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科学技术教案

时间:2019-05-15 02:1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科学技术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科学技术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科学技术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 科学技术教案

第18科学技术

(二)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掌握

863计划的涵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位老科学家的建议、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及其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搜集资料处理信息

指导学生利用本图片和外网络等资源,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QQ和论坛提高个人素养,培养他们辩证处理问题并且有效地进行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动探索实际应用

通过《史海荡舟》专题网及其“友情链接”的许多历史网站探索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其中的留言板、论坛或电子邮等工具传递短篇文本、交流见解、切磋问题,创造自主学习环境,培养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情感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已任的爱国主义情感

继承传统立志成材

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小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教学时间:一时

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

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体验感悟和讨论回答: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它的影响之大,使得世界各国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变得十分敏感、十分激烈。邓小平根据这种状态说过:“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他多次论证了科技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强调要用科技的力量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实已经享受到了新科技带来的许多福利。这真得感谢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的英明决策以及老一辈科学家为了造福于国家和人民而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人奋斗实践。现在让我们共同重温那时的情境吧,看看谁感悟到的人生真谛最多。(组织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根据本知识线索,展示各自搜集整理的有关资料,进行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

863计划

“863”计划的含义是什么?(“86”指1986年,“3”指当年3月。那时王淦昌、王大衍、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了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所以称作“863”计划。)

2《863计划纲要》涉及哪些高科技领域?你对哪些领域较感兴趣?能否向大家介绍你对这些领域的了解?

(A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海洋高技术。B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相关资料,与相关学科自然渗透。由组内同学配合展示资料,进行情境表演或旁白解说等活动,体验合作探索的愉悦情感。D组织全班学生记忆这些领域并进行“接龙”比赛。E要求学生独立完成93页“练一练”,提醒大家凭印象果断书写,然后对照文订正。)

根据本91页“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B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教师过渡:在这八个领域里,我国的生物技术已经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关于这一点,请大家看看94页“自由阅读卡”。至于同学们已经普遍接触的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了,它属于信息技术范畴。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

•指导学生观看本92页插图,体会邓小平对于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关注。组织讨论:

你喜欢上网吗?(•举手示意即可)

2你知道《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吗?是否愿意遵守?(•举手示意即可)

3学生分组用“要……”对“不……”的形式诵读92——93页《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4鼓励学生通过《史海荡舟》专题网及其“友情链接”的许多历史网站探索相关知识,正确运用其中的留言板、论坛或电子邮等工具,有效地传递文、交流见解、切磋问题。

练习巩固

完成《历史填图册》24页各题。

2完成同步练习。

3按组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个人学习心得,根据下表进行自我测评,由小组其他同学将评语登入《历史学习记录卡》:

4提醒学生预习下一

当堂检测:

教学反思:

第二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03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②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演示图片,教师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这一时代特征对文学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思想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①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的教育改革;②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教学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谈话法,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社会变革。

教师小结,引出新课:中国人被卷入历史的洪流当中,想生存、发展下去,只能自强以适应社会的改变,那杰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科举制自隋朝就一直是我国的选官制度,设疑:晚清的八股取士制度能否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晚清政府迫于形势,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步,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幻灯片展示:

《北大未名湖》《北大校门一角》

提出问题:这些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地方?它的前身是什么?它的创办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置疑:近代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有识之士为什么创办新式学堂,启动新式教育?它新在何处?

2、展示讨论题,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①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②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说明理由。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对《奏定学堂章程》给一个明确的评价。科举制废除时间?

3、播放视频《黄河大合唱》片段。展示问题: ①说出这首歌的曲作者,创作背景。②这首歌曲在当时的社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设疑:《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抗战时期,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

4、教师小结:

民国时期,正值国家多难之秋,许多文学家,艺术家用手中的笔作武器,讴歌光明,鞭挞黑暗。那么除了我们刚刚了解的以外,这一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及代表作品呢?

