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近年来,有关中小学心理障碍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心理方面的健康问题也就渐为人们所关注。通过课题活动的开展,受益的不仅仅的我们的老师和孩子,还有更多的家庭和社会人,我们看到的不但是孩子和老师的成长,还有家长自身行为的转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行为的转变,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小手的力量不断强大,强大的力量不段转化,小手越拉越有力,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一、课题提出的必要性
(一)研究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仁义、知恩图报的民族。从《诗经》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到今人常说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都从不同的方面告诉了我们该怎样去感恩,怎样去报恩。
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从此养成的,并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小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少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据调查孩子们心中所崇拜的对象大多数是体育、影视明星,只有极少数敬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少之可怜。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
现在的孩子缺乏感恩思想,变得冷漠与自私,原因是多方面的:
现状之一:家长溺爱严重
现状之二:社会影响深远
现状之三:学校教育缺乏
正是鉴于当前现实,我提出本课题的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我们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研究,就是要在青少年的心中播种高尚的道德的种子,引导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平和之心、感恩之心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对待社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的研究将从最基本的活动研究开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情况:美国,用节日进行感恩教育。美国家庭很注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被定为感恩节,这是一个充满感谢和爱的节日。这一天人们欢聚一堂,进行一次特殊的祈祷,感谢、颂扬上苍在过去一年里的仁慈和恩惠。另外,韩国人也过中秋节,他们还把这个节日叫做“感恩节”。到了中秋节这天,很多韩国的爸爸妈妈会穿上五彩的民族服装,带着孩子向爷爷奶奶行叩拜大礼,“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叩完头,他们一般还会双手呈上精心准备的礼物,小孙儿给爷爷奶奶的一般都是小卡片,上面是孩子用稚嫩的手写出的感谢爷爷奶奶的话。可见国外很重视孩子的感恩教育,并且采取了各种形式。
国内情况:如今的少年儿童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作为每个家庭的掌上明珠在众多长辈的呵护下他们已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并以为这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加上社会上一些成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道德观发生了扭曲。他们自私、骄横、冷漠、不善于合作使得儿童也受到了他们的负面影响缺乏“感恩”的情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着急,才急于说教,教育孩子要学会感恩。可是这是普通的说教,这种大道理已无法打动孩子的内心。由此可见,培养孩子的感恩教育要从小抓起,采取多种形式。
(四)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以前的教育只是普通的说教,对孩子的心灵并未起到震撼作用。因此,我采取一系列的活动,把“感恩教育”定为核心课题进行研究,其创新目标为:
1、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
2、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他人。
3、懂得孝敬父母以及长辈是为人之本。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并努力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开展一些实在的感恩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理解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和良苦用心,尊重他人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劳动。
2、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同时,促成他们感恩行为和习惯的较快养成,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健全的人格素养的形成;
3、寻求实施感恩教育最佳途径和方法。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
(1)孝敬父母。
(2)尊敬师长。
(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
(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课题研究的措施、方法与途径
1、课题研究的措施
(1)健全组织机构。我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组织领导。课题成员年龄结构均衡,业务能力较强,素质较高。采用课题专人负责制,由校长亲自主抓,德育主任具体抓,分工明确,层层落实,全体成员在研究中积极参与,合力攻坚,形成领导重视,师生协同作战的课题研讨氛围。
(2)理论提升。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实现对课题研究的有力的理论支撑和监督。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强化教师培训,培训形式多样,有教师读书自学、专题讲座等。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参观、学习,多次聘请专家来校指导,为学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建构充实的理论框架,促进教师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内化。教师们在不断学习研究、交流中,树立了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提高了理性认识。
(3)享受过程、关注评价。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及时反馈信息,正确调控研究过程,加强课题资料的研究、建档、积累、整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
(4)创造和谐的教育实验氛围。我校注重校内外环境建设,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之间及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加强与各实验学校的交流研讨活动,创造和谐的教育实验氛围。
(5)关注信息交流。我校充分运用学校网络,提供畅通的信息渠道,扩大信息的接触面,大量地占有信息。积极开发信息资料,提供良好的信息交流环境。
(6)保证课题研究必要的经费,加强软硬件的建设。课题研究经费,全部用于购置课题研究资料和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之中,极大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调查研究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通过观察和调查问卷,了解现阶段小学生感恩心理的整体状况,明确其长处和缺失,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化分析,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力资料和数据。
3、文献法。收集有关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学习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和参考。
4.经验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及时做好相关资料的整理,撰写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规范课题研究行为。
3、课题研究的途径:
(1)、教育阵地化。在校园中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开辟教育阵地。
(2)、课程国学味。通过开设书法、武术、民乐、经典诵读等国学课程,让课程充满国学味。
(3)、礼仪外显化。除了在品生、品社课中渗透传统礼仪教育,还逐步改革一些日常礼仪。
(4)、范围全员化。按不同层次在全校范围内全面铺开,全校师生、家长共同参与这一教育行动。
(5)、展示规模化。全校学生会唱《弟子规》,六年级毕业生能背出百篇诗文,能编课本剧、讲传统美德故事,演练武术操,展示书画作品。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年11月——2017年12月
