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地球教学反思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同时也是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重点难点之一,初中生空间知觉较差,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让学生能够自由的参与探究和创新,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读图提问,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点以图像与问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这样的教学可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具体化,可以帮助学生会员、总结、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刚接地理不久,掌握读图方法,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对今后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2.引入游戏: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课堂角色,有知识的传播者转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在学习地球有多大,地球仪时,我不急讲知识点,而是为学生设计游戏情景,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学习的兴趣,最低限度的激发学生潜能,重要把知识点有难变易,学生容易理解,也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大教学容量,也可以改变地理教学信息的传递的质量,它可以通过图、文、声音等,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扩大知识面。
4.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新课改下地理教育的追求,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挖掘学生的资源,通过交流互动的学习,同时学生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分享学习成果,学会互相尊重。本节课渗透新课程理念,知识点层层深入,主干知识把握好,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足之处:由于本节课概念较多,学生来不及消化,对所学的知识只是个感性的认识,还不能灵活运用,导致重点、难点没有突破。
第二篇: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1
《人类认识地球和其运动的历史》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让同学回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出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学说,特别是“地心说”由于有着宗教势力的支撑,一直被人视为真理,可以说在哥白尼提出这样的“日心说”观点以前,“地心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人有疑义,也没有充沛的、直接的证据,更多人只是畏惧宗教势力,不敢表达正确的言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同学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和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要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从同学层面来说,托勒密和哥白尼观点其实是不容易马上能理解的,即使有些同学在字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同学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要协助同学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同学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干反过来考虑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同时我还引导同学建立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明)证据的观念和科学家利用思辨性语言来合理推测结论的研究方法。
说到底证明一个学术观点,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观察到的直接现象,要么是实验中获得的有效数据。一般情况下,只有无法直接观察到现象或缺少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才可能应用思辨的方式进行说明,文科特别是哲学研究经常如此。而在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证据中除了利用直接事实来说明外,都用到了思辨的方法。
虽然我以为现在给同学将到思辨,他们不一定能掌握或应用,至少在他们心中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同学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不同和相同,比较这些观点和前面的假使模型的联系,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有观点选择前面正确的猜想。同时对于哥白尼的研究态度和坚持精神发生一些震动,为今后走向科学研究道理奠定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点点基础。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2
“吨”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概念才具有的,而在形成概念中往往以大量的素材为基础。本课通过创造大量的体验活动,从“量”和“形”中认识“吨”的质量单位。
1、从“量”上体验1吨之重。从30个学生的体重,100桶10千克的水,一头犀牛的重量等,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丰富的想象,在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中,深刻感受1吨之重、1吨之大。
2、从“形”上体验1吨之多。从30名学生的体重,堆积如山的1吨矿泉水,一个个展示的形体,把学生吓了一跳,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1吨之多。
如何沟通学生的生活世界,让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在生活化的问题解决中不断认知、不断升华。本课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在不同层次认知中内化新知。
1、调查汇报为感知。课前的调查收集信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吨”的影子。
2、实践活动为探究。通过个人提水活动,小组合作计算、估算等过程,在身体、视觉、想象中内化1吨之重、之大、之多。
3、情景应用为升华。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拓展思维,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整堂课,学生心情激动、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整个认知过程是体验不断丰富,概念不断形成,知识不断建构的过程。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3
教学应当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还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怎样做到教师少动,学生多动;教师引导,学生实践;这是我设计“地球和地球仪”这一节时一直思考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地球和地球仪”一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课堂教学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挖掘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这节课没有沿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采取学生探究活动、小组合作及教师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合作中培养分工协作的意识。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成为学生学习交往和合作的过程,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得到极大的提高。
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习题选择要与时俱进;
2、问题衔接过渡要自然;
3、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依据湘教版七年级义务教科书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全节共3个课时,这节课是本章的首章开篇(第三课时)。本节课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有多大、地球仪、经纬网。本节课主要学习第四个内容。本节内容也是本节的重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个内容的基础上的深入,也是学习本节的重要目的。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用经纬网确定任何地点的位置,这也是本节内容的核心。学会了这一技能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学习、实践都将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会影响学生终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因此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年龄较小,地理知识较为缺乏,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却很强。教师要时时抓住这一点引导。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地球仪表面的点、线已经很熟悉,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必须牢固掌握。经纬网定位是难点,应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应紧扣“在地球上如何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这一主线导学,以旧引新、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达到本节的教学目标。由于这一内容是本节的难点,在认识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这点较难把握,教师可引导学生多做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练利用经纬网定位,能够在地球表面找出已知点的方位,或根据方位确定未知点。
能力目标: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经纬网定位,读图能力的培养。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5
地球仪是认识地球这节教学的难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有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对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有的概念有的同学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认识地球——地球仪教学反思。例如,在讲到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时,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当时能听懂,但到课后做题时却很是糊涂!所以,在备课时,按照本节内容所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断经度和纬度,量算距离”。按照以往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状况和学生的学情,如何上好这一课一直困惑着我,如何让学生真正搞清楚经线、纬线,经度、纬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教学反思《认识地球——地球仪教学反思》。我一直思考着这些问题。后来,我请教了我们备课组的李老师,她笑着说,把这节课教给学生自己完成,或许他们会完成的很出色。我回想着李老师的话,怎么能把这个重难点集中的内容交给学生自己呢,又怎么安排这节课呢,尤其是对那些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又怎么能真正理解本节的相关知识点呢,我很是头疼!经过两周的深思,我终于想出了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案。课前,我让学生分好小组,给每个小组分发了3个桔子,让学生把桔子皮剥掉,探究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标出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按照幻灯片上所出示的经线、纬线的比较表格,让学生完成本节任务。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完成的很出色,而且我让学生分组回答问题时,以往不爱发言的'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从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看,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节内容掌握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最后,我给学生做了几点强调。
虽然本节课的准备过程有些艰辛,但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从本节的教学效果,我感受到,把课堂交给学生所起到的真正的作用,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6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一课, 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了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材重点介绍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学说——“地心说”和“日心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还要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
对于小学生来说,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观点是不容易马上理解和消化的,即使有些学生在字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能反过来思考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于是课前让学生进行相关的信息收集,学生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不同和相同点,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有观点选择认为正确的猜测。同时对于历史上科学家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精神产生共鸣。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7
上了《6和7的认识》后,我更加体会到兴趣对于孩子们学习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以“趣”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
《6和7的认识》这节课相对来说知识点较多,包括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7物体;掌握6、7的序数、比较大小,会读、会写6、7;知道6、7表示的序数意义及6、7的组成。其中知道6、7的组成是教学的重点。
由于教材呈现内容相对来说较多,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对于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6、7岁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我们在一节课内呈现的内容、形式、太多了,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课堂教学效果就会差。所以我设计了“昆虫王国运动会”这个主题情境,将书本中的一系列相关知识点用这个虚拟的童话情境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并将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学习《6和7的认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数学教学除了使学生正确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外,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不是枯燥的。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1、猜数、写数的乐趣。为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能用数学符号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我让学生们观察情境图,从“昆虫王国运动会”里,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昆虫运动员,用小棒把它的数量摆一摆。摆好之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出他喜欢昆虫运动员的数量,让其他的学生们猜一猜,他喜欢的昆虫可能是什么?低年级的学生们好奇心很强,很想知道同伴们喜欢的是什么,非常感兴趣地到教学中来。写数时,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这6根小棒还可以表示生活中数量是6的物体个数,并与写数相结合,让学生边说边写,将枯燥的写数过程变得有趣。
2、动脑的乐趣。在学生已经摆出6根小棒的情况下,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摆出7根小棒。让学生们猜一猜,摆的最快的小朋友是怎样摆的。通过学生动脑操作、叙述,使他们充分感知6与7的联系。
3、合作的快乐。同桌两人摆一摆6、7的分成或组成,要求一人摆一人登记,完成后将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展示,从中让学生明白有规律摆法的好处。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基本达到了预设的要求,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快乐,但也存在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整节课时在时间安排上有点紧张;少数学生不能有规律地写出6、7的分成。
认识地球的教学反思8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学说,特别是“地心说”由于有着宗教势力的支撑,一直被人视为真理,可以说在哥白尼提出这样的“日心说”观点以前,“地心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人有疑义,也没有充分的、直接的证据,更多人只是畏惧宗教势力,不敢表达正确的言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及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要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从学生层面来说,托勒密和哥白尼观点其实是不容易马上能理解的,即使有些学生在字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能反过来思考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建立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明)证据的观念和科学家利用思辨性语言来合理推测结论的研究方法。
说到底证明一个学术观点,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观察到的直接现象,要么是实验中获得的有效数据。一般情况下,只有无法直接观察到现象或缺少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才可能应用思辨的方式进行说明,文科特别是哲学研究常常如此。而在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证据中除了利用直接事实来说明外,都用到了思辨的方法。
虽然我以为现在给学生将到思辨,他们不一定能掌握或应用,至少在他们心中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学生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不同和相同,比较这些观点和前面的假使模型的联系,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有观点选择前面正确的猜测。同时对于哥白尼的研究态度和坚持精神产生一些触动,为今后走向科学研究道理奠定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点点基础。
