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淡语文教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浅淡语文教师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39中 王庆磊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下,中华优秀文化蕴含的人生智慧、价值观念、道德理想、人生追求、情操境界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中华文化经过了五千年的沉淀,不断凝结、升华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创新力。当下的中国文化具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织并存的时代特色。在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是完全离开自己的传统迈向现代社会的,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成功的现代化是完全从外部输入的。今天,我们要建构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必须重视和弘扬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性有其坚实的文化根基。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首先,教师要熟悉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先达已,后达人”。教师只有自己先做好,才能教学生,传统文化贵在身体力行,不只是知识理论的传授,正所谓言传身教。其次,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第三,结合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特点,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帮助学生成长。
时值建国65年之际,举国上下都在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歌唱祖国,展望未来。谈到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这让我不禁想到身边日益被西化的少年学生,他们不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对洋节如数家珍;他们认为汉字繁杂难写,却以会写日韩文字为荣;他们不屑于了解中国画,却对日本漫画津津乐道,传统的、民族的东西被他们视作老土。
有人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技,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就不打自垮”。早在1900年,梁启超就写下了《少年中国说》: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日少年之现状令人担忧.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传承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期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传统文化,发扬民族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本人将对如何通过历史教学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讨。
首先,教师要熟悉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弘扬传统文化.“先达已,后达人.”教师只有自己先做好,才能教学生,传统文化贵在身体力行,不只是知识理论的传授,正所谓言传身教。
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传统节日和传统习俗,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等。它中国历经数千年演变,在自然环境、经济模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等条件的作用下形成的文化积累和习惯。这种文化积淀已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精神各个领域.成为影响社会历史发展,支配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力量。每一位教师,应该自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传统文化、搜集整理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从电视上看《国宝档案》和各民族风情,了解《清明上河图》,从网络上遨游,欣赏民族音乐,看中华文物史话,看中国朝代演变的故事,看中国的名人名家,搜索百家讲坛中于丹和钱文忠两位老师的精彩选段.。从书上学习,读唐诗宋词,看明清小说,读《三言》《二拍》,看传奇故事,在书海中让自己成长.还可以学习书法,穿民族服饰,本人还在家居布置中融入民族元素.我发自内心地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学生从我的言行举止和穿着打扮中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民族情结.受我的影响,很多学生喜欢上了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认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次,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亲近传统文化.(一)传统文化才艺展示会.在学习语文版九年级第六单元《诗词五首》的时候,本人仔细研究课本,挖掘传统文化中有关文学艺术的素材,了解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了解情况以及个人对传统诗歌的理解, 设计了一堂既能展示学生才华,又能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课.借助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分小组诵读《诗经》、唐诗、宋词中的经典名句,请学生中的书法高手和有绘画特长的学生现场展示个人的才华,同时配上优扬的民族音乐.课后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优秀作品展示栏,供大家欣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学习任务,从内心喜欢上了传统的文学艺术.一下课,就有学生表示要学写毛笔字,要拜师学习国画,令我倍感欣慰.(二)撰写传统文化小作文.为了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美好感觉,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撰写小论文,选出优秀的论文参加全市竞赛获得很好的成绩.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增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了解,还让部分认为语文枯燥无味的学生改变了对语文的学习态度.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三)传统文化故事会.我先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材料,结合自己所学的历史知识,也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知。比如,在学习过五四运动这一课后,我要求学生从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人物讲述他的爱国故事.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也可让他们感受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觉民“为
天下人谋永福”、孙中山天下为公、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充分体会“爱国主义”这一传统美德,并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这种光荣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因此,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发奋读书的责任感。
第三,利用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素材帮助学生成长.(一)能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学会学习的指导,例如,学习儒家思想的内容.引导学生品味《论语》中的学习之道.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把学生培养成乐学、勤学、善学的人。
(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我国古代传统道德中,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身治国、重义轻利、克己奉公。积极进取、坚忍不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齐家”思想、尊老爱幼、父慈子孝、邻里和睦等传统的家庭观念,以及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成事不说”和宽容:“遂事不深,既往不咎。”儒家思想中的和为贵思想都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健全学生的人格.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之所以是中国的中国,传统文化是关键。在传承中国文化的主体上,青少年有尤为重要。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深入了解近代以来我们民族的深重灾难和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深刻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进步和光明前途,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但愿中国文化繁荣昌盛,光耀千古!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二篇:浅淡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2010年
