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故事《克和千克》

时间:2019-05-15 02:4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故事《克和千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故事《克和千克》》。

第一篇:教学故事《克和千克》

教学故事《克和千克》 202班

张小芳

在教学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时候,我先让孩子们在家里或者在超市观察物品包装袋,还让他们找一找称东西的工具,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惦一惦,比一比,估一估和称一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看,说,做,强调学生感观的参与,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并了解克与千克的单位间的进率。

课前提问,前几天让大家到超市对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物品的重量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收获。大家都把小手举的高高的说老师我来,我就说让邓思琪来说,因为她家是卖水果的,她说,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又叫了梁嘉俊说,我知道一包方便面重105克,韦盛声说,我知道一包洗衣粉重3千克。刚才大家说的克和千克就是重量单位。

要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可以用称称。我拿出特盘称说这就是我们称东西的工具,这种称叫做特盘称,有天平称,有磅称,等等。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有知道物品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那么1克到底有多重呢,板书克,让学生惦一惦一枚硬币有多重,感觉如何,说明一个一角的硬币就是1克,在生活中有那些东西的重量是1克的呢,请同学说说,那么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书千克,让学生惦一惦1千克一包的沙糖,与一枚硬币比较感觉如何,称一称1千克的大米在盘称上做个记号。

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克与千克是不同的质量单位,那么1千克是多少个1克呢,我们一起来做个试验吧,老师这里有装过盐的包装袋上面写着500克,那么老师拿二个这样的包装袋500克加500克就是等于1000克,所以1000克等于1千克,请同学们估一估一本数学书有多重,二本,三本有多重,小组合作,然后称一称有多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了克和千克有什么感想,还有那里不明百的地方吗,通过今天大家惦一惦,称一称,估一估知道了克和千克到底有多重,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都很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动手参与到学习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校本公开课(三年级数学):

《千克和克》教案

施庆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学习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估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建立1千克和1克的观念,知道1千 克=1000克。

教学难点:在感知1千克和1克的基础上,估测物体的质量。教学用具:台称、大米、苹果、沙子、铁块、棉花、一包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播放视频:王老师和本班A同学在压跷跷板)

师:大家看!这是谁?(同学答)师:没错,这是王老师带着A同学在压跷跷板呢!(画面定格A同学被挑得高高的)看到这个画面,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生1:A同学要吓哭了。

生2:我想告诉老师往中间坐坐,A同学就不会被压得高高的了。师:大人和小孩玩总会这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3:老师太重,A同学太轻„„

师:对,老师太重,A同学太轻。这说明物体有轻有重。(板书)

二、体验探究,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既然物体有轻有重,我们用什么方法知道物体的轻重呢? 生:用秤称一称。

师: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秤呢?和你的同桌说说看。1.认识各种各样的秤(课件出示)

1号秤

2号秤

3号秤

4号秤

5号秤

6号秤

7号秤

8号秤

2.介绍生活中最常用的秤。(1)上面的秤你最熟悉的是几号秤?它在什么地方用的最多?(重点介绍3号台秤)

(2)在超市里,我们最常见的是5号秤,它能同时显示质量和价 格。(3)教学台秤的使用方法。3.亲历体验,感知“千克”

师:秤家族中的每位成员都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的,那么,怎样才能精确地称出物品的质量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个质量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的认识)

(1)称一称,感知“1千克”

师:我们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请同学们拿出你带来的物品,我们来亲自体验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分四组活动,师巡视指导)

(2)掂一掂,体验“1千克”

每个同学都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你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1千克沙子挺沉的。

生2:我感觉有什么把我的手往下拉。生3:我感觉1千克铁块好小。

生4:我感觉1千克棉花比1千克铁块多多了。......(3)数一数,内化“1千克”

老师备了一些苹果,1千克苹果大约能称几个?(小组活动后汇报)生1:1千克苹果大约有4、5个。生2: 1千克苹果大约有5、6个。

师:同学们,听了这样一个结果,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3:老师,为什么同样是1千克苹果,而个数却不一样呢? 生4:因为每个苹果大小不一样,大苹果称的个数少,小苹果称的 个数多。......(4)估一估,深化“1千克”

①先估计1千克大米有多少,把它装进袋里。

②放在台秤上称一称,对比你估计的和实际质量相差多少。③精确称出1千克大米。

4.再次体验,感知“克”

师:同学们真厉害,不仅会使用工具称出1千克物体,还会用数学的眼光判别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的关系,现在老师这儿有一枚2分硬币,你能称出它有多重吗?

