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中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全册共12个主题单元,其中第七单元《集市和超市》为开放单元。这些主题有表现自然世界风貌的,如“色彩”“声音”“塞北江南”“鸟儿”和“奇妙的海底世界”;有反映儿童成长过程的,如“我们和我”“成长的经历”和“幻想和想像”;也有折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人类文化的,如“心中有祖国”“集市和超市”“通讯”和“过年”。全册共33篇主体课文,表现了大自然的瑰丽神奇,描绘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赞美了人类美好健康的情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追求理想,崇尚科学,为了实现理想而努力。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一系列与主体课文紧密配合的字、词、句、篇的练习,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喜爱,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使用,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2.通过自读课文的学习,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畅所欲言”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引导学生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学会倾听。
4.通过“笔下生花”习作栏目的学习,促进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5.通过“初显身手”的学习,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生活,有目的地收集资料;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的问题,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
第一单元:色彩
以“色彩”为主题,反映出大自然的丰富色彩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学生观察世界的兴趣,体会生活的美好。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感受世界的多彩。
2、识字写字。背诵课文,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3、围绕关于颜色的习作,学习如何扩展写作题材。
第二单元:声音
本单元意在通过学习,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培养倾听的意识和习惯,从中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声音,感受生活的美好,从寓言中学到做人的道理。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丰富多彩的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结合金钥匙指导朗读时根据内容把握声音和语气。
2、联系用联想和想象学习词语。积累象声词及有关声音的词语。
3、学句子,抄句子,仿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练习扩展习作思路,练习说什么写什么。
第三单元:祖国在我心中
本单元的课文,表现了热爱祖国的主题,教育学生把祖国放在心中。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爱国情感。
2、学习生字,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积累爱国名言及古诗。
3、通过语文天地中的畅所欲言和初显身手,培养检索、搜集资料的习惯。
4、学、抄句子,学习如何落笔。
第四单元:塞北江南
通过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感受祖国江山的雄伟、壮丽、多姿多彩。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认字、写字。学习用金钥匙中的方法查词典理解词语。
3、学习写简单的采访提纲,采访。学习课文的开头方法。
第五单元:我们和我
通过学习主体课文和阅读课文,懂得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即学习写身边发生的事,把事情写完整,写清楚。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懂得人与人应和谐相处,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2、识字写字,学习阅读注释帮助理解课文。积累关于互相关怀的成语及6组反义词。
3、学、抄句子,体会如何把话说完整。学习制定公约。
第六单元:鸟儿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激发爱鸟的情感,懂得珍惜并热爱鸟类。学习用学过的方法把事物描绘生动。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爱鸟之情,懂得热爱珍惜鸟类。
2、识字写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积累和鸟有关的成语。
3、学句子,独句子,学习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
第七单元: 集市与超市
本单元为开放单元,主题为“集市和超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经常发生在生活中的贸易行为;同时增长一些生活经验,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在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学习表达、学习交往,提高相应的语文能力。
教学要点
1、认字写字,结合实际了解并熟悉有关商品及贸易的知识。
2、通过学习与活动使学生懂得购物应有计划,有方法。
3、创设一定的情景,在情景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写作的能力。
第八单元:成长的经历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
2、识字写字。练习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
3、练习排列句子,练习记叙成长过程中的事情,把事情写明白,并学习通过交流修改习作。
第九单元:幻想和想像
本单元意在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学生发挥创造力,去追求美好的生活理想。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抒发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幻想和想象的热情。
2、认字写字,理解词语,积累带有“梦”“想”的成语。
3、读句子,仿句子。仿照课文创编,学写想象作文。
第十单元:奇妙的海底世界
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海底世界的迷人风景,激发学生探索大海的欲望。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激发探索大海的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会抓中心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如何围绕中心句展开叙述,进行说写练习。
2、认字写字,理解词语。积累并背诵关于海的古诗,了解有关海的词语。
3、学句子,抄句子。学习搜集资料,并展示。推荐阅读《海底两万里》
第十一单元:通讯
本单元从不同方面介绍了人类通讯的发展史和故事,体现了人类的智慧。意在使学生感受到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其勇于探索、不断追求的科学精神。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了解通信的发展史,体会马拉松运动的意义,了解电话的发明过程及互联网在人类工作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认字写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好句。
3、围绕畅所欲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叙述自己的经历。
第十二单元:过年
本单元内容反映了我国人民过年的节日习俗,表达了自古至今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思想感情。了解过年的各种习俗,感受民俗文化。
2、认字写字,理解词语,学习利用工具书理解古诗词语的方法,积累成语,背诵有关过年的古诗、对联等。
3、搜集资料,了解各国过年习俗,开阔视野。
4、习作练习写事,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整理学期习作。附:本学期习作
第1单元:观察一个地方,写写它的变化; 生活中哪些颜色有特殊的作用?
