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
刘艳秋
(河南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 476000)
摘要: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不同的文化习俗是语言交际的一个障碍。所以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时,仅仅给他们讲授英语知识、发音、词汇和语法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重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导入,只有理解了国家间文化渊源不同,才能更好的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差异; 导入
English Teaching and Culture Introduction
Liu Yanqiu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Shangqiu,Henan.476000)
Abstract: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nglish learners to know the different cultures of different countries.The purpose of learning English is to communicate.The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are barriers in communication.When we train the students’abilities of using language,only teaching them English knowledge、pronunciation、phrases and grammar is not enough..Teachers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ure introduction.Only in this way can students learn、communicate and use English language well.Key wards: English teaching;cultural difference;introduction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靠讲授英语知识、发音、词汇、语法和课堂活动是不够的,因为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而语言交流是不能脱离社会环境的。美国杰出的语言学家Edward Sapia [1] 在他的《语言》一书中写道:“语言有一个环境。使用语言讲话的人们属于种族(或许多种族),也就是说属于一个由于身体特征不同而与其它集团分开的集团。再者,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这些做法和信念的总体决定了我们生活的性质。”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和渗透,对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都是十分重要和不可忽视的。
文化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可以涉及到从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学、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到衣食住行、娱乐、休息、劳动、生产、风俗习惯、教育卫生、宗教信仰等方面。文化学家通常把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表层,即器物文化,包括一切有形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物,如建筑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戏曲文化等;中层,即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中各种体制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深层,即观念文化,包括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传统文化、社会心态、价值观念、风土民情、审美情趣等。[2] 著名语言学家邓炎昌也指出:文化不仅包括城市、组织、学校、建筑等物质的东西,而且包括思想、习惯、社会制度、家庭模式、语言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的说,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3]
不同的文化习俗是语言交流的一个障碍,文化内涵的差异会引起不同的文化感受。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应引导他们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训练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让学生懂得文化是一个广博的概念,而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智慧的积累,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与文化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也就是说,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讲,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包容文化,所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括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让学生学习某种语言而不知道这种语言的文化习惯,是不能正确使用这种
[4] 语言的,尽管他的语言、语法都正确。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适时提醒学生,由于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语言是客观世界的反应,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受到文化的制约,不同文化的人对同一现象会形成不同的心理联想和习惯认识,所以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很难找到一个意义及意义之间的联想都相同的对等词,中西方文化内涵的差异必然会造成词义、句义、联想、意义、比喻等语言想象的差异,如“红色”,中国人会联想到喜气洋洋,英美人却习惯表示气愤、罪行。如“see red”(发怒),“ red-handed”(正在犯罪)。“Individualism” 是美利坚民族在开拓西部边疆进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的价值观,是其文化的精华。依照这种价值观倾向所形成的社会理想和目标是个性至上、自由、民主、竞争、实用主义、效率等等。如果依照我国的文化传统,把individualism等同于“个人主义”是不符合原意且不恰当的,因为“个人主义”在我们的文化中是指那些从个人利益出发,只顾个人不顾他人、不顾集体利益的人,是被批判的错误思想。学生讲“政治家”总喜欢望文生义,喜欢用从“politics”衍生出来的“politician”,岂不知“politician”在英语文化中多指那些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身和其党派利益寻求私利的人,我们称为政客,含有轻蔑之意。在英美文化中,人们把从事政治事务、具备聪明才智且公正的政治家称作statesman。如果我们与别国党派的代言人交流,不懂得这一点,鲁莽的称他们为politician,可能会引起许多不愉快。
语言根植于文化中,文化氛围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同一语言所指的不同理解,因而造成不应有的误解和伤害。一次英语沙龙里一位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明文化的差异引起误解,从而使当事者双方利益受损。日本某公司与美国某公司在谈一项双方受益的生意,在双方陈述了各自的观点和利益以后,都认为可以签约。在日方总结性的发言中翻译用了“parallel”一词,而事后美方杳无音讯,究其原因才知道,日方用parallel想说明他们和美方的目的是一致的,希望促成这项生意。而按照美方的文化,parallel指两条平行线,是永远走不到一起的。所以美方认为日方根本不想做这笔生意,于是不得不寻求别的生意伙伴,使一项前景很好的合作失败。
