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

时间:2019-05-15 02: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

第一篇: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近代科技的勃兴

教学难点:科学进步是对传统神学宗教思想体系的突破,科学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自主预习】【知识梳理】

一、近代科技革命出现的背景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发展

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的兴起

3、思想基础——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

4、个人努力——科学家的努力。

二、从愚昧的黑暗走向科学的光明(科学与神学的较量)

(一)、从哥白尼到伽利略(科学与神学在天文学的较量)

1、哥白尼

①背景:中世纪末期,基督教的地球中心说占统治地位,随着观测技术进步,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士对传统解释不满。

主要成就:太阳中心说 ③地位: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④ 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那个时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而且在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开始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2、伽利略

(1)天文学成就::①、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学说找到确凿证据;

②、创制天文望远镜。

物理学成就 : ③、自由落体实验(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2)意义:他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述形式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基础。

(二)、牛顿的经典力学(科学与神学在物理学领域的战争)

1、主要成就:(1)数学:微积分

(2)物理学: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著作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起完整的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其显著特征是注重实验、数学化,这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2、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的成功范例。

3、意义:教材60页最后一段。

(三)、达尔文于进化论(科学与神学在生物学的战争)

1、背景:

①基督教会垄断教育,推行愚民政策,宣扬世间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上帝造人说成为教会禁锢人们思想的教条。

②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思想解放,基督教神学体系受到重创。

③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相继发生,科技长足进步,人类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文化更加开放。

2、主要成就:

(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

①(核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②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③说明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1863年赫胥黎发表《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人猿同祖。(3)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人类从古猿进化而来。

2、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这样就使得达尔文的进化论在生物学界战胜神学。

如果说文艺复兴把神从人的精神领域驱逐出去,那么 哥白尼 把神从天文学领域驱逐出去 牛顿 把神从无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达尔文 把神从有生命的领域驱逐出去

三、从千年的黑暗到灯火辉煌的新时代(科学的应用)

(一)、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时代)

1、背景:英国工业革命后,迫切需要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

1、成就: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瓦特的“万能蒸汽机”在纺纱厂投入使用,很快推广开来。

2、蒸气机改良的影响: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煤成为燃料。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为交通运输、工业等各行各业的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二、爱迪生与电的应用

1、电的发明: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用电磁力产生电流”现象;1867年德意志的科学家西门子发明世界上第一台实际可用的大功率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的格拉姆也发明发电机;到20世纪电力已经取代蒸汽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爱迪生:发明电话、电报、电影等1300多项电器,1879年发明电灯,他被称为“发明大王”。

3、电力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掀起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资本主义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思考: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

思想解放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课堂训练] 1. 17世纪牛顿力学体系产生的原因有()

①生产的迅速发展对基础理论提出了迫切要求 ②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已有坚实的基础

③牛顿个人的伟大天才和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④同时代众多著名科学家协同一致的通力合作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正是站在伽利略、开普勒等巨人的肩膀上,牛顿才建立起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A.《论法的精神》发表

B.《物种起源》发表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

D.《纯粹理性批判》发表

3.19世纪英国诞生的一项伟大理论,戳穿了“上帝创造了万物”的谎言,把越来越多的人从宗教神学的无知、愚昧、落后中解放出来。该理论是()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太阳中心说

D.万有引力定律 4.下面哪项成就不是爱迪生发明或改进的().

5.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三幅图片人物各是谁?如何评价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三位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2011年山西省临汾一中高二测试)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等。这说明了()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不是科学真理,但它却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主要在于()A.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先河

B.使自然科学开始从宗教神学中解放出来B 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真正主人

D.确立了人类新的宇宙体系

8.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达尔文

9.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宗教人士的强烈反对。右图是当时讽刺达尔文的漫画,它说明了()①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 ②进化论已经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③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④进化论使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2011年福建学业水平测试)“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研制彩色电视

B.发明电灯 C.研制内燃机 D.改良蒸汽机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恩格斯说:“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的一个革命行动,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材料2: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请回答:

(1)“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结合在近代生物学、物理学领域的主要表现说明这一评论。

(2)根据材料2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15课答案

1---4 CCBD 5答案:(1)图一是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图二是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始人和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图三是达尔文,其进化论思想是生物学上也是人类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2)热爱科学、勇于探索、不迷信前人和“定论”的创新精神;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宗教神学的大无畏精神;捍卫科学、勇于献身,反对任何形式的歪理邪说的优秀品质。

6---10 ABBCD

11答案:(1)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对人类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一定意义。

(2)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

第二篇: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一.背景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社会转型

政治:周王室衰败,宗法制分封制开始崩溃,诸侯争霸,社会**

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进步,井田制开始崩溃,小农经济兴起,工商业发展 文化:士大夫阶层兴起,提供了人才基础 思想概况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1)学说:思想核心:“仁”(仁者爱人)“中庸”

①政治学说:A、“礼”(“克己复礼”)B、“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2)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3)儒学特征:①重视血亲和伦理道德②重视实践理性③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④重视解决实际问题

(4)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5)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6)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作用:缓解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2.老子创立道家学派(1)世界观:“道”—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2)方法论:辩证哲学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3)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4)生平著述:《道德经》(5)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政治:王室衰微,动荡的兼并局势,诸侯称霸争雄;士大夫崛起,针对社会变革和现实提出不同主张;新兴地主阶级、自耕农、小手工业者等阶级形成,要求实现自身利益;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采用不同学说进行变革

经济:井田制瓦解铁器牛耕使用,新兴地主经济、自耕农经济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经济利益集团

文化思想: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和相互斗争。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们的学说根本上是为了维护君主统治)战国 孟子

① 孟子的思想 核心:民本主义

② A仁政学说 B性善说 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③ 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B他被称为“亚圣” 战国 荀子 荀子的思想: ①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恶论 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A、被视作儒家异端 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C、百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爱 ②非攻,春秋无义战 ③尚贤、尚同 尚力、节用、节俭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四.道家

1、庄子与道家

2、庄子的思想: 世界观:“齐物” “逍遥” 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人生观:“逍遥”,人应顺应自然 五.法家 战国后期

1、韩非与《韩非子》

2、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 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③ 以法治国

评价:战国后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区别现代法制:法家的严刑峻法来维护统治,是统治者的法律,完全为了君主的利益.六.兵家

1、《孙子兵法》

2、孙膑与《孙膑兵法》:重视战争规律 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第3课 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一.汉初的黄老之学

