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语文教案
三下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一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1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上三角符号,课后补认。3.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生字。4.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5.指名用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课文,检查背诵。小朋友们,下面这一关要考考大家的记忆力了,它就是课文背诵大比 拼!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课文内容。2.指名背诵课文。3.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一身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似 的尾巴,凑成了___________的小燕子。
________的草,_______的叶,_________的花,都像_______似的聚 拢来,形成了___________的春天。小燕子从_______赶来,为春光增 添了许多_______。燕子____着身子在天空中_____过,________地叫 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_________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 _______过湖面,尾尖偶尔_____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 _______开去 补充修正:
三、复习第一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刚才我们复习了要求会认的字,还有一类生字就是要会写的。请小朋 友们打开书164页。1.同桌互相检查认读。2.课件出示:开火车读生字。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
四、复习语文园地一。
1.自由读一读我的发现的五组词语。2.背诵《咏柳》《春日》,默写。
五、练习。
聚()增()翩()漾()稻()符()骤()曾()篇()羡()蹈()付()胀()剪()堂()倦()咏()宾()张()箭()裳()圈()泳()滨()蓬()仿()载()沾()装()拂()缝()访()裁()钻()妆()佛()第二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二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复习第二单元的知识。首先让我们来复习读 课文。
(二)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 容。
2.指名背诵课文。3.出示填空:
翠鸟的颜色非常_______。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_______,_______ 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__________________。腹部的羽毛像 赤褐色的_______。翠鸟小巧_______,一双____________的眼睛 下面,长着一张____________的嘴。翠鸟鸣声_______,爱__________ 疾飞。尽管小鱼这样机灵,还是难以_______翠鸟锐利的眼睛。它 ______苇杆,像_____一样飞过去,_____起小鱼,_____着水面往远 处飞走了。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_______走出家门,_____着料峭的春寒,_____ 着满天飞舞的大雪,_____着冻得坚硬的山路,____________冻僵的 燕子。从这些所填的词中,我们体会到人们对动物的____________。补充修正:
(三)复习第二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8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四)复习第二单元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4.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秆()陡()饲()喘()复(杆()涉()词()端()腹(犁()殊()泛()骤()疲(黎()珠()眨()聚()皮(踏()葱()砍()裸()州(稻()匆()欢()颗()洲())))))
(五)复习语文园地二。1.我的发现
2.复习反义词,同桌相互提问。
(六)我会填。小黑板出示: 清对()廉对()功对()正对()奖对()优对()善对((七)补充下列句子。,千山响杜鹃。鹭。
雨里鸡鸣一两家。点水蜻蜓款款飞。,叶底黄鹂一两声。)勤对()漠漠漠水田飞白,第三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三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三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2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4.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1.请小朋友们翻到169页齐读生字。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4.课件出示。
寓()叼()悔()猎()嘱(偶()叨()诲()猪()属(劝()盘()硬()痛()裂(边()般()便()通()列(悲()箭()幅()肃()晌(排()剪()副()萧()响(悉()审()悦()愈()惨(采()申()说()愉()参((三)复习课文。1.背诵第9课。2.复习第10课。
3.读读课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4.你还能说出哪些描写心情的词语呢? 5.诵第11课最后两个自然段。6.课件出示))))))))1.“亡羊补牢”的“亡”的意思是________,“牢”的意思是________。2.《亡羊补牢》讲了一个人的羊圈破了个窟窿,狼叼走了一只羊,养 羊人____________。第二天,狼又叼走一只羊,养羊人________了,赶快_______________。从此,他的羊再也没________。这则寓言告 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_____________,认真改正,就 __________。
3.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________走。他的______越好,________ 的本领越大,________带得越多,______得越远,就越___________ 楚国。
4.我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你太________了,你选错了________,如 果不听别人劝告,及时改正,无论再怎么努力,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羊补牢》告诉我们: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
(四)复习园地三:
1.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变。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处裂。
亲身下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盆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雄鹰。日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四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第四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读课文,检查背诵。
1.四人小组练习读课文,教师巡堂检查。2.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3.齐读、指名读。
(二)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第四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1.请小朋友们翻到164页齐读生字。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2.对读错的字,要求学生用记字法记忆,并组词了解字意。3.课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第五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第五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五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5页,同桌互相考生字。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第五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1.同桌认读。2.开火车读生字。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用组词、加一加、减一减、形近字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及时反馈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2.小组挑战赛检查。
3.读一读18课中的词语,如:隆隆的雷声 4.你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在班上说一说。
(四)复习语文园地。
1.我的发现:还有哪些这样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呢? 2.那你还能说出一些反义词吗? 3.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古诗《游子吟》。
第六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
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第六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六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9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4.堂上听写,集体订正。
(二)复习第六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6页,同桌接力考生字。要求不会读的生字做出记号,课后补缺。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三)复习课文,检查背诵。1.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2.小组挑战赛检查。
3.同桌练习背诵指定要背诵的课文段落。指名背诵。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默写。
(四)复习语文园地六。
1.读我的发现,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字也有这样有几个意 思的。
2.背诵的读背背中的诗句。
3.读读记记,复习各种词语的形式搭配。严严实实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唱又跳 又说又笑 不慌不忙 不紧不慢 不知不觉 不闻不问 第七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第七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7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0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63页,和同桌一起读生字。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4.听写生字。5.集体订正。
(三)复习课文 1.背诵第25课。2.读一读第26课。
3.积累第27课中的四字词语。
(四)课堂练习。1.按要求写词语。
AABC型: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AABB型: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ABAC型: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ABCC型: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久旱逢甘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岁寒知松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里送鹅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 复习目标:
1.掌握第八单元的生字词。2.会写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内容。3.能按课文内容填空。复习内容:第八单元的知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第8单元要求会认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翻到课本163页,同桌互相考生字。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
(二)复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1.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164页,和同桌一起读生字。2.复读学生读错频率较高的生字。
3.让学生用这些字进行组词练习,帮助记忆。4.听写生字。5.集体订正。
(三)复习语文园地八。1.读一读我的发现中的形近字。
2.你还会说哪些四字词语呢?让学生进行积累。3.读读背背,先自由读,再进行诵背。
(四)课堂练习。1.形近字组词
导()继()旅()狠()异()断()旋()狼()科()归()载()端()料()旧()截(2.补充下面的歇后语 八仙过海——(孙悟空大闹天宫——(韩信点兵——(张飞穿针——(包公断案——(姜太公钓鱼——()瑞()))))))
第二篇:苏教版三下语文教案
1、长城和运河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2、解释: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
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
3、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句子: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4、(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2、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第一自然段。(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结合理解“星罗棋布”。第1自然段
(3)小结激疑:南沙群岛历史悠久,我们每个人都为它自豪,课题是“美丽的南沙群岛”,那它美在何处?第2自然段: 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第3自然段: 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富饶和美丽。
3、庐山的云雾
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千姿百态)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第三自然段: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习作
一、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我国有34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内蒙古
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直辖市是由中央直接领导的城市,自治区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是相当于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地方。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
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
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
《夏日田园杂兴》: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春节习俗 :贴春联、全家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龙灯、吃年夜饭、给老人拜年 翻越远方的大山
学习刘翔不畏艰难,敢于挑战
的进取精神,同时明白前进道路上的一些困难看似不可战胜,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总有超越的时候。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雪儿
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①爸爸带回(),我为雪儿(),盼望()。②听爸爸说雪儿是(),我更盼望()。③雪儿展开(),我心里()。写近义词
本领()似乎()快慰()向往()忠实()于是()那只小小的鸽子,将我们带到了渴望健康,渴望交流,渴望自由的心境中去了。体会“我”的孤独寂寞,了解“我”不能享受这美好的一切,又没有人陪伴的心理。“我”对雪儿的情感在日益增强,到最后体会激疑:如果雪儿飞走了,伤还没有好的我还会怎样呢?在“我为雪儿欢呼!”中了解到“我”对雪儿,对自由,对健康的热爱,不解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6、花瓣飘香
懂得为什么说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体会小女孩的一片爱心。自由读第2-11自然段,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有几个人物,主要写谁。(小女孩、“我”)
2、“我”是怎样发现这件事的呢?(第二自然段:摘花瓣)⑴“轻轻的问”说明“我”并没有责备小女孩,只有感到不明白,想弄清楚原因。
⑵小女孩“不好意思地说”说明小女孩只摘了花瓣,自己也觉得左得不对。
⑶“小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说明小女孩想到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身边,心里感到难受。读了对话说说有什么地方使你感动。(让妈妈高兴)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既爱花又爱妈妈的一颗金子一样的孩子吗?(懂事的好孩子)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这件事不但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也深深打动了“我”。小女孩的爱心深深地打动了“我”,从开始的不解到买花送花是被爱心打动的具体表现。总结全文 :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爸爸又不在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她只能用她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去安慰妈妈。多么懂事、多么可爱的小女孩呀!
