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2:5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級上冊音樂教案 第五單元 南海風情

一、單元目標:

⒈感受南國民族民間及歌舞劇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相關的音樂文化。在學習中增進民族文化意識、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優秀音樂文化的情感。

⒉學會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唱歌。用快樂活潑的情緒演唱《什麼結籽高又高》,背唱《我的祖家是歌鄉》;用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五指山歌》、《彩雲追月》。

⒊嘗試在歌曲演唱中設計聲勢動作或打擊樂器伴奏。積極參與“我的創造”、“露一手”等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在體驗、探究、創作的過程中,積極藝術表現及他人合作的經驗。

二、課時安排建議:

本單元教學內容建議用5—6課時完成: 課

第一課時《步步高》《步步高,新春到》

廣東音樂

第二課時《彩雲追月》《彩雲追月》認:切分音豎笛《彩雲追月》 第三課時《山歌好比春江水》《什麼結籽高又高》我的創造:對山歌 第四課時《軍民團結一家親》《五指山歌》露一手(1)第五課時 《我們祖家是歌鄉》露一手(2)臺灣民俗民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聽《步步高》

2.聽唱《步步高,新春到》 3.拓展:廣東音樂 教學目標:

⒈充分感受廣東音樂的風格特點,瞭解相關文化。⒉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歡快地情緒演唱該曲。⒊欣賞更多的廣東音樂。教學重點:

能聽辨出廣東音樂中常用的幾種樂器。教學難點:

在聽熟樂曲的基礎上,跟著音樂邊劃拍子邊哼唱歌譜。教具準備:

錄音、鋼琴、高胡、圖片。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⒈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件樂器(高胡)⒉誰能來試著演奏這件樂器。

⒊高胡有別於二胡。高胡的聲音更為明亮,它是由二胡改造而成,也稱粵胡。你可知道“粵”是我國哪個省的簡稱。(廣東)⒋介紹其他樂器。秦琴、揚琴

(出示圖片)

⒌有一位廣東的作曲家呂文成,創作了很多用以上這些樂器演奏的樂曲,接下來讓我們欣賞他的代表作《步步高》

二、賞析結合 ⒈這音樂情緒如何。

⒉你能用一個“lv”字來跟著模唱,感受此曲的歡快嗎? ⒊播放《步步高,新春到》 ①歌曲描繪了什麼樣的意境?

②能否用線條或色彩來記錄你聽到的音樂。③指導學生跟琴摸唱。④完整哼唱該曲。

⒋再聽《步步高,新春到》,為歌曲配上聲勢動作,劃拍子。

三、拓展

1.廣東音樂的特點:流行於廣東地區的絲竹樂,主要由高胡、揚琴、秦琴和琵琶等樂器演奏。廣東音樂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明快。

2.聽其他作品如:《雨打芭蕉》, 《平湖秋月》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民族管弦樂《彩雲追月》 2.學唱歌曲《彩雲追月》 3.認:切分音 4.練習豎笛曲《彩雲追月》 教學目標:

⒈充分感受“皎潔明月動,彩雲緊相隨”的詩畫般的意境。⒉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深情地演唱《彩雲追月》。⒊瞭解切分間的特點,並且能用豎笛演奏該樂曲。教學重點: 學唱《彩雲追月》 教學難點: 切分音節奏 教具準備:

鋼琴、紙、錄音、豎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①配樂詩朗誦。

②聽聽作曲家用了哪些樂器來表現音樂主題。③複聽音樂

說說你最有印象的節奏型。④談談音樂給你帶來的感受。

二、學唱歌曲

①用自然純美的聲音輕聲學唱歌曲。

②隨琴視唱歌曲主旋律,找出難點處聽唱或教唱。切分節奏

用折紙遊戲 划船號子

“咳

左” ③唱准上波音

前倚音

三、豎笛

⒈演奏時處理好裝飾音中“前倚音”和“上波音”的演奏,速度不宜過慢。

⒉演奏,注意氣息的控制和運用。

四、創編

部分學生演唱,其他同學用打擊樂器伴奏。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1.欣賞《山歌好比春江水》 2.演唱《什麼結籽高又高》 3.我的創造:對山歌 教學目標:

⒈通過學習,感受廣西壯鄉的優美山歌,瞭解他們的生活片段。⒉學唱什麼結籽高又高,積極參與對山歌活動,加深對山歌的認識。教學重點:學唱山歌 教學難點:對山歌

教具準備:影片《劉三姐》片斷、鋼琴、錄音 教學過程:

一、導入欣賞

⒈觀看影片《劉三姐》的片段(以輕快的歌曲為背景音樂)讓學生觀看廣西壯鄉美麗的山水、壯悲人生活的畫面。

⒉回憶以前學習的對唱歌曲《對花》、《猜調》,演演“對山歌”的情景。⒊欣賞《山歌好比春江水》

對比欣賞斯琴格日勒的演唱,體驗歌曲演唱的不同風格。

二、學唱歌曲

⒈聆聽歌曲範唱,邊聽邊猜歌中所說的農作物。⒉聽錄音模唱《什麼結籽高又高》

⒊採用師與生、生與生、一人問,眾人答的形式。演唱歌曲時應注意各樂句之間要運用急吸緩吐的呼吸方法。

三、拓展

欣賞壯族“三月三對歌節”的盛大場面,感受對山歌的熱烈氣氛,採用《什麼結籽高又高》的曲調自編歌詞,舉行對山歌比賽。

四、拓展

瞭解山歌的相關知識:山歌是產生在山野勞動生活中的民歌。它產生於民間、與民眾的生活和勞動息息相關。歌者同時也是編者、即興表演等特點。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1.唱《五指山歌》 2.欣賞《軍民團結一家親》 3.露一手(1)教學目標:

⒈能作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五指山歌》。

⒉能將《五指山歌》與《軍民團結一家親》進行對比。⒊能模仿斗笠舞的基本動作。教學重點:學唱《五指山歌》 教學難點:延長音的唱法與作用。教具準備:錄音、鋼琴、地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地圖,讓學生找一找海南島的位置,欣賞島上風光,瞭解黎族的風土人情。

二、學唱歌曲 ⒈範唱。

⒉思考延長音的的作用。可通過對比方式。⒊通過模唱學會唱延長音。

注意延長音要唱得飽滿,連貫、時值準確,收放一致。⒋在延長音處加入襯詞。

咯• 喲

咯• ⒌討論如何能更好體現歌曲和意境,試著做一做。

三、欣賞《軍民團結一家親》 ⒈介紹劇情。⒉聽賞。

⒊比較與《五指山歌》的異同之處。⒋學跳斗笠舞的基本動作

第二篇: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音乐教案:拉 萨 谣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拉萨谣》

2、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风琴、录音机、磁带、布达拉宫的系列图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引导学生随琴演唱曲谱

5、加入强弱,换气记号再次演唱,音量适当加高,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情绪。

6、师生一起随琴完整演唱乐曲。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词

4、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词

5、再次引导学生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带演唱。

三、西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

将学生分组,抢答问题。哪一组回答的问题多且对,将被评为本节课的学习标兵。问题:

1、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它的最高峰是什么峰?

2、西藏自治区的首府在哪里?最著名的宫殿是什么峰宫?

3、在西藏有一种白色的小花,它长在高山上不畏严寒,象征着藏族人民坚强勇敢的性格,它是什么花?

4、西藏有一条江是什么江?

四、教师总结

刚才同学们回答了有关西藏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了解了西藏的风土人情,这节课使我们对西藏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更是能歌善舞,请同学们课后收集有关藏族的音乐作品,让我们在下节课开一个“走进西藏”音乐会。《北京喜讯到边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拉萨谣> 2.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音调风格,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乐曲欣赏中,让学生感受主题旋律的情绪,提高他们对乐曲的分段听辨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拉萨谣>。

二、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1、教师介绍:

该作品原为郑路写的管乐合奏曲,后与马洪业合作,于1976年12月改为管弦乐曲。当时正值举国欢庆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之际,乐曲生动而形象的表现了当这一特大喜讯传到祖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边寨时,山寨人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的情景。

全曲共由五个具有鲜明舞曲特征的主题组成(表现不同的舞蹈场面),结构较为自由。

2、了解作者简介:

郑路——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单簧管演奏员、创作室副主任。他的代表作品有:器乐曲《民歌主题组曲》、《北京喜讯到边寨》(合作)、《漓江音画》等。

马洪业——北京人。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宣传队任演奏员,并从事音乐创作。1954年后在东北、上海、中央等广播乐团任单簧管演奏员。他创作的音乐作品除与郑路合作的管弦乐《北京喜讯到边寨》外,还有《愉快的劳动》、《春晓》、《圆舞曲》等。

3、第一遍欣赏乐曲,初步体会乐曲的情绪。

4、分段欣赏:(先让学生轻声视唱每一段的主旋律,然后边听边按声势图拍打节奏,并体会乐曲的表现手法)

引 子:用圆号模仿牛角号的声音,奏出号召性的音乐。第一段:这段音乐展现出一幅炽热的群舞场面。其强烈的舞蹈节奏,引出了热情奔放、高亢矫健的旋律,这是第一主题。

第二段:姑娘们纵轻盈、欢乐的舞蹈情的跳着,脚勃上的铃铛哗哗作响,歌声、笑声此起彼伏。这是第二主题。

第三段:由小提琴、中提琴奏出昂扬而流畅的旋律,这是第三主题。第四段:乐曲突然轻了下来,双簧管奏出轻飘而富有色彩的音调,象一位美丽的姑娘在独舞。这是第四主题。

第五段:小号奏出粗犷奔放的旋律,小伙子跳起健美、雄壮的舞蹈。这是第五主题。

第六段:姑娘们跟小伙子们对以轻快活泼的舞蹈,运用小提琴跳弓的演奏方法,奏出了第六主题。

第七段:牛角号陪衬着第六主题吹起,仿佛在为姑娘们的精彩表演喝彩叫好。第八段:乐声辉煌灿烂,把万众欢腾的热烈情绪发展到了顶点。

5、再完整地欣赏一遍乐曲。

6、完成反馈表格,掌握乐曲的表现手法。

7、总结出音乐特点。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 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三、小组讨论: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北京喜讯到边寨》

生动明快,富有舞蹈性;热情洋溢,粗犷奔放;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豪的感情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2、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歌曲川江号子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师:在我国万里长江中有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中间分别经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这就是著名的长江三峡。当你穿行在这险峻的峡谷中间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我们先来听一首《川江号子》。生:歌曲非常高亢,好象船工们在和惊涛骇浪进行搏斗。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唱一首具有这种号子风格的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二、学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师:我先给同学们唱一遍《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请你们想一想,这首歌具有什么样的音乐风格

生:和我们刚才听到的川江号子差不多,是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哼唱一遍。生:跟录音哼唱歌曲。

师: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号子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劳动时唱的歌,大家想一想在演唱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有力,要有节奏感。

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我们总结一下,这是一首具有号子风格的歌曲,所以节奏感要强,这首歌是四四拍,要注意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第一拍和第三拍上要强一些,一个音一个字,要唱得有力,好象驾驶着小船在波浪中前进。学生演唱。

师:劳动号子在演唱的时候一般都是一领众和的形式,起到统一劳动节奏的作用,你们想一想,这首歌曲能不能也分成领唱与齐唱呢? 学生分领唱与齐唱形式演唱。

三、展示有关三峡的音乐

师:三峡不仅有奇特的风光,而且有丰富的水资源,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努力下,三峡工程即将全面完工。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三峡的资料或音乐作品,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介绍三峡工程。师:三峡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三峡音乐文化,除《川江号子》外,还有许多音乐作品,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所知道的有关三峡的音乐作品。

生:有李白的古诗歌曲《下江陵》,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歌曲《长江之歌》。

师: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演唱《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学生演唱。

四、教学总结。

同学们对这首歌掌握得很好,使老师感觉到你们都非常的热爱三峡,让我看到三峡的美。同学们要是有兴趣可以上网查看三峡更多的图片。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歌唱和演奏,加深对环境保护的感性认识,更加关注绿色事业。在器乐合奏中体验表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愉快。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合唱时做到二声部谐和。