1、出现的社会背景:经济残败,百业待兴,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吸取秦亡的教训.2、主要内容:

①黄帝的学说:治身(养生)②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3、特点:兼采众家、积极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4、作用:西汉初年的指导思想,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但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根本原因: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大一统国家的需要

政治:王国问题严重,汉武帝力图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

经济:经过汉朝初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思想:黄老之学不适应

2、过程(1)董仲舒迎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①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②提出“春秋大一统” ③天人感应学说(基础),(*天人感应思想:一方面是将君主作为最高象征);一方面制约君主君权神授 ④提出“三纲五常”思想,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依据 ⑤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控制

(2)董仲舒新儒学贯彻了孔孟儒学的施政理论

② 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人伦道德标准,”王道之纲”

②提出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又防止保证的目的(天人感应)③提出“限民名田”以限制兼并、缓和社会矛盾,体现民本思想 3.新儒学的特点:

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②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的思想; ③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披上神学外衣;

③ 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所以成为正统思想。4.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从此儒学在政治上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采纳的根本原因.)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④ 推动重视教育的文化风尚 ⑤ 利用王权对思想进行干预,禁锢了文化思想发展,限制了民主思想自由发展 第4课 宋明理学 一.社会背景:

政治: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复杂,统治者需要新的理论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经济:受商品经济的冲击,奢靡之风兴盛,“士风日下”

文化:儒学遭遇危机,三教合一的趋势加强;宋代重文有较为宽松的文化环境,促进学术发展

二.核心思想:“理”

创新之处:将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思考和传统儒学对现实人生关怀相结合三.主要流派

1、程朱理学“支离破碎”(1)代表人物:(开创)程颢、程颐;(集大成者)朱熹(《四书章句集注》)(2)思想内容(客观唯心主义):

“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① 核心:“理”是万物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守的普遍原则。理在气先。② 涵义:“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 方法: “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3)实质: ①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抽象成了“天理”②论证了专制统治和尊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4)历史地位:

①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②明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③流传到外国,影响深远

2、陆王心学“太简”(1)社会背景: 政治:明朝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农民起义不断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社会的巨大变动 思想文化:一些学者对程朱理学探索真理的繁琐方式不满意(2)代表人物:陆九渊(南宋)、王守仁(明)(3)主要思想: 陆九渊:①核心:“心即理也” ②求理方法: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进行内心反省)王阳明:①核心:“心外无理”②求理方法: “致良知”,克服私欲,回复良知,知行合一(4)历史地位: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反对束缚,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学的评价: 消极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阻碍社会进步 积极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同异之处

同:①内容: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的”仁””礼”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都强调社会秩序 ②影响: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 异:①世界观:外在”理”内在”性” ②方法论: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克服私欲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社会背景

根本原因:明清时一个社会结构大变革的时期

政治:专制制度的腐朽,严重阻碍社会的发展;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拜金逐利之风盛行;商贾阶层和市民阶层兴起要求人性和个性的解放 文化: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因循守旧,士人渴望打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寻求社会变革 二.思想内涵

1、李贽(明中后期)(1)异端思想: ①鞭挞程朱理学,否定孔子权威;

②反对纲常礼教,倡导个性解放,肯定人性,追求物质享受(人文主义);③主张男女平等; ④提出“阴阳二气”论,从根本上否定“理”的存在 是批判的继承了儒学

(2)实质:反映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市民阶层发展工商业经济、肯定自然欲求、解放个性、肯定人性的要求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 ② 王夫之《船山遗书》:系统批判宋明理学,建立教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②黄宗羲《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限制君权,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③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学务实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张: ①(思想):经世致用;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 ②(经济)振兴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政治)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评价: ①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②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④ 关注民生的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一.发展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思想:文字统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社会:对外贸易与对外交流繁荣,民族融合 二传统科技特点

大多属于应用科学,跟农业生产密切相关;基本上是生产或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性、逻辑性和实验性。三.基本概况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①隋唐时期出现雕版,现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活字印刷术 ③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后传入朝鲜、欧洲

④意义:世界: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

欧洲: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传播的工具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

4、火药:

①唐:发明火药,孙思邈《丹经》记载,唐末用于军事。②五代、宋:广泛应用。火炮、火箭、突火枪等 ③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④意义:欧洲: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一定作用

5、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13世纪:传入欧洲 ⑤ 义:世界: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事业发展

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世界航行,为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进行殖民扩张,提供重要条件。

(二)天文历法

①夏朝:创制夏历,甲骨文中有日食月食记录。②战国:《甘石星经》中《石氏星表》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③东汉:张衡:水运浑象仪;地圆说早1000多年;地动仪早1700多年 ④唐:僧一行:黄道游仪;世界首次测量子午线长度;水运浑象仪。⑤元:郭守敬:简仪早300年;《授时历》我国古代最精确的历法

(三)数学:

① 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筹算 ②西汉:《周髀算经》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东汉:《九章算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④南朝:祖冲之圆周率点后七位,领先世界1000年

(四)四大农书:

①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农业,畜牧业;因地制宜。最能反映时代特点:民族交融)②元:王祯《农书》重视生产工具改革 ②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开始汲取西方科技思想)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总结农业和手工业;反映工业因素萌动时期

(五)医学: ①西汉:《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 ②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介绍四诊法;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④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传统药物学成就,创立世界最先进分类法,体现生物进化思想。

四.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第一,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第二,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第三,古代科学理论的技术化倾向严重,而这些技术又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要本保障。B.各朝代十分重视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传播。C.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能够不断吸收来自外部的先进成果充实和发展自身,在历史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D.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富有创造力;

E.相对封闭、独立的地理环境,强大的中央集权政权保证了中华文明免受外来势力的冲击; F.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与社会生产、生活直接相关,易于在社会上传播。Question: 1.中国古代有着如此辉煌的科技成果,而自明清以来,多出现一些总结性的著作,如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宋应星著《天 工开物》,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想一想为什么明清时期在科技发展方面会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

(1)中国古代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科技一旦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就失去了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为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中缺乏自然科学教育的成分。2.明清中国古代科技落后与西方的原因、启示。课本29页解析与探究

启示:先进文化要不段的创新才有新的生机,更要学会如何在日常学习中扬长避短,避免故步自封。科技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现在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的职能等。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一.繁荣的原因:

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政治:中央集权的需要,官僚政治、科举取士对文化的需要 文化:儒学成为官方哲学,使文化氛围浓厚 科技:造纸术、印刷术等技术的进步使文艺繁荣 二.基本概况 1.汉字的演变

(1)演变脉络:商甲骨文(最早成熟文字)—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行书—草书

(2)趋势:由繁到简、实用性不断增强(3)特点:实用性和艺术性不断增强(2)作用:传承文明、维护统一 2.书艺历程

(1)历程:①秦汉隶书属于不自觉的艺术②魏晋南北朝发展为自觉艺术(2)书法艺术兴起的原因:①汉字自身特点②士人群体形成③造纸术进步(3)趋势: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4)时代特点:

①魏晋南北朝。王羲之行书,代表作品:《兰亭序》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特点:飘逸 ②隋唐。狂草:张旭、怀素(颠张狂素);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③两宋。特点:注重个性、轻法度。原因:市民阶层兴起。代表: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 ③ 代。特点: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第8课 笔墨丹青 一.书画同源

1.起源:新石器时代岩画,陶器刻画,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2.特点:神秘 二.文人画 1.地位:中国化的主流艺术形式 2.特点:讲究神似、意境和气韵 3.历程:

(1)魏晋:①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特点:提出以形写神 ②出现文人画 ③原因:士人群体的形成(2)南北朝:宗教画;(3)唐代:①代表人物: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阎立本。②特点:重视法度,雍容华贵。③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4)宋代:①出现文人山水画。②特点:强调内心,注重意境。③原因: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经济繁荣(5)明代:①特点:强调个性化②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要求解放人性,肯定个性的思潮兴起(6)清代:八大山人:风格奇特; 木刻版画、年画、山水花鸟 三.市井风俗画 1.民间题材画

(1)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文化的普及(3)特点:描绘民间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民间画

(1)特点:注重写实,反映世俗审美意趣。(2)类型:木刻版画、年画、剪纸画、布贴画 四.发展趋势:个性化、平民化、世俗化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一.发展趋势:平民化、世俗化 二.发展脉络 1.春秋 作品:《诗经》①意义: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②特点:风(反映平民社会生活)雅颂;四言为主[现实主义]、战国

体裁:楚辞①代表:屈原《离骚》[浪漫主义] ②特点:将楚国民歌及方言组合,华美、奇特、浪漫 2.汉朝

体裁:汉赋①代表:司马相如②特点:铺成辞藻,文采华丽 3.唐朝 体裁:唐诗①背景: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科举取士②代表:李白(“诗仙”,浪漫主义)、杜甫(“诗圣”,现实主义)、白居易(通俗流畅)4.宋朝

体裁:宋词①代表:苏轼、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豪放派),柳永 话本①特点:通俗,故事性

文学繁荣的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②宋代重文 5.元朝

体裁:元曲:①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②代表: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③特点:通俗生动,采用大量白话 6.明清

体裁:小说①特点:反映社会现实,描写市井小民、商人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个性的价值观念②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拜金逐利思潮盛行;进步思潮出现,要求肯定人性、解放个性③代表: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长篇小说“四大奇书”;《红楼梦》④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三.史料价值

1.文学来源于生活,故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文学高于生活,故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研究时要谨慎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规律:

1.从神秘化到世俗化,从贵族化到平民化 2.原因:

政治:贵族政治逐步解体,官僚政治形成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文化:①儒学主张理性务实的人生态度,对鬼神存而不论②文化逐步普及 历程

1、原始:傩舞

2、唐:梨园

3、两宋: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形成①城市繁荣,勾栏、瓦舍出现

4、元代(黄金时代,标志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5、明:昆曲(百戏之主):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 特点:典雅华美,舞姿妙曼 影响:百戏之祖

4、清代:京剧

背景:北京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各地戏曲在北京交流融合 特点:脸谱,服装,唱腔,动作 地位:是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国粹”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一.背景

政治:希腊城邦民主高度发展,公民相对自由 经济:工商业发展,要求肯定人的价值 文化:公民社会生活丰富,文化繁荣,思想活跃 外交:与亚非文明的交流

二.理性精神的觉醒(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1.代表:泰勒斯(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特点:(!)怀疑神性,主张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2)关注自然界本身。3.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三.人文精神的觉醒

1.公元前5世纪: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2.智者学派:(1)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2)思想内涵: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3)特点:把讨论重点从自然界转移到认识社会

(4)评价:①积极: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 ②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4.苏格拉底

(1)思想:① “知识就是美德” ②“认识你自己”(2)特点:①关注重点在认识人自己; ②将知识与道德相结合(3)影响: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其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4)地位: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1)贡献:创立逻辑学

(2)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理念: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中庸之道

(4)影响:①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为现代很多科学门类奠定基础③其理性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6.柏拉图:理想国;理念论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一.背景

政治:意大利政治分裂,思想相对自由;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

经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要求扫除发展障碍 文化:封建制度及神学统治使人长期生活在精神黑暗中 历史原因:古希腊精神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源泉 直接原因:黑死病蔓延促使人们反思生命

二.1.时间:14世纪 出现~15世纪 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 结束)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三.过程

1.兴起—文艺复兴前三杰(14世纪中后期)(1)薄伽丘 ①作品:《十日谈》;

②思想:倡导人文主义,抨击天主教会,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2)但丁 ①作品:《神曲》; ②思想:歌颂现实生活,揭露教会腐朽

(3)彼特拉克:极力主张复兴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2.全盛—文艺复兴艺坛三杰(15世纪)(1)达芬奇:①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②思想:歌颂人和人性(2)米开朗琪罗:①作品《大卫》《摩西》;②思想:歌颂人的美及精神(3)拉斐尔:①作品:《西斯廷圣母》;②思想:强调表达人性,反对神性(4)影响:开创了现实主义艺术(客观精细的再现生活)的新时代 3.扩展—莎士比亚(16世纪)(1)国籍:英国(2)作品:《哈姆雷特》

(3)思想:歌颂人的伟大和高贵,体现人文主义精神(4)评价: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4.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第13课 挑战教皇权威 一.背景 1.必要性:

政治:教权大一统,干涉各国内政;

思想:教皇树立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禁锢思想; 经济:教会掌握大量地产,征税搜刮钱财; 社会:教会的仪规贯彻教民的始终 2.可能性:西欧向近代化过渡 生产关系: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并发展

