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这里的商品,包括有形商品(货物)和无形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等)。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国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
三、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指按同一种货币为计量单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各国的进出口额进行相加来计算。思考题:(为什么?)※
四、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注意:相关统计资料中,一般都采用这个指标。
五、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量。注意:可以弥补由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不可比较性。※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注意:等于对外贸易额/GDP(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
反映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例如,日本、中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
七、对外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国际竞争力,一般用贸易条件系数来表示。
贸易条件系数=出口商品价格/ 进口商品价格
注意:系数大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系数小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八、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商品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比重。
注意:进口与出口要分开计算。
※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国的对外贸易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该国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的比重。
例如: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或者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就反映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
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各经济体或各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重。
例如:欧盟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
(一)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
(二)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净进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
(三)复出口贸易
复出口贸易,又称再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
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
例如:中国香港将中国大陆生产的玩具输入后,依靠其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包装能力,又出口到欧美市场。
(四)复进口贸易
复进口贸易,又称再进口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后,未经加工又输入到本国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出口的目的是为了再进口。
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
例如:中国将服装先出口到欧美市场,然后再进口回来,以迎合国内媚外的消费者。
(五)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参与而进行的进出口活动。
注意:三个国家都是贸易活动的交易主体。
贸易商品可以运往第三国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例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较发达。思考题:(具体的交易程序是怎样?)
(六)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运输需要穿越第三国家的国境。
注意:尽管第三国并没有参与贸易活动,但第三国要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
例如:尽管中亚地区贫穷落后,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过境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较发达。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一国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既不对进口贸易设置种种障碍,也不对出口贸易给予优惠、补贴。
注意:这时一种理想贸易,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二)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是指一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或商品,而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保护措施。注意:主要表现为
①采用高关税、高技术壁垒等手段来限制进口贸易 例如:落后国家利用关税壁垒限制进口贸易;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贸易。
②采用优惠甚至补贴手段鼓励出口
例如:美国和欧盟几十年来,依靠大量的财政补贴,支持其农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或地区。
(三)统制贸易
统制贸易,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利用政府的力量,统计、组织和管理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
例如: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统制贸易。
(四)管理贸易
管理贸易,是指政府一方面通过签订大量的贸易协定来协调和处理国际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又颁布大量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理本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行为。
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实行管理贸易。
三、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一)有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又称货物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货物的贸易。
注意:《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见课本P8,国际贸易实务需要)
(二)无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产品的贸易。注意:中国的对外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所占比重较小。
四、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一)总贸易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总进口,是指进入过境的商品。总出口,是指离开国境的商品。
(二)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进口,是指从国外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专门出口,是指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
五、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数量划分
(一)双边贸易
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可以成为双边贸易,中国从日本进口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又向日本出口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二)多边贸易
多边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例如:东盟10国之间、欧盟20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
(一)现汇贸易
现汇贸易,是指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注意: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绝大部分贸易都是现汇贸易。
(二)协定贸易
协定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所签订的贸易协议里里约定,双边贸易通过记账方式交易,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结算。
例如: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
(三)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经过计价、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注意:贸易双方国家的外汇储备都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易货贸易方式。
思考题:易货贸易有何弊端?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保护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5~16世纪,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商业资本的力量日益强大。于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二)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早期重商主义学说(1)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塔福特(2)主要观点
货币是唯一财富;
鼓励货物出口,以赚取贵金属; 禁止货物进口,以防贵金属外流。
(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2.晚期重商主义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其代表作是《英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宝库或对外贸易平衡》(2)主要观点
取消货物进口和货币输出的禁令,实行出超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实现货币的增值。(即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三)对重商主义学说的评价
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
研究内容局限于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实质。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一)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尽管美国、德国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其工业品无法与英国、法国的廉价工业品竞争。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抵制外来工业品,要求对外贸易实行保护政策。这样,在美国和德国,保护贸易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二)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代表人物
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757~1804)※2.主要观点
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美国实行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后,于1890年,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3.对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
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
研究内容能透过经济现象,反映经济本质。
(三)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代表人物
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弗里尤里希·李斯特(1789~1846),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主要观点(1)生产力论
主张,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认为,保护的初期,国内工业品会价格上涨,消费者受损;但是,在国内工业发展起来后,商品价格会下降,消费者终将受益,国家就获得了生产财富的能力。
因此,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本国生产力。(2)经济发展阶段论
将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原始未开化时期和畜牧业时期:不需要贸易保护。(没有国家、没有贸易,)
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既能输出农产品,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也能输入工业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农工业时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尽管工业已有发展,但并不具备与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所以应该保护幼稚工业。)
(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但是,对于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已被保护到成熟时期,或者被保护了30年还未发展起来工业,以及农业不需要贸易保护。)
农工商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工业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农工商业时期,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法国处于农工业时期与农工商业时期之间,两种政策都可实行。)
※3.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1)实质
不是保护所有民族工业,而是保护具有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
不是保护落后,而是通过保护贸易政策来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用机器化大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予以承认,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最终实行自由贸易。(2)贡献
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3)缺陷
生产力的理解和影响生产力因素的分析是错误的,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之基础是错误的。
思考题: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三、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一)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化;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总之,市场严重失灵。
原有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已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看不见的手”也无法发挥作用。于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就逐渐诞生了。※
(二)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三)主要观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过时
因为它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基础之上,而经济危机使失业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2)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忽视,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调节均衡的过程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认为,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逆差能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在凯恩斯的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其追随者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当一国出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会引起其它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和国内投资一样,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则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
当一国进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必然向国外支付更多的货币,从而引起国内收入减少,消费下降,与国内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的漏斗。
因此,只有对外贸易顺差,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并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3.主张“奖出限入”
应该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对外贸易顺差 ※
(三)对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 1.积极性
这一理论推动了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从而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都产生了重大作用。2.局限性
(1)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如果各国都无节制地“奖出限入”,必然导致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高筑,贸易战频繁发生,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2)缺乏全球普适性
如果各国都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就必然导致世界总进口量的减少;而该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全球总进口量的增加。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是部分国家实行该政策。
思考题: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国内经济越来越需要海外原材料市场和海外产品市场做支撑,而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又限制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于是,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理论就产生了。
(二)绝对优势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2.主要观点
(1)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某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少于其它国家生产同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
绝对优势来源于一国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熟练劳动。
一国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其它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获取价差,即在两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从而带来国际分工。(2)主张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使贸易两国的资本和劳动,从生产能力低的行业向生产能力高的行业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通过国际贸易,较多的产品生产量就转变为较多的商品交易量,从而给双方国家带来贸易利益。3.对绝对优势学说的评价
在供给(假定投入要素和生产产品的数量)、需求(假定收入预算约束)和国际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进出口等值、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等)三个方面都有太多的假设前提,是一种理想贸易模式。
(三)比较优势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主要观点
(1)比较优势也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国家生产单位同种产品的比较成本。
例如:生产同样单位毛呢,英国需要100人,葡萄牙需要90人;生产同样单位葡萄酒,英国需要120人,葡萄牙需要80人。
英国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100/120≈0.83,葡萄牙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90/80=1.125。显然,英国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低于葡萄牙的比较成本。
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120/100=1.2,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80/90≈0.89。显然,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低于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
于是,英国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毛呢,葡萄牙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葡萄酒;英国用毛呢去换取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葡萄酒,葡萄牙用葡萄酒去换取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毛呢。(2)双方都能获取比较利益,主张自由贸易
双方都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相互交换,带来合理的国际分工和有效的专业化生产,使得两国都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因而各国都愿意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1)进步性
为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主张提供理论支持,并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局限性
所主张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对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分析比较片面;
忽视了汇率、利率、税率和价格等因素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广义的赫—俄理论 ※1.代表人物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1879~1952),其代表作是《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的论点;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伯尔特尔·俄林(1899~1979),其代表作是《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创立要素禀赋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1915~2009)(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2.主要观点
(1)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禀赋差异→要素相对价格不同→产品价格不同→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即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
(2)说明各国进出口商品的规律
各国都出口利用本国丰裕资源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利用本国稀缺资源生产的产品。(3)自由贸易最终必然带来要素价格均等化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不同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还会使本国不同要素的价格均等化。3.对广义的赫—俄理论的评价
(1)是对比较优势学说的重大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剖析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要素禀赋差异。
(2)忽视了科技和管理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假定了太多的静态前提条件,忽视了其动态性。
(二)里昂惕夫之谜 ※1.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里昂惕夫(1905~1999)(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是《投入—产出经济学》和《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
※2.主要观点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资本要素丰裕、劳动要素稀缺的美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实结论与要素禀赋理论正好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
3.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1)劳动效率说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和基辛都认为,劳动生产效率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非熟练密集型产品;(美国工人劳动熟练程度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一般国家的3倍)
劳动资源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密集型产品、进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2)人力资本说
美国经济学家,凯南和肯林都认为,资本可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一国在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所投入的资本。美国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美国的劳动效率较高,美国出口的商品中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
如果将出口商品中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加总在一起,则美国出口的仍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理论相吻合)(3)市场不完全说
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自由贸易和完全竞争市场,而在现实中,美国政府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来保护本国非熟练劳动力,美国是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如果美国政府取消贸易壁垒,则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会比实际下降5个百分点。※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1)先进性
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吸引更多的经济学家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统计学引入经济理论的分析之中。(2)局限性
其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美国的国际贸易结构的研究;
其研究内容只涉及到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难以系统地揭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世界经济状况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越来越凸显出自身的矛盾和缺陷,难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于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渐探讨出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需求偏好相似学说
(一)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 ※
(二)主要观点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工业制成品贸易)频繁的原因是,它们有着相似的需求偏好。
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结构相似→消费偏好相似→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相似→产品供给结构相似→在市场重叠交叉地带就会发生国际贸易
因此,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贸易关系越紧密,贸易频率越高。所以,需求偏好相似学说,又称收入贸易学说。
例如:缝纫机发明于美国,在国内市场销售较好,后来逐渐出口到英国的纺织中心—格拉斯哥。这是因为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格拉斯哥与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偏好相似,有着共同的消费偏好,所以二者之间会发生缝纫机贸易。
阿司匹林发明于德国,后来逐渐出口到英国和美国,因为英美与德国的需求偏好相似。
三、产业内贸易学说
(一)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
(二)主要观点 1.相关概念
(1)产业间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不同产业所生产的不同产品。
例如:中国从日本进口小汽车,而日本从中国进口果蔬产品。
※(2)产业内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同一产业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例如:美国与日本,美国进口日本的节能型小汽车,而日本又从美国进口豪华型大轿车;
日本与韩国,日本从韩国进口半导体芯片,而韩国又从日本进口计算机零部件。※2.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1-∣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值为1,表明该国的某一产业内的出口商品额与该产业内的进口商品额相等;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值为0,表明该国的某一产业内,只有出口商品而没有进口商品,或者只有进口商品而没有出口商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越高,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指数越低,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注意:从全球总体上看,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来越高;
从不同国家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比发展中国家高。
课后作业题: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与某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异质性体现在质量、功能、商标、品牌、规格、款式、色彩和包装等方面,还可能表现在售后服务、广告宣传、信贷条件和交货时间等方面。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收入水平的差异→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的差异/
例如:日本从瑞士进口劳力士手表,而瑞士又从日本进口精工手表。中国日本进口高档多品种盐,而日本又从中国进口工业盐。(2)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产业内异质化产品生产规模↑→产业内分工发达↑\
产业内贸易发生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消费偏好相似→需求结构相似/ 例如:从全球来看,大多数产业内贸易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3)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动机
如果同类产品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国外市场→需求规模↑→生产规模↑→单位产品成本↓→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规模↑→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例如:日本从德国进口豪华型大轿车,而德国从日本进口节能型小汽车,两国厂商不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因为日本和德国厂商都能通过产业内贸易,使产业内的国际分工更为发达,大幅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而通过规模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课堂讨论题: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产业内贸易能得到迅速发展?
(提示:①“水平分工”②跨国公司③基础设施)
四、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一)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其代表作是《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二)主要观点
1.产品生命周期经历三阶段(1)创新阶段(或引进阶段)
创新国家(发达国家)研发生产新产品→产品技术不太成熟→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消费者并没有普遍接受→少量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或地区(2)成熟阶段(或增长阶段)
/国内消费者普遍接受→国内市场份额大
产品技术日趋成熟→大量生产产品
\大量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或地区
这些进口国(发达国家)模仿和掌握技术→大量生产产品→成为主要的出口国→出口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3)标准化阶段(或衰退阶段)
许多技术隐含在机器设备中→产品技术逐渐消散→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这类机器设备→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产品→成为主要的出口国→出口产品到最初的创新国家 ※2.产品生命周期决定国际贸易流向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产品要素禀赋差异→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同→产品会从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出口要素成本高的国家→形成国际贸易流动方向
具体说来:(1)创新阶段
生产的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只有少数科研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才拥有先进的科研能力和研发经费,具有研发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创新和生产出国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只有少量新产品才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
例如: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首先在拥有研发这些产品的各种资源的美国生产和销售,然后逐渐出口到需求偏好与之相似的欧洲和日本。(2)成熟阶段
生产的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不少发达国家进口这些新产品,从模仿生产新产品到逐渐掌握这些技术,进而拥有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资源,具有大量生产这些新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主要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
例如:欧洲国家和日本,由于进口新产品,逐渐掌握和拥有先进技术,具有生产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比较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3)标准化阶段
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标准化的生产要求隐含技术的机器设备,此时的技术和设备的成本相对较低;规模化的生产需要较多的生产工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较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因而,只有发展中国家才能大量生产这些产品,成为主要的生 产国,并出口到这些产品的创新国。
例如: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标准化、机器化和规模化生产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优势,才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并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其最初创新国—美国。
课后作业题: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剖析我国某一类产品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评价
(一)先进性
1.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修改、补充和发展
既对传统贸易理论的部分否定,也对传统贸易理论的部分吸收,更是对其重大的发展。2.更为科学性
在研究模式上,传统的贸易理论研究两个国家、各种要素和两种产品,而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多个国家、多种要素和多种产品;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贸易理论主要采用静态研究和定性分析,而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局限性
新的理论是分散的,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国家贸易产生的原因、格局和比较利益分析不够全面。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一)自由贸易政策
允许商品自由进出口→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竞争
(二)保护贸易政策
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或企业等
鼓励出口→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 ※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第一阶段(15世纪~17世纪)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理论→保护贸易政策
2.第二阶段(18世纪~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在英国和法国等工业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古典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学说和比较优势学说)→自由贸易政策
在美国和德国等工业不太发达国家,幼稚工业保护贸易理论(包括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
3.第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资本垄断时期
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
注意:此时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是不同的。
4.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①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3个成员国之间)→成立WTO→自由贸易政策
②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主要是西欧国家之间)→成立欧盟→自由贸易政策
③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政策 ④成立东盟10+1→自由贸易政策
⑤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主要表现在更为隐 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实施有利于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拓展和提升本国对外贸易的空间和实力 2.拉动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系列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扩大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 3.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本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上各个领域的话语权→维护本国利益
四、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具体措施,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本国的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 2.本国的物价水平和就业状况
3.国际贸易组织或协议给予本国的权利与义务
4.其他国家所奉行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一、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一)早期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禁止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政策 保证绝对的贸易顺差,防止贵金属流出
↘鼓励出口↗
(二)晚期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限制消费品进口↘
晚期重商主义政策 保证全国总的贸易顺差
↘奖励或补贴出口↗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一)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 1.鼓励工业发展
为工业发放补贴、津贴、奖金和政府信贷等; 2.实行高关税措施
限制工业品的进口;
限制重要原料和改良机器设备的出口; 3.实施免税措施
对于必需原料的进口免征关税; ※
(二)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 1.非盲目保护
/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的幼稚工业
不保护—保护期已过的幼稚工业(无论是否成熟)
\农业(工业能带动农业发展)2.受保企业回报社会
受到保护并发展壮大的企业或行业应该回报消费者; ※
三、资本主义资本垄断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护对象
不仅是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强大的或衰落的垄断工业。2.保护措施
不仅通过关税和贸易条约来保护,而且还采用非关税壁垒和其它奖出限入措施来保护。3.保护策略
不再局限于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进攻性地拓展国外市场。4.保护目的
不是为了培育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为了强化垄断国内外市场的能力。5.保护利益
不再是保护一般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自由贸易中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新保护贸易政策(大多体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
(一)新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范围扩大化
传统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
例如: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彩电等征收反倾销税;
西方国家采用申请签证和限制收入汇回等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劳务市场。2.限制进口措施隐蔽化
关税壁垒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
例如:欧盟以相关技术未达标为理由,限制进口中国的机电产品、温州打火机等产品;
日本以农药超标为理由,限制进口中国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
韩国以化学添加剂超标为借口,限制进口中国人工养殖的水产品。3.公平贸易救济措施频繁化
采用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的案例越来越多。
例如:美国对我国卧式木质家具和苹果汁等产品征税反倾销税;
西班牙和阿根廷对我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优势给予本国很多产品补贴,如:农产品、波音飞机等产品,但始终没有被征收反补贴税)
4.管理贸易合法化、系统化
管理贸易,是指以国内的贸易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条约、协定等来约束国际贸易行为。
例如:20世纪80年代,各国相继修订和完善原有的对外贸易法规、条例,强化对外贸易管理。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 1.较高的失业率
在经济危机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较高失业率→保护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 例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基于较高的失业率,对中国汽车轮胎征收特保税。2.强大的工会力量
工会力量→保护贸易政策→提高本国劳动力收入水平
例如:美国汽车产业工会组织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水平,提高进口日本汽车的技术壁垒。3.激烈的党派斗争
党派斗争→保护贸易政策→保护其支持群体利益
例如:美国共和党为了笼络其民心,往往出台保护贸易措施,保护钢铁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利益。4.剧烈的汇率波动
↗人民币和日元升值\
汇率剧烈大幅度波动→美元和英镑贬值 —汇率损失→保护贸易政策→弥补汇率损失
↘其它国家币值波动∕ 例如: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相继出台保护贸易措施,以弥补对外贸易的汇率损失。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废除谷物法
废除谷物法→进口廉价粮食→降低产业工人工资水平→压缩工业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
2.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商品数目
降低关税\
进口廉价工业原料→压缩工业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
减少纳税/ 3.废除航海法
废除航海法→全面开放英国沿海贸易运输和殖民地贸易运输→降低贸易运输成本→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4.取消公司特权
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全面开放对印度和中国的国际贸易→出口↑ 5.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取消英国与殖民地之间进口贸易的特惠关税和航运特权\
殖民地贸易自由
殖民地可以直接、自由地与其它国家从事国际贸易活动/ 6.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与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最惠国待遇→带动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创建良好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
二、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主要内容 1.关税壁垒逐渐弱化
在各个自贸区内外,关税税率大幅度降低,甚至为零。2.非关税壁垒逐渐减少
在各个自贸区内外,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逐渐减少。※
(二)特点
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贸易,而是与保护贸易相结合的自由贸易,是选择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自贸区内部国家之间>自贸区内部国家与外部国家之间 2.产业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 3.产品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非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
第四节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问题
(一)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 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出口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 \
贸易条件系数较低
进口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比重>进口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重/
(二)贸易地理方向不合理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
(三)贸易收支严重失衡
出口额>进口额,对外贸易顺差额过大,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对外贸易额对GDP的贡献率过高,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的原因
(一)要素禀赋差异
中国劳动资源较丰富→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 \
劳动密集型产品集中出口给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非劳动资源较丰富→知识、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
(二)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政策
支持出口力度>鼓励进口力度→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贸易收支严重失衡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粗放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投资需求和国外消费需求>国内消费需求→GDP依赖出口 ※
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并重型的对外贸易政策
(1)国内经济发展→亟需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力进口高科技含量的资本品→出台进口这类商品的贸易政策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劳动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创新技术、创建品牌→出口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和资本品→加大出口这类商品的贸易政策支持力度
第四章 关税措施 第一节 关税概述
一、关税的定义
关税,是指一国海关对通过本国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捐税。※
二、关税的特点 1.征税机关
由海关征收各种关税 2.税收主体和税收客体
税收主体(或课税主体)→进出口商
税收客体(或课税对象)→进出口商品 3.间接税
不是由纳税主体承担,而是先由进出口商垫付→打入国内外的销售价格→最终由国内外的需求方或消费者承担→属于间接税 4.强制性和无偿性
税法→纳税人必须无条件地缴纳→具有强制性
国家征税后无需返还→作为财政收入→具有无偿性 思考题:“出口退税”是否属于保护贸易行为?
三、关税的作用
(一)增加财政收入
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关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高 发达国家,关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低
(二)保护和扶持本国幼稚产业
设置较高进口关税→提高进口商品成本→降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保护本国生产的商品→保护和扶持本国幼稚产业
(三)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 1.优化进口商品结构
设置较高进口关税→限制进口奢侈品等
设置较低进口关税或免征进口关税→鼓励进口本国生产亟需的能源、原材料、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等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设置较高出口关税→限制本国生产亟需的能源和原材料等产品的出口 设置较低出口关税或免征出口关税→鼓励和支持本国产能过剩的产品出口
(四)促进贸易收支平衡
选择性设置出口关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利润率\
缩小进出口贸易差额
选择性设置进口关税→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提高进口商品的效益/
第二节 关税的种类
※
一、按商品流向划分
(一)进口税 1.进口税的定义
进口税,是指进口国的海关根据关税细则,对进入本国关境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2.进口税的种类(1)普通进口税
按照普通税率征税;
适用于从没有与进口国签订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地区那里进口的商品。(2)优惠进口税
按照优惠税率征税;
按税率的优惠程度,可分为:
A.最惠国税:适用于WTO缔约国之间进出口的商品。
B.普惠关税:适用于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进口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C.特惠关税:适用于宗主国进口殖民地的商品。(3)特别进口税
为了报复对方给予本国歧视性待遇,而向从对方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4)进口附加税
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的进口税以外,还要出于特定目的再征收的关税,包括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差价税。
A.反倾销税: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
B.反补贴税:对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出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补贴或奖金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C.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对售价低于国内同种商品售价的进口商品,按照差价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二)出口税
出口税,是指出口国海关根据关税细则,对输出本国关境的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注意:大部分国家一般不征税出口税; 只有特殊情况才征收,比如:由于欧盟和美国向中国政府施压,2005年中国对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采取“从量征税”征收出口税。
(三)过境税
过境税,是指一国海关对通过本国关境的外国货物征收的一种关税。注意:WTO规定成员国之间不应该征收过境税;
为促进本国运输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国家不征收过境税,只收取少量的准运费、印花费、登记费和统计费等。
二、按征税目的划分
(一)财政关税
财政关税,是指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注意:一般适用于落后国家或地区。
(二)保护关税
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市场或产业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三、按征收标准划分
(一)从量税
从量税,是指以商品的数量、重量、容积、面积或长度等计量单位为标准来计征的关税。
注意:具有手续简便的特点和抑制进口的作用;
例如:发达国家对于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质次价低的商品,往往采取“从量征税”方式征收进口税,提高单位产品的税负,削弱其价格竞争力,降低其利润空间,以便保护本国市场。
(二)从价税
从价税,是指以商品的价格为标准来计征的关税。注意:具有税负公平的特点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三)复合税
复合税,是指对一种商品同时订立和征收从量税和从价税。
/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 可分为
\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注意:具有税负较重的特点和抑制进口的作用。
(四)选择税
选择税,是指对一种商品,既可征收从量税,又可征收从价税。注意: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例如:国内物价上涨时,从价征收进口税;国内物价下跌时,从量征收进口税。
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对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采用按“从量征税”的方式来征收出口税,而不是采用“从价征税”的方式?
