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2:3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教学设计》。

第一篇:《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北京

一、教学内容分析:

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一首歌里唱道“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

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读到了红墙黄瓦,读到了京剧茶馆,读到了胡同四合院。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人海车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

古老的北京,在不停的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的画着新的画面。从北京传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越来越多地聚焦北京。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换给世界一个惊喜。

本文适合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介绍北京名胜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资料,自主的了解北京,展示交流激活课堂。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国”、“图”等10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自主识字,对阅读有兴趣。能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通过平常的上课,本班学生对生字的学习方法较多,也容易掌握,课文朗读需加强技巧指导。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语文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合理有效的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多感参与,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注重教师的指导交流,尊重学生的主体主动,实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美丽富饶,她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儿就是美丽的首都——北京(课件突现北京)她就像祖国的心脏,紧密相连着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山山水水。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走进祖国的首都。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件播放课文范读。说说听后感受。

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让思考交流:北京美吗?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板书)《三》再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我来考考你:课件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变字小魔术:课件出示动画,用熟字加减偏旁的方法巩固识字。4.我会学词学字:小老师领读词语卡片,练习说话。《四》观察练习,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教师范写,引导正确笔顺和书写规律 《五》朗读全文,加深理解。预设学生活动

《一》学生观看课件中国地图。

《二》说说听后感受,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思考交流:北京美吗?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

《三》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学生读生字;学生练习说话。《四》学生练习,展示评价。《五》学生朗读课文。设计意图

《一》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配以激情旁白,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二》通过图文并茂的flash范读播放,把学生带进了美丽的北京,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了北京的美,带着美的感受初读课文,提出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规律的要求,注重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

《三》识字教学是低段教学的重点。尊重学生的识字能力,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识字,用多媒体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再现生字,复习巩固。自做卡片,组词说话,拓展了课外识字的方法和途径,从字到词再到句,循序渐进地形成识字能力。

《四》结合课文特点,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课件的演示可以直观的区分异同,强调笔顺,在书写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在学习了生字词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的准确,流利。体现出朗读的层次和技能的提高,从整体上感悟全文。

七、教学评价设计:

通过开火车等方法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通过范文引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进行相应量化。

八、板书设计:

北京

天安门 人民英雄纪念碑

美丽的城市 柏油马路 道路两旁 立交桥 立交桥四周

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九、实践反思: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积极倡导了新课程理念。采取了自主、合作、探究三个环节为重点的教学策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了自主探究,以学为中心,尊重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地学习。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教学四种因素(即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关系。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多种教学情境,创设多次参与机会,让学生自由探索、自主探究,相互协作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其次我把阅读教学的朗读感悟落到了实处。通过看图读,抓住重点词语读、分句子读、个别读、比赛读、自主读、示范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导读练习,使学生能有感情的进行朗读,并在读中体会到了美,感受到了朗读的快乐,喜欢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同时也在语言环境中完成了课后词语积累的任务。

还有,在这节课中,我使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北京》这一课,在朗读时,要带着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读出北京的美丽、可爱。朗读和感悟本文的关键是使学生对北京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有真切的感受,从而对北京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上课前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去过北京,少数几个去过,但对“北京”的认知也是模糊的。所以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的直观图片,拉近了学生与北京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北京的兴趣,感受到北京的美丽、可爱,并且在课的最后让学生谈北京的变化时,播放了一组北京图,使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首都北京会越变越美丽,再次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首都的情感,使学生由衷地发出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首都的赞叹。当然教学中也有着许多遗憾。有时没有及时捕捉大批学生传递的信息,没有更好地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第二篇:《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 执教者:王筱鸿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2008年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着重指导写好“国

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

2、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以前的北京。

3、复习本课的新词。

首都 中央 庄严 矗立 宽阔 高楼大厦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又宽又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朗读感悟。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出示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板书:首都 美丽

2、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读。说说这一段写的什么。板书:天安门 广场(2)提示: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的美呢?画出相关的词语进行体会。学生自由读书,画出有关词语。然后交流。

(3)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画面。指导看图。

天安门在中国的明朝、清朝两代是两代皇城的正门。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天安门是古时候皇帝颁布诏书(皇帝的命令)的地方,也是皇帝出征打仗等办大事的时 候才能出入的皇门。天安门总高3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巨大的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天安门城楼图案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是那样的庄严,那样的雄伟。

读“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4)出示天安门广场画面。填空:(宽阔)的广场

介绍:天安门广场非常宽阔,有44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0万人召开集会。

(5)广场中央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是1949年9月30日开始建造的,到1958年4月完工,总高37.94米,由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上面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革命烈士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为了我们能早日过上幸福生活,甘愿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和献身精神将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永不磨灭,也就是说——“永垂不朽”。(教学“垂”“朽”的意思)英雄们的高大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无比崇敬之情,读一读这句话。

