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五篇)

时间:2019-05-15 02:5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

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转载)

锦山中心校

刘晓波

古诗文教学属于阅读教学。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理解所谓“对话”呢?拿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来说,这里的所谓对话,即可以理解为文本向读者说话,或冷静细述,或激情澎湃,或娓娓道来。而作为阅读者的我们,则以自己的理解或困惑去回应作者和作品。这样的一种对话,可以说是无声胜有声。

那么,在古诗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这种多维的对话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笔者认为,猜读、诵读、比较阅读,是古诗文教学中三种较为有效的对话方式。

一、猜读——鼓励和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猜读,是指在初读古诗时直接从诗歌整体上揣摩、猜测诗文的大意、诗人的情感的阅读方式。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少,阅历浅,但是对浅近的古诗还是有蒙眬的感受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读诗的感受,哪怕他们说得支离破碎,甚至偏颇错误也无大碍。因为只要在老师指导下反复诵读、多加揣摩,就能得到正确的理解。

学生的学习生活少不了“猜”字:猜老师的意图,猜考试的题目„„与其让学生“猜”得没了自我,不如让学生猜得主动一些,猜出自己的知识基础、文化背景、情感体验和认识水平等,以便老师能更好地协助他们。

二、诵读——促进和调控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课程标准非常强调诵读这种语文学习方法。笔者以为:诵读实际上是学生与作品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从古诗教学来说,这种对话有以下一些丰富的内涵。

1.与古诗中生动的形象对话。

选入小学教材的古诗,大多具有鲜明的形象。“红杏枝头春意闹”是春天的优美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边塞的雄浑形象„„在诵读中,学生对诗意的揣摩感悟,就是在与这些美好生动的形象对话。

2.与古诗中蕴含的情感对话。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要带领学生在诵读中品尝诗歌形象的“味道”,悟出形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在诵读中,学生能够能体味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之情,体味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一腔爱国热情。

3.与古诗中的语言技巧对话。

古诗文中的语言技巧,也是学生在诵读中与之对话的重要内容。如学生通过诵读,谈出了他们对“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的理解:“从这个‘闹’字中,我感到春天杏花盛开,雀鸟喧叫,大自然从寒冬中苏醒,一切都活跃起来。”“从这个‘闹’字中,我仿佛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但如果把‘闹’换成‘浓’,就不一定有这种感受了。”

三、比较阅读——升华与拓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1.在对话中发展概括能力。

教材中的古诗多是两三首、三四首一起出现,几首诗之间有内在联系。如《山行》和《江雪》同是借景抒怀之作,在经历了“猜读”、“诵读”之后,让学生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并给它们拟一个共同的题目。有的学生说:“《山行》描写的是红彤彤的情景,《江雪》描写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以我给它们拟的题目是《红与白》。”有的学生说:“《山行》描写的是秋季,《江雪》描写的是冬季,所以我给它们拟的题目是《秋与冬》。”这两种回答分别从意象、情感两方面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得到训练。

2.在对话中陶冶美的情趣。

相同或不同作者的风格不同的诗,也可以进行对比联系。例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美是西湖瞬变的美,由“白雨跳珠乱人船”的“乱”瞬变到“水如天”的静,这种变化充满着动感美;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美是一种色彩的美,色彩浓重,充满着早晨的静谧。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感受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之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

“猜读—诵读—比较阅读”三种对话方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如果纵向联系,可以理解为古诗教学的三个层面。“猜读”是引入对话情境,“诵读”则是与作者开展心灵的对话,而“比较阅读”则是为了拓宽古今对话的空间。当然,也可以考虑学情的需要、学习的内容等因素,单独选择一种或两种方式进行优化组合。

第二篇:《在劳技教学中三种

《在劳技教学中“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示范—模仿;自学—发现;指导——实践》

大连教育学院劳技教研员 单少华

一、课题的由来

随着劳动技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推进,我们课题组深刻地体会到,教法的研究也是学法的研究。因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即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教与学的活动。素质教育的教学过程应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乃至自主地或独立地学习。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学会一些技术和培养他们的品质。劳动技术课教学要突出劳动技术课特点,要以操作训练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劳技课堂学生动手实践过程就是学生掌握技能,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及创新意识的过程,是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及劳动习惯养成的过程。从而我们感受到教法与学法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劳动技术课教学方法的研究,必须根据劳动技术课的特点与学生学法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实效,才有推广的价值。

通过实践开始认为《示范—模仿》、《自学—发现》、《指导—实践》三种教学方法是目前劳动技术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三种教学方法既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三种”教学法方法在劳技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一)“示范——模仿”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示范演示动作,来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原理的教学方法。