第2单元: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声音;听声音编故事。
第3单元:找一找家中的旧照片,写一写它的故事;续写《意大利的爱国少年》;
第4单元:根据你搜集、采访的资料写一写; 第5单元:一起讨论,制定公约,张贴出来;
第6单元:我熟悉的鸟;我见到的鸟;我养过的一只鸟;我想象中的鸟;
第7单元:记一次自己购物的经历 ;
第8单元:写一写在自己成长经历中最的一件事;
第9单元:你希望自己的房间什么样;小白兔的草帽;
第11单元:本单元的活动你喜欢哪一项?你是怎样做的?选一项,写一写;
第12单元:你家乡过年有什么习俗?春节时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你或你的
班级一年来发生了哪些大事?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5)》、《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做一片美的叶子》、习作
1、练习1
二、单元解读
本单元是由《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会查“无字词典”》、《古诗两首》和《做一片美的叶子》四篇课文,一篇习作,一个练习组成,纵观这单元的内容,会发现它们都呈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生活,《让我们荡起双桨》、《山行》流露出了对生活的赞美,《枫桥夜泊》、《学会查“无字词典”》、《做一片美的叶子》则是对生活的所思、所感和所得,每一篇课文都给学生呈现了一幅幅充满奥妙、美丽悠闲的生活情景。而习作也是要求写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产生的想法。意在用文字带领学生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创造生活。
另外,本单元既有儿童诗歌,亦有现代散文诗,更有我们熟悉的古诗,课文随处充满诗的韵味,语言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律美”。因此本单元还重视积累语言、诗文的诵读。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1.这是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时间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动人情景,通俗易懂,堪称“经典”。
2.全诗语言活泼流畅,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亲切感人。课文三个小节,每小节结构相似,每节末尾诗句“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三个小节如此反复,产生了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把诗歌的意境一层一层推进,让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因此,指导朗读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是本课的重点。
3.文中出现借代的手法:用“红领巾”借代少先队员,这是三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到的表现手法。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题目吸引人。什么是“无字词典”?如何查“无字词典”?本文正是让读者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走进课文,随着聪聪和爸爸一起去感受生活、触摸生活的。
2.聪聪和爸爸关于“骄阳似火”和“惊涛拍岸”的对话,实际上介绍了两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具体方法:一种是先提出词语(骄阳似火),后在生活中找出解释,一种是先感受生活中的现象(惊涛拍岸),再与词语对照。读懂对话的内容不难,但教学的着力点,不仅满足于此,更要小结出方法,引出结论:学习语文,不仅要从书本中学(有字词典),而且要从生活实践中(无字词典)学。
第三课《古诗两首》
1.相同点:这是两首传诵千古的名篇,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两首诗均以“秋”为主景,借景抒情。2.不同点:(1)《山行》中,杜牧心中是秋天之“爱”。《枫桥夜泊》中,诗人张继心中是“愁”。(2)《山行》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所组成的山林秋色图。《枫桥夜泊》前两句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江枫”给读者以秋意和离情羈思的暗示。后两句只写一件事:夜卧小舟听钟声。寂寥的夜晚,听觉分外敏锐,古寺传来的钟声使得夜显得更加幽深,而诗人内心种种复杂的感情也一起涌上心头,意蕴隽永。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1.这是金波先生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由“大树”和“叶子”想到人,想到人的生活。启迪人们学习叶子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创造美好的生活。
2.语言特色:色态美。文章的语言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幅深情款款的画面,如,比喻的美妙给人无穷想象:“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句式在整齐中富有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强:“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
3.这篇文章归入“生活”主题中,可以激发学生去“创造生活”。
三、新课标对本单元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会认、读、写本单元37个生字以及14个新词。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四、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能背诵有关的诗词和成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在具体的环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应的感情。4.学写作文。
5.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五、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儿歌等方法熟记生字。
2.本单元篇幅短小,文字精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大有裨益。3.先叙述具体事实,后引出结论或提示题旨是本单元的写作特点,六、教学建议
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
这首诗作为教材编出课本,主要因为旋律优美动听,语言清新自然。因此,本课应该把目标定位为:学习诗歌语言,品味形式之美,想象优美意境。为了达成此教学目标,不妨作以下考虑:
1、歌声引入。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在优美而亲切的旋律中,齐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谁写的?把作者及这首歌是影片《祖国花朵》中的插曲简单介绍了一下。接着出示课题,问,我们之前以歌词作课文的有《快乐的节日》、《歌唱二小放牛郎》,顺便可以巩固了旧知,并让零散的知识成系统,激发学生学习歌词的欲望。
2.朗读感悟。
朗读指导要贯穿教学始终,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进行,重在唤起情感体验,特别是注重学生在读中的个体感悟,因而应多让其自由朗读,少用齐读,也不要一味偏重朗读技巧。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实现语言的积累。诗歌应该从人物的活动、心情、景色的优美多方面来感受诗歌的意境。比如: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从词语入手,体会“荡起”“推开”“轻轻飘荡”“凉爽的风”等词感受少先队员的愉悦心情。“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等感受的优美景色。
3.追问质疑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但“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可以适时插入此歌的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教学资金,免除了我们的学杂费,我们在祖国的怀抱里幸福、健康成长。学习本文重在要让学生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同时也要他们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培养他们热爱给自己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 1.紧扣课题,启发思考。