练习2 有始有终:做一件事情有头有尾。
有恃无恐:因为有依仗就无所顾忌或害怕。恃,依仗;恐,害怕。《清明》:全诗用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了清明时节细雨霏霏,扫墓的人民感念已故亲人,伤心断魂的画面,还描绘了我与牧童问答的有趣情景。
7、菩萨兵
学习朱德总司令和红军战士对藏族同胞的关心与爱护,感悟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多音字:挨 藏
菩萨是怎样的吗?(比喻心肠慈善的人)
藏族同胞吃尽了反动军队的苦头,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1)抓住“一„„早就„„”等词语体会藏民的害怕。为什么害怕?想象反对军队是如何对待藏民的。藏民们原来是如此害怕军队,可是后来又称红军是菩萨兵,藏民们的态度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得想办法动员他们回来呀!”你从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朱德总司令的菩萨心肠?
(朱总司令急:长时间待在深山里,吃住条件恶劣,担心藏胞受不了)抓住“这么”、“还在”、“怎么„„呢”体会朱总司令的着急和担心。
从“得想„„呀”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的无比关切。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这也怨不得他们,他们是让反动军队糟蹋怕了。现在已经是春耕的时候了,节气不饶人哪,得赶紧帮助藏胞把地抢种上。”
(1)“怨不得”:体会朱总司令对藏胞深深的体谅。(朱总司令急:节气不饶人,怕耽误了藏胞的春耕)
(2)朗读体会朱总司令急藏胞所急,想藏胞所想,关心藏胞疾苦的爱民情感。△“不能让藏胞来年挨饿,我们要像种自己的地一样,尽心尽力地把藏胞的地种好。要让红军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表面上讲春耕,实质上是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抓住“热火朝天”体会士兵的爱民之心。△等到藏族同胞回来时,他们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
3、引读:——全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8、李广射虎
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蒙蒙亮”指什么时候?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清晨 寻找猎物 扎进石头)。“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武艺高超,力大无穷)。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9、少年王勃
感受少年王勃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在这里,“少”应该读“shao”,用“少”的两个读音分别组词吗?“都、督”:“都”是多音字,在这儿读“du”
王勃写《滕王阁序》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又怎样?结果呢?
想一想,文章哪些部分写出了以上问题的答案。
一、(1-2)
二、(3-4)
三、(5)
第4自然段。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他为什么能写么好的诗句?
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萧伯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要点:
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有点瞧不起别人,希望别人崇敬他-----
正因为这件事情使萧伯纳产生了震动,意识到在小姑娘面前太自夸了,所以才有后来的反思,才会认识到小姑娘是他的老师。
练习3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时间》:世界上最宝贵的是什么?是时间。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商量:(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1、赶海
感受“我”童年时的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听歌曲:《大海啊,故乡》。①“闹”字表现了“我”赶海的迫切心情。强调“闹”字。
②我初到海边,看到了还水退潮的情景很有趣。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浪花像人一样,好像不忍心离开,去了又回,非常有趣)③我初到海边,还看到人们在沙滩上赶海的有趣场景。第二自然段。过渡:第二自然段写了我看到的有趣的情景,第3自然段写了我在海边的活动。我在海边到底做了些什么呢? 多音字组词。载zai()zai()
小作者是怎样把“赶海”这件事写的这么生动的呢?
(1)课文开头、结尾都用了《大海啊,故乡》的歌词,首尾呼应。抒情优美。(2)小作者把“浪花”“大虾”“螃蟹”当做人来写,生动有趣。
12、荷 花
默读1-3段,思考:这三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荷花的?
(清香、形态、姿势)
2、学习第一段,找出写荷花香气很诱人的词?(我一进公园,就闻到一阵荷花的清香。)
3、学习第二段,划出直接写荷花形状的句子(4、5、6)
写了哪几种不同的形态?(全开、刚开、未开)从图中找出这三种形态的荷花。
课文用什么词把三部分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
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为什么?(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读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体会哪个词用的好?(冒写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生机昂然,又写出了荷叶的茂盛。)
划出写荷叶的句子:这句话中写荷叶又多又密的词是(),写荷叶颜色的词是(),写荷叶形状的词是()。
这段话主要写荷花,为什么要写荷叶?(荷叶茂盛,荷花就多。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美丽了。
小结,这段话荷花的形状。谁能概括的说说荷花的形状美在哪里?
(开的多,形状各异,白花、黄莲蓬、绿荷叶,颜色美)
感情朗读
概括段意?(荷花形状各异,十分美丽。)
3、学习第三段:理解姿势:姿态
看图说说白荷花有哪些姿势?用一个词概括?(千姿百态)
为什么画家如果能画出这一池荷花真了不起?(所有的荷花都很美,各有各的样子,而且他们的样子不时的在改变。画家要画下来,是不可能的。课文这么写是为了说明荷花姿势美。)概括段意?(白荷花的姿势很美。)
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有的(),有的()学习第四段:面对一池的荷花,作者想到了什么?想象中的我美吗?美在哪里?(静态美: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下,光彩照人;动态美,风吹来,与一池的荷花一起翩翩起舞,十分美丽。)蜻蜓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告诉我做了好梦,说明什么?(它们生活在荷花池里十分快乐,从而衬托出荷花的美丽。为什么我过了好一会儿,才想起自己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荷花太美了,我看的入了迷,把自己都忘了。)概括段意(我看着美丽的荷花,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13、古诗两首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绝句》:小结: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的心情。
《绝句》
两个 黄鹂 鸣 翠柳,一行 白鹭 上 青天。(近景)
窗含 西岭 千秋 雪,(舒畅愉快)
门泊 东吴 万里 船。(远景)
习作4 小结:提示语除了告诉我们是谁说的,还能提示人说话时的语气、表情、动作等。写对话时既要写清是谁说的,说了什么,还要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表情、动作等,这样才具体、生动、形象。
为下列词语对对子。
好对()黑对()宽对()表扬对()坚强对()山清对()高楼对()淡对()密对()()对芙蓉()对大海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口述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第3、4自然段)
15、水上飞机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孩子们从小爱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上飞机)它俩的对话:①“喂,船大哥,你好哇!(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 人呢?<喊喊看——喂>“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 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②“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
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
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注: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 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
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许多具有各有作用的水上飞机)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了解台风的危害,台风很可恶,从“暴跳如雷、疯狂的巨兽”看出来。体会台风的外强中干,凶猛可怕;卫星的尽心尽职,高兴自豪。
习作、练习5 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呀?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名称、来历、内容、特色)“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并试着为自己喜欢的商品设计广告。广告就是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介绍自己的商品,让自己的商品深入人心,所以它的语言必须琅琅上口,便于记忆,情节要能吸引人。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通过辩 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 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不情愿)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 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狼是功臣、鹿是祸首”的道理。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感知生态平衡。狼是那几方面的功臣?