2.在器乐学习上要有一个飞跃,能初步做到整齐地进行二声部合奏。

3.进一步提高欣赏乐曲的能力,能注意到乐曲的结构,并能创造性地进行“音效”配音。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合唱带、伴奏带,歌曲《绿色的歌谣》范唱带及伴奏带,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的录音带、空白磁带。

教材分析

(一)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地球仿佛变小了,各国人民可以自由地来往、相处,“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为了让学生们从小就有做一个自觉保护环境的地球村小公民的意识,本单元通过演唱和欣赏、演奏一系列有关作品,让学生进一步热爱绿色,关注绿色的事业,同时进一步提高合唱能力和演奏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歌词有较深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二声部整齐谐和。

本单元难点

合奏《森林狂想曲》主题。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2.初步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3.能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是《手拉手,地球村》,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学生们纷纷回答)同学们说得都对,“村”是一个很小的地方,但是现在随着交通、通讯工具的现代化及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地球也仿佛变小了,同时,“地球村”也还有全世界人民不论国籍、种族都能友好相处的含义。

我们与全中国、全世界的小朋友们都同住在一个地球村,地球对我们来说真是太宝贵了,在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没有在太阳系附近找到类似地球那样适合于人类居住的星球。但是,如今我们的地球生态已经严重恶化,人们向自然界索取得近乎残酷了,因此大自然也向人类报复了,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升高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由于采伐森林过度,水土难以保持,洪水、风沙就接踵而来„„

现在,人们终于认识到了,地球上的人民是个大家庭,共住一个地球村,他们之间不应有战争和冲突,要共同维护和建设地球村,正像歌中唱的那样“希望的太阳就是我们”,让我们从小就关注地球村的兴衰,与全世界的小朋友们一起“把地球村打扮得漂漂亮亮”。

2.欣赏童声合唱《手拉手,地球村》(两遍)。

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分为两个乐段,第一乐段轻快活泼、灵巧,运用了很多八分休止符;第二乐段热情奔放,有很多两拍以上的长音。

3.跟着录音或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注意第二乐句中的2/4节拍,要唱出节拍重音。在“× ×”和“×× ×”处拍手或用打击乐器演奏。

4.学习合唱部分。

这一乐段共有两个相似的乐句(歌词相同),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两个乐句的相似,因此,需要多作对比练习。如将“5 6 5─ │ 1 2 3─ │”与“”相对比,将“”与“”相对比。两个声部要分开教学,最好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两个不同的声部,同时要注意课本中提出的要求,即演唱时要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

5.为歌曲标注颜色的部分加上固定的节奏,可以集体议论、创造,还可以对比多种方案:

以上练习,也不要搞标准答案,可有多种方案。6.小结。

小结全课收获及不足,要求学生在课外对照八孔竖笛的指法图,学会吹奏“mi'”“fa'”“sol'”三个音(需解释和示范左手大指“掐孔”的技巧)。

教学评价

1.学生议论什么是地球村时的热情及参与率。2.学唱《手拉手,地球村》的效率及效果。3.能否初步学会二部合唱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演奏《森林狂想曲》主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绿色的歌谣》。

2.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mi'”“fa'”“sol'”三个音。3.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演奏A段主题。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唱了歌曲《手拉手,地球村》,这节课我们要学唱一首《绿色的歌谣》。我们还要到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去听一听那儿的各种声音,真能使人陶醉,这就是将大自然的声音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森林狂想曲》,当然,我们还要努力亲自来奏一奏,让我们更加亲近绿色,更加亲近音乐。

2.学唱《绿色的歌谣》。

这首歌是一首童谣,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很丰富的,我们来看一看歌词,你认为哪几句歌词含义最深,最为重要?(学生纷纷回答。比较集中于第二段歌词中的“绿色是我们的需要,绿色是生命的旗号,绿色是春天的微笑。”)

大家说得很对,所以歌中警戒我们“不能让绿色越来越少”,我们大家都要争当一名绿色小卫士。(1)欣赏录音。(2)随录音唱歌词。

(3)分析、理解第一乐段中休止符的用法,回答课本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歌词,体会使用八分休止符处的音乐情绪,回答课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答案应是运用连音顿音相结合,但要防止学生误以为旋律中有休止符就是顿音,因为运用休止符并不一定是顿音,可以这样举例,如“”中第二个“3”就是顿音,其效果与“”完全相同。

3.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这是一首台湾著名乐曲,在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这些声音和象征人类活动的音乐交织起来,构成了一幅欢乐而奇特的交响曲,现在,我们先来欣赏一遍(初听)。

(2)下面,我们来熟悉A、B、C各段的旋律。要引导学生注意各个乐段上下两个乐句都是平行的,尤其是A、C这两段,上下两句只有结尾的音不同,其余完全相同。

教师分别用钢琴或竖笛演奏A、B、C各段旋律,使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A段还是B或C段。

(3)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填充)。

(4)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现在,我来弹琴,请同学们来配上“音效”,可以用口技来模仿,也可以用打击乐器或非常规音源来模仿。(学生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5)选择两至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4.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sol'”三个音。在口风琴上演奏这三个音是毫不费力的,只要让学生认识这三个音的键盘位置就可以了。在八孔竖笛上吹奏这三个音就要花一些工夫,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用左手的大指掐住背孔(即○孔),记号是“”,方法是将左手大指第一关节弯屈,垂直立起,指甲沿孔边轻轻滑入孔内,使背孔露出一线形似月牙的缝隙,使气流能从缝隙中漏出,这个动作就称为“掐高音孔”。

吹奏这几个高音时,口腔内要有足够的空间,不可扁、挤,口风要悠长,好像在稍远距离吹一支小蜡烛,使火苗颤颤不息。学生学习吹奏“mi'”,这要多花些时间,只要“mi'”吹好了,“fa'”和“sol'”就容易学会了。

5.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段旋律。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歌曲《绿色的歌谣》,欣赏并参与演奏了《森林狂想曲》,还学会了在竖笛(口风琴)上吹奏“”三个音,下节课我们将要进行《森林狂想曲》的合奏练习,请同学们在课下复习A段旋律并自学吹奏B段旋律。

教学评价

1.学习歌曲《绿色的歌谣》的速率及效果。

2.对《森林狂想曲》三个乐段的熟悉程度及参与“音效”配音的热情及效果。

3.学习竖笛(口风琴)吹奏“”的效果及初学演奏A段旋律的进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器乐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提高《手拉手,地球村》《绿色的歌谣》的演唱质量。2.能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绿色的歌谣》。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提高演唱的质量,唱出新意,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的内涵,才能充满感情地演唱。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森林狂想曲》,这节课我们要亲自奏一奏,这将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这是一件很有趣的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提高合作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自己演奏,实现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真是其乐融融,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2.复习歌曲《绿色的歌谣》。

复习几遍后请学生设计演唱方式,仍可有多种方式,不要设“标准答案”。

在复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此歌中一些颇有特点的词曲结合之处,如:

这一句中,如将第1、3小节改为和就失去了这首歌曲的特色之一了,可见即使是歌词不变曲调也不变的情况下,歌词与曲调如何配合也将会影响歌曲的情绪与风格,这一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是可以并应该能理解的了。

3.复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重点练习二部合唱部分,有条件的班级可要求学生既能唱第一声部也能唱第二声部,如有可能最好能初步学会二声部的歌谱。在练习中要多次强调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前提下,要能同时倾听其他声部的演唱,使合唱更加和谐。

4.合奏练习《森林狂想曲》(乐谱见课本第48页)。(1)带领学生吹奏A段旋律。(2)带领学生吹奏B段旋律。

(3)带领学生吹奏A段的第二声部旋律。(4)带领学生吹奏B段的第二声部旋律。(5)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合奏A段,再合奏B段。(6)按谱面要求进行合奏,即A、B、A。

(7)加入“音效”,即音效—A—音效—B—音效—A—A—音效。(进行实况录音)。

(注意课本中合奏谱的第一小节是引子,并不是A段的旋律,在A段多次出现时这一小节可不奏。)

(8)放录音,共同欣赏、评价。

同学们演奏得很好,这是我们“班级版本”的《森林狂想曲》,你们还可以在文娱委员的带领下把C段也学会,就可以按录音里的顺序奏出全部的《森林狂想曲》了。5.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很高,请大家保持这种学习热情,更加自觉地、经常地接近音乐、理解音乐、热爱音乐。

教学评价

1.复习歌曲中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得到改善的程度。2.器乐合奏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及演奏效果。

第三单元 美丽的草原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增进学生对草原各民族和音乐的感情,能用深情的歌声表现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二)具体要求

1.能用深情优美的歌声表现《美丽的夏牧场》的意境,并能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更好地表现歌曲的内容。

2.通过欣赏《天堂》《牧民的一天》等歌(乐)曲,激起学生对草原音乐的兴趣,并能初步了解蒙古族音乐。

3.通过自己搜集素材、自己组织、主持的班级音乐会“美丽的草原”,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一)教具

钢琴、录音机或VCD机,有关乐谱及卡片。

(二)图片、音像资料

哈萨克族、蒙古族人民及大草原的图片或VCD图像,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的演唱带、伴奏带(包括合唱歌曲的音响)、《天堂》《牧民的一天》《蒙古人》的录音带。

教材分析

(一)草原是绿色、生命的象征,在众多的人文主题中,草原是十分重要的、必选的主题。草原上分布着我国很多的少数民族,草原有成群的牛、羊、马,草原有美丽的传说和美丽的音乐。因此,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必将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以及对居住在草原上的各少数民族的关心和爱戴,草原上优美的音乐必将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和美好的记忆。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重点:

初步认知“草原音调”(主要指蒙古族的);自己组织班级音乐会。

本单元难点:

在读谱教学中进一步熟悉1=G的五线谱音位。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歌曲《天堂》。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美丽的夏牧场》的歌谱和歌词。

2.欣赏歌曲《天堂》,初步感受草原音乐的风格和草原人民质朴、执著的性格。

3.引导学生热爱草原、关注草原、爱护草原。教学过程 1.导入 这个单元的名称是《美丽的草原》,同学们肯定已经了解了不少有关草原方面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说一说(学生举手发言,从各个方面描述草原的景象)。

是啊!草原非常美丽,但这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美,更有流动着的美,那就是草原人民放牧、歌舞的情景,更有如云的羊群和充满活力的马群,有的草原还有大批的牛群,有一句诗叫“风吹草低见牛羊”,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景色。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内蒙古大草原,的确,内蒙古草原是最多和最典型的,但在其他省、自治区也有不少的草原,如新疆、西藏、宁夏、甘肃、四川等省、自治区,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美丽的夏牧场》,就是在新疆天山脚下的。

牛、羊、马除了要吃草,还一定要喝水啊,所以凡优良的草原牧场都有充足的水源。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内蒙古、新疆等地草原的附近都有着大片的沙漠,只要一起风,大片的沙尘就扑向草原,使草原逐步“沙化”。好在我们的祖先早就觉察到了,他们栽下了大片的防护林,茂密的树林挡住了凶恶的风沙,使得肥沃的草原得以维持到今天,但是,随着沙漠的扩大化和部分地区的防护林被砍伐,有些草原已经被沙化了,草儿长得稀稀拉拉,给牛、羊、马的生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正在积极造林,同时严厉打击偷伐者,部分已经沙化的草原的生态也已逐年好转。但这已经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的了。所以,同学们要热爱草原,更要爱护草原,让草原永远成为“天堂”。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2.学唱歌曲

(1)欣赏童声齐唱《美丽的夏牧场》。

(2)请同学们看着歌词,说一说夏牧场的美丽画面(学生分析:第一段歌词是描写夏牧场的美丽,有红花、绿水,远处的冰峰和近处的牛羊;第二段是描写牧民们的幸福生活,炊烟袅袅,奶茶飘香,歌声阵阵)。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这就是歌词的特点之一,寥寥几句话就表达了这么多的内容,我们都要注意学习。

(3)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两遍)。

(4)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首歌很好唱,很多旋律都是重复的,唱起来也不费力,高音不高,低音不低,这就叫“音域”适中。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谱。