1、适用范围

这种教学方法在劳技课中运用校为普遍,几乎劳技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它适用对低年级学生的教学或操作较复杂而且学生不太容易掌握的教学内容。如《服装裁剪与缝制》,自行车前轴、飞轮等各大部件拆卸与安装,果树的修剪,绒线的编织,各种面食、菜肴的制作,家用电器的维修等等。

2、教法特点及应用好处

(1)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使教师能做到边演示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边观看边学习边操作。

(2)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模仿、动手能力。(3)有利于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劳动习惯,遵守操作程序、劳动纪律等。

3、教学要求

教师要采取直观演示法为学生做好示范。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语言、画面、动作、物品、教学器材等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模仿,对深奥的原理,生硬的知识学习变得容易起来。课堂由死变活,学生由被动为主动,在愉快教学情境中学到知识,做到“情景为主,直观地学。”

4、教学过程安排(1)课前准备

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教具、器材;并将物品摆放到适当的位置。(2)导入新课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巧设导语,使学生能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新的知识意境中。导语时间一般2-3分钟。(3)讲解演示

教师的演示是学生借以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的演示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演示要直观、形象、熟练、准确、规范;讲解时语言表达要形象、清晰、简洁、语速适中,要抓住重点,讲清难点;要将演示的物品摆放整齐,排列有序,为学生操作做出榜样;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视听器官,使学生通过认真地看仔细地听,初步形成操作印象。教师讲解演示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十五分钟。

此阶段需注意:教师要视具体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学生认知规律来安排演示过程和形式,如分步演示或领做等。(4)指导操作

操作训练是学生掌握机能、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关键环节。要做到:

1.在学生独立操作前,要使学生明确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注意对学生教学操作规则、操作安全教育,加强对操作步骤方法的指导。

2.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和条件,保证学生都能参加操作。并且,要及时为学生排除操作遇到的障碍。

3.要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恰当指导。4.要注意发现学生的好作品,及时予以表扬激励。

5.要抓住时机,加强对学生良好劳动习惯、道德品质的培养教育。

此阶段需注意:教师的指导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不断矫正强化。对于较困难或较复杂的操作,教学时应分布骤示范、模仿,检查、反馈作好一步,再做下一步。即教师演示一步,学生操作一步。每一步都要保证质量。(5)检评总结

教师可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检评总结方式。如成果展示式检评总结,可使学生在欣赏成果同时,取长补短,找到差距。

此阶段需注意:在总结时要启发学生谈自已的感觉。如谈劳动的艰辛、劳动光荣、成功的喜悦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6)布置作业

作业设计要从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上着眼,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课外强化实践,达到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技能,巩固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7)整理器材

课程强束后要组织学生整理操作器材,清理好操作场地。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

(二)“自学——发现”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自学,发现其中知识技能奥妙,掌握操作要领,懂得操作步骤的一种教学方法。1.适用范围

这种教学方法适用学习能力强,高年级学生;适用于教材中有较详细的操作示意图或所学知识技能学生接触过,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无危险。有一些操作学生易犯一些错误,但不会造成物质损失,可以由学生先自学、操作,发生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如《烹饪技术》中的原料初加工、凉菜的制作等;《服装裁剪与缝制》中手针的缝制、套袖的裁剪等;《自行车维修》中各部件名称、气门芯的拆卸、安装与维修等等。

2.教法特点及应用好处

1).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勇于实践的精神。便于学生学习方法。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3.教学要求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

2).教师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和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

3).运用这种方式时一定要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发挥好教师主导作用,使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1、教学过程安排 1)课前准备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和实际水平,准备好教具及师生使用的器材。2)导入新课

讲明本节课操作要求(有条件可放操作录像)。激发学生对本课知识学习的兴趣。3)自读课文

要求学生团结操作步骤来阅读教材,弄清操作要领,初步感知操作方法。

4)学生操作练习

让学生按自己理解的操作方法开始操作。学生操作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典型,让其上台演示操作。其余学生通过观看,找出操作方法。教师要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及时点拨,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及亲自实践的经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正确动作表象,初步掌握操作要领要求,再进行独立操作实践。在此期间,教师要巡回指导,重点放在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身上,使其及时跟上来。本阶段还可以采取分组练习操作,让学生共同学习讨论,归纳讲解操作原理和操作要领进行操作练习。从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5)评比总结

可采取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讲评等方式,最后由教师或师生归纳总结。也可以每小组选代表上台表演,大家共同进行评比。

2、运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要根据课堂学生反馈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全班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不好,可采取教师演示,再让学生练习的方式进行。

(三)“指导——实践”教学方法

这是一种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教师及时指导点拨的教学方法。

1、运用范围

这种教学方法在目前劳动技术实践操作课中普遍运用。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劳动技术学科各种内容的操作实践课。

