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专题小结: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语的重要性
王晓秋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通过工作中的实践与积累,我深深体会到若想上好一堂课,那连这堂课的课堂导入语都会十分讲究。好的导入语犹如乐曲的前奏、戏剧的序幕,它会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好的导入语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它是一堂课开始时,教师为新课讲授而说的话,它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适教学气氛,是切入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可以为一节课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认为,在课堂教学导入语的使用时,应充分体现出:“有激情、有趣味、能质疑”这三大要素。
一、有激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语文教学中也莫不如此。“情”要求我们一方面要“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一上课,教师就要用深情并茂的开场白,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的心,教师必要先动情,如:在教学《长城与运河》一课时,我先出示了长城和运河的图像,然后用幻灯放映一组组气势磅礴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长城和运河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我启发学生放开喉咙,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篇,有了初步感知后,我再引领着学生去慢慢学习课文中的内容。由于一开头就出满激情,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被激发了,因此整堂课上得特别流畅,课堂氛围很好。由此可见,只要老师能深情并茂地导入,一定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有激情”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求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经验的老师登上讲台,往往不是匆匆开讲,而是用亲切的目光、关切的询问架设一座信任理解的桥梁,给这堂课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乐中求知。教师如果能根据课堂的需要精心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以“情”促学,以“情”促教,我们的教学就不至于干瘪了。
二、有趣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我觉得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一篇生动有趣的解说词,并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上课时,让学生根据我的解说词扮演导游,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游览,适时还对学生进行饶有兴趣的点拨,在语情、语态上也进行了渲染,学生顿感欢乐,兴趣盎然。这时候,我趁机吟颂了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学生聚精会神的听着,接着,我又,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了一首优美的乐曲,在音乐声的指引中,学生迸发出了想亲眼欣赏荷花之美的无限神往的渴盼之心。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老师说得讲得都好听,下面不如跟着老师在课本中去寻觅荷花的美吧。
三、能质疑
能质疑就是老师能设置疑问,或者让学生产生疑问。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来自疑问和惊奇。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比如:在教学《到太空》一课时,我先给学生观看了一段和太空有关的视频。接着,巧借学生好奇心,提出了
系列他们关心的问题。例如:“宇宙是无限的吗?”“为什么人在太空中汇飘浮起来?” 其实,这些往往都是学生最关心、最想了解的问题。一旦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那么学生就更加有兴趣去深入地学习课文了。
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儿童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第二篇:课前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课前导入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好的导入,因为导入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这节课中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老师都不重视课前导入这个环节,往往草草了事,一节课下来课堂气氛不活跃,死气沉沉。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低,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体会、怎样设计好课前导入谈两点体会,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前导入、重要性
一、新颖、别致、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导入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的,学生只有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上课内容产生主动需求、激发学习兴趣。为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上每一节课时,要设计好课前的导入。
比如《背影》(朱自清)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 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但是,你们想过没有?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爱护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他们是谁?(父亲)在你生活中,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在你成长的历程中,他对你有什么影响?父亲让你最难忘的是什么?(这样的导入,步步深入,层层诱导,突出了学习内容,能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再出示标题《背影》。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学者朱自清所写的散文名篇《背影》的学习中,去感受文中那至情至爱的父子之情吧!(这样的课前设计能使学生与文中主人公 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帮助他们理解语文内容)。
又如《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一文的教学,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洋溢着爱的空间,人们歌颂着“爱”:父爱、母爱……。但是,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却歌颂了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对一个保姆的爱,那是中年鲁迅拾起儿时的爱。你知道这位保姆是人什么样的人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赏析鲁迅先生所写的散文名篇《阿长与山海经》吧!去感受这位保姆吧!(这样的导语设计,能激发读的好奇心,会在心里猜想:鲁迅为什么不去赞美父爱、母爱?而要去赞颂一位保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调动了不生的积极思维、学习兴趣,营造了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二、适宜的多媒体创设情景导入
