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的4.25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的“情、趣、疑”
新蒲新区新舟小学:杨清丽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许多有经验的课堂导入语都十分讲究,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说的话,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导入语中,应充分展示:“情、趣、疑”。
一、情
“人非草本,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也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声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必要先动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当我们穿着温暖美丽的衣服,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尽情享受父母的呵护时,你们可曾知道,有一位小女孩正流落街头,为生计而奔波,想知道她是谁吗?学生回答后,我引导他们质疑:小女孩为什么要卖火柴?怎样卖的?有没有卖掉?她结果怎样了?„„学生一连提了好多问题,每个问题我都在课题旁打一个小小的“?”,并说:“你们提的问题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愿意自己去找吗?”“想”。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 们就赶快读书吧,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此时,学生个个兴致盎然,教室里一片读书声。“读完了还想读吗?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最棒!”我趁火打铁。这次,他们就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读书这一实践活动中去了,并能边读边悟怎样才能读好,实际上已经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文中。
二、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之母。”学习有了积极性,才能事半功倍。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方法,做好导向作用,让学生学习欲望有所指向。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借助课件展示老师漂亮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让学生对比,直击课文内容:“孩子们,谁的住宅大?谁的住宅漂亮?”生:“老师的漂亮。”师:“对,可老师的住宅一点儿也不出名呢,出名的却是蟋蟀的住宅。老师还真有点不服气呢,现在我们一起去参观蟋蟀的住宅,看看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独特之处,好吗?”学生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就顺即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这节课里,我一直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我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知道蟋蟀住宅出名的这个结果,再寻求出名的原因。这样,学生有了一种强烈的自主探索的欲望。在这课中,我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介绍自己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小蜜蜂采访蟋蟀住宅的挖掘,并让部分学生扮演蟋蟀售房部的经理出售楼房,向客户介绍住宅 的特点。这节课,也突出了自主合作的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越浓,真正使教师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我发展,达到了“教是为了学”的效果。
三、疑
疑就是设置疑问。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里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如。《草船借箭》一课,在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梳理课文之后,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用草船借箭而不用草船骗箭?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说实话,在我设计的教学程序中并无这样一个环节,该如何处理?我急中生智顺水推舟,说:大家可针对这一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精彩的回答出乎我意料。
生:因为课文中提到诸葛亮满载而归时,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从谢谢看出用“借”好,而“骗”不用说谢谢。
生:因为周瑜和曹操的军队交战时,这些箭还是用来打曹兵的,所以用“借”很合适。
生:用“借”更能体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惊人才干。学生不仅从词义上加以理解,还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体会,更善于联系课外知识分析。这样的问,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作用就在于穿针引线之间。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之待之,这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入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入课语
平舆县李屯镇小学
夏季红
入课语就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是指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一定方法所设计的简洁、生动、富有启发性、鼓动性、概括力和感染力较强的教学语言。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入课语的成功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激趣法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中采取激趣法,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集中精力学习。
如在上《马踏飞燕》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使用入课语:“一匹骏马在奔驰着,一群小燕子在空中轻盈的飞行着,突然,飞奔的骏马竟然踏在了燕子的身上,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学习了课文之后,请同学们来说说。”顿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同学们都迫不及待的打开了书,期待老师的讲解。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激发出来了。
二、破题法
