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时间:2019-05-15 02:2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第一篇: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目标

体操类课程是以徒手、持轻器械和利用器械的各种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健身、健美和发展运动技能为主要内容,塑造学生健美体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为目的的体育实践性课程。

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学校体育教育所具备的体操、健美操、舞蹈的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并具有运用体操、健美操、舞蹈的手段和方法在指导社会体育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具体目标是 :

(一)掌握体操类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及实际运用能力,能够从事学校体操、健美操、舞蹈教学和指导大众健身锻炼。

(二)基本掌握体操类教材的重点内容,了解教材的延伸内容,并初步掌握开展学校体操活动与竞赛的方法。

(三)学会运用体操、健美操、舞蹈手段科学地锻炼身体,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

(五)塑造学生健美体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二、选编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一)选编内容要夯实学生基础,对其延伸学习有益,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选编内容要充分体现体操类课程价值,注意吸收国外课程发展的新成果,紧密联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进展,使课程更具实用性。

(三)选编内容要考虑运动文化发展的延续性,做到经典内容与时尚内容的和谐统一,重点内容与拓展内容的有机结合,突出体操类课程的特色。

(四)选编内容要促进学生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基本内容

体操类课程包括体操、健美操和舞蹈等。

(一)体操

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和课程教学的实际,体操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如下:

1.基本理论:体操概述、体操的保护与帮助、体操术语、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体操健身原理与方法、竞技体操比赛的欣赏等。2.体操健身手段与方法:选择具有健身性、健美性、实用性、趣味性与生活化的体操练习,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

建议选择的内容:队列队形、徒手体操、轻器械体操、专项素质练习、跳绳等;攀登、爬越、支撑、悬垂、负重搬运等;单人、双人和多人的技巧动作及造型等;山羊、跳马(箱)、单杠、双杠等;提高性体操练习。

3.教学技能培养:队列队形指挥能力;编操、带操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讲解示范与组织教学能力。

(二)健美操

1.基本理论:健美操运动概述、健美操创编、健美操科学锻炼、健美操观赏指导等。

2.基础训练:健美操基本动作及组合、健美操成套动作、健美操素质训练方法等。

3.创编实践:健身健美操、竞技健美操。

4.健美操拓展:健美操竞赛及裁判、时尚健美操、器械健美操等。

(三)舞蹈

1.基本理论:舞蹈概述、舞蹈健身、舞蹈教学与创编等。2.基础训练:定位基本姿态、移动基本姿态等。

3.健身舞蹈:民族民间舞蹈、大众交谊舞、校园集体舞等。

4.舞蹈拓展:健身时尚舞蹈等。

四、教学基本要求

(一)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紧扣培养目标促进学生掌握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技能水平的科学锻炼方法与手段。

(二)以《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及进度,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之具备从事体操类课程教学及组织活动的能力。

(三)徒手体操作为体操类课程学习的基础,应保证一定的教学时数,要建立合理的课内外学练一体化的模式,确保教学任务完成。

(四)体操类课程的教学要体现教育功能,要紧密结合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展现自我的自信心和超越障碍、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互助团结的精神,在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同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并使体育美的教育在体操类课程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五)注重教学方法创新,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要为学生课下延伸学习创造条件。在教法运用方面要体现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法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切实加强安全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伤害事故。

五、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验,应与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一)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做到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更要有体现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及创新,学生的学习态度应在评价中占一定比例。

(三)重视评价方式的创新,理论考核应做到开卷与闭卷、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实践考核应做到规定考核内容与自选考核内容相结合。

(四)要结合本课程特点,选择恰当的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内容科学的百分比,使考核结果更趋合理。

六、教学基本条件

(一)主讲教师须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并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业务素质。

(二)专任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

(三)实践课的师生比为1:15~20。

(四)场地设备:根据体操类课程的教学需要,应具有体操馆、舞蹈房等。

(五)器材设备:器材应具备与学生人数相适应的单杠、双杠、跳马(跳箱、山羊)、助跳板、弹板、地毯和垫子等。轻器械包含棍、绳、圈、实心球、哑铃等;专门器械包含把杆、肋木、爬绳、爬杆、平梯、踏板以及领操台等。

(六)图书资料和电教设备:根据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学习的需要,应具备一定数量的体操图书音像资料,还应具备电化教学所需的录音机、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计算机、数码相机等各种设备。

