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

时间:2019-05-15 02:1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

第一篇: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

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位名师曾经说过:教师成长的第一关键词就是读书。的确,读书学习是语文教师的修身之本,是提升语文教师教育力的源动力,是语文教师解放思想的必由之路。它能让语文教师的知识更加丰富、充盈,更能增强教育智慧,更能拓宽视野,从而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举重若轻,以更强大的力量塑造学生的精神高度。于是,这学期在学校读书活动的引导下,我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这本书,如获至宝,相见恨晚,爱不释手。这本书是通过实录和过程叙述,以情景和细节再现了名师课堂,既有众多一线教师对名师经典课例的思考、赏析,又有名师们自身对课例的教学反思,启发老师们真正领悟什么是通过千锤百炼磨出来的好课。读着那一节节经典课堂案例,好似在饱尝美味佳肴。品过以后,我发现每个课例都有独特的色彩、丰富的内涵,每位名师都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广阔的教育视野。综观这些经典课堂,我觉得好课都是有个人特色的。有的老师重语言文字的玩味,有的重人文熏陶,有的重情感的调动,有的重课堂对话的展开„„各具个人特色,都有着自己的风格,是他们多年,甚至是几十年教育艺术的积淀。我每看完一节名师们的经典课例,无不被这些老师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所折服,无不被他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所迷住,无不被他们在课堂上那处事不惊,化险为夷的教学智慧所佩服,无不被他们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所折服。看他们的经典课例,如同观赏一场高品位的出色演出,既让人精神愉悦,又让人回味无穷。可以这样说,学习他们的课例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我想,这些名师的课之所以每次都能上得出色高潮迭起,每次都能取得成功,除了跟他们具有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关之外,更在于长期以来他们善于把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以及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磨练自己的教学,从而不断积累上好课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的体会是要想上好课必须要从以下几点磨炼自己:

1、注重课堂细节,彰显教学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智慧往往表现在教学的细节中。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名师们的大智慧。从该书的第一编“品味细节的精彩”中,我体会到了原来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与质量,细节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名师的经典课堂无一不是由一个个经典细节构成,细节犹如山有小口,但一旦走进去,就别有洞天。比如,特级教师祝禧在教学《牧童短笛》一课时,先问学生 “信口吹”的意思,再让学生体验“信口吹”的感觉。正因为学生手边没有笛子,不能“信口吹”,只能指名学生“信口哼”,可这位学生感到很尴尬,哼不出来,祝老师向他投去鼓励的眼神,让他再试一试,但他依然低着头,张口结舌,就是哼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祝老师灵机一动,对他说:“你知道你为什么哼不出来吗?因为你站在这里,我们都盯着你,你感到不自在,只要你坐下,肯定感觉不一样。”然后示意学生坐下,转向全体学生,说:“同学们,现在我们都来当一回牧童,你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信口哼吧!”那位学生如释重负地坐下,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美妙的童声,那位学生也情不自禁地随着大家哼唱起来。接着,祝老师问同学们信口哼的感觉,结果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这正是牧童的生活啊,是多么令人向往啊!这一教学细节之所以精彩,在于两点:一是“说意思”也好,“找感觉”也好,都是立足于文本,问题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牧童的生活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二是起立的学生竟然在公开课上一言不发,这样的举动实在是给祝老师当头一棒。如果继续启而不发,不但让学生尴尬,也让老师无奈。如果让他就此坐下,那么整堂课就黯然失色、毫无趣味了。可没想到祝老师的一番精彩的过渡语实在是妙!它不但巧妙地化解了课堂上的尴尬场面,而且顺理成章地回到了文本的解读上。祝老师的高明在于既保护了学生的脸面,又紧扣了文本的主题,这样的教学机智不得不让人拍案叫绝!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可见,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课,要想上课取得成功,我们就要关注细节,灵活应对。

2、认真钻研教法,灵活运用教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有成功的喜悦,也会有失败的痛苦,我们怎样才能破茧而出?教学活动永无止境,怎样创造“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的教学方法,是名师高人一筹之处。研究教法,活用教法,这是我们上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苦心寻求激发学生爱好的手段,教学趣味性自然会生发出来,就能达到教学的理想境界。所以,作为教师要想上课取得成功,我们就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博采众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教法,做到应付自如,游刃有余。

3、教学反思是教师前进的车轮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反思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叶澜教授也曾这样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在第三编中,“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带给我的是名师的课堂实录及反思。如何反思,如何提升,如何继承优秀经验,如何总结失败教训,名师们娓娓道来,他们的心得与做法对我有很大启发,启发我真正领悟什么是通过千锤百炼磨出的好课,同时,也让我感觉到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不仅要反思自己取得成功的地方,而且要反思自己失误之处甚至失败的地方,要让反思成为习惯。当然,在反思中,我们还应该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有追求完美的精神和行动。同时,反思不可缺少理论的支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是进行反思的必要的前提。只有这样,反思才能够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车轮和动力。