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在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的形、声、色的变化和发展,直接获取知识,认识世界,使许多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教学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要掌握好的导语导入新课的知识外,同时,更需要掌握充分利用适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爱莲说》(周敦颐)一文的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导入:(配乐《七子之歌》),多媒体投影上显示澳门的区旗和区徽两种图案,然后让学生认识说出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澳门)谁能告诉我们区旗、区徽图案的主体是什么?(莲花)几朵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为什么用莲花图案?(因为澳门人民喜爱莲花)这样层层深入、诱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寓德于教,点出学习内容,完成教学目的。其实,不仅是今天的人喜爱莲花,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周敦颐就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爱莲说》一文,赞美莲花。(从而激发学生去思考)万紫千红的花许多,人们为什么喜欢莲花呢?莲花似乎 看来没什么特别之处啊?当学生正处在质疑的思维中,教师立即切入课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吧!去感受莲花的奥妙吧!这样的情景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各方面的感知能力,从爱莲花入手设疑,层层深入,吸引学生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乡愁》(余光中)一文的教学,可以用多媒体这样创设情景导入:在投影上播放余光中在大陆省亲的照片,再配上罗仁佑演唱的《乡愁四韵》的歌曲,营造氛围,让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绪有了一定的感情认识,从歌曲的欣赏中去产生情感共鸣,通过音画的结合,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受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
总之,语文教学方法是千变万化的,语文教学开头的导入设计也是千姿百态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有助于我们教学的知识都可以去积极探索,因为好的开始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它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
延川中学 高彩娥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对传统语文教学教学和学习模式的挑战。教师由简单的言传身教,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使学生在一种生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氛围里加深理解课文的主题,从而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适当有效的导入创设情境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它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感动情境,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
笔者在教学杜甫的《登岳阳楼》这首诗歌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已经学过老杜的多首诗歌,如果用传统的上法必定不会收到好的效果。而从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对作者人格魅力感动会给课堂带来更多的收获。于是在上课之前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电视剧《杜甫》的片尾曲《日月放光辉》,并且投影歌词(如下):
绵绵似如黄河水,当年一气贯南北。一览群山凌绝顶,胡马奔腾不可追。秋风起,白发垂,伤心笔下千行泪,一声嚎啕万人悲。情系百姓苦,心为天下碎,沉沉郁郁评述时直说功与罪。落木萧萧下,江河去不归。天地茫茫无穷尽,日月放光辉。
播放完毕问学生:“寒夜穹庐的那个是谁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这样本来平时教学中比较枯燥的作者介绍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开始用诗歌,用杜甫生前事件来说杜甫,说到杜甫《望岳》的磅礴气势,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说到《登高》眼枯见骨之悲,说到他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说到他情系百姓、心碎天下的人生大境界„„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感受到学生内心涌动的情感。紧接着笔者深情推进,“大历三年十二月的一天,瑟瑟寒风,吹起洞庭湖层层波涛,远天无日、低空断云、冷雾凝霜、枯草横阵,一位老者拖着他右臂半枯耳半聋的疲敝之躯独自一人艰难地登上千古岳阳。他凭栏而立、鬓发如霜、衣衫破烂,但两只眼睛却深深凝望着洞庭的深处,岳阳楼上已无昔日的繁闹,冷冷清清,老人脸色凝重,双眉紧锁,不知道这位心系天下的他在沉思什么?面对浩渺的洞庭之水,他想到了什么?下面就让我走进《登岳阳楼》解读杜甫伟大的心灵。”带着对杜甫的感动学习这首诗不仅有很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思想的火花,用心灵与心灵沟通,真正读出了诗歌的深刻。事实上很多的文章我们都可以利用作者的独有的人格魅力创设感动,从而让学生带着这份感动去与作者的心灵交汇,达到爱屋及乌的效果。
二、创设趣味,构筑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现代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轻松、愉快的氛围或情绪,能使人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能活跃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心理潜力;而喧闹沉闷,焦虑不安,忧郁苦闷等不良氛围或情绪则会降低人们的智力活动水平和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康尼明确指出,教师要实现良好的课程运作,必须具备六方面的能力,其中有一条就是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好课堂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曾经的一堂作文课时隔多年笔者依然记忆犹新,作文课注重写作技法的指导,往往比较枯燥,课堂效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这一问题困扰很多的语文老师。笔者在教学《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中设计了一个结合学生生活的导入情境,以“等俺有钱了,我会„„”为开头说一段话,要求尽量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就连最不学习最沉默的同学也异常的兴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出自己的创意,同时笔者让学生评出最有创意奖并说明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基本谈到了如何做到创新,创新应该注意什么。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及时地总结和板书并和学生交流看法,平时低迷的作文课学生不仅没有出现平时昏昏欲睡的现象,而且非常的积极主动,同时从作文的效果看也是非常成功的。一些同学在上完之后说,我们今后的作文就这样上。后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课堂中创设一个趣味的情境,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
三、创设悬念,激发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
记得于漪老师在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神工鬼斧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末,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而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述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而且同学们带着追究答案的动力有目标地在小说的世界追寻。
一个年轻的老师在教学《神奇的克隆》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变一群猴子的神话今天已变成了现实,那就是神奇的——克隆。那么,“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带着疑问,学生走进了文本。这种导入方法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的,它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事实上语文课堂导入情境创设方法多种多样,以上仅仅是从语文课堂三种导入情境创设的方式看导入情境创设对一堂课重要作用。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导入情境创设设计,能够使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更重要的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事实上好的导入最终被调动起来的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教师自己。所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导入情境创设,努力创设有效地导入情境。