(6)课文中用了一个词“矗立”什么意思?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可以说“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间。”

学会运用:

北京城里(矗立)着一座中央广播电视塔。中央广播电视塔矗立在北京城里。(7)再看图片。读好第二自然段。(8)试着背诵。

(9)面对这美丽的画面,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10)学法总结:

读一读,了解文中主要写了什么。

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北京很美,把它们画下来。抓住这些关键词去体会北京的美丽。

有感情地读一读。

3、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读。说说这一段写的什么。板书:柏油马路 立交桥(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有关词语。然后交流。

(3)课件出示北京马路。指导看图。填空:(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看图片理解“绿树成阴”。

读“道路两旁,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4)认识立交桥。观察“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

将“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立交桥的四周有拼成图案的花坛。”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课堂练习,合并句子:

我家养了很多花,我非常喜欢火红的三角梅。我家养了很多花,我非常喜欢五颜六色的秋菊。

合并成一句话:我家养了很多花,我非常喜欢火红的三角梅和五颜六色的秋菊。

再读好“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5)解释“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用这两个词说话。再读“各种车辆在桥上桥下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6)连起来读第二自然段。比一比,看哪个组读得最有感情。

(7)看到这样美丽的柏油马路和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4、教学第四自然段。

北京好玩的地方可多啦。

(1)出示“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理解“名胜古迹”。图片展示北京欢乐谷、长城、故宫、圆明园等名胜古迹。板书:名胜古迹(2)出示“北京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公园。”图片展示颐和园等公园。填空:(风景优美)的颐和园(景色宜人)的北海公园

4(3)出示“北京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理解“高楼大厦”。板书:高楼大厦(4)将“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北京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这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5)课堂练习,合并句子: 山林里有许多高大的松树。山林里有许多柏树。

山林里有许多杉(shān)树。

合并成一句话“山林里有许多高大的松树和柏树,还有许多杉树。”(6)齐读第四自然段。

(7)看到这样美丽的柏油马路和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我们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5、齐读全文,将北京的美景记在心中。

6、看看北京的新变化。“中华世纪坛”“鸟巢”“水立方”

三、作业设计。

1、合并句子: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粉红色的新衣服。

妈妈给我买了一条黑色的裤子。

妈妈给我买了一双漂亮的新鞋子。

2、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两个词语说话。首都 中央 庄严 矗立 宽阔 高楼大厦 来来往往 川流不息 名胜古迹 绿树成阴 鲜花盛开 风景优美 又宽又长 人民英雄纪念碑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三篇:北京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北京》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中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为读者介绍了首都北京的美景: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在那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从未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并且通过直观的画面去了解北京、进一步去认识北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积累四字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抓住课文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4、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准备:有关北京的图片、课件。教学时数:两课时

二、教学方法:

情境法、自主合作法、多层次朗读法

三、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游览《北京》。老师考考大家还认识生字娃娃吗?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和读背四字词

(认读生字和词语)同学们的生字都记得不错,为了奖励大家,下面老师马上带你们到北京去看一看,大家高兴吗?

二、感知课文内容,走入文本

1、听课文朗读,看课件:

问:游览了北京,你认为北京是一座怎样的城市?(板书:美丽

首都)简介首都:首都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国家最高权利机关的所在地。

2、你还知道哪些国家的首都?

师:你们的知识真丰富!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首都,我国的首都北京非常美丽。你们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来体会北京的美丽?

3、认真读课文,看看北京有哪些美丽的地方,一边读一边用铅笔做上记号……

同学们如果能发现北京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只要你想去,老师就带你们到哪儿.4、生汇报: 读出自己划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 理解词句

1、分组讨论:

你认为北京哪个地方最美,是从哪个词或哪句话读出来的,然后再把找出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在组内讨论并读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

⑴品读第二自然段:天安门:

请你把写天安门的句子读出来。

老师首先把大家带到了天安门广场,你看到了什么? 说天安门庄严.课件展示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画面。

看图体会天安门的美丽和庄严。

理解“庄严”,你见过哪些庄严的场面?

读天安门庄严.书中是怎么说的?指导读,小组选出代表朗读第二自然段。

⑵品读第三自然段:柏油马路

立交桥:

来到北京的马路和立交桥去看看,课件出示北京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解答疑难: 看课件理解“绿树成阴”。看图体会“鲜花盛开”、“又宽又长”。“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课件播放桥上桥下车辆来来往往的画面。比较句子:

立交桥四周有草坪和花坛。

立交桥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说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想想立交桥四周的花坛会有哪些图案?课件出示各种图案的花坛。

欣赏了天安门和马路,我们还想去哪儿呢? ⑶品读第四自然段:名胜古迹和公园:

学生读出写名胜古迹的句子。

你知道北京有那些名胜古迹?