第三节 海关税则
一、海关税则的定义与构成
(一)海关税则的定义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以及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二)海关税则的构成 1.海关征税规章
/税则列号(或税号)
2.关税税率表—货物分类目录(除美国、加拿大等,全球100多个国家都采用《布鲁塞尔税则目录》)
/普通税率(一般高于优惠税率的1~5倍)
\税率—最惠国税率(WTO缔约国相互给予)
\普惠税率(税率低于最惠国汇率,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
\特惠税率(税率低于普惠税率,宗主国给予殖民地的)
二、海关税则的分类
(一)按税率有无区别划分 1.单式税则
单式税则,又称一栏税则,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 适用于没有差别待遇的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
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使用。(如,委内瑞拉、巴拿马等)2.复式税则
复式税则,又称多栏税则,一个税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
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复式税则。
(二)按制定者的权限不同划分 1.自主税则
自主税则,又称国定税则,是指一国根据关税自主原则单独制定的一种税则。
/自主单式税则
自主税则
\自主复式税则 2.协定税则
协定税则,是指一国通过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与关税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的方式确定的税率。
第五章 非关税措施 第一节 非关税措施概述
一、相关概念
※1.非关税措施的定义
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其它一切干预进出口的政策和措施。2.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其它一切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
二、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1.灵活性和时效性
行政程序→随时调整→灵活性
行政程序→制定和出台的效率高→时效性 2.歧视性和隐蔽性
差别对待→歧视性
不公开且似乎公平→隐蔽性 例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 3.有效性
限制进口(某些措施绝对)→无法规避→有效性 例如:绝对配额制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的种类
一、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绝对配额 ※1.绝对配额的定义
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超过则不许进口。例如:中国对于国内产能过剩的商品(服装、纺织品)和奢侈品的进口,实行绝对配额。2.绝对配额的种类
(1)全球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适用,超过配额,就不准进口;(2)国别配额:将一定时期内的总配额,分配给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自主配额:由进口国自主、单方面地规定从某国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
(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国别配额
\协议配额:由进口国与出口国双方协商达成的配额。
(二)关税配额 ※1.关税配额的定义
关税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在配额内进口,征收正常或优惠的关税;超过配额进口,则征收优惠关税或高关税或附加税。
例如:中国对进口大米、食糖、棉花、化肥等,实行关税配额;
在实务中,可以寻求有进口配额的单位合作进口。2.关税配额的种类
(1)优惠关税配额:配额内进口,征收优惠关税甚至免税;超过配额进口,则征收最惠国税。(2)非优惠关税配额:配额内进口,征收正常关税;超过配额进口,则征收高关税或附加税。※
(三)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的区别
绝对配额,如果超过配额,就不允许再进口;(无法绕过)
关税配额,如果超过配额,可以继续进口,但要征收关税。(纳税可绕过)
二、进口许可证制
(一)进口许可证制的定义
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对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事先申领进口许可证的一种制度。例如:英国对进口大部分纺织品、部分鞋类、陶瓷和电子产品等,都实行进口许可证制;
中国对进口机电产品等实行进口许可证制;
在实务操作中,进口商应积极寻求合作单位。※
(二)进口许可证的分类
1.按进口许可证与配额的关系划分(1)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国预先设定并公布有关商品的进口限额,然后在限额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每笔进口商品配发一定的数量或金额,配额用完,停止发放。
注意:往往与进口配额搭配操作使用。(2)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国预先不设定也不公布有关商品的进口限额,而是灵活地发放进口许可证。
注意:①限制进口,更具隐蔽性; ②容易滋生腐败行为。2.按进口商品的许可程度划分
(1)公开一般许可证(或公开进口许可证)进口商进口一般性商品,只要填写并递交,即可获证进口。
注意:①适用于国家不限制进口的商品,实际上是“自由进口”的商品;
②不规定国别或地区;
③旨在管理进口,不在于限制进口。
(2)特种进口许可证(或自动进口许可证)
进口商进口某些特殊商品,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批获证才能进口。
注意:①适用于严格限制进口的商品,如:香烟、酒、麻醉品、军火和其它禁运商品;
②往往规定国别或地区; ③旨在限制进口。
三、“自动”出口配额制 ※
(一)“自动”出口配额的定义
“自动”出口配额,是指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主动地为本国所出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设定一个限额。
(二)“自动”出口配额的形式 1.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进出口国双方通过“自动协议”或“有秩序销售协议”,规定出口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配额。
注意:①出口国通过出口许可证或出口配额签证等手段,来按照此配额限制出口;
②进口国通过海关统计核查手段,来按照此配额限制进口;
③这种配额的设定,并非出于出口国的真正意愿。
例如:在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下,中国对销往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按照出口的数量,实行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制。
2.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基于进口国的压力,出口国自行、单方面地为某种商品的出口制定一个限额。
四、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1.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低于其规定的最低限价时,就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例如:①1985年,智利对进口绸坯布,规定每公斤的最低限价为52美元,低于此价格,就征收进口附加税。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进口日本钢材,按生产成本和运费等,逐月公布最低限价,低于此价格,就禁止进口。
③欧盟曾对谷物和奶制品实行过最低限价。2.禁止进口
禁止进口,就是当一国政府认为最低限价不能避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时,就会颁布禁止进口的法令,公开禁止进口某些商品。
五、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1.海关估价制
海关估价制,是指海关为了征收进口关税而确定的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2.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专断的海关估价制,是指有些国家为了增加某些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而人为地提高进口商品的海关估价。
注意:国际上普遍按照《海关估价守则》来实施此项制度。※
六、进口押金制
进口押金制,又称进口存款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例和规定的 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款项的制度。
例如: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政府对400多种商品实行进口押金制,无论从哪国进口这些商品,都必须将进口货值50%的款项存入中央银行,冻结半年时间,以限制这些商品的进口。据估计,这项措施的实施,相当于征收5%以上的进口附加税。
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芬兰和新西兰等国也实行这种措施,巴西规定进口商必须缴存与合同金额相等的为期360天的存款,才能进口。※
七、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指一国的有关法令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商品必须优先购买本国所生产的商品。注意:目前,国际上普遍按《政府采购协议》来执行此项政策。※
八、进出口国家垄断
进出口国家垄断,又称国营贸易,是指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将某些商品的进出口权给予几个垄断组织。
例如:中国将石油的进出口权给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中国将化肥的进出口权给予
美国将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进出口权给予几个军火商;
欧美国家将农产品的进出口权给予几个大垄断公司;
九、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的定义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币汇率的制度。
※
(二)外汇管制的方式 1.数量型外汇管制
数量型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直接限制和分配,利用 集中外汇收入和控制外汇支出的手段,来直接限制和鼓励进出口贸易。
注意:对于限制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少数量的售汇支持;对于鼓励进口的商品,则给予较多数量的售汇支持。
对于限制出口的商品,规定较多数量的结汇;对于鼓励出口的商品,则允许较少数量的结汇。例如:外汇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往往采用。2.成本型外汇管制
成本型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价,来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
注意:复汇率制度,是指对不同的进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外汇买卖汇率。
例如:中国对于国内亟需的能源等商品,进口购汇时,给予优惠汇价;出口结汇时,则给予较高汇价。
中国对于高档烟酒等奢侈品,进口购汇时,给予较高汇价;出口结汇时,则给予优惠汇价。3.混合型外汇管制
为了更加严格地控制外汇买卖,同时采用数量型外汇管制和成本型外汇管制。
例如: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用混合型外汇管制,来限制和鼓励进出口贸易。
十、国内税
国内税,是指一国按税法规定,对本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和消费的商品,所征收的各种捐税。例如: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 注意:国内税的贸易壁垒作用更为隐蔽;
因为在本国境内,可以通过对国内外的商品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和税率,来增加进口商品的税收负担,削弱其竞争力,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十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和规定,对进口商品实行复杂的、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以维护生产安全和民众健康为理由,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注意: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领先的优势,频繁设置和变更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适用范围 1.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高级工业制成品等;
例如:德国规定国内使用小汽车的车门不能从前往后开,此项技术标准为进口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设置了贸易壁垒。
日本、英国和香港,要求汽车的方向盘设在右边,这样,就将方向盘设在左边的汽车拒之门外; 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电压为110伏特,而许多国家都为220伏特,将适用于220伏特的家用电器拒之门外;
日本采用推迟公布汽车技术标准的方法,限制进口小汽车。2.卫生检疫规定
主要适用于农副产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
目前,发达国家要求纳入卫生检疫范围的商品越来越多,检疫标准越来越高,甚至苛刻。3.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主要适用于服装、纺织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
目前,发达国家对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都有具体详尽的规定,商品标签上的内容越来越繁杂。例如:1999年,美国要求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熏蒸处理,以防亚洲天牛害虫带入美国;
2000年,中国要求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熏蒸处理,以防美国松毛虫带入中国; 2007年,美国要求从中国进口的毛绒玩具的填充物的材料和包装袋的标示文字。※
十二、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基于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目的,而对进口商品设定的绿色技术标准和法规。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进口国对影响和污染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2.绿色技术壁垒
进口国凭借其技术优势,规定出口国难以达到的环保标准。
例如:美国对进口中国的机电产品的噪音、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和安全性都提出极高的要求; 美国对进口中国纺织品,规定禁止使用118种染料; 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破坏臭氧层的商品; 3.绿色环保标志
表明商品在其生产、使用、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特殊标志。4.绿色包装
商品在使用和消费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而不污染环境的包装。5.绿色卫生检疫
规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
例如: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要求花生的黄曲霉素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二十,花生酱则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否则不得进口;
日本规定茶叶的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零点二,否则不得进口;
美国和加拿大规定陶瓷制品的铅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七,澳大利亚规定百万分之二十,否则不得进口; 美国与欧盟之间因肉类制品的荷尔蒙健康标准,一直存在争端。
第六章 公平贸易救济措施 第一节 倾销与反倾销
一、倾销
(一)倾销的定义
倾销,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将商品等抛售到国际市场上的行为。注意:正常价格,指出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或国内生产成本。※
(二)倾销的实质
倾销是一种违反公平贸易规则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因为倾销价格往往低于进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冲击和伤害进口国本土企业的利益。※
(三)倾销的形式 1.按倾销的方式划分(1)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其生产成本,将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家的国内市场上的行为。
注意:具有显性的特点,容易遭遇对方的反倾销。(2)外汇倾销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通过人为地降低本币汇率而使本币贬值,从而扩大出口规模的一种行为。注意:具有隐性的特点。(3)间接倾销
间接倾销,又称第三国倾销,是指A国出口商将商品倾销给B国出口商,B国出口商再将这些商品倾销到C国。
注意:从A国到C国的倾销是间接的,需要通过B国出口商。2.按倾销的目的划分(1)偶然性倾销
偶然性倾销,是指由于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只好暂时倾销到国际市场上的一种行为。注意:目的是为了暂时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2)长期性倾销
长期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而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长期进行倾销的行为。
注意:倾销者往往通过规模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3)掠夺性倾销
掠夺性倾销,是指倾销者通过超低价格打垮所有或大部分竞争者,在垄断某一国际市场后,再提高销售价格来掠夺垄断利润的行为。
注意:①超低价格,有可能低于边际成本;
②以短期亏损,换取垄断利润;
③对进口国的损害非常严重;
④缺乏可操作性(因为一旦倾销者提高销售价格,就马上有新的竞争对手进来)
二、反倾销
(一)倾销的认定 1.倾销幅度的确定(1)出口价格的认定
①出口价格:出口商将其商品销售给进口商的价格;
②进口国首次转售价格:当不存在出口价格或出口价格不可靠时,以进口国首次转售价格为准;(2)正常价格的认定
①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在被指控期间,同种商品或同类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
②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如果不存在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则可以向第三国出口价格为准; ③结构价格:如果以上两种价格都不存在,则可以结构价格为准;
结构价格,是指被指控倾销的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各种费用及利润之和。(3)出口价格与正常价格的比较
将两种价格放到同一市场上比较:
分别对两种价格作必要的调整→得出二者之间的差价→得出倾销幅度 2.损害的确定
/被指控倾销商品的数量急剧增长
(1)实质性损害—被指控倾销商品的价格引起进口需求大幅上升
\被指控倾销商品严重影响或冲击进口国企业或产业
(2)实质性损害威胁
尽管还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害,但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进口国已受到威胁,威胁即将成为现实。
如:被指控倾销商品正在进口途中;出口国正在进口国扩大营销网点;市场份额正在急剧增长等等。(3)严重阻碍某一产业的建立
被指控倾销商品已经严重阻碍了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实际建立进程。3.损害与倾销因果关系的认定
被指控倾销商品直接导致进口国产业受损→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注意:倾销→损害,不管被指控倾销商品是众多原因之一,还是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
(二)反倾销调查程序 1.申诉与立案
(1)申诉:进口国受损产业或其代表→提交书面申诉;
(2)立案:进口国政府→审查申诉证据(书面上)→决定是否立案; 2.公告与调查
(1)公告:进口国政府→发布立案公告
注意:列明进口国、涉案商品、立案依据、开始调查的时间、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等)(2)调查:进口国政府→调查和证明(事实上)→被指控倾销商品与进口国产业受损的因果关系。
注意:调查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得超过18个月。3.裁定
(1)初步裁定:进口国政府→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初步裁定→存在倾销和因果关系;(2)最终裁定:进口国政府→根据最终调查结果→最终裁定→存在倾销和因果关系。※
(三)反倾销的具体措施 1.临时性措施
/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初步裁定→采取临时性措施
\出口商支付担保金(不高于预计的临时性反倾销税)
注意: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最长不超过9个月。2.出口商价格承诺
初步裁定→出口商价格承诺→调高价格或停止销售
/进口国政府不接受→说明不接受的理由→给予出口商说明的机会
出口商价格承诺
\进口国政府接受→暂停调查→达成价格协议→出口商提交执行情况材料→若违背 价格协议→进口国采取紧急行动
注意:①期限不得超过征收反倾销税的有效期限;
②期间内,进行必要的审查,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保持价格承诺。
3.反倾销税的征收
最终裁定→存在倾销和因果关系→征收反倾销税
注意:①税额不得超过倾销幅度; 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4.反倾销税的追溯征收
(1)初步裁定后没有采取临时性措施→追溯到临时性措施适用之时→追溯性征收反倾销税;
/最终反倾销税额>临时性反倾销税额→不追溯征收
注意:初步裁定后已经采取临时性措施
\最终反倾销税额<临时性反倾销税额→退还差额
(2)最终裁定倾销损害且有倾销史→追溯到临时性措施适用之前90天内→追溯性征收反倾销税;
注意:最终裁定损害威胁或严重阻碍→退还担保金→不追溯征收 注意:作为出口商一定要积极应对进口国的倾销与反倾销调查。
※
三、争端解决 1.争端解决的机构
WTO的“反倾销措施委员会” 2.争端解决
缔约国协商→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仲裁 注意:按照《反倾销协议》来操作。
四、规避措施 1.间接倾销
先出口到第三国→再出口到目的国→规避反倾销税 2.进口国或第三国组装
将零部件或组装件出口→进口国或第三国→组装成品→规避反倾销税 3.轻微改变
轻微加工→非功能性改变(外观等)→出口到进口国→规避反倾销税 4.后期发展
大幅度改进产品的内部构造→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出口到进口国→规避反倾销税
例如:1980年,日本为了规避美国征收的反倾销税,将电动手提打字机升级为电子手提打字机,并附有记忆和计算功能。
课后作业题:中国出口商品被控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补贴与反补贴
一、补贴的定义与实质
(一)补贴的定义
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对这些产业的生产和产品进行财政补贴和实行优惠待遇。
※
(二)补贴的实质
补贴是一种违反公平贸易规则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因为补贴→降低商品成本或弥补利润损失→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冲击和伤害进口国本土企业的利益。
※
二、补贴的形式
(一)生产补贴 1.财政拨款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生产企业,无偿拨出财政资金扶持其生产。2.优惠贷款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规模贷款、延长贷款期限等。3.税收减免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生产企业,减轻其税收负担,或免征某些税收。
注意:①各种生产补贴→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②后两种更具隐蔽性;
例如:美国和欧盟长期分别给予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大量生产补贴。
(二)出口补贴 1.直接补贴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出口商品,利用财政资金直接给予现金补贴。
注意:目的是弥补出口商品的国内外销售差价或利润损失→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例如:美国和欧盟长期对某些出口农产品实行现金补贴。2.间接补贴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出口商品,利用行政权力间接给予优惠待遇。
比如:免征或退还国内税、减免关税、提供廉价运输、提供商业情报等; 注意:目的是间接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注意:直接补贴比间接补贴更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例如:发展中国家与欧美之间、巴西与美国之间。
(三)出口信贷 1.出口信贷的定义
出口信贷,是指为了鼓励和支持本国生产产品的出口,出口国政府通过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政策性贷款。(政府补贴息差)2.出口信贷的种类(1)按贷款期限划分
/短期贷款:180天以内
出口信贷—中期贷款:1~5年 \长期贷款:5~10年
(2)按借贷关系划分
/卖方信贷:出口国银行低息贷款→本国出口商→以延期收款方式出口→直接地鼓励和支持本国商品的出口
出口信贷
\买方信贷:出口国银行低息贷款→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国银行→以即期付款方式进口→间接地鼓励和支持本国商品的出口
三、反补贴
(一)反补贴的发起与调查 1.反补贴的发起 产出合计占本产业产出的50%以上→认定“国内产业提出”→立案调查 2.反补贴的调查期限
一般为1年期限,最超不超过18个月。
(二)反补贴税的征收 1.反补贴税征收的前提
征收的前提→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遭受重大损害或严重威胁(1)重大损害
生产设备大量闲置→失业现象严重→多数企业达不到适当的利润率(2)严重威胁
同类产品销售下滑→存货较多→生产、利润、工资和就业有下降趋势 ※2.反补贴税征收的实质
补贴利益转移:出口国→进口国
注意:现实中,某一个国家单方面减少或取消补贴较难;多边共同协商才有可能。
例如:欧盟与美国之间相互推诿、指责和等待对方减少或取消农产品补贴和飞机制造补贴。
第七章 其他贸易措施 第一节 保障措施
一、保障措施的定义
保障措施,是指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某产业产生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国所采取的临时性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保障措施实施的前提条件
/绝对增长:实际进口数量的增长 1.进口商品数量急剧增长
\相对增长:与进口国国内产量相比较的增长
/严重损害 2.进口国某产业受到损害
\严重损害威胁
3.存在因果关系:进口激增→产业损害
三、保障措施实施的程序 1.调查
进口国政府→实际调查→是否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2.通知
进口国政府→发出书面通知→出口国政府 3.裁定
/双方政府磋商解决(1)初步裁定
\或进口国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2)最终裁定→进口国采取正式保障措施
例如: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出口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每年增幅不得超过7.5%。而从中国2005年上半年的出口情况来看,实际远远超过规定的增幅。
中国政府积极与欧盟、美国反复磋商,2005年6月11日和2005年11月8日,中国分别与欧盟、美国达成了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中国出口至欧盟、美国的纺织品,年增幅分别控制在8%~12.5%、10%~17%。
四、保障措施实施的形式 1.临时保障措施
/关税措施(惩罚性关税等)
进口国政府→初步裁定→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等)
注意:一般不超过200天,并且计入总期限之内。2.正式保障措施
/关税措施(惩罚性关税等)
进口国政府→最终裁定→采取正式保障措施
\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等)
例如: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2009年9月26日开始,对进口中国的小型轿车和轻型卡车的轮胎,加征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此前只征收3%~4%的关税)
锦湖轮胎公司由于得知年初美国的调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国内三个轮胎工厂的生产转移到越南和韩国的工厂生产。
中国商务部随后宣布,启动对美国部分汽车和肉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立案调查程序。※
五、保障措施与反倾销措施的区别
/反倾销措施:倾销→损害 1.标准不同
\保障措施:进口激增→损害
/反倾销措施:针对不公平贸易 2.针对性不同
\保障措施:针对公平贸易
/反倾销措施:维护公平竞争原则→属于自由贸易主义 3.原则性不同
\保障措施:维护不公平竞争原则→属于保护贸易主义
/反倾销措施:不允许对方报复 4.应对措施不同
\保障措施:允许对方报复
/反倾销措施:不需提交国家最高领导人审批 5.法律程序不同
\保障措施:一般需要提交国家最高领导人审批
第二节 鼓励出口措施
一、经济措施
(一)出口补贴
见第六章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
(二)出口信贷
见第六章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 ※
(三)出口信用保险 1.出口信用保险的内涵
出口信用保险,是指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建立的政策性保险。
例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注意:①被保险人:出口企业或相关银行;
②保险人: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公司;
③保险对象:应收货款;
④保险风险:进口商的商业性风险和进口国的政治风险等。2.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1)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转嫁风险损失→稳健经营出口贸易
