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高考试题(安徽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历史
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A B C D
12.C 解题的关键抓住题干的时间限定,六安双墩汉墓,青花瓷元朝时出现,不可能出现。
13.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14.C 题目给了三句话,最后得出“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D,A,B都是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取代分封的历史必然,重在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排除D.15.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15.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16.图4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16.B 从图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从广州出发,进军武昌,南京,上海,可以判定为北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
17.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本题考察学生结合教材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建立股票交易市场是在90年代初,排除②,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十四大之后,排除③。
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8.D 本题考查选修内容,题目强调树立国际威望方面,A.B是与其他文件对比,无法体现国际威望,C仅仅是对法国的意义,因此排除。D强调其国际影响,推动民主思想的传播。
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9.C 本题考点有两个,一是近代化的概念,二是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近代化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材料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来说明改革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B,D不符合史实。A仅仅是从经济一个角度来说。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20.D 本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本题主要考查明治维新殖产兴业政策,国营企业转让私人,发挥企业的自主独立的积极性。
21.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21.A 材料所给1914年的国家平均关税率,英国最低,美国,俄国高,此时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8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10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
35、【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5、【解析】本题以科技为突破口,大跨度的考察中国古代科技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与影响。解答此题首先要审题,题目怎么问,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答案。
材料二 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同上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至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编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2分)
36、(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他国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
36、【解析】本题以外交为切入点,时间跨度比较大,古代,近代,现代不同时期的对外关系,本题的材料在解题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第二篇:2009年高考安徽卷作文解析
2009年高考安徽卷作文分析
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弯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考题解析
自安徽高考自主命题以来,其高考作文题经历了从话题作文到命题作文,再由命题作文到新材料作文的变化趋势。与2006年以“读”为话题的话题作文和2007年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以及2008年以“带着感动出发”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采用了新材料作文形式,题型新颖,材料新鲜,体现了新课标的意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规定的基本要求:题目尽量减少限制的层次,给考生发挥真实水平的空间,符合时代精神。也和2009年全国卷、其他省市卷的作文题总趋势保持一致。
本则新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阐释了“弯道超越”的本义,说明了赛车弯道在比赛中的作用“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接着引申出“弯道超越”新的意义,它被广泛地适用于政治、经济和生活的诸多方面。最后,又讲明了弯道的特殊意义:“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期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这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作文的引子,是引导考生思维的媒介。第二层次由第一层次引申出去,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第三层次是写作的关键所在,是考生立意、提炼主旨的信息所在。考生只要抓住最后这一关键点,就不会偏题、离题。