阶级关系:封建地主阶级走向没落,出现资产阶级新贵族和新兴市民阶层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冲击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导火线:教会兜售赎罪券 二.过程 1.兴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标志: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发表

(2)思想:因行称义(教会)~因信称义(马丁),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3)意义: ①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否定了教皇的权威; ②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③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宗教改革开始;(4)影响:新教成立,基督教三足鼎立 2.扩展: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思想:①信仰得救②反对等级观念③否定教会统治权,否定封建主特权④先定论《基督教原理》

(2)意义: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节约简化教仪,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3.同:①挑战教会权威,主张《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③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异:加尔文更激进

三.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不是思想解放)四.作用,1.削弱了教权,加强了世俗王权,促进了近代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解放了人性,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 4.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第14课 理性之光 一.背景

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政治:欧洲处于封建专制、天主教的腐朽统治以及法国森严的社会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科技:现代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社会: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理性传播创造前提。二.核心思想 1.理性思想: 2.启蒙: 三.代表人物

时间:17世纪 出现~18世纪 高潮 中心:法国 含义:启迪和开到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1.孟德斯鸠

(1)思想:三权分立(2)影响:美国1787年宪法首次时间三权分立;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3)著作:《论法的精神》 2.伏尔泰(启蒙运动的领袖)(1)思想: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天赋人权,开明的君主制(2)影响:“18世纪时伏尔泰的世纪” 3.卢梭(1)思想:“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用暴力推翻暴君(革命有理),彻底否定君主制,创立民主共和国。(2)著作:《社会契约论》 3.康德(1)思想:人非工具(以人为本),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哲学加以分析)(2)影响: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3)著作:《纯粹理性批判》 四.总结

启蒙运动是欧洲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第二次是文艺复兴)启蒙思想家阐述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和三权分立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点:①从背景上看,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而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②从内容上看,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③从影响上看,文艺复兴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引发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第15课近现代科学技术革命 一.背景

政治:

经济:

文化: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兴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二.天文学 1.哥白尼(15—16世纪)

(1)成就:太阳中心说,建立日心体系

(2)影响: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价值所在)。2.伽利略(16—17世纪)

(1)成就: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2)影响: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 1.成就:建立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之一 2.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3.意义:

① 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 对人类解释与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③ 牛顿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基础; ④ 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⑤ 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⑥ 还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四.达尔文的进化 1.背景:

政治:神创论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革命及逐步建立的资产阶级政权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使得基督教神学受到重创,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科技:科学技术长足进步,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是其中两项最重大的成就,它们同能量守恒定律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 2.内容:

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871年,达尔文发表《人类的起源》,进一步论证了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观点; 1863年 赫胥黎 《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 3.意义:

①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基础; ②进化论在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引起巨大震动。晚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它进行宣传,唤醒国人,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五.能源领域 1.蒸汽时代

(1)内容: 18世纪80年代瓦特改良出新的蒸汽机

(2)意义:从此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解决了工业革命的动力问题。它的采用为加快工业步伐,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加强世界的联系。2.“电气时代”

1.背景:1831年 英国法拉第 “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2电力能源的开发:1867年,德意志 西门子 发电机。不久,比利时 格拉姆 电动机。

3.“发明大王”美国 爱迪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电气方面的发明有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电灯的发明。4.电气技术发展的作用: 以发电机为标志的电气技术,提供了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极大的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掀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推进电气时代。

5.蒸汽机和电力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最直接的变化是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②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③随着交通运输的便捷,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④还增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 诗歌,小说和戏剧 一.(18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背景 1.18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改革与革命的年代2.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欧洲并没有出现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3.人们对社会的失望和对现实的不满催生了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概况 ①英国 拜伦《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被喻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特色: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创作特点:具有民主思想和反叛精神,猛烈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一些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特点)

②英国 雪莱《西风颂》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特点)。③德国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④法国 雨果 《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呼吁人道主义(特点)

3.特点:①富有幻想和激情,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 ②崇尚民主自由 4.影响: ①通过心理描写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作品对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②有力地支持了法国大革命后席卷全欧洲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③尽管用人道主义去感化改变世界的愿望落空,但仍给人鼓舞; ④为欧洲文坛树立一面光辉旗帜。二,(18世纪)批判现实主义 1.背景:

② 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迅速增加

②广大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赤贫化,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罪恶现象惊人增加(道德沦丧,物欲横流)③文学上人们不满足浪漫主义的幻想和激情,要求描写现实生活 2.概况:

① 国 巴尔扎克(法国社会的“书记员“)《人间喜剧》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特点)②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展现俄国广阔的生活画面(特点)③法国 司汤达 《红与黑》 ④ 英国 狄更斯 3.特点:

①真实地反映和再现现实生活 ②暴露社会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③追求人道主义理想

④重视环境对塑造人物的决定作用,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⑤热衷于塑造与赞扬英雄和正面人物

4.影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他们的作品提供了认识社会人生的镜子,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19世纪中叶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背景:

①19世纪中叶以后,资产主义社会矛盾尖锐; ②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建立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美好社会的要求转化为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行动; ② 国社会矛盾尖锐,工人运动高涨 2.概况:俄罗斯 高尔基 《母亲》(革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歌颂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特点)

四、(20世纪5.60年代)现代荒诞派戏剧 1.背景:

①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文明发展 ②人类在20世纪经历了两次世纪大战和席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③面对世界大站和经济大萧条等社会危机的冲击,人们从理想主义的梦幻中惊醒,深深陷入怀疑迷茫和苦闷之中。文学艺术领域在深刻批判现实的同时,兴起了反传统、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潮流

2.①法国 贝克特 《等待戈多》,夸张、怪诞(特点)3.特点:

③ 传统,反理性; ②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③侧重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苦闷、迷茫的精神创伤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一、贝多芬与古典主义音乐(18世纪-19世纪之交)

1、背景: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 经济:工业革命 文化:启蒙运动 2.代表作品:九部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欢乐颂》等 3.艺术特征: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

4.思想内涵:追求进步、民主、自由、反封建

5.主要贡献: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乐的新形式 ;赋予器乐反映社会 重大题材 的使命

6.乐坛影响:把古典音乐发展到 登峰造极 ;开创了 浪漫 音乐的先河

二.印象派(19C)1.印象派美术:(1)背景

①受光学理论的启发

②照相机技术对传统美术的冲击(2)代表性:莫奈,其代表作:《 日出·印象 》 《干草堆》《鲁昂大教堂》(3)艺术特征: ①强调个人感受 ②强调光和影 ③强调色彩变化 2.印象派音乐:

