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物动作描写”课堂实录
【引言】
美丽的语文世界,春色如许,曼妙多姿。然而作文教学却成为这个美丽世界中最难读懂的一道风景。谁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的教师不断尝试、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作为一名教研员,采集到这些好的方法,就像在花园中采摘到了美丽芬芳的鲜花一样无比欣喜。今天拿出其中的几朵来,希望它们的美丽和芬芳会让大家欣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争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知识与技能
1.感悟并学会用准确、细腻、传神的语言描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
2.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性地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善于在细微的动作中捕捉写作灵感。
2.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过程
师:(进入教室,脱下外套,叠好放在桌上)刚才老师在讲课前做了哪些动作?按一定顺序说,尽量全面具体。(只有几名学生举手,指一名学生回答。)
生:我看到老师把衣服脱下来,双手利落地把衣服里子朝外,并轻轻地放在桌子上。
师:好,不错。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物的动作描写。(板书:人物动作描写)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人物的动作描写?
生: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进行描写。
师:大家想一下,刚才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很多同学都没办法回答,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们没有认真观察。
师:说得很正确。因此进行动作描写必须要注意认真观察。(板书。)
师:以前我们就接触过许多动作描写,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片段。下面请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大屏幕显示。)
师:(生读)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并指出选自哪篇课文。
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下秕谷,()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师:这是哪篇课文里的选段?(生答《少年闰土》。)
师:哪位同学来试着填一下?
生:扫、举、撒、当、拉。
师: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
生:我认为是“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因为“举”是人用手进行的 师:分析得很精彩。
生:我认为不应该是“当”,因为“当”不是动词,应是“等”。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应用“看”,这样才能知道小鸟什么时候来。
师:这个小练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生:用词要准确。
师:概括得非常好!(板书。)刚才小片段中捕鸟过程所用的动词特别多,是不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一定要运用很多的动词呢?接下来同学们再看大屏幕。
生:(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能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生同桌交流。)
生:我觉得不能互换,因为母亲已经很老了,不会飞。
师:(微笑)你的意思是侄儿会飞吗?
生: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飞”字写出了孩子的活泼、灵巧。而母亲年事已高,用“迎”字更符合她的年龄特点。
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再考虑“迎”字表明人物的什么心理?
生:“迎”表明母亲对长年飘泊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所以早早就在门外迎接了,而小孩比较好奇,因此看到亲人回来,他就“飞”过来了。
师:刚才的训练,大家又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动作描写中所运用的动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师板书:抓住特点。)
师:这里的特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特点,与此同时,刚才的训练还告诉我们,动作描写并不一定是把动作写得细致、全面就是好,而是要抓住关键性动词,展示人物的特点,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要做到的。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创造力。(大屏幕显示。)
生:(读)揣摩人物心理,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比比谁填得好!
天啊!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衬衣,()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下,飞快()出屋子。
(师发题卡,生4人一小组合作、探究填充完整后上交,师随意展示一份,其他学生点评。)
生:我认为“蹬”开或“推”开被子都不对,因为“蹬”不如“掀”方便。(做“掀”的动作)而“推”更不对了!