第二篇:《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模版)

《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钢琴》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习音乐各相关课程的基础,并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和实践性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了解钢琴的发展与演变过程、钢琴艺术发展简史以及钢琴演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方法与演奏技巧,能演奏中等程度的乐曲及伴奏曲,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

3.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具备理解、分析、鉴赏钢琴音乐作品及演奏风格特点的能力,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5.掌握钢琴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基础钢琴教学,能辅导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重点选择适应当代大学生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古今中外经典钢琴音乐作品,同时注重选用优秀的钢琴音乐新作品为教学内容

(2)教学中应重视选择具有中华民族特点的钢琴音乐作品,使学生掌握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3)紧密结合基础音乐教育实际,适当选择中小学教材中的曲目以及青少年熟悉和喜爱的作品。

(4)恰当处理精练曲目和浏览曲目的关系,在保证练好一部分以提高演奏水平为目的的曲目的同时,注意选择以培养视奏能力、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为目的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2.课程基本内容

(1)钢琴基本理论与知识 o 钢琴的构造,键盘的排列方式 o 钢琴发音的基本原理 o 钢琴的基本演奏形式 o 钢琴音乐作品的体裁与鉴赏 o 钢琴艺术发展简史 o 钢琴的保养及维护常识(2)钢琴基本演奏方法

o 钢琴的基本演奏姿势,手型、手指的站立并能流畅地跑动,手臂放松,自然大方地演奏

o 钢琴基本演奏技术,非连音、连音、跳音,音阶、琶音、和弦的的弹奏方法 o 踏板的构造,各种踏板的运用方法,踏板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3)钢琴弹奏技巧与综合技能

o 读谱方法与要求,准确地把握音乐的节拍与节奏,分句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读谱习惯

o 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及如何辨析声音的方法,把握不同风格作品的声音要求,学会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o 歌曲钢琴即兴伴奏的理论与技巧,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方法,各种伴奏音型在不同体裁歌曲伴奏中的运用方法

o 熟练演奏三升三降以内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循序渐进地进行视奏与移调训练。掌握首调识谱法和简谱读法,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

(4)表现与审美

o 学习钢琴音乐表演与钢琴音乐审美的基本原则、钢琴音乐文化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能力

o 学会独立分析处理与准确表现钢琴音乐作品 o 进行合奏、伴奏训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及组织课外音乐活动的能力 o 在教育实习、见习过程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实际。在钢琴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掌握青少年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二)课程教学

1.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演奏基础及能力的差异。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习曲、乐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技巧训练的同时要注重技能的培养。技术的训练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乐曲选择应与学生的演奏水平相适应。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

4.体现教师教育的特点,使学生的演奏技能反应与教学方法思维相互交融,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钢琴教学。注重学生钢琴歌曲伴奏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的培养。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5.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本课程可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可利用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学生修习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6学分。全部学程为三年,可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约占总学时的2/3,以基本技术训练为主,第二阶段约占总学时的1/3,以配弹歌曲伴奏训练为主。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并能运用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2.教学设备

(1)应配备实施个别授课及集体授课的教室,学生练习用的琴房,数码钢琴教室和多媒体教学设备。(2)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乐谱;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评价

1.钢琴课程评价的重点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钢琴的能力,包括钢琴演奏、伴奏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依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专业基础、学习过程与效果以及考试现场发挥等方面做出客观的评价。评价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演奏方法是否正确和规范,在音高、节奏、节拍、音色以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准。可在学生之间进行互教考核,检查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2.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现场点评与书面评语、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课程评价。

3.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关注和考察记录,包括学生出勤率、问题的解决方式、课内课外作业完成情况等;终结性评价指学期考试、学年考试等,为学生的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4.每学期应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演奏会,并纳入考核内容。

《声乐》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

《声乐》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根据培养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程,直接与基础音乐教育中的歌唱教学相联系,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本课程融知识性、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为一体,对发展学生音乐才能、提高音乐表现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提高声乐艺术审美力与修养。2.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

3.正确理解歌唱与语言的关系,能运用普通话和必要的其他语言进行歌唱。4.正确理解声乐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学会分析与处理歌曲,具备演唱不同风格特点歌曲的能力。