首先,从课题入手设疑导入:“无字词典”指的是什么?怎么查“无字词典”?其次,在精读感悟环节引导学生领悟“有字词典”与“无字词典”的不同含义;最后,再回到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及其蕴含的道理:要学会留心观察,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言。2.读懂内容,领悟学法。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2至7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会查“无字词典”,掌握理解词语的重要方法。可以课后练习第4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书探究,以爸爸对“骄阳似火”、“惊涛拍岸”两个词语的解释为例,领悟“无字词典”的含义及查“无字词典”的方法。3.运用学法,形成技能。
(1)通过教学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掌握理解词语的两种方法,同时运用这两种方法理解“语重心长”这一词的意思。
(2)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适当拓展,补充一些词语,让学生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去理解词语,在实践中巩固学到的方法。
第三课:《古诗两首》 1.对《山行》的教学
一是诗画结合。教师可用简笔画辅助教学诗的前两句,充分利用插图理解诗的后两句。图文结合,让“石径斜”、“白云生处”、“枫林”和“红于二月花”的理解一目了然;二是用好经验。学生在公园、校园、小区等地方,看见过秋霜染红叶的景色,能从情感上与作者靠近。三是大胆想象,学古诗缺少想象是不行的,让一些画面在脑海里还原。四是美文诵读,在感动别人的同时去感动自己。
2.对《枫桥夜泊》的教学
一是给足时间,独立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一读,想一想,再说说诗中写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时不要设限,让学生放开了说,取长补短。二是问题引领,讨论交流。比如诗人的心情如何?姑苏城、寒山寺等。这时,把学生之间的差异作为最好的教学资源。
第四课《做一片美的叶子》
这是一篇美文,就该带着学生沿着文字铺成的路,领略一路的美景。紧扣“美”字,层层深入,亦行亦歌。
1.发现树、叶外在色态美。2.解读树、叶内在哲理美。3.品悟由树及人的情意之美。
七、教具、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八、课时分配
1.《让我们荡起双桨》2课时 2.《学会查“无字词典”》2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4.《做一片美的叶子》2课时 5.《习作1》2课时 6.《练习1》3课时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人教
版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建议: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主题单元开篇都设有“导语”用来点明本组的专题,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要点。导语的语言亲切自然,似一位长者引领孩子们步入美丽的知识殿堂。因此,在教学新一组课文前,让学生读导语:我们的生活象七彩的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树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长大,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读到这里,急着想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带领孩子们浏览整组课文。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5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槐乡的孩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本单元教学检测命题注重字词的训练,可通过以下类型检测:、选音节:“朝露”、“使劲”、“假的”、“仰望”等。
2、看拼音写词语:重点词“穿戴”、“玩耍”、“居然”、“蝴蝶”、“孔雀”、“顶峰”、“钓鱼”等。
3、辨字组词:同()
要()
瓣()
峰()
铜()
耍()
辫()]锋()
龙()
查()
拢()
察()
4、多音字:
jiǎ
huǎng
hǎo
假
晃
好
jià
huang
hào
5、选字填空。
戴
带
代
A、今天下午,老师()我们去参观文庙。
B、老师要求我们,穿()要整洁。
c、李小颖()表我们参加了美术小组。
查
察
A、要善于观()才能写好作文。
B、老师每天都检()我们的作业。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课文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板块,以“名人故事”这一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我不能失信》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四篇课文所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的、美好的品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即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做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教学目标:、认识19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3、了解名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不平凡。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2、感受高尔基对男孩的关怀爱护和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热爱求索的品质。
4、感受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
教学建议:
本册教材是中年级的起始阶段,尤其是第一、二组课文更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所以,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册教材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一下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深入了解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这两组乃至后面一两组课文的教学,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识字写字、词句训练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重要任务,但在不同年段要求应有所提升。
、继续重视识字写字教学:
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的识字、写字学习中;其次应突出难点,注意简洁;(如:第1、2、3、6、7课生字表)第三,到中年级不仅写字还要写词;(例:出示词语表)第四,随着学生识字、写字量的增加,字词的巩固成为一个重点,最主要的方法是多接触、多见面,特别是在阅读中多见面,根据中年级特点,还可以在小练笔和习作中,在具体的运用中来巩固。(如:《小摄影师》)
2、加强词、句训练:
词句训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理解和积累。在理解词句方面我们除了继续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外,更要重视引导抓住关键词句,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感悟做人之道。
(1)抓内容精彩之处,例: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在精彩之处边读边想,帮助深入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
(2)抓关键性的词语运用之处,例:
《奇怪的大石头》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哪一个字?然后抓住“孤零零”和“严严实实”等关键词语进行品读,理解石头之“奇”、石头之“巨”。
(3)抓课文留白之处,富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转换角色,在此基础上朗读,会越读越美妙。
3、与“学习伙伴”交朋友