“龙”是中国文化中神的象征,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我们认为龙代表神圣、权力、尊贵和吉祥。在中国封建皇朝时代,皇帝总是把自己与龙联系在一起,身着“龙袍”,称自己为“龙体”。在中国文化中常有“龙飞凤舞”、“龙凤呈祥”、“龙腾虎跃”、“望子成龙”等说法,表现一种赞美和好的希望。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常有龙在危难关头帮助人们降妖降水的故事。所以,我们中华民族常骄傲的称自己是龙的后代,龙的传人。但在英语文化中,龙“dragon”乃是一种恐怖的怪物(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是邪恶的象征,常与“凶暴”连在一起。在英语文化的传说中,有许多英雄与龙这种怪物做斗争的故事。不懂得这一点就很难理解Mrs.Rip is a real dragon 这句话。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同时反映在习语中。如中国人在表示一个人很有力量的时候常说“力大如牛”,而西方人不会用“牛”,而是as strong as a horse。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为农业大国,牛在中国发展史里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人们尊重牛,所以我们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座右铭,有“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样的赞美。而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以商业城市为中心,为了夺取财富,四处征战,其中战马功不可没。即使在农耕中马也是主要的牲畜。所以英语里有“work like a horse”(拼命工作),“on one’s high horse”(趾高气扬)等习语。我们从“西班牙斗牛士”中也可以知道,牛长期以来只是他们屠杀娱乐的对象。英语里还有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讲英语的人把猫头鹰当作智慧的象征。在儿童读物和漫画里,猫头鹰通常很严肃、很有头脑,基本上是智慧的结晶。然而,在中国的文化里,猫头鹰是恐怖的,是不详的动物。特别是迷信的人,怕看到或听到猫头鹰的叫声,认为这样是很倒霉。汉语中有“夜猫子进宅”的说法,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这一习语里的夜猫子即指猫头鹰。“Butterfly”一词在英语里是只漂亮的动物而已,而在汉
语的文化里却有轻浮的意思,如果你想夸一个女孩漂亮可爱,应该避免用This girl is like a butterfly。因为它会在不同文化的人群里产生歧义。
文化的创造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往往与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往往会反映在方方面面:如问候语、自谦语、祝福语、致谢语、恭维话、称谓语、吉祥语、禁忌语等等。在英、美文化里,熟人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学生可以直呼他们教授的名子,下属可以直呼其老板的名子,儿子也可以直呼其父亲的名子,以示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师道尊严是必须遵守的,并且权势等级辈分泾渭分明。学生直呼教授的名子、下属直呼老板的名子、儿子直呼父亲的名子,是一种不礼貌、冒犯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在英语语言的国家,父母听到别人称赞自己的孩子总是很骄傲,会向客人夸奖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成绩;而中国父母在提到自己孩子的时候总是说他们的孩子很调皮、不懂事、不爱学习等等,即使他们的孩子很听话,而且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中国人应邀到朋友家吃饭,往往会提前半个或一个小时,一则是礼貌,二则可以与朋友聊聊天,帮朋友准备饭菜。迟到是不礼貌的,必须道歉并有令人信服人的理由。而在英美国家,迟到5到10分钟是礼貌的,这样主人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准备饭菜、换衣打扮。提前到却是不礼貌的,因为这样会使主人感到慌乱、措手不及。宴请结束后,英美国家的客人马上提出告辞是不礼貌的,特别是拜访时间较长,在客人提出告辞和真正离去之间应有一个短暂的时间间隔,约为15到20分钟。客人起身告辞,主人一般会送至门口互道“Goodbye!”在中国,除非主人一再挽留,客人一旦表示告辞就会马上行动,主人会反复叮咛“走好”、“慢走”,一直送出门外、街上或送至汽车站。
英语国家的人因不了解中国的文化,闹笑话、造成误解的事也时有发生。在中央台的一个综艺节目里,外国人回答中国的歇后语,由于文化的差异,他们给:“黄鼠狼给鸡拜年”接的歇后语是“新年好”。“屎壳郎戴花”—“结婚”等等。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也进行着相互的渗透。如现在中国人,特别是知识阶层,见面打招呼用“你好”的越来越多,正逐步代替“吃饭了吗?”“你到哪儿去?”等旧的、涉及人隐私权的呼语。面对别人的表扬,越来越多的人回答“谢谢”、“谢谢你的夸奖”,而不再忸怩不自在的说“哪里,哪里。”中国人见面的握手礼来自于西方国家。在打招呼、作介绍时,中国人和美国人都进行眼神交流,但不会紧盯对方,以避免使对方惊讶和不自在。中西方的神话和童话故事中,最后的寓意往往都是告诉人们:与人为善、帮助他人、诚实有爱心总是得到好报;而行恶多端、狡猾妒嫉、陷害他人、不诚实的人总是要得到上天和神的惩罚。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和渗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真正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懂得怎样在国际交往中保留和发扬中国的文化,尊重和接纳西方的文化;才能跨越语言的界限,以开明的态度,从不同的视觉看待和处理因文化的异同而引起的世界观的不同与相同;才能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运用语言更好地交流沟通,让语言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Edward Sapir(1921)Language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221
[2].陈建民.语言与文化面面观 [A]《语言与文化》[C] 胡文仲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3].邓炎昌.语言与文化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4].陈云芳.论文化因素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N]《英语辅导报》第23期2002-2003 学年度
[5].杜学增.中英文化习俗比较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
作者简介:刘艳秋(1955,9月---),女,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主要从事语言与文
化研究。
通讯地址: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外语系
邮政编码:476000
电话号码:0370—2592889
e-mail: liuyanqiu00@tom.com
第二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出现了太多的变化,英语课程改革在探索中不断前行,英语课程的新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深入,然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春色”,透过斑斓进行思考,我们今天的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很多情况下我们传授的仅仅是语言的知识,语言背后的文化现象恰恰被我们所忽略,很多的学生在现实的英语交际中,言不由衷或是词不达意,也就是所谓的有“知识”而没有“文化”。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下面将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本文将从文化背景、人文思想等方面入手,阐述小学英语中文化的导入的运行。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文化导入
小学是培养学生对英语认知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它在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开阔视野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英语中,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学模式普遍存在着教学简单化、书本化,只着重单词与段意的理解,以死记硬背作为主导教学模式,配合单一枯燥的口语训练,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呆板的学习思路。所以,在单一的教学模式中注入文化因素,使学生在认知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其背后所存在的文化背景,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列为重要目标之一,并具体规定了小学英语教学要实现的跨文化目标,诸项跨文化目标能否实现,有赖于我们教师是否能够挖掘出教材的文化因素,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下面,本人将从文化导入的内容、文化导入的切入点、文化导入的形式以及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来谈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导入的内容
我国语言学家张占一(1990)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按功能划分为两种: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知识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教育、宗教、法律、文化艺术等文化知识;交际文化是指两个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在进行交际时,那些影响信息准确传达(即引起偏误或误解)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它包括问候、致谢、称呼等习语和委婉语、禁忌语等。例如“爱人”这个词,如果不懂它的特定含义,在与英美人交际时就可能被他们误解为英语里的“lover”即“情人”的意思。这就是由于缺乏交际文化知识而导致的交际失误。