那么如何立意,并写出出彩作文呢?首先要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弯道”可以理解为社会和个人发展面临的危机,一方面,要看到其中的危险,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危机中孕育的机遇,抓住机遇,实现超越。因此,我们只要扣住材料中的“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去写“如何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就是扣题的立意。另外,立意的角度可大也可小。大的可谈当下国际、国内的社会现实,谈政治、经济领域如何超越。如金融海啸,全球各国这时也进入了一个弯道,哪国有足够智慧,抓住机遇,就能重新领跑世界经济。也可小到社会生活中的遇到“充满困难又蕴含机遇和挑战的时刻”的体会、反思,如何超越他人或自我。这样可以写出大气的,也可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许多考生,可能备考紧,对当下的社会热点、时事关注得不是很多,有的考生更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使自己在这方面积累的材料不多,难以写出有深度又出彩的作文。不妨就从小的方面立意,写自己的生活的独特感受,写自己人生道路上,遇到弯道时,如何把握机遇,去超越自己。
误区警示:写作本题,最忌把原材料扩充加工。也忌就事论事,拓展不开,空洞说教。还有的考生,认为“弯道”就是困难、挫折。大谈如何面对挫折,而不谈如何抓住机遇,如何超越,就偏离了题意。
2009年安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一)两级评分:
1.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
2.基础等级中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内容——20分,表达——20分。
3.发展等级一点评分,以16个评分点最突出的一点评分,即发展等级中的一点特突出,这个等级即可给满分或高分;有一点较突出,可打二类;句子通顺,找不到突出的地方,打三类。只要能找到有发展等级的,就给这一块的分。
4.每少50字扣1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3处标点错误扣1分。
5.套作、文体不明适当扣分,确认为抄袭的在第四等内评分,不给发展分。
(二)命题立意
1.紧扣材料内涵,抓住“弯道”的象征意义,扣住“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写“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写“抓住关键点,实现弯道超越”都是符合题意的。
2.不能跨等级打分。先判一个总体分,再看错别字、标点去扣分。
3.四个等级:(1)50分以上(2)49——43分(3)42——36分(4)35分以下
4.评分
(1)紧扣材料内涵,抓住“机遇,关键点,超越”等关键词。谈“抓住机遇,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谈“抓住关键点,实现弯道超越”的,语言流畅,为一类卷。
(2)如果只谈抓住关键点,抓住机遇,不谈如何超越,或者不理解“弯道”的象征意义,或者仅把弯道理解为“困难、挫折”不谈如何超越,语言流畅,优美的可打二类上,否则只能打二类下或三类。
(3)不谈“机遇、超越”,甚至连“困难、挫折”都不谈,只能为四类。
(4)残篇——600字以上:40——30分,400——599字以上:30——20分,399字以下:15分。
(5)套作:不超过45分。
(6)抄袭现代文阅读:0分。
(7)不拟标题,扣两分,内容按标准给分。
把握人生的拐点
——“弯道超越”的启示
前面也许是满天飞舞的樱花,绚丽多姿;后面也许是芬芳扑鼻的牡丹,姹紫嫣红;左面也许是宽阔平坦的康庄大道,昭示成功;右面也许是充满玄机的万丈深渊,深不可测。前与后,左与右,一字之差,却天壤之别。走好自己的人生十字,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拐点,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曾经年少轻狂,独自闯荡。曾经身先士卒,破釜沉舟。曾经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各方霸主俯首称臣于西楚霸王。项羽,用兵神起,你没有怀疑自己,那曾经“彼可取而代也”的惊鸣回荡天宇。过去火烧阿房三百里的情景记忆犹存,而今面对淮阴侯的大兵压境,楚歌四起,士卒逃散,你迷惘了。面对这人生的弯道,接下来将何去何从,在这个人生的拐点,不见你苍茫失色,却显霸王颈血尽染乌江。是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你的人生信念,是你人性的闪光点。苍天抽泣,大地无语,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留下项王的决绝的一幕,留下项王悲剧英雄的美名。你把握住人生的拐点,实现了性格的超越。
面对举剑欲杀,你稳如泰山;面对赐号称王,你毫不动摇;面对荣华富贵,你不为利益诱惑。苏武,北海牧羊十九载,持汉节节旄尽落。其间,有妻离子散的伤心欲绝,有兄弟的先后失去;其间,有匈奴名利、美女、荣华富贵的诱惑。而面对节操与匈奴的诱惑,你以节照明月,以事载乾坤。在名与利、生与死的人生十字路口,你的举动超越了常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你的忠诚,也把握住人生的拐点,实现了人格的超越。
纵观古今,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太多,如何把握人生的拐点,值得我们借鉴深思。
岳飞小重山下,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还是应君主诏令?在这个隐藏玄机的十字路口,如何把握?他选择了为苍生洒下自己的热血。
当成克杰手握2000万元的“分红”时,他激动了,激动的跃进了“诱惑”的泥坑;当胡长青怀抱美女时,他痴迷了,痴迷得不认识自己;当王怀忠索贿拒检时,他疯狂了,疯狂得不知何为党纪国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们没有把握好自己的拐点,没能实现人格的超越。
朋友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应正确把握人生的拐点。让人生的十字路口为你我交织出一个
值得付出的人生之路,超越自我,超越他人。
评点
这是一篇从题意到结构、从语言到内容等方面都彰显出作者的实力的文章。突出特点如下:
一、标题新颖,亮人眼眸。文章以“把握人生的拐点”为标题。用“拐点”喻指材料中的关键点,比喻贴切恰当。
二、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章开篇排比起兴,提出论点;然后正反举例,分析论证,说理清楚;最后,总结点题,发出号召,呼应前文。形成前后照应、自然圆合的结构形式。
机会总在弯道处
亲爱的朋友×××:
你好!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曾留意,赛跑选手的每一次超越都是在弯道处!你可曾留意,赛车选手超越对手的地方,也是在弯道处!