5.与钢琴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6.能辨析发声的正误,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了解青少年发声特点,具备变声期发声练习和嗓音保健的有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

(一)课程内容

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

(1)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注意在选择相当数量声乐作品的同时,重视声乐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内容比例,使学生既掌握歌唱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又掌握基础理论,了解相关文化,扩大视野、提高修养。

(2)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吸纳中外声乐文化的优秀成果,选择思想性强,艺术性高,具有训练价值的经典性中外声乐作品为教材。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关注国内外声乐发展前沿动向,引进声乐学科新成果,注意选用优秀声乐新作品,不断充实教材内容。

(3)重视选择富有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教学内容与乡土教材。

(4)面向基础教育,联系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精选在音乐教学和社会音乐活动中应用价值较高的声乐作品为教学曲目。

2.课程基本内容

(1)声乐基础理论与知识 o 声乐的基本概念 o 歌唱器官的生理结构 o 歌唱呼吸原理与机能 o 歌唱发声与共鸣原理 o 歌唱的声区

o 歌唱语言与运用规律 o 歌唱的心理基础 o 人声的声部 o 声乐的演唱形式 o 声乐作品的体裁(2)声乐基本技能与方法 o 培养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

o 培养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养成良好的分句与换气习惯,运用气息支持进行歌唱 o 掌握正确的歌唱起音

o 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建立良好的歌唱习惯 o 掌握稳定喉头、打开喉咙、调节共鸣的基本方法 o 歌唱时力求做到声音通畅,声区统一

o 掌握歌唱的咬字与吐字方法,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o 掌握歌唱的基本技术与技巧,以及音量、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等基本控制能力(3)声乐艺术审美与表现 o 了解声乐表演的审美与创造

o 具有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较完整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o 演唱歌曲时,读谱准确,音准、节奏无误,能与伴奏协作(4)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实践

o 通过教育实习与教学实践,掌握中小学声乐教学的基本方法,能胜任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具备独立教唱歌曲的能力

o 了解青少年的嗓音特点及其训练,掌握变声期与嗓音保健知识

(二)课程教学

1.以本课程纲要为依据,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为不同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包括:目的要求,周进度和阶段进度,应完成的练声曲、歌曲的数量和具体曲目,技能技巧训练,教学实践等。

2.课程教学内容的实施,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按声乐理论修养,声乐技能训练,声乐审美鉴赏,声乐演唱实践等四个方面有机组合。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教学方式,分别采用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等多种授课形式。3.正确处理声乐理论知识修养与技能技巧训练的关系,声乐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声乐艺术与相关文化的关系,不同声乐流派及唱法、教学方法、教学形式间的关系,为学生创造博采众长、全面发展的条件。

4.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

5.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6.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坚持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艺术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的全面提高。

7.教学进度及内容的安排,由各院校根据办学实际自主制定。每学期精唱中外曲目4-6首,见习曲目5-7首,参加教学演唱会2-3次(含教学观摩及考试)。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学时、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学生修习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6学分。其中声乐理论授课36学时,2学分;声乐技能与演唱授课72学时,4学分。

(二)教学基本条件 1.教师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及演唱水平,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

(1)配备可供实施个别课、小组课、集体课授课及进行演唱实践的教学设备及场地。(2)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三)课程评价

1.声乐演唱技能与声乐相关文化知识评价相结合。在重视考察学生演唱能力,艺术表现力的同时,重视学生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分析能力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进度、效果、能力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

3.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4.考核方法采用演唱、观摩、撰写小论文等形式。学生的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

第三篇:校本课程指导纲要

《享受书香》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潍城区健康街小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狠抓教育质量,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其中的“质量”不仅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综合素质。课程作为一种学生必须经历和体验的发展性教育中介,是学生的现实世界和未来世界的联系纽带,更需要充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以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动手实践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为基本目标,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方向。

一、课程性质

《享受书香》校本教材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我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周边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一种活动课程。这套教材的课程资源充分展示了潍坊地区的人文特点和经济特色,打破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情境的转化,打破被动接受学习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

是实施素质教育重要模式与策略,以活动育人为最终目标,注重学生兴趣、知识、思维、能力、态度、情感等全方位发展、构建一种积极、探究的思维习惯,讲求学习过程、方法的自主性、开放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需要,多方面设计主题活动,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家庭内外多种形式的活动策略,构建一中“课堂学习或动画,课外活动课程化、整体活动育人化”的开放式、自主性的活动方式。