有些文章的题目即概括了全文的故事情节,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采用破题法导入新课,往往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做到对全篇课文主要内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将相和》时,教师直接使用这样的导入语:“将”指的是谁?“相”指的又是谁?他们为什么不和?最后他们为什么又和?他们由不和到和的过程说明了什么?教师导入新课以后,学生即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把握课文内容。
三、情景引入法
情景引入法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录像、幻灯、故事、游戏等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出文章的情景,把学生引入课文所讲的环境氛围中,使学生情绪上处于亢奋状态,从而激情高昂地去学习。
如在设计《黄山奇石》的入课语时,教师首先就利用教学录像播放出黄山美景的优美画面:突兀的山峰、美丽的石头、如同仙人居住的环境,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学生一下子都把心思集中到了课堂上。
有时,利用做游戏或讲故事做情景引入,效果会更好。
四、设置悬念法
悬念就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运用悬念法引入新课,可以造成学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教学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笔者就不赘述。
五、直触中心法
教师在讲解一篇新的课文时,首先把最能表现中心的部分提出来讲解,这就是直触中心法。这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
如在教学《丰碑》一文时,可以直接用高亢激昂的语调把《丰碑》的第七自然段诵读出来,然后出示教学挂图,请学生在文中找出哪一自然段是介绍画面的情景,这样就直接引入了中心事件,做到主次分明,脉络清晰,突出重点,难点也一下子就突破了,学生学习起来也感到轻松自如。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较好地运用入课语对课堂教学是大有帮助的。除以上五种方法外,每位教师还可以根据讲课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随机应变,设计不同的引入方法,做到以“情”、以“奇”、以“疑”、以“趣”入境。但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引入新课,教师都必须记住:从自己讲课一开始就要做到吸引学生,打动学生。
第三篇:教学导入语
教学导入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中的导入语要富有独特性、吸引力,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一、导入语的特征
导入语的特征有:在情绪上能激起学习兴趣;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主题吻合度高;时间长短适当。
1.趣味性
指教学导入语要令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快乐。趣味是一种对事物的选择心向,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形式的趣味性应与内容的趣味性相关;内容的趣味性则应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
2.激发度
指教学导入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如果说趣味性是一种选择心向,那么情绪就是心理的激活状态,两者都是教学或学习的动力状态,且常互为依存。但情绪的激发在教学导入中有时由趣味性引起,有时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用悲伤的语调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无所谓趣味性,但却会引起很高的情绪激发度。
3.主题吻合
指课堂导入语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如果导入与教学主题脱节,像硬戴的一顶帽子,那就如戏剧中的小丑唱过场戏一样,只有逗乐或混时间的价值,不能称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导入语。
4.走向明确
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为整个教学抛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红线。这是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逻辑保障,与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能否有效开展有内在的联系。5.时间控制
指对课堂教学导入语所用时间的限度的把握和调整。导入毕竟只是开端,不能占用很长时间,如果因意外原因开端时间太长或再进行下去就会削弱主体内容和过程,就应当迅速减缩或取消。有的导入只有很简短的也很精美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导入艺术。
二、导入语的设计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方式通常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1.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事实或现象展现出来,从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称为事例导入。这种导入是许多优质课、公开课等特殊课型采用最多的一种。
例: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开始了。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然后请了几个学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讲台前来给没有鼻子的头像画鼻子。有的把鼻子画到嘴上,有的则画到了耳朵上„„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叫到课代表,故意把这眼布弄得薄些,系得松点儿,让他一下就画正确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但深代表却不好意思了。教师问:“你画对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呢?”课代表坦率地讲出了实情:“老师给我系的蒙眼布很薄,所以,我能透过布找到准确的位置。”老师表扬说:“他的行为就是诚实的表现。诚实就是说真话办真事。诚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讲诚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要诚实》”。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课题。
这一教学导入,用游戏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诚实的事实,让学生们对“要诚实”这一很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直观认识,明白了什么样的事是诚实的事情,和诚实带给我们的实感。趣味性和可感性兼具,有利学生情绪的调动。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事例导入,其实也是问题导入,只不过它是通过展示事例来提出问题,而问题导入则是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壁虎》一课,开头便问:“同学们,谁见过壁虎?是在什么时候见到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夏天还是冬天?”