我们平常观看比赛,往往不太注意过程,只关注起点的潇洒和终点的兴奋,而忽视弯道的奋起与超越。
其实我们有句名言说得好: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的是事物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我们前进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而是存在着许多弯道。有遇到艰难险阻时的被迫拐弯,也有在转折、转型、转轨、转机关头的合理拐弯。发展需要抓机遇,而机遇往往都在大势演变、历史弯道上显现。一部世界史,其实就是各国在拼弯道、抓机遇的过程中比高低的竞争史。十七和十八世纪,是人类世界的大变革、大转折时期,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都出现了重大的拐弯转向。许多大国的崛起,正是把握了重大转折的机遇,在历史弯道上,面对冲决封建神学束缚的思想启蒙、否定旧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挑战全球的工业文明萌芽,敢于超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促进了自身的飞跃。而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清帝国,在这一轮弯赛中,无视时势的转折,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仅原有的辉煌盛世不复存在,而且被众多列强超越,唱出了一曲马克思所慨叹的“奇异的悲歌”。
如果我们辩证地看待“弯道”,你会发现“弯道”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种机会。险阻可以磨砺我们的斗志,挑战可以使我们闯出新路。今天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全球需求增长呈放缓态势,这对于出口依存度很高的我国必然产生负面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环境趋紧,通胀压力加大,生产要素的供需矛盾突出。在“弯道”面前,怎么办?最要紧的是主动适应,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敢于超越。应该说,对于进取者来说,任何时候都有机会,任何挑战都可以变成机遇,就看你敢不敢抓、善不善抓。环境趋紧,可以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施有保有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总之,在“弯道”和转折中只要敢于克难求进,乘势而上,善于在曲折中把握机会,在不利中寻找有利,就能实现弯道超越。
人生与赛跑一样,也时常处在弯道里。但我们不必灰心,也不必丧气,要知道每一个弯道都是一次机会的到来,重要的是你是否意识到这是个机会,是否在此奋起超越。成功是有理由的,有什么样的的努力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不要害怕“弯道”,不要忽视“弯道”,“弯道”之中有良机,超越弯道长本事。
亲爱的朋友,限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多说了,但愿我们每个人都在弯道处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活出自己的精彩吧!因为机会总在弯道处!
祝你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你的朋友:×××
×年×月×日
[点评]本文是一篇获得了所有阅卷老师一致赞扬的好作文,它的特色主要体现以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本文线索清晰,结构分明。文章先由日常生活中的比赛写起,以引起朋友的思考,接着作者又过渡到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来谈弯道的作用与意义,然后又回到自身,谈弯道对于我们个人成功的作用,最后向朋友发出呼吁,结构相当的清晰。二是语言富有真情,给人启示。考生以书信的方式结构全文,以向朋友谈心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观点。文章没有口号,没有生硬的说理,只是如谈心一样娓娓道来,但其中却饱含着作者的深情,语言也颇有文采,是一篇动真情的好作文。
星火燎原
我从混沌中醒来,唤醒我的是手中温暖的红色——一闪一闪的,明明灭灭的,藏在茴香枝中的,微弱的火星。
普罗米修斯盗来了天火,点燃了人类的文明。愤怒的天神降下天罚,潘多拉的魔盒锁住了希望。庞贝城中,炙红的岩浆徐徐推进,吞噬着奔逃的人群。
印尼海岸,十数米高的的巨浪遮天蔽地,轰鸣着湮灭一切绝望呐喊。
四川境内,庞大的石块四散滚落,重重地碾碎无数脆弱的心灵。
还有——阳光下被黑暗占据的瞳仁;花丛间被鲜血污染的双手;飞驰的列车下,林立的高楼间,一跃而逝的生命——
狂风中身不由己的芦苇在颤抖。酸涩从柔软的心底涌出,胀痛了双眼。我用孱弱的双臂小心翼翼地捧起火星,慢慢靠近。
连这最初的火也来自天上啊!
可是,不论人类起源何处,进化至今,每个脚步都是一生的付出,足迹中浸透了鲜血、汗水和生命!
当火炬承载着梦想传遍五大洲四大洋,高举的手是在向天神挑战!
更快!弗拉朗在修好竞争对手的自行车后,飞转的轮盘依旧第一个冲过终点线!昂起头,我们骄傲地向天地宣布:凭借着我们无尽的智慧,人类比岩浆更快!
更高!奥斯丁矫健的身体弯成优美的弧线,跃过2.39米标杆。昂起头,我们骄傲地向天地宣布:驾驭着我们腾飞的梦想,人类比海浪更高!
更强!洛佩斯以2小时9分的成绩完成了42.195公里的路程,高强度的运动依旧抹不去他唇边的微笑。昂起头,我们骄傲地向天地宣布:坚持着我们不屈的信念,人类比岩石更强!
没有不可能!
当心系孩子安危的八十老妪徒手举起2吨重的汽车;当被掩埋在废墟下的人们在黑暗与寂静中熬过一百多个小时;当一袋稀有的血浆在仅仅66小时后就从荆州送到恩施——我们已证明,极限可以被超越,奇迹可以被创造!
生命,不只是轮回。即使一切人类活动只是凭着“无限的积聚‘零’以达到‘一’的冲动”将守恒的能量往复地运来化去,但,那一个又一个的梦想,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通过薪火相传,愚公移山般地实践着“无限”,终将使生命螺旋上升,慢慢地,却不停歇地,向“一”逼近。
我痴痴地凝望着火星,火星映着我闪着光芒的眼晴。微笑着将它移到胸前。靠近,融进,完完全全纳入我的心里。
用芦秆般瘦弱的双脚支撑起身体,我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每一步的踏出,我的身体都在成长。脚下的步伐越来越快,我跑了起来。向前,不回头,不停歇,向前!