第三篇:认识地球
“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 A
海底沉积物的研究 B
海底山岭的发现 C
海底火山的分布 D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A
厄尔尼诺最早指 A
赤道海面的异常增温 B
海气之间的强耦合 C
海气作用下的气候异常 D
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异常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B
以可溶性盐形式进入大海的化学元素,最有可能成为生物壳体的是 A 钠 B 硅 C 钾 D 镁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
赤道上空暖气流运动到什么位置沉至地表? A 南北纬30度附近B
南北回归线附近C
南北极圈附近D
南北纬60度附近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C
马寅初提出“新人口论”是在哪一年? A 1955年 B 1958年 C 1956年 D 1957年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B
据1998年统计,日输油量最多海峡是 A 马六甲海峡 B
博斯布鲁斯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曼德海峡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硝石这种自然资源,普遍被人类利用是在哪个时期? A 铁器时代 B
工业革命时期 C 文艺复兴时期 D 殖民时期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A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本着()原则。A 成片 B 节地 C 深度 D 细分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根据提丢斯·波德定则,在太阳系的哪两颗行星间还应有颗大行星 A
地球和火星之间 B
木星和土星之间 C
水星和金星之间 D
火星和木星之间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 水星和火星 B 金星和木星 C 金星和火星 D 水星和金星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A
利用我国古代文史资料推断出我国东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的人是 A 李四光 B 符淙斌 C 涂长望 D 竺可桢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江南地区“夏六月夜雪”的事件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元代 D 明代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B
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气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气温下降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B
明代正处于一个冷暖频繁变化的时间 C
气温升高有利于国力的提升 D
两宋都处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A 下面哪个人的理论与太阳系形成的“冷凝模式”最为接近? A 拉普拉斯 B 布丰 C 牛顿 D 开普勒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B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岩层位置一定相同。B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位于同一地区。C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一定包含相同的古生物化石。D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是水平的。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C
目前全球进入了又一次大规模生物灭绝期,灭绝速度为自然条件下的千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的活动 B 全球变暖 C
太阳活动加剧 D
地球系统不稳定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恐龙灭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A 哺乳动物 B 爬行动物 C 鸟类 D 两栖动物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有着人类“祖母”美誉的“露西”化石属于 A 直立人 B 南方古猿 C 早期智人 D 能人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
下面关于叠层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现在世界上还有正在形成的叠层石 B
叠层石主要由死亡的藻类生物沉积形成 C
叠层石表面生活的藻类生物是蓝绿藻 D
叠层石出现于距今7亿年前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持续了约1亿年的雪球地球,因()而终结? A 持续地震 B 大陆漂移 C 小行星撞击 D 火山爆发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A
公元79年,哪座火山的爆发淹没了古罗马的庞贝城。A
皮亚图博火山 B 维苏威火山 C 圣海伦火山 D
埃特纳火山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A
下列关于地壳物质构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洋壳由玄武岩组成 B
陆壳上部由富硅的岩石组成,深部则由玄武岩和花岗岩混合而成 C
洋壳比陆壳轻 D
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D
谁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A 帕施维茨 B 奥尔德海姆 C 米尔纳 D 张衡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24
最早建立地震波速度与物质密度、压力、温度和化学组成之间关系的人是 A 布里奇曼 B 勒曼 C 杰弗里斯 D 伯奇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地球各层旋转速度的理想比值为 A
0.6:0.7: 3.27: 1.06 B
0.7: 0.6:1.06:3.27 C
0.6:0.7:1.06:3.27 D
0.6: 1.06: 0.7:3.27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今天的印度次大陆有古代冰川的遗迹,这说明 A
地球曾经成为一个雪球,冰川广泛分布 B
印度次大陆曾经海拔很高,存在山岳冰川 C
印度次大陆曾经位于高纬度的极区 D
地球气温曾经很低,低纬度的印度次大陆也形成冰川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D
造成米诺斯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是 A 外族侵略 B 人民暴动 C 火山爆发 D 地震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D
摩西出埃及记中关于海水变化的描述,应是下列哪种地质现象的直接结果? A 风暴 B 海啸 C 地震 D 火山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的时间为 A 20世纪初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50年代 D
20世纪60年代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B
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希腊文明 C 迈锡尼文明 D 米诺斯文明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测定地球质量实验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A 质量守衡 B 角动量守衡 C 杠杆原理 D 万有引力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下列关于岩石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温度、压力会导致岩石变质 B
岩石循环最早由赫顿提出 C
岩石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D
岩石循环按特定顺序进行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下面关于科里奥利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来自于物体运动的惯性 B
由空气的流动引起 C
与地球自转有关 D
南半球、北半球都存在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包括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氧气 D 硫化氢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均发源于 A 伊拉克 B 伊朗 C 土耳其 D 叙利亚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 A 二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六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目前世界总人口已达 A 100亿 B 120亿 C 70亿 D 60亿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据1998年统计,日输油量最多海峡是 A 曼德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霍尔木兹海峡 D
博斯布鲁斯海峡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B
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
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D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地球最早是一个非均质的混合体 B 地球冷却过程中,密度小、熔点高的物质形成地幔和地壳 C
地球冷却过程中,密度大、熔点低的物质形成地核 D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是逐渐演化形成的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海水结冰时,海水中氧18和氧16两种同位素比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海水结冰时,海水中的氧发生了其他化学反应 B
温度降低时,海水中一部分氧进入大气 C
氧18和氧16的迁移性有差别 D
液态水和固态冰中氧含量不同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靠近赤道的地方,地表能量是盈余的。接近两极的地方,地表能量是亏损的。盈余和亏损的界线在 A
南北纬45至50度 B
南北纬30至35度 C
南北纬35至40度 D
南北纬40至45度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气候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气温下降会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侵 B
气温升高有利于国力的提升 C
明代正处于一个冷暖频繁变化的时间 D 两宋都处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首先发现放射性现象的科学家是 A 卢瑟福 B 贝克勒尔 C 博尔特伍德 D 居里夫人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 A 镍陨石 B 铁陨石 C 球粒陨石 D 玄武质陨石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关于生物学演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了约7亿年 B
细胞演化阶段持续时间比系统演化阶段要长 C
可分为细胞演化和系统演化两个阶段 D
开始于原始生命出现后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17
KT界线是指 A
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界线 B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的界线 C
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的界线 D
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的界线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皮尔当人”是 A
发现于欧洲的古人类化石 B
人为造假的产物 C
发现于亚洲的古人类化石 D
发现于非洲的古人类化石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持续了约1亿年的雪球地球,因()而终结? A 火山爆发 B 小行星撞击 C 大陆漂移 D 持续地震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KT界线粘土层中,科学家发现哪种金属元素含量异常? A 银 B 铁 C 镍 D 铱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非洲尼奥斯火山湖导致的灾难,祸首是 A 气体 B 熔岩流 C 灰尘 D 碎屑流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最早通过物理方法算出地球的密度为4.5g/cm3的科学家是 A
艾萨克·牛顿 B
尼尔·马斯基林 C
亨利·卡文迪许 D F·布格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下列关于地壳物质构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洋壳比陆壳轻 B
地壳分为洋壳和陆壳 C 洋壳由玄武岩组成 D
陆壳上部由富硅的岩石组成,深部则由玄武岩和花岗岩混合而成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地球各层旋转速度的理想比值为 A
0.6:0.7:1.06:3.27 B
0.7: 0.6:1.06:3.27 C
0.6:0.7: 3.27: 1.06 D
0.6: 1.06: 0.7:3.27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地磁场能保护地表生命,原因是 A
地磁场阻止太阳高能粒子的进入 B
地磁场保持地表温度的稳定 C
地磁场阻止地表水分的散逸 D
地磁场阻止地球大气的散逸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大陆漂移思想源起于 A
太平洋两岸海岸线的对应性 B
北冰洋周围海岸线的对应性 C
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对应性 D
印度洋两岸海岸线的对应性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锰结核这种矿产多分布在 A
沙漠等干旱地区 B 地壳深部 C
大型火山附近D 大洋底部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喜马拉雅山脉曾是哪里的海底沉积岩? A 古地中海 B 古大西洋 C 古印度洋 D 古太平洋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最早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人是 A 赫顿 B 莱伊尔 C 洪堡 D 魏格纳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个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推进挤压形成的? A 非洲板块 B 印度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海底扩张”理论得到承认,最关键的因素是 A
海底火山的分布 B
对海底地磁条带的解释 C
海底沉积物的研究 D
海底山岭的发现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地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A 火山 B 地热 C 大气圈 D 太阳辐射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水在水圈中的主要储层是 A 大陆 B 大气圈 C 云层 D 海洋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靠近海岸的沉积物性质真实反映了大陆的剥蚀条件,如果沉积物是沙质的,则表示剥蚀的是 A平原 B 海岸 C 山地 D 盆地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 A 六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二分之一 D 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一个地区光能资源的多少首先决定于其所处地的 A 海拔高度 B 地理经度 C 地理纬度 D 天气状况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下列哪种用途,用水和耗水量最大 A 农业 B 水库 C 工业 D 城市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C
森林面积真正开始锐减始于 A
18世纪70年代 B
17世纪80年代 C
19世纪2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正确答案 D 您没有选择答案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 水星和金星 B 金星和木星 C 水星和火星 D 金星和火星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B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C
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D
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庞贝城的湮没与哪座火山爆发有关? A
圣多里尼火山 B
基劳维亚火山 C 培雷火山 D 维苏威火山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利用我国古代文史资料推断出我国东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的人是 A 涂长望 B 符淙斌 C 李四光 D 竺可桢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冰期事件属于下列哪个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事件? A
几季度至几天 B 几亿年至几百万年 C
几十万年至几千年 D
几百年至几年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我们看到的流星实际上是宇宙中的 A
太阳高能粒子 B 小行星 C 陨石 D 彗星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
地球的年龄有 A 46亿年 B 48亿年 C 44亿年 D 42亿年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目前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位于 A
南非波波林带中部 B
加拿大哈得孙湾东北沿岸 C
中国河北省东部 D 格陵兰岛西部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在全球冰川时期开始时,地球上的大片陆地有可能聚集于 A
北回归线附近B 北极点附近C 南极点附近D 赤道附近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对于某一时期的统治性生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消亡方式为 A
绝大多数继续进化,一小部分灭绝 B
绝大多数灭绝,一小部分继续进化 C
全面进化为更高级的物种 D
未留下后代即灭绝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B
距今7亿~6亿年间,海洋生物中的统治者是 A 软躯体动物 B 蓝绿藻 C 带壳动物 D 真核生物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B 20
被认为是现代欧洲人祖先的是 A 凯尔特人 B 克罗马农人 C 海德堡人 D 尼安德特人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接近岸边时,海啸的波长变长,波高变高 B
深海中的海啸波长很长,波高也很高 C
接近岸边时,海啸的波长变短,波高变高 D
海啸波从深海接近岸边时,速度由慢变快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A
卡文迪许测量地球重力常数的工具是 A 密度计 B 扭力秤 C 铅垂线 D 质谱仪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
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 B
从数字地球模型上看,大西洋洋底是深陷的,而印度洋洋底则是凸出的 C
地球是个ab轴半径相等的椭球体 D
地球表面凹凸不平,高低起伏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不能在液态介质中传播的地震波是 A 面波 B 横波 C 纵波 D 瑞雷波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下列有关岩石圈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均衡补偿面以上为岩石圈,以下为软流圈 B
岩石圈中物质密度处处一样 C