(2)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灵活多样收款方式→国际贸易→提高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3)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容易获得出口融资→资金周转顺畅
(4)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了解国外买家的信用情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行政措施
/扶植出口企业或出口项目:优惠待遇→资金和税收等方面
行政措施
\维护出口秩序:法律手段→规范出口市场秩序
三、组织措施
1.成立政策研究机构
构建对外贸易战略→研究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保障本国的出口贸易利益 2.设立官方商业情报机构
搭建国际市场情报网络→搜集和整理海外商业情报信息→促进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建立国际贸易中心
中心场地永久固定→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外国进口商了解本国商品→洽谈和签订国际贸易协议→扩大出口规模和效益
四、其他措施 ※1.外汇分红
外汇分红,是指出口国政府为了提高出口积极性,允许出口商从出口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直接用于进口业务。※2.出口奖励证制
出口奖励证制,是指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某些商品的出口商颁发出口奖励证书,并允许出口商凭借该证书来进口一定数量的某些商品,或者允许出口商在市场上有偿地自由转让该证书。3.复汇率制
复汇率制,是指出口国政府规定,不同的出口商品适用不同的汇率,以鼓励某些商品的出口。※4.进出口连锁制
进出口连锁制,是指出口国政府规定,进出口商必须在履行了一定的出口义务后,才能获得一定的进口权。
五、经济特区
※
(一)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 1.自由港
(1)自由港的定义
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指在这种港口区域内,对输出入的货物不征收关税或只对部分商品征税,并且可以自由对商品进行改装、加工、装卸、整理、买卖、展览和长期储存等。
/北美型:分散、无明显区域界限
(2)自由港的类型
\欧洲大陆型:集中、有明显区域界限,如:汉堡自由港
注意:①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过境贸易;
②绝大部分国家都不征收关税,只收取少量的运费、登记费和统计费等。
2.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又称免税贸易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关境之外,利用山、河等天然屏障或用其它障碍物隔离起来的区域,准许外国货物自由免税进出入,从事贸易、工业和服务等活动。
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转口贸易。※
(二)保税区 1.保税区的定义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指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区域,以允许外国货物自由免税出入,并可对货物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加工和制造等。2.保税区的种类(1)指定保税区
仅仅用来存储外国货物,期限较短。(2)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
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加工和制造等,期限较长。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三)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港口或机场附近,划出的提供基础设施和享有免税待遇的特殊区域,以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出口加工业。
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出口加工业。
(四)综合型经济特区与科技型经济特区
都具备了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特点; 同时,还具备以下特点: 1.综合型经济特区
规模大、范围广
(包括出口加工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电信交通业等)2.科技型经济特区
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知识和科技为优势资源,创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高、精、尖的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注意:比出口加工区更具竞争优势。
第八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涵义
(一)服务的定义
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并索取报酬的活动。※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服务交易活动。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1.跨境交付
一成员方境内→境外任何成员方
(通过国际电信、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平台提供服务;)特点:在服务提供者的境外接受服务; 例如:国际网络购物等。2.商业存在
一成员方境内→境外任何成员方
(通过在境外设立商业性机构提供服务)
特点:在服务消费者的境内接受服务;
例如:在境外设立银行、保险等机构,来为外国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3.境外消费
一成员方境内→任何其他成员方
特点:在服务消费者的境外接受服务;
例如:涉外旅游等。4.自然人流动
一成员方的自然人→其他任何成员方的境内
特点:劳动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等。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
(一)以部门为中心划分 1.商业性服务
商业活动所涉及的服务
例如:法律服务、翻译服务、广告服务、包装服务和租赁服务等。2.通信服务
所有有关信息产品、操作、储存设备和软件功能等服务
例如:电信服务、邮递服务和视听服务等。3.建筑服务
从工程的设计、选址到施工的整个服务过程
例如:某建筑物的选址、设计、施工和维修等服务。4.销售服务
产品营销活动所涉及的服务
例如:批发服务、零售服务和特许经营服务等。5.教育服务
除国家义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服务
例如: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等。6.环境服务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服务
例如:道路清洁、固体垃圾的运输和处理、污水处理等。7.金融服务
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及其相关的金融服务
例如:存款服务、信贷服务、保险服务和证券发行代理等。8.健康及社会服务
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服务;社会服务
例如: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等。9.旅游及相关服务
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服务
例如:导游服务、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等 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
除广播、电视、电影以外的一切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
例如:演艺服务、电子游戏服务、竞技体育服务等。11.交通运输服务
货物运输服务及其相关服务
例如:航空运输服务、海洋运输服务、内河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陆路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
船务代理、报关代理等。12.其他服务
除以上11类服务以外的服务
例如:国际组织活动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等。※
(二)以要素密集程度划分 1.劳动密集型服务
比如:旅游服务、餐饮服务、住宿服务、销售服务和劳务输出入服务等。2.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
比如:金融服务、通信服务、建筑服务、运输服务和商业性服务等。
(三)以生产核心划分 1.生产前服务
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产品研发和设计等 2.生产中服务
比如: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软件管理等。3.生产后服务
比如:广告、营销、包装和运输等。※
三、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区别
/国际货物贸易:实物
1.商品形态
\国际服务贸易:无形
/国际货物贸易:可储存 2.储存性
\国际服务贸易:不可储存
/国际货物贸易: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分时进行的 3.供需是否分离
\国际服务贸易:生产与消费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四、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
1.国际服务贸易增幅>国际货物贸易增幅;
2.资本技术密集型服务增幅>劳动密集型服务增幅;
3.发达国家的现代服务贸易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的传统贸易增长较快;
4.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比重较高,多为顺差;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比重较低,多为逆差;5.发达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增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服务贸易增幅。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
一、技术的涵义
(一)技术的定义
技术,是指人类应用某种工艺来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系统知识。
(二)技术的特点 1.技术是无形知识
/以具体形态为载体:文字、语言、图表、公式、数据、配方等;
属于精神产物
\以无形形态为载体:实际生产经验、个人专门技能、个人专门经验等; 2.技术是系统知识
包括原理、设计、生产、操作、安装、维修、服务、管理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不可或缺。3.技术是商品
/使用价值
具有商品的二重属性
\价值
(三)技术的分类 1.按法律地位划分
/公有技术:向社会公开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如:公开的学术论文和学术报告等;
技术—产权技术:依靠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和商标等;
\专有技术:完全依靠发明人的保密手段来保护; 2.按发展周期划分
/发展阶段的技术
技术—成熟阶段的技术
\衰老阶段的技术 3.按表现形式划分
/软件技术:专利技术、注册商标、专有技术等;
技术
\硬件技术:作为软件技术实施手段的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 ※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定义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法人之间或自然人之间,按照一般的商业条件来转让技术使用权的贸易行为。
注意:这种有偿转让不同于技术参股的有偿转让。
※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货物贸易的区别
/国际货物贸易:实物形态
1.商品形态
\国际技术贸易:无形
/国际货物贸易:所有权和使用权
2.产权
\国际技术贸易:一般只转让使用权;转让方可同时转让给他方,受让方不可再转让
/国际货物贸易: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各种费用和合理利润及供求关系 3.价格
\国际技术贸易:主要取决于受让方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
/国际货物贸易:期限较短(货款两清)4.交易期限
\国际技术贸易:期限较长(技术传授、消化吸收)
/国际货物贸易:受贸易壁垒的限制 5.受限程度
\国际技术贸易:受贸易壁垒和政府干预的双重限制
四、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特点
1.国际技术贸易发展的规模迅速扩大,但所占比重较低; 2.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增幅>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贸易增幅;
3.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增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贸易增幅; 4.跨国公司成为技术贸易输出入的平台。
第九章 国际贸易术语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一、贸易术语的定义
贸易术语,是指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说明交货地点、确定风险、责任和费用划分等问题的专用术语。
二、贸易术语的作用
1.有利于贸易双方洽谈交易和订立合同; 2.有利于贸易双方核算价格和成本; 3.有利于解决履约争议。
三、国际贸易惯例
※
(一)国际贸易惯例的定义
国际贸易惯例,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经过长期反复实践自然形成的,并经过国际组织加以解释和编纂的一些行为规范或习惯做法。
(二)常用的国际贸易惯例 1.国际货款收付方面(1)《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1993年国际商会制定和修订(2)《托收统一规则》
1995年国际商会制定和修订 2.运输与保险方面(1)《伦敦保险协会保险条例》
伦敦保险协会制定(2)《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3)《约克—安特卫普规则》
国际海事委员会制定 3.国际仲裁方面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
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 4.国际贸易术语方面(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国际法协会→解释CIF价格术语
34(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简称《1941年美国定义本》)
美国6个商业团体→解释6个贸易术语
(3)《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简称《2000年通则》)
/E组:EXW 国际商会→解释13个贸易术语—F组: FAS、FOB、FCA \C组:CFR、CIF、CPT、CIP \D组:DAF、DES、DEQ、DDU、DDP
13种贸易术语买卖双方义务比较表,见课本P101.第二节 FOB贸易术语
一、FOB的含义
FOB,是Free on board的缩写,意思为“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在指定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完成交货,而买方开始承担此后的一切风险和费用。
例如:USD865.00/kg FOB Dalian,意思是:
在大连港船上交货,每公斤售价865美元。(卖方负责将货物运到大连港,装上买方指定的货轮,并办理出口报关等手续,而在装船以后发生的费用和风险,都有买方承担。)※
二、租船订舱
(一)大宗货物贸易
买方→租船运输→发出通知→卖方
注意:买方应该及时向卖方发出船名和装船时间的通知;
如果不及时通知→货等船→买方→等船费; 如果及时通知→船等货→卖方→等货费
(二)零星杂货贸易
/以买方代理人身份→买方为托运人 1.卖方→班轮托运→发出通知→买方
\以自己的名义→卖方为托运人 2.托运人身份的实际确定
/若约定,则按约定;
托运人身份
\若无约定,则按合同约定的条件办理;
例如:在FOB中,付款条件为付款交单时,如果是提示提单时支付价款,或者是提示货运单据时支付价款,或者是约定卖方须向买方提出提单,则卖方应该承担托运人的身份。3.托运人身份的意义
例如:在卖方出具担保函请求承运人签发清洁提单,而货物抵达目的港,买方发现货物与提单不符时,如果是卖方以买方代理人身份安排班轮托运,则买方不得向承运人主张权利;如果是卖方以自己的名义安排班轮托运,则买方可以向承运人请求损失赔偿。
三、装运港选择
/租船订舱→买方指定装运港→及时通知卖方(合同签订后指定)装运港
\班轮托运→卖方指定装运港→及时通知买方(合同签订后指定)
注意:①装运港不要含糊不清,不利于卖方预算内陆运输成本和做好装船运输准备。
比如:FOB Chinese Port,即在中国港口交货; FOB European Port,即在欧洲港口交货;
/在纽约内陆车上交货 ※②《1941年美国定义本》交货地点:FOB New York \或在纽约港船上交货
与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合同→FOB Vessel New York(在纽约港船上交货)→避免理解歧义
※
四、风险转移
/越过船舷:只要货物越过船舷,此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
FOB合同约定
\船上交货:当货物交到指定船舶上时,此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
例如:贸易合同约定“越过船舷”划分风险,如果货物从吊钩上脱落在码头上、驳船上或者海里,则损失应由卖方承担;如果货物从吊钩上脱落在船舶的甲板上或者是在船舱里受损,则损失应由买方承担。
假若双方约定“船上交货”划分风险,无论发生以上的哪种风险,其损失都应由卖方承担。(卖方承担“不交货”的责任)
注意:①《1941年美国定义本》规定,双方风险划分界限是“在船上”,不是“船舷”;
②在FOB条件下,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以集装箱场地(CY)”为风险转移的界限。
案例:某出口公司向外商出售一级大米300吨,成交价格条件为FOB上海。装船是货物经检验符合合同要求,装运后卖方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但是,航运途中因风浪过大,部分大米被海水浸泡,品质受到影响。货物到达目的港后,只能按三级大米价格出售,于是买方要求卖方赔偿价差。
卖方是否应该满足买方的这种要求?为什么?
五、保险购买
/越过船舷之前风险:卖方投保 1.“越过船舷”划分风险
\越过船舷之后风险:买方投保
/在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船舶上或船舱里之前的风险:卖方投保
2.“船上交货”划分风险
\在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船舶上或船舱里之后的风险:买方投保
注意:在实务中,卖方可以要求买方在投保时,加保“装船前卖方受益险”。
(因为保险利益来源于风险承担者,所以在装船前,买方不具有保险利益,不能为自己投保,只能为他人投保)※
六、交货方式
象征性交货:卖方→买方→按时提交全套凭证(货物发票、货运提单和保险单证等)
注意:只要卖方提交了全套凭证,不论货物是否完好或是否存在,买方必须无条件付款。
案例:2009年9月,美国某公司向中国某公司进口一批服装,价格条件是USD280.00/set FOB Vessel New York。装船后,中国某公司及时向对方进口商提交整套有效单据。同年10月,美国某公司提货时,发现这批服装丢失,而拒绝支付货款。
买方是否应该拒绝付款?为什么? ※
七、装卸费用
(一)班轮托运
装卸费计入运费→买方承担
(二)租船运输
1.FOB班轮条件(FOB liner terms)
买方→装船费用
2.FOB吊钩下交货(FOB under tackle)
卖方→吊钩所及处之前的费用 买方→吊钩所及处之后的费用 3.FOB包括理舱费(FOB stowed)
卖方→货物进入船舱之前的费用和理舱费
买方→货物进入船舱之后除理舱费以外的费用 4.FOB包括平舱费(FOB trimmed)
卖方→货物进入船舱之前的费用和平舱费
买方→货物进入船舱之后除平舱费以外的费用
5.FOB包括平舱费和理舱费(FOB stowed and trimmed)
卖方→货物进入船舱之前的费用、理舱费和平舱费
买方→货物进入船舱之后除理舱费和平舱费以外的费用
注意:FOB贸易术语的变形,仅仅是为了解决装载费由何方负担,并不改变双方的交货地点和风险界限。
※
八、清关手续
1.《2000年通则》→FOB贸易条件→卖方办理清关手续→负担各种捐税和费用
2.《1941年美国定义本》→FOB贸易条件→买方办理清关手续→负担各种捐税和费用
注意:与美国、加拿大的贸易合同要约定按照何种惯例办理清关手续。
案例:我国A公司从美国进口陶瓷制品5000件,外商报价为每件10美元FOB Vessel New York,A公司如期将5万美元的不可撤销即期信用证开抵卖方,但美国客商要求将信用证金额增加至50800美元,否则,有关出口关税和签证费用由A公司另行电汇。
美国客商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九、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航运
十、FCA贸易术语
FCA,是Free Carrier的缩写,意思是“货交承运人”,是指卖方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后,在指定的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即为完成交货,双方承担的风险也以此为界。
注意:与FOB比较,FCA具有4个特点:
①卖方提前转移风险;
②卖方提前取得运输单据;
③提前交单结汇;
④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案例:我国某进出口公司向新加坡某贸易公司出口香料15吨,对外报价为每吨2500美元FOB湛江,装运期为10月份,集装箱装运。我方10月16日收到买方的装运通知,为了及时装船,公司业务员于10月17日将货物存于湛江码头集装箱场地。当天晚上,该批货物因火灾全部灭失。
该损失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为什么?
如果将贸易术语改为FCA湛江,则该损失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为什么?
案例:我国某公司以FCA条件从意大利进口一批布料,双方约定最迟的装运期为6月13日。由于该公司业务员疏忽,没有及时将船舶信息通知意大利出口商,导致该出口商在6月16日才将货物交给我国公司指定的承运人。当我国公司收到货物后,发现部分货物有水渍,据查是因货交承运人之前两天雨淋所致。据此,我国公司向意大利公司索赔,但对方拒绝赔偿。
我国公司是否应该向意大利公司索赔?为什么?
第三节 CFR贸易术语
一、CFR的含义
CFR,是Cost and Freight的缩写,意思为“成本加运费(„„指定装运港)”,是指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时,卖方完成交货,并负责货物运至目的港的运费等,而卖方承担越过船舷之后的一切风险和损失。
例如:HKD600.00/bale CFR Amsterdam,意思是:
成本加运费付至阿姆斯特丹价格是每包600港元。(卖方负责办理运输和支付全程运费,承担越过船舷之前的风险和损失,买方承担之后的风险和损失。)※
二、租船订舱
/大宗货物贸易:租船运输
卖方
\零星杂货贸易:班轮托运
注意:卖方装船之后,应该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及时投保;
如果因卖方失误而耽误买方投保,买方可以要求卖方赔偿相关损失。
案例:某出口公司按CFR贸易术语与法国一家进口商签订一笔抽纱台布出口合同,价值8万美元,即期托收方式支付。货物于1997年1月8日上午被装上“昌盛轮”,当天业务员工作较忙,忘记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shipping advice),1月9日上午才发出通知。法国进口商收到装船通知向当地保险公司申请投保时,该保险公司已经获知“昌盛轮”于1月9日凌晨在海上沉没,拒绝承保。于是,该法国进口商立即来电称“由于你方迟发装船通知,致使我方无法投保,现货物已罹难,该损失应由你方负担,并赔偿我方利润及费用8000美元。”不久,出口商寄出的货运单证也被退回。
你认为出口商是否应该满足对方的要求?为什么?
三、港口选择
(一)装运港
/合同约定
装运港
\合同无约定→卖方→选择装运港
例如:CFR New York shipment from Stockholm,意思是:
成本加运费至纽约港,斯德哥尔摩港装运。
(二)目的港
/明确的目的港
目的港
\“同名异港”:应注明国名;同一国家的,还要注明具体位置。
例如:维多利亚港,全球共有12个;
黎波里港,黎巴嫩和利比亚都有。
※
四、风险转移
/越过船舷:只要货物越过船舷,此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
CFR合同约定
\船上交货:当货物交到指定船舶上时,此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
例如:贸易合同约定“越过船舷”划分风险,如果货物从吊钩上脱落在码头上、驳船上或者海里,则损失应由卖方承担;如果货物从吊钩上脱落在船舶的甲板上或者是在船舱里受损,则损失应由买方承担。
假若双方约定“船上交货”划分风险,无论发生以上的哪种风险,其损失都应由卖方承担。(卖方承担“不交货”的责任)
五、保险购买
/越过船舷之前风险:卖方投保 1.“越过船舷”划分风险
\越过船舷之后风险:买方投保
/在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船舶上或船舱里之前的风险:卖方投保
2.“船上交货”划分风险
\在货物完好无损地交到船舶上或船舱里之后的风险:买方投保
注意:尽管运输费用由卖方承担,但是,运输途中的一切风险都由买方承担。※
六、交货方式
象征性交货:卖方→买方→按时提交全套凭证(货物发票、货运提单和保险单证等)
注意:只要卖方提交了全套凭证,不论货物是否完好或是否存在,买方必须无条件付款。※
七、费用承担
(一)班轮托运
卖方→装载费和运费 买方→卸货费用
(二)租船运输
卖方→装载费和运费
1.CFR班轮条件(CFR Liner Terms)卖方→卸货费用
2.CFR卸至岸上(CFR Landed)
卖方→卸货费用
3.CFR吊钩下交货(CFR Under Ex Tackle)
卖方→卸货费用 ,4.CFR舱底交货(CFR Ex Ships Hold)买方→卸货费用
注意:CFR贸易术语的变形,仅仅是为了解决卸货费由何方负担,并不改变双方的交货地点和风险界限。
※
八、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航运
注意:①运输与保险脱节,出口商不太愿意采用CFR贸易术语。
②采用集装箱运输或驶进驶出方式,不宜使用CFR贸易术语,可以改用CPT贸易术语;
九、CPT贸易术语
CPT,是Carriage Paid To的缩写,意思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自费订立运输契约并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在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后,在指定的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即为完成交货,双方承担的风险也以此为界限。
注意:与CFR比较,CPT具有以下特点:
①卖方提前转移风险;
②卖方提前取得运输单据;
③提前交单结汇;
④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案例:我国A公司以CFR条件向美国B公司出口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玩具。合同规定,装运港为宁波港,目的港为洛杉矶长堤港,交货时间为6月27日,采用集装箱运输。6月25日,A公司提前将货物运至宁波港码头集装箱场地,等待装船。当天晚上,该批货物因码头失火全部毁损。
该损失应该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为什么?
如果贸易条件改为CPT宁波港码头,则该损失由卖方还是买方承担?为什么?
第四节 CIF贸易术语
一、CIF的含义
CIF,是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的缩写,意思是“成本、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在指定装运港当货物越过船舷时,卖方完成交货,并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运费和保险费,而买方开始承担此后的一切风险。
例如:USD280.00/set CIF New York,意思是:
成本、保险费加运费付至纽约,价格是每套280美元。(卖方承担支付货物的运费和保险费,买方承担越过船舷之后一切风险。)※
二、租船订舱
/大宗货物贸易:租船运输
卖方
\零星杂货贸易:班轮托运
注意:卖方装船之后,应该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及时要求卖方加保。
三、港口选择
(一)装运港
卖方→选择装运港
注意:一般不约定装运港,卖方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例如:CIF London shipment,意思是: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至伦敦港。
(二)目的港
/明确的目的港
目的港—某一地区的主要港口,例如:CIF one main Bohai Gulf ports,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至渤海湾的主要港口;
\可供买方选择的港口,,例如:CIF London/Hamburg/Rotterdam optional, Optional charges for buyers account.即成本、保险费加运费至伦敦港或汉堡港或鹿特丹港中的任一港口,选择费由买方支付。※
四、风险转移
/越过船舷:只要货物越过船舷,此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
CIF合同约定
\船上交货:当货物交到指定船舶上时,此后的一切风险由买方承担;
案例:我国A公司与荷兰某客商以CIF条件成交一笔出口交易,合同规定以信用证为付款方式。A公司收到买方开来的信用证后,及时办理了装运手续,并制作一套结汇单据。在A公司准备到银行办理议付手续时,受到荷兰客商来电,得知大部分货物在海运途中受损。据此,荷兰客商表示等到确定了货物受损
的具体情况之后,才向A公司支付货款。
荷兰客商的要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五、保险购买 1.保险购买人
卖方→以买方的名义投保→目的港之前的风险 2.保险金额
最低保险金额为合同价款的110% 注意:如果按国际惯例投保,买方要求扩大承保范围,则卖方可以买方的名义加保战争险、罢工险和暴动险等。※
六、交货方式
象征性交货:卖方→买方→按时提交全套凭证(货物发票、货运提单和保险单证等)
注意:只要卖方提交了全套凭证,不论货物是否完好或是否存在,买方必须无条件付款。
案例:2005年8月,某公司从印度进口一批棉纱,其中,“三马”牌四十支棉纱300包,“金鱼”牌二十支棉纱200包,合计金额9.35万美元,价格条件为CIF香港。货物装船后,卖方向买方提交全套有效单据。同年12月,进口商提货时,发现部分棉纱已被污损,经检验公正,共计损失2932.68美元。于是,买方要求卖方如数赔偿。
你认为卖方应该赔偿这笔损失吗?为什么? ※
七、费用承担
(一)班轮托运
卖方→装载费和运费 买方→卸货费用
(二)租船运输
卖方→装载费和运费
1.CIF班轮条件(CIF Liner Terms)卖方→卸货费
2.CIF卸至岸上(CIF Landed)
卖方→卸货费(包括驳运费)3.CIF吊钩下交货(CIF Under Ex Tackle)卖方→卸货费 ,4.CIF舱底交货(CIF Ex Ships Hold)买方→卸货费
注意:CIF贸易术语的变形,仅仅是为了解决卸货费由何方负担,并不改变双方的交货地点和风险界限。
案例:我国某出口公司与英国某进口商按CIF Landed London条件成交一批货物。合同规定,商品数量为500箱,以信用证方式付款,5月份装船。买方按合同规定的开证时间将信用证开抵卖方。货物顺利装运完毕后,我国该公司在信用证规定的交单期内,办好了议付手续,并收回货款。不久,该公司收到买方寄来的货物在伦敦港的卸货费和进口报关费的收据,买方要求我国该公司支付收据金额。
我国该公司是否应该承担这两笔费用?为什么? ※
八、适用范围
适用于海运或内河航运
注意:采用集装箱运输或驶进驶出方式,不宜使用CIF贸易术语,可以改用CIP术语;
十、CIP贸易术语
CIP,是Carriage Insurance Paid To的缩写,意思是“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是指卖方自费订立运输契约并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地的运费和保险费,在办理出口结关手续后,在指定的地点将货物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即为完成交货,双方承担的风险也以此为界限。
