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日说课稿
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08师美班的王文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绘画中的节日》,我将从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来介绍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教材方面)
《绘画中的节日》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本课为两页。第一页主要展示了不同民族庆祝节日的照片,及绘画作品《枣园来了秧歌队》。第二页则为表现不同节日的儿童画。本课主要是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本节课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
二、教学对象(接着我们再来谈谈教学对象)由于本课是“知识学习”“作品欣赏”与“创新应用”的综合型美术课,而教学对象又是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因而在备课上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学生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三、教学目标(也就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对教材理解的具体要求,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2技能目标,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研究,交流的能
力。并把自己熟悉的节日情节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重点难点(明白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把自己熟悉的节日用儿童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四、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臵、激发兴趣
1、课前把教师布臵成过年的样子——门旁贴上对联,门上贴上挂笺,窗上贴上窗花等。并提前在教室里播放《过年回家》的节目视频。
(组织学生有序地走进教室。学生走进教室后,观察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
2、以听录音的方式导入本节课,带着问题,学生们将视觉与听觉高度集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这样的布臵你们什么时候见过?有什么特点?)
3、播放过年小动画与此同时学生畅所欲言。(在民间,过年还有哪些传统的活动?你是怎样度过的?你的心情如何?学生讨论、交流、表演。)
二、学习交流、知识拓展
4、课件展示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
(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幅员辽阔。除了春节以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不同的节日,体验不同的风情。
5、通过念童谣、讲故事、看视频的方式引导大家学习民族节日——元宵节、泼水节、端午节
(共同学习教材中的传统节日,并让大家谈谈你所喜爱的节日。让大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
三、作品欣赏,提高审美
6、如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我们的节日呢?
欣赏画家的画《枣园来了秧歌队》
(问:作品表现了一个什么节日和什么内容?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这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故事?哪里的农民头上爱扎包毛巾?针对教材中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问题拓展:在画面中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你的心情如何?。)
7、欣赏教材中小朋友的画。
猜一猜,这几幅学生作品分别表现了哪些节日?这些表现节日的学生作品在内容和色彩上都有什么特点?请你分析一下。
欣赏:(1)《过大年》小朋友除了用鲜艳的颜色表现气氛外,最引人注意的是采用了放射性的构图方法,把欣赏者的目光一下吸引到圆圆的桌子上。
(2)《舞龙灯》弯曲的彩龙把画面连接在一起。
(3)《看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吸引着小朋友们,看他们的眼睛睁得多大呀。
(4)《赛龙舟》河与岸巧妙地把画面分成两半,上面是喜气洋洋助威的人群,下面是热火朝天的参赛队员。上下两部分形成鲜明对比。上面,活泼热烈;下面,紧张严肃。
四、大胆创作,点拨引导
8、学生作画。(教师播放欢快的伴奏音乐并巡视指导)
五、展示评价,交流经验 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 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
这节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学生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
六、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话内容,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篇二: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一(4)班 李艳霞
一、说教材
《快乐的节日》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儿童愉快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语言优美。为了训练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使朗读训练与感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随优美的曲调歌唱。
2、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少年儿童的快乐心情。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一开始,我以师生共同搜集的庆“六一”图片导入,让学生在回忆的过程中重新体会到过节的快乐心情。从而营造了快乐的课堂氛围,为这堂课的学习奠定了快乐的情感基调
(二)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在教学中,我紧扣目标,把教学主要活动放在读上,为了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使朗读训练与情感熏陶融为一体,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如自由读、指名读、师范读、自渎等让学生朗读。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我始终一表扬为主,师生互动,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节日的快乐。
(三)激发情感、快乐学文。新课标强调尊重孩子的阅读见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课堂上,我积极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思考和感悟。
(四)动情时结束新课,留给学生无穷回味。在学生充满节日的快乐氛围 中,播放《快乐的节日》歌曲,让学生随着欢快的旋律,唱跳。使学生愉悦的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教学高潮,留给学生无穷的回味。篇三:走进传统节日说课稿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说课稿
一.说主题 以春节为首的中国传统节日内容丰富多彩,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感同身受。其中包蕴着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和人生理念。但是随着五四运动以来西方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冲击,传统节日的形式在渐变,中国人对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的血脉性地继承在流失。很多人津津有味地过西洋节日,比如圣诞节,情人节。却对民族节日思想淡薄。可以说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点,走进中国传统节日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继承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道德礼仪培养,语言表达训练,调查统计,沟通交流能力的综合实践。鉴于节日存在的陋习和适应时代的需要,有必要让学生正确辨析,更好的度过美好的节日。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说来历,风俗习惯,价值观念。2.过程与方法:调查采访,搜集资料,交流合作,讨论辨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德行善 清心寡欲 环保 节俭 养生 安全 三.说过程 : 1.制定计划
