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5以内的加法(信息窗1)》参考教案
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法的意义,2、认识加号“+”、学会加法算式的读法,会进行5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过程与方法:创设“花果山”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初步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体会加法的意义。难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都看过《西游记》的故事吗?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有那么多的同学喜欢孙悟空,孙悟空的花果山对小朋友来说一定不陌生,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花果山看看,好吗?
二、提出问题
1、出示课件《来到花果山》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你说我讲”红点中所示内容。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①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方法一:一只一只地数一数就知道了。
方法二:我用小棒代替小猴,树上有3只,我就拿出3根小棒,树下有2只,我再拿2根小棒,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几根小棒就知道一共有几只小猴了。
也就是把2和3合起来 ……
帮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
学生通过交流知道把2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认识加号。理解算法。
结合图意或利用学具摆一摆,让学生理解“2+3”的算法,允许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进行口算,只要结果正确就可以。
3、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鸟?先让学生完整的说说图中关于小鸟的信息:左边有4只小鸟,右边有1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鸟可以怎样列算式?试一试。(学生独立尝试)组织全班交流,教师板书:4+1=5(只)。
怎么读?谁来说说算式中的“4、1、5”分别代表什么?把这个算式完整的说一说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或引导。
4、解决问题:一共有几只桃子? 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集体订正。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摆一摆,算一算。
(1)学生边摆边说:左边2个,右边1个,合起来是3个。(2)指导学生讲算式填完整。(3)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2、第二题:先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在列算式。订正时让学生说说算是中等每个数的含义。
3、第三题:独立计算,对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通过摆正方体算出结果。
4、第四题:独立看图,完成算式。集体订正。
5、第五题:
(1)以1+2○5为例:究竟是谁和5比较大小?是2吗?是1吗?是什么呢?明确:是1+2的得数。
教师可以做示范,让学生将得数卸载1+2的下面,在进行比较。(2)学生独立完成其他的题。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去花果山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收获,质疑。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5以内的减法(信息窗2)》参考教案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34-3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列出并读出减法算式。
2、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在摆一摆中体会减法的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知计算与生活的练习,在计算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体会减法的意义。难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件《四幅主题图》,引导:今天,我们继续到花果山去玩。大家看着四幅图,谁能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学生观察每幅图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把四幅图的内容串起来,请小组代表起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二、探索新知。
1、出示第一幅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问题吗?
学生看图思考,汇报:山坡上有4只小猴,草地上有1只小猴,一共有几只小猴?
追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可以用加法解决,列式4+1=5(只),一共有5只小猴。
2、再出示第二幅主题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联系第一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树上原来有5个桃子,小猴摘走了3个,还剩下几个?提问: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让学生用手中的铅笔代替桃子摆一摆,算一算。
引导:从5个里面拿走3个,可以用一种新方法-----减法来计算。
3、出示第三、四幅主题图,引导观察:根据这两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画上还有几只蝴蝶? 学生汇报:画上原来有4只蝴蝶,飞走了2只。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在小组内说一说。引导:你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式,尝试计算,集体展示。
4、引导学生再看第三、四幅主题图,提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 学生观察,完成汇报:岸上原来有2只青蛙,跳走了2只,现在一只也没有了。
引导:一直也没有了用什么表示?你能列出算式并解答吗?
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指两名学生说一说算式中各数字的意义及整个算式的意义。
提问:算式3-3呢?你能很快说出来嘛?5-5呢?你还能说出机组这样的算式?
5、想一想:2-0等于几?
引导:如果用铅笔来摆,这个算式该怎么摆?0表示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最后明确:2-0=2。
提问:算式3-0呢?你能很快说出来嘛?4-0呢?你还能说出机组这样的算式?
三、自主练习
1、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中的虚线框表示什么意思,再说是从几个里面去掉几个,最后让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强调书写规范。
2、第二题。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完整叙述图意,最后列式计算。
3、第三题:先画线,再填得数。(1)斜线表示什么意思?(表示去掉)
(2)画多少个?