岩石圈强度大、硬度高,深度达100公里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今天的印度次大陆有古代冰川的遗迹,这说明 A
地球曾经成为一个雪球,冰川广泛分布 B
印度次大陆曾经位于高纬度的极区 C 地球气温曾经很低,低纬度的印度次大陆也形成冰川 D
印度次大陆曾经海拔很高,存在山岳冰川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D
公元前1500年左右,圣多里尼火山喷发毁灭了下面哪个古代文明? A 古埃及文明 B 迈锡尼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米诺斯文明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喜马拉雅山脉曾是哪里的海底沉积岩? A 古太平洋 B 古地中海 C 古大西洋 D 古印度洋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的时间为 A 20世纪初 B 19世纪末 C
20世纪6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锰结核这种矿产多分布在 A
大型火山附近B 地壳深部 C 大洋底部 D
沙漠等干旱地区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A 哥伦布 B 埃拉托色尼 C 亚里士多德 D 麦哲伦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目前普遍认为,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是 A 硫化氢 B 二氧化碳 C 氟氯烃 D 甲烷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太平洋赤道附近温暖的海水沿表层向()流动,进入大西洋后(),至冰岛、格陵兰岛附近,再沿深层向()流动,最后受热上升,形成大洋环流。A
西、北上、赤道 B
东、南下、赤道 C
西、南下、南极 D
东、北上、南极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体积都会缩小,原因是 A
沉积物的结构发生改变 B
沉积物中的水分被挤出 C
沉积物发生了化学反应 D
沉积物冷却收缩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下列哪种用途,用水和耗水量最大 A 城市 B 水库 C 工业 D 农业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对哪两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A
叙利亚和伊拉克 B
土耳其和叙利亚 C
伊朗和伊拉克 D
土耳其和伊拉克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B
南水北调西线调水设想源于中国哪位地质学家? A 丁文江 B 翁文灏 C 李四光 D 竺可桢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按照目前世界对石油的需求计算,石油枯竭将在()发生。A 2050年 B 2030年 C 2040年 D 2020年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D
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两颗行星是 A 水星和火星 B 水星和金星 C 金星和火星 D 金星和木星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以下关于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相等时间内,太阳与行星之间的连线扫过的椭圆面积并不是一定相等的 B
太阳位于行星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 C
椭圆轨道半长轴越大,行星公转周期就越长 D
行星沿着各自的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运行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靠近赤道的地方,地表能量是盈余的。接近两极的地方,地表能量是亏损的。盈余和亏损的界线在 A
南北纬35至40度 B
南北纬45至50度 C
南北纬30至35度 D
南北纬40至45度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中国古代典籍中,对研究古气候最有帮助的是 A 经书 B 方志 C 传记 D 诗词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13
利用我国古代文史资料推断出我国东部五千年来温度变化的人是 A 竺可桢 B 符淙斌 C 李四光 D 涂长望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地球的雏形与哪种陨石有关? A 铁陨石 B 玄武质陨石 C 镍陨石 D 球粒陨石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根据半衰期的不同,人们会用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对象年龄,以下四个选项中,用于人类考古学的是 A
238U—206Pb B 14C—14N C
87Rb—87Sr D
40K—40Ar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目前地球上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位于 A
南非波波林带中部 B
中国河北省东部 C
格陵兰岛西部 D
加拿大哈得孙湾东北沿岸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KT界线是指 A
三叠纪与侏罗纪之间的界线 B
二叠纪与三叠纪之间的界线 C
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的界线 D
白垩纪与第三纪之间的界线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德干火山爆发被认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其地点位于今天 A 加拿大 B 格陵兰 C 印度 D 欧洲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鸟类起源于 A 始祖鸟 B 鱼石螈 C 中华龙鸟 D 恐龙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C
进化论诞生之前,黑格尔曾认为人类应该起源于 A 南非 B 西欧 C 南亚 D 东非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接近岸边时,海啸的波长变长,波高变高 B
海啸波从深海接近岸边时,速度由慢变快 C
深海中的海啸波长很长,波高也很高 D
接近岸边时,海啸的波长变短,波高变高
正确答案 D 您错选为 A
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从数字地球模型上看,大西洋洋底是深陷的,而印度洋洋底则是凸出的 B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 C
地球是个ab轴半径相等的椭球体 D
地球表面凹凸不平,高低起伏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地幔岩石主要是 A 榴辉岩 B 花岗岩 C 玄武岩 D 橄榄岩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地球各层旋转速度的理想比值为 A
0.7: 0.6:1.06:3.27 B
0.6: 1.06: 0.7:3.27 C
0.6:0.7: 3.27: 1.06 D
0.6:0.7:1.06:3.27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卡文迪许测量地球重力常数的工具是 A 扭力秤 B 密度计 C 铅垂线 D 质谱仪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冰岛辛格维利尔地裂缝是 A
地震形成的断层 B
板块分离的位置 C
板块碰撞的位置 D
岩浆上涌的出口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今天的印度次大陆有古代冰川的遗迹,这说明 A
印度次大陆曾经位于高纬度的极区 B
地球气温曾经很低,低纬度的印度次大陆也形成冰川 C
地球曾经成为一个雪球,冰川广泛分布 D
印度次大陆曾经海拔很高,存在山岳冰川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D
大陆漂移理论认为,下面哪条山脉原来是和欧洲的加里东山脉连在一起的? A 海岸山脉 B
阿巴拉契亚山脉 C 落基山脉 D 内华达山脉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的时间为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初 C
20世纪60年代 D 19世纪末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全球表面震中分布表明,地震带呈()沿板块边界分布 A 带状 B 不规则状 C 块状 D 环状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下面哪个人,最先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 A 麦哲伦 B 埃拉托色尼 C 哥伦布 D 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下列有关《蒙特利尔协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目的是控制氟氯烃等物质使用 B
源于当年发现的臭氧层空洞 C
诞生于1987年 D
是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臭氧层位于 A 对流层 B 热层 C平流层 D 中层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有关现在大气组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含量仅次于氮和氧 B
大气中最多的是氮 C
大气中含有少量的甲烷 D
氧在大气中约有21%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农业灌溉中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方式是 A 沟灌 B 漫灌 C 滴灌 D 喷灌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6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量的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六分之一 D 四分之一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本着()原则。A 细分 B 节地 C 深度 D 成片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土地质量的特点是 A 侧重性 B 多面性 C 单一性 D 排他性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D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当宇宙中的物质密度小于5×1027kg/cm3时,便形成一个封闭的宇宙 B
宇宙大爆炸发生于约137~138亿年前 C
宇宙目前仍处于不断膨胀之中 D
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下面四人中,最早认识到“地球是个球体”的人是 A 哥白尼 B 麦哲伦 C 亚里士多德 D 罗素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通过对()的研究,我们可以精确得出远古时期一年的具体天数。A
岩石内放射性元素的同位素检测 B 树的生长纹 C 南极的冰芯 D
珊瑚化石的生长纹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江南地区“夏六月夜雪”的事件发生在我国古代哪个朝代? A 唐代 B 明代 C 宋代 D 元代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中国古代典籍中,对研究古气候最有帮助的是 A 经书 B 传记 C 诗词 D 方志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哪块陨石被称为地球年龄研究史上的“罗塞塔碑” A 孟伯希陨石 B 阿连德陨石 C
威拉姆特陨石 D 阿林陨石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是水平的。B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一定包含相同的古生物化石。C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岩层位置一定相同。D
两个形成于同一时期的地层,不一定都位于同一地区。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恐龙灭绝之后,()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陆生动物。A 爬行动物 B 两栖动物 C 鸟类 D 哺乳动物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最古老的地球生命距今约()年。A 36亿 B 34亿 C 35亿 D 37亿
正确答案 C 您选对了
最早在天空飞翔的脊椎动物是 A 始祖鸟 B 昆虫 C 翼龙 D 中华龙鸟
正确答案 C 您错选为 D 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撞击地点位于今天 A
布列塔尼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
佛罗里达半岛 D 尤卡坦半岛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德干火山爆发被认为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之一,其地点位于今天 A 印度 B 欧洲 C 格陵兰 D 加拿大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人们能感觉到的地震次数约有 A 200万次 B 10万次 C 50万次 D 100万次
正确答案 B 您错选为 C
如果用装载集装箱的载重汽车来比喻板块的运动,那么载重汽车和集装箱分别代表 A
岩石圈和软流圈 B 软流圈和岩石圈顶部的大陆 C
岩石圈和板块 D
板块和岩石圈顶部的大陆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谁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A 张衡 B 奥尔德海姆 C 帕施维茨 D 米尔纳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卡文迪许测量地球重力常数的工具是 A 质谱仪 B 铅垂线 C 密度计 D 扭力秤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下列关于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 B
地球表面凹凸不平,高低起伏 C
地球是个ab轴半径相等的椭球体 D 从数字地球模型上看,大西洋洋底是深陷的,而印度洋洋底则是凸出的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喜马拉雅山形成于 A 200万年前 B
3000万年前 C
6500万年前 D 150万年前
正确答案 A 您错选为 C
摩西出埃及记中关于海水变化的描述,应是下列哪种地质现象的直接结果? A 地震 B 风暴 C 火山 D 海啸
正确答案 D 您选对了
造成米诺斯文明突然消失的原因是 A 火山爆发 B 外族侵略 C 人民暴动 D 地震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29
板块构造理论建立的时间为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末 D 20世纪初
正确答案 B 您选对了
喜马拉雅山是由哪个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推进挤压形成的? A 印度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非洲板块
正确答案 A 您选对了
第四篇:地球清洁工教学反思(共7篇)
篇一:地球清洁工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地球的清洁工》
一 小 赵 琳
教学《地球的清洁工》时,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小动物的资料。课前的资料搜集体现了本课知识化的特点,而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也学会了搜集资料及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课堂上因为有丰富的资料,孩子们交流起来也更加从容、自信。
其次, 演一演,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繁复课文内容时候,我并没有用填鸭的方法,而是通过讲解一部分,再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朗读、思考,从而找到学习的小窍门。在学习一篇课文的同时又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并得到了适量的练习。于是我理解到,只要老师放手让学生去锻炼,学生们一定会让老师有意外的惊喜。
再次,课堂上我将书中“清洁工”图片进行大屏展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一学期以来我都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是很好的证明。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到处都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这些手段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不足之处在于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有关童话的知识没有介绍,下次教学时我会予以补充。
总之“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得到快乐!”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篇二:21 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设计 21 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清洁工》是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全文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几种动物在清洁地球环境方面的不同本领,形象地说明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反映了动物和人类之间密切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2)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清洁工们各自的作用。
(4)分角色朗读。
(5)自主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地球清洁工们各自的作用
(2)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2)激发学生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
三、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文中提到的五种地球清洁工的本领是本课的重点;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为本课的难点。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动用的领域。”基于这一观点,我在设计本课时考虑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理解文本后,以参加“招聘会”的方式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补充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文本的目的五、教具准备:
六种动物的头饰。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清洁工吗?清洁工是干什么的?(生自由说)师:正是清洁工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帮我们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可是,由于人类的不加节制,我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糟了,这不,动物环保局正要招收一批清洁工呢!走,我们一起去看看!(教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从孩子熟悉的人物入手,能够让他们准确地明白“地球的清洁工”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认字。
师:快快读读课文,遇到生字朋友多打招呼,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认识他们!学生自由读文。
(设计意图: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自主识字,积累方法,提供给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1、整体感知
师:你知道都有谁来报名了?
生按顺序回答,同时教师将动物头饰贴到黑板上。
2、识字游戏
(1)、出示带有拼音的十四个生字,指名让学生读,说说自己是怎样认识的。“招工”是什么意思?
2、猜字游戏
扔:师生做扔的动作。
丑:与美相反的是谁?
淡:与浓相反的是谁?
埋:先将土扒开,将东西放在土里面,再用土盖上,是?
3、优秀火车队认词
单人火车队,双人火车队认词
清洁工、招收、一批、考官、合格、合适、淡水、模样、扔下、埋上、美丑 模样:强调读音
美丑:这个词可真有意思,你能像她一样再说出一个两个字正好是相反的意思的词吗?(左右、前后、上下、浓淡、深浅、天地??)将这些有意思的词在课下收集到自己的小本本上。
4、在新的语境中识字。
动物环保局要招收一批清洁工,模样丑的小乌鸦也来报名参加,要做合格的地面清洁工,因为它觉得自己最合适。(将本课生字用红笔写出)
(设计意图:开展多种多样的识字活动,将枯燥的识字与游戏结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三)、理解课文,感悟。
1、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刚才看到有许多小动物都来报名了,那他们有没有被录取啊?
