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如何让学生喜欢音乐课
在现今的音乐教育中,还存在这样现象:学生愿意唱歌,但不愿意唱教材上的歌曲;喜欢音乐但不愿意上音乐课。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的音乐教学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许多音乐课理性有余,情感不足,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乐理知识、识谱和被分解成支离破碎的音乐中找不到乐趣,不能融入音乐,当然也谈不上审美。那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1创设艺术教育情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是一种精神交流活动。这种活动总是与情感密切相连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只有融进一定的教学环境,成为一定的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才能成为教学的积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由此而知,学生是在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推动下开始感受,思考和体验的。因此,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状态,激起对课的内容的企盼和渴望,从而陶醉在艺术教育之中。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抓住课前这一重要环节,着重以美入手,按教材的要求,情境导入。也就是说,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将它带入美的旋律之中。例如二年级下册欣赏《狮王进行曲》这首乐曲,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放映大森林的一些画面,营造出一个与音乐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乐曲情节,每人扮演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在欣赏过程中,有好多同学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小鸟;有的扮演蹦蹦跳跳的小兔子;有的装扮成动作苯拙的狗熊。他们边听着音乐边自由地舞动,全身心地融入到音乐情绪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他们如临其境,切身感受到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2进行综合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再次领悟音乐的美
综合技能训练目的在于对已学过的教材内容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使教师了解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责任感。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把复习,检查和加深扩大知识面的工作放在一起来进行。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发声练习和新谱解难练习融进美的旋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领悟音乐的内涵,巩固旧知识发现新技能。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示范法、指导法去学习,体会,歌唱姿势的美,呼吸发声的技巧美,咬字,吐字的形象美,将这一连串的音乐美,展现给学生,使之在训练中去再现。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由浅入深的辅导,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使学生做到歌唱时姿势优美,呼吸正确,发声自然,圆润,咬字吐字清晰。
这一环节的主要内容是为承上启下服务的,提示主旨,引出思路,温故知新,由此及彼,为整个课堂定音定调。渲染和制造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学习心理气氛。力求缩短新知识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新奇,激动,兴奋的情绪和跃跃欲试的心态,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心地去感受美,体会美。
3拓展音乐教育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现今中学生,似乎流行音乐或者具体说是流行歌曲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若自恃清高,和学生们来个楚河汉界,互不相干,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我先唱起了《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讲到民族乐器时,我举例《真的好想你》,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我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同学们听,重点描述了亲情的伟大。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彼此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如《同一首歌》中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进行欣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第二篇: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
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
——我就音乐自由教学法的一点尝试
10年前,身份从学生转变为教师,角色的变化,是我踏上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怀着对教育的理想,对教学的热情,我始终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的做好每一件事,前途的光明总是属于我的,所以每天认真去备课,认真去钻研教材,目的就是让我的课能上的精彩,从而让学生喜欢我,而更加喜欢我的音乐课.一、现实情况
在我精心准备好了一堂课,希望通过我的赏析,让学生步入音乐的殿堂,能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可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反差是如此之大.课只上到一半,大部分学生已经游离于课堂,或聊天,或看小说.留下我一人唱独角戏.一开始我以为自己的教学模式不够新颖,于是试着改变教学模式,可效果也不尽人意,学生只要一听内容是“古典音乐”,就已哀声一片.有一年开学初的启始课上,我还没有开口讲话,就有一些学生提议:“老师,我们不要上书本上的内容,我们要听流行歌曲,以前的老师就是让我们听歌的.”
