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范
浙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范
总 则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使本学科
总
则
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为使本学科教学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优化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规范。
第一章 教学准备(备课)
第一节
教学分析
第一条:要深入理解和钻研课程指导纲要,充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熟悉整册教材的基本内容,了解教材的各部分在学科体系中所占的地位。
第二条: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可以从教材结构、前后联系、教学目标等角度进行,做到准确、全面、有效。第三条:对学情分析时要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及家庭计算机学习环境等情况,全面掌握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
第四条:对教学环境分析时应关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并将其与当前主流的软硬件资源进行对比,找到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切入点。
第五条:每学期应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安排好整个学期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教学计划应包括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主要措施、活动安排和教学进度表等内容。
第二节 教学设计
第六条:教学设计应具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环境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练习安排等内容。
第七条:教学目标应从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在表述时应体现三位一体的思想,用词应科学、准确、规范。
第八条:教学过程可设立多级学习目标,根据学习学习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九条: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体现清晰的过程结构,环节与环节之间要注意衔接与过渡。
第十条: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范例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主题活动法”、“游戏竞赛法”等,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组合。第十一条:教学过程设计应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通过选用有效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第十二条:根据教学目标经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预计学生的学习问题,预设各种教学方案。
第十三条:板书设计应依据简炼、规范、美观的原则,要体现一节课的关键知识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板书的呈现形式。
第十四条:作业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一致,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作业的管理方式。
第三节
课堂准备
第十五条: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安排好学生的座位次序,和学生共同制定出计算机教室的学习规则。
第十六条:检查教室中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教学辅助设备、教学用具等教学硬件设施,及时地做好维护工作。
第十七条:检查教室中的软件系统环境,关注网络环境、教学软件是否与教学设计时一致。
第十八条:在上课之前,应把在教学中要应用的软件、素材、课件等相关文件资料复制到目标计算机,并做好安装和保存的调试。
第三章
教学实践 第一节
教学过程
第十九条: 课堂引入应遵循简短、高效原则,要发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调动各种感官,以达到吸引学生和质疑问难的目的。可以创设贯穿全课过程,综合知识技能点的情境或主题,体现生活性、趣 味性和挑战性。
第二十条: 要围绕教材重点、学习关键点精心组织教学提问,组织提问要少而精,表达要准确有力,要根据能力差异体现问题的开放性与层次性。问题的来源可以预设的,也可以是师生交互、操作实践中动态生成的。
第二十一条: 课前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与教学对象的技能水平,然后选择讲授的方式和时机,要控制讲演时间,演示操作要做到:规范、细致、熟练。
第二十二条: 学习过程中可以交替采用任务驱动、观察操作、实习指导、操作演示、尝试实践、游戏竞赛等多种教学方法。
第二十三条:教师要搭建有效载体,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磋商、协调中集思广益,形成知识与技能的互补。重视师生互动,要及时发现总结提炼学生中有价值的学习经验、多样化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
第二十四条: 上机操作应作为信息技术课堂的主要形式,要充分保证每节课学生操作时间,加强教师操作巡视指导,提高上机操作规范性和有效性。体现信息技术实践性特点,要坚持精讲多练原则,教学过程要体现动静结合,保持参与面广、节奏性强的课堂状态。
第二十五条:要注重课堂上的即时评价,善于捕捉学生表达中的亮点与不足。要及时了解学生操作和学习状况,择机作出教学调整。要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示范操作、典型作品展示环节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思想观和审美观。第二十六条:每节课要预留课堂小结时间,结合课堂回顾和技术展望两项内容,小结内容应包含本课所获得的知识、所掌握的技能、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等。
第二节
实践指导
第二十七条:自主学习中教师要扮演好资料线索提供者、探究过程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教材用书、屏幕提示、网络资源等方式辅助学习。
第二十八条:教师要扮演好合作组织者角色,重视教学对象在学习中的重新分配与再组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宜的研究项目进行探究,可以通过同伴互助、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要深入各组了解学习进程,关注合作的有效性。
第二十九条: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学习差异,根据教学实际落实多级学习目标,提倡学习目标的自主选择。学习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要利用学生差异进行教学。
第三十条: 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解决操作中碰到实际困难。要做到个别问题个别指导,共性问题集中指导。
第三节
教学组织
第三十一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要简练、情境描述要生动、环节过渡要自然、专业术语要规范、设问小结要清晰。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表述、形象的比喻将抽象计算机知识通俗化、情趣化。
第三十二条:板书的呈现应按照教学过程的展开和学生共同提炼 逐步推进。
第三十三条:使教材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工具,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操作。