每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活动。可以调查采访,上网查询,问卷调查。老师给出以下几个大问题a.调查中国人最喜欢过哪些传统节日?是否更喜欢过洋节?原因是什么?做成简单的数据统计表。
b.了解有关传统民族节日的传说来历,风俗习惯,诗词对联,灯谜故事。做成手抄报。c.篇四: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首诗歌是同名歌曲的歌词。作为一篇儿童诗歌,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又很好的切合了儿童乐观向上的风貌。诗歌中以“小鸟”“风儿”“花儿”“白杨”等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儿童节快乐的场景,抒发了孩子愉悦的心情。诗歌琅琅上口,易记易唱。唱一唱,读一读,眼前仿佛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欢跳。他们像春天一样的花朵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祝贺、歌唱,他们在祖国的培养下快乐成长。课文插图充满蓬勃生机,使人欢笑,让人陶醉,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跃然纸上。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已经养成在初读课文时划出并读一读的习惯,有小组合作的经历,部分同学写话的能力比较强,喜欢画画和读书的同学比较多。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够进行独立识字。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诗歌远不及故事来得有趣,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跳跃性较强,很难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基于以上对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和“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生字。
2、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鲜艳的红领巾”“欢快地流淌”等短语。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学中可以将歌曲引入教学但却不能喧宾夺主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时还是应以学生的诵读和想象为主,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中描绘的快乐意境。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培养语感、收获知识、体验快乐。语言训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经历“认识-----理解------运用”三个阶段)。我们在语言训练的“载体”的设置上应该经常地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在教学可借助画面来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表象,并让孩子们反复的朗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合理想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抓住“谁在歌唱、祝福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祝福?”等问题进行教学。理清诗歌脉络,通过朗读、背诵、问答、对话、讨论交流、联想等形式引导学生诵读吟咏,感悟活泼的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感受儿童节快乐的场景,并将自己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来,体验快乐,收获快乐。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快乐的节日》。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快乐”
1、板书“节日”
2、通过问话 “你知道哪些节日”“哪一个节日是属于少年儿童”的节日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
3、再让生用“六一节是个------的节日”说一句话,从而引出“快乐”并定位“快乐”。
4、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直观感受快乐,并设问“你想学学这首快乐的歌吗?它就藏在咱们的书本里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二)、自读自悟,感悟“快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果要求全体学生用一种方式来学习,既枯燥又没有效果,而且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为了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然最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具体步骤如下: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划出生字词,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读并进行评判,这一环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
3、交流汇报读书情况,检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指导识字。
4、积累词语,拓展运用。
5、分类指导,正确书写。
(三)、诵读吟咏,体验“快乐”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思结合。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产生对文本的亲近感,并将他们的独特感受读出来,说出来,这样的迁移训练能激起学生阅读文本、补充文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并能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具体作法如下:
1、听课件范读课文。
2、在聆听范读的基础上生再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于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的中心主要放在字词上,所以在这里要是留出时间让学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也是对生字词的又一次巩固。
3、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汇报。
4、结合图画,感受“快乐”,学习第一小节
以“让我们随着小鸟一起飞进快乐的节日”以作为过渡语言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对课文的学习。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在哪里感觉到快乐呢?
(2)指名汇报。“找到了吗?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这里要请不 同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想象:你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的走进了美好的 节日,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在这里,可将“语文天地”中的练习引进来,积
累定中关系的词组。-----的------
5、展开联想,感悟“快乐”,学习第二小节
(1)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2)说话训练:①美丽的花儿,爱唱歌的白杨树,美丽的小鸟们都向你 们祝贺来啦,你听到他们的祝贺了吗?你听到它们的歌里唱了什么吗?(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②还有谁也来祝贺了呢?它会怎么说呢?