这首歌使用1=G的调,在第一单元中我们已初步接触过,现在让我们把本歌所使用的六个音在五线谱上表示出来:

请记住la、do、mi都在线上,si1、re、fa在间上(学生随琴声轻唱这一音列,先从la1唱到fa,再从fa唱到la1)。

(5)教师分句教唱歌谱,请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6)学生随琴声唱歌谱。(7)学生随琴声唱歌词。

歌词中提到的“阿肯”,课本上已有解释,教师再补充一点:阿肯是哈萨克族人民对民间歌手的尊称。阿肯能根据当时当地的情景即兴编词弹唱,这是其他歌手所不及的,所以他们受到哈萨克人民的特别尊敬。

3.欣赏男声独唱《天堂》(1)初听(2)请学生讨论,说一说听后的感受(从歌词和音调两方面来议论,要求能听出这首歌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3)复听

(4)根据课本上的提示,要求学生能听出歌曲两个部分的不同,第二部分在音区上比第一部分提高了,力度也增强了,各个乐句最后一个音也不太长,相互衔接更紧凑了,表现了演唱者赞美家乡的激情更增长了。

4.小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的收获,要求学生收集有关歌颂草原的歌曲、乐曲,准备开一个“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演唱和欣赏的热情、专注及参与率。

2.学生学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歌词及歌谱的积极程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合唱《美丽的夏牧场》;读谱练习《草原上》、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演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积极参与设计其他的演唱形式。

2.较为顺利地进行视谱演唱《草原上》。

3.积极参与为《牧民的一天》各段命名的活动;能专心欣赏合唱歌曲,从中受到启发改善自己的歌声。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男声独唱歌曲《天堂》,这是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创作并自己演唱的。腾格尔生于内蒙古,从小就深受蒙古音调的浸润,又受过良好的专业音乐教育,所以,他的演唱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和原汁原味的蒙族音乐风格,我们再来听一首腾格尔的成名之作《蒙古人》,歌词大意是“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的家里,辽阔无边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长的摇篮,这就是蒙古人,热爱故乡的人。”

(学生静静欣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请学生讨论旋律和歌声有些什么特点。2.欣赏电子琴独奏《牧民的一天》。这首乐曲运用电子琴多变的音色,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牧民一天的生活劳动情景。乐曲由五个部分组成,请先听引子(教师在琴上弹奏),再听A段和B段的音乐(教师在琴上弹奏)。

(1)初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的分段和衔接。

(2)复听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各段落运用的音乐素材及表现的意境。

(3)根据音乐和课本上插图的提示展开想象,分别用语言来描述各段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4)按课本要求,将五段音乐排序并分别命名(例如草原苏醒、愉快放牧、万马奔腾、欢乐歌舞、徐徐牧归)。

3.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1)复习歌曲《美丽的夏牧场》。

(2)欣赏合唱歌曲《美丽的夏牧场》,感受齐唱与合唱不同的效果。

(3)请同学们思考在没有合唱的情况下,如何巧妙地设计、安排各种演唱形式,将这首歌曲唱得更动听(可采用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

(4)学生试唱各种方案,大多认为较为理想的是“层层推进”式,即前四小节领唱,中间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最后四小节为男女声齐唱。但是,也可以“逆向思维”,即前四小节由男声或女声齐唱,中间四小节领唱,最后四小节齐唱。总之,不要搞“标准答案”,给学生以充分创造的余地。

4.读谱练习《草原上》。

(1)现在,让我们来视谱学唱一首蒙古族民歌《草原上》,这首歌只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全音符,节奏也非常单纯,但音域稍稍宽了一些,一共用了“家看着谱先唱一唱:

”七个不同的音,请大

(学生随教师琴声先从la1唱到do1,再从do1唱到la1,教师可用1=D的调高弹奏)

(2)教师弹奏歌谱在括号处停下,请学生思考在两处括号内应分别填上什么音(在3、1、三音中选择)。教师可以分别试填,请学生反复倾听后确定,这是培养调式感、主音感的很好练习,要引导学生注意上下两句应使用不同的结尾音,以造成呼应的关系。(3)在确定两处括号中应分别填上“3”和“”后请学生视谱随琴声学唱(谱面上是1=F,但用1=D弹奏)

(4)学生独立学唱歌词,并要求学生在课外续编第二段歌词。(5)用课堂乐器学习演奏《草原上》,口风琴可用1=F,八孔竖笛亦用1=F,采用五线谱的学生可按谱面演奏,采用简谱的学生需按下谱演奏:

5.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一些草原上的音乐,并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下一节课,我们将举办“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及早作好准备。

教学评价

1.学生为歌曲《美丽的夏牧场》设计其他演唱形式的积极性及效果。

2.学生为《牧民的一天》各段音乐命名的积极性。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2.更多地接触有关草原的音乐作品,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1.教师说明进行班级音乐会的注意事项。2.由学生主持进行“美丽的草原”班级音乐会。例如:

小组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欣赏:歌曲《赞歌》,几位同学伴舞

小组唱:《草原上》(有自己创作的第二段歌词)琵琶独奏:《草原英雄小姐妹》(片断)

第四单元 欢快的舞步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欢快的流行音乐为主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通过唱歌、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音乐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积极健康的流行音乐。在活动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运动协调感等方面的能力。

(二)具体要求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查找相关资料、欣赏、模唱、模奏、律动、创编等方式,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大河之舞》的VCD;歌曲《稍息立正站好》《大家一起来》的CD、Flash或录音带、韵律操的录像。

教材分析

(一)舞蹈艺术是儿童美育的手段之一,可以培养孩子健美的体形和韵律感,培养美的情操,同时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舞蹈与音乐就像是鱼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一般与音乐相结合,要求动作优美,富有表情和节奏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本单元设计的内容力图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唱歌、欣赏、实践、创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丰富学生的体验。在学习中,通过模仿、小组合作创编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感受流行音乐中明快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本单元的难点:

1.通过课前对资料的收集,了解当今比较流行的世界音乐,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2.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创编韵律操。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河之舞》。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教学过程

1.课前请学生收集有关《大河之舞》的相关材料。2.导入:播放《大河之舞》VCD的片断。3.提问:谈谈你的感受?(激昂的旋律、热烈的节奏、宏大的舞蹈场面等)

4.教师介绍。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曲的艺术盛宴。它成功地发扬了爱尔兰舞蹈的精华,特别是具有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步与优美舞姿,同时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看后使人为之动容!

《大河之舞》犹如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诗。历史宛如一条长河,滔滔不绝地传承着智慧、勇气、生命与爱。千江万水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回顾历史,这些的确值得我们珍惜和拥有。

5.学生分组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介绍。(1)将你最喜欢的一个段落介绍给大家。

重点讲一讲喜欢的原因:演奏乐器、旋律、节奏、舞蹈等方面。(2)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重点介绍。6.学习踢踏舞基本舞步。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重点强调膝关节的放松。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步伐可以任意组合,强调上身保持不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放松。跟随音乐的节奏就可以尝试你的踢踏舞了。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稍息立正站好》。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模唱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跟着录音学会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学会一段韵律操,培养学生协调的运动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歌曲《稍息立正站好》。

提问:这是哪部动画片中的插曲?这首歌曲的名字? 2.再次听赏。

提问:你感觉这首歌曲好听吗?你喜欢歌曲的什么? 3.模唱。

跟着音乐模唱歌曲的旋律。4.演唱指导。

5.欣赏:《稍息立正站好》的flash动画。6.跟着老师学习韵律操。7.分小组汇报:边唱边跳。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2.对歌曲旋律节奏、情绪把握的准确度。

3.在音乐伴奏下,学生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动作的准确性和跟准节奏的能力。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大家一起来》。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歌曲《大家一起来》,感受歌曲的动感节奏。在上一课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创编一段韵律操,为下一课时的热舞比赛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2.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3.模唱。

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情绪、节奏有什么不同?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4.分小组学习:创编一段有组合的花筋操。5.小组汇报。

6.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热舞大赛。同学们可以任意组合,选择适合的音乐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根据同学们的表演,我们将评选最佳舞蹈、最佳音乐、最佳创意、最佳服装等若干奖项。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2.在歌曲模唱环节中,学生掌握的速度和熟练度。能否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动作表现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欢快的舞步》──热舞大赛。教学目标

这是一个完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的舞台。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自由发挥进行热舞的比赛。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

1.课前要进行小组的组合:可以是学生自由组合、也可由教师进行分组,应当做到全员参与。

2.教师在课前要对每个小组的情况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3.做好学生主持的准备工作(串词)和评选工作(选票和奖状)教学过程

1.学生主持宣布比赛规则。

观众:热情有序,为所有节目热烈鼓掌以示鼓励。

演员:小组成员参加、服装有特点、所选音乐与创编动作有创意等等。

2.比赛。

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将此节课的活动录制下来。学生们分小组开始展现各自的节目。3.评选。

最佳创意奖、最佳音乐奖、最佳演员、最佳服装、最佳设计„„ 每一项由学生自主投票选举。4.颁奖。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参与率。2.在欣赏活动中的文明程度。3.在比赛中学生的表现。

第六单元 音乐中的故事

教学要求

(一)单元总要求

这是以欣赏为专题的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通过欣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二)具体要求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项音乐活动。

2.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模唱、模奏、再创造等方式,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具

《彼得与狼》的VCD;相关乐器的图片和音响;乐曲中各主要段落的节选;所有人物和动物的头饰等。

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只有一个教学内容,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部交响童话剧。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学生了解每一种乐器的音色和所要表现的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勇敢、机智、善于动脑等。

(二)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重点:

巩固和运用已学过的乐器知识,运用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理解音乐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音乐的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本单元的难点:

学生对音乐的听觉感受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

教学过程

1.导入。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

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什么乐器演奏的?根据旋律、速度、节奏的特点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

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音色、速度如何?表现了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说明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凑暗示老人絮叨的特点。

(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如小鸟、鸭子、猫、狼。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小鸟的可爱。播放狼的主题:低沉的音色,不和谐的音程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

分别播放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

你能不能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

(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3)片段三:鸭子出场。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

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

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

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

(4)片段四:猫出场。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6)片段六:狼出场。

谁出现了?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

(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了)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拚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的心情。)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

(8)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

音乐描述了什么?乐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

(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

(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拚命挣扎。)

(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对已有乐器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学习新的内容。

3.运用已有的音乐要素(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旋律、音色等知识),能够掌握故事中的重要故事情节。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良好的欣赏习惯。

3.在聆听过程中能否真正的随着音乐的进程进行音乐想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彼得与狼》。教学目标

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学生大胆的想象力和勇敢的表演。

教学过程

1.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演分成三个层次:(1)随音乐带头饰表演。

(2)由学生自己解说、播放音乐和表演相结合。

(3)由学生自己解说、音乐形象由学生自己演奏或其他乐器代替、并且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的表演、结尾部分有拓展。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3.根据每个小组的表演情况进行评价。

分设最佳表演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道具、最佳音乐、最佳化妆„„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在模拟表演活动中,能够积极体验,大胆表现。3.在模拟表演活动中,是否有自己的想象和夸张。教学内容:爱的人间

教学目标:感情投入地演唱歌曲《爱的人间》,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演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教学重难点:学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录象片

师:在2005年春节晚会上,舞蹈《千手观音》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今天带来了舞蹈片段,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后,师:舞蹈非常的精彩,你们知道吗?这些跳舞的演员都是聋哑人,因为聋哑人听不到声音,又要求动作统一协调,所以在排练过程中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是她们都做到了,她们在无声的世界中给我们带来了这么美的艺术享受。同学们,你们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什么?