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师:北京的名胜古迹可多了!这是故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这是皇帝祭天的天坛,这是闻名世界的八达岭长城、这是圆明园遗址。北京不光名胜古迹多,风景优美的公园也不少。你知道哪些?

学生回答后看课件,欣赏美丽的公园。老师同时作介绍。

师:这是皇家林园颐和园、这是历史悠久的北海公园、这是世界名胜微缩景园、这是中华民族园,它浓缩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56个民族的风土人情。

四、课后延伸,提升情感

1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2北京很美,如今新北京新奥运也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3、课间出示鸟巢体育场馆图片。

4、这就是我国迎接2008年奥运会新建的体育场馆,那时候北京吸引了无数外国朋友来旅游。如果请你当小导游,你准备介绍哪个地方?

听了你们的介绍,你最想对北京说什么-----(学生接读)”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5、师生再次共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读课件里田字格中的范字:央 交 市 旁 国 图

2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3 指导写字

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老师范写并抓住难点作少而精的讲解: 央:最后一笔是“捺”。

旁:注意第6笔是横钩。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国 图:注意方框字的笔顺。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

描红仿写.先描后写.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写的字,评议。

六、板书设计:

(天安门、广场、纪念碑)

10、北京——美丽

(马路、立交桥)

(古迹、公园、大厦)

第四篇:《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2、①、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带生字的新词。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2、5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认识生字,会写 “央、交”等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难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

课前准备: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一、谈话导入,情感熏陶

1、同学们,听过这首歌吗?喜欢这首歌吗?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地唱一唱吧!放音乐,师生齐唱。

2、同学们,唱了这首歌,你现在最想实现的一个愿望是什么?说给老师、同学听一听吧!

是啊,北京,一个多么神圣而令人向往的地方!让我们亲亲热热地来喊一声:北京,您好!

(课件出示句子:北京,您好!)

▲ 采取指生读――同桌读——齐读,顺势进行朗读指导,从题目中就读出对北京的亲切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审“美”

1、各位小朋友!

欢迎乘坐本次快乐号航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北京的名胜古迹吧!请系好安全带,出发!

看,这就是我们美丽的首都——北京(课件展示北京的美丽风光)。

2、今天我们来美美的听一篇有关《北京》的课文吧。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3、你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吗?那就让我们来试试吧!

▲ 要求: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4、北京美,作者描写北京的语言更美。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课件出示句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指导感情朗读第1自然段: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 采取教师引读,男、女生分别接读:

师引:我们爱北京,因为——男生接读: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师引:我们爱北京,因为——女生接读: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三、语境识字,挑战自我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是你平时见过的,是怎样认识的?(提示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

a、谁能勇敢地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好的句子再读一读,让我们共同来帮助你解决困难。指名读,相机出示课文中包含生字较多的几句话(生字注音)。

b、我们都来练习读读这几句话,看谁最先读好它。(自由练读、汇报朗读)

(1)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2)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3、读词识字: 最难读的句子我们都会读了,相信这些词语更难不到大家了。

出示词语卡片,去掉拼音,检查生字认读情况。(请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4、认读单个生字: 同桌之间打乱顺序互相认读“我会认”里的生字,互相检查生字读音。

四、品读文本,进入情境

1、虽没去过北京,但我们却都知道北京的美,都向往着的美丽的北京,看,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北京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①(图片欣赏多角度的天安门)简介天安门。△ 理解“中央”、“庄严”的含义 △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 △ 感情朗读“又庄严,又美丽”

②(图片欣赏天安门广场)通过数据显示,体会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

理解“宽阔”,会找反义词“狭窄”

诗歌朗诵《我多想去看看》,欣赏广场上雄伟、壮观的升旗仪式。

③(图片近距离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我们的人民解放军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自由,并解放了全中国,我们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我们为中国英雄们自豪!△ 理解“矗立”

3、配乐朗读第2自然段

4、北京城太美了,每天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游览观光,尤其是2008年的奥运会在中国北京举行,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们更是云集北京城,同学们,你愿意做一个中国小导游,把充满无穷魅力的北京城简单的介绍给他们吗? 学习3-5段

1、自由读3段,要求学生找出3段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明确柏油马路、绿树、鲜花、立交桥、草坪、花坛、车辆。

