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P48-P49。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出示题目: ⑴口算。
(27+73)×8=800 40×9+40×1=400
14×(10+2)=168 10×6+10×4=100 ⑵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5+5×80
(1250+125)×8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简单算式:让学生在这些算式中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3 + 2)×4 = 3×4+2×4 2×(11 + 9)= 11×2 + 9×2(20 + 4)×5=20×5 + 4×5(黑板板书)结果知道:这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2、出示课本插图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估计。③、列式解答
学生在下面练习,老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交流。方法一:6×9+4×9=54+36=90(块)教师试着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二:(6+4)×9=10×9=90(块)引导学生说出: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结果计算算出来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④、观察算式与上面式子相比,有什么的特点?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规律: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第1、2题。
2、PPT练习。学生独自思考完成。
四、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
五、布置作业。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
(三)乘法分配律P48-P49。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出示题目:
⑴复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⑵口算。
(27+73)×8=800 40×9+40×1=400 14×(10+2)=168 10×6+10×4=100 ⑶用简便方法计算 25×63×4 ⑷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5+5×80(1250+125)×8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简单算式:让学生在这些算式中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全班交流。
(3 + 2)×4 = 3×4+2×4 2×(11 + 9)= 11×2 + 9×2(20 + 4)×5=20×5 + 4×5(黑板板书)结果知道:这个式子的得数相等。
2.出示课本插图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试着估计。③列式解答
学生在下面练习,老师巡视,练习结束后,要学生讲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交流。方法一:6×9+4×9=54+36=90(块)教师试着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二:(6+4)×9=10×9=90(块)引导学生说出: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结果计算算出来的结果相等,那么用=表示这两式子的关系。(教师板书=。)④观察算式与上面式子相比,有什么的特点?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规律: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从而得出乘法交换律的定义: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拓展巩固训练。(课件)
2.计算 102×45(80+4)×25 32×27+32×73
3.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4.15×(40 + 8)= 15× + 15× 78×20+22×20=(+)×20 66×28 + 66×32 + 66×40 =(+ +)×
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判断题 2.选择题
3.做一做 103 × 32 99 × 32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分配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3.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分配律。教学难点:在理解分配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估计墙面上贴了多少块瓷砖。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观察上题算式的特点,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分配律。
三、运用乘法分配律的简算。
1、试一试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10+7)×6=____×6+_____×6 8×(125+9)=8×_____+8×_____ 7×48+7×52=______×(_____+_______)
2、练一练:
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分配律解决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6×9+4×9=90 40×25+4×25=1100(6+4)×9=90(40+4)×25=1100 乘法分配律:(a+b)×c=a×c+b×c
第四篇: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48~P49的教学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机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出示:
1258= 2594= 18254=
12516= 75+25= 89100=
教师请个别学生口算并说出部分题的口算依据及应用的定律。
2、再出示:11956+11944=
师;这一题,谁能口算出来?老师可以口算出来,你们相信吗?是不是老师又应用到数学的什么定律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出示课本插图
师: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看到两个工人叔叔在贴瓷砖。
生:我发现一个叔叔贴这面墙壁,另一个叔叔贴另一面墙壁。
生:老师,我发现两个叔叔贴的瓷砖一起数的话,一行有10块,一共有9列。
师:你真细心。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
师: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师: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生:69+49(板书)
=54+36
=90(块)
师:这边的69和49分别是算什么?
生:分别算出正面和侧面贴的块数。
师:哦,然后两面的块数再相加,就是贴的总块数。你们明白吗?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生:我是这样列的,(6+4)9(板书)
= 109
=90(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生:两面墙共有9列,一行有6+4块,所以我先算出一行有10块,再用109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
师:你真行,找到了这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两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却是一样的。
师:所以这两个式子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数学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于号。
教师板书。
4、观察算式的特点
师: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号右边 的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生: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因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因数,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因数。
师:是这样吗?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
如:(40+4)25和4025+425
6364+6336和63(64+36)
讨论交流:w w w.xxjx Sj.c N 小.学教学设.计.网
(1)交流学生的举例是否符合要求:
(2)交流不同算式的共同特点;
(3)还有什么发现?(简便计算)
师: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师: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7、揭示课题。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课文第49页的试一试。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
2、3472+3428
(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
(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3、让生观察:363
=303+63
=90+18
=108
师: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
生独自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总结。
师: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
第五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2、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感知规律。
同学们,老师现在说一句话,这句话是“爸爸妈妈都爱我”,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学生说)
小结:同学们,一句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这种现象在我们数学中是怎样的呢?生活中规律经常有,就看我们有没有发现规律的眼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走上探索之路好吗?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出示课本主题图)同学们,你们看,工人叔叔正在工作呢,观察这幅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观察)
那你们现在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1、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2、估计:谁能估计工人叔叔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学生试着估计。
3、列式解答
同学们的估计是否正确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瓷砖究竟有多少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教师巡视。)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算法? 4×8+6×8 =32+48 =80(块)
这边的4×8和6×8分别是算什么?(6+4)×8
= 10×8 =80(块)
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3×10+5×10 =30+50 =80(块)(3+5)×10 =8×10 =80(块)
你们真行,找到了这几种方法。现在同学们看一下这四种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4、观察算式的特点
观察等号两边的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四人一个小组讨论,最后以小组的名义汇报。
看看这是偶然现象还是暗藏着什么规律呢?你们能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吗?
5、举例验证
让学生根据算式特征,再举一些类似的例子。从同学们举的大量例子中,可以确定你们的发现是正确的,你们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个规律吗?小组再交流一下。
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等于每个加数分别
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字母表示。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的发现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最后教师板书:(a+b)×c=a×c+b×c并带读。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请同桌讨论探究下面这些题目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80+4)×25(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简便。
(3)鼓励学生独自计算。2、34×72+34×28(1)呈现题目。
(2)指导观察算式特点,看是否符合要求。(3)简便计算过程,并得出结果。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你们真的很棒。乘法分配律是一条很重要的运算定律。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能使一些计算简便,也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应用非常广泛。希望同
学们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牢记住它。下去以后看看把加法变成减法以后这个规律还成立不成立。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8+6×8 =(6+4)×8 3×10+5×10 =(3+5)×10 用字母表达:(a + b)×c = a×c + b×c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教学反思: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我自己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课前所设定的目标,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学生较易接受与理解。
2、能够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作用,使他们能在教师的提示、指导下,渐渐发现了几组算式之间存在着的联系,找到规律,再通过举例,验证自己所找到的规律,并且再启发他们说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练习的机会,又安排了小组讨论,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因此,这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相当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回答问题的面也比较广,从学生的练习反馈情况来看,对这个内容还是掌握较好。由于学生差异大,所以我在面向全体方面做的还不够,使得个别不爱发言的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值得注意,应该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