生:录取了,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知道了。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的角色。)
2、师:要想被录取,就要有自己的本领啊,下面你就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带他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本领吧!
仔细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话多读几遍;
师:小动物们都做了哪里的清洁工?
师:大家都有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也想来参加,同学们我做谁呢?(大猩猩主考官)贴上大猩猩的头饰
3、他们都有什么本领?学生依次代表五种小动物发言,重在读文指导, 师:如果是你来报名,你要怎样介绍自己?什么样的神情话语,才能让主考官招收你? 突出读最合适可以加上自己理解的动作,表情读;(教师板书:我能——吃掉;爱吃;挺爱吃;我能吃掉)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表达“吃”的句式,感知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 方法!
4、师:屎壳郎“理直气壮”什么意思?怎样读出来?谁觉得它不行?乌鸦“瞅”了他一眼,换成“看”一眼行吗?为什么?是啊,乌鸦瞧不起它,怎样读? 师:可是屎壳郎呢?“我做牧场清洁工不行吗?”他理直气壮地想告诉我们——他做牧场清洁工“行”!读一读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每一种小动物不同的表达方式,体味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化之美。)
(四)、畅谈收获,讨论。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中,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开招聘会,扮演。
1、小组内分角色扮演。
3、班内表演,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 在表演中体味小动物的语言,神态,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六)、拓展延伸
1、师:动物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为地球环境做贡献,我们应该为地球环境做些什么呢?结合我们身边的小事谈一谈。
2、查找一些关于动物和地球的关系的资料读一读,准备第二次招工,你来带他们报名!
七、教学反思:
本课从全新的角度阐释动物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采用拟人化的写法,令人读来亲切。我在教材处理上在突出文中小动物们表达的几句话的同时,让学生在充分朗读中感悟到这几种不同清洁工的不同特点!在文本处理上,突出重点朗读,例如,抓住屎克朗的“理直气壮”,通过一个“瞧”字,“嘿嘿”的笑声,突出乌鸦的瞧不起。学生读文入境,充分感悟了文本,走进了文本!朗读到位了,再拓展到表演。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感受到学习语文的愉悦!从学生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学生兴味盎然!从学生的表演中,我看到了学生入情入境。相信在课下,学生一定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搜集资料,在动物环境保护局的第二次招工中有出色的表现。
篇三:21 地球的清洁工 21 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4个生字。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3.引导学生喜欢课外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重点、难点: 1.识字学词。
2.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在读中感悟课文内涵。教学媒体:
识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地球的清洁工
乌鸦 是 地面 清洁工 蚯蚓 地下 屎壳郎 牧场
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这种形式的文章,在这轻松有趣、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心情愉快地进入情境,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练习。
篇四:地球的清洁工
《地球的清洁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诺诺 发表于 2008-10-15 16:26:00 《地球的清洁工》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课文
从孩子熟悉的人物入手,能够让他们准确地明白“地球的清洁工”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知道清洁工是干什么的吗?
生:在大街上打扫卫生,给大家打扫卫生的人。
师:是啊!正是有了清洁工,我们才能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他们的功劳真大啊!其实,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好多动物清洁工呢!它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为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学了《地球清洁工》一课,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
板书课题:地球的清洁工
环节二 初
读课文,认读
生字
初步了
解课文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师: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用你最喜欢、最拿手的方法记住生字。生自由读课文后自学生字。
课件出示词语。师:这些词语中的字都是这篇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谁想读读这些词语? 两名学生认读生字后全体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1:我记“本”字是“木”字加上一横。
生2:“洁”字左边是“氵”,右边是“士”下面加个“口”字。生3:“工”字一共有三笔,数一数笔画就记住了。
生4:“格”字是“各”字加“木”字旁。“埋”是把东西放到土里。师:你们知道这么多记生字的方法,有数笔画、拆部件、熟字带生字、利用形声字和结合字形进行想像,真是善于学习的孩子。
环节三 学习课文,朗读
课文
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让他们充分了解每种小动物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生存方式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好处。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动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把这些认识内化到心中,为下一步的招聘会打好基础。
1、读课文,选角色。
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想当清洁工啊?
师:课文中除了写这几个动物前来应聘外,还写了一个动物,是谁? 生:大猩猩,它是主考官。
师:这么多小动物来抢着报名,唯恐自己落后,这种情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争先恐后。
师:小动物们这样积极,看来都有真本领。让我们再好好读一读小动物的话,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本领?读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话读给同桌听。
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读。
2、结合学生选择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师:读得很流利,可是好像不太自信,既然勇敢地来报名,就应该相信自己能行,我来给你读一遍,你听听对你有没有帮助?
师范读后:你再练一练,大家也都练一练。
生练习读。
师对生1:你再来试一试?
师: “最合适”,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字呀?
生1:因为我觉得除了我,别人都不合适。
生2读。
生3:我选的是小鲫鱼。
出示鲫鱼课件
师:那你就读一读小鲫鱼的话吧!(生读)这个小鲫鱼也说自己最合适,也挺自信的嘛!谁还想读你选的内容?
生1读蚯蚓的话。
出示蚯蚓课件
师:“你们看,我当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小蚯蚓好像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想一想,它平时生活在哪儿?为什么会不习惯?
生2:小蚯蚓平时生活在地下,它很少和其它小动物玩。师:你怎么鼓励鼓励它啊?
生2:小蚯蚓,别害怕,自信一点儿,想信你准能行!
师:(生1读)小蚯蚓听了你们的话,自信多了。这个小蚯蚓把“变成”读得重了一点,让我感觉到小蚯蚓不仅像别的小动物一样吃垃圾,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垃圾变成???
生:肥料。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生:让植物长得更茂盛。
师:别看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它的本领还真大呢!来,小动物们,你们把小蚯蚓的话好好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它的本领。
生练读后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生1:我喜欢小乌鸦,我想读小乌鸦的话。(读乌鸦的话。)
出示乌鸦课件
师:多可爱的小乌鸦,还挺自信,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生2读)看来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谁还想读小乌鸦的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生站起来读。
师:“地蚕”是什么呀?为什么吃掉它就能做地面清洁工啊?
生2:地蚕又白又胖,我见过。我爷爷说,它吃植物,庄稼就长不好啦。师:对,地蚕能把植物的根和茎都咬断,植物就不能生长了,它对植物的危害特别大。看来小乌鸦是植物的保护者。
出示屎壳郎课件
师:还有一种小动物,谁愿意读一读它的话。
生1:我能把牧场上的牛羊粪滚成粪球儿,埋到地底下。我做牧场的清洁工不行吗?
师:我记着屎壳郎在说本领前还说了一句话。是什么?
生1:请写上我的名字。
师:上来就让写上自己的名字,多自信,想想该怎样读这句话?(生大声的、自信的又读了一遍。)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屎壳郎有点不信任,是谁?
生2:小乌鸦。
师:请你读一读它的话,想一想,它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生读。)“瞅”是什么意思?你从“瞅”字上能感觉出什么来?
生2:“瞅”是“看”的意思,我觉得小乌鸦有点瞧不起屎壳郎。
师:你们两个把这两句话分角色读一读吧!(生分角色朗读)屎壳郎,你对小乌鸦说的话服气吗?
生1:不服气。
师:那就用不服气的语气来读屎壳郎的话。(学生读)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要埋到地底下?
生3:不埋在地底下太臭了,别人踩到脚上多脏啊!太污染环境了。生4:,埋在地底下才能变成肥料,在地面上把草压住,草都不能长了。师:原来不把牛羊粪便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你们觉得屎壳郎说得有道理吗?
生齐:有道理!
师:难怪它这么自信,说话时的声音这么大,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齐:理直气壮。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学着屎壳郎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说一说。(生练习说。)乌鸦只是因为屎壳郎长得黑不溜秋就怀疑它能不能当清洁工,它这样做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5:不对。我想对它说,小乌鸦,你不能因为屎壳郎是小不点儿就认为它没有本领。你自己长得就不好看,可大家也没有瞧不起你。
师:相信小乌鸦在你们的劝说下,一定不会再以貌取人了。请大家再把课文 完整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
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环节四 开
招聘会
在学生
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分小组,选代表。
师:通过大家地朗读,我知道你们已经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非常了解了,动物环境保护局准备开一个招聘会,让那些有本领的小动物来当清洁工,现在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你就代表那种小动物来参加招聘会。开招聘会前,我们先来找一个主考官,谁想做主考官?
生自告奋勇报名。
师:你打算怎么做主考官?
生:我先问问它们有什么本领,再问问它们应聘什么职位。等考完后再告诉它们有没有被聘上。
师:那你就准备吧。(面对其他学生)你想让你喜欢的小动物应聘上吗? 生齐:想。
师:为了能让我们喜欢的小动物顺利过关,被聘为地球的清洁工,我们分小组进行推举,小组的每个成员把小动物的本领说一说,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招聘会。
学生分组。
师:想想怎么说才能被选上,小代表说的不够全的,组员告诉他怎么说。
2、开招聘会。
师对代表:你想怎样跟主考官说。
生1:我告诉主考官我叫什么名字。
生2:我告诉主考官我想当什么地方的清洁工,我有什么本领。
师:注意说话要有礼貌,要是没礼貌,别说不会聘你,有可能马上就会被哄出来的。再有就是别紧张,要自信,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敢相信你,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大,要把话说清楚
学生表演:
生1:主考官,你好!
生2: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2:你想应聘什么职位啊?
生2:那就说说你的本领吧!