星火在我心中燃烧,火光渐盛——
[点评]我们所有的阅卷老师看到这篇作文之后,不禁眼前一亮,也禁不住地拍案喝彩。作者以一点微弱的火星贯穿全文,开头大力渲染人类所受到的磨难,然后写人以不屈的精神所取得的成就,这就与上文的磨难形成对比,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极限可以被超越,奇迹可以被创造”的主题,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本文多用短句,如“慢慢地,却不停歇地,向‘一’逼近”、“向前,不回头,不停歇,向前”等。作者运用这些短句既取得了简洁、明快、有力的表达效果,我们念起来也上口、轻松,还容易理解。
第三篇:2011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解析(最终版)
2011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C、想象空间是作家进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本题主要在概念的内涵,B 项内容与文本第一段中“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相悖,故错。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C项从第三段中“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便知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D 项从第三段最后一句“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便知D与文本相反,故错。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臵之烽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答案】D 【试题解析】D项的“款”在中学文言文中是个常见的多义词,使动用法“使„„归”,由于语境不难,大多数学生还是能推断出该词的意思的。
5.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因杂出经义目试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都
农人告余以春及
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乃不知有汗,无论魏晋 【试题考点】考查学生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C都作介词,把。A项,第一个代词,代他;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B项,第一个“因”趁机,第二个“因”通过。D项,第一个“乃”副词,可译为“才”;第二个“乃”也是副词,可译为“竟然”。所考查的均是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之内的,去年没有考这个考点。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此题四个选项分别概括原文语段的某个要点,考试需对照选项与原文,概括分析比较,找出概括不准确的的地方得出答案。此类试题常错在个别词句的理解上。A项中“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与文本不符。文中是先生想参与讨论,兄长们怀疑他的能力。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答案】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答案】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请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训斥并且赶走了他。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试题解析】
(1)关键字:““骤”:突然;“骇”:以„„为骇,意动用法。这两个是主要得分点。(2)句中关键词要翻译到位,如“以”:因为,“走”:逃跑;“而”:并且递进关系;“退”:赶走。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意境和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作者的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难度不大。【试题答案】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三、(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域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试题答案】答案示例一: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事件发展脉络)答案示例二:期待好价钱,信守与彼贝的约定,不忍孩子失望决定送鸟笼,送鸟笼后兴奋与失落交织。(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
【试题解析】答案不拘一格。概括小说脉络,既可从事件发展脉络来概括,也可从主人公心里变化脉络来概括,有一定宽泛性。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欣赏评价)
【试题答案】。_蒙铁尔:当地的财主,粗暴、专制、冷酷、吝啬
【试题解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概括:
1、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特征。3小说人物的所生活的社会历史背景。
4、文中作者或其他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解析。今年样式依旧,沿用09年模式,只答人物形象特点,不用解析,难度小。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试题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变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试题答案】(1)运用了夸张、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鸟笼的精美,表达了老大夫对鸟笼的赞赏之意。(2)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是下文巴尔塔萨送鸟笼的直接原因。【试题解析】这两小题考了修辞方法和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难度适中,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好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探究)
【试题答案】示例:角度一: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
角度二: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尝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本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角度三:使小说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时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矛盾。
角度四: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转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试题解析】今年探究题并没有结合实际适当拓展,只是从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四方面思考谈谈看法。难度有所降低。
第Ⅱ卷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角逐
砥砺∕抵消
载歌载舞∕载誉归来 B.贝壳∕地壳
和蔼∕暮霭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C.和谐∕调和
屡次∕步履
称心如意∕拍手称快 D.模块∕楷模
誊写∕家眷
呱呱坠地∕沽名钓誉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正确识记。能力层级为A级。【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A.juã dǐ
zài(B.kã/qiào ǎi
qiâ
C.hã
lǚ
chân/chēng D.mú/mó