③理解“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提问:祖国对我们有哪些希望呀?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在这里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实现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是对文本的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由于由文本做基础,降低了难度也使想象更为合理化)
(3)教师激情引读重点句。师:花儿向我们点头,好像在说-----(学生接读)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师:小溪欢快地流淌,好像在说----(学生接读)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师:祖国妈妈好像在说----(学生接读)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抓住“祝贺”“希望”复习生字词,然后展开联想,与文本对话,把抽象、概况的词语具体化,从而巧妙地理解了词语,又突破了难点,理解了难句的含义。再通过对话后的接读和教师的激情引读,不断升华感情,激发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
6、联系实际,深化快乐,学习第三小节篇五:快乐的节日_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教材分析
《快乐的节日》是一首儿童诗歌,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又很好的切合了儿童乐观向上的风貌。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诵读和想象为主,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中描绘的快乐意境。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培养语感、收获知识、体验快乐。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积累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诗歌的快乐意境,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想象和体会诗歌的快乐意境,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仿写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想象和体会诗
歌的快乐意境,感受生活的幸福。体会诗歌的语言美,通过仿写和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诗歌远不及故事来得有趣,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跳跃性较强,很难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在教学可借助画面来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表象,并让孩子们反复的朗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
教法、学法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
1、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学生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
2、创设情境,想象体验
低年级小学生极易受环境和他人情绪的感染,出于对这一点的考虑,我会借助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环境中感受节日的美好,身临其境,收获真实的体验。
3、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为了改变单一的师生交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间架起桥梁,满足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正是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情境导入
《快乐的节日》这首儿童诗歌,它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却又不是生活的完全写照,诗歌的部分内容与学生现有的思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揭示课题是教学的第一步。为了让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我会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创设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再提问。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让学生打开课本初读课文。初读课文采用自由读的读书方法,我会让学生到课文中去感知节日的快乐。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语时用铅笔划出来。
2、再读课文
全班齐读。开火车的方法带领学生读生字,并相机纠正字音,尝试用生字组词练习。最后指导写字。
(三)总结巩固,拓展升华
利用已形成的板书对课文内容结构进行梳理,提示课文中主要词汇让学生比比看谁是将是羽毛最丰满的小鸟、谁能更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来背诵课文。
2、我会让学生用跟随课件所播放的音乐,听歌曲《快乐的节日》。这种跨学科的拓展训练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使学生在玩中乐于学习。
板书设计分析
24、快乐的节日
↑祝贺
小鸟→带路 风儿→吹
花儿→点头 小溪→流淌
板书中以儿童过节日的快乐情景为主线,简练清晰地展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流程。
第二篇: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歌曲《快乐的节日》,这首歌曲是教材“我的音乐网页”中的一首歌曲,我将从教材分析与课标链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法、学习准备、学习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与课标
《《快乐的节日》管桦词,李群曲,写于50年代,初刊于1954年第四期《歌曲》杂志上。歌曲表现了少年儿童节日时的欢乐心情。
