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

时间:2019-05-15 02:3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

第一篇: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情境1:拖拉机的油箱中装有油50L,耕地时平均每小时耗油5L,开始耕地后,油箱中剩油量Q与耕地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寻找解题方法,共同合作,依据题意,可得出Q=50—5t其中t的取值范围是0≤t≤10.教师强调Q=50-5t=—5t+50的模型

问题情境2:甲、乙两地相距600千米,一辆车以时速60千米从甲地开往乙地,试写出距乙地的路程S(千米)与行驶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建构函数的模型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得出问题的结果,S=600-60t,t的取值范围0≤t≤10。

教师强调:S与t的关系式:S=-60t+600(板书)

问题情境3:某商场有一种款式的衣服,每件售价100元,那么卖出衣服的件数x(件)与其总售价y(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得出y=100x(板书)

讨论:上面几个函数解析式有怎样的特征呢?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教师小结:一般地,如果变量y与x有关系式y=kx+b(k、b为常数,且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其中当b=0时,一次函数y=kx+b就成为y=kx(k≠0),我们称之为y关于x的正比例函数,例如y=100x,S=80t等都是正比例函数,同时又是一次函数,因此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殊情形。

(设计思路:通过具体情境,展现一次函数关系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容易把握概念,理解一次函数的内涵。思想策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手段,数学教育能否成功,关键是看老师是否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激情。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之间的关系,用产生于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来启动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从而拉近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准备,同时也为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作好铺垫。为此在引入新课时,要善于巧妙的创设情景。)

(二)数形结合,解读探究

问题:在同一坐标系里,画下列函数的图象:,点拨:引导学生回忆上节作图象中,例习题里所作的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它们都是一条直线,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可见画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个点,通过这两个点画出直线即可,而正比例函数又经过原点,实际上只要再取一点即可。思想策略: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课堂中,加强问题解决的学习是改善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思维的切入口。

数学中的许多知识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直观获得。通过画函数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在交流合作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活动内容和开放的活动方式,有利于扩大参与面,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把一个抽象的数学结论、图形直观的展示在他们面前,使学生不至于感到数学知识的抽象。

(三)随堂练习,巩固提高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的图象。

并且思考:①k>0与k<0时,函数y=kx的图象有什么特点?②︱k︱的大小不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异同?

学生活动:认真画图,并相互讨论交流两个问题。教师活动: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总结:

(1)当k>0时,y=kx的图象经过一、三象限,此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② k<0时,函数y=kx的图象经过二、四象限,此时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四)继续操作、探究

问题:画一次函数y=2x+3和y=2x的图象。

点拨:(1)学生可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图象。

(2)学生画好图象后让他们进行比较,从中悟出k相同而b不同时图象之间的关系,观察与比较:

教师活动: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画图并说一说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与图象的关系,然后鼓励下面同学讨论、交流,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相互讨论、交流、尝试总结。师生共同小结:((设计意图:观察、交流、总结、引导学生从“形”的方面比较直观地发现函数图象的内在联系,从而能够培养学生探究、归纳的能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使学生在交流和思索中探求知识)

(五)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点拨:先画出直线y=2x+3,理解点的坐标与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关系,任意一个图象上的点的坐标都能使函数关系式成立,要会根据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已知条件的点坐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练习,进一步理解一次函数的实质,掌握点的坐标与函数关系式之间的关系。

(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主要由学生自己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下结论。

1、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常数k、b的意义与作用

2、一次函数图象与正比例函数图象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核心,要学生从“学会”到“会学”,就必须在教学中长期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培养训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效果,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让每一节课充满活力,给学生提供尽可能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高二议论文思维训练策略

写作教学要授人以渔

——高二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方法探究

广东广雅中学语文科 张凌燕

摘要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现实,对学生们的思想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议论文作文教学不光要搞好“外在”的技巧训练,更要重视“内在”的思维训练。本文总结了笔者高二一年来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从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序性、灵活性三个方面探究了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

关键词

议论文写作

思维训练

针对性

有序性

灵活性

话题作文自1999年出现以来,以其自由、灵活的优势一直占据着高考作文阵地,但它有个很大的不足,即涉及的主题较虚,写作时容易泛泛而谈,也易出现宿构和套作。不少同学写作议论文时,不管拿到什么话题,都可以用司马迁李白等陈旧例子去套用,而且形成了“新八股”的写作风气:“开头点题结尾总结,中间三个分论点并列对比或递进,每个段落都是‘观点+例子+小结’”。这种模式虽然因为其简便清晰好用而备受师生青睐,但无形中也助长了懒于思考的风气。同学们拿到一篇作文,首先想的不是构思立意,而是在搜刮事例,便于把它安放到这个八股模式中,有了例子再往前后加上观点和小结,给例子“穿衣戴帽”!议论文固然离不开例子,但例子并不能代替分析论证,议论文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作者丰富的生动的言之成理的思想,归根到底,要以说理取胜。况且,例子在先的做法也违背了一般的思维规律,学生没有从审题立意、谈原因、谈做法等角度逐渐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长此以往,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质的提升,思维品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如何训练思维成了困扰师生的一大问题,人们往往把这个问题简单地看成写作技巧问题,但大量的技巧训练和盲目加大训练量,却往往事倍功半。再好的模式,再华丽的言辞,如果缺乏闪光的思想,都称不上具有强大逻辑论证力量、给人以启发的好文章。