浅淡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
永泰县城南小学
林秋曦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和浓厚积淀。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除了人种、肤色之外,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所持有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华夏文明的载体,它是中华文明传统传承的桥梁。中国人经历了近代的屈辱和落后,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造成文化传统传承的断层。中国当今经济起飞,外来文化不断的冲击国人思想,造成当今中国社会拜金主义流行,道德水平的低下。中国传统文化,以往我们弃如蔽屐,外国人不断将之据为己有,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才惊醒国人——这些是我们老祖宗就有的。文化的传承,不是老祖宗有,子子孙孙就一定也会有的,而需要从小耳濡目染,终身将其奉为的行动准则。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责无旁贷,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笔者做了粗浅的尝试。
一、古诗词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它经过千百年的沉淀,以高度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节奏感、优美的韵律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传承下来的古诗词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品细琢,可谓字字玉玑,是学生继承和 弘扬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于学生认识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材为我们精心奉上了一首首古诗词,诗风词韵扑面而来。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诗词优美的节奏感、音律感,感受和欣赏古诗词之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岸”与“还”两个词的节奏的鲜明,押韵美感便可充分让学生进行体会,体验诵读诗词的流畅之感。然后再引导赏析古诗词,从中感受古诗词文化意境的幽怨、哲理的深刻。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除了让学生铭记千古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外,积极引导学生结合传统节日体会只身在外、节日思亲的的诗中情形,恍若置身九九重阳节,亦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此刻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种家乡举行节日活动却无法参加的的感伤便默默流淌,思乡之情升华,从内心体会到一个游子孤身独处繁华的帝都,举目无亲之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本诗虽然只有四句,但却把作者当时所处情形和内心感受淋漓尽致地表露了出来。
一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悄悄地引领我们走进《 游子吟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慈母在昏暗的灯光下,一针一线细细缝衣的场景,道不尽的是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写不尽的是全天下的儿女们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诗中的意境,可让每个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指出母爱表现在那个字、词或句子上,品出的字眼是 “恐”字,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中每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所含的深刻涵义。
透过这些古诗词,一个个画面在我们眼前浮现,一段段故事在我们脑中展开,一个个诗人穿越时光的隧道向我们款款而来,娓娓描述。这些古诗词承载着古人浓浓的深情,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诵读,一遍又一遍地吟咏,时而领略山河的壮美,时而让心灵飞翔,交集着百感,这就是经典,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阅读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里选用的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文章,这些文章注重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学习他们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如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课前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上网搜索有关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之后在课堂上结合课文进行交流,教师总结:我们所能想到的众多美景、诸多宝物、珍贵的文物都能在圆明园中找到,而我们没有想到的许许多多也能在圆明园中见到,由此,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便油然而生。在此基础上,播放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毁灭圆明园的一段视频,学习课文第八自然段,教师再适当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至此,全体学生自然发出“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呐喊。
又如在教学《草船借箭》、《人物描写一组》中《“凤辣子”初见 林黛玉》、《武松打虎》等课文时,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了解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精彩故事情节,让他们在这些不朽巨著中获得智慧感受到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难忘的泼水节》、《我们的民族小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多样的民族文化以及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教学时,师生共同搜集资料,在相互交流中促进学生了解我国民族节日和民俗风情,从而引导学生尊重我国的多样文化,热爱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三、开展综合性学习,在活动中深化传统文化。
新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利用教材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了解传统文化。如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安排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学习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一学剪纸,对比一下剪纸作品和其他的美术作品的效果;也可以引导学生听一听京剧,品味其中的韵味,甚至还可以学唱几句。在一系列的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灿烂。又如五年级上册安排了“遨游汉字王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汉字的来历和演变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汉字之源;通过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感受汉字之美;搜集并交流对联、歇后语、字谜、趣闻,感受汉字之趣;开展啄木鸟行动,纠正生活中的不规范用字,感受汉字之法。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汉字不光神奇、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以“端午节”为例,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收集一些端午节时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或是寻访附近的老人,听他们讲讲屈原的故事,说说端午节民间习俗的变化;还可以学着包粽子,做香袋,组织学生深入分析端午节的有关的资料,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和心理等,使“端午节”透露出的文化味就更加浓厚。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走到今天,遗憾的是除中国之外,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文化已在地球上消失了,只留下一些历史痕迹。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需要我们去弘扬和传承,但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去努力。有了传统文化,华夏民族就有了根基、就有了自我、就有了底蕴、就有了传承!
