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找骆驼课堂实录
《找骆驼》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练习用因果句式说话。
3、初步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以及他为什么要商人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骆驼。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骆驼的方法好在哪里。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大家在生活中一定丢失过东西,那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自由说自己的心情。
师:我知道了大家的心情都很着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商人,他丢失了一只骆驼,心里可着急了,我们一起去帮他找找吧!师板书课题:找骆驼 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质疑,师相机板书:(1)谁找骆驼?
(2)骆驼是什么样子的?
(3)他找到骆驼了吗?怎么找到的?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读懂略读课文,我们可以先读读课文前的提示。生自读阅读提示。
师:谁能说说提示里都要我们做些什么?
生1:说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师在大屏幕上出示这两个问题。请学生齐读这两个问题。
师:孩子们真能干,原来提示里要我们做的事跟大家刚提出的问题大致相同,看来同学们是会读书的孩子。
师:这是一个来自阿拉伯的民间故事,请同学们先去读读课文,再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自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1: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遇到一位老人,向老人打听,老人说出了骆驼的特点,商人找到了他的骆驼。师:说得很详细,谁能更简洁一些?
生2:课文主要写了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后来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终于找到了这只骆驼。
师:说得既简洁又完整,我们一起来说说。
师: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读读的故事,下面就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读一读,没有分到角色的同学就读旁白。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读商人,女生读老人,师读旁白。
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初步指导学生读出商人着急的语气,读出老人不紧不慢的语气。师:今天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接下来,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问题。还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汇报展示。
师: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商人走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呢? 生1: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生2:骆驼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生3:骆驼还缺了一颗牙齿。
师:同学们,你们能把骆驼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一说吗,请你们试一试。生试说特点。
师:谁能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生1:商人丢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驮着面,右边驮着米,还缺了一颗牙齿。师:说得非常清楚。
师:老人知道得可真够详细的,同学们,那刚才你们是从课文的哪一个部分找到这人答案的呢?
生1:是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中。
师:那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读商人和老人的话吧。两位学生读。
师:从对话中你看出商人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从商人说的话中看出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商人说:是的,不错,对极了。
师:商人是越来越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呀?
生1:他听到老人说得这么详细,他认为老人知道骆驼的去向。
师:很好,那么让我们再来读读老人和商人的对话,要读出商人越来越高兴的语气。男同学读老人说的话。女同学读商人说的话。
师:商人这么高兴,认为骆驼马上就能找到了,可这时候老人却告诉他并不知道他的骆驼在哪里,如果是你,你心里会怎么想?
生1:这个老头太可气了,一定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生2:等我把骆驼找出来,一定给你点颜色瞧瞧。
生3:不是你藏起来的,你怎么知道我的骆驼的特点呢? 师:不错,商人也像你们一样气愤,于是他愤愤地说: 生接读。师: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课文的第二个问题,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课文的哪个部分有答案。
生1:在老人不紧不慢说的那段话里。
师: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老人不紧不慢说的话吧。生齐读老人说的话。
师:不紧不慢就是不慌不忙,商人都误会他了,他为什么还不慌不忙。生1:因为商人没有藏骆驼,所以不怕商人误会。
生2:他相信经过他的指点商人能找到骆驼的,所以他不紧不慢地说话。
师:原来老人是胸有成竹啊,难怪他不着急呢?下面我们一起去做个练习,希望同学们也能胸有成竹,不紧不慢地说话。出示填一填,说一说。
因为老人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又看见(),所以知道(); 因为老人还看见(),所以知道()。师:最后商人找到骆驼了吗?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段落吧。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启发? 生1:我觉得老人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生2:他不仅很会观察,而且还会动脑筋,很聪明。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像这位老人一样多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一定会有所发现。而且遇事多想一想,别着急,只有冷静下来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篇:16、《找骆驼》
16、《找骆驼》
教材简介:
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第三篇:找骆驼反思
《找骆驼》教学反思
兴山外小刘平
今天,我听了王敬静老师执教的《找骆驼》。
《找骆驼》这个故事改编自阿拉伯民间故事。人物有两个:商人和老人。商人
走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
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老人的观察、分析、判断,对人很有启发,令人拍案叫绝。
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在叙述中
巧设悬念,引人人胜。文章开头并不急于讲明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特点的,而是讲老人十分详尽地描述骆驼的特征,激起读者往下读的欲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教学
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学习目标是: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回顾王老师的教学过程,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一、重视学生说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
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
他人。”说话是写话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
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这一课时中,我重点抓住老
人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之间这个因果关系来进行说话训练,通过运用关联词
“因为„„所以„„”进行说话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积累了语
言。
二、以“提示语”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感悟、体会、表达