(3)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4)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题目。
4、第四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5、第五题:先说图的意思,在列式计算。
6、第六题。
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同桌两人拿出算式卡片,一人随意抽出一张,另一人计算卡片上算得的得数。答完后交换角色做。比一比,看谁答得又对又好。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学生交流,全班汇报)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分类(信息窗1)》参考教案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教学内容:
青岛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24页,第一课时“帮妈妈整理衣服”——分类。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难点:
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教学过程:
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回家帮妈妈整理衣服,并观察你们家里的衣服是怎样摆放的。你们做了吗?(生:做了)你们能帮妈妈干活,真是些好孩子,现在让我们想一想,通过整理和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
学生同位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现在,谁想把你的发现声音响亮的告诉全班同学?”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叠得很整齐,我爸爸的放在一个橱里,妈妈的放在一个橱里,我的放在一个橱里。”
师:“这是把每个人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上衣放在一起,裤子放在一起。” 师:“也就是说上衣、下衣分开来放。”
生:“我发现我们家的衣服是冬天的放在一起,夏天的放在一起。” 师:“你们家的衣服是按不同的季节分开来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板书:
爸爸 妈妈 我 上衣 裤子 冬季 夏季 „„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说得也棒极了。看来你们的妈妈都是按生活需要把衣服分开来放的。(指着板书)其实这些都是你们家分衣服的标准,而你的妈妈把衣服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开来放的做法,就叫做分类。”(揭示课题)
二、尝试分类,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说了你们小家里的衣服是怎么分类的,现在我们来给我们班集体这个大家分分类,好吗?”
“你打算怎样给全班同学分类呢?”(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我想按照男同学女同学来分”(师板书:男 女)
师:“现在我们就按这个同学的想法来分分看。注意:请男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男同学,坐着的是女同学。请坐下。”“谁还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生:“按东西路队来分。”
(师板书:东路队 西路队)
师:“现在我们再来按这个同学的想法分分看。注意:请东路队的同学站起来。现在,全班同学又被分成了两类,站着的是东路队的同学,坐着的是西路队的同学。”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两次站起来的人是同一批人吗?(不是)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生:“因为两次站的标准不一样,所以站起来的不是同一批人。” 师:“说得太好了。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板书。)生:“按长头发和短头发来分。”
生:“按穿校服的和没穿校服的来分。” „„
三、联系生活,体会分类的好处。
师:“同学们刚才想出了那么多种分法来分咱班的同学,现在我想请教同学们,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呢?”
(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同位商量)
教师可这样引导:哪里用到分类——具体是怎么分的——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同时要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自主练习,应用分类,明确为什么这样分。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看图说一说)学生独立做。
2、自主练习第2题: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自主练习第3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沙滩玩过吗?你们是怎么去的?(坐汽车去的)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
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在我们的学具盒里也有一些交通工具,请你把它们拿出来。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4、自主练习第4题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上册 5以内加法 1教案 北京版
5以内加法
教学目的:
1.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3.初步学会观察现实情景图。教学重点:
体会加法交换律的意义。教学难点:
同1题,多角度的观察与思考,并有序表达,启发、鼓励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学过程: 进入情境:
1.小明养了3只小鸡,小丽养了2只小鸡,一共多少只小鸡? 生:看图思考,回答 3+2=5
2+3=5。
2.观察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两个加数相同,位置不同,相加的结果相同。)师: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后再相加,得数不变。练习,看谁说的快,说说为什么这么快?
(1+3= 4+1= 2+3= 3+1= 1+4= 3+2= 1+2= 2+1=)摆一摆(用圆片)计算,可按颜色摆,可左右、可上下。
(1+3= 3+1=4 3+2=5 2+3=5)说一说:
看看这两幅图的意思,在组内说说,然后再组内交流,注意语言的表达。生:(观察→讨论→汇报)
(1)有一只小猴正在荡秋千,另一只猴妈妈抱着一只小猴,一共有几只猴子?(2)有3个钩子上挂着水壶,有1个钩子上没挂水壶,一共有几个钩子?(3)有1个钩子上挂着个水壶,另外两个钩子上挂着两个水壶,一共有几个水壶?师:列式计算。
生:2+1=3 3+1=4 1+2=3。练一练:
1.看谁算得最快,说说你的小窍门。
(算、说窍门。利用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再相加结果不变,所以第二题不用算与第一题得数相同。2.说一说,算一算
(1)先说图意(2)列式计算
注意:几+○和几+○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说图意,列式计算:○+几还得几,因为:○表示没有。)3.看谁算得快,利用○+几的原理。生自己算。4.猜一猜(开放题)
有5个小朋友在锻炼身体,有4个秋千1个滑梯,可能有几个人玩滑梯,几个人玩秋千呢?思考: 先说,再列式。
生:小朋友们在植树,1人浇水2人抬水,共有几个人? 2+1=3 1+2=3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数学5以内的加法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学校:陆良县龙海乡再邑小学
教师:谢华兵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例题,第3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5以内的加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首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与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节课包括加法的初步认识和5以内的加法两部分内容。加法的初步认识是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在校园中劳动的场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到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让学生看看、摆摆、算算,学习5以内的其他加法算式,并初步学会用加法解决生活里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重点是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游戏: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1和3合成()?