2、教法特点及应用的好处

1).突出劳动课特点,使学生都能参与劳动实践。2).有利于学生掌握劳动技术和劳动技能。

3).能锻炼学生意志,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3、教学要求

教师要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和条件。一定要保证学生的操作安全。要以学生操作训练为主线,教师的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启。教师的导是“引路”而不是“走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亲自动脑、动口、动手。将书本上学到知识变成一种技能。

4、教学过程安排

1)课前准备

(1)制定操作实践计划、目标要求、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安全保证措施等等。

(2)落实实践的场地、器材。

(3)根据教学内容、实践场地及学生实践情况,制定操作实践方式。(4)复杂操作程序或太分散的场地,需提前举办某专项“小能手”“小先生”培训班。2)导课

巧设导语组织教学,也可也播放学生实践的录像。3)讲解本课教学计划要求等。4)划分组别,分配工具器材等。5)学生实践 对学生要求:

(1)每个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主动地学习,大胆实践,充分展示自己。

(2)同学间要团结协作、互帮互学。

(3)自觉遵守劳动纪律,按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注意操作安全。对教师的要求:

(1)学生实践时,教师要深入同学之中,了解情况,及时反馈。要求不仅要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讲,有些普遍性的问题还要对全体学生讲。可以采取个别与集体指导的方式,对学生及时点拨。(2)在指导过程中要针对学生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指导。要注意发现学生中先进典型,抓住学生闪光点及时激励引导,要善于发现和纠正某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3)在学生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有意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主动学习精神。

(4)教师要认真组织调控好学生实践活动,保证学生操作安全,为学生排队一切干扰,随机处理好偶发事件,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有足够时间进行学习实践。(5)总结讲评

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活动后,教师都要根据同学在实践中实际表现,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总结讲评。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为目的。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劳动态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总结评价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5分钟左右。如时间地不允许,可采取书面或留作用的形式进行。(6)整理器材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工作 5 有始有终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运用时需注意问题

当学生分散操作时要建立住处网络,采取多种形式,掌握学生真实的实践情况,如抽查,检查作品等方式,做好及时总结指导。

三、运用这三种教学方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劳技课教学虽以劳动实践为主,但它不同于一般劳动,它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它要求在劳动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育、培养学生为主体目标。

具体要求:

1.结合教育。即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使教育自然地、合情合理地渗透到每节课中。

2.及时教育。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闪光点及足,能抓住时机,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教育。

3.个别教育。教师针对每个学生个性特点,给予及时点拨,使其发挥特长,主动发展。

4.达标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纪律及优良品质的培养教育。贯彻这一原则需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制定要切合实际,有针对性。

2.教师要以身作则,要了解学生实际。3.注意教育的实效性,克服“穿靴带帽”“油水分离”的倾向。

(二)实践性原则

教学中以实践为主是劳技课区别其它学科最显著特点。即让学生亲自参加实际操作和劳动实践,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贯彻这一原则,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教学设计要以强化学生实践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结构,保证学生实践时间。

2.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同等动手学习实践的工具和场地。

3.实践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劳动技能训练结合起来,加强劳动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贯彻本教学原则需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将学生操作训练变成单纯地机械模仿。

2.不能用教师的讲授示范代替学生操作训练。3.不能以学生单纯劳动代替劳动技术课教学。

(三)技术性原则

掌握生产劳动的技术知识和技能是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贯彻这一教学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和指导力度。注意要讲清学生可以接受的操作原理,即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作会产生什么问题。使学生掌握好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2.加强“技术点”教学。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好技术点,指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技术的迁移和运用能力。3.传授技术同时,注意技术的先进性和适应性。

1、贯彻这一原则需注意的是:

(1)技能的训练要与培养学生能力和劳动习惯结合起来。(2)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经济需要适当引进新技术。

(3)学习技能要注意与相关学科联系,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力。

(四)直观性原则

学生在获取知识时,通过直观教具,自然实物,形象地语言动作及生动表象,利用学生多种感官,来增强学生感知,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技能。贯彻这一教学原则:

1.选择好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器材等等。

2.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如:搞好直观形象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要领。

落实这一原则应注意:

1).教师要克服困难,准备好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2).直观教具的使用,要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服务。3).教师演示动作要准确、熟练,要面向全体学生,语言表达要清楚、简洁。使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听明白。

(五)“三个相结合”的原则

“三个相结合”即教师、学生、家长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这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不断学习新技术,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支手能力,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快速掌握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贯彻这一原则:

3.要建立家庭或校外实习场(园)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2.建立与家长联系的信息反馈卡,及时了解学生实际。

3.作业要与学生实习场(园)和学生特长结合起来,有意识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能力。

需注意的是:

1).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落实地场地,制定有力措施。2).教师要了解学生实际,保证教学效果。

3).要建立评比、检查、总结、反馈等一系列制度,使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第三篇:对话古诗吟唱教学