培养阅读能力和习惯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内部或结尾处,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泡泡”的呈现方式插入了许多提示语,用来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有重点地深入感悟和思辨,以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和“学习伙伴”交朋友,逐步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果能引导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好学习伙伴,与学习伙伴交朋友,从小就养成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读一边勾画旁批等读书习惯,语文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学习伙伴”除了利于学生学习外,还利于教师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习伙伴的提示,选择备课上课的着力点,提高教学效益。
本单元教学检测命题在注重字词掌握应用的同时注重句子的理解应用,重点是字词的理解应用,句子的积累。可通过以下类型检测:
、看拼音写词语:“散步”、“胸脯”、“准备”、“著名”、“考试”、“旅游”等。
2、辨字组词:
郊()
诚()
底()
侧()
胶()
城()
低()
测()
悄()
坑()
推()
梢()
抗()
准()
3、多音字。
Lèi
juàn
cáng
累
卷
藏
Lěi
juǎn
zàng
4、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欢快————
()
()——————仔细————
()
5、我会补充。
聪明在于
,在于
。(列宁)
世上无难事。
(毛泽东)
书籍是。
(高尔基)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2)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
。”
(3)“
”男孩肯定的说。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专题,由4篇课文组成。导语中就提出了“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的要求,为语文园地中的习作提出了学习的准备。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表达了在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风筝》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秋天的雨》和略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美好的景色。
教学目标:、认识20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指定内容。
3、发现秋天的美丽,感受她的美好,并用手中的笔,描绘我们心中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学词、理解句子。
2、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建议:
本组教材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本单元的教学中,可围绕“美好的秋天”这一主题,把整个单元综合起来,设计“欣赏——感受——描绘”的教学活动:先结合学习《古诗两首》《秋天的雨》《听听,秋天的声音》,引导学生欣赏秋天的美丽;在朗读与欣赏中,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与创编活动:“秋天的雨,是(有)
”“秋天的雨把
给了
,”“听听,秋的声音,”“秋的声音,在
”等等;再结合学习《风筝》,开展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秋天的快乐;最后,结合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指导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秋天的古诗、词句,画秋天的景物,进行以秋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等语文实践活动。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那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声音,在孩子们心中产生不同于对其他季节的感受。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10课《风筝》的摘抄训练:“我要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还有11课《秋天的雨》的朗读背诵训练:“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倡导积累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新鲜语言材料,像10课的选做题、11课“学习伙伴”的提示语,都是这方面的引导。老师们一旦加强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就会发现很多引导机会,比如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可以引导积累表示颜色的词等等。
最后要精心组织语文实践活动,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本单元教学检测趋势:注重字词的训练,加强理解、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检测类型为:
、看拼音写词语。
“佳节”
“异乡”
“遍地”
“希望”
“拼命”
“磨坊”
“菠萝”
2、组词。
忆()
遍()
遥()
扬()
亿()
篇()
摇()
杨()
油()
斗()
良()
邮()
抖()
粮()
3、填恰当的词。
()的田野
()的秋风
()的菊花
()的柿子
甜甜地()
匆匆地()
认真地()
好奇地()
4、本单元学了两首诗,你最喜欢哪一首,默下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
5、我的丰富词语库。
(红)
火红、、、。
(蓝)
宝蓝、、、。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秋天的雨,是
;秋天的雨,有
;秋天的雨,藏着。
(2)秋天的声音,在,在,在,在。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我们所用的人教版教材采用的是“主题式”的单元编排方式。本册书共有八个单元,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自然”,其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两篇略读课文《山雨》和《索溪峪的“野”》,还有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对大自然的感受:《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带我们走进了一个童话般的草虫世界。离开想象世界,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我们感受到的是《索溪峪的“野”》那独特的景致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因此,让学生喜欢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就是本单元在人文内涵方面的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不仅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而且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细读课文我们会发现,除了主题相同,本组课文在表达上也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这一点在单元导读的第二部分和“回顾拓展”中交流平台都有提到,因此,“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是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同时也是本册的一个学习重点。
围绕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三方面的内容来落实读写训练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对课文表达特点的认识,积累诗句,阅读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等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是所有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我们才能确定“做什么”、“怎样做”。
所以,我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般先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
现在提倡“以学定教、以学论教”,构建“生本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发展与成长,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试着变“教学目标”为“学习目标”,站在学生的角度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分析一下第一单元应该达成的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组19个生字,理解“德高望重、津津乐道、意味深长”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字词)
