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时间:2019-05-15 02: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第一篇: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

摘要:高中物理教学引入建构主义理论,按照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起富于教学方式变革的教学流程,有助于促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换和优化,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其环节和基本内容大体是:搭建脚手架、多手段综合运用,营造教学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组织教学效果评价,这些环节具有整体创新的意义,值得继续尝试和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运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一些富有创新意义的教学理论被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支架式教学就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尝试将其引入高中物理教学过程,本身就具有实践创新的意味。一般认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①如何把这样的教学模式具体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来,本身就需要认真的实践尝试。

我们设想,在建构主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主体各负其责,协同作用,构成互动的整体,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努力。其中,对各部分因素的分工采这样的划分②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一些教学中的辅助设施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由这些因素有机组合起来,可以构成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即: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化复杂为简单,以便于把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结合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我们提出基本的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该模式由脚手架、教学情境、独立探讨、合作学习和效果评价等几个环节组成。如图1。

在这个模式中,各个环节分别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相关脚手架的搭建是物理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教学情境的创设则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环节,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则是教学过程的核心步骤,一直到最后一个环节效果总结评价,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组合成了层进式的阶梯状结构。从脚手架搭建到教学效果评价的渐进和周而复始,就构成了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也许其组成环节不是新的概念,但细节创新则是永远无法饱和或休止的。

一、搭建脚手架

所谓“脚手架”,就是与新知识相关的一此功能性、预备性知识和由它们组合形成新知识的基本思想,这些知识和思想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接收新知识3。教师可围绕当前物理学习的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概念框架,进而查漏补缺,使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提升。从而使潜在的智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例如在给出一个案例后,教师及时指出其相应的理论基础,通过有效的方式,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实践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把案例内容和相关信息资料加以同化或顺化,从而在原有的理论与实践中得以攀升,学生在课堂上将提升后的知识框架展示给老师和同学,大家再一起讨论、交流,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现他们仍存在的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指导,使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进一步了解,从而使他们的潜在思想、智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多手段综合运用,营造教学情境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发掘各种课程资源,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各种教学方式的整合,营造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这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教材、教学用书、实验室、多媒体设备等现有的课程资源,同时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尽量做到能具体演示的实验不用课件,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实验是动手做出来的,而不是利用计算机“创作”出来的;同时充分利用日常器具做实验,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惯性一节教学中,利用打击玻璃杯上的纸片,使鸡蛋掉入装有水的杯中,让学生体会惯性的存在。这样,不但简便、直观,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己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习其实并不神秘,物理时时在我们的身边。再如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某些小设计,小发明直接展示给学生,可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成功感受。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某些定律定理用计算机做出来在展示在大屏幕上就更加形象直观,对物理量的变化和分析,也易于学生理解;某些生活现象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再配合声音的效果,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维持学生学习热情,学生配合教师,主动参与分析,效果很好。大大方便了教师和教学过程,教师再也不用口干舌燥的去讲解,为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厌其烦地灌输说教,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学生理解起来还是障碍重重。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算是真正实施了现代化的教学,初步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真正精髓所在,而教学情境的形成,能体现出“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理性化,理性问题具体化”,这就使得高中物理教学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了。

三、鼓励学生独立探索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积极探索,独立研究,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已掌握的知识,结合外部信息,联系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直至掌握知识。独立探索需要创设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和过程。使学生在历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搜集数据等环节中感受、体验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我们在平时可以针对学生所感受到的疑难点和兴趣点,将科学探究的某些环节有机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正是这些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最终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中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这些正是他们乐于探索、勇于探索的动力来源,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充分挖掘新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构建探索性学习的平台,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推动其施展出学习潜能,使他们在探索研究的体验中领悟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高中物理教学的合作学习,有利于群策群力,攻坚克难,特别是在高考备考总复习教学中,合作学习有利于解决大面积的基础巩固和专项提高。我们 组织引导学生将整个班的同学按照一定标准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合作探讨。同一小组的不同学生,对于同一物理公式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运用,对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小组协商、讨论,就可以使原来多种相互矛盾的意见、态度逐渐变得清晰、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更深一层的认识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验证对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的猜想,提高他们制定科学探究计划的能力;让学生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讨论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的意义;展示人类在月球上所进行的有关实验照片,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领略自然规律的普适性:还通过对打桩机的重锤下落和高台跳水运动员等自由落体运动实例的讨论,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的意识。