全曲三个段落,是没有再现的三段体结构。歌词以“小鸟”“风儿”“花园”“草地”“白杨树”等富于形象性的语言,以及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新中国儿童欢庆节日时的喜悦心情。活泼的旋律刻画了孩子们天真浪漫的性格,抒发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全曲四二拍,宫调式。由主歌与副歌两大部分构成。主歌部分分两个乐段。第一乐段(1—13)小节节奏明快,给人以行进的感觉;第二乐段(14—23)小节,开始处跨小节的切分节奏和内含三拍子的运用,以及旋律线条的起伏,使音乐既有舞蹈的韵律感,又有诗歌的抒情性。副歌部分(24—35)小节,欢快的节奏和短促跳跃的音节,将歌曲情绪推向高潮。新课标学段目标指出: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能够主动的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误导并参与表演。为此我将设计以下学习目标。
二、说学习目标:
依据教材、新课标对五年级学生的要求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甜美的声音去歌唱赞美美好的童年,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的童年、努力学习。
2.过程与方法: 感受歌曲欢快、优美的情绪,运用有弹性的声音和连贯饱满的气息完整演唱歌曲,体验歌曲欢乐的节日气氛。
3.知识与技能:体验顿音记号的作用,感受歌曲乐段的节奏变化。
三、说学习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学习目标的确立,我认为本次教学的学习重点是:
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并能用自然的歌声表现出来
学习难点是: 旋律音准、附点节奏的掌握; 演唱时跳音、连音、切分音、气息控制的运用
四、说学习方法
音乐新课标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为此我采用练习法、律动教学法、创作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方法相结合。
五、说学习准备
根据以上各环节的制定,我采用多媒体、钢琴、板书进行教学。
六、说学习过程:
本堂课我针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课前播放音乐《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这首歌欢快有激情,正好是歌颂少年儿童的活泼、向上心态,听本曲为以下学习做铺垫。
2.组织教学
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结合所学歌曲中旋律、节奏,首尾呼应,为学唱歌曲做准备,同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谈话导入: 和学生互动了让学生说出喜欢的节日?通过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六一儿童节图片,学生们猜出这是自己的节日。让孩子们回忆儿童节是怎么渡过的,从中体会快乐的节日,引出课题,并导入新课。
4.学唱歌曲环节: ⑴ 听两遍听歌曲范唱,每一遍听之前都有问题预设,集中学生注意力,为学唱歌曲做准备,同时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发现重难点问题。比如顿音记号、附点节奏、连音线节奏等。第三遍为教师范唱歌曲,个人觉得范唱作用很大,能够带动、引导学生主动给去感受歌曲,教师要以个人能力征服学生心理,让学生对老师感到佩服。同时也是师生互相融合在一块,体现融洽的关系。
(2)学唱歌词。学会歌谱自然而然歌词就简单了,本环节教师引导为主,学生自学,教师及时改正学生在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方面的错误,及时纠正音准,同时在学习中解决附点节奏、顿音、内涵三拍子的连音线切分节奏。这样学生学习的印象会很深,意识会很强。
(3)学唱歌谱。我想五年级学有能力唱会歌谱,在这之前我打
算先唱歌谱在唱歌词,这样长期下去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能力,但是,第一次接触学生,对于学情还不太掌握,所以还是先唱歌词,这样也很扎实。学唱歌谱时也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弹琴作为辅助,及时点拨、引导、纠正学生问题
(4)随钢伴演唱。学生分小组随钢伴唱歌,完整歌唱,教师引导带动学生全员参与歌曲演唱活动,引发孩子演唱乐趣。同时及时纠正学生歌唱中问题,鼓励评价。
(5)随音乐伴奏完整演唱。本环节是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党参与度,引导学生表现音乐,演唱出三段音乐的情绪。
(6)表演唱歌曲。教师笛子伴奏,学生歌唱,体现音乐多元化,同时引发学生乐趣和新颖的感觉。学生自主编创声势动作,分组汇报表演唱、集体表演唱,培养学生创编能力、合作能力和表现力提高学生表演兴趣,和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7)教学小结,德育渗透。希望同学们都要珍惜这美好的童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快乐的成长。
第三篇: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快乐的节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快乐的节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首诗歌是同名歌曲的歌词。作为一篇儿童诗歌,它的语言生动活泼,清新自然又很好的切合了儿童乐观向上的风貌。诗歌中以“小鸟”“风儿”“花儿”“白杨”等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儿童节快乐的场景,抒发了孩子愉悦的心情。诗歌琅琅上口,易记易唱。唱一唱,读一读,眼前仿佛看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在尽情地歌唱,尽情地欢跳。他们像春天一样的花朵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花儿、小溪向他们点头、祝贺、歌唱,他们在祖国的培养下快乐成长。课文插图充满蓬勃生机,使人欢笑,让人陶醉,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跃然纸上。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已经养成在初读课文时划出并读一读的习惯,有小组合作的经历,部分同学写话的能力比较强,喜欢画画和读书的同学比较多。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课前预习的习惯,能够进行独立识字。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而言,诗歌远不及故事来得有趣,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跳跃性较强,很难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基于以上对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和“等身上的羽毛长得丰满,就勇敢地向着天空飞翔,飞向我们的理想”。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吹、祝”等14个生字,会写“吹、地”等6个生字。