《找骆驼》一文中写商人与老人的对话时有两处加了提示语:一是写商人见老人详细描述了骆驼的样,却又声称自己并不知道骆驼的下落后“愤愤地”指责他;二是写老人“不紧不慢地”回答商人的质问。虽然只有两处,却显出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点。教学时,我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研读两人的对话:“愤愤”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商人确实很生气?“不紧不慢”该怎么读?从老人“不紧不慢”的叙述中,你明白老人是怎么知道商人走失的骆驼的样儿了吗?通过课文具体语句的阅读感知,学生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态。在拓展训练中又加入课本剧表演,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加深对两个人物的印象,巩固课文理解。
三、重整合教学结束时,教师的小结:本单元的重点,就是要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本单元的习作也是以此为点。注重了单元的整合,将单元的训练点,重点融入于每一节课。
四、重朗读感悟
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小组内读,小组之间读,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但是,课堂教学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一、讲读与略读定位不准确
教学时,能抓住学习提示来导入文本的学习。但教学过程中,对略读课文的定位不准确,对文本做了过多的分析。如果我们追求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俱到,像这样的课文,我们只要找住两个大问题,⑴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⑵老人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教师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就好了。
二、朗读训练时间不充足。
老师在课堂上说得有点多,学生自己读得时间没得到保障。
三、小组建设不够健全,有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第四篇:找骆驼课文
16* 找骆驼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面走,就赶上去问:“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了吗?”
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您看见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样详细?”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至于骆驼究竟往哪儿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第五篇:找骆驼说课稿
《找骆驼》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找骆驼》。我的说课共分五个部分: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找骆驼》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情节是:一位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在路旁向一位老人打听,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仅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准确分析判断,指点商人找回。故事富有哲理,是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朗读训练的好教材。
2、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新课标》对三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如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感受文章的情感。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遇到事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理解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三、说教法、学法:
有人说过:“教无定法”。但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设计具有“弹性”的教学设计,以满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发展的需要。因此设计本课采用的教法如下: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以动画演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来创设情境辅助教学。
2、以读代讲法:读书是理解课文最好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引导想象,力求读出对课文的独特感悟。
学法:根据常规班级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采用以下学法:
1、努力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2、通过学生自由读、分角色读、对读等,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提出了,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处理教材。结合新课标和我班学生实际特点,我设计了五个部分:分别是谜语引入、初读课文、细读课文、归纳总结、拓展延伸。下面我一一地介绍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我先让学生猜谜语,“脊背突起像山峰,沙漠之舟能载重。风沙干旱都不怕,戈壁滩上逞英雄。”然后问:“谜底是什么?请同学们揭晓谜底。”学生们都激情很高,然后导入新课,简介骆驼。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学生自学。先出示自学要求:自由读课文,对长句、一下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初读课文。
第三部分:细读课文,理解问题。新课标强调,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读中受到感情的熏陶,从而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为了更好地解决本文的主要问题,我让学生先学习2---10自然段,这几段是商人与老人的对话,讲述了老人所知道的情况,理解难度并不大,因此我重在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读。首先,让学生用横线划出商人的话,用曲线划出老人的话,然后自己练读。重点读人物对话,要有感情地读。然后让三个学生分角色读,并让学生评,说说这些句子用什么语气读,才能体现当时商人和老人的心情,以及当时商人的想法,如此步步引导,把朗读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把 “读”和“说”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由点到面,加深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体会到文章的感情色彩。接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朗读。
如:老人说:“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儿跛?”(读出老人的语气)商人愤愤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么详细!”(读出气愤的感觉)根据老师的指点,再让学生男女对读、南北对读,使学生在读中体会商人的情感,从着急到高兴再到万分高兴,最后转喜为怒,并在读中体会老人的冷静沉着。
为了突破文章的重、难点——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我先让学生看一段骆驼特点的动画视频,然后把学生按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根据老师出示的问题: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让学生讨论,讨论后师生交流,完成表格。第四部分:归纳总结。文章最后一段仅一句话,告诉学生事情的结果。我先让学生齐读,再抓“果然”一词,追问:从“果然” 一词你知道了什么?(找到了骆驼)。之所以找到,是因为老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接着问:学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多角度的。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本单元的训练主题是: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后设计了这个内容——观察图片。第一幅图:(看到了酒杯和两个人脸的侧面),第二幅图:(看到了枯树枝和树上的10个人头),领着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让学生进行小练笔:观察中的发现。
五、说板书:好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依据本课的叙述线索,我设计了以下板书:
16、找骆驼
丢骆驼——找骆驼——找到骆驼
仔细观察 认真思考
本课教学我努力地体现“以读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精神,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将语文课上的知识、语言、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