第三十四条:网络控制平台等教学系统使用要遵循精简、有效原则,教学系统多应用于情境创设、操作演示、作品展示等环节。要充分保证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和节奏感,要把握控制的时机、选择控制的方式。
第三十五条: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组织管理,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和秩序,要求做到课始有准备、课中有秩序,课终有整理。加强机房监控,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第三十六条: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如死机、网络不通等“教学事故”,教师要有预案,建议在保证不影响整体授课的前提下妥善解决个别问题。
第四章
评价反馈 第一节 作业
第三十七条,作业布置应根据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等进行,要做到作业量恰当、难易度适中。
第三十八条,作业的形式主要有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操作等,注重作业的及时性和延续性。
第三十九条,作业通过口头描述、文本呈现等方式,让学生明确作业的内容和要求。
第四十条,根据作业类型,利用学校网络平台、FTP、E-mail或 自行开发的作业系统等平台进行作业的收发和管理。
第四十一条,对布置的作业,教师要及时进行批改、记录、反馈。第四十二条,及时分析、讲评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弥补教学缺陷,调整教学策略。
第二节 测试
第四十三条,要根据课程计划与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对测试内容、测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标准进行细化。
第四十四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测试可以通过以书面笔试或者网络测试方式进行,技能应用与实践创新能力方面的测试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或作品创作为主要形式进行。
第四十五条,要及时统计、分析学生的测试结果,注重测试结果的记录与积累。
第四十六条,要适时反馈测试结果,进行试题的分析、讲评,为调整教学提供参考。
第三节 评价
第四十七条: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制定学科评价的基本方案。
第四十八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适时选择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第四十九条,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第五十条,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学生实际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核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第五十一条,评价主体可以多元化,建立评价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老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第五十二条,注重作品评价中的导向作用,根据教学要求,制订合理的作品评价量表,从作品的主题性、科学性、艺术性、创新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四章
课外辅导 第一节 辅导
第五十三条 根据教学目标,明确进一步端正辅导的目的性。通过明确的目标导向,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与学习策略,保证辅导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能让学生不断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五十四条 体现辅导的针对性,辅导的内容要与课堂教学有所区别,要能不断地满足学生新的学习需求。辅导的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教学目标是相关的,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的,要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辅导的内容进行提炼,使辅导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联系。保证辅导的实效。
第五十五条 根据课外辅导的特点,应当采用一些灵活有效的辅导手段对学生进行辅导。为满足不同的辅导需求,可以采取当面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利用网上学校、学科论坛,或者以其他信息技术工具为载体的基于网络的辅导形式进行。
第五十六条 善于利用师生周边的辅导资源,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提高辅导的覆盖面,充分利用教师、学生与家长的人力辅导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物力资源,努力提高辅导的效果。
第二节 活动
第五十七条 信息技术课外活动要能保证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保证学生能得到生动活泼、自由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第五十八条 根据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理念来组织设计活动,要应根据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组织开展电脑节等专题教育活动,能将信息技术活动纳入到学校传统活动中,能把信息技术活动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第五十九条 信息技术活动要结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应用,围绕一些专题有效开展竞赛、展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十条 积极组织开展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辅导并帮助学生参加电脑作品比赛、机器人比赛、信息学奥赛等活动项目,充分发挥特长生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六十一条 教师要加强活动的组织与规划,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组织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一起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注重活动成果的展示与改进。
第二篇: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规范
四川省射洪外国语学校小学数学学科
教学规范(试行)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学校的课堂教学,根据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数学学科教学规范》。希望教师能遵守教学规范,努力成为教学的楷模。
一、认真备课。
1、熟悉课标和教材。要认真钻研数学课标和教材,深刻领会课程改革的精髓,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在了解本学科全程教材的前提下,深入钻研本学年所教的教材,以及它在整个小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大单元整合的实质意义,必须明确在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准确把握各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明确教材重点和难点。