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定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成员,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8年1月——2018年10月
1、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2、通过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年11月——2018年12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
四、研究过程
(一)培养学生“感恩”教育意识
感恩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而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就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感恩”以及“感恩”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活动,从而去获取“感恩”有关的知识。为此,学校让学生通过向身边的人、书本和媒体了解“感恩”的故事。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环境熏陶、主题班会、书信、专题板报、抄报、感恩征文、教育活泼、深入浅出的感恩教育,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学生懂得感恩自觉报恩。
(二)积极创设“感恩”教育情景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积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热情与行为,促使更多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
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广播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
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
(三)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表现。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要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让每个学生都充满感恩之情,充满爱他人之心,从而学会感激父母,学会感激老师,感激社会,感激大自然,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真诚地去报答身边的人。
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
1、开展形式各样的感恩活动
利用“服务敬老院”“学雷锋”等实践活动形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通过征文、贺卡、爱心作业、爱心相助等方式表达对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爱。学生每做过一件感恩的、有爱心的事,就在爱心记录卡上记录好,每月评比学生开展感恩活动。
2、举行感恩主题班会
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感激给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因为他们才使自己能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感激养育自己的人;因为他们的爱才使自己不断长大,感激教育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的教导才使自己变得有文化、有修养。感激一切给予自己点点滴滴关心和帮助的人。感恩主题班会,给了学生一个倾述爱的平台,让学生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时机。如父母的生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可送上一张贺卡、一朵鲜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条信息、哪怕一句温馨又真诚的祝福也可以;帮助社会和别人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
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活动方式:
1、查阅书籍、上网搜集、社会实践。
2、课堂内以小组探究性学习为主。
活动对象:五(1)班全体学生
具体分工如下:
第一小组: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搜集感恩小故事。
第二小组:通过电脑、网络搜集感恩小故事。
第三小组:“感恩故事我来讲”,学生讲自己的感恩故事。
第四小组:感恩行动——为父母做件事。
活动过程:
1、开一节班会“学会感恩”,使学生意识到应学会感恩,并确立 这次活动的主题“学会感恩”。
2、学生分小组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手抄报呈现)
3、各小组进行活动。
第一小组:通过查阅书籍、报刊,搜集感恩小故事。
第二小组:通过电脑、网络搜集感恩小故事。
第三小组:学生讲自己的感恩故事。
第四小组:感恩行动——为父母做件事。
3、全班进行资料的汇总(以手抄报的形式呈现)
4、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展示小组的成果。
5、将搜集的内容制成手抄报。
6、组成宣传团进入其他班级进行宣讲,并提出倡议,希望同学们行动起来,学会感恩。
活动总结
1、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他人和小组做出积极、客观的 评价。
2、老师提出希望和倡议。
经过了本次的总结交流,大家明白了感恩的重要性,大家认为感恩是人们心灵中最美好的一种情感,学会感恩的人,是最高尚的人,是最有智慧的人。
五、课题研究成果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第二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感恩教育的培养与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曲江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 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新街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 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界定: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
1.小学六年级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2.小学六年级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 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月
(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调研阶段;
(3)确定实验、启动实验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2月(1)每周一次研究本周计划;(2)每周一次研究;(3)每周一次总结。
结题阶段:2014年3月——4月 总结各阶段资料,结题及论文材料整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 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
过程:
1.准备阶段(2013、9~2013、10)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3、11~2014、2)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3~2014、4)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3年这个班级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部分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 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
2.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第三篇:《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模版)
“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沈阳市的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 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界定: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季度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06、3~2006、6)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
作,确定课题成员及分工,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06、9~2009、7)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组织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09、8~2009、12)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7年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