第三篇:传统文化传承
传 承 传 统 文 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人们对中秋等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的呼吁一直不断;可尽管有上述呼吁,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目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轻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烦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地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目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传统节日正是传统文化中最精粹的文化,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
第四篇: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
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
导语: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一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身上流动着同样的血,学习着同样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着人类进步,为人类培育出一代又一代英雄儿女,我们中华儿女应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二
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先有孟子的“养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洪精神,等等一切为祖国,为人民勇往直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
十六大报告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加以强调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发展,也是对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化。培育民族精神应该从大小环境做起,大小年龄进行普及教育。大的环境,国家应该倡导,鼓励这种精神,使国民具备这种精神,并使其变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动力。而从小的方面来说,应该在各类教育中渗透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养。
当前,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首先要培育与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知难而进、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清正廉洁、永不自满,乐于奉献等的民族精神,不落于时代而不断发展;不囿于陈规而勇于创新;不敢于骄傲而奋发向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振兴中华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伟大变革和新的伟大实践,正是孕育新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抓住机遇,反复提炼,不断总结,为民族精神的宝库增光添彩,这既是民族精神发展的攻坚战,又是民族精神前进的光辉点。
仰望中华世纪的圣火我们感到中华民族正闪耀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伟大精神。而且,正是这种不屈的民族精神,使古老的中国从落魄中重新崛起,并再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祖国后代的我们,所要做的是同先辈们一样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地做到: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这不但是每个中华儿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根本途径,更是祖国对我们的要求。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传统文化这颗长寿树浇水、施肥吧!传承传统文化演讲稿三
宣扬传统,守正创新,舍我其谁?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具有深远的未来意义。对于我们新一代接班人尤为重要。
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变中,科学可能不再完全沿着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时期确定下来的路线前进。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保存着“内在而为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1985年英国天文学家抄里斯认为:“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比利时化学家普里高津说,新的自然观“将把西方传统连同它对实验的强调和定量的表述,同以自发的自组织世界观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而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则说,他所创立的协同学,同时受到了西方的分析思维和东方的整体性思维的影响。
人类意义世界所作出的这种价值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历史转折时代的传统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可能会获得其生命力。而这种可能需要我们的创新,我们需要在创新中推动中国优秀传统个文化。然而我们又将如何进行用创新的手段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又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的主流舞台,中国传统文化是否只是辉煌的过去?不,我认为,中国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对当代和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我们做的就是用创新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
我们可以利用高科技做为手段,影视做为载体,再以特色做为亮点努力开辟世界这个窗口。
美国可以用肯德基推广美式快餐和美式文化,将两百多年的美国历史推向了世界的舞台,而我们有各种菜系和多元文化,没有理由挤不进世界的前列。日本,韩国等国民族单一,文化也没有呈现多元化,但是他们善于在自已的影视作品中添加本国传统文化,通过影视媒介很好的弘扬了本国传统文
化。我们也可以在一些好的作品里添加中国元素,努力发展影视产业的同时,注意文化软实力的加强。《功夫熊猫》不用改是外国人的作品。
我觉得,人类总是生活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历史在前进,人的思维也从不停止,不断寻求新的、迄今无人知晓的目标。基于世界文化走向趋同这一时代的新特征,提倡一种以科学新成就为根据的贯通古今、契合东西的新文化观,就成为建构世界主义的后现代科学观的基本进路。当代新科学的世界观向东方特别是中国古代某些思想归复的特征表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现代性研究不失为在历史转折关头全人类的文化战略研究之一隅。
西方的一些自然科学家把目光转向古老的东方文化,包括《老子》《论语》《易经》在内的中国经典受到重视。这种情况的出现,完全是由于处在科学发展新阶段的科学家们寻找世界观启发的努力,而不是由于什么一时的感情冲动。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否可以为新科学的诞生提供有意的启示,就成为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西方人能如此的重要,做为东方的雄狮更应该利用创新的手段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传统,底蕴厚重。上下五千年东方文明需要我们守正创新再创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热点链接】
随着《中国诗词大会》的播出,武亦姝、彭敏、陈更等诗词“达人”成了年轻人的追捧对象,也成了万千父母培养孩子的“榜样”。
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古诗词闯关测试游戏。游戏过程犹如一场诗词联句擂台赛,还会根据你的答题情况给出结果评价,如“明天让家长来一趟”“语文老师已在厕所哭晕”等等。在省直机关上班的诗词爱好者林先生说:“这种测试游戏很有趣,不仅能让人感受诗词之美,还带动大家学诗词,挺好的。”
诗词类图书销售火爆。2月14日,记者走访郑州市的松社书店、阅开心书店、中原图书大厦等多家书店后发现,古诗词鉴赏类的图书销售量大幅增长。新乡市新华书店总经理杜宏甫说,新乡市新华书店仅一家门店诗词类销售品种就由26类增加到76类,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2%,销售册数增长252%。
【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
中公教育
2.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3.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重要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宏观指导,提高组织化程度,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的重要内
中公教育
容。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新格局。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要按照责任分工,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注重政策措施的系统性协同性操作性。加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统筹整合现有相关资金,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点项目。制定和完善惠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项目的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国家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珍贵遗产资源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相关政策。完善相关奖励、补贴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人捐赠或共建相关文化项目。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培养造就一批人民喜爱、有国际影响的中华文化代表人物。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激励表彰制度,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传播交流作出贡献、建立功勋、享有声誉的杰出海内外人士按规定授予功勋荣誉或进行表彰奖励。
3.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修订文物保护法。制定文化产业促进法、公共图书馆法等相关法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关工作作出制度性安排。在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城乡建设、互联网、交通、旅游、语言文字等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内容。加大涉及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法律法规施行力度,加强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依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形成礼敬守护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法治环境。
4.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性创造性。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坚持全党动手、全社会参与,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农村、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城乡基层。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利用,生产丰富多样、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
中公教育
产品,扩大中高端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充分尊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体地位,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发挥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发挥先进模范的表率作用,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发挥文化志愿者、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文化经营者的重要作用,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
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