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瑜伽汉语中把字句类型及特点
瑜伽汉语中“把”字句的类型及特征
赵睿1
(首都经贸大学 对外文化交流学院,北京 100026)
提要:“把字句”的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用交际法的理念,在练瑜珈中教学“把字句”,应该会有更好的效果。关键词:瑜珈 把字句 教学
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一:选取在奥力健身房住邦店(OZONE FITNESS,美国独资健身中心,在北京共有九家分店)工作的五位瑜伽教练(宋京、何伟、张佳懿、刘丽霞、刘亭尧),在他们不知情的状态下,对他们的十小时课程(每人两次,每次一小时)进行录音,然后监听将其中出现的“把”(“将”)字句转写出来,共出现了265句,涉及了不同的类型。此方法为对最自然状态下的“把”字句的采集。
研究方法二:为留学生开设了瑜伽汉语选修课(每周一次,每次两课时九十分钟,共十周二十课时),目的是通过练习瑜伽学习动词的补语和“把”字句。词表的准备、教案的编写、练习形式的设计、授课,搜集整理了课程中运用到各种类型的“把”字句共413句。此方法为自然状态下的对“把”字句的合理运用。
二、瑜珈汉语中“把字句”类型
据笔者统计瑜珈汉语中“把字句”共有9种: 2.1把(+名词(将+状语)+动词
把幅度加大 将肘眼相对
把肚子往外鼓 把上身向左后方扭转 把脚后跟用力向上蹬 把手臂沿耳侧向远处延伸 2.2把+名词+动词(+状语)+结果补语
把右腿抬高 把脚面绷紧 把胸腔全部打开 把眼睛轻轻盖住
2.3把+名词+动词(+状语)+(简单/复合)趋向补语
把五指合上 把手臂放下 将左腿伸出 把臀部翘起
把肩膀沉下来 把髋关节缓缓地推起来 把腹部收回去 把拳头整个塞进腹股沟里去 2.4把+名词+动词(+状语)+介宾补语
把手搭在膝盖上 将目光看向天花板 把双腿抱到胸前 将手臂垂直于地板 将臀部稳稳地坐在脚后跟上 2.5把+名词+动词+情态补语
把手指握得紧紧的 把侧腰拉得长一些 把两腿再分得开一点儿 把两臂夹得再紧一些 2.6把+名词(+状语)+动词+数量补语
将脊柱整理一下 把腹部的肌肉轻轻拍打几次 把这个动作重复三遍 1 赵睿,女,硕士,首都经贸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对外汉语教学等。2.7把+名词(+状语)+动词重叠形式
把双手用力向后甩甩 呼吸调整调整 2.8把+名词+连谓形式
把新鲜的空气吸到腹部的深处停留一会 把身体摊在垫子上放松一分钟 把左臂绕过膝盖在背后与右手交握 将上身折叠紧紧贴靠在腿部前侧 2.9把+名词+动词+(成、作、为)+名词??
把身体拉成一条直线 把自己看作一棵树
三、瑜珈汉语中“把字句”的特点
瑜伽的汉语指令中出现的“把”字句有如下特点: 3.1主语均为表人的名词、代词。
动作是由主语有意识地发出的,可以说主语是动作变化的引起者和发出者。按照已经达成的共识,瑜伽汉语中的“把”字句的主语都为施事主语。由于瑜伽教练授课时发出的指令都是指向学员的,因此大都省略掉了主语。
3.2“把”后的宾语多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且与动词之间大都存在着动宾关系。从性质上来看,“把”后的宾语大都为名词性成分,也有动词性成分,而在我们收集到的678个“把”字句中宾语大都是表示身体部位名称的名词(165个),且类属清晰整齐,如:五官、脏器、骨骼、躯干、四肢、手部、脚部、头部、关节等等,仅有少数例外(19个),如:意志、精神、自己、呼吸、皱纹等等。
从它与句子中的动词的语义关系来看,大都是动宾关系,只有极少数宾语是动词所表示动作凭借的工具。
如:把双手合十在胸前(合十双手)把能量传递到全身(传递能量)将目光看向天花板(用眼睛看天花板)
从形式上来看,虽然瑜伽汉语中的“把”字句的宾语都没有修饰限定成分,但由于语境的关系,练习瑜伽者都知道宾语所指的是自己的身体部位,也就是语法书中所讲的宾语必须是已知的、确指的、听话人可以理解的事物。极少数的不是身体部位的宾语表示的是一类事物或抽象的事物,如:能量、意志、新鲜的空气、动作,这也是练习瑜伽者可以理解确认的事物。Liand Thompson(1976,Huang,1982)认为从语言分类规律来看,汉语属于主题突出的语言。汉语“把”字句在某种程度上包容了一系列主题突出语言的特征。“把”字之后的名词与汉语句子中主题的唯一区别就是其位置不同。主题常在句首,而“把”的名词不在句首而在动词之前,因此有的语言学家把这种“把”字句后的名词叫作“次主题”。瑜伽汉语中的“把”字句的主语大都省去,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而“把”后的名词却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是叙述谈论的对象——“把”字句叙述谈论的就是经过动作后这个宾语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结果。因此不能用简单的语法或语义意义来概括,而用具有语用意义的主题的概念来概括比较适宜。
3.3动词大都是动作动词
对于什么样的动词能出现在“把”字句中这个问题,王惠(1992)说跟动词的及物性有关,“把”字是句子高及物性的标志,马真(1985)说跟动词的处置意义有关,“把”字句主要用来表示处置。
观察我们目前收集到的678个“把”字句中的197个动词,96%都是动作动词,只有少数例外,如:重复、加大、平行、相对、还原等。这些动作动词带有动量,或者表示大小的变化,如:收、挤压;或者表示方向的变化,如:鼓、举;或者表示频率的变化,如:拍打、抖动;或者表示结果的变化,如:缩小、加大。从语法功能上看,这些动词都有这样的特点:或能带结果补语,或能带趋向补语,或能带介宾补语,或能带情态补语,或能带数量补语,或能重叠。这是因为“把”字句表达的不是一种单纯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还就用动作动词及后面补语来表现出这个过程或结果。
这对指导教学很有意义,据黄月圆杨素英(2004)的判断实验统计,77%的不合语法的动作动词类“把”字句被受试者接受为合法句,判断这两类句子的正确率只有21%,据崔希亮(1993)的统计能进入“把”字句的1079例动词占所有动词的79%。既然这类“把”字句错误比例如此之高,既然这类“把”字句所占比例如此之大,那么我们教材、教学就应该从此入手首先解决覆盖面大错误率高的“把”字句,而瑜伽汉语中的“把”字句恰恰均属于这一类,所以我们认为通过瑜伽学习汉语的“把”字句是一种有的放矢的途径。
3.4动词后面的成分大多为复杂成分,具有位移性特征。3.4.1动词后的复杂成分。