4、课堂导入巧妙、新颖,也是上好一节的关键。

精彩的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确实,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比如:特级教师王崧舟在执教《小珊迪》一课时,是这样精彩导入的:王老师用一个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寻找工作连连遭受拒绝的故事导入课文,并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原因。学生很有兴趣,纷纷猜测,急于知道这个留学生被拒绝的原因。但是,王老师却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行读课文,从文中的小珊迪那里找答案。王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的品行和文中小珊迪的品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既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又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与升华;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故事中的道理。众多名师也都非常注重导入这个环节。他们用心、用情打造的一次次精 彩导入,不仅成就了他们的精彩课堂,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5、拓展知识是上好一节的具体体现。

在名师的经典课例中,每一节课的教师都会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他们在“拓展延伸”环节安排了“写一写”,或安排了“说一说”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就拿特级教师朱柏峰来说,他在教《词串识字》一课时,教完两组词语后,朱老师随即拓展知识,用“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有(),还有()……我最喜欢(),因为()”的句式,让学生说话。学生说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过的词串再现和运用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交流中认识、了解了更多表示鸟类的词。恰到好处的拓展知识在我以前的教学中,是做的比较欠缺的一方面,以后一定努力。

总之,上一节好课是有诸多方面因素的,好课都不是一次成形的,都要经过教师们的精心打磨。其实,通过学习名师们的经典课例,我觉得名师就像手电筒,辐射出精华,照亮更多的教师,影响更多的学生,这使我们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吸取名师们的精华,更加努力的向他们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

2014.1.3

第二篇:读《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有感(最终版)

放假时,校长送我们一些书,因为大家所教学科以及每个人特点不一,所发的书也有不同,我的书是《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读着那一节节经典课堂,好似在饱尝美味佳肴。品过以后,抹抹嘴巴,要自己说出点什么来,又好象很难,因为已经有人将这些课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与分析。只因本学期去南京学习时亲自聆听过几位名师的课堂,印象尤为深刻的就有薛法根、于永正、孙建锋等。

初读此书,我只顾着粗读了,没有细品,没有思考,因此,留下的也就很少了。下面,谈三点粗浅的印象。

首先,综观这些经典课堂,我觉得好课都是有个人特色的。有的老师重语言文字的玩味,有的重人文熏陶,有的重情感的调动,有的重课堂对话的展开……各具个人特色,都有着自己的风格,是他们多年,甚至是几十年教育艺术的积淀。就拿我在南京听薛老师的《桃花心木》一课的导入来说,三个“在不确定中……”让学生听有几句话,听写这三句话,反复读这三句话。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读中设疑,解疑,悟理。首先,1、自由读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种树人的做法奇怪?学生纷纷答题,他又指导说:“会读书的人,是从没写出中也能看出奇怪。”

2、“他懒?他忙?”此时由奇怪到疑问,到提问。接着,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如:语速要稍快、读书要自然、介绍自己的读书经验……)其中一个学生朗读很好,薛老师要奖励,说:“你读得很好,奖励你再读下一段。”此时,学生都开心地笑了。本该读的,现在成了“奖励”,奖励是虚的,实的是育人之道——读得好才有奖励,才能多读一些。然后悟理,“你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吗?”“我认为他说的没一点道理。”“我要骂他大懒虫,你骂吗,为什么?”老师就是让学生说服自己,真正理解种树人这样做的理由。最后,又反复读开头那三句话,如:在遇到困境时,班主任老师说:(在不确定中……)让学生读。在遇到困境时,语文老师说:(在不确定中……)让学生读。在遇到困境时,数学老师说:(在不确定中……)让学生读。在遇到困境时,英语老师说:(在不确定中……)让学生读。读了很多遍后老师问,你还愿意读吗?一个学生说愿意。老师就要他再接着读。很快有孩子说真话,不愿意。老师提问:是呀,不愿意反复地读、说这个道理。作者,他是怎样告诉你这个道理的?浏览课文,指明写作特点——借事喻理。读课文最后两小节,问:这两节是不是画蛇添足?回答:不是,这是事情的结果,说明种树人的做法是对的,作者悟到的道理是正确的。又叫学生看课文开头,首尾呼应。课堂以仿写句子“在不确定中(会遇到什么,怎么做)”结束了。那么,这堂课里她紧紧抓住三个“在不确定中……”。我认为他的教学风格非常明显,重在抓课文的重点句。