是的,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听话”的学生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具有挑战性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可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只要高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变革,口号也仅仅是口号而已,根本无法落实到实处.语数外等高考科目永远是主角,而音乐美术等可以提高学生人文修养的副科也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被忽视.2007年, 我在高一年级做过一份调查问卷,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中都接受过大众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初中的音乐课名存实亡.9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是课堂上的音乐不好听,或者课堂枯燥乏味.95%以上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在于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而只有5%左右学生喜欢古典音乐, 认为上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修养。一组很让人觉得很无奈的数据.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选拔之路代替高考制度之前,难道我们音乐老师只能苦笑于现实的无奈吗?当然不,只要你抓住喜欢喜欢音乐的心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调节高考带来的学习压力.你就可以享受每一个45分钟.二、自由教学之我见
任教10年以来,一直在摸索着课堂教学.渐渐悟出自由教学的含义,自己一
些自由教学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了。什么是“自由”,当然不是没有原则性的自由,学生想听什么歌就给学生听歌,既不让学生思考,也不展开讨论;或者自己想怎么轻松自由就怎么轻松自由.自由教学不是放任教学.它是建立在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性上,首先要保证对学生强烈的责任心,需要对学生有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并本着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有了这个思想作为前提保证,接下来就要对自我的严格控制.“音乐自由教学法”永远没有固定不变的教材,所以需要教师个人时刻收集准备适合学生也适合自己的教学素材,实行自由教学要比按照固定教材上课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永不停息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教你所热爱的,教你所擅长的,利用学生喜欢的„„”自由教学是一种个性教育,是在尊重学生及教师个性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一种教学.三、教材之我见
新的音乐课程中课程目标是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个维度来进行表述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同时也突出了课程的整合。按照课程设计思路,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有六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这六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程的核心,那么音乐自由教学法要求对学生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一切从学生出发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而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决定外因,所以学生有无学习内部动力是是否能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根本原因.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此,我们只要掌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就能很好的开展音乐自由教学.对于新课标提出的较理想的目标及课程结构,我们也只能就目前的现状考虑,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进行取舍,找出一条适合现状的教学之路来作为实现理想教学的一个过渡.我们的音乐教育一直是在了解过去、总结过去,而对于当代的音乐似乎有点迷茫,因为这个时代的音乐还未被完全的总结过,还无法完全看请,或者不能全面总结。于是教材里的当代音乐内容几乎空白,教师和学生一直在音乐博物馆了解化石音乐,这种音乐和现代音乐脱节。所以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出于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我开始抛开束缚教学思维的教材,寻找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教学之路,慢慢开始尝到了教学的乐趣,开始享受课堂,享受工
作。
四、音乐自由教学之我行
任教近10年以来,我一直不断地通过互联网等途径收集新颖的教学资料.主要还是视频资料,因为自从电视得到普及之后,音乐电视即MTV诞生之后,学生在课堂上喜欢“看”音乐,而耳朵听力在“退化”,故我们得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看音乐”的心里需求,让眼球带动耳朵听音乐.而中学生又是走在时代之前,及时捕捉潮流信息.他们对于当代的明星都了如指掌,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他们不会盲目追星,对于当代的流行歌曲也都自己的观点和评价.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就是最大的学习兴趣.(一)利用学生喜欢的1、名人效应
据调查了解,学生比较喜欢周杰伦.而周杰伦是比较有争议的一个流行歌手,所以在课堂上用周杰伦作为教学素材非常合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为此我平时就有意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周杰伦.之后像介绍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教学方法来讲解周杰伦,布置学生事先了解周杰伦的生平经历,性格,教育情况,主要作品风格特征,作品价值等.而这些工作平时学生都有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就会主动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途径.介绍周杰伦的音乐风格就可以让学生了解一系列音乐知识及相关文化,比如最为主要的风格就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等,学生如饥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说唱,及节奏布鲁斯,则又可以展开一系列课题,如黑人文化的起源与形成,就得涉及到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还有节奏创作课;近年来周杰伦音乐风格略有转变,将西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可以展开一堂关于中西音乐的辩论课;另外可以把周杰伦的音乐作为当代通俗的典范,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黑人文化如此受中国青年的青睐,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当代社会现状及青年人的心态.