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体育教学叙事
小学体育教学叙事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像在监狱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4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第二篇:小学体育教学叙事
小学体育“放羊课”的教学叙事
针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
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4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其实“放羊课”是特别难上的课。所谓“放羊”,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象这类课我不敢上,一来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二来学校的环境有些不允许,一堂体育课,操场上有三四班算少了,经常六七个班在场地上。这儿跑去撞到人,那儿投球砸到人了,更别说其它项目。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等。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
第三篇:体育教学叙事
体育教学叙事
教师是体育教学中的组织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决定着体育课程的教学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教,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才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欢迎;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所以教师应从学生的“懂、会、悦”方面下功夫,去深刻钻研这三个层面的关系及其内涵。
一、教懂
关于教懂,体育教学在这个方面可以说“先天不足”。因为运动训练中要训练好一名运动员是不需要让他懂得很多道理的,这和作为体育教育的教学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当体育成为教育时,是让学生又懂又会,懂后去练,练中加深理解,这不单是教学效果的要求,更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教育目标的指向不仅是现在,也指向将来。运动体验、体能、技能的持久性都不会很长,效益最长久的是人对道理、原理的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懂得:
1、技能的原理与方法
懂得了技术的原理与方法,新的技能、体能、体验还会出现。因此技术教学应该让学生明白道理和原理。但过去我们对这方面的开发不够,所以教法的研究就不够。如俯卧撑学生都会做,但却不知如何用它锻炼身体,何时手撑在桌子上做,何时把脚放在桌子上做,何时不用桌子做等,这就是典型的“只会不懂”。
2、体育锻炼的意义及科学锻炼的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即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他们身心协调发展,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地进行锻炼。其次,我们的学校体育,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还应让学生懂得科学锻炼的方法。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特征科学的选择运动项目、运动方法进行科学的锻炼。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这也就是我们教学中常常说的对学生不但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的道理。
二、教会
关于教会,现在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如现在许多学生能把一些篮球的动作做得很漂亮,但一进入比赛就不行了。不能叫会做,这里有对什么叫会和应该会什么的理解有所不同,因此,教法也就不同,笔者认为,教会应为:
1、选择学习对象
中学阶段,随着神经系统机能的不断完善,兴奋与抑制过程的逐步均衡,学生的认识也由感性认识逐步向理性认识发展。表现在感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使感知向思维的过渡更加顺利。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在人脑中的反映。中学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我们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会选择学习对象。比如说在体育教学中,有些运动项目的练习效果有相同之处,那学生选择哪一种更适合自己呢?俯卧撑和引体向上都具有增强上肢力量的效果,但很明显选择引体向上能更好的达到练习效果。还有些项目,难度大危险性也大不适合自己这个年龄段的练习,那我们就不应该选择该项目来练习。如跳高中背跃式跳高和跨越式跳高,跨越式跳高适合小学初中阶段。背跃式跳高适宜高中和大学阶段。这就要求学生会正确选择学习对象。
2、体育与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通过各种体育途径,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学会体育运动中所要掌握的基本技术、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卫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体育保健、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等能力。
三、教悦
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注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要让全体学生以愉悦、轻松的精神状态投入体育教学活动,并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例如:在学习鱼跃式前翻时,我们不妨叫两个同学拿着一个呼啦圈站在垫子两侧,叫同学们都从呼啦圈内进行鱼跃前滚翻。刚开始时,呼啦圈离垫子应低一点,随着练习的熟练程度和掌握的技能技术呼啦圈应逐渐增高,通过这种教学手段能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些是比较枯燥单调的教材,如50米跑这些项目也只有少数人能跑到前面,而多数人就感到无动于衷。在教学中采用距离跑的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站在各自的起线上起跑。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愉悦性。
第四篇:体育教学叙事
后进生的转化
体育课上,大家都在认真地练习着,只见体型较胖、无精打采的某同学一直站在操场旁边看着同学们练习,不用问就知道她会说“老师我不舒服……”我已经习惯了她的语调、表情,只能无奈地笑一笑。课后,我反思:难道她初中三年都要这样一直旁观下去吗?难道我就没有责任吗?难道我就不能让她参与进来吗?
通过反思,我认为某同学不爱运动,教师是有责任的。
1、“体育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由于身体较胖,导致体育成绩较差,在集体运动中,“体育后进生”适应性较差,有时举止失措,不能充分的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往往遇难而退,不愿尝试。“体育后进生”有自卑、逆反、封闭等不同类型的心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中,对教师和同学们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意志薄弱。
2、教师的放任。长期以来,某同学请假时,只要说“身体不适”,教师就没有过多的追问和进行过多的沟通,不了解正在原因,最终导致这名身体较肥胖、身体素质差的某同学成为“旁观者”。
3、教师未充分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只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未考虑个别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没有使他们的能力、潜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一天课后我留下了某同学,我说:“你每次课都能准时到,并和同学们一起做准备活动,这些你都表现得很好!”这时我看到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并接着说:“这说明你从内心还是很喜欢上体育课,对吧?”她点了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呢?”她说:“老师,我……”我看着她,并用眼神鼓励她继续说,“其实我在课后,自己一个人练过,但是我做不到,动作也很丑,如果我在上课时做,同学们肯定会笑话我的”我对她自己私下的练习感到惊讶并感动,她是想做的,而且想做好,想在同学们面前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我肯定和表扬了她课后练习。在以后的上课中我给她降低练习目标,时时鼓励她,她在一点点的进步。最后在初三的体育考试中,立定跳远成绩由148变为180,坐位体前屈成绩由5厘米增加到20厘米。她不在是“体育后进生”了!
教师应该有培养“体育后进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体育品德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协调发展,经常去关心他们。对他们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进行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得机会,经常给予他们鼓励,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化“体育后进生”
第五篇:小学体育教育叙事
小学体育教育叙事
站前区光明学校 郑洪辉
小学低年级学生,动作要领到底要不要讲得那么细,课中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没有必要?因为我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了动作要领之后,动作相反不协调了,变形的动作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不利的。在课堂组织上,该充分地放手,还是要收?
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记得在一次教师培训中,教研员说,只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充分活动,全身心的投入就是一堂好课。认为上体育课没有必要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慢跑。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及想法,不能让学生觉得上操场好象上刑场一样。提出了现在的体育教学有些教师还是以竞技项目为主,以增强体质为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与现代思想要求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健体,要重视培养独立从事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于是我们有些教师由此认为体育教学要实现多项转变:由“重视学会”转变为“重视会学”;由“重视体育技能学习”转变为“重视体育能力的培养”;由“重视技能掌握”转变为“重视情感体验”。于是在教学中就出现了“自定目标、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名目繁多的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只要课堂上学生始终是在欢笑中度过就是成功的好课。就说我们学校这次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来说,两堂体育课内容设计都合乎学生的兴趣,但是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运动技能荡然无存,教师和学生轻轻松松在欢笑中下了课。试问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了吗?学生的体能得到锻炼了吗?
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的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总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我们是不是真要天天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象我们学校几乎每个班都有30多人,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兴趣不相同,更何况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赛跑、投掷等等。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在其他老师的眼里认为这堂太随意。象这类课我不敢上,让人看了似乎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