既然文化可分为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那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文化导入的内容可以偏向于交际文化知识。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
方面人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例如,英语中的禁忌语多与“privacy”有关。许多个人情况如家庭、婚姻、信仰、年龄、薪水等都是个人隐私,所以,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能询问或者涉及有关他们的私人情况。而学生由于受到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常犯这种错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我们认为对个人情况的询问体现了亲密、关怀。又例如,教师走进教室准备上课,学生齐声说:“Good afternoon,teacher”,教师应该告诉学生,“teacher”这个词在英语里不能作为称呼语用语,这个
句子应
改为:
“
Good afternoon,Mr.Liu/Ms.Xu,Mrs.Brown”等。当然,也可以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般来说,教学当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具体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与词语有关的文化;与篇章有关的文化;与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有关的文化。
二、文化导入的切入点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来进行的,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准则、不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理解文化必须掌握语言,掌握语言必然涉及理解文化。正所谓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塑造语言。语言的差异是由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所以,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共性与个性,引导他们去辨别语言差异,自然成为掌握外语的一把金钥匙。
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在我的实际教学中,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可以极大地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当我在讲解到关Thanksgiving,Ladies first,Hamburger,Sandwich,”等方面课文知识时,同学们都表现出了超强的求知欲望,这样他们不但记住了一些英语单词,而且还知道了西方的感恩节和万圣节的来源,以及这些节日的一些风俗习惯;让他们知道了我们经常吃的三明治、汉堡包的起源、发展和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男生也开始透露出了绅士风度。就这样,通过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来进行英语教学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并且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再如在教授“food and drink”以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让他们对于中西方的饮食以及饮食习惯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同学们自己思考总结,这时候,同学们都会积极参与,而且人人有话所讲,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高度热情。由此可见,利用传授文化背景知识这个切入点,来进行英语教学,能更有效地进行英语教学,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处于愉快之中。
三、文化导入的形式
英语文化导入主要包含词汇的文化内涵、文化典故与约定俗成等文化背景知识。如前文所述,英语课轻松的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习压力,还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所以,丰富的英语课堂形式,要有相适应的文化导入模式,也是英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的重要部分。
1.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在过程中学得文化背景知识。因为中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平时较少的接触到语言环境,遇到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时通常会费解,有时甚至会错误地认为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完全与我们的相同。一般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多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接触到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在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可以精选各种典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材料,将它们很好处地运用到课堂上去,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课余的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英语简易文学作品。
2.创设语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对英语文化的理解。语境就是语言的运用环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是一种语言形式,是以实现交际为最终目的,因而语境尤为重要。合理、有序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帮助学生发展交际能力的辅助手段。教师应该努力创造英语文化氛围,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来提高学生其对英语运
用的能力。这些实践活动包括听、说、读、写、观察看电影和录像、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等。运用多媒体开设试听课每周给学生播放教学录像等等。教学活动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寓教于乐。还可以开设调频广播语节目,播放录音材料,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把英语学习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娱乐等各种场合中,使他们在校内外时能与英语打交道,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还可以指导、鼓励学生踊跃地去参加英语活动,帮助他们搞英语角、英语沙龙等等,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外教接触,邀请他们在课堂内外进行英语话题谈论,如英美文化、英美历史背景等等,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跨文化问题向他们请教,积累知识。让其对“文化”的认识更高,更全面。
3.利用比较法,让学生感悟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差异。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通过对比去发现两种文化的不同。这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重视自由、科学研究精神以及民主和法制,而中国文化则十分强调中庸之道。所以,英文中有许多词都由self'构成,例如“self-help”,“self-confidence”和“self-respect”等。另外,“I(我)”每次登场都要大写以突出自我价值。再如对比英美人和中国人对恭维和谦虚的不同反应,对比不同国家两个民族对家族称谓的区别;送礼、宴请、招待、打招呼的方法和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又知道了本民族的习俗。
就拿称谓为例,在英语亲属称谓系统中,cousin可指代所有伯父、叔父、姑妈、舅舅、姨妈的孩子,而且没有性别区分,而在中文中有明确的称谓,如堂兄、堂妹、表兄、表妹、姨兄、姨妹。这说明了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亲属关系复杂,有明确的区分,而西方的小家庭,没有区分的必要。
四、文化导入的实践意义
