板书设计 每题的演算过程
第五课时 练习七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练习中位数和众数的作用。能力目标: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进一步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难点】 在讨论与交流的基础上,体会每种统计图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答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2、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评议和补充。
二、教学练习七。
1、第一题。
⑴、投影仪出示统计表,用什么统计图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呢?引导学生讨论,指名说出理由。
⑵、因为这里要表示去年凉鞋销售量的变化情况,所以要用折线统计图。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⑶、组织学生讨论其他两个问题。
2、第二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再计算其它问题,全班交流。
3、第三题。
⑴、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店营业额的平均数。⑵、组织学生讨论应该关闭那个店?
4、第四题。
出示两个统计图,让学生读图,交流图中的各种信息,教师适时引导。
三、课堂总结,教师评价。板书设计: 练习七的练习课
第三题 甲:(7+7.6+6.4+5.6+4.8+3.2)≈5.8(万元)乙:(2+2.6+3.6+3.8+4.6+5.6)=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