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信息技术论文(一等奖)
浅谈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重大影响
内容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也会看到信息技术不仅在语文教学,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字:信息技术 教学方式 优势 效果
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甚至是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这样的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无形之中对教育教学产生着变革。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中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那么,如何让现代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成为了全国各中小学校亟需攻破的难题。当然,信息技术对现代方式的教学的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地方。现如今,我们开始推行了新课改。“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是得益于信息技术。所以,信息技术对新世纪中的教育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成为了我们今后教育教学的方向。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巧妙运用成为我思考的方向。信息技术对新课改当中的语文教学,对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1、现代信息技术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老师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老师“表演”得好差是课堂效果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是一个被忽视了内心感受与兴趣爱好的被动接受者。尤其是一些较年长的语文教师,他们深受以往“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其教学过程中,没能充分注意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主观思维。针对这一情况,新课改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还课堂给学生,充分发挥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还课堂给学生呢?
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老师们众多的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心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教学情境的催动下,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精神愉悦感动大大的提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时候也就促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课堂。
《走进大自然》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性的案例。课前导入的这
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书本的内容理解还不透彻。此时,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们闭上双眼,认真聆听一段班得瑞的轻音乐。接下来,睁开双眼,看到的是我课件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同学们一个个都张大嘴巴发出“哇”的惊叹声。如此美丽的自然风景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于是,学生个个激情饱满,投入到课堂中来。
2、现代信息技术可优化教学方式。
教师就像导演一样,如何展现、传授你的知识值得去思考。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除了一味的灌输和讲解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语文教学当中,有很多内容是非常抽象的,仅凭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是难以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内涵与魅力。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当然,老师的讲解是不可否认的,只是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很多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达到一个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象的效果。很多在课本中的抽象的、概括性强的文字或者是符号就能够通过信息技术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东西。让学生与这些难以理解的抽象事物,抽象内容来了个亲密接触。
在小学四年级的《小巷人家》中有段这样的描写“柔橹一声,小舟咿呀,在河埠边欣赏往来的小舟,别有一番情趣。环洞桥的倒影,宛如半弯明月,隔岸人相唤,水巷小桥通,构成了恬静明洁、千变万化的水乡景色。水巷人家的河埠头,用几根石条构成,有踏步伸向水中。从河岸边墙角下,偶然长出几株垂杨,微风吹来,细长的枝条拨动着水中的倒影,水面显得更清灵了。”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美,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有限,他们无法真正体会其中的美感。让同学简单概括内容的时候,他们无法表达。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画家根据文字将文中内容画成一副图画的过程。最后,一副美丽动人的小巷人家图就展现在大家面前。在此的促进之下就有学生很好的概括了其中的内容“写小巷的弯曲多变,庭院的玲珑可爱,小舟的往来穿梭,河埠头的清灵幽静,描绘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小巷人家的诗情画意。”
3、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技能。
教师最为关注的事情莫过于自己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当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想对比较单一。不管是形式、内容还是方法技巧都较为狭窄。而信息技术,给了老师们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学水平,进一步改变教师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和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在新课改的促使下,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老师从传统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的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从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享受者。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得意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让教师转变传统观念的同时,也改变的传统的教学模式。
《只有一个地球》这节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若是在很多年前来讲解这篇课文,只能依靠书本,依靠老师的讲解来获取知识。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我广泛地搜索了地球上的人文地理,全球气候变暖等地球知识,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如此,学生不尽兴趣盎然,还大大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对课文产生更为深刻的印象。
二、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大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的变革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拓宽了老师以及学生的知识面,给教学工作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优化了教学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当中,现代信息技术并不像人们所预料的那么