注意:与CIF比较,CIP具有以下特点:
①卖方提前转移风险;
②卖方提前取得运输单据;
③提前交单结汇;
④适用于任何运输方式。
案例:我国湖南A公司以CIF釜山条件向韩国B公司出口5万码纯麻坯布,规定4月20日前装船。A公司货物存于深圳笋岗仓库,并委托韩国C航运公司在深圳的代理为承运人。4月15日,C航运公司的代理派空集装箱到深圳笋岗仓库装货,当天由深圳皇岗口岸报关,货物抵达香港的集装箱场地,准备装船。但因C航运公司拖欠香港码头费用引起纠纷,货物被扣留了20天,致使货物无法按时装船。等到香港码头解扣后,该批货物市场时机已过,A公司只能以7折优惠价格出售给B公司。A公司向C航运公司代理索赔,而对方因欠债太多,逃之夭夭,A公司损失惨重。
分析:A公司不应该选择CIF贸易术语,应该选择CIP贸易术语。
①如果选择CIP贸易术语,当A公司将货物存于深圳笋岗仓库,将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就完成交货,风险就转移出去。
②尽管A公司已投保,但被扣于香港码头风险不是承保风险,因而无法向保险公司索赔。
③由于选择CIF贸易术语,所以在货物被扣不能装船时,A公司因没有取得“已装船清洁提单”而无法提早到银行办理结汇手续,影响了A公司资金周转。
④在CIF条件下,A公司不应该选择香港装船,风险界点之前的运输环节多,运输距离长,额外增加了A公司的风险。
⑤A公司在选择运输代理时,应该考察其资信情况。
第十章 商品价格 第一节 作价方法
※
一、固定价格法
国际贸易合同→确定→商品价格
注意:①固定价格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能更改;
②绝大多数国际贸易都采用固定价格法。
二、非固定价格法
※
(一)暂不固定价格法
国际贸易合同→暂时不确定商品价格→约定未来定价机制
例如:合同规定,以某年某月某日某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同种或同类商品的收盘价为基价,再加上一定金额作为交易商品的价格。
注意:①适用于价格变幅较大而又无法预测价格走势的国际贸易;
②双方都不承担市场价格变动风险。
(二)暂定价格法
国际贸易合同→约定暂时价格→交货前确定最终价格
注意:易引起贸易纠纷,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
(三)滑动价格法
国际贸易合同→约定基础价格→交货时或交货前按工资和原材料价格变动指数确定最终价格。
注意:合同应该订明未来调整价格的办法。
第二节 计价货币
一、计价货币的种类
/出口国货币
双方协商—进口国货币
\第三国货币
二、选择计价货币应注意的问题
1.自由兑换→计价货币可以兑换多种货币→减小和规避汇率风险 2.无政治风险→支付地→不会冻结双方所属国的资产→顺利结算货款 3.行业习惯→该商品国际交易习惯采用的货币 4.币值相对稳定→减小汇率风险
※
三、规避和减小汇率风险的具体办法 1.出口业务→“硬币”或“强币”(升值趋势)→本币将贬值→收入更多本币→规避汇率风险; 2.进口业务→“软币”或“弱币”(贬值趋势)→本币将升值→支付更少本币→规避汇率风险; 3.出口业务→如果买方坚持使用“软币”计价→卖方适当提高出口价格→间接减小汇率风险; 4.进口业务→如果卖方坚持使用“硬币”计价→买方适当降低进口价格→间接减小汇率风险; 5.不同合同→交替使用“硬币”和“软币”→减小汇率风险。
案例:1999年7月,中国某省一家外贸公司与西班牙某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一份出口贸易合同。在双方磋商买卖合同的计价货币条款时,中方外贸公司的业务员习惯性地以美元计价,而西班牙公司的代表则主张以欧元作计价货币。中方业务员未对欧元未来走势作任何预测,就同意了对方的意见。不料,在买卖合同履行过程中,美元与欧元的比价发生较大变化,欧元兑美元从1.08一路跌至0.82,造成中方外贸公司少收100多万美元。
分析:在出口业务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硬币”作计价货币,而中方外贸公司却以“软币”——欧元作计价货币,进而造成汇率损失100多万美元。
第三节 佣金和折扣
一、佣金
(一)佣金的含义 1.佣金的定义
佣金(Commission),是指中间商为买卖双方介绍交易或代买代卖的报酬。2.佣金的种类
/销售佣金
佣金
\采购佣金
(二)佣金的表示方式 ※1.用文字表示
例如:“每码200美元CFR香港,包括2.5%佣金”
→“USD200.00 Per Yard CFR Hong Kong Including 2.5% Commission”,或者→“USD200.00 Per Yard CFRC 2.5% Hong Kong”
注意:包含佣金的价格→含佣价; 2.用绝对数表示
例如:“每公吨付佣金25美元”→“USD25.00 Commission Per m/t”。
注意:①未包含佣金和折扣的价格→净价(Net Price);
②为说明是净价,在贸易术语后加注“Net”字样,如:“每套10美元CIF净价伦敦”→“USD10.00 Per Set CIF London Net”
(三)佣金的计算 1.按FOB价计算
运费和保险费等不是卖方的销售收入→不应作为计算佣金的基数→应扣除运费和保险费→按FOB价计算→出口商少支付佣金
例如:CIF价格为1000美元,运费和保险费分别为100美元和10美元,佣金率2.5%。
佣金=(1000-100-10)×2.5%=22.25(美元)※2.按成交价计算
例如:CIFC2.5%的价格为1000美元,佣金=含佣价×佣金率=1000×2.5%=25(美元)
注意:在实务中,很少按FOB价计算,大多按成交价计算。
净价=含佣价-佣金
=含佣价-含佣价×佣金率 =含佣价×(1-佣金率)
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净价+佣金
佣金=含佣价×佣金率
=含佣价-净价
例如:已知某出口商品每计算单位CIF净价为1000美元,佣金率为5%。
要求:按CIF价格计算佣金。
CIF含佣价=1000/(1-5%)=1052.64(美元)
佣金=1052.64-1000=52.64(美元)※
(四)佣金的支付
出口商→收到全部货款→另行支付佣金→中间商
注意:提前签订佣金书面协议
案例:中国A公司拟出口化妆品到沙特,正好沙特某中间商主动来函表示愿意为推销该化妆品提供服
务,并要求按每笔成交金额的5%收取佣金。不久,经该中间商的联系帮助,A公司与沙特B公司达成总金额5万美元的出口交易,装运期为订约后2个月内从香港装运,并签订了贸易合同。合同签订后,该中间商来电要求A公司立即支付2500美元的佣金。A公司复电:佣金需待货物装运并收到全部货款后才能支付。于是,双方发生了争议。
分析:A公司应该在同意接受中间商的推销服务后,及时与中间商签订佣金书面协议,约定在A公司收妥全部货款后才能支付佣金。
二、折扣
(一)折扣的含义 1.折扣的定义
折扣(Discount),又称“价格优惠”,是指卖方按照原价给予买方或中间商一定的价格减让。※2.折扣的种类
/数量折扣:买方的购买数量或金额达到一定标准
折扣—现金折扣:买方在约定的时间内付款
\促销折扣:中间商的促销业绩较好
(二)折扣的表示方法 1.文字表示
例如:“每打200美元CIF纽约减1.5%折扣”→
“USD200.00 Per Dozen CIF New York Vess 1.5% Discount” 2.绝对数表示
例如:“每打折扣3美元”→
“USD3.00 Discount Per Dozen”
(三)折扣的计算 1.按商品数量计算
折扣金额=商品数量×单位商品折扣额
例如:每件商品折扣5美元,共2000件商品。
折扣金额=2000×5=10000(美元)2.按发票金额计算
折扣金额=发票金额×折扣率
例如:发表金额为5000美元,折扣率为2%。
折扣金额=5000×2%=100(美元)※
(四)折扣的支付
进口商→主动→从货款中扣除
例如:应付货款8000美元,按约定,卖方应给予买方200美元的现金折扣。
则买方实际应支付的款项=8000-200=7800(美元)
第四节 商品报价
※
一、商品的价格构成 1.FOB报价
FOB报价=进货成本+国内费用+利润 2.CFR报价
CFR报价=进货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利润 3.CIF报价
CIF报价=进货成本+国内费用+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利润
二、商品的价格换算
※
(一)FOB、CFR、CIF价格换算
1.FOB价换算为CFR价和CIF价(1)FOB价→CFR价
CFR价=FOB价+国外运费(2)FOB价→CIF价
CIF价=FOB价+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 CIF价-国外保险费=FOB价+国外运费→
CIF价-CIF价×投保加成×保险费率=FOB价+国外运费→ 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FOB价+国外运费→
CIF价=(FOB价+国外运费)/(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例如:我方出口某种商品对外报价为480美元/吨FOB湛江,现在进口商要求改报CIF旧金山。试求:我方的报价应为多少才能使FOB净值不变?(假设国外运费和国外保险费分别是FOB价的3%和0.8%)
解:①国外运费=480×3%=14.4(美元/吨)
②国外保险费=480×0.8%=3.84(美元/吨)
③CIF价=FOB价+国外运费+国外保险费
=480+14.4+3.84=498.24(美元/吨)
例如:某出口商品我方对外报价为每吨1200英镑FOB黄埔,对方来电要求改报CIFC5%伦敦。
试求:CIFC5%伦敦的价格是多少?(已知:投保加成110%,保险费率为1.68%,运费合计为9.68英镑/吨)
解:①净价
CIF价=(FOB价+国外运费)/(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1200+9.68)/(1-110%×1.68%)
≈1232.46(英镑/吨)
②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CIFC5%=1232.46/(1-5%)
≈1297.33(英镑/吨)
2.CFR价换算为FOB价和CIF价(1)CFR价→FOB价
FOB价=CFR价-国外运费
例如:出口一批箱装货物,报价为35美元CFR伦敦,英国商人要求该报FOB价,我方应该报价多少? 已知:该批货物体积每箱长45厘米、宽40厘米、高25厘米,每箱毛重35千克,运费计算标准为W/M,每运费吨的基本运费为120美元,并加收燃油附加费20%和货物附加费10%。
解:①确定运费的计算标准
每箱毛重35千克→W=0.035M/T
每箱体积0.45×0.40×0.25=0.045m→M=0.045m M>W→应按体积计算运费
②每箱运费 F=0.045m×120×(1+20%+10%)=7.02(美元)
③每箱FOB报价
FOB价=CFR价-国外运费=35-7.02=27.98(美元)(2)CFR价→CIF价
CIF价=CFR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例如:ABC公司收到悉尼客户来电,询购睡袋1000只,要求按下列条件报出每只睡袋的CIFC3%悉尼的美元价格。
条件:束带国内购货成本为每只50元人民币,1000只睡袋的国内其他费用总计5000元人民币,ABC公司的预期利润率为10%。该睡袋为纸箱装,每箱装20只睡袋。从装运港至悉尼的海运运费为每箱20美元。按CIF价加一成投保一切险,费率合计为0.8%。(汇率为1美元折合8元人民币)
解:①FOB价=进货成本+国内费用+利润
=(50+5000/1000)×(1+10%)=7.56(美元/只)
②每只睡袋的国外运费 F=20/20=1(美元/只)
③CFR价=FOB价+国外运费
=7.56+1=8.56(美元/只)
④CIF价=CFR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8.56/(1-110%×0.8%)
=8.64(美元/只)
⑤CIFC3%=净价/(1-佣金率)
=8.64/(1-3%)
=8.91(美元/只)3.CIF价换算为FOB价和CFR价(1)CIF价→FOB价
FOB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国外运费(2)CIF价→CFR价
CFR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例如:我方出口某种商品,原报价为350美元/桶CIF纽约,现在进口商要求改报CFRC5%。试求:我方应将价格改报为多少?(已知:投保加成110%,保险费率为0.6%)
解:①净价
CFR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350×(1-110%×0.6%)
=347.69(美元/桶)
②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
CFRC5%=347.69/(1-5%)=365.99(美元/桶)
例如:某公司向香港客户报水果罐头200箱,每箱132.6港元CIF香港,客户要求改报CFR香港含5%佣金价。假定:投保加成110%,保险费相当于CIF价的2%,在保持原报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试求:①CFRC5%香港价应该报多少?
②出口200箱应付客户多少佣金?
③该公司可以收汇多少外汇?
解:①CFR价=CIF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132.6×(1-110%×2%)
=129.68(港元/箱)含佣价=净价/(1-佣金率)CFRC5%=129.68/(1-5%)
=136.51(港元/箱)
②佣金=含佣价-净价
=136.51-129.68 =6.83(港元/箱)③收汇总额=净价×数量
=129.68×200 =25936(港元)
(二)FCA、CPT、CIP价格换算 1.FCA价换算为CPT价和CIP价(1)FCA价→CPT价
CPT价=FCA价+国外运费(2)FCA价→CIP价
CIP价=(FCA价+国外运费)/(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2.CPT价换算为FCA价和CIP价(1)CPT价→FCA价
FCA价=CPT价-国外运费(2)CPT价→CIP价
CIP价=CPT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3.CIP价换算为FCA价和CPT价(1)CIP价→FCA价
FCA价=CIP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国外运费(2)CIP价→CPT价
CPT价=CIP价×(1-投保加成×保险费率)
第五节 成本效益核算
一、成本核算 ※1.没有出口退税
出口成本=出口商品进价(含增值税)+出口流通费+出口前税金(增值税除外)2.存在出口退税
出口成本=出口商品进价-出口退税额+出口流通费+出口前税金→
出口成本=出口商品进价-出口商品实际价格×退税率+出口流通费+出口前税金→
出口成本=出口商品进价-﹝出口商品进价/(1+增值税率)﹞×退税率+出口流通费+出口前税金→
出口成本=出口商品进价×﹝1-退税率/(1+增值税率)﹞+出口流通费+出口前税金
二、效益核算
※1.出口商品盈亏率
盈亏额=销售净收入-出口成本
(销售净收入→不含国外运费和国外保险费的销售收入,即FOB价;)盈亏率=(盈亏额/出口成本)×100% 注意:按照当日外汇牌价中的银行买入价,将外汇收入换算为人民币收入。※2.出口商品换汇成本
换汇成本=出口成本(人民币)/销售净收入(外汇)
注意:换汇成本<外汇牌价→出口盈利;
换汇成本>外汇牌价→出口亏损。3.出口创汇率
出口创汇率=(成品出口外汇净收入-原材料外汇成本)/原材料外汇成本
注意:原料若为外国产品→原料外汇成本→FOB价;
原材料若为进口材料→原材料外汇成本→CIF价;
适用于来件加工和来料加工的出口贸易。
例如:某外贸公司出口一批商品,国内进货价共10000元人民币,加工费支出1500元人民币,商品流通费是1000元人民币,税金支出为100元人民币,出口销售净收入为2000美元。假如,当日外汇牌价的买入价为6.8325。
试计算:
(1)该批商品的出口成本是多少?(2)该批商品的换汇成本是多少?(3)该批商品的盈亏率是多少?
解:(1)出口成本=10000+1500+1000+100=12600(元)(2)换汇成本=出口成本(人民币)/销售净收入(外汇)
=12600元/2000美元
=6.3(3)盈亏率=(盈亏额/出口成本)×100% =﹝(销售净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成本﹞×100% =﹝(2000×6.8325-12600)/12600﹞×100% =8.45%
例如:我方某外贸公司出口商品货号H208共5000箱,该货每箱净重20千克,毛重22千克,体积0.03立方米,出口成本为每箱人民币999元,外销价每箱120美元CFR卡拉奇。海运运费按W/M12级计算,装中远公司班轮出口,查运价表到卡拉奇12级货运费为每运费吨52美元。假如,当日外汇牌价的买入价为6.8325。
试计算:该商品的出口销售换汇成本及盈亏率是多少? 解:(1)每箱毛重22千克→W=0.022M/T 每箱体积0.03立方米→M=0.03m M>W→应按体积计算运费
国外运费=0.03×52=1.56(美元/箱)
销售外汇净收入=120-1.56=118.44(美元/箱)
换汇成本=出口成本(人民币)/销售净收入(外汇)
=999/118.44 ≈8.43(2)盈亏率=(盈亏额/出口成本)×100% =﹝(销售净收入-出口成本)/出口成本﹞×100% =﹝(118.44×6.8325-999)/999﹞×100% ≈-18.99%
第十一章 国际货款收付
第二篇:《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概论与实务》
教
案
吕福玉
Lfy1105@163.com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
一、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这里的商品,包括有形商品(货物)和无形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等)。
二、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国际贸易中的一国或地区与其它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注意:是指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对外贸易。
三、国际贸易额
国际贸易额,指按同一种货币为计量单位,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之和。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世界各国的进出口额进行相加来计算。思考题:(为什么?)
※
四、对外贸易额
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额。注意:相关统计资料中,一般都采用这个指标。
五、对外贸易量
对外贸易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总量。注意:可以弥补由价格变动所带来的不可比较性。
※
六、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
注意:等于对外贸易额/GDP(不是GNP,国民生产总值);
反映其对外开放的程度或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例如,日本、中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
※
七、对外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条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国际竞争力,一般用贸易条件系数来表示。
贸易条件系数=出口商品价格/ 进口商品价格
注意:系数大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改善了;
系数小于1,说明该国当年的贸易条件恶化了。
八、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种类别商品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的进口额或出口额的比重。
注意:进口与出口要分开计算。※
九、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对外贸易地理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国的对外贸易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占该国的出口额或进口额的比重。
例如: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或者美国向中国的出口额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就反映了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伙伴关系。
十、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各经济体或各国的对外贸易占整个国际贸易的比重。
例如:欧盟的进出口额占整个国际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
(一)出口贸易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净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的部分。
(二)进口贸易
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本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净进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某类或某种商品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的部分。
(三)复出口贸易
复出口贸易,又称再出口贸易,是指一国将外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入后,未经加工又输出到其它国家或地区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进口的目的是为了再出口。
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
例如:中国香港将中国大陆生产的玩具输入后,依靠其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和包装能力,又出口到欧美市场。
(四)复进口贸易
复进口贸易,又称再进口贸易,是指一国将本国所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出后,未经加工又输入到本国的商品交换活动。
注意:出口的目的是为了再进口。
需要办理进出关手续。
例如:中国将服装先出口到欧美市场,然后再进口回来,以迎合国内媚外的消费者。
(五)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通过第三国参与而进行的进出口活动。
注意:三个国家都是贸易活动的交易主体。
贸易商品可以运往第三国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例如:新加坡、中国香港的转口贸易较发达。思考题:(具体的交易程序是怎样?)
(六)过境贸易
过境贸易,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的贸易运输需要穿越第三国家的国境。
注意:尽管第三国并没有参与贸易活动,但第三国要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
例如:尽管中亚地区贫穷落后,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过境贸易(石油、天然气贸易)较发达。
二、按贸易政策划分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一国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既不对进口贸易设置种种障碍,也不对出口贸易给予优惠、补贴。
注意:这时一种理想贸易,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
(二)保护贸易
保护贸易,是指一国为了保护本国企业或商品,而对对外贸易活动实行保护措施。注意:主要表现为
①采用高关税、高技术壁垒等手段来限制进口贸易
例如:落后国家利用关税壁垒限制进口贸易;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限制进口贸易。
②采用优惠甚至补贴手段鼓励出口
例如:美国和欧盟几十年来,依靠大量的财政补贴,支持其农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或地区。
(三)统制贸易
统制贸易,是指一些国家设置专门的政府机构,利用政府的力量,统计、组织和管理进出口贸易活动的行为。
例如: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统制贸易。
(四)管理贸易
管理贸易,是指政府一方面通过签订大量的贸易协定来协调和处理国际贸易关系,另一方面又颁布大量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管理本国商人的进出口贸易行为。
例如:美国克林顿政府时期就实行管理贸易。
三、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
(一)有形商品贸易
有形商品贸易,又称货物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货物的贸易。
注意:《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将国际货物贸易分为10大类。(见课本P8,国际贸易实务需要)
(二)无形商品贸易
无形商品贸易,是指贸易对象为劳务、技术、旅游、运输、金融和保险等产品的贸易。注意:中国的对外贸易,无形商品贸易所占比重较小。
四、按国境与关境划分
(一)总贸易
总贸易,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总进口,是指进入过境的商品。总出口,是指离开国境的商品。
(二)专门贸易
专门贸易,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的进出口贸易。
专门进口,是指从国外进入关境的商品以及从保税仓库提出进入关境的商品。专门出口,是指从国内运出关境的本国商品以及进口后未加工又运出关境的商品。
五、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家数量划分
(一)双边贸易
双边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既有进口又有出口的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可以成为双边贸易,中国从日本进口汽车、家用电器等商品,与此同时,中国又向日本出口蔬菜、水果等农产品。
(二)多边贸易
多边贸易,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作为一个整体,相互间进行国际贸易活动。例如:东盟10国之间、欧盟20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
六、按清偿方式的不同划分
(一)现汇贸易
现汇贸易,是指以能够自由兑换的货币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注意:作为支付工具的货币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等。
绝大部分贸易都是现汇贸易。
(二)协定贸易
协定贸易,是指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所签订的贸易协议里里约定,双边贸易通过记账方式交易,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结算。
例如: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
(三)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指经过计价、以货物作为清偿工具的国际贸易。
注意:贸易双方国家的外汇储备都不足的情况下采用,中国、前苏联和前东欧国家之间的贸易,曾采用易货贸易方式。
思考题:易货贸易有何弊端?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保护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学说
(一)重商主义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15~16世纪,随着西欧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资本原始积累的开始,商业资本的力量日益强大。于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二)重商主义学说的主要内容
1.早期重商主义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塔福特(2)主要观点
货币是唯一财富;
鼓励货物出口,以赚取贵金属; 禁止货物进口,以防贵金属外流。
(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2.晚期重商主义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其代表作是《英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宝库或对外贸易平衡》(2)主要观点
取消货物进口和货币输出的禁令,实行出超的对外贸易政策,以实现货币的增值。(即贸易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三)对重商主义学说的评价
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
研究内容局限于经济现象,而不是经济实质。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一)幼稚工业保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初,尽管美国、德国等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所发展,但其工业品无法与英国、法国的廉价工业品竞争。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抵制外来工业品,要求对外贸易实行保护政策。这样,在美国和德国,保护贸易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二)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代表人物
美国独立运动时期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757~1804)※2.主要观点
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美国实行这种贸易保护政策后,于1890年,工业产值超过英国,跃居世界首位。)
3.对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
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扩大到生产领域
研究内容能透过经济现象,反映经济本质。
(三)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
※1.代表人物
德国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弗里尤里希·李斯特(1789~1846),其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2.主要观点
(1)生产力论
主张,实行高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工业品输入,以保护本国幼稚工业的发展。
认为,保护的初期,国内工业品会价格上涨,消费者受损;但是,在国内工业发展起来后,商品价格会下降,消费者终将受益,国家就获得了生产财富的能力。
因此,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本国生产力。(2)经济发展阶段论
将经济发展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原始未开化时期和畜牧业时期:不需要贸易保护。(没有国家、没有贸易,)
农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既能输出农产品,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也能输入工业品,为本国工业发展奠定基础。)
农工业时期: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尽管工业已有发展,但并不具备与先进国家竞争的实力,所以应该保护幼稚工业。)(当时的德国和美国处于农工业时期,应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但是,对于没有竞争对手,或者已被保护到成熟时期,或者被保护了30年还未发展起来工业,以及农业不需要贸易保护。)
农工商业时期: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工业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当时的英国正处于农工商业时期,应该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法国处于农工业时期与农工商业时期之间,两种政策都可实行。)
※3.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的评价
(1)实质
不是保护所有民族工业,而是保护具有发展前途的幼稚工业;
不是保护落后,而是通过保护贸易政策来促进本国生产力的发展,用机器化大生产替代手工生产;
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予以承认,以保护贸易为过渡,最终实行自由贸易。(2)贡献
为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3)缺陷
生产力的理解和影响生产力因素的分析是错误的,以经济部门作为划分经济发展阶段之基础是错误的。
思考题:李斯特的保护贸易学说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借鉴作用?