tãng/juàn gū)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C项中“运筹帷幄”指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符合语境。A项中“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含贬义,应为“耳熟能详”;B项中“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用错对象;D项中“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用错对象。
17.下面一段文字后的四个选项中.能准确概括文字内容的一项是(3分)
琴声渐起。我仿佛看见一滴滴饱满的水珠儿洒落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又恋恋不舍地挂着丝儿似的落下来,犹如一个活泼的小精灵。这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它裹挟者泥沙、卵石,翻滚着向前奔去,撞击着河岸,向阻挡它的一切势力发起猛烈冲击。那河上还有勇敢的艄公,正在与恶浪搏斗。一阵清风穿过树林,一粒沙子从屋檐上滚落,掉在门前那口空水缸里,清脆悦耳,回音似璧。琴声欲止,似一朵烟花静静地绽放。
A.琴音似水
B.琴音遐想 C.琴声悠扬
D.琴声如风
【试题考点】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因为A、C和D项概括片面,“琴音似水”也好,“琴声悠扬”和“琴声如风”也罢,只是概括语段内容的一个方面,即一点;只有B项中“琴音遐想 ”才能概括语段文意的整个面。18.下面五个句子中四个有成语,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①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还有众多的内陆海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②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③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并在世锦赛上闯入四强,平了亚洲选手在世锦赛上的最好成绩。
④从2010年9月1日起,安徽省所有基层医疗机构都降低了药费,省医改办提供的数据显现,我省基本药物采购价相对于国家零售指导价总体下降了52.8%。
⑤日本动静电力公司正全力以赴地处理福岛核电站,这场事故或许能在短期内得到妥善处理,但东京电力公司所面临的信任危机能否在短期内消除,值得期待。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试题答案】
修改①删除“超过”或者“多”(词语累赘)③ 删除“在”(“在”放在句首,造成句子没有主语)④“显现”改为“显示”(搭配不当)⑤“值得期待”改为“尚难预料”(搭配不当)
20.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语境,简明得体。(5分)
宛风:①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风:②
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宛风:③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宛风:④
李老师:好的,再见。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试题解析】:结合“李老师”的话不难猜想出“宛风”的话内容,要注意用语得体,特别是“宛风”说话要有礼貌。
答案:
① 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
② 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去拜访您,您看行吗? ④ 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
③ 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
第四篇: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安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卷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和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是非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修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解析】考生完全可以在通览选项后,初判断C项犯有绝对化的毛病。然后再因循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基本原则,先从选项找关键词“伦理关系”、“调节”、“传统社会生活”、“全部内容”,回原文定区间,很容易发现原文中的表述为“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仔细甄别即可发现“基本课题”和“全部内容”内涵不同。故选C。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概括文段信息的能力。此题有一先天优势,便是每个选项都明确了阅读区间。A项是对第一段信息的理解,原文提到的“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的是“伦理”,而非选项所表述的“伦理关系”。B项对第二段的概述完全建立在对原文信息综合分辨的基础上,理顺了原文思路,没有理解不当之处。C项很明显对“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和“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说明顺序存在颠倒的问题。D项中谈及的“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非“伦理”,而是“家族本位的特点”。故选B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解析】本题解题思维一如第一道题。A项表述可以从 第一段第一、二句得出答案。B项表述根据第二段的二、三句可以看出,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原文未曾提及“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C项把“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归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名义之下,明显是对文章的错误嫁接。D项提到的“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在原文中只是孔大夫言论中的思想内核,而非选项中所说的“中国人一贯坚持”的表述。故选A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曾裕,字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荦有大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逐发愤以卒。君抱病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赀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筋骨,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好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君独以私一已之稇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宄,徒以无知嗜利而自致于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已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贳。辰公察君爱民出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徒奔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稇(ku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母病笃
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
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度:打算。.【解析】D项中的“度”应为“估计、揣测”解释,同“度至军中”(《鸿门宴》)。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发愤以卒