(1)代表:法国德彪西《牧神午后 前奏曲》

(2)艺术特征:强调响度和音色;强调人对外部的瞬间印象

3.拓展了人们的审美领域,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 4现代艺术兴起

美术:主要变化:印象派——→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现代派(表现方法:夸张、变形、抽象)

后印象派:法国 塞尚“ 现代绘画之父 ”;法国 高更 现代派:荷兰 凡·高 “ 扑向太阳的画家 ”; 西班牙 毕加索 现代派主要代表人物(抽象画作)(4)成就:以新的视角描绘世界,为绘画领域开辟新方向 四.现代美术派(二十世纪以来)1.代表:毕加索

3.艺术特征: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并大胆运用新材料

五.发展趋势:向自由化、多元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第19课 电影与电视 一.背景

1.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展

2.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对娱乐等精神需求增加 二.概况 1.电影 背景:物质,技术基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技与生产力发展(1)电影发明:时间:1895年 发明:卢米埃尔兄弟(2)电影制作:①代表:美国格里菲斯导演②地位:“现代电影之父” “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3)电影艺术:①代表:卓别林(默片时代)②作品:《摩登时代》《大独裁者》③特点:夸张、生动;反映工业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2.电视 20C 背景:第三次科技革命

(1)发明: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电视(2)发展:二战后,电视迅速普及(3)特点:覆盖面广 时效性和现场感强(4)功能:①传播资讯;②开展远程将于的重要手段;③娱乐;④展示世界各点的优秀艺术作品(5)影响: ①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十页,提高素养;②使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悄然改变;③成为经济支柱之一,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动社会进步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中国近现代史 时间线索: 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19世纪50—90年代:洋务派“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 →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 →1905年:孙中山“三民主义” →1915年: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1918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4年:新三民主义 →1925年:毛泽东思想→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理论→世纪之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科学发展观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背景:

政治: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统治者愚昧无知;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加剧(鸦片战争)和中西联系的扩大;

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化:先进知识分子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2.代表人物:地主开明派/抵抗派:(1)林则徐 ① 内容:编译《四洲志》,命人翻译《各国律例》 ② 意义: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开了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精神。(2)魏源 ① 内容:编撰《海国图志》,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 ② 意义:是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3.特点:没有具体实践,停留在著书上,但是具有启迪作用。二.第一阶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体西用”(文化主张)“自强”(政治)“求富”(经济)

2.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3.论战:顽固派vs洋务派

4.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是洋务运动的支持者(代表:王韬、郑观应)5.意义: 积极: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局限:指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二.第二阶段:维新思潮(19世纪90年代)1.早期维新思想

(1)时间:19世纪60年代(2)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3)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支持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从器物之学转入制度之学)(4)特点:尚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2.维新

(1)时间:19世纪90年代(2)背景:

政治:甲午战败,列强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朽落后 经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文化:西学的进一步传播(3)代表人物: 康有为 主张:托古改制(《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把西学中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典相融合 意义: 积极:传播西学,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 局限:软弱性和保守性 梁启超

主张: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专制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废八股,开学校,育人才 谭嗣同

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复

主张:用进化论阐明中国顺应“天演”的规律,实行变法就会由弱变强,否则亡国灭种(4)意义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一.背景

政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统治下的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 经济: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一战)文化:袁世凯实行“尊孔复古”,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概况

1.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刘半农、蔡元培 3.思想阵地:《新青年》

4.活动基地:北大(蔡元培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目的:鼓励各种学术发展与新思想的产生

5.核心内容(旗帜):民主、科学 6.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陈独秀《敬告青年》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儒家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陈独秀《宪法与孔教》《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之作)、《我之节烈观》

*不足:全面清算过于偏激,全面否定了传统文化;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胡适《文学改良绉议》

4)平民教育思潮: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如平民教育演讲团,白话小说和散文大量涌现,文学新形式 7.影响: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形成了空前的思想解放。

②进步性: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③局限性:脱离广大群众,对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的态度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一.背景

政治:中国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失败,清政府腐朽落后 经济:民族自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资产阶级的扩大

文化:经济:单税社会主义,《资本论》;政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美国:“民有、民治、民享”;大同思想(中国);科学:进化论 二.历程 1.1894 檀香山兴中会

2.1905 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1)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机关报:《民报》(首次提出三民主义)3)三民主义

① 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核心)④

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最具特色)4)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评价:

①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③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④ 帝国主义和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⑤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软弱性。3.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 孙中山的多次挫折

②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 ③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④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3)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全新内容: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等

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作用:

①是三民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体系;

②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③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 ④推动 国民革命的发展;

⑤ 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⑥具有鲜明的民主革命的内容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民族特色 4.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民主思想的异同 1)相同点:

② 景: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

②理论基础:受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的影响;

③影响: 冲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制度,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不同点:

② 重点:维新派和革命派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建设;激进派侧重于民主思想的建设。

②方式: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革命派主张暴力革命; 激进派则在思想文化领域对专制主义进行彻底的批判。③效果:“百日维新”,在变法中并未实现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为马克思 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开始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3.毛泽东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

4.传播的特点: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5.重大意义

①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 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三.毛泽东思想 1.形成:

4.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深远影响: 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指导民主革命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指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

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6.性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7.毛泽东的个人错误:晚年犯有严重错误: ①在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上急于求成 ②在生产关系的变革上急于过度

③在阶级斗争问题上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8.毛泽东思想与其个人思想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个人思想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正确的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正确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9.毛泽东思想与集体领导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不是其个人正确的思想,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0.认识:毛泽东思想和晚年错误思想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所以,只要是毛泽东思想,都是正确的,不正确的错误的思想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第24课 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南 一.邓小平理论 1.历史背景:

社会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思想基础:1978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实践基础:建国以来若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经验。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主要内容:(总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具体为:酝酿:文革(1975年)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③ 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④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一国两制”理论 ⑤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最主要意义在于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战略三步走”思想;

⑥1992年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背景:国内形势: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关键时期;

国际形势:A1991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遭受重大挫折;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内容: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强调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中心思想:抓住有利时机,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意义: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⑦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⑧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 3.发展概况: ①产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原因: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过程: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形成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目的:纠正左倾错误; 结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实质:是否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成熟——1992年“南方谈话” ③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十五大” 4.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5.性质: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6.指导意义: ①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④指导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⑤是当代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历史背景:

①国际形势: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日益激烈。②国内形势: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积累治党治军经验,提出新思想 2.基本内容:

①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确立为指导思想:2000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概括三个代表的思想;2002年“十六大” 4.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5.主题:重点解决把中共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6.指导意义:

① 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旗帜。③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7.性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重要建党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科学发展观 1.提出:首次:2003年,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

明确: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对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进行阐述; 2.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按照统筹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绅有力的体制保障。3.关系: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4.影响: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②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的轨道。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 现代科学革命 一..相对论 1.背景:

①.19C,科学进步愈发显示出转化为生产力的巨大威力,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②政府重视,支持科技教育发展 ③社会需求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需要 2.时间:20C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 3.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论原理 4.领域:宏观世界 5.影响: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②扩展列物理学的应用领域

③打破了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 ④提醒人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 二.量子理论

1.时间人物:德国 普朗克(量子的假说)

2.基本原理:辐射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 3.发展: 德国 爱因斯坦 光的量子理论 丹麦 玻尔 原子的量子理论 4.领域:微观世界 5.影响: ①是二十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②对多个学科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总结:量子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不足,描绘了一共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粒子世界,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对整个人类的思维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 背景(20世纪40-90年代)

政治:两极格局,美苏争霸,军备竞争

经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交流频繁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科技与经济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 二. 现代信息技术 1..电脑和网络 ⑴.发明:20C 美国 电子计算机(代表数字化技术的产生)20C 60N 美国 网络技术诞生 ⑵.意义:

③ 联网打破了常规的空间和时间界限;②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③ 动力新经济的产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信得增长点,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④推动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2.生命的奥秘

20C 70N 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1993年 第一种转基因食品晚熟西红柿在美国投放市场 1990年“登月计划” 的国际扔了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我国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1997年 克隆实验成功 3.登上太空 1961.1957年 苏联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标志宇航事业伟大的开端

1961年 苏联 “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加加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1969年 美国 “阿波罗-11”登月飞船发射,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⑵.意义: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成就

时 间 重 大 成 就

(*导弹,氢弹,人造卫星,杂交水稻的发明都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两弹一星(导弹和核原子)

1.内容: 1964.10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5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发射成功 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开端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2.特点:发展军事科技

3.目的:巩固新政权,维护国家安全

4.意义: 提高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成功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发展高科技,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环境 二.杂交水稻 1.背景: 政治:“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大力发展重工业,农业严重落后,粮食危机严重 文化:“双百”方针遭到严重破坏,科研环境恶劣

2.1973年袁隆平培育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成功 3.意义:①被誉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②解决中国粮食问题;③为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战略计划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背景:

必要性: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政治: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经济:工农业经济恢复并发展 文化:重新确立双百方针 2.概况

1983 年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银河–II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的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提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飞船 1.前提条件

政治: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 经济:经济实力增强; 科技: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概况

1999 年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1999年 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3 年 “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2007年 首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

意义: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3.发展科技的历史意义

① 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②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③增强综合国力,振奋民族精神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一.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要求建立面向工农的人民教育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要求培养大量建设人才 二.概况 1.扫盲教育(1)目的: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促进生产建设,贯彻人民教育方针(2)进程:

①1950年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在全国开展扫盲教育; ②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要求扫除文盲; ③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文盲率为5%以下; ④2001年基本扫除文盲 2.义务教育 ⑴发展义务教育的措施:

①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90年代,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实施“希望工程”

成果:2001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3.高等教育

①建国初,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

②1958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教育界很大混乱; ③1961-1963高等教育全面调整; ④文革十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 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⑥ 80年代后,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建立学位制度,扩大办学自主权(1982年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⑦1990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和发展高等教育“211”的工程 三.影响

1.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 2.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文化、科技人才 3.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高素质人才资源 4.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第29课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一.提出方针

1、背景

①经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②政治: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如何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建设新文化; ③法律:1954年宪法保障自由

2、文化方针制定:1956年毛泽东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提倡学术、文艺的自由化 表现: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5)影响:促进了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兴旺

二.遭遇曲折

1.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将一些学术观点当成错误的政治主张,扣上“反党”);

2.文革十年,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强调阶级斗争,八个样板戏长期占据舞台,文艺界百花凋落,科技研究几乎中止);

三.重新确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清楚“左”倾思想,重新落实双百方针;

2、成果:

①作品数量大增,题材更加广泛 ②学术,科技领域也不断创新

③一度被撤销的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继恢复,并发展了不少新的学科 ④“三下乡”活动

第三篇:高中历史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之进化论教学反思 岳麓版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之进化论》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按照考纲、课标和教学设计顺利完成,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环节流畅,节奏合理,在轻松愉悦中有所得,教学反馈效果良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调整,重点难点教学内容浓墨重彩,基础知识以学案,学生记忆这种形式简单处理,使课堂教学层次分明而又十分合理,基础知识落实,重点问题消化,难点问题突破,有讲有练,特别是主观题的训练,选取教材内容为材料,有意识的训练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做主观题的信心;课件直观实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学生反馈良好。

二、课堂环节流畅,线索清晰,逻辑性很强。开篇通过复习提问,梳理知识线索,从宏观上把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之间的关系、把握近代自然科学革命和进化论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板书形式体现出来,指引整个课堂教学,教师又会时时线索回扣;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铺垫、强调和小结,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知识的完整性和教学思维的严谨性,三、讲练紧密结合,知识得以落实,课堂时效性强。一共有两部分的课堂限时训练,一是在基础知识部分,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的限时训练和讲评,提振学生高考信心。二是知识拓展部分,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不但消化了基础知识,又有主观题答题技巧的指导,时时关注高考,分析本考点在高考中的地位,让学生能定位自己,有能把握高考。在主观题部分,教师的引导十分到位,并且不拘于固定答案,激发学生的火花,是课堂的亮点和高潮,同时又提高高考的应试能力,体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高考的宏观把握,对高考的指导性强。

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对本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地位把握还不到位,对近五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还不够熟悉,以后要多做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不断提高教师自身能力。

二、讲评题目的时候,有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没有进行系统的总结,没有形成文字性的东西,如此会对学生的做题能力是个不小的提升。