理想,在平时的使用过程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首先,许多老师不会使用,或者说不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较为年长的老教师。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不能熟练掌握的话,这会大大制约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还未成熟,有些老师在运用上有点盲目。过度和滥用都是目前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的现象。部分老师过于依靠ppt,没有课件就无法上课,从而丢失教师本该有的能力。许多老师只是让课件起到一个展示的作用,而且将过多的内容,大量的材料都集中于课件当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必须在一节课之内完成应该要完成的教学内容,那该怎么办?许多老师就走马观花式把课件像放录像带一样让同学们过一眼。如此,学生的认可度、参与度不够,更不能很好的接受课件给他们带来的新知识新内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第三,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的课件比较单一。教师在备课、制作课件的时候,应该要按照本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技术手段和变现形式,比如图片、音乐,得看具体的课堂当中是否需要,不能画蛇添足。有时,适当的图片展示,音乐的聆听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有时就不一定了。这些手段的应用,让课堂看似比较活跃,非常热闹,但是最终的效果怎样呢?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东西,就不得而知了。
第四,在制作课件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技术含量。技术的要求在制作课件时事有必要的,但是不能“钻牛角尖”。许多的课堂中,可以不需要制作如此复杂的动画,甚至不需要动画。但是,有些老师为了追求效果,一味制作非常复杂的Flash动画。这样,既浪费了大量的精力,课文又没有真正备透彻,课堂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步入新世纪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成熟,还有很多有待开发的空间,所以,在使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带给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一个趋势,更是一个时代的潮流。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相比于传统教学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也会看到信息技术不仅在语文教学,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2、《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通知》
3、《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胡运飞 2009-07-02
第二篇:教育信息技术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科技的飞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相关的信息技术也正在逐步深入课堂,清晰、便捷、高效是它的代名词,不仅方便了教师教育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更丰富的学习空间。但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搞表面文章,不能盲目追求所谓的“先进”,要坚信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教师、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生动的课堂是师生共同期许的,通过信息技术的切实应用,为学生,为教师,为课堂,为学校,为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关键词:信息技术、整体性、高效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现在的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深入应用,使得课堂变得丰富、高效、生动。教育的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也是势在必行,那么课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做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课堂有着丰富的图片,声音,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变得更加快捷方便,同时学生也有了更丰富的视听享受,也使得课堂教学更高效,但是如何更深入应用现代技术,而不是为了噱头去做表面浅显的文章,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摸索,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真正的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和创新。未来教育,信息化是重点之一,如何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关键在人,这个人不单单是指教师,更为重要的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那么我们在深化应用,融合创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树立全面的融合观,保整有效性,效率性。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三是正确处理技术与教学的关系,不能为了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要保证课堂的实用性,而非“一肚子花花肠子”噱头十足。那么就失去了信息技术融合教育,融合课堂真正的意义。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教学手段较之前的单纯粉笔、黑板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而教师在目前教学中运用最多的是运用讲台前面的电脑把电脑课件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师因为要控制课件,所以无法离开讲台,那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次数。最明显的例子来说,比如教师不能更及时地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提醒那些开小差的学生,如果要制止或者提醒,教师势必要停下授课走到学生身边或者在讲台上进行语言制止,无论是那种方式,都会打断课堂的整体性。那么教师和学生人手一机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类似的问题,教师可以随时解放双脚,走到学生中去,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情况下,完成对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提醒。又比如在课堂中,一些纸质的作业想要及时清晰的展示给全班同学,是教师比较头疼的一件事,虽然有实物投影仪,但是频繁的切换以及画面的不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高效的进行,而教师可以用平板电脑直接对学生作业拍照、视频,实时性的展示在投影仪以及每个学生的电脑之上,学生可以面对清晰的画质展开更好的交流和学习。对于一名美术老师老师来说,这样的课堂是我所期许的,这样无论在教室的哪个位置,无论离讲台距离有多少,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更清晰的观察我所准备的精美图片,及时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学生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我也可以进行实时性的记录作业绘画过程中的优缺点,同时实时性的反馈到每个学生手中。