虽然她们的身体有一定的缺陷,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超越残障、超越自我。

二、交流体验

师: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残疾人身残志坚,凭着顽强的毅力奋发向上,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人才的故事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

师:是啊,他们是多么地了不起啊!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都生活在爱的人间。

三、自主感受、表现歌曲

1、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歌曲《爱的人间》,我们先来听一遍。

2、欣赏歌曲

师:这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专门为盲童写的一首歌曲,歌曲优美抒情,我们再来听一遍。

3、复听歌曲

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歌词

4、学唱歌曲(1)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跟琴唱一唱(2)学习中间部分 哪句有困难?单独练唱

(3)练唱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的区别在哪里?(4)完整唱歌曲

5、歌曲处理

同学们唱的很好,我们来看,这首歌曲怎么处理能更好地表现歌曲的意境。

第一部分可以唱的轻一些,显得温馨而甜蜜;中间部分呢?情绪激动,可以唱的强一些,充满感激之情。最后一部分轻柔,给人以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宁静感。

6、拓展

在四年一届的残奥会上,残疾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着,更让我们为他们喝彩。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课件:残疾人参加运动会 他们是新时代可亲可敬的人。

四、合作创编、升华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敬意,把我们美好的心愿和祝福写下来,写在我们准备好的爱心卡片上,写好以后贴到黑板上来。

课件幻灯片《感恩的心》音乐。

五、小结

无数个小爱汇成一个大爱,让我们在爱的人间生活的更加美好。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五单元 南海风情

一、单元目标:

⒈感受南国民族民间及歌舞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在学习中增进民族文化意识、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⒉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快乐活泼的情绪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背唱《我的祖家是歌乡》;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彩云追月》。⒊尝试在歌曲演唱中设计声势动作或打击乐器伴奏。积极参与“我的创造”、“露一手”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在体验、探究、创作的过程中,积极艺术表现及他人合作的经验。

二、课时安排建议:

本单元教学内容建议用5—6课时完成:

课时

第一课时《步步高》《步步高,新春到》广东音乐

第二课时《彩云追月》《彩云追月》认:切分音竖笛《彩云追月》 第三课时《山歌好比春江水》《什么结籽高又高》我的创造:对山歌 第四课时《军民团结一家亲》《五指山歌》露一手(1)

第五课时 《我们祖家是歌乡》露一手(2)台湾民俗民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步步高》

2.听唱《步步高,新春到》

3.拓展:广东音乐

教学目标:

⒈充分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

⒉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欢快地情绪演唱该曲。

⒊欣赏更多的广东音乐。

教学重点:

能听辨出广东音乐中常用的几种乐器。

教学难点:

在听熟乐曲的基础上,跟着音乐边划拍子边哼唱歌谱。

教具准备:

录音、钢琴、高胡、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乐器(高胡)

⒉谁能来试着演奏这件乐器。

⒊高胡有别于二胡。高胡的声音更为明亮,它是由二胡改造而成,也称粤胡。你可知道“粤”是我国哪个省的简称。(广东)

⒋介绍其它乐器。秦琴、扬琴(出示图片)

⒌有一位广东的作曲家吕文成,创作了很多用以上这些乐器演奏的乐曲,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他的代表作《步步高》

二、赏析结合⒈这音乐情绪如何。

⒉你能用一个“lv”字来跟着模唱,感受此曲的欢快吗?

⒊播放《步步高,新春到》

①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②能否用线条或色彩来记录你听到的音乐。

③指导学生跟琴摸唱。

④完整哼唱该曲。

⒋再听《步步高,新春到》,为歌曲配上声势动作,划拍子。

三、拓展

1.广东音乐的特点:流行于广东地区的丝竹乐,主要由高胡、扬琴、秦琴和琵琶等乐器演奏。广东音乐的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活泼明快。

2.听其它作品如:《雨打芭蕉》, 《平湖秋月》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

2.学唱歌曲《彩云追月》

3.认:切分音

4.练习竖笛曲《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⒈充分感受“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的诗画般的意境。

⒉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深情地演唱《彩云追月》。

⒊了解切分间的特点,并且能用竖笛演奏该乐曲。

教学重点:

学唱《彩云追月》

教学难点:

切分音节奏

教具准备:

钢琴、纸、录音、竖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①配乐诗朗诵。

②听听作曲家用了哪些乐器来表现音乐主题。

③复听音乐

说说你最有印象的节奏型。

④谈谈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①用自然纯美的声音轻声学唱歌曲。

②随琴视唱歌曲主旋律,找出难点处听唱或教唱。

切分节奏用折纸游戏

划船号子“咳左左”

③唱准上波音前倚音

三、竖笛

⒈演奏时处理好装饰音中“前倚音”和“上波音”的演奏,速度不宜过慢。⒉演奏,注意气息的控制和运用。

四、创编

部分学生演唱,其他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教学内容:

1.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2.演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3.我的创造:对山歌

教学目标:

⒈通过学习,感受广西壮乡的优美山歌,了解他们的生活片段。⒉学唱什么结籽高又高,积极参与对山歌活动,加深对山歌的认识。教学重点:学唱山歌

教学难点:对山歌

教具准备:影片《刘三姐》片断、钢琴、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⒈观看影片《刘三姐》的片段(以轻快的歌曲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观看广西壮乡美丽的山水、壮悲人生活的画面。

⒉回忆以前学习的对唱歌曲《对花》、《猜调》,演演“对山歌”的情景。⒊欣赏《山歌好比春江水》

对比欣赏斯琴格日勒的演唱,体验歌曲演唱的不同风格。

二、学唱歌曲

⒈聆听歌曲范唱,边听边猜歌中所说的农作物。

⒉听录音模唱《什么结籽高又高》

⒊采用师与生、生与生、一人问,众人答的形式。演唱歌曲时应注意各乐句之间要运用急吸缓吐的呼吸方法。

三、拓展

欣赏壮族“三月三对歌节”的盛大场面,感受对山歌的热烈气氛,采用《什么结籽高又高》的曲调自编歌词,举行对山歌比赛。

四、拓展

了解山歌的相关知识:山歌是产生在山野劳动生活中的民歌。它产生于民间、与民众的生活和劳动息息相关。歌者同时也是编者、即兴表演等特点。

教学内容:

1.唱《五指山歌》

2.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3.露一手(1)

教学目标:

⒈能作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五指山歌》。

⒉能将《五指山歌》与《军民团结一家亲》进行对比。

⒊能模仿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教学重点:学唱《五指山歌》

教学难点:延长音的唱法与作用。

教具准备:录音、钢琴、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让学生找一找海南岛的位置,欣赏岛上风光,了解黎族的风土人情。

二、学唱歌曲

⒈范唱。

⒉思考延长音的的作用。

可通过对比方式。

⒊通过模唱学会唱延长音。

注意延长音要唱得饱满,连贯、时值准确,收放一致。

⒋在延长音处加入衬词。

哟咯•哟咯•

⒌讨论如何能更好体现歌曲和意境,试着做一做。

三、欣赏《军民团结一家亲》

⒈介绍剧情。

⒉听赏。

⒊比较与《五指山歌》的异同之处。

⒋学跳斗笠舞的基本动作

第四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快乐嚓嚓嚓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唱《快乐的嚓嚓嚓》

教 学目标:通过教唱《快乐的嚓嚓嚓》,使学生学会用轻巧的声音表达歌曲内容,掌握多次出现的跳音。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歌。

2、发声练习。

二、学习新课

1、听歌曲。认拍号

2、认识二拍子指挥图示。

(1)教师板书二拍子图示,学生跟着竖空画图示。

(2)再次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划拍子

3、再次听音乐,教师在蓝色块处击掌,学生仔细听教师拍的是什么节奏。

1、节奏练习。

2/4 X X | X X | 2/4 0 X X | 0 X X | 2/4 X X X | X X X |

2、分析三种节奏不同的地方,拍击这三种节奏。并让学生说说哪种节奏放在蓝色块处 比较恰当。

(第一种节奏给人比较平稳的感觉,后两种节奏很跳跃,因此下面两种节奏比较适合这首歌曲)

(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次放音乐,学生在色块处击出节奏

4、学生跟琴唱一唱前四乐句。

5、认识# 教师讲解#,并且在琴上指认出#各音,并让学生唱一唱有关#的音

6、学生跟教师学唱后半段旋律。

7、完整演唱歌曲。

8、再次完整听一边音乐,感受一遍音乐,听听是否还有没学唱好的旋律。教师指导纠 正。

9、再次根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10、个别演唱。

三、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四、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

2、学唱歌曲《校园的早晨》

教 学目标:学习用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校园的早晨》。教学重点: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1、复习歌曲《快乐的嚓嚓嚓》,师生评议。

2、听范唱,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3、指导学生用纯净、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请个别同学进行表演唱。

二、学唱新歌《校园的早晨》

1、播放录音

2、复习四和二拍子指挥图示。

3、再次播放音乐,跟着音乐划拍子。说说打拍子时有什么不一样,指出歌曲中拍号的 变化。变化拍号的地方反复练习几遍。

4、再次播放音乐,重新跟着音乐划拍。

5、音乐知识,认识反复、结束、省略记号

教师提问:歌曲中出现了怎样的新符号。说说新的反复、省略记号各自的含义学生根据含义念一念正确演唱顺序的歌词。

6、再次播放音乐,通过再次欣赏音乐感受着几种记号。

7、学生跟琴演唱,同时指出演唱时不足之处。教师纠正指导。

8、学生再次跟琴完整演唱。

9、指名演唱。

五、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祝你快乐》《春之歌》《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学目标 :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 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难点: 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

(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5)再次听音乐。各种乐器表现出来的部分让学生分辨一下。

(6)总结一下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乐器,以及能够听边这几种乐器的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嚓嚓嚓》

教学目标:

1、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2、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 挥图式。

教学重点: 了解波尔卡乐曲的特点,感受波尔卡的节拍和情绪。

教学难点:结合歌曲演唱认识“升记号”;学会二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欣赏《微笑波尔卡》

1、师播放《微笑波尔卡》手风琴曲

师:刚才我们听了手风琴版的《微笑波尔卡》,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管弦乐版的《微 笑波尔卡》

(请学生讨论一下两种版本的波尔卡的不同风格)

2、师介绍波尔卡的有关知识

师: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 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的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是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的对舞。

(师教学生简单的波尔卡舞步)

3、再次欣赏

让学生分辨两个主题的不同情绪。

生讨论。师总结:乐曲第一主题轻快、跳跃;第二主题,流畅、舒展。

4、师生共同讨论,说说还有哪些比较有名的波尔卡乐曲,师播放《闲聊波尔卡》片段,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2、初听歌曲,感受临时变化音。

3、一起唱一唱如:sol—--#fa、la—#sol、#fa—mi

4、师讲解升记号,“#”是比原音升高了半个音。

5、再听歌曲,跟师边听边指挥。

6、学习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7、让学生跟唱前半部分。

8、跟师唱后半部分。(注意变化音和附点节奏的唱法)

9、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指导用轻巧、有弹性的掌声为歌曲伴奏,师指挥)

(三)小结师:今天我们学唱了《快乐的嚓嚓嚓》还欣赏了波尔卡乐曲。请同学们回去,再找一找适合跳集体舞的歌曲或一些波尔卡乐曲,给他们配上合适的舞蹈,下次有机会一起分享。

课后小记: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听:

《祝你快乐》 《春之歌》

《赤足走在田埂上》

教学目标:通过听赏歌曲,进一步了解各种乐器和各种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 用,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

教学重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难点:唱准变化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学准备:录音机

教学活动:

一、组织叫学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一、欣赏

1、《赤足走在田埂上》(1)教材分析

(2)明确欣赏重点:

引导学生注意无伴奏合唱和二重唱这种新的演唱形式,进一步了解演唱形式在音乐表现 中的作用。

(3)初步欣赏歌曲,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领唱、齐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

(4)学生进行讨论上面的问题。

(5)再次欣赏歌曲,尝试着唱一唱,培养相互合作的能力。

2、欣赏《OK星期天》

(1)教材分析:

(2)初步欣赏乐曲,体会歌曲的速度和情绪。说说和你心里的设想是否相似。并且说 说这是哪一种演唱形式。

(3)再次欣赏歌曲,可以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

3、《祝你快乐》

(1)欣赏歌曲

(2)说说这首音乐和前面两首形式上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

(3)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

(4)简单介绍一下铜管乐器。并听一听着三种铜管乐的形状和音色。

3、如有时间把音乐在欣赏一遍。

三、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 爱的旋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祝福》

