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天净沙 秋思教案 苏教版
天净沙 秋思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
3、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意象并列的好处。教学方法:
讲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相信许多同学都十分熟悉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我们一起来试着背诵一下。
那么,古代的作品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什么样的作品会让人记住呢? 提问,归纳:①作者用心体验与写出来的作品;②语言朴实不华非常优美的作品;③通俗的老少偕宜的作品;④境界高,内容丰富思想健康;⑤表达一定的思想,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能达到以上境界的作品就是杰作。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这首诗,探究一下它是怎样一种境界。展示张晓枫的《不朽的失眠》,同时重点指出这首古诗之所以能够千古流传是因为:“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为我们一语道破”。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这样一首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的作品。也正因如此,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
二、走进作者,了解常识
1、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后人把他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提,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末明初的贾仲更称他是“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凌波仙·吊词])。所作杂剧现知有十五种,存世的仅六种。他的散曲意境优美,语言清峻流畅,近人辑为《东篱乐府》一卷。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一次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
2、元曲的相关常识:
散曲,是金元时期产生于我国北方的一种可配乐歌唱的长短句新诗体,是元代韵文的主体,它主要形式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小令,又叫叶儿,是独立的一支小曲。每首曲都有一个曲牌名,根据曲牌的不同,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等也不一样。马致远的《秋思》就是小令。
套数,又叫套曲、散套,其体制特点有:一是由两首以上同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每篇套数的曲子,可多可少。二是同一篇套数的各支曲子押韵必须相同,即要一韵到底。
三、每篇套数一般都有“尾声”,表示内容和乐曲的终结。散曲的兴起,促进了古典诗歌形式的解放和发展。
曲和词体式相近,完整的标题由曲牌名和题目组成。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又叫散套、套曲)和小令(又叫叶儿)两种。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有标题的小令。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大家听一遍朗读,划出节奏。体会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
2、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①词语注释:
【西风】从西边吹来的风;常指秋风。课文指秋风。【断肠】肝肠断裂,形容极度悲痛或哀愁。【斑斑】形容斑点很多。课文中指青草分布的状态。②词义辨析:
【古道】〖古道(热肠)〗 古道:课文中指古老的道路。“古道热肠”指待人真挚、热情。这里的“古道”,指待人、行事具有古代的风格。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的画面:
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ǔ)而行。
④请你想象画面,给这首小令另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
四、品读赏析,感受诗情
1、本曲前三行列出了哪些景物?分别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前三句渲染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笼罩在苍茫暮色中的枯藤、老树、乌鸦,呈现出一派萧瑟凄凉的景象。
昏鸦归巢反衬出游子的漂泊无所归宿。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透露出游子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也反衬出有家归不得的悲苦。寒风飕飕,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正在蜿蜒古道上艰难跋涉。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入,但已不难想见马背上的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三句十八个字,不用任何动词和关联语作联缀,只是分别并列三个名词性词组就和谐地构成一幅以“昏鸦”“人家”“瘦马”为重点的意境深远的画图,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使人联想无穷。
2、你能为这三句诗拟一个小标题吗?
【明确】深秋郊野晚景图、古道·秋风·独行客、凄苦羁旅图
3、“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前两句是写景,末二句为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小令的主轴,贯穿着整首曲的情思:昏鸦还知道投树栖息,小桥流水旁的人家也有安身之地,而骑着瘦马的游子却只能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夕阳”如血,可以想见它照在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同古道瘦马上会各有各的色彩,但倍添迟暮苍凉之气氛是相同的。“天涯”二字的指出,与夕阳配合,正应了“日暮途穷”的成语,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沉重的脚步与无限的愁闷。
4、这首小令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小令寄情于物,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羁旅天涯的人的凄苦愁楚之情。
5、《秋思》是如何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动景与静景、暗淡的色调与明亮的色调、天伦之乐与羁旅之苦,都形成鲜明的对比映衬,增强了视觉效果和感情色彩。
藤、树、桥、人家、古道是静景,鸦、水、风、马、夕阳是动景,动静结合,相互辉映。落日余晖的明亮,深秋晚景的暗淡,色调一明一暗,相反相成。昏鸦归巢衬托了游子归宿无处,小桥流水人家的天伦之乐衬托了羁旅生活的艰难凄苦,感情上也成鲜明对照。
6、这首小令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语言极为精炼确切,而且富有特色。通篇只有短短五句二十八字,却描绘出诗情浓郁的画画,创造出凄冷悲寂的意境。前三句句法结构完全相同,全用名词和形容词,没有一个动词,描写了9个形象9个小景,每三个形象构成一幅小画面。各句各以三个并列的偏正结构的词组组成整齐的排比句,显得和谐匀称。
五、小结
六、作业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用心 专心 尽心
6.雪 鲁 迅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忙碌(lu4)脂粉奁(Iian2)灼灼(zhuo2)嘻笑(xi1)褪尽(tui4)朔方(shuo4)凛冽(lin3lie4)
2、导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点拨: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点拨: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六、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八、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7. 雷电颂 郭沫若
教学目的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1.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征展开想像,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有力地抒发战斗激情。
2.体会屈原热爱祖国,抨击黑暗,热烈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伫立(zhu4)睥睨(pi4 ni4)咆哮(xiao4)波澜(lan2)污秽(hui4)犀利(xi1)劈开(pi1)稽首(qi3)驰骋(cheng3)虐待(nüe4)
二、导入
介绍历史尉《屈原》写作的时代背景。(学生仔细阅读P67《话剧〈屈原〉》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当时是抗日战争后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的半壁河山。1942年1月,时值“皖南事变,以后,郭沫若在重庆创作了《屈原》,借古讽今,揭露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他借屈原的独自,鞭挞蒋介石的反动统治,抒发了人民的愤恨。
《雷电颂>出现在《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三、朗读课文
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气势磅礴,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并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迸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
五、探究活动。