第二,经典课堂之所以经典,执教者站得高,看得远。有的课堂,是老师在表现自己对语文教学的主张;有的课堂,是老师就某个热点问题进行了自己的探索;有的课堂,是老师在某个教育背景下的一次勇敢尝试。不管是哪一节,执教者都是有的放矢,背后都着自己的理念作支撑。比如王崧舟老师的《长相思》,他是在诗词的“可解”与“不可解”之间寻找“和解”,张祖庆老师的《亚马孙河探险》,他是在就老师如何在学生想象作文时进行悉心指导又不至于束缚学生想象的问题进行着探索。

第三,经典课堂也是有缺憾的。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就算是名师的课,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在本书中,有一章是《教法的完美与缺憾》,有几篇文章敢于与名师商榷,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这不同于有的书,只说好话,不敢较真。

对于此书,我现在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定要读第二遍。我想,只有在慢慢地品读中,才能找出一些真谛来。

第三篇:读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读《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每次出去,我也常会听到不少名师的课。名师的课堂,常被课堂精巧的设计,精彩的细节,高超的智慧所折服。羡慕之余,我也曾“回家”实践,但那感觉就是不一样。于是便沉思起来,好课是怎样炼成的呢?假期里,再次阅读了《好课是这样炼成的》一书,读着那一个个经典的课堂实录,一则则精辟地点评,好似在饱尝美味佳肴。也更近一步感受名师课堂的高度与厚度。

走进这本书,由“品味细节的精彩”、“教法的完美与缺憾”、“经典课堂反思与升华”三部分组成的。许多特级老师的经典课堂教学以教学片断实录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每个片断后面是听课专家、一线教师的赏析,有的章节兼有执教者的“名师反思”。打开目录,你便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吴正宪、黄爱华、张齐华、朱乐平、徐斌、钱金铎„„让你有点迫不及待。

“抓住细节与忽视细节的差异”——两位名师《射线和角》中,两位老师对课堂教学中某些信息的捕捉和利用的不同。“火柴棒可以看作射线”和“手电筒的光可以看作射线”的不同处理,出现了不同的课堂效果。细节的设计与捕捉是教师智慧的呈现,细节决定课堂效果。抓住一个细节,往往能生成一个精彩的环节;忽视一个细节,就可能毁掉精彩的课堂。

“以变导练,演练别样精彩”——刘延革《圆的练习》中,整节课,以两圆移动,不断变化、组合,发挥了同一学习素材的尽可能大的功能,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练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演绎出练习课别样的精彩。如计算环形面积时,在学生得出三种方法后,抓住时机及时追问:“哪一种方法更简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要具体情况具体而定,要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如“计算两圆重叠,甲、乙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差多少”这一问题时,有一个很动人的高潮,有一位同学说出结果是15.7平方厘米,老师对他的结果并不马上判断,也不是只让那个学生说思路,而是提出:“谁能想办法证明?”把问题抛给学生,适时提供给学生反思的机会。正因为如此,许多学生能在相互叙说中得到启发,拓宽了思路,激活了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产生了“公式推导法”“假设法”等新的见解。

“让数学课充满诗意的深刻”――张齐华《轴对称图形》。让我眼前一亮,数学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美,又给人思的启迪。课充满诗意,巧妙点拨,将学生一步步引入深入;个性评价,充满智慧。“都说实践出真知,数学学习讲究深入。就这5个图形,我觉得还有话要说,比如第一个梯形,它是轴对称,但是„„”“其他图形,你有话说吗?”“还有话要说吗?”张老师一个个极具点拨的提问,巧妙升华了学生的认知。张老师智慧的评价,让课堂充满了哲学的思辨色彩。“握手并不代表我赞同你的意见,而是因为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张老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

名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千秋,教学理念各不相同,但从他们的课堂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名师们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的激情,对精彩课堂的不懈追求。不管是哪一节课,名师都能对课堂的高度与厚度的正确把握,都有自己的理念作支撑。

读着他们的理解,深刻体会到,好课要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不复制别人的想法。自己要把握数学和教学的本质,努力把课上出新意。好课要趣,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的事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上来。好课要启智,就是使学生变聪明,通过多层次的设问引导,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学习。好课要有应变。名师的最高境界,就是应变能力。面对千千万万瞬间而逝的细节变化,教师随之变化,以最好的策略,最妙的结果,处理细节问题,使细节更加完美,使课堂更加完美。好课要呵护,尊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让学生高兴站起来,能“体面”地坐下。

读着名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收获着。华老师说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少一些台前的风光,多几分台下的平等参与;少一些明确表态,多几分真诚倾听;少一些激昂陈词,多几分热情鼓励。”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也要努力实现着!