文化和语言血肉相连,水乳交融,彼此难分,我们应该把英语教学放在社会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考量。英语教学不能把目光集于语言系统本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样只能是“雨过地皮湿”,没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应该走进历史。纵览诸多语言现象,就事论事显得苍白单薄,反倒说不清楚。总而言之,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和手段;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文化应该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使英语学习根植于博大的历史文化之中,建立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之中。
对于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导入、渗透,虽然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认可,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二者却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没有融合为一个整体,而是为传授文化而讲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离开文化,语言就没有它的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早已被人们认可。语言为文化而创造,也因文化而发展,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文化导入问题上,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性致使英语教学应有二
者相融的指导思想,即因为人们在某种情景下,需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相应的语言材料才会应运而生。语言材料此时所承载的意义远不只在它的外延内容上,而更是在于其表层下的深层文化意义,即词语的社会文化色彩、民族情感、心理因素、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内涵上。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自觉地将语言与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有了这种指导思想,语言的学习才能变得容易,而且也会更具生命力。所以,这样的英语教学首先要求师生有跨文化的意识及敏感性,教师既要了解西方文明的精神,熟悉英美文化又能从中西文化对比中凸现语言使用的差别,从而引导学生在语言与文化浑然一体的环境中学习语言交际。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文化创造力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一种主动从外国文化源泉中摄取新东西的潜能,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体现和补充;有利于知己知彼,不会使小学生对外国文化盲目崇拜,变成“哈韩族”、“哈日族”、“哈美族”……;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机械的死记硬背,完全符合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学到真正活的英语。懂的英语。
【参考文献】
[1]布鲁纳着,邵瑞珍译.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曹文.英语文化教学的两个层次[J].外语界,1998.[3]林汝昌.教学语言——一个仍有待研究的问题[J].外语界,1996[4]陈琳、王嫱、程晓堂:英语课堂标准解读,2003.5 [5]沈小明:在游戏中学英语:小学教学研究,2003.5 [6]许爱君: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 [7]李秀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导入”设计 [8]王振亚.实用英语语言文化[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8.85.[9]彭晓蓉.从学习汉英习语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J].宣传与文化,1999.52.
第三篇: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_许文霜
晋
江 题目: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课
改
单位:陈埭镇高登小学
撰稿人:许文霜
电话:***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引言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学习一种外语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可以说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也离不开文化教育。当今社会外语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对交际理论的研究发现,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从目前英语教学来看,对文化知识的教学还不够重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师传播语言时应该坚持文化知识的渗透,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学界越来越认识到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教学不仅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播,而且还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所以是否把跨文化教育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和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
2、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 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文化因素教学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由此可以得出,文化因素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同时小学《新课堂标准》又强调:“要认真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深入了解文化知识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高,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本民族文化,最重要的是学好英语文化。
《新课程标准》说:“„在其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英语教学时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处理好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新教材的编写,充分分析了文化因素,诸如问候、介绍、告别、道歉、邀请、感谢、祝贺、打电话、约会„容入到课本中,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与英美人在进行交际时,会出现不理解对方的现象,导致双方出现误解,小学英语教材和考核中渗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所具备的文化背景知识决定了其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进而决定了英语水平的高低。
教育部英语课程研制小组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靠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已经相当重要。
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材料,其中包含着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开展跨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法的束缚,比较注重意义的讲解而很少涉及文化知识教育,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似乎认为,只要掌握了词汇、语法、语音,就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实际上,在具体情景中,不了解文化背景会造成词不达意,产生歧义和误解,目前小学还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讲解课文时,还要讲清它所包含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少受母语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英语学活,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还有助于学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身,提高文化修养。