提问: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入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此外。<雷电颂>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感情,增强语势。独自中屈原满怀激情地直接和风雷电对话,直接怒斥偶像神灵,这些拟人的手法,痛快淋漓地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排比的方法,充分地表达感情,使独自更有气势。如,: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等等,感情洪流就都宛如江河溃坝,汹涌奔腾。
诗中还有不少反问句、设问句,“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哭,哭有什么用?„‘但那湘妃竹不是主人们用来打奴隶的刑具吗?”等等。这些句子,呼唤指斥,使独自更增强了战斗力。
六、欣赏品味
1、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如:(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对风的呼喊,流露了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一个比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语气应不断加快、加重,以表达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断的决心。(3)、“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朗读时应把握那如火一般炽热的感情及雷霆万钧的气势。(4)、“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就是指的世间昏庸腐朽、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统治集团。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体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点拨:①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②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③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④“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象征手法。
⑤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点拔:从句式,修辞等角度
明确:A、运用拟人兼呼告,最直接最有力地表达了爱憎 B、运用排比与反复,使句式整齐,铿锵有力 C、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
5、再次朗读:全体学生朗读,再次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
七、总结
作者把风雷电象征为人世间追求的正义、光明的伟大力量,对他们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使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热切希望。
八、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三。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九、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8.短文两篇 巴 金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2.理解作品的主题。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一撮灰(cuo1)皓月(hao4)妲娥(heng2)
二、“日”与“月”字放在一起可以组成“明”字;看到“明”字,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语呢?(学生:明亮、光明、希望)今天我们来学习分别以“日”字与“月”为标题的两篇短文,看看文中是不是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呢?
1、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2、背景简介: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浸淫,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3、默读全文 注意读准字音,掌握字形,把握好停顿,音调。
4、朗读:找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日》《月》两短文
三、内容探究 整体感知《日》
1.日给我们的感受如何?——光和热
2.文中用了哪两个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飞蛾与夸父 3.结果如何?——都死了。
4.作者对这种行为的态度如何?——赞美。5.飞蛾和夸父追“日”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去赞美它们呢?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6.如何理解“光和热”和“寒冷的、寂寞的生”——希望、光明和胜利。作者所处的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
7.这是什么写作手法?文中哪些事物也应用了这样写作手法? ——象征手法;飞蛾 夸父 日
8.体验作者情感—— 赞美了那些为了追求光、热及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整体感知《月》
1.月亮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寒、冷、死的月光。
2.所以我们读《月》时,多用一个低沉的情感基调。文中有哪些具体的描写体会出来了?——寒夜对镜,只觉得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的确,月光冷得很。
3.本文描写月的感觉和我们以前熟悉描写月的诗句有些不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以上诗句以“月”表达了“相思”之意,可以说“月”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很深的文化积淀。
4.但是作者为什么要把月亮写得如此之“寒、冷、死”呢?有什么更深层次的含义呢?
——用月的“寒、冷、死”来反映出当时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黑暗(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这也是象征手法。
5.作者对“月”真的感到失望,死心了吗?姮娥奔月的故事说明了呢?
——没有。姮娥奔月是想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在这里“姮娥”象征着作者的理想的化身,更加衬托出作者对光与热的渴望与追求。
四、课文小结:
《日》表现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体现了巴金细腻幽静的另一面。虽然风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却是一以贯之的。无论是扑向灯火的飞蛾,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还是渴死在旸谷的夸父,还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变现状的姮娥,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力,一种向上的、不屈不挠的力,是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第二课时
五、文本探究: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2、在叙述完飞蛾、夸父之后,为什么作者笔锋忽然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因为前面所说的夸父和飞蛾都是为了后面的铺垫而产生的,目的是引出后面的这句话,这才是作者要表达的重点,为着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作者理想中的人格。
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这是本文要表达的中心,正是为了整个世界的光明和热力,才会有飞蛾、夸父的牺牲行为。他们热烈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一方面是自己本身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整个世界不被黑暗所笼罩。
4、“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前面已经用了很多语言描述自己在月光中清冷的感受,于是在这里才会说出这句话。他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一种向往和渴求,与前文的《日》有相通的地方。而不是像以往的文学家那样只是歌颂月亮、赞美月亮。
5、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因为姮娥也是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虽然作者用的是疑问的语气,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6、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课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因为这里的飞蛾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与课文表达的对追求光和热的行为的赞美是一致的。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因此可以理解巴金为什么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
7、月亮在这里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表现的意境,能使你联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受是冰冷,文中多处提到,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觉寒光冷气浸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8、如何理解“日”、“飞蛾”、“夸父”、“姮娥”等的象征意义?
