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复习课同步复习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济宁学院附中赵娜)

时间:2019-05-15 02:4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步复习课同步复习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济宁学院附中赵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步复习课同步复习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济宁学院附中赵娜)》。

第一篇:同步复习课同步复习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济宁学院附中赵娜)

第2单元 关注国家的发展

第6课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济宁学院附中 赵娜 复习目标:

了解我国的人口、资源状况、环境问题以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考点扫描

提问掌握哪些问题,划出背诵的关键词,检查提问背诵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怎样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典例精析

例1:(2015济宁中考选择9)轻轻刷一下卡,就可以提取一辆公共自行车,轻松自如地在拥堵的市内穿行。现在,骑公共自行车出行已成为许多济宁市民的习惯。从2014年9月开始济宁市城区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这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9月开始,济宁市城区推出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智能交通系统。这是市委、市政府2014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我市实施这一惠民措施

()

①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汽车尾气排放

②有利于彻底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

③能够进一步引导市民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

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选择题答题技巧:

二审:审题干(关键词、关键字、限定要求)审题肢 三排:排错法(题肢本身表述错误的)

排异法(题肢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没有关系)排绝法(说法过于绝对,要特别慎重)

例2:(2013济宁中考非选择5)2013年2月27日上午,济宁市委、市政府召开“五城同创”动员大会, 对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吹响了“五城同创”的集结号。会议提出,大力营造宜业、宜居、宜游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美誉度,把济宁建成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区域中心城市。

我市在“五城同创”活动中,为什么要把加快“生态济宁”建设放在突出地位?(4分)

分析材料,指导学生作答。展示学生典型答案,让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自己总结在做主观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指导学生对照参考答案,发现问题。

主观题答题技巧:一审“设问”。明确类型,条件限定

二审“材料”。

一是读“全”材料,二是读“准”信息,三是读“出”知识。三组织答案。结合材料,回归教材,条理清楚。三.考场演练

1.今年年初,中国中东部地区出现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有些城市空气中悬浮的有毒颗粒竟然超过了标准值的10倍以上,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危害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说

()①环境问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②发展经济必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我国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国仍然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北京APEC会议期间,京津冀实施道路限行和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空气质量优良,天空的蓝色被大家称为“APEC蓝”。要留住“APEC蓝”我们需要()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

②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④禁止汽车生产销售,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3.(2012济宁中考分析说明5)2012年2月9日,在济宁市“两会”开幕之际,加快“生态济宁”建设,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预警,逐步将

PM2.5纳入常规监测体系,消除异味污染,努力增加城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

为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倡导开展“低碳生活,绿色消费”活动。作为青少年,请就此发一条微博谈谈你的做法。(4分)让学生自己结合主观题技巧,分析设问材料,说自己的答案,对照标准答案,审视评价自己的答案。

变式训练1:请就如何加快建设“生态济宁”向市政府提出合理建议? 变式训练2:我市加快建设“生态济宁”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命题预测

热点链接:1.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任务已经公布,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2.2015年济宁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市已顺利通过省级预检,全国卫生城市的创建进入攻坚阶段。

问题设计:济宁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竞争力、构建生态宜居美丽济宁的重要举措。市绿化委员会发出“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共建生态宜居美丽济宁”倡议:人人争当创城活动的宣传者、实践者、志愿者。结合上述材料你可以设计出什么问题进行考查?