2、继续练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
3、背诵、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语言积累。(积累)
4、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获得的独特感受,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阅读、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产生投身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热情,领悟到要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以上三个维度的目标只是为了表述的明白我们才进行了分述,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融合、互相渗透。
三、教学建议
(一)谈两篇精读课文的教学。
在谈之前我想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文本细读”的话题,因为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着教学设计,教师的思考影响着学生的思考,因此我们应注重文本细读,不可用教参解读代替自己的思考。文本细读有六种不同的姿态:做为赏者、做为作者、做为论者、做为编者、做为者、做为学习者。这其实可以看做是从六个不同的角度去读同一文本,每次进出各有所获,避免了对文本的片面解读
1、《山中访友》:
从内容方面来看: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把大自然中的景物当作具有鲜活生命的人来写。古桥、鸟儿、露珠、树木、山泉等这些景物对于作者来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是具有鲜活生命的可以和自己交流的朋友,作者不是在单纯地赏景,而是在用心灵与大自然中的朋友交流,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让我们的心也和作者一样沉醉在这心灵的对话之中。所以,“体会作者如何倾听大自然,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从写法方面来看:本文很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特别是想象的运用,非常出彩,如课文第四自然段中写到:“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我的头发长成树冠,我的胳膊变成树枝,我的血液变成树的汁 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新奇的想象马上就把读者的心牢牢抓住了,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一起体验变成树的感觉。此外,本文在描写联想和想象时还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大量运用第二人称,让读者读来倍感亲切。但是,这种“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 感受的方法”学生在欣赏文章时是不容易马上体会到的,因此,如何领悟本文的这种表达方法是学习的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对于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如何巧妙处理才能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呢?显然,琐碎、生硬的分析是一种相当糟糕的方法,我认为比较适用的方法是“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学生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带入文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之后,可以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摘抄,进 行语言积累。最后是“学习模仿,练笔实践”。在前面环节学习的基础上,可以趁热打铁出示课堂练笔,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并交流。如:(1)你躺在地上看过云吗?想象你幻化成云后的情形、感受,写一段话。(2)每到五一劳动节,月季公园总是姹紫嫣红。假设你就是月季公园里的一棵月季花,请你写写自己的见闻、感受。
加强言语实践是语文课改的两大方向之一,练笔的目的意在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在欣赏完文章语言、手法的妙处后学以致用,较好体现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的指导思想。
2、《草虫的村落》
同《山中访友》一样,《草虫的村落》描述的同样是一次在大自然中的游历。不同的是,《山中访友》中作者是直接在与大自然对话,而《草虫的村落》中作者则始终以观者的角度来讲述他的奇异之旅,我称之为“神游”。新奇的草虫世界深深吸引了每一个读这篇文章的 人,因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观察昆虫世界时的独特感受转变成了我们熟悉的人类世界、人类行为,让人倍感亲切。教学前,可以布置学生实地观察一种或几种昆虫,阅读有关昆虫的资料或文章,如法布尔的《昆虫记》,为后面的学文和小练笔做好准备。
教学时,我们一要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要引导学生品味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独特感受的句子,如“我看见在许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 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一定要引导学生调动脑海中的已有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体会,谈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本文课后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这个小练笔和口语习作一的第一个话题联系紧密,可以让学生参考它的提示,回顾、总结本课和《山中访友》的写法,练习运用“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二)谈两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一是内容上,理解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山雨》一文运用比喻的手法来书写自己的联想,把山雨的声与色描写到了极致。对于《山雨》一文的教学,我认为两个字即可——“读”“背”,哪怕把全文背下来都可以,在读与背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写法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索溪峪的“野”》善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自己对“野”的感受,特别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把索溪当作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来写,简直把“水野”写绝了,令人拍案称赞。《索溪峪的“野”》全文散发着大自然“野性”的气息,让人读来心灵有无拘无束的舒畅感,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返璞归真”是自然而然的。教学这一课,只需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即可,情况允许的话也可以鼓励学生选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1、山中访友
【文章内容简析】 :
《山中访友》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构 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生动展现大自然美景的散文。本单元主要内容为 “ 感 受自然 ”,学生要通过四篇文章的学习,感受作者描绘的自然美景,感受人
与自然亲密和谐的关系,从而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 “
山中的众朋友 ”—— 古
桥、树林、山泉 ……
经过作者动情的叙述,这些自然界的朋友们也仿佛走 到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使读者顿生身临其境之感。
【学情分析】 :
