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实施办法
附件1:
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北京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深入开展,做好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奖励工作,根据国务院《教学成果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精神,结合北京高等教育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作为对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的奖励。
第三条 教学成果奖授予在北京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集体和个人。主要目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深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基本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更好地适应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的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学规律,具有创新性、实用性、推广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评奖范围主要包括:
(一)为适应北京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多样性要求,在转变教育思想,调整专业结构,注重创新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创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相关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二)在组织教学、推进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教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第五条 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设市级特等奖、市级一等奖和市级二等奖。
第二篇: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成果简介
特等奖 首都农村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农村医学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 草业科学学科设计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一等奖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2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3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5 坚持改革创新,创建高水平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7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8 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9 产学研相互促进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0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 12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的创建与实践 13 构建中华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教材)当代大学生母语教育的理念创新、资源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16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17 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9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22 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施“做中学”高职课程体系 23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24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 25 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深入开展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开放远程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上海电视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28 基于基础物理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实践和发展 29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构建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31 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32 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34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学科融合,国际化拓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37 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开放平台,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38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39 深化国际法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 40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41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2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43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44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学科研互动,探索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46 网络环境下以学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47 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 49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50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与实践 51 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54 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
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56 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 57 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建设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研究基地 58 以队伍建设为纲,教学科研相长,创建一流系列热工精品课程 59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
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鲜明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61 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62 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63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军事应用(系列教材)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加强二炮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第三篇:关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的批复
关于《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的批复
【颁布单位】 广东省人民政府
【颁布日期】 19970225
【实施日期】 19970225
文号:粤府函[1997]31号
省高等教育厅:
粤高教教〔1996〕44号文收悉。同意你们制定的《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请你们下发执行。
【名称】 附: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
【题注】 广东省高等教育厅下发
【章名】 全文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鼓励高等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定、批准和授予工作由省高等教育厅负责。其中授予特等奖的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条 《办法》中所称教学成果包括:
(一)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在开展课程、教材、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探索教学规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二)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开展教学评估,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和学风建设,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显著效果的成果。