广东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其中基础等级中要求“内容充实、中心明确”,发展等级中要求“深刻”,并进一步提出了“深刻”的三个标准:

1、透过现象看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这些要求都指引我们,议论文作文教学不光要搞好“外在”的技巧训练,更要重视“内在”的思维训练。一切外在技巧都只是“小技”,只有提升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才是根本的“大技”!

近年来,广东高考作文题目在全国屡受好评,不妨先来纵观一下近6年来广东高考作文题目:2008年标题作文《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话题作文“常识”,2010年标题作文《与你为邻》,2011年标题作文《回到原点》,2012年材料作文“时代与生活”,2013年材料作文“慈善与受助”。

从命题形式来看,高考作文基本结束了大热一段时间的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转向标题作文,以及这两年新探索的“新材料作文”的形式。从命题内容来看,广东高考作文贴近联系社会实际,关注时代生活,立足当下,颇有现实意义。这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何指导意义呢?我认为,这其实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既具备了话题需准确审题立意的特点,同时又有利于反猜题和防止“宿构”的优点,学生们必须作出自己新的有针对性的思考。作文命题关注现实的特点也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思考社会生活,显示同学们的“真知灼见”,他们必须有生活积累和思想储备。高考作文体现了新课标中在“表达与交流”方面“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要求。

但思维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训练学生是不能奏效的。笔者在高二议论文教学中,始终把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当成重点,有意识的从各个角度层面来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升思维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思维训练的针对性

首先是针对高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思维特点:

1、他们有一定的经验积累,对社会生活现象有一定的观察,但思考较多停留在事物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

2、他们看问题容易走向片面,看待事物不全面;

3、他们已经从政治、历史课堂获得了不少哲学思想和历史观,教师要注重指导他们把这些思想运用到作文中,把理论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

针对上述思维特点,一要教学生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肯定的、主要的、正的一面,也要看到否定的、次要的、反的一面,这样才能全面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二教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去分析事物,不仅要看到矛盾着的各个方面,而且要看到各个方面的联系和统一。三要教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即应该从发展上去揭示事物的矛盾运动,不仅要看到事物存在的稳定性,更要看到事物发展的变动性。

在作文训练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锻炼学生全面地、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的能力,克服片面的、孤立的、静止地看问题的毛病,这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

其次是针对高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表现的思维问题:

1、论点上,空泛或重复,无话可说,反映的是思维的干涸;

2、论据上,使用的材料角度单一,视野不开阔,反映的是思维的狭窄,没有展开联想,广泛联系;

3、论证上,容易强加因果,走入“贴标签”的误区,反映的是缺乏思辨能力,无法把道理说透;

4、结构上,中心不明确,观点众多却没有一个中心论点去统一引领,犹如散沙,反映的本质是学生的思维仍处在比较零碎的阶段,虽有零星的思想火花,但未能及时把握并展开完整的逻辑思考,是逻辑思维力缺失的表现。

许多学生思维简单化,不管拿到什么话题,每次的思维模式都是“因为话题,所以成功”,中间加一个名人的例子。例如:因为“舍弃”所以成功——司马迁舍弃了尊严所以成功;因为“勇气”所以成功——司马迁有勇气面对宫刑所以成功;因为“多走一步”所以成功——司马迁在父亲为完成的使命前多走一步所以成功;因为“坚持”所以成功——司马迁几十载时光坚持写作《史记》所以成功„„这类作文,以不变应万变,只满足于用例子印证话题,写作文就像流水线机械作业一样,流到某处就装上某个零件而已。什么“文以载道”“我手写我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统统都与写作无关,试问,这样的写作还有什么乐趣还有什么意义?

由于上述议论文中存在的思维问题,引出了笔者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做法:

二、思维训练的有序性

发现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就要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但这种训练应是有序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等。系统性的思维训练才能形成连贯性,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水平,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就议论文写作教学而言,因为论据更多体现积累的方面,本文不深入讨论。笔者按照“中心论点”、“分论点”、“论证”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思维训练的序列。

序列一,运用头脑风暴,学会确立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心论点,解决论点空泛,思维枯竭的问题。很多同学拿到题目后,无从下笔,一种情况是文思枯竭,平时积累不够,无话可说,表现在作文中即是写不够字数,或空洞无物的瞎扯;另一种常见的情况则是文思庞杂,脑中涌现了太多观点,无所适从,表现在作文中即是泛泛而谈,想到的什么都谈,最后好像什么都没谈。一篇800字的作文,要想谈得思路清晰,思维深入,就要学会确定一个具体而微小的中心论点。