5、指导学生制作表格:

展示《民国时期文艺成就》表格,作为小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这一时期的文化有着怎样的主旋律? 教师进行组织、指导。

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知识结构,强化记忆。

板书设计: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一、新式教育开端

1.新式学堂出现和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2.新式教育评价与科举制度的废除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鲁迅的文学成就 2.著名的美术音乐作品 3.郭沫若的历史剧 4.解放区的文学成就

第三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教案04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詹天佑带领中国铁路员工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掌握侯德榜将制碱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欧美强国对制碱业的垄断,又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3、掌握魏源开眼看世界,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4、严复译著《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思想,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自强保种”,救亡图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比较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在各自领域里,能够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原因,找出他们的共性,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杰出的科学家詹天佑、侯德榜和杰出的思想家魏源、严复,他们那种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努力学习先进,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詹天佑、侯德榜、魏源、严复四位文化名人的典型事迹,概括出本课的主题,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点,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典型事例,概括主题思想应采用的方法、手段和尺度的把握。

教学方法:

1、合理安排课本内容的顺序。

2、主线贯穿法。可以用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贯穿本课内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3、典型事例分析法。

4、提问引导法。

5、材料运用法。

6、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步入近代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主要任务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结构逐渐被打破,人们的文化生活、社会习俗都增添了新的内容。这时,在思想界也兴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睁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魏源等人。特别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之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具体内容。

二、讲授新课:

[板书]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一目下的第一段内容。回答“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学生回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教师引导]中国自身不能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中国儒家思想,特别是为小农经济服务的思想不能抵挡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不能解决工业文明带来的问题。

[教师讲述]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残酷镇压反清和进步的思想。乾嘉学派的一些读书人,也只是埋首故纸堆,绝口不谈政治。那时候,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死气沉沉。(解释:程朱理学:宋代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哲学学派,肇始于北宋周敦颐,奠基于二程,完成于南宋的朱熹。二程以理为其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理是“形而上者”,气是“形而下者”。形而上之理是“所以阴阳者”。二程以洛阳为中心形成洛学。其著名弟子有谢良佐、杨时等。二程去世后,他们的弟子如李侗等对其哲学亦有继承、发展。朱熹为李侗弟子,集前人之大成,建立理学体系。他们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系统地论述了理气的关系,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由于程朱理学的一些理论对专制主义和皇帝权力的强化有很大作用,后来成为统治者的正统理论,影响深远而巨大。元、明、清三朝的国家意识形态选择的是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南京时期完成的,基于历史原因,它有过分强调人的思想统一秩序和压抑人性的自由发展的重大理论缺陷。乾嘉学派:清朝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讲究训诂考据的经学派系。导源于清初顾炎武,他主张根据经书和历史立论,以达到“明道救世”的目的。到乾嘉时,学者继承古文经学的训估方法而加以条理发明,用于古籍整理和语言文字研究,形成所谓“朴学”(注重名物训估考证的古文经学派这派学者从校订经书扩大到史籍和诸子,从解释经义扩大到考究历史、地理、天文历法、音律、典章制度;对古籍和史料的整理,有较大贡献。)注:这里只需向学生解释大义,并着重强调其不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可用时人龚自珍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诗来说明当时的情况。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觉察到了空谈义理、无法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他们开始面对社会现实,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这就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骄傲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了。

[教师提问]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的代表人物有谁? [学生回答]魏源和严复。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下他们两人的典型事迹。[板书]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与《海国图志》(2)严复与《天演论》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从中找出关于魏源和严复的有效信息。[学生看书]„„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先提炼出关于魏源的有效信息。[学生回答]

①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参加过抗英斗争。

②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③主张学习西方的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

④强烈批判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抨击。

⑤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教师提问]“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什么意思,应该怎样理解?大家可以讨论。[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思是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这表明魏源还只是停留在较浅层的认识上。没有看到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先进性,只是单纯地认为中国的失败是由于武器落后造成的。[教师引导]那么,魏源的这种认识根源于什么呢?

[学生回答]魏源是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尽管他比其他人觉悟要早,但固有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不可能认识那么深刻。

[教师引导]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魏源的思想呢?

[学生回答]魏源的思想在当时是先进的,他代表了一部分先进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越出国门,指向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有很大影响,也波及到了日本。

[教师小结]19世纪40-60年代,中国思想界探索西学的热点,在“师夷长技”的“技”上,即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工艺技术;这是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的观点,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不可能提出更高深的理论,但他们起到了开一代先河的作用。以后的向西方学习,正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基础上发展的。从70年代起,探索西学的热点转移到“格致之学”上,即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理论,用自然科学理论来指导工艺技术的改进。到90年代,维新派思想家愈来愈认识到西学体系不仅包括自然科学,还包括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主张既要学习“西艺”,又要学习“西政”,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就是他们的代表。至此,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文化开始有了较完整的认识。[教师过渡]同学们,在西学热潮中,严复贡献最大。下面,你们从课本上找出有关严复的信息,把它列出来。[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①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②甲午战后,他翻译了大量外国思想家的著作,其中第一部《天演论》影响最大。③《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④严复还鼓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教师说明]严复把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理论移植在社会政治上,为当时的维新变法提供了强有力的变法依据。我们可以通过看维新变法时维新派的观点与顽固派的观点的区别来理解《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思想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句话的含义。