第九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对话古诗“吟唱教学法”

XXX 电话:XXXXXXX

XXXXXXXX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XXXX 学科:XXXX

摘要: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古诗文教学不仅限于读、唱、吟、舞的外在表象,还应当品韵味、悟情理、知方法,从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学生学习的规律上入手,让学生学习语言、使用语言、传承语言。从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从会读,读准、读顺,读好;读懂,不误解诗意;感悟,领悟古诗表达的情感,从而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其间的情趣;延伸,让学生学会在生活情境中运用,延伸,形成新的阅读期待方面入手,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教学 品读感悟 有效性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英·安诺德语)

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能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古诗教学给了我们一个发挥想象的空间发展创造性思维,进行艺术再创造。学生在读古诗时,对诗中描绘的各种形象大都见过,然后利用想象根据诗意把大脑中记忆的各种意象进行再造组合,从而再大脑中创造一个新的画面。这样不仅对诗意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1] 古诗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创新颇多,笔者就颇具新意、令人刷新耳目的“吟唱教学法”略谈浅见。

一、镜头回放

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中心小学的青年教师戴建荣,从当代儿童的认知心理出发,借鉴中国传统诗文学习的优秀经验,古为今用,摸索出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吟唱”教学法,在这个领域取得了突破。前不久举办的全国首届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研讨观摩会上,他执教 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课,让各地前来观摩的专家、老师眼前一亮,心头一振,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二、专家之言

关于戴老师的此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中说得很明白。它的古诗教学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结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极大的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喜悦。在古诗教学倍感焦虑的当今,戴氏“吟唱教学法”点亮了老师们一度迷蒙的眼睛。

安徽省芜湖市新芜区教委的沈章柱老师对五年级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如果一篇课文,老师不讲解。全部由你自己学,你能学懂多少(包括字同、句子、主要内容、写作方法)? A.80%B.50%C.30%D.10% E.5%。通过统计,认为能学懂80%的学生占27.4%,可以学懂50%的学生达到49.2%,学懂30%的学生有18.8%。如果将能学懂50%以上的学生加起来,共占72.4%。[2]以上的数据,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小学生自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当然,以上的数据只是大致情况。具体到某个确定的班级、年级、学校,情况千差万别。要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最准确的数字和比例,要靠教师和校长自己调查分析。笔者在这里要说明的,仅仅是小学生自己己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我们的教师不要把小学生当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老师教的儿童。

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古诗教学就可以安枕无忧,在“读、唱、吟、舞”间乐享传统文化带来的惬意呢?

三、笔者拙见

谈到古诗吟唱教学法,我不很赞同戴老师的方法和观点。如果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广泛的积累和很深的理解,不妨可以像他那样让学生来一个茶余饭后的品评欣赏。

拙见一:

就目前现状而言,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小学生对中国古诗文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达到小康水平!戴老师此法比较适合于学前班小朋友和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加适合大学研究生学历以上的人群,或者精工于中国古诗文研究的教授、学者们业内交流时的附庸风雅!

据说,戴老师的此方法所上的课,就像他执教的《静夜思》一课样,是在这样反复 吟、唱、舞中,学生情不自禁地举起小手,学着他的样子,舞起来,甚至台下的听课老师也跟着舞起来。教学古诗的感染力若此,古诗文富蕴着的文化魅力便流泻于此,笔者是不大相信的。

拙见二:

语文,是学习语言、传承语言的学科。这样的课堂,学生倒是“承”接下来了,但如何去“传”呢?难道离开了戴老师这样的课堂,他们就可以独自用这样的方法去学习、享受其他的古诗文吗?

古诗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还是要品韵味、悟情理、知方法才行的!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方法很多,如作曲家谷建芬古诗词20首——《新学堂歌》,脍炙人口的旋律与琅琅上口的诗词巧妙结合,不是一样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吗?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有如下阐述:(一二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五六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3]。

如果语文教师把宝贵的课堂变成了脱离诗人文本的美,而靠个人的感悟去代替和影响学生个体的感悟,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髓的。要10岁左右的孩子站在86岁高龄的贺知章的角度去很伤感的读、唱、吟、舞,感觉真的很牵强。而且,既然是舞蹈,为什么要用手语去展示呢?难道古人就是用手语展示自己的思想?难道诗歌的意境深远得只可以用手语展示?

