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一二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第一二
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4、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谈话导入
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这篇课文中,你认识了谁?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心人民疾苦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和毛主席同时代的伟大领袖。
2、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边写边讲解朱的演化过程)指名认读指导
3、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对朱德的了解,一到两句话就可以了。)
教师相机简介朱德: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朱德同志”。
教学同志。记住“志”: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连起来读:朱德同志。
4、(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板书:扁担)指名读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一担水”。
(3)(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方便
5、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朱德记),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记”在这里是作记号,标志的意思。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6、指名读课题
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
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齐读课题)
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2遍,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好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讲了朱德的什么事情?
2.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四小组学生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三组读到爬山,四组读完。边读边思考,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这个故事发生在江西的“井冈山”。(出示,教学“冈”)
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简笔画)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合了。看,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了,战士们是多么高兴啊,他们跳啊,叫啊„„多么兴奋!(出示会师图)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哪个词语?(“会师”)指导读好会师。(革命的力量壮大了,大家多么高兴啊!)
2.指导看图: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增多了;力量更——强大了;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出示,指导读好)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会师后不久就把这两支队伍整编成立了“红军”,朱德任红军最高指挥官——军长。
2.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此时,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板书)。(出示词语,指导读好。解说守的演化)指出“攻”“守”是一组反义词。
敌人把我们红军紧紧围住,就想把我军困死,饿死,冻死。红军要坚守根据地,就必须有粮食。
读好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指名读,齐读)
教学生字“必”(必的汉字演化过程)谁能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这句话。
3.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那么,红军战士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课堂作业,巩固学习成果
.出示本课生字,分类重点指导
2.重点学写“志”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3.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第二课时
一、民谣导入:
.出示歌谣
同学们,在当年的井冈山地区,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朱德挑谷上山,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范读,指名读,齐读)
知道这首民谣是讲什么吗?(朱德挑粮)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品质
.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击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读好这句话。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①“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
你觉得朱德怎么样?
②是呀,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尽管这样忙,他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朱德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啊?
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五六十里:一来一回就要100多里啊,我们步行一小时大约可以走10里,100多里要走十多个小时啊!何况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真远哪。——读好这个词语
②是啊,这么远的路,而朱德他们是走的我们这样的路吗?那是什么路?(山高路陡)(板书)什么是“山高路陡”?指导读好这个词
③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④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
(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时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这时你觉得朱德同志怎么样?
⑤离敌人这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尽管如此,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觉得此时的朱德同志又怎么样?一起读好这句话。
(3)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大家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他不肯。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试着结合前面的课文,想想用上文中的哪些话来劝才能让朱德同志同意不去挑粮。
是啊,他和红军战士打成一片,没有区别,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难怪战士们要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呢。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3.过渡: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连夜在赶做扁担,夜那么深了,可他还在煤油灯下用力的劈,认真的削,仔细的磨,花了很多精力,做了整整一个晚上,赶做了这样一根扁担,当第二天早晨,他拿着扁担走出来时,战士们还忍心再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吗?
因为大家知道,他们藏了,朱德还会再做,这样只会让他更累,战士们不忍心啊!而且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啊,大家是不忍心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齐读)不料,朱德„„三个字。所以大家见了(引读)越发敬爱„„他的扁担了。因为大家知道,他就是一个和战士们(板书)同甘共苦的人,他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和战士们一块儿苦,一块儿乐!
三、拓展延伸,感悟深情
.看(出示图片),这是1958年,72岁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看到此情此景,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
2.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提高读写能力
推荐阅读《开国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故事》
板书设计:
3.朱德的扁担
山高路陡
同甘共苦
教学反思:教学中,先通过介绍朱德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再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了解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让学生通过“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中的“不远处”来体会当时环境的危险。课堂上主要通过巧设问题让学生来理解课文,感受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同学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兴趣浓厚。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上册 朱德的扁担教案 语文S版
《朱德的扁担》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识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读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
3、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4、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5、全班交流。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3、联系第二白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4、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敬佩
战士们
朱德
(扁担的图画)
藏
连夜做
崇敬
《朱德的扁担》教学实录2
教学目标: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红军革命根据地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受到光荣的传统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17个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红军革命根据地和与朱德有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扁担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6 朱德的扁担。
3、齐读课题,读准轻声音节“扁担”。
4、针对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识的字。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读一读,帮一帮。
3、教师抽读: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5、指名分段读课文,大家评价。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着默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7、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自主质疑。
8、齐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二、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介绍朱德,朗读歌谣。
1、学生自主汇报搜集的朱德的资料,教师补充。
2、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3、出示歌谣,学生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4、过度:
听到这首歌,令人情不自禁想起那流传以久的朱德扁担的故事。
三、感悟课文。
1、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
(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3、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4、出示句子:
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1)学生读句子,说说你理解了什么?