2、唱:《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3、动:露一手(1)我的创造

教学目标:

1、用自豪、敬佩的情绪演唱歌曲,表达对妈妈的无限爱意。

2、能唱准跨小节的切分音;在听赏音乐时,能感觉到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就音乐要素变化而引起乐

曲情绪、风格的变化形成初步的理性认识。

3、根据情感的的需要选择演唱方式,能选择适当的音乐为朗诵配乐。

教学重点、难点:音乐情绪的感受与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询问是否知道妈妈生日、妈妈工作、妈妈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二、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妈妈的辛苦与不容易,感受妈妈对孩子的爱。

2、再听歌曲,听出歌曲中相同的段落。

3、学唱歌曲

4、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音乐活动:采集与分享

6、巩固歌曲演唱。

(1)请同学们为妈妈献上一首歌曲,相信妈妈一定能感受到我们的信息。(齐唱歌曲)(2)请同学们相互讨论还能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3)我的创造:在色块初设计合适的动作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三、听赏歌曲《爱的祝福》

1、仔细聆听歌曲,听出歌曲内容,说说歌曲表达的真正含义。

2、再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风格,并请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歌曲中哪些音乐要素决定了歌曲的情绪和风格。

四、音乐活动:露一手

1、我们的妈妈时刻地关心、照料着我们,我们的祖国也像妈妈一样时刻注视着我们的成长。„„(教师引语)

2、朗诵抒情短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为短文配乐,教师说明音乐可以是本单元中的,也可以是以前音乐课上聆听过的,还可以是学生自己的藏品。

4、除了让大家感觉音乐与文章是否在情绪上相吻合以外,还可以请学生适当阐述、交流选择乐曲的理由。

五、课堂小结。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甜甜的秘密》

2.动:采集与分享

教学目标:

1、会唱《甜甜的秘密》;懂四拍子指挥图

2、表达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之情。

3、采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和同学们,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表演歌曲《甜甜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走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习新歌

1、导入:刚才这首歌大家都十分熟悉,知道是歌颂谁的吗?老师的节日是哪一天,你们一般都怎么表达对老师的爱呢?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这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听范唱。

2、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读歌词,教师用琴伴奏。

3、学唱第一乐段

(1)跟琴加词小声模唱1—4小节。

(2)听师弹奏两种不同节奏的旋律,区别带休止符和不带休止符的感觉(3)再跟琴演唱1—4小节,要求准确表达出前八分休止和后八分休止

(4)跟唱第5—8小节。注意弱起的“把”字不要漏掉。

(5)跟琴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

(1)教师范唱第二乐段。(2)跟琴小声哼唱旋律。

(3)加词小声跟师唱。注意弱起的“啊”、“快”、“好”、“请”等字要唱清晰。

5、跟琴完整地唱全歌。

6、说说橘子里的秘密是什么,师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歌曲。

7、有感情地、投入地跟伴奏演唱。师生同唱。

8、学习四拍子指挥图式

三、采集与分享(布置作业)

1、收集、学唱有关爱的歌(乐)曲,把它们送给你喜爱的人。

2、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听听他们的教导,相互沟通,增进师生关系。把自己喜欢的歌送给老师,用歌声传递心声,表达自己的爱之情采访的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

四、师生总结,同唱《甜甜的秘密》下课。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爱的罗曼斯》《爱之梦》

2.动:我的创造

3.认:降记号

教学目标:

1.聆听《爱的罗曼斯》和《爱之梦》体验乐曲的情绪,展开想象并尝试用 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2.能创编和主题节奏特点、乐曲情绪相吻合的节奏。

3.认识降半音记号。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欣赏《爱的罗曼斯》

1.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

罗曼斯,有人意译作浪漫曲。它是自十八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带有感伤情调的歌曲。多半指情歌而言。后来,一些作曲家写了一些情调上是抒情的,在旋律上富于歌唱性的小型器乐曲,也称罗曼斯,2.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3.加词学唱 你是我池塘边一只丑小鸭/你是我花园里一片竹篱笆/你是我小时侯梦想和童话/哦!你是我的吉他。

4.学生完整聆听乐曲,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教师小结:

5.复听,边划拍边哼唱乐曲的两个主题

6.我的创造(1)创编节奏,与同学合作,为音乐伴奏。

二、欣赏《爱之梦》

1.完整、仔细地聆听乐曲,展开想象 再请学生相互交流联想到哪些情景。2.教师介绍乐曲创作背景。《爱之梦》(三首夜曲),李斯特作于1847年,钢琴独奏曲。正如副题所示的,这三首小曲颇具肖邦的

夜曲风格。但此三曲并非一开始就为钢琴而作,而是李斯特为德国浪漫派诗人弗莱里格拉特的第二部诗集《瞬间》里的著名抒情诗《爱吧!你可以爱得这样持久》所配的男高

音或女高音独唱用的三首歌曲的声乐曲谱。因此,这三首作品都是把重点放在旋律上,1

3四、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

2、掌握4/4拍或6/8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五、课堂小结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蓝天白云

听:“蓝天白云” 唱: “蓝天白云” 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一、学唱《我爱我的家乡》歌曲,让学生在层层深入的音乐实践中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并结合美术、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欣赏《蓝天白云》,感受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三、创设情境,设计简单而实用的歌曲图谱,使学生浅显易懂的理解和学习歌曲,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把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编成歌词;唱好连音线,用美妙的歌声赞美 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律动:《蓝天白云》请你们跟我这样做。

2、问:你听到的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学生回答)这音乐给我们感受到小鸟在蓝天自由自在的飞翔

3、复听音乐。引: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再次聆听音乐吧!

二、主动探究,学唱歌曲。

1、在这美妙的音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出示家乡的画面),我们用什么形式来表达家乡的美丽呢?歌声!

2、老师范唱。

3、师生接龙哼唱

4、学生独立哼唱。鼓励学生采用自己的方式,如吹口哨或用“lu”、“la”哼唱、视唱等。

5、给旋律取名字,引:这么动听的旋律,我们取个名字——“我爱我的家乡”。?

6、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歌词,学唱歌曲。

7、采用接唱方式学唱歌曲。

8、引导学生用优美、活泼的情绪及自然的声音演唱。

9、分组讨论:可采用哪几种形式来演唱?。①、加上人声:朗诵词,学生的欢呼声等。

②、加上乐器:模仿同学们上学的脚步声、读书声、课间玩耍声等。③加上简单的形体动作表现家乡的情景。

三、创作实践,拓展迁移。

1、激发创作欲望,根据图片,师生共同创编歌词

2、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创编,教师巡回参与,四人为一小组,创编歌词:。

3、各组展示新作品,师生共同演唱新创编的歌词,并评选出最佳作品。

4、各组展示创作表演成果,师生评价。

四、课堂延伸。

1、作业:你还能创编出几首不同歌词的歌曲?

2、各组唱着自己创编的歌曲愉快地出教室。

课后小记: 第七单元 理解多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ok星期天》

2、唱:《ok星期天》

3、动:露一手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ok星期天》,并结合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以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尝试音乐情境小品的设计和表演。

教学重难点:在学唱中掌握四度、七度下行跳进的音准和两处#fa的接唱。

教学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礼仪歌相互问好

二、歌曲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熟悉的歌曲,但是我有一个小要求,请你们在聆听的时候用你们喜欢的身体动作把歌曲的意境表现出来好吗?录音机播放乐曲 《哦,十分钟》。师:刚才老师看到你们用各种方式聆听了这首歌曲,凡是用最放松的姿态来感受的同学都是对的。比如跟着歌曲轻轻扭动身体,左右点头,按节奏跺脚。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另一首轻松愉快的校园歌曲,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思考给这首歌曲取个歌名,好吗?

三、新课教学

1、听《ok星期天》

(1)多媒体出示学生周日游玩各地时欢快场景。配以《ok星期天》的音乐。

(2)谁能给这首歌起个合适的名字?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也起了个歌名叫《ok星期天》请学生畅谈自己旅游时的感受,说说周末丰富的课外生活。

(3)再次聆听《ok星期天》,感受歌曲轻快的气氛

2、唱《快乐的小队》

(1)同学们,我们中国的小朋友用各种方式度自己的节日,那外国的,全世界的小朋友是如何来过他们的节日的呢?我们一起到前苏联去看一看吧。欣赏童声合唱《快乐的小队》,听赏后讨论他的演唱形式、歌曲的情绪、内容等

(2)复听:随着歌曲的旋律律动,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强拍,并用左脚踏在强拍上。(6)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唱全曲,做律动,在分句的地方变换行走方向。

四、课堂小结,组织下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多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理解多好》。

2.通过歌曲的学唱,让学生明白对身边的亲友、朋友应该充满理解与关爱。3.通过认识各种反复记号,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顺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你好,你好,同学们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您好,您好,X老师您好,我们来一起来快乐地歌唱!

二、导入

师:我们每一个人整天都要与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打交道。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在家与父母、兄弟生活,在外与朋友、陌生人交往。

这之间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小摩擦,15 如果你们遇到了问题,会怎样处理呢?生:讨论,发表意见。师:磕磕碰碰再所难免,如果我们都怀着一颗理解、宽容的心,相信再大的难题,再多的困难,我们都能够迎刃而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多好》,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充满理解关爱的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三、学习新歌

1.听范唱,说说歌曲的情绪。

2.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地方。3.听琴声模唱。4.节奏难点练习。

(1)学生自己找,教师示范。(2)老师找,学生模仿。(3)男同学找,女同学唱。

5.下滑音练习。师:让我们用带有俏皮的、可爱的感觉来唱一唱下面的几个字。“翘”——爸爸气得胡子翘“爱笑”——和同学一起欢乐又爱笑“花鸟”——美好的校园有花也有鸟跟老师模唱下滑音。

6.齐唱歌曲。

四、学习“D.C.”“Fine”“‖∶∶‖”等反复记号。

五、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八单元 欢聚与期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听:《东方之珠》、《春节序曲》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及期盼祖国统一的强烈心声。

2、聆听歌曲《春节序曲》,体验乐曲的情绪,能够体会到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在争作贡献。

教学重、难点:能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听赏《东方之珠》

1、听音乐《东方之珠》进教室。师:歌中的“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在哪里吗?生:上海、香江……

师:歌曲中的“东方之珠”不是指的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而是指的我们中国的一块宝地——香港。香港因盛产沉香而得名,它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而我们刚刚听到的歌曲,就是一首流传广泛,经久不衰的老歌《东方之珠》。

2、介绍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音乐教父: 罗大佑。

他创作的歌曲所带来的音乐省思和人文关怀,至今有着重要的地位 及影响力。

他是一个多产的创作家,一共创作了两百多首歌曲,有很多是我们耳熟能详 的:如《童年》、《明天会更好》、《恋曲1990》等。《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的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旋律从耳朵进入直达心扉,那种感觉,是雨水融入泥土,是血液流入躯体,那乐曲,仿佛是发自于内心的呼唤,扩张着每一个毛孔。

二、欣赏《春节序曲》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内涵丰富、意境崇高的童声合唱曲。虽然节奏缓慢,但听起来并不长,因为深情优美的旋律有强烈的吸引力

2、复听歌曲,与《东方之珠》比较,谈感受。

三、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唱:《七子之歌——澳门》

2、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1、了解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增强爱国热情。

2、理解《七子之歌》这首歌所表现的内容,并能以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来表现。

3、诵读诗歌《七子之歌》,开拓音乐视野,加深音乐文化素养的积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音乐作品内涵,确切地表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

2、踊跃参与音乐与相关文化知识的交流活动。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着《春天的故事》的音乐走进教室。

2、提问: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什么歌曲?歌曲中提到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你们知道是谁吗?