2、齐读第3段。

3、学习第4段:我们游览了刚才的景点,你还知道北京有其他什么景点?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4、指名学生读第4段。

五、大声表白,情感升华

1、我们的北京真美啊!做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自豪啊,让我们大声表白吧——生跟读。(课件出示句子:“北京真美啊!我们爱北京。”)

2、是啊,我们爱北京,不仅因为北京有着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还因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做为一个中国人,同学们,你们爱北京吗?(生大声回答:我们爱北京。)

同学们,你们爱祖国的首都吗?(生大声回答: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3、让我们再次大声发出你的爱的宣言吧(生读: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

六、课外延伸,爱的延续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整个北京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课后,请把你收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张贴在教室里,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教学反思:

《北京》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里面的一篇课文。这组课文都是围绕“爱祖国”来进行选材编排的。其内容突出了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大好河山、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其目的是培植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教参》要求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朗读,在读中感悟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要求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赞美、热爱之情。

《北京》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想作为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知道。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对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丽的地方?“美”在哪里?如果没有去过北京的孩子或没有父母帮助认识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让这些孩子能更直观地认识北京,让其心走进北京,热爱北京。我想这是一个语文老师教会孩子学会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的第一步吧!所以我决定选下这篇课文,让我自己和学生一起去更多地感受、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北京。

选定课文后,我就在想,北京虽然常挂在我们的嘴边,其实它离我们还是很远的,它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对于孩子们来说更是模糊的。而本组课文又要求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到祖国的美。

于是我在执教之前安排了自己和学生收集与“北京”有关的资料,经过课前搜集资料,学生对北京已有了许多认识和了解。在教学过程 中,我便把“朗读指导”与“美景展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课件欣赏美丽的北京的同时,再读相关文字,边读边想书上所描写的是否和课件展示的一样,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对北京的认识由抽象到直观,由表象到内化。这样就能更好的“读”,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一边读书一边看课文插图,快速浏览全文,然后用一个词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孩子们都知道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非常的庄严肃穆,但其场面到底是怎样的?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 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欣赏天安门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采用同桌合作学习,在读悟中去理解课文,还涉及学生质疑,全班一起解疑的环节。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体现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提倡学生用自主合作等方式,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就赋予了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的权利,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4、写作训练到位。比较句子一环节中让学生明白了加上修饰的词语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之后就让学生进行填空练习: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我家有只()的小狗;过了()的夏天,我们走进了()的秋天。让学生学以致用,及时掌握了写作的技能。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首先是教学中的时间安排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畅想未来北京”的环节,因为时间关系,不能进行;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第五篇:北京教学设计

湘教新版八年级地理《北京市城的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 教材: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新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运用地图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⑵、了解北京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运用地图分析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的原因。(3)、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成就及发展方向。

2、能力目标:

⑴、运用地形图、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⑵、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

1、重点: 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建设成就。

2、难点: ⑴、北京市的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及交通状况的因果关系。⑵、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3、教学突破: 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

三、教学用具: PPT课件、《北京地形分布图、政区图》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点击课件播放PPT图片与歌曲《你好北京》)

思考:歌词描述了北京古代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色建筑,你能说说北京著名的现代建筑吗? 学生讨论与回答(点击课件播放PPT图片:水立方、鸟巢等)师生互动: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的地理位置,引入新课

第一节 《北京市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板书)

(二)新课学习:(点击课件播放PPT图片《中国政区图》及北京地形分布图)

㈠ 北京的自然环境:(点击课件 显示知识点1)

1、北京的 教师指导: 读P70图8-1,分析北京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 完成P70“活动”1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西山。

师生归纳:(点击课件 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①、海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北方地区,离海洋较近。②、经纬度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东八区。③、相对位置:东南与天津相临,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临。(学法: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位置的方法)

2、北京的地形及特征:(点击课件 显示北京的地形分布图)学生读图归纳说出北京的地形特征。

学生活动:① 北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既西北高东南低。② 完成P70“活动”2。

教师归纳:(点击课件 显示归纳)①、以平原与山地为主。②、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③、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思考):北京夏季容易出现洪涝现象,与其地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意识与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北京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学生活动:① 学生回顾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与特征。

② 分析得出北京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③ 阅读P71“活动” 3相关资料,完成活动任务。

教师归纳:(点击课件 显示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北京的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②、气候特征: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年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7、8月常有暴雨。师生小结:温带季风性气候,雨热同期,集中于夏季。学以致用(思考):① 我们到北京旅游选择哪个季节最好?