第四条 经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等学校、中专学校及其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学术团体、社会组织或个人,均可依照《办法》和本细则的规定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第五条 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成果须经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第六条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奖标准:
特等奖:在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实践上取得显著的成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特殊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一等奖:理论先进,实践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重大作用,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二等奖: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在实践中取得明显的成效,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有较大的作用,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
第七条 边远地区高等教育中形成的或有特色的教学成果,在同等水平下可优先获得奖励。
第八条 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过程中直接作出贡献的单位,可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
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不得超过3个。
第九条 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和实施,并作出主要贡献的个人,符合下列条件,可作为成果的主要完成人:
(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直接承担教学工作,含教学管理和教学辅助工作。
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不得超过5人。
第十条 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由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或者主要完成人,按其行政隶属关系逐级申报。
(一)普通高等学校和省属成人高等学校所属单位或者个人,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向省高等教育厅推荐;
(二)省直属单位或者个人向其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向省高等教育厅推荐;
(三)各市所属单位或者个人,向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向省高等教育厅推荐。
第十一条 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由受理申请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评审并向省高等教育厅推荐。
第十二条 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须填写省高等教育厅统一制作的《省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并提交该成果的总结材料或者在省级以上新闻出版部门批准出版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
第十三条 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须按省物价部门核定的标准缴纳评审费。集体项目由主要完成单位负担,个人项目由申请人负担。
第十四条 设立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其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省高等教育厅负责聘任。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和若干个评审组。办公室是评审委员会的(非常设)办事机构。
第十五条 办公室的职责是:
(一)具体组织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工作;
(二)受理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申请并核查申请单位和个人的申请资格和申请材料,提出核查意见;
(三)对申请材料中存在的疑点,要求推荐该成果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作出说明;
(四)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组织对申请评奖成果进行现场考察;
(五)评审委员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 评审组的职责是:
(一)听取办公室的工作报告,审定申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单位和个人的申请资格;
(二)初评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向评审委员会推荐;
(三)评审委员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评审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听取评审组的工作报告;
(二)根据评审组的推荐,审定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必要时可向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或者主要完成人提出质询;
(三)讨论并决定评审工作中的其他事项。
第十八条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由评审委员会委员无记名投票产生;其中二等奖须有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1/2以上赞成;一等奖须有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2/3以上赞成;特等奖应从候选一等奖中产生,并须有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3/4以上赞成。
第十九条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按本细则第二条规定报批并予以公布。
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凡对获奖成果有异议(包括其科学性、合理性、权属性等),均可在公布之日起90日内向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
对获奖成果的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保密。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第二十一条 对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异议的,由评审委员会裁定;对成果的权属有异议的,由推荐该成果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组织核实并提出意见,依法裁决;涉及成果主要完成单位或者主要完成人名次排列顺序的,由推荐该成果的行政主管部门(或学校)负责处理,并将结果报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二十二条 没有异议的获奖成果在异议期结束之后即可授奖;有异议的获奖成果从公布之日起4个月仍未处理完毕,取消该成果的获奖资格。
第二十三条 对获得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的主要完成单位或主要完成人,由省高等教育厅授予证书和颁发奖金。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2012年成都体育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附件3:
《2012年成都体育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填报说明
《2012年成都体育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申报等级建议:指成果申报单位按规定给申报成果所定的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建议。
4.申报单位:指学校系级教学单位
5.申报时间:应为申报单位决定申报校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类别:根据成果性质,按照专业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素质教育、其他成果等5大类别择一填写。
7.序号:申报单位根据本单位汇评结果,建议等级次序由小到大进行排序。
内容
一、成果简介
1.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与教学相关的各级各类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2.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成果开始正式实施的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通过验收、鉴定的日期。
3.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申报成果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4.成果主要内容: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获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5.创新点:创新点指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字数不超过400个汉字。