第二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复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9-98)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__@58

**(1)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

1、人口问题:___@59我国人口形势的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资源问题:___@60(资源国情)

(1)资源状况(为什么资源形势严峻、短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更加重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补充:人多且素质偏低,资源节约意识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不平衡;社会主义法制还不成熟,不完善。)

3、环境问题:___@61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⑵环境问题的危害:①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③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___@62——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恒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也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___@63

**

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①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②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③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④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__@64 ??**

2、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的原因、意义??结合材料选择回答)___@65

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要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坚持科学发展观等)⑵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⑷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⑸是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需要。

**

3、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做法?(献计献策等)

①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提高公民的资源、环保意识。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发新能源。⑤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⑦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66

**

二、我们在行动(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2、3、4、5)

(一)国家、政府:___@67***

1、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问题):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

生。

(3)意义(为什么坚持):我国计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就: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道路,②也为解决世界人口问

题作出了贡献。③计划生育利国利民,是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补充:法律依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2、实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资源环境问题)

如何落实:①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治理环境,合理利用

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

等;(《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目前

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保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②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见教材96——97页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初见成效:___@68①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②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③公民环保和资源意识进一步

增强。

**

(三)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资源、环境???___@69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相关法律、政策,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等;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等;

③ 学习、宣传《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律己,并勇于同各种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做斗争。

第三篇:第8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

第8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课时 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2、明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懂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89-98)

一、可持续发展——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存在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___@58

**(1)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

1、人口问题:___@59我国人口形势的影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②就业压力越来越大,③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④影响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2、资源问题:___@60(资源国情)

(1)资源状况(为什么资源形势严峻、短缺):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资源相对短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资源开发不合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更加重了资源形势的严峻性;(补充:人多且素质偏低,资源节约意识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不平衡;社会主义法制还不成熟,不完善。)

3、环境问题:___@61⑴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⑵环境问题的危害:①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③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是正确选择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___@62——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资源一代接一代的永恒利用,保证人类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也就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___@63

**

3、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①四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②人口增长过快,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大,就会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③而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④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___@64

??**

2、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的原因、意义??结合材料选择回答)___@65 ⑴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要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或坚持科学发展观等)

⑵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正确的战略选择。⑶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性、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⑷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⑸是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传统美德的需要。

**

3、构建和谐社会、实施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做法?(献计献策等)①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我国的环境、资源形势,提高公民的资源、环保意识。

②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③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律保障;④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积极开发新能源。⑤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⑥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⑦坚持“三个有利于”,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__@66

【当堂检测】

一、填空题:

1、、、,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严重问题。

2、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

3、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在恶化,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生态赤字。环境恶化加剧的发生,威胁,危害人们的。

4、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该走之路;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

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坚持全面、、的科学发展观

1.(2009天津中考)有关资料统计显示,截止去年2008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比上末减少460.2万亩,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我国人均也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4.5%、16.5%, “沉默的危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启示我们()

A.环境与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B.保护资源、节能降耗迫在眉睫,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C.要切实保护资源就必须停止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

D.保护资源应是政府、企业的事,与公民个人无关

2.(2008南京中考)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述正确的是()

A.人均占有量少B.开发利用合理C.地区分布均衡D.浪费损失极小

3.下列观点中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相符合的是()

① 围湖造田,毁林开荒② 经济要上,人口要降③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④ 但留方寸土,留与子孙耕 ⑤ 先污染,后治理 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A ①③⑤B ②④⑥C①②⑤D ②③⑥

4.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建立部分国家课程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此举()

A.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B.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不利于普及义务教育D.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5.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会议称,这是我国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是我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巨大努力;这一目标也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节能减排()

A.可以彻底解决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B.可以改变我国的资源现状

C.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D.会减缓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6.(2008常德中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展经济的任务非常重;另一方面,环境压力也十分大。而环境压力主要是由于人口多、资源少、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的。

请问:(1)我国应该落实什么战略来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珍惜资源,人人有责。目前,我们家里一般都有饮水机、电视机、空调、电脑之类的家用电器。请你就其中一种电器使用,写出两点“节能小窍门”。

第二课时我们在行动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2、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

【重、难点】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

二、我们在行动(怎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2、3、4、5)

(一)国家、政府:___@67

***

1、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问题):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为什么坚持):我国计生工作取得巨大成就:①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成功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道路,②也为解决世界人口问题作出了贡献。③计划

生育利国利民,是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补充:法律依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