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除了更好的促进与基础学科的深度融合,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时性,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课堂课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尤其是为学生的学习和多元素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环境,使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平板电脑进课堂,就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更加深入,更加新颖方式的应用。屏幕将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媒介,而图像则成为基本的表达方式。简单来说,信息化的教学能较好促进学生学习的时间以及地点的自由、高效、细微的应用。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得到延伸。学生在平时排队等待过程中,可实时解决课堂作业,或者完成小练习,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室里。同时,答案正确与否以及错误率会清晰及时反馈到老师手中,这样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教师都能及时、准确收到真实的教学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也具有客观性和修正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师堆积如山,重复批改纸质作业从而过度疲劳的极大改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也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可以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互动交流以及及时反馈,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程以及状态,可以以此制定出更为详细的个性化学习建议,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平板电脑的应用可以更好的实现分层教学和分层辅导。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自然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有快有慢,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分层教学,分层辅导,但同时即使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往往不如人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应用,分层教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完善。作业可以根据难易程度进行分级,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作业,学生在完成答题后,系统及时对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分析,教师依据进行实时反馈和辅导,这样能更好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另一个方面,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就目前的多媒体应用来说,课堂上需要学生参与或者配合的时候,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到黑板前面演示,人少就限制了参与的范围也不能代表大部分学生,人多的话就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这对于一节40分钟的高效课堂来说是不允许的,但是教师学生人手一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达到百分之百,同时学生参与课堂情况及时反馈到老师手中,从而让老师最快最新掌握学生动态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平板电脑普及的同时,也要注意因此带来的弊端,可能此时不需要平板教学,学生还会时不时摸摸看看屏幕,不及时跟上老师的思维,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这是平板应用在课堂中教师必须注意的问题,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另外教育APP以及平板电脑的创新应用,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方便教师的教育教学,在最初的备课时就有明显的体现,教师可以从中下载以及收藏海量的教学素材,同时也可以上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学习素材,方便其他老师查阅,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入融合应用还需要我们用大量实践去摸索,但是未来教育的信息化势在必行,我们既不能墨守成规,也不能“海纳百川”。应该以敞开胸怀拥抱的态度,同时审查的眼光,在实践中更好的把信息技术真正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到实处,让其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对教育教学带来的益处。
第三篇:教育教学论文-信息技术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加以有机整合,近年来国内已有许多地区、许多单位在不同的学科领域进行试验性探索,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效果,其中有些效果还相当突出,很令人鼓舞。这里仅举两个试验时间较长、影响较大的教改试验研究项目为例,用以说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是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确实有显著的效果。这两个项目,一个是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项目,另一个是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理化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项目。下面就对这两个项目作一简要的介绍。
一、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
《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途径,把语文教育与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在小学阶段要求做到“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中学阶段则要求作到“词语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运用”四结合。其主要目标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以下简称为主导——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该项目自1994年2月由原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批准立项以来,先后分批在全国许多地区进行试验研究。由第一批只有7个城市的13所试验小学,发展到现在已覆盖全国22个省市共600多所试验学校,而且发展势头有增无减。如今,试验范围已从小学扩大到初中和高中。其影响已扩展至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等华人区。目前“四结合”试验研究已取得较明显效果,不论在识字、阅读还是在作文教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突破,不仅促进了语文教学结构的改革,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而且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获得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能力。按这种结构进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演示生字的笔画、笔顺、汉字部件、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说”、“写”、“打”,使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手脑并用,自始至
终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学生还可以自我发现自己对汉字音、形方面的错误认识,从而有助于主动建构关于汉字知识的意义(体现主体作用)。加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在读音及字义等方面的常见错误(发挥主导作用),所以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十分显著。