(其它四位应聘过程略)
生1:现在,我宣布考试结果:我认为你们都是很合格的地球清洁工。有了你们,地球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小动物们,你们已经是地球的清洁工了,回去好好工作吧,主考官,你也回去等结果吧!环节五 欣赏图片,体验美好环境。
树立保护地球意识,有了解其它动物的愿望。
请呵护我们的地球。看到这些小动物们为了呵护我们的地球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他的小动物们也想一起做。都有哪些动物朋友想一展自己的才华呢?请同学们课下查找一些关于动物和地球的关系的资料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开一个读书交流会。教学反思:
《地球的清洁工》这篇课文选自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有四篇童话故事。文化主题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谈动、植物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这一篇课文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动物的生存方式。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对地球的贡献,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和保护地球的意识。根据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和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对地球环境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时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第二课时指导书写生字,开读书交流会。本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是一篇形式活泼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在这一课时中,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这一层中,我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他们充分了解每种小动物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生存方式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好处。当这种认识已经内化到学生的心中时,我又进入第二个层次,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在这一层中,我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通过开招聘会这种方式,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课中,我不单单要求学生学会识字、读文,还将科普知识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就是第三个层次,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将查找的内容以开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在课上进行交流,将课下的阅读和课堂的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的读书的目的性更强。
教材是一个例子,是一种资源,只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我在这一课中设计了开招聘会这种形式,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读书交流会正是发展学生这一能力的具体方式。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这种形式的文章,喜爱开招聘会和读书交流会这种形式的教学。在这轻松有趣、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中,学生心情愉快地进入情境,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读书交流会是文本的延伸,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动物居然和地球有如此奇妙的关系,马上对动物的生存方式产生了兴趣,我就引导学生到书店、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动物与地球的关系。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不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大大丰富了对动物知识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 2007-10-31 20:34:00 | by: 诺诺 ]
3、植物妈妈有办法
课前延伸: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学生分析: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第一课时
质疑探究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设计理念: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释疑探究
感知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设计理念: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识字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赏读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如、已、娃、纷、好。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设计理念: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第二课时
导入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诵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演读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设计理念: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讨论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练习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设计理念:创设多样的练习方式,巩固所学,达到学用结合。)拓展探究: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设计理念: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甲、洼、豆、识、经。学生认读。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设计理念: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教学资料:
种子传播的奥秘
种子的传播方式大致有四种:风传播、动物传播、弹射传播、水传播。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篇五:地球招聘清洁工 教学设计 大班三生教育《地球招聘清洁工》
教学设计
幼儿分析:现在的人们环保意识比较差,到处可以找到被污
染的环境。所以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球受污染的原因。2 懂得从小树立环保的意识。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美丽的风景图片、污染图片),五种
小动物图片,各种纸贴材料(小花、小草、小树、小鱼等),故事磁带等。
活动过程:一、教师带幼儿入场,并安顿幼儿做好。
二、转入活动:今天,老师要让小朋友认识一位朋友,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呀?
1、播放:地球微笑的图片,启发幼儿知道她是谁?(是地球妈妈)
2、现在,让幼儿欣赏地球美丽的风景图片。师幼一起感叹这些美丽的景色。
3、但是,你们知道吗?地球妈妈它已生病了,为什么呀?现在让我们看看她到底怎么了?
4、观看课件:受污染的图片,教师一边讲解污染的原因,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还可以和幼儿谈一谈要怎样来挽救它。
三、因此,地球妈妈必须要招聘清洁工,让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招聘的?
1、播放故事磁带《地球招聘清洁工》,幼儿认真倾听故事。
3、教师启发幼儿知道:小动物都争着当清洁工,那么你们想不想当呀?
4、教师和幼儿讲一讲: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不乱丢垃圾,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环境等)。
四、转入游戏活动:让幼儿分别将小树、小草、小花、小鱼粘贴在相应的背景图片上。让幼儿懂得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五、全体幼儿最后宣誓喊出口号:我是环保小卫士,保护环境我最棒。
六、教师带领幼儿到室外去捡垃圾,活动随之 结束。
课 后 反 思
这次三生教育研讨课上下来,我认为有进步也有不足。首先,我觉得选题选得好,即贴近生活又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因为,现在的人们其实环保意识比较差,而且习惯是要从小的时候就因该养成的,所以选题是关键的一步。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并且配合了生动、直观的课件进行讲授,幼儿学得快,教师教得轻松。我始终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来讲,幼儿在我的引导、启发下认识到“地球妈妈”面临的问题,大家纷纷参与了进来。还有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将小树、小草、小花、小鱼布置在相应的背景图片时,看到很多幼儿积极的去完成,我感到非常欣慰。我能将单纯的讲授变为轻松的课堂气氛来激励幼儿的学习兴趣。
但是,不足的地方也是有的。老师讲的太多了,幼儿说的太少,不能达到很好的互动。还有是可以再设计上一些“环 保小标语”和交待再清楚些等。
总之,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力求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
篇六:二年级语文上册 地球的清洁工教案 冀教版 《地球的清洁工》教学实录1 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环节一 导入课文
从孩子熟悉的人物入手,能够让他们准确地明白“地球的清洁工”的含义。师:同学们,你知道清洁工是干什么的吗?
生:在大街上打扫卫生,给大家打扫卫生的人。
师:是啊!正是有了清洁工,我们才能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他们的功劳真大啊!其实,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好多动物清洁工呢!它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为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学了《地球清洁工》一课,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
板书课题:地球的清洁工
环节二 初
读课文,认读
生字
初步了
解课文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师:认真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用你最喜欢、最拿手的方法记住生字。
生自由读课文后自学生字。
课件出示词语。
师:这些词语中的字都是这篇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谁想读读这些词语?
两名学生认读生字后全体学生齐读生字。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1:我记“本”字是“木”字加上一横。
生2:“洁”字左边是“氵”,右边是“士”下面加个“口”字。
生3:“工”字一共有三笔,数一数笔画就记住了。
生4:“格”字是“各”字加“木”字旁。“埋”是把东西放到土里。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记生字的方法,有数笔画、拆部件、熟字带生字、利用形声字和结合字形进行想像,真是善于学习的孩子。
环节三 学习课文,朗读
课文
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让他们充分了解每种小动物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生存方式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好处。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动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把这些认识内化到心中,为下一步的招聘会打好基础。
1、读课文,选角色。
师: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都有哪些小动物想当清洁工啊?
师:课文中除了写这几个动物前来应聘外,还写了一个动物,是谁?
生:大猩猩,它是主考官。
师:这么多小动物来抢着报名,唯恐自己落后,这种情形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争先恐后。
师:小动物们这样积极,看来都有真本领。让我们再好好读一读小动物的话,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本领?读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话读给同桌听。
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读。
2、结合学生选择情况进行朗读指导。师:读得很流利,可是好像不太自信,既然勇敢地来报名,就应该相信自己能行,我来给你读一遍,你听听对你有没有帮助?
师范读后:你再练一练,大家也都练一练。
生练习读。
师对生1:你再来试一试?
师: “最合适”,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字呀?
生1:因为我觉得除了我,别人都不合适。
生2读。
生3:我选的是小鲫鱼。
出示鲫鱼课件
师:那你就读一读小鲫鱼的话吧!(生读)这个小鲫鱼也说自己最合适,也挺自信的嘛!谁还想读你选的内容?
生1读蚯蚓的话。
出示蚯蚓课件
师:“你们看,我当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小蚯蚓好像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想一想,它平时生活在哪儿?为什么会不习惯?
生2:小蚯蚓平时生活在地下,它很少和其它小动物玩。
师:你怎么鼓励鼓励它啊?
生2:小蚯蚓,别害怕,自信一点儿,想信你准能行!
师:(生1读)小蚯蚓听了你们的话,自信多了。这个小蚯蚓把“变成”读得重了一点,让我感觉到小蚯蚓不仅像别的小动物一样吃垃圾,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垃圾变成???
生:肥料。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生:让植物长得更茂盛。
师:别看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它的本领还真大呢!来,小动物们,你们把小蚯蚓的话好好读一读,仔细体会体会它的本领。
生练读后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生1:我喜欢小乌鸦,我想读小乌鸦的话。(读乌鸦的话。)
出示乌鸦课件
师:多可爱的小乌鸦,还挺自信,谁愿意再读读这段话。(生2读)看来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谁还想读小乌鸦的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生站起来读。
师:“地蚕”是什么呀?为什么吃掉它就能做地面清洁工啊?
生2:地蚕又白又胖,我见过。我爷爷说,它吃植物,庄稼就长不好啦。
师:对,地蚕能把植物的根和茎都咬断,植物就不能生长了,它对植物的危害特别大。看来小乌鸦是植物的保护者。
出示屎壳郎课件
师:还有一种小动物,谁愿意读一读它的话。
生1:我能把牧场上的牛羊粪滚成粪球儿,埋到地底下。我做牧场的清洁工不行吗?
师:我记着屎壳郎在说本领前还说了一句话。是什么?
生1:请写上我的名字。
师:上来就让写上自己的名字,多自信,想想该怎样读这句话?(生大声的、自信的又读了一遍。)这个黑不溜秋的小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屎壳郎有点不信任,是谁? 生2:小乌鸦。
师:请你读一读它的话,想一想,它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生读。)“瞅”是什么意思?你从“瞅”字上能感觉出什么来?
生2:“瞅”是“看”的意思,我觉得小乌鸦有点瞧不起屎壳郎。
师:你们两个把这两句话分角色读一读吧!(生分角色朗读)屎壳郎,你对小乌鸦说的话服气吗? 生1:不服气。
师:那就用不服气的语气来读屎壳郎的话。(学生读)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要埋到地底下? 生3:不埋在地底下太臭了,别人踩到脚上多脏啊!太污染环境了。
生4:,埋在地底下才能变成肥料,在地面上把草压住,草都不能长了。
师:原来不把牛羊粪便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你们觉得屎壳郎说得有道理吗? 生齐:有道理!
师:难怪它这么自信,说话时的声音这么大,用课文中的一个词叫???
生齐:理直气壮。
师:小朋友们,你们也学着屎壳郎的样子理直气壮地说一说。(生练习说。)乌鸦只是因为屎壳郎长得黑不溜秋就怀疑它能不能当清洁工,它这样做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5:不对。我想对它说,小乌鸦,你不能因为屎壳郎是小不点儿就认为它没有本领。你自己长得就不好看,可大家也没有瞧不起你。
师:相信小乌鸦在你们的劝说下,一定不会再以貌取人了。请大家再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环节四 开
招聘会
在学生
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分小组,选代表。师:通过大家地朗读,我知道你们已经对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非常了解了,动物环境保护局准备开一个招聘会,让那些有本领的小动物来当清洁工,现在你喜欢哪种小动物,你就代表那种小动物来参加招聘会。开招聘会前,我们先来找一个主考官,谁想做主考官?
生自告奋勇报名。
师:你打算怎么做主考官?
生:我先问问它们有什么本领,再问问它们应聘什么职位。等考完后再告诉它们有没有被聘上。师:那你就准备吧。(面对其他学生)你想让你喜欢的小动物应聘上吗?
生齐:想。
师:为了能让我们喜欢的小动物顺利过关,被聘为地球的清洁工,我们分小组进行推举,小组的每个成员把小动物的本领说一说,选一个说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招聘会。
学生分组。
师:想想怎么说才能被选上,小代表说的不够全的,组员告诉他怎么说。
2、开招聘会。
师对代表:你想怎样跟主考官说。
生1:我告诉主考官我叫什么名字。
生2:我告诉主考官我想当什么地方的清洁工,我有什么本领。
师:注意说话要有礼貌,要是没礼貌,别说不会聘你,有可能马上就会被哄出来的。再有就是别紧张,要自信,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敢相信你,说话的时候声音要大,要把话说清楚 学生表演:
生1:主考官,你好!
生2: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2:你想应聘什么职位啊?
生2:那就说说你的本领吧!
生2:我也觉得你挺合适的。请你先到旁边等消息吧!