(二)以自主活动为核心

讲求活动内容自选、活动过程自主、活动目的自定的自主活动方式,以期在活动过程中达到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的目的,提高活动成效。

(三)以活动育人为目的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为最终目标,而不在于知识量的掌握。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知识、技能、情感得到提升的同事,掌握学习方法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实现全面和谐发展。

(四)以过程评价为尺度

注重学生活动的过程体验,以激励性评价为基本原则,将评价贯穿在学生的整个活动过程中,形成多元化、立体化评价机制,重过程、重体验。

三、课程设计思路

《享受书香》活动课程标准(一下简称标准)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闲暇生活领域,采用文学积累、活动探究、实践操作、体验感悟等课程形态,利用课内外、校内外各种资源、途径,在老师、家长及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通过以集体、小组、个性等方式参与不同的主题活动,获取各自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课程基本内容,主要由以下七个部分组成:

“诗词鉴赏”栏目,精选了360首诗词供同学们欣赏和诵读,通过他们来领略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一点精髓。各年级教材中前二十首为必背篇目,其余为选背篇目。

“传世美文”栏目中,精选了适合不同年级的同学阅读的各类名著的介绍、赏析近百篇,学生可以依据书中的介绍,在课外选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各年级指定其中四本为必读书籍,其余选读。

“孝道故事”栏目中,从古今中外不同的人孝敬老人的故事中,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孝,是一个人心灵里最美也最感人的一面。

“潍坊史话”栏目中,详细介绍了潍坊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各方面的情况,“心灵驿站”主要选择了一些富含哲理的小文章,阅读它们,我们可以品味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不少人生的哲理。

健康街小学是潍城区唯一的少年军校,通过本书中“军事天地”中的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军事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

“中华经典”栏目选择了我国历史上比较有代表性的启蒙读物,供同学们背诵。全部为必背内容。

四、课程目标

依据国家活动课程标准,结合我校校本课程设置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课程目标:

1.通过课外积累,背诵必背古诗词篇目140首,选择背诵120首,共计160首。

2.阅读指定的36本课外书籍,从推荐书目中选择阅读48本,共计84本。

3.全文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精选》共六篇经典蒙文。

4.了解潍坊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历史人物、现代建筑成就、民间风俗等。

5.了解古今中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孝道故事。

6.对古今中外的军事人物、军事装备、著名军事战役等有初步的了解。

7.初步掌握、搜集、整理资料的方式、方法。

8.学会调查研究。并能在活动过程中学会分工合作,杨养成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9.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意识。

10.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

11.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12.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

1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14.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树立国防意识,关注国防事业。

15.培养学生孝道意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以孝立身的优良传统。

五、实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在活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课程的开展应建立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

学生是开展活动的主体,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参与

活动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时间安排、小组组成等。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在指导活动过程中,应创造性的理解和运用已有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收获。

(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努力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

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利用好家长委员会合作小组和家长掌握的资源,引领学生参与活动,动手实践,探究问题。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活动最终目的,不应把他们当成外在附加任务,应将其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

六、课程的实施原则

1.动态生成原则

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过程反馈,及时总结并修正活动计划,调整活动安排,逐步完善活动方案,始终以最完美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过程。

2.课内外结合,阅读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课内了解、课外实践,课堂展示提升;阅读了解、实践体验,阅读提升,在反复的体验中加深对活动内容的认知,并锻炼形成技能,提升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七、评价方式

1.诵读考级活动

每个年级两个学期共确定四级等级证书,每学期两级,各学期一级证书的内容是必读必背篇目的一半内容,发证时间在期中考试之前,二级证书为选读选背篇目,发证时间在每学期期终考试之前。

背诵内容的检查,可以安排给组长。学生每背过一首就可以随时检查,经检查确认后,在学生手中的记录单相应位置盖章。

阅读内容的检查,以读书笔记为准。教师根据各年级学生读书笔记的要求,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标准,包括读书笔记的内容、数量等,学生完成后,经老师检查合格,发放等级证书。