[投影显示]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变革,“无百年不变之法”。“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矣”。顽固势力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反对兴民权,设议院,反对君主立宪。他们说,“民有权,上无权矣”,提倡兴民权就会“大乱四起”,导致外国干涉而亡国。维新派指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人民也可以把它废除;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顽固势力坚持科举取士制度,反对提倡西学。维新派痛切抨击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者“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为中国锢蔽文明之一大根源”“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维新派揭露科举取士制度有“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等三大罪状,指出“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他们主张在中国普及文化教育,设立新式学堂,造就维新人才,以挽救民族危亡。

[教师引导]同学们,上面投影显示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里面贯穿的是“变则变,穷则通,通则久”的思想。这与严复的观点如出一辙。那么,我想问一下,康有为主张变法,严复也主张变法。但康有为写出的宣传维新的材料是《孔子改制考》,借孔子之名来行改革之实,而严复的思想却在《天演论》里体现,决定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讨论一下。[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从自身不同的经历,接受的教育等方面考虑。[学生回答]是二人的不同经历和接受的教育及外界影响的不同决定的。

[教师引导]对,是这样的,因此,我们还得请一位同学来讲述一下严复的人生经历,作为我们这个问题的结束。

[学生讲述]严复,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翻译家。初名传初;改名宗光,字又陵;后又改名复,字几道;晚年号愈野老人,别号尊疑,又署天演哲学家。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14岁父亲去世,以第一名考入福州造船厂附设海军求是堂艺局即船政学堂,学习航海术及近代数理化等科学知识。19岁以最优等毕业,派往建威舰船练习,次年改派扬武舰。光绪三年(1877)被派往英国留学,入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当时他的兴趣已转向研究西洋政治制度和学术思想,常同驻英国大使郭嵩焘讨论中西学术和政治制度的异同。光绪五年毕业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天津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调他任总教习,光绪十六年,升总办。甲午战争后,严复受中国危亡时局的刺激,在报上发表文章,强烈地宣传“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理论,成为维新运动重要理论家之一。还直接参与维新运动,帮助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提倡西学,培养维新人才。1896年,译《天演论》,戊戌政变后,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晚年逐渐趋于保守。

[教师过渡]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的是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在魏源的“师夷长技”的影响下,当时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作为这种思想的实践者,怀抱报国之志,学艺归国,为国家走向独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努力。詹天佑和侯德榜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板书]

(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复述京张铁路的修筑过程。[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1905年,清政府决定修建京张铁路,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然后同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遂道工程。为了确保行车安全,詹天佑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教师讲解]这里,我讲两点:一是“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插图(或把图用投影放大),这是为了克服坡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而设计的。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了“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条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二是课本上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句话的含义。1902年秋,直隶总督袁世凯为方便慈禧太后拜谒清陵,派詹天佑为新易铁路总工程师,责成他在次年春季竣工。新易铁路,从新城高碑店至易县梁各庄,全长42.5公里,是京汉铁路的支线。新易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但它的经济意义不大,而且不是铁路干线。值得一提的是,詹天佑主持修建新易铁路,打破了外国路基风干一年再钉铁轨的惯例,在技术上有所创新。新易铁路克服了工期短、资金少的困难,如期竣工。这为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奠定了基础。[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詹天佑是如何领导修建京张铁路的。[投影显示]

詹天佑(1861-1919),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872年官费留学美国,1881年回国。在大学期间,专攻铁路工程,成绩优异。是我国第一位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帝国主义分子嘲笑说,中国会修建这条高难度铁路的工程师“还没有诞生”,并叫嚷“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修建(京张)铁路”“是白日做梦”。满怀爱国热忱的詹天佑。决心用事实粉碎他们的狂言。詹天佑在亲自勘测的基础上,选定了从丰台经西直门、清河、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到张家口的路线,全长三百八十华里。修建京张铁路,确实困难重重。南口至八达岭的关沟地段地势险要,坡度很大,中间多为悬崖峭壁,而居庸关、八达岭两处遂道工程尤其艰巨,前者长达四百米,后者长一千一百四十五米,1905年9月4日,京张铁路正式开工,次年9月,完成了北京至南口的第一段工程。在进行关沟地段这一关键工程时,詹天佑把总工程师办事处移到南口,坚持工作在施工第一线。他和其他技术人员以及广大筑路工人一起,战胜了数不清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因而不到两年,便打通了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接着,詹天佑和助手们又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轨道。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用折返线的办法,把铁路铺到山高坡陡的八达岭,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1909年9月24日,京张铁路胜利竣工,比预计提前了两年。一些欧美工程师在参观了京张铁路全线工程后,对工程的高质量、高速度称赞不已,十分钦佩。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第一次建造的铁路。它的建成,显示了中国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干,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祖国的信心。已故的周恩来总理,曾盛赞这一业绩是“中国人民的光荣”!