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课程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国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正确理解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文化来源于社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古德诺夫是这样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往往有着各种各样信息。”语言的发展体现着文化的发展过程,文化促成丰富语言的形成。学习英语必然要吸收西方文化,所以在学习中必然存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我们在使用语言时,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语言交际意义,如果不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交际中,往往出现问题。”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我们加强文化的渗透,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3 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可以促进语言进行交际,我们学习语言就是为了进行交际,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具备了语言能力不一定能够进行很好的交际,因为还要加上社会能力才能更好的达成共识,如果在教学中加强文化因素的导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我们知道中西方存在着许多文化上的差异,如果我们没有进行文化的学习,就会遇到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习文化,分析文化差异,在教学中清晰的为学生讲解文化知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交际中正确的轻松的交流,避免太大的干扰。
2.4 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学习英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学中,主要注重语法、词汇、意义的讲解,而很少涉及文化方面,”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是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运用中国式英语引来了不少笑话,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文化因素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学生习惯依赖老师,缺乏学习主动性,应试教育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美文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记单词,做练习上。可想而知,太过重视语法而不重视文化的导入就会影响学生的实际交际,虽然学生对语法、词汇掌握不错,但是在实际交际中会出现语不达意,不符合常规等现象,究根寻底就是我们缺乏文化知识的教育。
比如:我们在讲解情景对话时,------Is that Amy speaking?-----Yes _______? A who’s that B who’s this C who are you D Who’ Amy
如果选择Who are you 正符合中国文化而且符合语法,但是中西文化不同,英美人要说 Who’ that 才符合常规。
又如:中国人在听到赞扬话时,一般会有这样的反映 Your skirt is so beautiful.No, I think it is usual.Why? Don’t you think so? No.I don’t think so.从语法上说,它并没有语法错误,但是他不符合英美人的表达习惯,实际上,学生应回答Thank you。
事实可以说明专学语法和词汇并不能和外国人正常交流,单纯学习语言知识,而不了解西方文化会造成误解,所以文化因素应该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2.5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某些表现
2.5.1 我们在讲解称谓时可以适当融入中西文化不同的讲解,学生容易把许老师说成Teacher Xu,而对于英美国人来讲,他们称呼人一般用把未婚女性称Miss 把男性称 Mr.把已婚女性称Mrs.,学生一般称一位同志Uncle Li 这符合中文的习惯表达方式,如果我们在英语国家也用这种方式称Uncle Bush 对方听了会觉得很奇怪,英语一般只有关系非常亲密地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一般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2.5.2 中国人一般说:你要买什么? 而美国人说What can I do for you ? Can I help you? 从这可以看出中国人纯粹从买者和卖者的角度出发,而美国人把他们的顾客当成要帮助的对象。
2.5.3A: Your clothes look beautiful.B: No, it is usual, just so so.A: Happy birthday to you!This is a present for you.B: Thanks.然后把礼物先拿到房里藏着,等客人走了再打开来看看,我是这样讲解的: 中国人对于赞美一般回答是哪里哪里,不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东西都说不是很好,其实中国人习惯用谦虚的话来回答对方。
而英美人一般回答表示感谢。
一般别人送中国人礼物,他们都先收起来,等客人走了再看,而外国人则喜欢当着众多人的面打开礼物,称自己多喜欢这个礼物,然后表示感谢。
2.5.4 中国人打招呼一般问“你吃饭了吗”如果这样跟英语国家的人说,他们会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而英美人一般以谈论天气、体育、交通、兴趣爱好为话题,这是最基本的常识,应该与同学们讲清楚,否则会闹出不少笑话。
2.5.5 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感觉很奇怪,很生疏,而在西方国家,在一切场合不管是朋友还是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都用Thank you,引导学生不管何时何地对何人,受人恩惠或接受意见或得到赞赏等等都应该说谢谢。
2.5.6 “中国人请客,总不忘给客人不停地夹菜,明显有主客的关系,而英美国家,他们会说Make yourself at home 把这里当作你们的家,中国人总喜欢一请再请,来表示诚意而英美人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他们尊重对方选择。”
2.5.7 外国人有很多禁忌,他们对年龄、收入、外貌、婚姻 很敏感,泛泛之交的朋友一般不能问,因为这是他们的隐私,而中国人倒没有这些禁忌,如教材中问及对方年龄的对话,老师要马上作出一些说明,又如,中国人喜欢问“你要去哪里啊”“你在干什么啊”而外国人不喜欢,他们认为这是在试探他们,有点像在监视他们一样。
2.5.8 西方人很注重独立,子女们很早就独立生活,而中国人总是对子女爱护有加,绝不让他们受到半点委屈。
2.5.9 词汇方面也有不同,如 as strong as a horse(壮如牛)Talk horse(吹牛)
中西方用的动物不同,但表示的意思差不多。每种语言都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特有文化,例如,You indeed are a lucky dog 把它翻译成汉语就是你真是一只幸运狗,要知道狗在汉语中是相当于骂人的,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骗你,我是小狗”“走狗”“癞皮狗”等等,而英语这句话是说你真是一条幸运狗,因为西方人对狗的态度跟中国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要运用好这一语言,要通晓这一语言的文化。
2.5.10 语言表达习惯不同,我们在讲解征求对方意见时,中西方的回答方式是不同的,这要跟学生讲清楚,中国人喜欢从正面入手,如:今天天气很好,而西方人则相反,他们从反面入手,采用反问的形式,如:You like tea , don’t you ? It is a fine day ,isn’t it ?
2.5.11 中西方文化差异还表现在节日方面,双方有各自不同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节)the dragon festival(端午节)mid-autumn day ,(中秋节)而英语国家有Christmas day(圣诞节)Easter(复活节)Mother’ day(母亲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Valentine” day(情人节)April fool’ day(愚人节),当然节日的文化也不同。
2.6举例说明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我在讲解小学英语第四册第三讲时是这样讲解的,Amy和 Lingling是同班同学,Lingling在看一本有关伦敦的书,因为Amy 自小生活在伦敦,伦敦又是他的故乡,所以他有板有眼地向Lingling介绍伦敦的情况,现在我们来学怎样描述城市和景物„
接着我向同学们介绍伦敦的情况,伦敦是英国的首都,是个大城市,历史悠久,名胜众多,有伦敦桥、伦敦塔,大本钟等等。
接着我讲解一点中西文化不同,我还涉及到美国的首都 What is the capital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 从中导入一点文化气息。
又如,我在教小学英语第八册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讲的是中西餐,What do you want ?