三、基础知识部分好像用时还是有点多。

第四篇:历史必修1第一课教案 岳麓版

1.孔子生平第1课 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的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名言,用简单的几名话概括了孔子一生的经历和他做人、处事、做学问的经验: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已经成为知者;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但不会打破常规。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

2、孔子的思想学说

1)提出了“仁”和“礼”的学说。“仁”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礼”即每人要”克己复礼“,言行要符合等级名分制度。提倡贵贱有序的社会等级秩序。

2)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用德教化,逐步改良政治,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3)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怀疑鬼神的客观存在,主张人应当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第一位。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不分贵贱:“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学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与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5)编订和整理古代文化典籍: 《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

3、孔子思想的影响

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 1.孔子“克己复礼”的主张体现了其思想中保守的一面,它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2、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4、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二、老子的学说

1、老聃和《道德经》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生活于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周朝的皇家的国家的图书馆馆长.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一本叫《道德经》的著作,他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但有关老子本人的记载留下得不多,这就给后人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有人把他神化,有人认为他就是太上老君,有关老子的传说不胜枚举,种种的遐想赋予了老子太多的神秘色彩。

2、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

1)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是最高的哲学概念。提出“天发道,道发自然”否定了“天命”人格神的绝对权威。

2)提出了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主张“守静”可以“以弱胜强”。

3)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使用权谋,威逼百姓,要以“无事取天下”。4)主张“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原始纯朴小国寡民的消极思想,具有保守性。

3.评价

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襟怀,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第五篇: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论语》当中的名言:“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 B 【解析】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仁”也是他的观点。2.《汉书·武帝本纪》记载:元封元年春,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所以“山呼”万岁后来就成为臣子朝见皇帝的定仪。“山呼”万岁实质是宣扬()A.天赋人权 B.皇权至上 C.君权神授 D.天人合一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汉武帝登临嵩山,随从的吏卒们都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了三声高呼万岁的声音。明显是臣下装神弄鬼,造假讨好皇帝。山鸣谷应,天子万年,形象化地演绎了专制君主无限膨胀的自我尊崇心态。实质是宣扬君权神授。

3.湖南耒阳高铁车站的屋顶造型像一张飘逸的纸,其设计用意是为了纪念()A.屈原 B.蔡伦 C.王羲之 D.毕昇 【答案】 B 【解析】 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符合题干所指。

4.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秦始皇的功绩就是使中华社会有了统一的视觉语言。”这个统一的视觉语言是()A.小篆 B.半两钱 C.《秦律》 D.长城 【答案】 A 【解析】 “统一的视觉语言”即统一的官方文字小篆。

5.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20世纪70年代,学术界据此对司母戊鼎的铭文(如图)提出了新的考释:将“司”改释为“后”。2011年3月,在完成改扩建的新国家博物馆中,司母戊鼎已改名为“后母戊鼎”。据此,你认为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

A.史料记载 B.文字研究 C.民间传说 D.专家观点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学术界据此(商代的文字书体较自由,可以正书,也可以反书),故司母戊鼎更名的主要依据是文字研究。

6.张华想成为一名诗人,追求“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清新激越的韵调、雄奇豪迈的风格、明快生动的语言”的文风,其应该多读下列哪组诗人的作品()A.杜甫、杜牧 B.屈原、李白 C.白居易、但丁 D.陶潜、陆游 【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B组是这一风格的诗人。7.下图所提的两个剧种合流而形成的新的剧种是()

A.越剧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答案】 D 【解析】 徽剧和汉剧合流而成京剧。

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宣传中国现代化建设理念和五千年文明的巨大舞台。‘太古遗音’、四大发明、汉字和戏曲,中国灿烂的文化神奇地展示。在悠扬的乐曲中,长卷上浮现出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商队和地图。尤其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字,用活体印刷的表现方式,深刻鲜明地

展示在全世界面前。”材料涉及了中国对人类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是()①四大发明 ②儒家思想 ③中国书画 ④戏曲艺术 ⑤珠算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B 【解析】 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珠算法在材料中找不到依据。

9.官员质问某人:“这些是你的书吗?你会撤消你的主张吗?”这人坚持:“我只接受《圣经》的权威和自己良心的约束,我不能撤回我写的任何东西,因为我的良心是跟随着《圣经》的,而昧着良心做事既不稳妥,也不正确。”这段对话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与法国贵族 B.伽利略与异端裁判所的法官 C.马丁·路德与罗马教廷的官员 D.苏格拉底与雅典的大陪审团 【答案】 C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只接受《圣经》”可作出判断。

10.“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材料中的“伟大人物”应该是指()A.智者学派 B.启蒙思想家 C.宗教改革家 D.人文主义者 【答案】 B 【解析】 为即将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的只有启蒙思想家。

11.1830年9月,美国人科林斯准备离开纽约去外地旅行,他不能选择的出行工具是()

【答案】 B 【解析】 飞机发明于1903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2.“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该广告词中瓦特的贡献是()A.研制彩色电视 B.发明电灯 C.研制内燃机 D.改良蒸汽机 【答案】 D 【解析】 瓦特的主要贡献是发明了改良型蒸汽机,突破了人类对自然条件的限制。

13.有一对夫妻吵架,妻子骂丈夫吝啬,是典型的“葛朗台”。塑造“葛朗台”这一文学形象的作者是()A.雪莱 B.雨果 C.拜伦 D.巴尔扎克 【答案】 D 【解析】 “葛朗台”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形象。

14.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举办世界文学艺术专题展览,按照艺术流派分类,下列各项中与下图放在同一展区的应是()

A.《唐璜》 B.《向日葵》 C.《等待戈多》 D.《红与黑》 【答案】 D 【解析】 《安娜·卡列尼娜》与《红与黑》同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15.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文学派别()A.启蒙文学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 D 【解析】 “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体现了荒诞怪异的现代主义流派风格。16.2010年8月15日,央视三套播出的《星光大道2010年暑假特辑7》,对星光大道2009总决赛进行了精彩回顾。选手们的精彩表演让各国观众尽情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星光大道》栏目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答案】 C 【解析】 《星光大道》是普通百姓展示才艺的舞台,体现了大众娱乐功能。

17.某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讲题包括: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A.启蒙运动的学术 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答案】 C 【解析】 主题必须与其中的任何一个讲题相符,只要抓住题干中的讲题中最熟悉的任何一个,比如知道拜伦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就能确定正确答案。