六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接触了一些散文,但对散文的特点还不能深入理 解。不过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可以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 的魅力,入情入境,理解作者表达的感情。
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通过阅读体验可以和作者产生一定的情
感共鸣。但是他们的阅历少、生活经验不丰富,无法更深层次的理解作者 的情感,揣摩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也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思路】 :
通过反复朗读,感知课文内容,整体把握整篇文章。朗读时,结合多 媒体创制情境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在情境中体验。从文眼(课题:山 中访友)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接起导读本文的线索:作者在 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 “ 我 “
和山里的 “ 朋友 ”
有着深
厚的感情?逐一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文章精彩的句段、词语。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对话。
结合学生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经验,让学生在自我生活找到 “ 文章 ” 的内
容,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人生哲理。
利用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珍视我们自然界的朋友 ? 引起学
生的反思,得出: “
我们应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31
回顾 ·
拓展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
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背诵、积累古诗词
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
学法:
总结反思法、自主探究法、情感积累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山中访友》
《山雨》和以前学过的
《桂林山水》
《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
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
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体会联想
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介
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二、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诗人以其独特的 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 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
⑴
学生自由吟诵。
⑵
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联想与想象。
⑴
己亥杂诗(龚自珍)
: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
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是一种
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 效力。
⑵
月夜(刘方平)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
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欢快的 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很微弱,但诗
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
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
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⑶
菊花(元稹)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
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没有
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 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
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诗。
三、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后记:
第五篇:小学三年级 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专题是 “ 灿烂的中华文化 ”。简短的 “ 导语 ” 点明专题之后,《孔子拜师》让学生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盘古开天地》,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创造天地的一些神奇想象。《赵州桥》,从建筑的层面,了解古代文化的灿烂和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 综合性学习提示 ”,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做好展示的准备。引导学生略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课文。最后,在 “ 语文园地 ” 的 “ 口语交际 ” 中,让学生交流在 “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传统文化,在 “习作 ” 中写自己活动中最想写的内容。“ 日积月累 ” 让学生借助生肖邮票,读背体现传统文化的十二生肖。在 “ 展示台 ” 中,引导学生用写春联、做风筝、办手抄报等形式,展示在 “ 综合性学习” 中了解到的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6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些关联词语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
3、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会认 2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12——14课时
《孔子拜师》2课时
《盘古开天地》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语文园地五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指导1课时
习作修改1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
语文基础知识1课时
17、孔子拜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二、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品行”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五、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六、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3.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1.分小组演一演。
2.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五)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六)课外实践
开展“闪光的金钥匙”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七)、总结课文:
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勤学好问、谦虚礼让、诲人不倦诲、弟子满天下,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佩服。从他们的身上,我们懂得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同学们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走进知识的海洋、文化的宝库。
九、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拜