“把”字句常表示事物经过动作后的变化、结果,而补语正表示这种变化、结果,所以是“把”字句中最常出现的。我们统计的瑜伽汉语中的678个“把”字句,带有复杂成分的占94%以上,且带有结果补语、趋向补语、介宾补语、数量补语、情态补语又占其中的89%。
3.4.2具备位移性特征
瑜伽动作节奏缓慢步骤分明,描述一个动作向另一个动作的变化,描述身体的部位从前一个位置向后一个位置的转移,大都使用趋向补语、介宾补语,它们都具有明显的位移特征。从典型范畴理论来说,范畴里最大量出现的实例总是例示(instantiate)了该范畴的原型(prototyPe),统计数字证明了“位移”意义在“把”字句语义中的基本性(张伯江,2000)。
我们再看数量补语、动词的重叠、连谓形式具备不具备位移的特征。把腹部肌肉拍打几下 把手腕甩甩
把新鲜的空气吸到腹部的深处停留一会 动作动词“拍打”带动量补语“几下”、重叠形式“甩甩”都是重复同一个动作,自然带有位移倾向,而连谓形式就更不用提了,因为连谓的其中一个谓语均为趋向补语或者介宾补语,所以整个连谓形式也不可避免带有位移的特征。
那么结果补语、情态补语是否仍与“位移性”有关呢?回答是肯定的。:物质运动的过程不仅是“位置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状态变化”的过程。我们先看两组例句:
第一组:
把肚子收紧
把肚子收回来
比较:*把肚子收紧回来(*号代表不能说,下同)第二组:
把手臂伸得长长的把手臂伸出去 比较:*把手臂伸出去长长的 第一组证明了,结果补语一般不能和表示位置变化趋向补语共现。第二组证明了情态补语也不能趋向补语共现。这很好解释,一个行为不可能同时向不同的方向进行,也就是运动的一维性。趋向补语跟结果补语、情态补语不能同时出现,说明了这两种补语也是动词方向性的一种表示。
最后我们看看位移性特征能不能覆盖前面提到的“把+名词(+状语)+动词”这种“把”字句。
把幅度加大 将肘眼相对
把肚子往外鼓 把上身向左后方扭转 “往外”“向左后方”都表示“把”后名词受动词影响后运动的趋势,“鼓”“扭转”具有动程的意义,因此虽然不是复杂形式,也具有位移特征。动词“加大”“相对”,一个为动补式,一个具有完成意义,都可以单独充当“把”字句的谓语。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得知瑜伽汉语中的“把”字句的动词复杂成分具有“位移”这一统一的特性,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概念,因此可以通过这种形式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此种类型的“把”字句。期望练瑜伽学汉语“把”字句成为学习和巩固“把”字句一种有趣的补充形式。
3.5绝大多数表示未然的事件,多为祈使句。
根据我们的统计和分析,瑜伽汉语中出现的“把”字句,绝大多数部为未然形式,不能带动态助词“了”“着”,且主语省略,多为祈使句。这是因为瑜伽教练试图让练习者去做或者不做某个动作,而且人们比较习惯用“把”字句来让某人做某件事情,因为它带有比较明确的指令性,由于“祈使”的语用特点,所以“把”字句被大量地使用在瑜伽课上。再有,大部分人都认同发布命令和指示是教师对学生的权利,由于上述条件决定了瑜伽课上大量使用“祈使”形式的“把”字句的合理性。
四、结语
“把”字句本身的复杂性是客观事实,我们无力改变;“把”字句教学语法的研究也有待深入,我们需要努力;学生“把”字句的回避率最高(熊文新,1996),我们有目共睹,所以我们要从教学方法上改善目前的状况。张旺熹(1991)认为“把”字句的两大类型使用频率相差很大,典型形式VP一VR或VP包含VR,占86%以上;其他形式(1)VP一(AD)十一+V(2)VP一(AD)+V(一)V(3)VP=(AD)+VR(R是动量补语)(4)VP一O或单个V,只占13%。可见,瑜伽课上出现的“把”字句虽未覆盖所有类型,但也涉及86%以上,所以我们不妨从此入手。
参考文献:
[1]刘颂浩《论“把”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把”字句的难点》《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
[2]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1年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2000年 [4]吕文华《“把””字句的语义类型及其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探索》语文出版社1994年
[5]杨小璐、肖丹《现代汉语把字句习得的个案研究》《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3期
[6]文秀丽《北京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2006届硕士毕业论文
[7]杨辉玲《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瑜伽运动的动机调查研究》体育世界·学术2008年第2期
[8]姜小平《中国健身气功与印度瑜伽之比较研究》《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第二篇: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1
《汉语把字句的特点和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
【摘要】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本文主要总结了把字句的普遍特点,列举了前人在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在充分掌握把字句特点的基础上,最终将把字句运用于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关键词】把字句;特点;研究成果;教学
一、把字句的特点