学生获得的各级等级证书以及做的读书笔记,存放于读书档案袋,作为过程性材料妥善保存。

2.成果评价

主要产生的成果形式为学习笔记、手抄报、手工作品、照片、视频资料、征文等,优秀作品予以分类集中存放。

学生在阅读经典名著时的读书笔记;在参观考察时的记录、照片、视频资料;在操作实践中的成功作品等,均可以看做成果材料。

3.读书之星评选

每学期结束前,根据前两项评价成绩评出读书之星,颁发获奖证书。

4.书香家庭评选

5.小孝星评选

6.孝道一家人评选活动

7.少年军校优秀学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

第四篇:体操类活动

体操类活动——技能

人教2011课标版 一二年级第三部分体育运动技能

尹国文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几种滚动方式,提高滚动连贯性。

2、发展空间定位与平衡感知能力,在游戏中发展学生奔跑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情分析: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在垫子上做滚动的游戏,只是方法不是太得当。滚动方式也很第一,练习这个动作,学生热情很高,但思考动作方法的意识很差,教师要在练习中时刻提醒同学们动作要领,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1、各种方式的滚动

2、滚动成“球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3、检查着装,安排见习生。

4、语言激趣,提出课堂要求。组织:四列横队站立 要求:队列整齐。

二、活动 准备活动

1、慢跑热身

2、徒手体操

①头颈运动 ②肩臂运动 ③全身运动 ④弓步压腿 ⑤左右侧压腿 组织:按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 教师活动:示范、领做 学生活动:跟老师做动作

三、活动 各种方式的滚动

动作要领:前后滚动时要低头含胸,团身要圆,滚动连贯。左右滚动时,身体躺在垫子上,手臂上举,翻身滚动要自然。

组织:全班分成8个练习小组,每组成员依次练习。教师活动:讲解,示范,巡视纠错,维持练习纪律 学生活动:

1、每生练习向(前、后、左、右)滚动各两次

2、小组优生示范;

3、模仿优生动作练习;

4、学生自创练习方式 要求:按次序练习

四、活动 游戏:迎面接力

游戏规则:必须从立柱的右侧接棒,从立柱的左侧跑出,谁掉棒谁捡起,不得蹿道,不得抛棒。

组织:如图

☆☆☆☆☆☆☆☆☆☆☆★

★☆☆☆☆☆☆☆☆☆☆☆

☆☆☆☆☆☆☆☆☆☆☆★

★☆☆☆☆☆☆☆☆☆☆☆

教师活动:讲解、示范、指挥比赛

学生活动:

1、不计成绩的交接棒练习;

2、教学赛,负者做小蹲练习20次;

3、再次比赛

要求:注意安全,交接棒时不要相撞

五、活动(结束部分)

1、放松操

2、学生互相谈体会

3、教师评价,下课

4、收拾器材

第五篇: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

《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制订。

活动课程是指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开设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

一、活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活动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科课程相辅相成,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向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动手动脑,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

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与学科课程在各不同的领域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不同的作用。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

参与意识: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热情的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实践意识:要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进行发明创造活动。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竞争意识:要鼓励学生勇于参与竞争,并在竞争中争取胜利,才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才能使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观察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观察任何事物,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全面的、完整的观察事物,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思考问题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习惯,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使他们学会动手,学会使用工具,学会简单的实用技术。

发明创造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主不但能够借鉴前人的智慧和宝贵经验,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学会发明、创造,创造出符合社会需求,促进人类文明的新事物。

以上各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都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联系,是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活动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广泛和丰富的,形式是多样和灵活的,为实现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活动内容和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教育活动 通过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社会调查和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活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组织观念和集体观念以及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2.科学技术活动 通过发明、创造、论文、制作、种植饲养、科学实验、环境保护、计算机操作、科学技术信息传播等科技方面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科学创造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文学艺术活动 通过读书、讲座、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雕刻、工艺制作、影视、戏剧等艺术方面的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参加文学艺术活动的兴趣,发展其艺术方面的爱好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培养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体育卫生活动 通过群体活动、竞技体育训练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以及广播操、保健操、田径、体操、球类、游泳、登山、远足、武术、棋牌类及民间体育、国防体育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和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逐步养成团结合作精神和克服困难、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的有关要求开设活动课程。并结合中小学生的特点,学校师资和物质条件,以及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积极、主动、全面的选择和安排好活动课程的内容。