小学生这样教,那中学生呢?高中生呢?谁来完成这个过渡呢? 拙见三:

语文,还是尽量姓“语”名“文”吧!什么是语文?叶圣陶老先生说得很清楚: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语文教学干什么?叶老也说得很明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的本领。

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古诗文的教学。

一是会读。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读准、读顺学生应当学生的基本能力。在读的基础上,巧妙渗透律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会读,读好。

二是读懂。读懂的方法有很多,教师重点落实在读的方法上,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的自主读为基础,渗透古诗的语言特点。通过抓关键词,借助诗歌的写作背景,结合诗人的性格特点与人生故事,借助课后注视、资料袋,想象诗歌展示的画面去理解诗的大意,不误解诗意。

三是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4]。古诗教学属于阅读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可以培养学生对古诗中不明白的部分质疑、探究。诗歌的教学,力求在读懂的基础上,抓住全诗的诗眼,在体会诗句内涵的基础上,领悟古诗表达的情感,从而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其间的情趣。

四是吟诵延伸。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满怀深情地吟唱诵读,再次体味情趣。走进生活,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会在生活情境中运用。

古诗文教学的实质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从课本为中心转到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中心,每节课不是看教师教如何扎实如何环环相扣,不是看课堂的热闹程度,而是看学生需要掌握和能够掌握的地方是不是掌握了,学得是不是有趣有效。

参考文献:

[1]朱文君.嗟叹之·咏歌之·舞蹈之——青年教师戴建荣古诗“吟唱”教学法解读.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2006年7-8期4-6页.[2]沈章柱.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在语文学习中的运用.http://.百度文库.2012年11月9日10时18分.[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http://wenku.baidu.com/view/e33b6b40b307e87101f69625.html.百度文库.2012年11月12日15时08分.

第四篇: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会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体会

马敏毅

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全国上下为推动新课程的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纷纷加强研究、实践、总结、提高,已出现了瓜果遍地香的可喜局面。然而,在这一阶段,在基层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还是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许多教师为了给课堂润色,热衷于教学形式的翻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大类。

一是游戏型。凡是对话就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凡是有故事情节就制道具上台模仿,不分课文的类型,这样不但没完成当堂课的教学知识点,而且还让课堂变得无法驾驭。二是合作型。合作学习是当前老师们教学改革中的一大热点,由于认识上编差,有些教师把合作型学习简单的落实在“合坐”学习,同时,有的老师也不分问题难易、有无讨论价值,通通采用,导致学生座位频频调整,降低了课堂效率。三是朗读型。注重朗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但读应层层深入,该读时必读,但如果只是为了体现语文特点而采用。追求形式上的合格仍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我这里并不是否定这些教学形式要回到传统的教育上去,而是强调这些教学形式的适度运用,绝不能为“活跃课堂气氛”而用之。

在这次“小学课程改革报告会及教学观摩活动”中,我重新认识了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应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杜绝新课堂的形式主义,应返朴归真,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一、朴实、真实、扎实

“朴实、真实、扎实”的常态优质课正是本次活动推崇的精神。在教学中,不追求浮华,讲求实效,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里得到扎扎实实的训练,真真切切地增长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如重庆巴属小学 潘德梁 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堂课,潘 老师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适时纠正学生字音,达到多练至熟化的目的;抓住重点段落“老天鹅破冰”和“整群天鹅破冰”两个部分进行深入朗读、体会,读得有层次,读得深入,体会也宽而实,让学生不断深入地感觉语言文字的魅力。

再如江苏省无锡市育红实验学校 强洪权 老师执教《中彩那天》,强 老师从第一课时上起,充分让学生读,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充分重现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引导学生一遍遍地读,有层次地读,往往一个不易读好的词就让学生反复读上几遍。他十分注重读、写、说、议,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体会文中的“道德难题”,深刻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整堂课,就是在朴实的氛围上,让学生去读,去感悟,不作秀,不形式,务本求实的教学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见语文教学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提高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这也是学习语文永恒的主题。

二、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这正是 崔峦 教授所讲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大略经历备课、上课、反馈三个步骤。备课是基础,是对文本的钻研过程,是对学生的分析过程,是对整个教学的预设过程,有准备地上课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才能让课堂游刃有余。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行色匆匆,为了完成教案而形而上学,应随时根据课堂情况调整教学结构。几堂观摩课也清晰地体现了“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的教学风格。

我们来看人民路小学 刘燕 老师执教的《牧场之国》,老师让学生自读自悟,“把文中最美的地方或让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体会体会。”然后学生经过一番学习、讨论之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并谈到自己的体会。这时,教师顺势引导,根据课堂情况适时调控,当学生提出一个地方,教师就引领他们细细品味,层层深入,使课堂随着学生的步伐前进,“把读书、感悟、交流、练习还给学生。”老师呢?不闲着,“把激趣、启发、引导、点化留给自己。”

又如江苏的 强洪权 老师在执教《中彩那天》一课时,他要求学生:“熟读等 1-9自然段,把心中的想法汇聚在一起,给同学提一个问题,比赛谁的问题最能引起大家思考,甚至争论,看谁的问题最有价值?”。学生兴致勃勃地默默读课文后,每个同学都争先提出自己认为是最棒的问题。老师呢,这时肯定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预先的设计来组织,所以,强 老师就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当时让学生解决,遇到有价值、有争论的则简明地板书在黑板上,以便继续深入讨论、体会。老师的教学设计因课堂的变化而