怎样才能确定一个具体而微的中心论点呢?笔者以话题作文“抢”为例,作了这样一个课堂设计:

首先,要在头脑中做个思维风暴(即看到一个题目后展开各种联想,越多越好,把想到的都写在纸上):任何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抢”也一样,另外,联想还可以从抢什么、为什么抢、怎样抢三个基本角度展开。第一、二组的同学四人小组讨论出《抢》积极的一面,越多越好,第三、四组的同学讨论《抢》消极的一面!比比看谁的联想更多更丰富。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热烈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提出了几十条不错的观点。

每次作文训练,都不能让学生直接动笔写,而是先在课堂上做头脑思维风暴,充分打开思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师生共同总结出了更多打开思路的方法,比如:

1、善于把所知与话题勾连起来;

2、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去想;

3、从正面反面、古代今天、中国外国去想;

4、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去想;

5、从商界、娱乐圈、文坛、音乐、绘画、军事去想;

6、天马行空,随便联想„„

通过大量此类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初步解决了在写作时文思枯竭的问题。其次,有了众多观点,不是把它们统统写进作文里,而是选择其中一个作为中心论点,选择的基本依据是考虑自己最有话可说的那一个。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再做深入议论。如果里面的思考是能证明你的中心论点的,也可以留在文中使用,但中心论点只能有一个!

序列二,运用分解法,从原因角度分析“为什么”,从做法角度分析“怎么办”,写充实而深刻的分论点,解决内容空泛,思考不深入的问题。中心论点其实是逻辑推论中结论的部分,接下来要用更多的观点和材料来证明这个结论。而众多的观点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它们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深入,所以写好分论点很重要,“分解法”是一种好用的思维方法,笔者认为有必要形成一个分解的思维习惯,即有了一个中心论点后,要习惯把它细分为三个以上更小的角度去思考,在此称为“一分为三法”。这对初学者而言是个便捷又容易提高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怎样一分为三?重点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入手去分解。但是,大多数话题,只满足于回答“是什么”容易停留在表浅层面,只有回答好了“为什么”和“怎么办”,才更能体现思考水平。

以话题作文“舍弃”为例,学生们的中心论点普遍集中在“舍弃是一种获得”,这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不少同学满足于仅仅回答“是什么”:中心论点——舍弃是一种获得;分论点1:司马迁舍弃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分论点2:李白舍弃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分论点3:爱迪生舍弃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这种做法会导致行文浅薄,构思不深入。

因为“成功”需要很多的要素,而基本上的作文话题都是构成“成功”的其中一个要素,所以都可以往“成功”这个观点上套。同样是“成功”也不能一概论之,“成功”也可以细分成许多种:

出名:娱乐、体育明星等;有钱:商人、巨富、企业家等;有权:官员、政府等;上述是最多人会写到的,所以,我们要更加关注下面的成功:

求真:科学真理(布鲁诺、哥白尼、苏格拉底)、捍卫真实(记者、革命志士)、捍卫理想;求善:为国家(文天祥、屈原)、为自己(爱父母、爱妻子)、为他人(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求美:文学(诗词歌赋名著哲学史学)、音乐(贝多芬)、绘画(梵高)、建筑(王澍、贝聿铭、梁思成、林徽因、江南、西关、故宫)

仍以“舍弃”为例,要写得深入,应重在发掘为什么要舍弃,舍弃的作用、目的,从上述对“成功”这一普遍结论分解的多个角度来看,可以得出“舍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

为了真理,舍弃生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布鲁诺、谭嗣同)为了国家、人民、他人,顾全大局,舍弃小我的利益;(屈原、文天祥、林觉民、牛玉孺)

为了追求精神的自由等,舍弃金钱、名利、地位;(陶渊明、李白)为了东山再起,远大理想,舍弃自己的尊严;(司马迁、勾践、韩信、刘邦)„„„„

由上述分析可知,议论文除了多问为什么,还要善于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为什么,才能分析深刻。而教师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思考角度,能使学生豁然开朗,思维的触角触及不同层面,这样的思路才能打开,视野才能开阔。

序列三,运用各种例后解析方法,解决论证简单化,分析空泛,说理“隔靴搔痒”,说不透的问题,提高思辨能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思维方式来充实“分析”部分,由于这些方法已经是在作文教学中普遍运用,老生常谈,本文在此采用略述的方式:

1、例后解说法(解说例子与中心的关系);

2、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

3、假设分析法(与例子相反的角度去论证);

4、归纳推理(多个例子总结出来的规律);

5、演绎推理(从已知名言或定律推出结论);

6、对比论证(正反面的例子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以上分析方法非常实用,给学生指出了思考的不同途径,让学生在论证中不再“无路可走”,强硬“贴标签”,而能够从各个角度鞭辟入里的把道理讲清楚。由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深刻”这一项里,能力要求是“

