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20:45: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公开课

政和二中

许文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课前准备

《清明上河图》图片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中国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 板书课题 20、《梦回繁华》

二、预习检查:生字词注音、解释

三、文本链接

1.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四、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快速浏览课文,快速把握课文每段内容。

3、划分课文段落层次并归纳段意。

五、、课文精读

(一)、第1自然段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

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二)、精读课文第3、4、5自然段,回答一下问题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归纳)

2、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绘《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你是根据

什么做出判断?

3、第3、4、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内容?按什么顺序说明?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6、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请你认真读一读找一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2、.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3.第3、4、5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列数字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打比方: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3)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打比方:把“拱桥”比作“飞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状和气势。

(4)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摹状貌: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

(5)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举例子:列举“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等例子,形象具体的说明《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刻画十分真实的特点

(6)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得“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

引资料:引用《东京梦华录》所记内容,说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4、.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人物 :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景物:疏林薄雾(自然景物)农舍田畴(人文景观)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5、.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1)艺术价值: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2)史学价值: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期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形象资料。

五、语言特点

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来介绍《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请你认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内容凝练丰富,形式工整,节奏鲜明,是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六、板书总结

①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②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梦特征③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回④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繁⑤写实性很强华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语言特点 准确 生动作者情感 赞叹 自豪

七、教学反思

在《梦回繁华》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再在文中找出说明《清明上河图》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探究文章如何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4段中能标识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出乎意料的是部分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再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段的说明顺序。再指导学生选段朗诵,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效果好。

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

第二篇: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公开课

政和二中

许文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过程与方法

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价值,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

2.了解《清明上河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高超的艺术水平和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清明上河图》的特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按总分总的方式,运用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方法。

教学方法

圈点勾画法 合作探究法 点拨法

课前准备

《清明上河图》图片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二、文本链接

1.张择端简介

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

《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主要特征是什么?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它的? 从三个方面介绍:(1)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作画时间。(2)介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3)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

四、课文精读

1.文章开头写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写到了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写到了绘画题材的拓展。写这些,即紧扣文题,又自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2.《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北宋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3.第3段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把《清明上河图》比喻为“一部乐章”,把画面开卷处比喻为慢板、柔板,把画面中段比喻为快板、紧板,把后段比喻为尾声,形象生动地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引出下文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说明。

4.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作者按什么说明顺序进行介绍的? 文章有提示语: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由此可见作者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

5.画面开卷处汴京近郊风光描绘了哪些景象?按什么顺序说明? 疏林薄雾中赶集的乡人,岔道上踏青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的行旅。按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说明。

6.在说明画面中段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时,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①举例子。以“巨大的漕船”“宏敞的拱桥”“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三个事物为例,具体生动地说明了画面中段的景象。

②打比方。说明“宏敞的拱桥”时,说它“结构精美,宛如飞虹”,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形态和气势。

③摹状貌。对“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的漕船”的细节描绘,形象地再现了画面内容,使读者如同看见了画作一般。

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介绍了画面的内容,突出了画面的特点,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7.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价值?(1)艺术价值: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2)史学价值: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为12世纪中期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重要的形象资料。

五、写作特点

(1)抓住特征介绍事物。本文介绍的是一幅画作,作者紧扣《清明上河图》的特征“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活,写实性很强”进行说明。

(2)语言准确,说明生动。文中有准确的说明,如“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准确地介绍了画的材质、画的大小。有生动的说明,“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生动地描述了画面的内容,让读者似乎看到了画图,突出了《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六、板书总结

①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②内容庞大,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梦特征③段落清晰,结构严谨回④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 繁⑤写实性很强华说明方法 举例子 打比方语言特点 准确 生动作者情感 赞叹 自豪

七、教学反思

在《梦回繁华》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先创设情景导入,再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再在文中找出说明《清明上河图》特征的句子,然后仔细阅读课文,探究文章如何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我想:学生如果能够找出这些句子,肯定就能理解说明的特征和说明的顺序。于是,我引导学生找出4段中能标识文章结构层次的词语,出乎意料的是部分学生一下子就找出来了,真让我为之一振。再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了本段的说明顺序。再指导学生选段朗诵,充分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教学效果好。说明对象 《清明上河图》