寥寥数语,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壁虎的回忆,学生们便立即开始思索起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立即进入思考状态,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和将讲到的课文主题紧密相联的。若能在开头提出问题,讲课过程中又不断谈及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
3.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课题进行分析解释,由此直接引入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
例: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4.妙语导入
妙语导入是指以富有特色和美感的语言描述课题、课题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执教者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导入艺术
提问语
2.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 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 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 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①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 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②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 思路作层层深入的回答。
③提问要做到宽题窄题相配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④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阐释语
3.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 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 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 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 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结束语
5.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 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 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 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 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注: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2)语调:平淡而低沉的 语调易使教室里空气沉闷,学生振作不起精神,信息接受率低;声音过大,易使学生情绪烦燥或厌倦。正确的方法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问题的承转处,在叙述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处,说话要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 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笔记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声调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 用。语调的情感是随语言的抑扬顿挫而产生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体验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份,也不是增加感叹词所能奏效的。(3)节奏。(4)速度。
上面为网上找的资料,以下为视频资料。
音量:第一排不难受,最后一排听清楚,不要大吼大叫。
语速:重要内容慢,一般内容容许稍快。一堂教学中不能语速一致。语流:节奏鲜明。
第四篇:小学课堂导入语
2010届师范类毕业生
教 研 文 章
小学课堂导入语的功能和使用策略
学生姓名:
姜代超 学 号: 0706010113 班 级: 07级现代教育技术班 专 业:
现代教育技术 系 别:
信息科学系 指导教师: 邹春杰
日 期:2010年3月31日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正文„„„„„„„„„„„„„„„„„„„„„„„„„„„„„„„„3 参考文献„„„„„„„„„„„„„„„„„„„„„„„„„„„„„„7 致谢„„„„„„„„„„„„„„„„„„„„„„„„„„„„„„„„8
小学课堂导入语的功能和使用策略
摘要: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一种行为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做好新课程的导入工作,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这能够为整个课堂的进行打好基础,是教学成功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小学教学中导入语的功能谈起,并进一步介绍了几种课堂导入的策略,为导入语的正确使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小学课堂 导入语 策略
课堂导入语是一堂课的开场白,是将学生由非学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为了引导、启发、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所运用的语言。导入语是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好的导入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教学中导入语的功能
(一)引起关注,集中注意
注意是一种心理特性,任何心理过程的发生和进行都离不开注意的伴随。上课开始时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指向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作好心理上的准备,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转移到课堂上来。
(二)激发兴趣,引起关注
兴趣是感情的体现,也是学习的向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行动。在导课的过程中,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解、富有感情的朗诵、漂亮美观的板书、潇洒动人的风姿或一幅美丽的绘画都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总之,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如沐春雨、如饮甘露,进入一段美妙的境界。
(三)沟通情感,活跃气氛
导课既是传授知识的开始,同时又是沟通师生情感的过程,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笑容、一句话都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牵动学生的心弦。高明的教师总是善于运用独特的开场白来活跃气氛以达到师生心灵相容的目的。这种良好的教 2
学氛围,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
(四)承上启下,联结知识
导入语是沟通“旧知”与“新知”的媒介。因此,新课的导入总是建立在联系旧知识的基础上,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使学生了解自己要做什么,从而把他的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总之,导入语有重要的教学功能,它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完成好教学目的,完成好教学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小学教学中导入语的使用策略
小学教学中所使用的导入语应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及接受能力等相适应,教师应很好的去了解学生心理,研究教材,从而设计出新颖恰当的导入语。一般情况下导入语的使用有以下几种策略:
(一)通过复习来导入
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以旧引新或温故知新。应用时要注意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搭桥铺路,巧设契机,多用复习,练习,提问等手段,还应因课施教,采用多种方式等。
如学习一篇关于描写秋景的古诗时,我们可以对前一学期所学的古诗进行复习,从而导入新的古诗中,可这样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共同学习了关于描写春天的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背一下呢?从而引出了以前学的诗,通过复习引入关于描写秋天的诗。这种导入不仅能复习以前的旧知识,还能更好的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