三、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
(一)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垄断取代了自由竞争;国际经济秩序发生变化;1929~1933年全球性经济危机,争夺国际市场的斗争日益尖锐。总之,市场严重失灵。
原有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已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看不见的手”也无法发挥作用。于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就逐渐诞生了。
※
(二)代表人物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三)主要观点
1.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1)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过时
因为它是建立在国内充分就业的基础之上,而经济危机使失业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2)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忽视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其“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忽视,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调节均衡的过程对一国国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
认为,顺差能增加国民收入,扩大就业;逆差能减少国民收入,加重失业。
※2.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在凯恩斯的国内投资乘数理论的基础上,其追随者引申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当一国出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会引起其它产业部门生产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和国内投资一样,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则是出口增加量的若干倍。
当一国进口的商品或劳务增加时,必然向国外支付更多的货币,从而引起国内收入减少,消费下降,与国内储蓄一样,成为国民收入的漏斗。
因此,只有对外贸易顺差,才能增加一国的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并且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贸易顺差的若干倍。3.主张“奖出限入”
应该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对外贸易顺差
※
(三)对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的评价
1.积极性
这一理论推动了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实施,从而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增加国民收入都产生了重大作用。
2.局限性
(1)阻碍国际贸易的发展 如果各国都无节制地“奖出限入”,必然导致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高筑,贸易战频繁发生,阻碍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发展。(2)缺乏全球普适性
如果各国都实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就必然导致世界总进口量的减少;而该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全球总进口量的增加。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只能是部分国家实行该政策。
思考题: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对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二节 自由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
(一)古典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国内经济越来越需要海外原材料市场和海外产品市场做支撑,而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又限制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于是,代表英国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贸易理论就产生了。
(二)绝对优势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代表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
2.主要观点
(1)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某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少于其它国家生产同种产品所耗费的资源。
绝对优势来源于一国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熟练劳动。
一国生产和出口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换取其它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获取价差,即在两国之间发生国际贸易,从而带来国际分工。(2)主张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使贸易两国的资本和劳动,从生产能力低的行业向生产能力高的行业流动,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样,通过国际贸易,较多的产品生产量就转变为较多的商品交易量,从而给双方国家带来贸易利益。
3.对绝对优势学说的评价
在供给(假定投入要素和生产产品的数量)、需求(假定收入预算约束)和国际贸易(假定没有运输成本、进出口等值、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等)三个方面都有太多的假设前提,是一种理想贸易模式。
(三)比较优势学说
※1.代表人物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代表作是《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2.主要观点
(1)比较优势也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单位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国家生产单位同种产品的比较成本。
例如:生产同样单位毛呢,英国需要100人,葡萄牙需要90人;生产同样单位葡萄酒,英国需要120人,葡萄牙需要80人。
英国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100/120≈0.83,葡萄牙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90/80=1.125。显然,英国生产毛呢的比较成本低于葡萄牙的比较成本。
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120/100=1.2,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80/90≈0.89。显然,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低于英国生产葡萄酒的比较成本。
于是,英国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毛呢,葡萄牙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葡萄酒;英国用毛呢去换取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葡萄酒,葡萄牙用葡萄酒去换取本国具有比较劣势的毛呢。(2)双方都能获取比较利益,主张自由贸易
双方都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且相互交换,带来合理的国际分工和有效的专业化生产,使得两国都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因而各国都愿意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1)进步性 为当时英国新兴资产阶级的自由贸易主张提供理论支持,并促进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 为世界各国参与国际分工、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局限性
所主张的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对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分析比较片面;
忽视了汇率、利率、税率和价格等因素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一)广义的赫—俄理论
※1.代表人物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1879~1952),其代表作是《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提出要素禀赋的论点;
瑞典著名经济学家,伯尔特尔·俄林(1899~1979),其代表作是《域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创立要素禀赋的理论;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1915~2009)(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
※2.主要观点
(1)要素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
要素禀赋差异→要素相对价格不同→产品价格不同→从价格低的国家流向价格高的国家,即引起国际贸易的发生。(2)说明各国进出口商品的规律
各国都出口利用本国丰裕资源生产的产品,而进口利用本国稀缺资源生产的产品。(3)自由贸易最终必然带来要素价格均等化
自由贸易不仅会使本国不同商品的价格均等化,而且还会使本国不同要素的价格均等化。
3.对广义的赫—俄理论的评价
(1)是对比较优势学说的重大发展,从更深的层次剖析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要素禀赋差异。
(2)忽视了科技和管理等要素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假定了太多的静态前提条件,忽视了其动态性。
(二)里昂惕夫之谜
※1.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华西里·里昂惕夫(1905~1999)(197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其代表作是《投入—产出经济学》和《生产要素比例和美国的贸易结构:进一步的理论和经济分析》等。
※2.主要观点
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资本要素丰裕、劳动要素稀缺的美国进出口商品的特点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实结论与要素禀赋理论正好相反,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反论”。3.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
(1)劳动效率说
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和基辛都认为,劳动生产效率不同是国际贸易发生的重要原因。资本要素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非熟练密集型产品;(美国工人劳动熟练程度高,劳动生产效率是一般国家的3倍)
劳动资源丰裕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密集型产品、进口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2)人力资本说
美国经济学家,凯南和肯林都认为,资本可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一国在职业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所投入的资本。美国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美国的劳动效率较高,美国出口的商品中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较高。
如果将出口商品中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加总在一起,则美国出口的仍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理论相吻合)(3)市场不完全说
要素禀赋理论只适用于自由贸易和完全竞争市场,而在现实中,美国政府实行的是保护贸易政策,来保护本国非熟练劳动力,美国是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如果美国政府取消贸易壁垒,则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会比实际下降5个百分点。
※4.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评价
(1)先进性
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吸引更多的经济学家来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创新研究方法,首次将统计学引入经济理论的分析之中。(2)局限性
其研究对象仅仅局限于美国的国际贸易结构的研究;
其研究内容只涉及到资本和劳动两个要素,难以系统地揭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新国际贸易理论
一、新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60年代,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带来世界经济状况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越来越凸显出自身的矛盾和缺陷,难以解释国际贸易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于是,一些西方经济学家逐渐探讨出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二、需求偏好相似学说
(一)代表人物
瑞典经济学家,斯塔芬·林德
※
(二)主要观点
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工业制成品贸易)频繁的原因是,它们有着相似的需求偏好。
因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需求结构相似→消费偏好相似→企业生产设备技术相似→产品供给结构相似→在市场重叠交叉地带就会发生国际贸易
因此,人均收入水平越相近,贸易关系越紧密,贸易频率越高。所以,需求偏好相似学说,又称收入贸易学说。
例如:缝纫机发明于美国,在国内市场销售较好,后来逐渐出口到英国的纺织中心—格拉斯哥。这是因为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格拉斯哥与美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偏好相似,有着共同的消费偏好,所以二者之间会发生缝纫机贸易。
阿司匹林发明于德国,后来逐渐出口到英国和美国,因为英美与德国的需求偏好相似。
三、产业内贸易学说
(一)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贝尔
(二)主要观点
1.相关概念
(1)产业间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不同产业所生产的不同产品。
例如:中国从日本进口小汽车,而日本从中国进口果蔬产品。
※(2)产业内贸易,是指两国之间相互进出口同一产业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例如:美国与日本,美国进口日本的节能型小汽车,而日本又从美国进口豪华型大轿车;
日本与韩国,日本从韩国进口半导体芯片,而韩国又从日本进口计算机零部件。
※2.产业内贸易指数
产业内贸易指数=1-∣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总额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值为1,表明该国的某一产业内的出口商品额与该产业内的进口商品额相等;
产业内贸易指数最低值为0,表明该国的某一产业内,只有出口商品而没有进口商品,或者只有进口商品而没有出口商品;
产业内贸易指数越高,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产业内贸易指数越低,表明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注意:从全球总体上看,产业内贸易指数越来越高;
从不同国家来看,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指数比发展中国家高。
课后作业题: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我国与某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异质性体现在质量、功能、商标、品牌、规格、款式、色彩和包装等方面,还可能表现在售后服务、广告宣传、信贷条件和交货时间等方面。
同类产品的异质性\
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收入水平的差异→需求结构和消费偏好的差异/
例如:日本从瑞士进口劳力士手表,而瑞士又从日本进口精工手表。
中国日本进口高档多品种盐,而日本又从中国进口工业盐。(2)经济发展水平相似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产业内异质化产品生产规模↑→产业内分工发达↑\
产业内贸易发生
经济发展水平相似→人均收入水平相近→消费偏好相似→需求结构相似/
例如:从全球来看,大多数产业内贸易是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3)规模经济效益的追求动机
如果同类产品从国内市场扩大到国外市场→需求规模↑→生产规模↑→单位产品成本↓→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规模↑→不同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的发生
例如:日本从德国进口豪华型大轿车,而德国从日本进口节能型小汽车,两国厂商不仅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更是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因为日本和德国厂商都能通过产业内贸易,使产业内的国际分工更为发达,大幅提升专业化生产水平,降低单位生产成本,从而通过规模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课堂讨论题: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产业内贸易能得到迅速发展?
(提示:①“水平分工”②跨国公司③基础设施)
四、产品生命周期学说
(一)代表人物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其代表作是《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
(二)主要观点
1.产品生命周期经历三阶段
(1)创新阶段(或引进阶段)
创新国家(发达国家)研发生产新产品→产品技术不太成熟→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消费者并没有普遍接受→少量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或地区(2)成熟阶段(或增长阶段)
/国内消费者普遍接受→国内市场份额大
产品技术日趋成熟→大量生产产品
\大量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或地区
这些进口国(发达国家)模仿和掌握技术→大量生产产品→成为主要的出口国→出口到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3)标准化阶段(或衰退阶段)
许多技术隐含在机器设备中→产品技术逐渐消散→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这类机器设备→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产品→成为主要的出口国→出口产品到最初的创新国家
※2.产品生命周期决定国际贸易流向
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不同→产品要素禀赋差异→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不同→产品会从要素成本低的国家出口要素成本高的国家→形成国际贸易流动方向
具体说来:(1)创新阶段
生产的是知识密集型产品。只有少数科研水平较高的发达国家,才拥有先进的科研能力和研发经费,具有研发产品的比较优势,从而创新和生产出国内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只有少量新产品才出口到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发达国家。
例如: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首先在拥有研发这些产品的各种资源的美国生产和销售,然后逐渐出口到需求偏好与之相似的欧洲和日本。(2)成熟阶段
生产的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不少发达国家进口这些新产品,从模仿生产新产品到逐渐掌握这些技术,进而拥有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资源,具有大量生产这些新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逐步成为主要生产国和主要出口国。
例如:欧洲国家和日本,由于进口新产品,逐渐掌握和拥有先进技术,具有生产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比较优势,大量生产,并出口到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3)标准化阶段
生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标准化的生产要求隐含技术的机器设备,此时的技术和设备的成本相对较低;规模化的生产需要较多的生产工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较低劳动成本的优势。因而,只有发展中国家才能大量生产这些产品,成为主要的生产国,并出口到这些产品的创新国。
例如: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标准化、机器化和规模化生产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优势,才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并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其最初创新国—美国。
课后作业题:
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剖析我国某一类产品的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
五、对新国际贸易理论的评价
(一)先进性
1.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修改、补充和发展
既对传统贸易理论的部分否定,也对传统贸易理论的部分吸收,更是对其重大的发展。
2.更为科学性
在研究模式上,传统的贸易理论研究两个国家、各种要素和两种产品,而新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多个国家、多种要素和多种产品;
在研究方法上,传统贸易理论主要采用静态研究和定性分析,而新国际贸易理论采用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局限性
新的理论是分散的,并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对国家贸易产生的原因、格局和比较利益分析不够全面。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类型
(一)自由贸易政策
允许商品自由进出口→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竞争
(二)保护贸易政策
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或企业等
鼓励出口→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机会
※
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1.第一阶段(15世纪~17世纪)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时期
重商主义理论→保护贸易政策
2.第二阶段(18世纪~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在英国和法国等工业较发达的西欧国家,古典贸易理论(包括绝对优势学说和比较优势学说)→自由贸易政策
在美国和德国等工业不太发达国家,幼稚工业保护贸易理论(包括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保护贸易政策
3.第三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资本垄断时期
凯恩斯超保护贸易理论→超保护贸易政策
注意:此时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是不同的。
4.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
①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3个成员国之间)→成立WTO→自由贸易政策
②成立“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主要是西欧国家之间)→成立欧盟→自由贸易政策
③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政策 ④成立东盟10+1→自由贸易政策
⑤出现新的贸易保护主义→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主要表现在更为隐蔽的非关税壁垒措施)
三、国际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实施有利于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拓展和提升本国对外贸易的空间和实力
2.拉动本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外贸易的发展→带动系列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扩大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
3.提升本国的国际地位
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本国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上各个领域的话语权→维护本国利益
四、国际贸易政策的制定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具体措施,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本国的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 2.本国的物价水平和就业状况
3.国际贸易组织或协议给予本国的权利与义务
4.其他国家所奉行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行对外贸易政策
第二节 保护贸易政策
一、资本主义资本积累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一)早期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禁止进口↘
早期重商主义政策 保证绝对的贸易顺差,防止贵金属流出
↘鼓励出口↗
(二)晚期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
↗限制消费品进口↘
晚期重商主义政策 保证全国总的贸易顺差
↘奖励或补贴出口↗
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一)汉密尔顿的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
1.鼓励工业发展
为工业发放补贴、津贴、奖金和政府信贷等;
2.实行高关税措施
限制工业品的进口;
限制重要原料和改良机器设备的出口;
3.实施免税措施
对于必需原料的进口免征关税;
※
(二)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贸易政策
1.非盲目保护
/没有较强的竞争对手的幼稚工业
不保护—保护期已过的幼稚工业(无论是否成熟)
\农业(工业能带动农业发展)
2.受保企业回报社会
受到保护并发展壮大的企业或行业应该回报消费者;
※
三、资本主义资本垄断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保护对象
不仅是幼稚工业,更多地保护强大的或衰落的垄断工业。2.保护措施
不仅通过关税和贸易条约来保护,而且还采用非关税壁垒和其它奖出限入措施来保护。
3.保护策略
不再局限于防御性地保护国内市场,更重要的是进攻性地拓展国外市场。
4.保护目的
不是为了培育自由竞争能力,而是为了强化垄断国内外市场的能力。
5.保护利益
不再是保护一般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保护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保护贸易政策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在自由贸易中出现了新贸易保护主义→新保护贸易政策(大多体现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
(一)新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1.保护范围扩大化
传统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高级工业品和劳务部门
例如:欧盟和美国对中国的彩电等征收反倾销税;
西方国家采用申请签证和限制收入汇回等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劳务市场。
2.限制进口措施隐蔽化
关税壁垒措施→非关税壁垒措施(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
例如:欧盟以相关技术未达标为理由,限制进口中国的机电产品、温州打火机等产品;
日本以农药超标为理由,限制进口中国水果和蔬菜等农产品;
韩国以化学添加剂超标为借口,限制进口中国人工养殖的水产品。
3.公平贸易救济措施频繁化
采用反补贴税和反倾销税措施来保护本国利益的案例越来越多。
例如:美国对我国卧式木质家具和苹果汁等产品征税反倾销税;
西班牙和阿根廷对我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国力优势给予本国很多产品补贴,如:农产品、波音飞机等产品,但始终没有被征收反补贴税)
4.管理贸易合法化、系统化
管理贸易,是指以国内的贸易法律、法规和国际贸易条约、协定等来约束国际贸易行为。
例如:20世纪80年代,各国相继修订和完善原有的对外贸易法规、条例,强化对外贸易管理。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原因
1.较高的失业率
在经济危机时期和经济萧条时期,较高失业率→保护贸易政策→保护本国劳动力就业 例如: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美国基于较高的失业率,对中国汽车轮胎征收特保税。
2.强大的工会力量
工会力量→保护贸易政策→提高本国劳动力收入水平
例如:美国汽车产业工会组织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水平,提高进口日本汽车的技术壁垒。
3.激烈的党派斗争
党派斗争→保护贸易政策→保护其支持群体利益
例如:美国共和党为了笼络其民心,往往出台保护贸易措施,保护钢铁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利益。
4.剧烈的汇率波动
↗人民币和日元升值\
汇率剧烈大幅度波动→美元和英镑贬值 —汇率损失→保护贸易政策→弥补汇率损失
↘其它国家币值波动∕
例如:全球性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相继出台保护贸易措施,以弥补对外贸易的汇率损失。
第三节 自由贸易政策
一、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1.废除谷物法
废除谷物法→进口廉价粮食→降低产业工人工资水平→压缩工业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
2.降低关税税率,减少纳税商品数目
降低关税\
进口廉价工业原料→压缩工业产品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出口↑
减少纳税/
3.废除航海法
废除航海法→全面开放英国沿海贸易运输和殖民地贸易运输→降低贸易运输成本→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4.取消公司特权
取消东印度公司的贸易特权→全面开放对印度和中国的国际贸易→出口↑
5.改变殖民地贸易政策
取消英国与殖民地之间进口贸易的特惠关税和航运特权\
殖民地贸易自由
殖民地可以直接、自由地与其它国家从事国际贸易活动/
6.签订自由贸易条约
与多个国家签订自由贸易条约→最惠国待遇→带动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创建良好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
二、全球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
(一)主要内容
1.关税壁垒逐渐弱化
在各个自贸区内外,关税税率大幅度降低,甚至为零。
2.非关税壁垒逐渐减少
在各个自贸区内外,各种非关税壁垒措施逐渐减少。
※
(二)特点
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贸易,而是与保护贸易相结合的自由贸易,是选择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自贸区内部国家之间>自贸区内部国家与外部国家之间
2.产业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
3.产品性的自由贸易政策
非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第四节 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问题
(一)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
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出口技术或资本密集型产品的比重 \
贸易条件系数较低
进口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比重>进口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比重/
(二)贸易地理方向不合理
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主要是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
(三)贸易收支严重失衡
出口额>进口额,对外贸易顺差额过大,总体上呈逐年上升态势;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对外贸易额对GDP的贡献率过高,经济增长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较高;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问题的原因
(一)要素禀赋差异
中国劳动资源较丰富→劳动要素的比较优势 \
劳动密集型产品集中出口给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非劳动资源较丰富→知识、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比较优势/
(二)出口导向型对外贸易政策
支持出口力度>鼓励进口力度→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贸易收支严重失衡
(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粗放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投资需求和国外消费需求>国内消费需求→GDP依赖出口
※
三、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
出口导向型的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并重型的对外贸易政策(1)国内经济发展→亟需国外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力进口高科技含量的资本品→出台进口这类商品的贸易政策
(2)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劳动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创新技术、创建品牌→出口高附加值的消费品和资本品→加大出口这类商品的贸易政策支持力度
第四章 关税措施
第一节 关税概述
一、关税的定义
关税,是指一国海关对通过本国关境的进出口商品所征收的捐税。
※
二、关税的特点
1.征税机关
由海关征收各种关税
2.税收主体和税收客体
税收主体(或课税主体)→进出口商
税收客体(或课税对象)→进出口商品
3.间接税
不是由纳税主体承担,而是先由进出口商垫付→打入国内外的销售价格→最终由国内外的需求方或消费者承担→属于间接税
4.强制性和无偿性
税法→纳税人必须无条件地缴纳→具有强制性
国家征税后无需返还→作为财政收入→具有无偿性 思考题:“出口退税”是否属于保护贸易行为?
三、关税的作用
(一)增加财政收入
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关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高
发达国家,关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较低
(二)保护和扶持本国幼稚产业
设置较高进口关税→提高进口商品成本→降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保护本国生产的商品→保护和扶持本国幼稚产业
(三)调节进出口商品结构
1.优化进口商品结构
设置较高进口关税→限制进口奢侈品等
设置较低进口关税或免征进口关税→鼓励进口本国生产亟需的能源、原材料、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等
2.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设置较高出口关税→限制本国生产亟需的能源和原材料等产品的出口 设置较低出口关税或免征出口关税→鼓励和支持本国产能过剩的产品出口
(四)促进贸易收支平衡
选择性设置出口关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利润率\
缩小进出口贸易差额
选择性设置进口关税→优化进口商品结构→提高进口商品的效益/
第二节 关税的种类
※
一、按商品流向划分
(一)进口税
1.进口税的定义
进口税,是指进口国的海关根据关税细则,对进入本国关境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2.进口税的种类
(1)普通进口税
按照普通税率征税;
适用于从没有与进口国签订关税互惠协议的国家或地区那里进口的商品。(2)优惠进口税
按照优惠税率征税;
按税率的优惠程度,可分为:
A.最惠国税:适用于WTO缔约国之间进出口的商品。
B.普惠关税:适用于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进口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制成品和半制成品。
C.特惠关税:适用于宗主国进口殖民地的商品。(3)特别进口税
为了报复对方给予本国歧视性待遇,而向从对方国家或地区进口的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4)进口附加税
对进口商品,除了征收一般的进口税以外,还要出于特定目的再征收的关税,包括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和差价税。
A.反倾销税: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临时性进口附加税。
B.反补贴税:对在生产、加工、运输和出口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补贴或奖金的进口商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C.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对售价低于国内同种商品售价的进口商品,按照差价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
(二)出口税
出口税,是指出口国海关根据关税细则,对输出本国关境的出口商品征收的一种关税
注意:大部分国家一般不征税出口税;
只有特殊情况才征收,比如:由于欧盟和美国向中国政府施压,2005年中国对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采取“从量征税”征收出口税。
(三)过境税
过境税,是指一国海关对通过本国关境的外国货物征收的一种关税。注意:WTO规定成员国之间不应该征收过境税;
为促进本国运输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国家不征收过境税,只收取少量的准运费、印花费、登记费和统计费等。
二、按征税目的划分
(一)财政关税
财政关税,是指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注意:一般适用于落后国家或地区。
(二)保护关税
保护关税,是指以保护本国市场或产业为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
三、按征收标准划分
(一)从量税
从量税,是指以商品的数量、重量、容积、面积或长度等计量单位为标准来计征的关税。
注意:具有手续简便的特点和抑制进口的作用;
例如:发达国家对于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质次价低的商品,往往采取“从量征税”方式征收进口税,提高单位产品的税负,削弱其价格竞争力,降低其利润空间,以便保护本国市场。
(二)从价税
从价税,是指以商品的价格为标准来计征的关税。
注意:具有税负公平的特点和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三)复合税
复合税,是指对一种商品同时订立和征收从量税和从价税。
/以从量税为主,加征从价税 可分为
\以从价税为主,加征从量税
注意:具有税负较重的特点和抑制进口的作用。
(四)选择税
选择税,是指对一种商品,既可征收从量税,又可征收从价税。注意: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例如:国内物价上涨时,从价征收进口税;国内物价下跌时,从量征收进口税。
思考题:为什么中国对出口到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采用按“从量征税”的方式来征收出口税,而不是采用“从价征税”的方式?