在传统教学中,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预习、重点字词讲解、默读、朗读、查字典、小组讨论和总结”等环节来达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默读、朗读和讲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中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老师只能结合课文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并就课文进行示范朗读,实际能让学生自己默读和朗读的机会很少。要完成阅读理解课的教学目标,关键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默读和朗读,即全身心参与阅读过程。显然,在传统的教学活动进程结构中,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达到)。有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作为教学媒体,就可以通过编制大量与当前课文紧密配合的课外阅读课件(通常称之为“同步阅读课件”)来解决这个问题。当老师讲解完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后,除了让学生默读和朗读课文以外,还可让学生从计算机中选择若干同步阅读课件来进行学习。这类课件不仅能提供适合学生理解水平的、既有趣味性又符合教学要求的阅读材料,还可通过改变显示时间的长短和适当的提问与测验来检查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超文本结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若遇到难以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热键”方式随时在计算机上查询,省去传统教学中的“查字典”环节。这种自主、交互的阅读学习方式,从内容的选择到效果的检查都可以按照个别化方式进行,因此既可以大大增加全班每一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又可以充分发挥每位学生自己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还大大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在此基础上,还可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全班性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竞赛(在给定时间内让全班学生阅读同一篇课外读物并由计算机评分),通过寓教于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阅读教学进程结构,可用“预习—重点字词讲解—课文默读与朗读—利用课件阅读—阅读竞赛(包括阅读速度与理解
能力两方面的竞赛)—师生共同总结”等六个教学环节来概括。其中除第2、6两个环节主要由教师起主导作用,其余环节(包括第6环节)均可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阅读教学进程结构的优点是,通过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和自我测验的方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由于增加了阅读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运用“几何画板”革新数学教学的试验研究
“几何画板”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美国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教师利用该工具平台既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编制与开发课件,又可便于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1996年“中心”推出几何画板的汉化版以来,很快受到数学教师的欢迎,经过“中心”近几年举办多期有关几何画板的应用培训班及部分学校的积极试验,目前运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革新的思想已开始为教师们所接受,并已逐渐在全国不少中学的教学中应用和推广(有些学校不仅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而且在物理和化学教学中也在积极试用)。
由于几何画板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变成对数学喜爱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为了了解如何运用几何画板来创建新型的数学方面的教学进程结构,我们来看下面两个例子。北京知春里中学杜利平老师对“轴对称”概念的讲授是这样进行的:杜老师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一只会飞的花蝴蝶,这只蝴蝶刚一“飞”上屏幕,立刻就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一些平时不爱上数学课的学生这时也活跃起来。同学们根据蝴蝶的两只翅膀在运动中不断重合的现象很快就理解了“轴对称”的定义,并受此现象的启发还能举出不少轴对称的其他实例。这时再在屏幕上显示出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并利用几何画板的动画和隐藏功能,时而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动起来,使之出现不同情况的对称图形(例如图形在对称轴两侧、两图形交叉
或是对称点在轴上等);时而隐去或显示一些线段及延长线。在这种形象化的情境教学中,学生们一点不觉得枯燥,相反在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他们始终兴趣盎然地在认真观察、主动思考,并逐一找出了对称点与对称轴之间、对称线段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很自然地就发现了轴对称的三个基本性质并理解了相应的定理,从而实现了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几何画板可以为做“数学实验”提供理想的环境。用画板几分钟就能实现动画效果,还能动态测量线段的长度和角的大小,通过拖动鼠标可轻而易举地改变图形的形状,因此完全可以利用画板让学生作数学实验。这样,就可用新型教学结构取代主要靠教师讲授、板书的灌输式教学结构。由于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考虑的主要不是讲什么、怎样讲,而是如何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如何指导学生做实验,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和交流„„。这样,教师就要由课堂的主宰、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实验过程的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定理证明”这一个教学环节(逻辑思维过程),而不太考虑学生们直接的感性经验和直觉思维,致使学生难以理解几何的概念与几何的逻辑。几何画板则可以帮助学生从动态中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对象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空间结构关系,因而能充当数学实验中的有效工具,使学生通过计算机从“听数学”转变为“做数学”。例如,为了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可以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做一次这样的数学实验:在该实验中,学生可通过任意改变线段的长短和通过鼠标拖动端点来观察两个三角形的形态变化,学生从中可以直观而自然地概括出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并不需要由教师像传统教学中那样作滔滔不绝的讲解,而学生对该定理的理解与掌握反而比传统教学要深刻得多。通过上面两个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基于几何画板的教学活动进程完全遵循一种新型教学结构,其特点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或在教师所创设情境的帮助下,由学生主动进行探索式、发现式学习,也就是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主导——主体结构”。大量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结构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结构相比,不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型教
学结构的优越性。由于这种结构的实施离不开几何画板(一种计算机软件工具),所以这等于是实践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所作出的有力证明,换句话说,实践表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进程的有机结合对于教学的深化改革确实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第四篇: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一等奖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所说的课题是《调配自己的颜色》。(板书)
《调配自己的颜色》是福建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小学六年级上学期的学生。
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的调色板,根据色彩的原理,调配出自己满意的颜色。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褪俏颐墙萄У亩诖说悖也派杓屏苏庖豢问保康脑谟诮徊饺醚莆栈脊δ艿氖褂茫迸嘌淖晕掖葱履芰狡鹧纳钐逖椋し⑵淝楦校卣姑览龅纳什唤鲇凶匀痪吧褂腥诵缘拿赖拢佣寡艿矫赖慕逃R虼苏饨诳问钦厦朗踅逃⑿畔⒓际踅逃退枷肫返陆逃幕贾督萄岣呖巍? 这就是我对《调配自己的颜色》一课教材的简要分析。下面,我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基于这一认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熟悉画图功能的基本操作,初步掌握对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四、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重点:通过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掌握“调色板、吸管工具的使用。” 难点:怎样根据调色原理,调出符合自己的需要的颜色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和难点,我在课前准备了电脑课件、小黑板等这些教具。