复习导入的方法更多的应用于一篇文章中后部分课时上,如在第二课时开始时应先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从而很好的过渡到新知识。
(二)通过课题来导入
利用课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或根据课文题目提出一个问题来导入新课。这种导入策略的特点是可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把握住立意的中心。运用此法的关键在于针对教材,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认 3
真组织。
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这样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将相和》这一课。[板书课题]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主要是抓住题目,直接根据题目引申的意思来导入课文。
(三)通过设定情境来导入
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制造一种符合教和学需要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诱发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策略。情境导入法得当,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课上,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这种导入策略在现代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中应用最广泛。运用此法应注意善于创设情境,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要加强诱导,巧妙构思,激发思维。
如在上《蜜蜂》这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看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怎样的一群小客人[课件:在音乐中,一群可爱的小蜜蜂来到花丛中采蜜]。蜜蜂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昆虫,你对它们了解多少呢?然后学生自由发言,接着老师总结引出新课,有一个法国人叫亨利.法布尔,他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论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小蜜蜂》。这样可以很直观的让我们看到课件上的蜜蜂,将同学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蜜蜂上,从而很好的进入课文。
(四)通过游戏来导入
教师通过游戏活动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来导入新课。小学生非常好动,喜欢做游戏,可以利用这种特点来导入新课。主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应用较多,要使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进入学习情境,教师的言语要准确、简洁、条理清晰,使学生有序地进行游戏。
为了能让学生牢记某种音乐符号,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猜谜形式教学。教师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一个瘦来一个胖,站在队伍最后面,曲终歌尾它站 4
岗。”学生猜谜回答:“ 它是终止线‖”.教师问:“弟兄两个一样长,两双小眼来对望,他们俩个告诉你,回头再来唱一唱。”学生猜谜回答:“它是反复记号:‖”。类似游戏活动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五)通过讲故事来导入
利用一个故事来导入新课。这种方法尤其适合低年级的教师教学。通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学习。运用时应注意语言要生动、形象,否则无法吸引学生们。
如在讲《花喜鹊和小乌鸦》一课时,这是一首轻快而诙谐的儿童寓言歌曲。歌词是一个寓言,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与小乌鸦的品格,前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却“还真有人夸”,后者说真话“不掺半点假可却有人讨厌他”。所以在上课前先讲一个寓言故事《蜗牛的故事》:据说蜗牛原来是动物世界中的长短跑双料冠军。可是千篇一律、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使蜗牛同志深感不耐。于是他给自己放个长假好好睡上几觉,过了几个月,一头豹子来和蜗牛比赛,结果豹子赢了,蜗牛说:“没什么,狗还比我差得远呢!”说完就呼呼大睡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条狗来和蜗牛比赛,结果狗赢了。蜗牛说:“没什么,猪还比我差得远呢!”说完又呼呼大睡了。
又过了几个月,一头猪来和蜗牛比赛,怎么敲门蜗牛都没有应答,原来蜗牛犯了嗜睡病,已经很难叫得醒了。
现在蜗牛爬得这么慢,那是因为它是在边走半睡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专找比你差的人作参照物,这就是自己越来越差的原因。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角色,为新课的导入作了很好的铺垫。
(六)通过教具导入
教具导入就是教师在开始教学时,通过使用课堂内容中涉及到的教具,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目的的策略。这里的教具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亲手制作的。这种导入语从直观教学引入,用形象、逼真的教学挂图或亲手 5
做的教具吸引住学生,同时要注意教师提出问题要紧扣教具。
如在学习《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可这样导入:上课之前老师先教学生叠东西,叠好后问学生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引出课题《小小的船》,那现在就一起来学习小小的船。这样一个游戏既可以导入课文,也可以让学生学到一种方法。
(七)通过看图片导入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中都附有插图,有的很形象的表现出了文中的内容,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更明显。
如在学习《一分钟》这篇课文中可以直接通过文中的图来导入新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中的图画,然后老师提问。图中的小朋友为什么追着公共汽车跑,为什么站在教室门口?为什么又说一分钟,这到底和一分钟有什么关系?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文中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吧?这样就能很自然的导入新课了。
(八)通过设置悬念来导入
悬念导入就是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有想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悬念导入应注意难度适中,要恰当适度,要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自始至终扣人心弦,受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学习司马光砸缸时可先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几个小朋友到花园里玩,忽然有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其它小朋友都急哭了,只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哭,他用了一个什么办法救出了水缸里的小朋友呢?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这种方法可以和故事导入法相联系,通过故事来设置悬念。
总而言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语作为小学教学中的开端,就应该先声夺人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应了解并熟练地掌握教学中课堂导入语的运用,使之成为一堂完美的课。
参考文献
[1]程培元,《教师口语教程》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2]胡淑珍,《教学技能》 [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3]远辉,张平海,闫祯。《教育学新编》 [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4]冯国瑞,《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5]熊梅,《启发式教学原理研究》
北京 :高等学历教育出版社,1998.11 7
[m]
致谢