生:我认为应是“跳”下床来或是“翻”下床来都可以,然而“走”比较慢,“滚”就更荒唐了!要是“滚”的话保证得摔坏了。(生笑。)
„„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老师欣赏到了你们无穷的创造力,同时也感觉到你们锤炼语言的能力提高了。今天学的写作方法大家掌握得怎样呢?我们检测一下学习效果,先做一个“填鼻子”游戏。哪位同学愿意主动到前面来表演。(生争先恐后举手。)
师:(点一名学生上前做游戏)在这位同学做游戏时,大家一定要认真观察他的细微动作,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最有意思的动作,并试着揣摩他的心理,仔细体会准备写作。(游戏过程略。)
师出示写作要求:根据所学的方法来进行片段描写。要求:1.以动作描写为
主,适当与其他描写方式相结合;2.100字左右(师巡视。5分钟后实物投影展示作品。)
生:我看到他在填鼻子时,走路很不稳当!刚迈步时,他生怕离开自己事先找好的位置,因此迈了一小步。后来转来转去就迷糊了,就大步大步地迈起来,身体也左右摇晃,两只手臂也不停地上下摆动,还差一点滑倒。结果鼻子画到了嘴下面。
生:我认为他观察很仔细,描写得很完整。词语运用也特别恰当,还能与心理描写相结合。
生:我认为“走路很不稳当”一句应该修改一下。他在做游戏时,刚开始时还是很稳的,后来才不稳,所以这样写很笼统。
生:我认为“滑倒”改为“跌倒”更符合实际。
师:老师认为在描写他摇晃时再细腻一些就更好了。
„„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描写人物,更适用于描写其他事物。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认真体会并实践。
●后记
本节课力求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把作文与阅读结合在一起,所选内容能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游戏过程也生动有趣,能让学生亲自观察,动手实践,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呈现由浅入深的梯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贯穿始终。这种写作方法要想真正让学生学会并理解,务必在今后的教学中再安排2至3节实践课,那样才会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篇:人物动作描写课堂实录
人物动作描写课堂实录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浏览次数:0 次
评论:[已关闭] 打印本文 【引言】
美丽的语文世界,春色如许,曼妙多姿。然而作文教学却成为这个美丽世界中最难读懂的一道风景。谁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中学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的教师不断尝试、探索、实践,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作为一名教研员,采集到这些好的方法,就像在花园中采摘到了美丽芬芳的鲜花一样无比欣喜。今天拿出其中的几朵来,希望它们的美丽和芬芳会让大家欣赏。【指导者: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李冬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争有创意地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与技能
1.感悟并学会用准确、细腻、传神的语言描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2.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锤炼语言的能力及写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归纳写作方法并创造性地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并善于在细微的动作中捕捉写作灵感。2.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过程 师:(进入教室,脱下外套,叠好放在桌上)刚才老师在讲课前做了哪些动作?按一定顺序说,尽量全面具体。(只有几名学生举手,指一名学生回答。)
生:我看到老师把衣服脱下来,双手利落地把衣服里子朝外,并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师:好,不错。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研究人物的动作描写。(板书:人物动作描写)同学们想一想,什么叫做人物的动作描写?
生: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动作或动态进行描写。
师:大家想一下,刚才老师提出第一个问题时,很多同学都没办法回答,这是为什么呢? 生:他们没有认真观察。
师:说得很正确。因此进行动作描写必须要注意认真观察。(板书。)
师:以前我们就接触过许多动作描写,其中有许多令人难忘的经典片段。下面请同学们抬头看大屏幕,老师想考考你们的记忆力。(大屏幕显示。)师:(生读)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并指出选自哪篇课文。我()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起一个大竹匾,()下秕谷,()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师:这是哪篇课文里的选段?(生答《少年闰土》。)师:哪位同学来试着填一下? 生:扫、举、撒、当、拉。师:你们赞同他的意见吗?
生:我认为是“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因为“举”是人用手进行的动作,而“支”比较恰当。
师:分析得很精彩。生:我认为不应该是“当”,因为“当”不是动词,应是“等”。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认为应用“看”,这样才能知道小鸟什么时候来。师:这个小练习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生:用词要准确。师:概括得非常好!(板书。)刚才小片段中捕鸟过程所用的动词特别多,是不是人物的动作描写一定要运用很多的动词呢?接下来同学们再看大屏幕。生:(读)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动词,能否互换,并说明理由。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生同桌交流。)
生:我觉得不能互换,因为母亲已经很老了,不会飞。师:(微笑)你的意思是侄儿会飞吗?
生: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飞”字写出了孩子的活泼、灵巧。而母亲年事已高,用“迎”字更符合她的年龄特点。
师:说得太棒了。同学们再考虑“迎”字表明人物的什么心理?
生:“迎”表明母亲对长年飘泊在外的儿子的思念,所以早早就在门外迎接了,而小孩比较好奇,因此看到亲人回来,他就“飞”过来了。师:刚才的训练,大家又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动作描写中所运用的动词,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年龄特点。(师板书:抓住特点。)师:这里的特点包括人物的性格及心理特点,与此同时,刚才的训练还告诉我们,动作描写并不一定是把动作写得细致、全面就是好,而是要抓住关键性动词,展示人物的特点,凸显人物的思想感情。以上几点就是我们在进行人物动作描写时要做到的。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创造力。(大屏幕显示。)
第三篇:人物动作描写
人物语言描写
1、人+动作+话
例句:郭全海爬到桌子上高声叫道:“别着忙!”