2、深入了解教学对象,分析学情,了解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双基”掌握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3、精心设计教案和问题串。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包括:教学内容(或课题)、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后记等内容。问题串的设计更是对课堂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主要包括:情景导入-环节的处理-难点的突破-知识的迁移-课堂的应变能力等。具体应备好以下主要环节:
(1)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每课的特点,提出恰如其分的教学要求,尤其要注重能力发展,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要引导学生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着重使用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
(4)教具、学具准备。完成本课教学任务需用的挂图、电教设备、实物及有关学具等。
(5)分课时备课。每一课时应注明授课日期并有简明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设计,要从实际出发,体现新课程改革精神,重视学法指导,最终让课堂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既备教师的“教”,又备学生的“学”。
4、认真学习导学案。要求全校统一实行“三学一论坛”的导学案。主要包括:单元主题、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正面思考、自主学习;反面质疑、交流辩论;合学共商、互助双赢;汇报展示、知识过关;思路梳理、智慧提升)疑问与收获。
5、板书设计,要按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好新授课的板书。板书内容要有条理性、科学性。要顺应学情,随机应变。
6、认真写好教学后记。教师要结合教案的实施情况,体会特别深刻的,应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把改进措施以及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与体会写于教案后,以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记要有数量要求,更要有质量要求。数学学科教学后记一般每学期不少于20篇。
7、要认真制订期未总复习的计划,并分课时写好复习课的教案。
8、杜绝上随堂课,上课前认真检查上课的材料是否准备好,教案和学案是否通过审核,做的课件必须审查,通过以后方可运用。
9、备课要以集体备课为主、个人研究为辅,严禁上不同花样的课,尽量保持进度和内容的统一,包括上课材料和课堂练习。同年级应建立备课小组:定期研究教材教法、商讨、交流备课体会,协调教学进度和评估测试要求。
二、认真上课。
1、遵守课堂教学常规。(1)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
(2)课前三分钟进教室,上课时不擅自离开课堂,不坐着上课,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学生做作业时,应巡回指导。
(3)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不得拖堂。
(4)课上不嘲讽、训斥学生,不责令学生退出课堂,来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
(5)严格注重自身的形象,衣着整洁、举止端庄,上课时不接打手机。做到以高尚的师德师魂教育学生。
(6)不得私自串课、调课、甚至停课,要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
2、积极熟悉“三学一论坛”的模式教学。用课堂风暴学生的头脑,挖掘学生的智慧。课堂时间严格采用10+30的模式,教师做到精讲少讲,大多时间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直观手段的运用,课上让学生有质疑问难、动手动口、当堂练习的时间,重视小组管理和学习效果展示。要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上课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用普通话讲课,语言精练、准确、生动、易懂,作图熟练正确,板书工整,字迹规范。
4、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使用小组管理和小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加强听课、评课制度。教师要不定时的听课和磨课,每学期听课要不少于20节,鼓励教师跨学科、跨学段听课;积极参加评课活动,使相互听课、评课成为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1、作业种类
(1)数学课堂作业本(2)补充练习,练习册(3)家作本
2、作业数量和内容要求
(1)作业的内容要统一,体现梯度,做到题量适当,难易适度,并注意分层要求。严格按照课程处的规定,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负担。
(2)数学课堂作业本,配合每天课堂教学布置的针对性巩固练习,原则上要求课堂上留出5——10分钟时间当堂完成,作业量计算题不超过8-10题,应用题一般不超过6题。
(3)练习册每次布置一个练习。
(4)家作本,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四年级作业量不超过二十分钟,五六年级作业量不超过半小时。
3、作业格式、书写用笔
(1)每次作业必须写好练习题的出处,如“练习几”或“练一练”p28,题目要求、题号、小题次。题号、题次数字写在作业本的左边小格子里。
(2)学生书写要工整,字迹清楚,等于号、分数线都要用直尺打,分数占两格,分数线打在线条上。文字题要抄题再列式计算,不写答句;应用题不抄题,但要写答句。
(3)每次作业完成后,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要打记分格,记分格的长度是2厘米,打在每个练习的右下方。练习册每个练习完成后,要画记分线:几月几日,横线长2厘米。一年级不打记分线。
(4)一至三年级学生作业一律用铅笔书写。四至六年级用钢笔书写。
4、作业批改
(1)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及时,不漏批错批或不批,批改一律用红笔。改笔工整、字迹规范,针对学生的特殊情况适当加入批语,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字迹要工整。提倡个性化的作业批改方式。
(2)课堂作业一般在教室面批,有错误让学生及时改正,并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原因。对全班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或典型问题要做好记录。
(3)作业要及时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讲评并予以纠正。对好的作业要加以表扬,同时督促学生订正错误,把错误的题例全部要做在典型题库里面。对无力订正的学生应进行面批、个别辅导。
(4)作业批改等第:A+、A、A-、B,C对于做的很好的可加☆激励。(5)批改符号:对的打“√”,错的打“?”,错题改正在记分格下面写上“改正”,然后写在典型题库里面。数学练习册和校本教材中出现的错误擦除后可改正在原处,但也要抄在典型题库里面。
四、认真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要求做到:
1、平时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要及时耐心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辅导要起到答疑解惑,各有所得的效果。
2、注意关心和了解后进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身体、智力等情况,制订辅导计划,并做好辅导记载和成绩跟踪。
3、根据不同对象确定不同辅导内容,采用不同的辅导措施,以个别辅导为主,小组辅导为辅,对后进生要热情关怀、重点辅导。对优等生要加强培养,发展其特长。使差生的成绩有明显进步,使优等生的爱好特长得到发展。要专门组建奥赛小小班,要有专业的指导性训练。
五、考试与评价。
1、每次测试有学科质量组安排,课程处审核,严禁私自测试,必须统一,力求所有资源共享,团结合作,互助双赢。