木欣欣以向荣 ..B.填淤则舟楫不通
于其身,则耻师焉 ..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
月出于东山之上 ..D.既为方伯所知
秦王为赵王击缶 ..【解析】A项中的“以”都为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解释。B项中的第一个“则”表承接关系,第二个“则”表转折关系,可译为“却”。C项中的第一个“于”译为“向”,第二个译为“在”。D项中的第一个“为”做被动词解释,第二个可译为“替、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 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时却病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解析】B项对原文的解读错误发生在对“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中“弊”的解释不准确上。此处之“弊”应指过去通判修建的“巡海之船”存在的“遇风辄坏”的毛病,而不是“公船私用”。7.把原文中画线的兔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咸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纪其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为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翻译考查的要点应有:虽然(即使这样)、施设(施政功绩)、岂(难道)、歉(欠缺)。所以正确译文是:即使这样,把许君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借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君)难道比他们欠缺吗? 【参考译文】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 刘大櫆
许君讳名曾裕,表字仑高,又字南湖,是桐城人。许君年少时便有超绝的大志向。他刚满六岁那年,母亲病重,就知道长跪在祖庙祭坛前,连续十几天为母亲祷告祈福,未见丝毫倦意。等到长大后,他便跟随私塾先生接受学习,聪明智慧超出了同龄人,对于书籍无所不读。然后,他的父亲因为正直诚信被同族人所怨愤,惹上了官司,(冤屈)十多年都得不到申述,最终满怀愤懑地死去。许君对于此事始终不能释怀,多次向官府控诉,又过去了十几年,公理才开始得到了伸张。然而许君的精力和雄心都因这件事而消失了一大半了。没有任何收获啊,他于是花费了一些财物候补官职,谋得松江水利船政通判一职。松江地处海滨,过去专门添臵有用于巡海的船,这种船叫乌船。从前的通判监督修理,官府上下几乎都从中谋取暴利。修出来的那些船却一遇到大风立马就会损坏。许君独自一人亲自检验调试,乌船的毛病才得以根除。在这之前,很远的商人都挑着货物到松江来贩卖。松江那些奸诈的商民强取他们的货物,却违背货物本身的价值不给予支付。许君到了之后,惩处了其中的几个最狡猾奸诈的人,那些挑着货物贩卖的人都此都感激涕零。松江的河道细小狭长,很容易导致填塞淤积。一旦河道填塞淤积,那来往的船只便不能通航,老百姓的田地也就没有办法得到灌溉。所以,在冬天河水枯竭之时,当地征用疏浚河道的民工,这项费用都是从民间收取的,累积下来有上万。官府马虎地去兴修筑造,但超过了其应该的耗费有许多。唯独,许君认为让一个人去谋取更多的私利是有限度的,而占取了老百姓的许多血汗,内心无法忍受。于是,他亲自丈量河道的纵深和宽度,命令工匠们在尺寸上不得有丝毫差距。百姓为此都称道欢呼,认为这是几十年来都从未有过的事,于是就在河道旁边立了一块碑,用来记录这件事。沿海失业的百姓有许多通过出海来获取利益,这种现象久禁不止。许君奉命对此进行督察,那些装载私贩的货物超过口粮的海船竟有一百多艘。许君想到都是一些贫苦之人而非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因为无知贪图利润而招致犯法。他觉得一定要加以详细禀报,虽然自己有捕获犯人的名誉,但是人一旦处死就不可能复生。于是,他悄悄地拜见布政使辰公,请求他能宽恕赦免他们。辰公深知许君是发自内心地体恤百姓,对此深为赞赏。(后来)上级准备讨论把许君调任其他地方,但他因此在这一年生了病,六月十八日这一天在他松江的官舍中死去,享年五十八岁。当初许君年轻时,胸怀壮志背负雄心,想要为国家建功立业。那些和许君相知的士大夫们,都估计许君将来必定会被朝廷重用。然而他却遭受家庭诸多变故,不能实现他的抱负。等到他当官时,拿着俸禄过着一种闲散的生活,只是在老百姓中间奔走烦闷。既然被士大夫所了解,差不多就有能够施展抱负的地方了,却不曾想最终死去。难道这确实是命数?即使这样,把许君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凭借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君难道比他们欠缺吗?哎,真得很可悲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此种题型应首先确定人物形象在哪些语句中有所体现。此题中诗人的形象充分展现在诗歌的每句中。首句是谈诗人在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季节里的心理感受,春寒依旧,但眼中只有春日胜景;第二句是写诗人观景的背景,立于春风荡漾之中、夕阳残照之时;第三句写到诗人独到的审美视角,在万紫千红的初春自己唯独钟情于那晴日夕阳下的东山雪景;最后一句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画出那片醉人的景象。据此可知,本首诗处处都有诗人之影。接着,我们就应该来概括诗中之人的形象特点。很明显,此人钟情于山水、醉心于自然、心境悠闲豁达。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诗歌鉴赏中常见的炼字题型。首先明确所炼之字的特征。“软”字是形容词,它是人们对外在物的一种触觉感受体验。此处把它来形容红光(红光结合第二句句便知是夕阳金色的余晖),显然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涌”字是动词,它常常用来摹写潮水翻腾不息的姿态。此处把它来写银山(银山结合上一句便知是东山上的雪),采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在整合答案时,理应按照二词的妙处分别作答。每一要点中又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概括手法,下部分谈艺术效果。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林。(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3)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6)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解析】本次考查的古诗文默写一改安徽省自主命题以来的八选五式的样式,采用此种二选一的样式,且甲是一首整诗的默写实属意料之外。不过此种变化也只是无关痛痒的,因为此种题型还是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古诗文记诵功底,唯有此能应万变。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往事
(二)①
冰心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地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群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地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除了骀荡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②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地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地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办?‛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一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臵,东南沿海一带,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唯一的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的要入梦,幻想中画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岿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③而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注] ①本文是冰心《往事