灵活调整,充分让学生参与,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三、立足文本,适时延伸

在报告会上,崔峦 教授也指出:“语文教学应以教科书为主,用好教科书,紧扣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同时又不能视教科书为主宰,应适当地拓展和引领。”同时,他也指出了课内与课外的辩证关系:“课内时间有限,知识有限,母语学习应课内学方法,课外学知识。”是的,我们不能离开文本去建空中楼阁,去追求虚无飘渺的拓展延伸。这一点,在 强 老师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课堂上听到最多的是“请读课文后再回答”,“好的答案在课文之中”,“从文中找答案”,这充分体现了 强 老师的教学立足文本,立足于字里行间。同时,他也在课文理解透彻之后,将问题引向深入,进一步体会文章的中心:“一个人只要……拥有一大笔财富。”最后再让学生体会“财富”的含义,就引向了一个大的方面,并且让学生写上自己的感想后附上自己名字作为自己的座佑铭。这些都充分地表现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拓展延伸。

回顾我的语文教学,接受式、自主合作探究式兼而有之,曾一度为了抓质量采取传统的灌输,也曾一度为了走近新课程跟随他人的足迹,没有将新课程作一个真正的定位。新型的语文教学应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习观、新的教师观。从备课到教学到评价,每一个环节都应立足于实际,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发展。

总之,新型小学语文教学应追求“朴实、真实、扎实”的教学作风,夯实基础,强化能力,顺学而导,以学定教,构建实而活的课堂。我想,这也是我们语文新课程改革所推崇的“新”吧。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力改赶时髦、搞形式、华而不实的做法,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强研究、总结、实践、提高,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返朴归真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牡丹江市光华小学

谢娜

小学语文教材的体裁是多样的。各种体裁的文章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所以,语文教学既要以一般的教学规律为指导,又要根据不同的体裁和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把一般和个别结合起来,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实现创造性的教与创造性的学的完美统一,诗歌的教学亦然。

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诗歌比较多,有古诗词、现代诗、儿童诗,还有儿歌等,尤其是古诗词最多。和历次《大纲》相比,《课标》第一次明文规定小学阶段要求学生背古诗词不少于80首,并且列出篇目。可见,《课标》对小学生诵读古诗的重视程度是相当高的。然而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一是除课本内入选的古诗词之外,很少有人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读古诗词,甚至连《课标》推荐的篇目老师都不知道,又怎么去指导学生诵读呢?

二是课内学习古诗,教师习惯于逐词、逐句讲给学生听,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自然不爱学古诗,更不用谈熟读成诵了。古诗词也只是考试中的填空题,才提醒教师要督促学生诵读古诗。

三是把古诗教学和美育教育结合起来。教学一首古诗,要让学生得到一次艺术享受,受到一次美育熏陶。更有的教师把诵读古诗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面对目前的教学现状,应该怎么教学古诗才好?

古诗词(包括入选课本的和《课标》推荐的)大部分是历来为人们传颂的名篇或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富有生活情趣的佳作。这些诗倾注了诗人们崇高的情操、伟大的抱负、远大的志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比较好的。引导小学生诵读这些意境清新、含义深邃、语言生动、韵律铿锵的古诗词,可以增加儿童的知识,丰富儿童的想象、陶冶儿童的情操、发展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同时,也为增加儿童的文化底蕴、提高儿童的人格品味开拓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教科版语文教材共有(72)首古诗词入选,其中低段(17)首,中段(25)首,高段(30)首。它们都是具有意美、音美、形美三个特点的精品。古诗的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美育教育,只不过不同年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已。

一、反复吟咏,熟读成诵

熟读成诵。这是低年段学习古诗的基本目标,也是低年段小学生容易做得到的。这是因为低年段小学生年龄小,接触的其他读物少,多记性、少悟性,多读几遍就可以记下来了,朗朗上口,熟读成诵了。至于诗中的意思,能理解多少是多少,暂时不理解也没关系,这是一个吸收的过程、积累的过程、直至顿悟的过程,可以受用终生。

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三首之一《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古诗朗朗上口,二年级学生边读边看图,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想象出的这首诗所描写的画面。能理解多少是多少,只要反复吟咏,就熟读成诵,就可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理解能力的提高,也就领悟了。

二、疏通文字,感受语言美

中年段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要在疏通文字上下功夫,这是因为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词义不断演变,存在着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现象。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星蝶”的“走”,古义是奔跑。《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古义是“因为”。我们教学时,对古今异义的字,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否则这些诗句就无法理解。再如《示儿》中的“死去原知万事空”,《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以及《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这三个诗句中的“空”字,依次是:一作“尽”解,一作“天空”解,一作“空旷”解。教师指导时,应对这些多义词向学生解释清楚,否则小学生无法理解。