1、透过现象看本质;

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3、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笔者有针对性把这几项能力要求,化作从现象中“找原因”,“找规律”,“找本质”,“找启迪”。以标题作文《得与失》为例,在此做个介绍:

方法一:从现象中“找原因”,由果溯因法。

现象:李煜失去了国家和奢华的生活,李清照失去了家人和安定的生活,他们被囚禁或漂泊流离,而他们的才能却因此上升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

原因:因为“失去”给了他们一颗更敏锐、透彻感知世界的心灵。所以,面对失去,也应该从中寻找到意义,从中闯出另一片属于你的天地。

方法二:从现象中“找规律”,归纳分析法。

现象:陶潜仕途不顺,失去荣华富贵,却得到成功,成就了他精神的文学造诣;青莲居士不被重用,但却得到了向往的洒脱生活;苏武牧羊,失去了亲人但得到了千古流芳的赞誉和伟大气节。

规律:他们失去的是身外之物,但得到了内心的宁静充实愉悦。方法三:从现象中“找本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现象:雷锋在帮助别人时,付出了许多的时间、金钱、精力,他似乎是吃了亏。但他的帮助,使许许多多人得到了快乐,渡过了难关,他发挥了最大的价值,他其实得到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

本质:真正的得失是在内不在外的,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失去的是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这才是得与失的真正含义。

方法四:从现象中“找启迪”,意义分析法,分析成功或失败带给人的经验教训等启迪。现象:三峡工程,这项工程的巨大成功,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但在一项项巨大成就的背后,是许许多多三峡人背井离乡,迁出故居的辛酸泪,是沿岸古建筑早野蛮破坏的苦苦哀嚎;是大好山河支离破碎的嘶吼!我们一定要有所觉悟,得到是要付出代价的。

启发:因此,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我们应该好好衡量利弊得失,才能付诸行动。

其实,很多时候学生不是没有思考。他们可能有很多想法,也能讲出一些道理,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去总结自己思考的角度,所以在论证的时候表现为有时“文思泉涌”,有时又“词穷力竭”。因此,帮他们整理出常用的思考角度,能让他们迅速找到“突破口”,不论遇到怎样的作文题,都能有开阔的思路。

三、思维训练的灵活性

利用堂上作文时间来进行有序训练,这是思维训练的主要阵地。但思维训练是灵活多样的,在日常学习中我们可以创造各种条件,有意识的提升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笔者做法如下:

1、利用课前五分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两则材料,让他当场提炼观点,进而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课后,每周留两至三则材料作为训练内容,当然也要让学生自己找材料。训练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3、利用每周一次的读书笔记,读和写结合,让学生积累和感悟;

4、举办各类能锻炼思维的活动,如在课室开辟“时事专栏”,每周更换时事,自由跟帖讨论;定期举办文学沙龙,拟定主题,在堂上自由辩论发言;举办辩论赛,在辩论中提高思维水平„„

思维训练不是孤立的,它以阅读积累为基础,平时引导学生多阅读,再辅以各种思维方法的强化训练,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总之,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较强的思辨能力,写议论文时要知道在思辨中立意构思,只有学生拿到作文题目不再发怵,在作文中不再出现“片面性”、“幼稚化”的思想观点与思想方法,在广阔的思维天地里尽情翱翔,我们的作文教学才算颇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黄 胜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高中》2008年第12期 [3]李信勇 《作文教学要强化思维训练》《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8 第2期 [4]叶明洪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创新思维训练》《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第5期

第三篇:策略思维

策略思维

第一部分:策略类型

博弈是一种策略的相互依存状况:

你的选择(即策略)将会得到什么结果,取决于另一个或者另一群有目的的行动者的选择。处于一个博弈中的决策者称为参与者,而他们的选择称为行动。

一个博弈当中的参与者的利益可能严格对立,一人所得永远等于另一人所失。这样的博弈称为零和博弈。

一个博弈的行动可能是相继进行。只要遵循法则1:向前展望,倒后推理,就能找出最佳行动方式。

在同时行动的博弈中。

1,首先看参与各方有没有优势策略,优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略都将胜过其他任何策略。这就引出法则。

2:假如你有一个优势策略,请照办。假如你没有优势策略,但你的对手有,那么,尽管认定他一定会照办吧,然后相应选择你自己的最佳策略。接着,假如没有一方拥有优势策略,那就看看有没有人拥有一个劣势策略,劣势策略意味着无论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这一策略都将逊于其他任何策略。如果有,请遵循法则。

3:剔除劣势策略,不予考虑。如此一步一步做下去。假如在这么做的过程当中,在简化之后的博弈里出现了一个优势策略,应该采用这个优势策略。假如这个过程以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告终,那就意味着你找到了参与者的行动法则以及这个博弈的结果。即便这个过程可能不会导出一个独一无二的结果,这么做也可以缩小整个博弈的规模,使其变得更加容易控制。最后,假如既没有优势策略,又没有劣势策略,又或者这个博弈已经经过第二步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简化,那么,请遵循法则