(二)》中的第八篇。②中边:内外,表里。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6分)
答: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概括信息的能力。本文前半部分也即主体部分,谈的是“我”与“父亲”之间的一次对话,围绕的话题便是“我想看守灯塔去”。谈话过程中,父亲问我为何有此想法,我说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并由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所以,本题答案的阅读区间可以予以明确。当然,本题还存在一个审题的问题。原文在“具有诗意的生活”前还说了“最伟大、最崇高”的表述,而后文“我”与“父亲”最初探讨的许多都是关于伟大和崇高的,而非诗意的特征。何谓“诗意”?诗意是一种像诗一样能够给人以美感或带有强烈抒情意味的意境。理解了诗意的涵义,我们便可进一步确定区间,目标锁定在“晴明之日”到“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中。
【示例】看守灯塔可以欣赏海上美景,体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
看守灯塔可以和暂离的亲友书信交流,感受彼此的深厚情谊;
看守灯塔可以安静地写作阅读,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1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
答:
【解析】本题题干明确表示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梳理,所以我们在概括答案时应有明确的要点意识。其次,既然是对情感发展脉络的梳理,那我们应根据文章的思路来有序概括。另外,考生还应注意题干中要求我们概括的是在这段往事中的“我”的情感脉络,而不是后半部分“我”的心理感受。
【示例】①紧张、期待;②兴奋憧憬、坚定执着;③失望无奈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本题是分析文中语句的作用。这种题型永远沿着两种维度去思考,那便是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本句是文中父亲对女儿的宽慰之语,体现了父亲的睿智与慈爱。结构上,也是因为父亲的这句教导,我才渐渐地不再去奢望做灯台守,开始找寻新的人生目标,所以为后文内容的叙写做了铺垫。
【示例】①凸显父亲形象。展现了父亲的睿智与慈爱。
②深化文章主旨。突出年青人需要理性去对待理想。
③为后文做铺垫。启发“我”的思考,为后文“我”的豁达释然做铺垫。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1)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是什么?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部分内容写作意图的分析。这种题型首先应明确该部分写的具体内容。后部分“我”在海上望见灯塔,我再也不像当年那样只是凭着感性去追寻理想,也不再会为着这份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寡欢了。这很明显就是“我”的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尽管如此,文字中依然流淌着“我”对灯台守工作中奉献精神的赞颂之情。
【示例】①丰富文章内容,交代前文对往事回忆的缘由;
②从往事中的感性走向现实里的理性,记录了“我”的成长;
③寄寓了“我”对灯台守工作中奉献精神的赞颂之情。
(2)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用不作灯塔的梦”,“我”是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解析】这题是探究题,不在于你回答时选择的是肯定还是否定,关键在于分析的是否恰当。无论是何种观点,阐述道理都要紧扣观点,决不能出现观点摇摆的现象。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脉搏/平添
造型/摄像机
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
摩挲/万金油
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
修葺/结骨眼
戏谑 /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
竣工/终身制
熨贴/扶老携幼
【解析】本题较好地考查了现代汉语中常见字的字形。A项,轻歌曼舞。B项,影碟。C项,节骨眼。故选D项。其中D项的“终身制”干扰最大,易被误写为“终生制”。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常见的实词语境义的理解与辨析。本题牵涉的四个词可以说都是常见的实词,契合了高考不偏不倚的考查原则。“侧目”是指眼睛不正视对方的意思,形容敬畏,也可以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以致”导致的结果往往是不好的结果。“与日俱增”形容人的思想感情随着时间的发展不断地增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17.下列名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语病类型,一改去年主观题形式的修改语病,变为辨析语病。A项句式杂糅,“提出„„的目标”和“以„„为目标”两个句式相杂,任意删除即可。B项主语改变,中南大学只能关涉到“后备人才,而后面表述主语应为“刘路”。D项搭配不当,句中有一明显的标志词“能否”,该词即表明两种情况,而后半截只提到一种可能。故选C。
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下定义的形式是一种老题型,所以学生首先要明确写出的定义应为判断句。然后从原语段中概括出有关年画的相关特征: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木版制、现代机器印、题材广泛、寓意喜庆、历史悠久等。最后择其扼要,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以多重定状语的形式编写出答案。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晨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解析】本题是考查表意连贯、表达明确的一道题。在题型的设置上,命题者注重对语段的分析理解,尤其对篇章结构的分析。本题语段中的首句是关键句,阐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三个基本思想,而后文的论述中又时时紧扣这三点。第一空的作答,要抓住前面的“其中”,因为它告诉我们此空内容来自前三点,又要观望后一句,因为后面是承接句。两相比较便可发现“望”是共通点。第二空的解答要抓住句中的关联词“不但„„也„„”,此外还有“同样”这个关键词。第三空的作答要结合前句阐述的亭台楼阁为代表的园林建筑艺术中的“望”的重要。此外还有本句后半截谈到的窗子在内外交流即“望”的重要作用。第四空的重点是要扣住句中的语义关键词,“同一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联想”。第五空所在的句子很明显是从古诗句中所体现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望”效果的佐证。而前文“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便是对该句的一种概括。
【示例】①“望”最重要
②即便是“居”
③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
④景色都不相同
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20.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天,安晴向转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下面是他们交谈的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安晴:①
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安晴:③
李华:我们打算赠送一些书籍、文具,还要给他们辅导功课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书,正好可以带过去。
李华:④
安晴:好的,我出个小节目。
【解析】本题延续了去年的经典题型,语境中考查简明、得体、连贯。当然,本题中还加上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要求,也算得上是一种创新。
【示例】①你好!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吗?