孔子
师(老子)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18、盘古开天地
一、教学目标:
①认识“猛、缓”等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等13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③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神话故事,尤其是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①简介中国的神话故事。
②“我记忆中的神话故事”。选择一个自己印象最深的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
③揭题:18盘古开天地。
(二)初读感知
①识记生字。
a.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b.同座互相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②读通课文。
a.自由练读课文。
b.同座合作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③感知文意: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研读交流。
①学生自读课文,谈谈对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的印象,并说一说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②重点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读一读,想一想,你有什么新发现?
③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a.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人类的老祖宗给我们创造的宇宙的美丽样子。
b.让学生根据教学挂图介绍盘古创造的美丽宇宙。
c.选择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
(四)作业
练读课文。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①复习课文,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②复习生字词,开火车读生字、词语。
(二)指导写字
①学生自由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并思考怎样把字写好。教师重点指导。
②练习书写。写一遍生字,再抄一遍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③成果展示,师生评议。
(三)朗读回味
①展示读。看谁读得最有感情,读得最美。
②记忆读。看谁能记一些优美的词,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
(四)练习复述
①同座练说。
②指名在全班复述,然后评议。
(五)课后拓展
①、思考,提供思路:我想把手接在茂盛的花草树木上,这样就能摸摸盘古的汗毛。生写诗句(我想……)
②、将自己搜集到的神话故事展示给自己的小伙伴们看。
(六)、教师总结:
中华神话故事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和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去读一读。(七)、板书设计:
天
盘古 开 用自己的一切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地
19、赵州桥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隋朝”、“石匠”、“设计”、“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2、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3、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
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进行朗读训练。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新课,初识赵州桥。
谈话:请同学们看图上这座雄伟而美观的桥,谁知道它叫什么桥?在什么地方?有什么
特点?是谁设计建造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仔细看课文,用心记。教师读完后,请同学们不看课文,谈谈你知道了有关赵州桥的哪些知识,看谁记得既准确又多。
2.同学们谈谈自己记忆的内容。
3.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并做好笔记。(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①请同学们分节读课文,看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
②抽查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同学们不但能谈出字典上的释义,而且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拱形、栏板、雕刻”这几个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了解各自然段主要内容。1.轻声朗读课文,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2)赵州桥既非常雄伟,又十分坚固。
(3)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4)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四)朗读课文,质疑,解决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五)课堂练习。
1.抄写生字,并用生字组词。指导书写“毁”字。
2.读一读课后第一题,联系课文想一想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二、品读课文
1、课件展示赵州桥图片,说说赵州桥给你怎样的印象。
2、①紧扣主线,研读课文。
读课文,想一想,再填空:赵州桥是一座()的桥。
②交流汇报,结合课件,感悟课文。
a.历史悠久的桥。引导学生读一读文中的相关语句。
b.雄伟坚固的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中的语句或画赵州桥的结构示意图来加以说明。
c.非常美观的桥。引导学生用多种琖来感悟文字,可以读一读,演一演,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龙的其他形态。
③上下联系,整合课文。
选择赵州桥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两个特点,用“不但……而且……”连起来说一说。
④课件展示:赵州桥今日的风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⑤熟读成诵,内化课文。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三、总结课文
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干给我们留下了如此雄伟的建筑,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骄傲。同学们,你们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你们同样可以为后人留下你们创造的奇迹。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一、教学目标:
①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作者及内容。
②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感受八百年前的古都风貌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二、教学重点:
朗读全文,图文结合,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①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曾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画家、思想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北宋时期的大画家张择端。
教师板书课题: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齐读课题,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自主阅读,理解内容
①平时我们遇到问题都是怎样解决的?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到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②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按照阅读要求自学课文。
(三)全班交流,取长补短
①“我来告诉你!”