a)狼是森林的功臣。狼吃掉一些鹿,使鹿群不会发展得太快,森林也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课文中哪些地方说鹿群发展得太快?哪些句段写了森林被糟蹋得这么惨? 从“鹿的王国”、“很快”、“十万只”等词语看出鹿发展得太快、数量多。可是,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灌木、小树、嫩枝、树皮„„一切能吃得到的绿色植物,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从“一切”、“饥饿”、“吃光”等词语中看出鹿太饿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从“着了火”、“消退”、“枯黄在蔓延”等看出森林很惨。想象这时候的森林有多惨。b)狼是鹿群的功臣。狼不但是森林的功臣,还是鹿群的功臣。鹿不仅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还有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看到被糟蹋得如此惨的森林,政府决定让这个森林焕然一新,重新恢复到一百多年前那美丽的森林,你准备怎样来完成这个任务?(种花草、放上鹿、狼等动物)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19、放飞蜻蜓
理解陶得知如何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们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并启发孩子们放飞蜻蜓的。懂得保护有益动物。
每次陶行知说完话后,孩子们有什么表现?从孩子们的反应进一步衬托出陶行知的平易近人、对孩子们的关爱。
习作6 有几个小朋友在捉蜻蜓,蜻蜓在小朋友的网兜里扑扇着翅膀挣扎)小朋友,快看,灾难忽然就降临在忙碌的小蜻蜓身上了,瞧,那被捉住的小蜻蜓现在怎样了?它们会说些什么?有的绝望地说 ________________
有的愤怒地说________________
有的不解地问________________
有的痛苦地说
出示一首标点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标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
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关于战争的成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用兵如神、有勇无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五十步笑百步、草木皆兵、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决胜千里、负荆请罪、炮火连天 名词解释:(1)坐观成败:指对于别人的成功或失败采取旁观的态度。(2)按兵不动:是军队暂时不行动,等待时机,现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3)轻举妄动:妄,盲目。指不经过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4)操之过急:办事过于急躁。
练习6 对学校今后绿化的建议。
20、恐龙 了解恐龙的种类: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翼手龙、雷龙、霸王龙、薄板龙)
1、翼手龙生活在白垩纪,它们的骨胳在欧洲被发现。翼手龙并不是很大,它的翅膀不过22厘米左右。但是风神翼龙的翅膀却长达12米,像公共汽车那么大。美国科学家曾经发现过一种翼龙,它的翅膀长达15米以上,如果我们今天能看到它,说不定会以为是飞机在天上飞呢。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于是,又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2、雷龙是恐龙中最大的一种,有的身长达30米以上,有6层楼那么高。它们都是食草或树叶的动物。我们在博物馆见到的一些恐龙化石,大多就是这种恐龙。
3、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无比的匕首。
4、薄板龙是最长的蛇颈龙,全长可达15米。它的脖子大约为躯干的两倍。它们与陆地上的恐龙和空中的翼龙是近亲,也用肺呼吸空气,一般也产卵。它们是海洋中的霸主,有些长着锋利的牙齿,为的是捕食其他鱼类。
我最喜欢鱼龙,因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书上是这样说的:“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21、槐乡五月
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喜欢它呢?
花多色白:瑞雪初降茫茫一片。花形多姿:玉雕圆球?花香花甜:香气扑鼻沉浸香海。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俊俏美丽(别、戴)。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槐乡的孩子是 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22、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趣。读出动物的特点。如:梭子鱼行动的快,乌贼和章鱼的慢。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声音:各种各样
动物:各有各的活动特点
植物:形态各异
矿物:丰富
23、日月潭的传说
激发学生敬重为民除害的英雄的思想感情。
什么是传说?传说是古时产生的一种以叙述形式,由劳动人民所创作的、认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解释一定地方风物、社会习俗的口述传奇性故事。如:《鲁班学艺》 民族风俗传说:端午节的传说、蒙古族马头琴的来历
人物传说:沉鱼----西施、落雁---王昭君、闭月---貂婵、羞花---杨贵妃
日月潭位于台湾省中部的南投县鱼池乡,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湖。潭中有个小岛叫珠仔岛,将湖分为两半。北面为日潭,南面为月潭,因为轮廓近似月亮和太阳而得名。周围有大尖山和水社山等环抱,树木葱茏,是台 湾省著名的旅游和疗养的胜地。
(知道了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泊。)
(知道了日月潭的景色很美)
(知道了日月潭还有一个传说。
故事的梗概。(将大尖哥和水社姐降服恶龙,救出太阳和月亮,让人民重新见到了光明。他们自己却化作了青山。)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哪一节讲到了?
(起因是恶龙把太阳和月亮吃了,第二小节描写了着一个内容。)
练习7 “我的一张照片”作文:①要介绍清楚照片上有什么人,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拍的。②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张照片,要把话讲具体,讲得有条理。③要讲真话、心里话,表达真情实感。
24、寓言两则
寓言的基本特点:寓言就是借助比喻来阐明道理。寓言离不开比喻,寓言和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歌、笑话、谚语,最早都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除了使人哑然失笑之外,还启发人明白一个道理。
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揠苗助长:揠苗助长里的人想禾苗长得快一点,把禾苗拔高了,却让禾苗枯死了。通过这则寓言,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一味图快。大自然有它的规律,不要一心想快一点,只要辛勤付出、耐心等待,总会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里的农民遇到了一次白捡一只野兔的好事,他就每天不种田坐在木桩旁等野兔撞死再白捡。可是野兔再也没来过,田里的庄稼也没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天上掉馅饼的事非常少,不要自己不努力做事情,光想白捡东西、占便宜。后果不堪设想。有句话说得好!蜜蜂因夏天勤劳才能冬天食蜜,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踏实劳作,才能得到应有的收获。
鹬蚌相争:互不相让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利的道理。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5、争论的故事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 用上这些方法。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26、剪枝的学问
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看看下面的事件中是不是也隐含这样的道理?
兵不在多,而在精。
妈妈常劝我考试要丢下思想包袱,才能考好。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不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这里面还真有学问,要不然它怎么会运用到各个方面呢?所以,我们平常做事也要注意这个道理。
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 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善于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规律,更好地生活。
第三篇:三下语文教案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
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 奇异的景象.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3 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4 “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6 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2、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2.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3.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3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师小结.(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u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u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 ”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师小结.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
打开这座蓝色宝库.u 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
u 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u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u 不竭“的意思.u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u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u 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小结: 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
u 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5.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a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b 那金色的沙滩, 黝黑的礁石, 雪白的浪花, 翠绿的海水„„任
c 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
d 吗? 试着画下来.e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f 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结合 g 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 ”蓝玉“, ”五彩缤纷“, ”心旷神
h 怡“, ”碧波浩淼“, ”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 i 词句.j 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k 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2.富饶和美丽.3.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
4.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四.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3、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教学准备: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1、描红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询问”、“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套:注意中间有三横。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的毅力,()的精神,()承受(),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1)指导朗读。](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1)康复——(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轻轻哼着乐曲。
(2)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桑兰没掉一滴眼泪。(3)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美好人生 ↓
天大不幸 坚强 ↓
微笑着承受
5、雪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白鸽之间的故事,题目是:雪儿。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你知道的”我“和雪儿之间的故事。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媚
敷药
喃喃
哀伤
艰难险阻
忠实
盼着
弧线
施展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指名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子音。
⑶指名解词。
明媚:鲜明艳丽。
敷药:涂药、搽药。
喃喃:小声叨唠。
哀伤: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
忠实:忠诚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
弧线: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发挥、显示。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
四、精读第一部分
1、导读。
从第1自然段看,你能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从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么对待受伤的白鸽的?
2、讲读。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词。”向往“是什么意思?”明媚的春光“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我“为什么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白鸽,什么样子?读一读这些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我“对刚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读一读,谁能概括一下?
为何给它取名”雪儿“呢?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⑶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的关系怎样?具体表现是什么?
”飘飘悠悠“可以换成哪个词?”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4、过渡:”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⑴有钢笔描红。
⑵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2、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3、”我“的盼望成为现实了吗?请看地第二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我“了解到雪儿有哪些本领?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怎样?
2、讲读。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描写信鸽本领的词。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正因为信鸽有以上高超的本领、忠实的品格,人们称赞它是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盼着“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过渡。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导读。
自由放声朗读第三部分,侃侃哪些动作能够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惊喜--矛盾--快慰“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看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6、花瓣飘香
教学要求:
1、体会人物对话对表现文章中心的作用。
2、练习分角色朗读。
3、凭借具体的材料,培养学生从小具有敬爱父母的思想品德,陶冶继承传统美德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地读懂课文,通过朗读体验语义语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
1、月季花瓣。
2、花瓣形的稿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小女孩吗?
2、都认识呀,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认识的呢?
3、哦,我明白了。你们喜欢这个小女孩吗?为什么呢?(相机板书:懂事)
4、小女孩如此乖巧懂事,你们毫不吝啬的给了她这么多赞美,想不想和她成为好朋友呢?(齐声回答)大声一点好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看图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先来看看你们心目中的好朋友在干什么,好吗?
