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

时间:2019-05-15 02:52: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

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运用的说明顺序。2.品味典雅且富有韵味的语言特点。【授课类型】 略读课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了解《清明上河图》这幅绘画作品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毛宁的《梦回繁华》,共同了解我国的国宝级画作——《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梦回繁华》)

二、检测预习

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抓住其中的关键语句,梳理各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共五段,第一段交代了《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第二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这幅作品背后的社会内涵;第三段从整体上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第四段具体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第五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绘画技巧及其历史价值。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总)第二部分(2~5):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这幅作品背后的社会内涵、画作具体描绘的内容及特点、画作的绘画技巧及历史价值。(分)2.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

明确:主要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采用逻辑顺序。(由概括到具体)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把《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点写了出来。3.熟读课文,品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的运用很有特点,作者注重遣词造句,且使用大量的四字短语,这使得文章语言概括力强且典雅富有韵味。

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运用概括力极强的四字短语,写出了《清明上河图》中汴京近郊的风景特点,使文章内容典雅而富有韵味。

4.总结收获。

明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能力。

四、布置作业

收集《清明上河图》的相关资料,上课时讲给大家听。【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总领全文,引出说明对象(2)作者简介及作品社会内涵第二部分(2~5)(3~4)画作具体内容(5)绘画技巧及画作历史价值梦回繁华总——分(逻辑顺序)

第二篇: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练习

20* 梦回繁华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文章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艺术珍品的全貌,揭示了其巨大的历史价值。

2.难点攻克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结合文中对张择端的介绍,说说作者如此评价的原因。

提示:张择端有着丰厚的文化积累和娴熟的创作技巧,再加上他将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因此能逼真生动地描画出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作者如此评价,是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3.考点链接

说明顺序

【类别】

(1)时间顺序: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常采用这种顺序。(2)空间顺序:按照空间方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常采用这种顺序。把握空间顺序,重点要注意一些标志方位的名词或标志游览顺序的动词。(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

【方法指导】

(1)明确说明对象。一般事物说明文多采用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逻辑顺序。(2)寻找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明朝代、季节、早晚等标志性词语;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为什么”“原来”“因此”等。(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一篇说明文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汴梁(biàn)

擅长(shàn)

簇拥(cù)

遒劲(qiú)....酒肆(sì)枢纽(shū)街巷(xiànɡ)chà(岔)道 ...cáo(漕)运 考dìng(订)宏chǎnɡ(敞)2.文学常识填空。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朝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稀世奇珍,画之瑰宝。【基础提升】

3.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绢本(juān)田畴(chóu)瀚林(hàn)

摩肩接踵(zhǒnɡ)....B.遒劲(jìn)摄取(shè)桅竿(gān)舳舻相接(zhú)....C.衣冠(guān)冗杂(rǒnɡ)题跋(bá)春寒料峭(qiào)....D.沉檀(tán)纤夫(xiān)无瑕(xiá)络绎不绝(yì)....(解析:A.“绢”应读作“juàn”,“瀚”应写作“翰”;B.“劲”应读作“jìng”,“竿”应写作“杆”;D.“纤”应读作“qiàn”,“瑕”应写作“暇”。)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已是3月份,太行山深处依旧春寒料峭,夜里尤其寒冷难耐。....B.经过长途跋涉,这一队徒步旅行者终于到达山顶。....C.雪后早晨的街心公园,几个老人一起慢悠悠地散步,摩肩接踵,惬意安详。....D.东湖的元宵节灯会热闹极了,游人络绎不绝。....