第四篇:读《好家长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读《好家长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学校在放假前给老师们推荐了两本书,我首先就相中了这本《好家长是这样炼成的》。一来是它的题目吸引到我了,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天才是怎样炼成的》,这个名字倒也混了个眼熟,让人心生好奇,二来不远的将来也是要做家长的,权当作学习。不经意的瞥了一眼作者,赫然映入眼帘的是“罗炜”,这不2014年给我们新晋老师做培训的美术教研员吗?很有气质的一位老师,而且培养出了一个非常出色的女儿,捧着这本书顿时让我感觉如获珍宝。

罗炜老师崇尚自然教育,“放养孩子”,貌似看起来三心二意,不管不顾,实则是用心良苦,有意为之。她是把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良好的个人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放在了首位,只在关键的时刻伸出援手,用她的话说就是“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放眼身边的家长,把孩子控制在鼓掌之间的数不胜数,唯恐孩子逃离了自己的五指山大闹天空,每天开口闭口就是唐僧念经“不能这个不能那个,N个不能后接着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要听老师的或,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弄得孩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成为一个只知道读书的机器,或者干脆走极端大闹天宫,无法无天,不准干什么偏要对着干,让家长和老师苦恼不已。喜欢罗炜老师在书中分享的台湾诗人非马的《鸟笼》,诗中大致的意思是说打开笼们,飞走的鸟儿获得了自由,然而点睛之笔却在于鸟儿获得自由的同时,鸟笼也获得了自由。其实这好比再说教育关系中的家长和孩子,家长把孩子在手中攥得紧紧的,孩子怨声载道喘不过气来不说,自己不知不觉却也精疲力竭,怒气难消。所以育儿要以人的幸福为中心,使孩子获得来自内心对学习、生活的审美感受和快乐体验。

罗炜老师在谈到体罚时,强调不要轻易体罚孩子。母亲对孩子的反复体罚,多数情况下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反抗心和不信任感,孩子非但不会因为受到惩罚而痛改前非,还会在母亲不在的时候更加肆无忌惮,体罚的消极影响甚至会纵向在时间上延长,还会波及到孩子身边的人,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生活中很多家长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都谈到过使用家法伺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体罚,刚开始孩子小出于畏惧屡试不爽,可等孩子渐渐长大,孩子竟然站在那不躲避也不哭闹,问题依然在那里不增不减,就成了“老师,我们家孩子骂得也多打得也多,就是不听我们的只听老师的,麻烦你严加管教”,老师这下可成了家长的救世主。这些家长往往不知道恰恰是他们轻易地棍棒法让他们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就如同医学中一开始就用很厉害的抗生素,到最后一个小小的感冒都似乎变得无药可救了是一个道理。另外体罚产生的一个坏的影响是传染,就像老话说的“过去被婆婆欺负的媳妇等她当了婆婆照样欺负媳妇”似的,遭受体罚的孩子等他们一日成为了家长很多也有体罚自己孩子的习惯,所以不管作为家长还是老师,绝不能轻易体罚孩子和学生,教育需要耐性,需要我们不抛弃的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面对当前整个社会弥漫的应试压力时,罗炜老师提出应试也是一种能力。的确应试考验的不仅是我们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更多是考验我们面对困难和压力的心态,所以说防止“瓦伦达心态”,适应应试的环境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由于出身于农村,没有人帮扶,一心只想考出来扬眉吐气,所以高考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平时考试都在全校名列前茅,进入重本学校是板上钉钉的,结果由于太过看重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终究只考上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所以在应试的社会大环境下如何帮助孩子放松心情,从容面对应试的压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孩子取得优异成绩,母亲的赞赏的微笑固然重要,在孩子考试失利,母亲鼓励的微笑岂不更加可贵?在平时生活中,作为家长和老师也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考取名校,而是良好人格的培养、智能的有效开发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告诉他们当他们拿起书本的时候就要做好放下书本的心理准备,抛开课堂抛开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为考试背的细节,收获的剩下的东西才是最宝贵最有价值的东西,那是渗入骨髓的东西,是智力活动的习惯,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生活方式,是一生受用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炜老师的育儿经验可谓是夏日璀璨的星空,浩瀚而深邃,看似“歪打正着”实则“三心(放心,省心、开心)二意(诚意、天意)”,罗老师强调自然教育,要让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生活,感受艺术,其实育儿自然而然的也是一种艺术,于自然中的艺术,于生活中的艺术,于放任中的艺术,值得我们一步一步去探究去感悟去超越。