(1)称一称,它有多重?

生:太轻了,秤上的指针没反应。......(2)掂一掂,有什么感觉?

生:几乎感觉不到有东西。很轻,很轻。......师:像这样很轻的物体,常用“克”来作单位。(3)1克有多重呢?

刚才,用台秤称2分硬币,由于太轻,称不出它的质量,这时我们就要借助另外一种秤——天平秤来称。

(4)教学天平秤的使用方法后,指名操作。①称出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掂一掂。②称出一根羽毛的质量,掂一掂。

③随意称出你铅笔盒里的一样物品的质量,掂一掂。④拿出标有克数的袋装物品称一称,掂一掂。(4)感知“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认识了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秤,还知道称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称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那么“千克”和“克”这同一家族中的两位成员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①称一称,一袋盐有多重?(500克)

②算一算,两袋这样的盐有多重?(1000克)

③看一看,把两袋盐同时放在台秤上,指针指着几?(1千克)④说一说,1千克=1000克

⑤拿一拿,从你组准备的物品中拿出1千克的东西。生1:我拿的是每袋250克的虾条,要4袋; 生2:我拿的是每盒125克的酸奶,要8盒; 生3:我拿的是200克的果冻,要5个; 生4:我拿的是500克的洗衣粉,要2袋......三、解决问题,应用新知 1.填空。

2千克=()克

30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

7千克=()克 2.在()里填“>”“<”或“=”。

800克()4千克

3千克()3000克 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

(学生完成后及时汇报,如有错误,及时纠错)

四、拓展练习,升华新知 1.说一说

(出示一串气球)用哪种秤来称?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出示一铁块)用哪种秤来称?用什么做单位合适呢?(学生讨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

结论:一般物体用“千克”作单位,较轻物体用“克”作单位。2.辩一辩

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块重,谁重?

结论:无论什么东西,只要他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就一样重。3.想一想(课件播放场景配画外音)

星期天,大象请小动物们去它家做客,途中要过一条河。这艘船最多能承载43千克,小鹿重35千克,小猫重2000克,小山羊重40千克,小狗重3000克,小猴子重3千克。小朋友们想一想,他们怎样才能最快过河呢?

五、全课总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简单总结。)

第三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教学设计

文昌市文城中心小学 陈向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建立克与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

2、了解用秤的方法。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2分硬币,10克鸡米,100克饼干,盐两袋各500克,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苹果,天平,盘秤,体重秤。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2、教师展示几种物品的重量。

3、使学生明白: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齐读,眼到口到加深印象。)

二、探究新知。

(一)引出课题。师:平常我们所说的重量单位准确地说是“质量单位”并板书。在咱们国家表示物品有多重通常会用到公斤、斤或两这些质量单位,而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克和千克,克和千克还可以用字母g和kg(板书)表示。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磅秤、弹簧秤、天平各种不同的秤)

简单介绍不同的秤。介绍天平的组成和用法。

(三)认识“克”。

1、小组合作称一称2分硬币的重量。教师适时指导。

2、汇报结果。

生1: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

师:咱们通过称一称的方法终于知道了1克有多重。课件显示:一个2分硬币约重1克。

3、掂一掂。

师:请全班的同学拿着硬币站起来,轻轻地掂一掂,有什么样感觉?生1:很轻。生2:一点都不重。生3:我也觉很轻。

4、闭目铭记一克的重量。

5、猜一猜哪些物品约重1克。(课件显示)(四)、认识“千克”

1、小组间感受10克、100克。师:一个硬币是1克,10枚硬币是多少克?(10克)。十个10克又是多少克呢?(100克)

师: 1号同学把10克和100克的物品放在手里像老师这样轻轻得掂一掂,看看有什么感觉?然后再传给2、3、4号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

2、学生谈感受

3、感受1千克。

(1)师:10个一百克又是多少克?(1000克,板书。)我们带来的物品中有没有1千克重的呢?拿出来给老师看看。

(2)生拿出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3)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课件显示: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4)说一说生活中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

4、理解1千克=1000克。

称一称,验证。同时介绍盘秤的用法。

6、比较1克和1千克。

使学生明白:称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时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重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估一估、称一称。