(2)“满满”一词,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6、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指名反馈。学生齐读课文。
7、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
(1)指名朗读。
(2)分组表演挑粮的过程。
(3)自由组合表演。
8、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
9、教师小结:
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10.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用自己的话说说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二、学习写字。
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3、说词,看谁说的多。
4、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教师范写。
6、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7、评学生的书写。
三、丰富词语库:
情不自禁 解决 浩浩荡荡 醒目
四、作业:
听写字词。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实录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会认8个只识不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句子,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初步感悟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可贵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四、学习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反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读词语:扁担布匹官兵仍然严密封锁日理万机
二、激趣导入,引导质疑,整体感知二、三自然段。
1、回顾课文内容,画扁担。
2、认识朱德的扁担。
3、激疑: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呢?
4、自读二、三自然段,思考: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
5、全班交流。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感悟朱德的可贵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朱德挑粮辛苦。
1、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感受朱德挑粮辛苦。
2、围绕“挑粮辛苦”,指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朗读句子。
3、联系第二白然段的第一、二句话,感受挑粮的紧迫。
4、再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感受朱德乐观的精神。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工作劳累。
1、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句子。
2、理解关键词语,感受朱德工作的劳累。
3、朗读相关句子,表达心中对朱德的敬佩之情。
4、听课文录音,了解朱德的心情和做法。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创设情境,体会战士心中的惊奇、崇敬之情。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识记生字:官甩。
2、范写“官”。
3、学生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敬佩
战士们
(扁担的图画)
藏
崇敬
朱德 连夜做
第三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16-朱德的扁担教案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1.重点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第3自然段的内容。
2.知道朱德同志让人在扁担上写“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的原因。
教学
课时两课时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①。[句导读: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句导读:“不远”点明了当时敌人随时都会进犯井冈山。]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朱德带领队伍与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
井冈山上出产②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③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句导读:“常常”表明去茅坪挑粮的次数多。]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④,非常难走。[句导读:“五六十里”说明挑粮的路远,“山高路陡”说明路难走。]可是每次挑粮谁都争着去。[句导读:“每次”“谁”说明总是这样,从不例外,表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苦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红军常常要到茅坪去挑粮。虽然山高路远,但每次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句导读:“也”表明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⑤,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句导读:写朱德同志的穿戴和他挑粮的情形。]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⑥怎样跟敌人打仗。[句导读:写出了朱德同志的辛苦。]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⑦藏了起来。[句导读:因为大家心疼朱德同志,怕他太劳累,所以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句导读:“不料……又……还……”点明了朱德同志敢于吃苦、敢于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大家见了,越发敬爱⑧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句导读:“越发”写出了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并在扁担上写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
字 词 导 读 ☜
①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②出产:本文指人工生产。
③常常:经常
④山高路陡(dǒu):形容地势险要,行走困难。
⑤斗笠(lì):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⑥研究: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例句)爱迪生经过不断研究,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电灯。
⑦担
⑧敬爱:尊敬热爱。(例句)她是一位值得我们敬爱的老师。
1.学会本课的生字,积累“同志、队伍、会师”等词语。
2.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带有扁担图的卡片;生字卡片;朱德同志带领的红军队伍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时的图片资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扁担图。
(1)教学“扁”“担”,并用“担”做扩词练习。
(2)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1)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2)教学“德”。字形指导:朱德爷爷一心为人民,我们记住右下半部是“一心”。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并板书)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二初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汇报,老师点评。
三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对照拼音,朗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来。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教案。
(1)开火车读生字、新词。
朱德扁担同志一支队伍井冈山出产草鞋斗笠打仗
(2)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学生汇报。
3.认读词语。
4.指导学生书写。
(1)按照生字的间架结构分类
(2)重点指导“扁、担”的书写。
(3)学生各自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5.分组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四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在文中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的词语。
(1)播放课件(会师时的图片),简介背景: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五百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看,他们多么高兴啊!(看图)
(2)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3.轻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1)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①(),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②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非常难走。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3)教师小结:红军会师后,面临着吃粮的困难,经常需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山下还有敌人,这种危险和辛苦是可想而知的。
(4)大家为什么都争着去挑粮?(引发学生讨论)
4.朗读第1、2自然段。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完成字词作业
1.本文叙述的故事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学生只有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讲课前教师要简单介绍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对于不常见的扁担一定充满了好奇,因此教师可着眼于扁担的特别之处,进而引导学生了解红军战士不畏困难、朱德同志以身作则的革命精神。
2.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活用语文。上课时,教师应努力寻找文本与生活的结合点,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读、写的训练。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感人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2.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词语卡片;朱德和红军战士们共同挑粮的图片;歌谣投影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词语。
2.课文第1、2自然段讲了什么? 3.填空练习,训练学生有顺序地表达。
(1)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所以()。
(2)虽然山路又远又险,可是()。
4.检查朗读,纠正学生的读音。
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体会朱德的高尚品质
1.(出示图片)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1)走在最前面的是谁?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2)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2.学习前两句。
(1)朱德爷爷当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工作又忙,可他也跟战士们(一块儿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们一样(满满的),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2)指导学生用敬佩的语气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话。(强调“一块儿”“满满的”)
3.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呢?