2、实行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国策。(→资源环境问题)如何落实:①我国制定了保护环境和资源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保护、治理环境,合理利用资源提供了法律依据;如《环境保护法》、《水资源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在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目前我国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以环保法为主体的环保法律体系)②采取了一系列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重大措施。见教材96——97页

(二)可持续发展战略初见成效:___@68①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控制;②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步伐加快,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③公民环保和资源意识进一步增强。

**

(三)青少年应如何保护资源、环境???___@69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及相关法律、政策,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每一粒米等;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等;

③ 学习、宣传《环保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律己,并勇于同各种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为做斗争。

【当堂检测】

一、知识网络填空

1、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具体要求是()()()()。

2、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我国的又一项()。为此,我国制定了()、()、()、()等法律法规。

3、青少年应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⑴青少年应从现在开始树立()观念;

⑵积极向公众宣传()和()的基本国策;

⑶从()做起,培养()、()的习惯,为国家()作出贡献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实现发展和,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人类一代接一代的。也就是既要满足,也要维护;既要注重人类的利益,也要注重人类的利益。

1、喀纳斯湖旅游公路的建设者,当初修路损伤了生物植被,如今觉醒,毅然出巨资4000万元修复,补偿自然。为了给野生动物让草场,地处新疆阿尔金山的300多牧民迁离了久居的家园。这启示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应该坚持()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③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④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和睦相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

2、下列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②既是每个公民的光荣职责,也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③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有共同的责任④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某班同学学习了“我们在行动”这课后,纷纷行动起来,开展环保活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有()

①小张积极参加学校的义务植树活动②小王向环保部门举报某饭馆用野生动物做菜肴③小李让破坏学校草坪的小同学罚站④小胡将深夜歌声扰民的歌舞厅窗户玻璃砸碎以示警告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我国在提出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明确提出要退耕还林。生态建设被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这是为了()

①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③确保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④更好地开发西部自然资源,使西部地区率先富起来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5、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已经一年多了。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看,“限塑令”实施一年来,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明显减少,其中商场和超市最为明显,减少量在75%左右。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限塑”专项检查,巩固现有成果。据有关协会调研测算,如按目前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减少2/3左右计算,每年可减少塑料消耗27万吨以上,相当于节约石油160万吨。关于“限塑令”,正确的看法是

①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方便②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④能从根本上杜绝“白色污染”的发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

6、国务院印发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一2020年)提出全国耕地保有量到2010年保持在18.18亿亩。这体现了我国坚持

①科学发展观②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可持续发展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中共十七大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为有效治理“白色污染”,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颁布“限塑令”,明确要求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1)上述材料表明我国正在实施哪些战略及基本国策?

(2)为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第四篇:复习课教案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中考回眸

1、结合文章,理解第9段划线句子的含义?(2015四川《老师!老师》)

2、结合上下文,品位下列句子的含义(2011义乌《父亲进城送梨》)

3、理解“其实世间的每一种草都是花,每一种花也可以说是一种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015湖南《人间草绿》)

4、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2015威海《草记》)

5、揣摩下面句子的含义。(2014湖北《养一畦露水》

6、谈谈你对“真正的财富,也许不是后来的财富,而是当年的贫寒。”的理解(2015黑龙江《贫寒是凛冽的酒》)

一、概括导入、明确目标:

师: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是历年来中考试卷中对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式,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的方法。1.学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2.学会准确筛选信息,规范答题思路。

二、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重要句子的一般性特点

1、内容上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 社科文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自然类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事理的句子;文学类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2、结构上,串联文章的句子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承上启下)、脉络句。

3、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 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4、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1)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3)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三、典题精析、把握规律:

(一)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

过渡:有些句子往往抓住了关键词语,弄清词语的意思,句子的含义就理解了。所谓“词不离句,句也不离词”就是这个意思。

例文引航: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一碗米粉》 解题思路:

第一步:筛选信息,提炼关键词

师:你认为这句话的关键性词语是什么?——(“米粉的香味”)这个词语的意思明确了,句子的含义不言而明。

第二步:联系文章内容,组织答案。

师生解析:米粉的故事是围绕哪两个人展开的?——(父亲和杨店主)在父亲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杨店主他又具备怎样的品质?