这些人和物都寄托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拒绝寒冷的思想感情。(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神话传说)。
9、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冷和热是一种极强烈的对比,而事物在对比之下,特征才会更加明显突出,这就是为什么作者会在不同的两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样的东西,正因为对光和热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要远离寒冷和冰冷,远离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别有深意的这样写。将这两篇文章贯通起来,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年代里,作者热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10、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六、小结
<短文两篇>是巴金建国前创作的散文诗。它散发着作者忧郁而热情的青春气息。《日》表现作者热情洋溢的一面,在那个“没有了光和热”,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日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追求。
《月》则表现作者细腻幽静的一面,作者赞颂妲娥为了一个不知名的理想而放弃原有的一切,“妄想”改变“月”这个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这两篇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七、布置作业:背诵其中一篇短文。
八、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9.海燕 高尔基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高傲(ao4)呻吟(yin2)翡翠(fei3)掠起(1ue4)困乏(fa2)蜿蜒(wan1 yan2)
二、导人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当时的俄国社会受着沙皇的专制统治,社会黑暗,民不聊生。人民的革命运动也越来越高涨,高尔基亲自目睹了经历了当时的群众革命运动,于是结合当时的革命斗争形势,写出了<海燕>,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至第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
第二部分(第7段至第11段): 重点描写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12段至15段)。描绘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呼唤暴风雨的战斗豪情。【板书】 暴风雨:“将来” —————“逼近” ——————“即临”
风卷云集 搏风击浪 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海燕高翔 迎接暴风雨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层次(1~3节),写“风卷云集,海燕高翔”。开头一句,写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苍茫”描写大海磅礴的气势;“卷集”描写乌云翻滚聚拢的情景。然后正面描写海燕:“黑色的闪电”描写形与色;用比喻表现海燕矫健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行动,表现它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翅膀碰着波浪”“箭—般地直冲向乌云”作具体描绘。,提问:“碰”字与“冲”字,写出怎样的情态? 点拨:“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第二层次(4~6节)写其他海鸟吓得惊慌失措。这三节通过声音、行动、情态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呻吟”“飞窜”“恐惧”“胆怯”等种种丑态,与高傲的海燕,自由自在地飞翔,形成鲜明对照。(二)学习第二部分。
提问: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点拨:第一层次(7~8节),先用“越„„越„„”紧缩句,描写暴风雨逼近情景,象征黑暗势力如黑云压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日益激化。乌云凶暴,加上雷声轰响,狂风吼啸的声音描写,渲染了黑暗社会环境的气氛。在这种情景下,波浪“歌唱”“冲向高空”“迎接雷声”“呼叫”“争鸣”,写出了波浪乐观地与狂风搏斗,显示了大海的力量。“暗”,显示云块浓重;“低”,形容直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逼海面。“歌唱”、“冲”、“迎接”显示了波浪的乐观精神与战斗雄姿。第二层(9~11节),绘形绘声地描写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壮;从“飞翔”到“飞舞”。“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敏捷、勇猛。它像个“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听出了困乏”,比喻它有高度的洞察力,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用肯定的语气,反复的手法,表达了必胜的信心。第一个破折号表示追加注释,突出海燕的本质特征。第二个破折号表示意思的延续与跃进,海燕从“大笑”到“号叫”,更显示了它的乐观精神与大无畏的气概。
五、小结
这篇散文诗描写了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谱写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部分。
指名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两个层次怎样划分。
点拨:第一层次(12~13节)写大海与闪电激战:先写风“吼叫”雷“轰鸣”,用声音渲染气氛,再把乌云比喻为“青色的火焰”在“燃烧”,气氛比前更为紧张。“闪电”像“一条条的火蛇”,这是新出现的形象,大海抓住它的箭光。“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再次显示大海的力量。这场激战象征阶级斗争的激化,大海的胜利象征了革命必胜。沙皇反动势力虽气焰嚣张,最终还是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之中。
第二层次,(14~15节)写海燕的呼喊,写它两次大声疾呼,用祈使句 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用在篇尾,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了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对革命群众的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投身革命之中。
二、回顾探讨
1、你觉得海燕在你心目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点拨:①“黑色的闪电”、“箭一般”:比喻,表现海燕的勇敢矫健,锐不可当。②“高傲”:拟人,表现海燕的自信和自豪。③“碰”、“冲”、“穿过”、“掠起”:表现海燕的勇敢无畏。④“叫喊”、“大笑”、“号叫”:拟人,表现海燕的自信、豪放。⑤“敏感的精灵”、“早就听出了困乏”:拟人,表现海燕的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这是一只 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的海燕。)
2、本文主要描写对象应该是海燕,那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点拨:通过对比,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表达对海燕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的赞美之情。(解题格式)
3、你还能找到这诗中还有不是直接描写海燕,但是也对海燕这个形象起到了烘托丰富的作用,谁能指出来? 点拨:里面用了很多环境描写,因为环境越恶劣,就越能体现海燕的英勇无畏,顽强不屈。
二、学习文章写作技巧 1.象征手法。
(一)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
“暴风雨”象征1905年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 “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象征恐惧革命、不敢革命者。“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二)象征与比喻的比较:两者都是“借此言彼”,但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文中还出现: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2.有力的对比和烘托。
这篇作品为了表现海燕的勇敢、乐观和对暴风雨的渴望,除了对海燕作直接描写外,还通过暴风雨来临前夕大海海面变化的描写来烘托,并以海鸥、海鸭、企鹅等来作对比。第一部分写海鸥、海鸭、企鹅的呻吟、飞窜、恐惧、躲藏与海燕那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海燕的英勇、乐观。第二部分写海浪与狂风生死拼搏的激战场面,正是以壮阔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第三部分写风、云、雷、电一齐出动,以此背景来烘托海燕那战斗号召的豪迈激昂,振奋人心。3.具有强烈抒情性的语言。