第三篇:梦回繁华 八上 教案

《梦回繁华》教案

备课组:初二年级语文组 执笔:赵艳菊 备课时间:2017.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4、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华,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2.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扫清字词障碍。

2、阅读文章,理清说明顺序。教学重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学环节:

一、德育专题:

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提高的必然结果。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 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 书。这幅图到底画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梦回繁华》来了解这幅名画。(板书:‚梦回繁华‛)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积累字词。(2)梳理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分享作者的资料,圈画文中生字词。(2)、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1).A、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

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B、字词正音: 汴梁(biàn)题跋(bá)绢本(juàn)翰林(hàn)田畴(chóu)料峭(qiào)

簇拥(cù)漕运(c áo)舳舻(zhú lú)沉檀(tán)摄取(shâ)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

词语补释: 工:善于,擅长。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2)、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介绍这了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出示检测题:

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整体梳理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并扫除了字词的障碍。

12、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读读,写写。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课后反思:《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探究之处,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谏劝宁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课外可以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梦回繁华》(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深入理解课文,理清顺序。

二、品味语言,感受魅力。教学重难点:

1、弄清课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品味语言,感受课文典雅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教学方法:

7·12模式。(教师引导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教学环节:

一、德育专题: 四个‚伟大‛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凸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我们要按照推进伟大工程要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突出党的建设对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进一步丰富党建的内涵与路径。

二、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对该课词语的掌握情况。

2、明确目标

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理清顺序。(2)、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二、合作探究

3、布置任务

出示小组讨论任务要求:

(1)、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课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

4、小组探究

组长分工,按任务要求小组讨论。

三、释义解惑

5、(教师)检查指导。

6、(师生)释疑解惑。

四、梳理归纳

7、(师生共同)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

(1)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 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 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补充说明: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2)、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五、讨论巩固

8、小组讨论(根据其他同学整理归纳的板书,查漏补缺)

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六、目标检测

9、目标检测(检测学生完成目标的情况)

出示检测题: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

10、讲解点评

教师对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讲解点评。

七、总结评价

11、课堂小结: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12、布置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说明顺序—开卷

中段

后段井然有序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

典雅、生动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

课后反思:设想:《梦回繁华》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教学这样的文章,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了解《清明上河图》是怎样的一件艺术作品,二是弄清作者是 怎样来说明的。这两个任务,我认为第二个是重点,所以教学侧重于第二个,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疑难问题稍作点拨,教学效果较好。本课涉及的说明方法较多,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理解和消化。

第四篇:20《梦回繁华》教学实录

《20 梦回繁华》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教学难点: 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清明上河图》。播放歌曲《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的国宝级文物,历来为后人所景仰。今天,我们就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宋代社会,看看大家眼中的宋朝东京汴梁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二、教师借助多媒体介绍《清明上河图》作者及创作背景: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0年-1126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画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5.5厘米,长525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状况,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三、检查预习1 让学生读一读字音

拓(tuò)展

跋(bá)灭绢(juān)本

田畴(chóu)春寒料峭(qiào)

擅(shàn)长

无暇(xiá)宏(hóng)敞

酒肆(sì)让学生记一记词义 拓展:开拓扩展。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覆灭:全部被消灭。

绢本:绘在绢、绫等丝织物上的字画。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的僵局或困境,无暇顾及其他人或事。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料峭:微寒。形容初春出现的寒冷天气。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枢纽:事物的关键;事物相互联系的中心环节。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四、师生一起分析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理 清说明顺序

老师提问1:默读课文,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共同回答:第一自然段介绍唐宋画家题材的变化,引出说明对象——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第二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的生平及《清明上河图》的作画时间、背景。第三自然段总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类别、大小及内容。第四自然段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画面的内容。第五自然段介绍《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老师提问2: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共同回答:本文主要使用了逻辑顺序,第四自然段使用了空间顺序,这样写,由表及里,条理清楚,结构严谨。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老师提问3:课 文都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学生甲回答:列数字:“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

学生乙回答:打比方:“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

学生丙回答:引资料:“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目标导学三:揣 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

老师提问4:品读课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共同回答: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语,如“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车水马龙,热闹非凡”“街 道纵横,房屋林立”“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这些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老师提问5:读了课文,你想对张择端说些什么?