2、人+动作+表情+话
例句: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看上我这破马!” 人+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话
例句:老杨想先在群众中调查一下,便向老秦道:“我给你帮忙去!” “说话强调格”(升级版): 有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三种。
例句:紫鹃自己发了一会呆,„„两眼汪汪,咬着牙,发恨道: “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
人物动作描写
写动作死气沉沉,几招让你活蹦乱跳!人物动作,有时候的确很快,一眨眼的工夫,动作做了很多。但写到作文里,我们经常会用“不一会儿”一带而过,的确太简单了。怎样让动作情景再现呢?今天我教给同学们几招。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刘老师点评试卷。
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如何情景再现?
①刘老师从座位上站起来,面无表情的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点评点评你们的试卷吧。”孩子们齐声说:“好”刘老师严肃的拿着一大堆试卷,开始点评,只见她有时发出了阵阵赞叹,有时气愤的一拍桌子,脸憋得通红,就像颗大苹果,感觉到刘老师随时都会大爆炸!
②刘老师扶了扶眼睛,仔细的点评一张张试卷,时而皱紧眉头,时而笑出了声,时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③老师拿着一打试卷,严肃地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啪”的一声,试卷跌落讲台,红着脸说:“这单元测试卷,从成绩来看,很差。”“差在哪儿?我们一起来仔细地看看。”
④刘老师拿着一大摞卷子,大步走上讲台,犀利的眼神在我们之间扫过。伴随着两声咳嗦,老师开始点评了“我们班差距很大,三个不及格,五个一百。差的同学反思反思,你们是怎么考的?!
第一招:给动作“配上声音”
在写动作的时候,如果仅仅是动作描写,也很单调的,在动作中载入声音,就会让你笔下的动作活灵活现。我这里说的“配上声音”可以有两种声音,一是配上人物的语言描写,二是配上适当的象声词。我们把刚才的动作来个配音,就变成以下的内容啦。
例如:伴随着两声咳嗽,老师开始点评了刘老师把试卷摊开,平铺在讲桌上,食指往嘴巴里一舔,蘸了点唾沫,随即两个指头一翻,抽出了一张试卷:“这是张璐同学的试卷,你们瞧瞧,书写得多工整……”边说还边在试卷上用手指敲了敲,仿佛我们看不见他的动作似的。接着,刘老师又抽出了一张:“而徐晋呢?我都不想看他的试卷,不管你会不会,你把字给我写好啊!连自己的名字都写得七倒八歪的!你给我上来!”说完,手指直指徐晋,似乎要把徐晋给戳穿了……
“配上声音”除了人物的语言描写外,还可以配上适当的象声词。什么是象声词?就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比如小猫叫的声音“喵喵”、北风刮的声音“呼呼”、汽车的喇叭声“嘟嘟”、爆竹发出的声响“噼里啪啦”等,这些就是象声词。
第二招:给动作“加上表情”
例如:我把自制的贺卡举到妈妈面前:“妈妈,生日快乐!这是给你的礼物!”妈妈张大了嘴巴,满脸疑惑:“这……这是你做的贺卡?”“如假包换!是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才完成的。”妈妈接过贺卡,轻轻地打开,一曲悠扬的《生日快乐歌》从贺卡里飘了出来。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片红晕涌上了她的脸庞,此时的妈妈,一定是幸福的。妈妈抚摸着贺卡的每一个边,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还三番五次、颠来倒去地看着,仿佛在欣赏她最心爱的宝贝。忽然,妈妈一把把我拉在怀里,紧紧地抱着我:“我的好女儿!我的好孩子!妈妈谢谢你!”。我明显地感觉到妈妈的身体在抖动着。
这一段话写了妈妈收到礼物后的一系列动作与表情,写出了妈妈的幸福与激动,简单的一个“收到礼物”的动作描写,却让我们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看来,这样的动作描写技法真是太妙了。
第三招:给动作“附上心理”
在动作描写时加入“心理活动”描写,所写的动作就更加“有血有肉”,特别是动作的动机将更加突出,人物行动将更加明晰。同样,我来看一个例子。
我飞快地从地上抓了一把雪,使劲地捏了捏,感觉雪球还是太小,想想不解恨:刚才你赵红也太不够哥们儿义气了,竟然敢袭击我?看我这次怎么收拾你!又迅速抓了一把,这样两把雪揉在一起,我搓了搓,磨平了雪球的表面,嘿嘿,赵红,你给我小心啊!