(解析:C.“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该句语境是表示人很少,用这个成语不恰当。)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的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解析:A.语义矛盾,“突然”与“渐渐地”删去其一;B项成分残缺,去掉“由于”或“使”;C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班里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拔尖”。)6.下列句中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B.“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解析:D.“举例子”应为“引资料”。)02 拓展阅读

不拘一格的宋代便服

王志艳

①与礼服相对,便服是帝王百姓及士庶百姓平常所穿的衣服。宋代主张衣着要简洁朴素,不提倡华丽奢侈,服装日趋世俗化。

②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是极其生动的北宋民俗写照,从画面上可以看到北宋都城汴梁城中的各色人物服饰。总体来讲,男子的衣着依然不外乎“长袍帮”与“短衫帮”两大类。官吏、商贾、文人和富庶的市民都穿交领长袍或圆领衫,头戴巾子,下身穿长裤,足登靴、履。遗憾的是,由于色彩和花纹无法表示出来,这些衣衫显得式样变化不大。

③但从宋代的纺织技术上看,当时的丝绸色彩和纹样是十分丰富的。宋代世俗社会中仍不乏追求华丽衣衫的人。《水浒传》中描写柴进的衣着时,说他“身穿一领紫绣团胸花袍,足穿一双金线抹绿皂朝靴”。可见当时人们虽然趋向简朴,但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清明上河图》中众多人物的服装,该也是五颜六色、缤纷竞呈的了。

④相比之下,穿着短衫的各种劳动者就随便得多。这里有农民、船家、商贩、挑夫等,大多是上身穿..一件短短的襦衫。下身穿裤子,头戴巾子,脚穿草鞋。上衣长短不一,长的可及膝下,短的仅到后腰。这些短衣的衣袖以及短裤的裤腿都比较细窄,便于劳作。很多劳动者,挽起袖子,有的人上身只穿一件对襟半臂。更有趣的是一些挑夫身穿由前后两个衣片连成的两当式布背心,这种背心直至今日还可以在北方的农村中见到。这些劳动者的装束在当时颇具代表性。

⑤宋代是封建士大夫文化最发达的时期。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封建文人阶层。在他们中,普遍存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从北宋开始盛行的山水花鸟画中,显示出一种散淡清雅、和平闲逸的艺术气氛,充分体现出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审美情趣。与这种情趣相协调,宋代文人特别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朱熹给自己设计过一套家常衣服:上衣是直领对襟的传统短襦,下摆至膝;下身为黄色的裙裳,腰间束一条镶着黑边的白绢;足登方履。这身便服更多地保存了古代汉族衣裳的特点,简单典雅,很适合士大夫们既好古又追求闲逸的心理。

⑥当时士大夫阶层还爱穿宽大的长袍。它也叫道袍,或者直裰、直缝,这是由于它的背面分为左右两片,中间一道直线缝合。直裰多用素纱、素绢、麻布及棉布等衣料制作,颜色以黑、白为主,这是宋代官方规定百姓平民可以使用的服色。除去市民文人之外,僧侣也经常穿直裰。所以后来黑色的直裰变成了僧袍,和尚们日常穿用。

(选自《中国服饰:异彩纷呈的华夏衣冠》,有改动)

7.从《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画面看,宋代男子的衣着一般分为哪两类? 长袍帮和短衫帮。

8.文章第③段写《水浒传》中柴进的衣着有什么作用?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直观地说明了部分宋人对服饰的质料、颜色、纹饰还是很注重的,从而说明了宋代世俗社会仍不乏追求华丽衣衫的人,同时也体现了宋代便服的不拘一格。

9.简要赏析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大多”一词的表达效果。

“大多”是“大部分”的意思,表限制,说明宋代劳动者大部分是这样打扮的,也有少数人不是这样打扮的。“大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阅读全文,说说宋代主张衣着要简单朴素的原因有哪些。

劳动者是为了便于劳作;宋代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着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们喜欢穿宽松朴素的便装。

03 综合性学习

某班以“保护文化遗产”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1.下图是“中国文化遗产”图标,请说明该图标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示例】该图标整体呈圆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面的圆环部分包含“中国文化遗产”的中文及英文书写。里面的圆中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变成的火球飞行,暗含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突出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12.请你针对中国文化遗产提一条保护建议。

【示例】加大在学校的重视程度,使学生从小开始学习中国文化;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全民参与保护中国文化遗产。

第三篇:20《梦回繁华》教学实录

《20 梦回繁华》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播放歌曲《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历来为后人所景仰。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看看大家眼中的宋朝东京汴梁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二、教师借助多媒体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及创作背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检查预习1 让学生读一读字音