(其它四位应聘过程略)
生1:现在,我宣布考试结果:我认为你们都是很合格的地球清洁工。有了你们,地球的环境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师:小动物们,你们已经是地球的清洁工了,回去好好工作吧,主考官,你也回去等结果吧!环节五 欣赏图片,体验美好环境。
请呵护我们的地球。看到这些小动物们为了呵护我们的地球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其他的小动物们也想一起做。都有哪些动物朋友想一展自己的才华呢?请同学们课下查找一些关于动物和地球的关
系的资料读一读,下节课我们开一个读书交流会。
教学反思:
《地球的清洁工》这篇课文选自冀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有四篇童话故事。文化主题是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谈动、植物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这一篇课文是采用第一人称的形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动物的生存方式。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对地球的贡献,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和保护地球的意识。根据这一单元的文化主题和本篇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对地球环境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时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认识字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第二课时指导书写生字,开读书交流会。本节课上的是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是一篇形式活泼的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在这一课时中,我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个层次,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在这一层中,我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然后让他们充分了解每种小动物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生存方式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好处。当这种认识已经内化到学生的心中时,我又进入第二个层次,进行语言交际训练,在这一层中,我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这一特点,通过开招聘会这种方式,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课中,我不单单要求学生学会识字、读文,还将科普知识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就是第三个层次,注意学科间的整合,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并将查找的内容以开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在课上进行交流,将课下的阅读和课堂的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的读书的目的性更强。
教材是一个例子,是一种资源,只有创造性地开发教材,才能引领学生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所以我在这一课中设计了开招聘会这种形式,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中提出让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读书交流会正是发展学生这一能力的具体方式。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感觉学生非常喜欢童话故事这种形式的文章,喜爱开招聘会和读书交流会这种形式的教学。在这轻松有趣、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心情愉快地进入情境,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情境中练习,在情境中发展。读书交流会是文本的延伸,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动物居然和地球有如此奇妙的关系,马上对动物的生存方式产生了兴趣,我就引导学生到书店、图书馆、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动物与地球的关系。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不但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大大丰富了对动物知识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地球的清洁工》教学实录2 教学对象:六年制二年级学生。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动用的领域。”基于这一观点,我在设计本课时考虑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本、理解文本后,以参加“招聘会”的方式运用文本中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将口语交际和阅读课结合起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达到补充文本、创造性的使用文本的目的。在掌握文本内容后,我又采取“开读书交流会”的方式来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丰富对动物知识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交流 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动物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地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洁工是干什么的吗?
2、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动物清洁工,它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为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
板书:地球的清洁工。
环节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试着认一认生字。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环节三:学习课文,朗读课文。
1、读课文,选角色。
2、结合学生选择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3、再读课文,充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
环节四:开招聘会。
1、讨论应聘时的注意事项,主考官该注意的事项。
2、分小组,选代表。
3、开招聘会。
环节五:欣赏图片,体验美好环境。
环节六:作业。
课下查找关于动物和地球关系的资料,下节课开读书交流会。
第二课时
环节一:开读书交流会。
1、确立主题: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地球的清洁工?他们为地球做了什么?
2、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共同总结同学收获。
3、组间交流。
4、总结,同学评议。
环节二:学习生字。
1、用自己最喜欢、最拿手的方法记忆生字。
2、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环节三:谈感受。
动物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为地球环境做贡献,我们应该为地球环境做些什么呢?结合我们身边的小事谈一谈。
《地球的清洁工》教学实录3 学习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写好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了解“环保局 清洁工 招收 垃圾 淡水 合适 合格”等词语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动物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动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4、喜欢课外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
课前准备:小动物的头饰,通过自己的图经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地球的清洁工。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清洁工是干什么的吗?
师:是啊!正是清洁工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帮我们把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让我们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他们的功劳真大啊!其实,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好多动物清洁工呢!它们和我们一样生活在地球上,为地球的环境做出了贡献。学了《地球清洁工》一课,你一定会大开眼界的。(板书课题)
从孩子熟悉的人物入手,能够让他们准确地明白“地球的清洁工”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读重任字。
1、自主识字,教师提出识字要求,巡视学生自学情况。
学生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全文内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在小组中交流。(组内互帮互助,交流识字的好办法,请代表发言。)
2、以游戏形式,交流识字。a:“找朋友”给字组词
b:猜谜语,如:把东西放在土里面是“埋”c:开火车识字,组词。尊重孩子已有的知识水平,自主识字,积累方法,提供给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开展多种多样的识字活动,将枯燥的识字与游戏结合,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三、自主合作,感悟课文。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都出现了哪些小动物?谁是来报名当清洁工的?大猩猩是做什么的?
2、大猩猩录用了报名来的小动物吗?你是从哪知道的?读课文最后一段。得到大猩猩的夸奖可是要有真正的本领啊!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每种小动物的本领吧!
从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文章的角色。
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让他们充分了解每种小动物的生存方式以及这种生存方式给地球环境带来的好处。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动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把这些认识内化到心中,为下一步的招聘会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3、再仔细读读课文,它们都有哪些本领,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读读他们说的话给同桌听,代表他们来应聘吧!
学生自由读
4、根据学生情况知道朗读,同学间互相评议。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
注意“最合适”“瞅”“理直气壮”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
5、小动物的本领可真大,怪不得,争着抢着来报名了,文中用了哪个词语?“争先恐后” 齐读第一段。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每一种小动物不同的表达方式,体味语言表达形式的变化之美。
四、开招聘会,拓展延伸。
1、小组内分角色扮演。
3、班内表演,互相评议。在表演中体味小动物的语言,神态,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训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读课文,复习认读生字。
2、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
a: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应该爱护它。
b:这个星期天,我读了很多书,觉得自己收获很大。
3、“招、报”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和他们一样的偏旁?
4、指导书写。
认真看老师写,你发现了什么。在新的环境中强化字的记忆。帮助学生将所学生字进行归类整理,是学生更系统的掌握知识。
依据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加深对生字书写的指导。
篇七:《地球清洁工》导学案 《地球清洁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2、技能目标:了解各种动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启发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的作用。
学习难点:了解动物的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学法指导: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2、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创境引学
1、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趣的招聘启事,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展示招聘启事)
招聘启事 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动物环保站决定招聘一批地球清洁工,具有地球清洁本领的小动物们赶快来报名吧!----------动物环保站
2、同学们看了这则招聘启事,一定很奇怪吧?动物也能做清洁工?学了《地球清洁工》一课,你就全明白了。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5课《地球清洁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读准下列词语
合适 淡水 七嘴八舌 垃圾 乌鸦 争先恐后 蝇蛆 蚯蚓 制造 羞答答 小鲫鱼 屎壳郎 大猩猩
3、找一找,故事里讲了哪些小动物来应聘清洁工?分别做哪种清洁工?它们应聘时是怎么说的?
(三)反馈
教师:这些小动物报名非常积极,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争先恐后、七嘴八舌)
教师:课文中除了写这几个动物前来应聘外,还写了一个动物,是谁?它是干什么的?(大猩猩,它是主考官)大家见过大猩猩吗?(课件展示大猩猩图片)教师:看来这次招聘会由它来负责。小动物们能不能被环境保护站招聘上,得看他们自己的本领了。
教师:让我们再好好读一读小动物的话,看看它们都有些什么本领?读完后,选出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话读给同桌听。
学生自由读后同桌互读。
结合学生选择情况进行朗读指导。
教师:早就听说咱班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特别棒。
教师:读得很流利,可是好像不太自信,既然积极地来报名,就应该相信自己能行,我来给你读一遍,你听听对你有没有帮助?
师范读。
教师:“最合适”,为什么要加一个“最”字呀?(因为觉得除了自己,别人都赶不上自己)
教师:谁愿意再读读别的动物的话。(生读小鲫鱼的话)(课件展示小鲫鱼的话)
教师:这个小鲫鱼也说自己最合适,也挺自信的嘛!谁还想读自己选的内容? 生读蚯蚓的话。(课件展示蚯蚓的话)
教师:“你们看,我当地下清洁工怎么样?”小蚯蚓好像不太习惯面对这么多伙伴说话,想一想,它平时生活在哪儿?为什么会不习惯?(小蚯蚓平时生活在地下,它很少和其他小动物玩)
教师:你怎么鼓励鼓励它啊?(小蚯蚓,别害怕,自信一点儿,相信你准能行)
教师:那就自信点,再来一次。(生读)小蚯蚓听了你们的话,自信多了。这个小蚯蚓把“变成”读得重了一点,让我感觉到小蚯蚓不仅像别的小动物一样吃垃圾,更重要的是还能把垃圾变成??(肥料)
教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让植物长得更茂盛)
教师:别看小蚯蚓整天呆在地底下,默默无闻的,它的本领还真大呢!谁愿意读读小乌鸦的话?(课件展示小乌鸦的话)
(抽生读)看来长得漂亮不漂亮并不代表有没有本领,能够为大家服务,才是真正的美。谁还想读小乌鸦的话?想读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
生站起来读。
教师:还有一种小动物,谁愿意读一读它的话。(抽生读)(课件展示屎壳郎的话)教师:我记得屎壳郎在说本领前还说了一句话。是什么?(请写上我的名字)教师:一上来就让主考官写上自己的名字,生怕别人把自己的名字落下了,想想该怎样读这句话?这个黑不溜秋的屎壳郎真有个性。可有一个小动物却对屎壳郎有点不信任,是谁?(小乌鸦)
教师:请你读一读它的话,想一想,它是用什么语气来说的。(生读)(生分角色朗读)屎壳郎对小乌鸦的话服气吗?(不服气)
教师:那就用不服气的语气来读屎壳郎的话。(学生读)牛羊粪不是肥料吗?为什么要埋到地底下?(抽生说)
教师:原来不把牛羊粪埋到地底下,会对环境造成这么大的危害。你们觉得屎壳郎说得有道理吗?
教师:难怪它这么自信,乌鸦只是因为屎壳郎长得黑不溜秋就怀疑它能不能当清洁工,它这样做对吗?你想对它说什么?(生说)
教师:相信小乌鸦在你们的劝说下,一定不会再以貌取人了。
根据讨论情况课件展示这次招聘会的结果
乌鸦---------地面清洁工 小蚯蚓--------地下清洁工
屎壳郎----------牧场清洁工
请大家再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仔细体会小动物的语言和神态。
教师:招聘会圆满结束以后,小动物们凭借着自身的本领,把我们的地球变得如
此美丽!(课件展示蓝天白云,江河清澈,草原碧绿??)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谈一谈。(对,为了让我们的地球永远美丽,从今天起让我们大家都来做地球清洁工吧!让更多的人来保护环境、保护地球,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少用一次塑料袋,拾起每一片字纸?? 共同维护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母亲!