()可以分成2和2 1和()合成2?
3可以分成()和2 4和1合成()?
[评:由游戏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游戏的内容又是学生计算5以内加法的基础,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形成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认识加法,理解含义?
1?谈话:我们在学校里上学,不仅要学习,而且要劳动。?
看,一些小同学正在校园里干什么?出示例1图。?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图意,提出问题。
2?提问:怎样表示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是5个人呢?(板书:3+2=5)?
让学生猜一猜,“+”表示什么意思?通过交流,明确是“合起来”的意思。?
读算式:3加2等于5。?
小结:“+”的名字叫“加号”,它代表了一种计算方法——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就要用加法算。?
[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是重点,这里教师没有硬性灌输,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让学生在猜测中主动地思考,自主探索,认识和理解加法,为学生创造了最大限度的活动余地,使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
三、学会计算,掌握方法?
1?连续出示例2的两幅图,让学生说出图意。?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
提问:算式中的每个数代表什么意思?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3?谁知道得数多少?是怎样想的??
教师对学生合理的方法都加以肯定。
[评:5以内加法计算的基础就是5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但教师并不急于将最优的方法介绍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 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找出 不同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开拓宽了大家的思路,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四、实际应用,深化新知?
1? “想想做做”第1题。?谈话:小动物们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纷纷把自己的宝宝带来向大家学习。你们看,谁来了??
(1)出示图1(鸡妈妈一家),学生说图意,提问题,列算式计算。说说怎样算出来的?(可以用多种方法)?
说说3+1=4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
(2)出示图2(小兔一家)、图3(青蛙一家),按图1的要求完成。对算式的含义在小组中交流。?
2? “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聪明的小青蛙,看到大家在学习,自己也想学加法,回家后,列了许多加法算式,得多少呢?它正在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呢!?
同桌学生合作,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在书上填?得数。??
集体订正。纠正错误,对学生加以鼓励。?
3? “想想做做”第3题。?
(1)出示加法算式:1+1=□,你能说出结果吗?把得数填在书上。?
(2)出示:2+1=□,1+2=□。引导学生用3的分与合来计算结果。?
4?比较:刚才我们用数图、摆小棒、想分与合的方法来计算加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今天同学们学习的“5以内的加法”。(板书?课题)??
[评:在“想想做做”第1、2、3题的练习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个环节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实践,多种感官并用,学习的过程化静为动、化难为易,思维水平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
五、拓展应用,提高能力?
1? “想想做做”第4题。?
讲述:小白兔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正在准备礼物奖励大?家呢!?
(1)出示图1。学生列加法算式,说含义。?
(2)根据图
2、图3的意思,学生在书上完成。?
(3)集体订正。?
2? “想想做做”第5题。?
(1)学生说说图意。?
(2)根据这幅图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
(3)根据这幅图说一个算式,你能猜猜求的是什么吗??
如1+2=3,学生会说天上1只小鸟加上2只小鸟,一共是3只小鸟;还会说1个跳绳的女孩加2个摇绳的女孩一共是3个?女孩。??
小结:大家用5以内的加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
回家后,继续观察,看看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好吗??
说课材料
课标中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加法的含义,会用正确的方法计算1——5的认识。教材分为四个板块:第一块为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在此变化中理解加法的含义,就是表示“合起来”。第二块“做一做”是一个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学具的活动,如摆一个圆片,再摆一个,一共是几个?摆两个圆片,再摆两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并能说出加法算式;第三块为1—5的加法,在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并初步知道加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块根据儿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初步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第四块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两组算式,来进一步巩固算理和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