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 教案

时间:2019-05-15 02:2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短歌行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短歌行 教案》。

第一篇:短歌行 教案

2.7 短歌行 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2、品味语言,鉴赏写作手法,体味忧情。

3、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理解作者的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重点】

以“忧”为线索,揣摩诗歌情绪变化,体味忧情 鉴赏诗歌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

运用典故及点化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法、设疑讨论法、合作探讨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知人入诗,了解背景

1、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

2、诗题 “行”,则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一首乐府诗,是汉乐府的一个曲调的名称,乐府诗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是根据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因此我们从题目可以知道这首诗的音节较短,可配乐歌唱。

三、诵读感知,读出“忧” 情

1、教师范读

譬pì 如

呦呦yōu 子衿jīn 鼓瑟sè 可掇duō

越陌mò 度阡qiān

三匝zā

2、学生自由读

朗读时要注意停顿,四言诗,两两相隔; 边朗读边找出此诗的“诗眼”,全诗通过此“诗眼”传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找诗眼 明确:忧

4、齐诵,体味忧情

四、知人论世,为何而“忧” 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找关键句,体味忧情)

教师总结:一忧人生短暂(人生之忧),二忧贤才难得(贤才之忧),三忧功业未就(天下之忧)

五、品味鉴赏,何以写“忧”

提问:诗中曹操是如何抒发这种“忧”的?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确:

① 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②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③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确:运用典故,同时又以“子衿”“鹿鸣”起兴,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已时的欢快场面。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名句,以山高水深比喻招纳人才的阔大胸怀,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③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用典,以周公自比,表明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

六、迁移拓展

1、古今向来对曹操的诗都有很高的评价。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句。”——钟嵘《诗品》 “志深笔长,梗概多气。”——刘勰《文心雕龙》 “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毛泽东

小结: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慷慨多气”,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2、问题探究: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曹操? 教学预设:

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武帝纪》)

3、教师小结:

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

七、课堂小结

2013-12-15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念。我们生逢盛世,更要发愤图强,学好本领,铸造绚丽辉煌的人生!

板书设计

八、《短歌行》教学反思

2013-12-15

第二篇: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

2009年12月25日 高一七班 语文组 林小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曹操基本情况;

2、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

3、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教学难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内容)。

2.运用典故及引用诗句表达感情的技巧。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 诵读和鉴赏

【教学设想】 通过诵读和分析讨论,体味《短歌行》“忧”而奋发、慷慨悲凉的思想感情;希望能为学生学习古诗文提供一个一般性的样例(诵读熟悉-解决词句疑难-领悟思想情感-诵读巩固)。【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大家对曹操形象的理解或许都源于一部名著(生:《三国演义》),他有一句处世名言,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天下人不可负我”),所以后人对曹操的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咱们说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鲁迅先生对曹操的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曹操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来看看 幻灯片: 曹操简介——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幻灯片: 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我们说文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作品去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是个不错的办法,那么,今天我们试着通过《短歌行》去了解曹操。

二、创作背景:

了解曹操过后,咱们来看看《短歌行》的创作背景。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许还记得在第四十八回有段关于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幻灯片)

三、解题: 行是一种诗歌的体裁。长歌行与短歌行的区别:根据《乐府解题》,其分别在歌声、曲调的长短。长歌是慷慨激烈的,短歌是微吟低徊的,比较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由题目我们可知诗人可能是要抒发某种忧愁,那么诗人心中为何会有忧愁?每首歌都可以有每个人自己的解读,所以请同学们先自己品读一下,然后再请一些同学起来读读。

四、朗读:

你们想像一下,曹操在战场上鼓动群臣,鼓动诸将时,他是怎样一种心情?要注意把握一下感情。请几位同学起来朗读,后再请同学点评,由教师再总结一下。原来没有扩音器,那么多的兵将,作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五、课文详解

下面给同学几分钟,结合课下的注解,理解每一句的意思,带有什么感情?注意任何一个诗句都是一气呵成的,除非后边再加修改,但曹操绝对是一气呵成的,没有字斟句酌,完全是感情的自然突然迸发,这种感觉你们要抓住,一定要把此情此景理解清楚。

好,作为一首诗,一定有一脉相承的地方,叫做诗眼。那么本诗中如果让你找到这首诗的诗眼,如果是一个字,应该是哪个字。“忧”。全篇诗作都在谈忧的问题,抒发忧之情。我们已经读过了,我们再一起读一下,读的时候,一定要把曹操那种忧虑读出来,读的语气要慢,语调不应太低。试着读一遍,看看能不能体会曹操的心境,在三国鼎立的时期,他要为什么而忧?带着问题读一遍!