第四篇:教学导入语
教学导入语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中的导入语要富有独特性、吸引力,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一、导入语的特征
导入语的特征有:在情绪上能激起学习兴趣;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主题吻合度高;时间长短适当。
1.趣味性
指教学导入语要令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快乐。趣味是一种对事物的选择心向,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形式的趣味性应与内容的趣味性相关;内容的趣味性则应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
2.激发度
指教学导入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如果说趣味性是一种选择心向,那么情绪就是心理的激活状态,两者都是教学或学习的动力状态,且常互为依存。但情绪的激发在教学导入中有时由趣味性引起,有时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用悲伤的语调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无所谓趣味性,但却会引起很高的情绪激发度。
3.主题吻合
指课堂导入语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如果导入与教学主题脱节,像硬戴的一顶帽子,那就如戏剧中的小丑唱过场戏一样,只有逗乐或混时间的价值,不能称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导入语。
4.走向明确
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为整个教学抛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红线。这是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逻辑保障,与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能否有效开展有内在的联系。5.时间控制
指对课堂教学导入语所用时间的限度的把握和调整。导入毕竟只是开端,不能占用很长时间,如果因意外原因开端时间太长或再进行下去就会削弱主体内容和过程,就应当迅速减缩或取消。有的导入只有很简短的也很精美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导入艺术。
二、导入语的设计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方式通常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1.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事实或现象展现出来,从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称为事例导入。这种导入是许多优质课、公开课等特殊课型采用最多的一种。
例: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开始了。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然后请了几个学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讲台前来给没有鼻子的头像画鼻子。有的把鼻子画到嘴上,有的则画到了耳朵上„„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叫到课代表,故意把这眼布弄得薄些,系得松点儿,让他一下就画正确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但深代表却不好意思了。教师问:“你画对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呢?”课代表坦率地讲出了实情:“老师给我系的蒙眼布很薄,所以,我能透过布找到准确的位置。”老师表扬说:“他的行为就是诚实的表现。诚实就是说真话办真事。诚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讲诚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要诚实》”。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课题。
这一教学导入,用游戏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诚实的事实,让学生们对“要诚实”这一很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直观认识,明白了什么样的事是诚实的事情,和诚实带给我们的实感。趣味性和可感性兼具,有利学生情绪的调动。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事例导入,其实也是问题导入,只不过它是通过展示事例来提出问题,而问题导入则是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壁虎》一课,开头便问:“同学们,谁见过壁虎?是在什么时候见到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夏天还是冬天?”
寥寥数语,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壁虎的回忆,学生们便立即开始思索起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立即进入思考状态,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和将讲到的课文主题紧密相联的。若能在开头提出问题,讲课过程中又不断谈及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
3.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课题进行分析解释,由此直接引入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
例: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4.妙语导入
妙语导入是指以富有特色和美感的语言描述课题、课题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执教者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导入艺术
提问语
2.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 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 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 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①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 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②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 思路作层层深入的回答。
③提问要做到宽题窄题相配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④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阐释语
3.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 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 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 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 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结束语
5.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 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 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 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 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注: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1)语音。(2)语调:平淡而低沉的 语调易使教室里空气沉闷,学生振作不起精神,信息接受率低;声音过大,易使学生情绪烦燥或厌倦。正确的方法是在讲解重点、难点和问题的承转处,在叙述概念、定义、公式、定理处,说话要慢些,语调要高些,以引起 学生的注意并有思考、笔记的时间。同时要注意声调高低对关键词的强调作 用。语调的情感是随语言的抑扬顿挫而产生的,是教师对教学内容体验的自然流露,不是生硬的外加成份,也不是增加感叹词所能奏效的。(3)节奏。(4)速度。