3、介绍一国两制。

二、导人新课

1、师:一国两制,使香港、澳门分别于1997、1999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统一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在此之前,许多文人学者通过手中的笔,写下了许多让我们感动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

2、介绍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

三、学唱新歌

1、师:音乐是无声的呐喊,歌声是倾吐的心声。让我们静静地感受闻先生当时写作时 的心境吧!请同学们一起来哼唱旋律。生:体会情感并讨论。师:小结

2、把歌词填进去完整地演唱。(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也要用朗诵时的感觉和情绪。)

3、提问:歌曲中有几处呼唤“母亲”的地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歌曲中多次呼唤母亲,其中有的表现急

切,有的表现深情,有的则表现为激动。从激动的呐喊到内心的期盼,表达了游子迫切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心情。)

4、再次随音乐演唱。(要求通过自己设计力度、速度、音色变化来表现歌曲。)

5、学生分组讨论演唱,评出最佳演唱方案。

6、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

四、拓展延伸 露一手:闻一多《七子之歌》

1、以歌曲的伴奏音乐为背景,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诵。学生谈感想。

五、总结下课

课后小记:

第五篇: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唱起来

第一课时

课题:《说起唱歌都常来》 教学目标:

1. 能用甜美、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2. 培养学生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3. 体会变拍子的特点,并能在歌曲中准确运用。4. 创编符合歌曲情绪的歌词。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认识壮族二弦弹拨乐器——天琴,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变拍子节奏练习

1. 师生共同复习3/

4、2/4的拍子特点。2. 手脚配合分别做3/

4、2/4的练习。

3. 结合课本上的节奏练习,出示单张节奏卡做节拍练习。4. 学生说说3/4和2/4拍交替练习的感受。5. 出示完整节奏卡,师生共同完成。

6. 师小结:节奏练习中交替出现了3/4和2/4的节奏,让我们感到这条节奏很有弹性、节奏感,更赋予变化了。三.导入歌曲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带有这样节奏变化特点的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1. 简介歌曲

2. 复习旧知,回忆以前学过的苗族歌曲和简单的苗族舞蹈手势,激发学习兴趣。四.学习歌曲《说起唱歌都常来》 1. 师表演唱,生说感受。

2. 师生合音乐练习一些简单的苗族动作。

3. 四人小组合作,在歌谱上找找哪些小节是3/4拍、哪些小节是2/4拍,并说说有什么规律。4. 划拍感受歌曲旋律。

5. 师生共同练习演唱歌谱,随机纠错。

6. 学生自由演唱歌谱。7. 带上歌词进行演唱。

8. 师指导变拍子时的强弱规律的变化,以及一字多音的气息运用。9. 学生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10.组织学生拉手围圈边唱歌边舞蹈,感受苗族歌曲的韵味。五.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几人合作。2.分别展示。3.评价。六.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课题:《久不唱歌忘记歌》 教学目标:

1. 感受布依族歌曲旋律的魅力。2. 用自然声音、流畅的气息演唱歌曲。3. 通过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来进行创编新歌词。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风格的民歌旋律、节奏、节拍、歌词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教学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和设计演唱形式,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教法:情景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体验感受、分析讨论、想想做做 教具: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挂图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导入

1. 播放《中国话》,学生跟唱。

2. 讨论发现其中歌词的特点。(象念绕口令)三.揭题、简介歌曲。

四.学习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 1. 听录音范唱,学生静听感受 2. 交流听的感受。

3. 再次听师范唱,找出自己印象就深的地方。4. 学习按节奏读歌词,师随机解释和指导。5. 学生自由练习,比比哪一组读都又轻快又流畅。6. 分组展示。7. 学习歌曲旋律

8. 把歌词带到旋律中演唱。

9. 师指导。

10.分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同学能象读绕口令那样把歌曲唱得轻快、流畅。11.展示、评价。

12.学生小结,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得到什么启迪。

五、歌词创编

1.师提要求:根据你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试着创编一段歌词,把你懂得的道理告诉大家。

2、小组合作。3.展示。

4.师小结,发奖品。

第三课时《唱天谣》 教学目标:

1.认识壮族民族乐器——天琴 2.欣赏《唱天谣》 3.感受民歌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壮族民歌《唱天谣》 1.听录音,说感受。

2.介绍壮族乐器——天琴(形状、音色等)3.全班模仿边弹奏天琴边演唱歌曲的姿势。

4.再次聆听并感受天琴的音色特点和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5,试着练习摸唱。

三.讨论还有哪些乐器也可以这样边弹奏边演唱。四.小结,下课。

第四课时 《千年万代不断歌》 教学目标:

1.感受混声合唱的演唱效果和歌曲曲调的特点。2.感受壮族山歌带来的流畅经典的旋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都知道刘三姐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2、刘三姐是一位充满智慧、勇敢的广西姑娘,我们为她而自豪,后人把她的故事拍成了电影,就是我们都看过的经典老片《刘三姐》,这部电影还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一起 3

来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对歌》„„„„„„

3、现在我们就来听一首假如许多现代音乐元素的《刘三姐》中的插曲《千年万代不断歌》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千年万代不断歌》是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2、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听到的不一样。

3、边听边想这首歌曲使你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

4、跟着歌曲完整唱

三、下课

第五课时 《唱不完的欢乐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说、长、演来认识更多的民族,了解更多的民俗。

2.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感受民歌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进行《民歌大家唱》的竞赛活动 1.师讲活动要求。2.分组进行。

3.活动“唱一唱,连一连。看谁认识的民族多,看谁了解的民俗多,看谁会唱的民歌多”。4.师弹奏

一、两句乐句,学生分组进行抢答。5.分组进行赛歌会。

三.分出一、二、三等奖,下课。

第二单元:唱着歌儿前进

第一课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国歌和讲述国歌的来历,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最饱满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2.初步掌握三连音,并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3.初步掌握力度记号在去中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

1.播放《卖报歌》,说说其作者。2.师简介作者,引出国歌。3.简介国歌的诞生。三.学唱国歌

1.欣赏男女声齐唱的国歌。(边听边观察歌谱)

2.引导学生说出谱中不熟悉的节奏。(出示节奏卡:三连音)3.讲授“三连音”的 节奏型含义。4.学生跟着老师读。

5.学生找出歌谱中有三连音的地方进行练习。6.学唱歌谱

(1)轻声跟琴,师生齐唱。(2)随机纠错。(3)再次完整唱。7.学唱歌曲。8.情绪指导 9.有感情完整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同学们,你们觉得你们应该怎么做呢?(生自由回答)

第二课时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饱满的热情、奋发向上的情绪独立自信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欣赏歌曲《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教学重点:

1、理解弱起小节

2、学唱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3、从欣赏中感受到雷锋精神的鼓舞 教学难点:歌曲弱起小节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选用第1条,非连音练习,要求气息平稳,声音轻柔集中,有弹性。

二、新歌教学

1、谈话导入,简介歌曲。

这是一首雄壮而带号召性的儿童队列歌曲,歌曲成功地塑造了少先队员朝气蓬勃、勇敢前进 5 的音乐形象。

2、听歌曲录音。

3、学生视唱旋律。难点:

(1)附点音符。(2)弱起的乐句。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5、依琴学唱歌词,唱准附点音符及弱起小节。

6、歌曲的感情处理。

⑴第一乐段要唱得雄壮有力、饱满连贯,力度mf,进行曲速度,表现少先队员的自豪感和誓作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

⑵第二乐段,前面两个乐句与第一乐段形成强烈的对比,仿佛是少先队员在队旗下铿锵有力的誓言,这里采用mp 和音量,但要唱得坚定、刚毅。

⑶接着连续三名“向着胜利勇敢前进”,由弱到强进行铺垫,将结束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推向高潮。

7、学生表演唱。

8、评价

9、小结:我们的队歌,要求人人会演唱,并对之怀有崇敬之情。

第三课时:欣赏《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增强责任心。教学难点:认识反复记号,能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用饱满的热情、奋发向上的情绪独立地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二、活动与练习

(一)视唱练习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视唱习惯。先让学生自主练习,然后由老师指正,最后再跟琴做集体练习。

(二)听老师播放下列乐曲片断,说出播放的顺序

让学生熟记名曲主旋律,积累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

三、音乐欣赏 《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1、初听范唱。

2、结合思想品德课教材,请学生讲述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

3、学唱第一段乐谱,巩固弱起小节。

4、摸唱第二段乐谱。

5、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思想内涵。

6、跟录音演唱歌曲歌词。

7、对比两首歌曲,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

1、讲一讲班里的好人好事

2、激励同学们以雷锋叔叔为榜样,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做一名优秀的人少先队员。

五、唱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六、小结

第四课时:红领巾飘起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抒发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2、激发儿童对入队和队活动的回忆与向往,对少先队的认识更为全面。

3、感悟到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感、责任感。

教学重点:用歌声表达用歌声表达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雄心壮志 教学难点:休止符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情绪的掌握。教学过程

1、听听————

完整地聆听歌曲

2、说说————

讨论:你觉得歌曲演唱的情绪是怎样的? 引导大家想象一下自己“胸前的红领巾”。

3、读读————

用歌曲的伴奏作为配乐,师生共同朗读歌词,仔细体会歌词的韵律美。

4、唱一唱————

学习歌曲旋律,熟悉每一个乐句。

5、论一论————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一下如何解决难点,如何唱好休止符,并能用歌声表现出来。

6、唱唱————

跟着歌曲唱唱,填词,整体熟悉歌曲。

7、说说听听————表现音乐

⑴、教师介绍《红领巾飘起来》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对该歌曲有更深的了解。⑵、欣赏视频《红领巾飘起来》要求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拍手,感受情景,感受乐曲表达的思想内涵。

⑶、请学生说说从视频中听看到了哪些表演。

⑷、表现音乐,学生结合平时鼓号队的“出旗”、“队列行进”、“号鼓队演奏”等活动,7

分小组练习。

8、评价学生的活动

9、课堂小结

第三单元:华丽木管

第一课时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教学目标

1、简单介绍西洋木管乐器,使学生对其有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聆听《单簧管波尔卡》,感受音乐快速跳跃的情绪特点。并 指导学生能用图形式或线条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3、感受波尔卡舞蹈欢快流畅的风格。

教学重点:感受单簧管的音色特点,乐曲所表现的“波尔卡”的跳跃情绪特点。教学难点:了解乐曲曲式结构的特点。【教学内容】

一、学一学 导入

新课:

1、师:孩子们,今天木管家族邀请我们去做客,让我们一起坐上心爱的小马车出发吧

2、木管乐器的自我介绍:

A、长

笛:是木管乐器中的高音乐器,音乐宽广,音色清澈柔美,常把它比作乐队中的“花腔女高音”。

B、短

笛:短笛是长笛的同类乐器,形状与长笛雷同,发音管比长笛短而细,音色响亮清脆、很有色彩。适宜于演奏各种

抒情或华彩性的乐曲。

C、大

管:又称“巴松”,是木管组中的低音乐器。管身较长,音色丰满浑厚,善于表现诙谐、滑稽的形象。

D、双簧管:直吹,音色明亮,带鼻音,长于感情的表现,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常用于田园风光的表现

E、单簧管:又称“黑管”,直吹。低音浑厚响亮,中音区圆润柔和,富于表情,高音区则较尖锐。单簧管音色丰富而明朗,表现力极为丰富,是木管乐器中音域最宽的乐器。

3、单簧管为大家演奏一曲《单簧管波尔卡》。

二、听一听

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初听:完整的欣赏,出示图形谱。

2、小组讨论分析:在图形谱中发现了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目的:运用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了解乐曲的结构,注意主题出现了几次。)

3、复听:学生以小组形式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乐曲旋律相同的乐段与不同的乐段。(可以用线条,动作,手势等等,此环节为后面学生创作图形谱打基础)

4、学生创作图形谱。

5、演示图形谱。

三、跳一跳

1、简单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2.师生共跳波尔卡。

四、小结

师:孩子们,你们今天高兴吗,是什么让我们这么高兴?(音乐)是的,音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乐趣!它可以表达我们心底最深的情感和最美好的祝愿。

五、在单簧管优美动听的演奏声中结束。

第二课时:《渔家姑娘在海边》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处理。

2、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在正确的气息支撑下,以中低声区为基础,做到正确的相对稳定的喉头位置进行发声并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正确、积极、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