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电视里看到周杰伦的专访栏目,记者问周杰伦认为自己最经典的是哪个作品,周杰伦不假思索答曰<双截棍>,并且说这个作品不会被时代淘汰,既然不会被时代淘汰,肯定有一定的价值在这首歌里,为此还可以展开一堂辩论课让学生分析评价这首歌的价值关于周杰伦的一些辩论列课例就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周杰伦之外还可以开展张学友,刘德华等发展比较全面的歌手的专题介绍.再如,当代通俗歌曲里面融入了许多不同的音乐元素,如民歌:王力宏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梁静茹的《茉莉花》,周笔畅的《浏阳河》等;京剧王力宏专辑《心中的日月》收入了大量京剧风格的歌曲,刘欢的《情怨》,陈升的《北京一夜》此外还有周杰伦,陶喆等部分歌曲;另外还有爵士风格,拉丁风格等歌曲,这些歌曲都涉及到教材里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拿来利用,由浅入深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点。学生不仅喜欢当代的流行歌手,也十分想了解古今中外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及作品,比如家喻户晓的贝多芬莫扎特及周杰伦歌曲里提到过的肖邦等则完全可以将原教材拿来用.2、社会热点
21世纪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的知识途径越来越广, 特别是网络得到普及之后,学生更会关注网络上的热点人物,并且私下谈论.我将一些可以作为教学素材的人物进行一个整理,收集了后舍男生,芙蓉姐姐,及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孔庆祥资料,课堂上进行情景创设:假使你是某娱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上三位新人想在娱乐公司发展,你会录用谁?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派一位代表发言要求先分析选手,再给出理由.整一堂课都充满着轻松愉悦的氛围,学生讨论相当积极.课堂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并就后舍男生的例子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芙蓉姐姐及孔庆祥的正面来鼓励学生追求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反面则让学生学会了解自己的爱好及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最近学生普遍关注俄罗斯男高音Vitas,都被他高音所折服,我则将他搬上课堂,介绍相关文化,如俄罗斯音乐或者声乐专题介绍.(二)教自己热爱及擅长的在浩瀚的音乐海洋里,我们音乐老师能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限,也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理解消化和喜爱.教教师爱好的或擅长的,这就尊重了教师的个性特点,并极大了激发了教师的课堂激情,让教师的讲课更具感染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我安排了很多的互动环节,比如在赏析命运主题的时候,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桌子.学生听到音乐力度的增强而加大拍桌子的力度,音乐节奏的松紧来改变拍桌子的快慢速度,这样学生就更好的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及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表现作用.又如我让学生用颜色形容音乐的色彩,或测试自己的音乐记忆力,能否在听一遍主题的时候就能模唱主题旋律,在第三章命
运动机出现的时候让学生跟着音乐原地踏步走,感受和想象命运的形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第三乐章第二主题的表现力,安排了一个模仿复调的练习,考虑到学生视唱能力有限,我把学生分三个声部错开朗诵贝多芬的名言: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不能屈服不能屈服!(第一声部)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不能屈服!(第二声部)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第三声部)
用正确的情绪朗诵效果非常具有震慑力.这一乐章的思想内容,学生已经心知肚明了.整一堂课各种互动的巧妙安排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欣赏积极性,使严肃枯燥的交响曲欣赏变得生动活泼.而通过对这一交响曲的赏析也让学生或多或少了解和掌握怎样欣赏交响曲的方法.四、总结
“音乐自由教学法”尊重和正视学生的现状和所好,关注弱势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素材来自于人类文明所创造的所有音乐艺术素材,每个教师都有各自持续引进课外素材的完整计划以及培养学生发展的整体规划,让所有的学生最有效率和热情的接受音乐教育,实现享受音乐、感悟音乐和创造音乐。音乐教师是自己所任教的学生们的“音乐教育决策者”。教师自身必须是“爱乐”人, 必须有强烈的职业责任心, 具备教学研究的头脑, 具备规划、设计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能力并且有永不停息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的精神,拥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音乐的世界是大海,有着无限的风光和丰富的内涵,我们音乐教师不是拴在一个固定地方的灯塔。我们要学会冲浪或者远航,在音乐的海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有自己定位作一个优秀远洋船长的勇气,这样会在丰富我们自己的同时带给我们学生同样丰富的世界。学生才会真正喜欢音乐课,我们的音乐课才具有音乐的灵魂。
安宁中学周晓娅2008-8-23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
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
扬中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凤梅
摘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音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采用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这样音乐课堂便会成为学生精神上的家园,学生也会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关键词: 兴趣
平等民主
创造
激励性评价
音乐视野
笔者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多年,并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行过调查。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当今流行的诸如周杰伦、羽·泉组合等歌星演唱的歌曲。
就教育现状而言,音乐教育由于没有升学考试的外力推动,再加上有的教师音乐教学走入了误区,只为了上课而上课,音乐课缺少了趣味性,只剩下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弹唱,学生学唱。每节课如此,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失去了兴趣,不再与老师积极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那么,如何让学生真心喜欢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又如何能让学生在充分的音乐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呢?