合作学习当然也需要教师的指导,以避免盲目性,提高学习效率。我认为,认真的制定好计划、设计好实验、组织学生搞好实验、做好分析论证、并具体地评估交流,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结论的基本途径,也是获取实验现象、数据、结论的重要过程。尽管不搞提前给结果的本末倒置行为,不搞“照方抓药”的实验步骤,但还是需要教师对学生实验、合作探究的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保证物理合作学习的质量。教师要启发和鼓励学生根据探究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通过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根据优势互补等原则,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各小组成员要一起制定实验方案,实验中主动参与,分工合作,各尽其职。实验中,教师要不断进行监控和方法指导,保证探究活动科学有序进行,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实验设计中的创新方案要给与鼓励。为了提高探究效率,教师可给学生设计一些具体问题,使学生有更具体的探究目标。

五、组织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支架式模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对学生学习阶段予以肯定和展望的过程,通过效果评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和教师的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方面的评价,可以激励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评价而努力。

总之,高中物理的支架式教学模式,把富有改革意义的教学环节有机组合在一起,既有传统教学精华的承传,更有教学过程的创新,使得每个教学内容、每个学期乃至于每节课,都得有新的构想和实践尝试,本身就充满了改革创新的价值和意义,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我们进一步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1-3

[2]王晓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建构,现代情报,2006(2)

第二篇: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应当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这种教学思想来源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儿童的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的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邻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已有的智力发展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对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

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3)独立探索

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合作学习

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编辑本段最邻近发展区

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编辑本段脚手架

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编辑本段支架式教学的组成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第三篇:支架式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一般包括搭脚手架、进入情景、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本文就支架式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搭脚手架,也就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在“支架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建构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角色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关键不在于教,而在于导,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中的每一步,学会分析每一步有哪些不同的做法,及不同的做法会导致的不同结果,此时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点拨和表扬,可以激发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这部分学生的思维习惯,但处理不好也可能让一部分人丧失学习的兴趣,原因在于,条件与结果之间(两个步骤之间)距离相对较远,根据他目前的能力很难达到要求,以学生目前那并不强的抗挫能力,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我们教师需要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设计方法,建立框架,努力做到在每个支架上可收可放,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老师的引导较轻松地到达下一个支点,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支点间距,让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成功的喜悦中。

二、进入情境,也就是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思维是一个过程,要思考到教学中的某一点上也总会有一个原因,我们要让学生进入框架中的某一个支点,那就根据这一支点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这一节点,展开他的想象,引起他的操作欲望,这一过程尤为重要,设计得好,能让学生主动进入演员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操作意识和老师的相比照、相联系,可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但设计不好的话,会让人觉得过程不自然、流畅,纸上谈兵,死搬教条。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爱美,好奇,好动,好问,好胜,爱表现等特点来设计,利用声,形,动画,视频等手段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唤起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过年过节要学生制作贺卡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贺卡的来源,用意,让他们思考一些可亲可敬的人,并且设计几张精美的贺卡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分析它的组成及可能的制作方法等,便可顺利地进入这一节点。又比如制作动画时,经常可找一些让人耳目一新,但组成并不繁杂的样例,让学生感觉动画的魅力,激起他们的联想与操作欲望等等。平时我们可以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创设情景,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自己的角色。

三、独立探索

本人在指导技能竞赛的训练中经常和学生说:凡事存在必有道理,不管是对是错,都有它存在的原因,我们所需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在这个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管题目难不难,都必须首先分析数据结构,数据之间关系和特征及内在联系,寻找相应解法,以至他们都不喜欢现成的答案,而是沉浸于寻找答案过程中的思索,为找到一点与答案有关的内容而兴奋不已。虽然这种方法在开始的时候进度较慢,但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都大有提高。当然竞赛选手都是一些尖子生,他们的习惯一般都较好。在领会过“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后,觉得上课时自己的一些想法还需调整,特别是问题的跨度,应尽量适当缩小。

思维需要锻炼,越练越灵活,其主要体现在适当应用上,如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力而为,让他的能力有充分的体现,那么你这个环节设计得就不错,否则,可能就需要再做调整。世界上有太多的名人,小时候学习并不是很好,跟不上整体,但在脱离学校后,由于他的执着,他的独立探索,而成就了很大的贡献,可见独立探索的重要性。同样好多学生成绩不好,并不是不聪明,只是暂时没有跟上节奏,脱离了现有的环节,这时候如果经常能单独为他们设计一些需要独立探索的问题,说不准将来也是一个名人。所以,独立探索是很重要,但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的不同情况,避免有的学生出现脱节情况。