把字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更是一个时常被教科书忽略的重要内容。“请把门关上。”“你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为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式。“把门”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门关上”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桌子”是“把”字短语,“朝左边移一下”是动词短语,“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分。如“把门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桌子朝左边移一下”,“移一下”前边有个“朝左边”。光说“把门关”“把桌子移”都不行。最起码得加个“了”,说成“把门关了”“把桌子移了”。但歌词和戏曲唱词可以例外。因为受字数限制或者考虑押韵,容许在把字句中使用光杆动词。譬如大家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
还有一些双音动词,其本身带有结果义或完成义的,可以用“光杆儿”充当谓语,不必添加别的成分。例如:“赶紧把敌人消灭!”“我们一年内一定把这项任务完成。”
2.主要动词通常都能够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如“关门”“移桌子”。有时候动词本身并不能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像“别把肚子吃坏了”“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不能说“吃肚子”“哭嗓子”,不过,整个动词短语可以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即“吃坏肚子”“哭哑嗓子。这同样也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此外,“关门”的“门”,“移桌子”的“桌子”,我们称之为受事宾语。所谓受事,指的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把字句中,“把”字后边的成分,不限于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在“昨天把仓库都堆满了”“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这两个把字句里,“仓库”和“三百级台阶”都表示处所。当然,这儿的动词短语和表处所的词语仍然可以构成动宾关系:“堆满仓库”“走完三百级台阶”。
3.一般的把字句,主要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如上边的“关、移”等。在北方话口语中,一部分把字句可以使用不及物动词,像“千万别把犯人跑了”“真没想到,把个大嫂死了”。这两句中,“把”后边的成分不是受事,也不是处所,而是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动词则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说明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这两个动词都不能直接跟施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不能说“跑犯人”和“死大嫂”。但是,在动词后边加个“了”,还是可以构成动宾关系:“跑了犯人”和“死了大嫂”。只是这类宾语非同一般,语法书上称为存现宾语。
必须指出,即使是及物动词,也不是个个都能充当把字句的主要动词的。譬如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有、是、像、存在、属于、姓”等,都不能用于把字句。又比如纯粹表示感觉、知觉的一部分动词“感到、听到、看见、知道”等也不用于把字句。我们不能说:“你把这件事知道了吗?”“他们没有把我看见。”
4.还有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它由“把”字短语单独作谓语,后边不出现动词。短语。例如:“我把你这个小精灵丫头!”“我把你这个冒失鬼啊!”这种把字句,一般只出现在口语中,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我把你这个……(啊)!”它的作用是表示责怪或无可奈何。
二、近年来对外汉语把字句研究成果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常见句式,也是现代汉语的特有句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很多成绩。但有关把字句的各种问题仍然存在争论,没有达到共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法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等几个方面对把字句进行了研究,使对把字句的讨论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面貌。
1.把字句的句法性质研究
从句法结构来看,人们普遍认为把字句的基本模式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它们是以介词“把”为标志和界限的三个语法成分:A+把B+C或是A+把B+VP。
薛凤生(1987年)认为,把字句的基本形式是某人(或某事物)把某人(或某事物)怎么样。可概括为公式A把B+VP或A把B+C,A、B代表名词成分,C充当句子谓语,C大多数时候是动词短语VP。
吕文华(1994年)列举了18种把字句的句式结构,句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C部分,C可以是V在+N、V给+N、RC(结果补语)、V得+VP、V着、V了、AV(A为V的修饰语)V+M(M为动作频率)、V作/成N„„,但其核心结构仍是S(A)+把N(B)+C。
范晓(1998年)认为,把字句构造一般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部分:前段、中段、后段。介词“把”前的名词性成分为前段,中段为“把”和其后的名词性成分,后段是谓语中心。
崔希亮(1998年)认为把字句的常见结构类型是(A)把/将B+VP,VP是述补结构或包含述补结构的谓词性结构,他对VP的不同作了说明。
从句法特点来看,范晓(1998年)认为,把字句前段是主语,中段+后段是谓语,其中“把”或“将”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状语,后段是状语所修饰的中心语。