一、发挥教师艺术魅力,师生情感交融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沉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孩子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孩子的鼻子跑。孩子不是老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老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孩子们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老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老师应多给孩子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他们表现出色的时候,我们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我们要让低年级的孩子感觉我们像妈妈,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改变以唱为主的课堂教学,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教学结构 音乐是情感艺术,要留给学生大量的空间,去想、去说、去听、去演、去感觉和体验。本世纪初瑞士音乐教育家,作曲家达尔克罗滋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的。音乐学习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创立以唱、动结合的课堂结构,使学生在唱中感知,在动中展现自己的创造。歌曲《小拜年》充满着过年的欢乐气氛,小朋友们又特别喜欢过年。在教学中,学生们情不自禁地会闻歌起舞。在按歌词内容做各种动作的基础上,让小朋友们自由表达过年时的各种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时,让学生当导演,把歌曲编成音乐剧,学生各抒已见,有的编出了割草、播种、赶羊的动作,有的搭起手由低到高表演谷堆越来越高,有的表演家乡各种动物的叫声。学生千姿百态和充满真情的动作,既是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也是他们创造音乐的结果。诚然,动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应包括游戏律动、演唱演奏、欣赏活动、思维辩析、创作想象等,活动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个人、小组、集体、自由组合、指定安排。“动”符合儿童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乐曲中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有助于启迪、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和创造美的能力,而学生在“动”的过程中也更加热爱自己的音乐课堂。
三、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善于应用激励性评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完一首新歌时,我常常用小组竞赛的方法来熟悉和巩固歌曲,小组竞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歌曲兴趣和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在竞赛前,我要求学生要认真聆听其他小组的演唱,并提供评分标准,让学生自己担任评委相互评议。然后引导他们从歌曲的情感、音准、速度、力度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还评出一位最佳评论员。这样,学生在欢乐激烈的气氛中,不仅提高了音乐表现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更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评价最重要的是对学生音乐成绩的评定,大多数的老师都以一首歌或一个曲子来评定学生的音乐成绩,而这也必定要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不仅培养了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编排能力。
四、拓展音乐教育视野,提高学生音乐审美鉴赏能力
学校音乐教育,要把社会音乐教育纳入自己的视野,把音乐教育与学生的日常音乐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应该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具有音乐审美鉴别能力的音乐听众。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现今中学生,似乎流行音乐或者具体说是流行歌曲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进而更准更快地替他们去除糟粕,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若自恃清高,和学生们来个楚河汉界,互不相干,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例如,在欣赏歌舞音乐时,我先唱起了《大中国》,因为熟悉,很快学生就和了进来,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了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会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在欣赏民歌时,我将腾格尔、彝人制造、阿里郎组合等一些少数民族歌手的音乐引进课堂,同他们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鲜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让学生欣赏,并启发他们从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点。讲到民族乐器时,我举例《真的好想你》,利用其中二胡的音乐来介绍二胡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还有,在引导学生欣赏《大海啊,故乡》时,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很多同学都会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我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同学们听,重点描述了亲情的伟大。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种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荡漾着,歌曲把师生彼此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学生们喜欢听的,如《同一首歌》中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进行欣赏,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要认真解读新音乐课程标准,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便会“学海无涯‘乐’作舟”,音乐课堂便成为了学生精神上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其心灵里美好的东西,从而使他们真心地喜欢上音乐课。
第四篇: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学习动机的启发
让学生喜欢我的音乐课
时光飞逝,如今我已经是一名中职学校的音乐老师了。生命中的一切,我能与你们遇见,是值得感激的幸事。你们塑造了我,是我的组成。我一直告诉自己:“你有那么多不好的地方,有那么多的缺点,仍然有如此多的人容忍你,甚至爱着你,对你好。你有何理由,不付出自己的全部?”