18.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A.李鸿章 B.郑观应 C.康有为 D.孙中山 【答案】 A 【解析】 “对手的强壮如牛”是对手的主体,“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是对手的外在装备,重视对手的外在装备却忽视其主体,这体现了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主张。

19.“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是对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作为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大力宣传西方思想文化,彻底批判封建思想文化,固有题干中所说。

20.“我所认识的中国人之中,只有李鸿章比较热心改革,他具有最进步的思想。”(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常胜军”首脑戈登语)对这里的“最进步的思想”的正确理解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巩固清朝统治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 B 【解析】 A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的主张,C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D项是资产阶级的主张,B项符合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情况。

21.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说:“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主席()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 【答案】 B 【解析】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22.某电视台节目给了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打一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谜底是()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答案】 B 【解析】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生活在20世纪,排除C、D两项,伽利略是意大利人,排除A项。23.一位科学家在给一位电影演员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摩登时代》,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伟人。”电影演员在回信中写道:“我更加钦佩你。你的相对论世界上没有人能弄懂,但是你已经成为一个伟人。”这两位伟人是()A.钱学森和梅兰芳 B.牛顿和莎士比亚 C.达尔文和贝多芬 D.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答案】 D 【解析】 据“《摩登时代》”这一信息即可判断出题中所指电影演员是卓别林,据“相对论”可判断出科学家是爱因斯坦。

24.2008年5月18日,地震发生后的第六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四川省绵竹县遵道镇援建的第一所“抗震希望小学”在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落成。该学校的落成体现的教育方针是()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答案】 A 【解析】 希望工程的启动,体现了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25.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为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艺和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提出了()A.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B.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C.敢于突破,敢于创新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20世纪50年代”“文艺”“科学研究”,据此可知D项符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 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1分,共50分。)26.(14分)书籍不只是文化的载体,它们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三字经》是宋代王应麟编篡的儿童启蒙读物,从天文地理,到诸子百家,内容广泛。其中讲到: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读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进求。

材料二 解放初期,浙江省温州市深山之中的李山村流传着一本国民识字课本《李山书》。它以四言、六言或五言、七言的韵文形式来编写,按“天文”、“地理”、“时令”、“称呼”、“入学”、“契约”、“喜事”、“杂货”等生活常识来分类,以温州方言押韵,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识应有尽有,如“修身六言”教导村民“宁可人做不义,切勿我为不仁”,“洋货”篇介绍当时还刚刚传入中国的各种西方器物,如“洋油洋灯,洋伞洋巾”、“显微镜”、“地球仪”等,可谓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李山村近百年来无文盲、无赌博,全村人人都会打算盘,村民言谈举止与众不同,都与这册《李山书》密切相关。

——新浪网《乡土中国远去的背影》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了哪些古代典籍?《三字经》长期流传的原因有哪些?(6分)(2)《李山书》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材料一有哪些不同?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李山书》的社会效果?(6分)(3)如果把《三字经》和《李山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材料,你认为研究课题应当是什么?(2分)【答案】(1)古籍:《四书》《五经》《孝经》(或《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书》《礼》《易》《春秋》《孝经》,答出3部即可)(3分)原因:文字浅显短小,便于理解和记忆,适合儿童特点;体现儒家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提倡;内容贴近生活,便于学童接受;印刷技术的提高,扩大了流通范围;集中概括传统文化,具有实用价值。

(答出3条即可,3分)(2)内容:涉及科学知识和生产生活常识;介绍外来工业文明。形式:为四言、六言或五言、七言的韵文;以温州地方方言押韵。

社会效果: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传播生活常识和科学知识;引导正确价值观、义利观,净化社会风气;介绍先进文明,开阔世人眼界。(6分)(3)古代文化传播;或古代教育发展;或古代启蒙课本编写等。(2分)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文明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皇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2分)(2)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主要观点,指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关系。(4分)(3)依据材料四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4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3分)【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2分)(2)观点: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反对购买赎罪券。关系:宗教改革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与发展。(4分)(3)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倡导自由、人权。(4分)(4)萌芽阶段:强调人的价值。发展阶段:主张发展个性。成熟阶段:构建理性社会。(3分)28.(12分)(2011·潍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材料二 下图为《机器时代的享受》。它描写了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汽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河中有许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使河水变得浑浊不堪。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材料三 20世纪后期,有科学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五十年之内,图瓦卢等九个小岛国将全部没入海中,图瓦卢等国的人民将成为名符其实的“环境难民”。

——搜狐新闻

(1)材料一蕴涵着先秦思想家的哪些主张?(3分)(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英国有钱人的“时尚”?结合材料三,这种“时尚”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3)综合上述材料,我国古代哲学思想对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灾难有何借鉴意义?(3分)【答案】(1)主张:重视修德和求知;崇尚自然;提倡节俭,反对奢华。(3分)(2)理解:19世纪后期,人们陶醉于工业革命带来的高速度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忽视环境破坏问题。

影响:导致了环境恶化日益严重,逐渐发展成为威胁整个人类安全的灾难性问题。(6分)(3)意义:重视精神追求;遵循自然规律;节约资源。(3分)29.(11分)(2011·宁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试验场发的贺电指出:“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

材料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升空,经过21小时的飞行,成功返回地面。

材料三

(1)依据“贺电”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2分)(2)这艘飞船上的宇航员是谁?这次飞行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2分)(3)材料中的三项成就反映的事件分别把人类推进到怎样的时代?(3分)(4)当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你经常上网吗?谈谈你对上网的认识。(4分)【答案】(1)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2分)(2)杨利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分)(3)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分)(4)利: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朋友交流、娱乐、方便生活等。弊: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影响生活等。(4分)

下载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教案2(岳麓版必修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最终版)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孔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1.①“仁” 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2

    新化十一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爱心 用心 专心历 史 教 案 1 新化十一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2011年上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

    【历史】5.20《西学东渐》教案(岳麓版必修3)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 西学东渐 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

    历史必修1知识点总结(岳麓版)①

    历史必修1知识点总结(岳麓版)①2009-07-12 10:00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了解宗法制、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1、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

    【历史】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复习学案(岳麓版必修2)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停滞 课标要求: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识结构 一、明清农耕经......

    历史:第18课《音乐与美术》教案4(岳麓版必修三)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一备课网 教案 试题 课件 大全 第十八课音乐与美术 孙曙光 一、课前系统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两个:(1)欣赏19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程目标 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知识目标: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夏商的中央地方制度概况。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容、关系及其实......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