[教师引导]从材料中,我们能看出詹天佑身上具备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学生回答]

1.具有崇高的爱国精神。2.强列的创新意识。3.良好的道德品质。4.吃苦耐劳的精神。

5.奋发向上、不甘落后的精神。6.能用人、团结人的气量。7.杰出的才干、严以律己。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讲一讲詹天佑的故事,长短不限。[学生讲述]„„

讲述一:胸怀大志。詹天佑,字眷诚,186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茶商家庭。儿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思想,到美国就读。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目睹北美西欧科技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经过四年的努力,詹天佑以突出的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一个。讲述二:一个工程师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詹天佑回国后,曾被分配到福建水师,1888年,詹天佑几经周折,转入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刚上任不久,詹天佑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詹天佑是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周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灯光,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地把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讲述三:率先垂范。1905年9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带着测量队,身背仪器,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了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字准确吗?”“差不多”,测量人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教师小结]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了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壁束身,以为范例。”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教师过渡]同学们,中国近代科技者,还有一位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也因自己的努力和杰出成就,被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

(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内容,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点。然后,把它列出来。[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1)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肥皂、纸张、药品等的制造,都需要一种化工原料纯碱。(2)19世纪中期,欧洲人已经能制造纯碱,但欧美各国垄断方法,秘不外传。

(3)一战期间,纯碱运不到中国,许多民族工业被迫停产。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碱业公司,侯德榜为总工程师。

(4)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获金质奖章。侯德榜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世界制碱工业的权威。

(5)侯德榜还写出《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碱业的垄断。他又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法,降低成本40%。为表彰他的贡献,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教师要求]关于侯德榜制碱,我们不作过多的要求,就掌握课本的内容即可。

板书设计:

第21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一)一、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向西方学习”思想产生的背景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1)魏源与《海国图志》(2)严复与《天演论》

二、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三、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

第四篇:历史人教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教案03

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事迹,学习制作大事年表。

2、过程与方法: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习一代伟人“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继承他“唤起民众”、“振兴中华”的伟业,使自己具有胸怀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振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看作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看作是它最终结出的硕果。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他一次又一次革命的努力,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理念:

初中生在知识的积累和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需要施教者运用精彩、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和生动、全面的授课来形成学生的历史观。本课正是基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而运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来开展教学。

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可通过影视作品展示,使学生对孙中山先生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媒体:

1、运用多媒体教学,放映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播放孙中山革命活动大事年表,了解他进行的主要革命活动。

教学策略:

运用讨论法、归纳列表法等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领导者是谁?(“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

谁在宣传维新运动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他的译著是?(严复;《天演论》)宣布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因为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当时的整个国家大权正是掌握在他们手中。)

导入: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在他的领导下,革命党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的武装起义,最终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些武装起义基本上是革命党人在同盟会的纲领和旗帜下进行的,也正是由于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才得以于1912年元旦成立。

(二)、讲授新课: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同盟会创立背景——创立兴中会:

首先,让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孙中山,从而对他有一个最初的认识。孙中山,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学医。一生致力于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创立兴中会、同盟会;领导发动革命起义;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改组国民党;领导了“二次革命”、护法运动等。

然后,讲述孙中山创立“兴中会”的过程、口号,并强调“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上书李鸿章要求改良,未被采纳,于是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

最后,让学生读书后回答:①孙中山为什么要成立同盟会?