虽说这个总结是工作上必须完成的一个“任务”,但我更愿意把它当做一个“仪式”、一种“见证”。就像给小孩子们讲小王子的故事时所说的那样,“仪式也是一件早就被人们忘记了的事情了仪式”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就像生日蛋糕让我们知道了,生日这一天的与众不同,让我学会珍惜,学会感恩。我的第一堂课,也是给我一个契机,反思自己这半个月的付出、所得、失去与成长。
一、我要做的还有那么多
说实话,自己算是认认真真地对待这批孩子了(当然这是作为一个老师的一个底线),却总是觉得做得不够,有时候还会讨厌和怀疑自己。“你真的适合做一个老师么?你不觉得羞耻么?”这里的孩子通俗来说都是考不上高中被迫才选择的,他们特别需要被认可,可是他们也很让我头疼,不喜欢传统的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着无疑为我的教学提出了难题。怎么才能既有让他们喜欢的地方又能兼顾我的课程教学目标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音乐的美呢?有一天,那天上课,叫了好几次“安静!学生们都还是不在状态,还有个别男士起身走了出去几分钟后回来继续玩闹。我是个不会骂人的人,已经是我的底线,我忍无可忍,骂了一句“不想听就出去”眼泪也不争气的掉下来,事后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做错了,来跟我道歉,我知道也不能全怪他们,现在想起来,是自己那周的心情没有调整好,还有其他的事情把教学工作耽误了。那天是周五,中职的孩子特别不爱学习,一心想着放学后怎么玩,或许,我要做的是以一个学生理解同学的方式,去理解他们。每次布置作业,他们都会说“不想做”。可我,能够做些什么呢?“你要记住自己曾经出发的地方,带着你的信仰,走在路上。”
二、那种感动,让人想要落泪
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不过还是习惯说成:“这我走上教师这条道路的开始。”我喜欢“路”的这个比喻,我们的人生与一条道路或一条河流是多么相像啊!启程后,你知道会有一个终点可以到达,但还是得一步一步地向前。“路是脚步的延伸”,我自己的路,是要一步一步慢慢走,走实在、走踏实。恰如河流,一点一点汇聚,一直流,一直流,流过高山,流过平原,无论遇到什么,都保持流动的姿态。作为人,也应该这样,无论遇到什么,都要记住自己的方向,都要保持走动的脚步。在路上,在河流的两旁,会有很多意外的美丽。让你觉得不虚此行。这样的事情让我想要流泪,藏族班的孩子,特别重感情。周二将要去参军了,都会对我说“冯老师,我们会想你啊。”我拍拍他们的头,说一句“冯老师也想你哦。”内心是感动与幸福,即便我总共给他们上了3节课。
“你必须足够优秀,才可不辱此生的使命;你必须足够真诚,才对得起那些期待的眼神。”
三、你的失去,就是你的所得
失去的,获得的,开心的,难过的,都需要认真对待,都值得用心珍藏。第一堂课我上了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片段《哆来咪》,这是必要的,这部充满了爱的教育,纯真的音乐的音乐剧可以让每一个人感动,喜欢上哆来咪,喜欢上7个音符创造的魅力,为接下来的每一堂课都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事情总是不尽人意,我上了15个班的音乐课,全是刚刚进校的新生,他们总是用轻蔑的眼神审视我这个初来乍到的音乐小老师,感觉我和他们差不多大吧,我为了让他们都更愉悦更轻松的学习,我用了很多时间备课备学生,了解他们的品行,我去每个班主任那里咨询,我把原本不是书本上的谱子打印复印之后交给他们,可是我的付出没有回报,有点同学直接不来上课。有的同学把我的心血折成了纸飞机,更有甚者给我撕烂了,让我开心的事,大部分学生还是配合了我的教学,新搬来的钢琴带给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弹琴的我便慢慢征服了一些人,他们有的很想跟我学习钢琴,即便没有那个条件我决定每天都准备一首钢琴曲弹给他们听,没办法,我以后还要面对他们,我该不该继续?或者说转换一下教学思路。我决定要让流行的现代音乐和课本上的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在教室里,我是老师,面对的是学生。其实,我把学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在学生面前,我才知道:我必须不断地完善自己。只是希望学生也一样,不断地完善自己。现在我们音乐教师拥有的教学资料只有一本教师用书和一套CD,与教学内容涵盖范围不成正比,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音乐课堂仅靠听和唱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我们可以提高网络资源,结合教材下载影片、MTV歌曲,给学生欣赏。积极应用音乐课程的整合功能。音乐课程整合,发挥了一对一授课的优势,摈弃了缺点,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内在潜能,较好的处理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矛盾问题,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较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音乐课程整合极大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增强了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与方式,教师的表扬、学生的鼓励、家长的赞赏,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劲头十足。音乐课整合,注重了学生参与教学信息的反馈,师生双向选择引进公平竞争的教学机制,使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热情之中。我会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让他们在欣赏中学会慢慢融入音乐,陶冶音乐审美情趣。
音乐,这条道路漫长又漫长,需要一步一步,永不停歇地走。这一路走来—《小王子》告诉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要用心才能看清。”“你要对你的玫瑰负责,因为,你们之间建立了联系。”最后,最近看到的一句话,送给我们彼此:“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第五篇: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摘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提倡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原因,第二方面是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内涵,最后是对实现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途径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 教学生活化 效率
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不仅阐述了课程内容必须联系生活、社会以及学生的实际,而且在教学方法上还要求注重探索和实践活动,使音乐走近学生的生活,最终实现音乐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为新课程增添动力和活力。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教育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更加期盼通过努力改进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为什么要提倡生活化?