2、严格落实好“五清”学科管理制度。
3、每次测试的试卷严禁外出,严格控制份数,必须报课程处审核通过方可印制。试卷的总分均为100分。所有小题编通号,所有试卷必须付上答案和评分要求。
4、考前要认真指导学生复习,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以求全面深刻地理解、熟练灵活地运用。
5、讲究命题质量。命题要符合课标、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难易适度,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倡开放式考试,做到知识、技能和智力方面兼顾。注重测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例恰当,内容正确,语言明白,份量适当。题型体现方向,正确划定评判标准。
6、严肃考试规则,杜绝作弊现象。批阅标准客观、统一,层次分明,做到公正、公平、合理,及时做好成绩统计。成绩评定一律采用“等级制”。
7、考后要进行分析讲评,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弥补学生在双基和智能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质量分析。找出各自的薄弱环节,明确努力的方向。
六、虚心听课
1、听课采取随机或跟踪方式,全面蹲班听课与重点个别听课相结合。
2、听课态度认真,当堂写好听课记录。记清听课时间、班级、学科、授课人、课题;记全教学过程;记好分析与课堂评价。
3、听课后及时与授课人交换意见或书面反馈。
4、集体听课后,要组织评议,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达到在借鉴中创新。教研组开课,说课、教案、反思、重建、评课记录等材料及时交课程处。
5、不得抄袭他人的听课笔记或假造听课笔记。
6、课程处定期检查听课笔记,并做好记录。
7、善于发现和培养典型。对优秀课积极总结经验,在学校宣传推广。
8、重点听课与全面听课相结合,注重听模式课和青年教师的课。
9、对授课效果差,学生和家长反映强烈的教师,实行跟踪听课,帮助改进,限期提高;不思改进或改进效果差的将作必要的岗位调整。
七、教学研究活动:
1、每周二下午5:00~6:00进行教研,地点在六年级办公室。由数学学科组长具体负责,分管学科主任和首席教师协助督促。
2、每次教研前确定中心发言人,在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基础上认真钻研数学教材,从宏观和微观上把握教材后,分析教学中的重、难点,并集体讨论相应的解决策略。
3、教研活动做到“三清、四研究、五统一”。三清:课时清(清楚每教时的要求,重点,难点,易混点,关键点。)单元清(清楚单元的教学目标,例题与习题的关系。)全册清(清楚全册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的纵横联系。)四研究:研究教学目标要求,研究教学内容,研究教法学法,研究练习设计。五统一:统一学案、统一习题、统一标准、统一讲评、统一巩固。
4、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并认真组织好评课工作。教研组定期组织听课、评课活动,形成切磋业务的良好风气。针对课堂教学现状,每位数学老师在一学期中轮流展示1~2次课堂风采。听课之后由学科组长组织同级组的老师进行讨论,新教师必须上3次汇报课。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新教师不得少于30节。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名师带徒,拜师学艺”活动,注意培养新生力量,为青年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与机会。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培养教学专家。
6、每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研讨活动,对学科组内老师进行切实有效的引领与指导。
7、根据各个年级的特点,每学期进行一项数学竞赛活动
8、教研活动时间里,各教研组人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不得做与研究课题无关的事情。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之我见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评价之我见
张璟
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它的一个特点是操作性强,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信息知识和形成一定的技能。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态度情况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掌握。
我们也在不断进行一些尝试。从大的方面来讲:分为每堂课的评价和学期整体评价。从小的方面来说:分为学生的知识技能评价和情感态度评价。
在每堂课的结束的部分,我们先让学生对自己的整体上课情况作一个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包括了知识技能部分和情感体验部分;如果当堂课中有作品的,把自己的作品上传到文件档案袋中。其他学生对其可以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
在学期情感态度评价里,我们是通过综合每堂课中学生自己的评价和小组的评价来给出一个分值。
对于学生平时的课前准备,比如鞋套等,我们是让课代表每堂课课前记录,然后根据一学期的统计来给出学生这部分的分值。主要是起到一个提醒和督促的作用。
在学期整体评价中,我们注重的是学生一学期的整体表现,比如平时的评价分、期末的作品人、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准备等;这些综合来评价一个学生,得出其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得分等级。通过平时公
开的评价方式,学生对此也不会有任何的异议,是一个非常公正的评价方式。
这是我们的一些教学评价尝试,有些还是需要改进的。有待我们今后的不断完善。
第四篇:试论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规范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规范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则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音乐课程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发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为加强音乐学科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二章
教学准备
第一节
制订教学计划
第一条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二条 通读全套教材,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
第三条 分析学生的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
第四条 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学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安排教学进度。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收集、调查、参观等课外实践活动。
第五条 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本册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生情况分析、教学进度、班级情况分析及教学措施。
第六条 教学计划的制订,可用文字形式,也可采取列表形式。第二节 备课 第一条 备课的意义
备课指教师在上课之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备课能加强课堂教学的预习性和计划性。其次,备课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第三,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第二条 备课的基本步骤 1.学习音乐课程标准