学生共同回答:设题意图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五、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讨论:课 文使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学生丁共同:“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使用准确的数字,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大小。这是列数字。

学生戊:“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 声,留下无尽的回味。”把《清明上河图》比作“一部乐章”,说明它宏大、优美而富有变化的特点。这是打比方。

学生己:“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引用《东京梦华录》,准确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增强了说明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打比方,六、再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

老师提问:学生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学生共同找出:暇一顾、街道纵横、房屋林立、一应俱全、应有尽有、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无所不备等四字短语,体会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节奏强。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说明文《梦回繁华》,相信大家对《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对宋代的繁华也有所了解。我们在生活中不仅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也应该尝试创作美。

八、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第20课》“拓展提升”之前的所有练习题。

九、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

梦回繁华说明顺序——开卷 ↓ 中段 ↓ 后段 井然有序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典雅、生动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

十、教学反思

优势 :《梦回繁华》的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我认为这篇文章有两个基本任务:一是了解《清明上河图》是怎样的一件艺术作品,二是弄清作者是 怎样来说明的。这两个任务,我认为第二个是重点,所以教学侧重于第二个,以此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我注意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放手让学生自学,合作探究,疑难问题稍作点拨,教学效果较好。

劣势:学生初次接触说明文,关于说明文的文体常识和答题格式较多,学生需要长时间的理解和消化,一时之间难以掌握。

第五篇:《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梦回繁华》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特点,领略这一国宝级画作的美,培养我们鉴赏,审美能力。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三、四。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 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学生回答)对,《清明上河图》它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梦回繁华》。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汴梁(biàn)

题跋(bá)

绢本(juàn)翰林(hàn)田畴(chóu)料峭(qiào)簇拥(cù)漕运(c áo)舳舻(zhú lú)沉檀(tán)摄取(shè)遒劲(qiú)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yì)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工:善于,擅长。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田畴:田地,田野。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微寒。

/ 4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遒劲:雄健有力。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踵,脚后跟。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3.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交流点拨】介绍这 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交流点拨】①我了解到了北宋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步骤三 文本精读 理清顺序

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 4 【交流点拨】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 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 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 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步骤四 品味语言 感受魅力

再次浏览课文,看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本文的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典雅生动。比如: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此句属于平实说明,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介绍了画卷的纵横。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留下无尽的回味。”——此句语言典雅生动,采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画卷比作乐章,形象地表明了画卷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③“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文中有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 使 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 清明上河图》还有很多探究之处,例如,有学者认为这幅画有揭示社会问题,谏劝宁徽宗之意,表现了画家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课外可以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 4 【附:板书设计】

梦回繁华说明顺序——开卷

中段

后段井然有序

说明语言:——平实、准确、典雅、生动

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

/ 4

下载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新编人教版八上语文20《梦回繁华》教案教学设计[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20《梦回繁华 》

    20 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条理分明,细腻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写法。 3.揣摩本文说明语言的......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

    20梦回繁华【教材分析】本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 这一画作 ,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梦回繁华》的教学设计[共五篇]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汴州-----《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华师附中新世界学校 张永良【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说明顺序,概括课文内容。2.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艺术创造力和杰出才......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翟金春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 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地......

    2018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0梦回繁华练习

    20* 梦回繁华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文章通过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间、内容及艺术特点的描述,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一艺术珍品的全貌,揭示了其巨大的历史价值。 2.难点攻......

    人教二年级语文(上)《假如》教学设计

    《假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9个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2、学会书写8个生字:寻、良、双、操、哭、食、体、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人教八上《消息二则》教案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

    人教八上《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