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数学下册_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教学反思_苏教版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反思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关键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注意两点:
第一,相同数位对齐; 第二,从个位算起。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由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和笔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减两位数,强调要把得数写在横式等号后面。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书写格式上存在很大问题,有些学生虽然数位对齐,但在竖式中把加号位置写错了,如果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出现整十数情况,学生对0的处理出现许多困难,而且容易混淆,碰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学生出现数位不对齐的现象,有的学生忘记写横式后面的答案。
面对出现的问题,我采取了这样的办法:在黑板上先划出类似算式本的直线,再进行分步指导,边板书边指导,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写,发现效果还可以,并进行相应强化练习。
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特别要 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书写的习惯,仔细检查的习惯,好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
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不进位加与不退位减的口算方法,明确了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减的道理,在用竖式计算时只是形式不同,但算理相通,计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让学生在联系口算,摆小棒的过程中再次感悟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列竖式计算时的写法,可能是第1次接触,学生在独立列时错误很多,特别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主要是数位对不齐,横式上的得数忘记不写。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受口算的方法的影响,从十位算起。
所以在练习时经常提醒孩子笔算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说要把()位和()位对齐,从()位算起,并巡视督促孩子计算时的顺序,因为这对今后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很重要。
郭瑞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并且会用竖式计算,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数学例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了不同的问题,并列式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此类题大多学生都会算。所以我们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不要去为学生设计“过渡题”“样板题”,这样容易把学生带入教师预设的方法中。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分析,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认同书本上相对较好的方法。
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
第二篇: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主要是: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引导学生学习由旧知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方法,向新知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知识迁移,进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该课按照自己的设计比较圆满的完成了。
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如:严谨的思维习惯、扎实的解题作业习惯等。这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在学习完笔算减法的方法后,我让学生比较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相同点,却没有比较不同点,这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因为有的孩子是容易不看加减号的,一个数位上加,另一个数位上减。
在本节课中我采取了一次学生合作学习,但放在练习环节,如果放到学习例题时,效果应该更好。课中小结时不要过于放开,应对从哪一位算起给与一个规范的说法:笔算时从个位算起!
我对主体部分的钻研比较注重,对练习的处理相对毛躁,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及时面批,缺乏对习题的对比引导。如98-80=和98-8=,如果不拎出来让孩子们比一比,这个习题资源就浪费掉了。对练习形式的处理也不够灵活,只是直接用了书上的练习,在该课快结束时插入一些变化题型,可以一扫孩子们的疲倦,再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笔算》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教学反思《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反思》。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笔算(包括不进位和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是100以内笔算减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讲授新知识前充分复习了旧知识,出示了一些十几减几的口算,学生直接抢答,从而从认知上、思维上让学生做好准备。在新知识的传授中,当学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后,继续向学生提出质疑“我们上节课学习的不退位减法个位上6减2是够减的,可今天这道题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让学生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新知,并且通过学具的操作与演示,对重点和难点进行层层突破。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我们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我重视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相信学生,承认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56—18=”该怎样计算,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操作去发现方法。在合作、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中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达到互相启发、共同进步的目的。列竖式计算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思路,我再次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比较、发现,整个教学过程都突出了学生经历、参与、探讨的过程。
学生出现的问题:
(1)个别学生相同数位对不齐。这几个学生要进行单独辅导,让他们认清数位,知道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2)个位不够减,知道从“十位退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但是计算十位和十位相减时,学生不把借的“一个十”给还上再减,致使整个计算结
果多了十。
(3)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落写减号,等号后的得数忘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在这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三篇: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法: 讲解法、讨论法。学法: 合作法、探究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仔细地观察图。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小组交流算法。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随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四篇: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模型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笔算。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3.通过观察情境图,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明确相同数位对齐和从哪一位减起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视频、圆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情境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放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
提问:我刚才放的是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那同学们知道2008年奥运会是在哪里举行的吗?
2008年在我国首都北京举办奥运会。
你们想知道在北京奥运会上各个国家的金牌数吗?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前5名的成绩,哪个国家金牌总数最多?我们中国的运动员们非常的了不起,用他们的努力为我们国家争夺了多少枚金牌? 51枚金牌。
你还看出什么信息?
(1)提问:从这副图片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根据刚才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美国36枚,俄罗斯23枚,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 师:要知道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我们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师:怎样列式?
列式:36-23=?
该怎么计算呢?你会口算吗? 方法:30-20=10,6-3=3,10+3=13 你会用圆片表示出这个过程吗?和你的同桌摆一摆,说一说。
(1)自主探究,组内交流(发小圆片)(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探究方法。
(3)个别学生汇报。
根据刚才你们摆圆片的过程你能列出竖式吗?在草稿纸上列一列。个别学生汇报。列竖式要注意什么问题?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
个位相减的数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减的数写在十位上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题目,不要忘记单位和答。你都掌握了吗?