1、指名回答。(相机板书:摘花瓣)
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图上的内容呢?请小朋友们快速轻声读课文并找一找。
3、指名回答。(出示课件)
4、请喜欢这段话的小朋友举起小手,好吗?(吃惊的样子)不就是摘花瓣嘛,居然有那么多小朋友喜欢,老师很想知道原因。
指名回答。(我喜欢的原因是因为小女孩的动作描写非常准确生动。)
那就请小朋友们细细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从这些词语你能看出什么呢?(小女孩摘花瓣的时候很小心。)
谁能读好这段话?指名读,评议。
刚才这位小朋友的表现太棒了,我们来学着他的样子,看着大屏幕读一读,好吗?齐读。
『凭借初读时的整体印象,强调咀词嚼句,做到“入境使与亲”,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产生真切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思索的样子)等一等,谁能告诉老师,小女孩摘的是哪里的花瓣呢?
指名回答。
2、人家门前的月季花怎么可以不止一次的随便摘呢?你瞧,当小女孩又一次摘人家门前的花瓣时,被月季花的主人碰到了。(出示课件)
3、小女孩这时会有什么反应呢?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找一找。
4、指名回答。点击词语“不知所措、惶恐”、领读、理解。
5、设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不知所措、惶恐?小女孩为什么会惶恐不安呢?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
6、让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引读: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她拿着花瓣——。
四、学习4——9小节
过渡:(深吸一口气,沉重的样子)小朋友们,这个屡次偷摘人家花瓣的小女孩,难道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个乖巧懂事的小姑娘吗?这样的朋友你们可不能交呀!
同学们纷纷为小女孩辩解。
你们准备怎样证明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呢?(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段来证明。)
(略作考虑的样子)那好吧,你们就组成学习小组,先各自读读课文,然后找出能够证明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的语段,和同组的小朋友说说你为什么会找这些语短。
结成学习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汇报
过渡:老师看到有几个小组的小朋友讨论得热火朝天,有些小组是跃跃欲试。谁第一个来证明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指名回答。
A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①指名回答。(相机板书:让妈妈高兴)
②请找出这段的小朋友站起来。剩下的小朋友为什么没选这段呢?
③学生之间互相质疑,自主解决问题。
④小朋友们的学习劲头一个比一个足,老师也有一个问题需要寻求你们的帮
助。月季花的花瓣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小朋友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让学生摸一摸花瓣,闻一闻花香。)说说你的感觉如何?能看着大屏幕来说说吗?“花瓣摸上去,闻起来有。”
五、练习分角色朗读
过渡:(指板书)小女孩摘下带露水的花瓣是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小女孩藏起对爸爸的思念,听妈妈的话、细心的照顾妈妈是为了让远方的爸爸放心,小女孩只摘花瓣不摘花是为了不影响别人赏花,这一切都说明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1、这样善解人意的小女孩摘了你家门前的花瓣你忍心责怪吗?课文中月季花的主人有没有责怪她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愿意读读他们俩的对话吗?
2、同桌练读。请两组同桌对话。
3、全班分角色对话练习。
『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
4、小女孩的乖巧懂事不仅感动了我们,也打动了课文中的“我”,引读“第二天清晨——”。
小朋友们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六、总结课文,延伸
1、老师写了一首来赞美这个懂事的小女孩。你们愿意听听吗?
2、有一位小朋友向老师提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用花瓣飘香做课题呢?我觉得这位小朋友很会动脑,你能从小诗中找找答案,帮她解决这个问题吗?
『回到课题,再次审视课题,抓住题眼,加强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
3、小女孩摘下带露水的花瓣是为了让生病的妈妈高兴,小女孩藏起对爸爸的思念听妈妈的话、细心的照顾妈妈是为了让远方的爸爸放心,小女孩只摘花瓣是为了不应向别人赏花,这一切都说明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就像着花瓣一样散发出淡淡地清香,深深的打动了每个人。你们想不想写几句话来夸一夸这个小女孩吗?把这些赞美的话寄托在你手边的花瓣上,贴到黑板上,让它们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4、学完课文后,你想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和几个小朋友一起讨论,课后把你的设想些在花瓣上,也贴成一朵花形,让这花瓣继续飘香。
7、菩萨兵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6、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8、李广射虎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读过《水浒传》吗?里面有个“小李广”花荣,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个李广,人称“飞将军”。板书课题,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己读一遍课文,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
2、了解情况,指名读课文,随时正音。
飞将(jiang)军将(jiang)领平明(ming)绰(chuo)出没(mo)草丛(cong)
三、再读课文,在正确基础上读流利
四、再检查读书
五、写字指导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诗文对照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
二、指读课文,思考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1、指名说。古诗与课文联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讲哪句诗的含义,引导读书。
2、读懂他“神勇无比”的句子。
3、肯定有价值的提问,展开讨论。
从“拉开硬弓”、“深深地”、“巨石”、“任”、“嗖”这些词中看出了什么?鼓励学生说出感受。
射得准。夜晚,射中目标。
他为什么会射石头?他为什么要射虎呢?
引导再读书。夜晚,巡逻,常有猛虎出现。
4、质疑。
三、将古诗含义与课文联系起来
1、暗、惊、没。
2、读、背。
3、理解含义。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自然段。
2、摘抄有关战争的古诗文。
9、少年王勃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学会2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听录音,找生字。
2、交流:
tan chang pian zhang tu du
探
昌
篇
章
突 读
3、读。
4、自己选1—2个记一记。
5、交流。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滕王阁在哪儿?王勃怎么会被邀请参加宴会的?
2、指名读。
3、交流问题。
板书:才气
4、质疑
四、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制订学习目标。
1、质疑。
2、板书:有才气
出示:
wu
落霞与孤鹜齐飞,gong
秋水共长天一色。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情境创设,重点突破。
1、自读,找出“落„„色”的意思。
2、(图、文出示)“远处,天连着水„„轻轻地飘荡„„”。
gong
3、指导朗读,学习生字:共
4、这幅图上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美吗?(出示:秋景、迷人)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
1、回味诗句。(读)
2、王勃怎么写出的?自读第2段,指读第4段。
[出示词语:胸有成笔、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动作)]
学习生字:绝
3、引出第5自然段。
理解:千古传诵
三、写生字。
共、绝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教学过程:
课时1
一、揭示课题.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导语: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来学?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朗读情况.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4,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三、读中感悟,学议释疑.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3,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四、总结全文.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五、布置作业.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3,完成课后练习.附: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解词
读懂
11、赶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课时1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显示大海的动画画面。
师:这首歌听过吗?这里面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一支歌暑假 舅舅
东逃西窜
夹住 痒痒的大虾一捏 俘虏
似的螃蟹努努嘴儿 嘿哩
束手就擒哎哟大螯 长须
(2)你觉得哪几个生字特别难写,能想个办法记住它吗?
(3)哪些词的意思你理解了,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的呢?
4、同学们已经读准了生字,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交流。
6、把你最喜欢的段落练着读一读,待会儿老师帮你们配上音乐。一边读,一边还
要想想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7、配乐朗读,再说说每小节的大意。
8、配乐齐读。
课时2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样的设计,能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潮。)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12、荷花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习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2.总结: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第二课时
一、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出示幻灯片,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6)练习: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3.自学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
13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会运用“自豪”说话。
2、能自己读懂课文内容,知道骆驼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中的用处。
3、能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进行表达。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1
板块一:读自己喜欢的话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读课题。重心转移:谁?应不应该?感到什么?等。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和生词借助课后拼音拼读。
3、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直到读得自己满意为止。
4、组织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话。教师可以插问:“你喜欢这一段话的什么呀?”