1、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适应新课标改革的需要
2、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音乐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3、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会生活的需要
4、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是追求农村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需要
二、何谓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
艺术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所谓音乐课堂生活化,笔者认为就是在音乐课堂中启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教师处处围绕生活展开生动的教学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方式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等方式方法,为音乐课增添浓厚的生活气息。通过课堂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巧妙地运用生活经验将音乐难题化解,从而形成既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双赢局面,由此让音乐教学的内容向社会延伸,让社会生活进入音乐课堂,让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由此可见,促进农村初中音乐课堂的生活化,有利于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探索音乐知识,通过将音乐生活化,生活经验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农村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平衡与城区学生的差距。因此,如何在农村初中音乐课堂中实践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将生活经验较好地应用到音乐课堂中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
三、农村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
(一)“生活化”教学目标
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与中学生的音乐生活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中学生音乐审美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到来自社会上各种商业化音乐形式的影响。在纷繁复杂的音乐形式中,学生们大都追捧流行音乐,成为了流行音乐的忠实粉丝。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逐步制定适合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可以让音乐课堂首先成为学生们情感抒发和交流的特定场合,通过贴近生活的音乐引导他们学习教材内容,逐步转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音乐感悟上升到知识的层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由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音乐,乐于了解相关音乐文化,最终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
(二)“生活化”教学方法
初中音乐教学应当在方法上提倡“生活化”。许多音乐教学内容被赋予了较强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学生眼里却成为了“老掉牙的音乐。”例如八年级下册学习的中国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段《看天下劳苦大众都解放》;舞剧《红色娘子军》选段《红色娘子军连歌》等等,这些表现革命主题的教学内容都不能立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采用故事背景导入的方式,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剧中人物的背景和性格,在课堂中教师再强调歌舞剧情节的跌宕起伏和人物鲜明的个性特色,接着让学生尝试模拟剧中人物,然后跟着音乐回归到生活中的场景,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学会理解音乐,欣赏音乐。
(三)“生活化”教学内容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的音乐教学内容在选择上也应当提倡“取材于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背景,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地探索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生活中的音乐,在教授教材指定内容的同时,适当拓宽教学内容的选择范围。例如添加学生喜欢的内容必须是健康积极的流行音乐作为补充歌曲,这也是拉近音乐课堂内容与学生的距离的方法之一。例如学唱梁祝选段《化蝶》时,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蝴蝶》作为兴趣导入,为音乐课增添几分“亲切感。”此外,歌曲《化蝶》中突出应用了越剧的元素,由此教师可以结合欣赏绍兴地方戏曲越剧选段《十八相送》,不仅激发学生对“家乡戏”的热爱,而且培养他们愿意主动探知和学习的能力。
(四)“生活化”教学评价
音乐课堂中的教学评价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例如“晚会的现场”,“角色模仿”等。通过参与,仔细观察学生在过程中的的感受和表现,及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化的评价前提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语言要有所区别,运用的语言要贴近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反映。
综上所述,音乐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主体――劳动人民。纵观音乐文化的发展史,无论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哪个阶段,哪一个新的高度,音乐都在不断被继承发展和创新。生活创造音乐,音乐呼唤生活,音乐只有与生活相结合,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的音乐课堂同样呼唤生活化,音乐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农村音乐课堂效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让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望“乐”兴叹,让音乐课不再缺少“生活味”,让音乐真正回归生活,服务与学生,让音乐课与学生“零距离”对话!
参考文献:
[1]周玲.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教育与美育,2011.12
[2]姜硕.试论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倾向[J].成功(教育),[3]易亮.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