2.打开牙关、放松下巴、稳定喉头的高位置声音共鸣的训练。

教学难点:1.演唱中的统一位置。

2.装饰音的演唱准确性。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 具:钢琴 教材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介绍本课内容

(1)自然声区的共鸣训练:歌唱声音的训练都是从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谓自然声区,就是不用任何强制力量就能唱出接近说话音高的声。这段音域的声音,呼吸自然,喉头稳定,声音流畅动听,最富于人声的自然色彩。我们把这段声音作为训练发声的起点。

(2)初学程度相对应的歌曲,例如《渔家姑娘在海边》

2.发声训练

训练要求:

(1)精神饱满,全身积极地、放松地、协调地演唱;每条练声曲都用中速进行练习。

(2)哼鸣时,嘴轻闭,打开牙关,舌头平放,喉头自然放松下沉,鼻腔兴奋张开,寻找哭泣的感觉往眉心集中哼鸣。

(3)发声时在横膈膜的支持下,喉头稳定,喉部肌肉自然放松,喉咙打开,母音清楚、准确、声音均衡连贯。

(4)韵母转换声音位置的统一。

训练方法:

(1)老师提出要求,讲解注意的要点;

(2)学生逐条做发声练习,教师随时指导;

(3)回放上课时发声训练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或听到自己练声时的不足,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声乐发声中的科学方法。

3.歌曲演唱

《渔家姑娘在海边》

(1)歌曲简介

《渔家姑娘在海边》歌曲是电影《海霞》的插曲,由四体乐段加补充并重复一遍而构成。第一遍连贯流畅,体现出抒情性;第二遍在力度上有所变化,强调了革命性。歌曲的节奏自由多变,装饰音的使用,衬腔的运用,使整首歌曲的曲调即优美委婉又具有民歌风味。歌曲结尾渐慢渐弱的衬腔,韵味独特。

《海霞》改变自 黎汝清的小说《海岛女民兵》.讲述的是解放前,海霞自幼目睹父亲被渔霸勾结海匪打死,母亲被陈占鳌逼死,并且强占了海霞家的破船屋。海霞心中渴望着报仇。同心岛解放后,在解放军方指导员的培养下,海霞成长.(2)教师范唱:声情并茂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3)学生演唱歌曲

(4)指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教师指出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认真思考。让学生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声乐教学中,从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和老师都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课时存在的问题,逐一找到解决的办法。

(5)教师启发学生分析作品,并做歌曲处理:

演唱时要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注意声音位置的统一性,保持气息、喉头的平稳。

(6)学生完整演唱作品:要求在自然声区内尽量将歌唱技术的控制与运用结合,加强歌曲作品的艺术处理,注重歌曲的艺术表现力。

4.小结:通过歌曲,我们感受到海霞克服了种种困难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民兵的历程,我们要学习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三课时:欣赏《彼得与狼》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复习已有的乐器知识,对乐曲中的所有人物和动物进行介绍。为整首作品进行欣赏前的铺垫。教学重难点

记住每种乐器的声音,认识乐器并马上说出乐器的形状。教具

图片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西洋乐器可以分哪几大类? 每一分类各举两种乐器。弓弦乐器: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等。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铜管乐器:小号、长号、圆号等。打击乐:定音鼓、大鼓、小军鼓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乐器的图片和音响,对已有乐器知识进行检验和复习。

2、揭示课题。每一种乐器都具有独特的音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用各种乐器讲述的一个故事《彼得与狼>>.3、故事梗概。有谁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

4、人物介绍。(1)彼得

播放彼得和老爷爷的主题。

师:请听下面的两段旋律,哪一段描述的是彼得?为什么? 小提琴演奏的音色柔和,节奏跳跃,似乎彼得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孩。学生跟琴视唱主题。用有 弹性的声音,表现彼得活泼的样子。(2)老爷爷

这段旋律描述的是老爷爷。请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色、速度如何?表现老爷爷什么特点。

大管演奏的音色低沉。爷爷说话声音低,速度慢,是爷爷的年龄特点。节奏紧奏暗示此特点。(3动物

在这个故事中,有许多的动物。每一种动物都是用一种乐器表现的。下面分别播放四段乐曲,请判断这段旋律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描述的是谁?为什么?

播放小鸟的主题:长笛明亮的音色、流畅的旋律形象的描述了狼的凶狠和恶毒。分别播放燕鸭子和猫的主题:让学生判断。鸭子更笨拙,猫更狡猾。

5、总结:每一个人物或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他们在故事中怎样表演?这个故事怎样用乐器表现的?我们下节课分段欣赏。

第四课时:欣赏《彼得与狼》之(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段欣赏《彼得与狼》。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和想象力。

2、提高学生对音乐理解的能力。

四、教具 录音机 录音带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作品中每个人物或动物的主题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分段欣赏

(1)片段一:彼得出场。

清晨,明媚的阳光透过树梢,洒下绿茵茵的草地上。是谁走在草地上?他的心情怎样?你能不能随着音乐得旋律,哼唱彼得的旋律,体会彼得此刻的心情?(2)片段二:小鸟出场。

彼得走着走着,先后遇到了他的三个朋友。你听他先遇到的是谁?(小鸟)

他们在做什么?(彼得和小鸟他们在互相问好、对话等等。)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弦乐演奏的彼得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3)片段三:鸭子出场。

彼得又遇到了谁?(鸭子)下面的旋律描述的是谁?它们在干什么?(鸭子与小鸟正吵得面红耳赤)怎样表现他们在吵架?(节奏紧张、速度快)再听此段旋律。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听到双簧管演奏的鸭子主题,请举红牌;另一组听到长笛演奏的小鸟主题,请举黄牌。(4)片段四:猫出场。

这是谁?(猫)

猫怎样出现的?为什么?(猫准备偷袭鸭子,是小心翼翼的。)(5)片段五:老爷爷出场。正在这时,谁出现了?(老爷爷)

(6)片段六:狼出场了? 从哪走过来?怎么听出来的?(狼从树林的深处慢慢走了出来。音乐力度渐强,表明狼越走越近。)(7)片段七:动物们的反应。

猫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猫见到狼迅速爬到了树上。速度越来越快,旋律上行,表明猫快速爬到树的高处。)

小鸟呢?(长笛高音区快速的演奏,表示小鸟飞到高处去。)

鸭子见到狼怎样反应?怎么听出来的?(鸭子拼命地逃跑。音乐速度越来越快,表明鸭子着急得心情。)

结果呢?(音乐出现了强音,像是鸭子的惨叫。最终还是被狼抓住了,一口吞了下去。)(8)片段八:智斗

彼得在屋内看到了所发生的一切。他运用智慧与狼周旋。(听音乐)音乐描述了什么?乐 12

器代表谁?音乐主题是谁?说明什么?(小鸟在狼的头上盘旋。乐器是代表小鸟的长笛,音乐主题是彼得。小鸟代表彼得的智慧与狼周旋。)(9)片段九:放绳

彼得迅速从墙头顺着树枝爬到了大树上,他用手中的绳子拴了一个结,然后„ 彼得在做什么?怎么听出来的?(音阶下行表示绳子从树的高处顺了下来。)(10)片段十:捉狼

彼得手中的绳子悄悄地套在狼的尾巴上,用力一拽。(狼拼命挣扎。)(11)片段十一:猎人出场。

谁出现了?(定音鼓和大鼓代表的猎人)猎人是怎样从树林深处走来的?(力度由弱到强)

3、总结

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下节课我们完整欣赏这部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第五课时:欣赏《彼得与狼》之(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继续欣赏《彼得与狼》

二、教学目标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能够真正了解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四、教具 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完整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总结人物性格与音乐的关系: 彼得--—弦乐四重奏----勇敢坚定 小鸟----长笛-----灵巧活泼 鸭子----双簧管----笨拙 猫----单簧管-----狡猾的 老爷爷----大管----絮叨 狼----圆号----穷凶极恶的 猎人----定音鼓和大鼓----枪声

六、分解色进行表演。

七、总结

故事到了这里已经结束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遇事要沉着冷静。要勇敢、不怕困难。要善于动脑。)

第四单元《原野的回响》

第一课时:《红蜻蜓》二声部合唱

教学目标:能将一、二声部和谐自然演唱。

教学重难点:将两个声部唱好、唱熟,并将两个声部和谐演唱。教学过程: 一、二声部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

全班齐唱《红蜻蜓》一声部

三、歌曲情绪指导 1.复习力度记号

2.按歌曲标的力度记号来演唱 3.讨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

4.把力度记号处单独抽出来唱,师指导 四、二声部练习

1.把全班分为二个声部,学唱二声部曲调:

(1)教师分别范唱、范奏二声部曲调。学生用指挥图式边划边轻轻哼唱各自曲调。(2)二声部学生各自自学曲调(坚持用指挥图式)。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唱稳、唱准。(3)各声部自学成果反馈,教师适时指导、纠正。(4)用“呣”唱二声部合唱,相互倾听效果。

(5)在“呣”的基础上唱歌词。为了打好二声部的基础,可以是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唱“呣”,这样交换一、二次,既能使该声部唱得很流畅熟练,又能从中获得二声部的效果。

(6)完整地唱好第一段歌词,二声部注意和谐。

2.全班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音准、声部和谐。

五、小结

六、下课

第二课时:欣赏《牧场上的家》、《美丽的村庄》

教学目标:听过欣赏两首国外的合唱歌曲,感受合唱声部的和谐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创作 14

背景。

教学重难点: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并能简单哼唱。教学过程:

1.导入:

——听音乐,并说一说你们有什么感觉?

——这段好听的音乐叫乡村音乐。谁知道它起源于哪个国家?

——对!乡村音乐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乡村音乐除了表现乡村的劳动生活之外,还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自己美丽的家乡和甜蜜的爱情等等„„

——揭题: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唱的美国民歌,名字叫《牧场上的家》。是一首?拍的歌曲。翻开书本27页。谁知道3拍子的强弱规律?(强弱对比)谁来打打3拍子?(个别生)好!其他的同学我们也一起来感受3拍子的魅力吧!边打拍子边读“强弱弱”(师生划拍)

2.新课:

——美国小朋友非常好客,想邀请大家一起去他的牧场做客,同学们想去吗?

——复听歌曲:牧场上还有小男孩的3个好朋友,一个是水牛,还有另外两个是?(小鹿和羚羊)

——他们是这样介绍自己朋友的:还有快乐的„„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两位好朋友吧!让我们打着拍子一起到辽阔 美丽的牧场上走一走吧,读歌词。

——在牧场上哪些景色给你带来最美的感觉?我们再来听一听。

——我和你的感觉一样。是啊!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动物们在这么美的环境中生活是多么快乐呀)

——和大自然一起唱唱,请同学们跟着我的琴用La音哼唱这段好听的旋律(纠正:旋律的流畅、连惯)

——跟着录音机完整哼唱。

——在这美丽的牧场上你都看见了什么?在晴空万里的天空下,水牛在悠闲的游荡,还有快乐的小鹿和羚羊在嬉戏,小朋友们躺在草地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童谣,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自然、那么优美!同学们一定很想生活在那儿吧?

——如果你的家就在这个牧场上,你会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达对这片美丽牧场的热爱呢? ——刚才我们走进美国朋友的家领略了他们美丽的家园,感受了他们快乐而幸福的生活。在座的同学为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应该做些什么呢?

——小结:同学们的建议和想法都不错,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以实际行动来建设我们的家乡,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拥有如此美丽的家园。

3.欣赏:《美丽的村庄》

——刚才我们欣赏美国牧场的美丽风光,接着我们继续来欣赏一首赞美美丽风光的意大利歌曲《美丽的村庄》。

——这是一首优秀的意大利民歌,全歌为带再现的二段体结构。第一段曲调活泼,描绘了村 15

庄周围的景色,表达了孩子们而家乡无比热爱之情。第二段旋律优美抒情,表达了意大利人民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

——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 ——学生自己学唱歌词,自己体会并对歌曲作艺术处理 ——这首歌曲和前一首歌曲,速度和旋律有什么不一样?