第三节 海关税则
一、海关税则的定义与构成
(一)海关税则的定义
海关税则,又称关税税则,是一国对进出口商品计征关税的规章,以及对进出口的应税与免税商品加以系统分类的一览表。
※
(二)海关税则的构成
1.海关征税规章
/税则列号(或税号)
2.关税税率表—货物分类目录(除美国、加拿大等,全球100多个国家都采用《布鲁塞尔
税则目录》)
/普通税率(一般高于优惠税率的1~5倍)
\税率—最惠国税率(WTO缔约国相互给予)
\普惠税率(税率低于最惠国汇率,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
\特惠税率(税率低于普惠税率,宗主国给予殖民地的)
二、海关税则的分类
(一)按税率有无区别划分
1.单式税则
单式税则,又称一栏税则,一个税目只有一个税率; 适用于没有差别待遇的来自任何国家的商品;
只有少数发展中国家使用。(如,委内瑞拉、巴拿马等)
2.复式税则
复式税则,又称多栏税则,一个税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
全球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复式税则。
(二)按制定者的权限不同划分
1.自主税则
自主税则,又称国定税则,是指一国根据关税自主原则单独制定的一种税则。
/自主单式税则
自主税则
\自主复式税则
2.协定税则
协定税则,是指一国通过与其它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与关税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的方式确定的税率。
第五章 非关税措施
第一节 非关税措施概述
一、相关概念
※1.非关税措施的定义
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其它一切干预进出口的政策和措施。2.非关税壁垒的定义
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措施以外的其它一切限制进口的政策和措施。
二、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1.灵活性和时效性
行政程序→随时调整→灵活性
行政程序→制定和出台的效率高→时效性
2.歧视性和隐蔽性
差别对待→歧视性
不公开且似乎公平→隐蔽性 例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
3.有效性
限制进口(某些措施绝对)→无法规避→有效性 例如:绝对配额制
第二节 非关税措施的种类
一、进口配额制
进口配额,又称进口限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加以直接限制。
可分为以下两种:
(一)绝对配额
※1.绝对配额的定义
绝对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超过则不许进口。
例如:中国对于国内产能过剩的商品(服装、纺织品)和奢侈品的进口,实行绝对配额。
2.绝对配额的种类
(1)全球配额:对于来自任何国家的进口商品一律适用,超过配额,就不准进口;(2)国别配额:将一定时期内的总配额,分配给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自主配额:由进口国自主、单方面地规定从某国进口某种商品的配额。
(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国别配额
\协议配额:由进口国与出口国双方协商达成的配额。
(二)关税配额
※1.关税配额的定义
关税配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限额;在配额内进口,征收正常或优惠的关税;超过配额进口,则征收优惠关税或高关税或附加税。
例如:中国对进口大米、食糖、棉花、化肥等,实行关税配额;
在实务中,可以寻求有进口配额的单位合作进口。
2.关税配额的种类
(1)优惠关税配额:配额内进口,征收优惠关税甚至免税;超过配额进口,则征收最惠国税。(2)非优惠关税配额:配额内进口,征收正常关税;超过配额进口,则征收高关税或附加税。
※
(三)绝对配额与关税配额的区别
绝对配额,如果超过配额,就不允许再进口;(无法绕过)
关税配额,如果超过配额,可以继续进口,但要征收关税。(纳税可绕过)
二、进口许可证制
(一)进口许可证制的定义
进口许可证制,是指进口国对某些商品的进口,必须事先申领进口许可证的一种制度。
例如:英国对进口大部分纺织品、部分鞋类、陶瓷和电子产品等,都实行进口许可证制;
中国对进口机电产品等实行进口许可证制;
在实务操作中,进口商应积极寻求合作单位。
※
(二)进口许可证的分类
1.按进口许可证与配额的关系划分
(1)有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国预先设定并公布有关商品的进口限额,然后在限额内根据进口商的申请,对每笔进口商品配发一定的数量或金额,配额用完,停止发放。
注意:往往与进口配额搭配操作使用。(2)无定额的进口许可证
进口国预先不设定也不公布有关商品的进口限额,而是灵活地发放进口许可证。
注意:①限制进口,更具隐蔽性;
②容易滋生腐败行为。
2.按进口商品的许可程度划分
(1)公开一般许可证(或公开进口许可证)
进口商进口一般性商品,只要填写并递交,即可获证进口。
注意:①适用于国家不限制进口的商品,实际上是“自由进口”的商品;
②不规定国别或地区;
③旨在管理进口,不在于限制进口。
(2)特种进口许可证(或自动进口许可证)
进口商进口某些特殊商品,必须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过审批获证才能进口。
注意:①适用于严格限制进口的商品,如:香烟、酒、麻醉品、军火和其它禁运商品;
②往往规定国别或地区; ③旨在限制进口。
三、“自动”出口配额制
※
(一)“自动”出口配额的定义
“自动”出口配额,是指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出口国主动地为本国所出口商品的数量或金额设定一个限额。
(二)“自动”出口配额的形式
1.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进出口国双方通过“自动协议”或“有秩序销售协议”,规定出口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配额。
注意:①出口国通过出口许可证或出口配额签证等手段,来按照此配额限制出口;
②进口国通过海关统计核查手段,来按照此配额限制进口;
③这种配额的设定,并非出于出口国的真正意愿。
例如:在美国和欧盟的压力下,中国对销往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按照出口的数量,实行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制。
2.非协定的“自动”出口配额
基于进口国的压力,出口国自行、单方面地为某种商品的出口制定一个限额。
四、进口最低限价制和禁止进口
※1.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就是一国政府规定某种进口商品低于其规定的最低限价时,就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例如:①1985年,智利对进口绸坯布,规定每公斤的最低限价为52美元,低于此价格,就征收进口附加税。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进口日本钢材,按生产成本和运费等,逐月公布最低限价,低于此价格,就禁止进口。
③欧盟曾对谷物和奶制品实行过最低限价。
2.禁止进口
禁止进口,就是当一国政府认为最低限价不能避免国内市场受到冲击时,就会颁布禁止进口的法令,公开禁止进口某些商品。
五、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1.海关估价制
海关估价制,是指海关为了征收进口关税而确定的进口商品价格的制度。
※2.专断的海关估价制
专断的海关估价制,是指有些国家为了增加某些进口商品的关税负担,而人为地提高进口商品的海关估价。
注意:国际上普遍按照《海关估价守则》来实施此项制度。
※
六、进口押金制
进口押金制,又称进口存款制,是指进口商在进口商品时,必须预先按进口金额的一定比例和规定的时间,在指定的银行无息存入一笔款项的制度。
例如: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政府对400多种商品实行进口押金制,无论从哪国进口这些商品,都必须将进口货值50%的款项存入中央银行,冻结半年时间,以限制这些商品的进口。据估计,这项措施的实施,相当于征收5%以上的进口附加税。
二次世界大战后,巴西、芬兰和新西兰等国也实行这种措施,巴西规定进口商必须缴存与合同金额相等的为期360天的存款,才能进口。
※
七、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指一国的有关法令规定,政府机构采购商品必须优先购买本国所生产的商品。
注意:目前,国际上普遍按《政府采购协议》来执行此项政策。
※
八、进出口国家垄断
进出口国家垄断,又称国营贸易,是指某些商品的进出口由国家直接经营,或者将某些商品的进出口权给予几个垄断组织。
例如:中国将石油的进出口权给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
中国将化肥的进出口权给予
美国将军事武器和装备的进出口权给予几个军火商;
欧美国家将农产品的进出口权给予几个大垄断公司;
九、外汇管制
(一)外汇管制的定义
外汇管制,是指一国政府通过有关法令,对国际结算和外汇买卖实行限制,以平衡国际收支和稳定本币汇率的制度。※
(二)外汇管制的方式
1.数量型外汇管制
数量型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直接限制和分配,利用 集中外汇收入和控制外汇支出的手段,来直接限制和鼓励进出口贸易。
注意:对于限制进口的商品,给予较少数量的售汇支持;对于鼓励进口的商品,则给予较多数量的售汇支持。
对于限制出口的商品,规定较多数量的结汇;对于鼓励出口的商品,则允许较少数量的结汇。
例如:外汇短缺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往往采用。
2.成本型外汇管制
成本型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对外汇买卖实行复汇率制度,利用外汇买卖成本的差价,来间接影响不同商品的进出口。
注意:复汇率制度,是指对不同的进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外汇买卖汇率。
例如:中国对于国内亟需的能源等商品,进口购汇时,给予优惠汇价;出口结汇时,则给予较高汇价。
中国对于高档烟酒等奢侈品,进口购汇时,给予较高汇价;出口结汇时,则给予优惠汇价。
3.混合型外汇管制
为了更加严格地控制外汇买卖,同时采用数量型外汇管制和成本型外汇管制。
例如: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期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采用混合型外汇管制,来限制和鼓励进出口贸易。
十、国内税
国内税,是指一国按税法规定,对本国境内生产、销售、使用和消费的商品,所征收的各种捐税。
例如: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等; 注意:国内税的贸易壁垒作用更为隐蔽;
因为在本国境内,可以通过对国内外的商品实行不同的征税方法和税率,来增加进口商品的税收负担,削弱其竞争力,间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
十一、技术性贸易壁垒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定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和规定,对进口商品实行复杂的、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以维护生产安全和民众健康为理
由,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注意:发达国家凭借其技术领先的优势,频繁设置和变更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适用范围
1.技术标准
主要适用于高级工业制成品等;
例如:德国规定国内使用小汽车的车门不能从前往后开,此项技术标准为进口意大利的菲亚特汽车设置了贸易壁垒。
日本、英国和香港,要求汽车的方向盘设在右边,这样,就将方向盘设在左边的汽车拒之门外;
日本和美国等国家的电压为110伏特,而许多国家都为220伏特,将适用于220伏特的家用电器拒之门外;
日本采用推迟公布汽车技术标准的方法,限制进口小汽车。
2.卫生检疫规定
主要适用于农副产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
目前,发达国家要求纳入卫生检疫范围的商品越来越多,检疫标准越来越高,甚至苛刻。3.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
主要适用于服装、纺织品、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
目前,发达国家对商品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都有具体详尽的规定,商品标签上的内容越来越繁杂。
例如:1999年,美国要求从中国进口商品的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熏蒸处理,以防亚洲天牛害虫带入美国;
2000年,中国要求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木质包装,必须经过熏蒸处理,以防美国松毛虫带入中国;
2007年,美国要求从中国进口的毛绒玩具的填充物的材料和包装袋的标示文字。
※
十二、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基于保障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健康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目的,而对进口商品设定的绿色技术标准和法规。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
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进口国对影响和污染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2.绿色技术壁垒
进口国凭借其技术优势,规定出口国难以达到的环保标准。
例如:美国对进口中国的机电产品的噪音、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和安全性都提出极高的要求;
美国对进口中国纺织品,规定禁止使用118种染料; 欧盟国家禁止进口破坏臭氧层的商品;
3.绿色环保标志
表明商品在其生产、使用、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特殊标志。
4.绿色包装
商品在使用和消费后,易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而不污染环境的包装。
5.绿色卫生检疫
规定了严格的卫生检疫标准。
例如:日本、加拿大和英国等,要求花生的黄曲霉素含量不能超过百万分之二十,花生酱则不得超过百万分之十,否则不得进口;
日本规定茶叶的农药残留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零点二,否则不得进口; 美国和加拿大规定陶瓷制品的铅含量不得超过百万分之七,澳大利亚规定百万分之二十,否则不得进口;
美国与欧盟之间因肉类制品的荷尔蒙健康标准,一直存在争端。
第六章 公平贸易救济措施
第一节 倾销与反倾销
一、倾销
(一)倾销的定义
倾销,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格的价格,将商品等抛售到国际市场上的行为。注意:正常价格,指出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或国内生产成本。
※
(二)倾销的实质
倾销是一种违反公平贸易规则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因为倾销价格往往低于进口国的国内市场价格,冲击和伤害进口国本土企业的利益。
※
(三)倾销的形式
1.按倾销的方式划分
(1)商品倾销
商品倾销,是指一国的出口商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低于其生产成本,将商品抛售到另一国家的国内市场上的行为。
注意:具有显性的特点,容易遭遇对方的反倾销。(2)外汇倾销
外汇倾销,是指一国通过人为地降低本币汇率而使本币贬值,从而扩大出口规模的一种行为。
注意:具有隐性的特点。(3)间接倾销
间接倾销,又称第三国倾销,是指A国出口商将商品倾销给B国出口商,B国出口商再将这些商品倾销到C国。
注意:从A国到C国的倾销是间接的,需要通过B国出口商。
2.按倾销的目的划分
(1)偶然性倾销
偶然性倾销,是指由于国内市场无法消化,只好暂时倾销到国际市场上的一种行为。注意:目的是为了暂时缓解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压力。(2)长期性倾销
长期性倾销,是指以低于国内市场价格或生产成本而高于其边际成本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长期进行倾销的行为。
注意:倾销者往往通过规模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3)掠夺性倾销
掠夺性倾销,是指倾销者通过超低价格打垮所有或大部分竞争者,在垄断某一国际市场后,再提高销售价格来掠夺垄断利润的行为。
注意:①超低价格,有可能低于边际成本;
②以短期亏损,换取垄断利润;
③对进口国的损害非常严重;
④缺乏可操作性(因为一旦倾销者提高销售价格,就马上有新的竞争对手进来)
二、反倾销
(一)倾销的认定
1.倾销幅度的确定
(1)出口价格的认定
①出口价格:出口商将其商品销售给进口商的价格;
②进口国首次转售价格:当不存在出口价格或出口价格不可靠时,以进口国首次转售价格为准;
(2)正常价格的认定
①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在被指控期间,同种商品或同类商品的国内销售价格;
②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如果不存在出口国国内销售价格,则可以向第三国出口价格为准; ③结构价格:如果以上两种价格都不存在,则可以结构价格为准;
结构价格,是指被指控倾销的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各种费用及利润之和。(3)出口价格与正常价格的比较
将两种价格放到同一市场上比较:
分别对两种价格作必要的调整→得出二者之间的差价→得出倾销幅度
2.损害的确定
/被指控倾销商品的数量急剧增长
(1)实质性损害—被指控倾销商品的价格引起进口需求大幅上升
\被指控倾销商品严重影响或冲击进口国企业或产业
(2)实质性损害威胁
尽管还未构成实质性的损害,但有可靠的证据证明进口国已受到威胁,威胁即将成为现实。
如:被指控倾销商品正在进口途中;出口国正在进口国扩大营销网点;市场份额正在急剧增长等等。
(3)严重阻碍某一产业的建立
被指控倾销商品已经严重阻碍了进口国某一产业的实际建立进程。
3.损害与倾销因果关系的认定
被指控倾销商品直接导致进口国产业受损→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注意:倾销→损害,不管被指控倾销商品是众多原因之一,还是唯一原因或主要原因。
(二)反倾销调查程序
1.申诉与立案
(1)申诉:进口国受损产业或其代表→提交书面申诉;
(2)立案:进口国政府→审查申诉证据(书面上)→决定是否立案;
2.公告与调查
(1)公告:进口国政府→发布立案公告
注意:列明进口国、涉案商品、立案依据、开始调查的时间、倾销与损害的因果关系等)(2)调查:进口国政府→调查和证明(事实上)→被指控倾销商品与进口国产业受损的因果
关系。
注意:调查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得超过18个月。
3.裁定
(1)初步裁定:进口国政府→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初步裁定→存在倾销和因果关系;(2)最终裁定:进口国政府→根据最终调查结果→最终裁定→存在倾销和因果关系。
※
(三)反倾销的具体措施
1.临时性措施
/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
初步裁定→采取临时性措施
\出口商支付担保金(不高于预计的临时性反倾销税)
注意:调查开始之日起60天后采取,期限最长不超过9个月。
2.出口商价格承诺
初步裁定→出口商价格承诺→调高价格或停止销售
/进口国政府不接受→说明不接受的理由→给予出口商说明的机会
出口商价格承诺
\进口国政府接受→暂停调查→达成价格协议→出口商提交执行情况材料→若违背价格协议→进口国采取紧急行动
注意:①期限不得超过征收反倾销税的有效期限;
②期间内,进行必要的审查,以确定是否需要继续保持价格承诺。
3.反倾销税的征收
最终裁定→存在倾销和因果关系→征收反倾销税
注意:①税额不得超过倾销幅度;
②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年。
4.反倾销税的追溯征收
(1)初步裁定后没有采取临时性措施→追溯到临时性措施适用之时→追溯性征收反倾销税;
/最终反倾销税额>临时性反倾销税额→不追溯征收
注意:初步裁定后已经采取临时性措施
\最终反倾销税额<临时性反倾销税额→退还差额
(2)最终裁定倾销损害且有倾销史→追溯到临时性措施适用之前90天内→追溯性征收反倾销税;
注意:最终裁定损害威胁或严重阻碍→退还担保金→不追溯征收
注意:作为出口商一定要积极应对进口国的倾销与反倾销调查。
※
三、争端解决
1.争端解决的机构
WTO的“反倾销措施委员会” 2.争端解决
缔约国协商→委员会调解→委员会仲裁 注意:按照《反倾销协议》来操作。
四、规避措施
1.间接倾销
先出口到第三国→再出口到目的国→规避反倾销税 2.进口国或第三国组装
将零部件或组装件出口→进口国或第三国→组装成品→规避反倾销税
3.轻微改变
轻微加工→非功能性改变(外观等)→出口到进口国→规避反倾销税
4.后期发展
大幅度改进产品的内部构造→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升级换代→出口到进口国→规避反倾销税
例如:1980年,日本为了规避美国征收的反倾销税,将电动手提打字机升级为电子手提打字机,并附有记忆和计算功能。
课后作业题:中国出口商品被控倾销的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
第二节 补贴与反补贴
一、补贴的定义与实质
(一)补贴的定义
补贴,是指一国政府为了促进某些产业的发展,对这些产业的生产和产品进行财政补贴和实行优惠待遇。
※
(二)补贴的实质
补贴是一种违反公平贸易规则的一种不公平竞争行为。
因为补贴→降低商品成本或弥补利润损失→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冲击和伤害进口国本土企业的利益。
※
二、补贴的形式
(一)生产补贴
1.财政拨款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生产企业,无偿拨出财政资金扶持其生产。
2.优惠贷款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生产企业,提供低息贷款、规模贷款、延长贷款期限等。
3.税收减免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生产企业,减轻其税收负担,或免征某些税收。
注意:①各种生产补贴→降低生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②后两种更具隐蔽性;
例如:美国和欧盟长期分别给予波音公司和空中客车公司大量生产补贴。
(二)出口补贴
1.直接补贴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出口商品,利用财政资金直接给予现金补贴。
注意:目的是弥补出口商品的国内外销售差价或利润损失→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例如:美国和欧盟长期对某些出口农产品实行现金补贴。
2.间接补贴
政府对某些选定的出口商品,利用行政权力间接给予优惠待遇。
比如:免征或退还国内税、减免关税、提供廉价运输、提供商业情报等; 注意:目的是间接降低销售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注意:直接补贴比间接补贴更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例如:发展中国家与欧美之间、巴西与美国之间。
(三)出口信贷
1.出口信贷的定义
出口信贷,是指为了鼓励和支持本国生产产品的出口,出口国政府通过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政策性贷款。(政府补贴息差)
2.出口信贷的种类
(1)按贷款期限划分
/短期贷款:180天以内
出口信贷—中期贷款:1~5年
\长期贷款:5~10年
(2)按借贷关系划分
/卖方信贷:出口国银行低息贷款→本国出口商→以延期收款方式出口→直接地鼓励和支持本国商品的出口
出口信贷
\买方信贷:出口国银行低息贷款→外国进口商或进口国银行→以即期付款方式进口→间接地鼓励和支持本国商品的出口
三、反补贴
(一)反补贴的发起与调查
1.反补贴的发起
产出合计占本产业产出的50%以上→认定“国内产业提出”→立案调查
2.反补贴的调查期限
一般为1年期限,最超不超过18个月。
(二)反补贴税的征收
1.反补贴税征收的前提
征收的前提→进口国国内同类产品遭受重大损害或严重威胁(1)重大损害
生产设备大量闲置→失业现象严重→多数企业达不到适当的利润率(2)严重威胁
同类产品销售下滑→存货较多→生产、利润、工资和就业有下降趋势
※2.反补贴税征收的实质
补贴利益转移:出口国→进口国
注意:现实中,某一个国家单方面减少或取消补贴较难;多边共同协商才有可能。
例如:欧盟与美国之间相互推诿、指责和等待对方减少或取消农产品补贴和飞机制造补贴。
第七章 其他贸易措施
第一节 保障措施
一、保障措施的定义
保障措施,是指在进口激增并对国内某产业产生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时,进口国所采取的临时性限制进口的措施。
二、保障措施实施的前提条件
/绝对增长:实际进口数量的增长 1.进口商品数量急剧增长
\相对增长:与进口国国内产量相比较的增长
/严重损害 2.进口国某产业受到损害
\严重损害威胁
3.存在因果关系:进口激增→产业损害
三、保障措施实施的程序
1.调查
进口国政府→实际调查→是否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2.通知
进口国政府→发出书面通知→出口国政府
3.裁定
/双方政府磋商解决(1)初步裁定
\或进口国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2)最终裁定→进口国采取正式保障措施
例如:按照中国入世承诺,在2008年12月31日之前,中国出口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每年增幅不得超过7.5%。而从中国2005年上半年的出口情况来看,实际远远超过规定的增幅。
中国政府积极与欧盟、美国反复磋商,2005年6月11日和2005年11月8日,中国分别与欧盟、美国达成了双方都比较满意的过渡性解决方案:
中国出口至欧盟、美国的纺织品,年增幅分别控制在8%~12.5%、10%~17%。
四、保障措施实施的形式
1.临时保障措施
/关税措施(惩罚性关税等)
进口国政府→初步裁定→采取临时保障措施
\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等)
注意:一般不超过200天,并且计入总期限之内。
2.正式保障措施
/关税措施(惩罚性关税等)
进口国政府→最终裁定→采取正式保障措施
\非关税措施(进口配额等)
例如: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从2009年9月26日开始,对进口中国的小型轿车和轻型卡车的轮胎,加征为期3年的惩罚性关税:第一年35%,第二年30%,第三年25%。(此前只征收3%~4%的关税)
锦湖轮胎公司由于得知年初美国的调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国内三个轮胎工厂的生产转移到越南和韩国的工厂生产。
中国商务部随后宣布,启动对美国部分汽车和肉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立案调查程序。
※
五、保障措施与反倾销措施的区别
/反倾销措施:倾销→损害 1.标准不同
\保障措施:进口激增→损害
/反倾销措施:针对不公平贸易 2.针对性不同
\保障措施:针对公平贸易
/反倾销措施:维护公平竞争原则→属于自由贸易主义 3.原则性不同
\保障措施:维护不公平竞争原则→属于保护贸易主义
/反倾销措施:不允许对方报复 4.应对措施不同
\保障措施:允许对方报复
/反倾销措施:不需提交国家最高领导人审批 5.法律程序不同
\保障措施:一般需要提交国家最高领导人审批
第二节 鼓励出口措施
一、经济措施
(一)出口补贴
见第六章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
(二)出口信贷
见第六章第二节补贴与反补贴
※
(三)出口信用保险
1.出口信用保险的内涵
出口信用保险,是指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本国产品出口,保障出口企业收汇安全,而建立的政策性保险。
例如: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
注意:①被保险人:出口企业或相关银行;
②保险人:经营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的公司;
③保险对象:应收货款;
④保险风险:进口商的商业性风险和进口国的政治风险等。
2.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
(1)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转嫁风险损失→稳健经营出口贸易(2)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灵活多样收款方式→国际贸易→提高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3)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容易获得出口融资→资金周转顺畅
(4)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企业→了解国外买家的信用情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二、行政措施
/扶植出口企业或出口项目:优惠待遇→资金和税收等方面
行政措施
\维护出口秩序:法律手段→规范出口市场秩序
三、组织措施
1.成立政策研究机构
构建对外贸易战略→研究和制定对外贸易政策和措施→保障本国的出口贸易利益
2.设立官方商业情报机构
搭建国际市场情报网络→搜集和整理海外商业情报信息→促进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建立国际贸易中心
中心场地永久固定→组织国际贸易博览会→外国进口商了解本国商品→洽谈和签订国际贸易协议→扩大出口规模和效益
四、其他措施
※1.外汇分红
外汇分红,是指出口国政府为了提高出口积极性,允许出口商从出口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外汇收入,直接用于进口业务。
※2.出口奖励证制
出口奖励证制,是指出口国政府为了鼓励出口,对出口某些商品的出口商颁发出口奖励证书,并允许出口商凭借该证书来进口一定数量的某些商品,或者允许出口商在市场上有偿地自由转让该证书。
3.复汇率制
复汇率制,是指出口国政府规定,不同的出口商品适用不同的汇率,以鼓励某些商品的出口。
※4.进出口连锁制
进出口连锁制,是指出口国政府规定,进出口商必须在履行了一定的出口义务后,才能获得一定的进口权。
五、经济特区
※
(一)自由港与自由贸易区
1.自由港
(1)自由港的定义
自由港,又称自由口岸,是指在这种港口区域内,对输出入的货物不征收关税或只对部分商品征税,并且可以自由对商品进行改装、加工、装卸、整理、买卖、展览和长期储存等。
/北美型:分散、无明显区域界限
(2)自由港的类型
\欧洲大陆型:集中、有明显区域界限,如:汉堡自由港
注意:①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过境贸易;
②绝大部分国家都不征收关税,只收取少量的运费、登记费和统计费等。
2.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又称免税贸易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关境之外,利用山、河等天然屏障或用其它障碍物隔离起来的区域,准许外国货物自由免税进出入,从事贸易、工业和服务等活动。
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转口贸易。
※
(二)保税区
1.保税区的定义
保税区,又称保税仓库区,是指由海关设置的或经海关批准注册的特定区域,以允许外
国货物自由免税出入,并可对货物进行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加工和制造等。
2.保税区的种类
(1)指定保税区
仅仅用来存储外国货物,期限较短。(2)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
储存、改装、分类、混合、加工和制造等,期限较长。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三)出口加工区
出口加工区,是指在一个国家的港口或机场附近,划出的提供基础设施和享有免税待遇的特殊区域,以吸引外国投资,发展出口加工业。
注意:主要目的是为了发展出口加工业。
(四)综合型经济特区与科技型经济特区
都具备了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特点; 同时,还具备以下特点:
1.综合型经济特区
规模大、范围广
(包括出口加工业、对外贸易业、金融保险业、旅游业和电信交通业等)
2.科技型经济特区
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以知识和科技为优势资源,创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生产高、精、尖的工业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注意:比出口加工区更具竞争优势。
第八章 国际服务贸易与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涵义
(一)服务的定义
服务,是指以提供劳务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并索取报酬的活动。
※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服务提供者与服务消费者所进行的跨越国境的服务交易活动。
(三)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
1.跨境交付
一成员方境内→境外任何成员方
(通过国际电信、计算机网络、卫星电视等平台提供服务;)特点:在服务提供者的境外接受服务; 例如:国际网络购物等。
2.商业存在
一成员方境内→境外任何成员方
(通过在境外设立商业性机构提供服务)
特点:在服务消费者的境内接受服务;
例如:在境外设立银行、保险等机构,来为外国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
3.境外消费
一成员方境内→任何其他成员方
特点:在服务消费者的境外接受服务;
例如:涉外旅游等。
4.自然人流动
一成员方的自然人→其他任何成员方的境内
特点:劳动要素在不同国家之间自由流动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劳务输出等。
二、国际服务贸易的分类
※
(一)以部门为中心划分
1.商业性服务
商业活动所涉及的服务
例如:法律服务、翻译服务、广告服务、包装服务和租赁服务等。
2.通信服务
所有有关信息产品、操作、储存设备和软件功能等服务
例如:电信服务、邮递服务和视听服务等。
3.建筑服务
从工程的设计、选址到施工的整个服务过程
例如:某建筑物的选址、设计、施工和维修等服务。
4.销售服务
产品营销活动所涉及的服务
例如:批发服务、零售服务和特许经营服务等。
5.教育服务
除国家义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服务
例如: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等。
6.环境服务
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服务
例如:道路清洁、固体垃圾的运输和处理、污水处理等。
7.金融服务
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及其相关的金融服务
例如:存款服务、信贷服务、保险服务和证券发行代理等。
8.健康及社会服务
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服务;社会服务
例如: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等。
9.旅游及相关服务
旅游业及其相关的服务
例如:导游服务、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等
10.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
除广播、电视、电影以外的一切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
例如:演艺服务、电子游戏服务、竞技体育服务等。
11.交通运输服务
货物运输服务及其相关服务
例如:航空运输服务、海洋运输服务、内河运输服务、铁路运输服务、陆路运输服务和管道运输服务;
船务代理、报关代理等。
12.其他服务
除以上11类服务以外的服务
例如:国际组织活动服务、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等。
第三篇:《国际贸易实务》教案
《国际贸易实务》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导入新课 B、讲解新课
第一节 国际货物买卖
一、国际货物买卖的特点和风险
二、有关国际贸易的法律与惯例
三、国际贸易应遵循的准则
第二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有关国际货物贸易的法律与惯例
二、合同条款
三、合同的商定和履行
四、贸易方式
第三节 进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
一、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
二、进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第四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方法
C、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2月27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二章 第一节 商品名称 第二节 商品的质量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名称和质量的定义、种类,以及掌握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
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章 合同标的
第一节 商品的名称
一、定义
二、命名品名的方法 第二节 商品的质量
一、商品品质的概念
二、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三、有关品质机动幅度的规定
四、对外订立品质条款应注意哪些问题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3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节 商品的数量 第四节 商品的包装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商品数量与包装的含义与种类,了解与之相关的交易条款。
教学重点 公量的计算
唛头
教学难点 公量的计算
唛头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商品的数量
一、国际贸易中常用的几种度量衡制度
二、计量单位
三、计算重量的方法
四、数量机动幅度条款(溢短装条款)第四节 商品的包装
一、包装的基本要求
四、包装标志
二、包装的种类
五、中性包装、定牌
三、对运输包装、销售包装的要求
六、合同中的包装条款
C、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5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二章 贸易术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贸易术语的含义、有关的惯例,掌握在出口国交货的集中贸易术语的内容。
教学重点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教学难点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一节 概 述
一、国际贸易中商品的单价构成
二、贸易术语的含义、作用
三、有关贸易术语的惯例
第二节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一、EXW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
二、FAS 货运港般边交货(……指定装运港)
三、FOB 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四、CFR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五、CIF 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
六、FCA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
七、CPT 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八、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九、FOB、CFR、CIF和FCA、CPT、CIP两组术语的比较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10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二节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在出口国交货的集中贸易术语的内容,并且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教学难点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节 在出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一、EXW 工厂交货(……指定地点)
二、FAS 货运港般边交货(……指定装运港)
三、FOB 装运港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
四、CFR 成本加运费(……指定目的港)
五、CIF 成本加保险费、运费(……指定目的港)
六、FCA 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
七、CPT 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八、CIP 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
九、FOB、CFR、CIF和FCA、CPT、CIP两组术语的比较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12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节 在进口国的贸易术语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在进口国交货的集中贸易术语的内容,并且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在进口国的贸易术语