(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讲给同学听。)
②“我要请教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同学帮忙解决的?)
(四)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教师启发思考: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生自由读课文,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准备读给大家听。
③展示台: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引导从内容和表达两方面说)。
(五)课外作业
把近期了解到的我国传统文化整理一下,准备与同学交流。
(六)、课堂小结: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同学们努力学习,打开中华民族文化这座宝库去探索、追求吧!板书设计:
20、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
人物多
街市热闹
桥头趣景
……
辉煌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语文园地五 学习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日积月累
一、读读背背
1、观察书上的图片,都是什么?(邮票)你发现这些邮票有什么特点?(动物)
2、这些动物很有意思,你能观察出来吗?对,他们就是十二生肖。你知道,你的属相是什么吗?
3、你知道属相是怎么来的吗?(教师或学生讲解属相来历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人们说:“我们要选十二种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一年一种动物。”天下的动物有多少呀?怎么个选法呢?这样吧,定好一个日子,这一天,动物们来报名,就选先到的十二种动物为十二生肖。
猫和老鼠是邻居,又是好朋友,它们都想去报名。猫说:“咱们得一早起来去报名,可是我爱睡懒觉,怎么办呢?”老鼠说:“别着急,别着急,你尽管睡你的大觉,我一醒来,就去叫你,咱们一块儿去。”猫听了很高兴,说:“你真是我的好朋友,谢谢你了。”
到了报名那天早晨,老鼠早就醒来了,可是它光想到自己的事,把好朋友猫的事给忘了。就自己去报名了。
结果,老鼠被选上了。猫呢?猫因为睡懒觉,起床太迟了,等它赶到时,十二种动物已被选定了。
猫没有被选上,就生老鼠的气,怪老鼠没有叫它,从这以后,猫见了老鼠就要吃它,老鼠就只好拼命地逃。现在还是这样。
你知道哪十二生肖吗?
怎么让小小的老鼠排在第一名呢?这里也有个故事。
报名那天,老鼠起得很早,牛也起得很早。它们在路上碰到了。牛个头大,迈的步子也大,老鼠个头小,迈得步子也小,老鼠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才刚刚跟上牛。老鼠心里想:路还远着呢,我快跑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它脑子一动,想出个主意来,就对牛说:“牛哥哥,牛哥哥,我来给你唱个歌。”牛说:“好啊,你唱吧---咦,你怎么不唱呀?”老鼠说:“我在唱哩,你怎么没听见?哦,我的嗓们太细了,你没听见。这样吧,让我骑在你的脖子上,唱起歌来,你就听见了。”牛说:“行罗,行罗!”老鼠就沿着牛腿子一直爬上了牛脖子,让牛驮着它走,可舒服了。它摇头晃脑的,真的唱起歌来:
牛哥哥,牛哥哥,过小河,爬山坡,驾,驾,快点儿罗!
牛一听,乐了,撒开四条腿使劲跑,跑到报名的地方一看,谁也没来,高兴得昂昂地叫起来:“我是第一名,我是第一名!”牛还没吧话说完,老鼠从牛脖子上一蹦,蹦到地上,吱溜一蹿,蹿到牛前面去了。结果是老鼠得了第一名,牛得了第二名,所以,在十二生肖里,小小的老鼠给排在最前面了。后来,人们就按他们到的顺序,制定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并用它来给每一年命名。
4、读一读,看谁能记下来。
十二生肖与十二时辰是-一对应的。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也是如此一一对应。
中国的生肖邮票:1980年,我国发行了申猴邮票,这是第一轮生肖邮票中的第一枚。1981年发行的酉鸡邮票,1982年发行的戌狗邮票,1983年发行的亥猪邮票,1984年发行的子鼠邮票。我国从1992年开始发行第二轮生肖邮票。
二、读读认认
1、自己观察学习,用以前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学习,注意给它们区分和组词。
3、开火车组词认读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