(1)轻声读后面的课文,画出答案。
(2)谁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这段话的意思?(心疼藏又找来写上)
(3)“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4)指导朗读,要求读出“不料”的语气。
(5)口头填空:
大家见了,心里想:()。从此,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4.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一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总结课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的高尚品质。我们()。
1.由于低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是很强,因此需要教师针对性地指导,如朱德同志为什么让人在扁担上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让学生带着问题再去读课文,更有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2.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材为说话提供了材料和内容,课堂训练为说话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还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给多音字组词。
斗 难
2.比一比,再组词二年级语文上8朱德的扁担教案设计教案。
3.语文趣味练习。
(四)面(八)方+(一)心(二)用=(五)光(十)色
(百)家争鸣×(十)万火急=(千)载难逢
4.战士们开始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一名人名言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歌德 二走近伟人
朱德(1886~1976),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参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作了巨大的努力。主要著作编入《朱德选集》。
第四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13《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
三、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是什么吗?(指名回答)
2、提问: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指名回答、师补充)而朱德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指名回答)
3、(出示朱德挑担图)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大家跟他打一声招呼吧!)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师:看谁的小手最灵巧,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老师带领学生书空课题。
4、(师:看谁的小嘴能读准)指名读,齐读课题。(纠正两处轻声音)
5、师:此时同学们一定很想打开书去学习这篇课文,但是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有没有准备好)出示词语复习,开火车或指名读。过渡句:同学们都过关了,就让我们走进故事吧!(二)、了解故事背景,理解有关词语
1、同学们: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出示课件)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了井冈山,这两支队伍汇合在一起就是———会师,多么让人高兴啊!哪个小朋友大声来读读这个词语。你能在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完整的找到这句话吗?(指名读)
2、敌人可狡猾了,他们把兵力分布在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大声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答)师引读:“红军在、、、、、、”
此时,敌人在山下是很危险的,敌人会怎样做呢?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你能通过课文中的哪个词语读懂的?(指名答:围攻)
3、师:敌人要围攻井冈山根据地红军就要坚守。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就需要足够的粮食,这可怎么办呢?(指名答)
4、引出:句子“井冈山上生产粮食、、、、、、挑粮。”这是一条怎么样的挑粮路呢?请大家大声的读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三句话。
(三)、研读挑粮的艰险,感悟人物形象
1、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
2、师引导——就是因为路太远了,所以每次挑粮战士们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家,多么辛苦呀。(指名读一读看谁读出录的难走,逐一引导读出路的难走:有点远,很难走,真是非常难走。)
3、就是这么难走的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感受红军战士的崇高精神吧!
4、过渡:朱德同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也和同志们一起去挑粮,瞧他来了(出示句子:“他穿着、、、、、、一块儿爬山”(指名读),看看他穿着什么?又带着什么?(出示草鞋图:同学们这鞋子能穿吗?他是用草和一些藤条编成的,我们想象走起路来会有哪些困难呢?)再看看他箩筐里——(满满的一担粮食、多沉呀)谁来读这个词?
A、指名读(有点沉、更沉了、真沉呀!)、齐读。
B、采访: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朱德同志你难道不累吗?