第二个部分说教法
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试行纲要》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教学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创设一个电子画展的情境(创设情境法),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操作(任务驱动法),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查漏补缺,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意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第三个部分说学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学的宗旨不在于尽可能的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可见学法比教法更重要,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就等于拿到了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为此,本课重点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合作操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第四个部分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可用FLASH模拟一个场景),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是多么多姿多彩。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学生自己选择图画,要求注意工具的用法。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复习已经掌握的操作技巧,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步步为营,导学达标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1、学生选择图画工具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小结过渡。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画面内容的不丰富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德育教育,集体讨论,引导拓展“调配自己的颜色”的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展示自我风采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任务:自我创作一幅体现自我个性的图画。要求对于画面设计(如内容、颜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来解决。遇到技术问题可通过小组讨论,向老师求助来解决。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1)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思想品德和信息技术三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自我创新,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三)归纳总结,完成建构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互评互助。(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最后,我说说本课教学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微型教案,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视觉渠道。
我的板书是抓住学生认识过程为重点。学生学完这部分的内容后,再看板书,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明显的脉络,既起到了突出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我的说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五篇:班主任德育论文(一等奖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题目 班主任德育论文
作者姓名 郭家鑫 班级 高一(8)
完成日期 2012 年 11 月19日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关键词„„„„„„„„„„„„„„„„(1)
1、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1)
2、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2)
3、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3)
4、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4)4.1身教重于言教„„„„„„„„„„„„„„„„(5)4.2对待学生要有耐心„„„„„„„„„„„„„„(6)4.3对待学生要有爱心„„„„„„„„„„„„„„(7)
5、总结„„„„„„„„„„„„„„„„„„„„(8)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主任德育论文
摘 要:针对班级管理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来谈一谈做班主任工作的一些体会。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事,两个人做同样的一件事,花同样多的力气,但收效却不大一样。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很清楚的,收效不大的人没有抓住关键!我觉得要做好以下几点: 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和谐班级氛围,让班级充满气息和活力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这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熟知的道理。“亲其师,信其道”,班主任爱护和关心每位学生,学生就乐于接受他的教育和管理。为了尽快地使自己对新生产生真诚的师爱,我充分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接触、交往。课间、饭后找他们聊天、说笑;在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助解决;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同时与他们的家长保持联系,取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在我们共同努力下,学生对陌生环境的焦虑和不安很快被新奇和欢乐所取代,逐渐的喜欢这个集体并安心开始学习。班主任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既做组织者,又做普通一员,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在军训期间,我和学生顶着烈日,共同进退,短短一周的共同生活,很快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在他们入校后的每一次学校安排的劳动和组织的班级文化,我都与学生一起努力完成,学校刚刚建立,搞卫生是头等大事,每次我都加入都学生队伍中,担当起表率的作用等;在宿舍文化和卫生中,每次都在参与学生当中一起完成。但师生情感加深了,也使他们感受到新集体的温暖,增强了新集体的凝聚力。
制定一套人性化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人情味”
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班风正,学风盛”,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利用通常的强制手段迫使学生遵守往往会适得其反,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等。
对于新班级,开始阶段的常规工作抓得好,就能为以后的深入教育打下基础,班级会出现积极向上稳步前进的局面。班集体的凝聚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班级的综合评比也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每学期一次的流动红旗既是见证更是进一步前进的动力。