答案示例:父亲的信守承诺和杨店主的真诚善良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感到很温暖。

温馨提示:从抓关键词入手理解句子,要有语境意识、整体阅读意识,始终注意“中心意识”,即文章的中心,只有考虑全面,答案方可准确。

延伸:

句子里的关键词有以下特点:

1、句子中的特定称谓。

例:人们迫切需要的正是你这样的“傻子”。

2、句子中的指示代词。

例: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的四角的天空。

3、运用了修辞的词语,如比喻、拟人、借代。

例:只感到这仲夏夜的生活如同那首《半岛小夜曲》,让奔波劳碌的生活有了诗意。

(二)分析修辞方法,理解句子含义

过渡:作者在写作中往往会借助于写作方法,使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在句子中变得生动、含蓄、深刻。因此揣摩作使用的修辞方法,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句子的意思。

例文引航:我真希望,在这在这日益被柴米油盐所羁绊的日子里,在这日趋被钢筋水泥所包裹的城市中,能有更多这样的“财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4年湖南《天外财富》)解题思路:

1、先找到关键词。

2、通过关键词 再确定句子使用的修辞。

3、将带有修辞的句子还原,分析其深层的含义。

师生解析:关键词是——财富。这里的财富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吗?——(不是)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比喻。作者将什么比作了财富?还需要从文中找答案找一找文中关于“财富”的句子——第(9)段:“我得到了一笔财富”,她说。

第(11)段:是的,我要把这“财富” 送给你。第(25)段:不,我们都得到了财富。——“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

答案示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需要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和理解。

(三)抓词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

过渡: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顾及全篇,才能理解句子的含义。例文引航: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句的含义: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

——2013四川《蔷薇几度花》 解题思路:

1、先找到关键词。

2、再联系上下文分析关键词的深层含义。

师生解析:首先我们还是要先找到关键词——甜,灶糖带来的仅仅是甜吗?(不是),还有什么?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第五段中写的“那时候,挑货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所以说——

答案示例:赞美老人的手工灶糖给别处的人带来快乐和甜蜜。

(四)联系文章主旨,理解句子含义

过渡:还有一些句子我们要结合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中心(事件)来理解它的意思。

例文引航:尽管这枚表皮起皱、黑斑丛生的柿子已不再新鲜,可是,那种源于内心的坚守精神,却使这枚行将腐化的柿子在这所光线暗淡的老屋里,焕发着一种炫人的亮光……(4分)

——2013聊城《香伯》解题思路:

第一步:句子较长,先弄清层次和关系。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里用到了一组关联词语“尽管、可是”,我们知道表转折关系的复句意思侧重于后半句。那我们就重点理解后半句的意思。

第二步:联系文章的内容和中心。

文篇文章的中心是通过写,表现老伯的 精神(坚守),“这枚的柿子”,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了它指的是——“香伯”,“行将腐化的”确切地说是“年老的香伯”。谁能说一下这个句子的含义。

答案示例:香伯内心的坚守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在“我”的眼中,他虽然苍老无比,却又那么令人敬重。

小结:对于这类试题的解答,希望同学们记住这句话:一抓(关键词)、一看(修辞方法)、二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中心),当然,这几种方法并不是割裂 的,很多时候要综合瞻前顾后,审读语境,综合用上多种方法,下面我们就小试牛刀,看看我们的学习效果如何。

演练广场:

(一)如何理解文章末段的“草可悲,草亦可幸也”。(4分)——2015威海《草记》(训练联系上下文、)

(二)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2015四川《老师!老师!》(训练联系上下文、比喻修辞)

(三)你是怎样理解第25自然段中的划线句子的?(3分)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放牛》(训练抓关键词)

