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绘画中的节日》说课稿
《节日中的绘画》说课稿
课题名称:第11课 绘画中的节日 课
时:1课时 课
型: 欣赏 评述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
重 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
难 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绘画用纸、水彩笔。教学过程:出示课件 猜一猜 看一看 想一想
导入:听一段音乐(春节序曲)
问学生:听完这段音乐,猜一猜这是什么节日?说一说你的感受? 学生答:春节 ;喜庆、欢乐 出示介绍春节图片,请同学看图片感受春节的气氛。出示下一课件图片:
问:你知道这些是什么节日吗?
(傣族泼水节、蒙 古 族 “那 达 慕”、六·一国际儿童节、开斋节、端阳节、元宵节)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汉族的春节。蒙 古 族 “那 达 慕”:
每年七八月间,蒙古族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那达慕大会,就在这时举行。“那达慕”,是蒙古语“娱乐、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人民传统的节日集会。六·一国际儿童节:
为了保障全世界少年儿童的权利,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于1949年11月,在莫斯科举行的会议上,一致决定将每年的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开斋节:
伊斯兰教教历十月一日为“开斋节”。节日里,穆斯林除了到清真寺做礼拜以外,还要穿上节日的盛装,拜亲访友,并制作许多特色食品,互相赠送。端午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也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传说端午节是民间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现在,赛龙舟、吃粽子已成为端午节的习俗。每到端午节,人们便举行民间传统体育竞赛——龙舟赛。元宵节:
1.画中人物在干什么?2.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3.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欣赏: 《火狗舞》:
1.画面中的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呢? 2.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 3.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腰鼓》:
《毛主席来到咱延安》: 你认为画面中主要表现的是谁?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龙 舟 赛》: 对照龙舟赛的图片,说一说画面中是怎样表现赛龙舟的?
1、仔细观察画面,找一个你最喜欢的人物,模仿他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2、小作者选用这些颜色来表现什么气氛? 《过 大 年》:
1.画面中的人们围成一团可以表现什么节日气氛? 想一想 画一画
用你喜爱的方法把节日景象展现给大家。在你最喜欢的节日里,什么事情最让你难忘? 你主要想用哪些颜色来表现你喜欢的节日? 你最喜欢哪个节日?
第二篇:《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师活动
一、交流信息,初步感受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节日
二、导入课题
1通过音乐,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融入课题中
(1)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些是什么节日?
(教师出示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出看到的节日图片)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赛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4、教师示范。
5、欣赏不同形式创作的作品,开拓学生的视野。
6、学生实践创作
教师发现在创作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及时鼓励。
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第三篇:《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民族、地域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初步认识在绘画创作中,利用景物的安排和造型、颜色的搭配,表现绘画的主题。
2.学习观察画面的方法,获得画家从画面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尝试简单描述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习从内容、颜色等方面观察画面,从画面中获取信息。能简单描述表达节日题材的绘画作品信息。
(二)教学难点
学生能细致观察画面,简单描述作品,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导入:播放视频
过渡语:视频中介绍的是我们最熟悉的节日——春节。春节是我国民间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下面的年画和儿童画也都表现春节热闹的情景。视频:《春节—宝宝巴士动画-高清》
2.板书课题
过渡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节日也特别丰富。画家把他们看到、感受到的节日热闹情境画成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绘画中的节日》(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识新授
1.丰富的节日 过渡语: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闹花灯、吃元宵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的习俗。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对了!赛龙舟、包粽子、熏艾草,都是端午节的习俗。大家对中国传统节日了解的真不少。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节日庆典也非常丰富,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1)泼水节——傣族泼水节
(2)“那达慕”——蒙古族 “那达慕”
(3)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 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4)开斋节——回族、维吾尔族的开斋节
(5)其他节日:“六·一国际儿童节”、“十·一国庆节”、“九九重阳节”、“母亲节”
2.画家笔下的节日:
过渡语:画家把节日热闹的情景用画笔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枣园来了秧歌队》这幅画。谁是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画面表现了是什么节日?主要人物是画面中心的陕北百姓和毛主席。在抗日战争时期,秧歌队载歌载舞,带着慰问品,看望子弟兵,看望毛主席的热烈场面。从树上的积雪说明是冬天,人们穿的服饰(红棉袄),还有扭着热闹的秧歌。是我们传统的节日——春节。
3.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对比欣赏《庆丰收》和《丰收了》
过渡语:我们来对比欣赏小朋友画的两幅画《庆丰收》和《丰收了》。两幅画在表现丰收题材时,有什么不同?哪幅画更能表现节日丰收的情境?《庆丰收》表现是大家丰收了载歌载舞庆祝的情景。《丰收了》表现一个维吾尔族小姑娘收获很多水果的情景。《庆丰收》更能表现人们节日丰收的情景。
(2)欣赏《腰鼓》
过渡语:画面中的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呢?画面中人物更动作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的色彩有什么不同?画中的颜色更喜庆,主要是红、黄,表现节日热闹的情景。
(3)欣赏《赛龙舟》
过渡语:请大家先来欣赏动画里的《端午节龙舟(端午节)高清》。在欣赏儿童画《赛龙舟》,这幅作品中,河与岸巧妙地把画面分成两半,上面是喜洋洋的人群正在助威,下面是队员们热火朝天的比赛场面。两部分形成鲜明对比。
(4)欣赏《过大年》
过渡语:《过大年》这幅画,人们围成一团表现了节日团圆、喜庆的气氛。
(三)艺术实践
过渡语:欣赏书中第一页的《连年有余》或选一幅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简要的描述它表现了什么节日和什么内容,以及画面中的人物、服饰、色彩的特点。看谁把作品分析的准确又具体。
(四)课堂小节
过渡语: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第四篇:绘画中的节日教学设计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的节日不是很了解,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
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6、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展示课件,说说这些作品的颜色?
二、新授:
1、过节了在生活中的颜色很鲜艳,请你们看看绘画作品里运用了哪些色彩?
2、你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你愿意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现吗?
3、你认为每个部分可以运用什么方法来涂色,你愿意给大家展示你的方法吗?
4、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5、背景该如何表现?
三、学生作业:学生完成涂色,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反思:
捏泥巴
第五篇:《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绘画中的节日》参考教案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应会: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我们的祖国是拥有丰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国家,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2)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3)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难点:
(1)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2)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 2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教学意图:学会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教学意图: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感受制作过程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