拓(tuò)展

跋(bá)灭绢(juān)本

田畴(chóu)春寒料峭(qiào)

擅(shàn)长

无暇(xiá)宏(hóng)敞

酒肆(sì)让学生记一记词义 拓展:开拓扩展。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覆灭:全部被消灭。

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四、师生一起分析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 清说明顺序

老师提问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共同回答: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老师提问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共同回答: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老师提问3:课 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学生甲回答: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学生乙回答: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学生丙回答: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目标导学三:揣 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

老师提问4:品读课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共同回答: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 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老师提问5: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

学生共同回答: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讨论:课 文使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生丁共同:“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这是列数字。

学生戊:“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这是打比方。

学生己:“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打比方,六、再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老师提问:学生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共同找出:暇一顾、街道纵横、房屋林立、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无所不备等四字短语,体会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节奏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说明文《梦回繁华》,相信大家对《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对宋代的繁华也有所了解。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也应该尝试创作美。

八、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第20课》“拓展提升”之前的所有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说明顺序——开卷 ↓ 中段 ↓ 后段 井然有序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典雅、生动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

十、教学反思

优势 :《梦回繁华》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了解《清明上河图》是怎样的一件艺术作品,二是弄清作者是 怎样来说明的。这两个任务,我认为第二个是重点,所以教学侧重于第二个,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注意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疑难问题稍作点拨,教学效果较好。

劣势: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文体常识和答题格式较多,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理解和消化,一时之间难以掌握。

第四篇:20《梦回繁华》(教师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师案

主备:

班级 姓名

审核:

家长签名

日期

第20课

《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2.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学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学生回答)对,《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第 1 页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biàn)

翰林(hàn)簇拥(cù)

题跋(bá)

田畴(chóu)漕运(c áo)摄取(shè)

绢本(juàn)料峭(qiào)络绎不绝(yì)摩肩接踵(zhǒng)

沉檀(tán)

舳舻(zhú lú)

遒劲(qiú)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工:善于,擅长。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遒劲:雄健有力。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3.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介绍这 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第 2 页

→课文可分为三层:

1.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课题——梦回繁华 3.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

2.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的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①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虹桥,略写了其他内容。

②详写画作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内容是画作的核心;详写它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能突出《清明上河图》的价值和历史地位……这样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文章中心和重点明确突出,使读者很容易就学到知识,了解事物。

步骤三 文本精读 理清顺序

细读课文,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①就全文而言,使用了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②第四段重点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既使用了从右至左的画面空间顺序又使用了由次到主,由主到次 的逻辑顺序。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1.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清明上河图的? ①.先介绍宋朝城市经济的繁华

②.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③.最后详写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华 2.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义?

①.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文明的灿烂,希望我们的下一代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②.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③.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 第 3 页

进性的遗憾。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探究之处,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谏劝宁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课外可以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第 4 页

第五篇:梦回繁华教案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12月5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二、文本链接 1.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四、课文精读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3.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五、板书

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①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②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梦特征③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回④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繁⑤写实性很强华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语言特点 准确 生动作者情感 赞叹 自豪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梦回繁华》名师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主备课人: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词句,理解文章重要词句的含义。 2.梳理出文章介绍的《清明上河图》的知识,体会文艺性说明文的知识性特点。同时通过......

    《梦回繁华》名师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一)教学建议 1. 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阅读结合起来。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去查阅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观赏画作,了解图画内容,阅读相关介绍,......

    最新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高中精品教案试卷 20 梦回繁华 1.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 ) A.汴梁(biàn) 拓(bá) ..展(tuò) 题跋.B.擅长(shàn) 跋涉(bá) 竹篙(gāo) ...C.檀(tán) 田畴(chóu) 冗长(chén)......

    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

    20 《梦回繁华》公开课 政和二中 许文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

    部编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消息二则 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3.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课前预习: 1.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2.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备课资料

    第五单元 第20课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的作者是毛宁,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课文有改动。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名的作品之一......

    梦回繁华 八上 教案5篇

    《梦回繁华》教案 备课组:初二年级语文组 执笔:赵艳菊 备课时间:2017.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 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