四、反馈评价、巩固提升:

(1)曾有画油画的人说:江南不宜画油画,大概就是因为江南阴雨多,或者他那油画技法只宜对付洋式的对象。数十年来,我感到在生活中每次表现不同对象时,永远需要寻找相适应的技法,现成的西方的和我国传统的技法都不很适用。浓而滞的油画里有时要吸收水分,娇艳的色彩往往须渗进墨韵„„人们喜欢晴天,有时也喜欢阴天,如果阴与晴中体现了两种审美趣味,则鱼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又画油画又画水墨,我的这两个画种都不纯了,只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工具而已。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

在水墨之乡了!文章末尾说:“头发都灰白了,还拿不定主意该定居到油画布上呢,还是从此落户在水墨之乡了!”仔细体味这句话的含义。

(2)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文中划线句的含义是什么?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生在养鸭场里也没什么关系。

深刻含义: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想把这句话送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只要我们坚信自己是一只白天鹅,并为之努力,相信中考的你定会金榜题名!

第五篇: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案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二历史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牢记甲午战争的背景、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意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互查 3.情感价值观:激情记忆,高效学习

二、复习要求:

准确记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有关义和团的基本史实、性质和评价;联系所学史实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预习提纲(学生自学)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侵略朝鲜、夺取、占领人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设问思考:全面分析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2)、中日海军在 展开决战。

(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

(1),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 ;外国资本的压制,严重阻碍着中国 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2),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俄、德、法“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 改革。(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 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义和团提出“ ”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 进 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 和 发起猛烈进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使中国完全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四、线索勾勒(教师点拨)

本单元的线索: 两条基本线索:

1、列强侵华史

2、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五个重点:

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两个观点: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

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线索:

日本发展强盛——对外侵略扩张——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仍然落后——顽强抗击侵略——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惨烈现实须继续探索

五、问题探究

1.如何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 拨】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款是什么?

【点 拨】 《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一条款充分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代言人,即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对“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的理解。

【点 拨】(1)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

(2)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

六、达标检测

【例题1】(2009·广东文基)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英国政府;“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联式悲歌”喻指中英两国胜败对比;由此可以判断B、C、D不正确,答案选A。

【例题2】 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意味着()A.专制政体的终结 B.近代化的起点 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 D.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前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社会。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B项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D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应该在明末。答案选C。

【例题3】 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笼统地划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答案选D。

【例题4】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租界”指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天津地方当局”仍实行封建统治,二者“均不实施管理”实际上二者都在染指它,故答案选C。

【例题5】 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待遇,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始于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南京条约》 【解析】中国片面协定关税始于《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故答案选D。

【例题6】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材料的内容,两个材料中第一个材料说明了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材料“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就能体现不同时期列强侵略的特点。《辛丑条约》中有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故答案为D。

下载同步复习课同步复习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济宁学院附中赵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步复习课同步复习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济宁学院附中赵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复习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复习课也应......

    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复习课教案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56-80。 教学目标:1、查缺补漏。 2、建立联系。 3、提......

    复习课教案

    《企业的经营者》考点串讲 考点一: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探究情景:2010年1月2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行政权力的监督,主要还是要结合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重......

    复习课教案

    复习计划 襄阳区实验小学 刘希俭 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马上又要进入紧张又忙碌的复习了,为了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复习,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为其前面所......

    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复习课(精选5篇)

    第十五课走创新之路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2、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正确把握好奇心,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的能力。3、知道科技......

    浮力复习课(教案)

    浮力复习课 知识网络 重难点聚焦 1、能设计并进行有关浮力的小实验,会用测量计测量浮力,会画浮力的示意图;2、能运用常见的器材设计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全过程;3、浮力计......

    现在进行时复习课教案

    复习现在进行时 信宜市第七小学 温滨穗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综合复习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复习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及否定句的......

    一般现在时复习课教案

    一般现在时复习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