作为散文诗,《海燕》语句精练、形象、优美,有一定的跳跃性,节奏感强。例如“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短短一句,以“叫喊”写声,以“黑色的闪电”写形,以“飞翔”“穿过乌云”“掠起波浪的飞沫”写一连串的快速敏捷的行动;有比喻、有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夸张(“箭一般地”,比喻中兼有夸张),形象特征鲜明;较多的句中停顿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琅琅上口。全诗语言充满激情,使人振奋,如结尾“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既是期盼,呼唤革命的风暴,又是对人民的战斗召唤。比喻、夸张、拟人(如“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优美而有气势,增强了表达效果。
四、总结
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并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四。
教师教学教后反思:
10. 组歌(节选)纪伯伦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 qian4)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用心 专心 尽心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杨锡河备课
隆江二中
第三篇: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八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天净沙秋思》教案讲解
天净沙·秋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秋思》 掌握有关作者马致远的文学常识,了解元散曲的文体知识 3 能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重点:能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秋思》
难点:能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净沙·秋思》——(板题),请看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1 能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秋思》 掌握有关作者马致远的文学常识,了解元散曲的文体知识 3 能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吗?
1、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诗文,理解字词,理解诗文,感悟意境)师:大声朗读诗歌,正确把握朗读节奏,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大意。
老师相信大家能准确为诗词作解释,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教师出示古诗的断句
1、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生正确读古诗
2、查资料了解字词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3、师巡视,了解学情。
4、全班交流。
2、第二次“先学后教”(体会诗句蕴含的哲理)自学指导 :
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 最后一句抒情,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学生小组交流与讨论 师了解学情并检查
3、第三次“先学后教”(感悟情怀)
自学指导:
最后一句抒情,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
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
4、当堂训练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天净沙是 秋思是散曲的。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代著名。他
与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 ”。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tuì()尽污huì()bânɡ()射
罪niâ()踌chú()蜿yán()
zhàn()开执niù()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4分)
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趋.炎附势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
(1)趋炎附势:
(2)笃信不移:
3.判断正误(4分)
(1)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2)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3)《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4)《雨之歌》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发生在雨天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4.名句积累(4分)
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春的诗篇,请写出两组咏春的名句。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海燕》选段回答问题。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动词运用得好,请把它抄写在下面,并简析运用这些动词的妙处。(4分)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具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3.面对暴风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是怎样做的,请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述。(4分)
4.请写出高尔基自传性三部曲。(2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景在心
①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
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得沉闷。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老季是上海知青,在这山沟里生活快三十年了,全县只有寥寥几个还扎根着,他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非常乐观,不再回忆上海的往事,甚至不说上海话,一口地道的当地语音。老季当初也许比我更寂寞,更枯燥,然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耶、乐耶、忧耶、恼耶皆倾注有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每遇乡政府休闲,老季便推出那辆又重又笨但在山乡路上可以不惧坎坷的老式永久牌载重自行车,去朋友家的山上采茶叶,或摘毛栗,最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用心调试„„今年春节,老季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从上海接到山旮旯里来住。这位在大都市里泡了一生的老人,居然说这地方好,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老人怀揣一架收音机听天下新闻,夕阳西下时分,漫步于山间幽径,田野阡陌。山风悠悠,满目苍翠;宿鸟归林,播撒一行行歌声„„这是上海都市无法撷取的情调。老人乐不思沪,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而每见季氏父子的乐观笑容,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陷入沉思默想之中:哦,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⑥我又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老年中风,半身不遂,其妻每于晨昏便搀扶着他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动。老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师母每天教他重新学说一二三,认字读词。老师的儿子是个愚型儿,一个记不清楚,一个不会记忆,父子俩也常坐在一起扳手指头。每当出现这情景,师母的心情特别愉快,她的儿子终于可以为她分承一份重负,她的丈夫终于可以跟儿子比划了。在她眼里儿子、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老师和他的儿子呢?不也是由她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养育着么?