黄斌

第五篇:读《男人,是这样的!》有感

读《男人,是这样的!》有感

孤鸿

今天,又将《男人,是这样的!》这本书读了一本,在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深深的感觉到对于这本书籍里所提到的各项要求来对比中国的男人,中国男人将会有‘十个男人有九个半不合格的结果’。现在,我就将我在这本书中所得到的感受简单的说一说:

在书籍的最开始提到了“曼斯菲尔德的男子汉的四个准则”,这四个准则每一个都是中国男人所缺少的,我在这里说明为什么:

第一个准则:男子汉做男子汉该做的事。男子汉该做的事总是在男子汉的气概上体现出来,而男子汉的气概则体现在勇敢、同情心、有原则、充满激情的男人身上,这样的男人会使家庭完整、女人有安全感、孩子有自信、社区有凝聚力,他扎根于优良传统、对荣誉的看重以及对所属群体的委身,他不墨守成规,渴望有趣,但终是忠于职守,并且知道自己的界限在何处。这样的男人绝不会喝酒喝到在大街上吐,也不是把女人当成猎物、当成战利品或是情欲的工具,更不会在女人怀孕后像懦夫一样跑掉。而男子汉就该用行为来证实和体现自己是男子汉!

第二个准则:男子汉照看自己的领地。一个雄健的男子汉气概的关键之处在于:男人完全地“占领”所交托给他的领地。这意味着为其负责,照管他、看护他、确保其一切正常。男人一生所需要保护、照看的领地很多很多,不仅仅包括他的妻子、孩子、工作等等还有他所接触到的方方面面,男人应该有勇气、有责任照顾他自己的领地不败任何人侵犯。如有需要可以生命驱之。正因如此,保护、培植、守望、维护这是他全部责任。

第三个准则:男子汉建造男子汉。女人生下来就是女人,男人却要经历很多才能成为男人。男子汉气概意味着危险,也常常难以形容和捉摸……他只有通过其他男人才能得到增强。也可以说:要形成一种能传承久远男子气概的文化,只需要一个活出真男子气概的男人。这种男子中文化也供其他男人效法,并且从中汲取力量。这种文化也是其他真男人获得一种至关重要的联结,使他们的男儿本色坚定不移并且不断拓展。

第四个准则:男子汉为荣耀天主而活。男人在世上的使命是独特的,那意味着服侍和牺牲,如果他不能为天主的荣耀而活,那他就无法扮演好男人这一角色。如果男人为了掌声、赞许和是人的肯定而活,那他身为男人的使命就无法实现,.当然,如果这样他灵魂的需要就会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再者如果男人没有与天主之间的紧密联结,那他在履行天主赋予的职责时就会疲惫不堪,牢骚满腹。简单地说,如果天主没有成为我生命的源头,我就无法按照天主的标准生活。我只有为荣耀天主而活才能成为合乎天主心意的男人。因此,在目的单纯、毫无诡诈地选定了道路之后,让我们更新对天主的信心,而后像个男子汉那样坦然无惧地前行。

另外,要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做,例如:尊荣、遗产、友谊、祝福、冒险、幽默、东山再起、自学、狂野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男人所缺乏的。

因此,我建议尽量推荐这本书给更多的年轻人去读,让更多的年轻弟兄知道真正的男人是什么样的,这样才可以使年轻男人成为真正的男人!

下载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好课是这样炼成》心得体会 段崇军

    读《好课是这样磨成的》 学习体会 车 村 小 学: 段崇军 2014.6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体会 青年特级教师侯晨语说过:教师成长的第一关键词就是:读书。本学期我读了雷玲老师主......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读后感

    读后感 李雪梅读书,往往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引以为戒。著名青年特级教师侯晨语说过:教师成长的第一关键词就是:读书。这学期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收获还真不小......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5篇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读后感细节,因其微小,往往被教师所忽略。但是,如果你敏锐地捕捉住它,并用心去分它,你会发现某些细节真实反映了教师的观念,理念,确实可以决定教育教学行为的成......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读后感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读后感 赵树辉 一本好书能很好的促进教师的成长,本学期我认真研读了《好课是这样练成的》一书,获益匪浅。本书汇集了众多一线教师对名师经典课例的听课、......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读后感

    这学期读了雷玲老师主编的《好课是这样炼成的》,收获还真不小。到底怎样一堂课才算得上一堂好课呢?对于走上教学之路二十余年的我来说,眼前总是一片朦胧。对于好课,叶谰教授认为......

    读《名师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读《名师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向名师迈进 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了《名师是这样炼......

    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

    读《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有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世界名著,因为它能让我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喜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