②同盟会由哪些团体组成?为了积聚革命力量;联合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组成了同盟会。

2、同盟会成立:提出问题以此指导学生读书: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及其性质。

3、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目标和旗帜:根据课本中的同盟会政治纲领、目标和旗帜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孙中山提出的纲领和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背景:

简单介绍革命党人领导的武装起义。并指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扩大了影响,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同时让学生知道:这次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向革命的新军。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占十分之四,赞成革命者达四分之三以上,这样为起义成功准备了条件。

2、武昌起义的经过:(播放,《武昌起义》电影片段)

详细介绍起义的经过,起义胜利以后,革命党人立即建立革命政权,组成了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颁布军政府告示。广大革命群众踊跃参加革命军,武昌起义震动全国。

3、武昌起义的影响:

到11月9日,全国有10多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危在旦夕。指导学生看地图:武昌—武汉三镇—湖北军政府—全国一半以上省份。中华民国的成立:

1、中华民国的成立:

提问:中华民国何时成立?成立地点?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临时约法》其性质如何?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提问:1912年为民国元年,那么1949年为民国多少年? 归纳:民国成立,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被迫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从此废除。(教师要特别强调废除的是君主专制,而不是所有封建制度。)

(三)、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已经有了九十多年的历史,辛亥革命的先辈们为之奋斗、为之献身的理想,今天已经成为光辉的现实。辛亥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伟大事业,正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继续推向前进,以此加强学生情感方面的教育。

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够把握三维目标,围绕教学重点,力争突破难点,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引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课堂效果自我感受良好。不足的是,没有将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对比,让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还是有些少。今后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方法应加大改进力度。

第五篇:八年级(上)历史(人教)期末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2.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3.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意义见下表)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5.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期,沙俄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7.1860年,太平军在宁波、上海等地抗击洋枪队。8.1875年,左宗棠带领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9.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0.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志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11.1894年10年,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灭。12.《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3.甲午战争后,日本独占辽东半岛,引起德、法、沙俄的不满。三国强力干涉,日本被迫“还辽”,中国则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款”。14.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国 别 租 借 地 势 力 范 围 德 胶州湾 山东 俄 旅顺 大连 长城以北 新疆 法 广州湾 广东 广西 云南 英 威海卫 香港新界 长江流域 云南 广东 日 福建 15.义和团在山东、河南、直隶、京津兴起。16.1900年6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发动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8月,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俄、美、德、日、意、奥、西、荷、比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本封建社会。《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比较简表

战争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清政府割让辽东半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主要清,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兵费白反帝性质的组织;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内容 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应该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中英协银2亿两,增开沙市、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重庆、苏州、杭州为略要地驻兵;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定关税等(附约:英国又取得在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区”,并由各国派兵常驻;改总理各国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事务衙门外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及“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厂等 待遇”等特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影响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程度大大加深

17.洋务运动兴起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镇压农民起义和与西方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些握有实权的官僚,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深受刺激。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兴办近代工业。

目的:为了维持清朝的统治。主要内容:外交——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军工——曾国藩创建 安庆内军械所(第一个兵工厂)李鸿章创办 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民企——李鸿章创办 轮船招商局(最早民用企业)作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18.1895年5月,康有为、梁启超与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要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政治上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奖励实业,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方面,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学会等。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有利于资本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有利于革除社会弊端。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捕杀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及康广仁,史称“戊戌六君子”,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戊戌变法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19.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分地权”为纲领,后来把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最完整、最进步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也是孙中山领导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2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次日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控制武汉三镇,起义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2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在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2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了《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3.新文化运动兴起 背景:封建复古思潮泛滥。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新青年》(《青年杂志》)、《文学革命论》 胡适 ——《文学改良刍议》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科学,掀起文学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地位作用: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民族民主革命的进程。24.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收回山东的正义要求,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后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向上海,主力由学生发展为工人。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奠定基础。