⑦风景是美,但风景不止有青山绿水、动物、植物,也有风暴、地震以及天外来物„„因其丰富复杂才多姿多彩。彩虹和雨水是孪生的,没有雨水就没有彩虹,有了彩虹雨就有色彩。
⑧人若能对所面临的都视作风景,静心接纳,安抚就在其中,欢乐也在其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惬意()寥寥()..
旖旎()坎坷()..
2.第①段“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说风景“也是一种精神”?
(4分)
3.苏东坡、柳宗元遭贬时亦有其风景点缀生活,使当地风景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灵动生辉。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因有人的参与而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点(一二例即可)。(2分)
4.文中④⑤⑥段叙述了几个事例,请简要概括。说一说这几个事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5.老季是上海人,但生活在偏僻的山沟也是自得其乐,从老季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6.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画线一句话的含义?(4分)
7.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文题“风景在心”?(4分)
(三)文学放飞(4分)
痛苦和磨难造就伟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为哪几位伟人写了传记,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
三、作文(40分)
题目:生命
提示:可以“生命”为题,也可按你要写的内容,在“生命”两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热爱生命”“有价值的生命”“生命的宣言”等,然后按自拟的题目完成此文。
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褪秽迸孽躇蜒绽拗
2.(1)趋炎附势: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
(2)笃信不移:深信不疑。
3.(1)√(2)√(3)√(4)×
4.(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一)1.抱,摔到,摔成。
这些动词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2.比喻、拟人、反复。
寓义: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有着坚定不移的必胜的信念。
3.略(能从不同的角度,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述自己对人生暴风雨的态度即可)
4.《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qiâliáoyíkě
2.能成为风景的地方,往往不在于它的自然美,往往含有人文精神。
3.岳阳楼、寒山寺、滕王阁。
4.三个例子,①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清苦的生活,没有娱乐,心中寂寞,然而有修竹为伴,胸怀顿时开阔,清朗见底。②上海知青老季扎根此处,寂寞、枯燥的生活浑然不觉,因他有两处风景享受:爱妻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继而又接在沪的父亲,父亲则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③一位老师照顾老年中风、半身不遂的老伴和愚型儿子。
共同点:三个例子都是因为自己的创造丰富而成了风景,同时因风景的陶冶而滋润了心田,面对困难,坚韧、快乐、美好的精神才是最美的。
5.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6.人才是最好的风景,对于师母而言,老师、儿子,是她的风景,在培育风景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了最美、最珍贵的风景。
7.风景是情思的寄托,悲观的眼睛看到靓丽的风景也是灰暗的,乐观的眼睛看到黑色的风景也是炫目的,风景其实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
喜欢贝多芬。为他独特音乐天才所折服,也为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崛起而折服。
三、略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A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看拼音写汉字。(4分)
tuì()尽污huì()bènɡ()射
罪niè()踌chú()蜿yán()
zhàn()开执niù()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解释词语。(4分)
由于靳尚等人的谎言欺骗,群众不明真相,以为屈原真“疯”了,宋玉也趋炎附势而去,只有侍女和弟子婵娟对屈原的品格笃信不移。
(1)趋炎附势:
(2)笃信不移:
3.判断正误(4分)
(1)鲁迅在《雪》中生动细致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称赞的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2)高尔基用充满激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海燕勇敢的形象,为无产阶级唱出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
(3)《浪之歌》中,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4)《雨之歌》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文中记叙了发生在雨天里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4.名句积累(4分)