《音乐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基本精神。是规范音乐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进行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音乐教师必须认真地、反复地学习和钻研,从而认识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明确教学理念与目标,了解教学内容与编排体系,把握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与评价原则等。
2.钻研教材内容
教师在备课时务必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所蕴涵的审美因素,做到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了如指掌。钻研教材时要做到:一是熟悉地掌握教材的实质性内容和有关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目标;二是分析、了解教材的旋律、节奏特点,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是熟悉前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
3.阅读参考资料
在认真钻研课标的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地阅读或聆听一些与教材内容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背景资料。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为我所用。
4.了解学生实际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可通过谈话、观察、查阅档案、座谈和测验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摸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包括学生的知识缺陷、接受水平、学习方法、兴趣与习惯等。
5.制订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表述,必须科学、规范、精确、明确,并且能够直接指导教学活动,它能清楚具体地表述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将学会什么。
教学目标可分为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一般单元目标在教学参考中已有要求,在参照单元目标后开始制定课时目标。首先,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作用,它是写给学生的,指明学生在课时内应达到的基本目标,内容较具体;其次,制定目标时要考虑教学预期达到的境地和标准对老师所起的激励作用,应可以促进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再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它是评价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依据,应具有较明显的可操作性。教学目标通常从三个层面去表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A、情感态度价值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培养音乐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B、过程与方法: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综合。
C、知识与技能: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和相关文化。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具备以下几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目标要表述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是教师做什么。二是行为动词。“表述”尽可能是可观察可测量的结果。即尽可能用可观测的词语描述音乐行为(表演、活动或操作)。行为动词(如命名、解决、比较、解释、综述),表示正进行的动作;能力动词(如鉴别、分类、论述、形成、发明、完成),表示不同的人的能力及不同的人的学习成果。三是情境或条件。阐明行为发生的条件。行为发生条件规定着行为发生的情境,对目标的标准化是重要的。四是表现水平或标准。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
6.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手段和方式。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欣赏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7.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在以上步骤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计划和安排,建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制订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具体包括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板书、设计提问等方面。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有层次和梯度,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解到各教学环节中。
8.撰写教案
一个好的教案应结构完整,目标明确,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前后衔接,练习适当,切实可行。教案应含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的分析处理、教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反思。教师上课前要熟悉教案,上课时能基本脱离教案,上课后要修改完善教案。
第三节 教学准备 第一条 范唱与范奏等准备 在书面备课的基础上,必须进行范唱、伴奏、指挥、舞蹈、形体等技能性备课,对要欣赏的作品要提前进行聆听和分析。音乐教师的课堂范唱(奏、舞),不仅要求准确,还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第二条 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一般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前者包括黑板、实物、图片等;后者包括幻灯片、录音机、多媒体等电子技术媒体。
第三条 教学用具准备
包括教学所需的音响资料、乐器、道具。第四条 教学环境营造
1.音乐教室是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教室环境布置对学生心理影响作用很大。音乐教室布置力求整洁舒适、教学用具各得其所,营造一个浓厚的音乐氛围。
2.凳子的摆放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放置。
第三章 教学实施
第一条 聆听
1.欣赏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象和联想。
2.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尽量提供让音乐本身直接向学生“进行说明”的机会。学生自己可以分析和理解的东西,就让他们自己去思索,多给他们留有自由想像、思考地余地。同时也应注意到,有些乐曲,对标识、知识、背景、情节等方面要做必要的知识性解释。
3.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第二条 唱歌教学
1.体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原则。
2.注重歌唱技能的练习指导,避免喊唱,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3.重视、加强合唱教学,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第三条 器乐教学
