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周长的教案(终)
认识周长
常熟市练塘中心小学 陆英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第五册第61—6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 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量、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计算周长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习纸,水彩笔,每个小组一个材料袋(三角形、树叶、1元硬币、绳子、尺、表格)。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一)理解边线。
师:老师家里的小弟弟这学期也上幼儿园了,最近他们老师在教他们手工制作,看看他剪得好不好,你觉得怎样才能剪的好呢?
要想剪得好,要沿着边线剪。(板书:边线)
3、指一指。
(2)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一周的边线吗? 学生上台指出后,电脑显示。
(3)出示树叶:它的边线在哪里?(学生上台指出后,电脑显示。)
出示树叶中间的那根茎,问:这是不是树叶的边线?(不是)
(二)揭示周长,引出课题。
(1)电脑出示图,师: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一周的边线。这一周边线的长有个名字,就是周长。(板书: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2)描一描。(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请拿出水彩笔,选择两个你喜欢的在纸上描一描。
交流:谁来评一评他们描的怎么样?(选择几个学生作品上台展示)学生评价。
(三)生活中找周长。
1、提问:你还能找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的周长吗? 选几生交流:谁愿意来说一说。请学生上台指出周长。(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师:周长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请看: 电脑出示图片:镜框的周长、跑道的长……
师:那么我们怎样来测量物体的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呢?
二、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合作探究。
①谈话:请大家看这三件物品。(出示三角形、树叶和1元的硬币)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信封,里面有这三样物品,还准备了一些测量工具,有尺和绳子。请大家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电脑出示)
选择什么测量工具?怎样测量周长?组内怎样合作可以测量得又快又正确? 四人小组内讨论这几个问题。②小组合作:
下面进行小组活动:请组长拿出信封,小组内合作测量出它们的周长。并把结果填在表格中。比比哪组合作得又快又好!学生活动。
2、全班交流:
A提问: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测量三角形的周长?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1)量出三条边的长,再相加;(2)用一根细线沿三角形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3)把三角形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三角形的周长,在这些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测量三角形的周长可以用量的方法比较方便。(板书 三角形:量)B提问: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1)用绳子沿树叶的边线围一围,然后把绳子放在尺子上量一量,这段绳子的长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2)用尺量。
你认为测量树叶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板书 树叶:围)C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学生可能会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或滚的方法呢?(板书 硬币:围、滚)
3、小结: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合适的方法,像测量三角形这样的直线图形时一般用尺量比较方便,而测量象硬币、树叶这样的曲线图形用围的方法比较好。但是不管用哪种测量方法,我们都是去测量了这些物体的什么?(得出:一周边线的长。)
三、实践练习,提高能力
1、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现在老师告诉你每条边的长,你能很快算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出示每个图形,教师说出边长。学生独立做在练习纸上 ①三角形:5厘米、5厘米、6厘米。
预设: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生3:5×3+1=16(厘米)
②三角形:3厘米、3厘米、3厘米。
预设:生1:3×3=9厘米
生2:3+3+3=9厘米
③平行四边形: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预设: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生3:4×4-2=14(厘米)
2、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图,(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厘米)提问: 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16厘米)
长方形呢?(14厘米)
提问:现在把这两个图形拼起来,它们的周长是多少?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计算周长。
交流,得出是26厘米。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知道什么是周长吗?
第二篇:《周长的认识》教案终稿
周长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修订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描、估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
2.通过量、算、围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图形周长测量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思想、对应思想、化曲为直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辨析周长长短与图形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师:描、测周长探究单
生:卷尺、直尺、毛线、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师:小胖要减肥(课件出现小胖),爸爸帮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1)课件动态显示1
师:他跑对了吗?(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师:这条黑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2)课件动态显示2
师:这回跑对了吗?(没,还没有跑到。)
师:你来指指,对着这幅图说说,应该怎么跑。(学生上来指一指)师:说的很好,要是能把跑的过程也说进去就更好了。生:小胖从这里出发,沿着操场边线跑,再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3)课件动态显示3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伸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师:为什么是在这里停?(这里就是起点的位置)
师:是啊,小胖终于跑了真正的一圈。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回到了起点。
师:从这里出发可以吗?(换个起点)只要怎么样?(沿边线回起点)师: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呈现数据)生:400米
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操场一周的长度。)(补充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是操场的周长是400米。(补充板书:一周的长度周长)
二、丰富感知,深化概念。
1.辨周长描边线,完善周长概念。(1)完善概念
师:老师带来了一些物体,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如果有,周长是指哪里?请小朋友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描出来。
师:描好的小朋友请坐正。谁上来指给大家看? 师:不错,要是能边指边说就更好了。(从这里出发,绕着边线,回到起点)
师:小老师当的真不错,掌声送给他。师:谁来指一指钟面的一周?