4:寻找这个博弈的均衡,即一对策略,按照这对策略做,各个参与者的行动都是对对方行动的最佳回应。假如存在一个这样的独一无二的均衡,我们就有许多很好的证据证明为什么所有参与者都应该选择这个均衡。假如存在许多这样的均衡,你就需要用一个普遍认同的法则或者惯例做出取舍。假如并不存在这样的均衡,这通常意味着一切有规则可循的行为都有可能被对方加以利用,这时候你需要将你的策略混合运用。第二部分基本策略

未经协调的选择相互影响,导致糟糕的结果

1,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双方在一个活动中都选择自己的优势策略,进行活动,由于一方都活动对另一方的利益产生影响,结果导致双方都遭受损失。

进行具有惩罚措施的合作。

在持续的合作关系中,考虑到对后续合作的影响促使合作双方诚实。在合作结束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也促使合作中行为的诚实。

最后一次合作和单次合作中作弊的可能性巨大,信任无法建立。

2,策略行动

一个策略行动的设计意图在于改变对方的看法和行动,使之变得对自己有利。策略行动包含两个因素:计划好行动路线,和使这一路线显得可信的承诺

本来同时进行的行动,一方通过发出可信的威胁或许诺制造出一种规则,迫使对方按照自己的预期行动。

更多的策略:(围师遗阙)

3,可信的承诺

三个原则:改变博弈的结果;改变博弈;充分利用别人帮助自己遵守承诺

建立可信度的八正道:一,建立一种信誉,二,写下合同,三,切断沟通,四,破釜沉舟,五,让后果超出你的控制。六,小步前进,七,通过团队合作,八,找到谈判代言人。

信誉:反向思考,打破自己的信誉,使承诺失去可信度。—拒绝劫机谈判。决不食言和具有疯狂行为者都可以做出让人信服的承诺和威胁。—策略

破釜沉舟:不留余地,你有行动的自由,你就有让步的自由。(俾斯麦铁血政策)边缘政策:故意创造出一种可以辨认的风险,具有双方不可控制无法轻易承担的风险,在风险之下迫使对方改变行为。

第三部分:协调与合作

多人囚徒困境:学校体育竞赛囚徒困境,参与者都参与其中,全部投入,没有人愿意第一个退出,全部学校陷在困境之中。(可强制执行的集体协议)

混合策略:大桥堵塞和铁路固定同行时间的人流分配。

历史传统优势在未来具有比他更胜一筹的技术更具有不可替代性。(键盘,核能重水轻水的选择)

一个人的选择影响其他人的选择,人数达到临界值,将改变整个局面,使趋势向一方倾斜。(高速路限速解决方案,黑人白人聚集区极化过程)

决策时从全局考虑:每次做一个使自己获得好处的小选择,到最后把自己送上无法选择的大遗憾。

两党立场趋向中点,趋于相似;两点间的等车人问题

选出别人认为最好的股票,均衡可能借助莫名奇妙或一时兴起的狂热达成,每一个差异都可能成为一个点,从而均衡。

自由市场不能正常运行:一历史因素,二,市场调节之外有影影响的事情

投票策略:

投票不反应意愿,大趋势使投票者考虑自己投票的价值。

案例分析

三个不同精准度的射手进行依次对决(推理,弱者的优势选择)走出囚徒困境的另一个方法:强者慈善行为,维护共同利益 传统力量的持久,和力量

个人的自由选择导致的社会悲剧—人口,环境

拍卖一美元的陷阱游戏,慎重选择,进入之后的代价;集体合作的可能 保持出租车许可证布贬值:出租而非出售。IBM出租大型计算机

第四篇:思维训练

让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

„那年高考作文题是《毁树容易种树难》,傅云龙在论述了“毁树容易”和“种树难”之后,又简要论述了“毁树未必容易”和“种树未必难”,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他的作文被判为满分。田老介绍,他的作文无非是运用了辩证思维。我听了深受鼓舞,(我还曾经)立刻写信给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彭漪涟教授请教(辩证逻辑),彭教授与我素不相识,却很快回信,鼓励有加,并以自己的著作《辩证逻辑概要》、《哲学大辞典》相赠。

前辈的指点令我感奋,前辈的智慧在我脑中融会贯通,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各种类型的议论文,其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归结为提炼论点,将论点分解为分论点,论证论点,修改等几个基本环节。这些环节,其实都离不开各种思维方法的运用。而学生议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毛病,如不善于提炼论点,不善于展开说理论证,拿到题目后感到无话可说或者议论起来套话连篇,容易模式化,绝对化等,症结还是在于不能掌握、运用各种思维方法,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我们认为,可以而且应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于是,对于高一论说文写作教学,形成了初步的方案:首先,在传授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单项思维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常用的思维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将各种思维方法运用于议论文写作的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如何提炼论点、展开论点.如何使论点准确、鲜明、深刻、新颖,如何对论据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取舍、阐释、论证、评价等)。抓住了这条训练的主线,就抓住了议论文写作教学的主要矛盾,就能够形成训练的序列,从而解决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议论文写作能力的目标落到实处。