5、教师出示部分词语,看学生是否会读。
第一组:镜子委屈告诉疼爱走一趟
贮存养料足够多亏
第二组:茫茫的大沙漠无边无际的大沙漠
松散的沙子陷进沙子里
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
板块二:说自己理解的话
1、引导学生从第二组词句中发现:这组词句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谁能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运用这些词句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2、沙漠旅行结束了,小骆驼默默地想:我们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这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那么,小骆驼明白自己的驼峰、脚掌和眼毛到底有什么用处呢?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的3、4小节,然后试着说一说,用上“我明白了---------”的句式。
3、这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遇到了一匹小白马。它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师生合作演说故事:小骆驼向小白马解说驼峰、脚掌和眼毛的用处。
教师就小骆驼的其他方面提出问题:(1)小骆驼,你身上披着褐色的绒毛又厚又密,多热呀!(2)小骆驼,你走路这么慢,谁会喜欢你呢?(3)小骆驼,你的鼻孔这么大,有什么用呢?(4)小骆驼,你这么高大的身体显得多么笨重啊!
板块三:说自己积累的话
1、教师给学生《沙漠之舟》的课外阅读材料,认真阅读,记住文中的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或“我自豪,我是一匹骆驼。——”的句式说自己理解的话。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一句话。可以将一组学生列成一排,轮流说话,也可以展开说话竞赛。
板块四:说自己创造的话
在上述说话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我感到自豪的是——”的句式说自己感到自豪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课时2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
3、引读1、2节。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点击课件,书上插图)就喷着响鼻对小骆驼说:“你的脚掌有又大又厚„„„”小骆驼觉得挺委屈„„
4、问“小红马觉得小骆驼哪些地方长得挺难看的?
板书:
难看
脚掌
(大厚)
眼皮
(两层)
背上
(肉疙瘩)
5、追问:正因为小红马说它难看,所以小骆驼觉得挺委屈的板书:委屈
于是,妈妈决定和小骆驼到沙漠中去旅行一次。
〔教师的引读与情境图相结合,不但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二、感受沙漠
1、说到沙漠,你对沙漠了解多少,不妨说给大家听听„„
2、点击课件——沙漠,让我们来看看,沙漠到底是什么样的?自由说
3、在课文的3、4自然段中,有好多描写沙漠的句子和词语,你能快速读一读后,把它找出来呢?
〔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4、交流,点击课件——沙漠词语
茫茫的大沙漠
无边无际的沙漠
沙子松散的沙漠
风沙铺天盖地的沙漠
5、读好这些词语。(大、无边无际、风沙铺天盖地)
6、我们说了沙漠,看了沙漠,读了描写沙漠的词语,此时,大沙漠给你一个什么印象?(沙漠广大无边,气候干燥,很少有绿色植物,没有水流,风沙很大,还有沙丘、沙谷,如果人在沙漠里行走,随时有生命危险。)
7、师小结:虽然沙漠里的气候如此干燥,环境这么恶劣,可小骆驼和它的妈妈还是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沙漠旅行,而且小骆驼还有了新的想法。
〔对沙漠的了解,是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三、精读最后一节,引导质疑
1、点击课件——最后一节
2、读读这一节,思考一下,你特别想知道什么?
3、交流筛选后点击课件——2个问题
1)、小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各有什么作用?
2)、小骆驼因为什么事而深感自豪?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这里。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已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四、精读3、4小节,读中感悟
过渡:问题的答案就在3、4下节中,下面我们按小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先读读课文3、4节,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那个小组又快又对。
1、分组进行。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在这种自主学习中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
2、交流前提示,第一个问题里有三个小问题,你可对其中最感兴趣或最有把握的进行交流。
3、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驼峰:
(1)点击课件:驼峰和文字
(2)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小骆驼担心地问妈妈:“再走下去,我们饿了怎么办呢?”妈妈说:“我们背上的那两个肉疙瘩叫驼峰,里面贮存着养料,足够我们路上用的了。”
(3)板书:将背上改成驼峰
贮存养料
(4)闪动:贮存养料 足够
(5)同桌分角色读,男女生读(担心、不担心)
脚掌:
(1)点击课件:脚掌和文字
(2)妈妈又指着脚下松散的沙子,对小骆驼说:“多亏我们的脚掌长得又大又厚,如果我们的脚也像小红马那样,陷进沙子里怎么拔得出来呢?”
(3)板书:陷不进沙子
(4)谁会把小问好去掉,换个说法呢?
(5)点击课件——陈述句
(6)好在哪,为什么?
(7)谁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8)抽读、评读、齐读。
眼毛:
(1)点击课件——眼毛和文字
(2)说话间,一阵风铺天盖地刮过来。妈妈让小骆驼俯下身子,闭上鼻孔和眼睛。一会儿,风沙过去了,小骆驼的鼻孔和眼睛里没进一点沙子。
(3)点击课件——风声,感受风铺天盖地。
〔风声是那么逼真,相信学生会被这种情境所感染,学习热情会被点燃。〕
(4)闪动:铺天盖地 没进一点沙子
(5)想象当时的样子,读好这句话。
(6)板书:挡住风沙
4、师小结:原来看似难看的驼峰、脚掌、眼毛都有这么大的作用啊!其实,骆驼在沙漠里能驮人载物,是其他动物不能代替的,所以,这看似难看的骆驼,被人们称为“沙漠之舟”。
5、让我们齐读3、4小节,再次体会骆驼驼峰、脚掌、眼毛的作用。
6、解决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板书:有用
自豪
7、噢,这里是以小骆驼的想法作为了题目,这样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以后
我们也要灵活的运用。
15、水上飞机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渐渐地”造句。
2、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趣设悬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听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谈听读后的感受。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哪些字的音在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2、各种形式读。
3、谈谈这些词语哪些已经懂了,还有哪些不理解。把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意思介绍给大家听。不理解的下节课再解决。
五、再读课文
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师生评议。
六、指导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听写词语
二、重点精读,评鉴领悟
1、学习交流第一自然段。
(1)导语:一天,小海鸥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飞翔,突然,它发现了一条奇怪的船,大家看——(图片)
(2)讨论:这条船与我们看到的船有什么不同?看到它,你想知道什么?
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齐读。
哪个词是无边无际的意思?问个究竟是什么意思?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读出小海鸥好奇的语气。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的?那个怪物又是怎么回答的?
2、学习交流第二~7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
(2)朗读训练。思考:小海鸥是怎样问的?水上飞机又是怎么回答的?
(3)分角色朗读。
(4)读了它们的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5)重点品读5、6自然段。
①齐读。
②“我”是谁?“佩服”怎么理解?小海鸥佩服它什么?
③练习用“迅速”造句。
(6)重点品读6、7自然段。
①读一读,想一想:给海上救护机的兄弟们分别起一个名字,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
②讨论交流。
③你能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吗?
(7)指导分角色朗读2~7自然段,读出小海鸥好奇、佩服的语气,读出水上飞机自豪的语气。
(8)学习交流第8自然段。
①轻声读课文,用“~~~”画出水上飞机说的话,用“---”画出它出发的句子。
②想象:海上救护机是怎样救护遇险的船只的呢?
③读了这段后,你有何感受?
④用“渐渐地”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激发探究兴趣。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与测试”上有关作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15、水上飞机
海上战斗机 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 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 扑灭大火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准、读通,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演)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
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大声朗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指名分段读。
三、精读感悟:
(一)大家读书的本领确实很棒,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能读的正确、流利,还有不少同学读得绘声绘色了。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四)反馈: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生答)刚才xx的发言就能说明了。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课件出示本句话。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回答。播放台风的影片。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4、生交流。板书:偏偏爱
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6、采访形式指导朗读。
7、过度:台风会善罢甘休吗?(生答)
8、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9、过度: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星吗?
(真是太精彩了,还有介绍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吗?)
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师读掉“无意”“仍然”。
2、生质疑,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板书:仍然紧紧
3、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的这组对话读好。课件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指名朗读。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你确实不会被甩掉。想甩掉我,没有门吗?台风准备怎样甩掉台风?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你这么自豪是为什么啊?板书:每隔二十五分钟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看台风来了。录像播放台风引起巨浪拍打岸边旁白:狂风怒吼,巨浪滔天
3、定格画面,接着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疯狂的台风巨兽,我们也不用怕了,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5、看来,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夸夸自己的本领吧!齐读这句话。
6、指导朗读。
7、台风这下可没辙了吧!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收兵回营吧!
激起学生联系最后一段。看来,卫星对台风的跟踪还没结束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板书:又
第二课时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第二代卫星有什么印象?