教学难点 在进口国的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
复习CIF、FOB、CFR的相关内容 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在进口国交货的贸易术语
一、DAF Delivered At Frontier(…named place)边境交货(……指定地点)
二、DES Delivered Ex Ship(…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船上交货(……指定目的港)
三、DEQ Delivered Ex Quay(…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目的港码头交货(……指定目的港)
四、DDU Delivered Duty Un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未完税交货(……指定目的地)
五、DDP Delivered Duty Paid(…named place of destination)完税后交货(……指定目的地)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17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四节 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考虑的因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十三种贸易术语的内容,掌握在不同贸易条件下对贸易术语的采用。
教学重点 正确选用贸易术语
教学难点 对相关案例的判断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图解十三种贸易术语
第四节 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考虑的问题
一、考虑运输条件
二、考虑货源情况
三、考虑运费因素
四、考虑运输途中的风险
五、考虑办理进出口货物结关手续有无困难
案例分析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19日 星期三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章 商品的价格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价格的掌握、作价方法与价格条款。
教学重点 作价方法 价格构成教学难点 作价方法 价格构成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一节 价格的掌握
一、正确贯彻作价原则
二、考虑影响价格的各种因素
三、加强成本核算
四、掌握价格换算方法
第二节 作价方法
一、固定价格
二、非固定价格
三、价格调整条款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24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章 第二节 商品的价格核算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价格核算的相关内容,掌握价格构成、成本核算、换汇成本等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
成本核算
教学难点
价格术语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节 商品的价格核算
一、商品的价格构成
二、成本核算
三、运费核算
四、保险费核算
五、佣金核算
六、利润核算
七、出口商品盈亏率
八、出口商品换汇成本
九、出口创汇率
十、掌握价格术语之间的换算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26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四章 第一节 海洋运输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货物运输的种类。掌握海洋运输与海运提单等知识。
教学重点 海洋运输的种类及运费计算
教学难点 海洋运输的种类及运费计算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四章 国际货物运输 第一节 海洋运输
一、海运特点
二、海运当事人
三、海运船舶营运方式
(一)班轮运输
(二)租船运输
四、海上货物运输费用
(一)班轮运费
(二)定程租船运费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3月31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四章 第二节 运输单据 第三节 合同中的装运条款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货物运输的运输单据。掌握合同中装运条款的相应内容。
教学重点 装运条款
教学难点 海运提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海运提单
一、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
二、海运提单的种类
第四节 合同中的装运条款(以海运为例)
一、装运时间
二、装运港和目的港
三、分批装运与转船
四、装运通知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2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四章 货物运输习题课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际货物运输]。掌握合同中装运条 11
款的相应内容。
教学重点 装运条款
教学难点 海运提单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练习提问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一、书后练习
二、补充案例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14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五章 第一节 海上货物运输保险承保范围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保险的基本原则。掌握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保险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 单独海损 共同海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一节 海上货运保险承保范围
一、保险的基本原则
1、保险利益原则
2、最大诚信原则
3、补偿原则
4、近因原则
二、海上风险与损失
1、海上风险
2、海上损失
(1)全损和部分损失(2)单独和共同海损
三、外来风险和损失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16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五章 第二节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
第三节 其他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以及其他货物运输保险条款的相应内容。
教学重点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险别 基本险
教学难点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险别 基本险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节 我国海运货物保险的险别
一、基本险别
二、除外责任
三、责任起讫
四、被保险人的义务
五、索赔期限
六、附加险
第三节 其他货物运输保险条款
一、航空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二、陆上运输货物保险条款
三、邮包险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21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五章 第四节 伦敦保险协会海运货物保险险别
第五节 投保实务
案例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伦敦保险协会保险险别。掌握不同贸易条件下投保实务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投保实务 案例分析
教学难点 投保实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四节 伦敦保险协会海运货物保险险别(Institute Cargo Clause,ICC)
一、概述
二、ICC保险条款的种类
1、ICC(A)
2、ICC(B)
3、ICC(C)
第五节 投保实务
一、确定保险险别
二、确定保险金额
三、填写投保单
四、交付保险费
五、领取保险单证
六、保险索赔
案例分析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23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六章 第一节 收付工具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票据作为收付工具的意义,并重点对汇票的相应内容作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 汇票
教学难点 汇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六章 货物的结算
第一节 收付工具
一、票据
1、含义
2、特性
(1)流通性(2)无因性(3)要式性(4)文义性
二、汇票(Bill of Exchange/Draft)
三、本票(Promissory Note)
四、支票(Cheque/Check)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28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二节 支付方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汇付和托收这两种国际贸易支付方式,能够掌握它们的业务流程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前T/T 后T/T D/P D/A
教学难点 前T/T 后T/T D/P D/A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
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节 支付方式
一、汇付
1、票汇
2、信汇
3、电汇(1)前T/T(2)后T/T
二、托收
1、含义及基本流程
2、D/P
3、D/A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4月30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六章 第二节 支付方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的使用,并重点对他的特点及其业务程序作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 信用证的特点 业务程序
教学难点 信用证的特点 业务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信用证
一、信用证的含义
二、信用证的特点
三、信用证的当事人
1、开证申请人
2、开证行
3、受益人
4、通知行
5、议付行
6、付款行
7、保兑行
四、信用证的主要内容
五、信用证的一般业务程序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5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节 信用证
第四节 银行保证书与国际保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信用证的种类,了解银行保证书与国际保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信用证的种类
教学难点 信用证的种类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信用证
六、信用证的种类
1、是否随附货运单据
2、是否保兑
3、是否可撤销
4、按兑付方式划分
5、是否可转让
七、《UCP500》 第四节 银行保函 第五节 国际保理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7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五节 福费庭 第六节 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支付方式的使用,了解福费庭相关的知识。
教学重点 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教学难点 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五节 福费庭
第六节 各种支付方式的选用
一、信用证与汇付结合
二、信用证与托收结合
三、汇付、保函、信用证三者结合
四、汇付、托收与信用证三者结合
五、备用信用证与跟单托收结合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12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七章 第一节 商品检验 第二节 索赔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商品检验和索赔在国际贸易当中的使用,并对它们的特点及其相关知识掌握。
教学重点 商品检验
教学难点 商品检验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七章 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第一节 商品检验
一、商品检验的重要性
二、商品检验条款的内容
三、进出口商品检验的工作程序 第二节 索赔
一、争议(Disputes)
二、违约及其法律后果
三、索赔和理赔
四、索赔条款的规定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14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节 不可抗力
第四节 仲裁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不可抗力与仲裁相关的知识,并掌握它们各自的具体内容和使用范围。
教学重点 不可抗力的明确
教学难点 不可抗力的明确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不可抗力
一、不可抗力的含义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规定 第四节 仲 裁
一、国际贸易中解决争议的途径
二、仲裁的含义、特点
三、仲裁协议
四、仲裁条款
五、仲裁程序
六、仲裁裁决的执行
七、仲裁与诉讼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19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八章 第一节 交易磋商的形式和内容
第二节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交易磋商前的准备、交易磋商的内容、谈判原则,并掌握交易磋商的程序。
教学重点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
教学难点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八章 出口合同的签订 第一节 交易磋商的形式和内容
一、交易磋商的形式
二、交易磋商的内容 第二节 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
一、询盘
二、发盘
三、还盘
四、接受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21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三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合同生效的要件
第四节 合同的形式及主要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与订立合同相关的知识,并重点掌握合同生效的要件及合同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合同生效的要件
教学难点 合同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三节 合同成立的时间与合同生效的要件
一、合同成立的时间
二、合同生效的要件 第四节 合同的形式及主要内容
一、合同的形式
(一)书面形式
(二)口头形式
(三)其他形式
二、合同的基本内容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26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国际商务谈判
实训前安排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节课讲解,使学生熟悉国际商务谈判的流转程序,并明确实训课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评分标准及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国际商务谈判程序
教学难点 国际商务谈判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实训介绍 国际商务谈判程序 谈判内容
实训室安排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任务
三、实训安排
三、实训考核标准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5月28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国贸模拟实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带领学生在国贸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对外贸出口流程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
教学重点 模拟商务谈判
教学难点 模拟商务谈判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 训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国贸模拟实训
第一部分,商务谈判
将6名学生分为出口方公司和进口方公司,对给定的贸易标的,进行模拟商务谈判。课前教师对其进行安排指导,并设置谈判矛盾点。课上由安排好的这6名学生进行商务谈判模拟,其他学生在旁观摩学习。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6月2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九章 第一节 出口合同的履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出口合同履行的基本流程,并重点掌握备货、落实信用证、组织装运以及制单结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制单结汇
教学难点 组织装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一节 出口合同的履行
一、备货与报验
二、催证、审证和改证
三、租船订舱、报关、投保和装运
四、制单结汇
1、汇票
2、商业发票
3、装箱单
4、提单
5、保险单
6、产地证明书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6月4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二节 进口合同的履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进口合同履行的基本流程,并重点掌握进口前准备、交易磋商、信用证的开立以及运输保险报关等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外贸进口单证流转
教学难点 外贸进口单证流转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二节 进口合同的履行
一、开立信用证
二、租船订舱
三、接运货物
四、办理货运保险
五、审单付款
1、审单付款
2、审单不符的处理
六、报关提货
七、验收和拨交货物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6月11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十一章 出口核销与退税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出口核销及退税的概念、出口收汇核销单的作用、出口退税的原则,掌握出口收汇核销的主要内容、一般出口退税的货物范围等内容。
教学重点 出口收汇核销单及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流程
教学难点 出口收汇核销单及办理出口退税业务流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一节 出口核销
一、出口收汇核销的概念
二、出口收汇核销单
三、出口收汇核销的主要内容
四、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时应该提供的单据 第二节 出口退税
一、出口退税的概念
二、出口退税的原则
三、出口退税企业的范围 四、一般出口退税的货物范围
五、办理出口退税时应该提供的单据
六、办理出口退税的业务流程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6月16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国贸模拟实训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带领学生在国贸模拟实训室进行出口流程演示,使学生对外贸出口流程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
教学重点 外贸出口程序流转
教学难点 外贸出口程序流转
教学方法与手段
实 训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 B、进入实训
外贸出口流转模拟操作
1、带领全体学生学习外贸出口各环节的流转,了解工作程序。
2、了解外贸相关各部门工作内容。内容包括:
a、在商务部申办出口许可证;
b、向开证行催开信用证、审证、修改信用证; c、缮制商业发票、装箱单、汇票等单据; d、在检验检疫局申办商检证明、原产地证; e、在保险公司保险;
f、在货代公司安排出运; g、在海关处理货物报关
h、在外汇管理局、海关、银行办理核销手续; i、在国税局办理退税事宜。C、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6月18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第十二章 国际贸易方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方式和更为灵活的运作方式,并掌握各种贸易方式的内容、运行过程及其适用条件。
教学重点 经销与代理
教学难点 加工贸易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 解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A、复习旧课(提问)B、导入新课
C、讲解新课
第十章 国际贸易方式
一、经销与代理
二、招标与投标
三、拍卖与寄售
四、对销贸易
1、易货贸易
2、互购
3、补偿贸易
五、加工贸易
1、对外加工装配
2、进料加工
六、商品期货交易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1年6月23日 星期一 第5、6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期末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着重对一些重点内容作强化复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复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期 末 复习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期末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着重对一些重点内容作强化复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复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期 末 复习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教师姓名
任课班级
2007年7月2日 星期一 第3、4节
课题名称(教材章节)
期末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着重对一些重点内容作强化复习。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复习
教学过程与主要内容:
期 末 复习
D、总结
课外作业:
阅读参考书目: 教材
课后体会:
第四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j教案
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是国际贸易的理论部分。每一个国家的国际贸易都希望有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第一,古典贸易理论。它统治了西方经济学大约二百年。其中几个重要的代表人物是亚当·司密的理论,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和现代德国经济学者李斯特的理论。进入上个世纪以来,又产生了新的贸易理论比如凯恩斯理论和赫科歇耳·俄林的理论。他们对今天中国对外贸易所起到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二战以后国际贸易呈现出更加繁荣的状态。新的国际贸易现象更加大量的涌现。在这个时候,有各个国际贸易的流派出现了。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萨缪而森的理论,我会给大家一一介绍。这是给大家介绍的第一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是为国际贸易政策服务的。国际贸易政策我给大家介绍这么几个主要的部分。国际贸易政策第一部分是关税的问题。关税是国与国之间第一道天然屏障。国与国之间怎样能阻挡住进口的产品,使得国产产品有一个发展和提升的空间,第一道屏障就要依靠关税这道壁垒。我们知道从GATT到WTO时代通过九轮多边会谈,现在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把关税更多的减少和降低,那么这时候怎样来阻挡进口产品呢?各国纷纷从关税以外来寻找措施。我们把它统称非关税措施。按照国际贸易组织的统计非关税措施大约有3800多种。我会挑其中的主要部分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对外贸易遇到的一个不公平贸易的反倾销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倾销是错误的。所以英文把倾销叫做dumping,就像倒垃圾一样把本国的产品倒到国外去。这种行为本身是不正确的。面对这种倾销我们必须要反倾销。只有反了倾销,不公平贸易才会变得公平起来。但是我们知道,中国一直认为我们是一个被人家滥用了反倾销的受害国。为什么是这样,我们希望给大家一个答案。
接下来要给大家介绍的一个问题是地区经济集团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热衷于建立我们中国的地区经济集团。
贸易形式实际上分成三种。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我们以上所谈的一直是以货物贸易为例。下面就要谈到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问题。中国的货物贸易二十多年来一直呈现一种迅猛高速增长的状态。但是我们的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发展应该说不是很理想。中国在这两个领域中一直处在一个逆差的状态。
最后一个问题会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我们知道从GATT时代到WTO时代它所主持制定的种种基本原则对促进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起到一个指引性的作用。中国加入WTO以后,我们怎样遵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更好的利用这些原则,使得中国能够利用世贸组织的机遇,规避挑战,这是我们中国从政府企业到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作的一个事情。
国际贸易这门课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指国际贸易的实务部分。也就是国际贸易怎么做。可能很多朋友并没有做过国际贸易。实际上我们把山东的大葱卖到北京去叫做国内贸易,我们很多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做这种业务。但是我们怎样把山东的大葱卖到日本去这就是国际贸易。我们知道一旦开展了国际贸易,那么它就是两个国家,两个法律制度背景,两种货币,两种价格同时还要两种民俗,两种地理两种气候。所以在交易的过程中它远比国内贸易要困难复杂的多。虽然我们很多国内企业还并没有这样的进口经营权,但是中国在这次入世承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承诺是,中国加入WTO三年,中国会全面放开进出口经营权。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进步。我们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2005年更多的企业走向世界做一个准备。以上就是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部分。
接下来介绍第一个问题,国际贸易的基本分类。我们在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务的前边,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国际贸易相关的几个术语。
第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什么是对外贸易,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我们站的角度不同。如果站在中国的角度看待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我们叫他对外贸易。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叫做国际贸易。所以中国称我们的贸易就叫对外贸易,个别的海岛国家也叫海外贸易。但是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美国和日本的贸易,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我们叫他国际贸易。这就是第一对概念。
第二对概念我要给大家解释一下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所谓有形贸易就是通常讲的货物贸易,货物贸易主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的。联合国把货物贸易分成十大类。这十大类贸易中国其中都有涉及。而且表现非常好。无形贸易主要是指服务贸易,现在世贸组织把服务贸易分成十二大类。在这十二大类中,中国只在个别的领域中有顺差比如我们的旅游。中国在2002年旅游的顺差是60个亿。但是我们在运输领域中逆差是60个亿。所以在服务贸易中中国目前表现差强人意。从联合国的统计来看,它的规定是服务贸易的表现必需要写入各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中国目前的服务贸易,没有在海关统计。但是它统计在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
第三对概念是统计标准,即总贸易体系还是专门贸易体系。我们中国目前使用的是总贸易体系。但是有些国家使用的是专门贸易体系。总贸易体系与专门贸易体系的区别是,总贸易以国境线为接线为界限统计国家的进出口。但如果以一个国家的关境来统计进出口那就是专门贸易体系也叫特殊贸易体系。联合国对于各个国家采用总贸易体系还是专门贸易体系并没有特殊的规定。所以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国家用总贸易体系,一半国家用专门贸易体系。中国为什么用总贸易体系呢?中国的国境当然大于中国的关境,所谓中国的关境就是中国的海关有效管理的区域。中国国境和关境的区别,就是因为中国大量的经济特区和保税区的存在。中国的保税区实际上没有接受我们的海关的监管。是从国外进口产品包括零配件原材料,在中国的保税区把它加工成成品然后再从保税区出口。只有当保税区中的产品进入中国内地,才接受中国海关监管。由于中国保税区大量加工贸易的存在使得我们中国目前国境的统计的进出口量比关境统计的进出口量要远远的大。所以中国采用总贸易体系。并不是说中国采用了总贸易体系,其他国家也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在中国是国境大于关境,但是在欧盟,它的关境大于国境。欧盟十五个国家一个关境,他们对内取消了关税,对外统一了关税。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境,但是十五个国家一个关境。
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区别。刚才说到,中国的保税区里面,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十分迅猛的。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区别 就在于一般贸易是中国自己的企业自己组织原材料,用我们的渠道出口,而且是我们自己的品牌。而加工贸易经常是通常说的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销售市场在外。我们中国每一年的进出口总额从数字上来看搞得怎么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看珠江三角洲。在2000年以前,我们中国的珠江三角洲承担了中国对外贸易的40%的份额。从2000年以后这个份额在下降。但是目前也有37%左右。珠江三角洲这一端是香港,比邻香港我们中国最先开放的是深圳。深圳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出口城市。但是深圳一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比邻澳门的是珠海,中国开放了珠海是因为珠海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它原来是中山县下面的一个镇。深圳和珠海所扮演的加工贸易的角色非常重要。除了这两个城市以外,还有一个城市东莞也是很重要的。东莞目前是中国出口的第三大城市。被称之为东莞现象。为什么东莞能承担这么重要的任务呢?东莞的贸易就是以加工贸易的形式为主。东莞有一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就是,它的耗电量超过整个江西省。从经济学的概念上来看,能源消耗每增长0.7%,GDP就能增长1%。东莞每年能源消耗增长18%以上,那么就可以看到它的GDP的增长有多快。东莞最初是由台商的加工贸易带动起来,今天它的加工贸易的层次也在不断上升。珠江三角洲除了我们刚才说过的主要的加工贸易城市深圳,珠海,东莞非常重要以外,还有很多加工贸易的重点城市比如顺德。只要顺德看中了这个产业,它觉得这个产业非常有能力那么它立刻就能把这个产业集中起来。我们原来看到的顺德它主要是家电产品的加工能力很强,今天的顺德又在花卉产品上成为我国出口第一大城市。紧邻着顺德的是佛山,佛山非常重要的加工产品是陶瓷,佛山陶瓷加工在世界陶瓷行业所占的位置非常重要。它的陶瓷主要是建筑陶瓷。今天让佛山人非常自豪的是,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非常漂亮的外墙砖,一共是十万零两百块,全部来自于广东佛山。悉尼歌剧院外观是非常优美的,但是在它的建造过程中,他们所做的预算几乎要花完了,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外墙砖和内部装饰的钱还没有着落。悉尼人非常务实,经过它们的上议院和下议院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不能再追加投资,那会成为纳税人的沉重负担。那么剩下那么一点点钱还能干什么呢?他们本来的预算是要从意大利购买外墙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为了节省投资,决定从中国佛山购买外墙砖。这个时候正好是佛山人展示自己产品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我们就成全了这笔生意。现在一谈到悉尼歌剧院就让佛山人非常自豪。在珠三角还有几个重要城市比如说惠州,像TCL,像乐华就在惠州生产。现在的惠州又拿到一个四十五亿元的石化产品的加工项目。所以在整个珠江三角洲,星罗棋布的各个城市重点以加工贸易为主。所以中国去年6200亿进出口总额中,大约有37%是珠江三角洲所创造的。
接下来再给大家介绍一下长江三角洲,中国现在的进出口主要的两个区域就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主要的贸易形式是一般贸易。中国的一般贸易主要靠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上海为龙头,然后就是江苏的苏南。和浙江的浙北。江苏的苏南主要是苏锡常三个城市。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苏州。它其中的昆山已经成为像珠江三角洲东莞那样我们经济学值得研究的一个现象。我在昆山考察的时候给我非常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昆山很多人的知识结构非常高,包括苏州城市里面的随便问一个干部,他们都是大学本科毕业或者硕士毕业。包括他们的市长是博士毕业。一个城市在贸易领域中有重要的位置,也包括怎样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问题。苏锡常三个城市中,苏州的GDP大约相当于无锡和常州的总和。无锡的GDP也相当于常州的两倍。这三个城市也不是很平衡。这三个城市在做产业的时候主要是给上海做配套。上海的总部,加工厂主要在苏锡常三个城市。也就是说上海和江苏的苏南结合的是非常紧密的。上海希望更多的把自己周边的县城带动起来,所以上海最近又把自己周边的地方又划出来173千米,作为自己的配套加工中心。在这种情况下,江苏的苏南认为自己有即将被抛弃的感觉。所以苏南人目前有上海人173踢昆山的说法。上海目前有把大上海建立起来的概念。把江苏的苏南划归上海。这就是中国区域整合的问题。
浙江的浙北,比如像宁波这样的城市,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也非常重要。浙江的贸易主要是搞一般贸易,这种一般贸易的搞法是让很多中国人都很佩服的。现在的浙江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比如2000年中国外贸顺差一共400亿,其中220亿来自浙江。所以,中国贸易数字主要靠珠三角,但是外汇积累主要靠长三角。这两个地区是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最重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除此以外,还有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京津唐地区,都是中国重点的对外贸易地区。按照商品的流向,把贸易组成分成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也就是说生产国和消费国直接见面的就叫出口贸易,或者进口贸易。如果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还有第三方出现,就叫国境贸易。俗话说雁过拔毛,过境贸易要给过境国一部分手续费。能够承担过境贸易的地区往往都是地理位置比较有优势,资本市场十分发达。商人社会气氛浓烈。比如新加坡,港澳台地区。
我们知道香港原来作为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它本身是非常自由的。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人员往来。香港自然就成为了过境贸易的主要集散地。所以一谈到香港就说他的银行比米店都多,资本市场非常发达,香港的商人是非常多的,很多都是为过境贸易服务。香港一直都是GATT的成员,现在又是WTO的成员,而中国长期以来被排斥在WTO的大门之外,所以中国原来很多商品都是从香港去过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所以对中国入世这个问题,香港有一些商人的心态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它希望中国加入WTO,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另一方面它深切的感觉到中国加入WTO以后,香港的贸易地位不保。也就是说我们的货物无须无须再从香港走。原来中国不是世贸成员,香港与世贸的其他成员之间,香港要享受最惠国待遇。所以它的关税是非常低的。但是今天中国成为世贸成员了,我们无须从香港过境了。但是短期内要想取代香港也不太容易,比如说现在香港人一直认为上海即将取代它。但是我们讲香港和上海比较起来,第一是香港的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第二从法律背景,香港与西方的法律更多接轨。而且香港在世界上有更多的出口渠道。所以香港的贸易地位还是要保持下去。尤其是从我们政府的态度来看,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香港的贸易地位一定要保持下去。