建立一支优良的班干部队伍,使班级“分权”、“分层”合作
中学的孩子较为单纯,有着强烈的表现欲望,都希望在参与班级管理时大展身手。如果权力过于集中在几个同学手中,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不利于营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围,并且会大大减弱班级自身的教育力和感染力。实行班级工作“分权”,班干部、课代表、小组长、各级各类管理员以及班主任“小密探”都应当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制约,力争做到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做能使班级工作更加有序。
当然,选出的这些班级干部毕竟不是完美的,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定期对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进行培训指导,给他们讲解各部分的工作要点,组织他们学会指定计划及具体措施,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纠正。同时必须严厉批评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树立良好班风。培养一班充满自信的学生群体,尽快适应中专学习生活
自信是成功的起点。要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树立他们相应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开学初,很多学生会因为跟不上进度,出现“消化不良”或“欠债”的现象,严重的还会产生厌学心理,导致恶性循环。我主张学生在自我暗示中培养自信,自我暗示有一种神奇的威力,它能控制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并指导人的行为,使之按预想的目标活动,最终达到目的。例如,当一个人心情沮丧时,反复在心里默念:“我精神抖擞,心情愉快。”很快就能帮助人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所以,经常让学生在心里郑重其事地默念一些暗示语,比如“我一定能学好英语”,“我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好”,考前默念“这次考试一定能考好”等,不仅对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有了自信,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就能引导学生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学初,我就邀请了几位学习成绩优异的老生来到班上进行学习经验交流,介绍他们是怎样较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的,一方面请他们从整体讲他们的学习经验体会,另一方面讲学好各科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老生的现身说法,对新生是大有帮助的,使他们建立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经常与任课老师保持联系,请任课老师进行各科学习的具体指导,包括听课习惯、作业要求、学法指导等,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真正地学会学习。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同学,加强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
“万事开头难”,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一个班级的管理如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位班主任在管理这个班级时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做班主任这段时间,使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有“三心”,那就是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4.1身教重于言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高中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在许多事情上,我觉得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我所带的班级,由于学生人数多,再加上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次进教室看到教室的地面上都是纸片乱飞,我说了好几次都不见效,于是我每次在教室转的时候,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弯腰把它拾起来,然后放进教室的垃圾箱里,学生看见我这样做,也纷纷动手捡拾自己桌子下面的纸片,时间长了,学生的卫生习惯也养成了,不再往地面乱扔废纸,教室里的卫生也好起来了。并且他们还把这种习惯带到校园里,只要看到地面上有纸片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
4.2对待学生要有耐心
教育学生是一个特别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同时,对待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耐心,尤其是学生犯错误时,我们教师不能够只是一味的批评指责,而要找到其错误的根源,然后耐心进行教育转化,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然后主动改正。
2012年冬季,因工作需要学校对部分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调换,我也接手当班主任,当时班上有些学生,对新学期,新学校,新课堂的不适应,班上有一名叫曾庆丰的学生就煽动几名学生和老师做对,不听老师的课,不交作业,一上她的课就在后面说话个不停,政治老师几次找到我进行调解和商讨解决方法。作为班主任的我得知这一问题后,找到这名学生,耐心询问,深入班级了解情况,得知是现在的教师讲课语速快,没有原来的教师讲课听的清,他们才这样做的。
得知这一情况,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耐心的教育:“有问题,怎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么不告诉我呢?班上还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的?你这样做对吗?老师辛苦的备课、讲课,而你却什么也没学到,你的这种做法对得起老师吗?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你知道吗?”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这名学生深感内疚,主动找到政治老师承认错误,决心好好学习。政治老师也改变了教法,全班学生很快接受了。
4.3对待学生要有爱心
爱心是一个班主任管好班级的基础,只有爱学生,学生才会信任你,记得我班里有一个叫陈慧珠的学生,他家里很贫穷,她爸爸已经去世,并且她母亲刚刚出车祸受伤了,可能因为这些原因,他一直都很自卑,学习也不太积极,并且在班上经常萎靡不振。但是我对她的关爱改变了她。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去教室查早读,在走动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学生竟然眼睛含泪水还有一脸有心事的样子,我慢慢观察,还有问了室友看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得知她是因母亲出车祸受伤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倒下了,家里的稻谷和劳动没有人做了,她压力很大。我把他叫到我的办公室里好好跟她谈话,并下午就组织一些学生和班干部去医院看望她母亲。他之后感动得泪流满面,对我说“谢谢你,老师!”,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对他说:“到教室好好学习吧!命运是靠自己改变的!”从此,她拾起零碎的心情,很努力的在学习与开心的生活。他好像明显变了一个人,不但自信起来了,而且学习也直线上升。我想,这就是爱心感化的结果吧
5、总结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
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力争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几点:
一、以自律的行为影响学生
二、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学生
三、以真诚的情感激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灵魂”塑造“另一个灵魂”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我将不断地锤炼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今天——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以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012-11-19班主任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