历来对把字句后面的介宾B部分的句法性质讨论较多,王力、吕叔湘曾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动词宾语的提前。
薛凤生(1987年)认为B部分不是什么宾语提前,而是VP的主题,“把字句的VP是描述性的,是以B为主语的”【1】。
李人鉴(1991年)认为把的宾语是后面小句的主语,如“他把橘子剥了皮”。
沈阳(1997年)和郭锐(1999年)认为把的宾语是把字句后的结构主语,也就是补语的主语,如“他把玻璃打破了”。
2.把字句的语义研究
(1)把字句的内部成分的语义研究
对把字句内部A、B、C三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微观分析是很多的,也包括C中的VP同A、B及其所包含的下级单位之间的语义关系,它们都是语法学者研究的重点,如把字句的“把”宾语的定指性问题、施事受事问题,把字句中动词问题,把字句补语的指向性问题等。其中对字句动词的讨论是最多的。几乎所有研究把字句的文章都会涉及到把字句的动词,无论从什么角度,或多或少,无法回避。
王惠(1993年)通过验证能够进入“把字结构+着/了/过”格式的动词的语义特征,分出了几类动词。
王政红(1994年)从时间系统的角度考察把字句动词的语义特征,他认为“把字句中谓语动词具有[+完成][+持续]的语义特征,而且这种语义特征越强,进入把字句当谓语的自由度越大”【2】,反之则越不能进入把字句。
崔希亮(1995年)认为能够进入把字句VP的大部分动词一定能带补语,V一定是有动力的动词,“它能够改变B部分,使B发生变化”【3】。
金立鑫(1997年)认为进入把字句中的动词大多数为自主动词,凡能够进入“V得”框架的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
杨素英(1998年)依据[动力,时限,终结,结果]标准把动词按基本意义分为五类:状态动词、动作动词、有时限动作动词、有结果指向动词、含结果实现动词。她认为这几类中,有的进入把字句较自由,如含结果实现动词,有的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进入,但只要给这类动词提供终点,使动词有结果,它们都能进入把字句,总之它“必须表现一个有确定结点或是限量化地情状”【4】。
范晓(1998年)认为“语义成分之间的配置形成一定的语义结构,语义结构类型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句模。把字句语义成分配置是由进入谓语核心的动词具有不同的价决定的”【5】。由此范晓把把字句动词分为一价、二价、三价。他认为把字句有多种句模(句式),各价动词进入的把字句句式是不一样的,不是任何动词都能进入把字句,能进入把字句的某种句式也不一定能进入全部的把字句句式。
(2)把字句句式的语义特征研究
近十几年来,从宏观角度研究把字句更加受到人们的重视。把字句作为一种句式,他中间的各个成分不是毫无关联的,应该把把字句的整体作为研究的重要方面,把字句形成后,它便拥有了与其他句式截然不同的句法语义特点,A、B、C以及介词“把”都是在A+B+C(VP)这样一种语序的格局中才获得其特殊性的,因此,对于把字句整体句式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把字句的语义特点,早期有“宾语提前说”,还有影响很大的“处置说”,后又逐渐发展为“宽泛的处置说”,即对“处置”的语义有更为宽松的理解,如“影响”甚至是投射出的心理状态上的感觉都可以视为“处置”,“宽泛的处置说”还包括“致使说”在内,否则无法解释“他把个犯人也跑了”这类把字句的动词怎么会对“把”的宾语有处置性。近十几年来,不断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新的更细的语义特点。
薛凤生(1987年)对把字句的语义诠释是“由于A的关系,B变成了VP所描述的状态”【1】。他通过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对比也得出此结论,他认为“C(即VP)必须„„描写在某一时刻B所处的状态或情形,而不是描写对B采取的行动或处置过程”【1】。这一论断基本否定了处置说。
崔希亮(1995年)认为薛凤生的概括大体不错,但还不够严谨,他认为A把/将B-VP是典型的把字句,在语义表达上的特点是,VP是句子焦点之所在 ,而VP中的R(即补语)又是焦点的焦点, VP是描述性语段,它的作用在于说明B在某一动作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或将要发生的变化,这是结果类把字句。而非典型的把字句是VP描述动作的情态或动作的矢量,是情态矢量类把字句,这类把字句的语义不是如薛凤生所说的那样。
金立鑫(1 993 年)认为处置的说法不够科学 , 因为任意一个带宾语的动词都可以说是对宾语的处置” ,就“把OV在L”句式讲,它有“致使原来的L中不具有的事物留存于L中的语义信息”。同时金立鑫(1997年)认为薛凤生和崔希亮对把字句的语义解释并不仅仅只对应把字句这一种句法结构 ,还可以对应其他句法结构 ,因此种语义解释并不是把字句的充分条件而只是其必要条件。我觉得金立鑫这个说法比较中肯 ,但他并没有关于把字句确定的语义归纳。
(3)把字句的语用研究
薛凤生(1987年)认为,把字句中的B必须是句子的首要主题,出现在B位置上的名词„„ 是说者要评述的话题,也可以说“把”字使它们获得了主题性。而把字句中的A只是句子的次要主题。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全符合事实。A部分作为把字句的首要部分,有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语言运用和言语交际当中,A有时是C动词的主动、必有论元,如“小 李把饭煮糊了”,A具有强调责任者的意味。
王一敏(1993 年)认为 ,把字句的A和B两个名词如果是定指的,那么A和B都是句子的话题成分,称之为“双话题成分”,不定指的B部分不能充当把字句的话题成分,因而把字句的停顿或停顿助词只能出现在B的前面,如“他啊 ,把一个老人撞倒了”。另外他认为把字句话题成分的话语功能反映的是说话者谈论的话题是在预设命题和“先行一步”策略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双话题成分是A、B作为两个话题成分共同体现一个谈论话题。崔希亮(1995 年)认为从语用上看,VP是句子的焦点,VP的补语是焦点的焦点。从信息
结构看,B 是已知信息,VP是焦点信息。我们认为对焦点问题应该区别对待,在语境里A、B、C都有可能成为焦点。
三、把字句的具体课堂教学