I want „
首先我讲解Can I help you ?在中国,服务员一般问顾客是说:你要买什么?纯粹是买者与卖者的关系,而在西方就不同了,他们使用Can I help you 我能帮助你吗?以朋友的关系出发,出于真诚,能为别人做点什么。
接着讲货币不同,中国用的是人民币,而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 等等则使用美元。
接下去讲讲中西餐不同,鼓励同学们去西餐厅感受一下和中国餐厅的不同。接着我讲解一则笑话,一位翻译家陪美国人吃饭,当他们吃完了中国的美味佳肴之后,翻译家说道:What staple food would you like? 意思是你想吃什么主食,这位翻译家虽然语音、语法相当好,但是美国人却听不懂他的意思,因为美国人一般把一餐中吃得最多的食物称为主食,他们已经吃了很多菜肴,所以美国人感到很奇怪,而中国人却以米饭、面食为主食,这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结语
在现代外语教学中,可以说文化干扰是公认的难题之一。所以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单纯注重语言知识教学,而要求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差异及对母语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在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进行总结归纳,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提高。外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的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大面积全面地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质,这既是英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跨世纪的中国一项紧迫任务。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认识到外语教育是跨文化教育的重要一环,把语言看作是与文化社会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并在教学大纲,课堂中全面反映出来。
第四篇: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从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英语教学谈起
一、前言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这已是不可置疑的事实。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象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在这一国度里与人进行正常的交际。现行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与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为什么要进行文化教学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我国,外语教学中的文化热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胡文仲,1997)。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一个跨国公司若想在众多国家和地区创造高效益,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是经济成功,而且是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2.了解文化知识是学习语言知识的关键
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准则就不可能真正学习语言,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能教好语言(宋飞,1998)。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语言受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反映了某种文化的独特之处(杨平,1994)。离开了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如果不了解目的语的文化(target culture),我们就很难理解某些词语项目的意义。如:grammar school可以望文生义为“语法学校”,实际上现在指为升大学的学生而设立的中学,即大学预料。
3.文化知识的教学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主要目标。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王勇,1998)。我们必须明白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是相辅相成的,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
三、文化教学的内容
人教版初中第三册课本的内容设置很大部分是结合日常生活、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展开各种交际会话,因此文化教学的内容主要是与各种交际环境有关的文化。
1.称呼语
在Lesson 34中楼上的住户因为给楼下的住户带来噪音而道歉说:“I’m very sorry, comrade.”“comrade”是很典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称呼。在西方,常用Sir和Madam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岁或二十几岁女子可称呼Miss。但是,有时陌生人之间也可用表面上很亲密的称呼,例如:love,dear,pet, honey,sweet-heart等。这在英国某些非正式场合用得特别普遍,如在市场上商贩和顾客之间,在公共汽车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但是,最近有些女性(特别在美国)反对男人这样称呼她们(潘景森译,1987)。
Lesson 34中一班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一间工厂,学生们称呼一个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是常事;在许多农村,同村的平辈基本都以兄弟姐妹相称,尽管他们未必有血缘关系。但是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Jenkins”,“Auntie Brown”,对方听了可能会觉得不大顺耳。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Don”(胡文仲,1997)。应该指出,按英语习惯,亲属之间是直接用名字相称的。如果不用名字而用表示亲属关系的词称呼长辈时往往降一辈来称呼。例如:great uncle可称Uncle Jim。实际上,用Great-Uncle Liu之类来称呼一个人,听起来不太顺耳,而且许多西方人也不喜欢别人用grand-或great-之类来强调自己上了年纪(邓炎昌,1995)。
2.感谢与答谢
“Thak you”这句话不论中、英文都用得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物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或对主动提供帮助、其他种类主动提供的东西表示感激。但是如何准确地使用这句话,两种语言之间是有差别的。如 Lesson 1中给老师送礼物时的一段对话: —Happy Teachers’Day, Miss Zhao!Here are some flowers for you, it's our best wishes!
—What beautiful flowers!Oh, a diary, too.Thank you!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地道谢(胡文仲,1997)。
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谦虚,但英国人往往以“Thank you”来接受。
汉语里在亲密朋友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是不大习惯用“谢谢”的。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者表示在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但是,在英语中,不管是对陌生人还是亲密朋友,几乎在一切情况下都用”Thak you”,不用则常常显得太无礼,可能会被误认为这个人把别人的帮助当作是理所当然的。“Thank you”除了用来表示感谢之外,还可以纯粹地表示礼貌。当一样东西从一个人手里转递到另一个人手里时,那个人习以为常地要说“Thank you”。如:当学生把练习本送交给老师时,老师一般要谢谢学生;如果某个人给别人打电话,在通话结束时,对方会感谢另一方打来电话,即使彼此并未有什么特别的帮助,也可能会讲这句话的(潘昌森译,1987)。
3.恭维与赞扬
恭维语在美国社会的各种场合经常、广泛地使用,起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它们就象问候。感谢及道歉语一样成了一种套话。在美国社会中,人们通过赞扬、夸奖来鼓励某些合自己心意的行为。在美国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通过赞扬来鼓励学生,如:
You know something, Tom.You did a good job.又如 Lesson10中,Class 3的学生赢了校运会的接力赛,老师在班上称赞道:
Well done, everyone!