师:这朵花的一周又是哪里呢?你们同意他的吗?为什么中间的花心不涂?(不是边线)同学们真是活学活用啊。
师: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没有把这个角描起来,它与其他图形的区别在哪里?(有开口)
师:也就是说,从起点出发„„(不能回到起点)师:所以说,∠没有办法描出一周。
师:这种没有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叫做不封闭图形。那左边这几个叫什么呢?(封闭图形)
师:那我们把周长概念补充完整。说说什么叫周长。补充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线,现在就是?(封闭图形)。它有一周了吗?(有)
(2)说说生活中的物体表面周长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你来指一指。(黑板面、课桌面、铅笔盒)
师:大家一起伸出手指一指,感受一下课桌面的周长。(边指边说:桌面一周的长度,铅笔盒上面的周长是指铅笔盒上面一周的长度。)
师:我们的身体上,有没有周长呢?做裤子的时候,裁缝师傅需要给我们测量腰围,腰围就是腰一周的长度。买帽子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头围来选择帽子的大小。头围就是头的一周的长度。
2.测周长、深化概念(1)估一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估一估,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用手比划一下它的周长大约是多少?
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动手测一测,实践出真知。你们手上有软尺,直尺,毛线,请你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并计算周长。开始
(2)量一量
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3)汇报
A.师:这是一位同学的单子,你能看出他是怎么做的吗? 师:咱们是把三条边的长度量出来,然后三条边加起来。那如果换个三角形,该怎么算周长呀?(也是„„)
师:那能不能说,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总长度。读一次
B.师:这个四边形的周长谁看出他是怎么来的?(先量出四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四边形都可以这样算?
师:那我们就说,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总长度。
师:如果是五边形,八边形呢?(不管是几边形,他们的周长都等于边的总长度)
C.师:哪位同学测出的是五角星的周长?(汇报)生:老师,五角星只要测量一条边的长度,再×10 师:真好,在完成任务时,还抓住了图形的特点。D.师:这个爱心不好量吧?谁来说说你遇到了什么问题?(用尺子无法测量。)师:那你现在量出来了吗?(量出来了)
师:还有没量出来的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量的?(生说一说)师:真棒,这样难的问题都解决了。象这样,把曲的线转化成直的线的方法,叫做化曲为直。它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
师:四个图形的周长都测量出来了。比比看,谁的周长最长,你刚才的猜测正确吗?
三、巩固应用
1.小胖从家到学校有两条路可走,他说第一条路近多了。你觉得呢?
课件动态演示,把折线拉成一条线段。
③号和④号线路呢?也一样远吗?
2.蚂蚁兄弟喜欢在草地上散步,弟弟喜欢走这条路(课件),哥哥喜欢走这条路,有一天,它们突然想来一场爬行比赛,同时从这里出发,速度一样,看谁先回到这里。你觉得哥哥会先到还是弟弟先到?
师:你为什么选哥哥? 课件比赛
师:他们速度一样快,又同时出发,同时到达,那说明?(路一样长)师:看到这样的结果,你有什么疑问?
师:我算是听明白了,它们的路都有三部分组成,都有一条长,一条宽,一条中间这条,所以一样长。
师:明明是两天一样长的路,为什么让我们觉得一条长,一条短,你觉得是什么干扰了你的判断?