方案已定,成竹在胸,我心里似乎时刻涌动着创作的冲动,时刻都在急切地期盼着开学、上课,把我的设想付诸实施,与同学们分享。终于开学了,我想以一堂课作为整个思维系列训练课的开场白、总动员,让学生对训练的总体设想有个大致的了解,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意识。按照阅读课堂教学 “预习——讨论——归纳——迁移”的基本模式,我课前布置学生以“谈成材”为题,写一篇作文,作为预习。作文收上来,大多是两个论点:或者说“逆境可以成材”或者说“顺境可以成材”,少数同学说“顺境逆境都可以成材,关键看自己”。论证自然也无法深入。

于是我问同学:为什么我们只想到“逆境可以成材”或者“顺境可以成材”呢?因为平时我们经常听到、谈到的就是这些观点,但是耳熟能详的观点决不是富有新意的观点,也未必是我们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富有新意的、能够充分展开论证的观点,一般是经过了自己的分析、思考,最后综合概括出来的观点。“谈成材”这个话题并没有限定我们非得谈论“在什么环境下才能成材”,我们为什么作茧自缚,思路为什么不能放开一点呢?一来是我们习惯于偷懒,习惯于借用现成的观点;二来我们不了解从哪些方面展开分析思考。我们今天就教同学们几“招”。说白了,这几招没有什么深文大意:无非是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无意识地采用的一些分析、思考的方法。比如,到了新的班级,我们多少总得想想:这个班级的特点如何?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条件是什么?这些特点会引发、产生哪些结果、影响?这个班级和我们原来的班级有哪些不同点相同点?等等。这

就分别是在作特性分析,因果分析,比较分析。当然,我们还会经常运用概念分析、数量分析、辩证分析等。经常地练习分析思考,我们的分析思考能力就会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综合、概括能力也会提高,提炼论点、展开论点、论证论点自然也就形成了。那么对于“成材”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如何作上述分析呢? 学生们一下子来劲了,七嘴八舌道:可以对“成材”作特性分析,我们要“成”什么样的“材”;可以把成材和发财、和“考上大学”作比较;可以分析怎样才能够“成材”。关键时刻,我稍加点拨:这里说“怎样才能成材”,其实涉及外因、内因,同学们作文里谈的顺境、逆境其实都是外因,但是可惜的是对于“外因”,我们把它看成了囫囵的整体,其实“外因”包括很多方面,“顺境”、“逆境”也是具体的,各不相同的呀。于是话匣子打开了,外因可以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别的不说,班级环境中的某科老师,他的道德、文章、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对同学的成材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啊!这时我简单做了一个小结:学习、练习分析思考,我们在“初级阶段”的要求是做到“目无全牛”。熟能生巧,到那时候,一个概念,一个判断在我们眼中,都是“无限可分”的,这样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就会觉得“思如泉涌”。

当时同学们欢欣雀跃,我乘热打铁,又布置一道话题作文帮助学生巩固所形成的认识,题目是“说谦虚”,要求同学提炼论点、编写提纲。当场收上来,看到学生的提纲中,涉及各种分析方法。我真的想喊出声来:好聪明的孩子!同学们的提纲整理如下(第七组提纲是我加上的):

一、谦虚是一种美德。

1、谦虚就是在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

2、谦虚就是在别人提出批评意见时虚心接受;

二、人所以能够谦虚的原因

1、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教育、环境的影响;

2、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认识到谦虚的好处;

3、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自己;

4、人所以谦虚可能是因为胸怀远大志向。

三、谦虚的好处——谦虚使人进步

1、谦虚让你永不自满,永远保持进取精神;

2、谦虚让你了解自己的欠缺,以便改进;

3、谦虚让你与同学同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谦虚和骄傲的对比

1、表现的不同;

2、本质的不同;

3、结果的不同。

五、谦虚和自卑、虚伪不是一回事

(提纲与“三”大致相同。)

六、如何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胸怀大志方能虚怀若谷(提纲与“二”大致相同,最后指出,胸怀大志是各个原因中的重要原因。)

七、谦虚未必使人进步

1、简述“谦虚能够使人进步”;

2、指出虚心听取别人意见是一种态度,转化为实际行动,真正取得进步还需要决心、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其进步的环境,等等。

这七组提纲,分别采用了概念分析、原因分析、结果分析、对比分析、比较分析、决策分析、辩证分析。我打了个比方,同学们作分析,相当于做“白案师傅”,把各种原料切碎了;接下来可以根据特定的情境、顾客的胃口,把几种原料合在一起,当一把“红案师傅”,采用不同的烹饪方法,烧成口味各异、风格不同的美味佳肴啦!同学们哄堂大笑。