三、巩固新知
1.练习题97-34= 58-34= 学生独立完成,写竖式并思考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小结:笔算减法和加法一样,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再减。2.做一做的第一题写书上。3.做一做的第二题。
提示:个位上的0不写行不行?十位上的0要不要写。4.改错题。5.解决问题。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什么?要注意什么问题?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2、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与个位相减得数写在个位。十位与十位相减得数写在十位。个位相减最后是0不能忘记写。十位相减得数是0不能写。
第五篇: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口算和笔算的算理和方法,并能进行相应计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借助计数器、小棒等学具鼓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课前播放贝壳欣赏图片。学具:小棒、计数器、学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谈话引入,发现信息。
谈话:上节课我们一起看了赶海小朋友的收获,今天的海边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学生可能回答:小朋友用贝壳摆了轮船、帆船和海鸥。谈话: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课件出示并板书相应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3)摆帆船比摆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
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提的问题也很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3.列出算式,理解意义。
谈话:要解决“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需要用到哪些信息?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7-32。追问: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可能回答:
(1)因为要从47个贝壳里面去掉32个。(2)因为求的是比多少。
小结提升:求轮船比帆船多多少,就要从47个里面去掉32个,用减法计算。4.同桌合作,探究算法。
谈话: 47-32等于多少?想一想,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摆一摆,拨一拨,也可以在本子上写一写。同桌合作,看谁想到的算法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提示: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你们的想法一样吗? 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一起整理信息,提出有关减法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每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信息的发现和问题的提出,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谈话:谁愿意把你的算法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可能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竖式等三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以下顺序交流。
1.摆小棒
(1)学生展示摆小棒的过程。
请一名同学边说边用小棒板贴贴出摆小棒的方法。追问:为什么要从4捆中去掉3捆,从7根中去掉2根呢?(教师把3捆小棒和2根小棒用虚线框起来。)学生可能回答:
因为要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2)电脑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谈话:同学们摆小棒的过程有条有理,小电脑也要象你们一样摆一摆,请大家来当小指挥,教教他,好吗。
学生边说电脑边演示课件。
再一次追问:从哪里去掉3捆和2根,为什么这样做?
小结提升:减去32就是要去掉3个十和2个一,所以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3)用算式表示摆小棒的过程。
谈话:你能把刚才摆小棒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让学生先小组说一说,再集体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
40-30=10 7-2=5 10+5=15 谈话:你能不看小棒就把这个方法说给同桌听吗?(同桌互相说一遍。)(4)梳理算法,渗透转化思想。
谈话: 47-32是我们没学过的算式,同学们刚才通过摆小棒把它变成了我们学过的几十减几十和几个减几个的方法,很快就算出了得数,你们真了不起。这种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方法,叫做转化。(教师板书,学生读一遍。)
2.拨计数器
(1)学生展示拨计数器的方法。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用大计数器边拨边说过程,其他同学观察。
谈话:同学们同意他拨计数器的方法吗?谁能把他的过程再说一遍。(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去掉3个珠子和2个珠子的过程。)
追问:为什么这3个珠子要从十位上拨去,而这2个珠子要从个位上拨去?(2)板贴纸质计数器,强化算理。
谈话:老师把计数器贴在黑板上,已经拨好47了,你能在这个计数器上拨去32吗?
引导学生圈出十位上的3个珠子和个位上的2个珠子。
追问:你去掉的是什么位置的珠子?为什么这样减去?
小结提升:,从十位上去掉3个珠子,就是从4个十里去掉3个十,从个位上去掉2个珠子,就是从7个一里去掉2个一。
3.竖式
师:谁还有其他的方法?
(1)学生展示竖式,说说写竖式的方法。谈话:你听懂他的方法了吗?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引导学生说竖式写法,师在板贴计数器的下面板书:
— 3 2 1 5 追问:结合拨计数器想一想,为什么要在4下面写3,在7的下面写2?(2)学生独立尝试写竖式。
学生独立写在学习纸上,教师巡视并收集学生的不同书写情况。(3)全班交流竖式算法。
展示学生竖式,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
算法1:先算十位上的4-3,再算个位上的7-2;
算法2:先算个位上的7-2,再算十位上的4-3。(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课件演示。)
小结:可以先算十位上的,也可以先算个位上的。
【设计意图】将口算的方法与学生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过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利用数形结合由直观到抽象,有助于对口算过程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巩固竖式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尊重了学生的想法,鼓励了算法的多样化。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谈话: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计算47-32,仔细观察,竖式的7减2是小棒和计数器的哪一部分?40减30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在小棒图、计数器图和竖式之间画箭头链接,如下图:
引导小结:都是从4个十里减去3个十,从7个一里减去2个一。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点击课件出现计算方法。)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方法。(教师板书课题。)
2.回归情境,解决问题。
(1)解决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多少个贝壳?
谈话:这个题应该怎么解决?你能开动脑筋,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吗?(课件返回情境图。)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交流竖式: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课件返回,订正答案。)
(2)解决摆帆船比摆海鸥多用多少个贝壳?
谈话:这个问题怎么解决?(课件返回情境。)
学生口答。(课件展示算式。)
(3)对比这两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展示两个问题合在一起。)谈话:这两个问题虽然问法不同,但都是求摆海鸥和摆帆船所用的贝壳相差多少,所以算法是相同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沟通联系,回归情境,结合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操作与思维的有机结合,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对算法有了整体建构,也有了对两个问题提法不同算法相同的理解,也实现了算法的有效构建。
四、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1.基本练习(课件呈现):
学生口头回答,重点交流得数的口算方法。
2.列竖式计算(课件呈现): 45-22 57-34 41+26 学生用竖式计算,交流时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强调竖式应注意的问题。3.综合练习:小鸟送信(课件呈现)。
学生口头回答,教师点击课件,使小鸟移动到相应的邮筒。
【设计意图】应用环节由直观到抽象,由数学到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巩固算法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回顾整理
(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回顾梳理,反思
评价。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点击苹果,及时给学生鼓励和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梳理,让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和算法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积累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梳理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