师:称一个苹果的重量该用什么作单位? 先估一估再绍弹簧秤的用法,称一称。师:称一个人的体重又该用什么单位? 先估一估再绍体重秤的用法,称一称。

2、课本练习十八第1题。

3、课本练习十八第2题。

4、课本练习十八第4题。

5、给姥姥的一封信。

四、小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为达到目标所做的准备

1、必不可少的教具学具。教具和学具可以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有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很容易理解且印象深刻,从而产生对数学知识的喜爱。因此,本节课我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学具,分别有天平、盘秤、弹簧秤、体重秤、二分硬币、洗衣粉、盐、苹果等等物品,让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到1克、10克、100克和1千克的重量。

2、不可忽视的课堂纪律。

我想,这节课所用的教具学具数量之多,是学生学习生涯中为数不多的一节课了,加上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我对这节课的预设是不怕学生没有兴趣,只怕学生无视纪律。果然,学生一上来看到这么多学具:有玩的,有用的,还有吃的。可谓是大开了眼界,东摸摸西碰碰,玩得兴高采烈,根本无法顾及老师说了什么话。所以,上这样的课最重要的是管好纪律,不然,多好的教学设计都无法实施。我的做法是强调纪律,严厉管制,分组定号,科学管理,组组竞争,激发兴趣。

3、重点难点的落实。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关系及了解用秤的方法。

在授课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等方法感受到了1克和1千克的重量,从而形成了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同学们在猜测、估量、验证及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轻松愉悦地达成了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纵观整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一些细节上仍然处理得不是很完美,例如我在授课过程中由于疏忽出现了一些差错,点击课件时也出现了一些状况,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尽量的去改进和完善。

第四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准确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能力目标: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在实际活动中明显体现;

3、情感目标:学生能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三、教学重点: 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五、教学具准备(略)

六、教学呈现:

一、设疑自探

1开门见山,直奔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2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吗? 生:克和千克是什么?(在没有学习这个内容以前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知道的)师:在你们生活中见到过“克和千克”吗?谁来当小老师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

师: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你还有其他的问题想提吗? 生: 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 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怎么称物体的重量?(如个别问题学生没有提出,教师可给出。)

二、指导自学新知

1、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抽取几个有针对性地板书如下: 一根牙膏是30克

生:一袋大米30千克 生:一袋虾条15克

生:爸爸的体重65千克

生:一袋感冒药5克

。。。

⑴思考:①克和千克哪个单位大? ②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什么情况下用克作单位? 学生先独立探究,然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行间巡视)最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结。

2感知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

⑴探究:1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桌上的两分硬币动手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体,小组交流。

⑵探究:1千克有多重? ①自学课本

②利用一袋洗衣粉来感知。

③找身边大约重1千克的物体,小组交流。3探究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师:1千克和1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可能能说出来,如说出则让学生当老师说说是怎么知道的。如不能说出,先让学生自学书,再用实物动手实践一下)4认识生活中的秤

⑴各组之间先互相介绍自己了解和熟悉的秤,然后集体汇报,介绍得不完整的教师给以补充。

⑵ 出示弹簧秤,探究认秤的方法。

①教师介绍秤的组成及刻度后,学生探究认秤的方法,并在组际间交流。

②教师针对学生的介绍强调,给以适当的补充说明。

三、称量大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长在组内合理分工,先估计组内的物品重量,再验证,同时填好报告单,最后小组汇报,教师点评。

四、总结

说一说你在这一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第五篇: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莞 城 建 设 小 学

执教者:陈桂红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东莞市莞城建设小学

陈桂红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四册第85—88页,克和千克的认识。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使学生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㈡能力训练点

1、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主选择合适的秤称物品。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㈢情感教育点

1、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2、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具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盘秤、有奖竞猜的物品、一个1角硬币

(学生用)六人一组:10个1角硬币、10克、20克、30克、50克、100克的物品,2包500克的盐、苹果、饼干、石头、米、花生米、果冻等„„ 重 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难 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好吗? 生:好!

师:我们去看一看。

1、观看课件演示:(熊猫森林超市开张情景)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

噢,原来今天是熊猫森林超市开张的日子。

2、课件显示(超市内部场景)

师:好,我们进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自由说出看到的商品名称、质量、有数字、有克和千克„)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4、请打开课本P86页。

二、认识称。

师:要知道物品的轻重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那么你知道哪些称呢?