安全事故„„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中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
2、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第四篇: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不满就可能消弭,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我校是一个农村学校,其中有许多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为了这些学生学习无忧,家长能供得起其子女读书,学校多方面开辟渠道,为他们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帮助。近年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了很多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资助我校学生的单位、个人越来越多,还有许多单位、个人与我校的贫困学生结成了对子。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社会、个人的帮助,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帮助我们的人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的厚爱。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广大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感恩的意义所在,让更多的学生、家长投入到感恩的实践活动中来,使更多同学感恩的心升起,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明白一个人一定要知恩言谢,对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爱的人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同时要让我们的教师也深深地体会感恩的必要性,努力地将社会的爱心转化为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我们把“感恩”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要让我们前进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明白“感恩”,学会怎样去“感恩”。
小学生正值儿童时期,属于未成年人,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建立时期,需要对他们进行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精神要求,鉴于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因此,我们想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经过深刻的反思与研讨,我们认为,感恩不仅仅是道一声“谢谢”,她要有丰富的善良的情感作“根基”; 感恩,也不仅仅是礼貌而已,她要有帮助他人的心作“地基”;感恩,更不是人为地做秀,她要有希望别人美好的美德作“路基”。学会感恩,能更懂得珍惜;学会感恩,能更懂得进取;学会感恩,能更懂得宽容。有一份感恩的心,能使学生更快乐和健康地成长。因此,根据我校的校情,对学生全方位地实施“感恩教育”,精心培育学校的“感恩文化”,更能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促进我校德育工作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界定: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1)孝敬父母。(2)尊敬师长。(3)关爱他人。
(4)感激社会、感激自然。(5)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1)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的、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在校级、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学校、班级范围内定期请名人、专家进行感恩教育的专题讲座,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与活动之中。
(3)家校联通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学校和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4)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和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核心,辅之调查法、文献法、个案法等。
1、行动研究法:
一边研究一边实施,形成每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探索有效实施农村小学生各阶段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与行为。
2、教育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的现状,根据本校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案。为解决课题研究的重点做好铺垫。
3、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感恩教育的现状及一些经验,搜集有关资料,从中学习、借鉴,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4、案例研究。
选择典型学生进行跟踪研究,了解他们的感恩意识与行为发展的特点,进而归纳出适合大部分学生发展的教育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准备阶段:2015年3月1日——10日(1)理论研究阶段;(2)资料调研阶段;
(3)确定实验、启动实验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2015年3月11日——2015年4月20日(1)利用教材内容进行感恩教育研究。(2)举行感恩教育班队活动;(3)听取感恩教育演讲;(4)每周找学生座谈。
结题阶段:2015年4月21日——4月30日 总结各阶段资料,结题及论文材料整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严格制定阶段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小结,制定新的方案,有理有序的一步步进行着。期间定期开展相关理论资料的学习,阅读相关资料、书刊、杂志,查阅相关网站,调查国内外新的教学信息,做好记录、总结,不走形式,收集学生的典型作业进行分析,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随时记下研究中的随笔、反思,做好学习中的交流讨论工作,成员及时的将个人收获体会与其他人交流。抓住每一次观摩科研案例的机会,同时积极进行组间听、评课活动,做好记录和总结,并从中取长补短,以逐渐摸索新的教学之路。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从学生现实存在的感恩问题入手,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全校营造出浓郁的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感恩”情怀;创造实践机会,促使学生以实际行动把情感化为感恩行动。过程:
1、准备阶段(2015、3、1~2015、3、10)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调查目前农村小学生感恩情况的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调查、分析、收集资料,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2、研究阶段(2015、3、11~2015、4、20)根据实施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各类“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学会感激别人;收集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根据年龄特点,建构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体系,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5、4、21~2015、4、30)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列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具体做法、经验总结及专题论文汇编成集,为做好推广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开展感恩教育以来,师生中,会感恩的人多了,与人顶嘴的少了;会做家务的多了,伸手不劳动的少了;会节约钱粮的多了,吃零食进网吧的少了;会助人为乐的多了,与人闹矛盾的少了;会遵纪守法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学习求上进的多了,没进取心、没荣誉感的少了;会讲奉献比爱心的多了,自私自利以我为中心的少了;会讲礼貌、讲道德的多了,不讲文明、不讲公德的少了。同学间每天早晨见面时相互问好鼓励成为了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7年学校没有发生一起打架违规事件,没有出现一起违法违纪案件,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的中学生现在已懂得“应尽力为身边的人做些事情”、“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很多”、“要有感恩之心”等道理,有些学生也从行动中表现出来。有些学生看到老师很累,主动走到老师身边给老师给你一个问候“老师,你很累吧。”很多学生在家里也会帮忙做些家务。说明,学生的感恩行为和意识是可以培养的。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我们老师的视野更加开阔,活动组织能力、研究能力等也都得到了提高。相关的论文课题获奖,真正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丰富的感恩活动中,促进家长进一步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使其教育方法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同时,家长的思想也得到了净化、升华。就如一为家长说的:“学生懂得了要记得他人的好处,要感恩。我们大人也一样,有了这样心态,一切觉得好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适时的、是必要的。感恩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1.有效的感恩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2.小学生感恩教育的质量与其人际关系、生活态度、人格的形成密切相关。