二、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师小结:无论台风多么狂怒,多么凶猛,气象卫星都能紧紧地跟着他、监视他,向人类报告他的一举一动,使我们不再受到台风的伤害,科技的力量无穷,“人定胜天”。
三、分组,分角色朗读。
四、角色表演。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3、练习用“允许、必须”造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
须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难点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准备: 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读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2、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讨论: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
四、读课文,提出问题。
五、巩固生字,描红书写。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
(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
(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
(2)比较句子
a 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提示
汤姆:a 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b 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 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 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 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 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惊喜→不情愿
爸爸:赞赏→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18、狼和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平衡的道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30课《狼何鹿》。(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说说狼和鹿之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过度:课文中的狼和鹿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消灭了人人讨厌的狼会怎么样?请自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语
葱绿 捕杀 灾难 下毒手 生机勃勃
枯黄 功臣 威胁 传染病 生儿育女
2)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
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人们特意保护的鹿,倒成了“大坏蛋”。
3)理解词语:
贪婪 哀嚎 提防 狩猎 青烟袅袅
4)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每个自然段将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狼和鹿》。
2、听写词语:葱绿灾难功臣枯黄生机勃勃
二、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
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
交流
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
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
三、延伸明理。
1、课上到这儿,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编者叔叔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课本中来,目的是什么呢?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3、质疑。
19、放飞蜻蜓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陶行知对孩子们的谆谆教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
4、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渗透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
教学准备:
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读课题,引发质疑。
1、谈话引入课题,学习“蜻蜓”:
板书:蜻蜓
学习“蜻蜓”:(1)提问:认识这两个字吗?读一读。
(2)都是什么偏旁?怎样记?
(3)提示:易错处:“蜓”右边不是“延”
对于蜻蜓,你都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蜻蜓的课文,板书:放飞。
齐读课题:放飞蜻蜓。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3、学生质疑:谁捉了蜻蜓?谁放飞蜻蜓?为什么放飞?
4、板书:捉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用以往的学习方式认识课文中的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3、初步回答质疑:我们捉蜻蜓我们放蜻蜓陶行知讲蜻蜓
4、板书:讲
5、浏览课文:哪几节讲的是捉蜻蜓?哪几节讲的是放蜻蜓?哪几节讲的是讲蜻蜓?
6、自愿选择分别读三部分,再次熟悉课文,熟悉生字,纠正读音,统一认识。
7、小结: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顺序写的。
8、导入:看来小朋友放飞蜻蜓是因为陶行知跟他们谈论了蜻蜓。那么他都谈了
关于蜻蜓的哪些知识呢?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
三、感悟课文“讲蜻蜓”部分(2——10自然段),了解有关蜻蜓的知识。
1、学生自由读2——10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讲述关于蜻蜓知识的语句。
2、指名读,小组交流,大家议。同时课件演示蜻蜓的构造及特点。激发情趣再读再读。
[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动笔,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同时,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的基础上合作互动学习。]
3、总结概括:我们都了解了蜻蜓的哪些知识?用“我知道了„„,还知道了„„”的句式练习说话。
[发展学生的语言要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四、布置作业,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蜻蜓的知识?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回家收集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字词,回顾课文
1、读生字卡片及词语。
2、指名分角色读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板书:捉放讲
二、交流资料
1、小组交流:
2、语言训练:能说一句话来说说你对蜻蜓的感受吗?
如:我喜欢蜻蜓。
蜻蜓是我们的朋友。
蜻蜓很美丽。
[再次进行语言训练,激发学习情感。]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心情会怎样?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小朋友捉蜻蜓?
2、指名读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们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3、可是他们却把蜻蜓放了,什么心情?读第三段(11自然段)
(1)从“纷纷”一词可以看出孩子们都同意放飞蜻蜓
(2)从“放了它,放了它”连喊了两遍,体会孩子们的心情。
4、引导思考:
翠贞他们一群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只蜻蜓,为什么最后大家却迫不及待地要把蜻蜓“放飞”了?(在“放飞”下加重点号)。
此时你对陶行知先生产生了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来探讨一下,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研读二、三段
(1)分角色读第二、三段,想一想:
陶行知先生是怎样跟孩子们谈蜻蜓的?
如果你就是这群孩子中的一员,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谈了有关蜻蜓的事之后,你会自觉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飞吗?为什么?
(2)学生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谈自己的看法。
重点探究:
A陶行知的语气:“慈爱的”、“商量的”(尊重孩子,耐心、民主,孩子们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B陶行知先生与孩子们的对话内容:蜻蜓吃什么?尾巴有什么作用?眼睛的结构。(了解蜻蜓的特点,认识到它是益虫,应该保护)
提问:从他们的对话中,你对蜻蜓有了什么了解?
C孩子们的回答内容和神态。(“入神”说明陶行知先生的话太吸引人了)
(学生读议)
6、练习分角色朗读。
同座间练习,再次体会人物的心理。
指名演读,集体评议
7、启发小结:你觉得陶行知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四、指导写字(略)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再次认读。
2、学生自学。
3、汇报学会的字。交流。
4、教师示范指导写:“蜓”、“衡”。抓住结构特点进行提示。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查阅有关陶行知先生资料。
20、恐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具准备:
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
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
yì 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 měng chǐ bǐ mí
亿 漫
轰
剑
型 畏 戚 猛
齿 匕 谜
指导:
“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
“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
“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
“畏”,错误可能多一撇
“型”,后鼻音
“戚”,部首为“戈”第一声
“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
“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匕”,第三声
“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
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
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齐读生字,并完成课后第2题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意
1、指名读各个自然段,相机指导。
2、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四)作业
1、课堂联系:5号本,查字典。
四、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找一找。试着介绍你喜爱的一中恐龙(口头)。
3、基础练习
一、组词
亿()迷()短()峰()
忆()谜()矮()锋()
型()漫()篇()成()
形()慢()遍()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对一般说明方法的初步掌握,特别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初步了解和掌握。
三、教具准备
1、恐龙电影片段,图片、资料,课文节选的课件一份
2、口语课堂交流指导一份:
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的讨论
(1)课文上介绍了哪些龙?
(2)你最喜欢哪种龙/
(3)为什么喜欢它?
(4)书本上是怎么介绍它的这个特点的?
要求:用以下的句式完成练习
课文上介绍了„„我最喜欢„„.因为它„„书本上是这样说的„„.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场景。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第一部分恐龙世界)
其实我们刚刚所看到的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二)精读课文
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学生回答很多)形态呢也是(学生答千奇百怪)
(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种类又是如何多呢?姚老师就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2到第5小节,在他朗读的同时其它同学就认真地从书上找出所介绍的龙的名称,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从书本上找出恐龙的名称)
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现在请大家拿出发给你们的口语课堂交流练习指导
(在投影仪上投影出指导要求:并进行指导,明确内容和要求)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随机进行指导,遇见比较好的同学随机请他起来给同学做示范)
(请学生站起来和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雷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大。
书上是这样说的:“雷龙是个庞然大物。”
2、我最喜欢雷龙,因为它很重。
书上是这样说的:“它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
指导朗读:重点读庞然大物,六头大象,还要重,每,雷鸣
打比方、作比较)
(梁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1、我最喜欢梁龙,因为它很长。
书上是这样说的:“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起路来像是一座移动的吊桥。”
指导朗读:重点读足有二十多米,一座移动的吊桥。
列数字、打比方)
(剑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剑龙,因为它的样子很特别。
书上是这样说的:“剑龙的背上插着两排三角形的剑板,尾巴上还有四根利剑一样的尾刺。”
指导朗读:利剑一样的尾刺)
(三角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三角龙,因为它的样子很奇怪。
书上是这样说的:“三角龙的头上长着三只大角,一只长在鼻子上方,另外两只长在眼睛上方。有的角有一米长——这样的脸型,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
指导朗读:任何动物都望而生畏要重点读)
(鱼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鱼龙,因为它可以在水里捕食。
书上是这样说的:“鱼龙能够潜入水中寻找食物。”
指导朗读)
(翼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翼龙,因为它可以在天上飞。
书上是这样说的:“翼龙的身体两侧长着两个翅膀,它高高飞翔的时候就像是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
指导朗读:在天空翱翔的轻型飞机要读出高高飞起的感觉来。轻一些,声音高一些)
(霸王龙:课文上介绍雷龙、剑龙、梁龙、三角龙、鱼龙、翼龙、霸王龙。
我最喜欢霸王龙,因为它十分凶猛
课文上是这样说的:“霸王龙就是一种食肉恐龙。它大脑袋,短身子,牙齿就像锋利的匕首。”
指导朗读:锋利的匕首,重点读。大脑袋、短身子为了突出它的凶猛在这里稍读短促些)
21、槐乡五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教学准备:
图片,小黑板。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3、出示槐花图片,简介槐花。
4、释题:“槐乡”顾名思义是因洋槐之多而得名。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
⑴出示词语。
洋槐 坡坡岗岗 瑞雪初降 酿蜜 跨走 喜盈盈 傻乎乎
拌上 咸的 蒜泥 口福 季节 槐花飘香 醇香 漩儿 浇上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注意:“酿、盈、醇、襟”。
⑶小组分自然段读课文。自评。他评。
4、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齐读课文。
三、写字指导。
1、重点指导:初、酿、挎、盈、傻。
2、唱笔顺。
3、描红。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清香、甜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课文。
【过渡】你觉得五月的槐乡怎样?