师:是的,孩子们,周长确实经常收到面的干扰,给我们的判断带来一些误导,但是,只要我们明白到底什么是周长,以后就不会弄错了。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是它的周长。
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总长度
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总长度
n边形的周长=n条边的总长度
第三篇:认识周长教案
官兴学校
唐桂萍
认 识 周 长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周长的含义。
2、探索用多种方法测量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
3、在活动环节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良好的数学情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及动手能力。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认识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测量方法。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直尺、毛线、长方形、圆形的卡片等。
2、学生准备:直尺、毛线、长方形、圆形的卡片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出示一个动画视频:小蚂蚁在树叶边缘跑一周。
小结: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那我们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道来认识周长。(板书:认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问题引导:什么是一周呢? 1.出示课件,展示正方形的一周
2.判断怎样表示正方形一周的长度才是正确的 3.通过在一个平面内画小鸟点出周长的定义
官兴学校
唐桂萍
(三)引导探究,感受生活中的周长
学生自主结合身边物体举例说明哪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抽同学回答),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四)巩固对周长的认识
出示课件
1.通过桌布、树桩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的认识。
2.出示课件利用判断题考察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程度,通过书上习题1的练习增加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即描一描。
(四)合作交流,探究周长测量方法 出示2个图形:
1.思考如何测量这两个图形的周长?老师讲解
2.分发圆片和长方形卡片、毛线等,分小组合作交流,分工合作测量周长。3.小组总结、老师点评
(五)拓展练习(备用)
出示课件:比一比(学生自主思考)
(六)小结
提问: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了周长,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有什么收获呢?教师引导回答。
(七)作业布置 88页3、4及思考题 附: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摸 描 测
第四篇:《认识周长》教案
《认识周长》
执教者:陈丽英 指导老师:李碧霞
【教学内容】人教版修订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8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估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理解并内化周长的概念。2.通过量、算、围等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图形周长测量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质疑思辨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周长概念本质的理解。
3.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渗透变与不变思想、对应思想、化曲为直思想。【教学重点】理解周长概念
【教学难点】辨析周长长短与图形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你们知道吗?国务院在2014年的时候就已经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介绍健身的好处。
师:陈老师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做小明,最近他也加入了健身大军,瞧,爸爸帮他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
(1)课件动态显示1
(2)课件动态显示2
(3)课件动态显示3
小结:沿着边线跑,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操场一周的长度。)(补充板书:一周的长度)
二、探究活动,整体理解周长概念。
1、丰富感知,深化概念..描一描,辨析一周
打开课本第83页,用笔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②指一指,深化周长概念
下列图形有周长吗?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③举一举,丰富感知
你身边哪些物体也有周长?
2、操作求“长”,体会周长本质
活动一;取出1号信封,对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周长。
交流讨论:如何能够又快又准得测出圆形的周长?(借助2号信封完成测量)
②活动二:取出3号信封,自主完成练习单。
三、巩固应用
(1)下图的正方形分成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2)下图的等边三角形分为两个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封闭图形一周的,是它的周长。
周长
第五篇:认识周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2.参与学习过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周长的含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2.难点: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合作探究法、动手操作法、观察发现法、总结讨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摸一摸你课本封面、课桌面、文具盒面以及所带物体面的一周。
2.课件出示长方形,演示:沿起点围长方形画一周。出示:从起点开始围边线画一圈又回到起点这就是一周。
3.从一点出发,转一圈,又回到这一点,就是这个花栏一周的长度,我们用个词来表示就是周长,引出课题。(板书:认识周长)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情境图并在课本情境图上描出花坛的周长。
请每个同学在课本上用铅笔描出每个花坛的周长。向同桌说一说是怎么描的,进行展示。
小结:通过指、描,认识了周长,这些图形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圆形的,在数学上都叫做图形,现在我们可以补充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步量、走一步的长度,乘以步数。估计大约的长度;伸开手臂量。用软尺更准确)请小组代表发表意见。
2.课件出示做一做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它们的周长。3.合作探索
如果这个围护栏的任务交给你,你会怎么来完成呢?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每个花坛的周长各是多少呢?先自己想,再跟组内同学交流。
4.画一画
课件出示: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出示课件三个图形。5.判断
课件出示:下图所绘制的红线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吗?出示两个图形。
6.说一说
说说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周长。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
口算图形的周长(自主练习第二题);
估算一下哪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再量一量(自主练习第三题)。2.探究
课件出示:小胖要选一条合适他的裤子,他该怎么做那?学生讨论探究,汇报交流。
3.量一量,填一填。
每人发一片树叶。课件出示树叶并出示测量要求及表格。
4.动脑筋(1)一个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2)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四)本课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结:绕平面图形的一周就叫周长。
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来计算很方便。
知识靠一点一点的积累,带上数学的眼光,运用所学解决更多的问题相信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