我瞅了瞅对面的赵红,他正在搓雪球,大概还想再给我一个“炮弹”吧。这正是个机会,趁着他还没有准备好,我抡起手臂,甩了两圈,看准赵红的方向,把雪球使劲抛了过去。“嗖”的一声,雪球划了个美丽的弧线,不偏不倚正好打在赵红搓雪球的手上,“嘭”地炸开了,溅得赵红满脸都是雪片。“哈哈哈……”赵红还没缓过神来来,我转身跑开了:不能再战了,他被激怒了可不好惹。
这是《雪战》作文中的一个片段,小作者打雪仗的情形写得栩栩如生。我们也看得出在“反攻”时小作者内心是怎么想的,就知道这个“雪球”抛出去的力量是何等之大,这样的片段描写,就比没有心理活动的强多啦。
小结一下:给动作配上声音、加上表情、附上心理,动作就丰富多了。2
第四篇:人物-动作描写
一、根据以下成语做动作: 手舞足蹈
抓耳挠腮
翩翩起舞
蹑手蹑脚
昂首挺胸
盲人摸象
东张西望 大步流星
二、写出空白处的动词或修辞语: 天啊!要迟到了。我__开被子,从床上下来,__地__鞋子,几步__进卫生间,__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__了几下,然后,__下毛巾,在脸上__了两把,飞快的__出屋子。
三、A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住了。
B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的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0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着圆圆的盯着黑板和老师。有时还眨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上面两个片段都是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比较哪一句描写的精彩,为什么?
四、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
五、学会读文字,根据动词的改变和细化,判断人物的身份。
(1)他在大街上走着。
(2)身穿黑衣服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
(3)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不时地左右观看。
(4)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
(5)身穿黑衣服、戴着墨镜的他慢慢地在大街上走着,贼眉鼠眼地向四周张望,目光始终瞄着行人的口袋和背包。突然一阵警笛声使他身子惊悚一颤,立刻又恢复了常态。
六、练习
看着眼前这一片湛蓝的游泳池水,我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屏住呼吸,像条鱼儿那样从台子上一跃而下……
第五篇:人物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动作描写
按板中学 吴敏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点: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动作描写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什么主旨?
生:歌颂了深挚的母爱。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诗中所描写的场景?
生:诗中描写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的场景。
师:最能具体形象地表现慈母之爱的诗句是什么?
生: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师:这两句诗中哪一个动作细节最能体现这种慈母之爱?
生:密密缝。
师:请你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一下这一场景。
学生畅所欲言。
师小结:“密密缝”三个字,虽然描写的是母亲普通的动作细节,却让人想到在昏黄的油灯下,白发苍苍的老母专注地穿针引线,针脚那么细密、结实,仿佛她把对儿子的祝福和担忧都融入到了一针一线之中。笃深的母爱,就是通过“密密缝”这个动作细节具体生动地传达出来的。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写作技巧——人物动作细节。
二、明概念,教技法:
(一)什么是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描写人物的行为、动作。老舍说过:“行动描写可以使人物站起来”成功的动作描写能使读者感到作者笔下一个一个栩栩如生的活人,人物的精神世界才能充分展示,人物的形象才能真正站起来。
(二)教技法
那么,如何才能把人物的动作描写细致、生动呢?今天我来教大家三种写作技法:
方法一:综合法
1、出示例文:
A句:王敏每次听课都十分认真,非常专心。她从来不做小动作,也不和旁边的同学说话,把老师讲的知识都记住了。
B句:上课时,王敏总是很认真的听讲。她面对黑板,腰板直直地挺着,双脚成90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睁着圆圆的盯着黑板和老师。有时还眨着眼睛思考,有时边听边点着头记。
师:上面两个片断都是人物如何听课的动作描写。比较哪一句描写的精彩,为什么?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B句写的精彩,写出了王敏在听课时身子怎么坐,双手怎么放,眼睛怎么看,从而把王敏认真听讲的样子写的细致辞、具体。
4、教师要点归纳:这就是动作描写技法的第一招:描写细致、具体。为了做到这一点,可将人物的动作描写与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等有机结合,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因此这种方法叫综合法。
5、实战演练之一:
阅读下面语段,结合动作描写技法一进行赏析。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头靠墙壁着,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6、生赏析,教师评价。
方法二:细化分解动作法
师:传统的武打动作、电视镜头,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小部分,把一个人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1、出示例文: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选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鲁讯《社戏》)
师:上文各语段描写了一件什么事情?采用了哪些动作描写?是如何将这一过程细化分解的?(生发言略)
2、师归纳:“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动词,把捕鸟的动作一一分解开来,形象生动,让我们一看就明白捕鸟的过程或方法是怎么一回事。《社戏》中的“拔、点、磕、退、出”将小伙伴开船的过程写的具体、完整、富有生活气息。
3、实战演练之二:
运用技法二描写同学们课间十分钟的一种活动,要求将此活动细化分解。
方法三:精选动词法
1、出示例文: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2、教师归纳:这是《背影》中父亲穿过铁道为儿子买桔子的一段文字。“蹒跚”的走,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可见父亲爬上月台是多不容易。通过动作描写,真实生动,准确的写出父亲行动的艰难,突出了其爱子的深情。性的动作要注意动作的前后联系和各自特征,做到准确和生动。所以,在描写人物时,使用动词不可笼统,要仔细辨别各动词的细微差别。
3、实战演练之三:(1)揣摩人物的心理,锤炼恰当的动词填空。天啊!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衬衣,()鞋上子,几步()进了手间,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下,飞快()出屋子。(2)思考下面句中的加点动词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我到了(别了二十年)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三、要点点拨: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三种技法,同学们在运用这三种技法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描写要真实。要符合生活实际,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个性特征。
2、动作描写要准确、典型。能选用好动词,用上比喻等修辞手法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3、动作描写和其它人物描写的方法相结合。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些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
4、通过动作描写要表现人物在“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过 “怎样做”来写人物的个性。对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人物动作,则尽量不写或少写。
四、拓展阅读:
减肥
在班里,黄傅是我的“同党”。她妈妈见女儿越来越胖了,就决心为她减肥。
一个月没见她了,一个星期天,黄傅突然来约我出去玩。只见她一手拿着一根奶油雪糕,一边吃一边嚷着:“牛丽文,看我瘦点没有?”就在我跟她搭讪之间,她手中的两根雪糕就被她消灭了。可她嘴里还念着:“饿死我了,饿死我了!”刚到十字路口,她就直奔对面的副食店,不一会儿就采购回一大包好吃的来。她让我一块吃,我说不饿。她已经急不可待,一个地直往自己嘴里送。我在马路边足足等了她十分钟,眼见一大包好吃的又被她干掉了。我刚松了口气,见她喘着粗气,直了直腰后对我说:“你是不知道,牛丽文这一个月,我妈不让我吃零食,也不让我出来玩,每天做完作业,就让我在家里做健美操,可把我给馋坏了。”说着,忽听她“哎呀”一声,“不行了,我的胃里又演奏起摇滚乐来了。”我只好随她向路边的面食馆跑去,在饭桌旁等着。瞧她那个狼吞虎咽样,我劝她说:“你不能慢点吃吗?”她说:“老毛病,我看是改不了啦,要不我能这么胖。”眼瞅着热腾腾的一大碗肉丝面,一会儿说“片甲不留”了。随后,她一抹嘴儿,看看手表,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对不起,到点了,我要回家,要不我妈又要骂我了。”
望着她那圆滚滚的背影,我哭笑不得地长叹一声,唉——我的“同党”,你这哪里是约我去玩,分明是让我观看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增肥运动。
1、短文将黄傅的馋相分解成哪几个过程?
2、短文运用哪几种描写?有什么作用?
3、请找出文中精彩的动作描写的句子并作赏析。
答案:
1、文中将黄傅的馋相分解成:直奔对面的副食店,采购回一大包好吃的来,直往嘴里送,吃完后一抹嘴儿,看看手表等一系列的过程。
2、短文将人物的动作与语言、神态描写相结合,生动、形象的为我们展示了黄傅狼吞虎咽的场面,再现了她的馋相。
3、例:我刚松了口气,见她喘着粗气,直了直腰后;此句用“喘,直”动词表现了黄傅粗俗、肥胖,而这得之的原因正是“馋”。
五、作业
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技法,描绘运动会中的一个精彩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