25.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不久,各地也建立起多个共产党早期组织。26.1921年7月23日,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诞生。决定每年的7月1日为党的生日。27.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确定最高纲领为建立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为反帝反封建。28.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斗争方向。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9.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决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30.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由此中国进入国民革命运动时期。3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是一所国共合作的军事学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3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1926年正式出师,兵分三路,主战场是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赢得“铁军”的美誉。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33.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同共产党决裂,制造“七一五”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革命失败。不久,武汉国民政府迁至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宁汉合流”,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建立。34.共产党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决定以武装起义反对共产党反动派的统治,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南昌起义的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两到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所以定8月1日为建军节。35.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这就是“八七会议”。36.1927年秋,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领导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37.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革命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队伍会师。壮大了红军的力量,井冈山根据地很快进入了全盛时期。38.1927年到1930年,共产党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开辟10多个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39.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以瑞金为首都。这是中国第一个红色中央政权。40.1930年底起,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红军4次粉碎了敌人的“围剿”。1933年9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中央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中共中央机关与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41.1935年1月,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结束“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2.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完成战略转移的任务,长征胜利结束。43.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制造了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攻占沈阳城。不到半年时间完全侵占了中国东北。44.日本挟持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45.杨靖宇等中共党员领导抗日武装力量吸收人民抗日义勇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46.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他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八项主张。这就是西安事变。47.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8.1937年7月7日,日军炮击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卢沟桥,中国守军忍无可忍,奋起抵抗。史称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49.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威胁首都南京。国民政府投入70多个师的兵力,同日军展开了“凇沪会战”。11月上海失守。50.凇沪会战后不久,国共两党协议,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的红军游击队改变为新编第四军。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51.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进入南京城进行大屠杀,屠杀军民30万人,惨绝人寰,激起中国和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概。52.1938年春,日军向徐州进攻,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艰苦战斗,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战役性胜利。53.1940年8月,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出动100多个团,取得“百团大战”的胜利。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了中共和八路军的威望,展现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地位与作用。54.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处于最后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认识,选择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方针。使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55.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抗战最终赢得伟大的胜利。胜利的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独立、民族的解放

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战胜和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56.抗战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以和平谈判作掩护,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和平,揭骗局,与周恩来等人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10月10日签订《双十协定》,确定“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国民党应迅速结束“训政”,实行“宪政”;迅速召开由各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人身、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57.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指定宪法等。58.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59.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大量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机关解放军主动撤除延安,转战陕北。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60.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61.1948年秋,解放军先后开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进行战略大决战。

名称 时间 领导军队 结果、意义 辽沈战役

1948.9---11 东北野战军 解放了东北全镜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 中原、华东野战军 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国民党统治濒临崩溃平津战役 1948.12----1949.1 东北、华北野战军 华北全境至此基本解放 62.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战线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6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5月27日,上海解放。64.1866年,方举赞和孙英德在上海设立发昌机器厂。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65.张謇,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1899年,创建大生纱厂,踏上 “实业救国”的道路。6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延续到1923年前后,是中华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67.《申报》——“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商务印书局——近代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68.近代中国物质文明之最 名 称 类 别 意 义 第一艘实用性蒸汽轮船 “黄鹄号” 水 改变了人民 路 交 的生活,发展了城第一家轮船运输公司

轮船招商局 通 市经济,改变了人第一条中国自建的铁路 唐胥铁路 运 民的观念。陆 第一个成立出租汽车公司的城市

海 输 路 第一个开通有轨和无轨电车的城市 天津和上海 第一个使用煤气灯的城市 上 海 照明 方便了人民生活 第一条敷设的水路电报线 加快了信息 香港——上海的电报线 通 的传播 讯 第一个设立电话交换所的城市 上 海 第一家设立营业性的照相馆的城市 上 海

第一部无声电影 《定军山》

影 丰富了市民

像 的生活

第一部故事短片 《难夫难妻》 第一部有声片 《歌女红牡丹》 69.社会习俗的变化:

发 式 服 饰 称 谓 礼 节 脚 形 义 务 辛亥革命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 女主内 大人、老太爷 跪拜、作揖、女子缠足 长袍马褂 男主外 老爷 少爷 请安、拱手 女子 鞠躬 女子天足 强令剪辫、西装 中山装 官职相称 走向 脱帽 辛亥革命后 发型多姿长衫 旗袍 先生 某君 社会 握手 多彩 同志 70.科举制从隋朝创立,但了近代,随着社会的进步,已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废除。至此历时1300多年的科举制终结。71.1898年7月,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下令开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实行教育改革,提出兼容并包的精神。72.科学技术的发展

姓 名 内 容 意 义 詹天佑 京张铁路(“之”字形路轨)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红三角”牌纯碱 荣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 侯德榜 “侯氏制碱法” 为中国及世界化学工业作出贡献 地质力学理论 为研究地壳运动开辟新途径 李四光 松辽、华北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摘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 “华氏定理”与“华氏不等式” 为世界数学发展作出贡献 华罗庚 领导学生进行数论研究 形成中国数论研究学派 73.思想文化的成就:

姓 名 内 容 意 义 魏

源 《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对洋务运动产生重大影响 严 复 《天演论》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武器 《狂人日记》《阿Q正传》杂文 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小说 鲁 迅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 “匕首与投枪” 徐悲鸿 《田横五百士》、《九方皋》、《群马》近代画坛的杰出代表 聂 耳 《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 优秀群众、抒情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诗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科学技术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8课 科学技术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