有好多老师的课堂很精彩,主要就体现在他的教学设计上,难易有度,节奏分明,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学生的进步当然也越来越大。

四、协作学习

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协商讨论,可以交流独立探索的成就,共同解决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模式在设计上要求更高,并不是说你教学生协作,他们就会协作,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弄清楚要学什么?为什么要协作?如何协作?学好了合作,你会取长补短。比如现在一个大型软件的生产可能需要几千、几万人,他们之间有不同的分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整个环节中只要有一环出错就会出现bug。社会产业同样也分成若干类,每个人不可能同时精通每一类,这就需要一个人专精一项或几项,但当需要用到自己不精的项目时也需要与人合作。不管是合作能力还是配合度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的优劣。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利用同学们各自的特征进行分组,让他们互相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越项目,协作学习。比如,有时布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题目,让小组成员协作分析,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一些想法,给其他同学以建议,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如制作页面时,会让同学们分析页面组成,将整体工作分成几大项,有人负责各作图标的制作,有人负责页面框架的设计,还有人负责色调的调整,最后由人进行整合、微调,让每人清楚自己在整体中的作用,一旦发生问题,将影响到全组人员的成绩。当然现在整个过程的分配还不是很完善,我们仍需继续上下不断求索。

五、效果评价

画龙需要点睛,一堂课最后的伏笔就在于评价部分,任何人在付出劳动之后都希望自己的成果得到肯定,这时老师的做法尤为重要,不能过度表扬,要实事求是,宣扬其亮点,指出其不足之处,让其再加以思考,不断完善自我。当然对于某些效果较差的更应该分析原因,先作适度的表扬,肯定其劳动,再指出其缺点,分析原因,找到改正的方法,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走向与我们期望相反的方向。在这一点上本人经常先随机挑选一些作品,不记名,先由同学们进行分析,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为什么?怎样调整?让每一位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臆断,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然后再作少许补充说明。最后会找一些较具特色(可能是有自己想法或创新,可能是大家的共同错误等等),利用这些作品对作者进行评价,以及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总之评价部分,要让每一位同学对自己本节课的劳动有一个满意的肯定,也要让他们知道自己还不是十全十美,但缺点并不大,少许努力就能达到更好的地步。

支架式教学是计算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模式,如何巧妙地运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合理、有效地搭建不同层次的支架,仍是课堂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第四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观念

支架式教学的确切概念是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有效理解知识的“支架”,并借助于“支架”进一步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英文名称为ScaffoldingInstruction,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的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挥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特别注意建设一种合作、沟通、讨论、竞争的教学课堂文化,让学生在这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极大的提高。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应试教育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故表现出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缺点和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灵魂,教师拥有绝对的教学主导权,“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弊端”。而支架式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衍生和发展,它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核心价值。

(一)支架式数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传承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转换和处理数学知识能力的过程,并且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本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素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所以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师也要仔细钻研课本,通过对课本教材的研究可以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支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的载体”较为深刻地理解,再通过对理解内容的归纳总结、消化积淀,就可以将其彻底内化吸收,最终使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建构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为重要参考点

实践证明,传统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违背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因为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新知识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故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知识构建的方式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主体性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过程,在观察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设臵支架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弥补学生的空白。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了影响建构有效程度的重要因素[3]。经验的收获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是实践的付出,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在集体活动中的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个体要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沟通中阐述各自己对知识板块的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良好的沟通中交换各自的意见。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同他人沟通、善于同他人沟通。

(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把握其真实度

教学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人文环境,故一个优秀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要使其优秀还要使其逼真,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我们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字显示、楼层建筑等都是必须精确计量的等。因为学生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认真考虑教学情景的逼真程度。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支架式教学模式一般是由创建教学情景、搭建教学支架、独立探索研究、合作互助学习、评估学习效果等相关步骤组成。具体程序如下表所示。

(一)创建教学情景

创建教学情景就是教师先要设臵一个教学主题,这个教学主题中要包含有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和要求学生解决的全部主要问题。

(二)搭建教学支架

教师要以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主要发展区,以提出相关问题和理解一些数学课本中重要的知识概念为基本点搭建数学教学支架,为学生的独立探索研究和互助学习讨论奠定基础。