本论文是在邹春杰老师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完成的。邹老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兢兢业业、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和大胆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同时也万分感谢学校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是学校传授给我知识,教会我做人。仍旧要感谢我生命中出现的那些十分重要的师姐师兄、师弟师妹们,以及我结识的朋友们。你们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我指点,同时也是我生活中一起同行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建立友谊、彼此鼓励、互相支持与帮助。
当然,在我求学期间,还要感谢我深爱的父母亲一直以来对我无怨无悔的付出、支持、关爱和信任,在我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是您们帮我抵御风霜,谢谢您们。我是幸运而幸福的,我知足并且义无反顾的在大家的关爱下坚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一路前行。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确定题目到论文的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再次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五篇:浅谈教学导入语
浅谈教学导入语
龙王庙河小学:张静静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中的导入语要富有独特性、吸引力,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一、导入语的特征
导入语的特征有:在情绪上能激起学习兴趣;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主题吻合度高;时间长短适当。
1.趣味性
指教学导入语要令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快乐。趣味是一种对事物的选择心向,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形式的趣味性应与内容的趣味性相关;内容的趣味性则应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
2.激发度
指教学导入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如果说趣味性是一种选择心向,那么情绪就是心理的激活状态,两者都是教学或学习的动力状态,且常互为依存。但情绪的激发在教学导入中有时由趣味性引起,有时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用悲伤的语调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无所谓趣味性,但却会引起很高的情绪激发度。
3.主题吻合 指课堂导入语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如果导入与教学主题脱节,像硬戴的一顶帽子,那就如戏剧中的小丑唱过场戏一样,只有逗乐或混时间的价值,不能称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导入语。
4.走向明确
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为整个教学抛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红线。这是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逻辑保障,与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能否有效开展有内在的联系。
5.时间控制
指对课堂教学导入语所用时间的限度的把握和调整。导入毕竟只是开端,不能占用很长时间,如果因意外原因开端时间太长或再进行下去就会削弱主体内容和过程,就应当迅速减缩或取消。有的导入只有很简短的也很精美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导入艺术。
二、导入语的设计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方式通常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1.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事实或现象展现出来,从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称为事例导入。这种导入是许多优质课、公开课等特殊课型采用最多的一种。
例: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开始了。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然后请了几个学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讲台前来给没有鼻子的头像画鼻子。有的把鼻子画到嘴上,有的则画到了耳朵上„„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叫到课代表,故意把这眼布弄得薄些,系得松点儿,让他一下就画正确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但深代表却不好意思了。教师问:“你画对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呢?”课代表坦率地讲出了实情:“老师给我系的蒙眼布很薄,所以,我能透过布找到准确的位置。”老师表扬说:“他的行为就是诚实的表现。诚实就是说真话办真事。诚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讲诚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要诚实》”。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课题。
这一教学导入,用游戏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诚实的事实,让学生们对“要诚实”这一很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直观认识,明白了什么样的事是诚实的事情,和诚实带给我们的实感。趣味性和可感性兼具,有利学生情绪的调动。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事例导入,其实也是问题导入,只不过它是通过展示事例来提出问题,而问题导入则是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壁虎》一课,开头便问:“同学们,谁见过壁虎?是在什么时候见到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夏天还是冬天?”
寥寥数语,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壁虎的回忆,学生们便立即开始思索起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立即进入思考状态,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和将讲到的课文主题紧密相联的。若能在开头提出问题,讲课过程中又不断谈及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
3.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课题进行分析解释,由此直接引入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
例: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4.妙语导入 妙语导入是指以富有特色和美感的语言描述课题、课题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执教者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导入艺术
如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 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 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①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 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②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思路作层层深入的回答。
③提问要做到宽题窄题相配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④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如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 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 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 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如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
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 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 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有助于学生明白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学到何种程度,就都是好的导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