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在地图上找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三、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四、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归纳法、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本章的题目,认识本章要阐述解决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本章,以便掌握本章的知识脉络。)
教师:所谓的差异就是不同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指的是自然和人文方面。中国的地理差异当然是中国不同地区自然和人文不一样的地方。
过渡:对于区域有一定的理解后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展示幻灯片)
(二)新课
思考:区域的概念; 区域的分类。
请同学们阅读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展示片)合作完成以下问题。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
1.图中四名同学分别描述了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请同学们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并分类。
2.有哪些区域类型?
3.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每组学生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展示片)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②牧区—— ③东南沿海—— ④经济特区——
⑤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⑥热带—— ⑦旅游区—— ⑧长江三角洲——
⑨农业区—— ⑩工业区——
自然区域: ③⑥⑧ 经济区域:②④⑦⑩ 行政区域:①③⑤ 教师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教师: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教师可以提问我国行政区域是怎样划分的?温度带是怎样划分的?
我国行政区域基本上划分为三级:省、县、乡 对于温度带的划分,大家知道有哪些不同的级别?
(首先分为五带中的热带、温带、寒带;第一级的温带中可进一步分为亚热带、温带、亚寒带;第二级的温带还可分为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可见在同一种类型的地理区域中,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活动1 了解了地理区域的存在,我们也来尝试一下地理区域的划分。请大家阅读第三页上“活动1”的要求,考虑如何按要求进行区域划分。
(1)图中表示了哪些地理事物?(看图例)
(2)根据等高线的分布,你能说出图中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吗?(东南部地势高,坡度大;北部、西部地势低,坡度小)
(3)山区和平原属于什么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域)你根据什么来进行划分?(等高线的数值和疏密状况)分界线是什么?(100米等高线)
(4)林区和农耕区属于什么类型的地理区域?(经济区域)你根据什么来进行划分?(农作物和树的分布)
图中100米和300米等高线之间既没有农作物,也没有树木,你认为它应该属于林区还
是农耕区?为什么?(因为该区域地表坡度较大,在这里植树造林可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分界线是什么?(100米等高线)
(5)图中的两类区域划分的界线相同,这意味着什么?(经济区域与自然区域的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发展经济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实现因地制宜,合理发展。)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为了加强对我国国情的认识,在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过程中有科学的依据,我们首先对中国进行大尺度的区域划分。
活动2 教师: 同学们,假如新疆有一位网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片)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活动3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展示片)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④秦岭—淮河。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4. 师生总结 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
季风区的北部地区、1月0 ℃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 南方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季风区的南部地区、1月0 ℃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 西北地区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非季风区、深居内陆、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 青藏地区
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 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严寒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
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让学生上台阐述,培养学生正确表述事物现象和阐述本质规律的能力主。
(4)通过读图,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教学时间:1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读图法、谈话法、分组活动法
教学过程:
引入
中国东西横跨200多千米,南北纵贯00余千米,涵盖了从沿海到内陆、从寒温带到热带的各种自然景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地理差异。中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让我们来认识祖国各地的面貌,畅游神州大好的河山吧!
秦岭—淮河线、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等有着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
秦岭—淮河线以南
月平均气温
<0℃
>0℃
河流封冻状况
封冻
不封冻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植被类型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地类型
旱地为主
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玉米
水稻
作物熟制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主要经济林木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2、阅读P3秦岭和淮河的阅读材料
3、活动
(1)读图—1,完成下列任务。
找出秦岭和淮河,看一看,秦岭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找出秦岭和淮河所在或流经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2)19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秦岭北侧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秦岭南侧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读图-
6、-7,请解释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在中国地图上,按照秦岭—淮河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这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并根据实际情况作一定的调整,把中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2、阅读: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3、活动:
结合“秦岭—淮河线”的学习,说一说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有哪些显著的地理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议一议,确定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又是什么?
教学后记:
第三篇: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新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案新湘教版
秦岭—淮河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岭-淮河线的位置及地理特征,了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分界线位置;培养学生读图、填图能力,搜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填图等活动完成认知,让学生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目标,通过探讨更深层次的把握秦岭—淮河线在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了解我国地理区域的同时,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为将来建设祖国时能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办事。
教学重点: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①秦岭、淮河的空间位置在地图上的落实;
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设计
一、秦岭与淮河
认知:
:_______走向,为
_______
水系和_______
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其主峰是
_______,北侧是
_______,南侧是
_______。
2、淮河发源于_______,流向是_______
。主流是经高邮湖南入
_______,另一支东入_______。
3、秦岭山脉穿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级行政区,它们的省级行政中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淮河了流经的省级行政从西到东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一: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
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资料二:黄河夺淮使淮河流域产生重大变化、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从洪泽湖以下的三河改流入江。
2、由于黄河夺淮,洪泽湖大堤不断延长、加高、加固,形成了现在浩瀚的洪泽湖。
3、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洪水无出路,并在泗、运、沂的中下游形成南四湖和骆马湖。
4、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其中以濉河变化最大。濉河原是发源豫东,中经皖北,至江苏宿迁小河口汇入泗河的一条大支流。经黄河多年的决口和分洪,终被淤废,下游不得不改入洪泽湖。
5、洪泽湖以下的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宝应水位抬高,面积扩大,在自然水力冲刷和人工疏导之下,入江水道的泄水能力不断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6、留下从兰考,经徐州、淮阴到云梯关入海口的一条高出地面十数米的黄河故道,将原本统一的淮河水系划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7、将鲁西的原属济水水系淤塞,后经治理现统属南四湖水系。
8、由于抬高洪泽湖水位和抬高干流中游河床,使原来畅流入淮的支流,形成背河洼地,新产生出如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湖泊。
探讨:黄河夺淮后,淮河为什么会成为“害河”,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认知:、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地理景观、居民生活习惯
2、归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一月平均气温:
中华资源库:
2、阅读、讨论完成探讨,教师归结
3、根据学习设计完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认知》学生按要求看书、讨论、填表,然后教师点拨。
4、教师强调归结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5、通过识图把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6、说说四大地区的地理环境、居民生活习惯。
7、归结本节课的内容
8、完成填充图册
第四篇:《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二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差异。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假期中有的同学外出探亲或跟父母一起外出旅游,哪位同学能够从中国地图中大致确定你去的地区,你看到的景观同我们生活的环境有没有不同,具体有哪些差异?