(三)独立探索研究

独立探索研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学生探究的项目主要有:确定数学概念的涵义、分析数学概念的属性、剖析数学知识的重点、迷宫、明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学生在研究探索问题前,应该先了解知识和问题产生的背景,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学习知识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特别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拓展相关概念的深层次涵义,使自己沿着数学知识支架的脉络循序渐进地探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担当一个学习顾问的角色,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老师咨询和求助。

(四)合作互助学习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风格类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钻研相关的课本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发言,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该学习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理解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得到统一,使学生对调研问题纷繁复杂的态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渐渐清晰明朗。最终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学习可以有效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使知识的深层次涵义逐步浮出水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角度入手考虑。

(五)评估学习效果

评估学习效果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小组整体的学习评估,二是对学生在小组中的综合表现加以评估。在评估的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不同的侧重点加以准确评估。在评估时,教师应该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数学知识的框架的合理及优秀程度加以评估。第二,教师要对学生数学知识框架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的紧密程度加以评估。第三,教师要对各小组独立探究的进程和效用程度加以评估。第四,在完善和矫正数学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的最终效果和综合表现加以评估。第五,对各合作互助学习小组中各位同学的整体表现加以评估。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问题

(一)师生要准确地理解支架的含义

教师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要准确理解支架的含义,不能肤浅更不能片面甚至错误地理解支架的含义。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基础不同,所以支架的选取自然也不一样。学生选取的支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并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思路和解题思维。所以教师在选取数学支架时一定要合理、慎重,支架好似攀岩运动员在攀岩的过程中感到无路选择、迷茫徘徊时给予运动员一定的帮助使其顺利前进中的那个“帮助”。但是选取支架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它可以是一份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种说明或一个简单的提示,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浅层次的水准过渡到深层次的境界,我们就可以将之选取为一个较好的支架。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真实能力合理设臵教学支架

支架的作用就是较好地帮助学生渡过困难、加深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之成为创新品质和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是教师设臵支架的最终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是教师设臵好的教学支架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的及时反馈等信息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合理设臵良好的学习支架。

(三)教师设臵的支架必须是渐撤的也必须是动态的 教师设臵教学支架的范围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每天都在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再加上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所设臵的数学能力发展的支架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是依据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渐学渐撤、渐学渐支,使设臵的支架处于一个动态撤支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应用时要适时地调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和数学能力的实际水平,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给学生设臵教学支架,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每天都有新感悟、每天掌握新方法,思维发散程度和能力创新水平都“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以学生应试教育作为核心指导思想的,故表现出许多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缺点和弊端,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绝对的灵魂,教师拥有绝对的教学主导权,“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弊端”。而支架式教学观念是素质教育理念的衍生和发展,它能很好地体现素质教育核心价值。

(一)支架式数学中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以发展

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数学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传承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正确转换和处理数学知识能力的过程,并且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数学课本既是数学知识的载体,也是教学素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体,所以教师和学生一定要善于利用课本。教师也要仔细钻研课本,通过对课本教材的研究可以有艺术性地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支架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学习的框架,如果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这个过程,学生就可以将这个“知识的载体”较为深刻地理解,再通过对理解内容的归纳总结、消化积淀,就可以将其彻底内化吸收,最终使自身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建构能力、实践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该以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为重要参考点

实践证明,传统的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违背人类认知新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教师教学要特别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因为原有的知识基础是新知识的出发点也是生长点。故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利用知识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通过知识构建的方式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思维、经验、和方法。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充当主体性角色,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地观察学生的每一个过程,在观察中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设置支架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的思维、完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弥补学生的空白。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非常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沟通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建构,所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成了影响建构有效程度的重要因素[3]。经验的收获最主要的来源方式是实践的付出,实践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而在集体活动中的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个体要积极地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良好的沟通中阐述各自己对知识板块的理解、在良好的沟通中启发自己的思维、在良好的沟通中交换各自的意见。教师有意识培养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敢于同他人沟通、善于同他人沟通。

(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把握其真实度

教学情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非常重要的人文环境,故一个优秀真实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显著的。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不仅要使其优秀还要使其逼真,因为数学是一门十分贴近生活的科学,我们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数字显示、楼层建筑等都是必须精确计量的等。因为学生所面对的问题都是真实存在的,故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认真考虑教学情景的逼真程度。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支架式教学模式一般是由创建教学情景、搭建教学支架、独立探索研究、合作互助学习、评估学习效果等相关步骤组成。具体程序如下表所示:

(一)创建教学情景

创建教学情景就是教师先要设置一个教学主题,这个教学主题中要包含有学生所要学习的主要知识和要求学生解决的全部主要问题。

(二)搭建教学支架

教师要以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为主要发展区,以提出相关问题和理解一些数学课本中重要的知识概念为基本点搭建数学教学支架,为学生的独立探索研究和互助学习讨论奠定基础。

(三)独立探索研究

独立探索研究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手段。学生探究的项目主要有:确定数学概念的涵义、分析数学概念的属性、剖析数学知识的重点、迷宫、明了数学知识的结构。学生在研究探索问题前,应该先了解知识和问题产生的背景,因为这样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学习知识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在研究探索过程中,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特别是利用数学知识支架拓展相关概念的深层次涵义,使自己沿着数学知识支架的脉络循序渐进地探索。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担当一个学习顾问的角色,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老师咨询和求助。

(四)合作互助学习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风格类型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互助学习的方式钻研相关的课本内容。学生可以在学习小组中积极发言,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该学习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理解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得到统一,使学生对调研问题纷繁复杂的态度在小组合作互助学习中渐渐清晰明朗。最终学生通过合作互助学习可以有效地集中集体的智慧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建构,从而使知识的深层次涵义逐步浮出水面。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学习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角度入手考虑。

(五)评估学习效果

评估学习效果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极为重要的一个步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估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小组整体的学习评估,二是对学生在小组中的综合表现加以评估。在评估的具体实施中,应从以下几个不同的侧重点加以准确评估。在评估时,教师应该遵循“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第一,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数学知识的框架的合理及优秀程度加以评估。第二,教师要对学生数学知识框架设计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合作的紧密程度加以评估。第三,教师要对各小组独立探究的进程和效用程度加以评估。第四,在完善和矫正数学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的最终效果和综合表现加以评估。第五,对各合作互助学习小组中各位同学的整体表现加以评估。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具体实施支架式教学模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生要准确地理解支架的含义

教师在实施支架式教学时,要准确理解支架的含义,不能肤浅更不能片面甚至错误地理解支架的含义。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基础不同,所以支架的选取自然也不一样。学生选取的支架必须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匹配,并且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思路和解题思维。所以教师在选取数学支架时一定要合理、慎重,支架好似攀岩运动员在攀岩的过程中感到无路选择、迷茫徘徊时给予运动员一定的帮助使其顺利前进中的那个“帮助”。但是选取支架也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它可以是一份设计方案也可以是一种说明或一个简单的提示,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浅层次的水准过渡到深层次的境界,我们就可以将之选取为一个较好的支架。

(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真实能力合理设置教学支架

支架的作用就是较好地帮助学生渡过困难、加深知识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智力水平、创新意识和批判精神使之成为创新品质和独立人格的社会主义人才是教师设置支架的最终目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的充分了解是教师设置好的教学支架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的及时反馈等信息作为出发点为学生合理设置良好的学习支架。

(三)教师设置的支架必须是渐撤的也必须是动态的

教师设置教学支架的范围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水平,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每天都在波浪式的前进螺旋式的上升,再加上外界环境在不断地变化,所以教师所设置的数学能力发展的支架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必须是依据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渐学渐撤、渐学渐支,使设置的支架处于一个动态撤支的过程。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应用时要适时地调研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数学内部结构的理解程度和数学能力的实际水平,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给学生设置教学支架,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每天都有新感悟、每天掌握新方法,思维发散程度和能力创新水平都“更上一层楼”。

下载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物理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研究 摘要 支架式教学是通过一套恰当的概念来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的教学模式,借助概念框架,学生能够独立探索并解决问题,独立......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摘要】:支架式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和内化所学知识技能,而网络给了支架式教学更大的发挥空间,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支架式教学可以分为......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颁布,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模式,因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 要:提出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从创设情境、引导探索、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方面,研究优化数学支架式教学环节的基本策略,帮助学......

    支架式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名:羽毛球的基本技术 对象:初中生 1.搭脚手架 围绕如何打好羽毛球这个主题,按照培养兴趣和锻炼身体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如下问题:1 如何击球又高又远 2 如......

    支架式教学(五篇)

    小学信息技术“支架式”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参加市课题组半年来,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与互动,自觉在课堂教学的观念和实施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或许是参加工作以来,个体知识结构......

    支架式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1.搭脚手架~ 围绕《三角形的面积》这个主题,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提出如下问题:①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

    支架式教学理论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 以“学生为主体”的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结构主义理论提出的重要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学应为学习者建构理解知识的概念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