(四)、研读战士的藏、想、劝
1、这个时候有人把扁担藏了起来,(板书:藏)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扁担呢?(指名说)
2、师:战士们是怎样想的呢?师出示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指名读)师:朱德同志想着战士们,战士心里装着朱德同志,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意。(师板书:情)
3、师:“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白天,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
4、师:(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要是遇到刮风下雨,———(那就更艰难,常常走一步,滑两步,)但是朱德同志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你想对朱德说些什么呢?(指名答)
5、师:同学们想到的也是战士们想到的,再读句子:“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6、战士们怕朱德同志累坏了会怎么样做呢?(指名答)(1)引出课文句子(指
名读):“大家劝他不要去挑粮,他不肯。”(2)引出:“劝”(师板书),分析“劝”左边“又”,右边“力” 说明费了很大力气去劝说,不仅是一次。(3)假设你是小战士你会怎样劝说朱德不要去挑粮的呢?(指名说)
7、师:朱德会听大家的劝说吗?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1)“不料说明什么?(指名答)(2)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什么呢?(指名答)(3)为什么要“赶做”呢?(师板书:赶做)(指名答)(师补充:不要搞特殊,战士能吃的苦,我——
战士能受的累,我也——
战士不怕—— 我也—— 作为军长更要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师板书:同甘共苦)。
8、师: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 “朱德记”三个字呢?(指名答)所以大家见了这根写有“朱德记”的扁担时越发怎么样呢?(指名答)师板书:尊敬热爱
9、当你看到朱德赶做了一根扁担,假设你是藏扁担的小战士你会怎样想呢?(指名说)
(五)、读全文:让我们再好好的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共同来感受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吧!
(六)、总结谈话。
1、(出示图片)《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出示朱德图片资料)这就是朱德同志,我们要永远记住这个故事。
2、齐读全文。
板书设计:
13课
朱德的扁担
战士
朱德 藏、劝
情
赶做 尊敬热爱
同甘共苦
第五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朱德的扁担 教学设计(2课时)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到茅坪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也表现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革命人民领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通过朗读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
有感悟地朗读,感悟革命领袖的高贵品质。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教学目标:
把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掌握生字的形和义。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朱德同志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讲的是朱德同志的故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介绍朱德同志的有关生平。
3.让学生读读课题,读准生字“朱”、“德”和“扁”
4、教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读书指导。1.提出自读要求。(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2)仔细看图,再对照课文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内容?(3)能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2.汇报自学的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2)自读课文,想一想每段分别写的是什么?(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通读顺。(4)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识课文内容。口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写字。
1.指导观察字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
2.重点指导:“冈”、“必”、“守”三字的笔顺写法必须特点指导。3.范写生字。
4.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四、课堂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2、教师作课堂评议总结。
五、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冈()
功()
坚()
岗()
攻()
竖()
2.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冈()
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的:通过朗读,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听写:
劝
攻
同志
生产
井冈山 争
守
红军
会师
一块儿(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的内容是什么?(2)读第一句。指导学生理解“会师”的意思。
(3)读第二句,引导学生明确这句话点明了井冈山周边环境的险恶。2.学习第二段:
(1)自读。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分别写的是什么?(2)读第一句,帮助学生理解“坚守”、“围攻”的意思。
(3)指名读第二至四句,指名说说这几句写的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挑粮路途的艰难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的是什么。
(2)指导学生理解“一道”,说明朱德同志把自己作为红军战士的普通一员,参加挑粮是理所当然的。
(3)指名读第二句。“草鞋”、“斗笠”说明的是什么;“满满的”,“爬山”说明了什么?
(4)学生自由读第三、四、五句。引导学生理解:这几句话战士们的心理活动,一方面朱德同志的身光士卒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朱德同志的劳累而担忧。
(5)指名第六句,说说这一句写了什么?(6)齐读第七句,讨论:为什么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
4、指名通读全文,总结。
三、课堂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带领”说一句话。
四、课堂总结:
1、学生互谈学习收获。
2、教师总结。
五、作业:
1.你能把下面的字多组几个词吗?
会()()()攻()()()2.按课文内容填空。
(1)
同志带领队伍到
,跟毛泽东同志
了。
(2)朱德同志也跟我们一道去
。他穿着
,戴着
,挑起
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带领
井冈山
会师
坚守
必须
五六十里
山高路陡
挑粮争着 一道
那么忙……藏了起来
朱德记 不好意思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