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
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
④太好了!我们还打算跟他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臵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交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安徽省自自主命题以来,高考的作文似乎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热点。本的这道作文题,就被网友评为“最坑爹”、“最雷人”。其实,我想材料作文的写作立意是关键。如何整体上去把握材料,理解材料的原初义,就能保证作文立意的不偏不倚。此作文题一出,各种解读五花八门,专家有之,名师有之,考生有之。个人认为,其中许多立意都是抓住了材料中的某个侧面、某个细节去概括的,没能整体把握材料,更没有触及原初义。当然,本题的要求中只要考生从材料中选好任意角度即可,由此估计,今年作文的阅卷尺度还是相对宽松的。我将各种立意进行了适当的归类:
一类立意--安全意识、消除隐患、根本方法解决问题、标本兼治
二类立意--细节、转换思路、创新意识
三类立意--关爱他人、人文化关怀、语言的效率
第五篇:8、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8、2014年高考安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见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紫荆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玩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量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答案】D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B.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借着分析文学作品成文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答案】C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若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答案】A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答案】D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乃不敢引疾
B. 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四海好学能文者
D. 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 【答案】A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答案】D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译文: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译文: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译文:
【答案】(1)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2)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书和培养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连,惜春之情;三三两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9.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
【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刻画。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富了词作情感内涵。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②
,③
,④,⑤,⑥,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乙:①
,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②但为君故。
(曹操《短歌行》)③泻水置平地。
(鲍照《拟行路难》)
④,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周邦彦《苏幕遮》)
【答案】甲: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劳其筋骨
③饿其体肤
④空乏其身
⑤行拂乱其所为
⑥所以动心忍性
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 ②沉吟至今 ③各自东西南北流 ④玉露凋伤枫树林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梦入芙蓉浦
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独木舟之道
[美] 西格德 ▪ F.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然。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的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事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他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激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徒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是我赞成年轻人感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朴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水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
(选自生活 ▪ 读书 ▪ 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
11.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的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4分)顶风破浪:
冲过急流:
【答案】顶风破浪:奋战抗争,欢快得意。冲过激流:挑战凶险,超然生死。12.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答:
(2)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答:
【答案】(1)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人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2)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路;荡舟人走过时,便与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
13.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答:
【答案示例】
(1)不可删。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激流荡舟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荡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的敢想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上文内容的深化。
(2)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承④段,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紧密;内容上,⑤段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章内涵,且使文章意味蕴藉。
14.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答:
【答案示例】
(1)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划独木舟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当周的过程中既能感受荡舟之乐,欣赏自然之美,也能从自然中获得精神启迪。
(2)独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荡舟人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漂流荒野,就能直面生活的本质,懂得简单就是幸福,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宁静。
(3)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狂风暴雨和激流中,充满着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中,能够真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运的勇气与豪情。
(4)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制、摆脱羁绊的自由境界。不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验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蓓蕾/烘焙
拾级/拾麦穗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倚重/旖旎
禅趣/口头禅
卷帙浩繁/秩序井然 C.毗邻/聆听
包扎/扎辫子
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D.翡翠/斐然
开拓/拓荒者
物产丰饶/百折不挠 【答案】B
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切磋 编纂 归谬法 满腹经纶 循循善诱 B.水榭 巍峨 紫禁城 金碧辉煌 美轮美奂 C.暮霭 霓虹 雷震雨 春风骀荡
静水流深 D.关隘 戍守 烽火台 克敌致胜 捷报频传 【答案】B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答案】A 18.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11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600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不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⑤报告中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序号 修改
【答案】
序号 修 改
① ③ ⑤ ⑥ 在“由”前加“是” 后一组引号改为书名号 删去“以上” “减少”改为“下降”
19.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所中学科技节期间一块展板上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环聚合龙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效果图
名
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
途: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信号和物质,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
义: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20~30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答:
【答案示例】 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口径有500米,像一只巨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 乙。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答: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甲:
乙:
【答案】(1)④①③②
(2)示例: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意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本(除诗歌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