6.应用情况:应在栏目内,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7.成果特色:成果在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手段革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效益和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贡献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为社会所认可的鲜明特色。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1.主要完成人情况,是核实推荐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人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是核实申报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并在单位名称栏内加盖成果完成单位公章。单位是指学校系级教学单位。
2.主要贡献: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单位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四、申报、评审意见
申报意见:由申报单位填写。内容包括:根据成果创新性特点、水平和应用情况并参照相应奖励等级标准写明申报理由和结论性意见;加盖申报单位公章。
五、附件
1.反映成果的总结
字数不超过5000个汉字。
2.反映成果的视频光盘
(1)推荐校级一等奖的成果项目自愿提供(纸介质教材除外)。
(2)光盘要求能在标准配臵的计算机上播放,片长不超过15分钟(附解说词)。
(3)将视频材料做成使用mpeg4格式压缩的avi视频文件和rm格式压缩的流媒体文件各一份,并制成光盘(一式两份)。
(4)视频材料的具体制作要求,仍参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网站(网址:)《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工作专栏》《教学成果奖视频材料的制作等有关要求》项目的要求。
六、其它
1.《申报书》及附件等打印格式:
(1)《申报书》可用原件按1:1比例复印,纸张一律用A4纸,竖装,两面印刷。页面设臵上、下、左、右边距均为25毫米,左边为装订边,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宋体小四号字。
(2)《申报书》要求用计算机录入后打印,不得以剪贴代填。需签字、盖章处打印或复印无效。表中各项目均不要另附纸。
(3)《申报书》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用软皮平装),以便于评审时翻阅。其规格大小应与申报书一致,但不要和《申报书》正文表格装订在一起;首页应为附件目录,不要加其他封面。
2.上报材料要用厚牛皮纸袋装好。每袋限装一项成果的材料,并将《申报书》封面(复印件)和袋内材料明细表分别贴于袋的两面。光盘须用盒包装,并在光盘盒正面贴好所制成果的标示,包括该成果的名称、推荐等级、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成果类别、序号。
3.所有申报材料一律不退,请自行留底。
第五篇: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材料
教育教学成果奖总结材料
成果名称语境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
践与探索
成 果 完 成 人高登亮 钟焜茂 詹仁美
成 果 完 成 单 位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
推 荐 等 级 建 议二等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龙岩学院
推荐时间2009 年 3 月 8 日
成 果 科 类教育学
学 校 网 址 http:///
“语境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成果总结
课题组
一、在理论方面的成果
1.1语境的理论体系
语境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1、物质层面,即语音和文字,它们是言语活动和语境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2、形式层面,指言语活动的有意义的内部组织模式;
3、情境层面,指交际者言语活动的环境。语境是以语用主体的交际行为而存在,语境的构成因素必须同语用行为、活动、过程有密切的关系,并对语用本身产生重要的影响。因而,上下文、前言后语、时问、地点、场合、境况、自然物、话题、事件、目的、情绪、对象、关系、体态、语体、风格、社会心理、时代环境、思维方式、民族习俗、文化传统、认知知识等等通常都是语境的构成因素。根据这些因素的关系.语境可以分出“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种。言内语境又可分为“语音语境”、“句际语境”和“语篇语境”等:言外语境又可分为“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语境”三种。
言内语境中不论是语音语境、句际语境还是语篇语境,都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共同性。它们对语用交际的影响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制约,人们通常都共同遵守。言外语境的各种因素,则与言内语境的因素明显不同,它们的活动形态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特征,对语用的影响方式也不外露,属于内隐式的,是说写者和听读者双方共同持的认知背景知识,可以使交际成功但很多时候出现差异情况,这便是不同主体间的语境构建和生成的结果。
语境教学使学生了解语境学的内涵和外延,阐明了语境学,语境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语义学、文体学、翻译学等学科的关系,语境理论在西方和国内的发展以及语境学的诞生与发展,语境的性质、功能、分类以及认知语境等语境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实例掌握语境与语言、语境与语言学习和语用的关系,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知识学习能力和听说读写译能力培养中如何运用语境的能力,提出了运用语境学理论提高学习英语效率和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并获得交际的方法,为我国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2 语境教学理论创新意义
1、“语境教学”研究及《语境学概论》作为教材并为学生开课在全国属于首例。在西方,语境学是按照语用学研究的,只有美国是按照语境学进行研究的。在我国语言学界,由于对“语境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出版了几本有关“语境”的著作,但能否将“语境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有争议。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把语境作为一门课的教材使用并为学生作为必选课和精品课程开设还未见到。
2、《概论》的出版将推动我国语言学界对“语境学”的研究并且促进外语教学改革。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胡壮麟教授认为:“‘语境学概论’研究吸收了国内外语境研究的成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了语境对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培养的作用方面。课题组的三位老师在他们多年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外语进行实地观察,根据教学实践和体会,将积累的语境研究资料进行梳理
和筛选后,写成的这本《语境学概论》,正是把语境作为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的一次尝试,填补了将语境运用于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培养这方面的空白。”韩霆一先生也认为:“语境学的研究势必会对语言教学、语言交际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语境教学”突出了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培养,重点放在“将语境运用于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培养方面”,将有助于满足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方面的需求,为我国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做出了贡献。
4、“语境教学”突破了传统的英语教学理论和模式,突破性地将英语教学的重点通过充分利用语境放在了英语语言应用上,构建了语境教学的基本框架及发展方向,突出了如何发挥语境在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方面的作用。
二、课题的实践成果
2.1 课题产生的背景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当前的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有待解决。英语教学改革虽然进行了多次,但传统教学的思想观念和方法仍然在英语课堂上盛行。所培养的英语本科生辞不达意,汉式英语,比比皆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中学6年,本科4年,共14年的英语学习,其中大学4年是专业学习,培养的大部分英语专业学生竟未能获得通顺流畅的英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全国英语“CCTV杯”优秀奖获得者大都是非英语专业学生,与文史哲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英语专业本科生似乎成了“无专业”人士,远远不能达到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要求的“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面向21世纪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和“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的要求。