这是一堂平常的课,但是它体现了我多年的心愿和思考,也凝聚了许多前辈的智慧和他们对晚辈的期盼帮助。这堂课是成功的,但是只是开场白,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教给学生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创设一种让学生敢于说话、乐于说话的民主氛围。当时无锡市实施的“班级集体建设研究”给了我启发:我决定在班上实行“操行等第自我评价”,班级分为几个小组,各个小组讨论制订操行等第评分标准,每个月一次民主生活,对照标准,对自己的操行等第自我评价,每个学期结束再进行总体评价,这样,“操行等第自我评价”就成了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同时在班上设立“班级日记”,每天一位同学负责记录班级日记,但是其他同学可以在上面留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为学生、老师的多方面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增强了同学的民主意识和班级的民主氛围。这个“班级日记”的内容日益丰富,从学习到生活,从班级到学校到社会,各类热门话题都成为谈论、交流、争辩的内容;“班级日记”也就成了“课外练笔”发表的园地。三年下来,同学们各自的“课外练笔”和“班级日记”放满了一箱子,重达四十余公斤,学生们全部作为礼物送给了我,成为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1988年,项飞同学以原因分析、结果分析为主体,撰写《危机,存在于中国农村的土地——给农业部长的一封信》获得89年华东六省一市作文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博得广泛赞誉;我们班同学在各类作文刊物中发表的文章五十余篇;高考中本科到线率比同等条件班级高出31%。1989年7月30日,同学们“挤挤一堂”,挥汗如雨,聚集在我二十平米的小屋里,直至半夜三更,不时提到的就是我们的思维训练、班级日记;直到现在,学生每年看望我时,还会提到我们班的思维训练和班级日记。

1989年,学生毕业后两个月,我把思维训练的总结报告寄给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朱智贤教授,朱教授卧病在床,请他的学生林崇德教授给我回信,总结以《给学生以解剖刀》为题,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发表;1991年,经全国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会长顾黄初教授推介,《高中论说文写作和思维训练》在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写作学会裴显生教授撰写书评,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国教育报》1994年7月以半版篇幅、以《教海扬帆一轻舟》为题,报道我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思维训练和审美教育的经验;多年来,我在江苏教育电视台为高三学生开讲座,在江苏教育学院为全省骨干教师开讲座,在扬州大学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讲座,1999年以后连续五年,我在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为香港中文大学学生开设讲座-----我都会想起我上过的那堂思维训练的起始课。因为那堂课我包含了前辈们对我的期望和帮助,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智慧,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和智慧。三年来,我们教学相长,情感和智慧的火花竞相绽放,那是我“实现自我”的起始。我跟年轻的同行、朋友们也经常讲起那堂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未必有当老师的极好的天赋,但是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仍然可以成为有成就、有特色的语文老师。

第五篇:思维训练作文课教学设计

作文课教学设计

开发区一中 熊在亮

思维训练作文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找共同特征的方式,让学生明白写作时运用概括的重要性和概括的特点。2.在写作文时,要学会用概括的方法来选取素材,选择新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内容。

3.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努力达到思维活跃、敏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积极主动的找出各种事物的共同特征,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能够提高思维分辨能力。

难点:对美学的高度理解,能够分析出美的原因:本质美、真实美、深刻美。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开课预热,小试牛刀。

教师出一个脑筋急转弯,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缓解课堂气氛。

师:老师先给大家出一道题,考考大家。题目是这样的:说啊,有一天,一个警察和一个老头在下棋,这时候,突然跑来了一个小孩,小孩就对警察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听了有些蒙了,就问警察啊:“你跟这小孩是什么关系啊?”警察说了一句话,老头更蒙了,“他是我儿子”。这是为什么呢?请回答!

生:回答!

师:你们太聪明了啊!真不简单啊!我给几个人出过,是没答上来的,据我分析,智商是和年龄无关。

(三)、分组游戏,竞猜抢答。好,我们的游戏即将开始,规则是这样的,老师给大家说几个词语,需要大家鸡头白脸的找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特征。明白了吧?好,我们再需要找一名裁判,谁愿意来当这个最高行政长官?好,最高行政长官已经诞生!好,大家有没有信心啊? 生:必须的!

师:表一表决心,我记得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叫红湖水,浪打浪…… 生:富于表情的表演。师: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四)、游戏开始,积极抢答。

师:好,go!第一个词语:小沈阳 第二个:姚明

第三个:刘翔 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

生:积极、主动、大胆的找!师:高兴地给学生评价!师:还有没有啊? 师:这个应该有!

师:好,我们看一看各组的成绩,好,现在我宣布一下暂时的成绩。

师:我们刚才做这个游戏的过程,大家想一想找出共同特征来,这应该是我们学过的什么手法? 生:总结,归纳。

师:还有什么?概….括!