1.充分使用打击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打击乐器进行表现。2.选择本校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进行集体教学,3.器乐教学应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第四条 综合艺术表演 1.综合表演艺术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音乐剧、简单的歌剧片段表演、简单的戏剧片段表演、简单的曲艺片段表演、艺术评价。
2.音乐老师应该重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对于他们的表演,不能苛求其艺术水平如何,但要在表演中尽量发挥其表演潜能,使他们在这些表演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理解、有所提高。
第五条 识读乐谱
1.识读乐谱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认识、表现各种节奏符号、模唱乐谱、视唱乐谱、认知常用音乐记号等。
2.识读乐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
3.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
第六条 编创与活动 1.探索音响与音乐
(1)探索音乐是属于探索各种声音之音乐属性的教学活动,如,探索人声、乐器、各种非常规音乐的音色、音强、音长、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之教学活动。(2)在教学中要尽量关注上述音响探索内容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2.即兴创造
(1)即兴创造有两种形式:一类是综合性艺术表演性质,如即兴动作表现歌曲、乐曲;另一类是音乐创编性质,如即兴编唱或即兴演奏,依据音乐内容即兴创编。(2)即兴创造都应该在符合其艺术规律的条件下进行创造的。第七条 音乐与相关文化 1.音乐与社会生活
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条,主动去探究、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2.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各类艺术都可以有机结合,构成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体的音乐教学活动。
3.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音乐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必须找到音乐与其它学科的结合点。指导学生多角度了解音乐、探索音乐。
第四章 艺术社团辅导
第一条 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声乐、器乐、舞蹈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明确辅导和协助教师的分工安排。
第二条 有条件的学校每年举行一次艺术周或艺术节,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做到班班有歌声,班班有乐声。
第三条 教学设施有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到人,做到定期保养。乐器要有专门的橱摆放,注意防潮、防尘。
第四条 根据学生音乐活动训练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辅导训练计划,提出辅导措施,做好跟踪记载。
第五章 学习评价
音乐课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学的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节 评价内容
1.对学生的评价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方面,还应考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
2.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教育思想、业务素养、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效果、教学业绩(含课外音乐活动)及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中是否爱护和尊重学生等。
3.课程管理和课程发展:学校领导重视音乐教育,学校艺术氛围浓厚,开足开齐音乐课、配有专职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施配套齐全、课外音乐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第二节 评价方式方法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在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
2.定性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
3.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要通过不同渠道的评价获取改进音乐教学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但评价活动不宜过多,尽量简化评价过程,防止流于形式。
第六章 教学研究活动
第一条 自觉加强教育理论、时事政治、音乐专业等方面的学习,多看书多读报,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学科综合的要求。
第二条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加强同伴互助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水平。
第三条 学经验。
第四条 重视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叙事、教育故事、论文、案例等,不断积累和总结教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科研论文,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第五篇: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总结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
蓝传法
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下面我对上学期的工作作一总结,为新学期的工作确立新的目标。
一、教学工作
本学期担任三至六年级以及九年级共5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二、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并能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担任学校管理员以来,工作兢兢业业,做好资源的下载与发布以及农远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为全校教师的教学服务。除此之外,还主要完成了学校学生机房电脑及其它设备的维护;全校多媒体设备日常维护;协助教导处完成了全校学生每年一次的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录入及数据上报;并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
三、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准时参加学校各项会议、校本培训。
四、教学成绩
组建了学校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参加县科技节大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个人二等奖和三等奖。
教书育人是塑造灵魂的综合性艺术。在课程改革推进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