全诗分为二节,我们把这二节再分为二节,上边分二节,下边分二节,如果划分的依据是忧的话应该从哪划分?(请同学回答)分为四个小节,四个想小节分别来看曹操的感情是如何贯穿下来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那 曹操开头的一句话,忧的是什么——人生短暂。从哪看出来?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短暂得像早上的露水一样,太阳一出来,没了,是不是很短?诗人在此发出如此感慨,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普遍人生感受(汉末社会**,生灵涂炭,很多人死于疾病,王粲,徐干等人就是)那他忧的是不是只有人生短暂呢?应该还有深层次的东西,他忧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接着往下读。(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么曹操为什么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这东西能不能解忧?杜康酒真的能化解曹公之忧吗?魏晋以来,饮酒成为社会政治风气的一种反映,借酒消愁也是历代文人的一大特点,是他们对待人生的一种方式。用了一个比喻句。酒与中国诗人有着不解之缘。当大家读到对酒当歌时有没有想到一些我们学过的关于酒的诗词吗? 古人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有这么四种:

①有的想提高生命质量,及时进取,勉励建功立业。②有的想增加生命长度,服食求仙,到处求长生不老药。③ 有的则是借酒消愁,及时行乐。④还有的是像陶渊明式的采取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

表面上看,诗人似乎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但我们知道像曹操这样胸怀抱负的政治家,他对人生的态度不可能仅停留于此,在慨叹完人生短暂后,他还得努力追求,他真正想要的是提高生命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实现统一大业。因而酒是无法解愁的,那么什么才能解愁?请看下文。

我们来看下一节(青青子衿,呦呦鹿鸣。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在PPT上打出用典的原文。即使我不去,你为什么不主动来找我呢?问1:诗句原来是表达什么意思?(生:思慕情人)问2:曹操把它引用到这里要表达什么含义呢?(生:思慕贤才)问3:从哪一句可以直接看出来?(生:但为君故)诗人仿佛是随口吟咏《诗经》中的名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便把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自己对贤才的渴 盼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像咱们诗经里刚学过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问1:这个诗句原来是指什么?(生:《鹿鸣》是一首古代君王宴请群臣、民间宴请嘉宾时演唱助兴的乐曲。)问2:现在曹操把它引用到这里又要表达什么含义呢?(生:求贤若渴,希望贤臣来投靠自己)问3:诗人此时的心情已经发生了什么变化?(生:由忧愁转为欣喜)(学生答)(写文章时,有意引用现成语(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这种修辞手法叫引用。诗经在汉代被奉为儒家经典,不仅具有崇高的地位,还具有神圣性和权威性,人们说话作文都喜欢引用它,不但能增强说服力,而且显得庄重典雅。)这是第一个大节,大家再来读一遍,读的慢一些,体会忧的情绪,忧是通过慷慨之气读出来的。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的情绪?忧。那么作者忧愁什么呢?难道是忧愁天上明月不可得吗?忧愁贤才如天上明月一样难以得到。那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 贤才——明月

天上的月亮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够把你摘下来?后来李白所写的“欲上青天揽明月”就是由此而来。这要是平常人不会这么说,我们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而曹操却将贤才比作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不由使诗人的担忧从内心当中抒发出来,绵绵不断。由此可见,诗人的忧思是持续下来的。好,我们看看下一句应该怎么解释。(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对这四句诗大家有没有疑义?谁来解释一下。(生:一旦贤士沿着纵横交错的田野小路长途跋涉,屈驾前来存恤问候我,我们自当在一起宴饮高歌,以表达旧日的情谊没有忘却)问2:其中“枉”字单独该怎么理解呢?(生:屈驾)问3:到底是谁屈驾来了?(生:贤才)”前面诗人对贤才尽以嘉宾之礼,这里由嘉宾转为老朋友,感情态度由尊敬变换为亲密,曹操对人才的感情越深,就越说明他对人才 的渴望,你看,曹操都以老朋友来称呼你人才了,你说那些人才还好意思拒绝不来吗?曹操实在是高明啊!)