(五)、由学生的发言引出“概括”这一新词。师:好,那么大家谁能给概括一个定义啊? 生:使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不相同。师:好,大家感觉怎么样? 生:很好玩,很有趣啊!

(六)、对前面的游戏做一总结,接着再次做抢答游戏。

师:好,我们继续再来!这回啊,老师给大家出的词语,大家要记录下找出的共同特征。师:飞在天空中的风筝,莲花湖中亭亭玉立的粉红色莲花,绿油油的广阔大草原。请大家再次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

有代表性,都有象征意义(天空中的风筝预示着理想;莲花是我们家乡的象征;大草原是希望的象征)生:回答,找出共同特征。

师:我们真是很聪明,我们不断在超越自己的思维极限。

师:我们找出了这么多的共同特征。那么大家说一说哪一个共同特征好,好在那里?

生:好在恒久,好在具有代表性,好在有生命。

师:你说的很好,有生命的就是好的吗?坏人有生命就是好的吗? 凶狠的动物有生命,但我们不能说他们就是好的。生:恒久的就是好的,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是好的。

师:恒久的、长时间的就是好的吗?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来?

师:既然大家说了这么多好的原因,那么我们概括出来的这么多共同特征,体现了概括具有那些特点?

生:概括的特点是总结,归纳。

师:概括出来的都是什么样的?体现出了事物的真实所在了吗? 生:体现出了。

师:那就是说概括出来的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

(八)、学生评价。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可以不局限于这节课的内容。

(九)、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上的很成功,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写作的乐趣,概括需要我们运用到实际写作中,万事万物,大千世界中有好就有坏,我们选取最好的事物,做为写作的资料。

教学体会

现场聆听了田玉博士的精彩报告和现场教学,我感到收获很多。田玉博士的理论,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深入领会,比如作文教学中尝试运用概括手法很重要。我们想写校园,我们不可能把校园所有的东西作为教学对象提取出来,我们可能会选“教学楼前郁郁葱葱的小草;花池里盛开的丁香花;操场上运动的学生们”。抽取他们的共同特征:“生机勃勃、奋发向上”这一共同特征我们又找出他们另外两样东西:广播里播放着欢乐的交响乐,教学楼里传来的朗朗书声。借助这一概括过程,可以完成文章的构思,一篇文章的骨架脉络也就出来了,添枝加叶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

再如:清代末年一位叫高鼎的文人在初春二月里的一天,独自来到原野上散步,所到之处无不充满生机活力:小鸟、溪流、黄莺、蜜蜂、燕子、流云;生机这一意念占据了他的内心。当他踱着方步回到家门口时又一幕情景映入眼帘,一群孩子在嬉戏玩耍并放纸鸢,欢声笑语荡漾在整个村庄。这也是一片“生机”。高鼎把见到的四样“生机”连缀在一起时,他发现一首诗呈现在面前: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把概括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一定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下载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次函数教学的思维训练的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思维训练与作文教学 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教育局办公室 刘德斌 作者曾经指出,语言、语感和思维是语文和作文教学的三个支点,这三个支点缺失一个,语文和作文教学都只能走进僵死的......

    对比思维训练-教学教案

    在开始本期创造性思维训练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篇“古老”的文章——《捕蛇者说》,看看据今1400年前的柳宗元是怎样用对比的思维方法写出这篇著名篇章的。 捕蛇者说 柳宗元 永......

    《策略思维》读后感

    身背博弈走天涯 -------《策略思维》读后感 最近看了《策略思维》这本书,感触颇深。策略思维又名战争的艺术, 耶鲁大学教授奈尔伯夫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迪克西特的这本著作,用......

    《策略思维》读后感

    《策略思维》读后感李超(制造部)国庆假期拜读了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和巴里。J.奈尔伯二人所著的《策略思维》这本书,它让我受益匪浅。咱们中国有句偈语"人生如棋,步步惊险".所......

    “时评”思维训练

    “时评”思维训练 [思维训练1] 时评,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现象、事件发表看法,阐述观点。这种作文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思想性,它能真实地反映现实,引导考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关......

    作文思维训练

    作文思维训练 题目一:《那盏灯亮了》 家里的灯亮了,透着温情;校园的灯亮了,飘满书香;街上的灯亮了,响起了夜歌……心里的灯亮了,轻敲心弦,重叩心田,百味人生,自有心灯明照。 请以“那......

    金字塔结构思维训练

    附录:以“两周的工作总结”为案例,对比使用金字塔结构前后的差别 两周工作总结 我们都知道,排版成本是所有新版书籍的成本中最重要的部分,约占精装本成本的40%和简装本的50%~55%,......

    思维训练七

    思维训练七 1.小强、小清、小玲、小红四人中,小强不是最矮的,小红不是最高的,但比小强高,小玲不比大家高。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子写出来。2.五个同学参加乒乓球赛,每两人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