学生谈论各自外出的见闻。
教师出示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 中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
同学们看“不同的地理区域”图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
活动1:尝试区域划分,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
提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举例:活动2:(让学生自己调查、了解邮政编码与不同级别的行政区域之间的联系)检查学生调查结果:
第一、二位编码表示一级行政区
第三、四位编码表示下一级行政区
第五、六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根据不同的理由(或满足不同的需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地理区域。同学们请看中国地形图: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下面我们将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进行区域划分。(这时,中国地形图换成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同学们学习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和界限。
总结:这就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活动,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侯方面的影响。
④秦岭—淮河。
3.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形因素。
小结:通过学习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我们发现,地形与气候的差异是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各个区域都有自己较明显的地理特色,当然也决定了每个区域内部有着其相似的工农业发展状况。
板书设计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1.区域的概念
2.区域的划分: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范围、特征
2.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3.秦岭—淮河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开始,比如从邮政号码、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入手,来感受区域划分的存在与对生活的便利,葱烤南瓜贴近生活入手,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内容。
思考题
你的家乡位于哪个区域,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你的亲人和朋友位于哪个区域,他们有哪些区域特征?为什么?
第五篇:第五章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不同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的类型;结合生活体验,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举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2、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3、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够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使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和中国区域部分的衔接点,作为中国区域地理学习的开篇部分,本章只是对区域地理的宏观介绍,而本节内容是从整体上把握区域差异,为后面认识各分区地理特征作知识铺垫。区域差异是自然环境的一大特点,区域划分是学习地理的过程中经常运用到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区域划分是怎么回事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基础上教授本章,我认为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而第一节课又是基础的基础,全书的关键,所以这节课的教学要体现这样的特征。本节共有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不同的地理区域,二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注重对学生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四、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五、教学方法: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1、举例说出我国都有哪些类型不同的地理区域?
2、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分别表示什么?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有没有相似性?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最接近?
6、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界线确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8、青藏地区与哪个地势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9、青藏地区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新疆山地牧场景观图、西双版纳景观图、东南沿海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打开。讲授新课:
这项活动完成后,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学生回答)我所在的行政区域是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那么,我们看看这段描述里面,既有行政区域,也有自然区域。
(教师总结)可见:同一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不仅如此,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者不同级别的区域。例如说,我国的行政区域可以划分成三个级别;而我国的温度带可以划分成五个尺度的温度带,大家想一想,分别是哪些呢?(学生回答)
承转(课件展示)我们看看下面两封信封,想想它们和我们所讲的区域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教师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邮政编码的前两位表示省级行政单位,第三四位表示州县级行政单位,第五六位表示乡镇级行政单位或者街道。这里的75表示宁夏的邮编,00表示银川的邮编,01表示解放西街的邮编。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反映出区域的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呢?
如:长途电话号码:区号+电话号码
(承转)(课件展示)下面大家看看下列几幅图各是哪个地区的景观?(学生回答)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四个地理区域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呢?
(学生回答)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来进行划分的。课后活动题:
(课件展示)我们首先观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和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看看它们有没有相似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
1、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一致。
2、我国西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看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即季风因素的影响。
(课件展示)中国1月等温线图、年降水量线图,来完成课本活动题2(学生观察,得出结论)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与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以及秦岭—淮河一线相似。其主导因素与气温和降水相关,即气候因素。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课件展示)中国地势图、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图,观察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与哪个地势界线基本吻合?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
1、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相一致;
2、其主导因素是地势因素。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人们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地理区域,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区域间存在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我们才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域划分,有利于人们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课堂达标:
一、填空:
1、根据各地的、和 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2、我国的温度带可划分为温带、带和 带,而温带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暖温带、带和 带。
3、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划分为、、三级。
二、选择:
1、下列地理区域中,属于自然区域的是()A、沪宁杭地区 B、湿润地区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C、辽中南地区 D、山西能源供应基地
2、不属于秦岭——淮河的意义的是()A、湿润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地区的分界线 C、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D、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邮政编码的数字中,表示省级行政区的是()A、第一、二位 B、第三、四位 C、第五、六位 D、第七、八位
三、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恰当的地方填注: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大致经过__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界线大致与我国地势第____、____级阶梯界线相吻合。(3)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与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河的分布大体一致,它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和一月______℃等温线大体一致。课外作业: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选择: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划分的。A、自然区域
B、经济区域
C、行政区域
D、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
2、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上的山脉是()A、大兴安岭
B、秦岭 C、天山
D、昆仑山
3、兼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省区是()A、藏
B、川
C、甘
D、内蒙古
4、下列省级行政单位中,位于秦岭——淮河一线北侧的是()A、河南 B、山西 C、湖北 D、四川
5、与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相吻合的是()
①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②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
1.请在图中相应位置填注: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界线与我国的哪条山脉、河流走向大体相一致?
3.请用直线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间的界线(如图中用字母表示)与其主导因素连接起来:
A B C
a.气候因素 b.地形因素 c.夏季风的影响
三、下列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B北京 南方地区 C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 D上海 青藏地区
初二地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