曹操已经年过半百,所以忧愁时光的易逝,人生不够用。既然曹操觉得人生不够用,那么他要实现自己的抱负,此时他迫切需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明确:招纳贤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他南征北战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一统天下)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所以他忧自己功业未就。

曹操(功业未就)这三步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说为功业未就而忧呀?是对人生短暂、贤才难求的忧的深化,贤才来多少我都不感到满足,作者在后一节中谈到了这个问题,是不是,找一个同学把最后一节读一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在这的乌鹊南飞,单单指的就是乌鹊南飞的情景吗?还是有什么含义在里面?结合后半句来理解,乌鹊往南飞,哪能找到枝来依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三国演义》)贤臣们找不到可以依靠的明主,无所适从。这些贤土不要犹豫了,都来投奔我吧。一个无时无刻不在真诚地思慕贤才的人,随便一个物象都会勾起他对贤才的渴盼,那“绕树三匝”的乌鸦不正是无所寄托又心怀犹疑的人才吗?三国时代,人才犹豫不决。作者生动的刻画出当时犹豫人才的处境。

南飞乌鹊,择木而栖,还没有选定最后的归宿,曹操知道还有大批贤士尚在歧路徘徊,于是他对天下贤士发出了什么呼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厌是满足的意思。学而不厌)这个典故在本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生:表明诗人渴望贤才到来)问:这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诗人对贤才的渴求?(生:贤才多多益善)!曹操在向贤臣们呼唤,你们都来吧,多多益善,我不会感到满足,我们这儿人才不够用,表明了他海纳贤才的诚意,其宽广的政治胸怀和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好,最后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问:这个典故又 在本诗中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呢?(生:诗人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像周公一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问:表明了诗人对贤才的什么态度和自身的什么志向?(生:对贤才的重视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心里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有霸气。)这个虽然有些夸张,但表明了曹操对人才的重视。所以,在忧人生短暂,贤才难得,功业未就中,他最忧虑的是什么?求贤不得。通篇都是一个目的,在招纳贤才到自己这里来,为自己完成大业而努力,通篇以忧贯穿全诗,一气呵成。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志在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下面咱们再来讲讲这首诗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 1抒情与言志相结合 2.引用3.比喻4.用典5.起兴

那这篇课文讲到这里,我想到了汉高祖刘邦。曾记否,他荣归故里,与乡村小儿同唱《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场面何其壮观,他是何等春风得意。但是言为心声,《大风歌》同样流露出了刘邦对人生的诸多困惑:目前人才匮乏,希望得到一些猛士即贤才来辅佐自己保住江山。另外毛泽东的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也是透视出了一种抚今追昔时而萌生的历史苍凉与困惑。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道出了一个共性的问题:当站在历史的关口,每个人都会产生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无不为自己的前途感到彷徨和苦闷。同样,曹操也是。只不过在曹操身上表现的更为强烈罢了。所以我们要向古人学习,不能因此沉溺其中,更要因忧愁而迸发出巨大生命能量,在朗朗长空留下我们光辉灿烂痕迹!那么在本节课的最后,就请同学们再次体会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把握好感情的基调,在朗读过程中要注意情感的 起伏与贯穿全文的慷慨之气。板书设计: 招纳贤才→忧→

1、人生短暂

2、贤才难得

3、功业未就 《 短歌行》简案 问题设计:

1、本诗中如果让你找到这首诗的诗眼,如果是一个字,应该是哪个字。

2、如果划分的依据是“忧”的话应该从哪划分?

3、青青子衿,呦呦鹿鸣。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句原来是表达什么意思?曹操把它引用到这里要表达什么含义呢?

4、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的情绪?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对这四句诗大家有没有疑义?到底是谁屈驾来了?

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单单指的就是乌鹊南飞的情景吗?还是有什么含义在里面?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在本诗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这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说明诗人对贤才的渴求?表明了诗人对贤才的什么态度和自身的什么志向?

8、这篇课文的艺术手法是什么?