人们也通过赞扬和恭维来建立及维护社会关系,还常用它们来代替道歉、问候、感谢等套语,如:
That's a delicious dinner.Thanks for having us.也用它们来缓和批评的锋芒,如用 compliments + but/though + criticism的形式: Listen, I think you are doing a good job with their classes, but please tell them to stay out of the office at lunch time.两位关系密切的朋友之间,在坦率地评价对方做的事情之前通常要先赞扬一番,如:
On the whole, the play was a great success but the ending still left something to be desired.两位近来不曾相见的朋友或同事再度相见时常恭维几句作为问候的一部分或代替问候套语,如: Hi, Mary,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You look so good.You've lost weight.(吴长镛,1996)
在美国社会中赞美、恭维语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恭维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的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美国人一般避免恭维后者。因此恭维别人的发型很多,恭维别人漂亮的头发很少。人们经常恭维别人漂亮的衣服或明显的减肥,但很少恭维别人说:“You are beautiful”而常说:“You look nice/You are looking good today.”一方面,“good”和“nice”比”beauatiful”要弱;另一方面,用了look似乎表示这种状况并不是永久性的,而可能是努力的结果。有时在这种笼统的恭维后面再具体恭维某人的发型、服饰或减肥。人们经常赞美的其它东西是家具、房子、汽车及别的财物,如:“I think your apartment is fantastic.”有时也称赞对方的孩子可爱,偶尔也夸奖对方的其他亲戚、朋友等,如:“Your baby is adorable.”“I like your friends.” 除上述诸方面外,赞扬、恭维得最多的是某人通过努力或技术做出的成绩,如干得很好的活、技巧很高的比赛、一顿好饭等。在这一类的赞扬、恭维中,人们的注意力不放在某人的技术、天才或艰巨的工作本身,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努力的结果,如:“You do this kind of writing so well.It has just the right tone.(吴长镛,1996)
对别人的赞美、恭维,最普通的回答是说:“Thank you.”有时人们甚至可同意夸奖的话,例如:
— What a lovely room you've got!
— Tank you.Personally I think it's one of the nicest in this block.(潘景森译,1987)
但是象这样表示同意的话通常只能用来谈论东西,而不能用来谈论能力。有时可以否认或贬低受赞美的东西的价值,但又不明显地 否认对方的赞美(即部分接受,部分不接受)。做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未具体受赞美的某种特性。如: A: Oh,this house is adorable.B: Well, it's really small, though.(吴长镛,1996)有时可以作相应的讨论,既不表示直接接受又不断然拒绝,如: A: That's a lovely blouse you're wearing!
B: Well, I went shopping on Saturday and happened to see it in one of the stores.有时也可以用夸奖话回敬对方,如: A:You are looking very smart today.B: Thank you.So are you.有时也可以老老实实地讨论夸奖活,如:
A: Oh,you've had your hair permed!It looks beautiful.B:Do you really think so?I wasn't sure whether it suited me or not.如果感到夸奖的话不真实,可以老老实实地表示不接受。如果中国人主要是出于礼貌夸奖外国人讲的中国话,那么外国人就可能这样回答:“Oh,I wish that were true!”(潘昌森译,1987)
当别人称赞自己工作干得出色,回答时往往说自己运气好或者工具好,也可说是由于努力的结果,而非天才。如:
①A: Boy,that's nice work.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B:It's easy when you have good tools.②A:I really like the way you play banjo.I heard some licks there I'd never heard before.B:Well,they just come from sitting and practising.在美国社会中,绝大部分赞美、恭维的人和受赞美、受恭维的人年龄、地位相仿。如地位不同时,通常是地位高的人称赞、鼓励地位低的人,称赞他们的能力、表现等。而地位低的人称赞、恭维地位高的人的时候,通常是赞美、恭维他们的外表或个人拥有的财物等(吴长镛,1996)。
四、文化教学的方法 文化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比较法
2. 比较外国和本民族文化的异同。可以从称呼、招呼语、告别、作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比 较。如Lesson17中表示关心的对话:
A:Hello,you look tired today.B:Yes,I went to bed too late last night„
A:You'd better go to bed earlier tonight if you can.这样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根据英文习惯,A只须说“ I do hope you'11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这类肤浅的说法以表示关心。反之,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心,除非双方是父母子女关系(潘昌森译,1987)。
2.课堂交流或专题介绍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国外文化方面的资料,如画报、杂志、图片等,研究不同国家人民的服饰、装饰、发型等,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审美标准,较直观地了解外国艺术、雕刻、建筑风格和风土人情。利用电影和电视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有什么节日,怎样庆祝节日,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讲出自己的观点。有时可以邀请中外有关专家以及曾经留学或访问过英语国家的人士作这方面的专题报告、系列讲座等。也可以建议学生多读国外有关游记、人口统计、民意调查、官方思想研究、时事评论等方面的书,从中了解文化。
3.阅读文学作品
由于文学作品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景导致了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发生,因此,要想了解新学语言国家的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结合课本介绍词汇的文化内涵
教师在语言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总结一些具有文化背景的词汇和习语。例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de”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邓炎昌,1995)。
5.角色表演
教师让学生熟读课文对话后.学生派定角色,进行模仿角色表演。如Lesson 1 中教师节学生向老师送礼的一段对话,学生可以进行模仿表演。初时可跟课文一样,待熟练后,可以表演进其它东西和回敬各种赞美的话语。
6.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的形式更是多样化了,可以让学生欣赏或学唱英文歌曲。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演剧。从演剧的反复排练中切身地体会外国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行为。也可以搞化装晚会,使学生感受外国文化的氛围,置身于异国文化的生活中。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既要注意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离不开了解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是培养语言得体性的重要前提。传授文化背景知识应尽可能具体化、形象化。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中外文化的差异。让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在平时看报或读书时,做个有心人,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融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参考书目:
1.潘昌森泽,Hesen Oatey著《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2.李立贵“谈谈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的方法”,《国外外语教学》,1998 3.吴长镛“美国英语中的恭维语”,《国外外语教学》.1996年第1期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宋飞“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6.扬平“词汇的社会文化特征”,《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年第3期