二、精读课文。
(一)赏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2、洋槐花美不美?美在哪儿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3、交流,赏读。
①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③小蜜蜂飞来了,酿出了„„连风打的漩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沉浸在香海中了。
板书:花多色白
花形不一
花香味甜
4、指导朗读。
5、试着背诵。
(二)赏读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槐乡五月不仅槐花美,而且还怎样?(人美)
1、自由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槐乡的孩子美在哪儿呢?
2、讨论交流。板书。
勤劳能干
热情好客
淳朴可爱
3、指导朗读。
4、尝试背诵。
(三)齐读第四自然段。
联系课文回答:为什么说5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照样子,写叠词。
白茫茫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山山洼洼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板书:
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不一
花美
花香味甜
勤劳能干
孩子 热情好客
人美
淳朴可爱
22、海底世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换成同义词或近义词,使句意不变。
3.能分析课文第3自然段,弄清句意和句与句的联系。
4.能理解课文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
5.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海洋秘密的兴趣。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7.初步认识“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海底景色奇异”和“海底物产丰富”的有关段落(重点)。
2.课后第2题(难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让学生自读课文,勾划生字词,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自学本课的16个生字及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尝试回答课后第一题中的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二、观看录像。
[让学生观看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或幻灯片、图片),了解海底世界的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三、揭示课题。
《海底世界》,“海底”指哪里?(大海深处)“世界”在本课指什么?(海底这个地方,这个领域中的情况)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一课以后,能说出这一课写的是什么吗?(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整体认识课文)
四、划分段落。
1.本课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7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提出问题——大海深处是怎样的?第2自然段:讲海底宁静黑暗。第3自然段:讲海底动物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第4自然段:讲海底的各种动物有不同的活动方法。第5自然段:讲海底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第6自然段:讲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第7自然段:概括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回答了第1自然段提出的问题。)
2.抓住“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词语,让学生看看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这两个重点的,从而让学生把课文分成4个结构段。
第1段(第1自然段)先总的提出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
第2段(第2、3自然段)讲海底景色奇异。
第3段(第4至6自然段)讲海底物产丰富。
第4段(第7自然段)再概括地讲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使学生大体感知课文“先总述——后分述——再概括”的构段方法,局部认识课文。)
五、检查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生字,注意正音:否(fǒu)私(sì)些(xié)类(1ěi)胞(báo)属(shù)。
2.听写带生字的词语:(可让几个学生在黑板上写)波涛、却有、是否、窃窃私语、肌肉、伸缩、普通、有些、贝类、免费、峡谷、细胞、煤、稀有金属、景色奇异。注意矫正字形:“类”上下之间无点,“免”的第六笔是撇,“属”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
3.初步理解词义。
波涛澎湃: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形容波浪很大。依然:仍然,照旧,跟原来一样。
宁静:形容环境很安静。
器官:生物身上具有一定功能的部分。
是否:否,不。是不是。
窃窃私语:窃窃,形容声音细小。指背地里轻轻地交谈。听音器:专门用来听微小的或极远的声音的器材。海参:形如黄瓜,体壁多肌肉,口和肛门在两端,口周围有触手。食小动物,是珍贵的食品。
梭子:织布时用来牵引纬线的工具,两头小,中间粗。本课比喻一种鱼的形状。
乌贼:也叫墨鱼。身体扁平,头发达,眼大。体内墨囊发达,遇见敌人就放出墨汁逃走。
章鱼:身体卵圆形,无鳍。头小,有八只脚。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反推力:与推力方向相反的力。
巴:紧贴的意思。
免费:不收费。
峡谷:狭而深的谷地。
单细胞:指一个细胞。细胞,组成生物体的最小单位。本课指一种最小的海藻。
海藻:生在海洋中的藻类,如海带、紫菜、石花菜、龙须菜。有的可以吃,有的可以提制碘。蕴藏:包含,积存着还没有被发现或被挖出来的。稀有金属:指地球上储藏量很少的金属。
景色奇异:形容景色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的意思相近。
物产丰富:物产储量大,花样品种多。
六、作业练习。
1.读读写写课后第四题中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练习回答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1至3结构段。
1.指名读第1段,问:课文先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大海深处是怎么样的?)
2.齐读课文第4段,问:课文结尾是怎样回答上边这个问题的?(海底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二、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2段。
1.提问题:
(1)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有声音吗?
(2)课文第3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句与句是怎样连起来的?
2.指名读课文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1)。
(板书:海底宁静黑暗有光点)
3.带着问题(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回答问题。
(这一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用设问句肯定回答海底有声音。第二句讲海底有
什么声音——各种动物的窃窃私语声。第三句具体讲窃窃私语的是什么声音,并说明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这三句话是按问答关系连起来的:先问——后概括答——再具体答。)(板书:有声动物在窃窃私语)
三、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3段。
1.提问题:
(1)海底的动物,课文着重讲了哪几种?它们是怎样活动的?
(2)海底有哪些植物和矿物?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第3段,讨论回答问题。
(板书:动物多活动方法各异
植物多色彩多种多样
矿物多蕴藏丰富)
第三课时
一、带着问题,讲读课文第4段。
1.提问题:
(1)课文最后一句话什么意思?(再概括的说,海底世界的确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2)简要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物产丰富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启发学生从宁静、黑暗、声音、动物、植物、矿物6个方面进行回答。)
二、回到整体,认识课文主要内容。
1.本课主要讲的是什么?(介绍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想法?(启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长大了去探索海洋的奥秘。)
三、回顾全文,分析课文结构。
点明课文“总——分——总”的写法,结构方式是先总述(第1段),后分述(第2、3段),再概括(第4段)。
四、看课后题,进行句子训练。
1.看课后第三题,进行换词训练,要求句意不变(可换“仍然”“仍旧”“照旧”“是不是”等)。2.看课后第四题,读写词语,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第3自然段。
附:板书◆
23、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中的10个生字。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收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了解大尖和水社克服重重困难救出了太阳和月亮的动人故事,学习他们不畏强暴,舍己为人的精神。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日月潭的传说吗?知道的请你谈一谈。
学生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传说?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简单谈一谈。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小组学习,互帮互学。
种读“zhong”吐读“tu”第三声
“社”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示”的意思是“神”。“决”字是两点水;“吞”字是上边是一个天字,第一笔是横,不要写成撇;“兽”字下边是口,不要写成日字。
咔(ka)嚓(cha):象声词。
学生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内容读课文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课文中需要想象的部分
第三自然段大尖和水社走啊走,历尽了千辛万苦。他们究竟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历尽那些辛苦地走?
第七自然段大尖和水社来到阿里山,在小鸟和百兽的帮助下,找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课文没有具体写出来;
第八自然段恶龙终于被制服了。恶龙是怎样被金斧头和金镰刀制服的,课文也没具体写出来。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把概括叙述的情节扩充得具体详细些。
三、思考:
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认为尖和水社是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
大尖和水社为什么要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是怎样找回太阳和月亮的?