在教师总结前人理论研究,充分理解把字句的特点之后,开始进入课堂教学阶段。针对不同汉语学习阶段的学生,在教学方式上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下的课堂教学方案是针对刚接触把字句的学习者的入门教学。
1.导入语法点
(1)提出要求: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把字句。其后根据学生回答,列出板书。带领学生一起朗读黑板上的句子。例如“把冰箱搬到厨房里去。”之后对黑板上的句子做简单归纳,对句子作出简单的分析,如:S-把-O-V„„
(2)说明“把”字句的意义。对于刚学习把字句的学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说明把字句的意义。例如,“把”字句表示通过某个动作、行为、,让某个对象受到一种影响,发生一种变化,产生一种结果。
(3)结合具体语境说明“把”字句的意义。例如,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一位同学的字典:
大家看,约翰有一本字典,在桌子在放着。好,现在,请约翰把字典拿过来。(约翰把字典递给老师。)
(对约翰)请你把字典放在我的桌子上。(约翰把字典放在老师的桌子上)好,现在请注意看。(把字典放进包里)我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你把字典放进包里去了。请学生回忆刚才的三个句子。请你把字典拿过来。请把字典放在桌子上。我把字典放进包里去了。
总结:所以,如果这儿有一个东西,我们对这个东西做了什么动作,让这个东西发生了一点变化,这时候,我们就常常用“把”字句。2.说明结构特点,进行操练
使用“把”字句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下面几点:(1)“把”的宾语是确定的。我们可以说“把房间打扫干净”、“把这个房间打扫干净”、“把那个房间打扫干净”,但是不能说“把一个房间打扫干净”、“把两个房间打扫干净”。
(2)“把”字句中动词的后面总是要有一些其他的成分。例如,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情态补语等等,来说明动作行为影响的结果。
(3)“把”字句中下面的词语应该放在“把”的前面:时间词语,否定词语、能愿动词。(4)让学生自己组织句子,并进行相关句子的改错练习。
[参考文献] [1] 薛凤生.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 ,(1):4217.[2] 王政红.把字句情状类型极其语法特征[ J ].南京师大学报,1994 ,(4):1072111.[3]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 ].世界汉语教学,1995 ,(3):12221.[4] 杨素英.从情态类型看把字句[ J ].汉语学习,1998 ,(2):10213 ,(3):10212.[5] 范晓.汉语的句子类型[M ].北京:书海出版社,1998.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偏误类型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中“把”字句偏误类型分析
摘 要:“把”字句偏误分析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将对“把”字句的偏误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希望给广大学习者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指导。
关键词:“把”字句;偏误;类型
“把”字句是汉语特有的一种句式,其结构比较复杂,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偏误分析理论为依据,参照前人对“把”字句的研究成果和自身教学实践经验,重点分析“把”字句偏误的四种类型:状语的偏误分析、与谓语动词有关的偏误分析、宾语的偏误分析、补语的偏误分析。希望给广大学习者提供有力指导。
一、状语的偏误分析
我们根据错把状语放在“把”字前后的情况把状语偏误分析分为:状语在“把”后的偏误和状语在“把”前的偏误。
状语在“把”字后的偏误产生原因是学习者没有掌握“把”字句中否定副词、关联副词以及能源动词的用法,我们依次来看:
①?~我把这本书没看完。
②?~他刚回来,妈妈把饭就做好了。
③?~明天老师讲第二课生词,你把生词应该预习一下。
我们知道,“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不”、“没”应放在“把”字前。因学习者受“否定词+动词”这一语法规则的影响,他们会把否定副词放在动词前,于是造成了①句的偏误。②句的偏误是因为不清楚句中表示关联作用的“就、才、便、再、又”等副词的用法,他们一般应该放在“把”字前,而非动词前。还有学习者不知道能愿动词要放在“把”字之前这一用法,因此造成③这样的偏误。
第二种是状语放在“把”字前的偏误。我们知道,“把”字句中的状语一般要放在“把”字前,但在特定的情况下,状语需要放在谓语动词前。于是会产生下面的偏误,如,④?~他往前面把足球一放,就踢了出去。句④中的“往前面”应该放在“把”字后,因为表示处所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时,若它主要说明的是宾语的处所时,它应放在“把”字短语后。
二、与谓语动词有关的偏误分析
“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表示一种处置意义,它能使宾语受到某种作用和影响。因此,句中的谓语动词不能是单个的动词。它的偏误有以下五种:
(一)动词单独作谓语造成的偏误,如:⑤*他把课文看。谓语部分只有一个动词,而没有任何附加成分,也表示不了处置意义。
(二)联系动词作谓语造成的偏误。如,⑥*他把蓝色的衬衫有。“是”、“有”、“在”等联系动词的意义较为抽象,不表示具体的动作,也没有处置意义,因而不能作“把”字句的谓语。
(三)心理活动动词作谓语造成的偏误。如,⑦*弟弟把那只小猫喜欢上了。句中的“喜欢”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没有处置意义,所以它不能作谓语动词。这类动词还有“希望、愿意、同情、后悔等。
(四)趋向动词造成的偏误。如,⑧*我们一起把学校回了。句中的“回”是趋向动词。趋向动词虽然是动作性动词,但只表示动作的方向,而不表处置。这类动词也不能作谓语动词。