②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为什么在8月份举办? ㈡ 政治文化中心(点击课件 显示知识点:政治文化中心)

1、独特的历史文化:

⑴ 重要的位置:(点击课件 显示《中国政区图》)学生活动:① 结合地图,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

② 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目的:巩固学生读图、析图、解图及及语言运用的能力)⑵ 独特的历史文化(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北京的四合院》 学生活动:①阅读教材P71,结合图片讨论它们形成的原因位置:(点击课件 显示北京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图)

② 补充回答北京还有哪些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

2、文化名城与文化遗产(点击课件 显示北京古都图片)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2“历史悠久的北京”及《北京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完成下列活动。

⑴ 结合历史知识,说一说历史上有哪些朝代定都北京? ⑵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北京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师生小结:① 金代(中都),元朝(大都),明、清(北京)。

② 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故宫、长城、周口

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目的: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交叉运用能力,达到知识灵活运用的目的)

3、北京的城市职能(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

⑴、全国的政治中心:(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人民大会堂》等)

师生互动:阅读P74“天安门广场”,并画出天安门广场的平面简图。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天安门广场的象征意义。(目的:培养学生读题与画图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⑵、国际交往中心:(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中国外交部》《驻华美国大使馆》

① 引导学生了解北京有哪些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② 引导学生畅谈这些机构的重要性。

(目的: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国际交往的意识)⑶、全国的文化、教育、科学的中心:

学生活动:(1)阅读P72教材内容,完成P73活动内容。

(2)查阅《地图册》了解《北京主要文化机构和设施》。

教师归纳:北京教育、科学、文化发达,集中了百多所高等院校及有图书馆,博物馆等众多文化场所。

㈢ 城市建设成就(点击课件 显示问题)

思考:今天的北京已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你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吗? ⑴ 城市建设:(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北京城市功能分区》)

学生活动:① 阅读教材P73-74正文内容,了解北京城市建设成就。

② 读图《北京城市功能分区》北京具有哪些功能区?根据功能区的分布判断城市地域面积有何变化。

师生归纳: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缮。(目的:培养学生学生阅读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⑵ 交通运输枢纽:(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北京城区公路交通网》)

学生活动:①查阅《北京交通地图册》,了解北京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原因。② 结合P77完成活动题1-2。

师生归纳:北京城市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北京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⑶ 重要的经济中心:(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北京中央商务区》)

学生活动:① 读图8-12与8-13畅谈对此的理解。

② 思考北京作为经济中心之一有哪些有利条件?

③ 了解北京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标志。

⑷ 发展新型产业:(点击课件 显示图片《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学生活动:① 新型产业有哪些重要特征?

② 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中心是哪里?有利条件是什么?

③ 学生讨论北京发展新型产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⑸ 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点击课件 显示视频)

学生活动:① 视频观看: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的视频。

② 视频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关视频。

③ 学生畅谈北京奥运会举办的重要意义。

(目的: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㈣ 北京的绿化建设:(点击课件 显示《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学生活动:

1、阅读P76“北京的绿化建设”内容。

2、分析归纳北京在发展中存在的自然环境问题和人文环 境问题有哪己方面?

师生互动: 结合教材P76“活动”No1内容,探究出解决有效措施 和方法。(从技术措施、行政手段、法律法规等方面)

㈤ 自我评价,练习巩固:

1、小结课堂内容,突出重难点。

2、课堂练习(1)教材练习P76(1-3)。(2)随堂练习(详见附题)

㈥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北京市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

(一)北京的自然环境

1、北京的地理位置

2、北京的地形特征

3、北京的气候特征

(二)政治文化中心

1、独特的历史文化全

2、文化名城与文化遗产

3、城市职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三)、城市建设成就

1、城市建设 2交通运输枢纽

3、经济中心

4、发展新型产业

5、第二十九届夏季奥运会举办地

(四)、北京的绿化建设

1、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问题(2)人文环境

2、环境保护的措施

下载《北京》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唱一唱:随音乐齐唱《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歌。会唱这首歌吗?歌名是什么? 2、你们去过北京吗?都去过北京的什么地方?景色怎么样?和你的同桌一起......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13个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 人教版教材《北京》、《新语文主题阅读》中的《东方之珠》、《主题式·经典诵读》中的《坐上火车去北京》。 基本课型:以文带文课型 教学目标:......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余下的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

    北京 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 课前配乐播放北京的图片,问这是哪里?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令人向往的城市,去领略北京的美吧!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板书课题......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会认“央、瓦”等12个生字,会写“央、交、市、旁、优”等5个生字。 2.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感受北京的魅力,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北京教学设计

    北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北京教学设计

    祖国的首都──北京》教学设计 山东省莒南县团林镇临港四中 朱孔树 一、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其城市建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