找回太阳和月亮后大尖和水社怎样了?、学生按以上层次复述课文。
四、思考交流
可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重难点:
1.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基本能复述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违反自然发展规律,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并结合历史故事及自身经历理解《鹬蚌相争》所包含的寓意。教学准备:
(教师)1.准备与本课寓言相关的动画片或是书籍。2.多补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书籍,推荐学生阅读。(学生)课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课堂上与大家共享。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学习“寓”字。用字理识字的知识去学习,师引导:宝盖头跟房屋有关,这是一个标准的形声字。(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
4.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5.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注意读准字音。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生字词,初步了解本课生字: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
3.交流问题,感知大意。
第四篇:三下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24课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寓、焦、苦、弱、勃、闷、宋、则、疲”,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懂得复述课文。
3.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与本课寓言相关的书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说说你自己曾经看过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将介绍新的寓言故事给你们。(板书:寓言两则让学生齐读)
3.解释课题: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则”就是“篇、个”的意思,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4.看课题质疑:看到“揠苗助长”这个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发言提问)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寓言两则宋国焦急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纳闷枯死
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可以换成什么词?
比较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
(2)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理解“筋疲力尽”)
(4)让学生观看插图。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读出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 为什么“筋疲力尽”却还是“兴致勃勃”?
(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
3、理解寓意:
(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
(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邻居,又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会忠告他什么?(口头练习说。)
(4)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现在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
(5)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
四、指导识字写字
1、读生字。记忆字型,分析难写字
2、师范写,学生书空
3、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揠苗 助长
拔帮助 生长
急于求成一事无成教后反思
《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他通过古时候一个种田人想让他的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想出了一个愚蠢的办法——把禾苗往高处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告诉我们凡事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对于三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弄懂寓意就有点困难了。所以,在教学时,采用了以下几步做法:
一、以多种形式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读课文。让学生反复地朗读,文章的意思就不用老师多费唇舌了。
二、为了弄懂寓意,在讲完课文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高长大,如果现在你的父母将你当小禾苗一样拔高,你说行吗?”学生都笑着说:“不行,不行。”老师再引导:“如果你就是种田人的亲人或朋友,你会对他说一什么?”学生会根据事物的生长过程去分析说:“禾苗也需要拔草、除虫、施肥才能生长,不能违背了事物生长的规律,急于求成,反成坏事。”另外,还设计了续编故事,第二年,这位农夫有去种禾苗,他会怎样做呢?让学生通过续说故事,明白禾苗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寓意的理解,做什么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要遵照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学起来都会感到轻松了。老师也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教学过程(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鹬蚌相争》。
2、学会本寓言的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
小黑板、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七个小国: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明白:
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一直在等待着机会。一回,赵国和燕国有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求见赵王,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则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读准字音)释题,认识鹬、蚌(图片)。
二、初读故事,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正确流利;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生字词朗读,读准字音,认清自形。
3、指名读课文,相机正音。
4、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理解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鹬蚌是怎样互不相让的?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指导朗读:
出示鹬蚌相争时的语言,指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重点指导:
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1)体会“毫不示弱”,读出语气。
(2)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3)区分“豪”“毫”。
演一演,体会两者的互不相让。想一想,这样的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的?(两败俱伤;被人捉走)
4、鹬蚌相争的结果怎样?(指名回答,指导朗读)当鹬蚌被装在渔夫的网中的时候,它们会怎么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候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相处也是这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5、当初苏代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你会怎么想?
6、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四、拓展延伸
1、发挥想象: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让学生拓展想象,可以课后练笔,可以当场练说)
2、你还知道那些寓言故事?《狐假虎威》、《画蛇添足》、《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南辕北辙》等,读后有什么收获?
五、指导写字:
先范写,再描红。
六、布置作业
把自己新编的故事《鹬蚌相争》写下来。
板书设计
鹬
互不相让 两败俱伤
渔翁得利
教后反思
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大意,之后,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想象鹬和蚌的申请,从而对“互不相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通过朗读体会渔翁所得之易,抓住“喜笑颜开”、“没费一点力气”、“一齐捉住”等词语指导朗读,收效更加明显。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鹬和蚌傻不傻?傻在那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他们不仅能帮助鹬和蚌出主意,而且找到了原因所在,真正内化了寓意。
附:《寓言两则》预习单:
班级——————姓名——————
1、什么是寓言故事呢?你以前听说过哪些寓言故事呢?请写下来!
————————————---—————————————————————————————
2、词语我会读!
巴望揠苗助长筋疲力尽兴致勃勃
纳闷鹬蚌相争用尽力气喜笑颜开
3、本课中,我认为不太好写的字或容易写错的字:
4、寓言中的农夫、鹬和蚌傻在哪里?写下来!
5、把你认为课外的有意思的一则寓言故事写下来!
东郭镇李岭小学
第五篇:三下语文园地二教案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写出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见闻或想象。练习修改习作。3.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4.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练习修改习作。2.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预习设计:
1.借助工具书了解反义词和诗句的意思。2.初步了解比喻句的特点。
3.了解家乡的环境,搜集有关环保的资料。教学准备:
1.积累意思相反的词语以及优美的诗句。2.收集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课下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以及口语交际的练习,学生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加以提升,要求学生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教学思路:
指导学生整理口语交际课的材料,或想象几年后的家乡变化,或回忆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写成作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写作,训练学生整理材料的习惯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口语交际、观察、想象相结合进行写作训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写作,激发学生做一个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孩子。【习作要求】
通过对本组的学习,你一定对保护环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次习作,就请你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学习中有趣的事情。写完后,多读一读,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学习中,没准儿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二、读题,明确要求
大家围绕“环境保护”做了很多调查研究工作,请大家将自己了解到的情况、感受或想法以及与同学交流的收获、体会写下来。作文主题:环境保护;内容选择:可写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展开想象,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可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
三、回忆上节课的内容,确定写作范围 提示:如选择写几年后家乡的变化可正面或反面进行描写,也可编童话故事,但主题要明确。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四、自拟题目
(1)“写什么”:自由作文,可以写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展开想象,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还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学习中有趣的事情。(2)写作要求:写具体、写清楚、不写错别字。
(3)拟题要力求题目新颖,短小,语言活泼,引人入胜。
五、议一议
1、选出你最喜欢写又最擅长写的那一类来和同学们交流交流。(1)组内交流。(2)每组选出一名交流。(3)师生评价。
2、练习写作。
(1)学习范文,引导写作。(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改一改
1、学生自改习作。
修改提示:(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修改自己的习作。
七、誊抄 范文:
我为家乡做贡献
我的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县城,她有着: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柏油马路,一座座拨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一辆辆汽车在路上来回穿梭,人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几十年前我的家乡却又是另外一种景象。
爷爷说,他们那时候住的是茅草房,一下雨屋顶就漏雨,而且那时候吃的是野菜,穿的是粗布做的衣服,天天早出晚归干活,却吃不饱,穿不暖。
妈妈告诉我,她们小时候吃饭,桌子上的菜飘着几滴油花,就乐不可支了。那时候天天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时才可以吃点肉,可以吃上饺子。现在好了,整天大鱼大肉的吃着,饺子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是啊,人们的饮食发生了很大变化,鸡鸭鱼肉经常出现在餐桌上,人们不再追求吃饱,而是追求吃出健康。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原来相比,是多么的幸福啊!
可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全球气温升高,从而引发不断的自然灾害。作为少年儿童的我,从现在开始,要为家乡做一点贡献,那就是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实行低碳生活。
在我的倡导下,我家的生活就慢慢低碳了:淘米水留着洗菜,洗衣水留着冲厕所,照明灯全部换成节能灯,纸张正反面使用,无人房间不开灯,电脑用完及时关闭„„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事。每个家庭有着不同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我们设计的不同减碳方案,都会让我们过着舒适的低碳生活。
节能减排很简单,让我们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逐步培养我们的低碳生活方式,从而为我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两组句子和学习伙伴的话。2.发现了什么?第二句话好在哪里? 3.你能仿照例子说一组这样的句子吗?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3)抽生读、同桌互对、师声互对、齐读。
(4)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5)拓展:列举一些自己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反义词。2.读读背背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句,读准字音。(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
(5)采取多种形式引导背诵诗句。(6)抄写诗句。
三、展示台 1.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2.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1)在小组内展示(2)在全班展示。
四、限时作业: 1.背诵并抄写诗句。
2.仿照“我的发现”写几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