3.以感恩教育带动学校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更具实效。
4.把感恩教育与心理健康结合起来,使儿童易于接受,是一种新的教育尝试。
5.从感恩教育角度研究学校心理健康的发展,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研究的思路。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1、感恩教育现在已受到行政部门的重视,但要养成人人怀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长时间的养成,我们任重而道远。
2、我们非常关注学生日常中感恩行为,可如何运用发展性评价方式分析评价学生,我们感到困惑。在以后的工作中,值得我们不断的研究探讨。
第五篇:幼儿感恩教育结题报告
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文集中心幼儿园
摘 要 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受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从营造情境渗透感恩意识,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 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最近电视上有这样一个新名词“带一脚”,说的是武汉一所高中的教职工开车上班时顺带上学幼儿的现象,这让大众非常受教育。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一个孩子从0岁起就被爱包裹着,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有求必应,孩子往往认为一切都是我的,大家对我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孩子就任性、自私,不知感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集体生活的介入,孩子们自私,娇气,不关心父母及周围的人,不懂感恩。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学会关爱他人?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感恩教育是一项围绕“情感态度、价值取向”这一核心,以“幼儿、活动和体验”为中心的树人育德工程,实施感恩教育必须坚持着眼人的素质,突出幼儿主体性,实现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建立对自我、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报答父母,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力求让幼儿彻底摒弃不良思想及行为,激励他们奋发学习,立志成才。
3、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家长的无节制的宠爱等各方面原因,使得大部分幼儿缺乏感恩意识,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报,因此,感恩逐步提上教育日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快速推进,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逐渐深入人心,“着眼于幼儿的全面成长,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4、力求找到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形成教育合力的新路子。学校、家庭、社会互相结合,形成教育社会一体化。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2005年7月,山东枣庄学院何芳教授在中国教育学刊第147期发表文章《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提出:感恩是一种认同。这种认同应该是从我们心灵的深处萌生的一种认同;“感恩”是一种回报,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感恩”是尊重基础;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以及相关节目等措施干预,培养幼儿感恩的心态,同时养成感恩他人的良好习惯,让家长和社会重视感恩教育,把感恩教育持久的坚持下去,而不要为研究而研究。
(二)研究方法和过程
1、研究方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2、研究过程:以“三个结合”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1)结合传统节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繁多,充分利用与开发节庆日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是我们幼儿园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在幼儿园我们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民族传统节日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各种感恩实践活动,如去年重阳节期间,幼儿园组织幼儿到福利院进行了演出慰问的感恩实践活动。小演员们和老爷爷老奶奶共处一堂,一起庆祝重阳节。并在园内创设了“感恩日”活动,既丰富了节庆日活动的内容,赋予了传统节庆日以新的意义,又确保了我们的幼儿园感恩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强化了幼儿感恩意识。
(2)结合主题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例如:“三八妇女节”进行爱妈妈的主题教育;“感恩节”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教师节”进行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做一张贺卡,送一句话等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等。
(3)结合各种亲子活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例如:教孩子亲自动手做一些感恩卡片,学唱一些感恩的歌曲,或是在特定的日子为特定的人做一些表示感恩的小事情,从而让孩子真正学会感恩。
五、存在问题及体会
1、感恩教育如何更加深入的细化到幼儿园常规教育之中,与教学、课外活动等有机结合。
2、感恩教育必须以幼儿园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做到家园互动,才能增强幼儿的感恩意识,让感恩逐步成为幼儿的自觉行为。
3、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强化幼儿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磨练,把被动教育变成主动教育,这一点不是一蹴而就的仍需在不断地研究探讨中继续摸索。
通过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认识到了感恩教育对幼儿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幼儿园德育工作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行之有效地将道德教育自然地运用到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我们的孩子能自发地扶起摔倒的小弟弟小妹妹,这与我们的感恩实践研究工作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将此次研究为起点,更加广泛的推广对幼儿的感恩教育带动各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全面育人,构建和谐校园。
虽然此次课题已经结束,但是各项感恩活动我们仍将继续开展进行,让每个孩子怀着一种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六、主要参考文献:
1、《生命在爱中成长》第27页 方雪梅编译,天津教育出版社。
2、《感受浓浓的温馨》第56页 143页 崔俊主编 远方出版社。
3、何芳•《感恩教育: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7月,总第147期,第32页。
4、《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9月。
课题名称:有效开展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编号:2013xkt(xqjy)082
课题主持人:陈雯雯
课题参与者:王韵李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