第三篇:《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句所流露出的曹操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全诗。

2、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对诗中引用的《诗经》里诗句的意思的不理解。

2、对诗中情绪断续、起伏、变化不易把握。教学方法: 诵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曾经叱咤风云,几经起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无限风光。作为军事家,官渡之战的辉煌难掩火烧赤壁,华容道败走的凄凉。作为政治家,面对社会**、民生凋敝,他曾吟出“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千古悲音;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让人看到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枭雄姿态。在三国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极度张扬的英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他就是—曹操。他多重性格,让我们难以给他的品行下一个准确的定论,到底曹公何人?或许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掀开她神秘面纱的一角,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短歌行》,走近曹操。

二、作者简介 采用简历形式介绍作者主要文学成就,代表作品,诗歌风格。

三、吟咏诗作,整体感知(1)自由诵读

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自己的思绪回到1800多年前,想象自己就是一代枭雄曹操,入情入境的自由朗读。(2)比较朗读 生朗读,学生评价 听录音,感受诗歌情感

四、品析诗句,探寻情感

1、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你能否用诗歌中的一个字概括诗人的情感?忧。

2、竟然是“忧”,这么一个具有豪迈气概,有着赫赫战功的人他到底因何而“忧”?你是从何处探知曹操心理的?

a、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b、贤才难得(求贤才为己用,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壮志)从“青青……断绝”

c、功业未就 作者为了什么而“求贤”呢?“山不厌高……天下归心”(求贤若渴,求的是一统天下)

3、问题探讨:

a、诗人为何要感叹人生短暂?

此时的曹操已54岁,忧人生短暂,是感慨自己的壮志没有实现,感叹得不到贤士来帮助自己实现统一霸业。面对短暂的人生,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一种及时行乐的态度; 辛弃疾说,“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一种积极进取,为国效力的人生态度,曹操面对人生短暂,他想到的不是及时行乐,而是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广招贤士,为我所用,实现一统天下的愿望。

思考:曹操只是感叹自己的人生苦短吗?

不仅说自己的人生短暂,还告诉那些贤士门,你们的人生也同样短暂,在还没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情况下,为何不来投靠我曹操呢?我帮助你们实现你的梦想。

b、诗人是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的?

(1)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c、诗人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3)“周公吐哺”

以《鸿门宴》刘邦项羽对人才的态度来拓展,以刘邦评价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所擒也。得出对待人才也很重要。而曹操面对人才,始终是一种尊敬之情,一种近乎谦卑的姿态。

思考:诗人已拥有许多人才,那他为什么还要“忧”?

曹操一生戎马倥偬, 在汉末风云突变的乱世中纵横驰骋三十年, 于官渡一举击败兵力十倍于己的袁绍, 当他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 他的政治抱负会逐渐膨胀, 相应的遇到的阻力也就越来越大。随着年事渐高,急于在有生之年完成大业的心情会更加急迫。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来帮助他完成一统天下的毕生奋斗目标。d、贤士此时是何种境遇?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里的“乌鹊”比喻贤才。意思是说,就好像月夜里的乌鹊找不到可靠的归宿那样,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在四处寻找自己的依靠。

思考:(1)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没有贤主。(2)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何弦外之音?

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 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

曹操有忧,但他的忧并非杜康所能消解,他的忧是站在国家的高度,英雄的角度之上的忧,《短歌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曹操,一个爱才惜才的曹操,一个“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曹操。再次吟咏,体会情感。

五、鉴赏诗歌艺术手法

1、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本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情感?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生答: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设问

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运用典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诗经 小雅 子衿》篇,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补充: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第三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反问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乌鹊”比喻,喻贤者。后四句用典。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一个求贤若渴的曹操,一个尊重贤才的曹操,并且站在诗歌鉴赏的高度对他的艺术手法进行了分析。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曹操形象?

七、布置作业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戏曲舞台上的曹操是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白脸奸臣; 在《短歌行》中,曹操又是一个爱才惜才,胸怀宏大志愿的人。面对这截然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

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第四篇: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学目的:

1、从历史的高度认识曹操。

2、理解曹操的“忧”的内涵,学习曹操积极进取、重视人才的精神风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说到三国英雄,人们往往首先想到孙权、周瑜、诸葛亮等人。苏轼推崇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崇拜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唐代大诗人杜甫仰慕诸葛亮,他在《蜀相》中这样赞美诸葛亮的功绩:“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陆游也以诸葛亮自况,“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周瑜等人固然称得上英雄,但人们却忽略了一个重要人物——曹操。