下面再介绍一下直接贸易,间接贸易和转口贸易。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直接对接的贸易就是直接贸易。如果两者之间经历了一个第三地,就是间接贸易。比如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贸易几乎全都是间接贸易。中间转口的地方就叫转口地。大陆和台湾之间的贸易为什么一直是间接贸易呢?原因主要是来自于台湾。台湾它在加入WTO以后它就这个问题是一定要改变的。台湾在申请加入世贸的过程中,台湾的领导人李登辉曾经说如果台湾的现行政策与世贸的目前原则相违背,台湾愿意做检讨。世贸组织的要求是什么呢,它的说法就是所有的世贸组织的缔约方之间,必须要进行直接贸易。所以,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中的一条就在于更快的解决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向台湾省呼吁的三通问题,就是通航,通邮,通商。通商的前提就是首先我们要和台湾通航,世贸的这种要求,台湾承诺它需要改变。大陆和台湾的通航,航海这一块已经解决的比较好了。原来大陆的轮船要到香港靠岸,货物要转船,然后才能发到台湾去。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我们的船只需要在公海上等待只把这个手续拿到香港去做转口,然后再把这个单子打到台湾去。节省了很多运输费用。虽然还没有完全通,但是已经进步很多了。现在大陆和台湾的通航主要是航空解决不了。从福建到台湾距离非常短,比绕道香港要节省很多运输费用。尤其是台商,在进行两岸的贸易的时候,往返的过程增加经济负担和危险系数。所以从大陆的角度一直在呼吁尽快解决通商和通航的问题。但是台湾认为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台湾方面存在危险系数。他说台湾海峡太短,如果大陆掌控了航线之后,一旦大陆要解决台湾问题,我们的飞机起飞,台湾不可能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拦截。台湾这种提法就给了世界上支持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一定的理论支持。台湾很善于在美国讲故事。给美国的国会议员讲得天花乱坠,让美国国会议员觉得我们有责任来保护台湾现状。所以美国有相当多的人是非常愿意保持大陆和台湾的现状的。他们有一些人从来就没有希望我们尽快的解决统一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陆一共逆差1800亿美元,而台湾手中拥有的外汇储备是1100亿,所以大陆的提法是你台湾人民要摸着良心想一想,你的外汇储备来自于那里,实际上全是大陆给你的。我们国家不允许与外国贸易做逆差,唯独允许对台贸易,大陆有大量的逆差。同时我们大陆还保证台湾的企业在大陆生产过程中优先引进这样的企业。台湾的态度是两岸的谈判必须以世贸组织的原则为前提,而大陆的态度是必须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比如两岸航线大陆的提法是国内航线,台湾的提法是双方是平等的缔约方。那么两岸的问题怎么解决,最近新加坡又出现了,说是如果两岸不能解决的话,那么我们成立一个包括大陆台湾和新加坡三方面的合资的航空公司。新加坡控股40%,两岸各掺股30%,这样两岸航空不就解决了吗。大陆的态度是中国内政不要别人来干涉。
下面的内容是清偿工具。包括现汇贸易和易货贸易。现货贸易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易货贸易是物物交换。按经济发展水平还要把它分成水平贸易和垂直贸易。两国经济水平相当的叫水平贸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叫垂直贸易。按照运输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陆路运输,海运运输,空运和邮购。
第五篇: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2016 学年第 1 学期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案
课改类别:第六批校级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 授课班级: 工商管理14级 总课时: 32 授课教师:计东亚
第一章 绪论
本章课时:1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和研究国际贸易。
贸易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即剩余产品的出现。国际贸易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国际贸易的发展也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世界市场的扩大而不断发展。
在我们学习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及实务之前,应对国际贸易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有所了解,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是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前提条件。注意区分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额、净出口与贸易顺差的差别以及贸易条件的意义。
教学目标:
国际贸易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分类有助于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国际贸易的含义。本章从七个角度对国际贸易进行分类和理解,注意区分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让学生对国际贸易产生框架性的认识,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基本概念,对国际贸易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2.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对所讨论的内容至少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熟悉讨论课的教学模式,以便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针对性的做一些准备工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定义及其发展历程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三、国际贸易的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等。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
本节内容
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要有国家的存在,二是产生了对国际分工的需要,而国际分工只有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可能形成。这些条件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形成的。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国际贸易额、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条件等。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贸易政策划分、按交易对象的性质划分、按国境与关境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按清偿方式的不同来划分等。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贸易分类:按照商品(含各种劳务)的移动方向划分、按参与贸易活动的国际多少划分等。
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本章课时:3课时 本章概述: 1.亚当·斯密所强调的在一国拥有“绝对成本优势”或“绝对利益”时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观点是非常特殊的情况,现实中这种情况非常少见。但“绝对成本说”为后来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在生产过程中只投入一种生产要素―劳动,但各国的生产技术是相同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只取决于生产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比较成本说的核心内容是一国应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更大的优势或更小的劣势的商品。其所指的比较成本就是指更大的优势和更小的劣势。与“绝对成本说”相比,其更能解释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国际贸易现象。
3.在H-O定理中,生产要素不只一种。在每一个地区,应该进口那些昂贵生产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商品而生产那些便宜生产要素占较大比重的商品,可见,生产要素禀赋的不同即决定了各国的相对优势和贸易格局,又是进行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
4.保护贸易理论。主要讲授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理论观点和理论评价。包括:幼稚工业保护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保护贸易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种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与现实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熟悉并理解每一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的生平与代表著。
教学目标:
向学生介绍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使学生了解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影响,并从整体上把握贸易理论的推进过程,进而能够从更广泛的视角来全面认识当代国际贸易发生和发展的诱因、过程和规律。给学生介绍现代国际贸易理论,让学生了解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由贸易理论独立讲授。虽然贸易理论经过了多位学者的推动,但总体而言可以分为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的框架。而任何贸易理论的推进,都或多或少的建立在之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之上,因此,这种内容的重新划分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具有较好的效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二、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三、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四、保护贸易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理论内容,要素禀赋论内容;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产业内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难点: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及其缺陷;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古典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评价。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理解这两个理论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重大影响;熟悉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了解斯密和李嘉图的生平、时代背景与主要著作。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理论内容。难点:古典贸易理论的假设条件及其缺陷。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新古典贸易理论以及里昂惕夫之谜的主要内容、理论解释与理论评价。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产生的背景,里昂惕夫之谜及其主要解释,理解里昂惕夫之谜在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熟悉新古典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了解赫克歇尔、俄林、里昂惕夫的生平、时代背景与主要著作。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要素禀赋论内容,里昂惕夫之谜的几种解释。难点: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第三节 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讲述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几个影响力最大、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包括:产业内贸易理论,技术差距理论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理论内容及对它们的评价,掌握战后国际分工深化的原因及其特点及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熟悉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产业内贸易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难点: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现象的解释。
第四节 保护贸易理论
本节内容
主要讲授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思想、理论观点和理论评价。包括:幼稚工业保护论,超保护贸易理论,新保护贸易理论。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种保护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能与现实结合分析实际问题,熟悉并理解每一种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每一种理论的代表人物的生平与代表著。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论,凯恩斯主义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及战略性贸易理论等。
难点:各种贸易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其解释。
第三章 国际贸易政策措施
本章课时:3课时 本章概述:
1.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该国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各国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和国别政策。
2.关税措施。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关税措施,包括:关税的类型,关税的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等。要求学识掌握进口关税的种类及作用;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普惠制关税;;熟悉关税的作用以及关税的征收方法。
3.非关税措施。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种主要措施非关税措施,包括: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新型的非关税壁垒。要求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熟悉各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特点,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
4.其他对外贸易措施。主要介绍鼓励出口的措施和经济特区措施。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际担保制等鼓励出口的各种贸易措施,熟悉经济特区的各种形式,了解中国自由贸易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本章介绍国际贸易政策及措施的基本概念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本章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的含义和类型,掌握各主要历史阶段的国际贸易政策的倾向与特点;向学生介绍关税的种类、关税税则的定义及分类、主要非关税壁垒的种类与含义,让学生理解关税措施与非关税措施的经济效应,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偏向于采取非关税壁垒限制国外产品流入本国市场,了解鼓励和促进出口的经济措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课程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运用多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展示。在课程中,我们强调运用不同组别的同学进行情景演示,展示不同贸易壁垒产生的贸易扭曲结果,让同学们更为生动的理解贸易壁垒的不同形式、作用和最终产生的经济结果。
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
二、关税措施
三、非关税措施
四、其他对外贸易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新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进口税的类型,各种进口附加税。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自由贸易区
难点:新保护贸易主义及其特点;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取向及其特征。关税的经济效应。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经济特区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一节 国际贸易政策
本节内容
主要讲授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类型,国际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发达国家的贸易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要求学生掌握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及其理论基础,理解贸易自由化的主要表现,新保护贸易主义及特点,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及影响;熟悉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过程及其历史背景,了解当今国际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保护主义贸易政策;新保护主义贸易政策、管理贸易政策及其特征;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主要特征。
难点:新保护贸易主义及其特点;金融危机背景下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政策取向及其特征。
第二节 关税措施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措施之一关税措施,包括:从不同视角对关税的解释,关税的征收,关税的经济效应等。要求学识掌握进口关税及作用;进口附加税—反倾销税与反补贴税,普惠制关税;熟悉关税的作用以及关税的征收方法。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进口税的类型,各种进口附加税 难点:关税的经济效应
第三节 非关税措施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对外贸易政策的另一种主要措施非关税措施,包括:非关税壁垒的产生与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新型的非关税壁垒。要求学生掌握非关税壁垒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熟悉各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特点,了解非关税壁垒的发展趋势。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非关税壁垒的类型及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难点:非关税壁垒的经济效应
第四节 其他对外贸易措施
本节内容
主要介绍鼓励出口的措施和经济特区措施。要求学生掌握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际担保制等鼓励出口的各种贸易措施,熟悉经济特区的各种形式,了解中国自由贸易区尤其是上海自贸区的产生背景、意义及其发展情况。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自由贸易区 难点:经济特区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第四章 世界贸易组织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章课时: 3课时 本章概述:
主要介绍多边的贸易条约与协定,包括: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与世界贸易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及其基本原则;熟悉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及其特点;了解《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主要内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有关版权、商标和专利权的保护规定。
掌握经济一体化六种形式,对集团内部和对集团外部国家的影响;理解“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的关税同盟理论;熟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APEC;了解当今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形式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事先布置热点国际经济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区域一体化的形式;关税同盟理论 难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第五章 国际贸易术语与商品价格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作用和理论基础,介绍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介绍影响进出口商品作家的主要因素、计价货币的选择、国际定价方法、佣金及折扣的概念。
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的主要区别,理解主要贸易术语的含义及相互区别,熟练掌握主要贸易术语的用法,并使学生掌握价格成本的核算方法,掌握不同贸易术语价格的换算,掌握签订合同价格条款的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授课:
一、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二、主要六种国际贸易术语
三、其他国际贸易术语
四、价格核算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2010年通则》与六种主要贸易术语,换汇成本和盈亏率的计算,佣金及含佣价的计算。
本章难点:影响贸易术语的选择的因素。
第一节 国际贸易术语概述
本节内容
贸易术语的含义贸易术语(trade term),又称价格术语或价格条件,它是以简明的外贸语言,或缩写的字母,或国际代号,来概括说明买卖双方在交易中交货的地点,货物交接的责任.费用以及风险的划分和表明价格 构成等诸方面的特殊用语。
有关贸易术语的三种国际贸易惯例的称谓及其法律地位:(1)《1932 年华沙—牛津规则》.它是国际法协会专门为解释 CIF 合同而制定的.(2)《美国对外贸易定义 1941 年修订本》.它是由美国九个商业团体制定的.(3)《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它是国际商会为了统一对各种贸易术语的解释而制定的。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贸易术语是一种重要的国际贸易惯例,惯例的法律效力及其与国内法、国际公约的区别。
2.2010通则的变化及主要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六种主要贸易术语
本节内容
2010通则对六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六种术语:FOB、CFR、CIF、FCA、CPT、CIP,通则对其买卖双方权利义务的规定和解释。
难点:各个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及风险转移点,以及其重点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其他贸易术语
本节内容
2010通则对于EXW、FAS、DAT、DAP、DDP的解释。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五种术语的名称,交货地点等问题。
第四节 国际贸易的价格核算
本节内容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可以根据情况不同,分别采取下列各种作价方法:固定价格,非固定价格,非固定价格又可分暂定价格,部分固定价格,具体价格待定等方法。佣金与折扣的含义。价格核算及应考虑的因素。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计价货币的选择。2.实际成本的核算。3.佣金的计算及价格改报。4.价格核算。
第六章 合同的标的 本章课时:2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的基本概念与法律意义。让学生了解样品的概念与分类,了解《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的有关规定。
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合同中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的订立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授课:
一、商品的名称和质量
二、商品的数量
三、商品的包装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表示商品质量的几种方式,溢短装条款,运输标志。本章难点:质量条款、数量条款和包装条款的订立。
第一节 商品的品名、品质
本节内容
按照有关的法律和惯例,对交易标的物的描述,是构成商品说明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换货物的一项基本依据,它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般地说,在国际货物买卖中,要构成标的物,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是被卖方所占有的;2.必须是合法的;3.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的。
品质的重要性及约定品质条件的意义。商品品质是指商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形态的结合。品质的优劣,决定着商品使用效能,影响着商品的市场价格,也是加强对外竞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必须加强对品质的全面管理,切实把好质量关。合同中的品质条款是构成商品说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买卖双方交换货物的依据。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品名对于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影响,树立健康正确的国际贸易商品品名的观念。
2.理解商品品质的表达方法,并在合同条款中认真对待品质机动幅度条款。
第二节 商品的数量
本节内容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条件之一。按照某些国家的法律规定,卖方交货数量必须与合同规定相符,否则,买方有权提出索赔,甚至拒收货物。
理解毛重、净重、公量和溢短装条款的含义。本节重点难点
1.理解商品数量的规定方法及各常用计量方法及含义。2.溢短装条款。
第三节 商品的包装
本节内容
包装条款一般包括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规格、包装标志和包装费用的分担等内容。商品包装是商品生产的继续,也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的必备条件之一。绝大多数商品,只有加以必要的包装,才算完成商品的生产,才能进入流通领域和进行销售。国际贸易的商品一般需要经过长距离辗转运输,有时还需要多次装卸和存储,在此期间进行必要的适当的包装,对于保护商品、方便运输、储存和分配、消费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重点难点
订好包装条款,以利合同的履行,在商订包装条款时,需要注意下列事项:(1)要考虑商品特点和不同;(2)运输方式的要求;(3)对包装的规定要明确具体;(4)明确包装费由何方负担;
(七)包装分类。
第七章 货物的运输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各种运输方式及运输单据的概念和特点。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种运输单据的法律意义,掌握海运提单的相关概念、分类、制作方法,掌握《UCP600》的有关规定,掌握国际贸易合同中国际贸易运输条款的订立方法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课堂讲授:
一、交货的时间与地点
二、主要运输方式介绍
三、运输单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货与装运的概念,班轮运输方式,海运提单性质。
难点:交货的时间地点对贸易术语选择的影响,买卖合同中装运条款的拟定。
第一节 货物交付
本节内容
有关国际贸易合同装运条款的相关内容:装运期,装运时间的规定方法;装运港和目的港;分批装运和转船;装卸时间;装运通知;其他装运条款。
本节教学重点、难点
1.装运时间的规定方法有:1.明确规定具体装运时间;2.规定在收到信用证后若干天或若干月装运;3.笼统规 定近期装运。
2.《UCP600》对于装运相关内容的规定方法和对其的理解。
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运输方式
本节内容
主要运输方式:海洋运输,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1)海洋运输的特点(2)班轮运输的定义,所谓班轮是指按照规定的时间,在一定的航线上,以既定的港口顺序,经常地从事航线 上港口间运输的船舶。(3)班轮运费的计收标准。(4)租船运输的定义。租船运输又称不定船期运输,是相对于班轮运输而言的另一种船舶营运方式,租船运输通常适用于大宗货物的运输。(5)租船运输的方式.主要有定程租船、定期租船、光船租船。其他运输方式:铁路、航空、多式联运的含义。
本节重点难点 1.班轮运输的特点。2.班轮运输费用的计算。
第三节 运输单据
本节内容
各种运输方式的主要运输单据的认识及填制以及海运提单的含义、特点及主要分类。
本节重点难点
海运提单的特点及主要分类。清洁提单、已装船提单。
第八章 国际贸易货物运输保险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介绍国际贸易运输保险的基本原则、海上风险与费用的概念。围绕CIC1980.1中的保险条款,介绍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的险别、保险期间及相关费用计算。
教学目标: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险别,了解协会货物保险条款,了解仓至仓条款的含义,掌握保险金额、保险费的计算方式,掌握我国进出口货物保险的基本做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讲授:
一、国际贸易运输保险基本原则
二、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保障范围及险别
三、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实务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险别
本章难点: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的不同,施救费用与救助费用的区别
第一节 国际贸易运输保险基本原则
本节内容
介绍国际贸易运输保险的基本原则:保险利益原则、最大诚信原则、近因原则和补偿原则。
本节重点难点
保险的基本原则对于保险合同生效、保险理赔的重大影响。
第二节 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保障范围及险别
本节内容
1.国际贸易海上运输保险保障范围:海上风险、外来风险、损失和费用。2.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险别和附加险(CIC1980.1),及其保障期间,除外责任等内容。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海洋运输货物保险的险别
难点:单独海损与共同海损的不同,施救费用与救助费用的区别
第三节 国际贸易海上货运保险实务
本节内容
保险费用的计算,保险单据及保险理赔实务。本节重点难点
保险金额的计算及其理解。
第九章 国际货款的收付
本章课时:4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将介绍国际贸易结算中主要票据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以及主要国际结算方式的概念与方法。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汇票为代表的结算票据在国际支付中的支付工具的作用;使学生掌握汇付、托收的定义和流程,掌握信用证的定义、流程、分类及国际惯例,掌握起草和审核信用证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小班案例讨论和学生代表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讲授:
一、支付工具
二、支付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汇票与本票的概念和特点,汇付的种类,托收的流程和风险分析,跟单信用证业务流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难点:跟单信用证性质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一节 支付工具
本节内容
汇票的含义和基本内容。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见票时或在将来的固定时间,或可以确定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定的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支付命令。
汇票的种类。①按出票人的不同,可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②按有无随附商业单据,可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 ③按付款时间不同,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
3.汇票的使用。汇票的使用有出票、提示、承兑等,如需转让,通常经过背书。汇票遭到拒付时,还要涉及做成拒付证书和行使追索权等法律权利。
本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定期或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对某人或其指 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的书面承诺。本票可以分为银行本票和商业本票。商业本票有即期和远期之分,而银行本票都是即期的。支票是以银行为付款人的即期汇票,即存款人对银行的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委托或命令。出票人在签发支票后,应负票据上的责任和法律上的责任。
本节重点难点
汇票的定义及票据行为。
第二节 支付方式
本节内容
汇付的含义、性质与特点: 1.汇付的含义及当事人。汇付又称汇款,指付款人主动通过银行或其他途径将款项汇交收款人.在汇付业务中,通常有四个关系人:汇款人、收款人、汇出行和汇入行。2.汇付的种类。3.汇付方式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
托收的含义、性质与特点。1.托收的含义:托收是指债权人(出口人)出具汇票委托银行向债务人(进口人)收取货款的一种支付方式。2.托收的当事人。托收方式的当事人主要有委托人、托收银行、代理银行和付款人。3.托收的种类。4.托收的利弊。5.托收的国际惯例。托收方式属于商业信用,存在着收不回货款的风险,尤其是托收方式中的承兑交单风险更大。
信用证的含义、性质和特点。信用证的含义:根据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解释,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出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信用证方式的当事人及职责:信用证方式下涉及的当事人有开证申请人、开证银行、通知银行、受益人、议付银行和付款银行。信用证支付的一般程序,信用证的主要内容:1.对信用证本身的说明; 2.对货物的要求; 3.对运输的要求; 4.对单据的要求; 5.特殊要求与提示; 6.开证行保证付款的责任文句.信用证的种类。
本节重点难点
重点:汇付的种类,托收的流程和风险分析,跟单信用证业务流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
难点:跟单信用证性质和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第十章 国际贸易合同的签订
本章课时:2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合同如何形成及订立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发盘与接受的法律条件,合同生效的要件;熟悉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对发盘的撤回和撤销、接受撤回与修改的规定,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应具备的条件。
教学目标:
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过程,掌握发盘、接受与合同成立的条件,了解不同法律文本对发盘、接受的主要分歧,掌握合同的主要内容与格式。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结合小班案例讨论。课堂讲授:
一、交易磋商的形式、内容
二、交易磋商的一般程序
三、交易磋商中应注意的问题
四、合同的形式、基本内容及其合同成立的要件 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发盘、还盘和接受的概念和法律效力,《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
本章难点:发盘的撤消与撤回,构成接受的条件与逾期接受问题,根据磋商内容拟订贸易合同。
第十一章 商品检验、索赔、不可抗力和仲裁
本章课时:2课时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阐述了交易后的争议处理及如何预防问题。介绍国际货物交易中检验、争议、索赔和理赔的含义和范围,介绍《1958年纽约公约》(《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缔约国国家间贸易争端仲裁解决机制的目标和原则。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时间和地点的几种规定方法;违约责任、合同中的索赔期限的到规定方法;不可抗力条款和不可抗力事件的认定;仲裁的形式和机构,仲裁协议的作用。熟悉商检、索赔、仲裁和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讲授。让学生对仲裁的形式和特点有清晰认识。
2.课堂讨论。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对所讨论的内容,如检验、索赔、理赔和不可抗力等,至少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课堂讲授:
一、商品检验
二、索赔
三、不可抗力
四、仲裁 重点难点:
重点:买方检验权,检验的时间与地点,索赔与理赔的概念,不可抗力的概念,仲裁特点与程序,争议处理案例分析。
难点:异议与索赔条款与罚金条款的区别,不可抗力的认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