作业:分角色表演课文。
第五篇: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5篇)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回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呈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学说,特别是“地心说”由于有着宗教势力的支撑,一直被人视为真理,可以说在哥白尼提出这样的“日心说”观点以前,“地心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人有疑义,也没有充分的、直接的证据,更多人只是畏惧宗教势力,不敢表达正确的言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及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要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从学生层面来说,托勒密和哥白尼观点其实是不容易马上能理解的,即使有些学生在字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学生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能反过来思考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建立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明)证据的观念和科学家利用思辨性语言来合理推测结论的研究方法。
说到底证明一个学术观点,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观察到的直接现象,要么是实验中获得的有效数据。一般情况下,只有无法直接观察到现象或缺少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才可能应用思辨的方式进行说明,文科特别是哲学研究常常如此。而在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证据中除了利用直接事实来说明外,都用到了思辨的方法。
虽然我以为现在给学生将到思辨,他们不一定能掌握或应用,至少在他们心中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学生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不同和相同,比较这些观点和前面的假使模型的联系,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有观点选择前面正确的猜测。同时对于哥白尼的研究态度和坚持精神产生一些触动,为今后走向科学研究道理奠定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点点基础。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2
关于《地球的运动》这一内容的,鉴于学生还没有学习物理对运动的相对性,以及相对静止还不会,所以我采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从现象上去感受地球自转。因此我的多媒体课件上用了视频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本堂课的知识点。 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以及弥补不足的方法。
第一,知识的生成不够明确。在讲解自转周期时候涉及到了物理方面的知识,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做融合还不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注重知识的生成,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还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第二,部分学生的学习被动性仍然很强。虽然设计了几个活动,但是还是没有把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据此我觉得我应该在今后的课堂上多多走动,特别是后面部分的学生,应该多督促他们把心思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以及互动上。
第三,缺乏自信,不够从容坦然。在本次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我有点过度依赖于视频,不是说对知识点的不熟悉而是内心不自信,怕自己出错,从而也难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因此,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应该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多花时间准备一下,不断培养自己的自信,把自己自信从容的一面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收获知识。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3
从去年开始,通过郭思乐教授我了解了生本,在郭教授展示的视频中让我认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课堂,什么才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教学模式。于是我开始对生本教学进行尝试与实践。最初面对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感到沉甸甸的。如何让学生体会生本的快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就成为我备课的主题。
在09 年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的尝试,但在尝试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例如课堂秩序混乱,教学进度缓慢,学生知识掌握水平低等等,说实话我很快就要选择了放弃。但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到生本教育先进的地区学习经验,和我校生本教育搞得越来越成熟,这似乎又让我燃起了信心,并决心要把它做好。
非常幸运学校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再次投入高一的生本教育中,于是,我把我学习到的经验,一点一点的应用的生本教学中。起初学生不懂什么叫生本,不知道怎么预习,不知道怎么上课,不知道怎么去参与课堂的活动,于是我一步一步的让他们认识如何去预习,并能有质量的完成学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享个人的研究成果,如何去正确表达讲解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说,在一步一步的锻炼下,学生们逐渐了解了地理课堂的教学模式。
在同学们对生本有了一定的熟悉时,学校安排我上一节生本课,说实话,我心里真是很没有底,因为按照进度我正赶上高中地理难度比较大、又十分重要的一个内容--- 《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是考试常考并题型多变的一节内容。之所以说它难,除了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之外,相关的知识准备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比如经纬网的知识、立体几何知识、日照图的判读、世界地理知识以及一些生活常识等。
为了能上好这节课,我首先对本节课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这一节课包括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般特征以及各自产生的地理意义。把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特征搞清楚,是学习和理解整节内容的基础。
本节课难点:一是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和联系;二是理解地球运动是自传和公转的叠加运动,黄赤交角的产生,以及二分二至日位置的判断。
对于第一个难点,课本为了减轻难度,把恒星日和太阳日放于小字活动部分。但是我认为既然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参考标准,就有必要让他们去了解其中的原理。当然理解他们的区别的关键又在于能够否理解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是平行光这个道理。
对于第二个难点,突破口在于地轴和黄道平面存在夹角,根据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几何运算,让学生推算出黄赤交角的产生,进而明确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的往返运动,形成了二分二至日。对于二分二至日的判读,突破口在于先判断二至日,后根据公转方向确定二分日。
在分析完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和重难点之后,我开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在我设计学案时,有针对行的把本节内容划分成六大块,便于每个小组都能对其中一块内容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第一个题板块是关键词解读。因为地理每节课都有新的名词出现,也只有把地理术语都能懂了,学生才能深入的理解本节课的内容。第二、第三个板块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此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也是本节课内容的关键。第四板块讨论黄赤交角的产生,以及分析研究黄赤交角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什么变化。第五板块和第六板块是本节课知识的升华,即分析二分二至日的位置。
说实话对于第五、六两大板块我在上课前还是心有余悸,害怕学生没有思路,完全找不到突破口。于是我在课堂小组讨论的时候,非常关注承担此部分内容的小组,但让我惊奇的发现,孩子们在各抒己见和激烈论证后,竟然把这个最难理解的问题讨论的一清二楚。
可以说这一节课下来,又让我鼓起了对生本教育的信心。在张校长的点评下和自我反思后,我也找到了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在小组分享成果时,应该更多的调动同学参与进来,同时,让在座位上“留守”的同学承担起质疑其他组分享的成果的任务。
2、对于学案的预习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和理解。
3、更加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小组讨论的力量。
以上是本节课带给我的一些思考,可以说生本教学实践使我逐渐解决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困惑,学生通过自发主动的学习,在课前课后大量地查阅资料,充分感知、感悟和内化学习内容,自身去品尝知识的“ 原汁原味” 而不是无奈地“ 咽啃” 教师已“ 咀嚼” 好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走近地理,喜爱地理这门科学,尽管生本教育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将和同仁们一起慢慢摸索,力争使其较好地应用于地理教学。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学七年级(上)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点内容很多,同时又是难点。而且这节课是重点之中的重点,这部分知识接受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地理的学习,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难点较难突破,针对教材特点,依据新课改精神实质,将本节课确定为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综合法研讨课,设计意图之一就是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重在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勇于创新,勤于动脑、动手,乐于探索,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素养。
设计意图之二就是针对这部分知识对于刚升入初一的学生来讲,难度的确大了点,在准备教具时就选择了一些容易理解的身边实物(手电筒和地球仪),对刚具有基本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初一学生,极需加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就应该提供时间、空间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设计意图之三就是本节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很多,难点又需要突破,在教师讲授的同时,多给予直观模型或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所以采取综合法进行试。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5
以汶川地震后前后的对比照和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山峰及湖泊让学生直接感受地震、火山所带来的地形上的巨大改变。到底是什么巨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导致了地震与火山的爆发呢?通过学生的各种猜测,逐渐引出地球内部运动这一本质原因,展开本课重点环节的教学。尽管我对各环节的教学了然于胸,但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值得反思。
一、多媒体的利用,利中显弊。
地球内部的运动、地球上的六大板块,这些方面的知识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过于抽象。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通过图片、视屏及flash生动形象地将知识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整个课件内容翔实,动态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尽管这个课件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整节课下来我发现,我上课的思路也只能按着课件的编排而行。课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过多地以教师讲述为主。课件本身只该是教师的一个辅助工具,但现在它却成了完全的主导者,有点本末倒置。
二、教学环节的链接不够流畅自然。
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生动而又自然地转接到各环节的教学?自教学的两个月以来,这个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而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又很多:了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模拟地壳运动、解析地形案例。这个对于我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当我模拟完火山爆发实验,转而进入讲解地壳运动时,我只是以介绍的形式向学生阐述六大板块及漂移运动。对于教学者,我当然明白这是教学的需要,接下来就是讲解板块各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形运动。但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前后的教学内容根本没有联系性。小学科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带领他们共同探索、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阐述观念。在处理各环节知识时,需铺垫设疑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进而共同探索去解决这一问题,层层递进式进行。
三、准备不够充分。
尽管教学之前,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对于地震火山形成堰塞湖及山峰,板块运动改变地形有了大致了解。但是,这方面的知识延伸还是很广的。在动画演示板块运动产生裂谷时,有学生根据换画面提出了:为什么板块分裂时上面分开而下部有有些连接的呢?类似的其他问题,在课堂里我也碰到过。小学生的头脑里总不时得冒出许多新奇的问题,尤其是在科学课堂上,这就要求我广泛地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另外,在准备模拟火山喷发这一实验是,我贪图方便,只是随手拿了个装水的饮料瓶模拟地球。让学生想象,这是一个装可乐的瓶子,剧烈摇晃后,针刺下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模拟的是什么现象?尽管学生都能回答火山喷发,并给予一定解释完成了教学的目的。但是,如果我充分地准备,整个实验将更形象且具趣味性。我可以准备装有可乐的圆形瓶子,剧烈摇晃后用针刺,让液体喷发更好地模拟火山喷发这一现象。说到底,还是我自身存在一定的惰性使然。
其他当然也存在不少的细节问题,但是我也有我进步。渐渐地,我开始习惯小学科学教学的思维模式,开始爱上了这些可爱的精灵。反思-进步,我会迈好每一步!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6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运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7
上完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收益良多,感触也很多。因此写个教学反思,总结一下这一课内容的成功之处及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努力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1)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本课以两幅精美的华三川唐人诗人画(参考课件)为导入,两幅画分别两首他们小学时背的滚瓜烂熟的古诗《古风》和《静夜思》,立刻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很自然进入了学习状态。两首诗一首描绘的是烈日炎炎的中午,一首描绘的是虚无缥缈的黑夜,很好的导入了本节课要讲的第一个话题:地球的自转!为什么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呢?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课堂。
(2)创设了探索情景,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过程意识。
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发展。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的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本课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交替这种现象;地球上为什么会有四季不断交换的现象等等。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得出答案。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
2、课堂上能够从多角度关注学生
(1)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班级六十几名学生在个体上是存在差异的,我在本节课问题的设置上难易结合,分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让学困生也能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兴趣,很有可能一个简章的问题会让一个学生产生强大的自信心,成就了一个人材。
(2)注重对学生学法指导。
例如学生在探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时,我引导学生从方向、围绕中心、周期、地理意义等几个方面入手。使问题更加清楚、简洁。
(3)课堂我注重了活动教学。
活动是实施课程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地理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一大特色。本课活动题有:探讨地球自转的特点;探讨地球公转的特点等。通过活动学生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一步加强,教师适时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学习更有动力。
不足之处:
1、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2、由于探究活动时间偏短,导致重点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课堂检测仓促。学生能够理解的东西效果还好一点,对于一些暂时不要求理解的如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规律及因此形成一年的四季以,再如五带的划分依据中的有没有极昼极夜等,从学生课后作业中可以看出他们容易混淆。
3、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由于本课内容比较抽象,理解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很难一时消化,分成两个课时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短了,建议可以分成3个或者更多的课时。因为学生如果在这个地方纠缠不清,对于以后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副作用。
4、难点还没能很好的突破,如太阳直射点还没能想到一个更好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还有其他的很多难点,学生作业情况反映了几个易错点:节气写春夏秋冬;自转方向不会画;公转自转混淆;公转图没画好等,表明许多学生还没能真正理解掌握本课的内容知识,只是靠记忆。
这部分知识内容重要,又多,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厌倦的感觉,这就需要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而我在这一点上作的不太够,由于害怕时间不够,总是没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观察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我想在以后教学过程,应该多增加讨论活动,让学生享受合作研究的快乐,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地体现思想教育。通过学生分析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要让学生学会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经纬网的定位作用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我针对此现象,通过学生座位表这一身边的事物来迁移到经纬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起这部分知识。