曹操在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曾是中国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是一个在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堪称英雄,但历来得到的评价并不高。易中天教授在百家讲坛概括了人们对他的三个称谓:英雄、奸雄、奸贼。那么曹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二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中国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

但历来人们对他毁誉参半。当年,汝南名士许劭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在《三国志》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戏曲舞台上常把曹操塑造成白脸奸臣,成为一个阴险、残忍、狡诈、狠毒的人物。

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看待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承认他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肯定他的贡献。把握他的三个称谓: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今天语文课,咱们就主要分析作为文学家的一面,他的作品中必然会反映他作为政治家的抱负和情怀。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为两类。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这些诗继承了《诗经》《楚辞》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但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乐府诗大多叙事,而曹操常用乐府旧题抒写感情和抱负,内容和形式上多有创新,气魄雄伟,情感深沉,于质朴自然中带有慷慨激昂的悲壮情调。代表了“建安风骨”的特色,推动了五言诗的发展。

三、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此诗是一首在酒宴上演唱的诗歌。诗中有“对酒当歌”的句子,可作证据。

(一)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能不能提出一些学过的诗文里酒的例子?可以互相讨论。

一壶浊酒喜相逢——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可以这样说,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道具。我一直认为,酒也是一种文化,因为很多东西来源于酒,归根于酒,当你举杯的时候你会想起家乡,父母,事业,家庭,欢乐,悲伤„„看样子,酒常与某种情感相连,那么曹操的《短歌行》借酒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二)我一直觉得这首诗的名字不好,因为如果用第一句仿佛更好——对酒当歌。喝酒的时候总喜欢唱歌,那么曹操究竟唱出了什么样的歌?大家齐读,开始!

教师朗读。

学生结合教师的朗读,分析本诗的风格特点。

学生齐读。

(三)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四、分析诗人的情感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这首诗第一句就颇有气势。对酒当歌,应该唱歌,但诗人却想到了人生的长短,“人生几何”,分明是感叹人生短暂,短得就像朝露。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

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酒。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及时行乐 李白——人生得意胥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意识到人 生短暂

积极进取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名,可怜白发生。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学生齐读。

(三)情感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曹操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让我们弄清这个问题。

四、分析诗人的情感

1、“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之“忧”

这首诗第一句就颇有气势。对酒当歌,应该唱歌,但诗人却想到了人生的长短,“人生几何”,分明是感叹人生短暂,短得就像朝露。我们说过,酒代表各种感情,这首诗是从什么开始的?

明确:忧。忧人生之短。而且短得就像朝露。

板书:光阴易逝

诗人举起酒杯的时候,照理应该高兴,可诗人满腹忧愁,用什么来解忧呢?

酒。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愁更愁。”,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但有一个问题是,同样意识到人生短暂,人生态度却未必相同。

及时行乐 李白——人生得意胥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无名氏——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意识到人 生短暂

积极进取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 名,可怜白发生。陆游——镜中衰鬓已先斑。

毛泽东——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曹操看到人生短暂,曹操持何人生态度?

明确:“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联系曹操的一生,我们不难做出判断,曹操是积极进取的,看似及时行乐,实则把深沉的情感隐藏在酒中。

2、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条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问:诗人如何表达对人才的渴盼?

明确:借用《诗经》中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句是表达一个姑娘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把它借用过来,表达对贤才的渴求。姑娘对情人的深深思念,正切合曹操的心态。借用得天衣无缝,准确生动。那青青的衣领,我悠悠的心,因为你的原因,我一直沉默到现在,美丽的鹿鸣叫着,悠闲地吃草,我有很多朋友,能够在一起欢聚一堂,演奏着迷人的音乐。作者写得何等美丽!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

项羽: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二:好的工作环境。

三:尊重。

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一: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型人才

提醒学生,自己首先应成为一名人才,从现在就要为将来打好基础。

六、课外拓展:

请大家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从写作的角度——敢于创新,抒发真情实感

从人才的角度——广纳人才,唯才是举

从人生理想的角度——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从国家政治的角度——国家的统一、安定是主流

七、课后作业

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请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曹操的理解。

刘邦: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2、“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之“忧”

这里的“忧”和上文的“忧”一样吗?诗人为何而忧?

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板书:贤才难得)诗人在酒宴上演唱此诗,哪几句最切合宴会主题? 明确:“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几句的含义,其实就是在翻译。

曹操面对满座嘉宾,感谢他们的到来。看着众多的贤才,曹操内心应是什么样的情绪?当然是满心喜悦。那他为什么还要“忧”呢?