7.王勇“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 8.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华南师范大学外语文化学院 梁绮云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4期)〖相关课件请到: 课件下载 栏目下载〗 〖相关视频请到: 优质课视频观看〗
中学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
第五篇:小议小学英语教学导入法
小议小学英语教学导入法
摘要: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非常容易在课堂上走神,降低学习效率,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积极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所谓的课堂导入就是指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课之初采取的方法或者策略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课堂导入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将学生导入到下一课程的学习中去。它是课堂的桥梁与地基,如果桥梁搭建的好,很容易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规,反之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小学英语课堂可以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因为面对的受众是一群心智尚未健全的孩子,他们的思想太归于活跃,在英语课堂上很容易走神或者跑偏。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课本,深谙课堂导入之道。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节课,一个良好的开端已经是胜利的一半了。英语教师应该遍寻良法,博得满堂彩的效果。由此可见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要知道一堂精彩的英语课,一定是从精彩的课堂导入开始的。课堂导入若能生动有趣,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眼睛里就会散发出攫取知识的光,反过来也会刺激老师讲课的激情,从而使课堂变得活泼生动。
一、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导入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健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生硬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更具有生动性与直观性,课堂效率特大大地提高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积极备课,利用课件为学生准备一节生动、传神的英语盛宴。而且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基本上都处于十岁左右,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情景导入教学,更容易吸引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所以说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丰富性、直观性,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情境。
小学英语教师在准备课件的时候,要认真研究课本知识,根据教学的内容制作出符合教学目的的多媒体课件,切忌不能过于浮夸,要让学生处于英语学习的环境中。比如说笔者在进行 “Animals”教学的过程中,就实现准备好了教学时所需要的视频以及图片,甚至于笔者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英文版电影《狮子王》的片段。在课堂的开始,打开课件,孩子们看到了绿意盎然的大森林,伴随着声音,动物们陆续出场了。花草树木都是色彩缤纷,动物的形态多样。然后笔者在根据教学内容配上标准的英语发音,这些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英语课堂很快安静下了了,跟随着多媒体技术孩子们很快地就记住了动物们的名称。
二、利用实物,进行实物导入教学 实物导入法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经常能用到的一个实用的教学导入方法。因为小学英语所教授的内容都比较浅显,大部分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所以笔者就经常会带一些小东西进行实物导入教学。比如说笔者在教学生们水果那一章节的时候,就事前跟学生商量带了多种多样的水果,有banana , apple , peach , pear等。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笔者就拿出这些水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学生这些水果的英文名字应该怎么读呢?卖了关子之后,在进行解答,这也是设置疑问导入教学的一种的方法。在进行实物导入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遮住眼睛走到讲台上,摸水果问答问题,比如: “What’s this ?”
“Touch it and guess.”“What colour is it ?”等等,很自然地就导入了新课,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
三、利用歌曲进行导入教学
现在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十岁左右,他们好动,活泼,爱表现,喜欢唱歌。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时候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歌曲中得到满足与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导入方法会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英语材。例如笔者曾经在教授学生基本的单词的时候就利用ABC歌,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在教学颜色词时,我就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ur song。让学生聆听这些节奏比较欢快、曲调明快的英文歌曲,一方面符合小学生情绪记忆相对较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另外一方面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音乐导入课程的方式是微妙的,过程是美妙的。在这个过程
中它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愉悦,使人产生联想和共鸣,笔者在让学生欣赏《Old MacDonald had a farm》这一首歌的时候,歌词中的“duck”quack—quack—quack,“cat”miaow—miaow—miaow,“cow”moo—moo—moo,“pig”oink—oink—oink等动物的叫声,在优美的节奏与欢快的曲调的映衬下,给学生来带来整片的笑语欢声,整个教室洋溢着愉快的气氛。
四、利用学生好动的天性,进行游戏导入教学
玩游戏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利用游戏导入教学,将游戏纳入课程的一部分,这听起来虽然有点离谱,但确实切实可行的。要知道洛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教育儿童最好的一个技巧就是把儿童们应该做的事情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适当的有趣的游戏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课堂导入方法,值得广大同行相互推荐。笔者在进行小学英语三上Unit 2 Part B中关于身体部分的单词教学的时候,就采取过这样的游戏导入方法,首先我与学生们共同制作了一些可以自由活动的木偶的全身图,隐藏了木偶身体的关键部位,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猜猜少了什么,如body、finger、leg、foot、hand,孩子们在游戏中很快记住了这几个词汇,一方面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为下面一个环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一举两得,美妙至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教学的导入方法时多种多样的,方式也是层出不穷的,只要英语教师乐于探索,最终都会找出适合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的导入方法。但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是关键,把握课堂教学内容与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切不可为了形式忘记了内容。
参考文献
[1]刘莹、谢乃莹、王晓东主编.小学英语典型课示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2]莫静声浅谈谈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特点[J]基础教育研究,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