三、理解诗意,领悟情感美

到了高年级,学生疏通了文字之后,就能比较容易理解诗意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诗句的反复揣摩,感受诗中丰富的内容,领悟诗人强烈的感情,并从中挖掘出诗句的深刻含义。要做到这一点,再现诗的意境是个关键。所谓“意境”,就是诗人内在的情感与外在的景物有机结合而创造出来的鲜明、生动、含义深刻的生活画面。诗人往往凭借“诗情画意”寄托强烈的感情,启发读者去领会言外之意,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完全是写景,而实际上诗句中都洋溢着诗人遇赦回归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情景交融,意境生辉。如能指导学生流利酣畅地朗读诗句,诗人那种声色飞扬,欢情满地、喜出望外的形象就会呼之欲出,学生也会和诗人的感情融合在一起,真正领悟情感美。

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影响跨越时空,哺育一代代民族精英和语言大师,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都是他们中杰出的代表。鼓励孩子们从小吟诵古诗,并不是为了效法古人,而是为了弘扬爱国诗人的伟大情操,体恤民生疾苦的可贵情怀,并从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得到更丰实的语言积累。在这个总目标的引领下,各个年段古诗教学也有所侧重。低年段注重“熟读成诵”,目的是让小学生记忆力强的时候,多背诵一些古诗,以备未来之需。中年段注重“疏通文字”,逐步提高学生品味诗句,感悟语言的能力。高年段古诗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理解诗意,受到情感熏陶。

我一直在高段任教,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在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可以说,它的艺术感染力不亚于唱一首歌或看一幅画,如果指导得法可以收到令人陶醉的教学效果。

大家知道,古诗是可以合乐的,所以称为诗歌。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动人心脾的音乐美。因此这种节奏上平仄相间,合辙押韵的诗句读起来铿锵动听,扣人心弦,能给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诗意奠定了心理基础。

例如我教《春夜喜雨》的时候,先让学生自读全诗,然后指导学生读书后的注释,在初步理解诗句意思后,让学生反复熟读全诗,而后指导学生用“/”线划出诗句的节奏再大声朗读,如读《游山西村》这首诗可以这样划分节奏: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划分出节奏后还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诗句尾字的平、仄音,就可以教学生朗读了。最初让学生模仿老师读,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边体会读诗句,就会读得津津有味,又朗朗上口了。读到高兴时,学生还会情不自禁地摇头晃脑,其乐融

融啊!

也就是说吟诵古诗是学生的事,是学生自己品赏、吸收、消化、积累,直至顿悟的过程,教师尽量要少讲,更不能代替学生去吟诵。我是反对由老师逐字逐句的讲解古诗词的。因为那样会破坏原诗形象的完整性,损坏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读起来会感到索然无味的。

诗还是让学生反复吟咏好,反复吟咏才会读出韵味,有些古诗还提倡“唱读”。因为古诗和音乐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声韵、有节律,能吟也能唱。有的古诗只有通过吟唱,才能充分显示音乐美,才能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进而玩味诗中蕴含的情意。如我在教学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时,一边用手指轻轻的敲着讲桌,一边用缓慢的、婉转的、低沉的声调“唱读”着,特别是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学生仿佛感受到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衷情,如余音绕梁久久地在学生脑海中回荡。同时,在那缓缓“唱读”的声调中,学生又有了充分的时间去思索,去体会,进入诗的意境,从而被诗人的情感所打动,产生强烈的古今爱国者的心理共鸣。一句话,学习古诗,要提倡以读为主,读中领悟意境,读中吸收和消化,最好能熟读成诵,从而增加文化积淀,丰富语言积累。

对于中高年段的小学生来说,还要引导他们在吟咏、诵读的过程中,多动些脑子想一想,感悟诗句中的深刻含义,特别诗中的佳句应该细细品味,体悟诗情画意,享受艺术美。

有人说: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可以说,诗情和画意是融为一体的。如:贺知章的《咏柳》,诗人抓住了特定的时令下柳树的特征,采用比喻和比拟的手法,从整体到部分,写出了二月里柳树喜人的形象,把诗人赞美、惊喜的心情,传神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诗耐得读,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吟咏,在吟咏过程中品诗、析句;这首诗又耐得寻味,在反复吟咏之后,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人生花妙笔尤其是末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最为生动有力,表达了诗人对美的创造者热烈赞颂的心情。从意境上说,诗的画面因之而活起来了,从价值观上来说,也随之升华了,可以启示学生在品诗寻味陶醉在艺术美的享受时,不可忘了美的创造者。