(五)谓语动词缺失造成的偏误。刘月华认为:“把”字句是指谓语部分带有由介词‘把’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动词谓语句。也就是说,在“把”字句中一定要有动词,如果句中没有动词,那就是错误的“把”字句。
三、宾语的偏误分析
“把”字句的偏误中宾语的偏误有以下两种:
(一)宾语无定造成的偏误。如,⑨*他把一台电脑买回来了。一般情况下,“把”字句中的宾语必须是有定的。所谓“有定”,就是这个宾语必须是谈话双方都确定的。而上句中的“一台电脑”为不确定的事物,因而不能用作宾语。
(二)宾语错序造成的偏误。如,⑩*我把吃完了那些水果。“把”字句的基本结构用公式来表示就是:主语+把+宾语+动词+其他成分,介词“把”之后紧跟的应是宾语,而在⑩句中,“那些水果”错被放在了句末,因而造成了偏误。
四、补语的偏误分析
补语的偏误大都起因于特殊的补语类型,其偏误类型有以下四种:
(一)可能补语造成的偏误。如,*他把这些功课做不完。“不完”作为可能补语只表示一种可能性,不能表示确定的结果或变化。学习者没有遵循语义上的“确定性”这一原则,才出现了如此偏误。
(二)趋向补语造成的偏误。如,*请你把通知单送回来我家。若“把”字句中的谓语部分是复合趋向动词,同时句中也有表示处所的词,那么处所词就应该放在复合趋向补语的两个词中间,像上述例句应改为“送回我家去”。
(三)语义指向错误造成的补语偏误。如,*他把这篇课文翻译得很认真。在“把”字句中,状态补语是可以作谓语动词后的补语的,它的语义指向的应是宾语。而例句中的“很认真”的语义指向指向了主语“他”而非宾语“课文”。上述句子应该改为“他很认真地翻译课文”。
(四)处所补语造成的偏误。如,*他把午饭吃在那家川菜饭店。这个句子从句式上看是“主语+把+宾语1+动词+在+宾语2”,从语义角度看,句式是表示位移的,即“宾语1”的位置因为“动词”动作而发生位移。但此句中的“午饭”并未因为动词“吃”而发生位移。这个句子应改为:“他在那家川菜饭店吃午饭”。
以上就是“把”字句的四大偏误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希望能直观地向学习者介绍这些偏误类型。也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在此基础上有更深入的研究,找寻更为有效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共同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叔湘.把字用法的研究汉语语法论文集[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2]刘颂浩.论“把”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把”字句的难点[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02).[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作者简介:毕芳丽,女,汉族,山东日照人,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级研究生,专业对外汉语教学。
第四篇:售后会议类型及特点
售后部门会议类型及应用特点
1、常规活动——洗脑
观念灌输,健康专业教育——洗脑
完成新老顾客的第一次转型
(第一次购买,实现30%的顾客购买)
2、短线旅游感恩活动——洗心
①活动政策:累计续购
②活动由头:放松心情,接触大自然,免费吃住玩③活动关键亮点:A、夹菜,倒水,倒酒
B、旅游途中搀扶拥抱顾客
C、晚饭后睡觉前热水泡脚洗脚④活动目的:A、第二次销售,阻止成为休眠顾客
B、迅速建立感情、信任,并很自然地双方接受。
(完成员工与顾客之间的感情升华,第二次购买,实现参会老顾客50%的顾客塞货)
3、感恩活动(喜乐会)——洗心
对未续的顾客,以大政策(不累计)刺激
①活动对象:老顾客
②活动政策:特殊的大政策
③活动亮点:A、大政策加十重大礼
B、员工与顾客互动煽情
④活动目的:A、第三次加强销售
B、成为忠诚顾客
(第三次购买,完成80%顾客塞满货,杜绝休眠)
4、企业文化类大型活动——洗眼
①活动由头:A、康福寿公司——周年庆典
B、厂方领导莅临古城,看望顾客
C、地方领导参会
②活动亮点:A、所有新老顾客参与,以顾客数量增加顾客信心
B、以企业文化介绍为主,突出公司的价值观、企
业历史、企业荣誉、企业工程
C、突出公司的公益活动
D、突出顾客参加的多种活动及旅游
E、顾客获奖及发言,突出真实感
F、公司领导发言畅谈企业精神,价值观,淡化商业
G、厂方领导发言畅谈生产工艺,设备,原料,突出产品物有所值
H、参会政府领导发言,畅谈老年健康与老龄化社会问题,侧面肯定公司的行为和工程的正规性,突出政府背景增加可信度
③活动政策:大活动(不累计)
④活动目的:A、强化顾客对公司的信心
B、加强顾客对公司的全面深刻认识
C、培训铁杆,忠诚顾客
D、达到资源整合的目的(第四次购买,完成100%购买,实现顾客变为绝对忠诚顾客的转变,并从续购上升为转介的质的飞跃)
第五篇:广告英语中修辞手法的类型及特点分析
摘 要:广告英语是一种商业性语言,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变体和具体形式。它在语言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分析一些广告词来研究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关键词:广告英语;修辞手法;特点
英语中的“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原意为“商业上的告示”,是17世纪中叶英国开始频繁商品活动时流行的。它源于拉丁语advertere,具有“吸引人们注意力”,“推销产品”的含义。当今时代是个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广告已成为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使广告成为世界性的经营理念。广告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具有准确、舒畅、优雅的特点,这使它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语言研究价值,如果广告词比较独特,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宣传的效果自然非同凡响,所以我们可以说,广告英语的成功要取决于其语言的独特性。而语言的独特性又取决于各种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优秀的英语广告应该既通俗易懂,又耐人寻味,运用修辞手法应贴切自然,不可牵强附会,诉求对象的不同,要求广告措辞及其修辞手法应有所区别。本文通过分析一些英语广告词来研究广告英语中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几种:
一、比喻(figure of speech)
英语中的比喻主要分为明喻(simile)和暗喻(metaphor)两种。二者皆可使被描述的事物形象生动。1.明喻明喻是以两种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对比,让人们知道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如:As soft as Mother’s hands.(童鞋广告)广告词巧妙地把鞋比喻成母亲的手,突出童鞋的柔软、舒适,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的呵护。The airline that’s smooth as silk.(Fly Thai航空公司广告)泰国航空公司将其安全平稳的形象比作丝绸,使人们觉得很亲切,尽可放心乘坐。2.暗喻在采用暗喻修辞手法的句子中,有时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有时采用“本体+是+喻体”的典型句式。这类句子比较含蓄,但却不难理解,给消费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如: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口红广告)这则广告把口红比成了缎子(Satin),即在嘴唇上擦上口红,就像穿上了光亮柔滑的缎子一样,以此来打动女性。Kodak is Olympic color.(柯达彩色胶卷)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们激烈角逐,力与美的精彩瞬间,我们可以通过柯达捕捉到,并且色彩逼真,令人信服。
二、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是为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使文人格化。如:Why your skin drinks it down so quickly?(玉兰油广告)句中“skin”被拟人化,由drink来和它搭配,以此来显示玉兰油的魅力。It’s for your lifetime.(手表广告)这则广告将手表比作人,且与你朝夕相伴,仿佛是你的情人。这既说明该商品的重要,又强调了该手表的质量经久耐用。
三、押韵(Rhyme)
押韵是广告英语中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段。它可以使广告节奏鲜明,抑扬顿挫,格调优美,容易记忆。常用的是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End Rhyme)。头韵即相同的词首辅音在同一组词或同一句话中反复出现。尾韵指相同的词尾辅音在一组词或一句话中反复出现。如:My Goodness!My Guinness!(吉尼斯黑啤酒广告)广告词既押头韵,又押尾韵,能生动刻画人们对该啤酒赞不绝口的情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效果很明显。Hasty,Tasty.(快餐广告)该广告巧妙运用押尾韵的方法,使广告词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便于记忆。Clear it up.Don’t cover it up.(洁根净香皂广告)广告词头韵尾韵相同,句中“it”指面部的粉刺、面疮。这样的广告词具有视觉美和听觉美,广告的感染力大大增强。
四、排比(Parallelism)
排比这种修辞格是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的句型,使广告重点突出,广告词也极具感染力和说明力。如:It’s Swift!It’s Sleek!It’s Spacious!The saloon that’s really a sports car.(某汽车广告)此广告采用排比手法,突出该汽车优点:swift,sleek,spacious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Love in your heart——peace in your mind——Lifeguard in yourhome——the disinfectant you trust completely.(消毒剂广告)广告词以相同的结构层层深入,给消费者加深印象,让其心服口服。
五、重复(Repetition)
为了使广告词具有极强的节奏感,易于传播,广告写作人会有意重复某些词或句,以增强渲染效果。如:Whatever you’re eating,drink Maeus Rose.Always light,alwaysfresh,always chilled,always right.(某酒广告)这则酒广告重复用了四个“always”,突出强调该酒质量,口碑一直都很好,宣传效果不凡。When you’re sipping Lipton,you’re sipping something special.(某果茶广告)句中“Lipton”是果茶名,通过反复用“you’re sipping”的语法结构,突出了该果茶是“special”,使人不禁要去品尝。
六、双关(Pun)
双关即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现象使一个句子或词语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委婉含蓄表达,且又幽默新奇。双关语形式一般形式活泼,言简意赅,主要包括语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1.语音双关(Phonetic Pun)是利用一些词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双关。如:OIC.(某眼镜广告)这是一则推销眼镜的广告商标,读音与“Oh,I see.”相同,它很好地说明了眼镜的作用,简单明了,与常规广告大不一样,起到了很好的推销作用。再如:Make your every hello a read good buy.(电话广告),在这则广告中,广告商利用“good-bye”与“good buy”同音的形式形成双关,给顾客留下很深的印象,达到不错的推销效果。