明确: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一“忧”一“喜”正好深刻揭示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3、忧的根源

曹操一忧光阴易逝,二忧贤才难得,因为理想尚未实现,其实这正反映了他内心更深更重的一种忧愁,请大家自己概括一下。(板书:功业未就)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一是时光易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 二是贤才难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三是功业未就。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正因为功业未就,曹操思贤之心才会如此强烈。曹操渴求人才,天下人才也不是仅仅在等待,他们也在寻找自己的用武之地,从哪可以看出来? 明确:“绕树三匝”句。“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三国演义》)。

绕树三匝句,鸟儿为什么找不到可以栖落的枝头?

没有贤主。

这话从曹操口中说出,有没有弦外之音?其实这是诗人发出的一个召唤:天下贤才到我这里来吧,我时刻在恭候着你们!诗中充满对人才的渴盼,一片谦恭之气,但说其中又有一种霸气。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

明确: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借周公的典故,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深远的。“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诗人正是为了成为高山,成为深海,才如此虚怀若谷。对,心里没有霸气的人,笔下便没有霸气。

问:“诗言志”,结合曹操的忧,说说诗人抒写了什么“志”?

明确: 志 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

五、研究性探讨

曹操志向远大,同时深知成就天下不能单凭匹夫之勇,必须依赖天下贤能,故而求贤若渴。其实三国时代,何止曹操一人重视人才,刘备发现诸葛亮这匹千里马,留下“三顾茅庐”的美谈。

有人说三国之争实为人才之争,最后魏蜀吴之所以能三足鼎立,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各自拥有一大批才智过人的能臣与骁勇善战的武将。可以说人才得失,生死攸关。假如你有机会成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你将如何对待人才?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才?

你将如何对待人才?

一:提供有利条件。高薪,高职位

第五篇:《短歌行》教案(公开课)

《短歌行》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 • 品味诗中表现出来的求贤若渴的思想 教学过程:

导入:他曾经叱咤风云,他死后骂名最多。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他是一个个性张扬的英雄;在中国文学的舞台上,他是个慷慨豪迈的大诗人。他就是——曹操。今天共同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短歌行》,一起来感受曹操的英雄气概!•

放诗朗诵

一、从文题就可看出,本文属歌行体,一般篇幅较长,本诗共三十二句,每四句为一章,每两章为一节,共分八章四节)。

二、提问:经过刚才的朗诵全诗,如果要你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诗人的情感,大家认为哪个词最恰当?(忧!)忧什么?你是从哪句或哪几句诗中看出来的?

提示:人才难求 人生短暂 功业未就。这里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就学生找到的句子按解进行分析。

1、学生最容易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几句中读出曹操对人才难求的忧思。教师就此讲解第二节。

提示:曹操在这里引用《子衿》这首诗,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只因为你的缘故,这实在是太巧妙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i音?”

意思就是: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曹操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苦心。曹操曾经四下求贤令,《短歌行》实际上是一首“诗的求贤令”,却比任何政治求贤令更有号召力,因为曹操用他高妙的文学技巧使刻板的政令带上了感人的人文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是缘于曹操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此句妙处其一,另一妙处即“但”字的使用,一个“但”字让每个知识分子都有理由把自己想象成那个曹操“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君”,每个看到此诗的贤才好象都听到了曹操在对自己说“你很重要”。这提醒我们解读诗歌一定要注意抓关键词。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选自《诗经·小雅·鹿鸣》)本是宴请宾客的诗,这里表达对贤才的渴慕。

2、第三节依然表达的是求贤若渴的厚重忧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先找学生翻译,提醒学生:翻译时大家要想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必须加入很多连缀成分,这充分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比兴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真诚的忧思和呼唤。关键词“枉”字非常重要,表达了对贤才的真挚与尊重。

从这两节中我们看出了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慕以及对贤才难求的无限感慨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的厚重忧思,那么同学们能不能用你的理解和朗诵把这种忧思表达出来?找同学有感情朗读。