上面为网上找的资料,以下为视频资料。
音量:第一排不难受,最后一排听清楚,不要大吼大叫。
语速:重要内容慢,一般内容容许稍快。一堂教学中不能语速一致。语流:节奏鲜明。
第五篇:浅谈教学导入语
浅谈教学导入语
龙王庙河小学:张静静
课堂教学的导入语也常被称为课堂教学用语的开始语,导语即某篇课文或某章节内容正式讲授之前教师所讲的导入语。导入语或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或介绍有关的背景材料,或摘要本课所讲的内容,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引发一种情绪,总之,设计好导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每堂课都有一个开端,一堂课开端质量如何,将明显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方向和效果。教学中的导入语要富有独特性、吸引力,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一、导入语的特征
导入语的特征有:在情绪上能激起学习兴趣;在逻辑上操作方向明确,与主题吻合度高;时间长短适当。
1.趣味性
指教学导入语要令学生感兴趣或感到快乐。趣味是一种对事物的选择心向,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形式的趣味性应与内容的趣味性相关;内容的趣味性则应与主题内容直接相关。
2.激发度
指教学导入语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如果说趣味性是一种选择心向,那么情绪就是心理的激活状态,两者都是教学或学习的动力状态,且常互为依存。但情绪的激发在教学导入中有时由趣味性引起,有时则是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用悲伤的语调描述一件悲伤的事情,这无所谓趣味性,但却会引起很高的情绪激发度。
3.主题吻合 指课堂导入语的内容和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逻辑上浑然一体。如果导入与教学主题脱节,像硬戴的一顶帽子,那就如戏剧中的小丑唱过场戏一样,只有逗乐或混时间的价值,不能称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导入语。
4.走向明确
指课堂导入语的设计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为整个教学抛出一条一以贯之的红线。这是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的重要逻辑保障,与课堂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能否有效开展有内在的联系。
5.时间控制
指对课堂教学导入语所用时间的限度的把握和调整。导入毕竟只是开端,不能占用很长时间,如果因意外原因开端时间太长或再进行下去就会削弱主体内容和过程,就应当迅速减缩或取消。有的导入只有很简短的也很精美的一句话,这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导入艺术。
二、导入语的设计方式
课堂教学中,导入语的设计方式通常有事例导入、问题导入、妙语导入、审题导入、自荐导入等。
1.事例导入
事例导入是指将一个或者多个事实或现象展现出来,从中引出本堂课的主题,称为事例导入。这种导入是许多优质课、公开课等特殊课型采用最多的一种。
例:一节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开始了。教师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几笔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人头。然后请了几个学生,用布蒙上眼睛,走上讲台前来给没有鼻子的头像画鼻子。有的把鼻子画到嘴上,有的则画到了耳朵上„„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最后,老师叫到课代表,故意把这眼布弄得薄些,系得松点儿,让他一下就画正确了。同学们热烈地鼓掌,但深代表却不好意思了。教师问:“你画对了,为什么不好意思呢?”课代表坦率地讲出了实情:“老师给我系的蒙眼布很薄,所以,我能透过布找到准确的位置。”老师表扬说:“他的行为就是诚实的表现。诚实就是说真话办真事。诚实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高尚品质,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讲诚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要诚实》”。教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课题。
这一教学导入,用游戏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推出了一个活生生的诚实的事实,让学生们对“要诚实”这一很抽象的道德观念有了直观认识,明白了什么样的事是诚实的事情,和诚实带给我们的实感。趣味性和可感性兼具,有利学生情绪的调动。
2.问题导入
问题导入是。指直接提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由此而进入教学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事例导入,其实也是问题导入,只不过它是通过展示事例来提出问题,而问题导入则是直接了当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
例: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壁虎》一课,开头便问:“同学们,谁见过壁虎?是在什么时候见到的?是白天还是晚上,是夏天还是冬天?”
寥寥数语,迅速唤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对壁虎的回忆,学生们便立即开始思索起来。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促进学生立即进入思考状态,这个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和将讲到的课文主题紧密相联的。若能在开头提出问题,讲课过程中又不断谈及这个问题,直到问题得到完满解决,就会使课堂教学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
3.审题导入
审题导入是指对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课题进行分析解释,由此直接引入主题的导入艺术操作。
例: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4.妙语导入 妙语导入是指以富有特色和美感的语言描述课题、课题主旨、主要内容以及执教者自身思想情感体验,以引起学生听课兴趣的导入艺术
如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 活动而使用的语言。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 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提问语应该注意:
①首先问题要清楚,目的要明确。提问要使学生一下子就能听懂,知道 应该怎样回答。不能设一些不疑之问或莫名之问。教师要确定好问的范围、深度和广度,并组织好语言,然后才能发问。
②要讲究问的顺序。提问时,自己要胸有全局,先问什么,后问什么,应有条理地进行。提问一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这样学生才可顺着老师的思路作层层深入的回答。
③提问要做到宽题窄题相配合,使学生常处在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
④提问要有启发性,要能促使学生思考。不要问简单的对、不对,好、不好。
如阐释语:也叫讲授语,它主要是对所讲知识的解释、分析和阐发,这种语言 以简明、准确、条理清析为要。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 它。要将一个全新的知识和学生不明白的问题传授给教学对象,讲好阐释的 话是重要的。既要把概念原理等知识性的东西解释清楚,又要把怎样做的方法、要领传授好。阐释语要求规范、明了、准确、流畅,还要求针对学生特点,讲得通俗、生动、活泼,带有趣味性、启发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负担。
如结语:结语包括总结语和小结语。它可以是一堂课的,也可以是一个
问题的结语。结语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当堂消化、理解、巩固强化新学的知识,并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结语要求语言简 洁、明了、清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切忌虎头蛇尾,草率收场。最好能创设耐人寻味的结语,给人以悠远绵长的感觉。要防止只作简单重复,语言 乏味而无新意。
结语常用的有总括式、讲评式、歌谣式、布置任务式。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有助于学生明白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学到何种程度,就都是好的导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