春天是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咏春的诗篇,请写出两组咏春的名句。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海燕》选段回答问题。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你认为哪些动词运用得好,请把它抄写在下面,并简析运用这些动词的妙处。(4分)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具有怎样深刻的寓意?(4分)
3.面对暴风雨,勇敢的海燕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那么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你是怎样做的,请用一组排比句来表述。(4分)
4.请写出高尔基自传性三部曲。(2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景在心
①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三峡的神女峰,黄山的天都峰,庐山的小和尚拜月……每一处景点无论其大小都有个传说。那矗立的奇峰怪石本是鬼斧神工,而那寓意深刻、妙趣横生的故事则是人类的情结。很难想象,没有传说的风景会是怎样的黯然!也很难想象,见了灵动的景物不去寄托情思的人是何等木然!风景因人的创造而变得神奇。人因风景的陶冶而变得滋润。
②苏东坡贬谪海南,见海南人衣者竹皮,食者竹笋,庇者竹瓦……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耶!由好奇到称颂到喜爱。“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竹在苏东坡心里不止是自然景物,已化作了一种精神风光。竹在世人的眼中也崇尚为君子。南岭的狗很难见到下雪,所以,一旦遇见天降瑞雪就惊慌,狂吠不已,而柳宗元便将粤犬吠雪作为一大风景寄给友人……而此时的柳、苏二人正遭贬谪、寓居穷乡。
③风景是精神的诠释。即使最落魄的时光里或最偏僻贫困的地方,总也有一二处风景点缀生活,让人可以赏可以慰。
④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生活清苦,没有娱乐活动,电视也会因停电因山高而看不成。每日三餐吃干饭,那饭是早晨用蒸笼蒸熟,而且隔天的饭都在早上蒸好,凉在簸箕内。干了浆的饭硬邦邦的难以咽下。所以,日子过得沉闷。然而,住所外勃然出的几丛甜竹,竹干高大,笔直的刺入云端。在寂寞的时光里,注目那几丛甜竹,其感觉不亚于见到了泰岱长松,潇湘修竹,匡庐飞瀑,太湖明月,峨嵋古雪……品尝一抹嫩绿,精神为之一振,点燃意趣。有时站在竹荫下,目光顺着竹子伸向天宇,阴天心逐流云,晴日心遨太空。如果专注于青竹所指的那方遥远而又逼近的苍穹,心愁淡释,会萌生出振翮高飞的意愿。转而便想:我所住的时日不长却深感寂寞难耐,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山里人呢?继而又慰:此处风景都市未必能有,此时心情从今往后不会再来……霎时,胸怀如去茅塞,陡见清朗,心底也生出稍许惬意…… [4] [5]
⑤每遇我伫立竹下,心思宁凝时,老季就会粲然一笑。“生活不习惯啊!”我则不敢承认。老季是上海知青,在这山沟里生活快三十年了,全县只有寥寥几个还扎根着,他是其中之一。他不仅不觉得寂寞,而且非常乐观,不再回忆上海的往事,甚至不说上海话,一口地道的当地语音。老季当初也许比我更寂寞,更枯燥,然而,他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寂寞的生活被他营造了两处风景:享受妻子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心底的爱耶、乐耶、忧耶、恼耶皆倾注有处,清苦便浑然不觉了。每遇乡政府休闲,老季便推出那辆又重又笨但在山乡路上可以不惧坎坷的老式永久牌载重自行车,去朋友家的山上采茶叶,或摘毛栗,最无聊的时候,他也会坐在电视机前用心调试……今年春节,老季把年逾古稀的父亲从上海接到山旮旯里来住。这位在大都市里泡了一生的老人,居然说这地方好,清静,空气新鲜,没有噪音,没有污染。老人怀揣一架收音机听天下新闻,夕阳西下时分,漫步于山间幽径,田野阡陌。山风悠悠,满目苍翠;宿鸟归林,播撒一行行歌声……这是上海都市无法撷取的情调。老人乐不思沪,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而每见季氏父子的乐观笑容,我心头也豁然亮起一片旖旎的风光,随之陷入沉思默想之中:哦,哦,“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⑥我又想起我的一位老师。他老年中风,半身不遂,其妻每于晨昏便搀扶着他沿着校园的小路走动。老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师母每天教他重新学说一二三,认字读词。老师的儿子是个愚型儿,一个记不清楚,一个不会记忆,父子俩也常坐在一起扳手指头。每当出现这情景,师母的心情特别愉快,她的儿子终于可以为她分承一份重负,她的丈夫终于可以跟儿子比划了。在她眼里儿子、丈夫是她一生中无法再找到的好风景,而老师和他的儿子呢?不也是由她这片无比珍贵的风景养育着么?
⑦风景是美,但风景不止有青山绿水、动物、植物,也有风暴、地震以及天外来物……因其丰富复杂才多姿多彩。彩虹和雨水是孪生的,没有雨水就没有彩虹,有了彩虹雨就有色彩。
⑧人若能对所面临的都视作风景,静心接纳,安抚就在其中,欢乐也在其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惬意()寥寥()
旖旎()坎坷()
2.第①段“风景是水光山色,也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说风景“也是一种精神”?(4分)
3.苏东坡、柳宗元遭贬时亦有其风景点缀生活,使当地风景因有人的参与而变得灵动生辉。请列举出你所知道的因有人的参与而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点(一二例即可)。(2分)
4.文中④⑤⑥段叙述了几个事例,请简要概括。说一说这几个事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5分)
5.老季是上海人,但生活在偏僻的山沟也是自得其乐,从老季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6.你怎样理解第⑥段中画线一句话的含义?(4分)
7.读罢全文,你怎样理解文题“风景在心”?(4分)
(三)文学放飞(4分)
痛苦和磨难造就伟人,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为哪几位伟人写了传记,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为什么?