从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上课前要看透教参,并深深地领悟其中,而且要多多听老教师的课,从中吸取营养,尽快让自己成长起来。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8
地球运动是高一地理遇到的第一个教学难点,用了三个课时才算基本完成,但本节教学内容较多,学生的接受能力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这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本节内容中,教学难点连续出现,如恒星日与太阳日,晨昏线与日界线、地方时与区时,昼半球与夜半球,冬至日与夏至日,极昼与极夜,黄赤交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速度与线速度等等,本节内容对学生能够学好地理与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地理技能要求较多,如能画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方向,能判断晨线与昏线,能确定某地的地方时,能确定太阳直射位置,能进行区时的换算,能比较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能确定某地日出地方时与昼长(夜长)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下面着手
1、抓住本节的主线——日地关系与太阳直射点及其变化,如地球的绕日公转过程中,由于绕日轨道是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焦点中,造成一年中地球离太阳的位置有两个特殊位置,近日点与远日点,地球自转时选取的参考点不同,造成太阳日与恒星日两个自转周期。由于某一时刻,只能有一点看到太阳位置最高,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其直射特定纬线,对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影响很大,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该半球白昼时间长,直射点所在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直射点位于回归线时正当该半球的白昼最长或最短的一天,直射点某纬线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在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纬线向南北递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也与白昼时间的渐变、回归线以南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渐变,极圈内极昼极夜出现范围的渐变有密切相关。
2、利用本节中相对的地理概念进行比较,能举一反三,节省时间,如近日点与远日点的公转速度的比较,用“近快远慢”来概括,如夏至日,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在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北半球昼长夜短时,南半球昼短夜长,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而冬至日南半球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如晨线与昏线的判断方法刚好相反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解本节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不同形式练习,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图文转换能力,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地理计算能力
4、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突破本节中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等教学难点,利用多媒体动画等工具,直观反映地球运动过程,化繁为简,启发学生思维,并能解决教学容量多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9
《人类认识地球和其运动的历史》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是让同学回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材主要出现了托勒密和哥白尼的学说和观点。“地心说”和“日心说”是人类探索天体运动的两个重要学说,特别是“地心说”由于有着宗教势力的支撑,一直被人视为真理,可以说在哥白尼提出这样的“日心说”观点以前,“地心说”的观点早已深入人心。即使有人有疑义,也没有充沛的、直接的证据,更多人只是畏惧宗教势力,不敢表达正确的言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只要让同学理解他们的主要观点和证据,以和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养成科学研究的态度,更要学习哥白尼研究天体运行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气概。
从同学层面来说,托勒密和哥白尼观点其实是不容易马上能理解的,即使有些同学在字面上能看懂。因此,让同学寻找科学家的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教师要协助同学解释这些证据的意思。在理解证据的基础上,同学的思维才可能到达一定高度,才干反过来考虑科学家这些证据是否就能够说明他的观点,同时我还引导同学建立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明)证据的观念和科学家利用思辨性语言来合理推测结论的研究方法。
说到底证明一个学术观点,科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观察到的直接现象,要么是实验中获得的有效数据。一般情况下,只有无法直接观察到现象或缺少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才可能应用思辨的方式进行说明,文科特别是哲学研究经常如此。而在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证据中除了利用直接事实来说明外,都用到了思辨的方法。
虽然我以为现在给同学将到思辨,他们不一定能掌握或应用,至少在他们心中对于科学研究的方法应该有了更高层次的理解。同学通过解释证据、建立观点和证据之间的联系,比较两位科学家之间的不同和相同,比较这些观点和前面的假使模型的联系,他们对于地球昼夜交替现象的理解将更加深刻,并能够根据已有观点选择前面正确的猜想。同时对于哥白尼的研究态度和坚持精神发生一些震动,为今后走向科学研究道理奠定心理上和精神上的点点基础。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0
《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主要是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以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基础,并影响到人类活动。一直以来,因其抽象、空间概念强,成为学习的难点,尤其是初一学生。因此,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点:做好内容的取舍,把握好难度和深度,做到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感受。探究式教学贯穿始终,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观察到大尺度的地球空间运动,理解地球运动与相应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大致要学什么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本节课要注意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训练。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讨论比较方法等形式,从学生每天都在经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通过活动、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前两节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和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但还应充分留给学生多的活动时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1
在教学本单元前,我在班上用问卷测试了学生对地球形状和运动等相关信息的科学前概念,发现整个单元几乎没有人能比较清晰的解释地球形状及其运动,对昼夜交替的现象和四季形成的原因更是存在着许多错误的观点,即使有学生知道,经详细询问,理解的比较肤浅。从而我们可以得知,关于天体运动是这批学生的科学知识的空白区,只有认真设计教学过程,细心准备教学材料,才有可能让更多学生通过经历探究活动掌握准确的科学概念。
这一节课有两个难点:一是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区别和联系,二是公转速度在远日点和近日点的速度差异。对于第一个难点,课本为了减轻难度,把那一幅度删掉了。但是我认为既然提到了两个不同的参考标准,就有必要让他们去了解其中的原理。而且我们学校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好,所以完全可以适当深入下去。当然理解他们的区别的关键又在于能够否理解遥远的恒星发出的光是平行光这个道理。至于第二个难点,相对比较容易解决。只要说明了开普勒第二定律,基本上就没有太大问题了。至于有学生问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除了上帝,至今无人能够解决。所以牛顿晚年专门研究第一推动力,并把它归为上帝,并非我们有些人想象的那么愚蠢。也许这个世界就是如此。
我感觉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抓住了生活中的小例子,放到教学中,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最开始时,介绍了生活中能反映地球运动的现象(当然是先让学生讲);在将太阳日和恒星日时,适当设计了日期的推算和闰年的产生;在讲线速度时,提到了“神七”和火箭的发射。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可以给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带来一些生机和活力。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2
地球运动这部分知识,初中就已经接触过,虽然学生们对地球的运动会对地球表面产生的各种现象司空见惯,但未必能真正掌握其变化规律。高中要研究更深层次的内容,如:一年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什么时间在什么位置,会有什么现象。这一系列问题在新教材中有部分知识没有文字说明。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住地球运动(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现象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先后想到了两个教学方法:
第一, 图表结合讲解法。鉴于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系统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运用空间想象的思维方法,通过读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系统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但是,本课的内容比较抽象。由于学生们在小学的地理知识比较薄弱,而且空间想象思维特别是女同学的空间想象思维比较差。如果只通过图表结合的方法,凭借学生们的空间想象思维,将其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对于他们来说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我用这种方法给他们有个初步的概念。
第二,利用教学器材来演示地球公转示意图。学校的地理教学器材不够齐全。经过整理,我利用地球仪、电筒、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及演示一年中地球运动的变化和直射点的位置、时间、产生的现象。
第三,有些抽象的概念,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样学生更容易直观的去了解比较难点的知识内容。便于学生掌握和识记。
通过前面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运动在地球表面所产生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留意就会发现,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直射点的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当我在演示时需要同学来当助手,他们都积极要求当助手,在演示时他们配合得相当好。这样理论联系实际,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当然在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自己没有想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整个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应该采取放慢速度,逐个突破的方法,而不应该急于求成,反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3
《地球的运动》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内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的实际内容,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注重课外的伸拓,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这节课取得成功的关键。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资料,教师在课堂上给了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展示。同时,教师巧妙地把这些资源引入新课教学中,珠联璧合,事半功倍。学生的默契配合和他们积极主动参与的态度是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无论是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还是疑难题的讨论,他们积极思考、敢于创新、踊跃发言使课程目标的实现水到渠成。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地图内容,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提取、归纳,不仅能力得到提高,辩证思维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活动充分贯彻整个课堂始终,教室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是学生成长的空间、平台,教学反思《地球的运动教学反思》。活动形式多样化,有小组合作学习,有学生上台画图,有个体的展现,有团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充分彰显学生的能力。归根到底本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师生新的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单向传输者,而是引导者、组织者、评价者。教师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都能予以简要点评,而且点评得比较到位。
教学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教学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结合自己的体验说出四季的感受。这样不仅是学生学得有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获取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过这节课的设计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演示过程中速度快了一点,理解能力强的部分同学很快就懂了,理解能力慢的还似懂非懂,今后我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教育教学效能,在教学中才能灵活的驾驭课堂,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4
肯定的地方:
1.利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前两节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习中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和读图、识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有待改进的地方:
1.应充分留给学生多的活动时间和自主探究的机会。
2.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差生的感受。
地球运动教学反思15
本节课是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的第一课时,这节课的内容知识性极强,重难点内容很多,同时还涉及到了很多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事物。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难点较难突破,所以在上这堂课时,我采取了教师联系实际举例、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类比分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启发分析说明等方法,充分发挥“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作用。现简单地谈一下感想。
一、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巧妙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时,通过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观察到的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小时侯你们认为是太阳转还是地球在转?现在呢?然后再通过播放视频“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过程”,轻轻松松地就把地球的两种运动形式展示给了学生。
二、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或分析生活实例,或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类比分析推理获得地理知识。
比如:针对我们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一直在动,而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的研究,就采用类比的方法——根据坐汽车在很平直的道路上行驶的感觉类比分析得出结论;再如:在地球自转引起的时间差异时,我引入了今年夏天伦敦奥运会时,北京和伦敦观众观看赛事的时间不同,而分析推理得出相关结果。
三、善用多媒体课件,增加直观性。
为更好地上好这堂课,我们对课件进行了精心设计。一是插入了视频和音频文件,加强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刺激;二是将flash动画插入到课件中,使运动的演示过程更细腻、更生动。如在二分二至图中,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自转中从北极、南极上空看方向如何,都以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四、充分发挥了地球仪的作用
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只小地球仪,自已动手演示自转和公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浓厚了;在说明地球自转引起的现象时,我先在大地球仪上沿经线贴一张红色纸条,再沿方向慢慢转动地球仪,让学生分排观察红线转到的位置,并说出是早晨、中午、还是晚上,既直观又形象。
五、充分发挥了小组的合作探究作用
小组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勇于创新,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概括总结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有很多地方小组合作都运用得非常好。比如,在二分二至图时,分组完成四个节气的填写;在地球公转时,小组成员利用自已的生日讨论地球运转在公转轨迹中的哪个地方?这一天的昼夜长短情况如何?这些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六、充分利用学生的演示活动来纠错,达到边学习边反馈的效果。
比如在研究完地球公转时,找两名学生分别扮演地球和太阳来演示地球与太阳是怎样运动的,其他学生观察判断他们演示的是否正确,对有错误的地方,再找学生下来演示,一直到演示正确为止。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在设计上突出了新课改理念,在实施上也注重运用了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而且较好的完成了预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反馈的很好,对知识达到理解的程度,并突破了难点,在分组探究实验中,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但仍有一些地方存在不足:
1、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还比较生硬,个别活动没利用好,应该给学生做出相应的讲解让学生理解。
2、时间掌控不太好,本节课的两个目标都是重难点,但给学生记忆掌握的时间过短,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讲的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