2、积累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鲜艳的红领巾”“欢快地流淌”等短语。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幸福生活,激发爱国情感,从小树立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教学中可以将歌曲引入教学但却不能喧宾夺主忽视语文学科的特点。教学时还是应以学生的诵读和想象为主,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诵读训练,引导学生感悟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中描绘的快乐意境。在感受快乐的同时培养语感、收获知识、体验快乐。语言训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儿童语言的发展大致经历“认识-----理解------运用”三个阶段)。我们在语言训练的“载体”的设置上应该经常地关注三个“点”:一是找准听说读写的附着点,二是洞悉情感发散的栖息点,三是发现价值引领的切入点。在教学可借助画面来帮助孩子丰富他们的表象,并让孩子们反复的朗读,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意境。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合理想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诵读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抓住“谁在歌唱、祝福什么?你听到了什么祝福?”等问题进行教学。理清诗歌脉络,通过朗读、背诵、问答、对话、讨论交流、联想等形式引导学生诵读吟咏,感悟活泼的形象,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感受儿童节快乐的场景,并将自己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释放出来,体验快乐,收获快乐。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歌曲《快乐的节日》。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快乐”
1、板书“节日”
2、通过问话 “你知道哪些节日”“哪一个节日是属于少年儿童”的节日来引起全体学生的兴趣。
3、再让生用“六一节是个------的节日”说一句话,从而引出“快乐”并定位“快乐”。
4、播放歌曲《快乐的节日》,直观感受快乐,并设问“你想学学这首快乐的歌吗?它就藏在咱们的书本里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读自悟,感悟“快乐”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果要求全体学生用一种方式来学习,既枯燥又没有效果,而且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和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是为了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然最后还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具体步骤如下: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划出生字词,并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读顺”
2、让学生同桌之间互读并进行评判,这一环节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
3、交流汇报读书情况,检验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指导识字。
4、积累词语,拓展运用。
5、分类指导,正确书写。
(三)、诵读吟咏,体验“快乐”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读思结合。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产生对文本的亲近感,并将他们的独特感受读出来,说出来,这样的迁移训练能激起学生阅读文本、补充文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表达。并能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表达能力得到提高。具体作法如下:
1、听课件范读课文。
2、在聆听范读的基础上生再读课文。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于在初读课文时学生的中心主要放在字词上,所以在这里要是留出时间让学生能与文本进行对话,同时也是对生字词的又一次巩固。
3、以男女生比赛的形式汇报。
4、结合图画,感受“快乐”,学习第一小节
以“让我们随着小鸟一起飞进快乐的节日”以作为过渡语言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对课文的学习。
(1)学生自由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在哪里感觉到快乐呢?(2)指名汇报。“找到了吗?那就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这里要请不 同的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3)想象:你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穿着美丽的衣裳的走进了美好的 节日,你们好像看到了什么?在这里,可将“语文天地”中的练习引进来,积 累定中关系的词组。-----的------
5、展开联想,感悟“快乐”,学习第二小节(1)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2)说话训练:①美丽的花儿,爱唱歌的白杨树,美丽的小鸟们都向你 们祝贺来啦,你听到他们的祝贺了吗?你听到它们的歌里唱了什么吗?(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②还有谁也来祝贺了呢?它会怎么说呢?