——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的?你能自学课本上的2拍子的指挥图示吗? ——边划拍子并与录音机演唱歌曲。

4.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学唱《牧童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牧童之歌》,了解牧童的生活。2.能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教学重难点:

《牧童之歌》中的连续的附点的演唱、能完整演唱2个声部,并自然和谐的演唱。教学过程: 1.导入: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里?你眼中的大草原是什么样的?

——对,有一位小牧童说要带我们去领略一下大草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你们想去吗?

2.歌曲教学

——播放《牧童之歌》,听仔细,这个美丽的草原在什么地方?(天山)

——介绍天山天山是一座著名的雪山,它蜿蜒起伏,重峦叠嶂,气势磅礴,仪态万千,那似水晶的雪岭冰崖,晶莹剔透。山顶上的天池更是闻名于世,它处于海拔1910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山腰,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湖面呈半月形,湖水清澈,晶莹如玉。近距离的观察天池水,真的是清澈透底,从不同的角度和远近看,湖水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有的绿、有的蓝。天山的雪融化成为甘甜的水流向山下的草原,抚育了草原上的牧民。草原一望无际,牛儿、羊儿在快乐的奔跑着。(在《牧童之歌》伴奏乐中,边讲解边播放多媒体课件)

——听范唱 小牧童的生活环境是多么令人向往呀,他的放牧生活更是悠闲自得,让我们跟随着小牧童一起去感受他们幸福的放牧生活吧。仔细听,歌中唱了哪些内容? ——朗读歌词 教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齐读一遍。——附点地方单独训练,可以加上手势。

——从刚才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小牧童怎样的心情?

——小牧童用歌声来表达了自己愉快的心情,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让我们带着欢快的心情,学习歌曲的旋律。

——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放进去唱一唱呢(琴伴奏慢)

——解决附点的演唱 唱得真不错,不过老师觉得你们还没有把小牧童骑在马背上放牧时高兴的心情完全体现出来,跟老师来唱一唱这两句!(跟唱)

——现在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思考:你感觉跟刚才有什么不同?(琴伴奏稍快)——带有附点的乐句你认为要怎么唱? ——练习附点乐句。

——我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小牧童放牧时高兴的心情,让我们再次尽情地唱一唱这首歌吧!(放伴奏录音演唱)

——刚才我们用了中速来演唱这首歌曲,给人欢快活泼的感觉,不知道用慢速来演唱效果怎么样?我们来试试!(放悠闲版的伴奏)

——用慢速也很舒服,感觉悠闲自在。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唱得也不错,我从同学们的声音里、表情里都能感受到,小牧童快乐、高兴的心情。——这节课你觉得快乐吗?在快乐地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认识了附点;知道了牧童是怎样放牧的;明白了同一首歌曲,不同的演唱速度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学会了《牧童之歌》这首歌曲„„)3.小结、下课。

五、秀美江南《茉莉花》

第一课时:听赏《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风格的《茉莉花》音乐的对比欣赏,感受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乐更美,从而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了解《茉莉花》音乐及其相关文化,了解二胡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律动、歌唱、乐器等方式,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与喜爱。教学重、难点:

1、感受茉莉花和茉莉花音乐的美,并了解其相关文化。

2、学生能情动于衷、有感而发,表达对茉莉花的感悟和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教音乐,还会讲故事。不信,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古国有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朵,她虽貌若 17

天仙,但也残酷无情。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的人,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的,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这天,刽子手们又在磨刀了,原来,有个鞑靼(dada)国王子也被图兰朵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非要娶到她,对图兰朵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朵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帮起了她的忙,说如果在天亮之前图兰朵能猜到他的名字的话,他就情愿像没有猜中的人一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朵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们的祈祷乐响起了(交响乐茉莉花的旋律响起)。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动了这位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了,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二、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你们听过这首曲子吗?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举手回答。)

——早在一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就在唱《茉莉花》的旋律了,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连贯成一句话给大家介绍一下?(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2.听旋律

——这民族歌曲啊,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下面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好吗?(播放二胡《茉莉花》)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的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被这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啊?(再放一遍)3.原版《茉莉花》

——同学们,还有一首原版《茉莉花》你们听过吗?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怎么样?(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有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片,一起来看看(播放四幅图片)

——简介:茉莉花位复辨小白花,清香四溢,小巧玲珑,素洁高雅。该花原产印度 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自明代起,扬州首次引进少批种植。)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屏幕出现两首歌的第一句旋律)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了,可以说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了。(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童声合唱)

5.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

——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不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其它用途吗?(泡茶 入药 制成工艺品等)6.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 品茶 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啊,高兴时必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7.欣赏《茉莉花》(竖笛合奏)

——除了大人们在各种场合采用各种形式表现《茉莉花》外,我相信同学们也会不甘示弱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来演绎《茉莉花》?(听竖笛合奏《茉莉花》。)

三、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是呀,老师也想说一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将这首佳作永远地创唱下去。

——同学们,老师有个提议,我们也来感受一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好不好?

全体同学跟着一起合唱!(起立)

第二课时:秀美江南《采茶舞曲》 课 型:听赏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道茶、品茶、咏茶三个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茶文化,通过聆听茶歌,体会民歌中山歌、小调的特点及地域性

2、通过用方言对歌曲《采茶舞曲》的重新演绎,让学生了解方言对民歌风格形成的作用,提高其演唱兴趣。教学重、难点:

感受江南民歌艺术的魅力,以唤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到杭州玩过?谁见过茶山,见过茶农的劳动场面吗?好!今天我们一块来感受茶山的美和茶农的忙碌吧。

二、听赏歌曲。

——播放歌曲《采茶舞曲》

——从歌词提示中,大家想象一下该是一幅怎么的图景?(概况性的解说)——歌曲旋律性强不强?所唱的内容是什么?

——劳作过程中为抒发情感,减轻劳动强度,劳动者最直接的一种表露方式就是唱山歌。采 19

茶相对来说体力消耗较轻。所以歌唱起来旋律性较强,多以赞美家乡及歌颂生活为主。而且各产茶地都会流传自己的茶歌,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我们书本中《采茶舞曲》就是赞美西湖景美、人美、茶香的一首好歌。

——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茶歌具有地域性,这首《采茶舞曲》是如何体现的? ——是用哪一带方言演唱?与我国何种戏曲种类唱腔相似? ——歌词内容分几部分?分别为什么?

——这首《采茶舞曲》根据越剧现代戏《雨前曲》改编的,是用江浙一带的方言演唱,揉进了越剧唱腔,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们知道了方言对歌曲风格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用福建的方言来替代它,这首茶歌的风格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歌曲风格是否因着方言演唱而改变呢?

——好,那我们还是用原汁原味的江浙一带的方言来演唱本曲。A、西湖景美、人秀、茶香、B、旋律性强、赞美生活。

C、用方言演唱,戏曲唱腔,音调富于浓郁江南特点。D、江浙一带方言。

E、歌曲内容分两部分,前四句歌词旨赞美江南秀美,茶乡新气象。后六句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学生试用福州、闽南方言演唱《采茶舞曲》前半部分。F、是导出民歌的起源及茶歌的内容。

三、小结。

——茶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传统饮料,也可谓是“国饮”。今天,我们不仅了解了丰富中国茶文化,还感受到了中国民歌中茶的魅力,正如我们的标题所说“茶香阵阵,歌不停”我们应感激茶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乐趣,我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细细品味生活的点点滴滴与甜美香浓。

第三课时:学唱《杨柳青》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使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浓郁的扬州民歌风格 2、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扬州方言来演唱 3、讲授扬州相关文化,使学生增加对民歌的认识,并喜爱民族文化。

4、通过学习歌曲《杨柳青》,感受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通过创编歌词,由感受歌曲的立意转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

2、尝试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

1、初听歌曲

——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方言、速度、情绪)——今天老师很高兴给大家来上音乐课,为了表示我的开心,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特别与众不同的歌曲,请你仔细听,并且想一想,歌曲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用曲阜的方言演唱)

2、介绍济宁方言及江苏地域方言特点:

——“济宁方言”就是平翘舌不分,说话语音重。“吴侬软语”

——其实这首由方言演唱的歌曲是一首江苏民歌。古代人们把江南一带都称为“吴”,而苏州话呢就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吴侬软语”。所以,他们的方言特点就是软软的,很为温柔的。那你会说苏州话吗?

3、再听歌曲

——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再来听听这首歌曲,这一遍请大家仔细找找,这个苏州方言演唱的歌曲,你能听懂歌曲中的哪些歌词

4、引出并学唱最后一句“杨柳叶子”。——要求:“软”、各歌词之间的时值长短

5、揭题《杨柳青》,介绍曲牌形式

——既然有杨柳叶子,那这个应该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到了,杨柳发芽都变的绿绿的了。歌曲既跟杨柳有关,又和春天有关,所以这个歌曲的题目就叫做《杨柳青》。这个既是这首歌曲的名字,同时又是具有江苏特色的一种曲牌形式,类似我们听到歌曲的这样的曲牌形式的歌曲有很多,他们都可以统称为“杨柳青”,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只是其中一首。

二、教学歌曲

1、听全曲

——歌词有什么特点(实词与衬词)

——有没发现歌曲中有很多没有实际意思的歌词,这样的歌词,我们把它称为“衬词”。同时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可以把歌曲分为几部分?(2部分)

2、思考。

——为什么要用那么多的衬词?

——音乐这样能使歌曲更加活泼轻快,更加能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这个是江苏民歌。

(一)第一部分

1、听第一乐句

——歌曲中方言的唱腔咬字与我们平时的普通话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生在听中找——试练——总结)

2、学唱第一乐句 ——跟唱法,师生接龙

3、听第二乐句,找方言咬字

4、学唱第二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二乐句。

(二)第二部分

——要想歌曲变的更加有江苏味,除了方言和我们动听的歌唱之外,还有最能体现苏州味的什么?(衬词)

1、听衬词部分

——歌曲的衬词部分又有什么特点?(每句结尾的衬词都不一样)

2、听师范唱歌谱

——歌谱中又有什么特点?(每乐句结尾都是“11 1)

4、完整演唱歌谱

——“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

——虽然这段是衬词,但是我们在歌词里还是会发现一些实际意思的名词,(杨柳叶子)大家自己找找,“杨柳叶子”在衬词里出现了几次,每次都一样吗?为什么这样处理?(第二次比第一次音更加高,更加强调自己的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教唱衬词

(三)完整学唱歌曲

1、完整听歌曲,轻轻跟唱

2、跟伴奏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3、情感处理

4、出示双响筒

——听第一段歌词,思考:如何用双响筒与拍手分别为歌曲伴奏?

——我们说江苏话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吴侬软语”,其实江苏民歌除了用方言用衬词,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乐器来作为伴奏。

5、完整出示两段歌谱

第一段演唱歌词,第二段用拍手为歌曲伴奏

三、歌词创编

——江苏人民热爱自己的家乡,唱出了这么一首美妙动听的杨柳青,那你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地方方言也来歌颂一下自己的家乡

1、生试练,全体学唱

2、出示歌片,学生集体用方言朗诵

3、用石浦方言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四、小结

下载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1、新东北风 2、唱支最美的歌 3、我可爱的家乡 4、祖国在我心中 5、真善美的小世界 6、西部放歌 7、沙漠 8、音乐家贺绿汀 9、乌鸦与狐狸 10、踏雪......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朝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西部风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依马呀吉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依马呀吉松》体验西藏民族风情。2、通过歌曲练习表现质朴自然、高远深邃的感情。 3、注意......

    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教案 教师姓名: 郭人珑科目:五年级音乐(上) 年级:五年级一、嘀格伢儿的梦编写者:郭人珑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学习演唱《嘀格调》,听赏与跟唱《我躺在绿色的草地上》。 第二课时进一步......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音乐五年级音乐教案2009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课 朝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的礼赞 一、单元目标: 1.有感情地参与本单元系列音乐活动,从中感受音乐表达的“爱的礼赞 ”,懂得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 五 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东北风》 教材分析: 《东北风》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东北民歌,歌曲具有浓郁的东北地方风味,歌曲为一段体结构,弱起节奏,旋律热情奔放,简单朴实的东北方言配以衬词,表现了东北人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