2.语义双关(HomographPun)即利用一词多义的形式构成双关。如:Blue Ribbon.(蓝带啤酒广告)在英国冠军奖牌系蓝色绶带(blue ribbon),亚军奖牌系红色绶带(red ribbon),因而许多人用“blue ribbon”代指冠军或一流产品。在此,广告商利用此名字宣传该产品质量无与伦比。又如: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rest and play.(玛斯巧克力广告),英语中有两句谚语,即: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s away.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 Jack a dull boy.该广告词借用两句谚语的形式和内容,能让人很快就记住它,并且广告词中说玛斯巧克力广告能让人工作时精力充沛,休息时放松自如,这又增加了商品诱惑力。
七、仿拟(Parody)
仿拟是模仿现成的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影响深远的词、句乃至文章体裁等语言形式,又加入自己的语言,构成的一种新奇的表达形式。如:Part-time Job Earn Xtra Money.(某招聘广告)该广告中“Xtra”是“extra”的仿拟词,“X”代指“ex”,因为它们同音,除此之外“X”在数学中指未知数,因而这句广告词就使人们想到:做了这份工作,外快多的都成未知数了,表达效果增强了不少吧。Hero Meets Hero.(某招聘广告)这是仿拟谚语“Like Knows Like.(英雄识英雄)”,广告商换了谚语中的原词。此广告暗示伯乐欲求千里马之意,用大家比较熟悉的谚语、名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如: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某公益广告)该广告仿拟成语“Better later than never.(晚来总比不来好)”。句中“late”为本义“迟”的意思,后面的“the late”代指“thedead”,以生动语言警示司机们安全驾驶。
八、对比(Contrast)
对比是利用反义词或相互对照矛盾的词语来加强句子的气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Do more,work less.Outdoors the earth frozen to a 3-foot depth,Indoors warm and cozy like spring.(某电暖器广告)广告词通过用“more”与“less”,“outdoors”与“indoors”两种情形的对比,告诉人们一边是冰冻三尺,一边是春意融融,使人对严寒里带来温暖的电暖器有更好的印象,激发人们购买电暖器的欲望。
九、反语(Irony)
反语指运用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的表现形式,从对立面来表达。如: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don’t listen——They’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某公益广告)该广告把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用反语来叙述,让人们觉得荒谬可笑,而又让人从中领悟其真正目的,明辨事理。
十、对偶(Antithesis)
对偶是将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的修辞手法。The choice is yours.The honor is yours.(某商场广告)广告词通过用整齐的结构,意义前后呼应,在商场和消费者之间创造了一种无形的友好氛围。
十一、夸张(Hyperbole)夸张是指为了强调或突出事物反而采取夸大的措辞手法,即把被描述的事物加以艺术的渲染或夸大。夸张在使用中可分为夸大法和缩小法两种。如:We ha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s where you’d neverexpect in a pie.(某馅饼广告)此广告运用夸大的手法烘托了馅饼里营养的丰富和味道的鲜美,让人拍手叫绝。虽然明知广告词夸大了馅饼的数量、规模,但还是会激发人们购买的欲望。Nobody is perfect.(苗条健身器材)该广告以缩小手法告诉人们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大家都有必要选用该器材,把适用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人,向所有人推销该产品,以此扩大销路。总之,正是各种修辞手法在广告英语中的广泛合理运用,才使得广告语言更加精炼、准确、生动、舒畅、优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我们加强对广告英语的研究,这对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市场必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茁.英语广告词语的仿拟艺术[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104-107.[2]刘明珠.仿拟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i科学版),2002(4):100-102.[3]彭丹.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修辞特征[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122-123.[4]邱明信.广告英语中的仿拟运用形式及其特点[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3):71-73.[5]梁婷.英语广告实用手册.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6]赵静.广告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