③理解“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提问:祖国对我们有哪些希望呀?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在这里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是为了实现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是对文本的拓展,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同时由于由文本做基础,降低了难度也使想象更为合理化)
(3)教师激情引读重点句。师:花儿向我们点头,好像在说-----(学生接读)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师:小溪欢快地流淌,好像在说----(学生接读)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师:祖国妈妈好像在说----(学生接读)这个世界上,有我们就更加美丽,有我们就充满希望。
(抓住“祝贺”“希望”复习生字词,然后展开联想,与文本对话,把抽象、概况的词语具体化,从而巧妙地理解了词语,又突破了难点,理解了难句的含义。再通过对话后的接读和教师的激情引读,不断升华感情,激发学生产生责任感和自豪感。)
6、联系实际,深化快乐,学习第三小节(1)、师: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快乐幸福的生活?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读第3小节)
(2)、指多名学生读第3小节。教师通过引导性评价,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感激之情。
(3)、结合词语“理想”,跟祖国妈妈说说,你们有哪些理想? 师:相信你们这些快乐的小鸟,等羽毛长得丰满后,一定能搏击长空,飞向你们的理想。
(通过让学生读“理想”、说“理想”,教师再适时用文中的句子激励,孩子们很自然的就理解了难句。避免了单独理解句子的枯燥与困难。)
7、唱歌背诵,收获快乐
(1)激情引读第4小节。祖国妈妈听到了你们的心声,也无比快乐。在这快乐的节日,让我们尽情地唱啊,跳哇----(2)(生接读)“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
(学生跟唱歌曲,唱背结合)
(四)、回归生活,创造快乐
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你们打算怎样度过?课后作业,策划一个“六一”儿童节的活动方案。
(此环节注重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将本课的教学与《语文园地六》的口语交际教学相结合,能够很好地整合资源,即使学生的兴趣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又为口语交际教学作铺垫和准备。)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集课文的内容梗概、构篇思路、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于一体的“高浓缩品”,是份微型教案。本文我采用了图示式板书,将教学内容以直观、完整地呈现出来。能起到“讲起来方便,写起来顺手,看起来自然,记起来深刻”的良好效果,并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结合。
快乐的节日 ↑祝贺
小鸟 → 带路 风儿 → 吹 花儿 → 点头 杨树 → 歌唱
第四篇:说课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一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一、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教学基本思路是: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平等、民族融合与团结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主要围绕着少数民族的节日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意义。
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重难点
为切合《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为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这一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了解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等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难点是:理解不同的民族节日的意义和独特的节日活动,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少数民族传统。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本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在此前提下,为将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汇报交流的方式,在活动中自主体验、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诵诗,整合了语文教学资源,渗透“节日”元素,并顺势导入新课。泼水节的引入也是从生活入手,让同学们从中体验民族文化、民族艺术的美妙。
(二)交流知识,畅谈感受
这部分可以划分为三个板块:首先全班交流教材展示的三种民族节日,而后由班上同学介绍本民族传统节日,最后是在小组内交流其他民族节日资料。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立足教材又跳出教材的教学理念,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注意了教学的层次性、开放性。
第一个板块:通过说一说、讲一讲、看一看、读一读、议一议等方式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了解教材展示的三种民族节日,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板块:由班上同学介绍本民族传统节日。
第三板块:小组之间交流其他民族节日的资料,这样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又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纵情高歌,情感升华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对同学们说:少数民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在准备这次听课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希望领导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
第五篇:说课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说课稿
姚村乡中心小学 田福霞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中的一课——《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一、设计意图
本单元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教学基本思路是: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懂得民族平等、民族融合与团结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一主题主要围绕着少数民族的节日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些节日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培养爱国主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为切合《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为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这一要求,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了解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等影响较大的几个主要节日及其文化内涵。难点是:理解不同的民族节日的意义和独特的节日活动,感受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尊重少数民族传统。
四、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
动活泼的方式”,因此,本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交流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使其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与提升。
在此前提下,为将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汇报交流的方式,在活动中自主体验、自主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诵诗,整合了语文教学资源,渗透“节日”元素,并顺势导入新课。由传统节日过渡到民族节日,引出课题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二)教师引领,同学交流
首先全班交流展示的不同民族节日,而后由班上同学介绍本民族传统节日,最后是在小组内交流其他民族节日资料。这样的设计体现出了立足教材又跳出教材的教学理念,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注意了教学的层次性、开放性。
其次通过教师的层层引领,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从中穿插故事的传说,以及学生的民族歌舞助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了学习的乐趣。
最后在整理完知识表格后,通过课件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学生对民族节日意义的认识。
(三)纵情高歌,情感升华
在这节课的最后,全班齐唱《爱我中华》,总结:少数民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习俗,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文化组成了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