-经过刚才 同学有感情的朗读,我们不难体会出诗人那种求贤若渴的厚重忧思。那么,我们来看看第四节,诗人有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3、诗人在第四节中表达了功业未就的忧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真的喝醉了吗,怎么想摘月亮啊?提示:乌鹊即乌鸦,此处以良禽择木而栖喻贤才择主而侍。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引用前人名句,这里曹操向贤才们表达了诚心和自己的广阔胸襟,这句话等于曹操拍着胸脯向人才保证:我就是高山我就是大海,请放心我一定不会“才”满为患,快来投奔我吧,让我们一起来干大事吧。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里使用了《韩诗外传》里的典故,相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里曹操既是以周公自比,也是以周公自励。但不管哪种,结果都是“天下归心”。曹操最终的梦想是要一统天下,万民归心,这就等于为天下贤士勾勒了一幅砰然心动的蓝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正的人生目标,作为领导者曹操在这一点上和人才们形成了伟大的共识。

4、教师提问:大家看看我们没有分析的第一解中诗人是否流露了其 他忧思呢?

学生完全可以读出曹操忧的是人生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几句诗其实体现的是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命真相的哲学思考。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人生命悲剧意识全面觉醒的时期,汉王朝的兴盛繁荣让人们更加热爱生活,而对世俗生活的留恋也让人们越发觉得生命的短暂。这种对生命短暂,宇宙永恒的深切体悟在后代诗歌中比比皆是,同学们能想到哪些诗句? 参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提示学生:我们学习诗歌,学习新知识时一定要善于联系以往所学,“温故”而且“知新”。

教师激疑发问:鲁迅曾评价曹操“是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曹操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慨叹人生短暂,想要及时行乐,借酒消愁呢?

教师总结: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意象 —— 酒和朝露。“朝露”是汉魏晋诗歌中常常使用的意象,曹植就有诗云:“天地无终极,人命苦朝露。” 朝露象征时光短暂。“酒”的意象在古典诗歌中最为常见,例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晚年穷困潦倒,吃饭都成问题了,却还感叹自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借杯中物来消解胸中块垒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主流的精神交游方式。作为深谙中国知识分子心结的文人和政客,曹操开篇这千古一叹定会引起知识分子在人生经验上的共识,触动文人内心深处那最柔软的地方。看似消极感叹,实则变相提醒知识分子们“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正是因为生命短暂,所以才要更加珍惜,好好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干出一番经天纬地的大事业。所以下文很自然地便有了人才难求和功业未就的忧思慨叹。这里提醒大家品味诗歌一定要在全面理解后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本诗开篇看似消沉,实则意味深长。纵观全诗,感情基调应该是慷慨豪迈的。

三、全面理解诗人情感后,找同学朗读全诗,教师适时给予朗读指导。

同学们可以发现本诗中诗人的感情非常真挚,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中评价此诗全篇“曲曲折折,絮絮叨叨,若连贯,若不连贯,纯一片怜才意思。”作为领导者曹操这种忧思是厚重的,也许在座的同学们包括我在内还不能深刻地体会,我们只能尽量地用心去揣摩。

下载短歌行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短歌行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 本篇抒写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表现了作者宏大的理想和宽广的胸襟。全诗感情充沛,带有浓厚的悲凉情调,是曹操的代......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兰 州 科 技 外 语 学 校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 一 语 文 公 开 课 教 案 授课内容:《短 歌 行》 授课班级:高 一(3)班 授课教师:姚 永 强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4日 《短歌......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学简案 【教学重点】: 1、体会一个政治家身处**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 2、熟背全诗。 【教学难点】: 用典、比兴、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

    《短歌行》教案案例

    《短歌行》教学设计 宁晋第二中学张兰花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短歌行》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安排的是先秦到南北......

    《短歌行》公开课教案

    《短歌行》教案(详细版) 授课班级:高一(2)班 授课时间: 任课老师:谭秋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穿透诗文把握文章内涵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与赏析,学会用典,比......

    曹操短歌行教案

    曹操短歌行教案1 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2、体会诗句流露出曹操的思想感情,领会全诗的主旨。3、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

    短歌行教案(汇编)

    《短歌行》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曹操的《短歌行》,我将从说教材、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时数以及教学程序七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

    秋秋《短歌行》教案

    《短歌行》教案 张燕秋 教学目标: 1、 能有节奏、带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曹操“忧”的原因,体会诗歌中曹操曲折的情感变化。 3、 学习诗歌中比兴、用典的艺术手法,感悟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