应该指出的是:品词、析句不能只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与诗人写诗的时代

背景或诗人此时的心境结合起来品味、体会。这是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交待清楚的,否则将出现岐义或笑话。如教学林升的《题林安邸》这首诗时,学生自读全诗之后,我先让学生说说四句诗的字面意思,学生的理解果然出了偏差。第一句;“杭州城外青山连着青山,高楼连着高楼,风景十分美丽。”应该说理解得不错,而第二句中的一个“休”字让学生费了思量。“休”是停业,诗人为什么盼望着:西湖歌舞什么时候能停下来呢?学生思路嘎然而止,需要老师扶一把,教师可以借助显示淮河流域和汴京杭州地理位置图的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北宋灭亡,宋高宗迁都杭州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全诗。学生此时对“西湖歌舞”内涵就清楚了。学生对后面诗句中出现的“暖风”、“醉”的含义也不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了,那么“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讽刺意义也就理解得更深刻了。一位学生气愤的说:“这些权贵老爷们简直把杭州这个临时避难所当作过去的京都汴州了,真是可耻!

当然,品词、析句后,还把诗句还原到原诗中去,让学生在诵读之后再把整首诗的意思讲出来:临安城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宋王朝权贵老爷们在西湖边寻欢作乐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这些权贵老爷们沉醉在花天酒地的生活之中,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京都汴州了。

这样学生才能从全诗的整体角度进一步理解作者那句“几时休”的深意,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也会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才能够全面正确地品味出诗的韵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兴趣和习惯呢?

我们都知道:兴趣被人闪誉为“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形成一种内动力,去推动人们自觉地探求知识,认识世界。有兴趣的学习可以使人积极的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而没兴趣的学习好似服苦径一般。小学生学习古诗词也是这样,一旦孩子们觉得学习古诗有意思,可以派上用场,他就会自觉自愿的诵读古诗,达到“曲不离口”的程度。

激励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方式很多,比如以班级或学年为单位开展“朗诵古诗”的竞赛活动;还可以广泛开展课外读古诗活动,鼓励学生把在课外诵读的古诗展示给全班同学,但是最有效的方式是引导学生练习改写古诗,让学生在享受古诗带来的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习如何创造美,展现美,从而更长久的激发学

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热情。

这是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首先,改写古诗先要通读全诗,弄懂古诗中词、句的意思;然后要把古诗中语言的形象诉诸想像思维,在思维屏幕上浮现古诗语言描写的形象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再造想像的形象画面,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好改的,也是可以做得出来的,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改写古诗比命题作文来得容易,学生可以不为“没的可写”而发愁。因为诵读古诗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间接的认识世界机会,古诗所写的内容就是学生改写古诗的基本题材,只是需要开动脑筋依据诗中提的语言形象,展开再造想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古诗所隐含的画面和诗人的情怀而已。

第三,改写古诗可以为学生提供炼词、炼句,提炼主题和布局谋篇的借鉴。如改写贺之章《咏柳》,诗人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呕歌初春的风光,赞颂孕育万物,给大地带来一派生机的春风。诗的第一句写树,第二句写枝,第三句写叶,第四句写风。层次井然有序,结构严谨,又浑然一体。其中第四句作为结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也是全诗妙笔出花,升华情感的高潮。

指导学生把《咏柳》改写或白话文时主题不变,仍是赞美,美的创造者——春风。结构不变,改写后的白话文可分四段来写,每句诗扩充成一段来写,这就要加进自己的理解和再造想像了,也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发展语言的机会。学生们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的。这也是孩子们为什么对改写古诗感兴趣的内在动力。

由此可见,诵读古诗与改写古诗结合,不仅可以从读学写,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语言和形象思维;让学生在享受美感的同时学习如何表现美,孩子会乐此不疲的。

下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三种对话方式(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雷山县排告完全小学 冷可明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对话教学 所谓的对话教学,就是以对话为原则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的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听课体会

    品诗词教学,享语文人生 2015年4月9日,我有幸到菏泽市实验小学观摩了三节各具特色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而今想起,回味悠长,点点体会如潮水般袭心而来。 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小学......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浅见

    小学语文低段古诗教学浅见 生活中有美,古诗教学中也有美。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经过千百年的沉淀,流传下来的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华中的精华,可谓字字珠玑。它......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合集五篇)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模式探究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练、节奏感强、跳跃性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

    浅析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 摘要:不同的老师教学生的方法也不同,近年来人们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不仅要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古诗两首 维扬区小学语文“书香课堂”教学设计 荐荐二2014下语文教案(3000字) 二语文教案下册 (500字) 荐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荐语......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说课稿模版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说课稿模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XXX》。下面我将分六大板块就本课题进行说课: 板块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XXX》是九年制义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