追其原因,主要是各个阶段的英语传统教学法未能彻底改革。传统英语教学主要表现为:强调知识的传授、突出教师的主导和课堂为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则围绕这三个中心开展教与学:教材、教师和课堂。这样的模式使英语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能力培养,反映在英语学习上,一是认为只要把单词和语法点记住了就是学会了;二是学生学习英语不能离开老师,老师需要对学习的方方面面承担责任;三是学习英语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理论与实践导致了英语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使得学生在大量吸收英语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一种感觉:他们不是在学习和锻炼如何应用语言,而是在研究英语语言本身。这种把学语言变成了语言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把英语当成了如数学、物理等科学理论性的课程来学习。这种过分强调传授英语知识、过分关注书面语,把每一句英语句子都当成神物一样膜拜的做法,一旦遇到实际应用英语的场合学生就束手无策,导致了英语教学的失衡,致使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不能同步发展,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现象,并且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 课题实践成果
针对上述传统英语教学的不足以及目前英语教学的现状,我们开展了“语境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将《语境学概论》作为教材,为学生开设了“语境学概论”课,在语境教学实践与探索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1、突破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通过对语境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语言(语音、词汇、句子、篇章)不是死的知识。在学习和使用英语过程中,英语语言的各个层次上都有语境制约因素,并且有规律可循。掌握英语各个层次上的语境功能,能缓解学生英语语音难掌握、词形变化复杂、句子和篇章结构特殊的问题,使学生易于掌握英语的特点,即英语的语音、句子、语篇的规律,提高学习英语的能力。
2、改革就语言教语言的现象,培养学生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思辨才能。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习者的英语的语用能力,最终达到用英语得体交际的能力。如果学习外语只求通过记忆而增加词汇量.只求造出合乎英语语法的语句,是远远不够的,也不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另外,许多研究和学习英语的实践证明:获取语言知识也不能过分依赖书本而脱离语言运用的环境。只有在恰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实践语言规则,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情景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持有语境意识,超越词语、句子去思考英语文章的内容、作者的观点,通过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思考、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利用语境调动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培养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有意义的交际离不开语境。充分利用语境,即各种语言环境,能激发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养成用英语思维和表达的习惯,提高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4、利用语境培养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学生对语境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学生便于解决课外自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养成自主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习惯和能力,为终身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语境知识的传授,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彻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教师为主导、课堂为学习的主要场所现象,解决把学语言变成了语言学的教学模式,英语实践课当作理论性的课程来教,过分强调词汇和语法记忆和书面语的语言现象分析,语言教学的失衡,致使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不能同步发展,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现象。
三、成果推广与社会影响
国务委员陈至立于2005年07月20日在“首届世界汉语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外语教学在我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学校现在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程,甚至连一些幼儿园也开始让孩子接触英语。„„据统计在中国,全社会目前学习外语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人。外语学习促进了中国同外国的交流,也加深了我们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 我国学习英语的人数属于世界之首,包括了各种年龄和职业。但是,目前的英语教学改革不尽人意,教学效果令社会、学生、教师都不满意。所以,“语境教学”的推广具有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促进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可以应用各种各类的英语教学改革。
《语境学概论》出版后,于2007年学校正式确定为英语专业选修课、在大三开设,2008年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已为龙岩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05级4个本科班开课,为03、04、05、级3届专科生开了专题讲座课,同时作为龙岩学院校级公选课“英语学习策略与方法”06和07级两个班的辅助教材,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学生听课或阅读本书后,普遍反映该书理论联系实际,能够通
过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例子来突出语境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因此易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对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还有的学生说,他们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死记硬背,费力费时,效果很不好。学习了《语境学概论》后,懂得了如何利用语境来学习和理解语言材料,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使用语言的能力。在为英语专业05级本科生开的“语境学概论”课内容讲授结束后,通过向05级4个班的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学生对该课的满意度为95.3%。另外,还有一些业余英语学习者读了该书后,认为该书非常实用,对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及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的掌握都有很大的帮助。他们认为传统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致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不能同步发展,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费时低效的现象,学习了“语境学概论”以后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思辨才能、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等能力。
在2007年6月四川外国语学院在陕西延安举办的“英语专家论坛”上,作者就“语境教学”的内容、实施情况做了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对“语境教学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给予高度的评价。
四、成果的扩展与相关的成果
《语境学概论》作为教材使用三届,但为了能使“语境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语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组的成员仍然在继续研究和探讨,近年来发表了与“语境教学“有关的语境与语言、语用、交际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论文10余篇,高登亮教授还参加了陈丽英副教授主持的福建省教育厅2008年B类社科项目“自主学习与语境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BS08135)的研究。
发表了与语境与英语学习、语用能力方面的相关文章:
1.浅析语境在学习英语中的作用.延安大学学报, 2008(4)(第1)
2.浅议语言、言语与语境的关系.龙岩学院学报,2007(5)
3.谈外语学习中的语境与语用关系.现代情报,2006(7).4.语境---学习外语的捷径.龙岩学院学报,2006(4).5.谈语用能力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6.谈外语学习中语用能力的培养.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2)
7.浅谈语境理论在西方的形成与发展.龙岩师专学报,2005(1).8.对我国语境研究的历史回顾.长春:现代情报,2004(12).9.谈外语交际能力.长春:现代情报,2004(8).10.论外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延安大学学报,2004(3)
11.认知语境初探.龙岩师专学报,2005(1).12.从文化语境的角度谈翻译(参与了外国语学院2007年论文汇编).13.语境、交际与翻译(Context, Communication and Translation)(詹仁美硕士毕业论文)
五、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负责人:高登亮教授
成员:钟焜茂副教授
詹仁美讲师
2009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