三、作文(40分)
题目:生命
提示:可以“生命”为题,也可按你要写的内容,在“生命”两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如:“热爱生命”“有价值的生命”“生命的宣言”等,然后按自拟的题目完成此文。
作文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1.褪秽迸孽躇蜒绽拗
2.(1)趋炎附势: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
(2)笃信不移:深信不疑。
3.(1)√(2)√(3)√(4)×
4.(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一)1.抱,摔到,摔成。
这些动词赋予狂风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的气焰,海浪与狂风生死搏斗的激战场面,以壮阔的背景来烘托海燕的战斗雄姿。
2.比喻、拟人、反复。
寓义: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有着坚定不移的必胜的信念。
3.略(能从不同的角度,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表述自己对人生暴风雨的态度即可)
4.《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二)1.qièliáoyíkě
2.能成为风景的地方,往往不在于它的自然美,往往含有人文精神。[4] [5]
3.岳阳楼、寒山寺、滕王阁。
4.三个例子,①在山区扶贫的日子里,清苦的生活,没有娱乐,心中寂寞,然而有修竹为伴,胸怀顿时开阔,清朗见底。②上海知青老季扎根此处,寂寞、枯燥的生活浑然不觉,因他有两处风景享受:爱妻的温柔,亲抚小儿的娇嫩,继而又接在沪的父亲,父亲则忘情于独具韵味的田园。③一位老师照顾老年中风、半身不遂的老伴和愚型儿子。
共同点:三个例子都是因为自己的创造丰富而成了风景,同时因风景的陶冶而滋润了心田,面对困难,坚韧、快乐、美好的精神才是最美的。
5.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6.人才是最好的风景,对于师母而言,老师、儿子,是她的风景,在培育风景的过程中,自己也成了最美、最珍贵的风景。
7.风景是情思的寄托,悲观的眼睛看到靓丽的风景也是灰暗的,乐观的眼睛看到黑色的风景也是炫目的,风景其实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
(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甘地传》
喜欢贝多芬。为他独特音乐天才所折服,也为他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崛起而折服。
三、略
B卷
一、基础知识平台(16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脂粉奁()朔方()睥睨()
伫立()稽首()祈祷()
胆怯()馈赠()
2.将课内词语补充完整。(4分)
趋炎__________________自利悲愤_________
刚直__________________山盟长吁_________
千山_________盛气_________
3.文学常识填空。(4分)
(1)《雷电颂》的作者是_________,本篇课文节选自一部历史剧_________。
(2)“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出自_________,作者是俄国作家_________,他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
4.名句积累(4分)
__________________,后不见来者。
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二、综合性学习实践(44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雪》选段回答问题。
但是,朔方⑤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1.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请写出《野草》集中的另一篇文章。(2分)
2.请把你所喜欢的比喻句完整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述你所喜欢的原因。(4分)
3.你怎样理解“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4分)
4.鲁迅将朔方的雪描写得如此磅礴和大气。让人感受到无以名状的勇气和力量。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绘一下你眼中朔方的雪。(4分)
(二)课外现代文阅读(26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
每天下午,接上孩子之后,我都要带着他在街上溜达一圈,这是我们俩都很喜欢的习惯。闲走的时候,看着闲景,说着闲话,我就觉得这是上帝对我劳作一天的最好奖赏。每次我们走到文华路口,我就会停下来,和一个卖小菜的妇人聊上几句,这是我们散步的必有内容。这个妇人脸色黑红,发辫粗长,衣着俗艳,但是十分干净。她的小菜种类繁多,且价廉物美,所以常常是供不应求,我常在她这里买菜,所以彼此都相熟。因此每次路过,无论买不买菜,都要停下和她寒暄几句。客户多的时候,也帮她装装包,收收钱。她会细细地告诉我,今天哪几样菜卖得好,卤肉用了几个时辰,西兰花是从哪个菜市上买的,海带丝和豆腐卷怎样才能切得纤细如发,而香菇又得哪几样料配着才会又好吃又好看。听着她絮絮的温语,我就会感到一波波隐隐的暖流在心底盘旋。仿佛这样对我说话的,是我由来已久的一个亲人。而孩子每次远远地看见她,就会喊:“娘娘!”——这种叫法,是我们地方上对年龄长于自己母亲的女人的昵称。[4] [5]
那位妇人的笑容,如深秋的土地,自然而醇厚。
一天夜里,我徒步去剧院看戏,散场时天落了小雨,便叫了一辆三轮车。那个车夫是个年近50的白衣汉子,身材微胖。走到一半路程的时候,我忽然想起附近住着一位朋友,我已经很久没见到她了,很想上去聊聊。便让车夫停车,和他结账。
“还没到呢。”他提醒说,大约以为我是个外乡人吧。
“我临时想到这里看一位朋友。”我说。
“时间长吗?我等你。”他说,“雨天不好叫车。”
“不用。”我说,其实雨天三轮车的生意往往比较好,我怎么能耽误他挣钱呢?