生:(多媒体课件出示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师: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生1:我在超市卖食品的地方见过电子秤。生2:卖水果的地方有盘秤。

生3:我见过夏天卖西瓜的用磅秤。„„ 师:大家真留意身边的事物。

三、感觉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认识1克。

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1角硬币)你猜一猜有多重呢? 生:1克„„

师:我们用天平来称一称。请看屏幕。(播放录像)

师:你们真棒,一枚1角的硬币约重1克。请大家拿一枚1角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好啦,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大家知道1克的重量了,现在找一找生活中有那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克。生:乒乓球、小发夹、药片、小螺丝、纽扣、图钉„„

师:你们真利害能找到这么多大约1克的物品,那你还能找出10克、50克、100克的物品吗? 生:„„

师:大家真聪明,找到这么多以克为单位不同重量的物品。

师:请大家从篮子里找出100克的物品。看哪一组找得最快。准备开始。师:大家都来感觉一下。

2、认识千克

师:刚才第二小组找100克的物品又快又好,现在我们再来找出1包500克的物品,准备开始!

师:找得好快啊!这是一包500克的盐。(500克)

师:一袋盐500克,那么两袋呢?(生答师板书:1000克)

师:我们在验证之前一齐来认识盘称。我们一齐来观察一下。(观察盘称认识盘称)生:(汇报)

师:现在我们把两袋盐放在一起,用盘秤称一称。那么大家知道有多重啊?(学生操作称量)生:1千克

师:1000克里面有几个1克呢?(1000个)

师:那么1000克和1千克哪一个重呢?(相等)我们一齐来读一读。师:老师想到超市买几样东西你能帮帮老师吗?(能)[要求:请各组合作帮忙称出1千克的物品] 学生汇报:我们组称了6个苹果是1千克„„ 师:通过称量,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六袋物品重量相同,都是1千克。生:我发现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

生:我发现虽然1千克的石头少,1千克的饼干多,但是他们的重量是一样的。师:你们的发现可真多!谢谢大家的帮忙。

师:现在我们每人轮流掂一掂,试一试这1千克的感觉,各小组也可以交换物品试一试。师:感觉怎么样。生:我觉得1千克很重。

生:我觉得1千克比1克重多了。生:我觉得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真的吗?好了,我们拿出1克和1千克的物品比一比。师:感觉怎么样。

生:1克很轻,1千克很重。生:1克比1千克轻很多。„„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称较重的物品用千克做单位,称较轻的物品用克做单位。师:请同学们打开书P86,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同学们学了这么多知识,熊猫老板很想请大家去他的超市帮忙,你愿意吗?听听熊猫老板的要求吧?(想成为我的职员可不容易,要经过三关的考验。勇敢的小朋友请来吧!)你们有信心吗?

第一关:

1、书P88页2。

2、书P89页4。

3、书P89页5。

第二关:判断提。(学生用动作判断)

(1)一个1角硬币重1克,10个1角硬币重1千克。()(2)5千克比5000克要轻一些。()(3)小明重25千克。()

(4)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第三关:亮亮去春游写了一篇日记请小组合作找出不对的地方并改正。(课件出示)

亮亮今天春游啦!他为自己准备了可口的食物:有50千克重的两个,150 克重的一个…他们班游玩的地点是动物园,在那里亮亮看到了许多动物,他最喜欢重达3000克的

五、有奖竞猜活动、和脖子长达3克的。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这么好,老师想送些礼物给大家。请看,想要吗?

师:呵呵,都想要,不过,得先猜猜它有多重?哪个小组猜对了奖品就是你们组的!(每组一分物品学生通过掂一掂,估一估说出重量。)

六、小结。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下载教学故事《克和千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故事《克和千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p85-9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1,孩子们,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摆放了好多物品,咱们一起来看一下,都有什么? 举右手,伸出食指:(指桌上的物品) 2.看!每个桌上都有一个话筒,咱们平时上课不用,知道今天为什么要......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 教材100页-----10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概念。2、知道1千......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的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东县玉岗镇第二中学 刘立臣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会认......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 教学设想: “克和千克”对小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质量概念,学生再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耿贵彬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千克和克》教学设计 教学说明:《千克和克》这节课,内容比较抽象,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了突破学生认识上的障碍,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