四、活动课程的组织形式和方法

为实现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其基本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分组活动。根据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本校师资水平与能力,场地设施等条件,组织不同内容的活动组进行活动。要有固定的指导教师、活动时间、场地。学生自愿选择,全员参加。分组活动可在年级和全校进行。

2.晨(夕)会、校内广播、校班团队会。主要是结合形势和重大节假日,利用晨(夕)会、校内广播、校班团队会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此类活动可根据需要,分别以班级、年级、校级为单位进行。

3.班级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科技、文艺为内容,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创造性的开展活动。

4.全校活动。群众性活动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普及性,可采取科技节、艺术节、读书节、运动会、夏令营及各项专题竞赛活动等形式。其规模可以是年级的、全校性的,也可以采取校际间的。

活动课程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思考、制作、实验、参观、访问、考察、阅读、训练、竞赛、表演等。教师是活动课程的指导者,在进行活动时,要根据活动内容和活动对象正确选择活动方法,可将多种多样的活动内容和方法综合运用,搞出特色,在实践中要不断创造新的活动方法,以提高活动课程的质量。

五、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 活动课程作为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立性,在实施中应根据活动课程的内容、形式、特点及其自身的规律,遵循以下原则。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

活动课程的地位与作用要求活动课程面向21世纪的需要,因此,在确立活动课程内容和编写活动课程教材(资料)时,既要把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斗争传统教育作为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要依据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教育内容。在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要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

活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重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活动课程实施中,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他们勇于独立思考,标新立异,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启发学生创新意识。

3.导向性、自主性原则

在活动课程实施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予指导和帮助。因此,在确立活动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上,应当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活动时,要给予学生较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主持开展活动的机会,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4.灵活性、开放性原则

活动课程有统一的目的和基本要求,活动内容应相对稳定,针对活动课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要经常不断地改进和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活动课程范围很广,不局限在课堂,应课内课外、校内和校外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从中获取知识和教益。

六、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估

加强管理是学校实施活动课程的重要保证,要更新课程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实施活动课程的组织领导与督导评估,不断提高活动课程的质量与水平。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遵照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和《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开设活动课程。把开设和实施活动课程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与发展规划中,要有专人负责,要保证课时、场地、器材与师资的配备,要与学科课程同等对待。

2.努力培养和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活动课程师资队伍。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安排好活动课程。要加强活动课程师资的培训,逐步实现一专多能。可聘请有能力的退离休教师和社会上专门人才,作为活动课程兼职教师,以解决活动课程师资不足的问题。各地师范学校,也应有计划地进行活动课程师资的培养。

3.要为活动课程的开设创造条件,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添置器材设备,保证活动场地,挖掘现有活动室、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等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潜力,使其在活动课程中发挥作用。

4.各级教学研究部门要配齐活动课程研究人员,开展活动课程的教学活动研究。按照活动课程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创新内容和方法,总结、推广先进教学经验,使活动课程的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根据活动课程教学的要求,可选择国家教委审定的教材(材料)或自编教材(材料)进行活动,切忌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

5.要加强活动课程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组建不同类型的地区和学校参加实验工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对活动课程进行科学论证与研究。

6.学生活动课程的学习质量应纳入学生学习成绩的综合评价之中,考核应主要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上,可采取实际操作、竞赛评比、成果展览等多种形式、方法考核。各地也可在实践中,创造完善考核方法。

下载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操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书法指导》校本课程纲要

    《书法指导》校本课程纲要 一、一般项目: 1、 课程名称:书法指导 2、 开发教师: 3、 教学材料:《颜勤礼碑》 4、 课程类型:必修 5、 授课时间:1年 6、 课时:每学期16课时 7、 授课......

    体操课程思考题

    一.体操课程思考题 1. 体操的概念并做简要解释。为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体育方针,体操应完成哪些主要任务? 2. 简述体操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3. 我国古代体操发展的萌芽主要有......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心得 常州市谭市小学王旭 在2011寒假期间,我认真学习了《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学习过程中本人作了深入的思考,谈一下以......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题-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试题 一、填空题 1、《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少先队活动的通知》【教基二[2012]3号】规定:少先队活动要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的活动课,小学1年级至(初中2)年......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的是:以邓小平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理论为指......

    科技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

    校本课程的指导纲要 第一部分 课程的提出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在以相对论、量子论、DNA双螺旋结构和板块学说的提出为标志的科学革命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