然而,半个小时后,我从朋友的住处出来,却发现他果真在等我。他的白衣在雨雾中如一团蒙蒙的云朵。
那天,我要付给他双倍的车费,他却执意不肯:“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是桩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处跑呢。”他笑道。
负责投送我所在的居民区邮件的邮递员是个很帅气的男孩子,看起来只有20岁左右。染着头发,戴着项链,时髦得似乎让人不放心,其实他工作得很勤谨。每天下午三点多,他会准时来到这里,把邮件放在各家的邮箱里之后,再响亮地喊一声:“报纸到了!”
“干吗还要这么喊一声呢?是单位要求的吗?”我问。
他摇摇头,笑了:“喊一声,要是家里有人就可以听到,就能最及时地读到报纸和信件了。”
后来,每次他喊过之后,只要我在家,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其实我并不是急于看,而是不想辜负他的这声喊。要知道,每家每户喊下去,他一天得喊上五六百声呢。
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都能给我以这种难忘的感受。满面灰尘的清洁工,打着扇子赶蚊蝇的水果小贩,双手油腻腻的修自行车的师傅……只要看到他们,一种无缘由的亲切感就会漾遍全身。我不知道他们的姓名和来历,但我真的不觉得他们与我毫不相干。他们的笑容让我愉快,他们的忧愁让我挂怀,他们的宁静让我沉默,他们的匆忙让我不安。我明白我的存在对他们是无足轻重的,但是他们对我的意义却截然不同。我知道我就生活在他们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奔波之间,生活在他们一行一行的泪水和汗水之间,生活在他们千丝万缕的悲伤和欢颜之间,生活在他们青石一样的足迹和海浪一样的呼吸之间。
这些尘土一样卑微的人们,他们的身影出没在我的视线里,他们的精神沉淀在我的心灵里。他们常常让我感觉到这个平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可爱,这个散淡的世界其实是那么默契,而看起来如草芥一样的生命种子,其实是那么坚韧和美丽。
我靠他们的滋养而活,他们却对自己的施予一无所知。他们因不知而越加质朴,我因所知而更觉幸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
醇厚()漾遍()
沉淀()默契()
2.文中一共写了几件事,请简要概括出来。(4分)
3.卖小菜妇人的絮絮温语传达了她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
4.关注对白衣车夫的语言描写,分析他的内心世界。(4分)
5.作者对邮递员男孩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现在哪里?(2分)
6.理解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4分)
7.生命也许很平凡,但它不失其美,描述你平凡而美丽的生命历程。(4分)
(三)文学放飞(4分)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诗:“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段诗写的是什么情节?诗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请简要评价一下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作文(40分)
题目:学会关心
作文要求:(1)要有真情实感,努力做到有新意、有创见;
(2)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1.liánshuònìzhùqǐqíqièkuì
2.附势自私填膺不阿海誓短叹万壑凌人
3.(1)郭沫若《屈原》
(2)《海燕》高尔基
4.前不见古人念天地之悠悠
二、(一)1.《秋夜》
2.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喜欢的原因:生动形象地写出朔方的雪的精神实质,它是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它的存在,在孤单的境遇下,它蕴育着如火的热情,不竭的力量,它在向天宇抗争,它是一个斗士,一个奔放的挑战者。
3.北方的雪的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也就是北方的雪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神。
4.语言优美,能体现雪的精神和自我对雪的情感即可。
(二)1.chúnyànɡdiànqì
2.三件事:①写“我”与卖小菜妇人闲聊的美好感受。②写一位三轮车夫雨夜等“我”的深厚情谊。③写一位帅气邮递员热情工作的场景。[4] [5]
3.为人热情率直,职业技能娴熟,对生活充满热忱。
4.(1)“还没到呢。”这句善意的提醒恰恰表明了车夫的善良厚道,他不想让乘客走冤枉路,花冤枉钱。(2)“时间长吗?我等你。雨天不好叫车。”这是怎样的善解人意和为他人着想的好心肠啊!(3)“反正拉别人也是拉,你这是桩拿稳了的生意,还省得我四处跑呢。”明明是在帮别人,却不愿让人感到这是在接受恩惠。
5.听到邮递员的喊声后,“我”就会闻声而出,把邮件拿走,“我”不想辜负这热情尽职的喊声。
6.作者在讴歌社会中这些最平凡的人们,他们净化着城市的容颜,丰富着人们的饮食文化,方便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奔波操劳,却又质朴无华,平凡无奇的人生因他们的存在而坚韧美丽。
7.提示:也许你外貌不出众。却唱得首首好歌,也许你成绩不优秀,却写得篇篇好文章;也许……
(三)华容道放走曹操。
关羽、曹操
关羽:是忠义、勇武的典型。
曹操:他既有*诈、残暴、自私、嫉妒等恶劣品质,又具有政治家的延揽人才、纵横恣肆、权谋机变、从容不迫、志向远大。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